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成果及档案管理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测绘成果及档案管理(推荐8篇)

测绘成果及档案管理 篇1

1、档案主管部门认证认可文件或取得相应考核的文件

2、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目录:

一、测绘档案室职责

二、档案移交接收发送制度

三、档案统计制度

四、测绘成果及资料归档要求

五、档案管理条例

六、档案室工作程序

3、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机构、人员情况:

档案管理共设二人,一人负责数据及电子文件,另一人负责图纸文件,两人均经过专业的培训。

4、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设施说明: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室,拥有专业的存档库房、标准化档案柜及电脑二台。

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检验机构情况:

公司设有质量检验组专门从事成品检验和生产过程操作规范性等合格性认定工作。所有测绘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得到质量检验组的监控,最终测绘产品都经过质量检验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定合格后方可作为成品交付使用。

2、质量检验机构人员情况:

质量检验组共有三人,组长1名(由副总工担任),质检验员2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测绘产品相关检测技术人员均经过质量管理和测绘产品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

3、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制度目录:

一、测绘工程质量目标管理细则

二、测绘安全管理规范

三、测量成果质量要求

四、测量成果归档要求

4、所通过的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或取得通过质量保证体系考核的文件(复印件)

5、有关质量管理情况的说明

公司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使用严格的过程管理方法,引入先进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质量水平,确保提供给顾客满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测绘成果及档案管理 篇2

关键词: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趋势

引言

测绘成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 是国家基础建设及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管理好测绘成果资料, 使其接收、存储、供应更加规范、高效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目前我国城市测绘数据的管理依旧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国土测绘数据对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研究了当今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的管理现状

1.1 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 传统的城市国土数据测绘的管理方式采用的还是人为的操作方法, 绝大部分的测绘数据都是以文件、图纸的形式简单的储藏在某一位置。所以, 在需要查询或者修改相关数据时就非常麻烦, 需要浪费大量的物力与人力, 同时数据的侵权也无法得到保障, 很容易出现数据损坏和丢失。

1.2 数据的利用率低

现阶段, 传统的国土测绘数据管理模式已经非常落后, 它对信息的利用只是停留在最原始的数据信息提供阶段, 已经无法和飞速发展的经济现状相适应。面对而今测绘数据的复杂与庞大, 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 所以很难满足个人、企业与社会等多方面对于国土测绘数据的需求。

1.3 没有统一的标准

对于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的管理,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就使得许多测绘数据的编码十分零乱, 信息归纳也不成体系。例如, 统一数据但是却存在不同的版本, 而且许多数据的坐标系也存在不统一的现象, 这就很容易导致空间上的数据信息显得多而且乱。这种情况就导致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的管理效率低下, 而且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4 数据更新速度慢

通常情况下, 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的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其测量标准也不完全相同, 所以, 如果要更新数据库里的数据的话, 工作量就会很大, 更新效率也会降低。而传统测绘数据的管理方法会导致测绘数据的删除、查询、编辑的步骤繁多并且琐碎, 因此更新速度就会非常缓慢, 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财力物力去获得最新的可靠数据资料。

2 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 我国对于城市国土测绘所得的数据依旧采取比较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所以存在着许多缺点与不足, 已经阻碍了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所以, 我们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体系, 使其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这也是我国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实现无纸化办公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当前在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领域可以借助网络协议实现局域网的内部数据传输, 这样就可以实现测绘数据的入库与无纸化办公。这样, 测绘数据的获取与更新以及最终的确认都可以依靠计算机系统来完成, 有效地、科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实现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

系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与关键步骤。管理系统要用软件工程的方法与原则来建立, 以确保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 该管理系统里的功能还要符合综合管线的管理要求, 数据规范与信息编码也要满足地方与行业的相关规范要求。

2.3 实现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

用数据库对资料信息与历程进行存储管理必须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对于所储存的数据要及时更新与纠错, 保证使用者随时可以借助网络查询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实现查阅的准时及时和方便快捷。

2.4 保障测绘数据的安全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 其国土测绘数据对于该地区的国土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的涉及到很大的经济价值, 有的涉及到国家的安全。所以在对城市国土测绘数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测绘数据的安全, 避免数据的泄露、损坏和丢失。此外, 在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还可以通过权限设置与数据备份等措施来保证测绘数据的安全。

3 测绘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解决当前测绘成果管理中的问题、满足对于测绘成果的监管要求, 通过对数据格式、检索方法、存储介质等的不断深入研究, 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先进技术开发了测绘成果管理系统, 提供一套安全, 高效的测绘成果管理和利用模式。

3.1 系统总体框架

依据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及从系统平台安全性、稳定性、用户使用方便性等方面考虑, 测绘成果管理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架构模式, 基于.NET框架平台进行开发, 利用Oraclellg关系型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数据库管理平台, 采用SOA技术将面向测绘成果管理的不同应用与服务统一封装起来, 并将其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 (包括Active X插件、Web表现) , 实现多种数据和程序的调用接口, 为用户提供一个面向设计过程的、动态图档管理的新思路, 使测绘成果管理工作达到科学、规范、高效。系统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3.2 技术实现

3.2.1 开发工具

系统基于微软的.NET Framework3.5 SP1平台进行开发, 采用C#编程语言。另外, 采用ADO.NET技术提供的Command、Dataset等对象, 基于.NET开发平台, 建立一个快速的、稳定的、灵活的系统数据库。ADO.NET是一组用于和数据源进行交互的面向对象类库, 允许和不同类型的数据源以及数据库进行交互, 提供与数据源进行交互的相关的公共方法。

3.2.2 技术选型

系统服务器端采用WCF技术及自有的Object Helper数据库操作层框架, 实现与Oracle数据库之间的无缝切换;系统客户端采用Extjs3.2框架技术, 其兼容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浏览器, 能够实现华丽的用户界面及丰富的用户交互, 文档在线浏览使用了多种Active X插件, 例如MXDraw, MultiTiff Viewer, DSO-Framer等WCF是微软基于SOA推出的.NET平台下的框架产品, 其通过暴露终结点 (ENDPOINT) 的方式将要实现的业务数据传给调用程序。Extjs3.2框架是一个Ajax框架, 用于在客户端创建丰富多彩的Web应用程序界面。

系统在经典的三层架构中加入一层WCF服务层, 如图2所示。在WCF服务层, 可以将每种服务都封装成一个类, 实现对业务实体对象的操作, 处理不同的用户请求、并发布每个服务的契约, 通过WCF服务层接口向用户显示层传输数据。

3.3 功能实现

系统在功能实现方面, 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 真正意义上实现测绘成果资料的系统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测绘成果管理实现两种组织方式: (1) 以项目的形式组织成果资料, 项目可以按照年份、月份或区域进行归档, 对项目数据进行图形显示与业务流转; (2) 以成果类型的方式组织成果资料, 针对数据类型不一、格式多样、属性信息不同等情况, 系统提供“数字线划图”、“数字栅格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影像数据”、“令题数据”、“档案资半犷、“控制点资半犷”、“三维城市数据”、“行政办公”, “信息管理”、‘统计图表”等多种表类型, 并支持表结构的自定义操作。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 来修改表结构的内容。同时, 系统可方便高效地管理dwg格式、shp格式、Map GIS格式、文档、图片、视频等多种格式数据, 实现数据的属性提取、批量录入与转移、网上浏览、快速检索、成果更新、成果目录发布、备份恢复及系统分类管理等各种实用功能。

4 结语

我国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的管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也面临着重大变革与发展, 只有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系统, 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当前科学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 大量的先进的技术被应用于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领域, 将会带动着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方法的不断改变, 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叶飞.浅谈工程测量与三维测绘技术的发展[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 (02) :12~13.

[2]连翔.基于GIS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科技资讯, 2010 (14) :23~24.

测绘成果及档案管理 篇3

【关键词】房地产测绘;测绘成果;质量

1、前言

据新闻报道指出,在2013年3月某地某人将自己租用的房屋出售获取钱财,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调查发现这件事中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没有对该房进行测绘,才导致悲剧的发生。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房屋交易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交易规范,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房地产测绘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房屋交易提供准确的信息。然而在我国由于房地产测绘行业运行时间较短,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

2、房地产测绘的相关概述

2.1 房地产测绘的内容

所谓的房地产测绘实际上就是在房屋产权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测量手段,对房产的形状、位置、面积等进行测算,从而制作出相应的房产图。通过房地产测绘可以真实、全面的放映房屋的信息和地理位置。现在我国的房产测绘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房屋要素、房地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以及房地产绘制等。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测绘也受到了更多关注,并且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标准。但是为了进一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要求,房地产测绘技术也要向更高水平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2.2 房产测绘的具体作用

房地产测绘也就是在测绘过程中运用专业的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对房屋的面积、产权界限、房屋类别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测量,并且将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记录到房屋产权证书中。由于这些数据可以全面反映房屋情况,因此房屋产权证书被当做财政税收、房屋权属的重要依据,具有多项职能。

1)管理作用:住宅建设与房地产管理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城市的科学建设和发展,房地产管理部门与规化建设部门都对房地产的基本信息十分重视,而获取这些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房地产测绘。通过测绘可以了解房地产所在位置、权属关系、数量等等。这对土地的管理和规划都有重要作用,对房地产管理有着重要影响。

2)经济管理作用:房地产测绘能够反映土地的利用情况以及土地的变化情况,经过测绘可以制作出房屋应用图纸,并且合理划分公私占房的数量以及占地面积,建立科学完善的图形档案。而这些数据能够合理反映房地产行业的经济状况,为财政部门提供有效信息,是各部门确定税收标准的重要依据。

3)法律管理作用:通过房地产测绘可以有效的获取房屋的权属范围,这样在进行房屋调查时可以对每栋房屋进行清查,确定房屋的产权。在测绘过程中会对每一栋房屋的用户进行登记,并且交由相关部门进行确认。此外通过测绘制定的房产图也可以称为房屋产权所有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具有真实的法律效力,可以进一步明确房屋产权,保证房屋所有者的权益,提高房屋管理力度。

3、加强房地产测绘及房地产测绘成果质量的具体方案

在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房地产测绘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房地产测绘,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强化测绘技术,保证测绘质量。

3.1建立规范化的测绘方案

目前我国房地产测绘制度仍然存在很多缺陷,要想进一步提高房地产测绘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测绘机制,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测绘技术,使测绘工作更加规范。现在我国房地产测绘市场上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乱挂乱收费现象、政企不分、官办分离等等。这些现象对房地产测绘的发展十分不利,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规范化的测绘流程,健全法律机制,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测绘行业的发展。

3.2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完善信息机制

信息在新时代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实现信息共享是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也越来越多。因此,要想促进房地产测绘行业的发展,就要建立相应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共享可以避免因为信息不完全而出现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以及资源浪费问题,能够有效规范测绘市场的整体流程,建立全行业统一的测绘制度,这对测绘行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3 发挥测绘协会的具体作用

通过建立房地产测绘协会可以有效提高对房地产测绘行业的管理力度,这种通过第三方介入管理的形式可以使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全。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在这一市场中主体数量逐渐增多,如果不建立测绘协会加强管理,统一调度,就会造成房地产市场混乱现象,不利于测绘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应该加强房地产测绘协会的作用。从测绘的角度出发,更有效的控制测绘产品的质量。这种监督机制与政府监管相比更具优势。通过建立房地产测绘协会可以有效实现官办分离,从专业角度更客观、公正的解决房地产测绘行业中出现的吻她,更好的促进房地产测绘行业的快速发展。

3.4 构建测绘成果的公示制度

其一要制定出房地产测绘成果的通告制度,对于测绘审核通过并使用到产权登记测绘成果,必须要通告目标资料,包含了房地产的名称、开发建设单位、坐落、测绘成果编号及测绘单位名称等,并且要在政务信息网进行公布。让购房者可以及时了解楼盘在竣工之后是不是要委托测绘,其测量成果是不是通过了核准,这样才有利于开发建设单位能够查阅相关成果,进而催办相应产权证;同时还要便利于人民群众,将相应测绘数据公开透明。同时还要将详细测绘成果公示与公开查阅。建设单位一旦得到预售许可证之后,就要采取审核房屋测绘技术的报告书,同时还要分摊相关情况到政务信息网予以公示;其一所分摊共用部位用途、名称、面积以及所存位置;其二参与到分摊共用面积商品房的用途、名称、面积等;其三不分摊共用部位。通过公示测绘成果能够切实保护权利人知情权,业主就能够尽快尽早了解到资料的详细情况,减低审核面积以及办证后面积出现纠纷现象。

3.5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检查以及自我改制机制

必须要强化单位内部的考核与监督,将质量监督和日常质量考核相结合,并且单位质量的主管领导及质管人员,都要利用内部与外部各种检验信息记录、审核结果、不合格记录、顾客反馈信息、监控过程结果等各种相关信息,分析结果并且查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靠预防策略,控制与纠正不合格的产品与服务,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而形成了自我完善、自我检查及自我改进,控制好测绘成果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地产测绘属于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加之我国所用房地产登记制度属于法律登记制度,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后盾,属于一种行政措施,因此房管迫切所需就是要确保其连续性,但是测绘中最大难度就是对测绘现时性具备较高要求。所以要确保测绘成果质量,不但要应用测绘新技术,还要具备相应人才以及各种技术保证措施。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房地产测绘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建立科学健康的房地产行业。

参考文献:

[1]阳静浅.议房产测绘市场[J].河北企业,2008,(20).

[2]宋舟霞.新形势下房产测绘单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9(15).

测绘成果及档案管理 篇4

测绘成果管理

6.1 测绘成果的概念与特征

1、测绘成果的概述

测绘成果分为基础测绘成果和非基础测绘成果。基础测绘成果包括全国性基础测绘成果和 地区性基础测绘成果。

(1)天文测量、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的数据和图件;

(2)航空航天摄影和遥感的底片、磁带;

(3)各种地图及其数字化成果;

(4)各类基础地理信息以及在基础地理信息基础上挖掘、分析形成的信息;

(5)工程测量数据和图件;

(6)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测绘数据及其运行软件;

(7)其他有关的地理信息数据;

(8)与测绘成果直接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档案等。

2、测绘成果的特征

科学性,保密性,系统性,专业性,著作权(专业性、系统性、物质表现性、科学性和创作性)。

6.2 测绘成果保密管理

1、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2、测绘成果保密规定

(1)测绘法律、法规对成果保密管理的规定

1)对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实行异地备份存放制度。

2)对外提供属于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应当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审批 程序,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求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

3)需要利用属于国家秘密的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提出明确的利用目的和范围,报测绘成果所在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履行审批手续时,要以书面形式告知测绘成果的秘密等级、保密要求以及相关著作权保护要求。

(2)《保密法》对测绘成果保密的有关规定

1)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2)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

4)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5)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 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3)国家测绘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

1)航空摄影成果先送审后提供使用。2)按照先归档入库再提供使用来管理涉密测绘成果。国家级基础测绘成果向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归档入库;地方基础测绘成果向地方相应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归档入库。

3)涉密测绘成果需要向其他法人或者组织提供使用的,必须按管理权限报测绘成果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4)涉密测绘成果使用单位,必须依据经审批同意的使用目的和范围使用涉密测绘成果。使用目的或项目完成后,使用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销毁涉密测绘成果。

(4)《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

1)涉密单位应当建立保密管理领导责任制,设立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保密管理人员。应当区分核心、重要和一般涉密人员,进行岗前涉密资格审查,签署保密责任书。

2)涉密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的管理。

3)涉密单位要确定涉密测绘成果保密要害部门。

4)涉密单位不得使用无安全保密保障的设备处理、传输、存储涉密测绘成果。

5)经审批获得的涉密测绘成果使用完成后,用户要及时销毁涉密测绘成果,由专人核对、造册、报批,并报提供成果的单位备案;也可请提供成果的单位核对、回收,统一销毁。

6)用户若委托第三方承担利用任务的,第三方必须具有相应的成果保密条件,必须签订成果保密责任书,第三方承担相关保密责任。

7)涉密测绘成果严格实行管用分开。

8)要及时准确地为涉密测绘成果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9)经国家批准涉及对外提供我国涉密测绘成果的项目,要报国家测绘局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再对外提供。

(5)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涉密地理信息数据应用安全监管的通知》规定

1)用户在涉及加工使用涉密项目招投标中,必须委托给国内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第三方承担。严禁委托给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承担涉密项目建设。

2)若需第三方参与涉密项目的,在涉密项目建设前,用户必须与第三方签订地理信息数据保密责任书。项目完成后,用户必须及时回收或监督第三方销毁涉密地理信息数据。

3、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职责

(1)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确定测绘成果的秘密范围和秘密等级。

(2)利用涉密测绘成果生产的产品,未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保密技术处理的,其秘密等级不得低于所用测绘成果的秘密等级。

4、对测绘成果涉密人员的规定

(1)涉密人员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2)涉密人员上岗前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

(3)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

(4)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2-3年,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为1-2年,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为6个月至1年。

6.3 测绘成果汇交

1、测绘成果汇交的原则

(1)测绘成果汇交的原则:依法汇交,无偿汇交,定期汇交。

1)测绘项目出资人或者承担国家投资的测绘项目的单位应当自测绘项目验收完成之日起3个月内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出具汇交凭证。测绘成果的目录和副本应在第2年3月底之前汇交。

2)不得向第三方提供。

2、测绘成果汇交的内容:范围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公布。(1)测绘成果汇交的规定

1)自行出资的测绘项目,由出资人向测绘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目录。非政府部门的测绘单位或个人应提交目录和副本。

2)基础测绘项目需要汇交成果副本,非基础测绘项目汇交成果目录。中央财政投资的测绘项目,向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地方财政投资的测绘项目,向测绘项目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

3)外国组织或者个人经批准在我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单独测绘时,由中方接待单位督促其在测绘任务完成后即直接向国家测绘局提交全部测绘成果副本一式两份;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单位合作测绘时,由中方合作者在测绘任务完成后的两个月内,向国家测绘局提交全部测绘成果副本一式两份。

4)委托测绘的项目,其完成的测绘成果目录和副本由委托方负责汇交。

(2)测绘成果目录汇交的内容

1)等级控制点以及重力测量成果的目录;

2)空间大地测量成果的目录;

3)航空摄影底片、卫星摄影底片和磁带的目录;

4)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和整幅的1:5000-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包括影像地图)的目录;

5)其他普通地图、地籍图、海图和专题地图的目录;

6)上级有关部门主管的跨省区、跨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以及其他重大国家项目的工程测量的数据和图件目录;

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的面积在省管限额以上的工程测量的数据和图件目录。

(3)测绘成果汇交副本的内容

1)等级控制点以及重力测量成果的成果表、展点图、技术总结和验收报告的副本;

2)空间大地测量成果成果、布网图、技术总结和验收报告的副本;

3)正式印制的地图。

3、成果汇交的管理

(1)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汇交的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当将其移交给测绘成果保管单位。

(2)国家测绘局所属全国测绘资料信息中心负责具体接收向国家测绘局汇交的测绘成果目录和副本,负责每年编制一次测绘成果目录。

(3)对于不履行汇交测绘成果目录和副本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可以给予其通报批评、限制其测绘活动和停止供应国家基础测绘成果的行政处罚。

逾期不汇交的,对测绘项目出资人处以重测所需费用1-2倍的罚款;对承担国家投资的测 绘项目的单位处1-5万元的罚款,暂扣测绘资质证书,自暂扣测绘资质证书之日起6个月内仍不汇交测绘成果资料的,吊销测绘资质证书,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6.4 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

1、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主要内容: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档案;基础测绘项目档案;地理国情监测档案;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档案;测绘成果与地理信息应用档案;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档案;工程测量档案;海洋测绘与江河湖水下测量档案;界线测绘与不动产测绘档案;公开地图制作档案。

2、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的原则

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确保安全、促进利用的原则。

3、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体制

国家测绘局负责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国家和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监督和指导。

4、机构与职责

(1)国家测绘局

1)统筹规划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

2)制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标准和技术规范;

3)指导、监督、检查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

4)组织国家重大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验收工作。

(2)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1)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管理制度;

2)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

3)组织本行政区域内重大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验收工作。

(3)档案保管机构

1)接收、整理、集中保管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2)开发和提供利用馆藏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资源;

3)开展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

4)指导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立卷等档案业务工作;

5)督促建档单位按时移交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6)承担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验收和鉴定工作;

7)收集国内外有利用价值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料、文献等;

8)开展馆际交流活动。

(4)测绘单位:应当设立档案资料室,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5、建档与归档

(1)测绘地理信息业务建档工作应当纳入项目计划、经费预算、管理程序、质量控制等。

(2)测绘地理信息项目组织部门下达测绘地理信息项目计划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应的档案保管机构,并在项目合同、设计书等文件中,明确提出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份数、时间、质量等要求。

(3)重大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验收应当由相应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其他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的验收,由相应的档案保管机构负责。未获得档案验收合格意见的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不得通过项目验收。

(4)测绘地理信息项目组织部门在完成项目验收后,应当将项目验收意见抄送档案保管机构。建档单位应当在测绘地理信息项目验收完成之日起2个月内,向项目组织部门所属的档案保管机构移交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4、保管与销毁

(1)档案保管机构应当将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分类、整理并编制目录。

(2)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和定期。定期保存的,期限为10年或30年。

(3)档案保管机构应当具备档案安全保管条件,配有保护设施设备。

(4)档案保管机构应定期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状况进行检查。

(5)档案保管机构应当对保管期满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提出鉴定意见,并报同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不再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应当登记、造册,经批准后按规定销毁。

(6)因机构变动等原因,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关系发生变更的,原单位应当妥善保管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并向指定机构移交。(7)鼓励单位和个人向档案保管机构移交、捐赠、寄存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5、服务利用与监督管理

(1)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保管机构应当依法向社会开放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2)档案保管机构应当定期公布馆藏开放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目录。

(3)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保管机构应提高档案利用价值,扩大利用领域。

(4)向档案保管机构移交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具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其不宜向社会开放的档案提出限制利用意见。

(5)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当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

6.5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

1、测绘单位质量管理的权利与义务

(1)测绘单位应加强质量教育。逐步实行持证上岗。

(2)测绘单位应当健全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甲、乙级应当设立质量管理机构;丙、丁级测绘单位应当设立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

(3)测绘单位应当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

(4)测绘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测绘质量体系,甲级应当通过ISO 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乙级应当通过ISO 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或者通过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丙级应当通过ISO 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或者通过设区的市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丁级应当通过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考核。

(5)测绘单位必须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技术经济责任制。

2、测绘成果质量管理相关规定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测绘质量管理和监督。

(3)基础测绘项目的质量,由组织实施该项目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非基础测绘项目的质量,由项目实施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甲、乙级测绘单位至少每2-3年检查一次,丙、丁级至少每4-5年检查一次。

(4)建立质量信用在内的测绘信用档案公示制度进行分类监管。

(5)测绘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国家级为质检中心,省级为质检站)应经省级人民政府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向测绘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定期报送测绘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6)测绘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应当通过任职资格考核。取得测绘产品质量检验员证的,方可从事测绘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7)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由省级以上测绘主管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审批。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结果,由下达监督检验计划的测绘主管部门或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审定后,对社会公布。省级监督检验结果,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8)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职责:

1)按照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承担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2)在测绘资格审查认证及年检中,承担标准实施监督、质量管理评价及产品质量检测。

3)受用户的委托,承担测绘项目合同的技术咨询及产品质量检验、验收。

4)按照授权范围,承担有关科研项目及新产品的质量鉴定、检测、检验。

5)承担测绘产品质量争议的仲裁检验。

3、测绘成果质量责任与检查验收

(1)测绘单位质量责任

1)法定代表人签发质量手册,对本单位提供的测绘成果承担质量责任。

2)行政领导及总工程师(质量主管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工签发质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对本单位成果的技术设计质量负责。

3)质量管理机构及质量检查人员负责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编制质量计划,处理质 量问题,组织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工作。对所检查的成果质量负责。

4)测绘生产人员对作业质量负责。

5)项目质量负责人对该测绘项目的产品质量负直接责任。

(2)测绘成果检查验收

1)测绘单位对测绘成果质量实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

2)测绘成果过程检查由测绘单位的中队检查人员承担。

3)测绘成果最终检查由测绘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

4)验收由测绘项目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

5)质量问题处理上有分歧时,属检查过程中的,由测绘单位的总工程师裁定;属验收过 程中的,由测绘单位上级质量管理机构裁定。委托验收中产生的分歧,应当报各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裁定。

4、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1)开展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和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情况、执行测绘技术标准的情况、测绘成果质量状况、仪器设备的检定情况等。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的结果,要纳入测绘单位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1)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国家测绘局按制定全国质量监督抽查计划,重点组织实施重大测绘项目的质量监督抽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结合上级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制定本级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并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监督抽查的主要内容是:

1项目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和符合性;

2仪器、设备的检定情况及其精度指标;

3起始成果、资料正确性;

4测绘成果各项质量指标;

5成果资料规范性;

6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规定的其他内容。

3)受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测绘单位进行抽查监督的检验单位须于全部检验工作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将检验报告及检验结论交受检单位。拒绝接受监督检验的,受检的测绘项目成果质量按照批不合格处理。受检单位对监督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异议报告,并抄送检验单位。检验单位应在10个工作日内复测。

4)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的测绘单位,组织实施质量监督抽查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三个月内整改,并按原技术方案组织复查。

(2)测绘仪器设备计量检定

J2级以上经纬仪、S3级以上水准仪、GPS接收机、精度优于5mm+5×10-6D的测距仪、全站仪、微伽级重力仪以及尺类等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为1年,其他仪器为2年。

6.6 测绘成果提供利用

1、对外提供我国涉密测绘成果

(1)申请资料:成果资料的范围跨省级区域的,向国家测绘局提出申请;其他情形向成果内容表现地的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申请表,法人营业执照;外方身份证明材料;国家批准合作项目批文;申请人与外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拟提供成果的说明性材料,包括成果种类、范围、数量及精度等;拟提供成果为申请人既有的,应提交该成果一套及成果所有部门或单位同意申请人使用的证明文件;拟提供成果非申请人既有、需国家测绘局提供的,申请人应当提交本单位具有的保密管理制度、成果保管条件、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证明材料;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2)不予批准的情况

1)对外提供的测绘成果资料妨碍国家安全的。

2)非涉密的测绘成果资料能够满足需要的。

3)申请材料内容虚假的。

4)审批机关依法不予批准的其他情形。

2、遥感影像公开使用

(1)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

1)国家测绘局负责监督管理全国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工作,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监督管理辖区内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工作。

2)从事销售分辨率高于10米的卫星遥感影像活动的机构,应当建立客户登记制度,包括客户名称与性质、提供的影像覆盖范围和分辨率、用途、联系方式等内容。每半年一次向所在地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备案。

3)急抢险救灾急需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可以无偿使用遥感影像,各遥感影像保管单位、销售与提供机构应当无偿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2)遥感影像公开使用规定

1)公开使用的遥感影像空间位置精度不得高于50米;分辨率不得优于0.5米;不标注涉密信息、不处理建筑物、构筑物等固定设施。

2)属于国家秘密且确需公开使用的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前应当依法送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审查并进行保密技术处理。分辨率优于0.5米的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前应当报送国家测绘局组织审查并进行保密技术处理。

3)向社会公开出版、传播、登载和展示遥感影像的,还应当报送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地图审核,并取得审图号。

6.7 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与公布

1、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1)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概念:指在我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积、长度等位置和属性信息数据。内容如下:

1)涉及国家主权、政治主张的地理信息数据;

2)国界、国家面积、国家海岸线长度,国家版图重要特征点、地势、地貌分区位置;

3)冠以全国,中国,中华等字样的地理信息数据;

4)经相邻省级人民政府联合勘定并经国务院批复的省级界线长度及行政区域面积,沿海省级海岸线长度;

5)需要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其他重要地理信息数据。

(2)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特征:权威性,准确性,法定性。

2、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要与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会商后,报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以公告形式公布,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或者互联网上刊登,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公布公告后,应当在10日内书面通知建议人。有关国界线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必须与外交部会商,有关行政区域界线的,应当与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商。

建议人也可以直接向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核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建议。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建议转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1)建议人提交资料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建议人提出的审核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建议。建议人也可以直接向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1)建议人的基本情况;

2)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详细数据成果资料,公布的必要性说明;

3)重要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的技术方案及对数据验收评估的有关资料;

4)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料。

建议人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的,可以不提供第一项。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建议资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2)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内容:

1)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公布的必要性;

2)提交的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4)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是否符合国家利益,是否影响国家安全;

5)与相关历史数据、已公布数据的对比。

3、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公布

(1)公布应注意的事项

1)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公布时,应当注明审核、公布的部门。

2)依法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在公布时,将公布公告抄送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公布公告后,应当按照规定期限书面知建议人。

4、法律责任

(1)国务院有关部门(或有关单位和个人)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1)擅自发布已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

2)擅自发布未经国务院批准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

6.8 测绘成果产权保护

1、测绘成果知识产权

(1)人身精神权利:发布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数据完整权;

(2)财产权:所有权、持有权、经营权、转让权、许可使用权、质押权及其收益权。

1)持有权与所有权的区别在于持有权中可能有部分支配权和收益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2)转让的内容包括出售、交换、赠与和继承。

3)同转让权相比,许可使用权转移的只是使用权。

2、测绘成果产权保护

(1)被许可使用人应当在使用测绘成果的显著位置注明版权所有者。

(2)应在地图的版权页上载明地图作品的作者署名、审图号以及出版单位名称及出版号。

第七章 不动产测绘管理

7.1 地籍测绘管理

1、地籍测绘管理的内容

(1)编制地籍测绘规划。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全国地籍测绘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籍测绘规划。

(2)组织管理地籍测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地籍测绘规划,组织管理地籍测绘。

(3)管理地籍测绘资质

必须取得不动产测绘业务中的地籍测绘子项的测绘资质证书。

(4)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地籍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

(5)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地籍测绘技术标准,对是否执行国家标准进行监督管理。

2、土地管理法相关内容:

(1)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2)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3)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宅基地和自留地、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4)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具体登记发证机关,由国务院确定。

(5)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农村道路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6)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十年。

(7)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省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10)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级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11)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12)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13)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该土地建设用途的,应当经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7.2 房产测绘管理

1、房产测绘

(1)房产测绘委托:申请产权初始登记的房屋;自然状况发生变化的房屋;房屋权利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要求测绘的房屋。

(2)委托房产测绘的申请人:房屋权利申请人;房屋权利人;其他利害关系人;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房产管理中需要的房产测绘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房产测绘单位进行。

(3)房产测绘委托的规定:委托房产测绘的委托人与房产测绘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房产测绘单位与委托人不得有利害关系。

2、房产测绘资质管理:从事房产测绘应当依法取得载有不动产测绘业务房产测绘子项的测绘资质证书。申请房产测绘资质不需要征求其他任何部门的意见。

3、房产测绘标准化管理

城市建设领域的工程测量活动,与房屋产权、产籍相关的房屋面积的测量,应当执行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的测量技术规范。

4、房产测绘的法律责任:在房产面积测算中不执行国家标准的;在房产面积测算中欺骗房屋权利人的;房产面积测算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取消其房产测绘资格。

5、物权法相关内容:

(1)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所有权包括使用、收益、占有、处分四项基本权利。

(2)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3)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4)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5)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6)当事人签订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效力。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7)不动产登记费按件收取。收费标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规定。

(8)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变更,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7.3 界线测绘管理

1、界线测绘管理

(1)国界线:按照与相邻国家缔结的边界条约进行。国界线标准样图,由外交部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2)行政区域界线

1)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后,应当以通告和行政区域界线详图予以公布。省级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公布,由毗邻的省级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省级范围内的行政区域界线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由毗邻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2)对损坏的界桩,由分工管理该界桩的一方在毗邻方在场的情况下修复。因自然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改变的,应当保持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划定的界线位置不变,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组织修测,并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3)经批准变更行政区域界线的,毗邻的人民政府应当进行测绘,埋设界桩,签订协议书,并报批准变更的机关备案。需要横跨行政区域界线的,应当事先征得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同意,分别办理审批手续,并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4)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制度,每5年联合检查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可以对特定地段随时安排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的结果报送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5)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是反映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的国家专题地图。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编制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省级民政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

2、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定

(1)省级及以下行政区域界线的标准画法图,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2)边界协议书附图标绘1份,复印4份,由两省级政府负责人在5份上签字。

3、权属界线测绘管理

(1)测量权属界址线,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有关登记资料和附图进行。国家对不动产物权实行统一登记制度。当事人申请不动产物权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

1)土地、房屋等确权工作,是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

2)不动产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4、法律责任:

(1)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的,应当支付修复标志物的费用,并由所在地民政部门处1千元以下的罚款。

(2)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7.4 海洋测绘管理

1、海洋测绘的特点

(1)垂直坐标同船体的平面位置同步测定;

(2)在不断运动着的海面上进行的(3)海洋测绘一般采用声波信号;

(4)在海上测定海底某点的深度指其低于大地水准面或水深基准面多少;

(5)海洋制图投影方式比陆地多,还有墨卡托、UTM投影等。

2、海洋测绘管理:海洋基础测绘工作由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职责分工进行管理。

7.5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相关内容

1、下列不动产权利,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

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法律规 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

2、不动产登记簿由不动产登记机构永久保存。

3、因买卖、设定抵押权等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

(1)尚未登记的不动产首次申请登记的;

(2)继承、接受遗赠取得不动产权利的;

(3)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生效的决定等设立、变更、转让、消灭不动产权利的;

(4)权利人姓名、名称或者自然状况发生变化,申请变更登记的;

(5)不动产灭失或者权利人放弃不动产权利,申请注销登记的;

(6)申请更正登记或者异议登记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的其他情形。

4、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1)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代理人身份证明材料、授权委托书;

(3)相关的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登记原因证明文件、不动产权属证书;

(4)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

(5)与他人利害关系的说明材料;

(6)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材料。

5、不动产登记机构受理不动产登记申请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查验:

(1)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与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状况是否一致;

(2)有关证明材料、文件与申请登记的内容是否一致;

(3)登记申请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6、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对申请登记的不动产进行实地查看:

(1)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

(2)在建建筑物抵押权登记;

(3)因不动产灭失导致的注销登记;

测绘成果资料档案保密管理制度 篇5

一、档案理列入单位发展规划,把单位档案工作为单位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建设。

二、确定一名业务负责人经营检查档案,及时解决问题。

三、对单位新购进重要设备、仪器、引进技术项目的文件材料,申档部门会同有关专业部门验收文件材料并及时归档。

四、各类成果、资料文件夹的归档,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的准确率必须达到100%。

五、档案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把档案、资料和库房钥匙到个人宿舍或公共场所。

六、档案工作人员、不得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人面前或电话、通讯中谈到党和国家的机密。

七、档案管理人员应按档案保管理期限,对于保管过期,过时的档案资料、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经法人代表审核同意,报分管测绘工作负责人批准后,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到指定地点监督销毁。

贵阳和森不动产咨询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 篇6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第136次会议通过,2006年5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69号令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测绘成果的管理,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测绘成果的利用,满足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测绘成果的汇交、保管、利用和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审核与公布,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测绘成果,是指通过测绘形成的数据、信息、图件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测绘成果分为基础测绘成果和非基础测绘成果。

第三条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测绘成果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有关的测绘成果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以下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测绘成果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有关的测绘成果工作。

第四条汇交、保管、公布、利用、销毁测绘成果应当遵守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保障测绘成果的安全。

第五条对在测绘成果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人民政府或者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汇交与保管

第六条中央财政投资完成的测绘项目,由承担测绘项目的单位向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资料;地方财政投资完成的测绘项目,由承担测绘项目的单位向测绘项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资料;使用其他资金完成的测绘项目,由测绘项目出资人向测绘项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资料。

第七条测绘成果属于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汇交副本;属于非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汇交目录。测绘成果的副本和目录实行无偿汇交。

下列测绘成果为基础测绘成果:

(一)为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的天文测量、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所获取的数据、图件;

(二)基础航空摄影所获取的数据、影像资料;

(三)遥感卫星和其他航天飞行器对地观测所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遥感资料;

(四)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五)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等。

第八条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合资、合作,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测绘活动的,测绘成果归中方部门或者单位所有,并由中方部门或者单位向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副本。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测绘活动的,由其按照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汇交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

第九条测绘项目出资人或者承担国家投资的测绘项目的单位应当自测绘项目验收完成之日起3个月内,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汇交的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后,出具汇交凭证。

汇交测绘成果资料的范围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条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汇交的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当将其移交给测绘成果保管单位。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编制测绘成果资料目录,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测绘成果资料的保管制度,配备必要的设施,确保测绘成果资料的安全,并对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实行异地备份存放制度。

测绘成果资料的存放设施与条件,应当符合国家保密、消防及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十二条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保管测绘成果资料,不得损毁、散失、转让。

第十三条测绘项目的出资人或者承担测绘项目的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其获取的测绘成果的安全。第三章利用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推进公众版测绘成果的加工和编制工作,并鼓励公众版测绘成果的开发利用,促进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第十五条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书面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10日内,向征求意见的部门反馈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避免重复测绘。

第十六条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军队测绘主管部门,依照有关保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测绘成果的秘密范围和秘密等级。

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开发生产的产品,未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保密技术处理的,其秘密等级不得低于所用测绘成果的秘密等级。

第十七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需要利用属于国家秘密的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提出明确的利用目的和范围,报测绘成果所在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测绘成果的秘密等级、保密要求以及相关著作权保护要求。

第十八条对外提供属于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应当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审批程序,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求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九条基础测绘成果和财政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应当无偿提供。

除前款规定外,测绘成果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使用测绘成果。

依法有偿使用测绘成果的,使用人与测绘项目出资人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条测绘成果涉及著作权保护和管理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建立以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应当利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第四章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审核与公布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实行统一审核与公布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

第二十三条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包括:

(一)国界、国家海岸线长度;

(二)领土、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面积;

(三)国家海岸滩涂面积、岛礁数量和面积;

(四)国家版图的重要特征点,地势、地貌分区位置;

(五)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积、长度等地理信息数据。

第二十四条提出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建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议材料。

对需要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出审核意见,并与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会商后,报国务院批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以公告形式公布。

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教学等对社会公众有影响的活动中,需要使用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应当使用依法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接收汇交的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未依法出具汇交凭证的;

(二)未及时向测绘成果保管单位移交测绘成果资料的;

(三)未依法编制和公布测绘成果资料目录的;

(四)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及时进行处理的;

(五)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汇交测绘成果资料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测绘成果保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测绘成果资料的保管制度管理测绘成果资料,造成测绘成果资料损毁、散失的;

(二)擅自转让汇交的测绘成果资料的;

(三)未依法向测绘成果的使用人提供测绘成果资料的。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建立以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利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

(二)擅自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

(三)在对社会公众有影响的活动中使用未经依法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法律、行政法规对编制出版地图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军事测绘成果的管理,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浅述房产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 篇7

房产测绘管理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房屋面积结构在内的房屋物理数据、地理位置以及房屋的产权归属三个方面,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基于网络环境和GIS平台的房产管理信息系统已取代了传统的MIS系统。它不再是单纯的房产测绘技术于房产管理之中的运用, 已经是GIS与MIS的结合, 已形成了基于GIS的房产管理决策的支持系统。其不但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存储信息也采取了地理编码, 把房屋空间的地理属性以及自然属性等有机的进行结合起来, 使得房产的管理向着科学而规范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出发, 形成了多方位的多层次的以及网络化的房产管理体系。

2 房产测绘中的房屋编码

2.1 在房产测绘中的应用

房产测绘系统主要是由房产的基础测绘以及项目测绘与测绘成果管理进行组成而成, 其是集测绘管理和图形配置为一体的网络办公系统, 是房屋登记管理等应用系统与房产GIS系统相关联的载体。房屋代码源于测绘, 又应用于测绘。房屋代码作为房屋的唯一身份标识, 是项目测绘在业务流转、查询统计以及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支持时进行快速定位的关键值,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测绘部门在房屋测绘时对房屋登记基本单元按编码规则编制直接赋予, 使其在房产GIS信息数据系统中获得唯一的地理空间位置。改变以往以地名、门牌等动态名称描述房屋空间位置的做法, 并从“区、丘、幢”延伸到房屋的基本单元“户、室”。这样在基础测绘信息数据中, 通过房屋编码在系统中查找房屋, 获取房屋基本状况, 有效地避免了因房屋坐落变更或描述不清导致无法查询的情况。

2.2 在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房地产权属档案是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房屋登记、调查、测绘、权属转移等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利用、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历史记录, 具有保存时间长, 档案介质多样, 不同历史时期权属信息有所区别等特点, 是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的真实记载和重要依据。房屋编码过程和房屋代码的应用, 为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提供了地理位置唯一性的管理载体, 利于档案的查询、归集管理。

3 房产测绘成果管理

3.1 以GIS为基础, 实现以图管房和资源共享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 房产测绘工作量的持续增加, 通过传统的手工方法来进行处理的测绘成果管理方式已经暴露出不少的弱点。比如其工作的效率低下以及进行信息的共享较为困难, 还容易出差错, 管理也缺乏透明度等, 显然已不再适和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对于以上的问题, 在借鉴于传统的测绘成果管理经验的同时, 应设立其房产测绘成果远期的管理规划, 其目的是要真正的实现“以图管房, 资源共享”。进而从根本上对测绘成果管理与房产权属关系的混乱进行根治。对此, 可从基础的测绘入手, 基于GIS平台, 使得基础测绘信息和项目测绘信息相结合, 从而确保了房产的定位准确性和唯一性。另外, 可由外业人员进行现场的勘丈, 使房产的实体真实性可以进一步的确认。

3.2 微机管理, 使房产测绘成果查找方便快捷

凡是立卷的测绘成果, 从格式以及内容上我们均要依据统一的模式整理和装订。在立卷之后, 每一宗的测绘成果, 都应经过专职人员利用计算机输入相应的信息之后再进行汇总列表, 并按照GIS所提供的房屋代码进行编排测绘成果的编号。随后, 再依次地依据编号把相应的测绘成果于档案库区之中进行整齐摆放, 使得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位置对应, 使得测绘成果的查询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也利用纸质档案的保存和管理。

4 房产测绘成果的应用

4.1 在法律方面的应用

房产测绘为房屋登记管理、房地产项目开发管理以及房屋用地的相关权属界址、权源及产权纠纷、产权面积等资料, 是进行产权转移、产权登记以及产权纠纷裁决的重要依据。确认在之后的房地产成果的资料便具有相应的法律效率。

4.2 在财经方面的应用

房产测绘成果给房地产的开发以及经营和交易提供了基本的信息服务, 并给房地产的开发与经营企业实施房地产开发经营决策与销售及核算, 而提供了相关的数据方面作为参考, 同时也给房地产的消费者进行选择与购置房地产而提供有关的信息。在当买卖双方可以相应的合同形式来约定以产权登记的面积而作为销售面积并其销售价格按照单位面积售价进行核定之时, 房地产面积便和房地产价格关联上了。准确完整的房地产的测绘成果是进行审查和确认房屋产权以及产籍与保障产权人合法权益的非常重要的依据。

4.3 在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

房产测绘及成果管理应用, 在行业信息化自身建设、管理与应用过程中, 是基础性工作, 是各种行业管理和应用的“桥梁”和“经脉”。如图1所示, 基于房产GIS的应用软件开发、数据整理等信息化工作, 以GIS (地理信息系统) 为基础, 楼盘表为核心, 运用数据库、MIS、OA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 整合房产基础测绘数据、项目测绘数据、房产权属管理等各管理部门现有各类房产信息数据, 建立图文档簿合一的房产GIS管理平台, 构建统一的房产数据管理平台, 实现房产测绘、GIS图形管理、房产交易登记、房产查封限制、房产档案管理、项目管理、网上签约备案、住房保障、统计分析、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等功能的互联互通, 全面提升行业各业务部门对房产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实现各业务的无纸化办公、网络化审批、一体化管理, 实现“以图管房, 以房管档, 图文档簿一体化”、“地楼房一体化”的新型管理模式, 为构建“数字城市”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5 结束语

在房产测绘成果的管理与应用中, 通过利用先进的GIS技术、数据库、计算机制图等技术, 极大的解决了测绘海量数据的管理问题, 实现了对测绘专业成果的有效管理, 真正的为实现“以图管房、以图管档、图文档簿一体化”、“地楼房一体化”新型房产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大大的减少了手工劳动,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使测绘的各类信息更加便捷的管理起来, 更加方便日常工作生产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军.浅谈房产测绘在房产管理领域中的应用[J].房地产权产籍, 2014.

[2]张玉芹.房产测绘成果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几点措施[J].中国房地产, 2012.

[3]于春生.房屋编码在房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 2012.

数字测绘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数字测绘档案 档案管理 现状 对策

1 概述

数字测绘档案是指数字化测绘设备及作业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依赖计算机等设备读取、处理的测绘档案。相对于传统以模拟形态保管的测绘档案而言,数字测绘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满足特有的规范和要求。但由于投入不足和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数字测绘档案管理现状滞后于实际管理需求;这就需要不断改进测绘档案管理方法,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逐步满足数字测图时代测绘档案管理需要。

2 数字测绘档案管理总体要求

数字测绘档案管理总体要求是确保其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具体要求如下:

2.1 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从数字测绘档案的形成就不间断对有关处理操作进行登记,保证其产生、处理过程符合规范。

2.2 对其形成、收集、整理组卷、保管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确保管理工作的延续性。

2.3 应该明确其生成时间、范围、相应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数据量、责任者以及操作者等背景信息,确保质量。

2.4 提供满足规范要求的库房和装具,满足其保管环境要求。

3 数字测绘档案管理现状

3.1 缺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标准规范 当前,能够指导数字测绘档案管理方法的标准主要有下表所列(见表1):

部分标准难以满足数字测绘档案实际管理需求,如《测绘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就不符合当前数字测绘档案的管理需求。部分标准只涉及测绘行业或者档案管理,没有把两者有机结合,如CH/T 1014-2006仅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和保护进行规定;GB/T 18894-2002只是对文书、图像、声音、视频等一般数字档案管理进行规范和要求,难以满足数字测绘档案数据量大、专业性强、数据格式多等需求。部分标准只是行业标准,在其它行业没有进行推广和严格执行。

3.2 归档过程不规范 在数字测绘成果归档过程中,原则上均应采用物理归档;但对某些本应进行物理归档的数字测绘档案,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无法离线存入装具的,应先采用在线逻辑归档,如互联网使用的瓦片数据、卫星影像数据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进行逻辑归档工作,甚至把瓦片数据剔除后归档。

归档源数据组织欠佳。有些项目人员没有很好的进行数据组织和数据命名,导致数据混乱繁杂,甚至存在重复的数据。加大了后期整理的难度。

缺少相关背景信息。目前数字测绘档案归档工作中,很少进行数据源背景信息说明的归档,如数据特征、数据硬件及软件环境、数据版本等。

少量特殊格式数据,因软件专利权等原因没有归档相应的软件、版本。导致这些数据无法进行分析和整理,也难以进行再利用,成为“死”数据。

3.3 管理措施不到位 数字测绘档案具有数据量大、专业性强且数据格式多样化等特点,这就给数字测绘档案的整理、立卷、保管、利用等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当前数字测绘档案管理措施落后于数字测绘档案的需求,主要表现如下:①数字测绘档案的整理组卷工作还是处于探索阶段,且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②部分数字测绘档案和传统载体测绘档案混杂在一起保管,难以确保载体安全,也给利用带来不便。③馆藏保管环境与保管需求存在差距。④因人力物力投入不足、数据专业性太强等原因,入库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数据检查,如存储载体有无划痕、有无病毒、数据有无损坏。

3.4 数据安全存在风险 当前,数字测绘档案存在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归档数据组织混乱及归档内容的不完整,无数据背景信息进行归档,就对数据的完整性带来巨大风险。

按照GB/T 18894-2002的要求,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保管部门应该每年对电子文件的读取、处理设备的更新情况进行登记;并确认载体和新设备的兼容性;并对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每满4年进行一次随机读检查,且抽样率不低于10%。但在数字测绘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基本没有开展这项工作。以本馆的数字测绘档案管理为例,部分90年代软盘基本没进行数据检查;馆藏光盘数量庞大,接近7000余盘,难以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财力进行数据抽查。

4 改进数字测绘档案管理的对策

4.1 制定可操作性的标准规范 针对数字测绘档案标准落后于管理需要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修改数字测绘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等标准。特别是要对1988年发布的《测绘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修订,明确数字测绘档案的分类及整理方法。同时,可以借鉴档案行业标准,如DA/T 38-2008中针对光盘的技术指标、数据刻录和备份要求、性能检测及使用要求等规范引用到数字测绘档案管理工作中。

4.2 严格执行归档制度,确保归档数据质量 为确保数字测绘档案的安全,应严格控制归档数字测绘档案的真实、完整和有效。首先,制定数字测绘档案的归档制度,保证归档成果数据完整。在归檔测绘成果数据的同时,还必须同时归档其对应的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等技术因素和背景信息;其次,严格执行物理归档一式三套制度,确保数字测绘档案的保管、备份及提供利用的需求;再次,加强归档数据的鉴定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数据安全、数据完整性检查,如查杀病毒、载体有无划痕、数据是否完整等;最后优化数字测绘档案的登记制度,借鉴GB/T 18894-2002中关于“电子文件的登记”中的做法,强化对数字测绘档案的移交、接收管理。

4.3 强化数字测绘档案的管理措施 在现阶段数字测绘档案管理的摸索阶段中,加强数字测绘档案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规范数字测绘档案的整理组卷、保管,确保数字测绘档案整齐有序、保管良好。二是投入适度的设施和设备,如存储设备采用一次写的档案级光盘(如JVC光盘),防磁设备、保温及除湿设备,尽量提供满足数字测绘档案保管环境要求。三是强化数字测绘档案的利用。一般尽量避免直接借出光盘,特别是一些“孤本”光盘和利用频率高的光盘,尽量采用在线备份提供数据利用。

4.4 有计划做好数据检查和数据备份 为了规避因归档和管理的不规范对数据安全带来的冲击,必须有计划进行数据检查和数据备份工作。如每年进行对馆藏数字测绘中的10%进行抽查,同时可以参考GB/T 18894-2002数据检查等级要求进行数据检查情况登记。对于数字测绘档案的数据备份,可以按照产品和类型及归档年度由旧至新进行数据备份计划。

以本馆馆藏数字测绘档案为例,除少量软盘、磁盘等存储设备外,主要是一次读写CD、DVD。就档案类型而言,主要是数字测绘成果,如4D产品、航空摄影影像资料、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其中航空摄影影像资料占馆藏光盘数量的一半左右。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进行4D产品的数据检查和备份,后进行航空摄影影像资料等测绘资料的数据检查和备份。

数字测绘档案是测绘档案馆藏的核心,更是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多年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需要测绘生产中各个环节的作业人员通力合作,规范和强化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有效、安全,为发挥测绘成果的社会价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GB/T 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定[S].

[2]DA/T 15-95.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S].

[3]DA/T 38-2008.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S].

[4]CH/T 1014-2006.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S].

[5]DA/T 1-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6]GB/T 17678.1-1999.CAD电子文件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S].

上一篇:中国古代经典的母爱故事下一篇:入党介绍人意见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