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行风建设汇报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政局行风建设汇报(精选9篇)

民政局行风建设汇报 篇1

一、加强领导,健全长效机制,形成行风建设的整体合力

致力于巩固和扩大行风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对行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齐

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保证了行风建设常抓常新。一是深化认识,防骄破满。通过开展大讨论、举办学习专栏等多种形式,结合行风建设中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识加强民政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防止了自满情绪。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局党委经常开会研究、强调行风建设工作,明确各科室、各单位一把手为行风建设第一责任人,修改完善了关于加强行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同时,将行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强化廉政警示教育,深入学习周国知等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层层签定《廉政行风建设责任书》,在全系统形成了抓行风、促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督查,增强实效。建立行风建设动态督查机制,成立了督查小组,每季度对行风建设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向社会各界公布行风监督电话,发现问题,认真解决,及时反馈,防止和杜绝了行业不正之风。

二、找准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增强行风建设的针对性

坚持以开展活动为载体抓行风,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题活动。一是开展行风评议专项整改活动。对去年行风评议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集中梳理和总结,发动干部职工深入剖根析源,从政策落实、机制完善、资金投入、程序规范、改进服务、依法行政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7项20条整改措施,结合下发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逐条分解,量化落实,指定专人负责,推动了行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开展“文明服务百日赛”活动。我们加强学习教育、强化典型带动、开门征求意见,组织各窗口服务单位积极创建服务品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比服务环境、比服务效率、比服务质量、比群众满意,有效地增强了服务意识。三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三查三看”,着力解决盲目乐观、松散浮漂、因循守旧、畏难发愁等突出问题,促使广大干部职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民政队伍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三、接受监督,实行阳光民政,提高行风建设水平

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不断深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一是规范公开内容。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的意见》,把民政工作的职责范围、办事程序、政策规定、收费标准、服务时限等在政府网站上公开,对“政府在线”收到的70多封群众咨询邮件,均在一个工作日内回复完毕,受到群众好评。二是创新公开方式。将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的基层单位作为民政部门行风建设的窗口单位,设立办事窗口,能够公开的事项全部进行公开。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将民政重点工作动态,如集中捐款捐物情况、慈善救助计划等在新闻媒体上公布。通过“行风热线”直播节目,为群众解决热点、焦点问题43件,赢得了群众满意。三是突出公开重点。按照“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今年以来,对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婚姻登记和殡葬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了重点公开,使服务对象全面了解有关政策法规、相关规定和工作情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四、立足职能,践行为民宗旨,巩固扩大行风建设效果

民政局行风建设汇报 篇2

一、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对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模糊。由于民政部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模糊, 许多民政部门的领导都没有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认为档案信息化对民政部门发展作用不大。如一些民政部门领导认为档案信息化管理不能直接给民政部门带来经济效益, 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经费上不予以支持, 使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而民政部门档案工作人员往往又身兼数职, 承担着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 不能专心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 致使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造成有的民政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有效推进。

(二) 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健全。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证, 但现实工作中在这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 有关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落实, 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正常有序地运转。同时由于制度不健全, 导致档案信息化各项工作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缺少必要的依据, 在工作中容易主观行事, 无法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 民政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由于对民政档案信息化经费投入的不足, 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软硬件设施还相对缺乏, 使得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 不能适应民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而且, 目前部分民政档案仍然是人工归档、管理, 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上的使用、保护水平较低, 使民政档案信息不能共享, 查阅不方便。

(四) 电子文件归档做的不够。一些民政部门对电子档案的认识有误区, 因为电子文件修改、销毁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所以他们在工作中往往更信赖纸质档案, 因此, 电子文件的归档并没有被广泛地重视起来, 而且, 有的民政部门每个民政工作人员所使用的计算机里面都有电子文件, 但许多人都没有按规定及时归档, 造成电子文件的散失。

(五) 民政档案信息安全存在问题。 民政档案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虽可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但由于缺少一套完整的安全措施, 往往容易遭到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入侵, 使数据和应用系统受到破坏, 系统不能保持正常运转, 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重要信息容易被泄漏或修改, 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加强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 要提高对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各级民政部门应解放思想, 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民政部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适应民政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 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格局中, 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给予必要的重视, 像抓民政工作一样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 把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以促进民政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 要完善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实现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就必须加强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档案法》和民政档案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上级档案工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与档案法律法规及民政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如档案保管制度、婚姻登记材料归档制度、档案资料保密制度、低保信息管理制度等多项档案管理制度, 通过制订一整套完整且严格的制度来对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进行规范, 使其有规可循, 使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真正做到依法治档。

(三) 要加大对民政档案信息化设施的投入。档案信息化需要购买大量的设施设备, 没有大量的投入信息化肯定是搞不好的。离开了必要的投入, 信息化将寸步难行, 这是基本的前提。民政档案信息化也是一样。为适应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民政部门就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为其购买所需的各项软硬件设施设备, 如计算机、扫描仪、打字机、复印机、软件等, 夯实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保证这项工作可持续发展。

(四) 强化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民政部门必须适应民政档案信息化的要求, 把电子文件妥善地保管起来。民政电子文件不止是日常工作形成的方案、总结之类的文稿, 更多的会是每个工作日里形成的婚姻登记文书档案、正式的文件, 低保救助、五保管理、民间组织等申报审批形成的数据资料, 地名管理、勘界协议、退役士兵安置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及各类电子版的影像档案, 这些都需要作为电子档案保存、归档。要根据民政档案管理的要求, 加强对本部门电子文件积累、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 保证所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 不断丰富民政档案内容。

高安市财政局积极服务水利建设 篇3

广筹资金,水利工作有保障。按照“抓重点,筹资金,求实效”的思路,该市把资金筹措作为项目建设的“牛鼻子”来抓,从中央、地方、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多方面筹资,采取“大工程靠项目、公益性工程靠政府、面上工程靠发动”的有效举措,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概括起来就是:积极编制申报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争取中央水利建设资金,省级配套资金;通过公共财政预算不断增加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积极筹集各种水利建设政府性基金,严格执行“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组织发动农民群众,通过村组集体资产投资、农民“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每年通过“以库养库”、“以塘养塘”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

落实责任,工程质量上水平。主要措施包括:拧紧“安全阀”,在水利局设立专门的水利建设项目部,由乡镇财政所集中管理水利建设资金;筑牢“防火墙”,全程介入水利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督,事前积极参与项目申报,事中参与招投标工作,事后主动邀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已完工的项目进行工程决算;念好“紧箍咒”,对水利资金实行统一预算编制口径、统一项目预算标准、统一预算编制范围,由上而下管理,由下而上执行,理顺资金拨付渠道,严禁擅自增加项目、扩大开支范围,从源头上杜绝挤占、挪用资金现象。

改革创新,强化管理增效益。通过实施水利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节约了群众工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农业生产水平由“低”变“高”,防灾抗灾能力由“弱”变“强”,劳动强度由“大”变“小”。

(江西省高安市财政局供稿)

区民政局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篇4

一、做好二级联动文章,建立抓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行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持久的工程,需要长抓不懈。工作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建立区、公司(社区)二级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保证了行风建设常抓常新和持久深入的发展。

(一)加强领导,做到行风建设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区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局办公室设立行风建设办公室,负责对行风建设具体工作进行安排、调度、检查。各二级单位由民政助理负责检查行风建设的具体落实,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二级单位具体抓的工作网络,做到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确保了行风建设有组织、有领导和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明确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年初,民政局召开会议,具体研究行风建设工作,根据上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列出整改方案,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具体分工,把责任落实到人。将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实现行风建设与民政业务的良性互动。

(三)强化督查,推动行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每个季度,局行风建设督查小组,都要对局机关各科室、二级单位进行行风督查,具体做法:一是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召开座谈会,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商讨基层对民政工作的意见。三是向社会各界公布行风监督电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动态督查机制,防止和杜绝行业不正之风。

二、做好三个文章,形成抓行风建设的整体合力。

创新抓行风建设方式,改变就行风抓行风的办法,将行风建设与中捷现在开展的“厚德”教育活动、正风肃纪专项活动和争创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标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靠活力抓行风,以行风促活动”的良好局面,是我们行风建设的重要方法。

(一)把行风建设与厚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厚德教育是中捷产业园区根据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要活动。厚德教育是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我们在厚德教育活动中把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存在的问题作为整改工作重点,明确责任人,制定整改方案,限时整改,纠正和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提高了民政系统的行风建设水平。

(二)把行风建设与正风肃纪专项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树立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针对工作中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特别是救灾款发放、抚恤金补偿费、低保资金发放等专项资金,全部做到专款专用,急款急用,不出现任何违反纪律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三)把行风建设与争创文明科室、先进个人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发挥表率作用。近几年,我局把争创文明科室评先同行风建设结合起来,要求每一名机关干部都按照评先要求,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人人争先。同时我们采取措施,对群众反映态度生硬,吃拿卡要等问题,发现一次罚款100元,违反二次罚款200元并取消文明科室、先进个人的评选资格。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改善了服务,促进了工作开展,发挥了表率作用。

三、做好政务公开文章,努力建设阳光民政。

我们针对民政工作与群众联系最密切,而且政策性、法规性都很强的特点,以深化政务公开为突破口,不断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了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满意。

(一)深化政务公开。按照“全面落实、及时便民”的原则,以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重点,规范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方式,突出公开重点,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一是规范公开内容。把民政工作的职责范围、办事程序、政策规定、收费标准、服务时限在局公开栏内进行公开,并设立热线电话接受群众咨询。二是创新公开方式。将直接面向群众的基层单位作为民政部门行风建设的创新公开方式,设立办事窗口,将有关政策规定、办事程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进行公开。有效的为群众解决了难题。三是突出公开重点。公开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特别是一些群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如城乡低保的有关政策,退伍士兵安置政策,婚姻登记和殡改收费标准等全面公开,保证了热点、焦点工作的公正、公平。

(二)严格依法行政。近几年,民政局及所属单位在转变工作职能,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与区计划生育局建立了信息共享网络,及时将婚登情况信息上传计生局,连续四年被评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认真贯彻《婚姻登记条例》,努力提高登记水平,今年共办理婚姻登记208对,登记合格率达到了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始终保持了100%火化率。

(三)提高办事效率。民政工作处于为民服务的最前沿,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为民服务的水平,为此,为民以维护政令畅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目标,在办,立即办,想法办上下功夫。如:困难救助我们规定是一季度一审批,但对于有重大疾病特殊困难的群众,我们是马上办,只要申请到,当天就能领回救助金。房子失火,我们要求当天赴现场,第二天救助款发放到位。

四、做好为民服务文章,注重行风建设的实效

加强行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民服务。我局始终把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行风建设成效的标准,认真履行民政职能,坚持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进一步完善了以城乡低保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低保标准从去年的城镇350元,农村160元提高到城镇390元、农村200元,已经实现全市最高水平。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70.9万元,保障了城乡低保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年共开展了两次城乡低保普查工作。普查后,全区共城乡低保对象286户605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222户477人,农村低保对象64户128人,并对部分低保户家庭的保障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二)在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我局又执行了一系列救助政策。一是医疗救助制度,在善达基金报销的基础上,又针对低保家庭的门诊费用给予救助,全年共发放5.9万元,救助20人;二是为低保户及五保户中符合条件的人员免费缴纳意外伤害保险,每人20元,共计1180元;三是冬季取暖补贴制度,累计发放34.4万元;四是节日补贴制度,每人200-300元,共发放17.4万元;五是电价补贴制度,对低保户家庭每户每月给予15度免费电量,全年共发放电价补贴2.8万元,减免电量5.3万度;六是积极开展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工作,走访慰问的贫困家庭共计120户,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共计65360元;七是做好救灾工作,上半年我区发生了春荒灾害,受灾面积6.97万亩,发放救灾款70万元,惠及受灾群众13325人次。

(三)优抚安置工作有了新突破。一是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确保抚恤金及时准确发放到位,全年共计发放50万元;完善全区优抚医疗保障制度,重点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全年共为重点优抚对象解决医疗补助达5万元,同时结合园区善达基金政策,使我区优抚对象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全部达到60%以上,为全市最高水平;10月下旬组织全区13名“原8023部队及其他参加核试验的军队退役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受到了广大优抚对象的欢迎和好评。二是积极落实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按照上级要求,为2011年和2012年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通过积极争取和努力,共为37名普通兵发放补助金共计470620元。对3名符合安置条件的专业士官,通过与有关单位协调,顺利安置到社区工作站工作。同时我们为2005年至2012年期间的转业士官补发了生活补助金6910元。三是完成优抚对象二代身份证信息采集认证工作。10月份,我区对88名优抚数据库中的优抚对象,进行了二代身份证识读设备的采集工作,()共录入有效身份证75人,占总数的85%,达到了市局规定的80%的要求。四是加强对散葬烈士墓的抢救保护工作。今年,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局对全区散葬烈士墓进行了普查,经查实,全区共有10座散葬烈士墓,均在本家族墓地中。11月中旬全部完成烈士褒扬管理信息系统的补充录入工作。

乡镇民政所建设情况汇报 篇5

2011年4月份以来,根据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和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豫编办〔2011〕49号)精神,我市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办事处)民政所的恢复挂牌和规范管理工作。一是市编办、市财政局和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了通知(******编办〔2011〕41号),要求各乡镇及时恢复民政所挂牌。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要求各县市区指导各民政所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并且将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上墙公开,方便群众办事,使工作逐步走上正规。三是加强监管。将民政所建设情况纳入民政工作目标管理,与其他业务工作一起考核。四是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积极组织各民政所长参加省民政厅组织的民政所长培训;指导各县市区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业务培训;将民政所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纳入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干部职工培训计划。通过恢复民政所,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今年4月份,对全市基层民政所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目前,全市108个乡镇办事处,已经挂牌成立了106个民政所(有2个新调整的办事处正在协调落实民政所挂牌事宜)。已成立的民政所分别明确了分管领导和3名左右的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91%的民政所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平均面积近40平方米。有68个民政所经费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年平均经费约3万元;其他民政所所需经费虽没有列入预算,但只要工作需要,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能保障。基层民政所恢复挂牌后,基层民政力量得到了充实,基层民政工作得到了加强。

民政局行风建设汇报 篇6

一、第一书记个人基本情况

大凌河街道办事处兰家村第一书记张志新,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成为共产党员,在凌海市民政局担任纪检组长职务,曾荣获“锦州市普法先进个人”称号。

二、后进村的基本情况

大凌河街道办事处兰家村是在2004年村级规模调整中由原兰家村、北位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下辖5个自然屯。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现有人口1480人,耕地面积4700亩,年人均收入10500元,共有党员40人,村两委班子共有5人,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村党组织制度健全,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没有上访事项,社会稳定。主要问题是:一是班子成员年龄偏大,缺乏工作激情;二是农业经济发展之后;三是多年来没有办公场所。

三、工作目标

1、计划投资7万元,为兰家村铺设沙石路面5公里。

2、为兰家村建一所村部,以解决兰家村多年来没有办公场所的问题。

3、帮助贫困户建房1户,修房1户。

4、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村党支部积极培养新人和

发展新党员。

5、对低产田进行改造,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种植业、养殖业和棚菜生产。

四、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结合突出问题,市民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与街道领导和兰家村沟通,本着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的宗旨,先后投资7万元,为其铺设沙石路面5公里,解决了村路“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新建了一所面积为105平方米的村部,解决了兰家村多年来没有办公场所的问题;帮助困难户建房1户,修房1户,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为兰家村培养了新的党员,强化了兰家村基党组织建设。通过解决这些实事,使兰家村的建设有了实质性突破,受到了村民的好评,促进了工作的发展。

五、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结合兰家村的实际情况,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如下:

1、继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村党支部积极培养新人和发展新党员,改善党员年龄结构,增强组织活力,培育工作激情,强化发展创新,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提倡发展高效农业,对低产田进行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有前景的种植业、养殖业和棚菜生产;鼓励年轻党员和有经验的种植、养殖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农民发展致

富项目;依托城市进行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民政局行风建设汇报 篇7

在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 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也面临既受重视又遭忽视, 既被需要又被忽略的尴尬。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民政干部编制困境很难突破, 民政干部的工作对象在基层, 但是现实中民政工作力量越到基层反而越薄弱。二是民政执法干部队伍亟待发展, 民政系统还没有建立从上到下的执法监督队伍, 监督管理难度很大。三是部分民政干部本身存在作风问题, 有些干部责任意识淡薄, 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新任务, 无法也无力把各项具体民政工作落到实处。四是现代民政工作大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除少数业务领域有一批专业干部和人才外, 社会组织、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等领域都缺乏专业干部。

破解民政干部队伍建设难题, 促进广大干部勤政有为、廉洁从政, 必须探索合适的干部制度建设方略, 切实加强教育, 严格制度管理, 强化检查监督, 走出一条适合民政事业发展和民政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一、建设适度规模、协调发展的干部队伍

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对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进行了全新的定位, 提出了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及其“一统四分”的重要职责, 即:一统就是社会建设的骨干作用;四分就是保障民生的保底作用、社会管理的基层作用、国防建设的支持作用、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民政干部队伍建设要围绕着民政工作作用和职责的发挥, 加快建设高素质的民政公共服务机构经营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首先, 切实落实好各类民政人才规划。民政事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所以, 必须根据民政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规律, 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近年来, 政府层面的相关统计和规划已经把民政服务明确界定为社会服务统计和规划, 这与民政业务的社会服务特征相一致, 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也要符合和体现民政业务向社会服务方向发展这个大趋势。根据民政事业“服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民政部相继制定了“社会人才规划”、“防灾减灾人才规划”、“全国民政人才规划”和“加强民政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 这些文件, 对各类技术干部和行政干部队伍建设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意义。如果可能, 可协同组织部门, 在认真分析各业务领域从业人员现状、问题和工作挑战的基础上, 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议, 制定专门的“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其次, 推进民政干部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民政业务的不断拓展, 民政干部人员数量在不断增长, 但是整体专业结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与现实工作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所以, 要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 必须加强对广大民政干部专业发展方向的研究。一方面是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不拘一格选人才。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志,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 把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人才选拔到干部队伍中, 同时, 根据要求, 优化民政人才队伍结构、实现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另一方面, 要不断完善技术干部选任的政策, 注重技术干部工作的政策理论研究及法制化建设, 将培养、引进专业技术干部的相关政策纳入到相关法律法规中, 创造有利于培养技术干部的制度环境。

二、加强民政干部的培训和教育

作为民政干部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为重点, 认真学习民政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 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因此, 要坚持按需施教, 注重实效的原则, 加强民政干部的学习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民政干部队伍, 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首先, 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民政干部公共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围绕民政事业发展的要求, 以提高理论素养、战略思维、改革创新、科学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为主要内容, 抓好领导干部的培训。一是科学确定学习内容。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 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和民政业务发展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 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对民政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全面了解民政工作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明确推进工作的方向、方法和重点, 真正做到懂政治、精业务、管本行, 成为民政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开展阶段培训或专题培训。围绕某一阶段民政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和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开展专题培训、研讨, 以提高民政干部应急管理能力。三是重点加强基层民政干部的全面培训。根据民政事业发展要求, 结合基层民政工作特点,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 抓好乡镇 (街道) 民政助理员和城乡社区干部的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手段, 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有重点地开展政策法规教育、岗位业务知识培训和专业学习。

其次, 构建规范化的培训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民政干部教育制度, 如干部轮训制度、组织调训制度、计划申报制度、干部在职自学制度等。同时, 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现化代手段, 对广大干部进行规范化的教育培训。二是建设相应的培训机构。从1983年开始, 民政系统陆续建立了各级各类民政院校37所, 发展了民政管理、乡镇建设与管理等多个具有民政特色的专业。同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 进一步推进了民政相关学科建设。现在的任务是合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 使培训机构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二是研发多种形式的干部教育方式。开展专题调研、主题宣讲、专题讲座、个人自学等学习方式, 综合运用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主题实践等学习手段,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 不断扩大学习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三、加强对民政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对民政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主要是加强民政干部的作风建设和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建设。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是新时期民政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政治任务。民政干部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直接关系着领导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关系着民政系统各单位的政风行风。

民政干部作风建设。民政干部作风建设, 最主要的还是要抓住“为民”、“服务”两个关键词, 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格守为民之责, 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所以, 加强民政干部作风建设, 一要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 努力使各级民政领导干部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二要着力深化民政“为民”的宗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是民政工作的宗旨, 民政干部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坚持顺民意, 努力把各项保障民生的工作落到实处。三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 求真务实, 察实情、讲实话, 鼓实劲、出实招, 办实事、求实效。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四要继续推进民政系统行风建设。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 深入推进民政基层单位民主评议行风活动,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结合各地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 下大力气着重纠正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五是民政干部要发挥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各级民政部门尤其是部机关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 做出表率。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从我做起, 自我监督, 自正言行;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秉持大义、不失小节;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 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解决低收入群众的实际困难, 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建设符合民政工作特点的干部考核体系

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职能工作, 民政干部考核, 要按科学、简便原则, 尝试使用绩效管理办法, 进行年度检查评估。科学设置民政干部考评指标体系, 是客观公正地评价民政干部的关键, 而考核体系的建立, 也必须把握“三个观点:为民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成本的观点, 既测评干部的“显绩”, 又考察“潜绩”。同时, 考核体系本身必须合理化, 要努力实现低成本、高绩效, 实现效率的最大化。目前, 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民政干部考核体系, 如2011年, 浙江省年度对市民政工作考核一二类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该考核体系列出了考核的三项一类指标和五项二类指标, 再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来确定权重系数, 最终形成一个显性的考核结果。综观各地的民政干部考核体系, 各具特色, 重点突出, 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还是要尊重以下原则:

首先, 考评工作常态化。干部考察不能一蹴而就, 要创新考核机制, 变“年终考核”为“常态考核”。一是制定“考核内容详尽, 考核指标细化、考核责任到人, 考核操作简便”的干部考核细则, 避免干部绩效考核制度设计出现任何偏差, 同时以制度的形式促使绩效考核工作固化下来。二是为使考核日常化、常态化, 应当建立日常工作台账, 畅通机关党建网络、电子邮箱的文件查阅、信息反馈、资料报送的渠道, 使各民政机关干部考核工作情况得以及时反馈, 使常态考核机制顺利实施。三是基层民政干部考核常态化, 县区民政局每月进行自查, 每季度、半年进行小结, 年终进行总结和自查打分, 县民政局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科室对各项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 年终组织考核, 评定出各单位目标分值, 经各领导和科室测评后, 由局党委审定。这样就能切实解决民政干部年终考核“一张测评表”定实绩的问题。同时, 把干部考核的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也是对干部加强教育培养、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依据。

其次, 提高群众参与度。要大力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 不断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 规范公众参与的行为。民政干部为群众服务, 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当然是最客观、最权威的。所以, 民政干部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也取决于参评人员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参评代表人员范围越大越能体现出民意取向, 其准确性也就越强。所以, 考核民政干部, 一要扩大考核主体, 不仅广泛听取服务对象、普通党员和群众、“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干部亲属等多方面的评价意见, 还要征求纪检监察、检察、综合治理、审计等监督部门及上级主管、分管部门和下属单位干部群众的意见。凡是和被考察考核干部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都要提供意见。二要方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使它们反映群众心声, 疏导社会心理, 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作用。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社会各阶层利益群体和谐互动, 使干部评价主体方便参与、敢于参与。总之, 要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 延伸民政干部考核纬度, 变单向考核为多向、综合考核。

综上, 民政干部队伍建设, 必须围绕“服务于民”这一最基本原则, 如果政策偏离这一原则, 就是制度的异化。另外, 民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要统筹协调, 内在统一, 使民政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培训、考核评价、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有机衔接, 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从而全面有效地促进民政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立国.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撑民政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R].中国民政, 2012 (5) .

[2]胡群华.当前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应抓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民政, 2011 (1) .

[3]窦玉沛.人才是民政工作第一资源[J].中国民政, 2010 (11) .

[4]江省民政厅.关于印发2011年度对市民政工作考核一二类目标的通知[Z].浙民办[2011]100号, 2011-05-16.

民政局行风建设汇报 篇8

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2005年以来,鲤城区民政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区委文明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为根本,以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增量提级”为目标,充分发挥民政部门“上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下为百

姓解愁”的职能作用,在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民政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两年来,民政工作为区委、区政府争得“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福建省双拥模范区”等荣誉。民政局先后荣获“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单位”、“省级先进档案室”、“全市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省、市、区荣誉称号11个,有31人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各类表彰。

一、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根据市、区委的统一部署,区民政局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采取各种形式,分阶段、分专题,有步骤地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严格把关,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民政局机关党支部27名党员全部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立足实际,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先后召开各层次座谈会6场次,查摆出存在问题16个,已整改16个。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针对各下属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各自工作特点及岗位,有目的地指导基层单位积极探索创建文明行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创建质量。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促进创建活动开展

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们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认真开展“做文明职工,当文明公民,建文明家庭,创文明科室,争文明单位”活动。为了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争创意识和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我们从学习、教育入手,先后组织大家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市民政干部岗位练兵、“学党章、守党纪、葆先进”知识竞赛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演讲比赛进行,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更加自学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和争创区级文明单位活动。二是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切实贯彻全市、全区干部大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向石狮市公安局学习活动的决定》,深入学习宣传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谷文倡、陈欠水等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活动中。同时,在全区民政系统中突出宣扬学习福利院先进模范李淑华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榜样,进一步激发民政系统各单位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民政系统基层单位的创建活动。

三、改进行业管理,不断提高行业形象和社会信誉

民政局行风建设汇报 篇9

填报时间: 2010-03-26责任单位: 崇州市民政局

------------------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工作会暨项目加快建设年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我局立即召开党组会和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传达了市委书记范毅同志《创新举措破难题全力打好攻坚战确保“项目加快建设年”目标全面实现》的工作报告以及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并进行了认真贯彻落实。结合民政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做好各项民政工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市2009年下半年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工作的措施和工作的要求,并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了部署和动员。会上,局党组书记刘天全同志号召全局同志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发展整体提升”的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落实责任,提高效率”,以昂扬的斗志,全心身投入到工作中,全力做好“三保”各项工作,使民政工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服好务,全面或超额完成“项目加快建年”各项民政工作目标任务,努力为我市发展全面恢复、提档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结合这次会议精神,我局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民政福利设施项目建设。

要按照市委“加快项目建设年”和灾后重建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加快民政福利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对现已开始实施的5所农村标准化敬老院建设项目,力争在9月底前全部完工,11月底前实现农村五保老人全部入住。二是要切实抓好灾后重建的崇州市社会救助福利中心、崇州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崇州市救助站和老龄服务设施等重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9月底前全部启动实施重建项目。三是尽快启动实施公益性公墓的实施方案,尽快解决在项目实施及新农村建设中坟墓搬迁的问题。通过民政福利设施提高民政事业的城乡整体服务功能。

二、努力提高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建设水平。

1、要扎实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将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同时要积极探索城乡低保的进出制度,积极探索低保边缘特困群体的救助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

2、认真抓好安身新居工程建设工作,要按照城乡统筹的理念,结合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等项目实施安身新居工程,力争今年修建安身房150户以上,尽快解决农村低保对象的住房问题。

3、继续实施阳学圆梦工程,阳光育苗工程,确保低保家庭的子女圆上大学梦。要认真开展

“慈善一日捐”活动,并结合实际开展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捐赠活动,力争今年慈善捐款达到100万元以上,争取更多的慈善资金用于我市的慈善事业。

4、进一步提高农村标准化敬老院的管理服务水平,对民政局统一管辖的农村标准化敬老院实行规范化管理,要从敬老院发展院办经济、开展健康有益活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财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全方位提高管理水平,力争将民政局去年和今年新建的11所敬老院创建为四川省一级模范敬老院。

5、进一步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服务工作。按照“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年内力争建成崇州市救助站,对救助对象实行100%的救助。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要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切实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区建设工作,配合组织部门全力完成在全市推行构建以村级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轮导向,两轮驱动”三会合治的农村基层公共管理服务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模式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整体水平。

2、要认真开展村民自治工作,积极创建村民自治模范市,通过今年扎实开展村民自治各项工作为创建村民自治模范市打好基础,力争明年创建成功。

四、进一步提高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要继续强化地名公共服务工作,积极推行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数字地名等专项事务为主要内容的地名公共服务,要按照国家标准、对城区、集镇、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建的街、路、巷及时进行命名,完善街路巷牌的设置,定期对已设置的地名标牌进行维护,充分发挥好地名区划的服务功能。要继续强化殡葬管理服务工作,切实加大殡葬执法力度,配合相关部门重点解决好在城区乱放电子炮、乱撤纸钱和乱埋乱葬的问题。要尽快启动我市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工作,解决在新农村建设和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坟墓搬迁的问题。要继续加强民间组织的服务指导工作,要重点为农业专合组织和专业协会服好务,使其充发挥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

五、严格按照政策继续强化优抚安置服务工作。

要认真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多渠道多形式的退役士兵就业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沟通协调,落实工作措施。认真落实政策,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继续巩固我市双拥模范市的成果,不断创新双拥工作的模式,在保持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的基础上,全力争创四川省第六届双拥模范城。

六、进一步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进一步强化老龄事务工作,认真开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

系建设,认真做好老年人优待、维权、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好敬老助老和“庆重阳”活动,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襄阳市委十一届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9月26日举行,全会科学谋划了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建设,明确了“四个襄阳”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路径和保障措施,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指南,为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三道河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加快推进“四个襄阳”建设,襄阳市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于近日制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实施方案,并以党委文下发各二级单位、局机关各科室,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指导思想:围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共建共享和谐水利,促进水利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学习、卓有实效,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会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把全会精神贯穿到具体实践中,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和谐水利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习内容:学习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四个襄阳”,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学习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四个襄阳,共同开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的主题报告。

学习形式: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写心得体会、做“问计襄阳”调研、征集建设性建议等多种形式,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组织领导:成立全会精神学习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人事教育科,主要负责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活动。

具体步骤:贯彻落实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1年9月29日-10月30日),主要是精心组织,制定方案,营造氛围;第二阶段(2011年10月31日-11月5日),主要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提高认识;第三阶段(20011年11月6日-11月15日),主要是狠抓落实,开展实践,注重实效。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广元质监局以农业标准化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市系统实际,采取五项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一、加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力度。按照全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快组织制定一批现阶段全市农业生产急需而目前没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可遵循的农业标准,重点制定全市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及其配套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农产品加工配套标准体系,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为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

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建设力度。扎实做好新建项目的培育申报、到期项目的考核验收、己建成项目的效益跟踪和技术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根据全市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培育申报7个特色农产品争创“四川省名牌产品”,指导帮助“川珍”牌天麻、“天马”牌黑木耳、“白龙湖”初榨橄榄油等3个到期“四川省名牌产品”进行复查确认,争取保留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培育申报1个特色农产品争创“中国名牌”,力争实现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培育、创建、考核确认6个特色农产品为“市知名品牌”,复查确认5个今年到期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继续保留“市知名品牌”称号。

四、加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培育申报力度。争创3-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协调做好旺苍米仓山茶叶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和管理,广泛宣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成效。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立足于广大农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农业标准化知识普及活动,注重加强强制性标准的宣传和实施,增强广大农民和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典型事例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为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六下unit1第四课时下一篇: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