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小结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小结(精选13篇)

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小结 篇1

全体老师短期集中培训学习了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提升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的资料。通过本次学习,使全体老师在道德修养、规范及日常行为规范观念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同时也深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本次学习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强化行为规范意识,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自身的政治素养、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现将学习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是人进步的重要途径,自己能深刻认识到学习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将学习放在首位,坚持学习。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学以致用,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思想保障,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身体力行,深入细致地作好本职工作

根据学校的安排,半年来,老师们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教学方面也印证了教育家胡昭广先生曾经的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教师是一种精神。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是对我们灵魂的塑造、品德的塑造,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是深深扎在我们心中的。

三、严于律己,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原则,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思想准则;始终把学校的精神文明和校风建设,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保持青年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争取做好别人的榜样。并都在学习活动中认真查摆自身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认真加以整改,从而切实提高“正己、敬业、爱生”的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有效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以高尚的职业理想,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服务社会,迎接灿烂辉煌的明天。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小结 篇2

一、自主小结的教学意义与价值

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在较短时间内对某次或某节所讲内容作一个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延伸性的总结.而自主小结是学生主动对一节课、一个知识点、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

1.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和动力”, “没有反思, 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2]只有学会反思, 学生才能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即自觉管理、调控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断了解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和特点, 改进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和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数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反思的机会, 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领悟, 并自觉地将这些思想方法和策略应用于后续学习中, 实现知识与方法的有效迁移, 不断提高主动获取数学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小结, 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教学重点、难点, 又可以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整合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因而, 培养学生自主小结能力可以让学生及时进行小结, 在学生的脑海中第一时间完成知识建构.

3.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归纳的能力

数学学习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又是不断归纳、提升的过程.自主小结, 通过对知识与方法的归纳总结, 使知识整体化、有序化、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象化, 使之便于理解, 便于记忆, 便于应用.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层次, 提高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过程”, 可以帮助学生自主经历某种学习活动 (例如观察、实验、调查、思考、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 .自主小结的“过程”, 则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落实在知识结论上, 自主小结的“过程”恰恰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素质.因此,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小结,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通过自主学习, 实现学生综合素质 (能力、思想等) 的提升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双赢.

二、自主小结能力的培养途径

1. 学会“看书”、“看例题”

“看书”并不是把数学教科书当作数学“小说”, 只注重书中的“情节”走马观花, 而忽视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看书”应注重对知识理解、体悟 (如理解各种数据、图表、增长率、利率、税率、商品的性价比等) , 注重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能力培养.

“看例题”不是简单看看这道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 而是在自己独立“解完”本题后, 对照例题呈现出来的分析过程和解答过程, 跟你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对比, 包括解题思路是否相同, 解题格式是否相同等.

案例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象如图所示, 有下列结论:

其中, 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所以b2-4ac>0.

从函数图象和对称性看出x=3时, y<0, 于是有9a+3b+c<0.

答案:D.

对于这道例题, 先做, 对于 (1) b2-4ac>0 (2) abc>0 (4) 9a+3b+c<0没有问题, 但对于 (3) 8a+c>0感到有些困难, 此时可以看例题中的分析过程:一是看 (3) 是怎样分析的, 二是看 (1) (2) (4) 的分析过程, 如在确定b的符号问题时, 学生是采用“左同右异”的方法确定的.这样先经过学生思考、对做不起来的习题再看答案,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比较做法的不同点,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实质, 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2. 学会建“错题集”

每个同学都准备一本“数学错题集”, 把平时做错的题收入其中, 每章小结时把本章中的错误进行简单的归类, 并与同学一起进行纠错检查交流, 让学生养成平时有空翻一翻、考前认真看一看的习惯, 改变过去“只要一错, 总是常错”的痼疾.通过建立错题集, 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 对自己时时加以警戒, 培养严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反思能力.

建立“错题集”, 不仅能有效防止同类错误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错题”的分析和归类, 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自主小结”培养了能力.

3. 学会“反思”

(1) 课堂反思:一节课下来, 学习了哪些知识, 经历了怎样的探究历程, 领悟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 获取了怎样的学习研究经验, 甚至是遭受到了怎样的挫折等等, 都需要学生及时进行反思.

例如:每节课堂上、下课后, 学生都有可能出现学习上的不足或缺漏,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后或经过一周的学习后, 学生可以就目前学习的内容, 根据个人的学习水平和要求, 进行及时反思.

由于反思的内容是正在学习或最近刚学过的数学内容或最近发生的数学事件, 具有时效性且有的放矢, 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对学生提高数学复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事实上, 在解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 及时归纳, 既能梳理所学的知识,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规律, 又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是一种培养学生归纳小结能力很有效的途径.

(2) 阶段反思:可进行每单元反思、每个月反思、每学期反思的尝试.

学生要通过这种形式, 发现问题, 纠正错误, 总结得失.除了针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和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外, 更可以审视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的用心程度如何?学习效果怎样?等等.这种反思, 既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全面、正确的认知, 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

4. 学会“说题”

这里所讲的“说题”, 是指学生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 对习题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依据、解题后的感想以及此类习题的变化形式进行阐述;还可以就一节数学课的重要定义、定理和公式, 或者老师上课讲过的例题、习题进行复述, 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 讲讲定义、定理、公式的应用, 或者讲讲例题、习题的变化方式.

学生“说题”如下:

本题的实质是“利用轴对称性质求最小值”问题, 如图 (2) , 在直线l上找一点P, 使点P到A, B的距离之和最短.解决此类问题时先过B点作直线l的对称点B′, 连结AB′交l于点P, P就是所求的点, 它能使PA、PB距离之和最短.本题只是背景变成了具有对称性的圆, 只要找出点D关于半径OC的对称点D1, 连接AD1, AD1的长就是最小值.它还可以将背景由“圆”变成“角”, 如变化 (1) ;还可以将背景变成“双曲线”, 如变化 (2) ;还可以是其它轴对称图形, 如“矩形”、“菱形”、“正方形”等.

变化 (1) :背景—角

如图 (3) , ∠AOB=45°, 角内有一点P, PO=10, 在角两边上有两点Q、R (均不同于点O) , 则△PQR的周长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提示:画点P关于OA的对称点P1, 点P关于OB的对称点P2, 连接P1, P2交OA, OB于点Q)

变化 (2) :背景—双曲线

通过“说题”,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原题的解法, 而且通过“说”原题的变化, 使之抓住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实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奠定了基础.

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 其求解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解完一道题, 引导学生思考此题是否可作一般性推广和引申, 这样能使学生解决多题一解的问题.正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 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 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

5. 学会写“数学日记”

上完一节课后,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数学日记的形式, 让学生围绕“数学日记”的格式进行归类小结, 并且让学生坚持写下去.

数学日记格式:

设计意图: (1) 设计“知识归纳与整理”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相关技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并尝试将知识内化, 融入自身的知识结构. (2) 设计“自我评价”的目的是利用自我评价的激励功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能表达出来. (3) 设计“我的收获与感悟”的目的是检验并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发现和解决学生的疑难困惑,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设计“老师, 我想对你说”这一环节, 是希望构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胡典顺.人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意义的哲学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0 (4) :57.

浅议教师行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 篇3

关键词:教师行为合作学习课堂合作

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团队中互动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方法。它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重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互动性。

教师行为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身心健康状况等都会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同时,学生也是通过教师的行为,来理解教师的要求,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教师行为是教师心理倾向的外在表现,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是直接和学生产生交流的途径。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是学习知识的“合作者”,是合作学习的“策划者”,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调控者”。

首先,教师应该注意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并把握好合作的时机。把握好合作时机是提高课堂合作学习效果的良好途径之一。比如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时;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时;当学生思路部开阔,需要互相启发时;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时,都可以采取合作学习,发挥优势功能,增强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功效。

其次,教师要明确合作的目标传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益。所以,教师在传达合作指令时,一定要明确带出合作的目标性,而不是口头发布一句“小组讨论一下”的命令就能解决的。除了明确合作任务外,还应照顾到组员间的差异,分层设置任务。

最后,教师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教师在开展合作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始终牢记在合作学习中的多种角色--“给予者”“合作者”策划者”“调控者”。如果教师没有对合作学习进行监控,没有实施必要的指导,游离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之外,就会使合作学习变成教师的“课间休息”。

二、科学组建合作小组,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随机组成的活动小组可能全是学优生或是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 也有可能全是不善言辞或上课心不在焉的学生, 这样开展小组活动就会有时讨论激烈而有实效; 有的却是表面上的“假热闹”, 大家借机闲聊、说笑或是干别的事。不合理的搭配, 不利于让不同层次和特质的学生优势互补, 所以分组应照顾到全体学生,每到小组合作学习时, 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每组都要有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就行了。实际上,布置较难的问题时, 多数学生没有反应, 只有少数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合作学习成了这些学生的“独角戏”。所以在合作内容的安排上, 选择、设计合作学习的课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实效性。一方面,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 课题应围绕教学重点,结合现实问题而展开。要针对教学重、难点及疑难问题, 设计发展性、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同时也可以提供给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注重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结合, 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中交流思想, 增长知识, 发展能力。

三、及时干预

“合作学习中教师适当的干预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当发现学生状态不佳时、思维受阻、认识片面及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进行合理的教师干预,让学生拨云见日,通过师生讨论交流,拓宽思路,另辟蹊径,这样不仅问题会越讨论越明朗,而且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也会得到及时培养,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师干预的发起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影响着随后的教师干预行为。当小组成员遇到解题困难时,教师应该鼓励或引导学生提出具体性问题发起教师干预,从而提高教师干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合作学习应追求的目标与境界,教师把握干预的度是教师干预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干预过程中,提供低程度的帮助并且尽量减少直接指令的方式,会使学生的合作学习产生更好的成效。特别是当学生没能发现他们的症结所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已经有明确的解题思路时,教师没必要进行干预或直接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然会妨碍学生解决问题的进程。所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干预。

四、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

1、评价不能流于形式

激励性语言强调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肯定与鼓励, 如果每堂课都要求学生对回答问题或有进步的学生发出类似于“Good, good, very good! ”这样的称赞。时间一长, 这种千篇一律的评价失去了它的效应, 既不能激起被表扬者的自豪感, 也不能激起其他同学学习的欲望, 所以小组评价要避免俗套和流于形式。

2、注重对合作团体的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 一般只选派一名成员跟大家汇报学习结果, 而教师则对这名发言的学生进行评价。但这样会让其他学生认为教师忽视了齐心协力的团队。所以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以小组评价为主,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3、人性化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试着与学生交朋友,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为了让教学过程更显民主、平等、宽松和自由, 教师将评价更多的交给学生来完成, 教會他们懂得去赏识别人, 教会他们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 通过小组评价及自我评价,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了合作作能力, 促进了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

教师外在行为和内在行为的统一是理想教育教学效果取得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 二者恰当融合在一起, 成为学生感知的对象, 也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成不同的教学成效。可见, 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就必须掌握和形成高成效的教师行为,最后形成自己的典型教学风格和特色。

参考文献:

[1]甄德山,孙桂英.当代教育科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学习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篇4

黄景良

近段时间,在学校整体部署下,我认真学习了《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及师德师风方面的有关文件资料,并进行了对照检查。现将我的学习体会和对照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师德的重要意义和六字衡量标准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那些正在长身休、长知识、可塑性非常强的学生们。教师的工作态度及道德观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这种影响又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是长远而深刻的。对此,教育家胡昭广先生曾经有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教师是一种精神。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是对我们灵魂的塑造、品德的塑造,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是深深扎在我们心中的。”

同时,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精神文明和校风建设,而且也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校历史上曾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师德传统,如爱国主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等。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意义深远。

师德的内涵是很宽广的,但衡量师德的最基本的标准可浓缩为“正己、敬业、爱生”六个字。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是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垂范。

“敬业”与“爱生”是师德的核心。一个教师是否敬业,是师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一个教师是否爱生,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教师在爱生方面主要表现为:从多方面去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只是从学习上,而是从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严格要求学生,严也是爱,做到严而有度。首先要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核心。只要爱学生,才能爱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育事业,也只有爱学生,才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而又始终贯穿在整个师生交流之中。

二、师德建设情况和个人对照检查结果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师德问题也逐渐突现出来。像有些学校单纯强调升学率,把教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尺,只重视教学,忽视了对教师自身师德的要求,对本校在师德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及时制止。久而久之,一些教师在职业道德上的要求越来越低,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对学生的体罚渐渐地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另外有些个别从业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与教师身份不相称的问题,如品行不良、利欲熏心、侮辱学生等。像前不久发生的华阳市一女教师在学生脸上刻“贼”字、陕西省山阳县两岭乡九年制学校初一(1)班荒唐的“投票选小偷”事件,这些极少数教师所表现出的师德之低下、法律意识之淡薄,让人触目惊心。这在学生和家长之中造成极不良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声誉。

但我校教师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影响社会,涌现出了许多爱岗敬业、锐意改革、成绩卓著、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像3年级小班班主任程老师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对照她们这些优秀教师,我感觉自己欠缺得东西还很多。首先自己在关心学生的生活方面还有待加强,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重视学生思想和学习的变化,但对他们业余生活及其对学习成长的影响了解得不够、分析得不深。第二在管理教育低年级的学生方面,耐心和细致程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特色班的学生们年纪小、自理能力差、情绪波动快、对教师依赖心理强,这使得小班任课教师经常要忙于建立和保持学生像就餐、上课、午睡等一日生活秩序,忙于稳定学生情绪、处理突发事件。这些工作对教师的耐心考验很大。第三在 “严与爱”的尺度把握上,还要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多多学习。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八条举措

本人在今后的“师德师风”教育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努力做到以下八点:

1.爱岗敬业,热爱学校。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岗位,热爱仁寿路小学,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学校全面建设献计献策,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奉献给光荣的教育事业。

2.遵纪守法,依法执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不正之风,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弘扬师德,积极工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要不断提高自身师德和人格修养,为培养明天社会的有用之才尽心尽责,为办好学校的特色班作出自己的贡献。

4.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要把了解、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来。要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5.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要在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遵循教学规律,坚持教改方向,使课堂教学常讲常新。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6.严谨治学,追求真理。要刻苦钻研业务,锐意进取,努力实践。

7.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学校、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与其他教师相互尊重,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8.讲究文明,以身作则。仪表整洁,朴素大方;举止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精神;语言规范纯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情感送进学生的心田。

教师礼仪规范学习心得 篇5

其次,要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都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前提是你要尊重学生。对待学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平等相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注意人民教师的形象,不做有损人民教师形象和荣誉的事情。人民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人民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人民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与学生平等交流,善于沟通,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爱心和耐心,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因为人民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

学习了有关人民教师礼仪方面的内容,我认为人民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礼仪问题:

1、人民教师的行为举止:作为老师,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2、人民教师的言谈:人民教师的教学任务需要语言表达。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3、与学生谈话:谈话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在与人谈话时,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

总之,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学习礼仪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也是对民族和后代负责的表现,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用礼仪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加强礼仪上的学习,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做一名让家长、学生信赖的人民人民教师。

观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正昆主讲的《人民教师礼仪》讲座后,我懂得了什么是礼仪。人民教师礼仪指导了人民教师在与人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不仅要有礼,而且要有仪。对学生要“以学生为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确处理好人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人民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人民教师与人民教师的关系,也告诉老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平等心和爱心来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喜爱的良师益友,成为家长尊重爱戴的好人民教师。

具体说来,人民教师的礼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仪表仪容。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人民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日常工作中,对自身的着装及修饰等方面还是比较注重的。发型大众化,年轻精神。衣着服式朴素大方,干净整齐,,协调得体,做广大学生的榜样。

二、行为举止。包括坐有坐相、站有立相,行有走相,言有说相,姿态潇洒自然。这些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皆是人民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学校要求学生做到的,作为人师表率的,必须首先做到。

三、说话言语。人民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学习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篇6

一、师德的重要意义和六字衡量标准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那些正在长身休、长知识、可塑性非常强的孩子们。教师的工作态度及道德观直接影响幼儿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这种影响又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是长远而深刻的。对此,教育家胡昭广先生曾经有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教师是一种精神。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是对我们灵魂的塑造、品德的塑造,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是深深扎在我们心中的。”

同时,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精神文明和校风建设,而且也影响着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和幼儿的整体素质。许多优秀的师德传统,如爱国主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等。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幼儿园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意义深远。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心目中是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严于律己,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垂范。

二、“敬业”与“爱生”是师德的核心

一个教师是否敬业,是师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一个教师是否爱孩子,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教师在爱生方面主要表现为:从多方面去关心每一个幼儿,十分重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其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严也是爱,做到严而有度。首先要爱幼儿,这是师德的核心。只要爱幼儿,才爱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育事业,也只有爱幼儿,才能理解、尊重、信任幼儿。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而又始终贯穿在整个师生交流之中。其次,在管理方面,耐心和细致程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们年纪小、自理能力差、情绪波动快、对教师依赖心理强,这使得小班任课教师经常要忙于建立和保持幼儿就餐、上课、午睡等一日生活秩序,忙于稳定幼儿情绪、处理突发事件。这些工作对教师的耐心考验很大。我想,“严与爱”的尺度把握上,更要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多多学习。

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小结 篇7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职责、策略等问题越来越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仍未针对教师的工作与表现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为了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时有一个相应的依据,规范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让研究性学习向更明确更有效的方向发展,对教师评价指标的研究必不可少。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也就是说,它强调的是实践的过程,而非结果。在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过程的评价。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基本可以分为预备期、前期、中期、后期四个阶段。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及在研究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需求会有所差异,教师的相应职能也会有所区别。

一、研究性学习预备期教师职能与评价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扮演着指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需要教师自身对研究性学习和相关课题知识有较好的了解,并对整个组织工作有良好计划性。

1.备课题

作为指导老师,首先应对研究性学习的性质、特点、教师的地位、作用、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课程的设计、评价及指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时才能收放自如。

2.备学生

由于指导的学生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因此可以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初步了解所指导学生的特点。

3.写好指导计划

为了便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指导老师有必要将自己所了解的课题情况及学生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拟订初步指导计划。

二、研究性学习前期教师职能与评价

1.组织好第一次研究性学习小组见面会

帮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和途径,确定大致研究范围,明确研究目标。对学生而言,他们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对其概念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在第一次小组见面会上,教师应耐心地为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和途径,认真听取他们感兴趣的研究内容,确定大致研究范围,明确研究目标。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和谐的团队氛围,把此时的师生关系延伸为“共同的研究者”。因为学生的自尊意识使他们渴望获得民主和平的氛围,而这也恰恰是一个研究团队所需的氛围。初次见面时教师语言要清晰自然、平和准确,以自然幽默的方式缓和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只有在这种陌生感消除之后,学生最真实的一面才会显现出来,便于教师进一步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与特长,在后期的指导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2.指导学生确定具体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的,课题的确定是研究性学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选题时,应该做到两个方面:一要联系学生实际,与学生的兴趣、认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相匹配。二应尊重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对课题的想法和计划之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选题指导,并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组织学生进行分工

一般采取由学生自由分工的形式。教师在分工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另外,在分工中还要注意“各尽其长”原则,也就是根据每个学生个人能力的大小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而每人任务的难度较之其能力要稍高一点。最后,还应该为整个小组确立一个核心组员。这个核心组员的推选也要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

三、研究性学习中期教师职能与评价

1.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

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今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而教师在每次指导后也应有相应的记录与总结;教师还应让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目标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了充足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2.参与研究性学习小组会议

听取学生前期工作总结,并给予相应评价,帮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多与学生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面对面交流,或是在网络情境下的交流指导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帮助,让老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获得全面了解。在学生有困难时应避免直接回答,应多使用启发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研究学习活动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指导中渗透思维方法与心理素质教育

在实施指导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先让学生尝试运用,然后是经常运用,最后是习惯运用一些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右脑思维、非言语思维、次协调思维、辩证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心理指导: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意志力;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活动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通过对集体成果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研究性学习后期教师职能与评价

1.指导学生整理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组织并倾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结合自己的观察做出结论,并对整个题目的完成情况给出评价,指出不足和希望,为课题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努力之后,每一位组员在工作中都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考方法,每个人也都有了一定的成果。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将大家组织起来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仔细倾听他们的发言,寻找他们工作中的闪光点,并对此表扬鼓励甚至是适度地放大其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对于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值得庆贺的,但离目标的实现还很遥远。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不断地肯定以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

2.综合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做出结论

在结题总结时可以先听听学生自我的评价和他们之间的互评,再结合自己的观察做出结论,而且给出的成绩要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最后也要对整个题目的完成情况给出评价,指出不足和希望,为课题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3.组织好学生进行课题答辩

4.教师做好研究性学习的记录工作

教师也应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对于以上的研究性学习,在明确了教师的职责和角色后,可以对每个具体过程设立具体的量化指标,作为定量化的教师行为评价指标,可以作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理论参考。

总之,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真正地位还需要我们长时间地摸索和验证,具体的操作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除采用过程性评价外,还可使用态度评价、成果评价、策略评价等多个指标,使评价手段多元化、评价结果客观化,以达到促进研究性学习全面发展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为师者只有及时充电,更新知识结构,不断丰富知识,才能给学生一杯活水,才能培养出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生尧.课程评价定义的批判分析[J].教育研究,1996(9).

[2]王琰春.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进及启示[J].教育与现代化,2003(1).

[3]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17).

[4]柳栋.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11).

[5]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篇8

首先,是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自身觉悟水准,加强自我思想、品德、素质的磨练。

其次,是要自觉地、严格地贯彻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份法律、法规文件。每一位教师都要懂得自己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和义务,这是增强师德建设中的刚性因素,这部分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属于强制性的。

第三,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就要时时刻刻以教师的师德为准绳,检查、督促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师要实现自己的师德诺言和师德理想,首先就要付之于行动,作出榜样。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师德高尚的教育家,如:孔子、蔡元培、陶行知、马卡连柯等等,哪一位不是身体力行的楷模?

师德修养还重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修炼。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实践过程。

实践的过程就是精神升华的过程,是人格魅力的光辉闪现的过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整个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暑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 篇9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诚信立教,段。通过此次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爱岗敬业;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

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

第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

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的标

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

生。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李蕾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一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教育部出台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教师的高度重视,社会对教师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就说最引人注目的“保护学生安全”问题,平时工作中,我们学校都是非常重视的。忽视学生生命的保护,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不可能的事。地震灾区的无数教师在地动山摇的瞬间,尽力用自己的躯体去庇护学生让世人感动。我想如果自己身处其间,一定也会这样奋不顾身的,因为那是教师的职业本能,对学生,我们就像父母。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面对挑战和机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是第一次写入师德规范当中,它是克服教育浮躁现象的科学教育观。但现实不容乐观,盲目追求片面,短见的成绩,学生受罪,老师受累的事屡见不鲜。我觉得真正要做到以上规范,需要教师以博大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面对学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怎样科学量化评价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觉得是个问题。不论怎样,我一直在坚持探索少而精的作业数量,让学生的学习保持良好的效率。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荷。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

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无愧地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誉,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是其底线。了解《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新出台的背景意义,接着重点就《规范》中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师育人”、“为人师表”等六大块内容进行了解读。认为《规范》修订工作坚持了以人为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指导性要求和整体性规定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情操、修养、尊重他人”是教师师德的外显因素。最后,结合学校实际,校领导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两点希望和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能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去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二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鉴湖中学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认真贯彻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二

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是社会职责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人人民教师,应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我提出严格要求,用心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首先,当我们选取教师这一职业时,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时光是无界限的:

(1)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2)要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所以,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做好“等堂”、“管堂”、“活堂”,以保证学生既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又能用心参与课堂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

(1)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

(2)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往往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教师务必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侮辱人格的行为。

(3)不得歧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调皮、成绩差的学生,老师要用心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造成学生退学。

再次,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要明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我务必有一桶水“,所以,在教学之余,教师应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我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将自我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同时,应对学生充满期望,要做到“尊重与信任,有耐心和爱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三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不仅仅是一时的,更是一生的。我记得有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们齐聚在巴黎,有人问他们最难忘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几乎是幼儿园教师和生活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这段时光学校组织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规范的资料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透过反复学习,我觉得《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

首先是要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我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

其次是爱自我。教师爱自我就是要有用心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取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我的选取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用心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我用心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幼儿。

最后是爱幼儿。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幼儿的“爱”务必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此刻对幼儿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

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小结 篇11

蒙自市水田乡中心学校 刘智伟

最近我学习了教育部出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本书。书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教师的高度重视,社会对教师的高度关注。

面对师德规范,我觉得它并不陌生,因为我身边很多教师就是这样在实践着。当然,《规范》对我们师德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包括了有关教育的主要内容,调节了教师与学生、与学校、社会的相互关系,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体会。并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乐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寒假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 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我不学习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并且知识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尤其我们老一点的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给自己随时充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去更新,不去充实,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我留下最多的是感动。感动于学生纯真的目光,感动于学校的关怀。作为教师,我对《教师职业道德

规范》中的点点滴滴都深有体会,更深感它的必要和中肯。我会始终不渝地学习它、贯彻它,谨记《规范》中的每一条要求,理解《规范》的思想、宗旨,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自律。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身要为学生和社会作现表率,必须要做到: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承担责任。从事教育事业多年,走上三尺讲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强烈的理想追求。教育是令人陶醉的事业,是我最愿意从事的事业。为此,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一个群体,始终要注意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

第二,谦虚好学,刻苦钻研。剖析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集体中的威信。总之,不要让学生怀疑自己的学问。但是,如果学生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那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

第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

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第四,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面对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对新时代的学生,做一名好老师,我认为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不教死书,死教书,不能像以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要更新观念,将新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呼唤、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与学生的思想俱进,与学生需求俱进,与学生的发展俱进。

第五,“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也是第一次写入师德规范当中,它是克服教育浮躁现象的科学教育观。但现实不容乐观,盲目追求片面,短见的成绩,学生受罪,老师受累的事屡见不鲜。我觉得真正要做到以上规范,需要教师以博大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面对学生,关注

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怎样科学量化评价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觉得是个问题。不论怎样,我一直在坚持探索少而精的作业数量,让学生的学习保持良好的效率。

第六,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现代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更主要的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你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的位臵。

第七,教师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教育者,自己必先接受教育,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方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推行新课改教育的今天,社会主义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对当今教师的道德修养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影响到青年一代的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影响千秋万代。

总之,通过师德规范的学习,我更加明白了,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传授多少课本知识,最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做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怀着“爱与责任”,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反思,我将为做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的好教师付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小结 篇12

中心小学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见,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后,让我感触更深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要办好教育,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和造就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通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 1

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因此,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或突出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极有必要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首先要让全体教师认识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学习教育法规和模范个人、集体的先进事迹,明确职业道德要求。其次是对照有关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检查和分析自己的工作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以模范老师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加强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

有人说快乐是一种选择,有的人快乐,有的人痛苦,在于一念之差。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机智应变,巧引善导之乐;启愚化顽,学子转化之乐;弟子情操,恩师谢教之乐;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我们当教师的,不仅仅在奉献,在孩子们中间,我们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亲眼看到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就会由衷高兴,产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

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小结 篇13

一、教学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的规划,是在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统筹全局,设计出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要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知晓研究学生发展。做好这些准备,是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一)、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1、把握课程总目标。

2、把握年级段教学目标。

3、把握学期教学目标。

4、准确把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5、准确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目标。

(二)、认真钻研教材

1、教材的主要特点。

2、各年级段(册)教材的特点及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3、类型课的特点及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解读教材——细读文本,潜心会文(一种是还原,一种是重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从三个角度入手:①读者,②学生学习,③教师钻研)。

(三)、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情况

1、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2、了解学生发展优势(自信心 兴趣 特长个性特点)。

3、知晓学生发展中的问题,了解学生情况——就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什么东西应该给学生,什么对学生的发展更需要。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进行一节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备课和撰写教案的过程。需要:

(一)进行教材分析,明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

1、分析本课教材包括哪些教学内容,内容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如何向帮助学生建构推进。

2、分析本课教材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3、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有哪些,那些可用,那些与实际不适应?

(二)进行学情分析,做好设计准备(年段特点)。

1、分析学生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和情感储备;

2、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一般心理过程;

4、分析特殊学生(平时学习水平很高或学习很吃力的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可能状态。

(三)定位教学思想,突显教学风格(教学特点).1、分析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分析自身特点,在本课教学中可能发挥的个性特长、教学风格。

3、分析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准备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四)设计理念与目标,把握教学方向设计理念:

1、说明本课教学时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或者是名人思想。

2、交代清楚你本课教学的总体思路和教学策略。

3、点明通过这种设计想要达到的课堂效果。

(五)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往往是一节课的核心和关键性的过程与方法,解决这部分知识和方法,其它问题将迎刃而解;难点是相对的,是学生容易误解和混淆的知识,对同一节课不同的学生其难点可以不同。教学难点要依据教材内容尤其是学生的情况而定。

(六)选择好教学手段

上一篇:关于组织师生收看电视剧下一篇:朔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