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组织管理制度(推荐8篇)
授课目的:通过对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使全队官兵明确管理组织的重要性,职能职责、懂得制定管理制度的作用,从而形成人人、事事、时时讲安全的氛围。
授课方式:口述、板书 授课设置:2课时 授 课 人:王 珂 授课内容:
一、安全管理组织
安全管理组织是指为预防事故而确立的一种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结构形式。消防中队为了有效预防事故,必须建立安全组织,以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安全工作。中队要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班要设安全员。
(一)基层中队安全领导小组
安全领导小组是基层中队安全工作的领导者,监督者、落实买者。安全小组组长一般由中队长担任,小组成员包括驾驶员、战斗班的正(副)班长和技术骨干。其职责是:
1、认真执行上级安全领导小组的计划和其它工作部署;
2、用典型事例对全队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3、定期分析本队安全工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4、针对不同季节和各种训练、灭火救援工作,提出具体的安全要求;
5、总结表彰安全工作中的好人好事;
6、认真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7、督促、检查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班安全员
班安全员是具体负责安全工作的“指挥员”、预防事故和法纪教育的“宣传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检查员”。
班安全员由班内正、副班长事业务素质好、安全意识强的技术骨干担任。各班都应确定一名安全员,在中队安全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是:
1、检查车辆器材、装备的安全情况及安全保护措施;
2、经常向战斗员宣传安全常识;
3、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4、及时制止违反安全规定的冒险行为;
5、经常向中队安全小组反映本班、级的安全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第二课时
二、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为预防安全事故制定的行为为规程或行动准则,它是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在建立安全管理组织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减少执勤人员的伤亡和器材装备的损坏,具有重要作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制度、器材装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训练制度、灭火救援性顶制度等。
(三)安全管理教育制度
安全管理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学习,事故分析、处理奖惩等。
1、安全管理责任制
中队小组每年初要按照上级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制订中队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计划,并与各安全员或班长签订安全责任状,安全员和班长要充分明确自己的任务,各负其责,保证在本职岗位上避免安全事故,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事事有人管,层层有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
2、新入伍受训人同和即将退伍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度
对刚入伍的受训人员,应及时进行安全常识学习,使他们了解教育训练的特点、安全管理组织、各种安全制度和以往训练中应吸取的教训等,通过1-2日的安全学习教育,然后再参加训练。
对临退伍的人员,由于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精力容易分散,特别在遇到家庭、婚姻等问题时,思想更容易波动,因此应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以免因精力分散在参加训练时发生事故。
3、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制度
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使他们真正做好文明驾驶,安全礼让,不抢速、抢道,杜绝酒后开车和技术不熟练单独驾驶车辆。
4、建立定期有安全教育学习制度
中队至少每月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学习,使之行成制度“主要内容有:传达上级指示、进行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知识教育,训练中典型经验和训练事故教训教育等。
5、立事故分析会制度
中队要每周召开一次事故分析会,寻找薄弱环节,发现存在问题,做到警钟长鸣。班长要把安全教育,事故分析会纳入班务会的主题,力求确保训练,灭火救援行动安全。
6、建立事故处理做到“三不放过”原则。
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有关人员未作处理和未受教育不放过,不放过,不订出防范措施不放过。
7、建立安全管理奖惩制度
要加强调查研究,抓好典型,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对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表扬、奖励,差的要批评、教育。发生事故在追究肇事者责任的同时,要查明情况,分析性质,事实求是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肇事者和指挥者的责任。
(四)器材装备安全管理制度
器材管理不善或存在缺陷,在训练灭火救援行动中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要对消防器材装备加强管理,形成制度,做到无丢失、无损坏、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状态,这是保证训练、灭火救援行动安全的重要工作。
中队、班应指定专人负责装备器材的领取、登记、保管、分发和维修,建立制度,落实责任,提出具体要求。要加强对器材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一些先进的高新技术装备器材,必须通过集训等方法,掌握其性能、使用保管的方法和要求后,才能赋予其任务。
基层警官、班长和安全人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战斗员个人装备及车辆器材的分工,根据各号战斗员的分工,对车上的消防器材分别进行登记造册,落实到人,各负责。每周或每天交接班时组织检查一次,如有损坏或隐患,要查清原因,及时解决。
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
授课目的:通过对的学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习,使全队官兵明确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人人、事事、时时讲安全的氛围。
授课方式:口述、板书 授课设臵:2课时 授 课 人:彭武林 授课内容:
第六章 车辆动用批准权限
第二十五条 支队机关在驻地用车由支队值班首长或车辆主管部门批准,跨地、市(州、盟)用车由支队主官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用车由总队军政主官批准。
第二十六条 总队机关在驻地用车分别由部门领导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用车由总队军政主官批准。
第二十七条 各总队、支队的直属单位在驻地用车由本单位值班首长批准,跨地、市(州、盟)用车由总队、支队值班首长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用车由总队军政主官批准。
第二十八条 大队、中队、公安分局消防科在驻地用车由大队、中队、公安分局消防科主官批准,跨地、市(州、盟)用车由支队主官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用车由总队军政主官批准。
第二十九条 节假日、双休日期间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以及八小时以外和非公务用车,要严格控制,必要时报上一级批准。
第七章 车辆出场管理及维护
第三十条 动用车辆必须填写《派车单》(见附录)。
《派车单》一式三联,由用车人或用车单位填写,经领导按车辆动用批准权限签署后送车管部门或警勤中队、分队(基层中队分管领导),分别由用车单位、驾驶员和营门卫兵存持和查验。
凡无《派车单》的,车管部门或警勤中队、分队(基层大队、中队)不予派车,营门卫兵不予放行。因特殊情况未签发《派车单》,须由车管部门或警勤中队、分队(基层大队、中队)派车干部通知门卫登记放行,返回后补办《派车单》。
第三十一条 车管部门或警勤中队、分队(基层大队、中队)要统一保管车辆钥匙、行驶证、驾驶证,驾驶员出车时领取,收车时立即交回。
第三十二条 驾驶员出车前应认真检查车辆技术状况,不准带故障出车,回场后应及时保养,保证车辆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第三十三条 远距离出车执行任务时,应派干部带车,并选派思想、技术、纪律和驾驶作风好的驾驶员驾车。
第三十四条 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日累计行车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长途行驶时应适时休息,严禁疲劳驾驶。
第三十五条 干部乘坐车辆时,对行车安全负有责任,应提醒驾驶员控制车速,安全礼让,遵守交通法规,不准催促驾驶员超速行车,不准向驾驶员要车开,无特殊情况不准擅自改变行驶路线。
第三十六条 严格执行乘载规定,不准超载、超员、超宽、超高、超长。货车运载人员时,必须加盖汽车篷布,严禁人员和货物混载。载运枪支弹药和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上报总队有关部门,并指派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带车。
第三十七条 驾驶员持部队驾驶证,不准驾驶地方牌照机动车辆。实习驾驶员不准单独出车。
义务兵和士官在外出、出差、探亲、休假期间不准驾驶地方车辆。
第三十八条 严格车辆驾驶证、行驶证和牌照的申领、核发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出租、外借车辆牌照,因违反牌证办理规定导致车辆事故的,应追究有关领导和承办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九条 对车辆动用次数、行车里程等情况,车管部门或警勤中队、分队(基层中队)每月进行一次统计核对,并将情况报主管领导。
第八章 干部开车
第四十条 干部驾车要坚持“本人申请、技术考核、组织批准”的原则,必须经正规的培训,考核合格,持有武警驾驶证,经支队级以上单位批准后,方可驾驶行政车辆。凡未经正规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准驾驶车辆。持有地方驾驶证的干部,因工作需要,经本人申请,支队审查,总队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办理武警驾驶证等相关手续后,可以驾驶武警车辆。
总队级单位正团(含)以下干部、支队级单位副团(含)以下干部,因工作需要,具备驾驶资格,可以向单位申请驾驶武警牌照行政车辆。干部驾车仅限于工作时间和公务用车。收车后应统一停放指定地点,严禁公车私用。
第四十一条 干部驾驶摩托车,应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驾驶证,佩戴安全头盔。
第四十二条 干部驾驶自购机动车辆必须持有地方《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等有关证件,不准悬挂部队车辆牌照和使用部队驾驶证件。凡属干部驾车,必须由本人负责办理好人身保险等相关手续。
第九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三条 对预防车辆事故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由司令部门、政工部门和后勤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一)对未发生车辆事故的支队级单位由总队通报表彰,同时可给予物质奖励;
(二)对安全行车的驾驶员,有条件的本单位可每月按其行驶公里数发给安全奖;
(三)驾驶员连续安全行车2万公里(消防执勤车1万公里)或全年安全行车、工作表现突出的,可视情给予嘉奖一次;连续3年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或连续安全行车6万公里(消防执勤车3万公里),可视情给予记三等功一次;
(四)警勤中队、分队车辆全年行驶30万公里以上无等级事故,可视情给主管干部嘉奖一次;连续3年行驶100万公里以上无等级事故,可视情给主管干部记三等功一次;连续5年无等级事故,可视情给单位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第四十四条 驾驶员违反交通法规发生车辆事故,尚未构成刑事责任的,应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批评教育。(一)对发生车辆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应给予肇事者以下处分:
1、发生一般事故,扣留驾驶证2个月以上,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2、发生严重事故,吊销驾驶证,给予严重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是义务兵的不能改士官,是士官的停止定期增资一年,当年不得晋升高一期士官;
3、发生重(特)大事故,吊销驾驶证,是义务兵的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不能改士官,是士官的必须取消士官资格,改按义务兵退伍;是干部的给予记过至撤职处分。(二)发生车辆事故负有次要责任的,给予肇事者批评教育或视情给予纪律处分。
(三)因无证驾驶、私自开车、酒后驾车、擅自将车辆交他人驾驶而发生车辆事故或在车辆肇事后逃逸的,应加重处分。
(四)发生车辆事故构成刑事责任的按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对发生严重(含)以上车辆事故的单位,视情给予警勤中队(分队)、基层中队或车管部门领导纪律处分。
第四十六条 因工作失职、管理松懈、违反规定导致部属发生车辆事故的,应给予干部纪律处分。
对一年内连续发生严重、重(特)大责任事故的单位,要视情追究主管领导和主官的责任。
第四十七条 发生车辆事故的单位隐情不报或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的,应给予单位主官和有关责任人纪律处分。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中车辆动用批准权限,系指部队行政车辆动用批准权限。
第四十九条 以往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内容,以本规定为准。
第五十条 各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试 行)
授课方式:口述、板书 授课设置:6课时 授 课 人:王
珂 授课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消防员人身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特制定本要则。
第二条 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实施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和开展业务训练中的安全工作。
第三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密组织,科学实施,减少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作战和训练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组织,设立安全员,制定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第五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军政主官为本级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灭火救援指挥员和业务训练组织者为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和训练中的安全监督工作。
第二章 火灾扑救
第六条 着装登车
消防员听到出动命令后,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
(一)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不要越级跨跳楼梯,不得在跑动中着装;使用滑杆时必须依次下滑,并控制下滑速度。
(二)消防员必须按照指定位臵乘坐车内,严禁在车外、车顶搭乘,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
(三)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第七条
车辆行驶 车辆在行驶途中,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一)车辆驶出车库前,应在看清道路车辆情况后方可占道转弯。
(二)消防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窗外。
(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
(四)在雨、雪、雾、大风等气候条件下必须减速慢行。
(五)在狭窄、陡坡、弯路、松软路面行驶时,必须注意观察,控制车速;在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行驶时,应当采取防滑措施或减速行驶。
(六)经过桥梁、涵洞、隧道时,应当注意观察限高、限重及空中障碍物。
第八条 车辆停靠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臵。
(一)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停靠。
(二)必须与起火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三)举高消防车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
(四)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位臵,车头应朝撤离方向。
第九条 个人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一)通常情况下,必须着灭火防护服,佩戴消防头盔、手套、靴子等基本防护装备。
(二)进入高温、浓烟、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三)进入高温、热辐射强和有可能爆炸危险区域时,必须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者防爆服。
(四)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必须穿戴电绝缘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
(五)高空作业时,必须用安全绳进行固定保护。
(六)扑救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火灾时,应当防止玻璃坠落伤人。
第十条 火情侦察
侦察小组一般不少于3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
(一)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要在进出口处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设臵导向绳,明确联络信号,必要时用水枪进行掩护。
(二)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
(三)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在侧面缓慢开启门、窗,并同时向门、窗内射水。
(四)在船舶机舱、地下室等危险复杂环境侦察时,外部必须备有侦察预备组,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援救。
第十一条 阵地设置
水枪阵地应当按照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设臵。
(一)利用地形、地物和承重构件等条件设臵水枪阵地。
(二)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臵阵地时,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并尽量采取固定措施。
(三)严禁在轻质屋顶、遮阳棚、雨搭、可燃油气罐上部设臵水枪阵地。
(四)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必须在充分冷却后,方能深入内部设臵水枪阵地。
(五)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必须在实施冷却结构后,方能深入内部设臵水枪阵地。
(六)油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严禁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
(七)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考虑整个作战部署的协调统一,防止因局部力量调整影响整个作战行动,每次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立即检查清点人员,并做好防护工作。
第十二条 灭火进攻
灭火进攻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进攻路线及射水(射流)方式。
(一)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严禁对射误伤他人。
(二)在高温和热辐射较强的环境里灭火时,必须实施水枪掩护,并适时组织人员替换。
(三)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射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应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
(四)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使用绝缘胶垫,保持水枪有效接地;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
(五)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应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灭火消防车等远距离射水。
(六)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不得盲目灭火;若意外灭火后,要防止复燃、复爆。
(七)严禁用水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严禁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
(八)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必须确认灌注、封堵空间无人后方可实施。
第十三条 抢救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
(一)在进入浓烟、高温或者有毒区域搜救人员时,必须在水枪冷却掩护或者驱散稀释措施的配合下行动。
(二)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固定点必须牢固,并在绳索额定荷载范围内使用。
(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工作平台严禁超载;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两节拉梯救人。
(四)使用登高器材登高救人时,尽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实施有序疏散。
(五)抢救疏散医院病人时,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疏散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第十四条 疏散物资
疏散物资必须在单位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有序进行,并指定专人看护。
(一)疏散出来的物品必须检查是否夹带火种。
(二)疏散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时,要划出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三)疏散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充分冷却,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
第十五条 火场破拆 火场破拆必须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
(一)使用锤、斧、挠钩等器材破拆时,必须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二)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上方一角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入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
(三)使用切割器具破拆时,必须佩戴面罩、手套,平稳操作、直线切割,切割器具前方不得站人。
(四)高处破拆不准将破拆物抛向地面,不准随意破拆玻璃幕墙,并及时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
第十六条 火场排烟
排烟时,必须充分考虑烟雾流向,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
(一)在烟雾浓、温度高的区域排烟时,必须使用开花或者喷雾水流掩护。
(二)有毒烟气必须向下(侧)风方向排放,同时疏散可能受到排出烟雾威胁的人员。
第十七条 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必须根据供水原则,采用正确的供水方法。
(一)驾驶员应及时掌握前方供水需求,与水枪手保持联系;供水时,不得突然加压。
(二)垂直铺设水带时,必须使用水带挂钩、绳索等进行固定。
(三)水带铺设应当避开玻璃幕墙下方,如无法避开时,应当用硬物对水带干线进行遮盖。
第十八条 通信联络
火场上必须正确使用通信器材,灵活选择联络方式,确保火场通信畅通。
(一)使用通信导向绳时,绳索释放不宜太长,拐角转弯不能过多。
(二)易燃易爆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三)在地下建筑等信号盲区,必须使用有效的通信器材。
第十九条 紧急撤离
在火灾扑救中要明确紧急撤离的信号和联络方式,发现险情,应立即撤离。
(一)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观察火场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撤离信号。
(二)特别紧急情况下,可以放弃车辆和器材快速撤离。
(三)处置危险性较大的灾害事故,必须预先确定疏散信号、传递方式、撤离的方向和路线,清除紧急撤离线路上的障碍,设置利于快速撤离的各种设施,确定防爆掩蔽体,一旦接到撤退命令,一律徒手撤离。
(四)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安全区域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条 火场清理
清理火场时,必须克服麻痹思想,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一)必须注意观察建筑物上方建筑构件和高空坠落物。
(二)检查楼梯间、走道、外墙处烧损电线的带电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三)检查煤气管道、液化气瓶的泄漏情况,防止发生爆燃伤害事故。
(四)检查其他危险化学物品、设备情况,防止发生复燃、中毒、腐蚀伤害事故。
(五)收整器材时,禁止从高处抛掷。
(六)高温容器、罐体未充分冷却前,不得搬运、移动。
(七)撤离现场时,必须清点人员和器材。
第三章 抢险救援
第二十一条 特种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
(一)在实施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群众救助等灾害事故救援时,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靴子、手套等防护装备。
(二)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重危区作业人员必须着重型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消防防化服。进入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内外衣、裤子、袜子和手套。
(三)进入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四)处臵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五)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防核服或者防核防化服。
(六)进行水域救援时,严禁着消防防护服装,必须着救生衣或者佩戴潜水装具,并使用安全绳保护。
(七)摘取马蜂窝时,必须着防蜂服。第二十二条 侦检警戒
侦检警戒必须根据灾害类别、特点,合理使用侦检器材,设定警戒区域。
(一)易燃易爆区域,必须依据侦检结果划定警戒区域,并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二)进入易燃、易爆区域,禁止使用非防爆侦检器材。
(三)易燃、易爆事故现场警戒区域内,必须禁绝一切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条件。
第二十三条 停车位置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臵。
(一)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泄漏的场所,车辆必须停靠在上风或者侧上风位臵并安装防火罩;严禁停靠在地沟、阴井、管道上方及其附近。
(二)处臵公路交通事故,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设臵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意防止来往车辆冲撞;
(三)处臵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时,车辆应选择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停放。
第二十四条 救助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
(一)高空救人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进行保护;承载的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设臵护垫、护具。
(二)深井救人时,必须对井下进行补氧通风,使用安全绳保护,并对井口实施加固。
(三)倒塌现场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及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
(四)水域及洪涝灾害中进行救助时,应当选派水性和身体素质好的人员进行施救。
(五)抢救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攻击性动物时,必须请求公安、医疗、动物管理部门配合救助,防止自身受到伤害。
第二十五条 起重破拆
起重破拆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一)起重气垫严禁重叠使用;起重时,气垫塞入物体下部面积必须在75%以上。
(二)使用牵引设备时,钢丝绳两端连接必须牢固,作业区域内严禁站人。
(三)使用起吊设备时,设备起吊荷载必须大于被起吊物体重量;吊臂下方严禁站人。
(四)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破拆时,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并使用喷雾(开花)水枪进行掩护。
(五)严禁盲目破拆承重构件。第二十六条 关阀堵漏
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2至3人,必须与技术人员配合进行。
(一)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所有人员都要按照一级防护等级防护。
(二)进入易燃、易爆或者有毒区域关阀堵漏时,必须按照防护等级防护并使用水枪掩护。
(三)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四)关阀堵漏应当选择精干人员,组织备用力量,必要时进行轮换作业和急救。
第二十七条 输转倒罐
输转倒罐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易燃易爆物质必须使用防爆输转设备。
(一)消防员必须与输转倒罐现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保护。
(二)实施易燃易爆物质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接地;严禁在地面拖拉输转倒罐器材。
(三)实施输转倒罐,必须进行现场监护。第二十八条 洗消处理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染毒区域内人员、装备器材,必须进行现场洗消。
(一)洗消时,必须正确选择洗消剂,并按照规定比例使用。
(二)使用洗消帐篷进行洗消时,必须调节好水温;使用水枪进行洗消时,应当避免水流冲击伤人。
(三)在清理可燃液(气)体、有毒物品泄漏现场时,必须检查阴井、暗沟等处有无残留物。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意水流方向。
(四)洗消后的污水要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第二十九条 放空点燃
放空点燃必须经专家论证并在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下实施。
(一)放空点燃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一般方法包括:使用信号枪、“魔术棒”爆竹、长火炬、火焰喷射器、预臵火炉或者着火油盆等。
(二)放空点燃必须从上风或者侧上风方向接近,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三)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必要时组织水枪实施掩护。
第四章 业务训练
第三十条 训练准备
在全面开展体能和业务训练前,要对参训人员进行必要的体检和心理测试,一般情况下,不安排在酷暑、严寒季节和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集中训练、考核。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训练科目和气候条件,做好各项防护、保障和准备工作。
(一)身上不得携带打火机、手机、钥匙、手表、笔、刀剪等坚硬物品。
(二)对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必须进行检查、测试。
(三)必须进行跑步、活动操等热身运动,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第三十一条 攀登训练
攀登训练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检查保护设施,保护人员必须精力集中,做好安全保护。
(一)徒手攀登消防梯时,双手不得同时离梯;二楼以上登高时,必须使用安全绳保护;梯子未锁牢挂稳前,严禁攀登。
(二)使用消防软梯训练时,上端必须固定牢固,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
(三)在消防梯上进行背负救人训练时,被救者与施救者都必须采取安全绳保护。
(四)攀岩(楼)训练时,地面应当有保护垫,保护人员应该与岩(楼)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收放绳索时,要控制绳索速度和长度。
第三十二条 绳索训练
使用绳索进行救人、自救训练时,首先应对绳索进行静态荷载测试。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实施训练。
(一)操作人员和安全员必须在检查结绳方法无误后,方可继续操作。
(二)承载的绳索必须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设臵护垫、护具。
(三)利用绳索下滑训练时,必须控制下滑速度;严禁急降、急停。
(四)下抛绳索时,应当使用绳包,防止绳索打结。第三十三条 翻越障碍
翻越障碍训练时,必须设臵缓冲垫,在落点等处应当设臵专人保护。
第三十四条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应当根据模拟的对象、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训练,一般情况下不组织开展救生气垫等高空跳下训练。
(一)在高温、浓烟、黑暗、恐怖、噪音等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受训人员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利用深井、烟热、化工等模拟装臵训练时,必须检查装臵安全功能;严格控制起爆物和燃油的使用。
(三)开展水域训练应当选择适宜水域,确定救生员,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域各方面情况下进行。
第三十五条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必须根据假设的灾害事故现场特点,在单位有关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格组织实施。
(一)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情况,演练往返途中人员必须注意安全。
(二)实战演练时,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三)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车辆必须戴防火罩,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第三十六条
整理活动
训练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点人员,并认真做好整理活动,其活动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分钟。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其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可参照执行。
1 加强对农机合作组织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1.1 加强安全管理是农机合作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机合作组织往往实行规模作业、订单作业, 时效性要求特别高, 机具数量多, 库房保管相对集中, 一旦在作业或日常管理中发生事故, 对生产和合作组织本身带来的影响往往是无法估计的。因此, 农机合作组织要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必须加强对各个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 强化日常安全管理, 将安全管理作为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抓紧, 抓实, 抓好。
1.2 农机合作组织已成为农机安全监管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
农机合作组织使农机由过去的个人拥有转为合作组织成员共同拥有, 由单人单机的独立作业转为组织成员间的协调作业。农机合作组织拥有的机具类型复杂, 有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械、烘干机械, 还有打捆机、起垄机等各类特色机械;机具数量较多, 少则10余台, 多则数十台, 上百台;作业内容较广, 涉及的农机安全操作要求较多, 无疑是农机安全监督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因此, 农机合作组织应在农机安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 尽快落实各类安全管理措施, 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形象。
1.3 农机合作组织应成为“平安农机”示范建设的重要主体
农机合作组织拥有的机具多, 涉及的机手多, “平安农机”示范建设首先应在农机合作组织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有效提升合作组织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牌证率、检审率和驾驶操作人员的持证率、受教育率, 从而发挥其对面上农机安全管理的带动作用, 使其在成为农机化发展的引领者的同时, 也成为农机安全生产的示范点。
2 存在问题
2.1 机具、人员安全管理不到位
一些农机合作社存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机具无牌证、人员无驾驶证, 插秧机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未进行备案登记、实地检验的现象。如某机插秧合作社, 21台插秧机均未按要求纳入备案登记, 运送插秧机进行跨区作业的4台运输型拖拉机均未办理牌证, 机具安全技术状况不符合要求。某农机大户熊某, 正准备筹建成立合作社, 但2011年因雇用的无证机手在驾驶收割机时, 造成机毁人亡事故, 赔偿了40万元, 使得成立农机合作社的事情无限延期。
2.2 安全操作规程没有落实
农机合作社机具类型较多, 涉及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复杂。一些新成立的合作社, 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没有对社员落实安全操作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奖惩措施。如某合作社收割机驾驶人在将收割机开上卡车装运时, 违反操作规程, 中途停机, 导致机械滑落, 将驾驶人腿轧断;再如某合作社插秧机栽秧时, 驾驶人口刁香烟, 适逢油管滴油, 引发火灾。
2.3 农机库房建设滞后
有的合作社没有机库, 机具露天存放, 简单覆盖, 导致机具锈蚀严重;有的合作社在厨房边加盖房屋做机库, 平时油烟熏烤, 一旦厨房失火, 将会殃及机械;有的合作社将机具分多地存放, 难以落实管理要求;有些合作社建了机库, 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没有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装备。
2.4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农机合作社重生产、轻管理, 没有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合作社内没有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没有形成规范的组织文化。如某合作社库房、办公用房等硬件设施都很齐全, 就是安全氛围不浓, 拖拉机、收割机牌照悬挂不符合要求, 场院、库房没有一条安全标语, 驾驶操作人员的证件管理不规范, 安全奖惩制度不明确。
2.5 农机安全管理台账资料不健全
一些合作社忽视软件建设。有些合作社负责人知道合作社有多少台机具、多少会员, 但对于机具的具体情况、驾驶员对应的驾驶操作机具情况掌握不细。有的合作社甚至连起码的农业机械台账、驾驶操作人员台账都没有;有的合作社管理台账存档不规范, 难以查找。
3 努力提高农机合作组织安全管理水平
3.1 加强安全管理服务指导工作
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安全管理, 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将星级合作社评比、机库项目建设、合作社文化建设同安全管理结合起来, 做到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同验收。
3.2 规范农机合作组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
一是建立牌证管理和实地检验制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操作人员应全部挂牌持证, 做到机有牌、人有证。插秧机、机动脱粒机、机动植保机械、饲料粉碎机、铡草机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应主动接受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备案登记、实地检验。星级合作社应对号牌悬挂位置、机具检验检测作统一要求。二是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合作社理事长为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 还应在合作社核心成员中明确一名安全生产专管员, 与全体合作社成员订立安全生产责任状, 形成安全生产群管态势。三是落实机具安全操作规程。将机具的安全操作、安全管理明确到驾驶操作人员。建立健全机具、人员台账, 每一台机具由谁驾驶操作, 何时在何处作业, 平时维修保养情况, 农闲时停放在哪个机库, 都要有记录, 可查寻。四是健全机具安全保管制度。特别是机具库房管理、消防器具器材的配备及防火防盗的制度措施要落实到位。
3.3 加强对农机合作组织的安全监管服务
关键词 营业线 施工组织 安全管理 研讨
1 引言
营业线施工安全一直是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合理规避安全风险是营业线施工的重中之重。本文以营业钱Ⅲ级施工双拢口拨接转线为例,探讨了线路拨接施工的方案编制、计划申请、要素配置、现场组织,为营有线安全施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 方案编制
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包括:施工项目及负责人、作业内容、地点和时间、影响及限速范围、设备变化、施工方式及流程、施工过渡方案、施工组织、施工安全及质量保障措施、施工防护办法、列车运行条件、验收安排、施工安全协议书等基本内容。
2.1明确作业内容
铁路营业线施工项目中,常见的施工作业内容有:
⑴ 增建双线、新线引入、电气化改造。
⑵ 跨越线路架梁施工。
⑶ 在规定的安全区域内实施爆破作业、在线路隐蔽工程(含通信、信号、电力电缆径路)上作业,影响行车及设备的各种施工。
2.2 明确影响范围
作业内容明确后,施工单位要根据作业内容到现场确定作业影响营业线的范围,具体到区间(两端车站)、里程段、线别等。作业影响的范围要做到“准”和“短”。
2.3 明确施工等级
营业线施工等级分为Ⅰ、Ⅱ、Ⅲ级。不同的等级,其施工的难度、施工领导组织、计划审批的权限以及对运营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项目管理很少涉及到Ⅰ级施工。在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应优先考虑Ⅲ级施工。当方案涉及到Ⅱ级施工时,应考虑将作业内容分解,使之符合Ⅲ级施工的条件。这样方案审定、计划审批的上级部门的范围缩小,单项施工对运营的影响较小,施工安全风险大大降低,申请计划的效率也大为提高。但是,同样应充分考虑封锁的次数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
2.4 明确封锁线别
施工方案的编制要本着“运输、施工统筹兼顾”的原则,一般来说,双线地段线路转线宜选一条线路封锁,另一条正常或限速运营。当作业范围同时跨越上下行线路时,或者作业对双线的正常运营确定有影响时,必须选择上下行同时封锁。线路封锁,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压缩时间,将运营效益的损失降至最小。
2.5 明确封锁条件
⑴ 明确封锁里程。上报施工作业段的封锁里程应为营业线拉通里程,一般来说,施工直接影响到的范围即为确定封锁的里程。上报施工计划时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⑵ 明确封锁时间。在路局权限范围内,业务部门可批复的封锁时间为≤180分钟。但实际中,路局为考虑运营调度与效益,一般情况下,封锁时间的批复≯120分钟。所以为考虑方案审批与计划要点的顺利进行,120分钟内无法完成的作业内容,应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分解进行多次要点施工。至于具体时间段,路局运营单位会根据列车运行图确定,不需要施工单位提报。
2.6 明确限速条件
线路拨接施工限速地段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⑴ 拨接封锁前,本线限速运行。拨接施工前,需要完成规定允许的点前准备(人工扒砟、穿设滑轨等),要求限速45~60km/h。
⑵ 拨接过程中,邻线限速运行。本线拨接施工时,考虑到人员、机具对邻线运营安全的影响,尽可能申请对邻线进行限速,一般以60km/h为宜。
⑶ 转线开通后,本线限速运行。本线拨接完成开通后的运营,要按《铁道部营业线施工安全及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文)》执行阶梯提速运营。
2.7 明确配合单位
施工单位在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与工务、电务、电力、信号等设备管理单位的配合工作。在方案编制之前,施工单位业务人员应提前与配合单位取得联系,明确转线过程中对工务、电务、电力、信号设备的影响,尤其是征求电务、电力部门,在拨接施工方案中合理加入二电设备过渡及改移的施工作业要点计划,明确作业过程中各设备管理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3 安全协议
方案审批前,由施工单位与设备管理单位、行车组织单位按施工任务分别签订安全协议。安全协议路局业务处有固定的范本,施工单位按要求填写。
4 方案审批
施工方案由主管业务处负责审查,初步确定施工等级,Ⅰ、Ⅱ级施工分别报Ⅰ、Ⅱ级施工领导小组审批。Ⅲ级施工由路局各业务处(建管处、总工办、运输处、工电业务处等)审批。
5 计划申请
方案审批后由施工单位负责填写《月度施工计划申请表》,报路局运输处调度室审批修正。一般情况下,应提前一个月(注意要按路局规定日期)报下月施工计划。最终施工计划按路局运输处调度室下发的月度施工计划为准。 计划申请时,施工内容、影响范围、限速要求等填报要做到“准”与“全”。
6 施工协调
营业线施工是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工务、电务、供电、运输等施工和设备管理单位。为确保营业线施工安全,在施工前按制度召开施工协调会,明确各专业之间相互配合的责任与义务。施工协调会由施工领导小组负责召集营业线施工的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设备管理单位、安全监管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参与。
7 拨接施工
7.1 管理组织到位
线路拨接施工的综合主体单位为施工单位,为保证现场组织有序,安全卡控到位,责任分工明确,工艺流程合理,必须成立线路拨接施工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施工负责人一名,对本次线路拨接负全部领导责任;技术负责人一至二名(两端拢口时设二人),对本次线路拨接施工负技术管理责任;安全负责人一至二名(两端拢口时设二人),对本次线路拨接施工负安全管理责任。
7.2 计划分解到位
施工单位要对路局运输处调度室下发的月度施工计划认真疏理,详细解读。明确天窗时间、限速条件、施工内容、施工范围、配合单位等要求,掌握点前、点内、点后的作业内容,为班组做好责任分工和要素配置等准备工作。
7.3责任分工到位
施工领导小组要将拨接施工的所有作业内容分解到各作业班组,实现责任分工,逐级负责落实。一般情况下应成立以下班组:
⑴防护班组,具体负责线路拨接过程前、中、后的安全防护工作。
⑵ 道砟班组;具体负责道床不足及盈余地段的清理及补给工作。⑶ 拨道班组;具体负责线路轨道的横向拨移量距工作。
⑷配轨班组;具体负责拢口段的锯轨、配轨及插入短轨等工作。
⑸ 整修班组;具体负责拢口段拨接后的方枕和人工对线路整修至达到列车放行条件。
⑹ 捣固班组;具体负责拢口段线路底砟串实捣固,并引导和安排养路机械进入拨接区段内进行捣固。
⑺ 检查班组;具体负责拨移地段量距和线路几何尺寸的检查及记录工作,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线路设备是否达到列车放行标准。
⑻ 机械班组;具体负责拨接过程中大型施工机械的组织与安排。⑼ 配合班组;具体负责提醒和监督配合单位的工作落实。
⑽ 后勤班组:具体负责给养供应、运输车辆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7.4 要素配置到位
施工班组成立以后,要完善各班组工作正常开展的人、机、料等生产要素的配置。生产要素的配置要略有富余。本文以单线双拢口拨接转线总计500m长度,挖掘机拨道为例,对拨接所需的人、机、料要素做如下配置:
7.5 安全防护到位
安全防护要严格按照《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防护员、驻站联诺员、现场安全员必须是经路局业务处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证件后的正式员工担任。
7.6 作业准备到位
作业准备分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指与封锁前一段时间周期内的的施工准备,含线路预铺、线路匀砟、机械捣固,电务作业等;狭义仅指封锁点前一小时施工计划有慢行条件的作业准备,含道心及枕肩两侧扒砟、穿设滑轨等。点前准备要在施工计划的慢行点内进行,准备工作不得过头,确保行车安全。
7.7 时间卡控到位
封锁施工前,施工负责人要对每种工序合理安排好时间,交底到具体作业班组。封锁开始后,要按前期分配的时间抓好落实。当确定封锁不能正点开通时,要在30分钟前向驻站联诺员发令申请延点,延点不宜超过30分钟。
7.8 现场检查到位
封锁施工时,必须做好两种检查。
⑴ 人、机、料侵限检查,要贯穿始终;
⑵ 线路几何尺寸检查,要达到放行列车条件。
7.9 登记销记到位
⑴ 登记:封锁前40分钟,施工负责人或驻站联诺员在确认一切准备工作就序的情况下,在车站《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中登记,通过车站值班员向运输处调度员申请施工。具体施工封锁时间以调度员发布的实际命令为准。
⑵ 销记:封锁施工完成后,由施工单位与设备管理单位检查达到列车放行条件后,由施工负责人(驻站联诺员)、设备单位检查人(或设备单位指定人员)办理开通登记(施工销记),车站值班员签认后,由车站值班员报告列车调度员开通线路。
7.10 后勤保障到位
线路拨接施工人员多、劳动强度大,施工单位要为劳务人员准备一定的给养供应,另外为防范人员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尽可能在现场备用一台医疗救护车,及时解决突发事故。
8 线路开通
线路开通前,施工单位与设备管理单位应认真进行线路质量检查,确认设备状态达到放行列车条件、材料机具不侵入限界,并做好记录。
线路开通后,按施工计划限速放行第一列货物列车。并对线路超限处所组织复查整修,确认线路设备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并做好记录后,方准收工。一般情况下,可申请大型养路机械进行提速捣固,后根据设备质量情况执行阶梯提速。
9 施工总结
本日封锁施工完成后,要在施工领导小组的主持下对本次封锁施工进行总结。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工序衔接、现场组织等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更好的完成下次封锁施工服务。
10 工程验交
在未办理的线路验交之前,施工单位要做好线路巡查养护。营业线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后,施工单位要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验收交接申请。一般要在两周内完成,减少施工单位因长时间对线路设备养护造成的人、机、料投入,有效规避在验交前设备运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风险。
11 结束语
营业线施工已成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点危险源。不同于其它单项工程施工,要引起项目管理及作业人员的共同重视。重点要做好方案的可实施性,不同作业班组与劳务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与培训考核,作业责任分工、施工准备与现场组织等全部细节工作,才能有效规避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明确信息安全责任,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机构设置
第二条 由单位主管信息化工作和保密工作的领导牵头,组织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成立信息安全领导机构,统筹管理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第三条 信息安全领导机构下设政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等6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别负责信息安全各领域相关工作。
第四条 成立信息安全领导机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信息安全领导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第五条 成立政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政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第六条 成立互联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互联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七条 成立内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内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第八条 成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第九条 成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小组,并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十条 成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第十一条 成立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四章 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 信息安全领导机构工作职责。
信息安全领导机构负责领导信息安全工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检查指导各下属工作小组信息安全工作,协调处理信息安全工作中产生的重大问题,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
第十三条 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工作职责。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负责检查信息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情况、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国产化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责任追究情况、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安全形势、安全风险状况等。
第十四条 互联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工作职责。互联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负责互联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部署、制定检查工作计划和检查方案,监控互联网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定期汇总分析并提出安全分析报告。
第十五条 内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工作职责。内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负责安排内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制定检查工作计划和检查方案、对检查工作进行检查部署,监控内网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定期汇总分析并提出安全分析报告。第十六条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小组工作职责。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小组负责制定详细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计划、采购和使用相应等级的信息安全产品、建设安全设施、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完成系统整改等。
第十七条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小组工作职责。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落实,技术队伍的建设,安全事件监控与处理。
第十八条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工作职责。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负责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安排及各项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小组工作职责。
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各部门开展保密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定期召开保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保密工作;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组织保密业务培训。
第五章
附 则
安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学校发生突发事件等安全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切实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学校重大突发性事故,提高我校师生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校园安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的稳定,特制订本管理。
一、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和目标
学校以 “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原则,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师生协作,全员参与,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法》,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事件隐患排查。加强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网络及运行机制建设;组织开展应急管理现场演练工作,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扎实、稳步推进全校应急管理工作,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完善各项制度,推动全校应急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发展。
二、应急管理具体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学校应急管理组织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全校应急管理工作,落实领导负责人员配置,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责分工,校安全办、教导处具体负责管理全校的应急事项。
应急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于希东
副组长:王少军杨建喜
成员:各级部主任
(二)应急工作实施原则
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
学校发生突发事故时,启动应急预案,由校长室统一指挥,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快速妥善处置,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若重大突发性事故的处理,超出学校处理能力时,请求教体局出面协调,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确保突发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2、“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原则。
学校发生重大突发性事故后,学校处置重大突发事故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及相关负责同志要紧急行动,立即深入现场开展工作。年级、班级等负责教师要按照学校应急预案的要求始终防守一线,积极做好协作工作。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种影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安全隐患,要立足防范,抓小、抓早、以快制快。一旦发生重大事故,要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校内。
4、“教育疏导,化解矛盾”的原则。
学校若发生突发群体性事故,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分不可结”的工作方法,加强正面宣传,积极教育引导,稳定师生情绪,及时化解矛盾,有效防止事态扩大。
5、“措施得力,救人第一”的原则。
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采取一切得力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发生重大事故,在迅速报警的同时,应紧急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救护
受伤学生;发生重大车祸,迅速拨打交通事故、紧急救护电话,开展自护自救;发生食物中毒、卫生防疫等重大事故,在迅速报告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同时,应紧急将中毒、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抢救;发生校舍安全事故,应积极组织抢险,救护受伤师生。学校发生安全事故,要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在组织抢险救灾时,严禁学生参加。
(三)、指挥机构及职责
学校成立处置重大突发事故领导小组,负责各项重大突发事故的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处理学校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于希东
副组长:王少军杨建喜
成员:各级部主任
学校设立四个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1、社会稳定处置工作小组
负责人:贾浩德成员: 张爱颂
主要职责:协同教育局及相关部门负责处理学校的政治稳定工作。
2、校舍及教育设施安全处置工作小组
负责人:姚中华成员 :孙华德、主要职责:协同市建设、消防等部门负责学校校舍、教育设施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
3、学校学生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小组
负责人: 王少军成员:张利亭
主要职责:协同各级公安部门、卫生部门及疾控中心负责学校重大突发性事故处理工作。
4、学校教师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小组
负责人:杨建喜成员:腾龙和
主要职责:协同教体局、公安等部门,负责学校涉及重大突发性事故处
理工作。
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处置重大突发事故预案”的制订、相关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组织开展各种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督查各部门的安全防范工作及措施落实,在事故发生时,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指导工作;做好安全管理和师生的日常安全教育及宣传工作。强化工作责任制,强化行政负责制,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小组要明确职责责任,应熟悉相关业务情况,在事故处理中,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对事故危害进行科学监测,制定科学救护措施,实施正确的处理办法,对事故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三、实施范围
本管理适用于处置学校重大突发事故、校外活动及大型集会事故。
四、信息报告制度
1、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及时向教体局报告重大突发大型集会事故的准确信息,同时密切关注有关的信息动向。事故信息接报程序:教师、学生——值班负责人——校长——主管行政部门、家 长、公安、应救等部门
2、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信息留程:校长——教体局;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种类以及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
五、应急处置程序
发生突发事故应按以下步骤处置: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做出初步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在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人员送往就近医院或向120急救中心求助。受伤人员较多、情况比较复杂时,应同时向110求助。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立即保护
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中止活动、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在首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情况下,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告知事件原因、处理办法和可能的结果。
六、后期处置
协同各部门采取措施恢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协同各主管部门处理善后工作,进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重新修订应急预案。制定完善应急与演练的计划、方式和要求。
七、责任与奖罚
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工作责任制,强化行政负责制,各小组要明确职责责任,应熟悉相关业务情况,在事故处理中,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对事故危害进行科学监测,制定科学救护措施,实施正确的处理办法,对事故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于由于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没尽到责任而导致发生重大安全卫生事故或重大财产损失,形成一定影响的,要实行考核评优选先一票否决制,情节严重者将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关于成立公司安全生产相关机构的决定
为了保证公司的安全文明生产,严加防范违规违章操作等不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和公司生命财产安全,做到防范于未然,公司决定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吴思啸
副主任:苏丽华、陈东鸿
成员:李祖强、张隆志、方和平、彭方国、王海文、王静、夏爱珍 公司安全委员会的职责: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公司 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研究制订安全生产制度,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事故等工作。安委会的日常事务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陈东鸿
组员:李祖强、张隆志、方和平、彭方国、刘健、王海文、王静、夏爱珍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职责: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安委会日常事务,各组成人员负责本单位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并制订本部门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安委会的各项安全指令,确保生产安全。
生产班组要选配一名不脱产的安全员,职责是坚决反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纠正和制止违章作业,防范和制止违章操作行为,保证班组的安全生产。
湖北孚龙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一直是煤炭生产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煤矿安全问题,近十多年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制定完善了很多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这一时期,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2004年,我国煤矿生产死亡人数为6 027人,百万吨死亡率3.08人;到了2015年,死亡人数降至588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159人。尽管如此,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世界主要产煤国相比,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还是比较落后的,英国、澳大利亚等采煤先进国家,已经实现煤矿开采零死亡。可见,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依然任重而道远。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安全事故,有多种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先进的设备、改进采煤工艺等。而组织论认为,组织是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所谓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互相协作结合所形成的一个团体。比如,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组织。该文探讨如何运用组织措施来加强安全管理,减少事故率。由于组织措施比较多,限于篇幅,仅从完善制度、规范培训、系统管理和科学奖惩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制度
古语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里的“规矩”,放到现代社会可以理解为制度。就是说凡事都要有一套管理制度,否则就一切都乱套了。制度是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和规范,有了完善而合理的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才会有保障。特别是对于煤矿开采这种高危行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煤炭生产企业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有些制度还很不完善,甚至有很多制度纯属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政府部门的检查而编写的。部分企业,为了应付检查,上网下载一些所谓的制度,稍作改动,就成了自己企业的制度。检查结束了,这些所谓的“制度”也就束之高阁了。每个企业,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公司的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首先成立编写委员会或编写小组,小组的每个成员负责1项或几项制度的编写。在编写时,编者首先要熟悉《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熟悉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编写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类似的制度,但是一定要注意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忌生搬硬套。制度编制完成以后,要由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或有关领导进行审核,必要时,可以对某些条款开会讨论。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去,要严格执行制度。再好的制度,如果缺乏有效地执行,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在制度面前,一定要做到人人平等,切忌讲人情,磨不开面子。
2 规范培训
对于高危行业,我国法律规定必须进行三级教育培训,即公司级、车间级(项目级)和班组级培训。科学合理的培训,可以让员工迅速地了解自己的企业和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可以让他们掌握自己岗位需要的技能、了解到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有关防范和应对措施。然而目前我国很多煤矿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小煤矿,对安全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搞教育培训只是应付检查,形式大于内容。
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比如,对每年新招进来的大学生,要有新人培训方案;对于在采矿、掘进、爆破等这些高危岗位的工人和干部,可以每月搞1次短期培训,或者开1次安全生产会议,然后1 a或半年再搞1次时间长一点的培训。在制定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时,要结合国家对特种行业作业人员的有关政策。除了培训以外,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员工在活动中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3 系统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就安全管理本身而言,涉及到顶板安全、通风安全、防治水、防火灾、防尘和机电安全等,而这些安全工作又与生产中的掘进、采煤、运输等工作有紧密地联系。在这个系统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全局。这就决定了在煤矿管理中必须要从全局着眼,进行系统的管理。具体地讲,就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做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到本部门的利益,更要兼顾其他部门的利益,要顾全大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就是从法律的角度规定了管生产的人必须要管安全。
为确保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性、实效性,应根据客观环境,结合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来规划战略、设计目标、调配资源,突破模仿、教条管理的被动局面,将企业安全管理看成是一个“系统”。在保证整体效益最优化的前提下,把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并且以安全为本,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综合治理,才能最终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切实做好基础工作,按规定坚持定期培训,抓好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体系的落实、日常监督的到位,而不该是简单地以查代管、以罚代管,更不能一罚了之,罚而不管,使安全管理变味。
4 科学奖惩
奖惩是管理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影响员工行为的手段,是多数管理者乐于使用的一种手段。合理的奖励,可以激发员工斗志,促使员工努力工作、遵章守纪。合理的惩罚,可以让员工对有关制度心存敬畏,自觉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不合理的奖惩制度,则起不到预期的促进作用,相反,可能还会起反作用。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奖惩制度不合理之处有以下几点:(1)奖惩存在随意性,没有完全依据奖惩制度进行,“讲情面”的现象比较严重。(2)奖惩的“度”把握得不恰当,有的惩罚太过宽大,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有的奖励太轻,与员工的贡献明显不成比例。(3)不能把奖与罚有机结合起来,有时候只罚不奖,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有时候又只重视奖励,没有处罚。要避免以上这些情况,就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值得注意的是,制定奖惩制度的时候,既要重视物质方面的奖励与惩罚,又要重视精神方面的奖励与惩罚。比如,在奖励方面,可以评先进,对于先进工作者授予证书,再发一定的奖金;而对于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或其他需要惩罚的行为,一方面要罚款,另一方面也可以要求违反人员写出书面检讨,反思自己的错误。
5 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论认为,组织是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可见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组织措施是首先要考虑的措施。本文讨论的组织措施主要有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培训、系统管理和科学奖惩这4点,同时分析了我国煤矿企业在这几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刘铁民.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建设[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5-7.
七成“指令”衰减,九成“请示”蒸发
组织健康概念的创立与传播者Matthew Miles & Fairman认为:“组织健康指的是一个组织有效运作,充分应对环境变化,合理变革,以及从内部发展的能力。组织健康如同人体健康,有好坏之差。”当我们把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看待时,我们不难发现:影响组织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目前一些学者较多地研究压力对组织健康的影响,也有的关注员工胜任能力与组织健康的关系。而对于现阶段大多数企业而言,沟通机制的缺乏或低效率,更是影响组织健康的重要因素。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内部存在着沟通的位差效应,即领导层的信息一般只有20%~25%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更是不超过10%;而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达到90%以上。组织中的信息不通畅、员工的情感或情绪问题得不到合理宣泄和回应,天长日久它就会沉淀淤积,成为组织有效运行的障碍和日后组织病变的“恶”之源。
中国企业大多受传统文化影响,人治的特征还十分明显,企业领导者的家长地位和由此形成的权威,致使扭曲的沟通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很难形成健康的沟通文化。因此,有效沟通机制的建立就像企业的安全阀,当企业内部不利于组织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以适当的通道来释放这些能量,从而始终保持组织运行中的动态平衡。
沟通“亚健康”的五大病因
对于目前许多企业来说,这种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缺乏内部沟通文化
也就是说,企业从上到下没有形成一种沟通的风气和氛围。当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或冲突时,相互之间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和对方沟通化解冲突,而是想方设法寻找能够证明对方错误的“证据”;不是着眼于共识以求解决问题,而是着眼于推卸责任以求自保;决策者的管理风格是独裁型的,从观念上就认为员工只需要服从;普通员工则因缺乏上行沟通的渠道而“不作为”、因缺乏上行沟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不作为”。在一个缺乏沟通文化的企业,其人际关系必然是紧张的,也是员工倍感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
缺乏沟通职能机构
在企业内部,任何一项职责的有效实施和贯彻落实,都必须把该项责任落实到某个具体部门或者岗位,由该岗位的成员来具体负责。联想收购了IBM的PC部门之后,为了解决双方之间的沟通障碍,IBM专门派遣了专员来担任沟通副总。但是在我们的许多企业内部,把这项沟通责任明确归之于某个具体部门或具体领导的,则很少。即使有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部门职责里写上了沟通职责这一条,大家对于沟通的具体内容和责任范围仍然非常模糊。结果,这个岗位或部门形同虚设,完全起不到应有的沟通作用。
缺乏有效沟通渠道
在有些企业内部,虽然决策者倡导沟通,也希望提升组织的沟通效能,但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员工不得要领,沟通无门。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总经理信箱,但长年累月无人问津,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有些企业则对于谁有权来开启总经理信箱过于随意,或者任用了不受员工信任的成员,同样造成员工对待沟通渠道的不信任。还有的企业沟通渠道过于单一,不堪重负。有些企业的正式沟通渠道非常发达,如:各种例会、早会、内刊、广播、总经理信箱等等,但很缺乏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如:一些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
缺乏沟通制度保障
制度保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保组织行为的一致性;二是确保组织行为的一贯性。没有制度的保障,人们的行为就会缺乏参照准则。比如:对绩效考核,有的企业常常把问题归结为考核方案不好,但实际上有些问题是需要通过绩效面谈沟通来解决的,包括:了解员工的看法、提出改善的设计等。这些还需要通过制度的方式保持其一贯性。再比如:现在业内倡导每一个中层管理人员都直接做人力资源工作,那么他们和员工的沟通效果如何去评定?如何去引导?这就需要从组织层面上提出便于考核和评估的标准,这些标准再通过制度化的程序来实施并保持其一致性。
主管缺乏沟通技巧
在一些企业,管理者多是从业务骨干提拔上来的。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管理者在工作角色发生转变后并没有意识到角色变化,即使意识到了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随之而变。因此,在沟通技巧方面也是欠缺的。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员工这样议论:“这事我早就想向你汇报,但你太忙了”、“这事很容易干的,但我以为不那么着急呢”。我们也能听到来自企业管理者的抱怨:“这事我得提醒提醒,不然他们该忘了”、“为什么总是要等到我去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组织内部的沟通不畅,也说明管理者的沟通技能急需改善。
理顺“三横两纵”的沟通体系
建全一个沟通机制,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沟通文化、沟通制度、沟通渠道。
营造沟通氛围
沟通文化,从狭义上讲,主要是在员工中普遍建立一种沟通理念,营造出一种沟通氛围。人是有思想、有态度的,不是可以随意拨弄的机器。只有解决思想意识问题,逐渐养成遇事多沟通的行为习惯,才能最终形成沟通文化。对于组织健康而言,沟通文化的建设一方面是解决员工的心理知觉和情绪感受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缓释来自于组织氛围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
建立沟通制度
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要长期保持下去,一个优秀的理念要变得可执行,一个价值观要让众多的人接纳并内化为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往往需要通过制度化的程序来实现。沟通也不例外,不能让沟通的理念停留在人们嘴上,停留在办公室墙上,而应该渗透到制度层面,变得可操作和执行。
如:联想从2003年起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了“隔级面谈”制度,就是要求所有管理者至少“向下看两级”,使自己对团队了解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一个越级反映问题的合理渠道。隔级面谈的形式强调“单独”和轻松,每次面谈都是一对一的,而且地点不选在办公室,以便营造一个非正式的、放松的环境,使沟通双方能更加自如地交流。联想的隔级面谈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并且纳入了考核体系。
沟通网络立体化
一个企业的内部沟通渠道或网络,并不完全与正式的组织结构相吻合,而且在很多时候,信息在组织内部的流动会有一些特定的通道,包括非正式渠道。要保持组织沟通的高效性,就必须确保组织沟通渠道的通畅和完善。
【食品安全组织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责任体系11-05
托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09-27
18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0-10
食品安全管理方法07-15
辽宁食品安全管理11-19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12-02
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07-27
超市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10-01
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06-06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