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通用8篇)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 篇1

Shapes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起点英语》第二册第十三单元第七十三课

Shapes 4 new words:cercle ,square , rectangle and triangle A new chant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基本做到:听音、看图、指认四种基本形状:cercle ,square , rectangle and triangle

学生借助图画和录音,了解歌谣内容,初步说出4种形状的英语单词,并在所歌谣的同时进行表演。

2、能力目标

通过说唱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和辨认四种形状英语名称。

2、就四种形状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四、教学难点:

rectangle and triangle的朗读和辨认。

五、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实物投影仪、教师名片、配套教学卡片、简笔画、自制教学卡片

学生准备小棒和四种形状的卡片。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

反应游戏:Stand up,please.Sit down,please.备课思路:通过TPR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好上课的准备。活动二

师生谈话:T:What ‘s your name ?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S:……

T:Do you want ask me ? S:What ‘s your name ? T:My name is Jane.教师出示名片介绍:This is my name card.It ‘s a rectangle.随后教师介绍小组比赛规则:Look!There are four shapes on the blackboard.It ‘s a cercle….What colour is it? Do you like it ? It ‘s for you.Let ‘s have a match.Who is best?

备课思路:通过Free talk中的真实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自然和流畅。同时以讲解小组竞赛规则的方式渗透本节课将要使用的词汇,如新单词、颜色单词以及后面活动中要用到的name card。通过这种自然的方式把新的语言项目呈现给学生,是学生对新的内容得到初步的整体感知。

活动三

唱英语歌曲:Ten little Candles Dance教师出示蜡烛模型,提问:How many candles can you see?学生答:I can see ten.备课思路:通过表演唱,使学生的身体的到运动,同时复习本节课要用到的数字单词,为摆小棒学单词环节做好铺垫。

活动四

通过小棒摆放,引出并学习三种有线段组成的形状:,square , rectangle and triangle。(1)活动语言:T:I have many sticks.You have sticks ,too.Where are they? They are in your bags.Show me your three sticks,ok?教师提问:Can you make a shape?学生动手摆出一个三角形。教师提问:What space is it?从而学习三角形的说法:triangle。(2)教师增加一根小棒,让学生用四根小棒摆摆看,能摆出什么图形。学习正方形的说法:square。(3)教师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Can you make this shape?在学生用六根小棒摆出长方形的基础上,学说:rectangle.。教师将三张自制卡片安教学顺序贴在黑板上。

备课思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小棒数目的增减使形状产生了变化。每次摆形状的要求不同,但是每次都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个性充分发挥,而且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把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了,更易于儿童接受。

活动五 猜一猜,判一判。做这个猜的游戏时,开始学生看不到形状,教师翻转卡片,给学生留下图形的线索,提问:What shape is it?几个同学回答后,其他同学要用cercle cross来判断对错。说cercle时两手臂要组成圆形,表示同意;说cross时手臂交叉,表示不同意。

备课思路:翻转卡片猜单词属于有线索的猜,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游戏。学生要想猜对,就要目不转睛的看着图片,所以这个游戏即可强化对单词的正确朗读,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同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判断对错,一方面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为学习cercle做好了铺垫。

活动六 看一看,猜一猜。教师准备一张挖好圆形洞的卡纸。把单词卡片放在卡纸后面,让学生通过露出来的边和角的线索猜单词。通过直线和曲线的对比学说cercle。

备课思路:通过留下边和角的线索让学生猜一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巩固了单词,有助于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特征的观察力,渗透了对几何知识的学习,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活动七 唱一唱。学唱歌谣:第一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说一说听到了什么;第二遍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录音给手中的形状排顺序;第三遍要求学生跟唱,在唱的过程中带领学生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演。

备课思路:唱歌和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把歌谣作为培养厅里、检验知识掌握情况、复习巩固知识、发展学生语言听力的一种手段。

活动八

发名片。教师提问:“I have a name card.You have name cards, too.Whose is it?”提问之后,请同学们把单词卡片贴到相应的小组形状标志上。教师再提问:”What’s your name?”学生回答:“My name is a cercle(square , rectangle and triangle)”接下来做反应游戏,老师说单词,相应的小组起来说出自己的名子。

备课思路:这一活动是训练学生将单词和他的实际意义进行对照。以趣味的形式进行操练,激发集体荣誉感,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活动九

听听做做。先请学生根据指令用手指摆出四种形状,在此基础上提问:“Can you make a big square?”引导学生合作用身体摆出不同的形状。要求学生说出不同形状的名称。

备课思路:这项活动把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有机结合,对知识有效地进行复习巩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而且对学生要求有所提高,要求学生运用知识形成语言。

活动十

找一找,说一说。要求学生在教室里找出学过的形状的物品。备课思路:语言来源于生活。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形状,把知识有抽象变为具体,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就在生活中,让他们用崭新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同时将语言运用于生活。

活动十一

记忆游戏。教师出示几幅由形状组成的图片,给学生留有几秒钟的观察时间,提问:“What’ s this? What shape can you see? How many…can you see ? What ‘s colour is it? ”

备课思路:通过出示由形状组成的美丽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感受到形状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了形状、颜色、数字及部分学过的名词。这项活动将语言提高到句子输出的高度,使语言的学习上了一个新台阶。

活动十二

创造活动。在“活动十一”提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形状卡片业制作一幅新图画。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同学合作。做完之后,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交流。可以用“活动十一”提供的语言介绍作品。

备课思路:这项活动把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把新旧知识结合说一段话。既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可以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扩充可以利用的资源。本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十三

小结。回顾所学知识内容。对四个小组的成绩进行总结。选出冠军小组。

作业: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形状。在路上、在家里、在公园里…….找一找,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形状。

2、哪些我们没有学过的形状名称?你想知道吗?画下来,可以问家长、可以查资料

下节课一起解决。

课后反思:

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我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出发,设计了本节课,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通过实际教学我对任务、评价、合作等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要使新课标为我所有,我们就要把新的理念运用于新的模式中。只有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才能把方法用活、用实。如在教学中我把设计任务的标准定位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在重视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充分为学生留有个性发展的空间。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价,在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的同时,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教学中我把各个环节看作一个整体,把教学环节设计定位于层层推进,螺旋式上升。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每一项活动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这就为大容量提供了保障。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特点,中小学,《十城市》,优质课

从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看, 体育教学的过程一直都带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学校体育每经过一次改革, 其反映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会有一些进步和新的特点出现。我国自素质教育改革以来, 中小学体育教学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不断地有新的创新和突破, 体育教学过程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特点。该研究以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为案例, 这些课都是经过各地区选拔出来的, 代表着当地先进的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对这些案例进行观察分析, 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 总结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新特点。这不仅是对之前体育教学改革效果的一种总结, 同时也对推广改革新成果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注:a:准备部分;b:基本部分;c:结束部分。

1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该研究以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为案例, 运用观察法, 详细观察和记录了每节课的情况;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了统计分析。案例来自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第二十五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精心挑选和录制的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 上课的老师来自广州、成都、厦门、长春、昆明、郑州、哈尔滨、太原、重庆、合肥、沈阳等全国十几个城市, 上课的对象从小学到高中都有涉及。

上课对象的学段分布如表1所示。

2 研究结果

2.1 教学内容的分布和类别

从案例中看, 教学内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田径、球类、体操舞蹈、格斗、民族传统等体育项目。传统和新兴的一些运动项目, 如小木马、踩高跷、搏击操、花球啦啦操等进入体育课堂, 给体育教学增色很多。其中小木马、踩高跷教学的器材还是自制的器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制的器材, 既保留着传统体育项目的乐趣, 又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传统的体育项目, 而且能体验到特有的快乐。不同的教学项目在不同年级的分布见表2。

2.2 体育课上音乐引入的比重

音乐的使用使体育课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更容易调动情绪和学习积极性。同时, 音乐还能对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心理产生调节作用, 有助于学生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有助于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在这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的案例中, 大部分体育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在自己的体育教学中配上了音乐。有的主要在准备部分运用音乐, 有的则在准备和放松部分恰当地使用音乐, 有的甚至根据自己的教学整个过程巧妙地运用音乐。使用音乐的总时长不等, 有相当一部分体育课使用音乐总时长达到了20 min以上, 见表3。案例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音乐使用的时机统计见表4。

2.3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 分组依据有创新

从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上看, 形式多样化是最大的特点。体育课上不再是从开始到结束简单的几列横队站立, 相反, 学生队伍的调动和组织更加合理和多样化, 从便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 更加突出组织形式的实用性。如学习技术、比赛、游戏、放松等活动时, 组织形式都有相应的变化, 多样而实用, 使体育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分组依据的创新也是一大亮点。如《武术散打》这节课中, 针对散打动作的用力部位与顺序问题, 在学生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教师适时地按不同的观点分组, 各小组按自己的观点进行练习, 最后再进行展示, 让学生自己发现最恰当即正确的技术动作方法。再比如《健美操》这节课中, 学生在进行一定时间的练习之后, 身体呈现不同的心率反应。教师根据心率指标进行分组, 然后再根据每一组学生的身体条件安排相应的健美操练习动作套路。这种分组方式一直贯穿整个练习, 每个学生的运动负荷也在这样不同的分组过程中得以调整。

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组织形式变换的数量和对学生的组织队形上。在25个体育教学案例中, 课堂上教学组织形式变换数量的分布见表5。从时间效率和组织形式多样化两个角度考虑,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换次数不应过多, 也不应过少。组织形式变换过多, 学生练习密度受影响;变换过少,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 从案例中看,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换应在4~6次比较合适。

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的学生队形上来看, 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如扇形、“X”形、“S”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双椭圆形、散点形等等。除此之外, 学生队伍跑动的路线和方向也不再仅仅是一致的, 也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相向跑动练习的。通过观察发现, 类似这样在练习队形及练习线路上的改变, 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涨, 练习积极性也很高, 效果也很好。

2.4 教师语言以鼓励性语言为主

从案例来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呈现温和、鼓励性语言增多, 命令性语言减少的特点。如“好”“非常好”“非常棒”“真棒”“不错” “非常好, 老师很喜欢” “漂亮” “好球” “ (球) 打的好!”“很好”等等。而且从使用的频率上也有明显地增多。

2.5 教学方法使用更有针对性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 在小学阶段情景教学法的使用较多, 教师设置的情景有旅游场景、农作物丰收的劳动场景、发动机工作场景等等, 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依次完成每一个练习内容。在中学阶段, 探究法的使用较多。在运用探究法的过程中, 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 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一节课往往从提出问题开始, 以回答问题结束,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了运动技能, 也学会了思考问题, 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1) 在教学内容上, 新兴的和传统的运动项目都进入了体育课堂,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

(2)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不仅在课的准备部分和放松部分有音乐的伴奏, 而且在课的基本部分也有了音乐的配合,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样, 不仅在学生队形上更加多样, 而且在教学分组的依据上也有创新, 使得教学组织形式更加高效、实用。

(4)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温和且充满启发性, 鼓励性语言及手势使用频繁。

(5)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 小学阶段情景式教学法、中学阶段探究式教学法增多。

3.2 建议

(1) 体育教师加强新兴和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 积极为这些体育项目的教学做准备, 同时, 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改造和研制上课所需的体育器材。

(2)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入音乐, 从而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在这样的过程中, 达到愉悦学生身心的目的。

(3) 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 本着高效、美观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 进行多样化地组织。一节课中, 学生队形的变换4~6次为宜。

(4)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鼓励性语言的使用时机, 同时尽量具有针对性、具体性。

(5) 体育教师在上课前, 加强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 尽量做到思路清晰, 一条思路贯穿课堂始末。同时, 以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教学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十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系列丛书编委会.第二十五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论文及现场课解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宫佳明, 杜娟.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及其应用[J].教育探索, 2012 (9) :57-58.

[3]章翔.分类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体育教学, 2014 (11) :43.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 篇3

10月29日上午,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多媒体教室举行活动开幕式,由教材出版分社常务副社长陶宁平主持。重庆市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地理教育》杂志社主编李晴教授致辞,诚挚祝愿活动圆满成功;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罗丞校长、李勇副校长到会介绍学校概况,并对活动举行表示衷心祝贺和积极支持;教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介绍中图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修订理念和特色以及审查通过情况;教材出版分社总编辑田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安排,并系统阐述中图版初中地理图册、填充图册等配套教学资源与服务。

开幕式后,来自不同课改实验区的12位教师分为4组,与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学生一起,针对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高考复习四大模块内容,分别进行优质课展示。地理教师以课标为着眼点、以教材为基础,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知识点关联和拓展,关注学生互动,充分展示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在场观摩的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展示课后,由宁夏地理教研员蔡建明主持,江西省教研室副主任喻金水、贵州省地理教研员张慧、北京市西城区地理教研员论茂伟、广东省地理教研员周顺彬等教师分别对各模块优质课做精彩点评。最后,教材主编王民教授对案例教学及地理高考备考进行归纳性和建设性总结,进一步指明高中地理新课程发展方向。

10月30日,中国地图出版社组织参会教师到重庆市大足石刻、洪崖洞等景区进行地理考察。此次活动扩大了中图版地理教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验区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合作,达到广泛观摩和深化学习之目的,也为新课程探索推进、新教材使用推广提供良好机遇。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 篇4

区直、处镇各中学:

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评选活动于2010年4月19日至21日在青岛大学体育馆(宁夏路308号青岛大学校园内)举办。各单位可根据通知,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安排听课观摩教师,并于下周将听课教师名单电话报区教研室杨老师(6660729)。

附件一:会议通知

关于举办“第八届全国中学(初中)英语

教学观摩研讨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教研室、教科院(所)、教育学院: 为了总结、展示和巩固全国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经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0年4月19日至2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第八届全国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

在总结历届中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次会议将在内容、程序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强化对执教教师课堂教学理念、教材处理、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活动与互动等方面的考查和要求,引导观摩教师有效地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观察方法,突出会议的教学研讨功能。为了更好地促进各地观摩教师与同行和专家学者的互动与交流,本次会议还将首次大规模试用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研制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表》。会前将对现场观摩教师进行《观察表》使用方法的介绍以及《观察表》所涉及到的理论方面的培训,并邀请部分观摩教师组成英语教师观察评课团参与评课、提问等。会议期间,还将组织执教教师、与会专家与观摩教师就观摩研讨课进行互动、交流活动。现将本次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请各地教研部门做好参会的组织发动工作。

【会议组织】

1.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承办,青岛市普教教研室协办;

2.为了更好地发挥观摩研讨课的示范效应,请各地教研部门向所辖区域各有关单位转发会议通知,并积极组织初中英语教师参会。

【会议代表】

专家代表:

1.教育部有关领导及相关省市教育部门领导;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及国内知名英语教学专家; 3.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与会代表:

1.各级中学英语教研员;

2.各级中学主管教学的校长、副校长、英语教研组长、初中英语骨干教师; 3.观摩研讨会执教教师;

4.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 5.其他英语教育工作者。

【报到及会议时间、地点】

1.执教教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领队报到时间:2010年4月17日中午12:00前(下午14:00召开领队、执教教师会议,会议地点以报到当天通知为准);

2.观摩教师报到时间:2010年4月18日全天;

3.报到地点:青岛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宁夏路308号青岛大学校园内,联系电话:0532—85895220)

4.会议时间:2010年4月19日至21日中午。

5.会议地点:青岛大学体育馆(宁夏路308号青岛大学校园内)

【会议费用】 1.观摩教师每人交纳会务费340元,开据发票;

2.差旅费及食宿费均由派出单位承担。住宿由会务组统一组织安排。

【会议交通】

1.报到地点交通路线请详见附件二;

2.相关信息请登录学会网站()查询。

【其他事宜】

与会教师一律凭入场券参会,请各地于2010年4月7日之前统计完成当地观摩教师的人数,上报学会秘书处办公室并统一组织交纳会务费,以便提前发放入场券并安排住宿。凡是未能提前统一交纳会务费的观摩教师请到青岛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会议报到处报到后由会务组安排住宿。

【会务组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4号(北区)4号楼5层 邮 编:100088 电 话:010-62389388/62381700/*** 传 真:010-62363656 电子邮箱:conferences@eltchina.org 网 址: 联 系 人:陈玮 李娟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0年3月9日

附件二

报到地点交通路线

1.青岛市火车站(市南区): 出站口前行50米,乘坐501路、801路公交车(2元/人),或到栈桥公交站点乘坐316路(1元/人)、301路(1.5元/人)、304路(1.5元/人)到达青岛大学正门下车,进入校内左走即可看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从车站直接乘坐出租车至报到地点费用约为25元。

2.青岛市长途汽车站(四方区):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 篇5

暨现代教育学术年会经验交流报告

海口景山学校 张雷

作为第十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的参赛选手,我深感荣幸,尽管我在这次比赛中成绩不尽理想,但作为一名从教年龄尚浅的老师,我依然要感谢教育培训院和学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交流、学习,让我增长知识的同时开拓了眼界,同时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

下面我就谈谈这次活动后我的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击着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技术不仅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同时具备活动影像的功能,借助信息技术直观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情景创设方面,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打破了时空界限,有效节省了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通过运用动画、音乐、图片等手段,将海量的信息和便捷的操作互动技术带给学生们以新奇的学习体验;而语文学科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在依托信息技术过程中得到全面而生动地展示。例如:我在上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天火之谜》的时候,采用了flash动画来演示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书本上词语的运用还很直观的明白“风筝实验”的整个过程。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引入,让语文课的教学如虎添翼。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单纯等于多媒体课件

以往,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就在于把文字的东西形象化,而在授课中使用幻灯片就是应用信息技术。于是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存储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如:课文原文、课文引申、课文拓展等,事无巨细尽数罗列。特别是每篇课文原文,都逐段的放在课件里向学生“狂轰滥炸”,这不仅使语文脱离了文本同时直接影响学生对所需内容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其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能单单在信息化系统下功夫,而是应该建立在服务教学、服务孩子的基础上,同时作为语文老师,还要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和学生的背诵、记忆、理解、掌握、运用上去结合。我们的目的不是上一堂老师的的表演课,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整合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和积累,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滴水穿石这个过程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发现,那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也为了不让老师对“滴水穿石”这个词语解释太苍白,我选择了用flash课件进行演示,这样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了“长年累月、滴水穿石”。

三、整合课堂上也要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我以前设计的整合课程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以较直接的方式呈现了所谓问题的“标准答案”,这无形中降低了学生思维。

学生只能按照我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我的设计思路作一些简单的应答。在我的这种诱导下,再多的读者,也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种做法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只会将学生培养成一个背诵知识的机器。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对语文素养的剖析,如果他只停留在单纯的背诵上,那这节语文课就没有达到设定的目标,因为背诵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背诵理解最终达到积累。在课堂上需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思考、想象、理解,师生再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通过这次学术交流会,我明白了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要注意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取舍,找到整合点,让语文课堂既生动又不失去语文原本的功用,同时不让呈现的答案为少数精英学生的答案。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体会 篇6

很荣幸让我参加了全国化学优质课评比观摩评比活动。我感受了全国各省优秀教师上课时,他们幽默的语言,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上课思路的严谨环环相扣,实验探究设计的完美。让我受益匪浅。现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要具备幽默的言语,调动学生关注你。

教学幽默是爱心和智慧的完善结合。一堂生动幽默富于磁力的好课,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充分准备,甚而需要教师花一辈子的心血。

1、反常

“反常”就是一种幽默,这种“反常”,表面看来,它违反了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而实质上,它又遵从常性,受一定的生活情境的制约,因而说,它是“反常”的,但不是荒唐的。幽默大师卓别林在很多影片中的精彩表演就是如此。

2.含蓄

适度地含蓄也是一种幽默,也能产生出幽默的奇效,令人回味无穷。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学习那种“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虑,寄正于馀”(刘勰《文心雕龙》)的含蓄而又幽默的方法,在课堂上尽量不要应用照本宣科,平庸呆板令学生乏味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去寻找一种含蓄而又幽默,妙趣横生而又余味无穷的教学方法。

3.曲折

“曲折”也算是一种幽默。一般指在写文章时,注意婉转有致,变化多姿,让文章别开生面,异峰突起,达到动人风趣,开人视野的效果。

二、教师要具备课堂驾驭能力,让学生跟着你的引导走。

教师主要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这三种能力都会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一)、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六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度

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5、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6、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度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实”

1、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

2、课堂教学要做到朴实

3、课堂教学要做到扎实

三、教师在上课时,教学的设计要严谨环环相扣,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一)、烘托渲染——情景设置

在教学设计中安排的“情景设置”环节是从情景教学法演变过来的。(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材的立意,设置具体可感的情景,提出相应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其具体的教学程序分三步走:情景设置,揭示课题;情景展开,分析评价;情景反馈,巩固提高。这一方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情景所营造的清新的氛围下进行,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情景的分析和评价。)

(二)、环环相扣——问题探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问题教学法是最佳选择。(问题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人,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探究”这个环节,正是将问题教学法付诸实践的表现。

(三)、峰回路转——反馈预计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论语》中关于启发式教学方式有这样的描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的“愤”、“悱”、和“不以三隅反”的情况,正是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教师不注意正确的观察学生是否处于“愤”、“悱”状态,那么教师就不可能恰好处去启发。如果教师“举一隅”而没能觉察到学生是否能够“以三隅反”,又如何确定是继续讲下去还是应该转换角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一隅”?

(四)、拨开迷雾——引导过渡

教师的引导过渡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问题设置后,引导学生分析,层层剥离,化解难点;第二,及时将教学反馈信息总结,形成完整的表述,根据表述,提出新问题,自然过渡到下一段内容。这一环节既体现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又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删繁就简,拔深提高,这一环节也很能够考验教师对教材驾驭能力,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重点构思这方面的内容。

四、化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动机。

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学科有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的拥有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可能激发探究学习的潜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好奇心是不可阻挡的,一旦启动了它将会有不可估计的力量,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而轻过程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会学”,使学生“要学”,让学生“喜欢学”。从而使 生变被动为主动。

探究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敢于付诸行动的一种行为。要培养探究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人的探究动机和发挥人的探究能力的学习情境,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创设学习情境:一首先要给学生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二其次是鼓励学生有新奇古怪的想法。三再次是能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态接受学生提出的质疑。四鼓励学生给老师“找”,鼓励学生大胆。当然我认为老师还应该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敢于怀疑老师,怀疑教材。适当放低自己的位置,给学生一种平等的感觉,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在教学中还应该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望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化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

(二)、在探究过程中,有效培养学 创新能力。

现代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某一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除了掌握概念,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还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究”、“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研究过程,改变原来的学习行为,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探究的课题,对要确定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并提供相应的材料,这样就要求教师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被你带进化学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你的问题会将学生置身于化学殿堂,学生会在你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会根据问题和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思考,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努力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求得问题的解决。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着于启发学生的思考,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三)、鼓励自主探究,发展学生个性。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 篇7

关键词:生活理念,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地理湘教版教材地理优质课大赛, 是一次高水平的教学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 江苏徐州树人中学的刘剑老师获得了初中组特等奖的好成绩, 同时该课还作为示范课例刻录成光盘随《教师教学用书》一并全国发行。欣喜之余, 笔者更多的是对“什么样的地理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进行了深入思考, 并且重新梳理了整个备课过程, 希望从中得出一点启示。

一、课堂重播

环节一: 生活引领, 预热课堂

一首歌曲: 课前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叮当猫》主题曲配以和日本相关的图片展示。

一句问候: “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 ( 初次见面, 请多关照) 。

水到渠成: 从播放的音乐和刚才的问候中大家肯定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国家。

环节二: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探究1: 自我感知, 整体把握

学生快速浏览课本, 说出从哪些方面介绍日本。

探究2: 查阅地图, 认准位置

合作探究: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位置。

纬度位置: 北纬22度到北纬48度左右, 东经130度到东经145度。南北狭长, 东西狭窄。

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 西临日本海, 亚洲的东部, 太平洋西岸。

邻国位置: 北面隔海与俄罗斯相邻, 西南以朝鲜海峡与韩国为界, 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探究3: 描画轮廓, 记住地名

教师板画日本轮廓图, 学生描绘日本轮廓图 (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 并标出以下地名: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太平洋、日本海、濑户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东京湾、富士山、关东平原等。

探究4: 研读地图, 分析地形

日本地形图: 看地形图颜色 ( 图例中的海拔高度) 探究出日本地形特点。

探究5: 查找资料, 归纳气候

提供世界气候、亚洲气候分布图,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图。探究得出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探究6: 模拟防震, 学以致用

( 1) 视频《3. 11日本大地震》片段 ;

( 2) 板块学说分析日本多地震、多火山;

( 3) 讲清“十六字”防震口诀: “保持镇静, 灭火断电, 就近躲避, 抱头闭眼。”

( 4) 防震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 学生在教室就地躲避的情景。

环节三: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日本自然环境诗歌

日本四大岛本州面积大

海岸曲折长人稠地狭小

山地丘陵多地震活动频

温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

森林水力丰矿产资源少

环境是基础要点要记清

环节四: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 试题设计原则: ( 1) 按照认知规律, 面向全体, 由浅入深, 有简单到复杂。 ( 2) 尊重生活理念, 设计真实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习热情。

2. 比赛规则: ( 1) 采用快速抢答的方法, 当老师读完试题后, 说“开始”方能抢答, 否则无效。 ( 2) 抢答时不必举手, 只需站起或走上讲台作答即可。 ( 3) 评选出优胜小组和先进个人, 颁发奖品。

3. 试题设计: ( 1) 日本是岛国还是临海国? 中国呢? ( 2) 日本领土主要有哪四大岛组成? ( 3) 日本的最大的岛是? ( 4) 日本地形是以山地丘陵为主还是以山地平原为主? ( 5) 日本的气候具有大陆性质还是海洋性质? ( 6) 日本的最高山是? ( 7)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就近演示? ( 8) “在我国的东北、华北, 可以看到广阔的原野, 可是在日本却发现很多农田面积都很小, 这是为什么?”日本人种地只能用一些小型的农业器具? 这是为什么?” ( 9) “每年的9月1日, 我国的中学生都背起书包进入新的学年, 聆听老师的新学年的教导, 可是在日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 ( 防震演习的图片) : 为什么?”

二、备课历程

第一环节: “三路”合一, 自主备课

备课首先要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 即“编路”;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即“学路”; 凸显自己的教学特色, 即“教路”, 做到编路、学路、教路“三路”合一。基于此,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研读课标, 领会精神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课标是根, 教材是树, 无论大树怎样枝繁叶茂, 始终是和根相连的。关于课标认识国家自然环境部分的内容标准:

( l)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 2)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 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 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 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课标精神: 第一, 厘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第二, 无图不成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 地图是学习的重要工具。确立本节课要以地图为探索主线; 第三,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国家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

2. 钻研教材, 突出重点

教材是个例子, 教材内容不应该等于教学内容, 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必须对教材进行必要地增删、取舍、重组、包装和加工, 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生活性、实用性。我们对教材做了细致的分析, 和认真的研究。

第二环节: 构思环节, 创新备课

有人说, 课堂教学就像一部电影。结构上要有起伏: 铺垫、过渡、高潮、结局等。而教学重在思考, 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果有人硬是说课堂像电影的话, 那么我想课堂的演员应该是学生, 教师是跑龙套的服务生, 课堂当中的结构就是教学场景的组合和变化。教学中心问题是逐层展开的: 有引入、有铺垫、有深入, 是逐层展开的过程。过去讲授国家地理时, 就是按照自然和人文两方面, 从位置与范围、地形、河流、气候、自然资源与灾害, 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民族、地区文化等方面逐一分析, 分析的时候大多的情况就是拿一幅地图让学生阅读,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人归纳为“地理八股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地理八股, 我认为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 错就错在严格按照以上罗列的几个方面逐一分析, 学生们不爱学习地理的主要原因就是内容陈腐, 与生活关系不密切, 体会不到知识的价值, 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欲望。所以这节课我在内容上虽然基本上是按照上面呈述的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但是出现的先后顺序, 轻重详略, 而是按照日本国家的具体特点有所侧重取舍的。起初我们设计三个环节: 环节一: 地理观察;环节二: 地理探究; 环节三: 地理新闻。后来经过斟酌, 我们改为四个环节, 六大探究主题, 从逻辑上讲是合理的, 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三环节: 课堂演练, 反思备课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备课因反思而永恒。课堂是天然河, 而不是人工渠: 基于教案, 高于教案。教案是预设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还没有发生, 教师按照对学生的分析, 对教材的分析, 对课程标准的分析, 然后在假设的情况下制订的教学方案。教案是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没有教案不能上课, 因为编制教案的过程就是充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的过程, 无论是在知识的准备上, 重难点的处理上, 还是在教法的的设计上都事先精心考虑, 周密安排。如果你把教案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环节都原封不动的在课堂上实行, 这样就僵化了师生的思维, 肯定是失败的课堂。很多经验欠缺的教师不是他教案设计得不好, 而是教案实施的不好。只知道忠诚地完成教案, 不关注课堂的生成。如在探究日本位置时, 惯性思维是, 大部分学生说纬度大约是从30°N ~ 45°N, 经度大约是130°E ~ 145°E。这时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不是30°N ~ 45°N, 而是24°N ~ 45°N, 琉球群岛南端在24°N左右。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 鼓励其他同学要向他一样要仔细认真地看图, 不放过任何死角。学生的及时发现, 老师的简短表扬, 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在教案的再设计过程中我就注意这一问题。另外, 在课堂演练过程中, 我们还注意到: 简案的书写问题、姿体语言的运用、教师的站位、走位、时间的调配问题、教鞭的使用、主板书和副板书搭配问题、彩色粉笔的使用、课堂气氛的调控、抢答问题的组织等这些细节, 我们都做了认真的准备和调控。

三、心灵感悟

1.“虚实”结合, “色香味”全

评优课也好, 家常课也罢, 我们既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掩饰下, 我行我素; 也不能在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下, 固守着知识的本位; 地理课既要有“恋人”般的浪漫, 还要有“夫妻”般的朴实; 既要一招一式“练武”, 还要扎扎实实“练功”, 即“虚实”结合, “色香味”俱全。做到尊重生活理念, 有思想、有文化、有知识、有智慧、有亮点, 从而达到三维目标 ( 知识技能———学生学会了吗? 过程方法———学生会学了吗?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得愉快吗) 的和谐统一。

2.“声气”和谐, “喜烦”明显

无论什么类型的地理课, “四声、四气”不能少, “四声”即师生的掌声、笑声、讨论声、质疑声不能少, 老师的勇气、底气、大气、精神气即“四气”不可无。不论什么地理课, 都有“喜烦”之别。即喜现代, 烦传统; 喜生成, 烦教条; 喜动, 烦静。

3. 做毕福剑, 不做易中天

小学语文优质课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篇8

实现小学语文优质课,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反思并改进个体的施教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本文就如何评价和实现优质的课堂教学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给老师们的教学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评价优质课堂教学的基本点

近年来,同行们都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里的“教学”指的是“教与学”,“实效性”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扎实有效”。具体地说,一节语文课后,怎样看待学生的学习是否扎实有效呢?

(一)评价“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把《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细化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就要制定准确、全面、操作性强的具体教学目标,并且在课堂中有效落实。制定教学目标应避免以下两种现象。

1.照搬教参、忽略学情。“教师教学参考”,既然是参考,就不能盲目照搬。有些目标不适合任教学生的实际需要,其积累、理解、感悟、生发情感的增长点在每个班级是不尽相同的。教学目标必须与任教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此,依据学情制定目标,是实现优质课的基本要求之一。

2.空洞无序、不易操作。每一节课所达成的目标应该具体、明确。目标清晰,才能引导教师在课前预设、课上生发以学定教的操作方法与手段,空洞的目标是根本实现不了的。教学目标既包括学生课堂学习中,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所积累、获取、提升的内容,还应涵盖掌握这些内容的方法与策略。

例如:执教《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2)在研读文本与感受人与动物真挚情感的同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表达出来的。

目标1,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准确地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层面进行了定位,即“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目标2,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融入了《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即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两条目标中,不仅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同时又涵盖了达成目标的方法与策略。

评价一节语文课,首先应评价“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要依据整个教学过程,反思目标的达成效果。从研究的角度说,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也能检验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得当。

(二)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行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行为,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根本,也是评价语文优质课的主要内容。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行为”应关注以下要素:(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程度;明确、具体、恰当,体现可操作程度。(2)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资源的处理。(3)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处理教学预设与学生生成的效果)。(4)学生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广度、深度。(5)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融洽程度。(6)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师与学生的精神状态。(7)教学特色: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二、实现优质课堂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一)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在课堂学习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习的潜能。其可行性策略有:

1.培植自信心。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2.感受成功的乐趣。通过动口、动脑、动笔、动手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感受成功的乐趣。

3.发挥评价的功效。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有相当多的激励性评价,更重要的是恰如其分地引导性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深度和学习的效果。

(二)关注“双基”教学的落实

语文学习中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是语文课程学习的主旋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其可行性策略如下:

1.加大指导与训练的力度。注重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指导学生主动地积累词语,准确地运用词语;注重在生活中识字,扩大识字量;努力减少错别字。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段特点,进行必要的、到位的基本技能训练。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与默读的指导与训练,特别是指导与训练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边读边质疑、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边读边生情、边读边积累、边读边感悟、边读边评价、边读边发现、边读边揣摩。

2.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恰当的读书方法自主地阅读,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品语言、悟情感、赏语言、学表达。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加强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3.教学设计应考虑学生的起点与终点。在40分钟的课堂学习里,学生在怎样的起点上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学生提高的过程有哪些显性的特征……这些因素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增长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点。比如,有的课上过多地、一味地在理解文章内容上下功夫(有些又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就会淡化对表达方法的领悟;有的课上,学生批画得好、质疑得好、表达得好、交流得好、朗读得好……可是体现不出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体现不出学生情感由浅入深的过程,完全是一种展示。这些都说明执教者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学习者的起点与终点。

(三)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可行性策略如下:

1.培养“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应加强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和正确规范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生应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课堂上应加强握笔、写字姿势的指导,培养按笔顺规则书写的习惯。

2.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慢慢教、慢慢练,逐渐使学生在读书时,自觉性地、习惯性地拿起笔,把自己边读边思考的结果,在字里行间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同时写些简单的批注。既有随读随写的内容,又有读后积累与感悟的内容。这样的读书,有成效、有收获。

3.培养主动积累、恰当运用的良好习惯。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和运用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累语文知识、积累读书方法、积累言语表达形式和语言规律、积累情感体验等。应努力寻求积累与运用的结合点,一方面为学生创造多样的运用环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运用中有目的的积累。

(四)关注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语文教师要建立大语文学习观,要时刻认识“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师重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学生就能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实践中巩固书本知识。其可行性策略如下:

1.要根据教材要求,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要开发校本教材,设计并实施有特点的,适合学生兴趣点的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应设计一系列小规模的、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把听说读写训练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同时,加大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整合力度。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倡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五)关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敢想、敢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利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注意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上一篇:压力教育反面教材下一篇:八年级美术校本课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