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巡逻中如何运用盘查技巧(精选6篇)
警察在战斗状态下执行巡逻盘查行动中实施战术心理战,是警察对已发生武力冲突或可能发生武力冲突并为防止发生武力冲突而实施的巡逻盘查,以达到防范、控制违法犯罪的目的,在不明确、不清楚执法作战对象和目标,或是既定执法作战对象可能扩大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下,指导运用有效的`攻心方法和指挥艺术.通过战术心理战的应用,能够积极、主动、及时地依法予以适度控制或予以必要的打击,时提高巡逻、盘查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 者:胡建伟 HU Jian-wei 作者单位: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警察战术系,福建,福州,350007 刊 名: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HUA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7 28(6) 分类号:B849 关键词:警察 战斗状态 巡逻盘查 心理战★ 简论高铁的局限性及及其发展趋势论文
★ 简论标杆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实践
★ 简论司法实践视野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 简论战略经营在现代企业的作用探讨管理论文
★ 大学生活中的思考论文
★ 生活中的力学论文
★ 如何在教学中课堂气氛论文
★ 教学中的酸甜苦辣论文
★ 工程测量中高斯论文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课堂提问往往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和难点,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一、教师在设置问题的内容时,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
现在,由于各个地区和城市都在普及高中教育,使得高中生的人数大增,因此,同一个班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也比较悬殊,如果教师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放弃思考;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使程度较高的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的难度。
二、教师设置的问题类型比较单一。
教师课堂提问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根据布卢姆(Broom)关于认知领域的理论,一般把教师提问分为以下六种:1、认知水平的提问;2、理解水平的提问3、应用水平的提问;4、分析水平的提问;5、综合水平的提问;6、评价水平的提问。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或者机械的提问类型上,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提问方式相对单一,同时不能很好地掌握提问的时机。
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喜欢按照学生的学号或者座位号依次提问,这种提问方式会让学生只将注意力放在该回答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其他教学内容,影响了听课质量。而如果提问分布不合理或者时机不对,提问就不仅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还会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做出及时的反馈和积极的评价。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有的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或者仅仅关注学生回答结果的正确与否,太在意学生语言的正确性,这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意。
课堂提问为学生提供了“听英语、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一条好渠道,同时也是加强师生沟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方式。因此,针对以上所提到的目前英语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深老教师的建议,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方式:
一、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置课堂提问内容。
在设置课堂问题的内容时,教师要时刻考虑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实际,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思考获取所需信息,激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Book5 Unit1 Great Scientists为例:对部分学生而言,课文内容较难理解,书本上设计的问题偏难。因此,为了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尝试按课文顺序对问题重新设计如下:
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nfectious diseases?
2. 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olera?
3. Do you know how to prove a new idea in scientific re-search?
4. Who was John Snow?Why was he so famous?
5. Why was cholera the most deadly disease at that time?
6. What were the two theories explaining how cholera killed people?
7. Which theory did John Snow believe was right?
8. How did John Snow finally prove it?
其中,问题1、2、3、4、5、6、7相对简单,比较适合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细心,就能轻而易举地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8相对偏难,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将语言重新加工,比较适合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将较难的问题8分解成3个小问题。
(1).What did John Snow find after he gathered some information?
(2).What did he use to help him find out the reason of choler a?
(3).What conclusion did he make by using the map?
二、采用多种提问类型,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用英语思考和用英语表达的积极性。
从宏观上看,可以将英语课堂提问分为两大类:展示性提问和咨询性提问。展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已知问题答案的提问。例如,老师手拿一幅地图,然后问学生:What’s this?或者老师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由于展示性提问大多是操练性提问或者是在课本中直接就能找到答案的提问,因此,它不利于学生进行交际性的语言实践和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反地,咨询性提问是指教师尚不知道答案,学生要经过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提问,例如:Why should we protect animals?And what can we do in your opinion?这类问题给学生创造了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实践的机会,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优势要远远大于展示性提问。而且经过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里进行咨询性提问的次数越多,学生的应答能力就越高,表达的内容也更丰富,因此,英语成绩也越好。下面以Book4 Unit2 Healthy Eating中的泛读课文为例具体说明。开课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展示性问题:Why was Li Fang Heart-broken?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很快找到答案。紧接着,学生对李芳和他男朋友的故事产生了兴趣,可以再提出以下两个咨询性问题:Do you know the story about Niu Lang and Zhi Nu?What do lovers often do on Valentine’s Day in China?学生情绪高涨起来后,可以各抒己见,从而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合理安排提问顺序,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根据提问的时间与作用,提问分为以下几种:
1、新课前的导入提问。如果在导入新课前不能巧妙设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就很难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结合相关的阅读材料,提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采用图片,音乐,设置悬念等方式进行恰当的新课导入。如在学习Book3 Unit3“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American writer Mark Twain?学生一看这是自己熟悉的外国作家,于是从各个角度争着回答问题。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于是接着问:And have you everread the story“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If a rich person gives you a large amount of money,what will you do with it?这两个话题令学生更加积极发言了,而教师则可以追问:Haveyou even made a bet with a friend?If so,what did you bet on?由此自然地推出单元的主题“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这个过程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又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说。
2、新课过程中的讲解式提问。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应该抓住文章重难点来提问。如:提问重点段落的或全文的中心大意时,这些问题难度的较大,可以使用判断式的提问方法,即True or False提问法。故意设置错误的信息,引发学生思考,用暗示法引导他们纠正错误说法,得出正确结论并使他们逐步领悟解题的方法。
3、课程结束时的总结性提问。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一节课所学,如:Can you retell Henry’s unusual experience in London in your own words?What impress you most after reading the story?等,让学生散乱的思维得到整理,同时复习一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四、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
提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全班讨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最终得出统一答案。教师可根据以上各种方式的特点,充分考虑所问问题的意图,回答问题的覆盖面,回答次数多少,班内的具体情况,灵活提问。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Book 8,Unit 2 Cloning时可以穿插以下一些问题来进行提问:
1.What is cloning?
2.What are the two major uses of cloning?
3.How is a clone produced?
4.What benefits can humans gain from cloning?
5.What are the problems or dangers of cloning?
6.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cloning?Give your reasons?
问题1、2、3相对简单,答案均可在阅读材料中找到,比较适合检查个别学生对cloning的理解。问题4、5由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可以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对cloning优势、弊端得到更深的认识。问题6适合全班讨论,这样,每个学生的思维会随着课堂的节奏活跃起来。可能每个答案会不尽相同,但这无关紧要,关键是每个学生都要动脑筋想,开口说,同时,学生对cloning的理解也在讨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五、教师要从赏识教育、情感教育方面,激励学生多回答问题。
问题提出后,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因为合适的等待的时间可以促进学生更有质量的发言和更多学生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对所提问题的认识程度。而且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地重复问题,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应该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不全面或不完整,教师要通过语言上的指导把问题简化,或者通过身体语言———动作、表情等,引导其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尤其要对其进行鼓励,因为学生毕竟是经过了一番思考,所以,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教师也要加以肯定和表扬,明确表示希望其下次继续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
T:Can you make sentences with“admire”?
S1:I admire him a lot.
T:Good!Thank you!
S2:The girl admires his success.
T:Very good.Thank you!
S3:Jim admires Mark who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contest.
T:Excellent!So much for this,stop here.
课堂上前两位学生造的是简单句,而第三位学生给出了一个包含了定语从句的复合句,但教师仅仅用了一个“Excellent”来评价,这就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意。如果这位教师能够给出下面的话语性评价:“Excellent!He gives us an attribute sentence,and I hope you can make more this kind of sentence.”这样不仅可以推动英语交际向纵深发展,而且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兴趣,极大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所以,教师要试着从赏识教育、情感教育方面,激励学生多回答问题。
总之,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提问策略,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应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让学生乐于开口、无拘无束地参加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考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何文琴《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
[3].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关键词:色彩,搭配,技巧
1 拨开云雾识色彩
通常只要说色彩学, 难免叫人望而生畏, 色彩学听起来似乎是一门相当艰深的学问, 但如果只是为了日常应用, 其实需要了解的只有非常浅显的基本观念。最简单三原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将三原色两两相加, 会产生出二次元色橘色、紫色和绿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不同比例的相加, 其他所有色彩都能调配出来。
因为黄色容易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焰或灯泡等发光发热的物体, 而蓝色的联想多半是蔚蓝的海洋与天空, 给人的感觉比较清凉, 所以在命名上, 黄色称为暖色, 蓝色称为冷色。
橘色和黄色属于同一色系, 所有含黄色、橘色的色彩统称为暖色系;而紫色和蓝色属于同一色系, 所有含有蓝色、紫色的色彩统称为冷色系。
红色和绿色容易让人混淆, 该如何区分呢?红色中带有黄色如橘红、珊瑚红、粉橘, 以及偏向咖啡色的如砖红、古铜红等都是暖色的红;而比较偏蓝、紫色的如酒红、豆沙红、紫红、桃红、粉红则是冷色的红。随着绿色中所含黄色和蓝色的多寡区分冷暖, 含黄色较多的绿如草绿、苹果绿、芥末绿、橄榄绿都属于暖色的绿;而含蓝色较多的如蓝绿、松绿、水鸭绿、墨绿等就称为冷色的绿。
2 简易方法冷暖自知
口红测试法, 准备两种色系的口红, 冷色系的可选酒红或豆沙红, 暖色系的可选砖红或橘红。在测试时不要化妆, 选择一个光线良好的场所, 分别搽上两种不同色系的口红, 其中一组会显得较为协调, 另外一组则显得较为突出, 而正确结果应是协调的那组。因此适合酒红与豆沙红的人是属于冷色系, 适合砖红与橘红的人是属于暖色系。
白衬衫测试法, 准备纯白和象牙白的衬衫或T恤衫各一件, 在自然光线下分别穿上这两种颜色的服装。如果穿上纯白的肤色明亮、气色佳就属于冷色系 (含蓝或紫的一系列色彩) ;相反穿上象牙白好看则属于暖色系 (含黄或橘的一系列色彩) 。
一般说来, 这两种方法大致能替我们分出冷暖色系, 经过初步自我测试一番, 再好好检视自己平日的穿着打扮, 倒是能大概了解属于自己的色彩。
3 不可不知的配色原则
3.1 美源于谐调———单色配色原则。
单一色彩是最简单的搭配, 最重要的是所选用的色彩必须是适合自己的颜色。单一色调的穿法是全身上下, 包括配件, 全部采用相同的颜色, 典型有全白或全黑, 还可以选全米、全灰或任何色彩。太鲜艳的颜色会有点刺眼最好避免。职业套装多采用这种搭配原则。
深浅搭配是介于单色与双色之间的穿法, 采用色调相同而深浅不同的两种颜色搭配起来。如深绿配浅绿、深咖啡配浅咖啡。穿起来的感觉既统一又对比, 效果相当好。需要注意的是, 其中浅色部分必须是将其深色加入大量白色调出来的颜色;就算不完全是相同色调, 至少不能相差太多。
3.2 配色的关联性——双色搭配技巧。
当服装色彩的搭配进入双色并用时, 必须考虑色调上的谐调感、深浅对比、面积的分布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只有四项兼备才能穿出好效果。
色调谐调感的配色方式分为谐调与对比。双色谐调式的用色是指两种相差不大的颜色放在一起, 但需考虑深浅的对比。如米色配咖啡、浅粉配深紫色。双色对比式搭配在视觉上十分强烈, 而其接受程度因人而异。如红配绿、黄配蓝、橘配紫。服装的搭配关键是是否产生关联性。如穿一件红衬衫配一条绿裙子, 二者毫不相干, 这种搭配保证不及格。如要产生关联性, 可在胸前加一条红绿相间的围巾, 或将红衬衫放在裙外, 加一条绿色的皮带, 或脚上穿一双红鞋子, 都是造成两色之间相互联系的好方法。
3.3 效果决定配色———善用中性色。
在我们着装中会经常用到黑、白、灰、藏青色、咖啡色、卡其色、米色、乳白色, 这些彩度不高、不太鲜艳的颜色可以称为中性色, 跟大多数的色彩搭配在一起, 感觉都会很协调。
黑色几乎和所有的浅色与鲜艳的颜色都能配出好效果, 而白色与鲜艳色及深色放在一起, 对比鲜明通常都好看。中性色应该搭配什么颜色呢?其实这完全由你想达到的效果而决定。如果想传达干练的职业形象, 应尽量用中性色互相搭配, 也就是当全身上下都没有鲜艳色彩时, 看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庄重、可信赖的;若想表达亲和力, 就需要适度地加上一些较柔和、明亮的色彩感觉会可亲得多;要想成为焦点人物, 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用鲜艳的颜色与中性色搭配, 必然能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而想表现活泼年轻有朝气, 可以用花衣服搭配上中性色。
中性色除了用在服装上, 还可以用在配件上。比如皮鞋和皮包, 黑色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基本色, 白色或乳白色也是不错的选择;暖色系的人可加咖啡色, 冷色系的人应选择褐红或酒红。在装扮上, 中性色可以是耐看的主角, 也可以作为称职的配角, 善用中性色, 人人都可以穿出品位、穿出自信。
3.4 配色高手———整合的魔力。
靠个人巧思, 借着外加的配件与饰品, 将毫不相干的服装, 穿出整体效果的搭配技巧被称为色彩的整合, 也是穿衣打扮的最高境界。
先说说服装设计上的整合技巧, 最常见的是上下半身用一块布料, 再用一些小配件如花边与扣子来表现整体性;如果上下不同色, 可以相互做滚边或加口袋、扣子等, 比如说红上衣配绿裙子, 假使二者之间没有关联性, 配起来一定相当难看, 但当红上衣滚了绿色的边, 或加上绿口袋、绿扣子, 那么上下半身的色彩整合性就产生了。
再来说配件的整合, 就是让下半身的色彩重复出现在上半身。围巾、腰带、胸花、项链、耳环, 甚至皮包、皮鞋都是不错的选择。如黄色上衣配蓝色裙子, 如能在肩颈处加上一条有蓝有黄的花围巾, 或将黄衣放在蓝裙之外, 在黄衣上系一条蓝色的腰带……这些整合技巧立即能让不相干的上下服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让二者息息相通。只要善用整合的技巧, 不伦多唐突的配色, 都能穿出特别的味道;利用外加的配件, 制造出良好的色彩整合, 就能成为别具一格的装扮。
3.5 穿出与众不同———花样风情。
万紫千红的花衣带给我们无穷趣味、多彩多姿的人生, 如何穿出高雅气质, 又能避免全身大花的窘境呢?要想让花衣穿出好效果, 需要与素色的服装相互搭配。在选择与之搭配的素色服装时, 最好是从花衣既有的色彩中来挑选, 比如说花衣中有红、黑、白三色, 于是可以用来搭配的色彩就是这三种, 至少应选择与这三色同色调而深浅略有差异的色彩, 如比红色略浅的粉红, 或比黑色略浅的灰色。差别太大或搭配完全不相干的颜色, 效果就差多了。
花衣服与素色服装搭配时, 该在哪一个部位穿花, 哪一个部位穿素, 其实并没有一定的规矩, 但通常会视哪一件的感觉具有膨胀效果而决定。花衣服的花朵越大, 颜色越鲜艳, 感觉越扩张。因此下半身较胖的人, 应将花穿在上半身, 再配上深一点的素色裙子或长裤。相反, 上半身较胖的人, 可以选花裙来配素色上衣, 会显得比较苗条。
一、努力学习是情感表达的前提
当今时代发展迅速, 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而作为新闻播音主持人, 一定要认真地学习业务和理论, 多阅读播音理论方面的书籍, 努力钻研汉语知识, 提高自身的语言驾驭能力, 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同时还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了解我党的有关政策、方针、路线。其实播音主持人是一个“功夫在诗外”的工作, 只有了解社会发展的新情况, 注重学习相关知识, 像记者那样做“万金油”, 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 才会在拿到新闻播报稿件时能够处变不惊, 最大限度地扩展新闻的内涵, 做到新闻的有效传播。例如在做7·23动车追尾事故紧急报道的时候, 当时没有第一手资料, 我们只有自己去搜罗各方面的信息, 看现场视频, 查阅其它国家动车相撞的相关资料, 然后经过分析梳理, 定位事态的严重性, 积极调整自己的播音基调, 把相关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广大电视观众。因此,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提高自己的洞察能力和敏锐力, 在播音中才不会出现情感把握失度、是非不分等现象。
二、播音过程中的情感调节
新闻播音主持人的情感不能掺杂个人的喜好。播音主持人有着自己的立场观点、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 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正常的状态。但是在新闻播音过程中要以文字稿件作为依据, 把文字稿件的内容如实地播报给观众。所以, 除了适当地表露文字稿件所包含的情感元素以外, 一定不能掺进自己的情感倾向和情感立场。在日常生活中, 主持人也会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个人私事, 而导致心情恶劣。那么, 这个时候新闻播音主持人必须要尽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情, 绝对不能因为私人感情而影响到主持工作, 更不能把个人的喜恶带进稿件再创作中。主持人应该合理地调节好这种情绪, 理智地掌控好这种变化, 而且也必须要遵循原文稿件来展现自己的情感, 还要具有自我调节情感的能力。有的时候在一次特定的节目中某个段落和层次之间, 会出现情感上的变化和差异, 那么这时主持人就需要进行把握和调节, 也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地、恰当地表达出稿件所包含的真实情感倾向。
三、新闻播音主持人要表达出源于生活的情感
主持人情感的宣泄不是代表个人的情感, 而是在整个节目过程中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途径, 观众可以被主持人的情感表达所打动, 这样也就很好地吸引观众的收听。良好的感染力能发挥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有效传播新闻信息, 还能有效表达出我们的各种情感, 只有能够合理运用感染力的主持人才能吸引观众, 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比如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的《焦点访谈》, 通过开放、前沿的层面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客观分析, 还有各种到位的评判深受很多观众的喜爱。其实主持人的情感表达不是其抑制自己的感情, 而是合理地转化成节目中所需要的情感表现。比如一些社会新闻, 因为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主持人可以在遵从稿件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好情感表达的感染力, 通过自己的播音引起观众的共鸣, 激发观众收听的兴趣。
四、情感适度的使用
不管主持人播报的是什么类型的新闻, 播音人员都要有自己的感情并抒发出来, 不同的只是这些情感在进行表达的时候是融入这个事件报道之中, 是要较为含蓄、隐蔽的。要掌握好足够的尺度, 情感不能表现得太过度而内容虚无缥缈, 也不能感情表达太过浓烈而没有深度, 语言过分的华丽却没有将新闻中严肃的事实报道出来。比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 中央电视台就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了原定的播出计划, 变成全天新闻直播, 而且当节目中的主持人看到灾区画面时, 也不禁流下了泪水。这也就使我们看见了感人肺腑的一面, 我们要明确的是个人感情和职业操守并不是永远都处在两条平行线上的, 如果可以对其进行巧妙的处理, 就能很恰当地表现出来。而我与我的搭档在播报5·12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的当天也是一袭黑衣上阵, 脑海里时刻闪现着汶川大地震的一幅幅画面, 自己的播音基调深沉而凝重, 悲痛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作为新闻的播报人, 身上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 而个人的情感能不能正确地抒发出来, 新闻播报是否详尽, 还有对公众舆论的正确引导, 这都是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所以, 我们一定要在感情处理上把握好分寸, 想要表现得真诚, 不是一定要有真实的情感在其中, 最忌讳的就是煽情、滥情的那种做法, 也只有适度的使用情感, 才能让我们所要表达的感情上升。同时在进行播报过程中, 要把握好主体和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张雅丽, 王冉.探析提升播音员播音水平的关键点[J].新闻天地 (下半月刊) , 2011, (01)
[2]郑昊.新闻播音主持人情感运用技巧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01)
一、二胡所表达的情感
在使用二胡对戏曲进行伴奏前,要充分了解戏曲的类型和感情色彩,根据戏曲的内容领会戏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将戏曲音乐的伴奏演奏得更加生动、细腻。二胡的音色较为特殊,演奏时既可以表现出深沉、悲壮、凄凉的内容,又可以表现出气势磅礴的意境。通过二胡的伴奏,可以将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或将戏曲背后的故事进行恰到好处的渲染,增强舞台的演奏效果。
二胡在给戏曲伴奏时,要注意其他乐器的器乐性,便于更好地与其他乐器伴奏相融。同时也还需要注意戏曲作者的情感转折,更加准确地将情感表现出来。还要根据戏曲的类别和演奏特点进行总结区域性的演奏特性,结合地方的演奏风格,更加准确地将戏曲的情感表现出来,使戏曲在演奏时更具有个人思想和感情色彩。
二、二胡的演奏技巧
(一)对于弓和弦的使用。
二胡的演奏要双手相结合,右手持弓,左手拉弦,结合戏曲的特性进行伴奏。持弓时要自然放松,通过右手的自身力量与惯性,让演奏更加轻松自然。在演奏时要用心体会戏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中去。在运弓时,弓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平面内,以直线的形式运走,右手的手指、手腕、手臂力度要均衡,将大臂的惯性传到手指上带动弓在弦上拉动。演奏时,要根据戏曲表达的情感和主旋律,灵活使用揉弦技巧,便于将戏曲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更好地展现出来。在弓的使用上可以总结为慢泛音。泛音音色明快、嘹亮、细腻,在包腔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一般多在第二把位的无名指上表现。弓的使用技巧常用的有慢弓、快弓、连弓、抖弓、顿弓、掘弓、抽弓、换弓[1],除了掌握这些技巧外,还要结合戏曲的特点和情感,注意力度的把握。
(二)二胡在伴奏中的特殊演奏技法。
二胡的伴奏技法可归纳为“按弦、搂弦、弹弦、打弦、揉弦、滑弦、泛音”等技巧。
按弦:一般的演奏音域不超过两个把位,“上把”和“下把”。第一把位空弦为1,用食指按2,中指按3,无名指按4。外空弦为5,食指按6,中指按7,无名指按1,小指按2,也可用小指按内弦5;第二把位食指按1,中指按2,无名指按3,小指按4,第二把位5时仍用小指加上上按,全部采用保留指法演奏。
搂弦:“搂弦”手法较多用在陕西的秦腔伴奏中,常用四度搂弦。伴奏时,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同时用力按下,让食指在弦上的压力跟戏曲的节奏点对应变化。因为陕西戏曲音乐整体具有奔放激昂的特点,而搂弦演奏技巧主要集中在四指上,其他三个手指一般是配合四指音的操作,伴奏者熟练地控制着二胡随音而动,使双手与弓完美结合起来,将戏曲的情感更加充沛地表达出来。
弹弦:二胡弹弦一般是在本音上用中指或无名指去弹奏一度,主要是对戏曲的主旋律进行渲染,使戏曲的整体表现更加活跃。
打弦:打弦在秦腔音乐中用的比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亮弦”、“放弦”就是打弦,主要特征是在本音上方二度或三度上用手指快速地按到弦后,再迅速地离开弦,大浪头的放音就是打弦。
揉弦:揉弦是为了让二胡的音色更加柔和甜美,在二胡的演奏中,揉弦又分别有按揉和滚揉[2]。
滑弦:戏曲中常用的伴奏还有滑音,且使用技巧很丰富。二胡的滑音演奏指法主要有同指滑音、伸展指滑音、垫指滑音等,既可以用于包腔,又可以用于伴奏曲目,可对戏曲中的情感进行进一步渲染,使戏曲音乐更加细腻、圆润。
泛音:二胡中泛音的音色较为明快、嘹亮、细腻,在包腔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演奏中往往在下把的无名指上表现。
(三)特性音的应用。
戏曲演奏中,二胡的两个特色音“7”和“4”,能很好地展现戏曲的区域特性。比如南方戏曲较为婉约秀丽,北方戏曲较为粗犷豪放。特性音的使用往往是根据伴奏的主旋律而定的。二胡伴奏中一般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种音阶,欢音的音阶主要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上清角和变宫两音形成的,演奏起来更为明朗,具有一种小调的感觉。伴奏者正确地使用二胡的欢音可以将戏曲中的人物情感和人物形象更好地表达出来。陕西的戏曲音乐中,普遍以5调为主,高音5是戏曲中的骨干音,可以根据具体的戏曲剧情将技法进行调整。二胡伴奏的苦音主要是指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清角和闰而形成的七音阶,苦声的特性音多于骨干音,具有三、六度的特性,常用于表达悲壮、凄凉的情感。
三、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一)拖腔的演奏。
在戏曲的演奏中,很多情感都需要与伴奏进行紧密的结合,演奏中的拖腔往往是通过二胡伴奏进行表现的,可使戏曲的演唱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立体感。二胡在对拖腔进行演奏时,需要与润腔相互融合,让演唱者与伴奏能够很自然地融为一体。
(二)包腔的演奏。
包腔是在戏曲演奏时根据演奏的旋律进行完整的伴奏。在进行包腔演奏时,伴奏者要跟着戏曲的演唱者相互配合,让伴奏能够与戏曲演唱同步,带着情感去伴奏,让伴奏与演唱相互融合。使用二胡给戏曲伴奏前要结合演员的演唱特点,在乐谱里做一些相应的标记,在演员进行演唱时要把握住演员的演唱节奏,熟悉演唱者的行腔规律。在包腔的实际演奏中,可以根据戏曲的剧情需要,适当地加一些滑音、装饰音、重音等,将二胡的各种伴奏技巧灵活应用起来,使演奏的戏曲更具有韵味。在包腔的演奏过程中,二胡的中高音位是最佳选择,使用二胡的中高音可以模仿人的说话,让戏曲内容更加丰富。将二胡的演奏技巧融合在包腔的演奏中,可以有效增添戏曲的神韵,让戏曲的感情色彩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出来。
(三)二胡独奏。
二胡本身的音质就有一种潜在的忧伤,在对戏曲进行演奏时,能让戏曲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能将戏曲的主体很好地表现出来,其特有的音质可以让戏曲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
(四)二胡伴奏。
使用二胡在戏曲中伴奏,能够更加充分地将戏曲的情感表现出来。二胡演奏者要根据整个戏曲的演奏情况判断二胡在伴奏中的位置,对整个戏曲的感情基调进行补充,演奏者不能随意改变二胡曲调,打乱整个戏曲的表演节奏,要跟戏曲整体的主旋律一起走,相互配合,协助演唱者更好地将戏曲演唱出来。
四、二胡如何更好的在戏曲中伴奏
我国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精深、体系庞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京、越、黄、评、豫五大戏曲核心。不同的剧种蕴含着不同的区域文化,这就要求二胡伴奏者在伴奏前要对戏曲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准确把握唱腔,控制好双手的力度和音色,带着情感去演奏,将伴奏与唱腔更好地融合。
五、结论
二胡在戏曲伴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对戏曲中的一些独特情感进行充分表达,结合戏曲中演奏的关键点,不但能很好地承载曲目的表现张力,还能够为曲目自身的基调做出大体的判断,使二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戏曲伴奏,协助戏曲演唱者更好地将戏曲的内容演绎出来,让戏曲音乐更加生动、细腻。
摘要:二胡是我国古代的线性乐器之一,在很多戏曲音乐的伴奏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二胡的情感表达与演奏技巧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论述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关键词:二胡技巧,戏曲伴奏,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庆龙.浅析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技巧[J].魅力中国,2013,8(16):255-256.
一、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特色以及特有的技巧内容
1、民族地区舞蹈文化艺术的沿革
中华民族人口成分是由于五十六个民族组成, 中国古典文化大多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创作与交融而形成, 民族地域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各个民族区域都有其代表性的艺术文化特点。民族舞蹈是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舞蹈形式与内容呈多元性, 时而热情时而沉稳, 时而奔放时而优雅。各个地域范围内的民族舞蹈文化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能够代表当地民族文化的特色。
2、民族地区舞蹈文化艺术的技巧表现
舞蹈艺术在表演过程中, 其表演形式以及表演内容时刻体现其涵盖的所有舞蹈技巧, 优秀的舞蹈技巧如果能够在舞蹈过程中合理地融入舞蹈音乐与整体画面, 能够让欣赏观众感受到来自舞蹈艺术浓厚的美学享受。相反地, 舞蹈者如果不能够熟练、合理地根据自己对于舞蹈技巧的理解加以控制与掌握, 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就难以实现舞蹈情感的深刻体现。从简单方面理解, 舞蹈技巧应是舞蹈者通过调动自身的身体肌肉群以及相关骨骼组织的活动, 且保证各个身体元素的协调性, 在表演过程中向观众展示各种实现设计好的舞蹈动作, 以身体描绘舞蹈情节, 抒发舞蹈情感。
3、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舞蹈技巧之间的相互性
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其特有的舞蹈技巧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促进性作用。民族地区民族风俗色彩丰富, 其民族专有的舞蹈文化为其民族舞蹈技巧的形成与促进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创作素材以及创作空间。相反地, 民族舞蹈技巧经过长时间的提炼与优化, 在舞蹈艺术文化的表达过程中更能体现当地民族的生活特色, 让民族舞蹈艺术水平的提高获得持续性的促进动力。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艺术都受到当地生态环境、生活习惯以及风俗历史等要素的影响, 导致我国各个区域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技巧都涵盖了当地的生态特色。比如鄂温克民族的代表舞蹈之一“伊堪”, 即俗称的篝火。民族群众在生活的地域周围, 比如河畔, 宽阔的森林空地上以及中心广场中起舞, 舞蹈动作较为简易, 主要通过互相挽手、踢腿等来进行娱乐性质表演, 充分体现了该地区文化与畜牧林业的关联性, 富含森林文化气质。再如赫哲族, 依靠血缘关系进行联合与结盟, 具有原始氏族部落的属性。该民族的民俗舞蹈较为单调, 并没有背景音乐的配合, 主要根据舞蹈节拍来完成舞蹈表演。舞蹈中常用到的舞蹈形态包括飞舞、打斗等。民族舞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沿革, 其舞蹈技巧也处于不断的创作与完善时期, 最终形成了较之以前更加精湛, 更符合舞蹈艺术审美的舞蹈技巧, 将民族舞蹈艺术文化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二、特色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文化表演中的具体表现
舞蹈是人类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与其他信息传递方式一样, 舞蹈语言所具有的文化表现模式跨越了国界与种族。民族地区的舞蹈艺术虽然包含了各自区域的风俗, 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表现, 但从国际角度上看, 舞蹈艺术的技巧始终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保持一致, 都能够展现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的审美要求。目前, 民族舞蹈的表演去技巧可以总结为以下两大模块:
1、舞蹈技巧的美学表现
人类文明领域中的发展, 任何的艺术文化形式都是通过某种固定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实现, 让人们通过艺术手法表现的欣赏来感受其特有的艺术吸引力。在舞蹈艺术中, 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就在于舞蹈表演技巧的使用。民族舞蹈通过舞蹈动作的精心设置, 将民族文化精气神等要素包含其内。对民族舞蹈技巧的美学价值评判应从多个方面来考量:1) 民族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动作的姿态美感。2) 民族舞蹈表演过程中所富含的韵律美感。3) 民族舞蹈表演过程中的张力美感。
民族舞蹈表演过程中, 表演者通过身体动作的不同变换与组合, 将舞蹈表演设计予以不同的风格造型, 同时将富含当地民族特色的装饰品、服装以及饱含民族韵味的配乐等元素的加入, 让民族舞蹈艺术表演更加具有整体的艺术美感。比如我国云南地区十分著名的舞蹈作品“孔雀舞”, 表演者通过身体姿态的展示来模仿当地的特殊生物的形态, 同时加入了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服装、银饰以及芦笙配乐等, 将整个云南民族文化的艺术美感完全融入到舞蹈作品中。
2、舞蹈技巧的情感表现
舞蹈艺术是人类寄托情绪, 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而舞蹈技巧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使用不同种类与不同方式的舞蹈技巧表演能够直接或是间接展示人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以及对于美学的不断追求与超越, 向更高级别的情感层次进化。而舞蹈技巧水平的优劣能够直接影响人们对于舞蹈艺术的创作与表演效果, 愈加高超的舞蹈技巧就越能够展示出现代人的心理最深处隐藏的内在情感。对于民族舞蹈艺术的技巧研究能够让舞蹈表演者就舞蹈本身富含的情绪作更加深入化与细致化的理解, 从而促进舞蹈表演者就本民族自身的舞蹈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在一般民族舞蹈艺术技巧研究过程中一般将舞蹈艺术的技巧与舞蹈姿态的优美性与流畅性相联系, 并且通过将每一个表演动作做语言性的情感解析对表演者的舞蹈艺术情感进行培养。
三、结语
舞蹈文化艺术是融合了人类身体语言和音乐语言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而民族舞蹈则是将地区民俗文化与舞蹈艺术相结合, 民族舞蹈艺术的技巧运用能够将丰富的民族感情通过舞蹈形式展现出来, 同时民族舞蹈的技巧创新能够将民族舞蹈艺术的内涵与精神进行新的诠释。对于区域民族技巧的研究能够提升对民族地域舞蹈文化的认知水平, 从而让舞蹈艺术者更好地根据自己的舞蹈艺术追求进行更新的民族舞蹈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裴蓓, 杨建宇, 李彦知, 张文娟, 郑黎.浅谈民族民间舞蹈与养生[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
[2]郑雪来.电影表演需要理论——《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序言[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 (下) ——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
[3]王辉.新疆维吾尔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应用[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
【在巡逻中如何运用盘查技巧】推荐阅读: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07-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01-1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11-05
校园安全巡逻07-03
护校巡逻制度07-06
巡逻防控工作方案11-01
巡逻民警年终总结12-16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反思01-25
社区安全巡逻防范制度07-23
巡逻大队岗位职责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