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浮躁论文(共9篇)
摘 要:本文就贾平凹小说《浮躁》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展开论述,试图通过探究贾平凹作品《浮躁》中具有传统意蕴和现代气息的两类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和变化,来分析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女性形象 女性美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 觉醒意识
众所周知,贾平凹善于写女性,尤其写善良的女性,甚至被称为男作家中最会写女性,最具有怜香惜玉之心的作家。在《浮躁》中,作家着重塑造了传统女性小水和现代女性英英和石华等三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本文就贾平凹在小说《浮躁》中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展开论述,探究具有传统意蕴与现代气息的两类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及变化,以及在两种不同文明影响下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女性觉醒意识。
一、对女性美的塑造与追求
贾平凹尽全力去抒写女子,她们灿然俏立,“或美在诗意,或美在良善,或美在妖娆,或美在不可言传”(穆涛语)。正如穆涛所说,贾平凹最热衷也最擅长于描绘多种多样的女性形象,特别是早期作品商州系列小说中,作家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以抒情趣去塑造了众多的柔情似水、钟灵毓秀的少女和少妇形象,并把她们视为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灵的化身。在小说创作中,使她们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承载作家自身对女性审美理想的载体,赋予其言行与心理,形象与气质,灵魂与精神和谐共构的美,体现作家对女性,尤其传统理想的独特审美情趣,这一类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就是《浮躁》①中的小水。
(一)、美与善的和谐共构——塑造小水传统女性的内在美
“具体到贾平凹的作品,女性尤其温柔的天性、细腻的情感、浪漫的气息等特征可以给予男性以更多的心灵抚慰,帮助男性战胜脆弱,获取精神的力量,激发群众生命的热情和创造的欲望。所以,女性尤其是被神话的女性往往是美的象征。”②《浮躁》生动而形象地塑造了一个集人世间美与善一身的女性形象小水——既温柔如水又美丽端庄。在她的身上,有着传统女性所具有的一切沉静、稳重与从容、善良的美德。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在情节发展中进行的。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是一直困扰着小水生活、情绪喜怒哀乐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变化与发展也是最能凸显小水美与善特征的部分。这正如贾平凹在《浮躁序言之二》中谈到:“爱情故事里,写男人的自卑,女人的神驭,乃至感应世界繁杂的意象,这适合我的心境。”③他逐渐将对乡土文化的诗化之美和人性美的意识的省悟,以及对传统审美意蕴的赏玩和内在心里情感的倾泻,融合到了女性形象的塑造之中,如外貌的美化,性格的良善,情感的细腻,心里的波动。特别是作家内心喜爱的传统女性形象,从而实现了对女性形象塑造由外向里的侧重与深化。在小说《浮躁》之中,小水便是以一种纯洁净美的外表“美”而呈现在金狗和相关亲友的眼前,并且在这美丽的外表里面,更是蕴涵着高尚、母性、包容的内在美。例如:小说中开始一段描写小水“美”的言辞:“小水在寂寞里悄悄地发育,滚圆了肩膀,白皙了脖颈,胸部臀部显出曲线,人材十分地排场”(P22)“熟得像一颗软了的火晶蛋柿”(P24)。
这种“如花似玉”“钟灵毓秀”的外表美在小水身上呈现出的是一种女性特有的沉静而温婉、贤淑而贞洁的处世态度与善良的品质。在与金狗相恋的过程当中,小水并没有被爱情的火焰完全征服,而是存有少女应有的羞涩和贞洁,坚守美好爱情的最后一个关口。有人说,她这是传统封建思想太浓厚、太保守,是男权社会之下,女性依附心里的显现。诚然,但是从作家的创作意图及小说整体意蕴上的倾向,不难看出他对小水的喜爱、赞誉、同情之情。我认为,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影响之下的文人之一的贾平凹,尤其衷爱小水这一典型的传统理想女性。小水那质朴的思想,对金狗单纯无私的爱,才是作家所要突出的部分,而不是以之贬斥小水的落后、保守。所以,小水守“处女宝”并没有错,更不应该得到指责。在当时那个时代的农村,小水反而理应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和赞美。小说中,金狗也是把小水放在内心深处当做“菩萨”一样地供奉着的,两人虽有多次身体接触,而每一次都由于小水的一再婉言推辞,才平息了心浮气躁的金狗的欲望与鲁莽。读者读到这里大多数人都会为之感动,发自内心地支持她,赞美她。因为她太纯洁,太善美了,就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菩萨,怎会有人忍心伤害她一丝一毫?
作家在小说中极力地想把小水塑造成一个理想的美人,具有非凡的美貌与良善。当然,这样一位如菩萨如圣母般纯洁的女性也占据了作家大量的赞赏之辞,并给予相应的解释:“小水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让他那个,小水不是怕羞,小水懂得规矩,一个做女儿的纵然可以跨越千条防线,万条防线,但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处女宝,那是一定要守的牢的„„且有隆重的仪式之后方能赠与某一个男人的”(P83)我们从作家对小水的心里剖白可以探触到她的内心,她并非怕羞,如若不是一个心地善良、贤淑女性,她又怎么会如此地坚贞地守护着那份至高无上而纯洁的爱情呢?小水单纯的如透明的镜子一般,她不会为了得到金狗的爱情与婚姻而去强求自己存有任何心机,她态度诚恳地处处为他人的安危、利害而着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做出最后的让步来成全心爱的人。不要说在当今这个社会,就是小说中描写的当时社会,小水也是做了许多女性不会做出的事。相比英英的媚态,小水具有极大的善良与美丽,是那样的质朴、清新、自然,而又令人眷恋。所以,后来金狗一直悔恨自己的一时的过失,一直深爱着小水。小水纯美的爱情观念与其美丽温婉的外表刚好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共同建构贾平凹对传统理想女性的审美情趣。
如小说中,当金狗复员回来,胸怀大志,领头准备在州河上大干一番。作为金狗的心上人,小水一直在他的身后默默地为之付出。这个美丽而又内心柔弱的女孩子,当她听说英英为了抓住金狗而“送身上门”,金狗有机会去州城当记者,而又是英英的当官的叔叔介绍的。为了金狗的前程,她以极大的勇气和极度的坚韧殉葬式地选择了自己的婚姻——与一个又丑又憨的乡村男子福运结婚。她这是要了断金狗与自己的后路啊!只有这样,才会在更大程度是减轻金狗心理上的负罪感与愧疚,好让他能够一心一意地去州城,开辟自己更宽更好的前程。小说中着力描述了二人离别前一晚在州河上令人动容的一幕(P123):
“金狗站起来,站起来却呆住了。又慢慢地坐下来,双手插在沙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见小水还在痛哭,他死死抓住她那发凉的手,哭说道:‘小水,你原谅我,你饶了我,我不去报社了,我不去报社了她英英就不会缠我订婚的,你让我和你结婚吧,小水!’ “小水渐渐息了哭声,静静地别金狗抓住手,慢慢地又蹭开了他,说:‘金狗叔,这不可能!为了去报社,你在争取着,我也为你争取,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还是从大处着想。什么也不怪,只怨我的命苦啊!放到一般女子,是不会再来看你的,也不会在你面前哭哭啼啼,我这样,我是知道你心里有我,可我来看你,就是让你断了我这条线,心安理得地去报社„„
“小水劝慰着金狗道:‘既有今日,我也不悔当初,你如果还爱着我,你就去好好工作,也为我们这一辈子人争争光„„’”
作家让小水以这种甘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所爱的人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一个柔弱而又善良美丽的传统女性对美好爱情大善大爱的追求与向往。这样的女性在爱情上不断自主重建,以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承担了一切重担与苦难。她有“美丽而博大,神圣而苦难,非凡而难以企及的特征,是男主人公生命为之奋斗的动力和苦难的避风港。”④在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小水这种具有高尚、母性、包容的内在美的女性,是贾平凹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妻性类型。她这种容貌美丽、心地善良、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对男性关怀备至的女性,具备传统思想统治之下所规定的女性应具备的全部美德,是具有母性情怀的女子类型,也是中国传统文学传统中一再推崇的“圣女”类型的当代再现。作家这种对于女性极度美化的形形塑塑,尤其是“殉葬式”的美化,促使读者在她们身上发现美的极致和闪光点,犹如夜空的月亮,是圣洁,是善良,是包容的女性,是母性的爱的付出,又如一曲和音,抚慰金狗浮躁的心灵,荡漾出和谐的美的旋律。
(二)、活出女人的自主美与个性美
除了小水之外,《浮躁》中还有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有敢爱敢恨,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顾一切的农村女性英英;还有为爱痴狂,不惜献出身体的州城女性石华。虽然她们处于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见识也不一样,但她们都又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主”与“个性”。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她们有着不同寻常女子的漂亮、聪慧、勇敢与痴狂。在生活中,她们明白自己的优势,更懂得如何适当地加以利用。如若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她们敢于表露自己的私心,并主动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这表明了她们在思想层面上已经非常的主动与进步,也体现了其因积极追求而呈现出的自主美与个性美。《浮躁》中,在贾平凹的笔下,英英是一个与小水相对的女性形象。英英虽然与小水一样是土生土长的信游川人,但二人的性情却相差甚远。相比小水的温柔清丽,英英则算得上豪放大胆,不拘一格。文中一段描写显露了作家对二者同样喜欢的情感:“小水和英英两个形象,小水是菩萨,英英是小兽啊,人敬菩萨,人爱小兽”(P127)。作家以两个形象的比喻将英英与小水区别开来,在小水身上,更多的是传统文化洗礼下神圣般不可亵渎的女性自然美与和谐韵律。而与菩萨般的小水相比,英英小兽般的形象更加具有诱惑力,作家在塑造她时,似乎更多地倾注了女性富有个性而自主的品质。如在面临爱情与婚姻的抉择问题时,英英更多地是展现了一个女性自觉、自主的性格。她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懂得如何衡量自身的优势和缺点。
由于二人性情上的不同,她们在对待同一种事物时都会做出不同甚至大相径庭的行为和反映,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两人就有很不一样。英英因其叔叔的关系,而有机会更早走出信游川这个闭塞的小地方,去外面乡镇或县里等大地方见识世面,相应的,势必会接触到更为开发更新潮的事物。久之,这些东西会慢慢地使得她在思想上趋向追求时尚和更为开放,性格上也就变得越来越具有现代化,个性化。所以在小说中,英英不断的变换发型,又是烫又是染的,而小水的则是一层不变的老样式。衣服上更是花样翻新,专挑时兴的买,有很多都被小水称作“艳乍”。然而,英英在选择这些在周围人看来十分“艳乍”的衣服,过着更为新潮的生活时,她并不过多地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全然不顾那些负面信息,依然乐于利用自身的美貌调戏那些围着她转的花花公子,很有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意味。
这是一个极其具有个性色彩的女性,她性格开朗,活泼,又具有一种“野性”的自主选择的特质。小说中,作家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心思与感情,虽然写她从小水的手中抢走看金狗,但整篇小说读下来,丝毫没有觉到作家有任何正面的指责,反而由于英英这种敢于追求自己认为的幸福而去努力的女性,似乎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文中的石华,其背景与小水和英英不同,她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一个更为繁华的城市——州城。在爱情上,如果说小水是不懂得积极主动追求,英英懂得必须积极主动追求但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去追求的话,那么石华则是既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又懂得如何做,如何去实现。在生活中,石华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她善于化妆,会打扮自己,还能歌善舞,对当潮时尚的敏感度远远高于小水与英英,能一口说出许多影坛、歌坛的男女明星,有不错的工作。平常在家是一位贤妻,在外却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性,上班与丈夫各做各的,互不干涉。特别是周末,她会把自己打扮一新,将眉毛扯得细细的,穿鲜艳衣服,看起来像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少女。这些在小水看来可以说是难以理解的,就是对于英英来说,也是很惊讶的。但石华,她对自己的一切言行都不在乎,性情非常直率敢为。与一般淑女不同,她还爱发火,甚至骂人,骂领导以权谋私,骂物价上涨,骂那些没皮没脸的男人,也骂不发表她丈夫文章的编辑。总之,石华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典型都市女性,对于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她不像一般妇女只在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家常琐事,而是带有一种义愤填膺式的情感,对于看不惯的人和事,她敢于说出内心的话,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是当与金狗发生关系之后,她也没有变得惊恐不安或者羞愧,反而很坦然,“石华开始洗她的脸,开始涂粉,画眉,涂唇膏,说:‘这有什么,你是心慌吗?倒一杯糖开水喝喝就好了’”(P207),并且日后仍留他在家吃饭。原因很简单,她第一次见到金狗就爱上了他,为了爱情,石华可以不顾一切,甚至到后来愿为救他出狱而与许文宝发生关系。她所付出的一切,是为了拯救心爱的人,是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尊重。在她身上,散发出一种超然的个性与自主意识,是不受任何污染的纯真的美。
贾平凹在散文《关于女人》中提到,“男人们的观念里,女人到世上来就是要贡献美的”⑤。在《浮躁》里,作家在众多女性如小水、英英、石华的身上重塑了各式的美的具象,并通过小说中的人物不断宣扬美之于女人的重要性,“你打扮得风流了,也有男人好娶你。(P63)。“他塑造的女性无论命运、经历如何不同,但内在的生命原力总是闪烁光芒。”⑥
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下呈现的不同程度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体意识,具体地说,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使命、社会责任、人生意义、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女性主体意识将“人”与“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这就包含着女性要有作为女性应有的自尊、自信,而非自卑、自弱,能正确评价两性关系及作为人的自我价值的追求,如在成就、竞争、发展、性等方面的满足。
《浮躁》中,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冲突的结果。在小说里,作家着重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即以小水为代表具有传统意蕴的传统女性形象,以英英、石华为代表的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现代女性形象。当然,英英还算不上一个十足的现代都市女性,只能是一个崇尚现代文明的农村女性。虽然她们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接触不同的事物,但她们都同时受到传统与现代两种文明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在她们作为女性所呈现出的女性觉醒意识。
小说中,小水完全是一个传统女性的代表。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女性,她具有传统女性所具有的一切美德,包括温柔贤淑,美丽善良等。但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也较为深远,在她身上更多的体现是传统的东西,如迷信、宿命。在遇到一些苦难时,她总有着传统女性宿命的一面,总认为是自己的命不好,而不去思考更深一层的原因,更不用说主动与命运相抗争了。如小男人的死很突然,和她也没有什么关系,而她却认为是自己的命不好,克了他,还要为他守孝。又如,当听到英英耍手段夺走金狗之后,小水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责备金狗,也不痛骂英英,她“一言不发,慢慢站起来,从屋里走出来,走到后院,抱住了墙角的一颗红棒树,软下去了。”(P129)此时,她没有责备任何人,而是怪自己,怪自己命不好。这些充分表现了传统文化在小水身上打下的深深印痕,虽如此,她仍然受到了现代文明的猛烈冲击,只不过在小说中体现的不太明显。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在与金狗的恋情遭到破坏后,倍是伤心的小水选择了远离,她住进了白石寨打铁匠外爷家。她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以铁匠铺为中心认识了各形各样的人和事,经常接触有较为先进的现代文明思想的镇上或城里人,这些人和事在小水的心理是产生很大的影响,慢慢地她开始意识到一些朦朦胧胧的女性主体意识。加上后来加入雷大空的公司,做起来公关来,与社会上更多更广的人打交道,小水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与生活的乐趣。文中一段描写:“一天天胖起来,脸上有了光彩”(P163),此时的小水已经完全战胜了自己,从与金狗爱情失败的阴影和痛苦中走了出来,人也变得非常自信了。这一切的改变,难道不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吗?她变得坚强,自尊,自信与自爱,在成长中慢慢地体味女性自主意识带给自己的无限的快乐,并自觉得追求自身的满足。
相对与小水身上的传统意蕴,英英和石华则更具有现代都市气息。她们生就美丽,天性骄傲,又会打扮自己,更是媚态百出。英英原本是仙游川的乡下女子,但由于家叔有权有势,得以有机会到外面两岔乡的商店上班。在那个经济刚起步的时代,能在乡镇有个像样的工作,便是了不起的事,并且还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城镇新鲜事物。这对于爱美、好强的英英来说,简直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先进的思想观念与现代的文明作用在英英身上最有力的证明则是花样翻新的光艳衣服,百变的发型,以及对围绕在她身边花花公子的随意呵斥。她懂得身为漂亮女人的优势,更懂得加以利用。所以她不像小水那样对待爱情或利益畏首畏尾、保守。而是大胆地追求她自身的幸福与满足。她通过利用自己的身体利诱金狗,同时做小水的思想工作,最终得到了即将去州城工作的金狗,也许金狗并不喜欢她,甚至讨厌她,但她全然不顾这些,她只是在追求她认为应该得到的幸福与满足,实现自身的价值。她所做的这一切都能证明她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然而,英英并不是一个没有良心的恶毒女子,她在想尽一切办法得到金狗的同时,对小水仍很友好,至少她会很大方地参加小水的婚礼,还给她介绍工作等等。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她去两岔乡工作,吸纳更多现代思想之后而发生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女人的心计与人性,她作为独立的生命主体和精神主体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⑦
同样是现代文明的代表,只不过石华是城市的代表,对爱痴情、敢爱敢恨是她的显著特征。其自我意识一开始就展露出来,石华的身上体现了许多现代的东西,其现代意味相当浓厚。如她可以把便条写得歪歪扭扭不堪入目,却能如数家珍地一口说出当今走红的男女明星,她对这些现代领先的知识异常热衷。她还能歌善舞,善于化妆,有时更是把自己打扮得如二十三四的少女。她对自己的言论一概不在乎,直率大胆,有时还动怒发火,她时刻发表着自己的观点。由此可看,石华她自信、自爱,明白女人之所为女人应该享受的乐趣,并对生活和爱情也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她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现代文明与现代女性的觉醒意识。最能体现这种觉醒意识的是她对金狗的爱情。小说中,描写到三个女性与金狗千丝万缕的关系,具体体现的却绝然不同,小水的保守,英英的大胆,而石华的则显得自然而顺理成章。一个深受现代文明影响的成熟城市女性,丈夫的暗淡相比金狗的刚毅英俊有为,显然,后者更具有作为情人的资本,因而石华必然会倾慕这样的更具有男人味的金狗,并很自然地与之发生关系。小说中,最后石华为了营救狱中的金狗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与许文宝发生关系,她所付出的都是为了拯救心爱的人而甘愿去做的,是她对爱情执着追求以及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尊重。实际上,这在她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在现代文明影响之下女性的自主意识的觉醒。
结语:在贾平凹的小说里,女性一直是他描写的对象,无论是具有传统意蕴的女性小水,还是具有现代气息的女性英英、石华,他总能以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浓厚的笔调,赋予她们诗意的美善与纯真,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笔下的女性形象逐渐摆脱男权思想对女性神话的桎梏,成长为富有活力与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而敢于追求自由理想的新女性。
参考文献: ①:贾平凹原著,孙见喜点评《浮躁》,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
②:房文玲: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第22卷第3期。③:
④:阎建滨,月亮符号:女神崇拜和文化代码[M]当代作家评论,1991.⑤:贾平凹,贾平凹文集,[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20 ⑥:刘海微,论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才智[J],2008年第2期。
关键词:贾平凹,浮躁,女性形象
《浮躁》是贾平凹人生“新生”前一年 (即其35岁) 时的代表作品, 小说精心刻画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 以及这些人物形象的性格中所蕴含的包括政治沉浮在内的命运变迁。其中经心地描写了几位文化背景与个性色泽相差甚远的女性, 如小水、英英、石华等, 就其人物形象塑造而言, 本人认为作者是从男性视角出发, 总结和概括了女性所有的优点与特点, 这些女性形象, 缺乏精神的个性化, 她们被男权意识所异化, 认同男权, 甚至已经是男权的代言人。
贾平凹喜爱创作女性形象, 他曾说:“男人们的观念里, 女人到世上来就是贡献美的, 这观念女人常常不说, 女人却是这么做的。”继而, 他把女人分了类:“有硬咯楞噌脆类的, 有粉白细嫩润类的, 有黄胖虚肿泡类的, 有黑瘦墩粗臭类的。”这种女性观念在他的小说《浮躁》中得到全面的诠释。在《浮躁》中, 他将这些女性形象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天使型女性。《浮躁》中的小水, 她纯洁美丽, 温驯忠贞, 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以爱男人为天职, 把中国男性文学传统中“佳人”与“母亲”相分离的两类理想女性整合为一体, 剔除了“佳人”身上的风尘味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 成为美与爱相结合的受难天使, 在族系上更接近西方文学中的天使型女性、圣母型女性。
圣母玛利亚是西方男性文化传统中的女性原型之一, 是童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象的整合, 她对男性认可的价值世界不构成任何挑战, 是一种没有危险性的美。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她衍化为贤妻良母型女性, 是儒家文化系统内的辅佐性角色。儒家文化家国同构, 本质上是一种父权制文化, 女性如果能够自觉维护这个父权制原则的话, 也能够得到相当的奖赏。就小水来说, 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东方妇女。温柔、端庄、识大体、知大礼、多情, 并且很有决断, 用贾平凹的语言, 她是一位“菩萨”。她深深爱着金狗, 虽然她并不太自觉, 但在下意识中, 她和金狗强烈要改革的精神是完全和拍的。她理解金狗, 同情金狗, 认为金狗是一个极聪明、极有心劲的真正的男人, 她不指望像金狗那样有志向, 而只求能在生活上照顾他, 正是这种无锋芒的爱, 这种泯灭自我意识的女奴精神, 构成了贾平凹笔下理想女性的美德, 构成了她们的生命诗意。
小水是传统女性的典型, 当金狗处于极度兴奋中对她提出非分要求时, 她冷静地克制了自己, 拒绝了金狗。在小水身上, 我们看到东方妇女美德的可贵, 在她身上我们感觉到了东方爱情的含蓄美、蕴藉美。可我们又不能不说, 这一具体行为中也包含了她对于自己灵魂深处的某种封建的东西, 还没有强烈要求冲决的自觉。正是小水的拒绝, 造成了金狗的失望, 并为金狗与英英的野合打下了基础。小水是善良的, 在失恋后一直那样宽容着金狗。小水是温柔可人的受难天使型女性, 她被作家派定了理想女性的爱的哲学, 并给这种女性之爱敷上了高尚圣洁的道德光辉。
第二类是恶女型女性。以《浮躁》中的英英娘、英英、陆翠翠为代表。这些女性之恶主要集中于对男性的控制、欺压上, 首先表现为她们对传统妇德的谮越上。恶女型女性在族系上接近于西方男性文化传统中的夏娃女性原型, 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泼妇淫妇型女性比较相似。
夏娃是西方男性文化传统中两个基本女性原型中的另一类女性。夏娃形象的设置, 表达出男性对人性自身某些破坏性因素的恐惧, 同时也表达了男性把这种恐惧的破坏性力量归罪于女性的思路。这就形成了西方文学史中的“妖妇”型女性。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对泼妇、淫妇的丑化, 往往是从男性单一的性别偏见出发否定女性合理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追求。恶女人、泼女人在男作家的文本中不得善终, 表达的是男性文化对这一类女人的诅咒。把她们的恶与泼夸张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步, 表现的也不过是男性世界对女性欲望、女性强健个性的极度恐惧。
《浮躁》中的英英泼辣大胆, 无所顾忌。当她意识到叔叔田中正的权利只在两岔乡, 靠他是靠不住的, 而在两岔乡的年轻一辈中, 金狗才是唯一厉害的角色时, 她脑子里闪动的是对金狗强烈的占有欲。于是, 她大胆的出现在金狗家, 把她的处女宝赠给了金狗, 用自己“小兽”般的媚爱使金狗陷进了不该陷的泥潭中了。就是这“可人的小兽”英英, 在金狗落难时也满掬心酸之泪, 全然忘记了金狗报答她热炭般的热情的是一块坚冰。“小水, 你以为金狗被捕了我就幸灾乐祸吗?那就不仗义了!如果他现在红红火火, 我真不愿意见他, 可他现在是被捕了!你想想, 他要是和我事情成了, 他遇到这事我能不替他难过吗?我现在是做了别人的老婆了也有了孩子, 回想起来, 我就是和他结婚了, 我们也会打打闹闹一辈子的。可我并不后悔我们那一段的交往呀!”
第三类是正面自主型女性, 如《浮躁》中的石华。好德和好色, 其实是男性面对异性时难以割裂的两种基本心理需求, 怎么在女性的德与色之间取得最好的平衡呢?男性中心文化经过长期的探究, 又整合出正面自主型女性形象。这类女性符合男性的感性需求, 完全是按照男性的心理需求来设置的, 而不是按照女性自我的生命逻辑来设置的。石华正是这种新型女性的代表。作为新型女性, 石华有她浮浅的地方, 但也有她可爱的地方, 她生活放荡, 但内心是痛苦的, 不得已的, 对于金狗, 她也看不起, 看不起金狗的出身, 看不起金狗他爹, 但是却看上金狗本人, 看上金狗的才气。正是这位让金狗既厌恶又难以割舍的石华, 在金狗身陷囹圄时伸出救援之手, 不惜吞咽下女人最难以吞咽的耻辱, 服了安眠药让一个呆傻的公子哥儿玩弄了一通。
第四类是落后型女性, 如小说中的豹子的女人、白香香等。不静岗的寺庙里, 行将老去的老婆婆在唱着女人们的一生。她们唱啊唱呀, 从开天辟地女娲捏人开始, 唱到“人怎么生人, 生时怎么血水长流、胞液腥臭, 生下怎么从一岁到两岁、到三岁……到长大了怎么去冬种麦夏播秋, 怎么狼来要吃肉, 生虱来吸血, 怎么病痛折磨, 烦愁煎熬, 再到婚嫁, 再到性交, 怀孕, 再到分娩, 一直到儿女长大了又怎么耳聋眼花, 受晚辈的歧视, 最后是打打闹闹争争斗斗几十年了瞪腿咽气……”毫无疑问, 女性不仅在生理上更得在心理上承受比男人们重得多的负荷。这些女性在封建性的、以小生产方式为特征的农业文化中, 处在最底层, 是落后型女性的典型, 表现了男性倚仗文化优势压抑女性基本生命需求的霸权实质。
以上分析的这些女性自觉地按照男性文化对女性的要求和规范去思考、去行动, 显然是被男权异化了的。贾平凹小说《浮躁》中的女性形象, 缺乏精神个性, 不是当代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因为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家庭人”, 也就是说, 这些女人的生活只局限在家庭中, 局限在与男人的关系中, 她们没有自己的事业, 没有自己的朋友, 没有自己的社会地位, 纵观这一系列女性形象, 可以说《浮躁》中的女性认同男权, 并自觉以“他者”的身份附从主体的意志, 甚至已经是男权的代言人, 缺乏当代女性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志中.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矛盾[J].当代作家评论, 1999.
[2]肖夏林.废都废谁[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3.
[3]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期中考试临近,很多同学静不下心来,显得格外浮躁。既想取得好的成绩,又不愿踏踏实实地学习,还有的甚至不知从何下手。现推荐下文,希望同学们从中获益。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其产生原因,在于社会变革期由个人的攀比心理造成,表现为乱碰瞎撞、炒股摸奖、跳槽等等,什么事都干得出,干什么事都无恒心,心急火燎。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组织、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极为有害。浮躁心理主要由心理方面的错误认识引起,因此可以引导其进行自我调适:
1、忌攀比:“人比人,急死人”。当事者通过攀比,产生对社会生存环境的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
2、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当事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所蛊惑的躁动化社会心态驱使下,他们奋斗的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金钱。但他们的奋斗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因而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特别容易陷入由金钱编织的心理误区。
3、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格局,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即使是百万富翁也不能保证他永远挥洒自如。同时,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高了起来。因此,给自己准确定位,保持头脑清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能泰然处世,杜绝浮躁心理的发生。
在学习中,一部分中学生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 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这种心理情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浮躁”。浮躁心理是当前中学生较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某些学习阶段,甚至成为一些中学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时纠正,则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本文拟就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成因及防治等作粗浅探讨与分析。
一、浮躁心理的表现与危害
浮躁心理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经常性的表现为“想不到” “坐不住” “听不进”“忙不停” “长不了”。“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不知道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甚至手足无措,一会儿看看这本书,一会儿看看另一本; “坐不住”:在课上找各种借口下位子,或是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听不进”:觉得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太“简单”,不值一听,或是在哈欠连天,根本不管老师讲什么; “忙不停”:兴头上来时,马上动手去做,乱忙一气,希望“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却常常忙中出乱,甚至殃及他人; “长不了”:在老师批评和考试后,短时间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几天之后,依然故我,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对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心气浮躁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睡眠障碍、神经紊乱;急功近利会导致心理紧张、烦恼、易怒,减低注意能力、思维能力;浮而不实使学习无法深入,仅局限于表面,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二、浮躁心理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神经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征。
有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3)认知水平。
部分同学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塌实学习入手,希望通过一些“捷径”,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正进行着大调整,社会氛围充塞着“喧嚣”“浮躁”之气。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化氛围都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其学习心理。2)家庭教育。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态(如对工作挑三拣四,频频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三、浮躁心理的防治
中学生的浮躁心理已成为他们提高成绩的重大障碍,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怎样改变浮躁心理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从以下几法入手。
1、立志教育。
教育学生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帮助学生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切实可行。有的学生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过高地要求自己。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教师应该告诫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学生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学生“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
2、习惯教育。
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学习、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克制,而逐渐形成的。要矫正这种性格缺陷,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针锋相对地矫正。因此,一是要培养学生行为的计划性,要引导学生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磨练教育。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学生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学生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学生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榜样教育。用榜样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要调适自己的心理,不骄不躁,为孩了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其次,鼓励学生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5、反思教育。
——浅析我们时代的浮躁 小超
本文从社会和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浮躁进行简单分析,参考360个人图书馆上的一些资料,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可以当做一本心灵指导书看看。
本文的思维顺序是浮躁的概念——浮躁的现象——浮躁产生的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建议(措施)
首先是浮躁的概念,在字典里的解释为:急躁,不沉稳。浮躁一词指的是做事轻浮,无恒心,心神不定,急功近利的意思。它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
其次特征现象;(1)心里有远大志向,一心想做个大老板。尤其是刚从学校里出来的毕业生,社会经验,心智和思维都不够成熟。就老想着出来自己单干。其二是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浅尝辄止;自寻烦恼,喜怒无常;焦虑不安,患得患失。后果就成人浮躁了,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久下来,被生活的激流所挟裹。
再次引起这种现象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社会的客观因素,另一个是个人的主观因素。先说社会因素,从大处讲,是市场经济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不平衡发展。形成了一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形成这种风气的原因,从社会学角度讲,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首先要有生存保障的要求,然后才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当一个人的生存都面临压力的时候,你如何要求它在那里 讲文明,树新风,学习八荣八耻。出现这种情况,不可否认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不够完善。虽然我们现在的社会也在搞社会保障制度,例如医疗保险,以及这两年一直在强调的住房保障。但真正的作用怎样,就只能有一个中国特色来回答了。不过这不能说是市场经济的不对,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处理好。
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是第一种,既然生存保障都没有,可能这里用生存保障不合适(人们还没有差到每天面临吃饭的问题)用公民基本保障应该更合适。在市场经济这种制度下,人们对社会制度(政府)失去指望,只有靠钱来保障自己的。这就造成了社会一切向钱看,道德、尊严、正义这时在金钱耀眼的光芒下,统统被忽略和搁臵。也就出现了现在社会备受争议的“拜金”现象。另外一个必须说明,市场经济制度运行的前提是公平竞争,但在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里,人情关系是根深蒂固。尤其是那些不劳而获利用手中权力恣意挥霍的特殊阶层,物欲横流,贪得无厌,引领社会的风气日趋败坏,使追名逐利,官商勾结,巧取豪夺成为可能,也就失去了公平竞争。市场经济在中国就变了样。同时人情关系从侧方加剧了人们的浮躁心理,在这种关系下社会不是教导和鼓励人们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而是在鼓励人们看谁能利用自己的人情关系通过自己的投机倒把搞到优惠和特殊的待遇,甚至可以说在否定脚踏实地。
另外一个社会因素就是社会的转型期。人们都想拼命利用这个所谓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好时机”。这是转型期是我们国家的性质好和历史决定的,也可以说无法避免,必须面对的。只是我们自己在这个时期中政府的引导不到位,成了畸形的市场经济思想一家独大。人们对于预测到问题都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结果就恶性循环导致了社会在催促人们的心理往这个浮躁的方向发展,个人因素方面:(1)没有一个唯一的价值目标。让物质欲望和攀比的思维占据了大脑的最高领地。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享受。驱使我们欲望高涨的,或许不仅仅是贪婪,而是攀比。怕在别人的眼里显得不够成功;怕别人有的,自己没有;怕别人住着大房子,自己却挤在小房子里;怕别人开着好车,自己却开着qq。有这些想法其实本没有错,错的是看到别人发家致富靠的不是兢兢业业,而是利用人情关系的投机,就让自己不由自主的产生投机浮躁的想法。自己也知道要得到这些东西不能白日做梦,就不断的想做这个想做那个。常常心不在焉,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常常计较做的太多得到的太少,这些引起内心的浮躁不安,神不宁,心不静,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东西是什么(2)对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心比天高。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认识不足。
建议。社会浮躁还是通过人的浮躁体现出来。最根本的浮躁还是人的浮 躁。找到根源也就找到解决的方法(1)认识到自己人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也就是自己在80岁老去的那天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一生,不为这一生有什么遗憾而后悔和羞耻,能拍着胸口给自己说声“我没白活这一辈子”),弄清楚这点是关键的关键。(2)在每个年龄阶段事业阶段都时不时的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做出反思和自省,及时弥补不足。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在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缺少,例如社会学,历史,哲学等等学科知识,导致自己的心智和思维能力不足
另外一个措施是政府和社会要做的。因为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教育的改革,个人素质的提升,社会的保障制度与公益福利事业的完善提高,政治体制的改革(杜绝腐败的制度),在宪法之下民主自由的真正实施,构建有效的防治腐败机制等等。这些需要政府的积极行为(3)学习习近平常和谈定心态,以及怎么拥有这些心态,让自己拥有平常和淡定的心态。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让我牵肠挂肚的书。若是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我真是恨不得一口气将其读完的。现在的自己面对浩瀚的书海,或许依旧像是乡里棒子来到了五星级酒店一样吧!对于这些能感觉到好吃的美味佳肴,我只有一口气都舍不得松的狼吞虎咽,鲜有或是根本没有美食家的细细咀嚼。哪怕我有了那么一丝的惊喜和惬意,却无法用这蠢笨的口舌和拙劣的手笔描绘出来,这种尴尬的情境是极其让人不堪的,我也因此每读一本书便背上沉重的包袱。我多么渴望大大方方地将这些收获的果实呈现出来,晾晒在光鲜照人的阳光之下,又多么渴望自己开垦出一片荒地种上令人艳羡的参天大树!可这些幻梦每每破碎,无情地成为我阅读之路上的阻碍,让我心浮气躁、烦闷不已、止步不前。
从“鬼魅狰狞,上帝无言”,到《浮躁》的“活鬼闹世事”,“鬼才”贾平娃的作品让我领略到一股不同的风情。西京城里的情事世事依然占据着我脑海中的一片空间,商州的人事世事又在那里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这里的人和这里的事让我有一股说不出的亲切感,我为他们的命运牵肠挂肚,顺带联想着自己即将展开的漫漫人生。在我即将踏入社会的这一年,自己也像仙游川的老人一样充满了对于社会、世事、政策、改革的一系列疑问,我这个21世纪的新青年却免不了和上世纪改革开放初的老人一样的一团雾水。在这瞬息万变的年代,虽说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爆炸一般的信息,可亦真亦假和错综复杂反而造就了另一种形式的一无所知和一片茫然,让人始终置身于一种不可名状的云里雾里。
岱夫
中国营销传播网
营销浮躁的表现
本人先后服务于三家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在营销、销售界打拼了5年,做过业务员、市场部主管、分公司经理,切身感受到企业领导和高管层的“营销浮躁症”对企业发展的危害。其表现概言之,有如下几种:
1、目标脱离实际,搞“大跃进”,希望高速增长、创造奇迹。任务定得高不可攀,以为可以“法乎上,得乎中”,孰不知对普遍缺乏激情的营销队伍而言,反起到打击士气和促成业务员另辟蹊径搞灰色收入的反效果。
2、做市场寄希望于策划、点子,追求轰动效应,一炮打响,广告鼓吹,甚至欺骗消费者。表面上看起来风风火火,也能造成一时旺销,让不明所以的对手惊慌失措,然而假象终究难以持久,于是销售额又大幅下滑,经验老到的对手往往可以不战而胜。“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屡见不绝。奇怪的是,仍有不少企业对这样的“成功案例”和“企划高手”追捧不已。
3、业务重技术、技巧,偏执于渠道、客户和价格战、促销战。业务型销售人员吃得开,依赖经销商、靠大户打款压货出业绩,终端工作喊得响,并没真正埋头抓好抓到位,对价格和促销形成过度依赖,市场脆弱,销售不稳定,波动大。
4、重单项指标,结果至上,以销量论英雄,一好遮百丑,考核不健全。这在前些年企业高速成长时期尚未可言成败,在今天微利时代则危害极大,销售人员只千方百计提高业务数字,不惜牺牲长远利益,短期行为多,业绩非良性增长,活力不足而销售费用高,管理混乱,分配不公,员工有怨气。
5、实行高压政策,不能忍受销售额停滞不前、下滑,轻激励、培养,业绩不好就换人,销售队伍疲于奔命,焦头烂额。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军心不稳,员工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形不成核心团队,遗留问题前仆后继。
浮躁的原因浅析
营销本身即具有追求市场扩张的.职业特点,无此激情则不是合格的营销人,这种与生俱来的职业倾向,要求配以冷静、理性,否则就极易变成冲动、浮躁。但市场开发具有差异性、层次性,是有步骤的,不能把整体策略立足于个别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产物上,把局部富油区的井喷式增长视为样板,要求全体达到某种增长率。故而实战经验丰富的老手往往趋于保守,初生牛犊与纸上谈兵者则好激进。
不过浮躁更多是源自“老板”浮躁(这里的“老板”指对企业战略规划、组织架构、经营运作和人力资源等具生杀大权者,往往偏好独裁),好大喜功,野心勃勃,缺乏耐心,或者好面子,要维持增长的泡沫,于是等不及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就划下“赶英超美”的宏伟蓝图。××企业宣称要在×年内打进行业三强之类的豪言壮语常见诸报端,相比之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常较低调。
另一种常犯错误是企业家和经理人危机感过于强烈,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本是好事,但急于求成就滑向浮躁。愈是紧要关头,愈要加倍谨慎、科学决策,拍不得脑袋,必须先稳健地走几步,把基础打牢,快起来才有底气,成竹在胸。盲目追求高速度的数量扩张只会自乱阵
常常听说过一句话,那就是环境造就一个人,是,人一群举止行为都是与他环境分不开。时下社会是浮躁,难怪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也变得那么浮躁。
这几天正在看一部电视《我青春谁做主》,与其说是一部电视剧,还不如说是一趟励志科。里边语言总是那么实在,处处说到了时下社会人一些症结。或许你会说,电视里话值得一信吗?是,没错,他们说得都是台词,但台词也不是随便编造出来,那是“那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里面有很多讨论人生哲理东西,什么是青春,青春应该怎样度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又段说得好,我们生活应该为什么而活着,是为了金钱吗?是为了有一个好生活吗?(这里所说得生活是一种结果)不是,至少不全是,生活应该是快乐度过人这一生,活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没有钱一样能获得快乐,因为他穷得只剩下快乐了;有了很多钱也不一定就会快乐,有了钱就会有更大欲望,就不会珍惜眼前所拥有,
资料
人欲望往往是个无底洞,在不同层次就会有不同欲望。
钱这个东西有时候太坏,他会毁了很多人。因为没有钱确实是万万不能。在这部电视中还有一句经典台词:要是你天天想着赚很多钱,钱偏偏不会来,你不想时候他自动送上门来了,他就和你做迷藏。是,一天老是想着怎么样赚钱,这回耽搁一个人,因为你这时候越俎代庖了,想了你以后该想事情,势必留给现在该做事情时间久少了,而且这样想根本想不明白什么,因为都是在空想,长期这样下去,只会使你无所作为,因为现在无作为,就为你以后出身社会买下了失败伏笔,注定你不专也不尖。
不要羡慕别人现在能挣点小钱,现在还不是挣钱时候,既然努力了找不到挣钱行当,何不静下心来,好好研究研究自己现阶段该做事情,多一份付出就多一份回报,没有付出是永远没有回报。在这个浮躁、功利大环境下,谁能抵挡住外界诱惑谁就能取得最后胜利。
其实好怀念小时候,一心专心学习,什么都不去想,那时候思想是那么纯洁,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所以学知识应该在小时候抓紧,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推以后,因为以后你会被越来越多事情瓜分掉你学习时间。一般而言,一个人是处于何种水平,要看他前干了什么,前20年决定了以后多少个20年能取得成就。
我们要认清现在所处的年龄阶段与身份,盲目的去随从,去受外界的干扰,始终都会迷失自己。
我的身份现在还是一个学生,对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与生活的开支都是父母给的,应该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盲目的浪费钱。我们学生没有收入,不应该去追求外表的华丽,因为那不是你所要装扮的样子,然而今天我却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买一裤子99块钱,一件外套210,那时候我是盲目的,我所受影响的是,第一,艳会帮我买,舍得为我花钱,第二,感觉我们以前买衣服都是看价格买的,而艳就是,不管价格是多少喜欢就买,而今天试衣服的时候,我都不敢看衣服价格,试完了之后一看238块钱,我说好贵,艳说喜欢就买,那时候感觉之前看的都是一百六十多,那时候都觉得贵,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而这次我却买了238的,那时候我觉得喜欢,但很贵,感觉不踏实,便说没有打折吗,随后打折出来还是210,艳也是直接扫二维码,随后跟姐说了这件事,姐说,穿那么贵你穿的踏实吗,我家情况怎么样不是不知道,我的确感觉不踏实,因为不是我的钱,而且还那么贵,那是艳辛苦赚来的,就那么豪爽的答应买了,可能这次买贵的原因都是受艳的影响,那就是,贪便宜,所以都不看价格试衣服,这跟我以前相反,这让我内心很不踏实。
褪去浮躁,生命因此更高大。
一棵树苗长成大树,需要十年,而一株浮萍长满整片河塘,几个星期便已足够。当一阵狂风袭来,满池浮萍可能会被吹得七零八落,只有大树却依然挺立。十年间大树努力发展根系,吸收养分,沉下心去。它的根系在地面下不断延伸,枝叶不断繁茂。最终,大树成为了万众仰望之才,而浮萍早已不知去向。所以我们要学习大树的活法,十年磨一剑,戒掉浮躁,因为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拥抱蓝天。
褪去浮华,未来更加宽广。
众所周知,方仲永小时候是一个神童,他家世代从事农业生产,仲永五岁时便可以写出诗句,但这种才华并没有引起方家的重视,方父认为这只是一种赚钱的方式,所以他带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不让他继续学习。当仲永长到十二三岁时,却变成了一个平凡人,没有一点特别之处。这是什么原因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方父太浮躁,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如果当时方父能够送他儿子上私塾,叫他认真读书,那么,现在中国古代文豪榜上或许会多出一个人的名字了。“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焉?”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戒掉浮躁之心。
褪去浮躁,人生回归本真。
你看过《瓦尔登湖》吗?梭罗在那里呆了两年,他远离城市的繁华,一个人在湖边的森林里搭建了小木屋,开垦荒地用来种菜。一个人简简单单的生活,有时劳动劳动,有时看看书或观察树林里的动植物,有时他也写写书。后来《瓦尔登湖》出版了,人们争相抢购,梭罗也成为了一代名家。看过书的人们都想去瓦尔登湖看看,可梭罗却说:“只要你们心里沉静,到哪儿都可以是瓦尔登湖。”我们应该学习梭罗这样,戒掉浮躁,沉下心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人生更加充实。
抛下浮躁,做回自己!
【贾平凹浮躁论文】推荐阅读:
摒弃浮躁静心读书09-09
浮躁的人有哪些表现05-30
秦腔贾平凹09-15
贾平凹作品《佛事》10-01
贾平凹名言警句10-22
贾平凹作品集06-10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06-30
贾平凹《溪流》阅读练习及答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