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论文]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共14篇)
(二)在教学内容上,往往从社会道德要求和道德知识体系出发,教材内容编写多数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口气。
忽视道德教育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复杂联系,忽视学生已有的道德知识和生活经验。缺乏站在学生立场上,以平等的口气,探讨学生人格发展和道德生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的内容。如人际交往、休闲指导、心理健康、处理各种道德问题的社会技能和策略等方面的指导。现有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观点已显得陈旧和简单化。
(三)在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方式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本,以灌输说教为基本教育方式。
教师仅从社会道德要求和知识体系出发,组织教学过程,而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情感、思想却被排斥在外,得不到真实的展示、交流和指导。忽视了学生人格和道德心理发展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是按教师的意图,被动地答问、讨论、辨析、选择。课堂上看似热闹,但缺乏一种坦诚、平等的气氛。
学生能正确地回答,但不一定是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态度的表露。教师常以社会道德法官的角色对学生的回答作判断,而不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站在和学生相互平等、理解的角度上去讨论、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则被压抑或限制。
一、教材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源于生活, 阐释生活, 指导生活, 才能有生命活力、生活创造力、生态竞争力。要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要紧扣教材文本, 剖析概念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情感性知识与价值观导向, 要找准能力目标训练的切入点和操作层, 掌握好情感态度、价值导向的契机与适度。如《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侧重于概念性知识“肖像权”和“姓名权”;《忠实履行义务》侧重于实践性知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侧重于原理性知识;《走进正义》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导向。
其次, 要紧盯教学目标, 细化教学目标。学会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知识进行分类剖析, 哪些是直接经验可以通过实践体验获得;哪些是间接经验通过前人总结与实践证实的;哪些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来感悟与理解教学目标, 这需要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实舍虚的剖析与搜集阶段。
第三, 要善于观察与分析学生的实践生活和社会体验, 善于积累与教材文本相通相连的生活素材和直接经验, 活学活用。如学生在遇到游览风景名胜自己被“偷拍”、照片被展览或做商业广告怎么办等实践性问题时, 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分析, 提出可行性对策。
二、教学目标和案例材料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指导实际生活的思想标杆和风向航标, 是学科知识理性链接的关键点。因而, 要帮助学生把教学目标分析与细化, 使之按知识逻辑和生活常理有机联系起来, 使教学过程具有节奏感、舒张感和紧密度。因而可以绘就知识联系的智慧树, 绘出知识体系的骨骼框架。
依据教学目标的确定, 应精心搜集经典案例, 挑选经典素材, 使每则材料都能高效地为目标服务。为此, 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 要精心选料, 不可盲目堆积材料, 做到目标与材料相辅相成;贴近生活, 紧扣教材文本, 不可远离教学目标, 离学生生活太远。
其二, 要紧扣教学目标, 层层递进, 有效剖析, 有效感悟;或采取经典案例, 进行综合分析, 实现目标。如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87页《顾客是“上帝”》的漫画材料中, 形象而夸张地表达“消费者”与“商家、厂家”的权利义务关系, 可以帮助学生认清消费者的权益和厂家的关系, 教会学生有效地维权、科学地消费。
三、合法与合理、合情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是将心理健康知识、品德知识、法制与社会知识有机融合的学科, 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综合性强。因而学科教师要学会正确处理“合法、合理、合情”的关系, 教会学生做到科学理性地生活。
道德强调内心的自律, 法律强调外在的他律, 秩序需要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 公民行为则需要合理的自律和负责的他律。因而, 教师在传授文本知识和精选案例时, 要有所侧重、有所倾向, 防止问题歧义的发生与模糊空白地带的生成, 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 进而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入情入理, 更要合法地处理问题。做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负责理性的公民。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 学会科学而艺术地处理上述三种关系, 做到围绕学生实际去取舍素材, 紧扣教学目标合理使用教材, 适度把握情、理、法的三者关系, 就能使师生更快地接近教学目标, 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课堂就会成为充满生机与和谐、具有创新精神的幸福课堂、欢乐课堂。
初四的思想政治课,内容较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也不是太密切,给学生一种假空,喊口号的感觉,学习气氛也较为沉闷。那怎样推进课程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首先从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改变原有的那种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尽量拓展课堂。授课中对于一些用语言无法表达生动的内容,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活生生的现实,让学生来感受。如初四教材第一课腾飞的东方巨龙第一项目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对于百姓生活大变迁的讲解,老师与其在那陈述不如让学生去接触感性的资料,比如运用对比的方法给学生播放过去和现在的图片、视频或让学生搜集过去、现在的照片等方式来感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这些手段,教学效果应该比单纯的讲解要好的多。还有授课中的一些重难点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这样来处理,把难以理解的知识通俗化,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些。如初四教材第三课一年一度人代会,学生往往对人大、全国人大、还有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不甚理解,这也不怪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这些知识,所以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有些同学为考试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不能够真正理解,所以为突破这一难点,老师采取图示讲解法,把全国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通过多媒体非常清晰的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以前的授课方式是不管学生懂不懂,只要是上课,老师就是按顺序从头到尾来讲述。一节课中的内容真是做到一碗水端平了,面面俱到,这样的课结束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感觉没有重点,又都是重点。自从受了新课程理念的熏陶,我终于明白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也让学生自主一把,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老师就别再絮叨。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只要是班级中有一个学生能会,老师就不讲,若都不懂,就让学生讨论,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摸底,摸清学生的知识盲点,这为下一步讲解奠定基础。所以每堂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通过预习,发现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然后老师做以调查,对于大部分同学反馈的难点,老师课堂上要下大力气,采取多种方式,重点讲解,且要围绕此知识点,加以拓展,将知识不断丰富,若做到这样,学生就不再是单单的记住了这个知识点,而且是储备了相关的知识,这样在以后运用的时候,学生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
再次从教学的对象——学生,由单一的个体考核改革为团队考核。老师面对的是一个大班额的班级,一个班的学生多则60多个,少则40多个。通过改变以往的那种单一考核为团体考核后,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每班四个大组,我们可以将单个人的考核纳入到大组的考核,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压力,因为自己的得失就紧密关系到本大组的荣誉,学生只有将自己的行动与团队联系起来了,他的一行一动就受到了团队的约束,他就会为自己的团队努力,为自己的团队拼搏。
总之,我们正走在课改的大路上,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希望在不断摸索之下,我们课改的路越走越宽广,品尝到的甜头越来越多!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利用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传教。在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思想认识的训练,注重知识和思想品德实践规则的传授;在教学形式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是被动的听讲。长期以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逐渐失去了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可见,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需要又是兴趣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只有感到学习的需要才愿意学,才能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因此,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认知的规律有一个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很多都是抽象的理论,学生学起来晦涩难懂。如果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结合形成生动的教学情境,将难懂的知识变成可感知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进而指导学生的生活。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教学整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但是目前,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过于重视趣味性,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置了趣味性的情境,这些情境有的脱离了教材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要么感觉虚假对教学内容产生怀疑,要么非常高兴的参与,却不能在参与中学习掌握知识,课堂教学无法收到实效。
(二)教师参与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思品课教学本该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验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过早过快的给出预设问题的答案,学生缺少了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形式。
(三)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目前我国还是普遍采取大班型的班级授课制度,几十人的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自然就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参与到情境中,也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加强教学效果,用真正掌握的知识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总体把握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对教学知识重新整合,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整合好的教学内容,寻找能有效解决思想品德教材的重点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突破思想品德教材的难点知识的情境材料,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多媒体展示的故事、视频等情境要同时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设问要明确富有启发性。
(二)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回归生活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实现生活化,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所以要以构建生活化课堂为基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判断,选择相应的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用富有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的教育指导学生的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体现学生个性的教学情境
孙春雷 2013年12月27日
政治新授课教学案模板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盘点考点】 【知识结构】
一、自主学习,夯实双基
二、基本考点过关(学生记背、教师检查)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四、教师点拨释疑
五、达标测试,效果反馈
政治复习课教学案模板
【课程标准要求】 【考点在线】 【知识结构】
一、基本考点过关(学生记背、教师检查)
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典型例题)
三、教师点拨释疑
四、达标测试,效果反馈
政治讲评课教学案模板
一、学生自查(自己检查做错的原因,换一种颜色的笔把错题改了)
二、学生互查(特别是师傅检查学友典型例题)
三、点拨释疑(教师侧重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
随着课程改革和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形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下,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科学引领作用,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优学,氛围活跃、和谐、愉悦的状态之中,逐步形成快乐课堂、激情课堂、魅力课堂、高效课堂。
一、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思品课教学的现代化能够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经验告诉我: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只作引导, 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 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 他们就会因体验到愉快和满足成就欲而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 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 并广泛应用于实际, 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因此, 要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创设一些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新课程理念下, 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学生学好的信心。有人说:“如果把我放在国外三年, 我肯定能说一口流利的外文。”确实,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导”的作用,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下面我就教学中的片段谈谈体会。
例如:在讲授《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时, 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制作了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的课件, 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环节, 比如: (1) 互联网是怎么发明的?和哪种昆虫有关? (2) 互联网的出现, 你认为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 (3) 在上网聊天时, 应该注意些什么? (4) 设计了一个短剧:经常上网聊天的“朝阳”和网友“乐乐”简直是无话不谈, 有一天, 网友约他见面……假如你是剧中的主人公, 你该如何做?在教学过程中, 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 让他们自己去找寻答案, 而不是以警告的口吻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 上网对未成年人有哪些危害……一节课下来, 无需我过多的说教, 通过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 上网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自见分晓。由此, 在上网过程中, 该遵守哪些网络公约, 遵守哪些道德准则, 该如何保护自己等一系列的网络交往的道德规范, 等等, 学生就非常轻松地掌握了。这样,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提高了能力, 既避免了思品课上过多的单调枯燥的理论说教, 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我通过课堂实践感悟到:生动直观、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
二、情境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思品这一科的学习, 更需要教师创造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这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多媒体与思政教学的结合是教学手段的一次飞跃, 从传统的教学媒介物:黑板、粉笔演变到多媒体教学, 向学生提供高清晰度的富于动画效果的彩色图像, 实现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 加快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反馈, 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单纯从听觉获得的信息, 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 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 获得的知识一般为65%。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 将视、听、触觉等都调动起来, 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新教材《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 我制作了课件:首先展示一段《敕勒歌》录像:碧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青山绿水……学生随着画面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 沐浴着大自然和煦的阳光, 领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观后让学生谈谈感想和体会。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观点。在谈感受的过程中, 非常自然地总结出了结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万物欣欣向荣, 感受到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无穷希望, 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既然世界上的生命如此可爱, 人类应该怎样和其他生命相处呢?接下来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考虑, 最好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 从而引出第二个题目:生命需要相互关爱。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画面:环境幽雅的草丛、树林, 大地荒芜, 洪水泛滥, 黄沙漫天、SARS, 以及《哭笑的地球》的录像, 通过画面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原来地球是相当美丽的, 是由于人类随意毁坏, 不顾后果地滥用, 才变成今天的样子。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出地球变得百孔千疮, 原来是人类糟蹋的原因。然后我进一步启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破坏环境的事例吗?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所见的或查阅资料得来的例子。有的同学联系实际, 总结出在自己的家、所在的村、所在学校班级等生活环境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 我又进一步提出: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哪一个人或某一类人造成的吗?同学们陷入沉思。通过讨论, 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才能加深对“珍爱生命, 人人有责”的理解。在课堂上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感想。有一位同学说道:“地球母亲, 您放心吧!我们再也不会乱扔垃圾, 去毁坏您美丽的‘容颜’了;我们再也不乱开水龙头, 浪费您甘甜的‘乳汁’了……”另一位同学说:“我们会栽下一棵棵树苗;我们会爱护每一种小动物, 让您永远生机勃勃……”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原来在卫生方面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受到了教育, 并向全班同学表示以后也要争做“环保小卫士”。一节课下来, 我感触颇深。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 而且受到了教育, 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最后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一个人类与其他生物共有的地球。如果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每一个人就要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
《品德与社会》学科,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一、积极拓展课外资源,体现课程的生活性
社会就是大课堂,要想学好《思品》这一科,不能使学生局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将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
1、让课堂知识在课外得以实践。课堂活动形成的知识,需要具体行动的检验,才会真正起到规范行为、养成良好品质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想法设法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续到课外,使这种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
2、把课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的空间是广阔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当前国情、国策、国内外局势以及人们关心的敏感话题,从报纸、新闻、杂志上收集资料,自主选题,自主展开学习过程,自主总结学习结果,将课外知识融入到课内教学。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中教学行为来体现的,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他们进一步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教师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无法学会,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启发学生质疑解难。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之源。在《思品》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要把课堂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上,教师的"启"重在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课《爱护公用设施》时,教师首先呈现这样一个范例:一同学在公园里玩耍,只见他一会儿像猴子一样跳上长条椅,一会儿又像野马在草坪上奔跑,围观的人惊讶的看着他。起初同学们开始小声指责,最后有的同学简直是愤怒,教师要求同学们谈感受时,由于受此启发同学们提出诸如"什么是公共设施?""怎样爱护公共设施?""为什么爱护公共设施?""我们今后怎么办?"等许多问题。由此开展分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由于我对学生不熟悉,组建小组时先让学生自然搭配,让小组自发地推举一位小组长。实验一段时间后,小组搭配的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老师,他都不说,老师,他一直在玩,老师,他们在讲话……等等。针对这些問题我进行了小组重组。在重组过程中我让学生4人一组,选择学习较好,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长担任记录员,其他同学分别担任1号、2号、3号发言员,在小组汇报时,组员轮流发言,小组长做补充和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地发现弱势,不断地转化弱势,小组交流合作生机勃勃。
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以直观方式,借助一定的物品、设备或形式,创设出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和场景,能促使学生对教学问题思考探索,在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获得丰富的情感态度体验。
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有一个重要的规律: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仍占较重比例,教师亦应注重创设情境。
一、取材生活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许多思品课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如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国内外时局、轶闻趣事、权利义务、经济纠纷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雷锋活动影像、参观游览、物价房产、新闻时事报道、惠民工程等。
二、学科知识融合
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将历史、地理、生物和语文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加强学科联系,实现知识迁移衔接,过渡自然,易于理解接受。
三、语言法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语言的技巧性,能使课堂轻松、活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地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言行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沐浴在情感世界中,能激发学习兴趣。
1设疑提问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相关的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逐步深入地探索问题的实质,主动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①提问要有一定难度。这个难度要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要适度。②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难点知识,学生在思考时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几个有梯度的题目,由简入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③问题要能诱发学生反思,从问题的解决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即把整个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良性循环。
2制造悬念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插播一段《法律时空》中的遗产继承纠纷,关键时刻提出出嫁的女儿想参与遗产继承是否合适的疑问,暂停播放,引导学生思考,以激发兴趣。
3新闻时事法
思想政治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讲述一些当前社会新闻或时政,不仅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回到现实社会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故事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典故创设教学情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今日说法》、《东方时空》等栏目片段,教师可以适时引入,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又能营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活跃班级气氛,吸引学生思考相关课本知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5想象和联想类比 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如,知识点的归类整理,纵向横向的对比分析,相似中的异同分析。
6设身处地情感共鸣
可以提供多种假设情景,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彼情彼境,引起感情共鸣,加深认识,有助理解所学内容。
四、实践活动法 1场景角色模拟
就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假设或假想,从而扮演某种角色,去展示情境,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使枯燥的教材转化为学生的形象表现,学生在形象表现中掌握知识。角色法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自己也成了整个情境的一部分,既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角色扮演法中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哲理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从而使地理教学更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自己创设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情境的创设者又是情境的体验者,更好地在情境中理解掌握知识。比如,在讲到罪行法定时,我就让四个同学上来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和律师,通过模拟法庭辩论审判、判决执行等情景,帮助理解法院制度,明确司法公正,增强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
2游戏竞赛
规则知识点的理解,结合遵守公共秩序,模拟交警指挥,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和感悟,明白其中的含义和意义。教学 “心理健康”一节时,我们借助“做健康文明的中学生”的演讲比赛,认真聆听很有个性的演讲,赛后进行心得交流和讨论,表达自己对健康的含义的理解,加深印象。
3素材积累实践操作
利用材料或资料,进行数据、数量等方面的直方图、饼图和表格等制作分析,通过数据归纳道理或揭示规律。
4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
如组织学生参加杨善洲植树造林先进事迹报告会,了解人物事迹,丰富知识,加深敬业奉献精神的理解,激发认同感,形成仿效先进的习惯。
五、教育技术辅助呈现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随着学校硬件设备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视频、音频、图片资料,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性,适时又适度地运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并丰富情感体验。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一课: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力,感悟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2.通过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教学重点:
战争引发的多种灾难和影响。教学难点:
1.如何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探究性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好准备以恰当的方式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和探究。
2.调查经历过困长春的老人,请他们回忆当年的情景和感受。3.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资料和相关历史知识水平等学情。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 1.同学们,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难忘的记忆。可今天的伊拉克儿童,他们美丽的童年正被无情的炮火演化为一场场噩梦。(出示课本图片1)请看,照片中的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伤心难过?(他那撕心裂肺般的哭喊声牵动了世界人民的心,成为战争带给伊拉克人民灾难的真实写照)2.(出示图片2)战争也让伊拉克人民的家园变成了废墟,曾经朝夕相处的乐土只能在梦中回忆,这些背井离乡的孩子,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3.在炮火的轰炸和摧残下,他们对这个世界只有恐惧。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和灾难呢?今天我们要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板书课题:《战争风云下的苦难》)(二)活动一 了解战争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初步感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 2.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影响世界历史、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重大战争。尤其是上个世纪的前50年,竟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至今人们还心有余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和影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9页的历史资料,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格。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填写完整的表格,让学生对照自己填写的内容是否一致。
(出示表格的前3项内容)从表格里的这几组(红色)数据中,你发现世界大战的影响范围有多大?你有什么感想? 3.这两次世界大战战争费用分别是多少?造成了多大的财产损失?(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也许这些抽象的数字,还不能让我们明白战争对人类财产的破坏和损失有多大,可下面的这些图片资料,就是历史的最有力的证据——(出示二战期间上海、伦敦、斯大林格勒、华沙等地被轰炸为废墟的一组图片,教师简短介绍)看了这一组历史照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一次战争就意味着城市的毁灭以及众多的百姓无家可归。刚才的统计数据和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足以证明战争对财产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板书:财产的损失)4.战争的双方本身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资和军费,因而世界大战也是全人类最沉重的经济负担。伊拉克战争已经让美国耗费了50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相当于一个普通非洲国家十多年的全部工农业生产总值。孩子们,假如没有战争,你最希望把这些费用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情?(教师随机点评)
(三)活动二:深入探讨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1.战争对财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失让我们深感痛心,可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却更让人恐惧和震惊。谁来告诉大家,两次世界大战分别伤亡了多少人?总共伤亡了多少人?(9000万)2.很难想象,9000万是一个多大的数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打败德国法西斯,美英盟军成功地演绎了诺曼底登陆,可无数的盟军士兵为了这场正义之战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播放诺曼底登陆电影剪辑片段)3.看了刚才的电影片段,最让你震撼的镜头是什么?
师小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同样的残酷而惨烈,每场战争都轻而易举地夺走了双方士兵的生命,这是人类的灾难和悲哀。(板书:生命的摧残)4.第二次世界大战曾波及到我们的家乡重庆。令重庆人永志不忘的是日军对重庆进行的长达5年的野蛮轰炸——(播放重庆大轰炸剪辑)
从刚才的镜头中,你看到了战争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
5.今天的伊拉克,久经战乱却仍然硝烟弥漫,给当地的每个家庭和无辜的孩子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刻骨铭心的伤害。(出示伊拉克少女的日记)看了照片中的女孩写的这些日记,不知道同学们心里是什么感受?谁来说说战争会给每个家庭带来哪些悲剧和影响?
6.战争就这样夺走众多无辜百姓的幸福和欢乐。无论是战争的发动国,还是受害国,最大的受害者始终是无辜的人民群众。即使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也同样会受到战争的影响和伤害。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播放信件内容录音片段)
(四)活动四:认识战争后遗症
1.战争意味着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瞬间消失,战争灾难中的每个家庭是那样的不幸。战争结束了,可战争带来的灾害就彻底结束了吗?有一个日本小女孩,用她短暂的一生,向人们诉说了在战争后发生的一个悲痛故事--(出示课本51页下图)谁来讲讲左左木贞子的故事? 2.听了这个日本女孩的故事,谁来说说自己的感想?(师点评: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战争遗留下的伤害并没有结束,这就是战争的后遗症)(板书:战争后遗症)3.战争会留下哪些严重的后遗症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海湾地区和伊拉克的难民营里去调查一下,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0页,认真阅读相关图片,结合你课前收集的资料,先各小组进行交流,准备好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4.准备好了吗?谁先来交流?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当提示或评价:(1)在今天的伊拉克,粮食药品极度贫乏,社会环境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伊拉克人民的生存。我们最担心的还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与我们今天有什么不同?你对他们今后的命运最关注的是什么?
缺衣少食又会对他们的身体发育有什么影响?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什么影响?(2)战争所造成的物质损失,也许可以通过重建来补回,但战争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却久久难以平复。我们想知道,战争会给人们留下怎样的心理创伤?(3)战争也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永久性的破坏和影响,海湾战争对环境的危害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警惕,谁来给大家交流这方面的资料?(4)人类经过几千年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可一次小小的战争就足以让她毁于一旦。你知道哪些人类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和践踏呢?(六)激情结课
1.这节课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了解到战争引发的巨大灾难。假如你是一个伊拉克孩子,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其实,全世界人民也深切体会到了战争风云下的苦难.因此,和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请看!(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和反战游行图片)结束语:我们相信,和平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力量,它将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板书设计: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生命的摧残
灾 难 财产的损失 战争后遗症
第二课:放飞和平鸽 教学目标:
1.了解和平鸽的由来. 2,萌发爱好和平的情感 3.学会搜集资料。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和平鸽的资料 教学重点 和平鸽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设立国际和平年的意义 教学过程: 1.导人
出示鸽子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你喜欢鸽子吗?为什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上方的文字。教师提问学生:人们在什么样的庆典上放飞鸽子.为什么要放鸽子?放飞鸽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愿?今天我们就学习本单元的第一主题——白鸽引出的话题,”
2.“鸽子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因美丽和温驯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鸽子既可以供人们欣赏,又可以用于通信,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信鸽,鸽子还是和平的使者,是盛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如1988年第25届奥运会和1990年在我国举办的亚运会等盛会的开幕式上,都有数万只美丽的鸽子展翅飞翔,表明了世界人引向往和平、友谊、团结的美好愿望。” 3.阅读与讨论。
首先,请学生听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并介绍.1986年为世界和平年,并出示同际和平年的徽标.并提问:
“这个徽标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案.象征着什么?
“ 国际和平年 ”的概念 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和平年的徽志是双手放飞的和平鸽与橄榄枝。
(鸽于是和平、友谊、团结、圣洁的象征。)4.。学生介绍有关和平鸽的资料。毕加索与和平鸽
1949年,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的海报上,画着一只形象生动的白鸽,那只白鸽随海报很快翱翔于欧洲各大城市。看到矫健飞翔的白鸽,人们祈愿它象征的和平也能平安地降临。1952年12月12日,毕加索把新作和平鸽献给世界和平大会。为祝贺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法国名画家毕加索又献出了一幅新的作品一只和平鸽。它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象征,表示出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现在的这只鸽子,翅膀展开得更大了,羽毛更丰满了,它正向着更高的地方飞去。这只鸽子的整个形象,使我们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它更加年青,生命力无限充沛。它有力地表示着:在世界和平运动不断进展和已得胜利的基础上,经过这次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世界人民争取与保卫和平的运动将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取得新的伟大胜利。这只和平鸽今后必然要在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下,更勇敢地、更高更高地到处飞翔起来。
1940年8月的一天,希特勒法西斯攻占了巴黎,西班牙籍大画家毕加索正忧郁地坐在画室里。突然,邻居米什老人捧着一只死鸽子,闯进来哭诉:“我的孙子正在饲养鸽子,被一群法西斯活活打死,鸽子也全部掐死。毕加索先生,我求你画只鸽子纪念我那惨死的小孙子。”毕加索想米什老人的灾难代表着全世界千千万万善良人的灾难,他惨死的孙子和鸽子,也代表着世界无辜被法西斯残杀的善良的孩子和鸽子。
毕加索一面抚慰米什老人,一面悲痛地挥笔画了一只鸽子。后来,他把《鸽子》献给巴黎和平大会,这样鸽子便成为和平的象征。
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欣然挥笔画了一只昂首展翅的鸽子。当时,著名智利诗人聂鲁达把它叫做“和平鸽”。从此,“和平鸽”被世界认为和平的象征。5.关于“儿童节由来”。
每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是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国民党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第三课:我们手拉手 一. 课堂导入
1.师生问好,你能用另外的方式向身后的老师问个好吗? 2.哦?你怎么会想到用这个方式呢? 3.是呀,外国人的语言,外国人的礼仪,在我们现代人说来,做来,绝对不会遭到周围人的质疑,而觉得非常正常。家人聊天,朋友聚会,不经意间YES、HEIIO、THANK就脱口而出了。甚至,还可以用这种方式和老外进行亲密接触呢!你瞧,他们来了!(课件出示外国人在长春创业、旅游的情景)
4.的确!大街上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比比皆是。那你觉得他们是来做什么的呢? 二. 我中有你
A. 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为富阳经济做出了贡献
1.是呀,有外国人参与管理和投资的企业,我们称之为合资企业。这些企业为为我们富阳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知道咱们长春有哪些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 2.你觉得这些企业有何优势?
3.是呀,这些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来,代表着质量、技术和管理。政府也为此开设了一系列绿色通道。这样的企业在长春如雨后春笋般比比皆是。(课件展示:…… B. 介绍长春市场上销售的外国品牌食品的调查情况 1,不仅仅是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在长春很多,而且外国的很多物品在长春市场上也很多。课前同学们还对我们长春市场上外国品牌的食品进行调查,谁能把你的调查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师随机点评)
2,是呀!一不留神,这些外国品牌的食品就成为我们的美餐了!~ C. 介绍长春市场上销售的外国品牌商品的调查情况。
1.除了食品,还有很多外国的商品,哪个小组也能来汇报一下。学生说洗衣粉、奶粉、手机等。
(现场数据统计:请用左手代表爸爸的手机,右手代表妈妈的手机,举手表示。师简单对现象进行点评。)汽车。(鼓励学生调查校门口车子)课件出示某单位车子的统计情况。(某集团共计车子25辆,其中外国品牌21辆,占%,国产车子4辆,占%,)
怪不得我们走在大街上,从身边呼啸而过的一辆辆大部分是外国牌子的车子。家用电器。(松下、索尼、LG等)
服装(啊迪达斯、巴布豆、史奴比……)(现场做调查,经常穿外国牌子的同学举手)
这就是作为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我国是个服装生产大国,自己的产品就非常棒,相对穿外国牌子的服装就较少了。
D、简介外国文化、体育对中国的影响。
1.其实外国的文化和体育对我们中国的笑话也很大,哪个组是调查这个方面的?外国电影《狮子王》、《哈利波特》、《佳菲猫》《蜡笔小新》……
2.穿插宝宝爱看《天线宝宝》也是外国的动画片,每天我一回家,就用小波、丁丁他们的方式对我说:妈妈抱抱!有一天,还对我说:O— O呢!
3.所有的外国的体育、文化不断在影响我们,比如刚才,见面了,我们就用HELLO、HOW NICE TO YOU!
4.节日(愚人节,圣诞节……)
5.大街上的头发也改变颜色了,变成—— 6.外国的商品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我们。(课件展示:富阳街头服装、化妆品、汽车、日本料理……)
7.揭题:大量国外的文化、商品进入长春,那我们整个中国也是如此。—我中有你。板书 E.讨论,外国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对我国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弊
接下来,我们分四人小组来讨论一下,外国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对我国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弊?
学生自由阐述。
建议听听大人的看法,把自己采访大人情况进行汇报。(利是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审美观……)(弊是外国的品牌涌入,侵占了中国的市场,国人大部分信任外国的品牌,使国货销售不利。)
但是,我们不开放行不行?(不行)因为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中国需要世界(板书)三.简介中国入世与丝绸之路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齐读)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所以,我们制定了基本国策——改革开放。(课件)
2.2001年11月11日,中国在多哈签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课件)3.其实,我们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民族,早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这样做了。(课件丝绸之路)4.丝绸之路给世界带去了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5.一条丝绸之路,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四.了解我国商品出口国外的情况
1.当代的中国更是有着很强发市场意识,那我国的哪些商品已经走向世界了?(丝绸、刺绣、纺织品、[销往美国、日本]矿产、李宁服装)
2.重点介绍长春走向世界的品牌。课件展示:汽车…… 3.故事《没有中国商品的生活一团槽》 课件演示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五.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1.出示一件乔丹T恤,你觉得它产自哪里?学生来看:中国制造(板书)
2.不单是服装如此,还有刚才谈到的某集团的21辆外国品牌的车子,只有2辆是外国进口的,另外19辆全部是中国制造的。MADE IN CHINA 3.老师的朋友去美国旅游,带回来了一个礼物,我们来看看是产自哪里的? 4.看了那么多的MADE IN CHINA,你有何感想?(和旁边的人说说)
5.某在红程度上来说,外国的品牌代表着质量、技术和管理。中国品牌真正走进世界也需要这些。当中国品牌有了自己的技术创新,那我们的品牌也会走入世界。所以,我们不仅需要“中国制造”更需要“中国创造”(板书)六.结束
我们有这样的品牌吗? 李宁。海尔,联想等
是呀!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上,我们多么希望各国的运动员穿着像李宁一样的中国品牌服装参加比赛,(课件出示:李宁牌、田亮牌、郭晶晶牌、刘翔、伏明霞、姚明……),不仅仅是服装,你还希望中国的哪些产品走向世界呢? 好,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欢呼、加油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心情愉快,是调动双方积极的内在动力。它能使教师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能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恐惧,拉近与教师的距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具体做法:
1.树立榜样作用,增强人格魅力
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知识和才能,情感和意志,为学生做出示范。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加强道德修养意识,要用自己高尚的品行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教师应时刻谨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试想一个不讲诚信、出尔反尔的老师,要求学生做到讲诚信、讲诚实,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2.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学生最讨厌教师偏心眼,如果教师只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那么其余学生势必对教师不满,对同学怨恨,继而排斥你所教授的思品课学科。因此转化学困生思品课成绩,教师必须重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帮助他们,给他们爱心,深入他们内心,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当老师真诚地关心他们的成长,使他们感到教师的爱,才能真正被接受和实现教育,从得到尊重和信赖,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因材施教,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二、课堂教学要“活”起来
这里的“活”起来,是指教师要发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让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过去要求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采用啟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点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使学生发挥课堂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讲授《身边的诱惑》时,讲解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时,我播放了一段吸毒成瘾痛不欲生的瘾君子的视频,让学生亲眼看到毒品对人身体的摧残。当学生看到吸毒人员生不如死的折磨和听到对毒品及毒贩泣血的控诉时,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毒品的罪恶已深入他们的内心,从而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合理利用情景教学,在课堂上营造种种有效的氛围,结合学生活动有效地投入到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之中,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教授《身边的诱惑》时,我给学生创设了如下的情景:如果有个同学以过生日的理由请你去高档饭店吃饭,你去不去?吃过饭后又要请你去KTV唱歌你去不去?然后让学生热烈讨论。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积极,连学困生也跃跃欲试。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被我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增强了对思品课的兴趣,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也使学生的思品课成绩得到提高。
三、激发兴趣,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舞台,更是学生的舞台,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让短短的一节课发挥更大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每次我备课时,力求做到“三透三精”,吃透标纲,吃透课本,吃透学生;精心选择教法,精心选择例题、习题,精心设计教案。努力做到备课、讲课、布置作业乃至进行考试,各个环节都紧紧贴近学生的思想,避免放空炮、空谈。更注意结合社会热点新闻来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激发他们学习思品课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盼着上思品课,下课了还意犹未尽。
四、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学困生身上也有闪光点,作为思品老师要善于发现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信心是成功的源泉,许多学困生不是学不好,而是不想学。在背负学困生这个沉重的枷锁后,变得自卑、胆怯,从而自暴自弃。教师这时一定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利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激发他们的自尊、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尊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有自信敢于迎难而上,热爱学习,迅速摆脱学困生的帽子。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而绝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在以后的教育事业里,本人将继续孜孜不倦地探索教育的精髓,将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一、设置情境, 明确教学目的, 激发直觉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开始教学时需要参照其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 并有效融合一些实物演示、图像直观、音响感染、品德行为模拟等方法, 最终营造一个高质量的情境, 通过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 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 让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所设置的环境中, 产生与环境相符的感觉。直觉的情感也就是根据其情境、氛围自然而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此类体验会激发学生的情感神经, 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学习《小乐队听指挥》这篇文章时, 我首先播放一段具有节奏性的乐曲, 让学生们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继而播放一段非常美妙的乐曲, 让学生们进行对比, 根据学生的反应, 我们可以直接获得学生的情感与思想, 进一步基于体验进行问题的提问, 让学生们进一步产生好奇“小乐队是如何演奏出如此美妙动听的乐曲的?”学生们就会积极投入课本中。
二、情境相融, 启发联想, 提高想象的情感体验
想象性情感体验是以学生的自然反应意识为基础进而所衍生的道德情感, 重点是以直觉性情感为基础进行““迁引”和“上升”。教师在完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情感发生之后, 应该立即加入品味图文、揣摩心理、角色扮演、移情换位等方式实现感情生活, 让学生在联想中进行情感挖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的观点与教材中的论点进行有效结合, 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加入教材内容的思想理论, 将自身融入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中, 把自己就当作所要设想的对象, 产生附和体验对象的心理感受, 进而体会到品德知识与道理感悟。在进行《等明天》这一课程时, 我首先用一幅图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继而通过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小猴子若总是等到明天, 房子什么时候才会建成?学生看到小猴子被雨淋而没有避雨的场所, 将自身设想为小猴子。通过想象, 学生们已经认识到做事拖拉的严重性, 从而意识到“今日事, 今日毕”的重要价值, 通过情境与道理的融合, 对道德实行进一步升华。
三、强化情境, 分析道理, 推动伦理性情感体验
伦理性情感体验与道理伦理实现有效联系, 凭借道德为中心形成的自觉意识与概括性的情感体验。若是学生在想象过程中通过情感而衍生出道德认识, 教师可采用具有强烈说明性的事例, 学生可通过对比进行评价、总结以及概括, 让他们直接融入到情境中, 通过典型性材料与现实中的事例让学生们进行思考, 根据所学的道理与个人意识进行正确结合, 对事物实现客观性判断与评价, 在学生评价与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鼓励的态度, 让学生勇于表达个人的观点与看法。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 将个人感性的道德经验与理性认识有效结合, 将客观道德理论与个人心理情感体验进行有效结合, 促进心理动力与行为的道德标准的形成。也就是说对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程度, 学生就会对其感受实现高度概括, 得以升华, 他们情感能够从感性成功转化为理性。进行《不做假见证》这一课程时, 首先会引入一则社会性新闻, 一位高考文科状元在考上北京大学之后, 由于家庭非常贫困而为了利益帮助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做虚假广告, 广告会指明高考状元唐黎在喝了该口服液之后, 才思敏捷进而被高等学府所录取。如果你是高考状元, 你会怎么办?我会鼓励学生们勇于表达个人的观点, 表达个人最深处的看法。但是, 学生们的家庭与生活环境存在一定差异, 并且思维影响也不同, 学生们都凭借个人经历与经验进行看法表达, 有些同学认为为了缓解父母的压力可以接受广告, 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应该实事求是不为虚假广告做代言。最后, 我为学生们讲了故事的结局, 唐黎表示自己应该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即使学费对于她是一笔巨资, 但是站在道德教育的角度上来说, 学生更应该注意个人道德品质。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勇于表达个人的观点与看法, 并应该直接将固定的道德标准去约束学生的行为。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情境, 学生通过自身感受与认识从而会得出道理与行为准则。
四、超越情境, 知情促行, 获取创造性情感体验
创造性情感体验作为一种新型的情感体验方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中, 学生发挥个人创造力与实践相联系。所以说, 学生在实践道德体验过程中可参照原来所掌握的道德观点, 教师可抓住实践为重点, 实现以知导行, 以情促行, 让其实现自我成长。在进行《好伙伴》课程讲解过程中, 可以设置情境, 让小木偶扮演一个有困难的小伙伴, 再让一个学生对其进行安慰, 同时让同学们想想怎么能够帮助这个小伙伴。顿时, 课堂的气氛就被活跃起来, 大家都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教师也在不断鼓励更多的小伙伴进行表达, 让学生们感受到帮助他们的快乐。
[ 11-06-30 10:12:00 ]
作者:刁淑霞
编辑:studa090420
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不能使思品课教学有高效的,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我时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年段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等。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2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儿童现实生活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不仅关注生活体验的本身,而且更加关注对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重视学生主体性学习。
在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的现在,我们思品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将教材资料缺乏、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用计算机屏幕直观地表现出来,辅以声音、文字、效果就明显不同。当学生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益。这次在市属思品课优质课评比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学氛围的营起到了很的效果,现把感爱与大家共享。
一、课件演示,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次优质课,我抽到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内容——《祖国属于我们》。这种课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鲜明的图像与教师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的有机配合,这种默契的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氛围,不仅使所需传递的信息充分表达,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系列演示或片断演示,可以有效解决重点和难点。如:课的一开始,为了教育学生心中有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且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祖国属于我们》,我特意从网上截取了中央电视电新闻联播前升国旗的片断,并布置了一个任务:把右手放在胸口上,边听国歌,边在心中默默地许一个心愿,祝福我们的祖国。然后播放录像,只见声音、图片在同学们耳边、眼前闪现,学生很快融入进了情境之中,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是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只有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才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才有生机和活力。政治课与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相比没有实验、实习,因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不多,仅有的课堂学生发言也只是少数同学的事,多数同学上课习惯于被动地听老师讲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人——机——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比如这堂课中我设计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说一说近几年来祖国在各方面的巨大成就。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说一说,印象不深,效果也不佳。于是我就从网上搜寻图片与相关资料,当学生谈到一点时,我的课件也相应地出现一些图片资料,很好地进行了辅助教学。
三、拓展时空,形成思品教育合力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仅限于课堂四十分钟是不能达到教育目标的,学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当今的信息时代,传递信息手段先进,他们要受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按系统方法采取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种教育如果能利用电教媒体等多种手段,拓展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并延展到家庭和社会,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如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念三句半这样的形式,事彩排肯定是来为及了的,那么我何不能课件的形式出现呢?这样兴趣浓,收获大。由此可见利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拓展品德课堂,增加知识密度,使学生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可以弥补教科书内容的不足,活跃学生思想,为培养学生的求知创新精神开辟新的途径。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思品论文]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推荐阅读:
思品课插图教学研究论文09-29
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研究09-15
初中思品课教学方式浅谈11-08
[思品论文]搞好思品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07-09
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运用与实践09-13
思品论文07-08
思品教学工作计划06-16
五年思品教学设计10-30
九年级思品教学计划05-29
四年级思品教学计划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