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的措施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低碳旅游的措施(通用8篇)

低碳旅游的措施 篇1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因此,“低碳旅游”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低碳旅游产生的背景和意义,并分析了旅游景区碳排放的表现,探寻了旅游景区低碳旅游管理的措施途径,以使旅游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一、低碳旅游产生的背景

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首次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天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之后,对低碳经济有了更新的认识,其概念和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目前大家公认的解释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准和特征的,以较少温室气态排放获得较大经济产出的一种发展模式。显然,这一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各个领域开始渗透,而且引导人们出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而原本就归于低碳工业的旅游业,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基础,其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202,仅占产业的1/11,但目前却以每年碳排放量约2.5%的年均速度增长,奢靡铺张之风不但加剧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态势,而且也不符合低碳经济能源节约的初衷。所以,不能因为旅游业属于“无烟工业”而放松警惕,旅游业发展也应该依照低碳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旅游,而且旅游业尚存在节能减排的空间。在世界各国试图寻找合理解决天气变化和能源环境危机并保证经济发展的方法时,低碳经济成为了各国的战略选择,低碳旅游正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产生的。

二、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意义

建设低碳旅游景区对于创新景区发展、促进区域低碳产业的整合开发和公众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低碳景区建设可以催生新的发展规则。例如可以将低碳的衡量指标纳入景区评价体系中,进而推动景区管理模式的改革,同时扩大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比例引导传统能源和技术的变革,推动新的发展规则的产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低碳景区建设促进区域低碳产业的开发整合。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在这一浪潮中必然会走上改造发展创新的道路,而传统景区在向低碳旅游景区转变时,无法避免地将低碳发展的理念无形地渗透到其他产业中,这便有利于区域优势资源的开发,加强整个区域内的联动效应,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区域发展共赢共生,构建区域内产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三是低碳景区建设可以促进公众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旅游生活中,游客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景区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建设低碳旅游景区通过宣传低碳的相关知识来宣传低碳的意义,引导公众学会节省资源,进而投入到维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去,使其以后可以以将低碳生活方式延续到以后的生活中,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三、旅游景区碳排放的主要表现

旅游景区碳排放主要源于交通、住宿、娱乐设施和主题公园娱乐、滑雪等旅游活动。同时,旅游业的奢侈消费加大了环境负荷。比如普通居民通常一天用水量大概是100~300升,但是星级酒店用水则高达500―2000升,豪华酒店更甚。另外,滑雪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项目,却因为气候变暖带来的雪期缩短、雪量减少而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滑雪只得依赖人工造雪技术,而人工造雪却要耗费大量水资源,比如北京市人工造雪一个冬天就要耗掉半个昆明湖的水量,这足以支撑全北京市一天用水量的1/10,相当于8300多户家庭一年的用水量。可见,对水资源是极度的浪费。在旅游资源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而建设低碳旅游景区则变得尤为重要。

第一,提倡低碳交通。一方面,景区要加强交通管制,鼓励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自行车、电动车等作为交通工具,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景区之间可以增加电瓶车、自行车或者中巴等定时接送客人,既减轻了环境压力,也丰富了旅游生活。另一方面,要鼓励旅行者尽量采用低碳或者无碳的交通工具。比如出行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同时尽量选用火车、中巴、轮船等代替飞机;短途可选择徒步或者自行车等。

第二,鼓励低碳住宿。经调查显示,酒店越豪华,碳排放量也就越高。因而,在低碳旅游景区要倡导游客选择舒适便捷的经济性酒店、乡村客栈、家庭旅馆等。同时,鼓励旅游者旅途中,自带必备的生活物品,树立节约水电意识,并且选择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

第三,选择低碳饮食。尽量选择旅游地当地食材做成的食品,避免食品运输、包装、保鲜等环节带来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同时,鼓励绿色食品,避免化肥、农药和添加剂等的使用。在就餐时,自带餐具,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进而避免石化产品的消耗。

四、低碳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和困境

首先,“低碳”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涉及到了游客旅途过程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景区要进行低碳旅游建设就意味着要转变游客生活中的一些日常习惯,比如出门自备洗漱用品、减少换床单次数、选用自行车、电瓶车等交通工具、垃圾带回家、自备餐具等,这一改变向游客习惯的挑战,如果得到公众认可固然对节能环保的实现非常有意义,还可以提高游客价值体验,但是如果不被游客接受很可能会造成游客的反感和不满,亦不会达到提高游客价值体验的目的。

其次,低碳技术的使用门槛高,对景区发展低碳旅游造成阻碍,尤其是对于中小景区低碳旅游的发展。在进行低碳景区建设时,需要引用低碳技术达到减少能耗节约资源的目的。低碳技术实质上是在改变能源消耗模式,采用生态能源和节能环保能源,例如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交通工具换成自行车、电瓶车、牲畜等来代替汽车;建筑材料遵循节能环保、无污染的原则;在服务方面配备低碳导游,增加低碳通讯、饮食、住宿服务,对垃圾废物进行分类回收等。这些对于资金雄厚的大型景区而言,自然可以通过革新技术实现完美转型,然而就目前的中小型景区而言,要想真正实现新能源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根据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研究显示,我国对太阳能技术规范与技术产品质量认证标准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且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进口,对于国外一些高校、低成本、环保的技术依赖性很强。另外,对农林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率低,能源植物培育研究进程缓慢等,使得低碳旅游难以真正得到实现。

低碳旅游发展成本较高。就景区目前的经营管理现状来看,要想实现传统旅游模式向低碳旅游的转型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成本,技术更新、替换、融资等无一不依靠资金作为后盾。这其中包括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而必须购买设备的成本,以及投资额度大、融资渠道有限等造成的融资成本,都使得低碳旅游发展面临巨大的投资难题,因而低碳景区建设在转型中进程缓慢。

五、创建低碳旅游景区的措施建议

(一)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政策对低碳景区建设予以支持,对低碳景区建设具有关键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细化政策法律促进低碳旅游的标准化和制度化,进而推动低碳旅游发展的进程。国家可以加大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景区加快低碳旅游建设的步伐,通过政策的制定推动绿色环保企业的发展壮大,激励旅游景区、景点、住宿、餐饮、旅游运输等相关产业转变模式,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及时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指数,促进整个产业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同时,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引入低碳旅游指标,严格管理旅游景区及相关产业,建立常规考核和管理机制,让低碳旅游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健康生活方式。

(二)建立景区间战略联盟

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景区面临着技术变革、设备更换、知识创造等压力,建立景区间的战略联盟共同应对风险,必将提高市场竞争力。景区可以采用横向战略联盟和纵向联盟两种模式实现景区间的战略联盟:

第一种模式是依靠旅游景区联合价值链上处于同阶段的其他景区的资源与技术,创造更大价值的联盟系统。其中技术联盟是联合其他景区进行低碳景区能源、交通、基础技术设施等的研究,实现景区之间人力、知识资源的整合,通过景区之间优势互补,发挥合力。景区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分摊新技术的开发成本,提高旅游景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组建营销联盟避免同类旅游景区竞争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低碳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议,发展低碳旅游就要创新营销战略,而目前营销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景区可以通过营销联盟来扩大低碳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和感召力,分享市场营销中的资源,同样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第二种模式是指景区与处于旅游产业链上不同阶段的其他旅游企业间的联盟,以增加价值的合作竞争系统。纵向联盟主要是指旅游景区与旅行社之间的合作,以求减少旅游过程中碳排放量,对旅客低碳知识与低碳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建立低碳景区和旅游社的有效沟通,形成利益趋同的竞争联盟,促进低碳景区的发展壮大。

(三)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

低碳旅游景区建设初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低碳旅游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构建低碳体系,提高周边环境保护和开发的重视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特色资源,形成自然环境与文化相匹配、建筑物和设施及衍生品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只有将多类型的旅游项目合理配置,对顾客元进行科学分流,对旅游容量加以平衡,才可以推动低碳旅游发展走向持续与稳定。此外,旅游景区发展应该具备健全的评价体系,督促旅游景区做到资源节约、合理节能减排,使再生能源可以更为有效地再利用。

六、小结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在世界已经被广泛认可,是符合后工业时代人们追求人性化旅游需求的。然而我国低碳旅游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随着低碳景区逐渐被政府和开发商所认可,低碳景区的发展会促使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动中,并将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下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低碳旅游的措施 篇2

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游企业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产品与服务。

低碳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要将低碳旅游转化为旅游者的行动,旅游企业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二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三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 低碳旅游的现状分析

(1)在政府层面,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

(2)在企业层面,旅游景区是最早倡导低碳旅游的。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旅行社服务机构目前也在积极推进低碳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旅游产品设计上将徒步,自行车旅游等内容加入旅游行程中;饭店在创办绿色饭店的理念下,逐渐改善设备设施,节能减排,倡导新的住店消费模式。

(3)在旅游者层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时候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等。

3 旅游企业的低碳举措

(1)旅行社企业应通过旅游产品设计引导旅游者低碳消费。随着国家对旅游企业经营准入的进一步开放,旅行社企业的竞争将越来越大,而旅行社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产品的竞争。因此旅游产品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至关重要。引导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是旅游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低碳旅游时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在旅游产品设计中把握低碳消费原则,引入低碳生活方式将是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基本思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引入“碳足迹”计算,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低碳旅游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倡导低碳旅游必须加大对低碳旅游理念的宣传,让旅游者积极行动起来成为低碳旅游消费中的一员。旅行社企业可以对旅游接待人员进行低碳旅游理念培训,引入“碳足迹”计算,帮助旅游者选择环保方式参加旅游。一方面,旅游企业可以减低费用,增强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树立旅游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效合一。

(2)加大低碳旅游项目设计。在吃、住、行、游等要素设计中引入低碳消费理念,加大低碳旅游项目设计。饮食服务上,调整旅游者的饮食结构,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合理搭配,既保证旅游者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住宿服务上,在选择目的地酒店时要多考虑小规模酒店或便捷旅馆,虽然这类酒店仅提供最基本的设施,但这意味着可以最少量的消耗能源;在交通工具选择上,不过度追求奢华。拒绝私人飞机、游艇等极度舒适却以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旅游方式,寻求简单惬意,回归自然的出游行为,才是减碳的根本所在;在游览活动中,多设计自行车、徒步、骑马等游览等旅游体验项目,减少机动车、缆车等游览项目的设计。

(2)饭店企业应通过创办绿色饭店倡导顾客绿色消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对饭店节能减排的要求是五年内星级饭店用水用电量降低20%。低碳旅游的实施,受益最大的当属饭店业。饭店是一个大型系统经营实体,建筑、基础设施、服务等都涉及到能耗,因此也是旅游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重要单位。在硬件上,饭店通过引进高效的设备设施,如采用建筑物采暖、太阳能利用、推广节能灯等多种手段减少碳排放。在软件上,推行绿色饭店理念,对饭店而言,不但没有增加饭店的自身运营成本,相反是为饭店节省了开支。比如饭店内对房间灯和大堂灯的控制,以及一次性洗漱用品的节约,床单被罩清洗率的降低,这些举措都为酒店节约了大量成本。

(3)旅游景区应坚持多利用少开发促进低碳旅游开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对旅游景区节能减排的要求是五年内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首先,对于景区来说,应多利用少开发,并尽量采取原生态材料建设景区,例如景区内的垃圾桶,就可以不用塑料材质而选用草编筐,这样既与景区风格相匹配,又净化了景区环境,同时游客还喜欢。其次,在旅游景区开发中应尽量避免资源浪费型开发,烧热水而开发的温泉景区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再次,旅游景区设备设施应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摘要:在后工业化时代,节能环保与经济持续发展将成为新的主题。在全球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低碳旅游这一新型的旅游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旅游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企业通过旅游服务理念提升,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接待设施的改善,旅游方式的引导等手段将低碳旅游转化为旅游者的行动。

低碳旅游的措施 篇3

关键词: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

1.绿色旅游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深入化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日益严重。这样给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此时人们开始认识到破坏自然的危害性以及和自然和平共处的重要性。因此“绿色革命”1的提法随之出现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就是希望能够建立一种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平共处的“绿色文明”2,。而“绿色旅游”的概念也由此提出,绿色旅游是一种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行为、坚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种旅游方式。

绿色旅游的概念有广义旅游与狭义旅游的概念之分。狭义的是指远离喧嚣和污染、亲近大自然、获得健康的精神乐趣的一种时尚旅游,这种时尚旅游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为前提的,狭义的绿色旅游通常指的是乡村旅游,也就是发生偏远地区的一种旅游活动。广义的绿色旅游是指旅游业提供的在能够亲近环境的同时还能具有环保功能的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绿色旅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用一种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在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同时并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它概念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的概念有相似之处,绿色旅游是用一种绿色的概念融入进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了人与周围自然环境和平共处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因此,绿色旅游也即是说包括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的参与的各个环节都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实现旅游的健康、绿色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了解绿色旅游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绿色旅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绿色旅游是一种在整个旅游活动中都要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二,绿色旅游充分体现了人类与周围自然环境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一种思想;第三,绿色旅游是一种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2.生态旅游

Ceballos Lascurain(1983年)最早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Ceballos Lascurain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就是旅游者到干扰和污染相对其他地方较少、较低的自然地区,专门为了了解、欣赏和学习这些地方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当地存在的文化而进行的一种旅游活动。”在Ceballos Lascurain提出生态旅游概念以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专家就生态旅游的概念做了不同的表达和阐述,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还没有达到一个统一的认知。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对生态旅游做了界定: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与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一种旅游活动。生态游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游还有一种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的定义:旅游活动要尽可能的降低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在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同时要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活动。

3.低碳旅游

2009年5月份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一份《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显示如下数据: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占世界总碳排放量的百分之五,旅游业中的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占到百分之二,另外百分之三的碳排放量是纯旅游业产生的。2009年11月份在深圳举办的“2009两岸三地旅游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低碳旅游”作为一个概念明确被提出。

随着低碳旅游的概念提出,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专家对低碳旅游的概念内涵做了相关的阐述,比如:蔡萌、汪宇明(2010年)认为低,低碳旅游就是通过采用采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等手段,为了使旅游者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质量,并确保旅游业的三大经济效益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绿色的旅游发展模式。魏小安则认为,低碳旅游即是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尽可能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种旅游方式。

总结一下旅游业界对低碳旅游概念的相关表述,本文将低碳旅游的概念定义为:

低碳旅游,即是一种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碳排放量并且采取行动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是一种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环保旅游。

4.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辨析

从近些年旅游业的发展和研究倾向可以看出,旅游业界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研究与探讨。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探讨和研究都在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低碳旅游也是如此,它和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的主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这并不代表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的概念内涵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把三者混为一谈,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三者有着许多相同点,通过对三者概念相同之处的研究,一是有利于我们把研究成果加以深化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三者的研究上相互借鉴经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相同之处表现为:

第一,指导思想相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都是在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下而产生的旅游发展模式。

第二,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要求相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都要求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要有极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环保理念的指导下作出环境保护的行动。

第三,本质和目标相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都是环境保护的旅游,都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2)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三者概念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象与范围不同。从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上看,绿色游与生态游都是有载体的旅游方式,要么是以自然资源为载体,要么是以特定的文化资源为载体,而低碳旅游则不同,低碳旅游没有特定的资源类型的限制,任何类型的旅游资源都可以进行低碳化建设。因此,低碳旅游的概念要比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范围宽泛。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探讨过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的一种,由此可见,在范围上来说低碳旅游包括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而生态旅游又是绿色旅游的一种。

第二,是否可以量化不同。低碳旅游是一种计算碳排放量的旅游,是一种可以量化的旅游,而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却不可以量化,这是一个较大的不同之处。

通过计算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即是低碳旅游,低碳旅游为旅游业实现低碳化发展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而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只是作为一种旅游发展模式的界定,绿色旅游在旅游发展模式界定的同时也提供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和可以量化的措施。显然,低碳旅游才能承担旅游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托,也可以说低碳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佳定位模式和发展模式。(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注解

①绿色革命是指在环境学科、生态学科等基本学科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并与环境和谐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和活动。

②绿色文明是一种能够使人类持续感觉到幸福感的文明。

参考文献

[1]Ceballos-Lascurain H.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J].Mexico Journal,1987(2):13~14

[2]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2)

沙湖低碳旅游汇报材料 篇4

垂范低碳发展新模式

——宁夏沙湖创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汇报材料

(2011年5月)

沙湖,国家5A景区,中国王牌景点,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湖傍金沙,沙润翠苇,“水绕沙丘天下绝”,是一处融江南水乡之灵秀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的“塞上旅游明珠”。沙湖景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以北,距银川市40公里,距河东机场50公里,京藏高速、109国道及包兰铁路傍湖而过。景区规划面积为80.1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湿地面积45平方公里,沙漠面积22.52平方公里。1997年,沙湖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各种脊椎动物144种,植物63种,13目30科130多种上百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栖息。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鸟类5种,二级保护鸟类17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保护范围的达23种。沙湖的沙漠和湿地资源是目前我国荒漠化湿地类型中最典型、资源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自然生态资源之一。沙湖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碧水、金沙、翠苇、游鱼、飞鸟、远山、彩荷等资源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了“舟行碧波翠苇间,人在如诗画中游”的独特景致,这里是鸟的天堂、鱼的世界、人的乐园,被越来越多的游客同比“杭州的西湖”赞誉为“北方的沙湖”。

沙湖独特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被列为全国王牌旅游景点。2007年荣获国家AAAAA级生态旅游区,2010年又荣膺“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之“最具娱乐价值”湖泊称号。先后被中央文明办、建

设部、人事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沙湖旅游景区在西部旅游业中率先通过了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及IS0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沙湖,已成为引领宁夏生态旅游的示范、对外开放的窗口、更是展示宁夏风采的靓丽名片。人们都说“来了宁夏不游沙湖,等于没来宁夏”。作为引领宁夏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特色旅游的宁夏旅游领军企业,出于对自我生态景区的爱护,处处本着朴素的“少污染、少浪费”原则,谨慎地使用景区旅游发展所需的各项资源和能源,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沙湖发展的富有沙湖特色的低碳旅游发展之路。景区各项旅游事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紧密契合,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在2010年首次突破宁夏旅游企业年收入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旅游人次连续以每年10%的较高增长率递增,这在全国是个奇迹,今年更有望突破百万大关。相比宁夏其余两大支柱产业能源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在节能减排的比较上,真真切切地在履行着“无烟工业”的生态低碳标牌,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一切的成绩都源于:

一、赛上奇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有人曾经说过,宁夏沙湖是“世间少有,中国绝无仅有”的旅游资源代表地。在中国,有水有湖的地方很多,但湖光山色中没有沙的粗犷;有沙的地方不少,但浩瀚起伏中缺少水的灵性。沙湖以其天然造化,将沙与湖珠联璧合,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对于历史人文底蕴积淀深厚的杭州西湖来说,沙湖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资源蕴藏量得天独厚,“金沙、碧水、翠苇、飞鸟、游鱼、远山、彩荷”七大景观元素有机结合,构成独具特色的秀

丽景观。沙湖自然保护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属中湿带,沙湖独特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正如西部丝绸之路上无尽的宝藏。

沙:位于沙湖南端一望无际的沙漠给人以豪放、博大的感觉,训练有素的沙漠之舟——骆驼载人进入大漠深处,阵阵悠扬的驼铃声清脆地在空中回荡,使人心神荡漾,如醉如痴。在这里,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寻找前所未有的刺激和新奇。2010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莅临沙湖亲笔题词“水绕沙丘天下绝”以示赞誉。

水:雾海云天作黛,月色空明水亦悠。镜湖碧水充满着盎然绿色,山绿水绿,构成一幅绿色的水彩画,沙湖的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两倍,在这里游泳、荡舟都会时时感到清新舒畅,心旷神怡。

苇:沙湖东北面,芦苇成片成丛,芦苇幽深,游艇在芦苇中穿行,如同迷宫,不时惊起一串鸥鹭,令人兴趣盎然。迎风招展的芦苇,她们宛然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迎接着游人的到来。我们说,沙湖胜似西湖,就是在于沙湖拥有如此旖旎的芦苇,正是这些星罗棋布而又疏密有致的绿色风景,才将沙湖装点得绚丽多彩。

鸟:如果说芦苇是沙湖的特色,那么鸟就是沙湖的灵魂。沙湖是鸟的天堂,它水产丰富,无污染,更得到人类的格外关照,位于湖中心的“百鸟乐园”,又称“观鸟台”,是候鸟繁衍,栖息的理想之地,在此可观赏到天鹅、大鸨、中华秋水鸭、海鸥、白鹤、灰鹤等。“沙湖慷慨飞百鸟,换得美丽悦人间”。每年4至10月,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流连,构成一个人鸟欢歌的和谐世界,成为沙湖景色一绝。

山:沙湖西眺,横卧天际的连绵青山,就是宋朝名将岳飞《满江红》词中所云“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贺兰山。巍巍贺兰山山峰高耸,重峦叠嶂,山上山下温差大,在初秋仲春微雨即成雪,雪积成山,日照不融,山上阳光明媚,山下常如披絮,形成“贺兰晴雪”,为宁夏古代八景之一。

荷:集圣洁象征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荷花,在埃及、印度、中国等国的古代文明中,即已展现芳踪,而沙湖体现塞外江南景色的万亩荷花苑,其荷花面积,规模超杭州西湖、承德避暑山庄等处荷花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

沙湖得益于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垄断性、组合性等综合特质,被列为全国37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2007年为评定位为国家首批AAAAA级生态旅游区,2010年在全国200多个湖泊选秀中脱颖而出,入围“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今天的沙湖,已经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齐备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多方筹谋,打造清洁能源低碳景区

沙湖自1989年开发建设以来,凭借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宁夏农垦人苦干、实干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旅游业发展和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发展旅游促进环境保护,以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两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自然资源已经成为沙湖旅游业开发建设的基石,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舞台。沙湖始终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举”的原则,把保护沙湖自然特色的完整性放在首位,确立了“全面保护景区自然环境,最大限度恢复和发展生物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 的沙湖低碳发展宗旨,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兼顾为目标,促进了景区旅游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湖中寻宝,芦苇搭棚

坚持使用各种可再生的湖中自产芦苇资源建设景区硬件设施设备,逐步淘汰掉了一些影响景区外观或者环境污染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建筑使用资源,使各项硬件建设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进步。使用湖中自产芦苇搭设景区凉棚和建筑,在保持景观自然独特的同时,极大的节约了建筑材料,减少了建筑污染源。景区多处节点,实现了芦苇搭草棚的总体建筑要求。并将该项工作写入2002年景区规划纲要并一直延续至今,使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沙湖风景线。

2.积极筹建无排放低碳旅游项目

坚持构建无污染无排放绿色低碳旅游项目。一是1990年7月,沙湖旅游公司首次引进滑沙项目,积极打造低碳类型滑沙旅游项目,同时购买滑沙板40块,供游客使用。截止2010年底,共有滑沙板150块,是沙上主要娱乐项目。索道建成后,游客通过索道进入滑沙场地。二是1990年8月,沙湖旅游公司从内蒙古阿左旗购买已驯化的骆驼10峰,增加沙上骑骆驼沙漠项目。1991年6月,为了扩大这一优势项目,沙湖旅游公司与内蒙古阿左旗边防部队联合经营骆驼项目,骆驼增加到40峰。2006年沙湖旅游公司独自经营至今,共有骆驼85峰。沙湖旅游公司沙上娱乐项目由1990年5月2项增加到现在的18项。主要有滑草、滑道、滑索、沙漠骆驼、卡丁车等。

3.沙雕建设,点石成金

利用沙湖丰富的沙资源,积极创新,学习国内和国外同行经验,积极开拓沙雕旅游市场。坚持筹办具有国际影响的各种沙雕

观赏旅游项目。自2002年8月开始,“沙湖国际沙雕园”落成开幕式以后,在沙湖旅游区定期隆重召开举行沙雕比赛颁奖仪式已成惯例。在历届沙雕大赛上,有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日本、俄罗斯、中国、新加坡、丹麦十国的沙雕艺术家的诸多作品获奖,如《水城威尼斯》等精品沙雕创造。由于风蚀的原因,沙湖旅游区每年要对沙雕作品进行维护更新。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游客爱不释手的经典作品。最为游客关注的是2005年的“中国红色旅游年”为主题创作了“万里长城、会师楼、延安宝塔上、一大会址、井冈山、六盘山、韶山冲。2006年的“中国乡村游”为主题的沙雕作品,代表作品有:主人翁、改革、包产到户、喜庆丰收、新农村、农业现代化。

三、节能减排,坚守低碳旅游优势阵地

为了保持沙湖景区的自然美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先后依照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及IS0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建立健全了科学有效的节能排减措施。主要有:

1.更新改造船只,控制污染源

由于原有的4艘柴油发动机大船和30艘燃油型快艇排出的废气、废物严重地污染了空气和沙湖水环境,为此沙湖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更新改造燃油船只,将原有30艘燃油型快艇全部改造为环保型豪华快艇,先后建造28艘大型仿古环保电瓶观光游船投入使用,适时引进江南特色摇橹船80条供游客参与,彻底淘汰燃油船只。

2.开设环保项目,降低污染源

首先,禁止燃油交通工具进入景区,同时为减少水上船艇的过度使用,与银川顺利迪公司合作开展环保电瓶观光车项目,年运送游客70万人次以上,该项目对沙湖的环境保护发挥着积极

作用。同时,修建环保生态星级厕所,减少对沙湖的污染。

3.兴建环保设施,处理污染物

2002年投资873万元,建设了南北两岸2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北岸垃圾处理场,并于2004年竣工投入使用,两项工程投入使用,解决了景区及周边各餐饮网点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问题,提高了景区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

为方便游客游览,修建了6公里长木栈道;对湖面做到“四无一禁止”即:无垃圾、无大颗粒硬物、无漂浮物、无污染源和禁止烧烤;对饭店、摊贩等商业网点通过加强区容卫生综合整治,坚持“四自一包”责任制,即:自觉清扫、自觉维护、自觉监督、自觉宣传、门前包片,提高了卫生保洁质量。

4.厉行环境整治,恢复原景观

近年来随着沙湖游客人数的增加,生态环境的保护压力较大,但我们宁肯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不为破坏生态环境付出代价。2009年投资1000多万元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6500多平方米乱建乱搭的违章建筑设施和与景观的不协调娱乐项目,商业网点进行拆除清理整治,拆除景区南岸与沙漠景观极不协调,又严重污染影响景观资源的建筑设施,铺设沙漠木栈道,用生态木房替换了原有的铁皮活动房;改建污水处理厂,新建环保公厕7座,对原有5座公厕进行改建和整修,设立垃圾中转站8座,分类垃圾桶258个。整个环境整治工作历时近八个月时间,投资700多万,耗费人力4万余人次,使景区生态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共清理垃圾50余吨,还沙湖景观原貌。

5.大力植树种草,营造原生态

进一步绿化美化沙湖景区及周边环境,降低和减少废气、粉尘等污染物对沙湖的污染,努力营造原生态景区。投资800多万

元重点对景观大道、新门区广场进行绿化美化,沿运河沿线种植芦苇3200多亩,树木3万余株。到目前为止,景区已实现植树近20万株,草地覆盖面积8.7万平方米。修建南北岸码头2000多平米,拓宽改造新码头航道5公里。2008-2009年,公司又投入40余万资金,对景区原有的导向标识标牌全部予以替换和更新,使现在景区面貌焕然一新,绿化、美化、亮化深受游客好评。

采取灌溉引水与生物种植相结合的措施,将沙湖东南部沼泽湿地近10万亩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之内,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种植人工芦苇8000亩,在原有观赏荷花近8000亩的基础上,又扩种荷花2000亩,并积极发展水产业。下一步,还将依据专家意见继续扩湖增加湿地,计划扩湖26000亩,扩种芦苇6000亩,荷花5000亩,利用人工和自然生长的芦苇、荷花对湖水进行生物净化,确保补进湖中的水质达标,以降低湖水中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及化肥农药等残留物超标情况,有效促进沙湖周边大的生态环境改善,为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和空间。

6.调整经营思路,拒绝二次污染

加强与石嘴山市环保局合作,定点对景区水、大气、环境进行监测,严格控制“三废”排放,确保景区良好生态环境。加大对景区燃油船只的淘汰力度,多处筹措资金建造无污染、低噪音的环保电瓶观光游船,投资1000余万元,建造了20条无污染、仿古型环保电瓶观光游船,进一步改善景区水域空气环境质量。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先进的管理措施为沙湖赢得了广泛赞誉;减少汽车、拖拉机、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量,在景区内逐步推广使用环保型低碳旅游交通工具;加强对景区污水、垃圾处理场的管理,确保污水、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继续加大对生态免水冲式厕所的使用率,减少污水排放。

7.广泛动员深入人心

设立广播宣传站、制作宣传牌、建立监督岗,每天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广大游客在观光游览过程中增长见识,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同时,要制定《沙湖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沙湖员工环境保护十不准”等制度,定期聘请区、市环保专家、学者到沙湖来举行环保专题讲座,提升干部、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上述措施,使沙湖的资源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沙湖的湿地、沼泽、湖泊、沙漠及其各种动植物资源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多策并举保护旅游生态资源

依托沙湖得天独厚的生态湿地资源,抢抓机遇,投资3000万元,建成西部第一、全国第二的湿地与鸟类博物馆——宁夏湿地博物馆,以湿地知识普及和鸟类博览为主要内容,成为提升景区文化品位的一大亮点,使广大游客在畅游自然、回归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鸟类,为提升宁夏生态建设水平和保持旅游业科学发展做出了表率。

针对沙湖自然保护区专业人才缺乏,短期内难以培养、成熟、到位的现状,与国内资源保护研究工作较为有名的河海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技术合作项目,请他们定期为沙湖培训环保技术人员;加强与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环保管理部门的联系,促使其将沙湖纳入国家级检测体系网络之中,在景区设立沙漠、水质、土壤、气体、动物、植物等观测点,定期对景区资源进行检测评估,强化对生态环境的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景区的沼泽、湿地、鸟类等生态系统有效保护。在中国林科院、宁夏大学等鸟类专家的指导下,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沙漠景观、鸟岛等处的保护措施,针对沙湖珍稀鸟类在孵化繁殖期易遭偷盗的情况,为加强防范,投资370万元建设了瞭望站和观察点,配备了30名治安员和7名专职工作人员在鸟类保护区24小时巡视。出台了沙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三不许”(即:保护区内不允许捕杀、不允许接近、不允许大声喧哗)等规章制度,对员工和游客进行必要的约束。每年冬季铲收湖泊内芦苇时,沿鸟类核心保护区外留出的缓冲带,禁止进入或进行铲收作业。目前,保护区鸟类已由建立之初的11目24科98种,增加到现在的13目30科133种,鸟类数量最多时可达150万只。

四、科学规划,力促低碳景区持续健康发展

从1995年开发建设初期,逐步制定完善生态保护建设规划。聘请南京河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指导并制定了《宁夏沙湖旅游区中远期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宁夏沙湖湿地动植物普查报告》、《宁夏沙湖湿地经济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等,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目标、措施和任务。并就沙湖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与之进行技术合作,先后选派多名业务骨干赴河海大学学习培训,增强环境保护技术力量。1998年,沙湖自然保护处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组织编订了《宁夏沙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详细介绍了保护区的地理位臵、建设目的、任务、性质,介绍了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社会经济概况、历史沿革与现状,规定了经营原则和建设方针、生物资源保护设计、多种经营设计、旅游工程设计、道路工程设计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效益评价等重要内容。1999年,沙湖自然保护处聘请自治区环境保护研究所的专家、教授考察、论证后制定了《宁

夏沙湖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就沙湖自然旅游区的生态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估、设计,拿出了科学、可行的生态建设规划。两个规划的编订,使之成为促进景区资源环境保护的“小宪法”和“护身符”。

加之,景区先后历经四轮生态景区总体规划修编,总规里逐步确定下了沙湖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纲要精神。在几轮规划修编过程中,景区始终坚持一切工作围绕总规进行,以总规为纲,发展为要,走出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沙湖改革发展之路。现阶段正处于第四轮规划期。此次规划巩固了《宁夏旅游业“十一五”规划》成果,承接《宁夏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将沙湖旅游区作为宁夏龙头旅游景区之一,凭借宁夏首府银川市“一小时经济区”和隶属辖区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半小时生活区”的特殊地域优势,将之规划、纳入到“塞上江南新天府”核心旅游板块并作为“黄河金岸”沿黄城市带重要节点,使沙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统一。

总规实施的同时,严格注意政策的延续性和实施可行性。在具体的低碳景区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上,积累了以下宝贵的几条经验:

一是多管齐下坚持强化环境监测保护。与自治区及市、县等林业和环保部门进行技术合作,在景区内设立10个陆地及水样观测点,定期定点对景区水、大气、环境等项进行监测评估,确保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我们利用亚行贷款,投资建设的沙湖湿地和鸟类检测站工程主体框架已完工,该检测站的建立,必将对强化和完善沙湖鸟类保护、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申请自治区人大制定《宁夏沙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明确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参与人员、所属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用以指导、组织、实施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在环保专家的指导下,对景区内沼泽生态系统、沙漠景观、鸟类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以拯救濒危、珍稀动植物。修建了望塔、观鸟台、设立观察点,制定保护区管理规章制度,配备治安民警对鸟类保护区进行24小时巡视,保证鸟类繁衍生息;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要求,规范景区开发、建设行为,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旅游配套设施的立项、审批、建设做到“三同时”,并邀请自治区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因素评价分析,对影响景区资源保护的项目坚决予以取缔。

二是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加大对景区燃油船只的淘汰力度,多处筹措资金建造无污染、低噪音的环保电瓶观光游船,投资1000余万元,建造了20条无污染、仿古型环保电瓶观光游船,进一步改善景区水域空气环境质量。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先进的管理措施为沙湖赢得了广泛赞誉;减少汽车、拖拉机、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量,在景区内逐步推广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加强对景区污水、垃圾处理场的管理,确保污水、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继续加大对生态免水冲式厕所的使用率,减少污水排放。

三是确保持续发展资金投入到位。除了提高自身经营服务水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保证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外,自2006年以来,景区逐年加大对资源保护的投入,如2006年为182.6万元,至2010年达到了294.4万元。以2010年为例,沙湖景区用于资源环境保护单项的经费占到旅游总收入的2.5%以上。以上措施的有效落实,确保了沙湖景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旅游

资源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五、文化为魂,打造低碳旅游沙湖特色品牌

沙湖所处地域因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明朝开始即为军事要塞,集中体现了以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军垦文化为主的边塞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初,一批又一批复转军人、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和城市知识青年及库区移民,相继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塞外边疆,加入到了沙湖建设的行列中。可以说沙湖是历史文化富集区,黄河文化、游牧文化、边关文化、移民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在这里相逢相撞,相融相汇,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辉映的繁荣景象和移民屯垦、戍边的边塞文化。

一是积极构建低碳文化载体。通过创办和制作《沙湖》、《沙湖之歌》、《美丽的沙湖》、《沙湖传说》、《沙湖影像》等刊物、书籍和影像资料,对外展示沙湖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一些著名作家和书法家到景区创作采风,使沙湖低碳文化形成了富有时代性、独特性、创新性的综合文化低碳体系。

二是提炼四大文化低碳发展主题。

1.水文化主题。为了丰富沙湖旅游内涵,挖掘沙湖旅游文化,我们围绕景区生态资源特色,做足“水”文化:新增仿古豪华观光电瓶船,购臵了摇橹船,开辟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迷津荡舟休闲项目,丰富了水上旅游文化内涵;连续开展了十届 “沙湖杯”龙舟邀请赛、承办了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赛马两项比赛,举办了西部青少年横渡沙湖游泳大赛、全国垂钓大赛等旅游文化赛事,促进了体育与旅游的融合。

2.鸟文化主题。做活“鸟”文化:建设了宁夏湿地博物馆馆、观鸟台、百鸟乐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鸟表演项目,凸显了人

与自然的和谐,也使沙湖成为我国西部首个鸟表演项目的景区;开展了沙湖国际观鸟节,促进科普与旅游的结合。

3.沙文化主题。为做精“沙”文化:先后连续举办了六届国际沙雕艺术节,邀请了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中外沙雕艺术家到沙湖开展沙雕创作,建成了沙湖国际沙雕艺术城,促进艺术与旅游的融合。

4.地域文化主题。做大做强“地域”文化:充分利用景区所处的地域优势,充分展示宁夏独特的游牧文化、黄河文化、回乡文化、西夏文化、军垦文化等,并先后举办了四届西部少数民族民歌(花儿)大赛、少数民族青年歌手大奖赛,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

三是积极丰富低碳旅游文化内涵。沙湖十分重视低碳旅游文化的发展,相继成立了文艺演出队、军乐队和龙舟队,连续多年举办低碳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和比赛。如坚持举办“沙湖杯”龙舟邀请赛,“沙湖国际沙雕节”、“沙湖大漠冰雪艺术节”、“沙湖荷花艺术节”、“沙湖杯龙舟邀请赛”、“绿色农垦旅游文化节”等重大低碳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摄影展,书法、书画比赛,适时在景区开展大规模的“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签名等活动,吸引广大游客积极参与,既丰富了景区低碳旅游文化内涵,又扩大了沙湖的社会影响,提升了知名度和文明建设水平。

四是创新低碳文化元素。2008年以来,采取措施不断强化项目包装和宣传,引进江南水乡文化,满足高端游客旅游需求,新建多艘豪华仿古电瓶船,购臵80条摇橹船,倾力打造“沙湖摇橹,水乡韵致”旅游低碳新线路;投资建设了沙湖湿地与鸟类博物馆,沙湖湿地与鸟类博物馆成为融湿地与鸟类保护、湿地观光和湿地与鸟类保护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型湿地与鸟类博物馆,形

成沙湖新的旅游项目和亮点。沙湖率先在我国北方旅游景区开发引进人鸟同乐项目,尝试驯化本土鸟类表演,形成湿地观光、鸟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沙湖鸟文化雏形;在景区开展具有回族特色、伊斯兰风情的宁夏花儿文艺表演;与此同时,为提升景区文化品位,投资新建景区东大门,凸出文化内涵,新门区主体外观为展翅翱翔的天鹅,代表着沙湖旅游区展翅高飞;在新门区北侧建设鹤舞文化广场,逼真的丹顶鹤群,徜徉于山石水瀑之中,仿佛人间仙境,实为游客夏季休闲纳凉极佳之处。这些建筑群与景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氛围相呼应,突出体现沙湖景区沙、水、苇和湿地生态建设和谐发展。

六、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创新途

沙湖生态旅游区以其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日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沙湖视察。1991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宁夏视察工作期间,游览沙湖,欣然题字“沙湖”,给予沙湖较高的评价。

20余年来,旅游区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年均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0多亿元,创利税近2.8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收入近40亿元,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问题。20年来,旅游区的各项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随着景区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沙湖先后被自治区政府、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省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湖”这颗璀璨的塞上明珠也以其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跻身于国内旅游景区的五奇、五秀、五美、二十胜之列。

低碳旅游的措施 篇5

——一以湖北省咸丰县旅游经济的发展为例

叶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其谋求发展的同时,同样需要肩负起起社会责任。“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壮大湖北旅游产业”,在此,本文将以湖北以湖北省咸丰县旅游经济的发展为基点来展开论述关于旅游业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旅游业,责任。

(一)低碳经济及其现实背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旅游业的背景

1,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

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

在国际上,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国根据本国的资源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如美国的国家公园游,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乡村可持续旅游,肯尼亚的野生动物生态游,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之旅等。目前,从全球来看,美国、欧洲、日本、非洲的肯尼亚、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亚太地区的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都是生态旅游发展得较好的国家或地区。

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兴起于90年代初。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1995年1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生态旅游成为被广为倡导的一种旅游形式,1999年云南大学主办了全国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在我国的生态旅游开发上,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大的规模,同时也没有形成特别出色的品牌,尚处于摸索阶段。九寨沟和张家界最近都打出了生态旅游的旗号,但这仍然只是在探索。总的来说,生态旅游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兴起。

2.“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提出:

2008年7月,在湖北旅游发展高层论坛会和湖北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从今年起全力打造宜昌、恩施、襄樊、十堰、荆州、荆门、神农架、随州等8个市(州、区)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湖北旅游产业”。2008年11月18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圈的决定。东边,武汉城市圈渐入佳境;西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呼之欲出,总体规划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关键信息:

(1)引入了“后现代”理念:对于鄂西圈规划原则就是理念要超前,放眼未来、立足长远,强调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

(2)鄂西圈的共有名片:“楚韵巴风·山水华章——中国鄂西”,这是鄂西圈的主题口号,也是圈内“八姊妹”共有的名片。

(3)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重造:核心产品锁定为“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同时,力推荆荆襄随文化旅游、清江土苗民俗生态旅游。这三大旅游板块,贯穿着神农炎帝、巴土民俗、楚文化、三国文化、宗教和现代科技等六大文化线。

(4)交通先行:“交通先行”是鄂西圈的突出战略,着重解决可进入性问题,实现“快旅慢游”,将旅途的时间缩短再缩短。在总体规划中,首先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点是立足形成铁水公空的全方位交通网络,并且与武汉城市圈联网,加速两圈之间的融合。并围绕“交通圈”,打造“生态圈”。

(5)绿色思想: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思想”将会体现在鄂西圈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环保的新型产业。并将绿色GDP纳入考核,在鄂西圈,将改革政绩考核方式,研究建立圈域绿色GDP考核评价体系,落实责任制,将绿色GDP考核纳入圈域内各市(州、林区)政府的考核内容。

(6)破解区域封锁、地方保护:创新体制机制并清理整顿不利于圈域整体发展的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垄断等不合理政策法规,建设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体系。

3.鄂西圈的整体情况: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森林面积占全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

另一方面,鄂西地区又聚老、少、山、穷、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贫困县占全省67%,贫困人口占全省70%。其发展主要受到以下五个瓶颈因素的制约:

(1)交通瓶颈制约严重。鄂西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穷、库”等山区,交通体系不健全。景区公路等级低,鄂西地区到核心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少,路况较差。连接省外的快捷通道不畅,邻省国际级风景区的客源因交通障碍难以流入鄂西。

(2)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鄂西地区大部分是山区,一直以来各地对旅游的财政投入非常有限,许多景区的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食、住、娱、行、购、游的配套水平较低。众多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可进入性很差。

(3)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鄂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规模不大。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存在行业分割、地方分割问题;资源深度开发不够,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少,附加值低,未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

(4)市场运作能力较低。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各地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往往各自为政、手段落后,旅游知名度较低。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业市场主体。目前湖北大型旅游企业不多,省内尚无一家本土上市旅游企业。

(5)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投入、经营机制也不够灵活。大部分地区在旅游开发投入机制上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投入能力不足。

4.咸丰县的基本情况:

咸丰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平均海拔800米左右。辖10个乡镇一个区,288个村,总人口36.4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是革命老根据地,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项英等174位将帅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留下了不朽战绩。

咸丰县距州府所在地恩施市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椒石、利咸、咸来、杨关四条省道和国家即将兴建的恩黔一级公路纵贯全境,把长渝、沪蓉两条高速公路,渝怀、枝万两条铁路,恩施许家坪、黔江舟白两个机场,恩施和黔江两座中等城市以及坪坝营、三峡和张家界三个国家级旅游景区连为一体。咸丰县属典型的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十分有利于动植物生长。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 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全县分布着许多规模大、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区,如坪坝营原始生态旅游区、唐崖河旅游资源区、二仙岩旅游资源区、小南海生态旅游资源区、环城生态旅游资源区等,有丰富的水资源、溶洞群落和深山峡谷,这些都非常适合休闲健身旅游。同时,咸丰县地处鄂、湘、渝、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是土家族聚居的腹地县。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渗透,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典型的土苗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唐崖土司皇城遗址、土家吊脚楼群、严家祠堂、十字路侗族风雨凉桥及大量的民族歌舞、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堪称一绝。(三)

旅游不断发展情况下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之间的若干矛盾和问题。

目前关注点仍然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景区的经济发展,而对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尚无足够的重视,其主要反映在: ⑴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具体表现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在过去十几年的旅游业发展中,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遭受到建设性的破坏。有的旅游地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盲目进行旅店、餐馆的建设和扩大旅游区及修建旅游设施,导致原生态的严重破环。就以索道为例,在旅游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甚至修几条,不仅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4]],而且索道的修建与运行,则是高能耗过程;而在美国和日本,索道在旅游景区的修建都有明确的规划可依,如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 米,公路只修到2000 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⑵旅游业粗放式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随着新的旅游模式的开发,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农业、轻工业、文物、通讯、零售业等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旅游业中。然而,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承包商为求利益最大化,使用一系列非环保产品。如宾馆饭店的一次性牙刷、牙膏、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拖鞋等日用品,质量差、使用率低、浪费严重,而且生产过程中和使用后都会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导致风景区内垃圾废渣、废物剧增。目前,我国宾馆饭店一次性牙刷的日用量已达万支,其生产中消耗的直接和间接物料进入环境形成的污染远大于牙刷本身使用后的污染量。还有零售业中产品的销售,厂商为求吸引顾客眼球,在土特产、纪念品的包装上使用难降解材料,在浪费资源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污染。

⑶公众环保生态意识的不足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 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较差,可以说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游客乱扔的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而对这些垃圾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同时产生碳排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在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建设低碳发展模式是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

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应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面向低碳经济,以积极的姿态,大力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一)合理规划生态承载量

一定时间内,在旅游地域的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称为生态承载量。旅游地生态承载量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旅游污染物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量[5]。生态旅游承载量作为旅游者、旅游资源与环境、旅游社区居民及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接口,对于实现旅游业低碳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旅游业开发前期规划中,要注重低碳体系构建,科学开发资源,重视环境保护。由于各地条件不同,提供的旅游产品各异,所构建的体系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开发者要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借鉴国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模式和经验,根据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筑旅游地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坚持尽量减少生态成本的原则,减少土地等资源的占用,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减少资源、能源的使用,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使用力度,从源头控制资源的进入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努力促进旅游业朝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方向发展。

(二)统筹选择低碳运营模式

根据每个省市的特征,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先进例子,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目标,以最低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收益。

1、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香港旅游资源贫乏,但香港并没有盲目地搞人造微缩景点。目前,游客认为比较出色的景点是海洋公园和大屿山大佛。由于两个景点依山傍水,别具特色,成为到港游客必看的景点。缺乏吸引力的景点,根据当地的特点进行修缮和改造。

与此同时,香港还把具有东方色彩的旅游项目保留下来。针对金融和贸易日趋活跃的特点。把目标盯在商务和会议旅游上。把旅游和商务以及会议结合起来,是高档次的旅游,比观光旅游增加二至三倍的消费,增加了外汇收入。

可见,各地旅游资源都有优势和劣势,应根据本地的经济、地理、交通、市场等条件,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朝着多样化、专项化、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小城镇旅游、温泉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等具有特色的专项旅游[[6]]。

2、全面推进一些县市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大力发展各县市的生态旅游,是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相适应的[[7]]。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⑴努力实现由“低、小、散”的粗放型经营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要以产业改造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加大规划、建设、管理的力度,努力提高景点、景区的水平。形成各生态旅游城市有特色的拳头产品。⑵ 积极发挥旅游业带动功能,从单一经营向综合型、复合型经营转变。发展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合理利用当地全生态、无污染的原材料,采用绿色、生态标志,让公众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无形提高自己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

⑶ 做好内合外联、产业共兴。对内,要强化景点景区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联合效应;对外,主动接轨周边旅游城市的联合。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使我国的生态旅游得到长足的发展。3.2.3积极推进“三农”旅游。

旅游业有条件也必须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农”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对旅游业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海洋海岛旅游等,让农民走上致富奔小康道路的同时,利用这些天然的潜在资源,合理开发,实现清洁生产机制,必定会大力促进旅游业低碳发展的进程。

目前我国旅游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那些经济欠发达、人民富裕程度相对较低的县市接纳的外来游客相对少很多,但旅游资源都各有特色。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多数旅游资源处于“清风明月不用买”的被“辜负”状态。积极推进“三农”旅游,不但是对旅游业本身,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价值[[8]]。3.2.4采用“绿色饭店”经营模式

现阶段,旅游各部门特别是宾馆、酒店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在吃、住、行方面要倡导绿色消费,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能源、水源和生活物质的使用量,特别注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饭店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物品尽可能地反复使用,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饭店在物品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将其回收,把它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例如饭店内每天残余的食物,作为一种可堆腐的有机物,可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作为能源向饭店或周围居民供热或发电,或可以作为周围养殖场的饲料来源。废弃物要分类收集,便于无害化。饭店为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使用无污染物品或再生物品,作为某些物品的替代物,如使用纸质餐具替代塑料餐具,印有饭店标志的纸质或布质提袋替代塑料袋,使用无磷、无铅、“ 高效、无毒、多功能”型洗涤用品替代传统洗涤剂,在与游客沟通的条件下,变床单、被单“一天一洗” 为“一客一洗”,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要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如煤、石油等,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推广使用节能灶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在高原地区用太阳能来加热,要重视充分结合本地能源优势,考虑利用自然能。建立以节能为中心的无污染型“绿色饭店”经营模式。减少资能源使用量和污染物产生量。

3.3倡导全民绿色消费

倡导公民绿色消费理念,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加大宣传力度,促使旅游者将环保视为一种义务和自觉的行为规范。

首先,旅游业的相关产业部门可配合公关部门或环保产业部门开展公关活动。借公关活动对广大消费者进行教育,包括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对环保的提倡等等,一方面,增加公众的环保心理,强化他们的绿色意识,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消费,另一方面,树立了公众心目中的本企业正面形象。

其次,旅游广告不仅可以传递关于产品的信息,亦可进行对消费者的引导。通过旅游广告来达到教育的效果。当然,一些公益广告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再次,旅游产品本身是个最好的教育例子。因为很多人习惯于从旅游实践中学习,好的旅游产品产生直接可见的利益,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现身”教育[[9]]。最后,着眼未来。在“绿色教育”中,青少年是一个极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青少年学生必将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的思想,他们是最有可能成为环保主义的推动者。此外,孩子对家庭(或其他成员)的态度和消费行为有很大影响。从多方面考虑,青少年应成为“绿色教育”的关注重点。3.4 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相关产业低碳化发展

旅游业相关产业众多,旅游业在低碳发展进程中,要注重相关产业的低碳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奉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宗旨,推行CDM(清洁生产机制)的完善化,系统化。努力使相关产业走低碳路线,减少CO2排放量。由于国际旅游牵涉到长程飞行,据估计,因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暖化效应,国际旅游占有的责任份额高达4%到6%,因此旅游业被视为高温室气体排放行业。欧洲理事会现已正式通过指令,自2012年将目前还未包括在《京都议定书》范围内的民用航空业纳入碳交易系统,且适用于所有进出欧盟区机场的国内和国际航班[[10]]。据此,相关产业更应致力于技术创新,开发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交通工具及设施等。旅游管理必须和国际现代化管理接轨,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低碳管理模式,采用连锁管理模式,实现各个环节持续管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各国均应支持旅游业低碳发展进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度,实现技术共享,更好的促进全球低碳经济发展。

(五)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切机。湖北咸阳旅游业的发展也应该依照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进一步履行产业的社会义务和应尽的责任,不断地开拓创新,以良好的形象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不断的完善。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规划部署,以公益的外部形象发展旅游产业,真正的做的产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相结合,真正的实现企业的人文化责任化社会化公益化。

主要参考文献:

低碳旅游的措施 篇6

成功创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

2012年9月16日,从“全国低碳旅游发展大会暨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授牌仪式”大会传来喜讯,港中旅〃嵩山景区被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旅游景区协会联合评选为首批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本次大会被誉为我国旅游行业首次“碳中和”大会。“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活动已经被国务院新闻办录入《201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经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评选活动自2010年正式启动以来,全国有500余家景区提交了申请报告,2011年1月,其中50家旅游景区入选了首批低碳旅游实验区,2012年9月,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照标准,组织初选、实地考察、终审、媒体公示等环节严格测评,港中旅〃嵩山景区等19家在低碳旅游建设和发展方面成绩突出的旅游景区被评选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国平作为会议代表,在会上作了题为《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创建低碳旅游示范区》的主题发言。

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于2010年6月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引进港中旅集团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制定了发展低碳旅游的总体规划;加大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交通;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能源;举办各类活动,传播低碳旅游文化;加强景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助推低碳管理运营;建设无烟景区;大力植树造林,显著改善景区环境;加强景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建设等举措,在旅游产业链“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全力体现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的低碳旅游要求,促进和谐

景区、文明景区、低碳景区的建设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旅游的措施 篇7

小到一个城市、国家, 大到整个地球, 已经对低碳生活达到了一种渴求的地步。大气污染, 水资源贫乏, 石油危机……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 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低碳旅游也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它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而这种旅游观念包含在现实的生活观念中, 且迅速地被大众所追捧。

2009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要求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 倡导低碳旅游。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低碳经济。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明确将发展低碳旅游和节能减排作为推动旅游发展方向转变的重要内容。可见, 对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来说, 低碳旅游已受到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发展低碳旅游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旅游者对自己的定位

虽然低碳旅游在我国是较新的事物, 但是已经有一些旅游者开始认识到低碳对于环境的影响, 有的也已经在生活中尽量的低碳。但是仍有不少人认为, 低碳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点一点去完成的, 并不仅仅是在一个旅游的行程当中能够完成的;旅游是要去享受的, 而不是受束缚的;这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低碳旅游刚刚发展的时候, 可能会导致在降低旅游的舒适性的同时导致旅游成本的增加。这个费用很多旅游者不愿意买单, 有人甚至说既然国家提出要发展低碳旅游, 那么国家可以先拨款在几个旅游线路进行低碳旅游的试点, 试点若能成功, 可再进行推广, 并对这些试点单位加入低碳旅游的单位进行补贴。这样也可以在旅游成本不增加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三、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分析———以沈阳市为例

此次调研选择在沈阳的10个旅游景区景点的入口处完成, 进行调研问卷的现场发放和回收, 共发放问卷350分, 回收325份。以下是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的统计分析。

(一) 旅游者对低碳旅游认知程度

通过对调查进行分析发现, 只有6%的沈阳旅游者非常了解低碳旅游, 71%的游客对低碳旅游听说过, 23%的游客从未听说过“低碳旅游”这个名词。这说明沈阳的旅游者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

(二) 旅游者对低碳旅游必要性的态度

旅游者在对“您认为目前倡导的低碳旅游是否有必要时”问题的回答中, 有8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有必要的, 有12%的人认为“无所谓”, 只有5%的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由此可见, 人们对待低碳旅游这种新颖的旅游方式的态度还是能够接受的。

(三) 旅游者对低碳旅游影响旅游质量的态度

当旅游者被问及“您认为低碳旅游会影响您的正常旅游生活吗?或者说会降低您的旅游体验质量吗?”51%的沈阳旅游者认为, 低碳旅游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旅途生活或旅游体验的质量, 有35%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不确定”, 只有14%的回答的是“会”。这说明绝大多数人还是认可低碳旅游的, 可以接受这种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

(四) 旅游者关于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

关于对出游交通工具的选择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 34.3%的被调查者出行会选择火车, 其次是公共汽车, 约占27.3%, 选择飞机和私家车的占25.5%, 选择徒步的约占8.9%, 选择自行车者占4%。据有关资料显示, 自行车和徒步应该是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首选, 如果是本地游最好选择这两种。公共汽车和火车是大部分人选择的旅行方式, 这相对于私家车和飞机, 由于其乘坐的人数较多, 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相对是比较小的。

(五) 旅游者入住酒店时对于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态度

旅游者对关于“在旅游入住酒店时是否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问题的回答, 选择“会使用”的游客占62%, 有2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 另有17%的人会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由此看来, 可能是因为方便, 人们出行入住酒店常见情况还是会选择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 大多数人没有考虑到低碳环保的层次。而有些人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 可能也是考虑到卫生消毒方面的问题。更少数的人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 是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这些人自己不但了解和支持低碳, 而且还能够建议酒店服务低碳化, 他们对待低碳旅游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

(六) 旅游者在购物时对购物袋的选择

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旅游者出行购物时会倾向于选择商家提供的购物袋, 所占比重为78%, 而自备购物袋的人只占22%。这主要是因为方便。但是, 塑料的原料构成成分当做垃圾回收是一种非常难以降解的材料, 这样就会产生有害气体, 同时污染环境, 不利于低碳环保。

四、引导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的对策

(一) 政府全面宣传、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政府的此种做法能促使社会大众将环保视为一种义务和自觉的行为规范, 从而促使他们选择低碳的旅游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或是确定一些有效的宣传方式, 甚至可以对选择低碳线路的旅游者进行一个积分的累计, 达到一定的数额之后可以享受政府的某项优惠政策或是授予某个奖项。这样也能提高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的积极性。

(二) 旅游酒店的低碳经营

酒店为客人提供的有形设施和无形服务都应注意低碳化, 进而注意对旅游者的低碳行为进行引导。例如, 在星级酒店住宿时, 提示集中使用一条毛巾或者浴巾, 并且尽量减少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在房间内显著的位置设置宣传卡, 提示旅游者离开酒店的时候, 注意关掉灯、电视或空调等电器。同时, 饭店在市场营销中也要考虑到节能减排工作, 例如, 配合饭店的营销计划, 举办节能专题宣传周活动, 为客人建立低碳消费记录档案, 以便于对客人的节能行为进行奖励。

(三) 旅行社低碳旅游线路的设计

低碳旅游线路就是指在旅游行程安排中尽量减少碳排放、避免损坏环境的线路。这就要求旅行社在设计旅游线路的时候要从环保角度考虑食、住、行、游、购、娱等, 例如, 尽可能安排景区电动观光车;在食品选择上, 优先安排食用各种绿色生态食品, 本地当季食品, 以减少运输和包装的能源耗费等, 把整个行程尽量安排在低碳体验环境中。

(四) 旅游景区的低碳开放

旅游景区严格禁止机动车进入, 可以安排运用景区电动观光车, 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果景区的条件成熟, 可以引导游客采用更低碳的旅游方式。例如, 在景区内增设自行车的租用处, 开展蹬车游;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引导游客进行徒步游, 设置一个“碳减量计数器”作为活动装置, 在旅游者每一次低碳行为之后, 引导游客来按一下活动减碳计数按钮, 以计算旅游者所从事的活动与一般旅游模式比较能够减少的二氧化碳。这样更能激发旅游者的低碳旅游行为。

(五) 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的引导

旅游从业人员作为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组织与引导者, 如果能够正确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旅游行为引导、身体力行, 会对旅游者的低碳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 旅行社在旅游者组团出发前向大家发放一份详细的说明材料, 其中包括旅游活动过程中要随身携带水壶, 自备牙刷、拖鞋、毛巾, 不携带小包装食品等,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碳的排放量, 而且有助于养成健康卫生的好习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 导游人员要做到对低碳现象进行分析和引导。在旅游者的具体旅游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与低碳有关的现象, 导游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低碳分析能力, 同时, 能够把这些现象融合在具体的讲解内容当中去。

(六) 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活动导向

作为旅游者自身必须树立低碳旅游的理念, 这样才能在具体旅游活动中来践行低碳旅游行为。主要包括:低碳饮食, 不用一次性餐具, 自备水具, 尽量使用本地应季蔬果;低碳住宿, 不用每天更换床单, 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低碳交通, 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如果要坐飞机, 尽量做到少带行李, 实在要自驾, 最好拼车, 实现能效最大化;低碳游览, 合理安排路线, 途中回收废弃物;低碳购物, 尽量选用本地产品且包装简单的商品。

五、结语

低碳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到整个旅游过程中, 它只注重低碳目标, 使旅游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分解到全过程。旅游者要深知旅游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 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 只有发展低碳旅游才可以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旅游者通过低碳旅游, 可以亲自体验低碳生活, 更加能够理解低碳的重要性, 进而带动旅游更大范围内的低碳发展。

摘要: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低碳旅游的实施需要多方参与和共同努力, 而旅游者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要想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旅游者个人低碳旅游行为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它比其他措施实施更快, 是低碳旅游实施中的一个核心因素。有鉴于此, 对沈阳旅游者的低碳旅游行为进行了调研分析, 并提出引导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

参考文献

[1]蔡林海.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2]刘啸.低碳旅游——环境经济价值实现的新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6) .

[3]李小明, 等.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社区的构建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飞达村为例[J].河南科学, 2010, (5) .

[4]廖先旺“.低碳旅游”理念威生活新风尚[N].人民日报, 2010—02—26.

低碳旅游,绿色经济 篇8

怎样才能做到低碳旅游呢?

首先得做行前调研。先得阅读一些资料,无论是从网上、还是书报上,更好地了解旅游全程对目的地的影响。比如避开热点或过度开发的目的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习俗、餐饮和其他相关的信息,这样就更容易融入当地;学一些简单的会话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在你出去旅行之前,把自己不需要的电器电源都关掉,比如电脑、电视、游戏机、微波炉、热水器等等。

在研究行程和预订的时候尽量利用网络资源,实际上网络资源往往比导游书更能提供全面和新鲜的建议。只有当需要的时候,用再利用的纸张打印一些必须的资料,比如地图和联系表。

行前预订。最好避开旅游旺季和公共假期;在旅游旺季去旅游会增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你大概会花费双倍于平时的费用。选择有可持续旅游管理系统或政策的旅行社。在预订之前,先问问你的旅行社他们的可持续旅游政策。选择注重环保、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具有完备的废水和垃圾处理系统的酒店或宾馆。试试新酒店,它的建筑设计会更加符合能源节约的要求。所以尽量选最近几年新建的酒店。新的设施(例如冷暖系统)会比老的模式更加节能和有效。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你都可以找到小型的经济型酒店。这些灵活经营的小规模的经济型酒店仅仅提供最基本的设施,这意味着他们能够消耗更少的能源和提供更加人性化和有当地特色的服务。

自带水瓶。自带水壶从酒店或者餐厅接水,或者干脆带一个随身的小型水过滤器,现在这些东西在户外店和网络上很容易买到。

使用充电电池。别忘了带上电池充电器。使用充电电池会减少毒物污染,节约能源和为你省钱。当然别忘了看看你去的地方电源和插座是否兼容,别忘了带上转换器。

无论你是去远方还是只是在郊区转转,一个当地绘制的绿色地图都会是你绿色旅游的最好导航。你可以从一些国际组织的网站上找到这些地图,比如GreenMap.org。在中国有些组织也提供绿地图,比如自然之友。

带一个帆布袋。带一个可以重复使用和清洗的帆布购物袋,既省钱,又环保。

不要试图一次玩遍。当你试图一次看尽量多东西的时候,长途旅行就不可避免,这无疑会增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另外,走马观花似的旅游会让你只是了解皮毛,所以一次只专注于一个地区,深入地体验才是最好的旅行方式。

减少制造垃圾。旅游的时候如果有可以重复使用的东西就不要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带一双便携的筷子以防万一。带一套简易餐具以防餐厅只提供一次性餐具。

造福当地。在爬山的时候顺手将路边的垃圾扔进垃圾桶或带下山,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支持一’些致力于造福社区的组织等等。你可能不相信,但是你真的在改变世界。社区服务活动可以是在孤儿院、医院和儿童救助中心,教一堂美术课或者用你的专业帮他们修修电器啊之类的。总之尽你所能。

关灯。虽然在中国的大部分宾馆都有自动断电的设施,但是在一些小的家庭旅馆里面,仍然需要你在离开的时候手动关掉灯和空调等电器。夏天,离开房间的时候把窗帘拉上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温;冬天的时候别忘了拉开窗帘让阳光温暖你的房间。

选择一些当地特色的菜肴。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也要拒绝一些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耕种的并不适应当地环境的外来作物。

购物前先问问它是用什么东西和怎样制作出来的。除了野生和珍稀动物的皮毛,也有很多东西对环境有害,比如说用枯木、贝壳和死珊瑚制作的工艺品。买这些东西制作的商品有可能破坏了环境的可持续性。

虽然从遥远地方带有当地邮戳的明信片让人感到更加浪漫,但是考虑到制作明信片所消耗的木材和能量,还是用电子明信片来代替吧。干脆发个照片彩信更快更及时地传达旅途的欣喜。

购买旅游纪念品之前你先想想你是否会长久地使用。很多时候纪念品只是在那时那地才凸显它的价值,然后就慢慢沦为储藏室里可有可无的垃圾。

选择一些更有创意的无车旅行方式。比如骑自行车或者走路。或者选乘公共交通也不错。不得不乘坐出租车,不妨看看有没有可能和别人合租。去当地青年旅舍的公告牌看看,那里往往有很多合租信息。不要不好意思,问问别的游客是否和你顺路。给你的行李也减减肥吧,如果只是出去一个周末就不要带上一个月的东西。巨大的行李会占地方也会增加油耗。

虽然离辟蹊径可能会躲开人群、抄近道、看到原始的东西,或者享受四驱车野外性能挑战。但不幸的是,如果我们都去另辟蹊径的话,我们就会逐渐毁灭了我们看到的那些最原始最自然的地方。负责任的旅行者应该跟着指示牌标识的路线前行,不要移动或带走古物或者花草、动物。

当你在旅途中拜访我们的邻居时,努力去了解他们和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

选择当地导游

选择当地人经营的酒店

选择当地制作的食物

尊重当地习俗和传统

上一篇:四级语文教研的工作总结下一篇:通勤车驾驶员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