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区观察记录表(精选10篇)
1、观察粗细不同的小棍绕线圈数的不同,初步感知周长。
2、体验科学观察、发现、记录的乐趣。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小棍、动物玩偶、线、房子模型、记录表等。
【操作要点】
1、观察三根棍子的不同,猜猜哪只小动物先到家。
2、旋动棍子,看哪一只小动物先到达第三层。观察此时三只动物所处位置的高低,以及粗细不同的棍子上绕线的圈数。
3、按小动物高低的顺序(即小动物快慢顺序),依次找出它们对应的棍子,并在记录表上用符号标注。
【指导建议】
1、活动前可提供不同粗细的小棍、线等,通过绕线游戏初步感知棍子粗细与周长长短的关系。
一、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 创设观察氛围, 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推动观察的动力, 有了动力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事物, 继而养成习惯。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具有显性和隐性。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是显性环境, 如整个墙面的设计、区域环境的装饰和整个教室空间环境的利用。不论是环境布置的材料还是环境布置的设计, 教师都应让幼儿参与其中。
基于环境在幼儿园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环境布置中应充分利用幼儿记录, 让墙饰成为展示幼儿记录的场所, 将记录与环境布置融为一体, 通过环境来诱发幼儿积极的观察行为, 使环境真正与幼儿互动起来。环境布置的材料以幼儿记录为主, 无形中, 教室里都是幼儿自己的记录。幼儿很自豪自己的作品被展示, 他们对观察结果的期望也使他们不断与记录对话, 在这种对话过程中, 幼儿观察和再观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对幼儿起着强化、暗示的作用。它既可以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参照记录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 还可以激发幼儿在下次的活动中更加乐于观察和记录。
这里的观察氛围, 包括安全的心理氛围和开放的活动环境。安全的心理氛围是指教师和幼儿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可以让幼儿发表不同意见, 可以自由观察、自由记录的心理氛围, 错了也不要紧。教师的建议仅仅是建议, 幼儿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了自由、和谐的心理氛围, 利用记录进行观察才能成为幼儿真正乐意追求的生活。创设与观察活动相适宜的开放的教育环境, 促使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二、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
观察兴趣的激发是容易的, 但观察兴趣的维持和上升为幼儿自觉行为及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容易的。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是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的有效途径。所以, 在初次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后, 教师要与孩子们一起回顾记录, 以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变化、兴趣取向和观察力进展情况,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进入中班后, 大部分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能力。教师可以逐渐将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记录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上。教师可针对幼儿的不同能力、不同的观察内容, 活动进展的不同情况, 有计划、有目的地灵活变换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及时延续幼儿观察的行为, 使观察行为能按目标而持续, 进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将个人记录、小组记录与集体记录有机整合
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许多个人记录或几个小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 是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 是经过许多个个体实验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三种记录的用途和作用各不相同,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选用, 还可以将这三种有机整合,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使幼儿能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灵活运用猜想记录、观察记录和结果记录
猜想记录是幼儿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预测和猜想, 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为后面的验证提供具体形象的对比依据。观察记录是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将看到、听到以及感受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结果记录即观察、实验最终结果的记录。
未知的事物总是很容易吸引幼儿。所以, 在引导幼儿观察某一事物前, 既可以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 还可以让幼儿先对所观察事物进行猜想记录, 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记录。让幼儿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猜想并记录下来, 总是很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 作为需要在观察中解决的问题, 也给幼儿的观察指定好了观察的目标。因此, 教师可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记录, 也可以只用一种, 具体使用情况, 应根据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观察内容来确定。
三、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记录形式, 发展幼儿观察力
在科学活动中, 往往会涉及到幼儿对所观察、探索事物的一些认识, 幼儿也急于表现这种认识。当幼儿将自己的认识用各种不同的象征性语言, 如绘画、泥工、制作、构造等表达出来时, 就形成了幼儿记录。幼儿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充分利用多种记录形式, 是发展幼儿观察力的关键。因为形式多样的记录既可以表达幼儿自己的观察、发现, 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中再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发展幼儿观察力。我们经常使用的幼儿记录有空白式、表格式、清单式、记录本形式、照片、泥工、纸工等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记录形式都适合于观察活动。对于幼儿来讲, 图像表现是一种比文字简单且清楚的沟通工具, 幼儿喜欢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因此, 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过程中, 最好不要对幼儿的记录形式提出统一的要求, 而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 幼儿的记录也应放置在便于取放的地方, 供幼儿随时翻阅, 以便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更好的发展幼儿观察力。
例如:在小班“自然角”的观察记录中, 我们可以请幼儿自由进行空白式记录, 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再拿着记录观察自然角里的植物。孩子们都发现了自己的记录没有顺序, 看起来很乱。于是大家一起想办法, 重新设计记录纸, 每一格作一次记录用, 这样就能清清楚楚地看了。在中班记录天气情况时, 有的幼儿想到自己的妈妈是做财会的, 整天画表。于是就想出了制表来记录天气情况, 记录的非常清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能力强的孩子就会独立地进行观察、记录, 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采取放弃的态度。作为教师, 应该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地进行指导, 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记录形式, 引导幼儿坚持记录, 发展幼儿观察力。
一、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的现状
1、目的不明确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中,科学实验记录单作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工具存在,其作用越来越不可被替代。但大多数老师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学实验记录单的真正作用,因而导致了科学实验记录单的作用没有被发挥出来,在老师上课结束后,大多数学生的科学实验记录单都存在着留白现象,学生知识在新奇与凑热闹的心理作用下,一无收获。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若没有详细的科学实验记录单可回顾与复习,这节科学实验课也将失掉它原有的色彩。
2、记录责任推给个人
小学的科学实验课往往是采用分组协同作战完成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但每次科学实验课的分工都是固定的,只有那一个人比较熟悉科学实验记录单的填写方式,并且他还能一眼就找出科学实验课的重点,其他人则在热闹光景中一晃而过,没有科学实验记录单的概念。在课后,老师对科学实验记录单既不回收看看记录情况,也不做任何评价,更是滋生了这种现象的增长。
3、科学实验记录单过于单一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的形式过于简单,提不起学生记录的兴趣。如果科学书中这个表格,那么老师就会直接用这个表格做科学实验记录单,科学书中没有的,老师会自己画这个科学实验记录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老师应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丰富科学实验记录单的形式,运用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二、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方法
小学科学实验的实践性还是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科学实验的记录依然只是存在在形式上的,沒有真正推动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索与观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已经充分认识到科学实验记录单的重要性,因此在不断进行尝试,以求改变科学实验记录单原有的作用和形式。
1、设计独特的科学实验记录单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有必要为让学生亲自设计科学实验单来记录自己对实验观察的结果。然后再由老师发放一张传统的科学实验记录单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填写。老师把学生自己设计的科学记录单收上来,贴到科学实验室的墙壁上,让学生自己对比一下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老师再根据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采用诙谐、幽默的言语对大家设计的科学实验记录单以及记录结果做一下讲解和总结,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科学实验课的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2、用鼓励记录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在日常的科学实验课教学中,老师会发现很多学生一开始都很兴奋,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倦怠了,提不起兴致来,不能很好的完成科学实验单的记录。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帮助和监督,以助于他们能够及时的完成科学实验记录单的填写。老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受表扬的特点,对那些观察仔细,记录详细的学生给予表扬或者一些物质性的鼓励,并把他们的科学实验记录单贴到实验室里当成范本以作展示,让其他的同学以此为标准,促使他们对实验仔细观察的能力,争取下次也要把自己的贴上去,获得老师的表扬。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完成实验记录,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力。
3、用总结科学记录单经验来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在观察老师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随着做实验的次数增多,科学记录单数量的不断增多,老师要让学生学会对科学记录单的总结,针对不同实验的特点,总结出经验,经过不断积累,学生就会越来越知道哪类实验要重点观察哪些方面,以此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科学记录单课后要收起来,以备下次有类似的实验时,学生还可以作参考。因此,对科学记录单进行总结,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综上所述,老师要对学生的观察力进行培养,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科学观察记录单,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牢固树立“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老师对科学记录观察单重视起来了,学生才能从心底真正的改变对科学实验记录单的看法,才能真正发挥科学实验记录单的有效性,才能在根源上提高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
区域活动前,我先向幼儿介绍了建构区中提供的材料:原木积木、胶粒积木、雪花插片、长方形的牛奶纸盒、幼儿奶粉罐、长放形的纸板(用于架高)。幼儿当时兴趣很高涨,也一同认识了材料的颜色、形状,以及如何拼搭。五位幼儿进入了建构区:
师:“今天,我们来试试用这些积木拼搭好看的房子,好吗?”
全体幼儿:“好的。”
师:“你打算造幢什么样的房子?”
幼:“造大润发:”“造城市客厅;”“造幼儿园;”“造房子。”
师:“好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试试,记得玩好之后将玩具整理好哦。”
一开始,他们各自从积木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拼搭。徐辰睿先选择了长方体的纸盒积木,并将积木横着放在地上。又去拿了一块相似的纸盒,很快他将手上的纸盒也堆在了之前纸盒上,并高兴的对我说:“郁老师,你看,我房子造好了。”我追问:“你搭的是什么房子呢?”他说:“是大润发。”然而,一旁的孙璟怡手里拿着圆形的罐子,并将两块罐子叠起来。当我问道:“你搭的是什么?”她低着头没有回答。
而另外三人则是坐在一旁很开心的玩着雪花插片。旁边的几种玩具完全被他们忽略了。
区角游戏结束后,五位孩子在堆放玩具没有方法,放的非常凌乱。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完成。在区角交流时,我将积木再一次介绍给孩子,这次,我介绍了这些材料的玩法。我先拿了两块长方形的盒子说:“老师先要造房子的柱子,然后要造个屋顶,谁来帮老师选块积木做屋顶呢?”大部分幼儿都举手了,我请了个别幼儿尝试用纸板架高。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造了一幢类似的房子,并给与了鼓励。
我的思考:
孩子在活动中的状态体现出他们其实在建构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起初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积木该如何的组合、拼搭,只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在玩。并没有在区域活动中学到什么。同时,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整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对孩子拼搭的启发也不多。幼儿完全在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尝试建构。
经过这次观察与思考,我在环境的创设上做了一次调整。我的调整措施:
在区域中我在区域的墙壁上设计张贴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图片,激发孩子构建的兴趣;而玩具摆放的位置贴上标志帮助幼儿可以独立的整理好各种建构材料。并且在区域活动开展前介绍了这些内容。
片段二:(环境调整后的区域活动开展的一个片段)
有五位幼儿进入了建构区,有三位幼儿先看了看屏风上的设计图,然后再选择了积木尝试拼搭。而有两位幼儿是先尝试自己拼搭,没有参考设计图,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尝试。
章哲鸣先选择了两块长方形的积木做了柱子,他一边很认真的在搭建,一边仔细的看着设计图纸,还说着:“再拿个长的。”于是,搭了两层后,他选择了一块三角形的积木作为屋顶。不一会儿,他按照设计图纸搭建了三幢房子,基本上是以组合、排列的方式搭建的。而其他幼儿仍然是自己管着自己搭
建,其他三个幼儿分别都搭建出了设计图上的造型,而另一个幼儿搭建的房子基本上是一层楼高的房屋,以长方形纸板为屋顶,是我上一次区角交流时搭建的方式。
我暗示三位幼儿:“怎么样能把你们的房子连起来呢?房子和房子之间还有什么呢?”此时,沈为源说:“有路的。”王馨怡说:“还有树。”这时,我追问:“请你们再选一种积木来铺路,把你们三个人造的房子都合起来,像我们的江滨新村一样。”幼儿很快就动手了,三个人分别找了圆形的罐子作为马路,而一位幼儿则是选择了块圆形的小罐子作为树。很快,孩子们的兴趣又开始很高涨,区域内的建筑物也没有原先的那么独立、凌乱。
我的思考:
通过环境上的调整后,我发现幼儿对建构的兴趣又开始膨胀了。他们渐渐的关注到了设计图,也能完成设计图上的内容。但是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这些设计图上的内容过于的简单,他们一会儿就完成了,但是能力较弱的幼儿仍然只是停留在原地。于是,幼儿现有的建构经验以及材料的层次性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的调整措施:
1、区域环境的调整:增加了一些拼搭好的作品的照片供幼儿参考。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可以先看着这些拼搭好的实物图进行拼搭。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幼儿常见的建筑物的照片。比如:大润发、幼儿园、滑滑梯、医院等。这些照片在提供前,事先通过谈话活动、实地参观等方式,先带孩子去认识了这些建筑,然后再投放进区域活动中,也随着孩子建构经验的丰富不断的做调整。
2、材料的调整:增加了一些树木、花草等,比较形象生动的材料,使整个建筑区更像是一个整体。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废旧材料,如:瓶子、旺仔罐、汽车玩具、人行道等。这些材料都来自幼儿与家长们共同收集的,也有部分材料是孩子经常在家中玩的建构材料。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拼搭”的经验,因而有选择的将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同时也不断的更新。
3、幼儿经验的积累:带领幼儿参观中大班哥哥姐姐们搭建的房子,参观他们的建构角。以及带领孩子参观一些常见的房屋建筑,如:我们的幼儿园,欣赏、讨论幼儿园的房子,不断的丰富幼儿的经验。
片段三:(第三次调整后的某个片段)
幼儿进入区域后,先是选择了买来的积木搭建了几幢房子,并且用长条的硬板纸铺了条马路。很快建构区内的房子一幢幢的呈现出来了,孩子们也利用了废旧的易拉罐做了房子的柱子。
凌若轩问沈安琪:“你搭的是什么啊?”沈安琪说:“幼儿园呀,你呢?”凌若轩:“医院啊。”但是他们的建筑物并没有显现出这些建筑物的特征。
于是我问道:“看看我们上次拍的照片,幼儿园里有些什么东西?你没有造出来。”凌若轩幼儿看了下说:“有滑滑梯的。”沈安琪:“还有游泳池的地方。”我又问道:“怎么造滑滑梯呢?大家都一起来试试看。”
沈安琪幼儿先是拿了块圆柱形的积木作为柱子,再选择了一块长方形的积木,然后很开心的说:“我的滑滑梯好了,老师你看。”周圣易幼儿也模仿沈安琪造了一座滑滑梯。
于是我暗示他们:“看看,这些易拉罐和纸板可不可以用来做滑滑梯呢?”
不久,大伙儿开始利用这些废旧的材料造了很多个滑滑梯。我说:“那游泳池要怎么做呢?”C幼儿点了点照片,然后直接选用了一个圆形镂空的积木说:“这个可以做的。”
我说:“这个游泳池好小哦,大概只能一个小朋友在里面玩,能不能用这些材料造个更大的呢?” 孩子们再次开始尝试探索,凌若轩幼儿马上拿了张长长的硬板纸把他折了下围成个圈做了游泳池。而章彦哲则是用很多块正方形的积木围成了个圈做了游泳池,很不错。
我的思考:
通过前几次的调整,我发现孩子们对建构区兴趣一直是很高涨。孩子们在玩的时候经常会参考设计图、照片等,拼搭时更有了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搭建。但是孩子们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却是我最为关注的地方。这些材料很丰富,但是孩子们似乎还不是很会玩。原先我认为,这些材料孩子们都是共同收集的,他们应该会将这些材料都运用到拼搭中,但现象表现出孩子们对这些材料的使用情况还是不尽人意的。
我的调整措施:
1、提供了一本小册子,上面将一些废旧材料的使用方法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废旧的易拉罐与积木组合成房子的图片、纸板与柱子的组合等。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参考这些单一建筑物的组合方式,其中包括了排列、平铺、合围等技能的运用。而能力较强的孩子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时,老师可以继续用绘画的方式添加进去。
2、设计图纸更新,结合主题活动。如这个主题是《我爱我家》就添加一些“我的家”的设计图。设计图的内容包括:卧室、厨房(小床、电视机等)、客厅(沙发、电视机、空调)、大门、阳台等。
我的点滴思考汇总:
1、建构区环境的创设:环境是首先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是激发孩子兴趣的关键。因而,经过几次调整后,在区域的间隔上我选择了一些幼儿常见的建筑物的雕刻作品作为屏风。在屏风的反面则贴上了幼儿常见的建筑物照片、设计图纸等。也随着主题的更新,改进设计图纸及照片内容。
2、材料的投放:更注重层次性,有容易拼搭的易拉罐也有比较难的纸板等。同时,也可以用漂亮的包装将这些材料重新的装饰了一下。
3、家园的配合:部分建筑物材料由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
4、幼儿的经验:带领孩子参观中大班孩子的建构区,积累幼儿的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带孩子有目的性的参观身边常见的建筑物:医院、超市、幼儿园等。
1、百宝箱提供幼儿可操作和替代的材料,如:用饮料瓶替代洗头膏”,用积木替代卷发筒,这样就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些。
2、在交流中让大家充分发言,并寻找更多的符合游戏内容的方法,如:理发店”怎样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可以请大家帮忙出点子。
3、教师在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适时介入能启发幼儿将主题情节深入下去,增强同伴间的互动和沟通。生活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要点:入睡情况及情绪反应 幼儿行为实录: 实录一:今天一早,逸铭奶奶牵着逸铭走到门口,奶奶恳求老师:老师,今天逸铭睡觉就别让她睡了,她说睡不着。”只见逸铭眼睛已经湿漉漉了,奶奶轻轻告诉我:她大概不睡觉,被老师批评过,今天就不肯来幼儿园了”老师听后感到莫名其妙,我们没有批评她,怎么回事?”我去问搭班老师,她也说没有批评过她。实录二:中午,孩子们在安静的吹眠曲中,边脱衣服边睡下了,此时逸铭看看老师,又看看同伴,也开始脱衣服,可是眼眶里又有眼泪了。逸铭,怎么了,是不是不想睡觉呀?”逸铭点点头,说:我觉得有点不舒服。”是吗?哪里不舒服?”她一会说脚不舒服,一会儿又说头上的辫子扎着睡不舒服。那老师帮你揉揉脚吧!把你的辫子也解开来。”这时她继续寻找着更多的理由,老师,奶奶跟你说过的,我可以不睡觉的。”今天老师陪在你身边,你一定能睡着的。”逸铭将信将疑,就躺下了,在老师的安抚声中她渐渐地睡着了。教师反思: 逸铭一直是我班表现好的乖乖女,可是近来发现她总和奶奶粘在一起,早上不许奶奶离开幼儿园,经常在老师的劝说中,奶奶才离开。我觉得原因一是奶奶对隔代特别宠爱所导致的。其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经不起挫折,在表扬声中长大,往往听不进批评。其三,老师在细节方面处理过于草率,可能孩子在睡觉时曾经有这样那样扰乱睡眠的因素,老师对不睡觉的幼儿只是命令的口气,没有分析原因,使孩子对睡觉产生厌恶甚至惊慌。改进措施:
1、利用电话或面对面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睡觉的习惯,并取得与家长意见的一致。
2、多和孩子谈心,运用正面引导的方法,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3、教师在幼儿入睡后多关注孩子午睡的情绪反应,如有反常就要耐心询问,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和不适。区域游戏观察反思 观察要点:幼儿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游戏背景: 顾逸铭与周顾雯在图书角里准备看书。幼儿行为 教师思考 镜头一: 顾逸铭:我想借e2的书,你呢?” 周顾雯:我也想借e1的书。” 顾逸铭:那我们一起来借吧?” 周顾雯:这里是标志,这里是你借哪里的书,你写错了。” 顾逸铭:我用e1来表示我的标志啊” 周顾雯:可是这样你会跟你借得书搞错的。”
1、孩子基本能看懂借书卡,可是在具体借得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各种混淆的记录,比如顾逸茗的记录,很清楚他借e2 的书,可是在标志的地方用e1 表示,这样在还书的时候可能会搞错。调整策略:
能力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其中,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要重点培养的基本能力。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大班幼儿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观察的兴趣和主动观察的欲望,幼儿会用简单的图画、数字、图表或其他表征符号来记录。但是受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还存在着盲目性或浅层性,记录内容缺乏目的性;记录形式比较单一;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些问题折射出大班幼儿有效记录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一定要重视培养幼儿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
中国论文网 /9/view-13005293.htm
一、培养大班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主要途径
1.自主创设班级和区域中的科学观察的环境氛围。
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大班幼儿能主动的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能自发的生成问题,因此科学观察的环境应该立足在幼儿的发现、关注点上。多问一问幼儿,了解幼儿的记录,在此基础上抓住契机启发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一些有价值的现象。
在科学区域设置上,我们可以留有幼儿自发形成的观察区,让幼儿觉得有趣、奇怪的物品都可以放置在这个区域中进行观察。例如在“看谁吸的多”科学活动区,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吸水材料并贴上编号,放在材料架上,幼儿操作可随时取放与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让幼儿在自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科学观察的乐趣。
2.开展自然角、种植区、饲养区的种植活动。
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在班级外可设立自然角,投放观察记录表或观察记录本,如:“植物生长记录本”、“蚕宝宝成长记”等,这样幼儿一旦有了发现,就能够立刻进行记录。在我们的“开心小农场”中,幼儿们自己种下蔬菜种子,并亲自为它们浇水、拔草,然后每天在记录表里记录为蔬菜宝宝所做的工作,还记录蔬菜宝宝的生长高度。孩子们通过记录纸上的展示,对蔬菜生长的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幼儿园的饲养区中,小兔子、鸡、小鱼、乌龟都成为了孩子们的开心观察区,他们结合网上查到的资料,为小动物们准备食物,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这些都能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更喜欢科学观察带来的乐趣,并在兴趣中通过记录了解植物或动物的生长过程,这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天气预报的观察记录活动。
“天气预报”是幼儿园常见性墙饰。大班幼儿已经学会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每一天天气情况,感受天气变化;自己学着并提示同伴根据天气的变化选择适当的衣着和进行适宜的户外活动。我们班将天气预报设立在班级门口,由值日生轮流负责记录。科学活动中还围绕着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培养他们观察天气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天气变化及常见的自然现象,从中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态度。
4.开展季节性特征的观察活动。
大自然丰富的物种给予了幼儿观察一年四季自然环境特征的良好自然条件。观察的对象就在身边,幼儿可以随时随地观察探究和进行记录。看到孩子们边捡树叶边互相比较着,因此就生成了科学活动《叶子》,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与色彩特征,触摸叶子的表面,闻闻叶子的味道,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各种叶子的不同,从中激发幼儿喜欢探索叶子的秘密,并学习运用语言
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这一活动激发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不但激活了孩子在探索活动中思维,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充实丰富了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还让孩子们学习了观察记录的方法,拓展了学习的立体空间。
二、拓展幼儿观察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大班幼儿的记录可以采用各类粘贴、照片及实物呈现、绘画、符号等方式进行表征,还可以配上简单的文字及表格。但具体用哪种形式,还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记录的内容来确定。教师选择的记录素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从幼儿熟悉方式入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从中习得记录方法。
1.观察记录中的表征记录。
图画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和熟悉的形式,每个孩子的图画都表现了他们不同的内心感受。因而我们可以选择运用
简单的图画进行记录,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自己的图画来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与现象,让孩子在感知和了解什么是记录基础上,初步了解记录些什么,怎么记录。如在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树》中,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线条、色彩记录不同树的外形、触感以及高度等。这些都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感觉自己进行观察记录,然后介绍给身边的同伴。教师将幼儿的观察结果整理后与其他的幼儿分享,让幼儿了解更多的自己不熟悉的树木。
2.表格的记录。
表格记录是教师经常使用到的记录方法,在两种或三种物体进行观察比较时,表格的直观性更为明显,幼儿在一项一项进行动手操作,然后将每一次的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进行整体的比较,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记录方法能帮助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使得幼儿在交流记录中的新发现成为促进幼儿持续观察活动的新“动力”。
3.设置观察记录本。
这在班级的自然角观察活动中最为常见,以小组或值日生的形式轮流进行记录,每个记录的幼儿将自己今天为蔬菜宝宝所做的工作(如浇水、除草、捡石子)用自己会画的图形,色彩画出来,然后测量蔬菜宝宝的高度以及多长了几片叶子,这可以用数字的方式写出来,别的小朋友想知道自己这组的蔬菜宝宝的生长情况时,只需打开观察记录本就能一目了然。
另外还可以进行亲子观察记录,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记录,家长了解幼儿记录的同时,也让幼儿了解成人的简单记录方法,增进了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交流,也学习了更多的记录方式。
三、提供幼儿观察记录分享的多种平台
1.幼幼互动。
幼儿间常常出现与众不同的记录方法,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出现的新的记录方式,并将有价值的记录方式及时
与其他幼儿进行分享,引发幼儿与幼儿之间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幼�豪斫馔�伴的记录内容,使幼儿的记录方式能成为他们共同的语言,在相互理解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记录方式。
2.师幼互动。
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教师要选择运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应及时组织幼儿讨论记录的内容与方式,分享参与科学探索的快乐。引导幼儿用准确、连贯的话语去讲述自己记录的成果,提高他们总结、概括科学现象的能力。随后,教师要将他们零散的发现进行梳理小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如幼儿用数字表示观察的次数,用箭头表示事物发展的步骤,同样的符号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同样都是记录声音可以用不同的符号等。在读懂、理解他人的记录方式时,为自己的记录活动积累更多经验。
在大班实施科学教育活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不同记录方法,引导幼儿从
在日常教学中,科学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果,往往会设计诸如“我观察到的岩石”、“××实验计划”、“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等记录单引导、帮助学生做好记录,通过长期的实践,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得到了长足的提高。笔者认为,记录单的使用固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加以改进。
一、记录单的弊端
1. 不易保存
记录单一般都是一张或几张纸,使用时也往往在课堂上,我们常见到:活动结束了,记录单也没用了,下课后,记录单有的被学生带走,有的被扔在桌子上,有的则躺在地上。这样的后果是:宝贵的第一手探究资料不是被遗弃就是夹在书本中沉睡。究其原因不能责怪学生,因为薄薄一张纸让学生保存起来确实勉为其难。
2. 不易即时记录
学生在学习科学或者探究之后,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就是学生思维的火花,也可能转瞬即逝,让学生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是很有意义的。课堂中重要的科学概念,老师说的、视频上放的、课件展示的科学知识都有必要记录下来,而记录单一般没有给学生“留白”,老师也容易忽视。
3. 难以坚持
一是老师难以坚持。科学教师除了备课、批改作业之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实验材料、改进实验装置、上网查阅相关知识,所以很少老师能做到每节课都设计、印发记录单,往往在上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时偶尔为之。
二是学生难以坚持。学生进行科学记录,不仅要教他们记录方法,还要提供记录的样本。科学课上的观察、实验,学生常因为觉得“好玩”而忘记记录或不乐意记录,一些需长期做观察记录的活动(如:凤仙花的生长、铁钉生锈等)仅靠一张记录单,绝大部分学生不能坚持记录。
4. 难以评价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在做科学记录时常常会碰到困难(如:不知如何描述),致使学生不乐于记录。根据笔者的观察,绝大部分记录单不具备这项功能,课堂过了也就过了。没有评价,学生不知自己的科学记录到底如何,好在何处?不足在何处?需如何改进?更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给学生尽量多的活动时间亲历探究过程是现在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记录单记录的是学生当时的探究结果和瞬间的思维状况,对于学生学习科学、提高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鉴于以上分析,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笔者认为,改“记录单”为“记录册”,将学生的课时记录单进行汇总、整理,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把记录单装订成册,人手一本,让学生记录一系列探究历程和一个个完整的科学思维轨迹,是克服这些弊端的有效方法。
二、记录册的设计
科学记录册记录的是学生的探究历程和思维轨迹,是他们自己的科学书,对学生探索科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设计科学记录册时要考虑学科特点、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便于记录等因素。
1. 封面的设计
科学记录册的封面不应复杂,但要体现“科学”这个主题,可编排一些能引发学生兴趣的科学图案或本册中将进行的探究活动图片。名称、班级、姓名是必不可少的,如:××学校科学记录册。另外,还可附上LOGO图案体现学校的特色。
2. 扉页的设计
(1)送上教师寄语。激励性、启发性的教师寄语不仅可以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增强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动力,让学生获得幸福感,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方法指导。
(2)呈现学习内容。扉页可呈现本册教材的目录(如图1),让学生对本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将四年的科学记录保存起来,便于学生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科学知识,见证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的成长经历。
(3)呈现学习目标。把一册的学习目标呈现出来,可让学生明白本学期要学些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便于学生检验平时的学习效果。
3. 内文的设计
记录册的内文是一个学期记录单的集合体,但它有别于记录单。记录册中的单份记录单除了像教师平常设计的记录单那样,有“时间、班级、记录人、活动主题、记录内容”之外,它还应关注学生一堂课或一个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记录学生的前概念、课堂中学生的自我思考、学习评价”等内容。
(1)前概念检测记录栏。几乎对每一个学习内容,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都存在前概念。因此,课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前概念水平检测,对学生的前概念有较清楚的了解和掌握,课堂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无法应对。如:在设计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就可以如表1设计。
(2)课时探究活动记录栏。即平常教师上课设计的记录单,学生记录课堂中探究活动、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的证据。
(3)我学我思记录栏。在记录册中留一空白栏记录课堂中的一些科学知识或突然想到的、课外的观察等,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养成勤做科学记录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一是记录即时思维。学生在学习科学或者探究活动之后,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很可能转瞬即逝。有这空白栏,学生就可以把头脑里产生的即时思维马上记下来。至于对还是错、是否详尽不必过分追求。二是记录课外的探究。课内的学习只是一小部分,天真好奇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肯定有很多不理解的、感到奇妙有趣,这些都可以记录在空白栏上。学生记录了,说明他对周围的事物观察了,去思考了,思维得到锻炼了,不管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历练。三是记录科学知识。一些概念性的、叙述性的科学知识必须靠记忆,可以让学生在空白栏中记下来。课堂上,科学教师往往给学生介绍一些知识,会搜集一些视频、图片等课外资料给学生观看,如果能将它记录下来对他们学习科学、增加课外知识大有益处。
(4)单元整合记录栏。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往往是一个单元的总结、梳理课,这样的课,教师一般不会设计记录单。“学为中心”是教师们的共识,课前给一些时间,让学生把本单元所学的、他们所掌握的列一列。教师巡视观察之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5)学习评价记录栏。大部分的小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持续性,必须用有效的评价去激励他们。平常教师使用的课时记录单一般不设这项内容,对学生的记录情况以口头评价为主,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学生做科学记录,记录着他们的探究成果,如果仅限于此,其记录的价值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如果在每课时的记录后增加评价环节(如表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评价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使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独立探究能力的人,既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又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探究欲望。
当然,并非每个课时都要包含以上内容,教师应根据课时的需要适当调整,有时可以增加一些记录项目(如:实验计划等)。
三、记录册的运用
再好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去做科学记录、乐于做科学记录。科学记录册若不能很好地利用起来说白了就是一本小册子,因此,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科学记录册才是重中之重。
1. 耐心指导,学会记录
(1)指导记什么。小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语音表达能力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并不能很好、很规范地做科学记录,尤其是刚开始学科学的三、四年级学生,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要让学生学会记录,知道记什么、怎么记。教师要从每一节课做起,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策略,课堂中耐心地指导,指导他们如何在记录册中记录实验现象、自己的想法、课外的探究与思考、课堂中的收获等,一点一点地使他们学会记录。
(2)指导怎么记。怎么样把观察到的或者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记录下来,是小学生做科学记录的难点。教师需要手把手地进行方法指导,如:文字记录法、图表记录法、标本记录法、图画记录法等。教师的要求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而定,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要求。对学生的记录,不必追求文学性,只要学生的记录让人看得懂或自己看得懂就行。记录时应让学生注意格式,如:实验现象记录要记清实验名称、参与人员等;观察记录一般应写清时间、地点、简单描述观察结果等。
2. 有效评价,促进记录
记录良好的科学记录册,它记录了学生的思维轨迹和研究经历,是学生最好的、最真实的“科学书”。一学期的记录积累,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也应伴随在全过程之中,不时地指导、激励学生。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要多样,以发挥评价的最大功能。
(1)即时评价。学生在做科学记录时,教师要随时巡视,对认真做记录的、记得好的、有进步的,要及时在记录册上给予评价;对那些有独特发现的记录更要重点评价。除了记录册的评价,教师还要在全班学生面前加以表扬,让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他是怎么观察的、怎么想的。而对那些记录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选适当的时机与学生交流,指出不足,降低要求指导怎么记录。进行即时评价,一方面呵护该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给其他学生指引方法。
(2)阶段评价。每一堂课都进行评价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的压力,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阶段评价,即在一个时间段或一个单元过后将学生的“记录册”收上来后进行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适当给予物质或荣誉奖励,如:“向家长报喜”“奖本小本子”“发张奖状”等方式,让学生有喜悦感和成就感,为后续记录提供动力。
(3)展示交流。用智能手机拍摄学生记录时的样子、记录的结果,然后上传到教室的大屏幕上或班级QQ、微信群上可以引发学生、家长的广泛兴趣和热烈地讨论。课堂中,可以随时在多媒体展台上展示学生所做的科学记录;课后,在班级、年级、全校开“科学记录分享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他人长处。
(4)期末总评。期末的“小学生素质报告单”是学生和家长很看重的。评价组在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期评价后,将评价情况反馈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写在“素质报告单”上,或在“素质报告单”增设“科学记录册”一栏进行评价。
在实施以上评价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喜好,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喜欢“优”,有的喜欢直接打分,所以在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评价形式。
改“记录单”为“记录册”,便于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和奇思妙想,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不懈地做科学记录的习惯;便于学生保存自己的学习成果,见证自己的探究历程;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呵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信心。有效地使用科学记录册,可以让学生编写真正属于自己的科学书!
参考文献
地点:教室
时间:××年月××月××日
今日午时幼儿离园时,突然闻到一阵臭味,没费功夫,自然将目标锁定在第一大组,一询问,明白是××拉肚子了,地上是一摊黄黄的、稀稀的大便,发出难闻的味道,再看××一脸的惊恐,可能是生怕教师责备他吧。我让张教师带孩子们到活动场地上放学,我在教室内陪他,跟他聊天,并打电话给他妈妈,让他带衣服过来接孩子。
我寻问××,今日午时肚子疼了没有,刚才是不是要拉肚子来不及跟教师说就拉在身上了吗?并安慰他,没关系的,妈妈一会儿就会来,教师和你一齐等妈妈。教师家的宝宝也很小,也会把大便拉在身上,回去以后让妈妈喂药给你吃就行了。××在我的劝慰下情绪有所好转,不再觉得害怕和难为情了。
今日的游戏开始了,哲哲今日来到了“点心店”里,他和搭档糖糖开始忙着整理店里的食品和桌椅。可是在这个时候,很多的小客人已经开始聚集在店外,拥在一齐等待着买东西了。这时,哲哲开始有些不耐烦地说:“不要吵了,没看见我们此刻正在忙吗?”听到了老板的这席话,有的孩子显然有点不高兴径直走开了。剩下的孩子应对面地笑了一笑。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哲哲说:“好了,你们要买什么?”留在那里的三个孩子开始争先恐后地拿出钱说着自我要买的东西,哲哲板起脸说:“我听谁的?你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买。”3个人原本放下的钱,也拿了起来跟着排好了队伍继续游戏。在观察中,如果客人没有排队就买东西,哲哲是不卖的,他会要求客人排队之后再进行购买。
分析与策略
分析:
在这个场景中,哲哲将生活经验迁移到幼儿园的主角游戏当中,能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客人不遵守秩序),并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找到自我解决的途径(提醒客人排队等候),这也正是中班幼儿年龄的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玩得更加地尽兴更加自主,不再单靠教师的干预和指导了来解决应对的问题了。
可是在这个实录中,幼儿还留了一个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游戏开始时,怎样来处理店员准备和客人等候的这个场景,能让幼儿更好地去理解?
策略:
1、在讲评中,让幼儿经过互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经过许多的个别经验传化为一种有价值的团体经验。
2、添置一些警示语“营业中”和“暂停营业”的图示,提醒客人在暂停营业的时候,能够暂时研究到其他的地方进行游戏。
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实录:今天的制作狮子活动内容是用不同材料制作狮子,刘贝灵刘俊杰选来选去拿了一个土豆作为狮子胖胖的身体,可身上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
于是,他选了一个一次性盘子做狮子的脸盘,一张黄色的彩纸来做狮子的鬓毛,并贴了两只耳朵、一个大鼻子、又画了三只凶眼睛,接着开始做狮子的四只脚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了,想了一会,还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的狮子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都有几个小的土豆、山芋,就对刘俊杰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狮子的腿的?”他开始找了一会没找到,于是动翻翻、西翻翻,突然发现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狮子的腿,困难解决了,他有开始做了,不一会,刘俊杰开心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狮子!”
观察者随感:
从观察中可以出来,刘俊杰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想象力也不错,就是动手能力还不够,遇到困难总喜欢找老师帮忙,尽管狮子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但从她脸上开心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她正沉浸成功的喜悦中!
分析幼儿对本区域的兴趣:
A、非常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老师提供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孩子们从自己的家里带来
精细;挑选;
精品的,所以活动的兴趣较高,孩子已经掌握了狮子的基本特征,可是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这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致,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在制作前,示范一下各种材料的用法,再提供一些范例,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参考,不至于无从下手,由于时间原因,幼儿不能对各组材料进行一一尝试,因此我决定把这些材料提供在动手角,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装饰狮子。
精细;挑选;
精品
成功就是先制定一个有价值的目标,然后逐步把它转化成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
因为信念而牢固,因为平衡而持久。
生活才需要目标,生命不需要目标。
就像驴子面前吊着个萝卜就会往前走。正因为有那个目标,你才有劲儿往前走。在做的过程中,你已体验到生命是什么。问题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安详当下。因为没有目标,他都不知道要做什么。
穷人生活的成本,要比富人高多了。
穷人考虑价钱而不考虑价值,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富人考虑价值并且果断决定,于是他获得了最好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原因。
精细;挑选;
精品
【科学区观察记录表】推荐阅读:
建构区观察记录分析06-22
中班区角观察记录表06-17
个案观察记录表07-24
观察记录小班10-02
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11-28
鸡蛋观察记录作文06-21
幼儿园户外观察记录表11-25
实验幼儿园观察记录表12-11
幼儿生活习惯观察记录06-27
中班幼儿语言观察记录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