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矛盾(共10篇)

矛盾 篇1

(一)

“自相矛盾”即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对同一论断既给予肯定又给予否定,它是违反形式逻辑矛盾律的结果。矛盾律认为,任何思想不能既是真实的又是虚假的。它要求一个思想不能自相矛盾,也就是要求思想有确定性。违背了矛盾律,就会出现逻辑矛盾即“自相矛盾”。如:“我们班全体学生都是团员,但有个别学生又不是团员。”逻辑矛盾不是对客观事物关系的正确反映,而是思维中出现的逻辑混乱。列宁指出:“‘逻辑矛盾’――当然在正确的逻辑思维的条件下,――无论在经济分析中或在政治分析中都是不应当有的。”(《列宁全集》,第23卷,33页)辩证矛盾则是指客观现实中,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面的统一关系。它是任何事物所普遍具有的(即“事事有”“时时有”),是现实的客观的矛盾,不是错误论断的矛盾。辩证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种现实的辩证矛盾在思维中得到正确反映,就形成了思维中的辩证矛盾。

(二)

当我们深入一层分析“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时,就会发现,在“逻辑矛盾”中,矛盾双方是绝对互相排斥、互不相干,无任何相互过渡的联系环节(中介),一方对另一方的否定并不是作为发展的、联系的环节的否定,而是绝对的、单纯的否定。与此相反,“辩证矛盾”则是由两个对立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又相互排斥、相互斗争,从而推动矛盾的运动和变化。统一体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否定,不是绝对的、单纯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即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有否定。

(三)

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可见“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前者是违反思维规则的非正常现象,后者是正常的思维所固有的;前者是思维发展的障碍,是可以也应该排除的,后者是思维发展的动力,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辩证矛盾,就要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中矛盾双方即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思想政治》教材高二哲学常识第98页所举的“光”的例子为例,把这种矛盾双方的关系完整的表述在一个判断中,就是:“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这是一个反映了光的辩证矛盾的正确判断,而不是“自相矛盾”。同时,也可以看出,遵循辩证的对立统一规律反映现实的辩证矛盾也是严格遵守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反之,如果作出下列判断,则属于违背矛盾律的逻辑矛盾,即:“光既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光不是既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这种逻辑矛盾是在判断中不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情况下出现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不是作为对客观矛盾统一体中的相互否定关系的反映,而是单纯的否定。

矛盾 篇2

TRIZ认为, 创造性问题是指包含至少一个矛盾的问题。在TRIZ中, 工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可以归结成三类:管理矛盾 (Administrative Contradictions) 、技术矛盾 (Technical Contradictions) 和物理矛盾 (Physical Contradictions) 。

1 管理矛盾。

人们通常会遇到管理矛盾, 例如:他们希望通过提高计算机性能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收入、拓宽业务面等等, 这些矛盾就称之为管理矛盾。所有的人工系统、机器、设备、组织或工艺流程, 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参数的综合体, 当我们尝试用一个已知的方法改善一个参数必然会造成另一参数的恶化, 这是就产生了技术矛盾。因此管理矛盾通常是转化为技术矛盾来解决的。

这里引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一个零件加工厂家,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把零件加工到500℃, 然后放入油锅中进行淬火, 由于温度很高, 所以需要用桥式吊车夹来控制零件, 这样就要求吊车司机必须时刻看到零件的运动过程, 零件放入油锅中会有点大量的烟雾产生 (烟雾中存在有害气体) , 于是吊车司机向车间主任反映这一情况, 要求改善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 如果你是车间主任你该怎么办?

有人建议, 提高零件放入油锅中的速度, 于是找来了设计师对传动装置进行改良, 以使零件被吊车放下的速度从10秒钟加快到2秒钟, 进行试验。零件“喽通”一声掉进油槽里, 油从油槽侧边溅出, 油槽底部被打穿, 车间的地上洒满了油。车间被迫停工。管理矛盾更尖锐化了。

可以看出工程师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是折中的解决矛盾, 致使矛盾进一步恶化, 而TRIZ理论可以让我们无折中的寻找到问题的最终理想解。通常矛盾的发展有四个战略。

第一个战略:我们不关注矛盾。第二个战略:接受矛盾的一个方面, 对我们这种情况安装一个大功率的通风装置或者是生产吊车司机专用的防毒面具, 或是密封驾驶舱等等。第三个战略:采取折中的办法。对本例子中情况加强一下通风装置和加快一下零件放下的速度。第四个战略:彻底解决矛盾 (消除矛盾) , 改进淬火工艺, 对零件淬火, 但不产生烟雾。

观察本例中的初始状态, 力求找到它的起因, 这样看来, 起因就是冒烟的车间。赤热的零件在下降的过程中没接触到油就不会发生燃烧, 这时候没有问题发生, 当零件完全浸入到油中时问题也没有发生, 浓烟发生在零件接触到油表面的一瞬间, 在此就产生了问题, 现在可以确定在这一位置这一时刻参与的主要元素:加热的零件、油、空气和烟。

我们给出问题的新提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零件在油中淬火零件的工艺使它不会产生烟雾, 根据TRIZ的建议必须由管理矛盾转移到技术矛盾来解决问题。

2 技术矛盾。

如果改进系统一个元素的参数, 而不允许系统的另一个参数恶化, 是同一系统不同参数之间的矛盾, 称之为技术矛盾。

TRIZ的发明者阿奇舒勒通过对大量发明专利的研究, 总结出工程领域内常用的表述系统性能的39个通用参数, 通用参数一般是物理、几何和技术性能的参数。矛盾矩阵表由39*39个通用工程参数和40个创新原理所构成。矛盾矩阵表的第一列表示待改善的参数, 第一行表示恶化的参数。整个矛盾矩阵涵盖了约1250多种工程技术矛盾。

在矛盾矩阵表中, 只要我们清楚了待改善的参数和恶化的参数, 就可以在矛盾矩阵中找到一组相对应的创新原理序号, 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矛盾的可能解的集合。矛盾矩阵表所体现的最基本的内容, 就是创新的规律性。

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 首先应准确的确定矛盾, 分析下系统的每个元素的参数。零件的参数———温度、质量、尺寸;油的参数——燃点、比重;空气的参数———氧气的浓度;

烟的参数———有害气体的浓度。什么是我们必须改进的呢?当然是降低烟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为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 我们可以试着对剩余物质的参数采取不同的方法, 最理想的结果是没有烟。

2.1 零件的温度、质量、尺寸必须减小, 但在我们这个任务的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2.2 使用燃点低的油或让温度不能达到燃点, 但我们不知道是否有这样的油。

2.3 降低空气中氧的浓度或者是干脆把它从

空气中除掉, 这倒是可以尝试一下, 如果除去整个车间里空气中的氧气, 那人们也不能在车间里工作了。

这样我们可以指出矛盾。在降低烟雾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同时, 不可能降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盖上盖子, 如果在锅上盖盖子, 只是把产生的烟压在锅里了, 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要的是使烟根本就不产生, 并且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那么我们把油盖上, 不让空气的氧气接触到油, 什么样的盖子能不让烟形成呢?盖子又不能使油和零件互相接触。那么零件如何穿过盖子进入油中呢?这时我们就进入了另一种矛盾的研究。

3 物理矛盾。

当对系统中的同一个参数提出互为相反的要求时, 就是说存在物理矛盾, 这是同一系统同一参数内的矛盾。物理矛盾可以用分离原理来解决, 分离原理是TRIZ针对物理矛盾的解决而提出的, 主要内容就是将矛盾双方分离, 分别构成不同的技术系统, 以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代替内部联系, 将内部矛盾外部化。以解决上面的问题为例, 也可用分离原理解决物理矛盾。

定义问题中的物理矛盾, 零件能通过盖子, 于是盖子不应该比零件牢固, 而又不能让空气中的氧气通过, 那盖子要比空气中的氧气牢固。盖子应该是牢固的又不应该是牢固的。它的密度应该介于油和空气, 它的燃点应高于零件的, 接下来利用资源解决问题。

符合条件的固体 (泡沫玻璃)

符合条件的液体 (没有)

符合条件的气体 (二氧化碳、氡气)

比较出哪一种办法最省钱?事实上, 如果在油的表面上放置于二氧化碳气, 当赤热的零件接触到它时, 就不会让空气中的氧气和油互相接触, 可见我们的问题被解决了。如果零件加工过程中没有那么高的温度, 我们也可以用技术矛盾分析中的第二条“使用燃点低的油或让温度不能达到燃点”我解决问题。或许我们找不到燃点低的油, 但我们可以用一种搅拌装置使油锅表面的油流动起来, 使油温较低, 达不到燃点, 也就不产生有害气体了。

那么管理矛盾、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是同时存在的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一个系统中三种矛盾是同时存在的, 人们通常是先发现管理矛盾, 然后分析出技术矛盾、物理矛盾, 但并不是所有系统最终都是通过物理矛盾解决的问题。

根据事物发展的趋势, 体积越来越小, 更易于操作。手机的发展趋势既要小又要大。在手机体积固定的情况下, 将显示屏和键盘分离, 滑盖手机。这样就解决了这个物理矛盾。再如我们可以利用一物多用法使屏幕具有显示和键盘输入两种功能, 触摸屏手机。解决矛盾的途径并不唯一, 最终解也不唯一, 但TRIZ理论会引导你走一条最便捷的路。我们应该时常注意我们工作中的矛盾, 运用TRIZ理论找到最终理想解, 并解决问题, 不断前行, 那么你永远是你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矛盾 篇3

出现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自身没有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科学内涵及二者的关系。我曾经在一次教学观摩中,听到一位老师这样告诉学生:“复杂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就使学生更难把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别开来。

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巧妙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我们首先必须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人手,搞清楚什么是“复杂事物”、什么是“一个矛盾”。

教材对主次矛盾是这样解释的:在一个复杂事物中,存在多个矛盾,而每一矛盾在这个矛盾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有一个矛盾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存在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方向,我们把这一矛盾称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能决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方向,我们把这些矛盾称为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问题是研究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这一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我们把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而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称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它只是影响事物的性质。

在这里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复杂事物”、什么是“一个矛盾”。一般来说复杂事物是相对于简单事物来说的。那么,这是不是说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而简单事物只存在一个矛盾呢?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科学的。首先,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条件,任何事物内部、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而联系的内容就是矛盾。这就是说再简单的事物都必须与其他事物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才能存在。其次,由于事物层次的无限性,可知事物内部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对立统一关系。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复杂事物”和“一个矛盾”呢?我们必须用辩证法的思想来分析,即相对地看问题。多个矛盾相对于“一个矛盾”来说是复杂事物,而“一个矛盾”是我们把某一事物看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包含着即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例如,我们说过去一年我校各项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这就是说,我们把学校工作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一个矛盾,把取得成绩看成一个方面,把存在问题看成另一个方面。显然,学校这个矛盾体包含许多矛盾,只是我们仅仅从研究学校发展得失的角度,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来全面地认识它。而当我们说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同时搞好宿舍管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等工作时,这一观点体现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兼顾次要矛盾的哲学道理。这就是说,我们在研究如何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时,就把学校教育教学的诸多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看成是复杂的矛盾群体。由此可见,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中的“复杂事物”和“一个矛盾”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因实践的需要而确定的特殊研究对象或角度的问题。也就是说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我们选择的不同的研究角度。

第二,正确理解、巧妙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还须明白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研究的目的不同,或者说两者使用的领域不同、方法论意义不同。“主次矛盾”一般用于解决问题,属于改造世界领域;“矛盾的主次方面”一般用于分析、判断、评价问题,属于认识世界领域。

研究主次矛盾问题,是为了在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矛盾关系时,做到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又不忽视次要矛盾:既要防止主次不分,又要防止“单打一”。

例1: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搞好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这就是说现代化建设,有许多工作要做,既有许多矛盾要解决,而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就是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它能为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次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条件。

例2: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三农”问题为重中之重,始终牢牢把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它能为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国家的长治久安。

再如前面提到的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围绕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展开,同时兼顾德育、体育等工作。

以上的事例都是运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如果遇到要解决问题,一般就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分清主次矛盾,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研究矛盾的主次方面,是为了在认识问题时,分清主要方面,善于识大体,顾大局,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使事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一般用于判断、分析、评价问题。

例3:当前绝大多数共产党员是清正廉洁的,但是也有极少数腐化堕落分子,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坚持反腐倡廉,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这是对党风的分析、评价,“绝大多数共产党员是清正廉洁的”,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党风的性质;“极少数腐化堕落分子”是支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它影响党风的性质,因此必须坚持反腐倡廉。

例4:我国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决定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这是对我国经济制度性质的判断。

例5:我国大陆(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留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这是对我国社会制度性质的判断。

例6:当前绝大多数台湾同胞是愿意回到祖国怀抱的,但也有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图谋分裂祖国。

这是对台湾形势的分析、判断。

例7:张军同学是一个性格豪爽、心直口快、热情助人的好同学,虽然他学习成绩不很优秀。

这是对人物的分析、评价。

例3到例7是教学中运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来分析、判断、评价问题的常用案例。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第三,正确理解、巧妙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还要学生掌握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用于“解决问题”时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用于“分析、判断、评价问题”时,它们使用的不同的关键词。

一般来说,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用于“解决问题”时,常使用“重点”、“关键”、“中心”、“重中之重”、“首要”、“最重要”、“突破口”等关键词。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用于“分析、判断、评价问题”时,多使用“主流”、“支流”、“主体”、“绝大多数”、“极少数”、“实质”、“性质”、“优势”等关键词。

《矛盾论》读后感|读矛盾论有感 篇4

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或许是在大学中浸淫了2年,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猛然觉得那些关于矛盾的理论,能够很自然的解释一些问题,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关于矛盾,《矛盾论》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了矛盾,世界也就停止发展了,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不存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和发展了,那么它也就没有绝对存在的理由了。

所以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去怪罪政府很多事情没做好,甚至都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去揭露一些政府的丑陋与罪恶。这可以看成是政府与人民群众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站在了互相对立的面上,虽然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情况的。但换个角度想,只有通过这样的矛盾,政府才会将执政于民的理念贯彻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政治素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本来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两方,其实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他们都在发展,而有发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即便你总想找个例子出来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而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一中矛盾呢?你始终想找,却始终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聊完了矛盾的普遍性,再来看看矛盾的特殊性。“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在我看来,毛泽东对于矛盾特殊性的解释是很到位的。既然矛盾的普遍性推动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那么与之对应的矛盾特殊性必然也存在与所有事物中。若没有特殊性,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同一的,而同一的世界又怎么会有发展的源动力?

这就好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这才构成了五湖四海,各色皮肤、千姿百态的大世界。如果这个世界被一个国家统一了,那么结果会怎么样?整个人类也许就丧失了竞争意识,整个社会也许就会停滞不前。讲述这个例子,其实可以更好的理解为,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等重要的。可能这一点毛泽东在文章中没有细说,但我在这里指出来,是觉得矛盾的特殊性既是对于矛盾普遍性存在的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至此,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们的关系便陈述完了,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和理论,缩在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着实也难讲述清楚。

那么,既然矛盾有着特殊性,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也要从这个理论中引申出来,这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文章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读后感 )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过矛盾论,也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理论,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把钥匙只能配一把锁。这说明在人大脑的深处,对于矛盾问题的解决是有一个天生的潜意识的,那就是所有问题都要经过分析,只有正确的锁才能打开正确的钥匙。然而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即使是《矛盾论》的创作者毛泽东本人,也犯下过很大的错误,比如文化大革命便是典型的不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操作,最后酿成悲剧的例子。这里再插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其实也是矛盾的,拿毛泽东来说,他很好的诠释了矛盾论,很好的诠释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自己却也因为没有按照理论去做而犯下过错误,所以矛盾真的是无处不在。

话题在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来,我们在现实中能够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甚至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成语,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也揭示了这个道理。法院判决每一个案子,都要根据案情的不同来定罪。比如同样是杀人,最近最热的两名杀人犯——药家鑫与夏俊峰,一个是撞伤人之后拿刀继续捅死伤者的学生,一个是因为城管执法暴力,为了维持生计而被逼杀人的小摊贩。在网络上,我们看到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的。对于药家鑫,人民群众发出了“此人不死,王法不在”、“杀人偿命”、“十恶不赦”的声音,而对于夏俊峰,更多的人则是同情这样一个小贩子,同时还怒斥城管暴力执法是罪有应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同样的杀人犯,他们有不同对待方式,但是法院最后的判决结果却是一样的——死刑。这其中首先牵扯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杀了人;再之后,人民群众与法院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群众对于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法院对于这样重大的案件更是分别采取了慎密的调查与仔细的取证;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们的二审终审判决都是死刑,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都触犯到了人类道德的底线,他们夺走了别人的生命。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道: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我们在之前讲述的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不止一对矛盾的存在——杀人犯与被害者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法院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被害者家属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当然,我们说杀人犯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是所有矛盾中最重要的,因为这对矛盾直接导致了案情的发生以及后面所有的矛盾,这便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法院在判决的时候,是以基本事实为准绳、以主要矛盾为重点来进行的,在两人杀人的既定事实成立的基础上,做出了死刑的判决。但同时我们也相信,法院的判决绝对不仅仅只是光看案

情的本身,案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于案情的看法以及案情之外的一些联系都是法院在判决时候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这也就是对待次要矛盾时的一种统筹兼顾的方法。

拿我自己来讲,在整个大学四年里,会有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我这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奋斗,那么这个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便是主要矛盾,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这一个主要矛盾并最终达到目的。当然,在整个大学四年中,你不会只为了那一个目标而做事,期间我们会碰到很多有意思、很精彩的事情,拿我自己来讲便是像参加广告比赛、参加实习这样的机会。而你在萌生去做一件与终极目标无关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去衡量这件事对完成终极目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如果参加一个比赛会耗费我很多精力与时间,那么在计算这件事的性价比的时候,我会考虑放弃它并继续走回正常的轨道。这便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

《矛盾论》中的理论是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正如毛泽东自己在原文中所述:“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其实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关于矛盾方面的理论,但我认为已经将自己深有感悟或者体会的几点陈述在了上文中。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篇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银行业所面临的矛盾纠纷亦随之多样化、复杂化。这些矛盾纠纷蕴含的信息可以折射出农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高浓缩的影像。准确预测和把握新经济形势下的各类矛盾冲突,积极应对影响银行业持续稳健运营的变化因素,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是银行业实现全面发展、提升整体实力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农行矛盾纠纷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对近年来我省农行各地区及部门矛盾纠纷案件的统计排查,笔者认为现阶段我行面临的矛盾纠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同纠纷矛盾增多。为实现自身业务拓展的需要,吸收存款与增放贷款是必经之径。尤其是增放贷款,仍旧是实现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日益增长的信贷数额与客户的违约风险又呈现出亦步亦趋的态势。一是银行与机构客户之间的矛盾继续增长。从2007-2009年的环球金融危机到2011年至今漫无休止的欧债危机,全球的经济发展态势并不乐观,这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经营效益的下滑乃至破产,这直接削弱了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致使借贷合同违约率增加。二是个人借贷合同纠纷的上升。这主要是由于盲目炒作房地产市场失误、证券投资亏损、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导致收入下降或失业等个人清偿能力不足进而造成借贷违约。数据显示,在农行矛盾纠纷案件中,个人借贷纠纷案件占86%以上。

(二)服务质量引发的纠纷。在服务质量引发的纠纷中,理财产品收益纠纷首当其冲。有些职员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提高自身绩效收益,在向客户宣传理财产品时并没有及时的揭示产品风险或者直接回避客户的风险提问,以至于产品到期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甚至是负收益,从而形成了银行与客户的矛盾纠纷。另一方面,在银行的服务体系中,工作效率低、职员服务态度差、业务程序处理不规范、硬件设施不完善等也是导致银行与客户纠纷的重要因素。

(三)同业竞争引发的纠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地区、商业性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银行间的竞争格局也是愈演愈烈。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具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和信贷优惠方案,抢夺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的情况十分严重。固然良性竞争带来的利处不胜枚举,但是恶性竞争的弊端危害更大。例如有些银行采用法律规定的存贷款范围之外利率吸引客户、贬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等违规手段,从而引发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客户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更甚于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伴随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自助银行和电子银行的推广,农行服务的受众面也越来越宽,客户与银行的矛盾纠纷不再局限于地域和存贷业务的范围内。矛盾纠纷形成了主体的多样化,性质的复杂化,关系的交织化的特点。

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矛盾纠纷调处体制不完善。一是没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层层相扣、步步落实的工作格局,在矛盾纠纷处理过程中主要由基层人员主导,无法引起有关领导的足够重视。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无专业化队伍。调解人员不能做到专职专用,各自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消极应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使得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无专人管、专人抓。

(二)调处人员缺乏足够的协调能力。作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基层调处人员的协调权限、方式、效率都十分有限。在发生矛盾纠纷时,调处人员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导致许多问题无法有效、及时的解决,从而

积少成多、由小变大。

(三)部分客户的法制观念薄弱。客户在与农行的交易中发生利益冲突时,片面的认为是银行方面推脱责任,心态失衡,维权意识强烈法律意识淡薄,妄图用吵闹、威胁、暴力等形式迫使银行人员屈服,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使矛盾扩大化,致使调处人员无法与客户正常沟通实现纠纷排解。

三、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见和建议

(一)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坚持抓苗头,主动排查,超前防范,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各种矛盾纠纷的详细情况和动态,做到未动预知,异动先知。首先是要准确把握客户对服务需求的总体趋向。积极构建全方位覆盖排查网络,运用日常管理、服务、调查、摸排以及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新手段、新途径,敏锐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焦点,了解客户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及时捕捉和把握客户心理情绪以及各种负面苗头倾向。其次是要细致了解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开展全面排查行动,理清矛盾纠纷的重点业务、区域和群体,加以重点防控。以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问题为重点,详查基本情况、诱发原因、性质类型、表现形式、危害程度、化解难度和潜在趋势,作出分析判断。最后要注重专项排查,准确了解各种矛盾纠纷的特殊情形。对一些容易反复出现的矛盾纠纷,要采取措施防止扩散蔓延,在查明来龙去脉、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予以解决,失去条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相关解释说服疏导或救助工作。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要加强组织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矛盾排调工作网络问题。第一,要实现调解工作的制度化保障,成立专门的调解部门,出台全面完善的制度、规章,要求各部门个人员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予以支持,不得回避或消极应对,使调解工作能够有效的施行;第二,实行矛盾纠纷排调奖励制度。提高矛盾排查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纠纷排查时效和调处难易程度,对及时遏制矛盾纠纷隐患、重大纠纷事件的报告等进行奖励;同时设立调解案件奖励,按矛盾双方对矛盾调处的满意度进行奖励,对成效显著的调解员和调解组织进行表彰和奖励;第三,完善矛盾排调总结制度,建立每月矛盾排调例会,使调解人员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在例会上对各类型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从而不断完善调解员的协调处理能力。

(三)强化对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领导。化解矛盾纠纷,共建和谐社会,领导是关键,机制是保证。要把健全、落实各级领导的责任管理作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关键来抓,保证目标任务的落实。对因工作失职、决策失误、处置失当等原因造成矛盾激化、影响恶劣的,实行“一票否决”,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维护稳定、调处矛盾、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落实包案调处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制度,做到了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结果。对所有矛盾纠纷,都具体落实到基层调解员身上,提升工作效率和调处水平。再通过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部门要积极参与行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切实履行矛盾纠纷化解职能,主动协调、密切配合,真正形成各负其责、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及时有效做好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职员的队伍建设。不管是高管人员、专职调解员还是基层业务人员,都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作风顽强,业务精湛的工作队伍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必要条件。一是建立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广泛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篇6

为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确保我单位秩序稳定,结合我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范围:

1、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

2、有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

3、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苗头、隐患;

一、定期排查制度

1、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在规定期限内,认真妥善地处置化解职责范围内的各种矛盾纠纷。

2、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

3、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月报表制度。

4、对排查出的重点问题,如因涉及社会治安引发的问题,要求做到及时上报。

5、经过排查没有发现问题的也要记录在案,实行“零报告”制度。

二、台帐制度

(1)对排查出的影响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全部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2)对每一件矛盾纠纷,定责任人、定处置措施、定处置期限。

(3)问题已经解决的要及时销账,到期未能解决的领导小组要跟踪督办。

三、工作协调制度

(1)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收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认真分析,梳理归类。

(2)领导小组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应及时召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协调会议。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处置”的原则,落实到有关处室和责任人,并提出处置期限。每次协调会议必须形成会议纪要。

四、定期报告制度

各部门要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情况定期报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矛盾纠纷,按照协调会议议定的要求由有关处室限期处置。本部门解决不了的,由矿领导协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对有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随时上报,经排查没有发现问题,也要记录在案,实行“零报告”制度。

五、情况通报制度

(1)领导小组定时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2)领导小组应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分类指导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六、考核奖惩制度

“矛盾”的妈妈 篇7

说她大方吧, 的确是呀, 对需要帮助的人, 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救援之手。她常常对外婆说“:你不用太节俭, 我们兄弟姐妹会帮你付钱的!”可有时候她又是那么节俭小气。有一次, 我和妈妈去商店, 突然, 一瓶饮料映入我的眼帘, 那不是电视上所说的“很好喝的饮料”吗?我心动了, 便央求妈妈“:我想买那种饮料, 说着, 指了指那瓶饮料的方向。没想到, 却被妈妈无情地否决了, 还说了一大通什么“饮料不好啦”“,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啦”……我虽不满地嘟着嘴, 但也不敢再说什么。

妈妈的脾气也有点奇怪。

说她严厉吧!是呀, 只要妈妈的目光瞟向哪道题, 我就感到“暴风雨”要来了, 不安地问“:哪儿错了?”可她有时候又是那么亲切、随和、体贴, 一会儿与我谈谈学校发生的事, 一会儿耐心地给我讲解难题, 一会儿与我玩游戏、猜谜语……真像一个我的知心好友啊!

矛盾 篇8

家族制的内核,现代企业制度的外壳,所以——

中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家族制,或准家族制。

家族制比较好理解,是由血缘或姻缘关系维系的;准家族制比较难理解,是由“哥们”关系维系的。

不论血缘、姻缘还是“哥们”关系维系的企业,只要这种维系关系破裂,企业通常会走向解体,或者内争使企业元气大伤。

普通企业,维系投资者的是利益,所以“好合好散”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血缘、姻缘、“哥们”关系掺和到利益关系,“好合好散”就比较难。亲人见利,分外眼红。亲人相残,刀刀见骨。

家族制企业稳定的前提

家族制或准家族制企业,有稳定状态与非稳定状态两种。

如果创业之初,就有一人出类拔萃,大家都佩服,并且创业也很成功,那么,这样的家族企业或准家族是稳定的。

如果创业之后,某个人脱颖而出,快速拉开与其他创业者的距离,那么,这样的企业也是稳定的。

如果创业成功之后,某个人不仅能力很强,而且有道德感染力,在利益上向其他创业者倾斜,那么,这样的企业通常也能够稳定下来。

如果创业之后,高瞻远瞩的企业家能够采取赎买政策溢价收购战术性投资者的股权,或者摊薄其他股东的股本,那么,这样的企业也比较稳定。

如果创业成功之后,某个创业者“手段”够狠,其他人不敢挑战,那么,这样的企业也比较稳定。

不论采取什么办法,只要能够形成单一核心,那么,不论什么形式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稳定的。

然而,如果决策者之间能力上没有拉开差距,或者虽然有差距,但有人不承认这种差距,那么,利益之争很快就会演变成控制权之争、股权之争,最后形成意气之争。

股权之争是控制权之争

相比于股权所代表的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投票权,中国人更在乎控制权。

相比于对制度的依赖,中国人更相信是否有“自己人”。

家族或准家族的合伙企业,通常是每个投资人各“把守”一个重要位置。只要能够“把守”一个位置,就会相应地放心。

在国外,股东之争更多的是股权之争;在中国,股权之争通常会演变成控制权之争,也就是位置之争。

国有企业改制早已取得全社会的共识,民营企业做大之后的改制问题其实已经非常严重。

如果要向外融资,或者要上市,那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成为不二之选。

一个人穿上漂亮的外衣,这个人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吗?一个企业穿上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外衣,这个企业就真正实现了现代企业治理吗?答案当然是不确定的,多数情况下是否定的。

如果说众目睽睽之下的上市公司或大企业还多少在遵守一点规则的话,那么,现代企业制度通常会成为控制者加强控制的“工具”。即使是上市公司,也或多或少地遵循着这种“潜规则”。

家族制的内核,现代企业的外壳。这就是相当多已经改制的民营企业的现状。

华夏功夫是由姻缘关系维系的民营企业。随着姻缘关系的破裂,企业早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华夏功夫的主要创始人田标与王海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王海显然不服田标的“江湖地位”,从王海二次创业即可看出端倪。这预示着企业控制权之争迟早会展开。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田标是战略性投资者,而王海是战术性投资者。投资意识的差别会处处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不稳定的源泉。在新的管理架构中,王海没有代言人。在他看来,没有控制权,利益就难以保障。

华夏功夫虽然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并建立了现代企业组织架构,但这只是确保田标的意图得以实现的“工具”,显然,因为有了现代企业组织架构,王海更加弱势。

化解基层矛盾 篇9

一、充分认识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性。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政法工作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党中央对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抓源头、抓根本、抓基础的战略思维,体现了对社会管理规律、政法工作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抓好发展这个硬道理和稳定这个硬任务,全面推进政法维稳工作的重要载体,在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是基础。现阶段,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也日益凸现,不断发生的重大群体事件和高位运行的信访总量告诉我们,因利益诉求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触点增多,破坏性增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妥善消除不稳定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概括起来讲,是一些基础性、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性的工作,具有长效性和独特优势的特点。因此,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认识社会矛盾化解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增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原则上讲:一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决不能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二要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矛盾“大排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共同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三要强根固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矛盾化解的重点在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要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作为坚持执法为民的生动实践,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打牢社会稳定基础。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好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应有作用。

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普法和依法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必要条件。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发挥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协调、组织、落实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推进依法治理。“五五”普法以来,驻马店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法治县区”、“法治乡镇”、“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办事示范窗口”、“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诚信守法经营企业”等创建活动,以基层广泛的创建活动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深入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领域,营造浓厚的普法依法治理氛围。共发放各类法律法规教材360多万册,举办法制宣传讲座1万余场次,培训法律骨干近万人,举办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10余次,使全市800多万公民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普法教育。经过“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行政的理念进一步牢固,各部门、各行业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升。2009年,全市有1个村被国家民政部、司法部授予“民主法制示范村”,有36个村委(社区)被省民政厅、司法厅授予 “民主法制示范村(社区)”。

筑牢社会公平的最后屏障。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司法行政工作中的一条特殊战线。在依法治国的框架里,刑事司法是社会公平的最后防线,监狱是“最后防线”的最后屏障。监狱执法不公,抑或妥协执法,意味着社会公平防线的全面崩溃。监狱对罪犯实施有效的监管改造,对社会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直接的保护作用。十年来,驻马店市监狱认真贯彻《监狱法》,坚持把教育人,改造人放在第一位,积极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地开展教育改造和监管安全工作。在全体干警中积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监狱管理工作专项整顿、“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全省监狱人民警察综合素质教育训练”、“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和“纠正执法问题、促进公正执法”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全体警察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执法水平。监狱党委坚持依法治监、从严治警、精心育警、从优待警,带出了一流队伍,保证了监管安全。截至2009年11月11日,市监狱实现连续17年监管安全无事故。

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在司法行政工作中,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司法考试、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在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中具有各自的专业优势和特点,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律师参与诉讼活动,开展非诉讼法律服务、参与民商事活动、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是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审判质量的重要制约力量。十年来,全市律师共担任常年法律顾问1998家,辩护及代理诉讼案件16218件,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1430件,解答法律咨询651022人次,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服务。

公证是一种预防性的法律制度,处于防范民事纠纷的最前沿。公证通过法定的程序来实现社会所期望的诚信,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防止非法行为的发生。十年来,全市公证机关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40余万件,制止不法经济合同涉及金额15300万元,公证机关在拓展国内公证服务领域的同时,积极开展涉外公证,共办理涉外公证1万余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

仲裁充分体现了当事人自主意愿与国家强制力的圆满结合,仲裁在解决经济纠纷中具有程序简便、灵活、快捷的优势和特点。驻马店仲裁委2002年成立以来,共办结各类仲裁案件3000多起,涉案标的额达19亿多元,为当事人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受案数量每年在全国186个仲裁机构中排名一直保持在前20位。

司法鉴定是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市司法鉴定工委自2002年成立以来,全市鉴定机构共办理各类鉴定11000多件,减、免、缓收费50余万元,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法律援助向经济困难、没有能力获得基本法律服务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诉讼权利,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驻马店市法律援助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来,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441 起,解答法律咨询174222 人次,减、免、缓收费达264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注,得到“弱势群体”的赞誉。2009年全面启动应援尽援工作,全面开通了12348法律援助咨询电话;2010年,法律援助列入市委、市政府十五项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工作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是基层司法行政的重点工作,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工作,人民调解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开展人民调解大排查大调处百日竞赛活动、社会矛盾调解年活动,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十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0410件,调解率100%,调成率96%,防止民转刑案件1339起。十年来,驻马店市司法行政机关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司法所、文明法律服务所、示范性司法所活动。以强化乡镇(街道)、村委会(居委会)司法行政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各项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改革与创新。安置帮教工作不断加强,重新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10年6月,全市共登记刑释解教人员10208人,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十年来,共使2万余名刑释解教人员得到了有效的安置帮教,帮教率达到100%,安置率达80%。

矛盾纠纷方案 篇10

签发人:韩乃友

关于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

实施方案

各党支部:

为贯彻落实沈煤集团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注民生,“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础”为总要求,突出建章立制、明确责任、科学施策、共创和谐。全力打造稳定、和谐、平安的厂区生产经营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沈北水泥分公司成立了“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于占军 李洪兴

副部长:李春迎 张立生 张建国 郑洪霞 成 员:莊玉霞 朱秀清 才以利 李金鹏 赵国全 陈忠革 李 凯 李春成

三、工作目标

为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建材总厂各部门必须按照“四个坚持”、“四个到位”的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开展工作。

四、工作内容:(1)经济类矛盾纠纷。(2)民主类矛盾纠纷。(3)历史遗留类矛盾纠纷。(4)涉法类纠纷。(5)民间类纠纷。(6)周边安全类纠纷。(7)群体事件类纠纷。(8)“民转刑”类纠纷。

五、具体步骤

(一)我公司要按照集团公司的指示精神,认真组织实施“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全面掌握各部门矛盾纠纷情况,要以各部门车间班组为主开展日常排查,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全面排查,针对特定时期带倾向性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开展专项排查,特别是要在重要节假日、要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点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认真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要实行“零 报告”制度,确定专人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要按时报送,对车间班组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及时上报本单位党政和上级综治部门,对重大矛盾纠纷的信息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二)全力化解阶段

对本部门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及时上报公司综治办,梳理区分矛盾纠纷的类别和性质。明确办理责任主体,提出调处建议,做好受理反馈。要严格落实首问责制,当事人首次找调节工作窗口或矛盾纠纷调节一旦落实到某一责任主体,责任人不得推诱敷衍、拒绝受理,要登记在案,及时了解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对部门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和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问题,要实行挂牌督办,落实责任人,真正做到排查一处,化解一处、稳定一处.。

(三)建章立制阶段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调解运行工作机制,在党政的直接领导下,由综治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厂区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同时,要切实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回访等制度,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六、总结验收阶段

我公司要认真总结这次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的经验做法,形成有效的工作模式,不断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方式方法。并以这次“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基础建设。对本单位和部门开展的“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形成总结报告。

七、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加强领导。(2)协调配合,形成合力。(3)强化督处,严格奖惩。(4)扩大宣传,深入推动。

总之我厂一定能在处党政的领导下,按照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大力宣传“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全体职工群众了解掌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广泛动员职工群众支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全厂营造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的良好氛围。

2012年1月15日

主题词: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抄送:中北水泥集团公司安监部

上一篇:工程管理实训总结下一篇:财务支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