卢沟桥课文主要内容(精选10篇)
卢(lú)沟桥
卢沟桥在北京郊(jiāo)区的永定河上。它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gǒng)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dūn),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dī)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sǔn)。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tǎn),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yuè)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xǔ)栩如生。桥东的碑(bēi)亭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刻着清朝乾(qián)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为燕[yān]京八景之一。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qīn)略者向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从此,我国开始了八年的抗日战争。
现在,卢沟桥附近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guǎn)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这里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miǎn)怀历史,悼(dào)念先烈。
《卢沟桥》教学反思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初步接触说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的好处,并且鼓励学生在今后善加利用。
2、重视观察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卢沟桥的造型美观时,先是让学生说一说省略号在这里起的作用,然后想象卢沟桥的狮子还会有哪些姿态,让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
3、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后,让学生用“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说话,培养学生有序的说话。
教学完本课,反思整个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1、教学评价力度不到位,教师语言感染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的语言感染力不强,对学生缺少鼓励性的评价,课堂教学的气氛有时比较沉闷。
2、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化。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集体读。其实,在学习重点语句时,比如在学习狮子姿态各异这一部分时,就可以采用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范读等多种形式。
[案例]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 出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指导学生读好它们)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投影出示人物关系示意图)
生: (比较流畅地) 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 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 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 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 (赞赏地) 把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的原因说进去就更完整了。
生: (自信地) 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 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 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 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 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 那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更简洁地说吗? (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反思]
1. 铺路搭桥, 为学生创设成功的平台。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中高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 也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 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教师平常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往往简单化———直接提出要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其实, 简明扼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对我们教师而言, 也有一定难度, 需要反复阅读, 推敲语言。虽然对学生的要求可以低一点, 但对刚开始接受这种训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 难度还是很大的。而这位教师就正视了这种学情特点。既知学生概括有难度, 就降低难度, 为学生铺路搭桥, 让学生先根据人物关系去说, 再进一步提出要求:把原因补进去说;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 从而使学生把主要内容说得简明扼要。这种铺设台阶、层层提高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新颖独特, 不仅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2. 精敲细打, 让学生获得扎实的训练。
在公开课上, 执教教师最担心的是能否在规定的40分钟里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为了展现自己预设的“精彩”环节, 他们往往对字词教学如蜻蜓点水, 一扫而过, 直奔“重点”, 不敢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放到公开课上进行展示, 即便有, 也往往浅尝辄止, 训练不到位, 又何来实效?而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 下工夫指导学生进行概括训练:在让学生带着“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的要求自读课文后, 根据学生情况一步一步提出要求, 铺设台阶, 直至学生能够把主要内容概括得既简洁又准确。这个过程花了五六分钟时间, 可谓“奢侈”, 但就是这个看似奢侈的训练过程, 展示了教师“真实语文、扎实语文”的新理念。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样扎实有层次的训练, 学生不知不觉地习得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这就使得某些教师认为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 也同样精彩起来!
3. 化难为易, 让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
这个教学片段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透过这个教学片段的“一斑”而见到“全豹”, 即教师“以生为本”的科学的语文教育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更大地获得成就感, 更多地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就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 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我们选择适合对学生进行概括主要内容训练的课文, 巧妙地设计训练方法, 或提供关键人物, 或提供文中的关键词语, 或提示借助课题等等, 这样就化难为易, 循序渐进, 层层提高, 让学生不再感到学习的困难, 而是在趣味盎然中步步攀到山峰, 既学到了知识, 又掌握了方法。
关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学段目标,此目标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的梗概”。这足以说明“包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内的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落实。而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把词语与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概括这一抽象过程更具语文味。
一、 把握精确度,让词语点石成金
并不是课文中所有的词语都能信手拈来让学生练习概括的,这需要教师在精心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选择。只有把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放大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它们才能变成闪烁的金子,为学生所用。
1.选择关键性的叙述词语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显示这些信息的词语要特别关注。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景物的名称及特点的词语就成为概括这类文章的关键所在。
2.选择关键性的概括词语
这类词语或能概括所在段落的内容,或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可以选择 “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等词语让学生进行概括。聚焦到这些词,你会发现“欣赏”“抱怨”是从第三、四两段筛选出来的,这两个词很好地概括了这两段的意思。“狮口逃生”是从第六段“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中概括出来的,而“精美别致”“匀称”这两个词又是美丽鹿角的概括。
3.选择出现频率高的词语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树”“鸟儿”“唱歌”,概括出的课文主要内容必定少不了这三个词。
二、 把控梯度,让训练循序渐进
1.教师直接给学生关键词语让其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教师直接出示“列宁格勒”“高尔基”“小摄影师”“胶卷”这些词语,然后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接受一位(小摄影师)的拍照要求,但是小男孩却忘带(胶卷)跑开了。(高尔基)还在等待他的到来。
把关键的词语填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填空题中,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在练习的初级阶段是值得尝试的一种好方法。
2.教师让学生自己去选用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初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归类摘录活动,经过交流,出现如下表格:
这三组词其实已经提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摘录,学生聚焦这些词语,有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通过对这些词语的重组,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寻找或概括关键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师出示第一段1~3句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在讲什么?引导学生从几句话逐步精炼到一句话,直至四字词语“天崩地裂”“天塌地陷”。到这里教师并没有打住,她让概括出“天崩地裂”的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并指导学生在句子中找到关键词——“天”“地”,圈出来,告诉学生,找到关键字,可以帮助概括。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水深火热”概括出了该段的后一部分内容。接着,她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在交流反馈时再次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最后教师让学生用概括出的6个词语简单说说女娲补天的故事。
三、 掌控力度,让练习扎实有效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教学片段。
师: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说得过于详细。)把长话说短也是一种水平,我们可以让关键词语来帮忙,教师出示:“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我们一步一步来用上“欣赏”“抱怨”这两个词来说说课文前面一部分的内容。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
师:真能干!运用关键词语,说得又清楚又简单。后一部分呢?谁能像刚才那样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
生: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现在我要提高要求了,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你用上这些词语,说得很通顺。要是中间用上连接词,就更连贯了。(板书:起先 后来)
生:起先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后来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抓住关键词,自己说清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舍得花时间,对学生逐步提出要求,在课堂进行扎实训练取得了实效。本案例中的概括指导包含着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说得过于详细,教师出示关键词语分两部分让学生练习概括。第二层次:能把两部分连起来初步讲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次:引导学生运用连接词说连贯。这个过程教师足足花了五六分钟,这个看似奢侈的语言训练过程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的,只有在教师的不断推动下,学生的概括能力才能得到提升。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课文鸟语原文
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听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有人也真懂鸟语。据说,古时候有个叫公冶长的人,就是位通晓鸟语的专家。有一次,他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他爬上南山,果然背回一只摔死的大肥羊。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于是,我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
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我最喜欢跟布谷鸟对话了:
“你做什么?”
“种田织布。”
“你喜欢什么?”
“勤劳刻苦。”
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爷爷见我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便在一旁提醒我:“听,布谷鸟叫你勤劳刻苦呢!还不赶快上学去,愣着干啥?”我听了立即背起书包,向学校跑去。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头喜事快快降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却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把口技一文编排在本单元,就是要求把本文当作一篇摹状貌的说明文来学。作者在文中紧扣一个统领全文的善字来作文章,以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口技人演出道具的简单,暗示了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口技表演过程中宾客的反映,是从侧面烘托出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而全文的重点是作者以准确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口技表演者的描摹,从正面描写和说明了口技人精湛而又高超的表演技艺。特别是在口技表演的.高潮部分,忽一人大呼:火起!一段,作者以五个百千组成的长短句,和七个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组合一起,把一场从失火到救火,再到宾客以假当真的画面描摹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读者与文中听众都有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之感。特别是宾客的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惊慌欲逃之神态,更让人不得不叹服口技人技艺之精湛。
作者在注重形象说明的同时,也注重了说明顺序。全文以时间为顺序,把一场口技表演从开端到发展、高潮、结局说明得有条不紊、有详有略、有主有次,既从正面描摹,又注重了侧面烘托,且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它既不失是一篇好的场面描写的记叙文,同时也是一篇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
这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本文具体描绘了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美丽的自然风光,介绍了大兴安岭为国家建设所作
《出的贡献,点明了人与山林的关系日益密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老舍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意。
《祖国,我回来了》 这个故事主要内容是:钱学森从小就十分爱国,他为了报效祖国,努力学习,当他学有所成的时候,动荡的社会却没有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他留学美国。数年之后,他听说新中国成立了,就义无返顾地要回国,美国人为了不让他回国,使尽种种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国的念头,最终钱学森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小抄写员》
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4个月来瞒着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抄写签条.虽然被父亲误解、冷淡,他依然坚持着.最后父亲终于知道了真相还原谅了他.。《城市之肺》
这篇课文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讲了树木花草对城市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城市之肺”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健康,说明了绿化城市的重要性。《军神》
主要内容是写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被打伤了右眼,在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时他拒绝使用麻醉剂,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清醒的大脑来指挥千军万马,所以坚持不用麻醉剂。他忍着巨大的痛苦,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手术.《军犬黑子》
军犬黑子是吴若增写的一篇动物小说。讲述了一条威风凛凛的军犬,它叫做黑子,因为军犬训导员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导致黑子性格大变,不再相信任何人,所谓“相信越大,伤害越大”。告诉我们,不要只顾一时开心,不计一切后果,凡事要学会“三思而后行”,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不要瞧不起动物,动物也是很聪明的,不能伤了动物的自尊心。要学会相信自已。你对动物好,他也会对你好,你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也会伤害你。动物和人一样,有着智慧 《看戏》
主要写了“我”在剧院观看由梅兰芳同志创作的戏剧。表现了“我”对戏剧的热爱以及对梅兰芳同志的深深敬意!
1《林海》主要内容:本文具体描绘了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美丽的自然风光,介绍了大兴安岭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点明了人与山林的关系日益密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老舍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意。2《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主要内容:钱学森从小就十分爱国,他为了报效祖国,努力学习,当他学有所成的时候,动荡的社会却没有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他留学美国。数年之后,他听说新中国成立了,就义无返顾地要回国,美国人为了不让他回国,使尽种种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国的念头,最终钱学森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小抄写员》主要内容: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夜里12点偷偷起来帮父亲抄写签条。虽然忍受着学习下降以及被父亲误解的双重压力,仍然默默地坚持着。直到一本掉落在地的书使父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4《城市之肺》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在城市。空气的污染很大,城市的花草树木维护着空气的芳香。这篇课文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讲了树木花草对城市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城市之肺”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健康,说明了绿化城市的重要性。
芦叶船课文主要内容
[语文S版第七册课文]
芦 叶 船
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去寻找头一天做的船,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跟着表哥一起到长江边去。从我家出发,沿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多路,就能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表哥比我大六七岁,他更会做芦叶船。他说:“我的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
我不信。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又惊又喜。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冀教版第八册课文]
芦 叶 船
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从我家到学校约有一里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成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杆、五桅杆的大船。我们把船做好后,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船往河中央轻轻地一扔,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成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头一天做的船,到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寻找。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跟着表兄一起到长江边去。从我家出发,沿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路,就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表兄比我大六七岁,他更会做芦叶船。他说:“那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
我不信。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不信就试试!”表兄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吐上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就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又惊又喜。
这一段以一个悬想(忽然想起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紧扣文章题目,点明了描写的内容;接着从月亮、孩子们的欢笑,迷迷糊糊的眠歌几个方面记述了夜深人静的时间,而且把读者逐步引入一种静谧的境界,成为全文一个极好的引起。全段中有心情、景色、时间、地点的交代,眉目非常清爽,行文极为自然。
第二段(第二至六自然段),着力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先写来路(第二、三自然段)。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小路幽僻、寂寞,而且被蓊蓊郁郁的树木包围,再笼以淡淡的月光,形成一片静悄、幽寂的氛围,这也正是统照全文的气势。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是一笔反衬,由此更衬托出今晚月色笼罩下这片景象特有的魅力。
在这一片静谧的天地里,我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顿觉自己是个自由的人,抒发了我对这片天地格外欣赏喜爱的情怀。
一天,小青石对小黑石说:“这里太安静了,真有点不习惯呢!”
小黑石回答说:“是的,的确太安静了。回想以前被山水冲下来的时候,迷迷糊糊不知道将要怎样了,那情形真像梦里一般。”
小青石又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过厌了。一年到头住在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有味儿的事情。我倘若能够像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呀!”
小黑石想了一会儿,慢慢地说:“不要胡说吧,我们石块天生就是稳定不动的。”
“虽说天生就是稳定不动,也未必见得好。在我们的故乡——山上,不是有许多水晶和玛瑙吗?他们都到都市里了,有的成为发簪,有的成为纽扣。他们各处往来,见识种种事物,过着有趣的生活。我身上也有好看的光彩,倘若能够受的到都市里去说不定也会成为发簪、纽扣。”
“你的话也许不错。可是,你有什么办法呢?”
“我只希望有谁把我拾起来,带我到都市里去。老是停留在这里,真闷得要死了。并且,如果大水到来,把我冲到深深的大海里,那就完了,没有出头的日子了!”
小黑石整天被温暖的太阳晒着,觉得非常舒适。它糊里糊涂听着小青石的话,一会儿竟睡着了。
几天之后,岸滩上来了一群工人,他们用很大的铁铲铲起石块,投到小车里;然后推着小车上岸,把石块装进大车,运到都市里去。
小青石得意地想:“我就要到都市里了!可能和老朋友水晶、玛瑙碰头吧。我将成为发簪还是纽扣呢?不管成为哪一样,总比闷在岸滩上强!喂!快些把我铲起来吧!”
果然,小青石和小黑石跟同伴们一起被大铁铲铲起来了。但是在投进小车的时候,不晓得怎样,小黑石跌到草丛里去了。
小青石大声喊:“怎么,我的朋友,你到哪里去了?”但是一点回音也没有。小青石非常可怜那小黑石,大家都要到都市里去了,只有它一个留在这里了。
一会儿,小车动起来了。小青石满腔欢喜,并不嫌颠簸得难受,反而觉得异样的舒服。
第三天早上,小青石和许多同伴们被投在一条宽阔和道路旁边。又有一把大铁铲把它们铲起来,混和着沙、水泥和水,翻来覆去地搅拌。
小青石被搅得头昏脑胀,浑身湿漉漉的。它生气地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净把我们搅来搅去干什么呢?这样乱来,太没分寸了!难道我们不是到珠宝铺子里去的呢?”
大铁铲搅拦得更起劲。小青石裹在沙和水泥里,透不出一丝气。最后,它和同伴们被铺在道路上,被压得平平的,被盖上了一强席子。
小青石疲乏得很,只得闷声不响。忽然间,非常奇妙,它身旁硬起来了。它原来是坚硬的石块,这时候似乎坚硬了许多倍。那种坚硬是和以前很不相同的。过了些时候,席子被拿开了,有一双草鞋正踏在小青石的头顶上。
“奇怪!我成为什么东西了?”小青石想。它开始看自己的模样。啊,它已经成为混凝土的一部分了!“什么,这是我呢?”它好像失去什么似的,不晓得怎样才好。
一年又一年,不知过了多少年,不知有多少万人踏过这块小青石。有时候是布鞋在它上面跳过,有时候是草鞋在它上面跑过,有时候是皮鞋在它上面走过,有时候是赤脚在它上面踩过。小青石看见了许多许多人的脚,它觉得非常快乐。
自己成为让一切人走的道路,这事情再快乐没有了。它不属于姓张的,也不属于姓李的,不是谁的私有物,而是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它和同伴一起,支持着大众的脚。它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了。它想:“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1966年,韩(hán)国一艘渔船在太平洋海面上捕鱼时不幸沉没,十六名船员中有六名当即丧生。其余十名船员在水中游了近十个小时,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就在他们求生无望之际,一群海豚匆匆赶来,围在他们周围,好像是来营救他们的。这十名船员喜出望外,抓住海豚的胸鳍(qí)就往海豚背上爬。不料,海豚却把身子往下沉,自动游到他们下面,然后把身子往上一抬,就把他们驮在背上了。就这样,海豚们驮着十名船员,一直游了四十多海里,然后猛地一使劲,把他们安全地甩到了海岸上。
1972年9月,南非一位二十三岁的姑娘伊瓦诺所乘的船,在离海岸四十公里处的海面上不幸被海浪打翻了,她拼命往岸边游。这时,一头鲨(shā)鱼向她游来,她甚至已经清楚地看见鲨鱼狰狞(zhēnɡnínɡ)的面目了,不由得闭上了眼睛,呼吸都快停止了。就在这时,有两只海豚出现在她身边,把鲨鱼赶跑了,还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
1992年,一艘印尼货轮正在大西洋船航行,有两名船员不小心掉入海中。这时候,一群海豚赶来,它们围成一个圆圈,把落水的一个船员托出水面,直到被救起为止。另一名船员正在水中挣扎,突然感到腰间被撞了一下,原来也是一只海豚。这只海豚一直陪伴着他,与他并肩游泳,直到他游到船边。
海豚为什么会有救人于死难的崇高精神呢?人们一直感到不可思议。近几年,在人们对海豚进行认真研究后,这个谜才被解开。说来其实很简单,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原来,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它们在游泳时可以潜入水里,但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头露出海面呼吸。否则,就会被水淹死。因此,对刚刚出世的小海豚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浮上水面进行呼吸。在一般情况下,小海豚自己能够顺利到达水面,但若遇到意外,就需要海豚母亲的照料。她用吻轻轻地把小海豚托起来,或用牙齿叼住小海豚的胸鳍,使它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够自己呼吸为止。
这种照料行为是海豚及所有鲸类的本能。海豚最初的动机可能仅仅是为了救援自己的幼豚,后来逐渐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天性,救助的对象已不限于自己的子女。凡在水中不积极运动的物体都会引起它们的注意,并主动前去救助。科学家做过许多试验,结果证明海豚对于面前漂过的任何物体,不论是救生圈还是大木板,都会主动上前救助。
【卢沟桥课文主要内容】推荐阅读:
卢沟桥课堂实录10-01
参观卢沟桥有感12-17
1《卢沟桥的狮子》10-11
《卢沟桥烽火》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11-11
教案:《卢沟桥的狮子》鄂教版三年级上册12-17
卢沟谣合唱教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