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免疫制度(精选10篇)
一、注射免疫时间和鸡群健康状况
㈠合理安排注射免疫时间蛋种鸡0~60周龄内注射免疫大约18次, 其中大部分注射免疫均在开产前完成。一般鸡群进入产蛋期后, 要求养殖户精心安排鸡群的饲养管理, 以适应产蛋鸡群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鸡群在产蛋期间进行注射免疫, 一方面会因注射疫苗, 导致机体的生理规律发生紊乱, 使产蛋量减少或患呼吸道疾病;另一方面因免疫注射, 使之受惊吓而患应激综合征, 引起产蛋量急剧下降。所以, 在安排免疫时尽量安排在产蛋前, 等待鸡群产蛋高峰的来临, 需要补免的鸡群, 须注意要把免疫安排在下午, 减少在鸡蛋形成这一阶段产生应激。
㈡注意观察鸡群健康状况在注射疫苗前, 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 只有健康的鸡群才可以接种疫苗, 对明显的病弱残鸡不能接种, 以防接种后使其体况下降或死亡。同时病弱残鸡的免疫应答较差, 不容易产生理想的免疫力, 所以要密切关注鸡群的健康状况, 以做好免疫安排。
㈢注意注射疫苗的时间间隔这里的时间间隔主要强调不同疫苗在免疫注射时, 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 主要避免疫苗间的干扰现象以及多次免疫的应激反应。灭活疫苗由于抗原已经灭活, 不存在抗原之间的干扰或干扰较小, 而不同活毒疫苗在注射时干扰较大, 一定要有较长的时间间隔。一般注射免疫间隔时间为7d。
二、免疫前的准备工作
㈠缓解鸡群应激进行注射免疫前2 d使用维生素C或强效多维、速补多维饮水, 以缓解鸡群应激, 提高鸡群免疫效果。
㈡疫苗准备免疫前将疫苗准备好, 并放置舍内2 h以上, 以便疫苗温度的预温 (特别是冬季) , 减少疫苗温度过低给鸡群带来的免疫应激。
㈢免疫器械准备免疫前, 注射器、针头、胶管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 min, 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校准注射器, 保证注射量与免疫剂量一致。
㈣人员准备安排好参加免疫的人员, 在免疫的过程中抓鸡人员要将鸡只保定正确, 以免鸡只乱动造成损伤, 确保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次免疫。
三、正确的免疫方法
注射免疫时一定要遵守消毒严、部位准、剂量足、操作稳、不打飞针的基本技术要领。
㈠注射器具严消毒免疫器械如针头、注射器等免疫用具必须经过蒸煮消毒, 切不可用热水或凉水加消毒药一洗了之, 造成交叉感染或诱发化脓感染。
㈡注射部位要准确一是颈部免疫:操作时在颈部正中线的下1/3处, 皮下注射。二是胸部免疫:胸部皮下注射, 沿胸肌呈15°于胸部上1/3处斜面刺入, 注射次数多时, 应做好分区注射计划, 减少疫苗间的干扰现象。避免注射时与胸部垂直刺入, 否则会使胸部形成肉瘤。胸部肌肉注射时, 针头方向应与胸骨大致平行, 雏鸡插入深度为0.5~1.0 cm, 日龄较大的鸡可为1.0~2 cm。三是腿部免疫:一般在大腿部外侧肌肉或皮下, 针头方向应与腿骨大致平行, 肌肉注射呈30°~45°、皮下注射呈15°将疫苗注入。因腿部有大的血管且神经干较多, 又是家禽负重的主要部分, 一般不宜做肌肉注射。
(1)执行严格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措施,对养鸡场疫苗免疫达到最佳效果非常重要。因为鸡体只有在清洁卫生的饲养条件下,防御机制处于活跃状态时,对接种的疫苗才能产生强免疫反应。
(2)根据本鸡场鸡群父母代鸡的疫病和本地疫源情况,并对本场鸡病史做实验室诊断,综合起来制定适合本鸡场的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
(3)根据疫苗的优缺点选择适合本鸡场的疫苗。在使用疫苗时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凡无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或者过期的、保存不当的疫苗绝对不能用。
(4)在免疫过程中,鸡舍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对免疫反应产生干扰。
(5)用饮水法免疫时,要确保水中不含有氯、消毒药、清洁剂等可杀死疫苗的物质。使每只鸡获得适当的免疫剂量。在免疫后间隔一段时间,要对免疫鸡群做免疫监测,看疫苗是否起到了免疫作用。
(6)健康鸡在使用疫苗免疫后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病弱鸡则影响免疫力的产生。除鸡痘等一些慢性传染病外,发病鸡群一般不能使用疫苗免疫。
(7)现今使用的疫苗大多是活毒苗,因此,在免疫结束后,要对免疫用的容器消毒净化。
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特指定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畜禽防疫卫生条例。
二、阻断病源的传入和传播
1、鸡场出入口,设消毒池,池内保持有效消毒液(使用:2%烧碱)。保证进出人员及车辆消毒工作。
2、外来人员未经负责人同意不得进入生产区。
3、任何其它禽及其禽产品不得带入生产区。
4、饲养员每天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不得在不同鸡群间串门。
5、生产区一周消毒两次,工作区和周围环境一周彻底消毒一次。
6、任何外来人员在得到批准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入前必须更衣、消毒,紫外线下照射10分钟,穿全封闭一次行工作服在技术员的陪同下进入。
7、场内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疗鸡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8、生产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生产区,在生产区穿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三、严格淘汰
1、饲养员每天观察鸡群,每天早晨放牧后到鸡舍角落及其它偏僻处查看 有无离群独居、精神不好的鸡,发现后立即隔离淘汰。
2、经技术员同意后饲养员方可对淘汰鸡进行无害处理,即饲养基地以外定点深埋。
四、传染病应激措施
1、当鸡群发生疑似传染病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并尽快加以确诊。
2、当场内或附近出现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烈性传染病病例时,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3、如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如实填报疾病报表,该次传染终结后,提出专题总结报告留档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4、决不调出或出售传染病患鸡和隔离封锁解除之前的健康鸡。
五、防疫保健
1、技术员组织制定基地防疫计划的实施。免疫计划以技术员发的程序为准:
2、对场内职工及其家属进行兽医防疫规程宣传教育。
3、定期检查饮水卫生及饲料的加工、贮运是否符合卫生防疫要求。
4、定期检查鸡舍、用具、隔离舍和鸡场环境卫生和消毒情况。
5、技术员每天的诊疗情况有台帐记录。详细记录兽医诊断、处方、免疫等内容。
6、保健工作遵照NY/T472-2006兽药使用准则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
7、配合检疫部门对鸡群新城疫、禽流感等检测。
8、妥善保管各种检测报告书,省级检测报告书保存期为三年,市级检测报告书保存期为两年。
9、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必须先消毒后使用。医疗器械及设备有保管员保管,如有缺损在一个星期内补购或维修,确保随时可用状态。
六、养鸡场采购员管理制度
1、采购员采购药品物品,必须哟地方签字,采购单要上交一份到公司财务办公室存档备案。
2、合理科学管理备用金,不能拿备用金做其他用途使用,更不能拿去做私人事情。
3、采购药品、物品及时入库,办好相关手续。
4、采购员的差旅费报销规定:
(1)乘车费、业务洽谈费全额报销(皆不包括打的和马仔费);
(2)餐费标准:县城及县辖区各乡镇为5元/餐(人);区、市等较发达城市10元/餐(人);
(3)住宿标准:县城及县辖区各乡镇为20元/晚(人);区、市等较发达城市35元/晚(人)。
七、有机料管理制度
1、有机饲料需来自无农药全生态的农家生产的玉米、水稻、黄豆等以及有机茶园里的蚯蚓等天然虫子。
2、有机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
3、有机饲料进仓应由采购人员与仓库管理员当面交接,并填写入库单,仓管员还必须清点进仓有机饲料数量及质量。
4、仓管员应保持有仓库的卫生。库内禁止放置任何药品和有害物质,有机饲料必须隔墙离地分品种存放。
5、建立有有机饲料进出仓库记录,详细记录每天进出仓情况。
6、有机饲料调配应由技术员根据实际情况配制和投量。
7、调配间、搅拌机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做到不定时的消毒,调配间禁止放置有害物品。
八、监督员的职责
1、遵守检验检疫有关法律和规定,诚实守信,忠实履行职责。
2、负责养殖场生产、卫生防疫、药物、有机饲料等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3、负责对养殖用药品、有机饲料的采购的审核以及技术员开具的处方单进行审核符合要求方可签字发药。
4、监管养殖场药物的使用,确保不使用禁用药,并严格遵守停药期。
5、应积极配合检验检疫人员和公司实施日常监管和抽样。
6、如实填写各项记录,保证各项记录符合公司和其他管理和检验检疫机构的要求。
7、监督员必须持证上岗。
8、发现重要疫病和事项,及时报告公司和检验检疫部门。
九、技术员的职责
1、技术员负责病虫防治、监督员负责药品发放和疫情汇报。
2、依各个季节不同病害,采取本场实际情况采取主动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护。
3、技术员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出当日处方用药,监督员根据当日处方用药与配药一起准备药品,监督员应准备好药品交付当日班长,并按当日处方使用方法和剂量全程监督施药。
4、技术员应每日观察害虫发生及鸡的生长情况,对鸡病虫害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异常鸡和死鸡要进行镜检以确定病虫害,遇到无法确定的情况应当日汇报给公司,公司请权威部门予以确定,并把确定的情况及时告诉技术员。
5、如发生重要疫病及重要事项时,应及时做好隔离措施。
6、监督员应监督技术员的病虫害发现情况,同时应将重要疫病及重要事项报告公司及检验检疫局部门。
十、个人负责制养殖场在公司领导与管理指导下,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实行个人负责制,赋予一定的权力,承担相应的责任,权责统一。
1、养殖场人员实行个人负责制,赋予权力,承担责任。
2、养殖场主管负责场部对全体员工和日常事务的管理制度,对公司负责,及时汇报养殖场情况。
3、各岗位员工坚守岗位职责,做好本质工作,不得擅自离岗。
4、做好养殖场的安全防盗措施和工作。
5、晚上轮班,看护好场部的鸡和其他物品。
6、做好每日考勤登记,不得作假或叫同事帮填写。
7、分工与协作统一,在一个合作团队下,开展各自的工作。
8、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十一、养殖用具管理制度 为保障养殖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特建立如下管理制度,希望全体养殖人员遵守执行。
1、不准喝酒、不准打架斗殴、不准拉帮结派,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直至开除。
2、吸烟应远离易燃物品,同时不影响工作,不影响环境卫生。
3、服从领导指挥,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4、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对每位员工提出的好建议进行鼓励并奖励。
5、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不许将死鸡、生活垃圾乱扔,应采取措施,死鸡要深埋或焚毁,生活垃圾要选好地址统一堆放,定期销毁。
6、保持水槽,鸡舍清洁,工具摆放有序。
(一)防疫、消毒
1.种鸡场四周必须设围墙、有条件者墙外设防疫沟,与周围鸡场、居民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应在1000米以上。
2.鸡场门口设消毒池,进出人员必须更换消毒鞋,穿上消毒工作服,有条件者应洗澡更衣。(1)消毒池放2%的火碱水。(2)孵化室地面、鸡舍地面、场区道路均用2%的火碱水或、来苏尔消毒,I周两次为宜。(3)鸡舍、孵化室应用新洁尔灭或过氧乙酸或强力消毒灵每周至少消毒1—2次。(4)入孵后孵化器每立方米用14克高锰酸钾,14毫升福尔马林并加28毫升水熏蒸消毒1—2次,每次30分钟;出雏50%时用上述9一半的剂量再熏蒸消毒15分钟。
3.不准任何畜离产品、活禽带入鸡场。未经检查不允许引进禽种。在指定育种场引进种蛋时必须严格消毒。
4.谢绝参观,特殊情况,应洗澡更衣,才能参观。
5.鸡舍门口设消毒池、鸡舍在进鸡前至少有l一2周空闲时间。
6.必须带入鸡舍的用具和进入鸡场的车辆应事先消毒。(二)检疫、免疫
1.种鸡群每年必须进行鸡白痢检疫1—2次.阳性鸡及时处理。2.按兽医操作规程必须进行鸡瘟、鸡痘、鸡马立克氏病等免疫。3.有条件的地方应对鸡白痢,鸡枝原体病、白血病(大肝病)、禽流感进行俭疫,对法氏囊炎、鸡传染性鼻炎进行免疫。(三)封锁
1.一旦发生疫情应严格控制人员、用具和禽产品出入,在解除封锁前不许出场区。
2,严禁饲养人员串鸡舍。如工作需要,应严格消毒。(四)尸体处理
所有病死鸡必须用尸体桶装好提出鸡舍。检查后,应尽快没焚烧或深埋或扔进尸体井内。(五)预防投药和治疗
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羊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者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机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5、每次免疫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6、按照国家关于免疫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
7、定期对主要病重进行免疫抗体检测落实常年补免措施确保防疫质量。
8、按规定做好免疫记录记载、填写免疫证。
9、自觉接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或挂牌兽医的监管。
养殖场用药制度
一、正确配伍,协同用药 使用兽药时,正确配伍,合理组方,协同用药,增加疗效,避免产生拮抗作用和中和作用。
二、辨证施治,综合治疗 经过综合诊断,查明病因以后 要迅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三、按疗程用药,勿频繁换药 一般情况下,首次用量可加倍,第二次应适当减量,症状减轻后使用维持量,症状消失后,要追加用药1—2天,以巩固疗效,用药时间一般为3—5天。使用药物预防时,7—10天为一疗程,均匀拌料于饲料中进行饲喂。
四、合理采用给药方式 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要考虑到机体因素、药物因素、病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五、严格实行休药期规定 休药期是指畜禽最后一次用药到该畜禽许可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生产中,在使用有休药期的兽药时,要严格实行休药期,尽量减少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动物产品。
六、禁止使用禁用兽药 严格按规定使用兽药,决不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β-兴奋剂类、已烯雌酚等性激素类、玉米赤霉醇等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物质、氯霉素及其制剂、呋喃唑酮等硝基呋喃类和安眠酮等催眠镇静类等21类药物。
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制度
1、当养殖场的羊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 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倾处理。
2、养殖场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内下风口修一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
3、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生羊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运行防疫主管部门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生羊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4、当养殖场的生羊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5、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生羊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6、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7、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养殖场消毒制度
1、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场地消毒。
2、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3、售羊周转区:周转宿舍、出羊台、磅秤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羊后大消毒一次。
4、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5、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6、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末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7、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范围、羊舍间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8、各栋羊舍门口消毒池与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9、羊舍、羊群:配种怀孕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分娩保育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
10、人员消毒:进入羊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养殖场检疫申报制度
1、本场饲养的生羊在本镇内出售或迁移,提前向靖边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本场饲养的生羊迁移出市外,应将生羊运至指定地点,向靖边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3、自宰自食生羊,在屠宰前向靖边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屠宰、食用。
4、引进种用公、母羊,在引进之前,须向靖边县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并办理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引入。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5、跨省引进商品型饲养生羊,在引进前须向靖边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疫情报告制度
一、养殖场成立疫情防控指挥小组,指挥养殖场负责人对疫病防控的工作同时做好报告工作。疫情防控小组指挥体系:
二、养殖区日常工作用具每天清洗消毒一次,保持干净。
三、养殖场负责人做好海上日常养殖工作。
四、外来人员未经场地负责人批准,不得进入养殖场地。做好外来人员出入记录。
五、结合《辽宁检验检疫局出口水生动物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监控计划》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疫病抽样检测。
六、发现疫情后,及时向公司防控疫情小组报告,同时向检验检疫机关和海洋渔业部门报告,养殖场负责人要及时安排养殖场人员对养殖场进行隔离、捕杀、防疫消毒等紧急处理,做好记录,建立档案
养殖场畜禽标识制度
一、严 格 规 定 在 当 地 动 物 卫 生 监 督 机构申领畜禽标识。
二、并按照下列规定对畜禽加施畜禽标识:
1.新出生畜禽,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2.羊、羊、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
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三、畜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
单位名称: 畜禽标识代码: 动物防疫合格证编号: 字第 号 畜禽种类:
1 规模化养鸡场免疫抑制病的发病机理
1.1 鸡体的免疫系统组成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法氏囊等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 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构成鸡体的免疫系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和B细胞。在细胞免疫中, 效应T细胞能释放出可溶性的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
1.2 鸡体的免疫反应
一是体液免疫:抗原 (如病原微生物) 进入机体后, 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 大多数抗原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将内部的抗原决定族暴露出来, 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或形成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侵袭时,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产生特异性免疫, 产生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抗体, 清理抗原。二是细胞免疫: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 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 形成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成为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侵袭时,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溶解细胞, 清除病原 (如病原微生物) 。
1.3 免疫抑制病的发病机理
免疫抑制病病毒感染雏鸡后, 有的以外周神经、性腺、各内脏器官、虹膜、皮肤和肌肉等组织器官出现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 以淋巴细胞为靶细胞, 导致淋巴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溶解和转化, 从而造成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 如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3];有的严重损害鸡的中枢性免疫器官 (法氏囊) , 侵害骨髓造血组织和胸腺、法氏囊等淋巴组织, 引起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障碍, 如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IAV) 。
2 规模化养鸡场免疫抑制病的发病特点
2.1 传播普遍性
家禽的流动日益频繁, 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绝大多数鸡场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IAV) 、呼肠孤病毒 (REOV) 的母源抗体阳性率都非常高, 经过1~3周母源抗体消失后不久, 从5周龄开始出现自然感染引发的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到20周龄时, 不论遗传品系和地理分布, 绝大多数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可达到95%~100%[4];鸡呼肠孤病毒 (RE-OV) 、白血病病毒 (ALV)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REV) 的免疫抑制作用尤以垂直感染或出壳后早期感染时最为显著, 并在鸡群中继续水平感染。
2.2 多重感染性
发病鸡群中几种免疫抑制病同时存在于动物体内, 呈现出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崔治中等对从全国各地随机收集到的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 感染的60多个法氏囊样品进行检查发现, 相当高比例的样品中分别存在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 、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REV)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IAV) 不同组合的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 其中5个样品中同时存在以上4种病毒的感染。
2.3 疾病易感性
早期感染的鸡只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反应下降, 从而降低对多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加重了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 、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新城疫病毒 (NDV) 等免疫抑制病病原感染后, 增加了鸡群对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支原体病的易感性, 往往造成复杂的混合感染, 给疾病的诊断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 使养禽业损失惨重。
2.4 治疗耐药性
免疫抑制病在鸡群中感染后, 减弱药物的作用, 更容易产生耐药性。细菌耐药可分为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 者为染色体遗传基因介导, 后者由质粒 (染色体外的DNA) 介导, 后者所带基因易于传播, 临床上较为常见[5]。据报道, 近20年来细菌的耐药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日益严重, 链球菌性肺炎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12%~55%, 国内为10%左右, 同时也出现了头孢噻肟与头孢曲松的高度耐药。
2.5 危害持久性
免疫抑制病对疫苗免疫的影响持续时间长。家禽感染免疫抑制性病毒后, 大多呈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 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和散播者, 临床症状不典型, 零星死亡, 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 死淘率增加, 经济损失严重等。
3 构建规模化养鸡场免疫抑制病防控措施
3.1 树立一个理念
构建规模化养鸡场生物安全体系理念。生物安全体系是指为阻断致病病原侵入畜禽群体、确保畜禽健康安全生产而采取的一系列的防范措施[6]。在规模化养殖中, 养鸡场要构建以控制病原微生物繁殖、降低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为理念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立完善的规模化养鸡场生物安全体系是禽病防治的基础和前提, 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提升畜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3.2 建立两种机制
一是规模化养鸡场卫生防疫管理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规模化养鸡场卫生防疫管理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等, 有效预防和控制免疫抑制病等动物疫病的发生及疫情传播, 确保养鸡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养鸡场应成立卫生防疫组织机构, 由养鸡场领导者负责统一协调指挥, 成员由各生产线、兽医人员组成, 有效、有序地开展防疫工作并做好记录, 在周例会中进行布置、总结。二是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兽医养殖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是规模化养鸡场生产卫生、合格家禽产品的重要保障机制。规模化养鸡场人员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从业资格证书, 规模化养鸡场人员应自觉接受行政、行业组织的监督、管理、培训和考核, 以不损害消费者利益, 合法经营。规模化养鸡场要建立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方案, 建立强有力的畜禽产品销售、流通、加工质量安全标准, 认真履行职责, 树立正气, 用社会公德心、法律法规教育规模化养殖人员, 督促兽医养殖人员规范职业道德。
3.3 实施三项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鸡群应激。鸡属于神经敏感型动物, 如果在不利的条件刺激下, 可因为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异常活动而发生一系列神经、体液反应, 出现应激反应。能够引起鸡群应激的因素很多, 其中包括饲料营养不平衡、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 鸡群拥挤、断喙、长途运输、中毒、噪音等应激原。为减少应激原, 根据鸡的年龄特点和营养需求精心配制饲料, 可在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 (如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12、维生素K3等) 及延胡索酸、柠檬酸、碳酸氢钠等。二是制定合理免疫措施。免疫是预防、控制疫病的重要手段, 也是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养殖场应根据本地疫病流行状况、动物来源和遗传特征、养殖场防疫状况和隔离水平等, 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兽医人员的监督指导下, 选择疫苗的种类和免疫程序。疫苗必须为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合格产品。三是使用免疫增强剂, 提高鸡群免疫力。免疫增强剂是一类通过非特异性途径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的物质。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有效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家禽免疫增强剂一般以白细胞介素、左旋咪唑、鱼肝油较为常用。研究表明, 低剂量 (0.015 mg/kg体重) 胸腺素可显著提高鸡免疫器官指数, 可使胸腺髓质小体数和淋巴细胞数增加, 皮质增宽;脾脏胸腺依赖区和法氏囊依赖区细胞增加[7]。
参考文献
[1]刘兴友.家禽免疫抑制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2]杨忠福.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种类与危害[J].养殖技术顾问, 2011 (6) :162.
[3]朱瑞良.谨防养禽业免疫抑制病的潜在危害[J].中国动物保健, 2006 (2) :13-15.
[4]杨润德.我国鸡群免疫抑制病感染现状与防控[J].兽药市场指南, 2008 (12) :30-31.
[5]唐勤.细菌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G]//全国EID研讨班资料汇编.北京: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 2004:91-93.
[6]徐海军.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J].皖西学院学报, 2004 (2) :25-27.
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各类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为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动物防疫法》及相关规定,切实做好畜禽免疫工作;
二、按照国家防疫部门规定的动物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尤其是国家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必须进行免疫接种,以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
三、在实施免疫接种操作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做到从离禽引进开始就计划免疫,不漏注一只畜禽,不漏注一项强制免疫疫苗;
四、做好养殖免疫接种记录工作,并随时接受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查。
蛋鸡养殖场用药制度
一、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二、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三、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家禽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四、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五、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六、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瓜及休药期。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七、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
蛋鸡养殖场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一、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在离开养殖场前必须实行产地检疫申报。
二、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在出场前2—3天(或当日)应向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申报动物产地检疫。
三、申报检疫的动物必须经强制免疫和佩戴动物标识后,方可申报。
四、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经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检疫人员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
五、运输动物的车辆装载前和卸载后应清洗消毒,并取得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六、货主凭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和消毒证明运输、经营,调离宿迁市的须凭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到乡镇兽医站或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换取动物出市境检疫证明。
七、未经检疫的动物禁止调离本场,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实行隔离观察、治疗。
八、申报产地检疫数作为项目申报核定出栏数的重要依据。
九、违反上述规定将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接受处罚。
蛋鸡养殖场疫情报告制度
一、养殖单位(个人)负有动物疫情报告的法定义务。
二、当动物发生疑似传染病时养殖场负责人或兽医人员应立即向当地兽医站或动物疫控中心及动监所报告。
三、报告内容:(1)动物发病时间和地点;(2)发病动物种类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4)疫情报告的确良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四、报告方式: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五、采取的措施:(1)将可疑的传染病病畜禽隔离;(2)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3)病死畜禽不销售和食用;(4)禁止畜禽进行养殖场;(5)限制人员流动。
六、任何单位和人个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阴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蛋鸡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是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消灭疫源的有效措施,为全面防止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制制定消毒制度。
一、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和其它法规、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消毒操作规范;
二、饲养场内的设备、工具、运输车辆、备品等每周清洗干净,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场内杂物定期清理、焚烧;
三、饲养场地、墙壁、排水沟、粪便堆放场地每周彻底消毒一次;
四、饲养场的粪便要运往指定的粪便堆积处理场,堆积发酵处理,严禁乱抛、乱倒;
五、必须配备消毒器具和消毒药品,要严格按照消毒药品的使用说明使用,做好记录。
蛋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制度
为了彻底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切实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饲养场要设有隔离观察室,对非健康畜禽进行隔离观察饲养与治疗,对病死畜禽要经过权威部门的诊断,不得私自处理;
二、饲养场内的所有的正常死亡畜禽,严禁到处乱扔以及食用,要按照《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焚烧或深埋等处理,并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三、要详细做好无害化处理记录,并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四、要无条件的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并认真执行其提出的整改意见,随时反馈整改信息等。
蛋鸡养殖场畜禽标识制度
一、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向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领畜禽标识。
二、并按照下列规定对畜禽加施畜禽标识:
1、新出生畜禽,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2、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三、畜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蛋鸡养殖场养殖档案
一、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1、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3、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4、生猪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5、养殖代码;
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是确保全体新生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措施。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入学新生或新转入学生。
二、在新生入学报名时,学校在办理相关报名手续时,要求家长或监护人出示该新生的《预防接种证》,已遗失《预防接种证》的学生,应尽快到原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外地来的学生,应出示原籍办理的《预防接种证》。三、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苗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儿童,将出具书面补种(补证)通知发放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通知并督促家长或监护人,带学生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或到原接种单位(发证单位)补证。
将其接种信息登记在《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疫苗完成情况记录表》中,学校建立新生入学预防接种查验档案。四、学生在完成补种(补证)后,将补发正规的查验证明(补种单上有医生签字,标明接种日期,疫苗的批号)交学校验证登记。
学校在《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疫苗完成情况记录表》中备注中予以说明。对于不能及时补证或补种的学生,学校应督促学生家长尽快完成补证、补种。五、在完成新生入学验证工作后,学校建立专门资料管理档案,存档备查。
六、学校要积极配合相关卫生部门组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七、查验原则
国家规定在16岁内应完成接种的疫苗共8种(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其中卡介苗接种1针,乙肝疫苗3针,脊髓灰质炎糖丸4次,百白破4针,精白破2针,麻疹疫苗2针,乙脑疫苗4针,流脑4针。
林下养鸡是以散养为主, 圈养为辅的粗放型养殖方式, 其养殖效果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 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疾病预防方案, 并在饲养过程中严格执行。
1 疫病的预防与免疫
1.1 饲养前的防病
1.1.1 林地规划
为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应将养鸡林地划分成3~5个饲养区, 饲养区的大小应根据林地大小及鸡只数量确定。区与区之间拉网隔开, 网眼大小以鸡不能通过为准。两区之间挖宽2 m、深1.5 m的防疫沟。
饲养时将鸡放在不同的区域轮放, 每区连续放养时间不超过30 d, 这样每轮换一个区, 就可立即对原饲养区进行清理消毒。消毒后饲养区轮空60 d以上, 进鸡前3 d再对轮空饲养区进行一次消毒。
1.1.2 林地清理与消毒
每批鸡进入饲养前对林地及育雏室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消毒。清除林地及周边20 m内的杂物及垃圾, 用消毒液对林地及周边10 m范围进行喷洒消毒。
1.1.3确保鸡苗健康无病
放养的鸡苗应来自无疫病、严格净化的种鸡孵化场, 尽量选择强健的鸡进行饲养。
应特别注意的是, 一个养鸡场的鸡苗不能来自不同的种鸡孵化场, 且同一个养鸡场只能饲养一个品种的鸡, 不能饲养其他畜禽, 这样做有利于疾病的预防。
1.2 疾病预防
1.2.1 人员管理
鸡苗引进后, 应谢绝参观。养殖场只允许饲养员及技术员进出, 并尽量减少进出次数。人员进出鸡场前必须踏消毒池和洗手, 最好更衣换鞋后再进入。饲养员在鸡场内不允许串舍, 各种生产工具应按区配齐, 不能串区使用。运送饲料的车辆经彻底消毒后方可入场。
1.2.2 搞好场区卫生
定期灭鼠, 做好驱鸟工作, 可用家犬驱逐附近的鼠类、鼬类和鹰, 或用尼龙网把放牧场罩好。
垃圾及药物包装袋统一收集处理, 严禁在场内食用畜禽产品, 鸡场及周边严禁饲养畜类或鸟类。技术人员不得擅自到其他养鸡场参观或为其他鸡场鸡只进行疫病诊治。淘汰鸡、病死鸡及时统一处理。
1.2.3 环境消毒
饲养期间, 全区范围必须每周进行一次带鸡消毒 (免疫前3 d不带鸡消毒) 。带鸡消毒不能使用对呼吸道有刺激性的消毒药。
1.2.4 饮水消毒
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 (如0.01%高锰酸钾溶液、大蒜水等) , 以杀死水中的病原体, 同时提高鸡只抗病力。不同批次鸡最好轮换、交替用药。
1.2.5 预防免疫
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文批号的、在有效期内, 并适合本地区、本场情况的疫苗。
做好疫苗的运输和保存, 保证疫苗效价。根据本场、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 并注意疫苗间的相互干扰。
1.2.6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育雏工作, 尤其是雏鸡的开食、开饮及保温工作, 保证雏鸡营养良好, 提高其抗病力。
进行圈养训练。雏鸡在舍内饲养3~4周, 体重达到130 g以上时可进行小面积圈养, 经过3周以上的训练, 使鸡有一个由舍饲到放养的适应, 以增强鸡的抗病力和防天敌的本领。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密度过高, 则鸡群均匀度差, 抗病力下降, 患病率升高。连绵阴雨季节, 地面积水过多, 相对湿度过大时, 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增加, 此时应停止放养。
1.3 做好出栏后的消毒
1.3.1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
进鸡时要求在一天内进齐。饲养期结束后, 鸡尽量在短时间内出栏, 场内不留一鸡, 这样可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
1.3.2 清场处理
鸡出栏后, 应将场内的用具等物品移至场外做暴晒消毒。
清场后彻底清除场内杂物及垃圾, 必要时, 地面消毒应挖松表层泥土, 洒上一层新鲜生石灰或喷洒消毒药后再压实。场内及周围20 m内的树要用新鲜生石灰刷白或喷洒消毒药。喷洒消毒必须用3种以上的消毒药品。
2 常见病的防治
2.1 鸡新城疫
2.1.1 名称及特征
鸡新城疫 (简称ND) 俗称“鸡瘟”, 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性传染病, 患鸡以呼吸困难、神经紊乱、下痢、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
2.1.2 病理变化
患鸡全身黏膜、浆膜出血, 淋巴肿胀、出血和坏死, 嗉囊胀大, 充满黏液和气体。腺胃黏膜肿胀, 腺胃乳头或乳头间有出血点或坏死。肌胃角质层下有斑状出血。肠黏膜有出血斑、溃疡和纤维素性坏死灶。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喉头黏膜有出血斑。蛋鸡卵泡充血、易破裂, 脑膜充血或出血。
2.1.3 治疗
可用抗鸡新城疫高免血清肌注, 每千克体重每次0.5~1 m L, 每天1次, 连续用2~3次。
用抗鸡新城疫高免卵黄注射液分点肌注, 每千克体重每次1~2 m L或适量稀释后饮用, 1~2 d 1次, 连用2~3次, 进行紧急防治。
停药后隔10 d左右用新城疫Ⅱ系弱毒冻干苗滴鼻点眼各2滴, 再隔20 d左右将Ⅰ系弱毒冻干苗按1∶500稀释后, 每鸡肌注1 m L。
2.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2.2.1 名称及特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简称IB) , 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本病传播速度快, 患鸡气管发啰音, 张口呼吸、咳嗽、打喷嚏;雏鸡流鼻液;蛋鸡产蛋量下降, 产畸形蛋, 有的不产蛋;肾型患鸡以出现肾炎、肾肿大、花斑肾为特征。
2.2.2 病理变化
病死鸡气管、支气管苍白, 内有较多的浆液性分泌物或干酪样渗出物。气囊混浊, 含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肺充血, 肝肿大, 实质变性, 有黄白色坏死点。肾型鸡肾肿大、苍白, 呈弥漫性或局灶性间质性肾炎变化, 外观呈花斑状 (俗称“花斑肾”) 。输卵管和肾小管扩张, 其内充满尿酸盐沉积。直肠及泄殖腔内含有白色稀粪。
2.2.3 治疗
用抗传染性支气管炎高免卵黄液分点肌注, 每千克体重1~2 m L, 或加倍量饮水1~2 d, 连用2~3次。停药后隔10 d, 对1月龄以下的雏鸡用H120, 1月龄以上的小鸡用H52疫苗进行普遍免疫。用0.2%肾肿解毒药饮水治疗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为防止大肠杆菌等引起继发感染, 可配合使用广谱抗菌素, 饲料中同时添加维生素A、B、E和矿物质钠、钾、钙、磷等。
2.3 鸡痘
2.3.1 名称及特征
鸡痘 (简称FP) 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患鸡以皮肤和口腔黏膜上出现特殊的丘疹及假膜、结痂为特征。
2.3.2 病理变化
皮肤型:在鸡头部皮肤 (主要是鸡冠、肉髯、眼皮、耳垂等) 、腿、脚、泄殖腔、翅膀内侧出现灰色或灰黄色的痘疹, 痘疹进而增大, 呈干硬的结节状。撕去结节表皮, 见黄白色黏脓块。黏膜型:又称白喉型, 幼雏和中雏多发, 病死率可达50%左右。病初患鸡口腔, 特别是咽喉黏膜出现白色痘疹结节, 进而痘疹增大、增厚、融合, 呈黄白色假膜状, 故称之为“白喉”。病鸡张口呼吸, 发出“咯咯”叫声。
2.3.3 治疗
可用康复鸡血清或全血加青、链霉素后肌注, 每千克体重0.5~1m L, 每天1次, 连用2~3次。
对症治疗:将丘疹、假膜、结痂剥离后, 皮肤伤口处涂擦碘酊、龙胆紫、抗生素或磺胺软膏等;口腔伤口可涂擦碘甘油、珠莲冰硼散等。眼睑肿胀的, 可切小口挤出脓液或干酪样渗出物, 切口用2%硼酸冲洗干净后, 再滴入5%蛋白银溶液。防止继发感染可注射抗生素。
2.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2.4.1 名称及特征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简称ILT) 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传染快, 患鸡以呼吸困难, 咳出带血的黏痰, 剖检见严重的出血性喉气管炎变化为特征。
2.4.2病理变化
急性型和亚急性型病例的病理变化大体相同, 只是程度不同。患鸡鼻腔有多量黄白色或血色黏液, 有的黏液干涸成灰褐色凝块, 凝块阻塞鼻腔。患鸡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糜烂, 并有大量针尖状的出血点, 严重者弥漫性出血, 喉头气管有血样黏液或有黄白色干酪样物附着, 甚者干酪物呈长芯状或片状。炎症可蔓延至支气管、肺、气囊、眶下窦中。慢性型病例鼻腔有浆性黏液, 眼结膜和眶下窦水肿、充血。
2.4.3 治疗
用抗喉气管炎高免血清肌肉注射, 每千克体重0.5~1 m L, 每天1次, 连用2~3次。用喉炎灵片口服, 雏鸡1片, 中鸡2片, 成鸡3~4片, 每天1次, 连用2~3次。喉瘟散口服或拌少量料喂食, 成鸡每次0.225 g, 每天2次, 连用2~3 d。
2.5 鸡白痢
2.5.1 名称及特征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主要侵害雏鸡。
本病患鸡以排白痢为特征。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 是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的疾病之一。本病成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但其可成为带菌者, 是本病的主要传染病。
2.5.2 症状
病雏精神萎靡、翅下垂、闭眼、昏睡, 挤在一起, 并出现下痢, 排出一种白色糊状稀粪。患雏肛门周围的羽毛粘着灰白色、石灰样的粪便, 部分病鸡呼吸困难。病雏在出壳后5~7 d左右开始死亡, 14 d左右达到死亡高峰, 以后的病雏, 病程延长, 白痢症状出现频繁, 但死亡减少。幸存雏鸡多为僵鸡或带菌鸡。
育成鸡主要症状是下痢, 排出颜色不一的稀粪, 其精神沉郁、鸡冠苍白、食欲较差, 患病病程较长, 死亡率约10%~20%。
2.5.3 治疗
磺胺类及部分抗菌素对本病有效, 其可减少多重感染, 降低死亡率, 但病畜愈后, 依然带菌。
磺胺类:以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疗效最好, 在饲料中拌入0.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 连用5~10 d。
2.6 慢性呼吸道病
2.6.1 名称及特征
鸡慢性呼吸道病又称支原体病, 是由鸡败血霉形体 (MG) 引起的鸡和火鸡易患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患鸡咳嗽、出现鼻漏, 有呼吸啰音及窦部肿胀。该病临床发展缓慢, 病程很长, 其死亡率不高, 但可造成幼鸡生长不良, 成鸡产蛋减少, 给养鸡业造成极大损失。
2.6.2 症状
本病主要呈慢性经过, 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 甚至可延续3~4个月。典型症状是患鸡有气管啰音, 流鼻涕和咳嗽, 食欲不振, 体重减轻。后期, 如鼻腔和匡下窦中蓄积渗出物则眼睑肿胀, 眼内蓄积干酪样物。患病蛋鸡呼吸道症状一般不太严重, 但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 而患病公鸡常具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2.6.3 治疗
治疗本病可采用0.1%泰乐菌素, 0.025%红霉素, 0.05%北里霉素等药物拌料或饮水, 连用5~7 d。
2.7 禽链球菌病
2.7.1 名称及特征
禽链球菌病是禽的一种条件性败血性传染病。气候骤变、高湿高温、饲养密度过大、长途运输等诱因均可促发本病。
2.7.2 症状
禽链球菌病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慢性型两种。前者患鸡主要表现为沉郁、嗜睡, 面部和鸡冠发绀, 排黄色粪便, 口咽部有血红色黏液;慢性型病例表现为虚弱无力, 跛行和头部震颤, 冠苍白、干燥, 产蛋量下降, 逐渐消瘦。
2.7.3 治疗
链球菌的抗药性较强, 因此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 剂量为2~5万单位/只。
一、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
二、预防接种室须达到《株洲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做好登记。
三、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和目前健康状况,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填写接种告知登记表。
四、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无标签或标签不清,过失效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五、接种时核对姓名、接种疫苗名称。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按接种技术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卡介苗要分桌接种。六、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
七、接种后须观察30分钟后确认未发现接种反应,接种者在接种证上填写本次接种疫苗名称、批号。
八、疫苗必须实行带冰接种。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九、医疗垃圾集中焚毁或交正规医疗废物收集机构统一处理。
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一、建立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事故登记本,专人负责。
二、对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加重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三、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后、责任报告人必须在6小时(农村1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卡。如出现死亡、严重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所在县级疾控部门。
四、预防接种副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必须由县级以上疾控部门开展个案调查,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鉴定和作出处理意见。
五、接种后发生原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应立即报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区级及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鉴定,并组织尸体解剖,查明死亡原因,作出处理意见。
六、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1000)0.5-1.0ml,或同时肌注苯海拉明25-50mg;同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有关抗休克处理。
七、晕厥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松解衣扣,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温开水、热糖水喝,必要时可针刺或用手掐人中穴;数分钟后仍不恢复者,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并通知临床医生救治。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一、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二、对在本地段接种的流动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册,即接种信息录入电脑,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三、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乡镇(街道)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或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联络员按月上报本区域本月新迁入的7岁以下儿童资料。
四、每月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工作。
五、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7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
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
一、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苗的损耗系数等制订疫苗计划,按时将下一的免疫规划用苗数量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疫苗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按照“省—市—县—乡(接种点)” 供应渠道购苗。
三、疫苗的出入要有帐目登记,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等。
四、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疫苗按疫苗规定的温度进行贮存,疫苗的运输必须用冷藏车或冷藏箱。
五、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存放。分发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
六、冷链设备要有专室或固定房间存放,有足够储存疫苗的专用冰箱,配置能适应带冰接种的疫苗冷藏设备,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建档建账: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及户地、说明书、有关技术资料、使用和损坏情况等,定期保养,建立维修记录。
七、有专人负责冷链设备保养、管理,冰箱内放置温度计,每天定时记录温度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并妥善保存温度登记本,做好停电、发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发生故障及时抢修,并把疫苗转移到其它冰箱。管理员因故外出不能进行日常监测时要做好交接班。结霜厚度超过4毫米以上要及时除霜,冷藏箱和冷藏背包每次使用后,及时取出冰排,擦干净,保持内外干燥清洁。坚持每季度一次冷凝器散热板清扫,每月进行转动机械加油,冰箱内蒸发管道结冰超过5毫米要及时除霜。保证冰箱使用安全,开门装置完好,有防火防漏设施。
八、冷链设备严禁存放其它物品、过期疫苗,保持清洁卫生。预防接种证、卡(册)管理制度
一、预防种证、卡(册)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二、各接种单位负责责任区域7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预防接种证、卡(册)的建立。
三、儿童出生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到儿童居住地的承担预防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四、设有产科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册)。
五、寄居本地时间满3个月或3个月以上,7岁以下的外地户口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册),纳入流动人口管理内容,另外建卡建证。
六、统一使用省卫生厅印制的预防接种证、卡(册)。
七、预防接种证、卡(册)由实施接种人员用钢笔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以公历为准,接种者签全名。
八、儿童迁入时,原接种单位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
九、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卡(册)进行一次检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十、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后须补种(补证)的儿童,接种单位凭查验单位的补种(补证)通知单,积极主动为其补种疫苗或补办预防接种证。
十一、预防接种证应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卡(册),城市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级预防保健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资料收集、统计报告制度
一、有计划地收集、整理以下资料
(一)基本资料:辖区总人口数,0-7岁分年龄组和小于15岁人口数、分月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建证人数、建卡人数、流动人口数、疫苗需求计划、工作计划、总结、单项工作计划、总结。
(二)疫情资料: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和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个案调查、暴发调查资料。
(三)免疫接种资料: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应接种人数、实接种人数、未接种人数及原因分析。
(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资料。
二、每年对资料进行一次整理,分类装订成册,在接种站和有条件的接种点保管。
三、各接种单位在完成每个接种周期后,在5天内根据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完成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免疫接种点使用)填写和上报。
四、各接种单位完成下级包括本级常规免疫情况汇总报表(表号:卫统52表-2至表4),并及时上报上级疾控机构。
五、接种或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完成后应及时上报各类资料。
六、出现管理人员变动或调岗时做好资料交接手续。
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为规范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防范疫苗针对疾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暴发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
二、查验范围:全市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学校所有入学新生,包括外市、外省等在我市借托、借读的幼儿、学生。
三、查验时间:查验工作在幼儿、学生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或者转园、转学后办理新入园、入学手续时进行。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学校在新生招收入托、入园、入学通知或报名须知上,应告知其凭《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园、入学。
四、查验内容:
1、有无预防接种证;
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完成情况,其免疫程序按省卫生厅的规定要求执行。
五、托幼机构、学校要将查验情况登记在《株洲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中,凡无接种证的,托幼机构、学校应责成其家长到居住地的预防保健机构为儿童办理或补办《接种证》后,方可为其办理入托、入园手续。
六、托幼机构、学校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在30日内向托幼机构和学校所在地接种单位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补种(补证)通知单交儿童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七、幼儿、学生完成补种和补证后,托幼机构、学校要将补种信息及时登入《株洲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及学籍档案或健康档案,补办的预防接种证或接种信息证明、接种卡交还儿童家长保管。
八、对因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不力而导致学校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一、系统使用的电脑必须放置在预防接种登记室,定期杀毒。不得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和游戏,不得浏览无关的网站,不得利用电脑进行游戏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要求技术支持时可使用工作QQ。
二、管理系统必须专人专用,使用人员凭密码进入系统,并做好密码的保密工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系统。
三、为所有接种儿童打印当日接种处方和下月预约单交给家长,家长凭接种处方接种疫苗。
四、发现未建立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的适龄儿童,应及时将儿童的基本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录入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并在儿童预防接种证首页登记系统自动生成的儿童编码和(或)预防接种管理卡卡号。
五、每次接种前对接种儿童的既往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每周对所有管理儿童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检查数据有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对有疑问的录入信息及时向相关人员核实,确保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儿童的疫苗接种信息(疫苗编码、剂次、接种日期和疫苗生产企业编码),应在数据上传后7天内完成订正;上传超过7天以后,疫苗接种信息不再允许订正。
七、在完成数据上报后的当天,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在重新安装电脑操作系统前联系维护工作人员。
八、每月通过系统对责任区域内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一次逾期未种查询和应种未种查询,并现场或电话核实接种情况,发现漏种者督促其补种,发现漏登接种疫苗的即行补登入系统,发现其迁出本县或死亡等情况的修改在册属性。
九、每月5日前通过系统生成规定的报表并进行报表上传。
十、每月通过村(居)委会、计生部门、派出所等途径寻找新迁入和出生的儿童,建立电子接种卡
十一、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由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长期保管。儿童基本信息未经儿童监护人同意,不得向其他人员和机构提供。
预防接种制度
一、定期定点开设接种门诊和补种工作。接种前后做好室内清洁、消毒工作。
二、设有I类疫苗的免费接种告示和II类疫苗收费价格公示。接种疫苗分苗、分桌摆放,有疫苗名称标牌,配备疫苗冷藏设施、消毒药械。
三、按最高门诊接种预约人数的120%配备接种药械。
四、接种时不少于2-5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持证医务人员。
五、严格按各类疫苗免疫程序和使用说明书实施接种。
六、接种对象凭预防接种证及接种通知单接受免疫接种。
七、建立预防接种登记本,接种前须询问被接种对象的健康情况,了解有无禁忌证或过敏史,并告知其监护人,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八、核对被接种儿童姓名和接种的疫苗后予以接种,接种完毕及时记录接种疫苗的时间、批号和接种者签名。
九、接种后接种对象留现场观察20-30分钟,接种人员应积极主动向家长宣传免疫规划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预约下次接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