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看雪散文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村看雪散文(共5篇)

古村看雪散文 篇1

坐在宫见素早已燃旺的泥炉旁,看五颜六色的火焰在炉膛中闪展腾挪,跳掷奔涌,心里也便温暖了许多。老宫是宫家熏蒸乳糕的十六代传人,已是儿孙满堂,可这门绝技却无人传承,这不能不让他愁肠百结,茶饭不思。这位饱经风霜的苍髯老者神情沮丧地坐在我的对面,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已是夜半时分,窗外,那雪下得正紧。

商村始建于唐末,至建国初始,十八街三十六巷已初具规模。村庄北倚唐马山,西靠紫霞寺,东流杨家河,南面出汉正街与轩徽大道相连,随之通四面八方……

雪中的商村沸腾起来。出门进入太白胡同,李家的三闺女正挥舞着一把竹枝扫帚忙乱着,齐膝深的雪地上只有她艰难迈出的雪窝窝。眼见着,扫帚扫出的地方是雪,是雪,还是雪。她身穿一件红色对襟小棉袄,头顶绿色红线攒束软丝巾,手戴鹿皮环扣衔鱼淡红暖柔套。昏暗的大地上,瞬间成就了一幅如画似梦的剪影。

从子美胡同南行,转入宋碧街,眼前的老泉胡同已被清扫出来。三五处人家正冒着淡淡白烟,梁家的包子铺,胡家的三鲜汤,山家的羊汤馆,姜家的铜锣烧,欧阳家的红油凉粉……沿胡同一直排过去,紧凑而繁密。零星的八棱雪花袅袅娜娜地落下来,遇着冉冉升起的淡淡的乳白色的烟气,刹那,便也成了一丝丝汽云儿,然后飞舞起来,再去触碰正在下落的另一些雪花,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就数宋坊街青莲胡同冷清得很,临近中午,方有阁楼的小门打开,那些个穿红着绿的妖艳女子只一闪,便又隐没得无影无踪。只有到了傍晚,楼阁间才会传出笙箫胡笳的柔曼凄婉之声,如泣如诉,缠绵悱恻。那些个红男绿女鲜活得如三春的桃花,脸上也会漾着夸张的写意,把浪漫的青春张扬得如落花,如流水。我想,即便雪花漫舞的冬夜,大概也是如此。

山抱朴是商村的老艺人,一把二胡走南闯北了几十年,然后又孤身回到老家。老艺人晚年的二胡里揉进了凄苦、悲怆的人生经历,所以每到阴历七月十三庙会的那一天,他必在崇祯街慧丰胡同拉上几支曲子。方圆百里倾慕而来者不可胜数,人山人海围堵着,使得整条胡同密密匝匝。喧闹哗嚷中,只要老艺人轻轻一挥手,顿时鸦雀无声。二胡声起,如梦似幻,哀怨愁苦的曲调便如流水般四处流淌开去,只听得万千观众肝肠寸断,酸嘶愁恻渐积胸底,流荡回环。这时,但看那些倾耳细听者,无不变得如痴如醉,似癫似狂。

见到老艺人已是下半晌,厚重的积雪将门堵着,半盏茶工夫,木门才吱哑有声。一位身材瘦长、目光呆滞的老者立于我的面前,他紧紧地盯着我,似乎要从我的灵魂深处窥出些什么。三言两语,话不投机。出得街口,顺着已有些融化的冰雪,迤逦朝紫霞寺而来。

紫霞寺门洞开,破损陈旧的红漆八排圆钉紫楠木门显得颓败不堪,纹路间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万千的无奈。通往正殿的甬道两侧的古松、苍柏东侧西斜,断枝残条随处可见。这里的风雪似乎比别处另有一番景致!艰难前行,寻遍整座寺庙竟空无一人,满目疮痍中全是昏暗的天空和厚厚和积雪。到处死一般的沉寂,这到底让我升出了些许压抑和窒闷。

千年古寺不久就要变成一片废墟,连同它的前生和今世。在文明的废墟上,另一种文明会重新建起。夜幕低垂,天空中又卷起了鹅毛大雪。我赶紧逃回村庄,逃回到燃得正旺的火炉旁,收起这种久远的沉思和渐渐浸淫的心痛。

沿着汉正街朝回走,看阒寂无人的村庄静默于漫天的大雪中,心中忽而又升起点点希望和梦想!那梦想的光环愈来愈大,弥散于整个天地间。

古村看雪散文 篇2

刘华对古村的寻访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山是古村的屏障, 水是宗族的命脉。走进深山, 面对云缠雾绕的“大地美人”, 刘华在意的不是妩媚动人的“名山秀水”, 而是山水之间宗族的“来龙去脉”。

在《风水的村庄》里, 刘华从水口的位置、村巷的走向和院落的布局去寻觅宗族绵延千年的文化符码和生存秘密。不论是依山傍水的造势, 还是移形换位的布局, 古老风水所遵循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要义与现代建筑科学的美学法则不谋而合。在刘华眼里, 古村的建筑仿佛就是一种述说, 一种饱含沧桑感的历史叙事。从祠堂牌坊到普通民居, 从建筑构成到空间陈设, 从屋脊到柱础, 从门楼到床花, 蕴含着民间信仰、生活理想、人生境界、宗教观念和生命意识的古村, 浑身上下充满了表达的欲望, 优雅而郑重, 从容而深沉。《百姓的祠堂》描写了各类乡间祠堂及其蕴含的宗族文化。比如, 巍然坚实的赣南客籍祠堂, 见证了历代客家先民的坚忍不拔, 一句流传民间的谚语“草鞋脚上, 灵牌背上”, 不禁让人联想到遥远的过去:因战乱告别中原的客家人, 脚穿草鞋, 背负祖先灵牌艰难迁徙, 于跋山涉水、辗转千里的迁徙途中, 随时长跪在马蹄溅起的滚滚烟尘之中, 向先人叩拜, 与灵魂对话。《亲切的神灵》描写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宗教庆典。神话里的各路神仙、传说中的民间义士、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族谱里的列祖列宗都可能成为乡村膜拜的对象。正是信仰的力量激发了民间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精神, 创造出众多鲜活的神灵。这些神灵既体现了人的意志, 充满了人性, 又代表着人所敬畏的天地, 充满了神性。他们能给心灵以爱抚, 给精神以支撑。透过俗世百姓祈福纳吉的狂欢与诸神和谐共处同享俗世香火的盛典, 刘华进而反思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缘由和文化心理。

一块向自然索取的领地如何被时间演绎成为灵魂的居所?庞杂的福主崇拜究竟掩藏着哪些民间心照不宣的秘密?一间砖石砌起的房子、一方简单普通的木牌怎样承载着一个宗族的全部历史情感?在由100多个古村交织而成的“大地脸谱”上, 刘华根据各自不同的风貌和性情, 梳理出村庄与风水、宗族与祠堂、戏台与表演、神灵与信仰等不同的文化脉络, 重构古村的前世与今生。

“古村系列”散文还凸显了刘华的审美自觉。在由文化经纬交织而成的“大地脸谱”上, 他常常用诗性的语言, 再现古村的成长历程和生命感觉。在他的笔下, 最初向自然索取领地的村庄, 是在与自然不断协调、相互授受契合、逐渐融合过程中成长为古村的。它用门、窗、天井、院落吸纳天光地气, 在与风雨雷电、蛇虫猛兽的对抗中走向成熟。具有了山水精神和田园魂魄的古村, 在刘华眼里不是僵卧大地的建筑, 而是充满活力的生命, “它会在溪水中洗濯自己的倒影, 借晨岚擦拭自己的羞笑;它会一直钻进山的深处、路的尽头, 然后藏在某棵古樟的暗面, 宁静生活的背面, 警惕地打量着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古村的生命气息不仅由弥漫其间的炊烟、声音、气味、色彩所传达, 更由它历尽沧桑, 可以颓败, 却不凋亡, 既坚硬又柔软的内在生命力所彰显。在《灵魂的居所》里, 刘华如此描写一座古村令人震撼的生成:凹凸不平的石路, 蛮横斜插的房屋, 不规则的门框, 不对称的窗户, 处处表现出“反叛与对抗的性格”。布局别出心裁的古村在“夸富逞奢”的同时, 又流露出不易察觉的“惶惑不安”。刘华对古村的审美是人格化的亲近, 他注重的是古村内在的精神风骨、思想质地和生命气象。

从文体表征来看, 融学理思考和感性表达于一体的“古村”系列大致仍属“文化散文”的范畴。刘华对待古村的态度是谦卑的, 满怀一种后辈对先人的敬畏。他说, 通常一座古村就是一座民间艺术博物馆, 一座民俗博物馆。古村粗粝的生活形态里蕴藏着世代仰慕的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前往古村, 就是前往曾经的家园与生活。正是这种谦卑和敬畏使刘华的“古村”系列避免了一般“文化散文”写作者抒情时的“夸张”和反思时的“傲然”。

古村秋韵散文 篇3

一场秋雨一场凉,窗台的午时花也经不起秋风的萧索,收起了它花开时的娇艳明媚。倒是那丛万寿菊,金灿灿,黄澄澄的,在秋风中,散发着阵阵清香。久居城市,心怀山水,最是向往那田野乡间,向往那小桥流水人家。且让我嗅着菊花的清香,去寻觅那心怡的乡村秋韵。

金秋十月,秋阳高照,浮云淡淡,秋风清吹着我们快乐的衣襟。我们一行人,怀着古村探幽的心情,驱车前往,走进了康禾仙坑古村。

万绿东源,乡村画卷,康禾是温泉之乡,茶叶之乡。久负盛名的康禾茶发源地——康禾镇仙坑村,它位于东源县城东约60公里处,隶属于东源县康禾镇,距康禾镇圩街约12公里。那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历史底蕴深厚,村内保存着许多典型的客家方形围龙屋,是固若金汤的八角楼和布局独特的四角楼。

仙坑村的古楼,像是江南一幅水墨画卷一样,黛瓦白墙,依山傍水,远离尘世的喧嚣,仿若仙宫里沉静美丽的仙子,守护着这方水土,这方人。据记载,八角楼建于清乾隆庚子年,是仙坑叶氏二十六世祖叶本菘在乾隆年间从政,告老还乡之后,为了给族人一个安定繁衍生息之所,耗费数万两白银,历时建成了一座四方型城堡式的建筑。八角楼占地3600多平方米,分为上下左右四杠,房角各设一碉楼俗称四角楼,为确保万无一失,增强抵御外敌的效力,又在外围增设了护城墙。四个角再各设一座高10米的`碉楼,从此方圆百里便诞生了第一座八角楼。护城墙厚1.7米,由条形麻石砌成,当地人称其为石楼。里面机关重重,城墙设炮眼,枪眼无数,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堡垒,为叶氏族人一次次遮风挡雨,庇护灾祸。延至其子叶景亭,家族人丁愈加兴旺,又于嘉庆年间,在邻近八角楼百米之外,再建一座四角楼。四角楼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分为四栋四杠,四杠设有阁楼,故称作“四角楼”。整个建筑以“九天二十七井”又称(三十六井)。作为排水系统,天井的水都排到池塘。共有住房108间,分布在“九天二十七井”的周围,这是《水浒传》梁山三十六天罡,一百零八好汉数。其主人也许是借此表达一种愿望,希望住在这里的族人,如梁山好汉一般团结一心,守望相助。这就是仙坑叶氏祖传的八角楼,四角楼,历经百年风雨,它依然伫立,守护着这片土地,它是仙坑人的美丽家园和精神堡垒。

走进古村八角楼,体味那悠悠古韵,那古色古香,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府第的大牌匾“大夫第”,在阳光中闪耀着昔日的风采。透着墨香,彰显着这八角楼主人的身份与学识。那阁楼,牌匾,雕花,屏风,虽陈旧灰沉,却浸润着时光的温度,呈现那时美丽的光景,丝毫不失古典芬芳。八角楼,庭院深深,我们踩着青苔寻着旧时光的况味,在四方的天井,昂首就看见蓝天白云悠然飘过。侧耳倾听,窗外秋风吹过,小麻雀正吱吱喳喳热闹着,欢唱着秋天丰收的歌儿。这是美丽又诗意的古楼庭院,我站在这儿,不禁浮想联翩,诗意萦怀。要是下雨天,那滴着水珠的屋檐,便串成了一帘帘水晶帘幕,而院子里的那几缸荷,到了秋天,也只留得残荷听雨声了。夜枕一窗烟雨眠,留得秋声入梦遥。如是那月明之夜,这小院,这轩窗,尽是那诗仙李白床前的明月光了。思缱绻,说风流,这境况,让人不得由衷地赞叹我们老祖宗的智慧,这四方天井,显然不仅仅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啊,它是心灵的天窗,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与大自然通灵,吸日月精华,泽雨露之恩,滋养生命,陶冶性情,诗意地栖居。登上八角楼,环顾四野,门前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垠,带给人秋天丰收的喜悦,鸡鸣狗吠声和小儿的笑闹声,声声入耳。眼前斑驳的护城墙,悠长的走马廊,碉楼,炮眼,枪眼,依然诉说着当年的历史风云,顿时让人感到杀气腾腾。黯淡了刀光剑影,化干戈为玉帛,彼时宗族之间的械斗,已然成为历史烟云。如今的仙坑村,邻里和睦,安居乐业。那门前的碧水塘,映照着古楼,青山绿水,白云悠悠,安逸祥和,氤氲笼罩着这方水土,这方人。

从八角楼下来,一行人又意犹未尽地走向百米外的四角楼。绕过半月形的碧水池塘,走过稻谷飘香的田径,远远望去,这四角楼的牌匾“荣封第”在秋阳中熠熠生辉。正门堂内挂有“聚星一门”牌匾,此楼主人叶景亭育有七子,人丁兴旺,家大业大,显然,这牌匾字有告诫后代子孙要团结一致,互相支持的寓意。客家人素喜家族群居,它的家训:家和万事兴,一直传承至今。院落里堆放着的农具,还有大大的地堂,仿佛都在秋日里晾晒这一季的丰收与喜悦。游走在这四角楼里,感受着这里的人文历史,每一块砖瓦,每一处楼阁,还有那长在砖墙细缝里随风摇曳的秋草,都在悠悠诉说着当年情怀。那屋檐镂空的木雕花,缠着一丝丝蛛丝,透过光阴温柔的手,向我们展示着脉脉温情。我们静静地坐在这四方天井的条石上,细数阶前的落叶,倾听落花的声音。岁月静好,阳光从天井透进来,温暖开怀了这秋日午后的闲暇时光。

仙坑古村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书香浓。据说,在离仙坑村不远的山谷,叶氏族人发现了一块被岁月尘封的圣旨碑,碑文记述,清嘉庆十四年,皇帝因叶氏捐职布政司加二级事,称许叶氏“积善于身”,且“教子著义方之训。”叶氏“义方有训”,在仙坑叶氏族谱中亦有记载,“孝顺父母,友欢兄弟,尊敬长上,和睦乡里,各安生理,无作非为,早完国课,择配审婚,敬祖祭扫。”我们客家人,一向注重“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据记载,嘉庆年间,村中直隶州州同叶佑堂据其叔祖叶本仑的绘图,自费兴建了一所”登云书院“。道光八年(1828年),叶氏来河源城翰林院聘请江绍仪为首任教师,云集四乡学子,仙坑一时书声琅琅,墨花飘香。

这个秋日,游走在仙坑村,感受着客家围屋的人文精神,心灵仿佛被洗礼了一般。走出古楼,走出那绵延的客家情怀,我们走向那金色的稻田。金风清吹稻香村,一片澄黄铺眼前。喜上眉梢垄上行,稻谷香里说丰年。稻田垄上行,秋色装满心。稻子熟了,我低眉弯腰,嗅着稻谷的清香,是为了更亲近这片土地,更贴近这一秋的心怀。我们张开双臂,抱回了整个丰盈的秋天!

在这秋月夜,且让我吟唱一首,在山明水净中,长醉在那古村秋韵里。

古时明月照今尘,

村里人家叶脉新。

秋水长天共一色,

又一次看雪飘过的散文 篇4

“但觉衾绸凉如水,不知庭院已堆盐”,天还没亮,我起床推开门,外面竟然下起了雪,真是“夜深灯火尽,霰雪白纷纷”。雪花飘飘悠悠,轻轻盈盈,从遥远的天际飘来,飞过云层,洋洋洒洒,来时轻似鸿毛,不染纤尘,落时悄无声息,点尘不惊。

天渐渐的亮了,但灰蒙蒙的一片,天宇苍茫,片片飞雪“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是不是月宫中飘落的桂树的叶子,要不怎么带着空灵的仙气?是不是蒲公英的魂魄散落天涯,四海为家?那雪花似柳絮飘飘,如杨花点点,若青烟袅袅,赛芦花纷纷,飞舞,盘旋,追逐,流转,究竟是大自然的造化神秀,还是月里嫦娥的盈盈粉泪?“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晶莹剔透,婀娜妩媚的雪花翩然落在光秃秃的枝头,落入大地广袤的怀抱,那么轻,那么柔,那么袅娜生姿,神采张扬。“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屋顶的雪和瓦相间错落,像一排排钢琴键般整齐,弹奏出一片诗情画意,行人的呼吸都变成了袅袅白烟,蘸着明媚和忧伤,描摹出梦一般缤纷的童话世界。

又一次看雪飘落,将浮躁的心事放下,忍不住跑进雪里,树上如玉兰花绽放,道路似明月清辉遍洒,走在雪地上,脆脆的声音传入耳畔,雪能让人产生多种情绪,双手捧起雪,凝视着她在掌中融化,去年的一幕在眼前回放。也是一个飘雪的日子,老公去公司开会了,弟弟打电话说父亲摔伤了,不肯去医院,心急如焚的我实在找不到车,只好骑着自行车回去,一路上雪虐风饕,寒气钻入骨缝,雪打在脸上和着焦急的泪水流入口中,咸咸的,涩涩的,冰冰的,自己似乎被还原成苍茫天地的一点,艰难的蠕动,一个多小时后,我总算到家了,好在父亲伤得不重,没伤着骨头,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摊在炕上,头发上的雪融化,滴入我汗涔涔的身体里。时空飞快的`转换,我想着想着竟然笑了,想起了徐志摩那首《雪花的》: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融入她柔波似的心胸……“

又一次看雪飘落,小鸟和喜鹊都躲了起来,野鸡也不敢轻易出来,远处隐隐约约的传来哭泣声,村里的一个老人过世了,风儿也似乎呜咽起来,轻诉离殇。这时的雪孤寂哀婉,我想起了家乡那位已逝的老人。二十多年前,我十二三岁,也是一个飘雪的天气,我从小伙伴家里出来,路上遇到一个小流氓追赶,惊恐失措的我,慌不择路的跑到了他的家里,他知道情况后,二话没说抄起一根木棍,把小流氓赶跑了,孤单无助的我热泪纷纷。如今他的生命已化成一抔黄土,陈埋在洁白的雪底,我们不也如落雪一般被命运的风吹送吗?回首来路,无尘无影,了无痕迹,却有一种声音暖暖的从心底升起。鲁迅先生说,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我一直在想,雨要经过怎样的痛苦涅盘,才能像蝴蝶破茧,才能凝结,裂变成这晶莹美丽的雪?

又一次看雪飘落,散落在眉间的雪花的惆怅,和着寒风的节拍,吟唱着送别,这皎洁的白雪触摸着一颗颗纯净的灵魂,雪珠儿在丁丁当当的敲打着玻璃,我似乎听见了她的哭泣,为了离开的亲人,这雪是天地无声的祭奠,但愿天堂永远如白雪般清朗纯净。

这个冬天愿有人陪你一同看雪散文 篇5

其实并不是所有喜欢漫步雪中的人都喜欢看雪,大部分的人,只是在等着一个机会说一些话罢了。就像有些人说的:我只想跟你在下雪天走一走,然后假装我们一不小心就白了头。

言情剧里的人物都喜欢雪,且大多人会对初雪有着莫名的情感寄托,觉得初雪时是一个绝好的时机,时机一到,便会将喜欢的人约出来,不论当时是白天还是夜里,不论对方态度如何。

有的人盼来初雪给自己加油打气,而有的人只盼着一场雪来圆自己的白头梦。

两者无疑都是浪漫的,只是前者是两个人的浪漫,而后者,只是一个人的浪漫。

同言情剧里表达的含义不同,我喜欢雪,就只是喜欢雪景。雪落时的景,积雪时的景,化雪时的景,这些景在我看来都是细腻且别致的。只是南方少雪,仅有的几次下雪是在我还小的时候,如今已印象模糊。较近一次看到雪,是在去年,当我还在苏州某酒店实习的时候。

当时是夜里,我透过酒店大堂的落地窗看到窗外路灯下有什么在簌簌地落,起先以为落下的是雨,便没怎么在意,直到后来有人特地跑来告诉我说:丫头,外面下雪了。

难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只知道反应过来时,我已经推开了酒店的旋转门,站在了风雪里。这不寻常的举动惹得酒店门口的安保部大叔惊讶又好笑,问我:不冷?

当时的我只穿着一套小旗袍,旗袍外除了两颗盘扣之余什么都没有。听到安保部大叔的问题后一愣,这才觉得冷意袭人。不过即便如此,当时的自己也坚持着在室外看了将近十分钟的飘雪才哆嗦着离开。

你说,多傻呀,那样的南方孩子。

我说,多可爱啊,这样的南方孩子。

那场雪下得并不厚,却只用了一个晚上便将外界的草地给尽数覆盖了。到了第二天早上起床,拉开窗帘所见到的就是一个银装素裹的新世界。

欣喜地奔下楼去,冲进那样一个新世界里,随处可见戴着手套的扫雪人,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玩雪人,随处也可见一脸平常的看雪人。扫雪的人将积雪往外扫成堆,玩雪的人将积雪捧笼在手心,看雪的人双手揣着口袋慢慢行,在雪地里留下一串串不深不浅的脚印。积了雪的草地有些绵软,人们就算摔倒在地也不觉疼痛。

到了冬季,天气预报会变得不太精确起来。它会告诉你今天下雪,但是它总是无法料准,哪一刻真的就会有雪落下。

我曾在路边等公交的过程中偶遇过一场飘雪,那场雪来的很快,前几秒的时候我还在吹着干巴巴的冷风,只是眨了眨眼的功夫,睫毛上已挂上了白雪花。当时我就想,或许,那朵雪花是最落得最快的一朵吧,或许是它急着见我,或许是我急着见它,或许我们都急切地想要见到彼此,然后就如愿了。

人与雪花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在一个不经意路过的地方遇见。谁能预料?谁也不能预料。

见此,外人便道:下雪了。而我道:雪来了。

知道雪会来,只是不知道它会何时来。等雪落的过程,就像等喜欢的人赴约的过程,内心是会激动的。等到了雪,内心的激动就会化成嘴角的一弧笑意。

路边有人奔跑着,躲避着雪花,我则是拿出了包里的伞,打在了跟我一同等车的陌生人头顶。

会下雪的城市,大多是浪漫的。

跟朋友们聊天时无意说起自己想去北方看一场鹅毛大雪,不想却有人听的认真了,故而对我提起了邀约。

他说:这个冬天,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约你去看雪?

邀约是浪漫的,却不是适合我的。

他不知,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人陪同着看雪的。

只能说,假如你喜欢热闹的下雪天,假如你害怕一个人去看雪,又或者,假如你喜欢的人正好约你去看雪,那你自会喜欢有人陪你看雪。

但,假如你喜欢的是安静的下雪天,假如你享受一个人看雪的过程,那你便只适合独自去看雪。

且不论是哪一种“假如”,都是值得祝福的。

喜欢下雪天而又害怕孤独的人,这个冬天,愿有人陪你一同看雪。

上一篇:关于我爱夏天的作文700字下一篇:课外活动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