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记叙文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顽童记叙文(共16篇)

老顽童记叙文 篇1

我的爷爷头发花白花白的,一幅黑黝黝的脸,看起来已经年过七旬了,但做起“事”来却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因此熟知爷爷的人都笑称他为“老顽童”。

“老爷子,来吃午饭咯!”奶奶高声喊着。不一会儿,瞧!爷爷像馋猫样一骨碌地跑来,别人乍一看,以为我家来了一个神精病人了。爷爷右手拿着筷子,左手拿着酒杯,吆喝道:“我这个老爷子呀最喜欢我家宝贝孙女呀!等会吃过饭,还要和我宝贝孙女打羽毛球呢!”

“不行呀!爸,您岁数大了,身板子又不太灵活,别把腰扭了,脚崴了,就不好了!”爸爸急忙阻止。“老人嘛,就要多活动;不活动,骨头就死板了,你看我这身子骨还好的很,像你这样的年青人也要多锻炼锻炼”爷爷边说边跳起健身舞来。全家人无可奈何的笑着,只好同意“老顽童”爷爷和我一起打羽毛球。

饭后,只听见“接球、传球”爷爷忙得不亦乐乎!

老顽童记叙文 篇2

上作文课《傻小猴》时, 他与学生一起表演小品《猴子吃桃》。他扮演的猴妈妈, 抓耳挠腮, 摇头晃脑, 真是活灵活现。学生在他惟妙惟肖的表演中, 观察到了猴妈妈的动作、神态、语言, 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具体生动, 栩栩如生, 读后让人忍俊不禁。上作文课《爱鸟》时, 只见他戴着一撮胡子, 穿着一件马褂, 手持一杆猎枪, 蹑手蹑脚地走进“树林”, 口中还念念有词:“哇!这只鸟真肥, 打来烧着吃, 味道一定不错……”当他装模作样地举枪朝着空中要射击时, 学生可不答应了, 嚷着:“不能打鸟,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好朋友?鸟对我们都有哪些好处?”

“鸟能够帮助我们消灭害虫!”“鸟是歌唱家, 能为我们唱歌!”“鸟还能帮我们监测空气!”……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他静静地听着学生们的发言, 一副虔诚虚心的模样。最后, 他放下了猎枪。就这样,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

教古诗《草》时, 他检查学生学得是否扎实, 要求学生回家将《草》背给家里的人听。在课堂中, 师生模拟回家背诵的情景。他先扮演妈妈, 又扮演哥哥, 最后扮演成学生的耳聋的奶奶。这个学生开始背了:“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奶奶”故意大声说:“啥?一岁一窟窿?”学生说:“不对, 是‘枯荣’!”引得底下听课的老师们哈哈大笑, 全班学生对这个‘枯荣’的读音也牢牢地记住了。“奶奶”又问:“‘枯荣’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呀?”于是这位学生又告诉“奶奶”“枯荣”的意思……真是趣味十足, 妙趣横生。他自己呢?还是一副一本正经的模样!

有时, 一个学生在前面走路, 他赶上去, 在背后用右手拍拍该生的右肩, 该生向右一回头, 他却出现在学生的左侧。于是, 师生一起乐了。

他带领学生到农村收玉米、摘棉花。晚上, 和学生一起在村外的庄稼地里捉迷藏。为了锻炼学生的胆量, 他藏在了一座土坟后面。早晨, 又和学生一起, 在田间的泥路上赤足跑步。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这就是于老师, 学生们亲昵地称他为“老顽童”。他的确是老顽童!

老顽童卢梭 篇3

“卢梭,就在那些……闹得笑话百出的时候,我看了你的画。我也很钦佩你。”他指的是那些挂满主人四壁的画着热带丛林,神秘、诱人而又潜伏着凶险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风景。

“谢谢你……这是105法郎,先生。我可以买烟草、食物和画布接着画下去了。”

卢梭终生都未能摆脱这种生活上低能的窘困。为了能继续他的绘画,沉醉于他的人生梦想,他做过海关收税员、抄写员,推销过报纸,还以一把租来的小提琴教人音乐……

但他的画却越发朴拙可爱,恍若光怪陆离的梦境,散发着清澄的诗意和强烈的原始气息。人也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单纯,透明,笨拙,甚而经常傻里傻气,成为人们善意和恶意捉弄的对象。从塔希提回巴黎小住的高更就爱变着法儿戏弄自己的这位不谙世事的同行,而卢梭自己学生的“玩笑”更是把卢梭送上了法庭……

面对这样一位天真烂漫的老顽童,我不禁想到人们在谈论天才的时候,往往把天才与疯狂划上等号;而有的天才比如凡·高当真被关进了疯人院则更成了大师皆疯子的确证……

大师之所以在世人眼里往往成了不可理喻的疯子,那只是人们不能宽容和理解大师们与生俱来至死不泯的童心。虽然,这些孩子都有一个成人的脸庞,就像卢梭笔下的怪异的孩童一样,但那脸庞只不过是一个面具,是时间留给他们的生理标记。他们的执著与幻想、他们对世界永不枯竭的好奇、他们毁坏和创造的欲望、他们对人类杰出而伟大的贡献,都只能来自他们那一颗颗永远不老的童心。在卢梭家的晚会上,凡·高与卢梭曾有过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我想你是知道他们管你叫疯子的吧,卢梭?”

卢梭回答说:“是的,我知道,而且我知道你在海牙他们也认为你疯了。”

老顽童 篇4

爷爷多才多艺,似乎无所不能。他会拉二胡、剪窗花、演戏、写毛笔字,还是个巧手木匠。爷爷喜欢喝酒,每顿饭他都离不开酒,喝完酒还总是唠唠叨叨。他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我点点头,没过一会儿,爷爷又说:“听爷爷的话,一定要好好读书!”他就像一个不插电的录音机,说了一遍又一遍。

别看爷爷年纪不小了,有时却像个孩子。有一天,爷爷神秘地走到二楼,进了房间换上工作服,戴着棒球帽和墨镜,提着一箱酒,出来表演了,他敲着门问:“有人在家吗?有人在家吗?”一开始我很奇怪,仔细一看原来是爷爷呀!转眼间,他又换上大衣,戴着鸭舌帽,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像个大领导,我们全家人见了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老顽童爸爸作文 篇5

我爸是一个极度热爱艺术和生活的“老男人”。在艺术方面,他爱收集各式各样的日系手办:炼狱杏寿郎、高达、哆啦A梦……家里满墙都是他的画作:宫崎骏的植物、七龙珠、名侦探柯南……

凑近些看,那孙悟空的头发色彩之间过渡自然而又层次分明,手部的肌肉线条流畅却又不失些刚硬;那名侦探柯南,爸爸将他自己的理解融入到了其中,瘦小的躯干和一只手架着眼镜的模样足以体现出柯南聪明机智的特点,微微向上翘起的嘴巴又为人物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老爸对宫崎骏大师植物的临摹也惟妙惟肖,光是绿色就有4种不同的色调,使植物的生命力看起来更加充足,多样的笔法让植物的姿态更加丰富多彩……

老爸喜爱小动物,凡是看见小猫小狗都会上前撸上一会儿,小动物们似乎也会被他所吸引:就连路边的野猫见着他也会不知不觉放慢脚步,眯起眼睛,嗲嗲地一边轻声叫着一边靠近,用身子在老爸身上蹭来蹭去。在家里,你时常会看见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男人站在椅子上,一手支着调色盘,一手拿着画笔,而脚边则乖巧地蹲着一只兔子。小时候老爸为我端屎端尿,没曾想我长大了他开始为家里的两只兔子端屎端尿,真是一刻也不能停歇呢。

在生活方面,他热衷旅游,随身带着相机记录下沿途的美丽风景。相机绝对是他的心肝宝贝,在家里布满了他的“长枪短炮”。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得以留有那么多精彩的瞬间和美好的回忆。记得有一次去北海道游玩,刚上知床半岛映入眼帘的便是无穷无尽的皑皑白雪,时不时窜出来几只小动物。正当我疑惑平日里那么爱玩弄小动物的爸爸去哪儿的时候,回头一看却发现他已经架上长焦镜头,静静地蹲在不远处,正为一只美丽玲珑的雪狐拍着独一无二的写真!雪狐可爱却又有些傲娇的姿态尽收眼前。

老顽童爷爷作文 篇6

虽然他很老了,但他有一颗童心。

元旦那天,我们一家人在餐馆吃饭。服务员拿来一盘好吃的红烧肉放在桌子上,这是我和爷爷最喜欢吃的。爷爷和我一起吃。当盘子里只剩下最后一块红烧肉的时候,我和爷爷同时用筷子夹住了肉,谁也没有松手。最后被爷爷抢走了。爷爷把肉放在嘴唇上就吃。我急得跺着脚喊:“别吃了。”我趁爷爷不注意,立刻把肉抢了回来。爷爷不甘心的说:“这块肉今天给你,下次可不能这么便宜。”

追风老顽童 篇7

父亲年轻时是学校的体育老师,身体素质极好,退休后他的右腿莫名其妙就疼了起来,起初不影响行走,后来一走腿就痛,去医院求医,医生说他有严重的关节炎,建议少走路,多休息。父亲这下犯愁了,吃不下,睡不着,我知道一向爱运动的他,怎么会习惯把自己关在家里?

一天,看到邻居八岁的孩子在玩滑板车,父亲一时心动,让我帮他在网上查查有没有老人玩的电动滑板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网上搜索,发现市面上好多成人用的电动滑板车。我挑中一款黑色的,要价3000多元,充一次电可以跑30多公里,这车还可以折叠,方便、实用,看了评价后,父亲立即拍板买一台。

滑板车邮递到家后,父亲特别兴奋,马上就推着滑板车在小区里试着滑行去了。起初他滑不稳,没两下就控制不住滑板车,摔了几跤后,我以为父亲会放弃玩滑板,没想到他是个不服输的老头,每天推着滑板车在小区花园里练习滑行。半个月后,父亲将右脚放在滑板上,左脚在地面上蹬几下,就可以稳稳地滑行了。

但我还是担心他的安全,不敢让他到人多的地方去,所以,父亲的户外生活还是极其有限。后来他跟我保证,人多的地方他就推着滑板车,决不滑行,我这才允许他可以骑着电动滑板车到处走走。父亲骑着滑板车,去图书馆借书还书,到茶馆陪朋友聊天,很多人赞叹,这老头太拉风了。父亲听闻后总是喜笑颜开,说拉风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人也可以拉风。欢喜得不得了,滑板带给他的惬意、便利和速度,让他更加愿意走出家门活动,每天他都要骑着他的滑板车出去转两圈。

最近,父亲揽了两桩生意,一是帮送快件的弟弟送我家附近的邮件,二是帮母亲去菜场买菜。为此,父亲还特意给滑板车配了一个可以折叠的购物袋,挂在滑板车龙头下,装东西安全又方便。这之后,父亲觉得滑板车功不可没,对滑板车更加喜爱了,没事就把滑板車擦得铮亮。

老顽童爷爷作文 篇8

爷爷有三个子女,就是因为爷爷的老顽童表现,他们都对他没大没小,就比如喊他:老李啊,老大啊,爷爷一点儿也不介意,只是开心地笑着。

爷爷“顽童”还表现在他生性好玩,好热闹。这不,这段时间他迷上了学电脑,刚闹出一个笑话。爷爷家的网线总是断,于是打电话给故障台,工作人员一个劲地教他怎么办。爷爷弄了半天也搞不清楚,就大着嗓门说:“我都七十多岁了,拼音都不认识,你跟我说什么ABCD……我哪里找得到。”工作人员吓了一跳,不可能吧!于是爷爷把工作人员请到了家里,工作人员看到爷爷一头白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目瞪口呆,嘴巴都张成了一个“O”。爷爷得意得不行:“嘿嘿,想不到吧!”

老顽童爷爷还有点顽劣脾气,可却只在奶奶面前发作。比如,他的衣服找不到了,鼓着眼睛直冲奶奶嚷嚷,害得奶奶没办法,装着打电话要叫救兵---儿孙们。这可吓坏了爷爷,他连忙向奶奶求饶。于是,“搬救兵”就成了奶奶治爷爷的法宝。在儿孙面前,老顽童爷爷可温顺得像只猫。他还喜欢“巴结”我,因为他想学“种菜”呢!如今呀,他按时按分收菜,玩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老顽童作文600字 篇9

外公已过花甲之年,但他幽默有趣。国庆节到来了,我们回老家探望外公。老家是很难买到葡萄的,上次回老家的时候外公嘱咐妈妈帮他买葡萄,一回到老家妈妈就把葡萄送到外公家。外公看见我们回来很喜出望外,但看到葡萄就一蹦三尺高。把我们都忘记了,不顾周围的一切,只顾着吃葡萄,大家看见外公贪婪的吃着,不由得哈哈大笑,奶奶呵道:“你们别看他年纪大,牙齿倒挺利索的,经常找借口给小孩子们买糖,却自己吃得不亦乐乎。”听了奶奶的一番话,我们不约而同的问:“外公您今年‘芳龄’?”外公边吃葡萄边说:“‘芳龄’嘛,谈不上。你们猜建军节是每年的几月几日?”我脱口而出:“八一建军节。”外公笑道:“答对了!我今年八十一岁,虽然谈不上‘芳龄’,但像军人一样年轻,英俊。“听罢,妈妈和大姨们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我和堂哥,堂姐们笑得前俯后仰。

不知怎么的,就谈到了漫画书。外公一说起漫画书就喋喋不休,大家很讶异:外公也看漫画书?但妈妈说现在只有孩子爱看漫画书,外公听到着,不服气了,说:“我也爱看漫画书,可是我又不是小孩子,你年纪轻轻的,见识比我还浅。”我们都不知道外公还是漫画书的忠实粉丝呢?

唉!外公让我们哭笑不得,说要买糖给我吃,买了不给我吃而是自己吃!外公既是我们的“开心果”又是让我们头疼的“老顽童”。说他让人头疼,他还不服气。可我就是喜欢幽默风趣的外公。

“神奇老顽童”阎肃 篇10

猴年正月初五,那个人们印象里总是哈哈大笑的老爷子阎肃,走了。 从拉大幕、管催场、添灯油的小文艺兵,到被誉为“词坛泰斗…国宝级艺术家”,阎肃的人生故事,可谓品味不尽。

受毛主席接见的激动小伙

在阎肃的生平事迹中,有很多东西值得追忆与总结。而在人们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歌剧《江姐》。

经过两年的锤炼,歌剧《江姐》于1964年9月在北京公演。1964年10月13日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陈毅等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了歌剧《江姐》。那天毛主席看得很专注,随后又接见了剧组的同志们。一个月后,毛主席提出要见一见《江姐》的剧作者阎肃。

1964年11月的一天晚上,是阎肃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阎肃被请进了中南海。

进入中南海后,阎肃随着工作人员走进一个小会客厅,此时毛主席己经在那里了。阎肃见到毛主席,既激动又紧张,拘谨得不知如何是好,按说应向主席行军礼,但又没有穿军装,只好傻呵呵地站在那儿。

毛主席微笑着和阎肃握手说:“你那《江姐》写得很好,你小伙子干得不错,我送你一套‘毛选,你要继续努力,好好干。”

阎肃听不太懂湖南话,只是一个劲儿不住地点头,连忙说:“写得不好……请主席多批评!”

毛主席让工作人员取来一套精装的《毛泽东选集》送给了阎肃。阎肃双手接过书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坚定地回答:“我一定好好努力!”

这脱口而出的短短七个字,如今看来却是重若干钧。

飞机未来灵感先到

阎肃最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部队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

23岁参军,超过一个甲子的军旅生涯里,他以笔为枪,用一个士兵的激情,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二。

1958年,阎肃下部队体验生活,一待就是一年多。他跟着老兵们打背包、跑拉练,跟着炊事班养猪、种菜,跟着机务队拧螺丝、上机油,和飞行员、机务兵们成了“掏心掏肺”的朋友。

一个傍晚,放飞训练的战机陆续归航,只有他所在机务小组的飞机迟迟未归,全组人眼巴巴地望着晚霞尽头的那片天,没人走动和说话。看着战友们那渴盼的眼神,阎肃心中一动:我们的心都在天上,我们都爱这蓝天!

一一他心中的某种情感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出口: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

这是阎肃“兵歌”的成名作。短短几行,写尽了飞行的英姿与潇洒,写尽了空军指战员的信念与豪情。今天,这首歌仍然是强大的中国空军的象征与经典。

他的笔下,机务兵、导弹兵、雷达兵、空降兵……几乎写遍了空军各个兵种,每个岗位都有独特的光彩,都有常人看不见的厚重情怀。就这样年复一年,多少人唱着《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大,多少人唱着《长城长》参军,多少人唱着《连队里过大年》迎送着一轮轮寒来暑往,唱着《打赢歌》在训练场、演习场上流血流汗……

劝不住的笑

阎肃曾风趣地说:“别看我己经80岁了,我也属于‘80后!”一下个棋要争个你高我低,看个枪战片也会大呼小叫;学习创作之余喜欢在电脑上翻扑克牌换换脑子;还对文工团食堂的包子和小碗蒸肉情有独钟。

“他眼里的世界每天都是新的,一场春雨,几片落红,南飞的大雁,西沉的落日,他都觉得是那样的新奇美好。”在儿子阎宇眼中,阎肃永远有着一颗童心。

阎肃的好友们回忆起老人的经典形象,结果惊人的一致:哈哈大笑!

台前幕后,走到哪里,阎肃就把笑声带到哪里。一朵花开、一声鸟鸣,他也能兴致盎然一一这笑声,源自胸襟的豁达,气象的开阔,身心的和谐。

至于做嘉宾、当评委,台上抖个“包袱”,他更是笑得最早,而且笑得最“開”。

他的老友、著名导演黄一鹤说,“我常劝他,有的笑话根本不可乐,还‘哈哈哈,浪费精力,很伤身体的,80多岁了,不养生。”

性格使然,阎肃被大家冠上了各种外号一一“时尚老头”“老顽童”“点子王”……老人质朴的童心在言谈间无限放大,让人忘记了身份,忘记了年龄。

“每个人在历史长河中,不管你活多大,在天地之间都是一个孩子,岁月你是挡不住的,生命规律不可抗衡,但你的心可以永远年轻。”这是阎肃一辈子的生命感悟。

老顽童作文700字 篇11

我的书法老师便是。那单根足足有2厘米长的眉毛,便可证明他外表上的年龄,可他的心理年龄只有7岁,只要上一节他的课就有很深的感受。

就像这节课,老师先按捺住气,写了一张作品后,便高高举起,站起身,双腿交叉着,像螃蟹似的横行于我们的桌子之间,嘴里还哼着小曲。

待到他“得意洋洋”地展示完自己的大作后,便向我们喊:“亲爱的同学们,请过来听讲座啦!本期节目由我来录制,讲座内容《软笔行书的中级要领》,这时的我们总会乖乖地站在他的身边,听他一本正经如同儿戏般说:“乖宝贝们,开始上课!”

讲到半中央时,老师眼睛突然一下子聚焦到毛笔尖儿上,他右手慢慢抬起,毛笔对准阳光,果见一根如蚕丝般细的毫毛,远远超过了其他毫毛的尖端,于是他左手伸手过去,毫不颤抖地抽出此毛,还不忘唠叨几句:“就像这种坏东西,我们作为它的主人,理应将他揪出去绳之以法,如果情况紧急,甚至可以叫警察叔叔来处置这个坏蛋。”说话功夫,“杂”毛瞬间便被“腰斩”。

接着,老师示范完“楷、隶、行”三种书体后,见我们的胃口并没有满足,非要看“草书”啊,哦,不,准确地说是“狂草”。老师便先把嘴一撅:“你们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专门为难人。”

我们暗自好笑:“您老人家如果算小的话,难道我们200多岁啦?”他紧接着说:“我如不会写,那岂不是笑话?”下面传来一阵坏笑:“那您写呗!”老师突然语速加快:“我如果不会写,我能当老师?”话音未落,一个苍劲而潇洒的狂草字出现在眼前,在我们惊叹声中,他双手叉腰,嘴一撇:“人家是很棒的。”

伴随着他的得意,他的眉毛好像也在骄傲地抖动。

老顽童作文700字 篇12

他大大咧咧把背对着我。气定神闲的指挥我:“不是这,再往上面去点点。”他那神气的样子像是一个坐镇指挥官一样,而我就像是冲锋陷阵的小兵。只好将手像蝉蛹一样小心翼翼地在他的背上攀爬着。

我故意加重了手的力度,爷爷的脊梁被我划出几道深红的血印,我感觉解气了许多。可爷爷却不乐意了。他眉头皱的像核桃壳,扭头冷冷对着我说:“你今天吃了几碗饭,小手还挺有劲的,轻点。”

他越是这样说,我就偏使劲,直到看指甲在后背留下的血印。可停下来后,我的心里,又有些后悔,自己怎么能这样对待爷爷呢。

这件事还得从我刚刚记事开始说起。3岁时爷爷就给我起了外号。一看我大大的眼睛像水一样明亮。一看耳朵像猴子一样,就给我起来个外号叫“杏核眼”。你们想想哪有爷爷这么待人的,哪有给亲孙子取外号的。不想法夸奖一番就算了,也不能取外号吧。

幸好我从小就是个大度的男孩子,这件事情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爷爷不给我起这个刺耳的外号的话,我也不会记他的仇,于是我就开始想法坑爷爷。

在一个夏天的傍晚。爷爷拿着蒲扇躺在躺椅上听着喜欢的戏曲。嘴里还跟着节奏唱着。我幼小的心里突然有个搞怪的念头。为了戏耍爷爷我就把爷爷的鞋拿走了,换成了一盆泥,然……嘻嘻就这么办。

过了一会儿,我就故意叫一下爷爷。爷爷好像猜到什么似的,根本不理会我。而我却想着爷爷掉到我设的陷阱里。一分钟两分钟就这样。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说我要掉下来了。爷爷以迅雷不及之势穿上鞋,跑到我的前面,而我却笑的肚子疼了。爷爷见我没事,也不理我,只是洗洗脚上的泥,一声不语的进屋了。

我看情况不对就跟着进屋里,哪想到爷爷藏到门后猛的吓了我一下。原来爷爷早就知道我的小伎俩,故意中计。真是有趣幽默的好爷爷。

逐梦的老顽童 篇13

这是他的朋友们赐给他的诨号。缘起于某个朋友调侃他的一个段子,说他是个闹药,丢到山上把鸟闹死,丢在河里把鱼闹死,丢到路上把狗闹死。他自己也笑呵呵地默认。于是乎,朋友们觉得这个人太好玩了,暗地里又叫他老顽童。

每天上班,我喜欢挂QQ。到下午下班时节,一般都会看到他的QQ头像亮一下,我便问他晚上去哪吃饭。他留言说去某某地方吧——那是朋友们的聚会之地。再一看,他的头像又变成灰色的了,便以为他留完言就跑了。我回信说,好。没想,他马上跳了出来。原来他一直在,隐身,在潜水。

我就知道,他肯定还在写作。对于他的生活规律,熟悉的人都有所了解,半上午起床随便吃点东西,关掉手机,然后,就坐在一张特制的椅子上,面对电脑开始写作,不到下午5点是不开机的。5点多之后,就开始出门和朋友们吃饭唱歌宵夜一条龙。这个时候,闹药是最活跃的,如蜻蜓点水,不分东南西北,善意而猛烈地朝朋友们发难,天马行空,狂策。兄弟们呢,也就忘记他是长者,是名人,更加随意地策他。于是,他就开心快乐,更是玩性十足,诙谐调侃,一头融入滚滚尘世,得意自如。有朋友说得好,他是把痛苦放在文字里,将快乐洒在酒桌上。

此言极是。

有时候,他甚至玩通宵,他是专业写作,可以不用上班。但朋友们都是上班族,谁能这么熬夜呢,即便是铁打的也经受不起啊。这不是常人能及的,他却玩得不亦乐乎。当然,像这种情况,第二天肯定要睡到中午才起床。他说,不睡到嘴巴里生出甜味来,就不起床。牛得让人羡慕,让人嫉妒。

但大家都喜欢和他玩。

有一年,有个朋友约大家去他家玩,闹药也去了。当时,因有事,我回了老家。在半途中我收到他的信息,却没法返回。后来,闹药认真而遗憾地对我说,你没有来,是没有口福哦,那酒是陈了几十年的茅台,难得喝到的哦。那语气,仿佛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互晒手里的宝物一样,很逗的。我很后悔,既然这么珍贵的酒,错过了的确是多么的可惜。而对于他的惦念,以及那种童性的表现,我心里是暖暖的,涌出一层层的感动。而他一旦手中有了好酒,就会迫不及待地呼朋唤友,笑呵呵地一起细细品尝。

路遥知马力。

屈指算来,不知不觉,我与姜贻斌老师认识十来年了。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在娄底他父母家。当然,认识他之前,我拜读过他的小说,他的小说朴素自然,就像山野里那些植物,不论是在生机蓬勃的春夏,还是在万物萧索的秋冬,都永远朝着一个方向——人性。仿佛你喜,我在那里,你悲,我也在那里。那天,我是和二毛一起去的。因为有羡慕甚至崇拜他的作品做底,我心里忐忑不安,这样一位享誉省内外的大作家,见到时该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是高高在上?还是平易近人?所以,在路上我暗中打了很多见面时的腹稿。没想到的是,我们见面就是喝酒,就连那些寒喧也来不及,全都免了,以至腹稿一点也没派上用场。

这样的见面方式任何压力也没有,似乎从此我们的来往日渐多了起来,及至我来长沙之后,我们一年几乎有大半时间厮混在酒桌上,就这样,他成了我很好的师长和朋友。

他喜欢和文学青年交朋友,如果有文学青年请他看作品,他从来也不打击,多是鼓励,说在这个世俗而功利的时代,你能坚持写作,就是好事。晚上,我们唱歌跳舞或喝茶,他却躲在歌厅的某个灯光暗淡的角落里,认真地看人家的稿子或删改,看罢之后,叫人家到一边谈稿子,仿佛那些闹热又与他无关。如此看来,他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热爱文学。有些朋友请他推荐作品,如果作品还不太成熟,他就动手帮人家修改,直至发表。其实,这浪费了他好多的时间,他好像乐在其中,从来不计得失。他说,文学青年最需要的是鼓励,说不定这一鼓励,他就出来了。我也是在他这种拳拳鼓励和扶掖之下,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文学这条羊肠小道上的。所以,热爱他的粉丝很多,他们喜欢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和独特的语言,以及丰富的内涵。

他与佛有缘。在那些逞强斗狠的地方,他永远是个缺席者。如果你强你就强去吧,即便你把唾沫星子喷到他的脸上,他也会选择退避,他信奉最强的是文字,而不是耍嘴巴皮子。你如果有狠,就狠在文字上,像曹乃谦一样。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当然,这个世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挑拨离间的小人,如果有人在他面前说某人的不是,拨弄是非,他会不屑一笑,仿佛这个人很小样。倘若在街上或是在酒桌上听到某人生活困难,或患大病绝症时,他就感叹:“造孽咧。”忧伤好一阵子。那种忧郁的神态,三岁小孩也看得到。

常常,他在酒桌上高谈阔论,当听说某地大桥垮塌,某地车祸死了多少人时……这是他最痛苦之时,有时甚至表现非常之气愤。的确,这些与他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与我们大家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都身在其中,感同身受。如果有人说起“文革”,他就心有余悸,更是充满哀伤和反思。他的许多小说写的都是关于“文革”的生活,作为一个把历史视为现实的作家,只要他还在场,不关心这些,又关心什么呢?

姜贻斌是从涟邵煤矿走出来的作家,所以,他身上一半是墨黑的泥土,一半是贴近民间的执著的写作者。他从小就生活在煤矿,那个黑黑的金子般闪光的地方滋养了他,他童年及年轻时的苦难和梦想全在那里,那里安放着他大多数作品的最终落脚点。所以,多年来,他一直是这么坚持下来的,这种似乎不衰的高产状态,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他每年几乎要在全国各地刊物发十几二十几个中短篇小说。刚出道的时候,他和许多的朋友一道写作,纵眼一望,如今还能坚持在文学这条孤寂的道路上行走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姜贻斌一直没有停下来,不但没有停,甚至更是锐意不减。可见,他是真的拥有自己的文学梦想。

他真是一个逐梦的人。

我去过他家里,白天陪在家里的就是一只小狗。来了客人,那狗就会大叫,向他报告,及至开了门,那狗遑论生熟,都要往你身边腾扑,生人以为它是想制造恐惧,熟人却以为是亲热。我曾经多次领教过。他家里除了这偶尔响起的声音外,寂静得落针可闻。冬天,他把烤火炉放到脚边,夏天,他就打着赤膊。无论在家在外,他会在电脑上码字,雷打不动。几十年下来,谁能受得了呢?但他就是这样耐得住,从容,淡定,平静。白天全身心投入写作,晚上跟朋友们一起喝酒,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单纯得简直像个不谙世事的童子。我知道,他白天一个人待在家里,太寂寞了,在酒桌上他是在寻找一种平衡,还在寻找创作的灵感。所以他不但笔健,身体也棒,喝得酒,熬得夜。朋友们说,闹药简直成了精。总之,姜贻斌的这种生活态度,让人不得不佩服,堪称独辟蹊径的生活家。

至于他的作品,我印象最深的是《孤独的灯光》,还有《洞穴》,写的都是小人物的命运,冷峻,咄咄逼人,直指人性的深度。读他的作品,就如看他这个人,好像他永远藏匿在一些事物的背后,荣,在那里,枯,还在那里。

后来,我到《芙蓉》做编辑,组的第一个稿子就是他的。他不支持谁支持呢。他也明白,如不给稿子,那是要出人命案的。于是乎,就有了《芙蓉》刊登的《老炸药库》《我偷了你的短火》等中篇小说,作品都有着独特的味道,无论是文字还是深度,都深受读者喜欢。

去年,我们单位与天闻数媒公司合作搞数字出版,需要大量的优秀书稿填充数据库。我找到了姜贻斌。他把已出版的书一股脑的全给了我。其中有的书他自己也没有了,是他从赠书的朋友们那里要回来的,书的扉页上写着请某某雅正的字样,字迹苍黄陈旧,闪烁着时间的光芒。所以,我特意找领导汇报,姜贻斌的书在数据库登录之后,千万不能散失,请悉数退还。为这事,他很急,和我说过多次,催要这些书。可以想见,如果弄丢了,那一定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他已出版的这数十部书,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全部码在我的办公桌上,像一座小山。由此,我得以有幸目睹了姜贻斌老师几近全貌的创作成果。加上他电脑上已发表和没有发表的成品和半成品,真是太多太多了,到底能结集出多少部书,估计他自己也不清楚。这些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文字,就像一座高山横亘在我的面前,他的梦就在山顶。我恍惚看到他在这条追梦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的脚印,醉翁一样脚步蹒跚。

在《芙蓉》,我除了编杂志,如果碰到好书,我也会做的。一天,我偶然获到一个消息,说他手里有一部磨了十年的长篇——《火鲤鱼》,奈不住,我就去套他,确准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然后,我厚起脸皮向他索要稿子。他好像在深闺中养了一个俊俏的女儿,生怕别人打她的主意一样,藏着掖着,露出一张舍不得的脸乖。正如他说的“当那天把鼠标轻轻地一点,把稿子发给你时,我的心里突然一下子空掉了,非常忧伤,一整天也快乐不起来。”我就感到有点好笑,笑他的迂。就算这作品是你的女儿,女儿长大了总归要出嫁的吧,你不能老是把她捂在深闺里啊。

闹药毕竟是闹药,看来,闹药也是闹人的。

如果碰到他陌生的朋友,我们就给他介绍,如果你家有老鼠蟑螂,你就请他去吧,只要闹药在,它们就都会立即逃走的,哈哈。朋友将信将疑,及至真的了解之后,就恍然明白,他的确是闹药,太好玩了。

渐渐地,与他一起玩耍的人全都变成了闹药,闹得无边。

当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也好,获奖也好,出书也好,他一点也不会因此而激动,没事似的,依旧写作读书喝酒,依旧一脸嘻嘻的笑,自在着哩。

老顽童作文400字 篇14

我们的自然老师姓吴,他脸上的皱纹就像一根根粗面条,使人一看就像用擀面杖把这些淘气的皱纹娃娃们揉细、压平。吴老师长着一双大耳朵。吴老师整天笑眯眯的,本来就是的小眼睛几乎淹没在皱纹的海洋中了。我一直都在想:如果吴老师改行去当喜剧演员,准比赵本山、潘长江还好!

吴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幽默风趣。他老大不小了,却经常和我们打成一片,是我们这群“小萝卜头”中的“大帅”。他上的课大家都能让我们发笑,可谓是“字字珠玑”。当然,每次笑过之后我们都会有所收获。

一次,吴老师给我们上《电从哪里来》一课。一位同学说:”点当然是从水里来的了。”吴老师便立刻对我们说:“那么,以后停电大家就不用害怕啦!”“为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问。“因为谁家都有水呀!”吴老师带着几分调皮笑着说道。顿时,一阵笑声迸发出来;陈启辉笑弯了腰;为勇笑得合不笼嘴;我笑的推开了桌子;连平时十分严肃的李殿英也“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从这“壮观”的场面,你也能对吴“大帅”的喜剧细胞了解上几分,明白上几分吧。

老顽童作文300字 篇15

正要吃饭,奶奶对我说:“我有点急事要出门了,饭菜就在桌子上,想吃就吃。”她拿起手电筒,急匆匆地走了。我心想,她拿着手电筒一定是去帮我拿学生证了。我最了解奶奶,她怎么会对我不管不问呢?

夜深了,我渐渐进入了梦乡……奶奶回来时,我隐约听到她说:“哎呀,脚痛病又犯了!幸亏学生证拿回来了,不然明天她怎么回学校!”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学生证放在桌子上。我对奶奶说:“谢谢!”她有点得意,嘴角一扬,说:“这有什么大不了,我回去有事,顺便帮你拿回来的!”奶奶呀,还是那个爱玩、爱装的老顽童。

周六,我走到家门口,探出脑袋悄悄偷看。奶奶装作没看见,竟然忍着一直不理我。我大笑一声说:“奶奶别装了,小心忍出病来。”她顽皮地说:“你能不能嘴甜一些呢?”又是这种口气,不过,我早就习惯了。

“科普老顽童”萧立功 篇16

老顽童的科普情缘

萧立功退休前是安徽地质研究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虽然年逾八旬,但是性格豪爽,率真可爱,大家都习惯叫他“老顽童”,不仅是因为他创办的“老顽童”网站广受欢迎,更是因为他那乐观豁达的性格、积极年轻的心态和他那股年轻人都愧之不如的精神头儿。

1934年萧立功出生于吉林,他在东北度过了动荡不幸的童年。从北京大学地理系古生物专业毕业后,他凭着扎实的的专业功底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在专业研究上做出了不少成绩。后来他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眼病,不得不放弃野外考察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他参与筹建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博物馆担负着收藏、科普和研究任务,他的工作也因此从专业研究向科普转变。

在那段时间里,萧立功接触到很多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尤其是一些小朋友,他们常常提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俗话说: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为了满足小朋友强烈的求知欲,他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博物馆、情报所等单位查阅资料,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做足了功课。渐渐地,他积累了大量资料,涉及了多学科的知识,他希望能够把这些科普知识告诉给更多的人,于是开始写起了科普小品文。这也为他以后办科普网站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退休后,萧立功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他一边读书,一边继续为孩子们写科普文章。在他看来,科普写作是一个对知识吸收、消化和再创作的艰苦过程,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广阔的知识面,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萧老是一个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人,他常说“科普也要打假!” 他最见不得的就是假新闻,伪科学。几年前,有媒体炒作有关尼斯湖水怪的新闻,称在英国的尼斯湖里捕捉到一头“活恐龙”。地质知识告诉萧老,这绝对是一场骗局,于是他赶紧发表了一篇文章,从专业角度进行批判,揭露事情真相。此后,再也不见媒体上出现有关尼斯湖水怪的炒作新闻了。

关注老年人养生的萧老还根据最新的医学进展,结合自己和亲友患病的体会,写了不少关于卫生保健的文章。他编写的《老年保健知识问答》,涵盖了老年保健的很多方面,并且具有可操作性,曾经被报纸连载,受到很多老年朋友的欢迎。

老顽童的网络世界

对于第一次“触网”,萧老记忆犹新。那还是在1998年,他在上海图书馆查阅文献时,发现那里已经开始用电脑检索资料了,电脑科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率,让他欣喜不已。没过多久,他就参加了一个电脑培训班,成为班上年龄最大的学员。两个月后,当他用Email发出第一封与亲友联系的电子邮件时,这位65岁的老科普工作者高兴得快要跳了起来。

尝到电脑科技甜头的萧立功萌发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建一个网站,直接在网上推广科普知识!说做就做,萧立功从制作网页学起,对照着书本一点点地学习和实践,遇到不懂的就向周围有经验的人请教。2002年2月,“老顽童网站”终于上线了!这个网站定位于传播科学知识,展示老年风采。为了完善网站,萧老继续四处求教,从机关干部到公司文员,从在校大学生到少年宫的小朋友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他还找到很多老年学者文人,邀请他们在网站上开辟专栏。

网站虽然上线了,但是萧老明白,网站的生命在于不断的更新,只有提供精品,才能增加网站的浏览量。每天他都要花很多时间更新网站内容,维护网站运营。因为内容丰富,贴近老年人的生活,大家喜欢在这里学习科普和保健知识,喜欢在这里各抒己见,畅谈对时事的看法,抒写人生的感悟。“老顽童网站”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的欢迎,萧立功也因此当选为2005年“首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

如今13年过去了,“老顽童”网站几经改版,已经由最初的主打科普转变为涵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广泛领域的综合性公益网站。很多知名人士在网站上开设了专栏,它已经成为很多有着共同志向的老年朋友获取、分享和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精神家园。

老顽童的多彩生活

虽然每天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来维护网站,但是萧老对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工作、学习、运动、娱乐互不影响,忙碌而又多彩。萧老是老年大学里活跃的学员;他喜爱运动,数年如一日,坚持打乒乓球健身;他还喜欢舞蹈,每次写完一篇新作,他总会出去跳上一场舞,算是对自己的犒劳;他还喜欢旅游,和老伴游览了不少祖国的大好山河,并创作了很多摄影和游记作品;老先生还热衷公益事业,他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和践行环保理念,他集报10年却一朝捐献;曾经在抗日战争胜利60年之际,他代表中国老年人写信给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并寄上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编著的史书,呼吁日本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他还参加在省城举办的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萧老说,他喜欢到处跑跑,吸取到更多的正能量。

最让萧老感到温暖而快乐的是,他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老伴陈秀菊与他志同道合,为了支持萧老搞科普写作和办网站,她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而且还给予萧老很多工作上的帮助:萧老平时写稿她总是第一读者,为了给老伴更好地把关,她还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写作班;她常常为网站建设和维护出谋划策,“老顽童网站”的名字就是她取的;她还是萧老的“私人摄影师”,为他记录下了工作和生活的很多瞬间。老太太平时也喜欢读书,他们老两口经常一起看书、读报、讨论,为此他们家还被评为“安徽省直优秀读书家庭标兵户”和“安徽省五好家庭”。萧老还有个孝顺的好女儿。她时刻关心着父母的点滴生活,她会想到二老可能需要的东西然后不声不响地买回家来。对于父亲办网站,女儿既支持但是更多的还是心疼,担心父亲的身体会因为劳累而吃不消,因此,劝父亲多多休息是她平时说的最多的话。有趣的是,现在老伴和女儿在萧老的鼓励之下,也渐渐喜欢写一些文章发表在网站上,和网友分享生活的点滴感悟。

“树古稀风范,创老年时尚”是网友对萧老的评价。在他看来,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心胸开朗,起居有常,睡眠充足,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享受生活。最近我们看到萧老的QQ签名档写着“珍惜时间,拒绝闲聊!做减法,学放弃,慢生活!”萧老说,他现在会尽量安排好生活,放慢节奏,既能有精力做一些事情,又不让自己过于劳累。

上一篇:寻找emecc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小学生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