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读后感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彼得潘》读后感(精选10篇)

《彼得潘》读后感 篇1

《彼得潘》读后感1

彼得潘是一个永远不想长大的小孩,他纯真、勇敢、聪明、朴实、善良,但有点自私,总能破解胡克的阴谋他的朋友温迪在这个大家庭着妈妈的角色,她和彼得潘的有点一样,但他没有缺点,她厌倦吵闹,不喜欢海盗的侵袭,总能化险为夷,和彼得一样,快乐无边,和彼得爸爸一起带着七个孩子生活在永无岛。你一定认识永无鸟吧?她就是那个救了彼得潘的鸟,他也生活在永无岛。你也一定认识达林太太,他是温迪、约翰、迈克尔的妈妈,是个美丽、可爱的女人,有一个充满幻想的脑子。她那让人迷恋,永远上翘的嘴角,每当有一个孩子看见就永远想亲一口。达林先生是达林太太的丈夫,他为了惩罚自己当初把娜娜栓起来。如今,娜娜死了,达林先生住在了狗舍里,直到孩子们回来。胡克是让人痛恨的海盗,无恶不作,幸好,他死了,他用炸药想跟彼得他们同归于尽可是他自己却死了。还有叮叮,他的心地非常善良,有一次,还把彼得潘救了,幸好他没死。大家一定想和他们一起生活吧?温迪让自己的孩子简来当彼得潘的妈妈,简的女儿玛格丽特做彼得潘的妈妈……就这样周而复始。

大家一定也想飞到永无岛吧!

《彼得潘》读后感2

《小飞侠彼得.潘》是杰姆。巴里的一本著名的童话剧!读过之后,我被温迪和她的弟弟那离奇的冒险故事深深的吸引住了。

彼得。潘是一位神通广大的小飞侠,有一天晚上他偶然飞进了温迪家,教会了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飞翔之后,小飞侠带着他们去了虚无岛。在岛上,有很多小精灵,他们叫温迪叫妈妈。在海岛上他们还遇见了凶恶海盗船长胡克、美丽的美人鱼、勇敢的印第安人……海岛上每天几乎都爆发一场战争,无安宁之日,最后海盗船长胡克把那里的孩子们都抓起来了,温迪、彼得.潘前去营救,并与海盗们发生了一场大战争,这一仗,海盗们全军覆没(也包括胡克),勇敢的温迪和彼得。潘利用智慧救了孩子们,他们做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读完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有趣!我也梦想有一天能像他们一样飞翔起来,这本童话剧的一个个连贯的故事情节更让我读得爱不释手!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要勇敢、团结、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有巨大的精神与力量!虽然我们不会飞,但是故事中的人物在天空中飞翔的那种感觉让我流连忘返,久久不能忘怀!

《彼得潘》读后感3

你读过英国小说家巴里最著名的作品《小飞侠彼得.潘》,如果没有看过,那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梦幻岛中,那里有一位叫彼得?潘的仙子,他做事勇敢,为人仗义,身上充满了正义感。有一天的一个晚上,彼得?潘一不小心进入了达林先生家里,被坏人娜娜咬掉了影子,把达林先生一家的三位孩子给惊醒了,达林的女儿温迪帮彼得?潘的影子给缝在了他的脚上,小飞侠彼得?潘盛情邀请温迪到梦幻岛去做那里丢失的孩子的妈妈。温迪很高兴,就带着两个弟弟一起飞去梦幻岛。一路上,他们饿的时候,彼得?潘就会从飞鸟的嘴巴里抢来食物给他们吃,到了梦幻岛,他们与凶恶的海盗船长斗智斗勇。最后,善良的彼得?潘取得了胜利。温迪、她的两位弟弟和其他丢失的小孩顺利回到了家中。

小飞侠彼得?潘身上的智慧和勇气让我学习。

《彼得潘》读后感4

你想成为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吗?你见过拖着长长的尾巴的人鱼吗?你和星星们说过有趣的话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不管怎样,你都可以和彼得·潘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

在这本书里,英国作家巴里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永无乡里的生活。在永无乡这个大家庭里,小女孩温迪成为了几个男孩儿的母亲,彼得成为了这个大家庭里的父亲,他还有一个仙子叫叮克铃。

作者还塑造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如被达林夫妇用作保姆的竟是一只大狗;每个婴儿第一次笑出声来,就会有一位小仙子诞生;礁湖里,人鱼用尾巴拍着水泡玩游戏,天边的彩虹就是他们的球门……这一切,给人以无穷无尽的童趣的愉悦和美感。

看完这本书后,我为彼得·潘不露声色地杀死胡克而激动;为达林夫妇失去三个孩子而伤心;为孩子们所受胡克阴险的招术而愤愤不平……但是,这远远比不了他们的快乐,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让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感受那无法形容的乐趣;看胡克听见钟声而逃之夭夭的样子。你是否也想去感受这一切呢?

《彼得潘》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巴里的成名作《彼得·潘》,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书中的故事太神奇了,太美好了,读后的一段时间我总认为自己就是彼得·潘,一个正义的化身,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男孩。

这本书主要叙述了彼得·潘和温迪等几个小孩在梦幻岛的奇遇。彼得·潘是居住在永无岛上的一个小男孩,那是个神奇的小岛,岛上还有一群丢失的孩子、凶恶的海盗、一只特别的鳄鱼和一批印第安人……一天,彼得·潘来到一个名叫温迪的小女孩的家中,带走了她和她的弟弟妹妹,去了永无岛。在岛上,他们与丢失的孩子们一起和海盗作战,最终打败了海盗。

我读完这本书,不停地回味着书里精彩的场景,最精彩的部分是故事的最后,彼得·潘带领着孩子们冲向海盗,把海盗杀得七零八落,最终与凶狠狡诈的胡克船长在桅杆顶展开了殊死决斗,并成功地战胜了胡克,赢得了胜利。我赞叹彼得·潘的勇敢无畏,行侠仗义,我梦想着被彼得·潘带到岛上和岛上的孩子们一起过着无忧无虑而又冒险刺激的生活,我更梦想着不远处就有这样一个梦幻岛……

《彼得潘》读后感6

本学期我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了《彼得潘》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我一本十分适合我们小朋友读的书。在那里我把自我读时的感受,和感想写下来,供所有小朋友们欣赏。也期望你们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彼得和温迪。彼得想让温迪做孩子们的小母亲,在达林太太出去的时候,彼得就教温迪她们学会了飞行,他们飞到了“永无乡”,可是却遭到了海盗胡克的攻击。彼得带领孩子们一齐打败了胡克。温迪和她的弟弟想家了,所以不久以后她们就飞回了家。

其中,我最喜欢彼得,因为他被胡克的铁钩扎伤了。还是坚强地与胡克做斗争。他这种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学校的雏鹰艺术节中,我很不愿意参加,因为我缺乏自信。可是在教师的鼓励下我还是参加了,并且获得了主持人比赛的第一名。

我最厌恶的人是胡克,因为他让孩子们从木板上跳到了深深的大海里,我最羡慕的人是彼得,因为他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如果是我的话,我也要去永无乡看看,看看彼得在不在,看看温迪在不在!

我们的童年像梦一样多姿多彩!

《彼得潘》读后感7

小飞侠彼得·潘是一个顽皮、侠义、有绅士风度又有些高傲的小飞侠。他身上穿着用树叶做的衣裳,头上戴着一个几根红羽毛的帽子,腰上带着一把小短剑,笑起来落出一嘴珍珠般的小乳牙,样子淘气极了!

每个孩子都向往长大吧?温蒂长大了,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留在梦幻岛呢?如果我是温蒂,我不会离开梦幻岛,不会离开我的.彼得潘……看到潘笑,那是多么纯粹的笑,嘴角上扬,没有忧伤只有快乐,我喜欢那种笑,我的心都化了,我想:当我们面对面,即使什么也不说,但可以发自内心的笑,我对你笑,你对我笑,那是多么幸福……是我在变?还是你们在变?还是我们都在变?

我们没有了小小童年的无忧无虑,我们有了烦恼,我们有了嫉妒,成了小叮当,我们有了愤怒,成了虎克船长,我们不在是我们的彼得潘,而是温蒂,温蒂离开潘,终究会长大,只有彼得潘,只剩下彼得潘,永远年少,永远有着清澈的笑……彼得潘……彼得潘……如果可以,带我走吧……让我回到我的6岁,在梦幻岛,和你在一起,永远没有离别,永远不知烦恼,永远对着对方笑,永远……我的彼得潘……彼得潘……

《彼得潘》读后感8

《彼得×潘》这本书很好看,它叙述了彼得潘和温迪一家既惊险有欢快的有趣故事。

温迪有爸爸妈妈和两个弟弟,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彼得潘是一个永远审核在梦幻岛的男孩,这样才能实现他不想长大和一辈子收留孤儿的愿望。

有一天彼得潘带着叮叮铃到温迪的家里,把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带到了梦幻岛。温迪虽然不想离开自己家,但是她太向往梦幻岛了。

温迪来到梦幻岛后,孩子们都很开心。于是他们给她见了一座房子。温迪也每天给孩子们讲故事。他们过着幸福的审核。可是,好景不长,海盗来了。他们做了一条美人鱼。温迪为了就美人鱼而落入海盗们的手中。彼得带着孤儿们冲向海盗船。铁钩船长说:“如果你们谁喝下这瓶毒药,温迪就可以出来。”彼得想喝下药水,可是叮叮铃挡住他,抢过来喝了。温迪想彼得走了,叮叮铃去倒下了。这是鳄鱼来了。他猛扑过来,把船长吃了,别的海盗也纷纷逃跑了。

我们要学习彼得的慈善、勇敢。

《彼得潘》读后感9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只有一个例外他就是英国的詹母斯巴里笔下的小男孩彼得潘。

彼得潘是个顽皮、淘气、会飞翔、勇敢、有绅士风度、又有些傲气的小男孩,他住在一个叫做梦幻岛这样的可爱小岛上。据说要是小孩子死了,他陪着他们走一段路,小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有一天,彼得潘的影子被温迪家的狗保姆娜娜叼回家中,晚上,彼得潘来找自己的影子,找到影子后他想方设法地把影子粘上,就哭了起来。哭声把温迪吵醒了,彼得潘告诉温迪原因后,温迪细心的把他的影子缝了上去。

后来彼得潘、小仙女可铃铛、温迪、还有她的两个弟弟约翰和迈克尔飞向梦幻岛后,开始了冒险的旅途。他们看见了美丽可爱的美人鱼小姐,阴险毒辣的海盗船上的船长霍克在梦幻岛上彼得潘和朋友们一起和霍克船长展开了殊死决斗,最终彼得潘赢得了胜利。

每个孩子都想飞翔,也幻想着自己的梦幻岛。彼得潘有着很大的勇气,我看了这本书后在想象中描绘着自己心中的彼得潘。

《彼得潘》读后感10

我读了一本书叫《彼得潘》,既然故事书名叫《彼得潘》,那么故事的主人公也该叫彼得潘了?对了。

这本书讲的是小飞侠彼得潘和温迪、约翰、迈克去永无乡的故事。他们在去永无乡的路上,他们遇到了海盗、又勇敢地战胜了海盗,最后他们顺利脱险了。到了永无乡,再次遇到海盗,他们又用自我的智慧胜了海盗。最后,温迪、约翰、迈克最后回到了自我的家。从此他们长大了、成熟了、坚强了、健康了。

这个故事里我最喜欢温迪了。因为她温柔商量、乐于帮忙别人。比如:温迪做了母亲以后,把屋子安排的井井有条、要迈克睡在吊篮里当婴儿,每一天做各种好吃的食物,她很忙碌却很幸福。

我最厌恶的人是叮叮呤,因为她贪婪自私,看见彼得潘和温迪交上了朋友,就想搞破坏。

我最羡慕彼得潘,因为他会飞。如果我也能飞,该多好呀!我要发明一个飞行衣,让人们自由飞行。我还期望有个像温迪这么好的妈妈,对我更加温柔,对我要宽容、多一些允许。我要学习孩子们的礼貌和教养,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彼得潘》读后感】相关文章:

1.《彼得潘》读后感精选

2.彼得潘读后感

3.《彼得潘》的读后感

4.彼得潘的读后感

5.《彼得·潘》读后感

6.彼得潘读后感英文

7.彼得和温迪《彼得·潘》读后感

8.关于《彼得潘》读书心得

《彼得潘》读后感 篇2

在巴里笔下, 彼得·潘这个人物最早出现在小说《小白鸟》 (1902) 中, 而1904年上演的舞台剧剧本直到1928年才定稿出版, 1906年巴里创作了短篇故事《肯星顿公园的彼得·潘》, 1908年他又创作了《温迪的故事续》, 而我国读者认识这个长不大的孩子主要还是通过翻译1911年出版的小说《彼得·潘》。截至2009年6月, 我国已出版有关彼得·潘的图书百余种, 其中中译本39种, 还不包括原著的改编版本的译本。1929年新月书店出版了梁实秋翻译的《潘彼得》, 这是该小说最早的中译本, 后来商务印书馆曾再版过这本小说。解放后梁译不再出版, 直到1984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程相文的译本《永不长大的孩子》, 彼得·潘才重新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1991年, 三联书店出版的杨静远的译本《彼得·潘》广受好评, 至今已有七家出版社再版过十次, 销量远远超过其他译本, 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中译本。笔者参考于连江博士的“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模式 (2005) , 试图从社会历史因素、译者主体因素和译本语言因素三个层次分析杨译, 以求对其形成客观认识, 为这本小说将来的翻译总结经验。

研究外部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十分必要,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霍姆斯就注意到这一点, 这种思想得到了佐哈尔和列费维尔等学者的发展, 对今天的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现在的翻译批评研究普遍认同:“要想客观地对译作作出评判, 就必须追溯译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于连江, 2005) 杨译虽然出版于1991年, 但是八十年代的社会政治明显对其创作存在重要影响。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 当时的中国经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路线, 经过1987年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经过这两次大会之间的“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旺盛、国力增长最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最多的九年” (来源:新华网) ,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也进入了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年代。这样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八十年代的文学环境和儿童文学的时代特点。洪子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 (1999) 中总结出当时文学环境的四个特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开放时期的外来影响、作家的分化与重组、文学与‘市场经济’。”同时新中国儿童文学也继承了解放区文学的革命传统, 经过从建国之初到文革开始的十七年曲折发展 (在反映政治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 尤其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 和十年内乱的破坏, 在八十年代进入了“走向艺术” (吴其南, 1992) 的“新时期”。

杨译是八十年代文学背景下的产物, 明确杨译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可以为理解其艺术构思和创作特点提供客观依据。从杨译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 八十年代文学在思想潮流上渴望科学与民主, 渴望了解西方学术文化, 表现出脱离政治、追求艺术的倾向;在艺术追求上重视文学的“独立性”和“艺术自足”, 重视“个体”对人的存在状况, 以及人与世界复杂关系的探索, 而不是五六十年代那种对“总体性”观念的阐释、印证;在经营方式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性社会的出现, 表现出“商品化”、“大众化”的趋势, 对“正统文学”、“精英文学”形成了挤压 (洪子诚, 1999) 。杨静远的重译完全符合八十年代文学的这些特征:一是从思想脉络来看, 杨静远与这本小说的第一位中译者梁实秋在重视文学对“个体”思想感情的表现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梁实秋早期坚持“文学艺术应当描写与表达抽象的永恒不变的普遍人性”的文学观, 还就文学的阶级性问题与鲁迅展开过一场著名的论战。他的好友叶公超在《潘彼得》 (梁实秋, 1929) 的译者序言中写道:“这剧的目的是要表现宇宙间那种永在的儿童精神。”这种看法也说明了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文学观。随着八十年代引进介绍西方文化和重新评价现代作家作品的潮流, 杨静远不仅选择了梁实秋也很推崇, 但是“有着过多伤感情调”、“不大合现代口味”、“降到了次要地位” (杨静远, 1991) 的英国作家巴里的这部名作, 而且肯定了梁实秋对这本书的看法, 她认为梁实秋“对原文的理解甚为精到, 译笔活泼而传神”, 所以她的重译“认真不苟地参考了”梁译 (杨静远, 1991) 。二是从艺术构思来看, 杨静远十分重视译作的审美价值, 重视对原著的“美”和独特的成长感受的传达。在译者序言中, 她表示出对儿童“身心和美育”的重视, 希望她的译作能够像原著一样给孩子带去“美丽的想像、愉快的笑”, 同时希望成人读者像她感受到“诗的寓意”一样, “各有自己的领会” (杨静远, 1991) 。三是从创作过程来看, 这次重译与杨静远以前翻译《马克思传》和《马恩传》时的情况不同,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个人行为。杨静远的重译是在她罹患白内障期间, 为了排解无法从事研究工作的苦闷, 才在丈夫的帮助下, 开始翻译这本儿时留下深刻印象的童话, 译成以后交给范用 (1) 出版 (新京报, 2005─2─4) 。从这些方面来看, 杨译符合八十年代文学追求艺术、独立自足、重视个体、走向大众的时代特点。

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 译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翻译中译者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打破社会、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宏观因素的制约, 因此译者主体性研究是翻译批评必不可少的一环。

首先, 从译者的身份来看, 杨静远是我国老一辈外国文学专家、翻译家、作家的杰出代表。杨静远的父亲杨端六是对中国现代经济学建设作出过贡献的经济学家, 母亲袁昌英是有名的戏剧家、散文家, 曾著有三幕剧《孔雀东南飞》, 散文集《山居散墨》、《行年四十》, 大学时代与苏雪林、凌叔华一起被称为“珞珈三杰”, 三人之间多年的友谊是一段文坛佳话。杨静远是湖南长沙人, 曾就读于武汉大学外文系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英语文学系, 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外文系讲师, 人民出版社编辑,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辑、编审和中国译者协会第二届理事, 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 曾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荣誉证书,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杨静远编有外国史类书一千余万字、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十几种五百余万字;译有《马克思传》、《马恩传》等四本 (三人合译) , 《哈丽特·塔布曼》、《勃朗特姐妹研究》 (编选译) , 《夏洛蒂·勃朗特书信》、《勃朗特一家的故事》、《勃朗特两姐妹全集 (10卷) 》 (总序、书信集序及编选、全集图片) , 《彼得·潘》、《柳林风声》、《英国名家童话选》;著有《炼人学校──五七干校生活一千日》 (署名苑青, 台版) 、《写给恋人──1945─1948》 (留学期间书信选) , 散文、文论、短译作等多篇, 如《让庐旧事──记女作家袁昌英、苏雪林、凌叔华》、《我的母亲袁昌英》、《淡雅、坚韧的石南花──勃朗特姐妹家乡访问记》等。

其次, 在对原著的认识上, 不同于梁实秋和叶公超强调的那种“我们成人”对“永在的儿童精神”的重视, 杨静远把原著界定为“既吸引和满足孩子, 又吸引和满足大人”的“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她在理解原著时除了参考已有的评论, 分析巴里的创作意图外, 还在考察英国儿童文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观感, 在译者序言中提出了当时比较全面的看法:一是儿童文学应该重视“儿童的心理和需要”。杨静远强调:“对于孩子美丽的想象、愉快的笑, 本身就有益身心和美育, 对他的健康成长, 是必不可少的。”她指出:“《彼得·潘》是篇童话, 它的语言和逻辑属孩子世界里的语言和逻辑;硬要用大人世界的语言和逻辑去套, 恐怕只会落得大煞风景, 自讨没趣罢了。”但同时, 杨静远也指出了儿童文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她认为“Pan” (潘) 这个名字“代表着未经雕琢的自然本性。作者用它来对比那抑制天性的社会文明”。实际上, 这种看似矛盾的观点说明了杨静远对儿童文学美育功能、审美价值和艺术效果的重视。二是从英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来看, 原著的诞生不是偶然的, 而是延续了“荒唐”诗文对具有严峻的清教色彩的“改进文学”的反拨, 随着十九世纪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三是“真正的儿童文学”具有复杂性和深刻性, 包括“性格刻画、风物描绘、社会和哲学思想内容等因素”, 具有“既吸引和满足孩子, 又吸引和满足大人”的特点。原著“小说超出了单纯的儿童故事”, 是“英国文学中少数为大人和孩子共赏的艺术作品之一”。四是杨静远认为原著吸引和满足大人的地方是一种“诗的寓意”。彼得的“存在, 说明人类有着永存不灭的童年, 和伴随着这童年的永恒的母爱”, 是成人找回“久已淡忘的童稚世界”, 弥补成长的这种“不幸”的“希望”。

最后, 从翻译目的来看, 杨静远指出梁译“不免还存在着误译和不合规范的语句。……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合今天的语言习惯, 因而有重新翻译的必要”。除此而外, 杨静远的重译与前面提到过的译者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历史因素也有关系, 她被迫暂停研究工作所感受到的苦闷和对当时思想潮流和市场体制的积极适应, 也是八十年代文艺工作者境遇的真实写照。另外, 从译者心目中的目标读者来看, 虽然杨静远提出“既吸引和满足孩子, 又吸引和满足大人”的愿望, 但是从她把原著界定为“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 以及她提出“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具有“大人与孩子共赏”的品质这两点来看, 杨静远的重译主要还是倾向于儿童读者。对杨译的成人读者而言, 就像孩子们把《格列佛游记》和《西游记》据为己有一样, 成人也可以到童话中去寻找自己失去的童年。

所以, 从翻译策略来看, 与保守的梁译不同, 杨译以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和流畅、优美的散文风格来表现她对译作艺术效果、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重视, 这也是杨译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译本微观层面上的语言因素与另外两个层面上的译者主体性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分析译本语言因素不仅可以从其他层面的研究中得到启示, 对其结论进行验证, 而且有可能发现译本中为人忽略的蛛丝马迹, 为各个层面上的译本研究开拓出未知的新领域。

从这两个不同方向来考察, 杨译在微观层面上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 在翻译策略上, 为了弥补梁译在语言上的“不合规范”和“误译”的缺陷, 杨静远运用了一系列的翻译技巧, 力求使译文读起来简洁流畅、合乎规范。另外, 为了表现原著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杨静远还在吸收梁译优点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创造性, 使用了多种手段, 力求使译文达到活泼生动、优美动人的艺术效果。

梁译:所有的孩子, 除了一个以外, 是都要长大的。

杨译: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的, 只有一个例外。

例2:“You have been wonderfully quick, ”her father retorted, with a vindictive politeness that was quite thrown away upon her.

梁译:『你真是快』, 她的爸爸回答说, 带着一种报复的礼貌斥责她的样子。

杨译:“你真是快得出奇, ”她爸爸带点报复意味地、彬彬有礼地讥刺说……

例3:“He has an iron hookinstead of a right hand, and he claws with it.”

杨译:“他用一只铁钩子 (1) 代替右手, 他用铁钩子抓。”

(1) 胡克的原文Hook, 是钩子的意思。——译注

例4:Of course Peter promised;and he flew away.He took Mrs.Darling's kiss with him.The kiss that had been for no one else, Peter took quite easily.Funny.But she seemed satisfied.

杨译:当然不会, 彼得向她保证;然后, 他飞走了。他带走了达林太太的一吻。她的吻谁也得不到的, 彼得却不费力地得到了, 真滑稽。可是温迪也感到满足了。

例5:Mr.Darling was frightfully proud of her, but he was very honorable, and he sat on the edge of Mrs.Darling's bed, holding her hand and calculating expenses, while she looked at him imploringly.

杨译:达林先生有了温迪自然是得意非常, 可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他坐在达林太太的床沿上, 握着她的手, 给她一笔一笔算开销帐。达林太太带着央告的神情望着他。

例6:...the wolves dropped their tails and fled.

杨译:那群狼全都耷拉着尾巴逃之夭夭了。

在以上例子中, 杨静远分别采用了调整词序、转换词性、添加注释、消除歧义的方法使译文合乎规范、晓畅易懂;还采用了引申和四字格的方法使译文形象生动、优美动人。比如, 在例4中, 后半句满意的是达林太太还是温迪原文并不明确, 任溶溶 (2001) 、孙卓然 (2004) 都把这个“she”译为达林太太。虽然译法不同, 但是翻译的目的和效果都一致, 那就是使译文清楚明白。例5虽然减弱了讽刺力度, 但是达林先生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例6也毫不费力地刻画出狼群的生动形象。

其次, 杨译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译。

例1:She poured out questions about them, to his surprise, for they were rather a nuisance to him, getting in his way and so on, and indeed he sometimes had to give them a hiding.Still, he liked them on the whole, and he told her about the beginning of fairies.

杨译:她提出一连串关于仙人的问话, 这让彼得很惊异, 因为, 在他看来, 仙人们多少是个累赘, 她们常常碍他的事, 等等。说实在的, 他有时还得躲开她们。不过, 他大体上还是喜欢他们的, 他告诉温迪仙人们的由来。

例2:For a little longer she tried for his sake not to have growing pains;

杨译:有一个时期, 为了彼得的缘故, 她努力不让自己越来越痛苦。

例3:James Hook, thou not wholly unheroic figure, farewell.

杨译:詹姆斯·胡克, 你不能说不是一条好汉, 永别了。

在上述例子中, “give sb a hiding”是“鞭打、痛打某人”的意思;“growing pains”指的是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常见的生理疼痛, 这句话是说有一段时间, 温迪也曾试着拒绝长大;在例3中, 胡克实际上不是“一条好汉”, 因为原著对胡克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正如杨静远指出的那样, 小说中的成人男性“几乎全是笑谑的靶子”。巴里讽刺最多的正是达林先生和胡克, 他还在原著中向读者发出过“不要羡慕胡克”的忠告, 所以“也不是个彻头彻尾的胆小鬼”、“还算有点勇气”这样的评价才符合原著中的胡克的形象。

由于翻译工作的复杂性, 误译在所难免, 可是误译往往也能够揭示出译者的某些主观倾向。在上述例子中, 与原文不同, 彼得从淘气调皮变得惹人怜爱;温迪给人留下了离开彼得后伤心欲绝的印象;胡克最终也得到了更高的评价。和原著相比, 译作虽然有些出入, 但是符合译者重视审美价值的文艺观念, 符合中国读者对这几类人物的传统印象, 也符合八十年代文学表现个体思想感情的大众化趋势。

最后, 杨译对原文中的讽刺成分和消极因素作了处理, 这是杨译的一个重要特点。

例1:This was all that passed between them on the subject, but henceforth Wendy knew that she must grow up.You always know after you are two.Two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杨译: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可是, 打那以后, 温迪就明白了, 她终归是要长大的。人一过两岁就会知道这一点的。两岁, 是个结束, 也是个起点。

例2:Mrs.Darling consulted Mr.Darling, but he smiled pooh-pooh.“Mark my words, ”he said, “it is some nonsense Nana has been putting into their heads;just the sort of idea a dog would have.Leave it alone, and it will blow over.”

杨译:达林太太和达林先生商量, 达林先生只微微一笑, 说:“听我的话, 准是娜娜对他们胡说的, 这正是一条狗才会有的念头。别管它, 这股风就过去了。”

在例1中, 两岁本来是“the end”的起点, 彼得拒绝长大, 正是为了逃避那种只要选择成长就不可避免的“结局”。杨译改变了原文的消极态度, 给人留下了积极乐观的印象。这种译法在使译作更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 也抹去了对成长的真正意义和作者的人生态度的好奇和追问, 影响了读者对原著寓意的正确解读。在例2中, “pooh-pooh”含有“轻视、不耐烦”的意思。这个词表现了达林先生幼稚可笑、不负责任的特点, 交待了他对子女出走所应承担的责任, 讽刺了以他为代表的成人男性的无能和失败, 与原著的主题关系紧密。和原著相比, 杨译减弱了讽刺的力度, 也不利于传达原著的寓意。

彼得潘情意结 篇3

大多数男人都不愿长大,他们像一生都渴望在高空飞行的Peter Pan,而女人,毫无疑问就是他最知心的Wendy。Wendy一生最大的梦想,就如她在故事开端的愿望:我最想的,是Peter Pan长大。

今年,不少男女朋友都闹分手。有些看来像恒久关系的朋友,突然告诉你噢,我们分手了。说的时候已没有了悲恸。他们在一起近10年了,20岁到30岁的黄金年华啊,现在要重新开始。而吃亏多一点的永远是女的。女人斗得过艰苦、斗得过男人、斗得过更恶毒的女人,却斗不过时间。重新开始,当然需要,但价值观要有调整。对的,不要期望改变一个男人了,或做一个在男人身旁,希望有天看见他长大的女人。

大多数男人,不会长大。这让人记起这种男人的原型化身:Peter Pan。1 904年,《彼得潘,一位不肯长大的男孩》由英作家詹姆斯·巴里写成并搬上舞台,由此奠定了一种男女关系的说法或比喻。

对于女人,纪念日地位重要。可男人未必,不仅因为他如果记住的话,会被认为不够豪情。更重要的,男人到了某阶段就会有坐牢的感觉,再不想去纪念,他只想像Peter Pan一样飞。而女人,只有更重视纪念日,才能让他有个借口回来。

男人不习惯纪念,不单因为他粗枝大叶,更因为在长不大的男人心中,不能有留得住他的人和事。纪念,是种试图要留住他的记忆。男人最不需要。本质上,我称这为男人的Peter Pan心态。Peter Pan拒绝长大,他终日只顾飞行。而女人,是童话中他的知心朋友Wendyo她最了解支持Peter Pan,但她可能是世间最悲惨的人(而她享受着这悲惨),因为她一生最大的梦想,就如她在故事开端的愿望:我最想的,是Peter Pan长大。但Peter Pan永不会长大。

男人之苦,在于他通常渴望飞行,偶尔也渴求贴地的实在感。故此,他最希望的是长久飞行之后,有个可让他着陆安躺之所,那通常叫做女人的胸怀。但在重与轻之间,男人通常选择轻。所以Wendy只可以是Peter Pan最好的朋友,而永不能拥有他。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等待。而女人更苦之处,在于要等待一些永远不会出现的东西:一个长大了不再飞行的Peter Pan。

但也不全是绝望的。因为不是所有男人都是Peter Pan。有种男人会长大,他回来了,但已不是wendy喜爱的那个。另一种,是真正的Peter Pan,乐于终日飞,永远长不大。又有一种,常常飞行,却不能享受那份了无挂虑,偶尔回到地上,但又不适应,天与地都只是暂时之所。先前的两种都是快乐的,而第三种是悲情的,却是大多数男人的写照。

掉过头来,新好男人是否就意味若是个知道停下来的Peter Pan?问问你自己吧,如果那个男人不是飞得那样潇洒自由,令你记挂,你会爱他爱得这样严重吗々?你到底也是一个Wendy。

彼得潘读后感 篇4

看了书,我特别喜欢主人公彼得,因为他是那么勇敢,自从彼得把文蒂带到永无岛之后,他总是忠实地守护文蒂。彼得还打败了永无岛上最邪恶的海盗船长——詹姆斯·胡克。彼得很聪明,他知道胡克最害怕那只吃过他胳膊的鳄鱼,所以,他在向胡克进攻时,装出被那条鳄鱼吞下的钟表的声音,把胡克下了个半死。

彼得唯一一个愿望就是不想长大,(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他想永远做一个小孩儿,永远天真,永远快乐。到后来,文蒂和她的兄弟们恋恋不舍地飞回了家。又过了许多年,文蒂都已经成大人了,彼得来看望她,文蒂发现,小飞侠彼得还是没有长大!

我和彼得一样,不想长大,只想拥有快乐、幸福、天真,和那颗童心。

彼得潘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彼得和他的邻居》。

这个故事讲了彼得是一个玩具商人,他经常到外的做生意。就把几十斤重的白银寄存在邻居家,回家后,向邻居要银子,可银子早就被邻居转移了。邻居说全被老鼠吃光了,过了几天彼得把邻居儿子藏起来,就请邻居吃饭。邻居没有胃口,彼得说他儿子被海鸥叼走了,邻居不信彼得又说:“老鼠怎么会把银子吃光呢了。”邻居听了归还了银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诚实、守信是优秀的品德。只要你对别人承诺了,就一定要办到,不要用狡猾的伎俩欺骗相信你的人,那只会害了你自己。

《彼得潘》读后感 篇6

读完彼得潘,前面有图。走失的孩子找彼得,海盗找走失的孩子,印第安人找海盗,野兽找印第安人。他们以同样的速度移动,所以没有人能找到任何人。

彼得,即使在与印第安人的战争中,他们也会改变。一次他们变成了印第安人,另一次他们变成了敌人。战斗还没结束,突然变回来了。真正的印第安人也认为彼得的想法很有创意,同意成为那些孩子。否则这场仗打不起来。

彼得的生活,孩子的生活,是真正的游戏。有时我想象自己是彼得&米德多;潘,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想象一下时光可以倒流,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彼得潘男士,请远离仙境 篇7

永远长不大的男孩彼得潘在仙境打败胡克船长,率领一群不老男孩,有温迪爱,有小叮当疼,是无数男人梦想中的生活方式。

但童话归童话,放到现实里,这样的大男孩值得爱吗?丹·凯利博士火眼金睛,从充足的不和谐家庭案例中发现了心理症状,命名为“彼得潘综合征”。

假如你爱上一个孩子气的漂亮男孩,恋爱的开始是幸福欢愉的,因为他们自恋、性感,大男子气息也会令人小鹿乱撞,自觉我见犹怜;然后,你们相处下去,结婚,生子,发现这个男人进入中年后越来越任性,经不起失败,做事拖拉,情感日益麻木甚至粗暴,你就很难再深爱。你开始抱怨,转而发现成熟男人的好。

不成熟的男人,就像自我放逐在仙境,拒绝承担成年人必须承受的责任,一如故事中的彼得潘。这个比喻十分形象,歸纳了这种男性的特征。然而,所有的症结都会有原因,凯利博士在多次心理咨询中发现,不成熟的男人大都始于问题家庭,有着过分敏感的童年。比如,在性格不同的父母之间周旋的男孩会变得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自恋也自卑,想获得双份爱,却不得不用一份爱去作为要挟。又比如,小小年纪就在不和睦的家庭中积攒了过分的焦虑情绪,无处发泄,也无能为力,长此以往,在外表露出浮夸的伪社交性,向内的孤独感却根深蒂固,导致日后的婚姻恋爱不顺遂。

再比如,有很多迷人的男人看起来很花心、不负责任,一边口口声声说着爱你,另一边对陌生的性伴侣毫无招架之力;根据凯利博士的观察和研究,这些彼得潘男士并不是故意朝三暮四,而是他们从心理上无法解决根本的矛盾,因而无法自控,与其说是花心,不如说是心理病症。

他们从事发开始就知错,更会在心爱的人决绝离去后痛不欲生。不用说,爱上他们的女人们只能自认错爱,放手是不舍,留着又只会徒增烦恼。明明是那么可爱的人,竟像鸡肋,仿佛只适合调情,不能被依赖?

这些彼得潘,有时巧取豪赌,有时妄自菲薄,有时惹人爱,有时让人恨得牙痒痒,凯利博士建议父母在孩子10岁就关注他们的性格成长,因为这些孩子或是傲慢无礼,或是外表可爱聪明,或是擅长装傻装瞎装聋,年龄虽小,却深谙利用孩童免责的优势,能把大人折腾得团团转。性格的矫正宜早不宜迟,因为进入青春期后,这类表现只会加重,不会自愈,他们会永远相信,孩童时养成的种种伎俩最有效,最能让旁人无条件地疼爱自己,无需负责。如果青春期都不进行矫正,成年的彼得潘就会让无数美女落泪。而一旦到了这个时候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轻易改变他们的,受害者们也随之扩大。

随着中产阶层扩大,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最容易让孩子变成彼得潘,他们是生活的局外人,是爱情的麻木索取者,是挫折期最沮丧、最抑郁的loser,因而也是中年危机的最大受害人群。如果你像温迪那样能接受单向的爱,甘愿付出,不强求彼得潘的索取,那或许也是一种平衡;但又有多少女人愿意在这条单行道上遥望仙境里的大男人呢?

最好的爱情,该是这样:一半仙境、一半现实;没有伪造的童真,也没有自恃的成熟。

《彼得潘综合征》

作者:[美]丹·凯利

翻译:李凤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年份:2012年2月

价格:28.00元

《优雅女人的投资理财书》

作者:李昊轩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年份:2012年4月

价格,32.00元

本书将理财要点、理财方式、理财特点、理财风险——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根据家庭理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详细阐述了人们的理财目标及理财侧重点。书中既有概念介绍又有提示建议,既有理论讲解又有案例分析,力求将知识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真正做到了语言平实、深入浅出,对家庭理财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真爱没那么累,幸福没那么贵》

作者:苏芩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年份:2012年5月

价格:29.80元

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孩正当芳华,却也开始了各种烦恼,尤其在这样一个物质越来越丰富、精神却日益空虚和不安的时代,这正是一本应时之作。生命漫长,亲人陪你几十年,爱人陪你几十年,唯有自己,要陪自己一辈子。从女孩到女人,这一路的成长中,我们有理由让自己更强大一些。

《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

作者:王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年份:2012年5月

价格:36.00元

《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也许不是奇书,却实在是本好书。读了这本书,也许你不会了解如何煮一杯香浓的咖啡,却可以学会如何开办和经营一间有特色的小小咖啡馆,建立开好咖啡馆的坚实信心;也许你收获不到五花八门的咖啡知识,但能分享到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参差多态的创意思维。抛开那些光怪陆离的咖啡店指南,这也许才是最实用的咖啡店开店指南。

《脚趾上的星光》

作者:姚谦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年份:2012年5月

价格:32.00元

青年画家井山与歌手音偶然邂逅,坠入爱河。在台湾山月村美丽的星光下,两人约定改变过往封闭而黏着的相处方式,为了各自理想而奋斗,两年之后再会。其间不通电话,不聊即时通工具,唯一能联系彼此的就是——书信。由此展开了长达两年的书信往来。“23+1封情书”展现一段爱的世界与变迁。《一句顶一句》

作者:宋春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2年6月

价格:29.00元

由于不善表达,升职、加薪的机会一次次与你擦肩而过。当众表达成了你的心病,让你备受煎熬,甚至每次被逼表达时都想“早死早超生”……致力于培养专业“说话分子”的宋春涛,拯救了许多身患表达恐惧症的职场人士:洞察人心三原则,让你快速找到听众中的“自己人”,拉拢中立甚至反对你的听众,变为你的“粉丝”。

《有一天,妈妈老了》

作者:[韩]洪荣女[韩]黄安娜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年份:2012年5月

价格:26.00元

《彼得·潘》优秀读后感 篇8

《彼得·潘》是一部幻想童话,故事主要发生的地点永无岛,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幻境,彼得·潘会飞,而且永远长不大,还有小仙女叮叮铃,这些都体现着这部童话的幻想性。当然这部童话也有真实的人,比如说温迪和她弟弟们,而温迪们是被彼得·潘描述的永无岛吸引。而温迪是主动要求彼得·潘带他们进人永无岛的。就在一个黑暗的夜晚,一个会飞的男孩彼得·潘飞到了他们的窗前,说要教会他们飞翔,带他们去一个充满冒险的地方。温迪、约翰和米高高兴极了,于是,他们很快就跟着彼得·潘学会了飞,而且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海岛—水无岛。温迪有些关于成长的困惑,在永无岛上经历各种冒险的同时渐渐明白什么是爱情、友情和亲情,渐渐明白成长的意义。当然还有不愿长大的彼得·潘,虽然彼得最后没有长大,但是在经历了和温迪的种种冒险之后他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其实已经有所成长。

彼得潘读后感400字 篇9

在一天晚上,小飞侠彼得潘为了找到自己的影子和小精灵叮当铃闯入了温迪的一家。

温迪被吵醒了。

小飞侠彼得说明了原因以后,找到了影子,温迪帮他把影子按在彼得的身上。

这一次,彼得决定要带着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约翰和迈克尔去彼得的家乡——永无岛(在路上必须要飞)。“可我们不会飞呀!”“哦,我把这件事给忘了!”彼得说,“你们必须洒上小精灵的光粉!”洒上了光粉之后,他们慢长的旅程开始了……

永无岛有一个特点,白天,那里生机勃勃,小精灵多睡了一小时,野兽们照料着自己心爱的孩子,印第安人大吃大喝了六天六夜,海盗和丢失的孩子相遇时,仅仅咬着大拇指互相观望。但是,黑夜来临时,岛上的各个角落都有可能隐藏着危险。

永无岛上还有一些海盗。

温迪,约翰、迈克尔和彼得在永无岛幸福地生活着。温迪还当了六个孩子的妈妈。

有一天,彼得突然发现温迪、约翰、迈克尔和孩子们不见了,原来,是被海盗抓走了。

最后,彼得以他的聪明才智上了海盗船。

孩子们各个英勇战斗杀死了好几个海盗。

最后,只剩下最最厉害的胡克了,彼得和他来了一场生死决斗,彼得和孩子们以最终的实力,打败了胡克,也打死了所有的海盗。

战后的第二天,温迪、约翰、迈克尔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永无岛,还有勇敢的小飞侠彼得潘。

温迪一家团聚了。

小彼得.潘,你回家了吗 篇10

月牙儿,弯弯的,斜斜地挂在漆黑的天幕上,远近稀稀落落散布着几颗星子,夜已经很深很深了。

希子,双手抱膝地窝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亮,静静地发着呆。

就在不久前,月亮刚出来当值的时候,疲惫地回到家中的爸爸、妈妈,在看完她的成绩单后更加疲惫,对她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批评教育,最后妈妈还愤怒地摔上了她的房门,只留下一句“你自己想想该怎么办”,让希子一个人回味。

然后,希子就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想啊想。但直到她的手臂都有些发酸了,却还是想不明白,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她是真的接受不了那些枯燥乏味的数理公式,她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女孩,可以在稿纸上一笔一划地创作出一篇篇优美的童话,却没有办法理性地去认识数字与公式……

平日有些时候,希子也会无奈地想:干脆去一个没有计算公式,没有测试,没有老师的变脸,没有爸爸、妈妈的批评与教训的地方。但这个想法往往只是一闪即逝罢了。然而就在今晚的此刻,这个念头却像海绵一样在希子心中膨胀、膨胀。她不禁看着窗外叹了口气,想到了小时候看的童话《小彼得·潘》里的“永不岛”,带着一丝异想天开,她在心里默念道:小彼得·潘,小彼得·潘,快出现,带我走……

秒针滴答滴答地走过,单调,固执,坚定。就在希子觉得万般无奈的8寸候,一个男孩,一个戴着尖尖的帽子,穿着翘头的靴子的男孩,在金灿灿的粉末中,降临到了希子的窗外。

(二)

比天使只少两只翅膀的,目瞪口呆的希子却是真真实实地愣了一阵子。幸好她是那种有想象力的女孩,能及时回过神来,在男孩不耐烦地思索着要不要直接破窗而入之前,把反锁的窗户打开了。

“你是……”

“我是!”小男孩咧嘴一笑,露出了两颗可爱的小虎牙,在月光下泛着银色的光芒,晃得希子一怔恍惚,而他接下来的话,使恍惚的希子更加恍惚

“我是带你离开这里的小彼得·潘,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三)

被小彼得拉着在空中忽高忽低地飞着的希子,感到头脑晕晕乎乎的。

真的要离开了吗?虽然希子确实幻想过和小彼得·潘一起去那个可以永远不用长大,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永不岛”,但幻想离现实总是有一定差距的。到了幻想真的变成现实的时候,希子却有一点点不知所措……

“嗨嗨,注意啦注意啦,我们要降落了!”

小彼得·潘清脆的声音把希子从神游中拉了回来,但希子马上就意识到了什么地方不对劲,于是脱口而出说:

“怎么这么快,永不岛不是应该很远很远吗?”

“不对不对!”小彼得·潘连连摇头,还特意把手指头在希子眼前晃了一晃,然后噙着一丝狡黠的笑容,反问道:

“谁说我们要去永不岛了?”

“呃?啊!”

还没等希子有所反应,小彼得·潘就拉着她的手快速从高空俯冲下去。这个小恶作剧惊得希子小小地尖叫了一下,但看清小彼得·潘带她来的地方时,她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

“这里是这里是……”

“嘿嘿嘿,不错不错,这里是——医院!”

(四)

虽然隔着玻璃窗,但那素洁的房间,神圣的红色十字,却轻易地告诉了来客们这是什么地方。不过此时的希子却是一阵迷惑。

“你带我来医院做什么?”希子问。

“看好看的。”小彼得·潘答。

“什么好看的?”希子再问。

“好看的就是好看的。”

希子更加迷惑了,小彼得·潘却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开心地拉着希子向拐角处的一扇玻璃窗飞去。

不过那扇窗,却真的很奇怪。在这么晚的深夜里,别的窗户都是黑漆漆的。唯独这一扇,白光通亮,仿佛是一颗洁白的璞玉,镶嵌在了漆黑的暮色之中。

“这个房间里的人在干什么?怎么还不睡呀……”希子又忍不住发问。

“这个房间是个产房,一会儿会有个Baby降生人世,当然不睡了!”

小彼得·潘的回答理直气壮、理所当然。

(五)

“嘘,认真看!”

此时的小彼得·潘,眼神中充满了认真,认真得不像童话中那个耍着赖不愿意长大的孩子。他看向窗内,神情专注,严肃,仿佛他看到的是人世间最神圣的仪式。

希子被那份认真感染了,甚至是震撼了,她默默地转过头,把目光投向窗内。

手术床上那个即将成为妈妈的人,正在进行着最后的用力。她痛得满头大汗,痛得咬住了旁边助产医生递给她的毛巾,却还是堵不住溢出嘴角的呻吟。但她的目光中,却闪烁着比天狼星还要明亮、坚定的光芒……终于,小Baby的哭声响亮地打破了所有的紧张……孩子出生了,那个妈妈疲惫得脱了力,却仍坚持要看看自己的孩子。

一个穿着隔离衣的男子冲了进来,他像风一样冲向妻儿,眉梢眼角有一丝焦急,还有满满的温情与缱绻,抱住她们的动作又是那么的温柔。

希子的心,也已经被那一种温暖的柔情填满。她刹那间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想到了他们当初怀着怎样的心情迎接着自己的降临,想到了妈妈生产时的痛苦,想到了他们对自己的无尽的爱,她突然发现,自己想回家了,不,自己要回家!

旁边的小彼得·潘,眼神中闪过了一丝淡淡的寂寞,一丝懂得的了然,随即又恢复了那种快乐的、有一点戏谑的眼神,并飞快地拉起了希子的手说:“小彼得·潘要带你回家啦!”

(六)

东方的天空已经泛出淡淡的鱼肚白。两道轻快的身影从空中划过。

“小彼得,谢谢你……”

“呵呵,”小彼得·潘挠了挠头,似乎有一点不好意思,“你们每个人回家之前都和我说谢谢,我就只好一声声地回,不用谢啦,不用谢啦……”

“每个人?”

“嗯!每个想要离开家和我去永不岛的孩子,我都会带它们去看各种各样好看的事,他们回家之前都和我说谢谢。”

希子有一点点的困惑,眼前这个小彼得·潘,怎么有点不像童话里那个别扭的不愿意回家的小彼得·潘?

小彼得·潘显然是看出了希子的疑惑,他笑了笑,侧过了脸,没让希子看见他眼中稍纵即逝的忧伤,他清脆的嗓音在悄无声息的环境中如风铃般婉转:

“在童话中,自从温迪他们回家以后,我也回家去了几趟。可是我已经永远回不去了……其实如果我可以重新选择,我真的想回家…一所以我不希望别的孩子像我一样……对啦,你回家以后要和爸爸、妈妈好好地在一起,不要再随便说离开家了,好不好……”

(七)

很多很多年之后,希子成为了一名童话作家。

她再也没有见过小彼得·潘,但她知道,那个小男孩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帮助一个个孩子回“家”。而她最想知道的是,有没有可能在某个星光明媚的晚上,那个善良的孩子能重新谱写童话,用他的爱挽回曾经的错误,重新回到家中。

上一篇:生态环境的建设下一篇:克千克吨练习题答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