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教学内容分析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定**教学内容分析(精选8篇)

定**教学内容分析 篇1

【教学背景分析】

《定**》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的第2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学习宋词,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苏轼词两首》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定**》词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乐观、淡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陌生,在必修1已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本课之前又学过柳永的《望海潮》和《雨霖铃》以及苏轼本人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苏轼本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已有初步感受。但对词的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学策略】

通过听读和朗读来感受该词优美的语言和意境,通过问题探究来体会该词所饱含的思想情感以及词人旷达的胸襟。【教学目的】

1、了解苏轼,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把握词中抒发作者的豁达胸襟。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性哲理。【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旷达胸襟。

2、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苏轼那首需要关东大汉执铜板铁琶放能演唱的“大江东去,浪淘尽”领略了苏轼的豪放。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仅有他的豪放,还有他的顽强,用同学们的话来说他简直就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当他被贬黄州时,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当他被贬惠州时,他又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他被贬儋州时,他还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情怀使得他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仍然能够从容淡定,笑对人生?今天让我们一起从他的《定**》中一探究竟。(教师在导入完毕后向学生展示黄州、惠州、儋州三个地方的图片。)

二、复习作者简介

因为在上一篇文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已经对苏轼做过介绍,此处只做复习。(在电子白板上将苏轼简介呈现出来,并利用电子白板放大镜功能依次对以下用红色呈现的重点内容加以凸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嘉祐元年(1056),苏轼首次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苏辙同榜进士。嘉祐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其间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罪,即“乌台诗案”下狱,被释后,谪贬黄州。(一起一落)元祐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调回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祐四年,出知杭州。(二起二落),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颖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革新。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苏轼这次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三起三落)。直到宋徽宗继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苏轼坎坷的一生有这样两句诗形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是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的大家,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有独到的成就。今存有他的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在北宋词坛上,他一改词坛婉约之风,把游仙、咏史、宴赏、登临、悼亡、哲理探讨等写进诗词里。扩大词境,对词起到开疆拓土的作用。对散文也有很大贡献,他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尤其以叙事记游的散文艺术价值最高,前后《赤壁赋》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除诗词文赋而外,他对书法很擅长,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总之,苏轼学识广博、才华横溢。文、诗、词、书、画,无所不通,他是一位罕见的通才人物。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不过,苏轼的人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并没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定**》

三、听读这首词

(播放《定**》的音频文件)提醒: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同行(xíng)吟(yín)啸(xiào)一蓑(suō)

四、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点评。

五、文本欣赏

1、写作背景介绍,梳理行文思路。(在对行文思路进行梳理时,将小序内容:遇雨,同行狼狈,余独不觉,转晴纵式排列,用白板中的幕布功能逐一呈现)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这几年,他内心当然有痛苦的一面,但他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定**》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的心境。

2、文本梳理(在内容梳理完毕后利用白板的翻页功能对重点内容做回顾)上片:(“莫听”~“任平生”)开篇连用“莫听”“何妨”“且”三个词,使一个在雨中长啸,从容闲雅,且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

从“莫听~徐行”意思是: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主人公既有的步伐,“我”依然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前行,视风雨为无物,表现得镇静、潇洒。“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是竹杖芒鞋不可怕,只要你以此为乐,一样可以轻松胜过骑马,表现出几分倔强,几分抗争。当然这里的“轻”字另有含义,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也未可知。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不是写眼前景,而是写心中事。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这里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意思是不怕自然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含能顶得住人生风雨,说明他自然、旷达。

下片:表现作者心境恬静,听任自然,旷达乐观的胸襟。

“料峭~却相迎”:料峭的春风几丝寒冷,山头斜照、气候不定,隐隐地透露出作者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余悸尚未完全消尽,政治风雨令人寒冷。但不管天气是阴是晴,政治风雨是寒是冷都听任自然勇敢面对。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看刚刚遇雨之处,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这里应该说是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呢?只有坦然面对。一个字“归”此时的主人公只想着“归去”,这里也许表现的是苏轼的忧乐两忘,祸福不惊的旷达,但也许表现了他身上的道家意向:退隐和逃离。因在苏轼的思想体系中,儒、佛、道是兼容并蓄的,他崇尚老庄哲学、颂扬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因而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后产生隐逸思想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苏轼一生始终没有真的归隐过,这说明即使严遭挫折,他的基本思想还是儒家的思想观念,他的归隐,只能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自我心里宽慰,表达他旷达通脱的人生态度。

“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表面是说自然气侯,实则说,人生风雨不定,政治风雨不测,但他淡化了甚至无视所有风雨,无视处境好坏,无视官职升降,地位得失等,表现了他随缘自适、心境恬静、超凡脱俗的心态。

综上所述:这首词记叙的是主人公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表达了作者洒脱,旷达的性格和胸襟。

需要提醒的是:全词从表面上好像是写自然风雨,但仔细体味,这里写的己经不是自然界的风雨,而是人生旅途中的风雨,怎样对待这旅途中的风雨人生,应该说我们从这首词里找到了答案。当然,苏轼的旷达胸怀,隐含着诗人历经政治磨难而终于醒悟的意味,他在《临江仙》中写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一名句,在这首《定**》之前,可见在被贬黄州这段时期内,归隐的思想在他思想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3、问题探究(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将学生的答案重点写在白板上以供分析)有人认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是陶渊明式的“归隐”之意,词人被贬黄州日久,产生归隐想法。以上看法你认同吗?对此有什么感悟?

六、再次朗读这首词

七、作业布置

1、联系苏轼的一生探究他的旷达胸襟及超脱性格的由来,并讨论从他身上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什么(和学生互动)。

苏轼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鬓微霜,又何妨„„”说明他是多以的渴望建功立业。《江城子》;“大江东去,浪淘尽„„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他在壮志难酬时还有许多感概。但宦海的**,仕途的坎坷使他不得不希望获得精神解脱,“归去”,可见也是自我慰藉的最好方式,“旷达”“超脱”的性格来自于“政治风雨”来自于对人生空漠的看透和体验。从他身上应该学习他对待人生的旷达胸襟,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2、背诵这首词

八、教学反思

定**教学内容分析 篇2

保护定值校验对于保护逻辑正确性的验证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保护比率制动系数的校验更是重中之重。然而,主变、母差保护比率系数的调试因涉及大量运算而变得极为繁琐,现场手算时间较长,大大加重了调试人员的劳动强度。在目前年检预试检修周期短、检验项目多而广的趋势下,类似的检验问题将日益突出。为解决此难题,本文利用变量模式设计了一套调试参数自动计算程序,调试人员仅需通过简单设置便可得到想要的调试参数,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1 比率制动系数

电流差动保护作为主保护的首选,其优点在于不受电网接线方式、电网运行方式以及故障类型等方面变化的影响;比率制动系数因动作灵敏、躲外部故障能力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变压器保护和母差保护中。但两类保护的系数校验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对各厂家保护的逻辑进行整理并配置适当参数,以确保其参数计算模式具有通用性。

1.1 母差保护

母差保护系数校验按比率制动系数类型可分为常规和复式两种,其代表保护装置为南瑞继保的RCS-915系列和长园深瑞的BP系列;按电压等级可分为500kV部分和220kV部分,由于220kV部分涉及小差,因此该部分又可分为大差(分位、合位)和小差比率制动系数校验。母差保护系数校验具体分类见表1。

1.2 主变保护

主变保护比率制动系数校验大致分为“星→角”和“角一星”两类(主要针对纵差保护而言),两种方式都是实现电流相位补偿。但“角→星”的优势在于可明确区分涌流和故障的特征,大大加快保护的动作速度,实现励磁涌流分相闭锁,避免了合闸于故障变压器时因励磁涌流闭锁而引起的保护拒动。各厂家以不同侧重点来研发各自的产品,见表2。

对于“星→角”的保护,各主流厂家的保护策略大致相同,仅在细节上略有不同。例如对于纵差保护,各厂家均采用三段式;而对于分相差动保护、分侧差动保护、小区差动保护,长园南瑞、国电南自和许继均采用两段式,北京四方仍采用三段式。对于“角→星”的保护,南瑞继保主要配置带TA饱和判据和不带TA饱和判据的纵差保护、工频变化量差动及零序或分侧差动等功能。为有效验证各类保护的制动斜率,必须对各类保护的动作机理进行整理和对比,以确保计算流程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2 调试参数自动计算机理

为说明计算流程,本文以长园深瑞和北京四方为例来分别论述母差保护和主变保护各差动比率系数的校验流程。就母差保护而言,复式与常规比率系数校验的唯一区别在于“制动区”的选取,常规为Id>k·Ir,复式为Id>k·(Ir—Id)。其中,Id为动作电流,Ir为制动电流,k为比率系数。

本文以复式为例来阐述比率系数校验值的计算过程。假定调试仪加入两组反向电流I1、I2,初始条件只需给定I1和k就可得到相应的调试定值,试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可用来自动绘制相应的比率制动系数图和计算出比率系数,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

三段式主变保护的斜率验证需要确定变压器二次额定电流Ie,平衡系数Kh、Km、Kl,三段斜率K1、K2、K3,两个拐点N1、N2,以及差动启动值Jcdqd。以北京四方CSC-326C装置的纵差保护为例来阐述三段斜率验证流程,如图2所示。其具体流程为:各厂家的保护型号和省调定值为已知,可确定其差动动作方程和系统参数,系统参数主要涉及三侧额定容量、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电压变比、电流变比、差动启动值,其目的是得到高压侧的二次额定电流(固定为1,南自固定为)和各侧平衡系数;用户选点主要是便于调试中各段比率区域的择值,选点尽量间隔较远以避免出现较大误差;为了能适用于各类主变保护调试,将上述系统参数和选点设定为用户可整定的变量,通过现场设置便能快速得到Je和Ir,再利用差动动作方程自动计算Id,进而求得电流I1、I2,同时结合各侧电流平衡系数得到加入调试仪的电流理论值(高对低、中对低情况中需考虑补偿相电流定值以确保试验的正确性);在得到两组调试实测值之后,可按照求电流理论值的逆过程来得到相应的比率制动系数,同时利用两组差动电流、制动电流来自动绘制比率制动系数图。因此,确定Ie后,用户只需改变各段的选点倍数Kr便可轻松得到相应的调试理论值;而用户把实际测试值代入程序后,程序将自动计算出实测的差动电流、制动电流以及比率制动系数,并自动绘制出各段的斜率图。

对于两段式的斜率计算,为保持程序的统一性,本文将拐点N1、N2设置为相同;为精确找出各段的分界点,在进行Kr选择时可将其中一个选为其拐点值,以保证绘制出的图纸更为直观标准。

3 变量模式实现过程

变量模式的实现基于上述各保护调试的理论,即借助软件平台(本文采用Excel)将各计算变量进行划分和整合,用户仅需进行简单设置便可得到调试数据。基于变量模式的母差保护实现方式(仅以常规制动系数计算为例)如图3所示。其中,黄底红字部分(图3中①)为各母差保护装置设定的比率制动系数和调试选取值,用于自动计算出加入调试仪的理论值(绿底红字,图3中②),需要在试验前手动录入;蓝底红字部分(图3中③)为现场差动动作实测数据,用于系数计算,需要在试验后手动录入。用户仅需填入黄底红字部分和蓝底红字部分数据,程序将自动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调试参数理论值和测试所得差动电流、制动电流及比率制动系数。程序提供差动电流启动值的目的是便于试验电流选取(其值大于差动启动值),确保所计算的调试参数与实际吻合。

基于变量模式的主变保护实现方式(以“星→角”纵差保护Ⅱ段为例)如图4所示。由于500kV主变保护分高、中、低三侧,因此,为了完整校验其比率制动系数,就应分成高对中、高对低、中对低三种方式来完成,且用户只需设置选点倍数,就可得到制动电流、差动电流以及调试的理论值I1、I2。为了调试方便,规定在进行实测时I1为最大值。

在设置好选点倍数后,试验仪所加的电流值会自动计算,如图5所示(以A相为例)。对于高对低、中对低而言,在高压侧(中压侧)加试验电流时,相应侧的C相将会出现差流,为使差流为零,需对其进行电流补偿。

调试时可让设置值比理论值稍大,然后逐渐降低其值,蓝底部分(图5中②)即为电流的实测值,用户将实测值填入黄底部分(图5中①)后,程序将通过自动计算来完成数据的返校,将差动电流、制动电流与理论值进行直观比对,很容易判断出所测数据的正确性。程序返校功能比对效果如图6所示。

程序提供自动绘制比率制动系数图形的功能,即将三段的实测值返校后,计算出各自的差动电流及制动电流,并自动绘制图形供用户直观判断和资料归档。高对低的三段比率系数图(以长圆深瑞主变保护为例)如图7所示,该图会根据实测值的变化而及时更新,保证图形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 结束语

定**教学内容分析 篇3

关键词:变电站;定值计算;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一、特殊环境变电站保护定值计算分析

山东省莘县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每年冬季很容易产生冰灾,而实际情况下冰灾对于电力系统的变电站的影响是很大的,线路在有冰棱、结冰等情况下易产生故障发生跳闸。在冬天,天气极其严寒的时候,我们甚至能够看到部分变电站因为冰灾而全面瘫痪,造成大规模的停电现象,不少线路变为终端线运行产生弱馈现象,即在线路的一端是大电源一端为弱电源,当线路突发故障时,弱电那端无法启动。如果在不对弱馈现象做出保护的情况下,纯相间故障就会在线路中产生,继而造成全线速动保护不能动作,这时仅仅依靠后备保护延时切除,而此时大部分已经产生后果,后果往往较为严重。

在发生冰灾期间,电网的变化会受外界影响变的十分混乱,这种变化是随机性的且没有规律可循,线路中的强弱电转换不止无规律可循,其频率变化高。此时电网所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单相故障,受到的纯相间故障较少,再加上电网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系统稳定功能要求降低,也没有对终端线路进行弱馈定值更改的必要。

以上是在天气因素下造成的影响与相关定值保护分析,除此之外元件定值保护装置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继电保护定值整定的注意事项

(一)加大对弱电自适应保护研究

受到灾害时,电流的强弱不定,人工往往难以掌控电流的变化情况,通过人工更改定值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对电网运行的追踪这一目的。近期,国家一直致力于环保节能的建设,国家在节能降耗方面提出了发展战略,为响应国家节能战略,现行的发电调度方式需要做出改革。初步设想节能发电调动方式开始实施,通过调动使发电机组、电的运转方式变化愈发明显。同样保户定值的又会随着电源的转换而频繁更改,这也是电网的不安全因数。因此应研究解决35kV线路强、弱电源转换引起保护装置自适应问题,在此方面有必要加强研究,减少阻力。

(二)加强继电保护管理

定值管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流程,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定值管理方面应结合电力系统的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定期的对继电保护整定方案进行编制、修订。无特殊情况下各部门都必须严格按照修订的继电保护运行方案执行。

(三)健全沟通渠道

任何团队的工作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每一次新设备即将投入使用的时候,新装置投运前一般都会由调度部门整定专责组织。首先下达相关组织命令,并做好定值单。之后相关负责人员对当前设备进行测试和调配,并以纸质形式传达备份。最后由相关整合人员对其进行调配。再经生技部门认可,最终经过调度部门下达正式定值单,在这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完成后才能投入现场实用。

(四)加强检验力度

在电气设备以及变电站的检验规范中,设备处在检修、事故或者是实验情况下,需要有效的检验保护,帮助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转。在这其中,整定专责的地位较为核心。在相关检测人员对现场调配数据进行记录和汇报后,整定专责必须通过现场的一系列数据,对整个变电设备的相关措施进行调整,保持计划和目的的稳定发展,针对相关数值的变化,对其作出改善。当相关改良计划设计完成时,通过规范的调度程序,对人员进行传达。当电网恢复正常运行方式时,由调度下令,保护人员再恢复正常方式定值。

(五)加强继电保护定值整定档案管理

对保护定值整定档案进行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也能对系统有更大程度的了解,为今后的修缮改造提供了便捷。

在新设备的投运、继电保护年检、电网重整等一系列程序完成之后,需要相关设备人员进行最后的检查。同时,定值整定完毕后,相关人员必须对所负责的整个定值单签字确认。已经投入运行的保护装置定值不得擅自更改,保护定值的调整应持有相关命令有关签字单据联合确认,并要求以纸质稿方式呈现的调度指令为准。但是,设备的规范并不止于此,相长的执行人员依然拥有对上部命令进行质疑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时,不能擅自修改定值单上的相关调整措施,所有的当前数值和情况意见必须向上级的整定专员等专业人员进行汇报。需要从全盘考虑整个供电系统结构、配送装置、设备的选择。同时,要求此处必须较为严格的规范,保证变电站保护定值操作的有效进行。保障设备的完整、安全运转是变电站保护定值操作的最主要目标。

三、定值保护计算对电网影响

定值计算整定的目的就在于在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后,保证共用设施的定值准确。电流保护方式效果不一,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常采用多种电流保护结合的实施方法,以便于更好的保护下一级线路与本级线路,这时候定值保护的准确计算便是十分重要的,一旦计算出现较大的误差就起不到保护电流的功效,系统会断开电网也就无法运行,从此看来,定值保护对电网的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束语

定值计算可以算系统工程,需要从全盘考虑整个供电系统结构、配送装置、设备的选择等等,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涉及到经验问题,不同人员计算结果都不相同,所以保证从开始到结束始终保持同一个人负责计算工作这点十分重要。且现场的实地调试也是必须的,要随着系统参数的变化进行调节。在整个工程中上下级要及时调节,整个工作流程要严谨,遵守制度,严格按操作卡上的要求操作。只有在这些方面更加留心,才能对变电站起到更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包必顺.低压系统微机保护不停电改定值[J].福建电力与电工,2002(03):31-32.

[2]陈雪冬.主变压器差动保护的运行事故分析[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长春: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0.

定**教学设计 篇4

1、紧扣“莫听”“何妨”“谁怕”等词,把握词人乐观旷达的形象。

2、把握“斜照”“风雨”“晴”等字词,体味作品的深层意蕴,领悟作者面对人生风雨时的那份豁达心态和不凡气度。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紧扣“莫听”“何妨”“谁怕”等词,把握词人乐观旷达的形象。

2、学习难点:紧扣“莫听”“何妨”“谁怕”等词,把握词人乐观旷达的形象。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宋神宗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已经整整两年了。

《东坡志林》曰:“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这年的农历三月七日,苏轼沙湖买田,打算终老沙湖。不料,途中突遇大雨。东坡会如何应对这场突然到来的雨呢?今天我们走进这首因遇雨而写出的小词《定**》来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背景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整体感知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二读,弄清事由。

思考:词前小序,交代了哪些事宜?

明确: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中;

人物――同行、余

事件――遇雨、已而遂晴;

交代了写作缘由。

三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同行、莫听、何妨、竹杖芒鞋轻胜马、料峭、向来(预习检测)

一蓑烟雨任平生。任凭一生中披着蓑衣遭遇风雨。(解析重难点句子)

(设计意图:所有的诗词,理解文意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普通班的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词作。)

四读,读出美感,读出情感。

1、思考: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如何?

明确:洒脱、乐观、豁达。

2、师范读,配乐。

3、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注意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轻重缓急)

试读两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设计意图:鉴赏诗词,诵读是基础,反复诵读能让学生体味其音韵美,并能让其初步感知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三)重点赏析

(过渡语:小序中曰:“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可以说上阙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对此句的阐释。)

1、自读上阙,结合苏轼对风雨的应对,紧扣关键词“莫听”“何妨”“谁怕”“任”,概括风雨中词人的形象。

明确:

莫听(不要在意)――超然世外

何妨(不妨)――镇定从容

谁怕?――无所畏惧

任(任凭)――顺其自然,洒脱

人物形象=行为+性格+身份

一个(行为)()(性格)的词人形象。(身份)

(学生填空,并分享,师评价)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品字,品词,结合文本还原风雨中词人的形象,培养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鉴赏诗歌的能力。)

2、重读这些词:

(四)背景穿插

(过渡语:好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东坡,一句话道尽了万般洒脱。“蓑”,蓑衣,挡雨的雨具,沙湖道中明明“雨具先去”了,前后是否矛盾?这的“雨”到底指什么?)

思考:苏轼人生中曾遭遇了什么风雨?

乌台诗案: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命悬一线,九死一生)

沙湖买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粱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开荒种地,生活艰难)

师归纳:沙湖道中的风雨――人生的风雨。

(设计意图:此处穿插背景,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上阙东坡形象的理解,更对学生理解下阙大有帮助。)

(五)合作探究

3、面对这人生中遭遇的种种不幸,苏轼却能像一位智者一样超然达观。为什么他能如此呢?请紧扣下片这两句话,品析关键词的象征意义,分析原因。(小组讨论)

明确: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斜照:象征人生的希望。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萧瑟处:象征人生危难处;风雨:象征人生逆境;晴:象征人生顺境。

回首往事,人生的顺境与逆境在心中已经无分别,人生的浮沉变幻、喜怒哀乐全然不放在心上。此时的东坡已俨然是一位人生的智者了。)

(设计意图:把握下阙关键字词,在品词的基础上,分析其深层的涵义。小组讨论更能集思广益,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知识。)

(六)延伸拓展

思考:人生总要经历磨难,你将如何面对人生的风雨呢?

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师生可跟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去说、去唱、去争辩。不仅能锻炼其表达能力,还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小结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生命中的从容与淡定。――杨绛先生

(八)作业:

默写全文。

(九)板书

定**苏轼

雨中东坡:笑对风雨的豁达者

苏轼《定**》教学设计 篇5

执教者:江苏省海门中学

高迎九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情感,提升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2.联系拓展,感悟探究写作意图,加深学生文学素养和人生体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代文豪苏东坡才华横溢却人生多舛,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被贬在外,看尽人间冷暖,尝尽人间艰辛。面对深重苦难,苏东坡又表现出怎样的性格和态度?就让我们通过对他的《定**》一词的赏析来加以细细体会。

《定**》一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余秋雨在其《黄州突围》一文中曾说:“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一种挣扎和超越。”苦闷的日子里,苏东坡以超人、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在“挣扎”之后“超越”的大胸襟、大气魄。

二、初读音律,把握节奏,体验情感基调

要求:先请学生一人朗读,教师引导提示后全体学生诵读,注意把握词语的抑扬顿挫和文句的舒缓轻重,重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提示:1.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2.读出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再读诗句,体味语言,理解蕴含感情

要求

(一):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分钟,推荐代表发言、交流:你最喜欢上阕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提示:

举例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明确:“穿林打叶声”形象真切地描摹出风雨之声以及风雨之大,“吟啸”意即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此句中“何妨吟啸且徐行”同引言中“同行皆狼狈”对比,雨中漫步从容不迫悠然自在,极富浪漫色彩,突出了诗人鲜明独特的个性。

拓展:“何妨吟啸且徐行”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句,陶、苏两位诗人性格、气质相似,可作适当比较。

举例2.“一蓑烟雨任平生。”

明确:此处“烟雨”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亦是指政治上的坎坷磨难。诗人对于“烟雨”早已经习以为常,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诗人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要求

(二):诗人在上阕中的这种闲适恬淡开朗的心态,是否表示当时他的处境已经改善了呢?请从下阕中找出依据作出判断。

提示:

举例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明确:“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了,这时身上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明写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暗指政治舞台上的升沉不定、变化莫测,诗人依然处境艰险、内心苦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因此借酒浇愁,以解胸中块垒。

举例2.“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明确:政治舞台上的升沉不定,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过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活。体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旷达、自适,但并不颓丧沉沦的人生态度。

拓展: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曾经这样感悟人生:“每个生命都会下雨。”“风雨”之中,我们该选择怎样的人生姿态?

当处于人生的困境中时,我们可以依赖的信仰又是那么的苍白无助:儒家主张“入世”,而恰恰就是这“入世”带来了让人伤感沮丧的风雨;道家宣扬“出世”,可对雨后初霁的期待,又让人难以割舍那份牵挂;佛家更是无法依靠,“来世”毕竟太过缥缈虚幻。真正可以依赖的,其实唯有自己的内心,谛听心的声音,你会在平静中找回平静。

四、联想体验,品味心境,参悟达观态度

要求:课堂上播放三首跟“风雨境界”有关的歌曲,请学生们比较体会,其中哪一首营造的意境同本词中作者的心境最为契合?

提示:这三首歌跟风雨都有着关联,但却传达着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首是周传雄的《弱水三千》,出自《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的表白:“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首歌的情绪在凄风苦雨中显得悲观、抑郁、沉沦。

第二首是郑智化的《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但这样的宣泄有些禁不住品嚼,那种声嘶力竭有点“无知者无畏”的鲁莽,少了些沉稳、厚度和内蕴。

第三首是钢琴曲《雨的印记》,音乐风格兼融东方的抒情与西方的典雅细致,以幽美的曲调细腻地抒写屋檐下雨滴滴落、雨丝滑落的感觉,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倾诉。表现出一种沉静、淡定、洒脱、从容。

总结升华,结束学习:既然在尘世中,我们的生命无法完全超脱,那么,我们何不用自己的方式让生命沉着、乐观、旷达一些?争之必然,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人生中,雨是否停歇并不重要,选择好了姿态,即使是一生风雨,又有何妨?生命,原来可以“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苏轼的人生感悟,也应该是我们的人生态度。

【课堂总结】

《定**》体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坚定的人生态度,学生由于人生经历和体验的单薄,在理解和感悟方面有较大难度。本节课堂设计试图有所创新,重点改变古诗词学习中单调枯燥沉闷的课堂风格和内容上仅赏析本词的相对封闭单一的习惯。为此,本节课堂设计重点突出:

1.阅读理解上的开放式体验,力图以轻松谐趣的风格去解读作者沉重苦闷的心境,以时尚的语言、从现代的角度去感悟古代诗词的主旨、情感和意图;

2.感悟上的联系拓展,结合本词中“风雨”的意境,撷取古今中外名人对于“风雨”的理解和感悟,突出文学积累和人生感悟,帮助学生丰厚文学素养、加深人生体验。

中学语文情境教学探索(定) 篇6

贵州省正安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何梅

中学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挖掘作品的意蕴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的思绪驰骋在想象的天地。通过情感体验,达到愉悦接受知识的目的。这就是我探索语文情境教学的动因。

语文情境教学,是根据文学表现美的特质,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利用兴趣、感知、想象、心境、激情等诸多心理品质,借助朗读、投影、音乐等多种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寓教于乐。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情境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导入创设情境。

艺术化的导入,是情境教学的切入点。

新课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环节。有效地导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开始就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要注意几个方面:

1、注意紧扣教材,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引导学生将有意注意指向相关讲授内容。

2、注意导入要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进入想象的境地。

3、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新颖性和精彩性。

4、引人入胜,激发兴趣。

5、导入宜灵活多变,避免千篇一律。

二、通过朗读创设情境。

王国维说“一切言语皆情语也”。朗读教学就是通过有声语言,直观、形象地再现和传递作者浓郁的情思,使读者和作者在情感上达到沟通,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为此,朗读教学必领教给学生停顿、快慢、重音、语调等必要的朗读技巧。抒情朗读,着重体味作者的思绪,把握作品的韵致美。如《荷塘月色》、《沁园春·雪》等。角色朗 读着重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如朗读“奥楚蔑洛夫”(《变色龙》主人公)时,应通过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淋漓尽致地模拟奥楚蔑洛夫对将军,对赫留金不同态度的神态、语言,展示其“变色”的本质。

朗读教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范读。在《变色龙》、《春》等篇章教学中,可以放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教师范读要读音准确、规范,声情并茂,错落有致。

2、自读。先要求学生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模仿范读,尽量读出情感来。

3、提出问题,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品味。我在教读《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的情景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下列语句和带点的词语:“蹒跚”,“慢慢探身下去”,“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前面就是月台,“父亲”那感人的背影,就会浮现在眼前,从而加深对《背影》主旨的理解。

三、从直观原则出发,利用插图、投影等创设情感。

1、中学语文课配有一些色彩鲜明的插图,会给人一定的直观印象,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均起到积极作用。无论是散文小说教学,还是说明文教学,都要充分利用插图,引起学生的视觉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2、充分利用幻灯,教学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在景与情的转换中,愉快地接受教学。如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文章时,可放映影片《骆驼祥子》片断,通过“烈日”和“暴雨”的特写镜头,体会旧北京的社会环境和祥子的悲剧遭遇。学习《守财奴》、《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名篇,可放映外国文学名篇导读录像带,从葛朗台弥留之际的神态和言语中,把握“守财奴”的本质,透过别里科夫“套子”的外表特征,剖析其内心思想。

四、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这种艺术,以其节奏美和和旋律美,创造一种令人遐想的氛围,让人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意象,例如教读《荷塘月色》这篇散文,配乐朗读,会使学生随着作者的笔触将“颇不宁静”的心绪移情于荷塘、月色,去欣赏荷叶、荷花在月光下的绰约多姿,体味荷花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情韵。在嗅觉与听觉、听觉与视觉的相互转换中,由眼前的荷塘联想起恬静的江南。“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眼前仿佛就是那采莲时节的江南水乡。这画卷如潺潺流水,清丽隽永,在余韵袅袅的情思中,展现对未来的朦胧追求。

语文课堂教学引入音乐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兴趣这位热情风趣的老师,它把“学”与“乐”统一了起来,寓学于乐。而想象是心灵的眼睛和翅膀,它会把古与今,天上人间,连续起来。所以主题的深化和意境的创造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成功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的动机跟音乐营造的意境结合起来,在兴趣的驱动下,翱翔在想象的天地。

例如教授《沁园春·雪》,首先放《沁园春·雪》歌曲,造成一种意境深远、气势磅礴的氛围。然后因势诱导,使学生转入词篇学习。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词作“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艺术魅力和浪漫主义革命情怀。之后再配乐朗读,想象一代世纪伟人站立在冰封雪地的黄土高原上,放眼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激情澎湃,思绪超载时空,纵横千万里,遐接几千年。从“江山如此多娇”的赞叹声中,领略领袖那博大胸怀的风采和改造世界的气概。

五、运用服饰、表情、动作创设情境

一举手,一投足,皆能表情达意,所谓“眉目传情”,就是指这种功效恰当地动用眼神、表情、动作,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堂课,老师讲到“怒发冲冠”时,慷慨激昂,竟将自 己头发捋起,将帽子冲掉在讲桌上,太精彩了。从他那怒不可遏的神态和动作,不难想象岳飞当所壮志未酬的愤慨!十多年了,这堂课还历历在目。这或许能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些启迪。例如,讲《口技》时,不防准备一块“醒木”,一把戒尺,把讲台变成“口技”表演场;讲《核舟记》时,教师活灵活现地摹拟东坡、佛佑的神态动作,会收到好的效果。

PID参数整定方法及分析 篇7

(1) 修改PID参数需administrator权限, 普通操作员没有修改权限。

(2) 点击要修改MOUDLE的Detail选型, 里面有如下参数, gain、reset、rate, 分别对应PID参数中的P、I、D。

(3) PID参数代表的含义。gain:标称比例 (乘法器) 增益值, 默认值为0.5;reset:积分动作时间常数, 默认值为10, 单位为秒, 0.0代表没有积分作用;rate:微分作用时间常数时间, 默认值为0, 单位为秒, 0.0代表没有微分作用。

1 PID参数的作用

增大比例增益, 将加快系统的响应, 一出现偏差, 调节器立即将偏差放大输出, 但比例过大会使系统产生大的超调, 产生振荡, 稳定性变差;增大积分, 有利于减小超调, 使振荡变小, 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但消除静差时间变长;增大微分, 有利于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 使超调量减小, 稳定性增加, 但抑制扰动的能力消弱。

2 PID调节的作用

当PV>SP时, PID输出需变大时就选正作用, 当PV>SP时, PID输出需变小时就选反作用。在DELTAV系统中正反作用的选择为PID_CONTROL_OPTS中的Direct Acting打√为正作用, 不打√即为反作用。

3 控制规律的选择

纯比例控制: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小, 负荷变化不大, 允许被控变量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比例积分控制:适用于滞后较小, 负荷变化不大, 被控量不允许有余差的控制系统;比例积分微分控制:适用于负荷变化大, 容量滞后较大, 控制质量要求又高的系统, 如化工生产中的温度控制系统。

4 PID参数整定的方法

理论计算整定法和工程整定方法。工程整定方法, 主要有临界比例法、反应曲线法和衰减法。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经验试凑法最为实用。在整定参数时, 认真观察系统响应情况, 根据系统的响应情况来调整参数。通过查看PV值的趋势曲线, 使衰减曲线最好是4∶1, 即前一个峰值与后一个峰值的比值为4∶1为最好。

经验值:即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 如对设备的了解, 对系统构成及运行特征的了解, 对过去使用参数的了解初步给出一组PID参数, 或者可以在控制系统默认PID参数的基础上, 把调节系统投入自动, 分析研究调节过程曲线, 修改PID参数, 再如此反复, 直至找出一组合适的PID参数为止。前提是要有经验和耐心, 不要机械的照搬过去调节系统的PID参数, 要考虑到变送器的范围选型, 控制设备的种类特征, DCS系统的特点等等多项因素, 然后再去进行试验, 但是不管怎样整定, 在整定时都不能让系统出现发散振荡, 一旦出现发散振荡, 必须立即切为手动, 等系统稳定后减小比例、增大积分时间或减小微分时间, 重新切自动控制。

PID参数凑试法的步骤: (1) 对纯比例控制器, 将比例先设置较小的数值, 然后逐渐增大, 观察PV值的过渡过程曲线, 直到曲线满意为止; (2) 对比例积分控制器, 先置积分时间为0, 按纯比例作用整定比例使之尽量达到4∶1衰减曲线;然后将比例缩小 (10~20%) , 将积分时间由大到小逐步加入, 直到获得4∶1衰减过程; (3) 对PID控制器, 先置微分时间为0;按PI作用凑试程序整定比例和积分参数, 然后将比例增大到比原值大 (10~20%) 位置, 积分时间也适当减小之后, 再把微分由小到大逐步加入, 观察变化曲线, 直到获得满意的过渡过程。

在PID参数的整定过程中, 也可以参考系统中同类控制变量, 比如同为液位控制, 可以参考在系统中自动投用比较好的控制回路中的PID参数,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修正。

串极控制回路整定:串极控制回路的整定一般采取两步法, 即先整定副回路, 待副回路相对稳定后再整定主回路;对副回路的整定要求响应速度快, 且调节稳定, 在此基础上整定主回路参数。如果在整定过程中出现“共振”, 只需同时减小主、副控制器的比例度就可以消除, 如共振过于剧烈, 可先切换到手动, 待被控量稳定后, 重新投自动整定。

5 注意事项

PID参数整定前要首先要检查现场测量仪表和执行元件, 保证现场仪表是正常显示和可靠的, 且手动控制状态下测量参数应该能稳定控制在某个需要的参数上的;按经验值设定比例参数, 暂时关掉积分调节, 注意PID的正反作用一定要正确;在整定参数时要一定要保证工艺稳定, 当影响到产品质量和工艺参数时要立即切到手动控制, 待工艺生产稳定后再投自动整定PID参数;如果是串级、比例控制回路, 要一个回路一个回路的整定, 还要注意先内环后外环的原则;在手动切到自动的时候, 要保证SP与PV值一致, 以达到无扰切换, 一般在PID参数选项中均应选择在手动模式时SP跟踪PV, DELTAV中为Track

in manual。

6 结语

衡量自动化生产中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好坏就是看能否达到灵、准、稳的控制目标。然而, 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整体, 它包含有系统设计, 现场仪表的调校, 调节阀的设计选型、线性特性等, PID调节参数的整定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善系统的调节品质, 如果系统设计不合理, 现场设备不达标, 仅靠改变调节器参数也无济于事。有时不同的PID参数均能满足工艺控制参数的控制要求, 但是对整个控制回路输出响应及调节频度幅度变化较大, 这时就必须认真考虑选择合适的参数以达到调节对象稳定、系统节能、尽量减少阀门频繁大幅度开关,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摘要:本文通过对PID参数的意义分析, 得出P、I、D各参数在控制中的作用, 并对化工生产中常用回路整定方法及步骤进行阐述, 对化工生产中其他DCS系统的PID参数整定也具有参考意义, 方便初学者学习控制回路及PID整定知识。

关键词:PID整定,比例,积分,微分

参考文献

[1]王森, 晁禹, 艾红.仪表工试题集.控制仪表分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王森, 晁禹, 艾红.仪表工试题集.控制仪表分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语文教学目标怎么定 篇8

一、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这些会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把学生的语文学习比作一次长途旅行,那么,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学生从何处起步,将到达什么地方;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将要掌握什么;学生已经有了什么本领,还要学习什么本领。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制定的教学目标才会切实可行,更为有效。

《春笋》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一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春笋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的生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一找“小春笋是怎样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学生很快找出“冲破”“掀翻”“冒”这几个动词,教师告诉学生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叫做动词,接着追问道:“你觉得这些动词用得好吗?好在哪里?”班内没有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回应,最后教师不得不自圆其说。出现这样尴尬的一幕,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层次,其中“理解”这个目标已经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范畴。教师应将之改为“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春笋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的生命力”,教学过程中结合“动画演示、表演、朗读”等手段,使学生“了解”春笋的品质。“了解”较“理解”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更易于达到这样的目标。

教学目标反映的是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要求,目标的制定务必要以学生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兴趣和发展层次,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目标要求。

二、 基于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的一把标尺,它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阶段目标和要求、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做了系统的解读,为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积极的法理依据。语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来进行,否则就会造成语文教学的超标、不达标,甚至偏离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学生观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第一学段“重在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第二学段“继续激发兴趣,初步了解一些观察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第三学段“在激发观察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观察能力,逐步掌握各种观察方法,提升表达水平,从而形成观察的良好习惯”。第一学段侧重于“激发观察兴趣”,第二学段侧重于“培养观察习惯”,第三学段侧重于“掌握观察方法”。这样的目标要求既符合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水平,又体现了语文学科瞻前顾后、紧密相连、循序渐进的特点。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变色龙》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绘声绘色介绍变色龙,了解其外形及行为特点,活用文本语言。二、学会用“看”“问”“实验”等基本观察方式进行静态、动态观察。三、品读变色龙的名副其实,体会从多角度说明主要特点的魅力。本课目标中“学会用‘看’‘问’‘实验’等基本观察方式进行静态、动态观察”无疑呼应了第三学段“逐步掌握各种观察方法”的教学要求,体现了鲜明的年段特点。

三、 基于“本体性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指出:语文课应该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落实来组织教学,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味”。因此,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指向“本体性教学内容”。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狼和鹿》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人们为了保护鹿而大量捕杀狼,最终导致森林绿色消退,疾病蔓延,生物遭受灭顶之灾。假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那么可以肯定这堂课是将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语文课变成了“生物课”“环保课”,失去了其特有的学科教学功能,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指向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策略和方法,提高语文技能和语文素养。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习通过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的表现手法。三学习抓住人物外貌、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可以说,这些目标都指向本体性教学内容,有了这样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围绕这些目标的达成来设计教学流程,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四、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单元”作为教材系统的一个中观层级单位,最为集中反映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如今的苏教版教材也以“主题单元”取代原来的“知识体系单元”进行教材组编,把散落破碎的知识体系及人文内涵,合成一个“集成块”,从而更为集中地体现语文知识的整体性和能力训练的针对性。因而,教师在确定单篇课文教学目标时,应先对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进行全面把握,把单篇课文置于单元整体之中进行考察,否则就会出现偏离单元目标的不良倾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4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满腔热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痴迷于昆虫的故事,告诉学生打开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的热情和兴趣,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变色龙》中作者通过看、问、试验等观察方式,生动描写了变色龙的外形之“怪”、捕食之“快”和变色之“奇”,且将“变色”这一主要特征贯穿全文,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在作者反复跟踪观察之后,向我们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要求学生诵读巴甫洛夫、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观察方面的名言,懂得观察的重要意义。“想想说说”的缺图想象,也是要学生在观察其他三幅图的基础之上通过想象完成。习作2更是在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基础上,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动物外形、特点。通过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所有文本无一例外地指向“观察自然”这个主题,因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学会观察”,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围绕这个总目标展开设计。当然,总目标相同,不代表子目标一样。这4篇课文分别指向“观察自然”的四个不同维度。前两篇主要落实在情意层面,即观察兴趣和观察意志品质的培养。第三篇课文肩负着学习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的重任。第四篇课文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观察所得进行生动而有序表达的典范,它的落脚点应在“观察表达”层面上。在单元总目标下,每篇课文有各自不同的“核心子目标”,这些子目标呈现出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基于单元整体目标制定教学目标,于重点处重锤敲打,无关紧要处忍痛割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使学生获得更为系统的语文知识,一步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教师应十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阶段要求、把握本体性教学内容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精确、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的收获。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感恩主题班会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