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精选10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篇1

第1课 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为了进一步对外扩张、侵占国外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2)鸦片走私可牟取暴利。

(3)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维护了民族尊严。

2.时间:1840—1842年。

3.经过:1840年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1842年直逼南京城下,胁迫清政府签约。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① 割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5.影响(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破坏了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及关税自主权,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3)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

(5)清政府战败求和,刺激了爱国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革新救国:晚清

爱国思想家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挑战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2)时间:1856—1860年。(3)侵略者:英国、法国。(4)主要经过(暴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5)结果: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6)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沙俄趁火打劫。

(1)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2)手段:先武力强占,再强迫清政府签约。

(3)概况:《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4)结果: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包括库页岛在内)。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自然灾害严重;受西方宗教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

群众。2.领导人:洪秀全等人(农民阶级)。3.时间:1851—1864年。

4.经过(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 ”,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并封杨秀清等为王,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都城,改名为天京。(3)巩固政权 ①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

②重兵保卫天京,举行北伐和西征。洪仁轩制定《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4)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5)结果: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5.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6.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②提出了鲜明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③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在华势力。

第4课 洋务运动

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使清政府一些官员认识到中国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2.目的: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机构:1861年,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奕䜣主持,是清政府 专门的外交机构,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4.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5.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6.指导思想: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7.主张:“师夷长技”,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建设近代国防。8.内容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雇佣工人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②建立新式海军:筹建了北洋、南阳、福建三支海军。

③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这些企业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④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9.评价(作用/地位)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标志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不过,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是一次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10.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受洋务企业的影响,部分官僚、绅商也开设工厂,雇佣工人采用 机器生产的方式。著名的有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

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朝鲜发生农民起义。2.时间1894—1895年。

3.简单经过: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清政府被迫应战,史称“甲午战争”;9月北洋舰队

与日本舰队进行了黄海大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之后,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求和。

4.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时间:1895年。

(2)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5.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背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2)扩大经济侵略:除商品输出外,又进行资本输出、投资设厂。

(3)瓜分方式: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还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

1.背景:1895年,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

2.兴起/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3.目的:救亡图存,“自强保种”。

4.维新思潮的传播(1)方式: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

(2)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他的译著《天演论》,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生存竞争”学说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3)作用:批驳顽固派派,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5.开始1898年(旧历戊戌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令,标志变法开始。

6.主要内容(1)经济:发展工农商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2)军事:训练新式海陆军;

(3)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即北大的前身),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4)政治: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7.结果:操纵实权的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维新人士被逮捕杀害,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仅持续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8.影响:①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启资产阶级思想之蒙);②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倡导君主立宪制),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③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第7课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运动 ①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主要活动地区:以山东、直隶为主,后发展到京津地区。③行动纲领:“扶清灭洋”。

④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⑤抗击八国联军:在廊坊、杨村等地狙击敌人,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等。⑥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⑦影响: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但其迷信及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训。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原因: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②时间:1900年6月—1901年9月。③八国联军:英、俄、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

④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攻陷天津;8月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与清政府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⑤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①时间:1901年(农历辛丑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俄、美、英、日、德等11国签订。②内容:经济: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影响: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军事、外交措施,使北京门户大开,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8课 辛亥革命

1.创建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创建,以“振兴中华”为志向,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性质)。2.创建中国同盟会(1)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

(2)纲领/旗帜:“驱除鞑虏(推翻满清统治),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把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3)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革命目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首义:武昌起义:1911年(旧历辛亥年),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发起,并取得胜利。5.发展:武昌起义胜利后,十几个省宣布独立,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6.中华民国成立: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7.结果: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8.历史意义(1)历史功绩: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③建立了中华民国;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⑤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局限性:①“失败”的表现: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②“失败”的本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9.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第9课 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1913年,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控制国会,派人刺杀了宋教仁。袁世凯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由于国民党力量分散,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最终失败。

3.1914年,袁世凯废除了《临时约法》,改行《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总统拥有和皇帝一样的权力。4.1915年5月,袁世凯部分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5.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自封“中华帝国”皇帝,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

二、军阀混战6.袁世凯死后,势力强大的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直系军阀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主要势力在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掌握北京政府的实权;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主要盘踞在东北。

7.此后10余年间,大大小小的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扶植下,割据一方,为了争夺地盘和政权,进行了连绵不断的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袁世凯为了维护专制和复辟帝制,下令尊孔读经,掀起一股封建复古逆流。

2.兴起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原名《青年杂志》)。后迁到北京。3.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4.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5.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锋芒直指儒家思想。6.代表人物

(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2)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4)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批判。7.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8.(历史地位)它给专制主义以空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

3.经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五四运动前期中心)爆发,运动的主力是学生,6月初,发展到上海(五四运动后期中心),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运动的主力是工人。4.结果(初步胜利)(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的职务。(3)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5.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6.历史意义(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3)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无产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7.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

8.代表人物(1)李大钊: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介绍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陈独秀:发表《劳动者的觉悟》《谈政治》等文章,阐释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9.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1年7月23日。11.地点:上海,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12.内容:(1)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2)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4)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13.意义: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12课 国民革命

一、国民党一大

1.背景: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启发,孙中山深感工农群众力量之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寻求中共的帮助与支持。2.时间:1924年1月;地点:广州。

3.主要内容: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确认中国共产党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4.意义: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开始。

二、黄埔军校

5.时间:1924年。6.地点: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称黄埔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7.主要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

8.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9.作用:培养了大量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10.时间:1926年。1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13.战略方针:首先集中兵力进攻湖南、湖北,打垮吴佩孚;之后移师东南,消灭孙传芳;最后再向长江以北推进,消灭张作霖。

14.结果: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两个军阀的主力,取得巨大成功。

四、合作破裂

15.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随后,在各地“清党”和“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举行了秋收起义。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意义(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二、红军长征

5.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6.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7.起止点:江西瑞金——甘肃会宁(红军大三主力会师)。

8.主要经过: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9.遵义会议

(1)1935年1月长征途中,贵州遵义。(2)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长征的意义: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14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日本侵华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概况: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它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结果(1)蒋介石对日冲突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东北军退入关内,不到半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2)部分东北军的爱国官兵拒绝执行不抵抗命令,奋起抗击日军侵略。(3)不屈的东北人民纷纷组织起抗日义勇军,燃起了民族自卫战争的烽火。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4.背景:1935年,日本又不断制造一系列分离华北的活动。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5.概况: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活动,运动迅速扩大到全国,史称“一二·九”运动。

6.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7.背景:面对民族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严词拒绝,坚持“剿共”政策。8.时间:1936年12月12日。

9.概况:张、杨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10.结果:在中共等各方面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这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2.地点: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3.经过:日本进攻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4.结果:掀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二、共赴国难

5.中共军队(1)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2)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在大江南北开展对日作战。6.国民党的军队:开赴抗日前线,从正面抗击日军。

三、南京大屠杀7.时间:1937年12月。8.手段: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

9.对象:南京居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10.人数:30万以上。

11.性质:一场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

第16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一、台儿庄战役

1.时间:1938年春;地点:山东枣庄台儿庄。2.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指挥者:李宗仁。3.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1万多人。4.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二、百团大战

5.背景:日军调集重兵,分割围困抗日根据地。6.开始时间:1940年8月;地区:华北。7.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指挥者:彭德怀。8.目标: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9.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众志成城

10.民族企业家坚守民族气节,积极组织工厂内迁支持抗战。

11.科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提高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发愤工作。12.教育界辗转办学,延续中国教育命脉、存留中国教育精髓。13.文化界人士积极组织救亡团体,宣传抗日。

14.海外华侨节衣缩食,捐献钱物,大力支援祖国的伟大抗战事业。

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2.内容: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通过了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 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4.史实:1945年8月15日,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进攻下,日本被迫布无条件投降。5.原因

①1945年春夏起,八路军、新四军不断发起攻势,8月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中国军队大反攻。②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③苏联派遣红军进攻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6.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抗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

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三、收复台湾与南海诸岛7.收复台湾:1945年10月25日,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8.收复南海诸岛: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复日本非法侵占的南海诸岛,恢复行使主权。

第18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却企图垄断抗战胜利果实,决定发动内战。但是,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过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3.结果:10月10日签署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二、国民党策动内战

4.秘密大量印发蒋介石编写的“剿匪手本”。5.大规模调动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和重要交通线。6.接受日军武器装备,收编大量伪军。7.镇压反内战运动,制造“下关惨案”。

三、全面内战爆发

8.时间:1946年6月。9.标志: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10.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第19课 走向战略反攻

一、粉碎重点进攻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时间:1947年3月。

(2)过程:3月,国民党军集中25万兵力向延安发动突然袭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西北野战部队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孟良崮战役

(1)时间:1947年3月。(2)指挥:陈毅、粟裕。(3)战果: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七十四师。

二、千里跃进大别山3.时间:1947年6月。4.指挥:刘伯承、邓小平。5.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6.时间:1947年7月。

7.内容: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8.意义: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第20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一、国统区的危机1.原因:国民党政权军费激增,财政赤字。

2.表现:征收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国统区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二、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3.时间:1948年9—11月。4.参战部队及指挥者: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5.战果: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淮海战役6.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7.参战部队及指挥者: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8.战果: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平津战役9.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10.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11.战果:北平和平解放,基本上解放华北全境。

三、渡江战役12.时间:1949年4月21—23日。13.过程:21日,解放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14.意义: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第2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张謇办实业 1.弃官经商:清末状元张謇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弃官经商,1895年创办了大生纱厂。2.张謇的企业形成一个大生集团,人们称他为“状元实业家”。

二、荣氏企业

3.创建:20世纪初,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始创办面粉厂。辛亥革命后,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逐渐成为“面粉大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在上海创建申新纺织厂,后来发展成为“棉纱大王”。

4.艰难发展:受南京国民政府盘剥,侵华日军的破坏,荣氏企业衰落。上海解放前夕,反对迁厂逃资,为新中国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三、化学工业5.化学工业的先驱是范旭东,1915年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

6.艰难发展:20世纪30年代,他创办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侯德榜任总工程师。日本全面侵华后,他坚持到大后方重建,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第22课 社会习俗的演变

一、剪辫和放足

1.剪辫: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剪辫令,限期剪去象征清王朝的辫子。

2.放足:辛亥革命后,政府非常重视禁缠运动。孙中山还下令,内务府通令各省一律劝禁缠足。

二、服饰的变化

3.清末男子传统服装为长袍马褂。到民国初年,西装开始流行。孙中山整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式服装——中山装。

4.晚清时期女子传统服装为宽袍大袖。民国初年吸收了西式裁剪方法对传统旗袍加以改进,使其更加称身合体,旗袍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女装。

三、礼仪的革新

5.民国政府废除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一律改称职务,民间称“先生”或“君”。6.民国时期,简化了传统婚仪,创造出新式婚礼。

第23课 文化教育的进步

一、新闻出版

1.新式报纸出现:著名报纸有《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等。《申报》于1872年创办于上海,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2.出版机构成立: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二、新式教育3.创办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开设了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

三、废除科举5.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成就

一、文学家

鲁迅1.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2.他的杂文批评时政,揭露黑暗,伸张正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他通过《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对劳动人民抱以深切同情,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茅盾4.他创作的《子夜》等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提纲 篇2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之后为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之后为黑色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物理考试答题技巧

第一

先拣会做的做,一定要先把看上去一眼就会的先做完,这样你就有一部分分稳稳的握在手里了,你的心态也会不一样了心理就有底了。

拿到卷子先用三分钟时间大概扫一下,整套卷子的难度分布大概确认一下答题策略,先做会做的,在做可能会作的,最后作不会做的,不会做的尽量写。

提示:注意别把答案填错了!

第二

对于大题:先猜后解的策略,即使不会解也要把答案蒙上。对于电学比例题因为求R比例的题,比例都不大不会给什么3:1.4这样的比例,给的比例都是比较简单的数。

所以可以先猜后解,反正猜得出来猜不出来半分钟就知道,猜不出来在规规矩矩的解,力学大题,也可以这么干,只是需要你观察的更好些。

第三

多选题如果是计算,不会做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选项去验证题目,因为是多选所以肯定应该不止会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这样如果B对,用B的结论还能再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一定在其它选项中。

中考物理学习方法

1.扎实基础,立足课堂。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知识,还应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如:转化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理想实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复习提纲 篇3

once a week每周一次 twice a month每月两次 every day每天 be free有空

go to the movies去看电影 use the Internet用互联网 swing dance摇摆舞 play tennis打网球

stay up late熬夜;睡得很晚 at least至少 have dance and piano

lessons上舞蹈课和钢琴课

go to bed early早点睡觉 play sports进行体育活动 be good for对„„有好处 go camping去野营

not„at all一点儿也不„„ in one’s free time在某人的业余时间 the most popular最受欢迎的

such as比如;诸如 old habits die hard积习难改 go to the dentist去看牙医

morn than多于;超过 less than少于

help sb. with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How about„? ......怎么样?/ „„好不好?

want sb. to do sth.想让某人做某事 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一般疑问句? „„有多少„„?

主语+find+that从句. „„发现„„ spend time with sb.和某人一起度过时光

It’s+ adj.+ to do sth. 做某事的„„的。 ask sb. about sth.向某人询问某事

by doing sth. 通过做某事 What’s your favorite„„?你最喜爱的„„是什么?

the best way to do sth.做某事的最好方式

词语辨析:

1. how often 多久一次,用来提问动作发生的频率。回答用:once,twice, three times 等词语。

how long 多长,用来询问多长时间,也可询问某物有多长。

how for 多远, 用来询问距离,指路程的远近。free 空闲的,有空的, 反义词为 busy. be free 有空,闲着,相当于 have time.

I’ll be free next week. = I’ll have time next week.

还可作“免费的、自由的”解。be free to do sth. 自由地做某事。 The tickets are free. You’re free to go or to stay.

2. How come? 怎么会? 怎么回事?表示某件事情很奇怪,有点想不通;可单独使用,也可引导一个问句, 相当于疑问句 why, 但 how come 开头的特殊疑问句使用的仍然是陈述语序。

How come Tom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 Why didn’t Tom come to the party?

3. stay up late 指“熬夜到很晚,迟睡”。 Don’t stay up late next time. stay up 指“熬夜,不睡觉”。 He stayed up all night to write his story.

4. go to bed 强调“上床睡觉”的动作及过程,但人不一定睡着。I went to bed at eleven last night.

go to sleep 强调“入睡,睡着,进入梦乡”。 She was so tired that she went to sleep soon.

5. find + 宾语 +名词, 发现 : We have found him (to be) a good boy. find + 宾语 + 形容词, 发现: He found the room dirty.

find + 宾语 + 现在分词, 发现 : I found her standing at the door.

6. percent 百分数, 基数词 + percent: percent 没有复数形式,作主语时,根据所修饰的名词来判断谓语的单复数。 For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are girls. Thirty percent of time passe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篇4

1、张謇的生平: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2、张謇办企业的目的:挽回中国的利益。

3、张謇提出的口号:“实业救国”。

4、张謇创办的主要实业: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5、张謇创办企业的状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华民族资本的压迫,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好景不长,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发展阶段:

⑴出现萌芽:洋务运动至清末

⑵黄金时代:一战期间

⑶凋谢、萎缩: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2、发展原因:⑴西方大机器生产对中国的冲击;

⑵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封建制度;

⑶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掠夺;

⑷实业家的努力。

3、受阻原因:⑴帝国主义的掠夺;

⑵封建主义的阻碍;

⑶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特点:⑴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⑵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⑶地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比较薄弱;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篇5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力是9.8N(有时取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1)

(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9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1③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④用滚动代替滑动。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2、杠杆: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3、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4、力臂(L):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25、杠杆上有二个力,分别是动力(F1)和阻力(F2) 二个力臂,分别是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26者匀速转动叫杠杆的平衡。

27、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公式中:F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28、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杠杆要保持水平静止。钩码的重作为作为动力(F1)或者阻力(F2)

29、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如:撬杠,起子,铡刀,手动抽水机) 特点:省力但是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如:钓鱼竿,筷子,手前臂) 特点: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长度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如:天平)

特点为: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30、滑轮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31、定滑轮:

(1)使用时滑轮轴位置固定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篇6

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得到印度尼赫鲁、缅甸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见课本p72《中印两国联合声明》)

4、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目的:挫败帝国主义阴谋、打消亚非国家的疑虑)的方针。

5、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

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复习提纲 篇7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的七个等级,并对每一类群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5、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6、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我国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杉、珙桐(鸽子树)

第二节从种到界

1、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2、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3、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4、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5、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6、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

2、建立自然保护区:含义: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功能: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目的:(1)保护生态系统(如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2)保护珍稀动植物(如保护斑头鸟、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青海湖鸟岛保护区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种子、精子库)(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 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2)开展爱鸟周活动; (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

(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6、植物的分类:

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

无种子无根的(假根):苔藓植物(如:葫芦藓)

有茎叶有根的:蕨类植物(如:肾蕨)

种子无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如:松树、杉树)

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

(1)单子叶植物:平行脉,一片子叶(如玉米)(2)双子叶植物:网状脉,两片子叶(如大豆)

7、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8、生物学家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①分类单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②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生物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9、桃隶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梅属、桃(种)。

马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10、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即:属名+种加词+命名者(可省略)

1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种类的多样性: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动物种数也位居世界前列。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②基因的多样性:包括种间基因的多样性和种内基因(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森林、草原、海洋、湖泊、湿地、农田、城市生态系统等。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篇8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物态变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与 沸 腾

不同点: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汽化

第三章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v)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篇9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才会沸腾;

(2)蒸发是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4.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5.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6.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熔化、汽化、升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提纲 篇10

somebody = someone某人 something 某物,某事

anybody = anyone任何人

anything什么事物,任何事物,无论什么事物

nobody = no one没有人,不重要的人

nothing没有东西,什么也没有;不重要的人或事

everybody = everyone每人,人人,所有人

everything每一个事物,一切

词组:for nothing(徒劳,没有好结果,免费),nothing but(仅仅,只不过),

It’s nothing. (不用谢,不必在意)

anybody else(别人)

复合不定代词只相当于名词,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和表语

Everything is made of elements.任何东西都是元素构成的。

·I have nothing to say toady.我今天没什么可讲的。

·That`s nothing.没什么。

(1)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2)something和anything的区别与some和any的区别一样,前者一般用于肯定句,后者一般用于否定句、疑问句或条件状语从句中。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肯定句)

Someone is asking to see you.有人要见你。 (肯定句)

Has anything happened ?出什么事了吗? (疑问句)

We can`t decide anything now.我们现在不能作什么决定。 (否定句)

If you want anything, call me.你要是需要什么可以给我打电话。(条件状语从句)

(3)复合不定代词被定语所修饰时,形容词或不定式等其他定语则须放在它们的后面。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e machine.这机器没出什么毛病。(形容词)

This is something special. 这是种特别的东西。(形容词)

(4)除与-thing构成的复合不定代词外,即everyone、everybody、someone,somebody都有所有格形式;当其后有else时,’s要加在else后面。如: That must be somebody else’s coat; it isn’t mine. 那一定是别人的外衣,不是我的。

5)everyone=everybody, anyone=anybody, 只指人,不能与of短语连用;every one, any one可指人也可指物,一定要与of连用才可以。

·如:Is anybody here? 有人吗?

You can take any one of these. 你可以随便拿一个。

上一篇:学校中考志愿填报方案下一篇:多元线性回归法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