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单项选择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代史单项选择(精选8篇)

近代史单项选择 篇1

反对主观主义 反对党八股 反对官僚主义 反对宗派主义 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国内政治时局最大的危险来来自()。

国民政府的分裂倒退 汪精卫的叛国投敌 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 皖南事变的发生 1945年8月,陪同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的中共代表有 刘少奇、邓小平

周恩来、王若飞

周恩来、陈毅

叶剑英、邓小平下列那次会议对今天我党进行的反腐倡廉工作有知道意义。八七会议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七大 遵义会议

5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但没有把下列那一项作为“夷”之“长技”来实践()。机器生产 军事技术 议会制度 科技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民主集中制 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产生于

外商企业 官办军工厂 商办企业界 官办民用企业 8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条约是()。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地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总结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地理大全》《海国图志》《四洲志》《盛世危言》

10为宣传维新变法,维新派著书立说,其中谭嗣同写了()。《新学伪经考》 《仁学》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一文,表明他已经站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来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谈政治》 《社会主义史》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论持久战》《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3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师长()在缅北遇难。谢晋元 张自忠 戴安澜 赵登禹 被称为“生前马前卒,死后大将军”的革命者是()。章炳麟 黄兴 陈天华 邹容 “中国革命的胜利要求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一思想实在()中提出的。

《反对本本主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矛盾论》 《实践论》 严复在()中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

救亡决论 天演论 原强 原富 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的是()。英国 俄国 德国 日本 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逐步改造 多快好省 稳步前进 快速发展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

沈钧儒 黄炎培 张澜 李济深 在国民党()全会上,许多人联名要求恢复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持民工三大政策,全会表示同意国共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

五届三中全会 五届五中全会 五届四中全会 五届二中全会 1946年6月,国民党以进攻()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内战。

中原解放区 华东解放区 华北解放区 东北解放区 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诞生,()被推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黄炎培 宋庆龄 李济深 何香凝 “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是()。《每周评论》 《新青年》 《觉悟》 《湘江评论》 24 以下对义和团运动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是一次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1915年9月,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每周评论》 《向导》 《青年杂志》《新青年》 26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是()的一项重要内容。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我们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主要是因为()。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 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党的工作重心需要转移 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 28 19世纪末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日本把()作为其势力范围。

山东 浙江 福建 广东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是在()。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30 在19世纪末,()第一次响亮的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蔡元培 毛泽东 邓小平孙中山

1940年8月,()在延安创办,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所培养科技人才的阵地。

自然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研究会 自然研究所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河北西柏坡前往北平,这时发出“进京赶考”告诫的是()。周恩来 刘少奇 毛泽东 王稼祥

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逐步改造 多快好省 稳步前进 快速发展

郑观应 在所著()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君民共立”制度。《地理大全》 《海国图志》 《四洲志》 《盛世危言》

35()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定都天京 北伐失败 石达开出走 天京事变

为宣传维新变法,维新派著书立说,其中谭嗣同写了()。《新学伪经考》 《仁学》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总统 全体国民 议会 内阁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中共“三大”召开 国民党“一大”召开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 三大政策的确立 39 19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金陵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 安庆军械所

多项选择题 自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毛泽东为宣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反对本本主义》《 井冈山的斗争》 1927年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的()等领导了广州起义,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一次英勇反击。张太雷 毛泽东 叶剑英

叶挺

陈独秀 3下列符合洋务运动的是()。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前期提出“求富”的口号,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也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洋务派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洋务派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的代表人物()。马建忠 郑观应 薛福成 王韬 严复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成果有()。

人民公社化运动《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 在陈独秀看来,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指的是()。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人民的民主 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的民主思想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会战有()。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 陈天华写了()两本小册子,痛斥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

《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仁学》 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各占三分之一。

共产党员 国民党员 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 不左不右的中间派 非党的右派分子 下列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射击被迫割让领土或者租给英国的有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拓展香港界址专条》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除了中共领导外,还包括的内容是()。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统一战线 党的建设 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八字方针。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改革 遵义会议成立了由()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博古 张闻天 周恩来 毛泽东 王稼祥 毛泽东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

《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史》 《中国各社会阶级分析》 《庶民的胜利》 19世纪7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的代表人物()。马建忠 郑观应 薛福成 王韬 严复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成果有()。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整风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全面战场上组织的会战有()。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平型关大捷 陈天华写了()两本小册子,痛斥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革命军》 《警世钟》 《猛回头》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仁学》 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各占三分之一。

共产党员 国民党员 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 不左不右的中间派 非党的右派分子 1951年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的“三反”运动。反偷税漏税 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反偷工减料

简答题 简要回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是分析论述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4 如何看待义和团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5 简述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7 党的历史决议中是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 8 怎样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辨析题 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完全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大都失败了,因此,反抗是无用的。3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 “第三条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论述题

试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近代史单项选择 篇2

1942年至1944年, 吕叔湘出版了《中国文法要略》, 第一次正式地提出了选择问句这一问句类型, 并指出反复问句 (正反问句) 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句, 进而也引发了汉语语法史研究者们对其研究的兴趣。

半个多世纪以来, 选择问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对近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对选择问句历史发展的研究方面, 包括不同时期选择问句的句式变化、关联词的发展以及句末语气词的运用情况。此外还包括对句中助词、动词结构在句末否定词前后的重复与省略的研究, 着力最多的是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的研究。

本文将从历时、共时和专书三个方面较系统地对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成果做一归纳概述, 并尝试指出研究存在的有待扩展和深入的方面。

一、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的历时研究

梅祖麟的《现代汉语选择问句法的来源》是较早的研究选择问句来源的论文。主要讨论了汉语选择问句法从5世纪到12世纪的历史, 指出了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的三个特征和汉语选择问句的几种句式, 总结了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的来源。该文例证丰富, 分析深入, 但仍存在缺陷, 李崇兴、柳士镇、何亚南、刘开骅等对文章中的某些观点曾提出商榷意见。总之, 梅文虽存在问题, 但为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做了开山辟路的工作。

祝敏彻的《汉语选择问、正反问的历史发展》归纳出近代汉语的选择问句两种用法, 正反问句八种用法。通过对上古、近代选择问句、正反问句的对比, 认为上古选择问句多, 正反问句少, 近代恰好相反 ;上古正反问句句式简单, 近代则句式复杂 ;上古选择问句与正反问句界限分明, 无交叉现象, 近代有交叉现象。

刘子瑜的《汉语反复问句的历史发展》从历时的角度对汉语反复问句的演变发展进行了宏观的动态描述, 总结了其演变发展的基本情况。该文还论及了反复问句的来源问题和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

刘子瑜的《汉语选择问句历史发展研究述评》把汉语选择问句分成并列选择问句和正反选择问句两大类, 从唐以前、唐五代、宋元明清三阶段对这两类问句在各时期的发展特点、研究状况进行总结, 并就该专题的纵深研究进行了展望。

李思明的《从变文、元杂剧、< 水浒 >、< 红楼梦 > 看选择问句的发展》论述了正反选择问句的四大部件、并列选择问句的三大部件及各部件搭配而成的句型的发展变化, 最后总结出唐宋以来选择问句发展变化的特点。

此外, 冯春田的《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设有选择问句式和反复问句式的专门章节, 讨论了这两类疑问句从唐五代至明清之际的发展流变。

二、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的共时研究

徐正考的《唐五代选择疑问句系统初探》以几部口语性较强的著作为材料, 把唐五代选择问句分为简式和繁式两类, 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初步的探讨。

叶建军的《晚唐五代时期的特殊疑问句“S1? S2Neg?”》论述了“S1? S2Neg?”的性质及其产生动因、生成机制。认为晚唐五代时期的“S1? S2Neg?”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择问句”, 而是一种具有选择关系的特殊的疑问句群, 生成的机制是选择问句或选择关系的疑问句群“S1? S2?”与正反问句“S2Neg?”的糅合。并认为这种“糅合说”对于“S1?S2Neg?”这一特殊的疑问句群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张鹏丽的《唐宋禅宗语录特殊选择疑问句考察》选取唐宋时期五部有代表性的禅宗典籍 , 通过对其中三种有代表性的选择疑问句进行分类与讨论, 来说明禅宗语录疑问句的特点。

何瑛的《宋代选择问句句式考察》把宋代选择问句句式分为三类, 并从语义上对宋代选择问句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把宋代与唐五代、明、清选择问句式进行了纵向的比较, 得出宋代选择问句有三个特点。

张家合的《元刊杂剧选择问句研究》全面考察元刊杂剧中并列问句和反复问句的结构形式, 并从历史角度探讨元刊杂居选择问句的特点。

傅惠钧的《真性问与假性问 :明清汉语选择问句的功能考察》从系统功能学角度把汉语疑问句分为真性问、假性两类, 探讨明清时期汉语选择问句的功能特点, 着重分析真性问与假性问的分布及其规律。

徐正考的《清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系统》探讨清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系统。把汉语选择疑问句系统分为简式与繁式两个系统进行考察, 得出清代选择疑问句重点句式少, 但表义功能完善。认为就选择疑问句系统而言, 清代汉语是近于成熟的现代汉语。

三、近代汉语选择问句专书研究

专书语法研究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基础。许多学者对专书选择问句的研究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并取得了大量的成绩。如 :刘子瑜《敦煌变文中的选择疑问句式》、丁勇《古本 < 老乞大 > 的选择问句》、武振玉《试析 < 五灯会元 > 中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和《< 五灯会元 > 中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初探》、周建民《<金瓶梅词话><红楼梦>的选择问句与反复问句》、刘镜芙《< 金瓶梅词话 > 中的选择问句》、王兴全《< 水浒全传 > 选择疑问句考察》、刘志生《< 西游记 > 中的选择疑问句》、相玉玲《< 儿女英雄传 > 中的选择疑问句浅析》、傅惠钧《< 儿女英雄传 > 选择问句研究》等。此外, 张美兰的《< 祖堂集 > 语法研究》等专著, 也设有对选择问句的专题研究。

四、研究有待扩展和深化之处

(一) 对不同时代选择问句的研究存在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 :对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关注较多, 对上古特别是中古关注的较少。

(二) 研究的范围不够广泛。要建立疑问句发展史的系统, 各种类型的疑问句都应投入相同的精力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目前来看, 相对于特指问句、是非问句而言, 汉语语法史的研究者们更注重对选择问句的研究。即使对选择问句的研究, 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细致, 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三) 对语料的发掘还不够全面, 语料的鉴别还有待加强。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各种电子语料库为研究者提供了检索的方便, 减少了枯燥的手工劳作, 但与此同时, 如果不对语料库中的材料加以校对, 就会导致例证不够精确, 对一些语法现象的判别就不够准确, 有悖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近代史单项选择 篇3

关键词:学生主讲式教学 比较法教学 案例式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史纲》)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它以历史课为载体,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和历史规律的教育实现思政教育的功能和增强学生的现实关怀。因为教学内容的“似曾相识”,缺少新鲜感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问题,如何提高《纲要》课的教学效果,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地感受到,运用学生主讲式教学,比较法教学,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可以尝试的路径选择。

一、学生主讲式教学

所谓“学生主讲式”是指老师把讲台交给学生,学生的角色暂时转换为老师,就某一内容进行备课、制作课件、讲授,然后由其他学生点评,老师最后总评并依据学生所讲进行必要补充。一般而言,对学生较好把握和比较熟知的内容可采取这种方式。成功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关键需把握两点:一是内容的选择;二是课前的组织和准备工作。

在内容的选择上,“学生主讲式”首先应选择在学术界已不存在原则分歧的内容,这样易于学生把握。比如,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本章所涉及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这些内容在史学界已没有太大分歧。其次,应选择学生比较熟悉,易于查找资料的内容,比如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个内容学生非常熟悉,也很关注,资料也十分丰富,由学生自己来讲是完全可行的。

“学生主讲式”教学方式成功运用的第二个关键环节是课前的组织和准备工作。中国有句古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笔者的做法是,提前两周把任务分配到班级,由学习委员负总责,要求学习委员接到任务后组织全班学生分工合作,如查找资料、集体备课、制作课件、推荐主讲人、试讲等。经过两周的准备,一般能成功实施这种方式。

“学生主讲式”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学期即将结束的问卷调查中,有許多学生就这种教学方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予了好评。“学生主讲式“教学方式的优点主要有:一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创造精神。为了使自己班的课上得更出彩,班级之间你追我赶,暗暗较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三,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主讲一堂课,需要自己查阅资料、制作PPT、当众演讲,在这个过程中动手能力、口才、胆量、组织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第四,给予老师启发,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这种方式的运用,使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泼气氛,他们制作课件的新颖方式、他们切入问题的多种视角、他们解读历史的不同思维,给予老师诸多启发,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了参考。

二、比较法教学

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法是《纲要》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运用典型对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比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时,就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这可以与当今的开放市场、引进外资进行比较。表面看来,两者都是对外开放,但两者存在根本的区别,这就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平等还是不平等。近代西方列强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市场,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投资办厂,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当时中国的开放规模逐渐变大,程度逐渐加深,但离独立、民主的国家却越来越远。这是因为这种开放不是建立在主权独立、平等公正的基础之上,带给中国人民的只能是落后、贫穷、挨打。1978年的我国改革开放,主动打开了中国大门,与世界各国平等往来,互利共赢。当今中国开放市场、引进外资,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把中国引向富裕、民主、文明。通过这两者鲜明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同时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有许多可以进行比较的对象。从纵向看可以有: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太平天国运动与古代的农民战争、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地主知识分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四.一二”前后的中国国民党、国共的两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战场、新民主主义与三民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新旧中国社会制度等。

从横向看可以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西方世界、中国阶级与西方资产阶级、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辛亥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与俄国式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特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美双方、中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和平赎买”与苏联的“强行没收”、中国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战后中印建设发展等。

三、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是提高历史教育功能的好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从一个或若干具体事例出发,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分析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观点的教学方法。“纲要”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从感知具体历史事例人手,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拨动学生的心弦,讲清道理,不仅切中要害地解决学生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在感悟中感动,在思考中行动,思想和行为一致。

比如,在分析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这一理论观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这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在一个以小农自然经济为主体的近代中国,整个社会、文化与经济结构还是传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很不成熟,不可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提供相应条件。

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无论是案例的选择、讨论的组织还是案例的总结,教师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扮演好案例教学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好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一个好的案例应具备理论的相关性、问题的开放性和主题的鲜明性的特点。选择了一个高质量的案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案例的总结评价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归纳和总结,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炼出案例所提示的本质和精神。

近代史题库(全) 选择题 篇4

A.1911-1915年B.1914-1918年C.1915-1919年D.1919-1921年

5.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的事件(ABD)

A.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B.陈独秀被推为上海小组的书记

C.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D.《共产党》杂志的创刊

E.旅法留学生支部的建立

3.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是(D)。

A.创办新式学堂B.派遣留学生

C.废除科举考试制度D.创设京师大学堂

4.“戊戌六君子”不包含下列人(AB)。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杨锐E.林旭F.康广仁

毛泽东明确提出乡村中心论的文章是(A)。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广西成了(C)的势力范围。A英国B俄国C法国D德国

7.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C)。

A、《南京条约》B、《中俄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1、1956年,中共八大根据综合平衡的原则,明确指出: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必须继续坚持(ABC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D.优先发展运输业和商业2、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把(BCD)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A.海南岛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

D.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E.渤海湾地区

8.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是(ABCD)。

A.林彪、罗荣桓B.刘伯承、邓小平C.陈毅、粟裕D.谭震林、聂荣臻

7.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四行”指(ACEF

A.金城银行B.中信银行C.盐业银行D.建设银行E.中南银行F.大陆银行

2.进入20世纪后,中国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其中有(BCD

近代史单项选择 篇5

历史是怎样选择毛泽东的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缔造者和指挥者,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党在创立之初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完全,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12月至1927年3月间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大大地发展了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在这期间,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安源矿工大罢工,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展轰轰烈烈的工人、农民运动。

但在第一次大革命的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了大革命的最后失败。中国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革命陷入低潮。

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27年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主张,领导了秋收起义。之后进行了三湾改编,他要求把“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亲自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

1928年6、7月间党的六大没有提出应当把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到农村,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间,毛泽东同志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论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从理论上阐明了以农村包围城市为特征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又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强调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这样,20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就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惟一正确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指引下,土地革命战争由星星之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正当土地革命战争蓬勃发展之际,1931年1月,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他们把反对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并列,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反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要求红军攻占中心城市;夸大革命主观力量,一味强调进攻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被迫退出根据地,使土地革命战争遭受严重损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又是毛泽东同志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长征开始、喋血湘江后,八万多中央红军锐减到三万多人,中央红军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通道会议、黎平会议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从危机中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后,毛主席指挥红军进行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之战,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变为民族战争。毛泽东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宏伟气魄和革命胆略,认真总结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的两次成功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形势和任务,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系统阐明持久战的理论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系统总结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教训,领导我们党制定并实施了正确的战略策略,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武装,开辟敌后战场,在华北、华中敌后广大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坚持持久抗战的中流砥柱,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写下了包括《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著述,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全面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已经完整地形成。毛泽东思想也因此得到系统总结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

内战爆发后,毛主席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留在陕北,拖住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指挥人民解放军粉碎了蒋介石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战略决战,取得了 “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的伟大胜利,并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最终把蒋家王朝赶到了台湾岛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且维护了祖国的独立和安全。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思想,集中地体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主要著作中。

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同志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是一位伟大探路者的失误,他的历史功绩永远是第一位的。

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到:“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

近代史单项选择 篇6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代表的是广

大人民群众。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压迫,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

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完成这两大任务,近代中国的许多志士仁人同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探索外御列强、内求复兴的道路。但这些斗争

由于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和正确思想的指导,都没有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能改变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悲惨境遇。这个重任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

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复兴

和民族的独立,曾经前仆后继,进行过英勇不屈的斗争,但终因没有先进的思想

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而归于失败。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找到了马

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

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

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

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

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

要作用。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

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

备了条件。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了。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

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

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中国革命从此有了

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富有革命创新精神的党;是密切联系群众,具有严格纪律和优良作风,为中

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是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人民希望的党。

诞生于中华民族最为黑暗、最为屈辱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所孕育而生的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纵观中国历史,不难看出,但凡革命道路走入迷途,国家与民族处在迷惘和忧患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总能够以其对时局卓越的洞察力,凭借大无谓的革命气概,一次次地挽狂澜于既倒。

历程蹉跎,斗转星移。铁锤与镰刀铸成了一个永恒,在风雨和阳光中,鲜艳的党旗飘扬了几十个春秋。光阴荏苒,英明的政党,肩负了新的历史重任,古老的国家,开启了新的青春篇章。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在长期的艰苦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事业。中国人民正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惊天动地伟业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规律和法则前进的。人民之所以信任和拥护我们党,历史之所以选择我们党,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我们党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始终能够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依靠并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中国近代史教学改革初探 篇7

过去, 我们进行中国近代史教学, 基本上走的是一条按照历史线索讲概论, 按照教材顺序逐章逐节讲授“按照主要内容集中归纳串讲”的路子, 虽然我们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已经想了不少办法, 力求做到以史引论,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史为今用, 但仍然感到讲史还不够紧凑, 引论还不够及时, 结合还不够紧密, 运用不够自如, 我们认真总结了教学中的经验教训, 并就如何变动中国近代史的课程结构,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 提高教学质量, 找出了一条“按照问题归类讲专题”的教学改革路子。按照历史线索讲概论, 就是在不打乱课程体系的前提下, 按照“一条主线, 两个过程, 三次高潮, 四个方面, 五大战争, 六大特点, 七大条约, 八大事件”的基本线索, 集中介绍历史全貌, 着重弄清内在联系。按照问题归类讲专题, 就是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 把近代史中国为什么会贫穷落后?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挨打受欺?人民反抗为什么会接连不断?中国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等理论问题.归纳成”吸取落后挨打的教训。立志振兴中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提高觉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专题, 深入剖析典型事例, 着重总结经验教训。实践证明, 这样变动课程结构, 既照顾体系又突出了重点, 整体布局合理, 有利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我们感到, 打破章节界限, 选用史料更灵活了;集中使用力量, 重点内容更突出了。学生反映, 通观全局学概论, 内在联系更清楚了;史论结合学专题, 联系实际更紧密了。

二、调整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

中学的中国历史教材, 关于近代史部分, 虽然内容比较详细, 但历史教材所反映的, 毕竟是成了过去事情, 不能把后来发生的新事情都收进去。我们的教学对象.虽然年纪还轻, 但对历史常识也有一些了解, 鉴于这种情况, 如果教材怎么写, 课就怎么讲, 势必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也不利于转变学生的思想。为了等决这个矛盾, 我们首先深入学生, 广泛调查弄清学生在想什么, 然后带着学生反映的问题, 反复研究教材, 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调整。我们根据教学大纲, 围绕教学重点, 对教材中部分内容作了整合;另一方面又根据当前形势, 结合学生实际, 充实、增加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

如在讲“天京事变”给太平天国革命带来严重后果时, 增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内容;讲洋务运动“求强求富”必然失败时, 增添了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内容:讲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时, 增加了今天我国城乡改革发展迅猛、成就巨大的内容。在讲近代中国贫穷落后挨打受欺时, 增加了祖国可爱民族伟大并非从来落后的内容。第二在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德时, 增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献身革命名留千古的内容。实践证明.增加这些内容, 把历史与现实直接联系在一起, 正反对比鲜明, 经验教训具体, 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反映:书上有的, 老师少讲我们清楚;老师增讲的, 书上没有, 我们想听;有古有今, 内容充实, 印象深刻;有反有正, 对比鲜明, 说服力强。

三、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性

课程结构的变动, 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理论联系实际奠定了基础, 创造了条件, 为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性, 我们对教学方法作出了一些必要的改革, 主要是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总体设计的过程中, 搞好“三个结合”。

一是联历史与联现实结合。联历史, 把基本历史事实交待清楚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把历史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联现实不但要讲清楚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 而且必须明确作为个人应该怎么办。例如, “改良”与“改革”只有一字之差, 为什么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就行不通, 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就能成功?这些问题, 只要把联历史与联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就不难从中悟出道理。

二是分散联与集中联结合。什么地方该联就在什么地方联, 要联得顺理成章, 恰到好处;凡要集中联的地方, 则要掌握分寸, 只需交待要点, 不必展开;没有必要联的地方就不联, 免得平均使用力量影响教学效果。讲专题以集中联为主, 围绕中心, 重点突破, 不但要有广度, 而且要有深度, 要舍得下工夫用气力, 给学生打上深刻烙印。如我们围绕“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中心, 既联系近代中国挨打受欺的历史, 又联系国际局势更加复杂的现实, 还要联系学生自己将来能为祖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二是教师联与学生联相结合。教师联与学生联结合的问题, 实际上是理论联系实际中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问题。教师联, 主要是交代“联什么”, 指示联的方向, 搞好联的示范, 做到“引而不发”但没有必要把“怎么联”和盘托出。学生联, 主要是发展教师联的成果, 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的语言, 而不按照教师联的重新联一遍。教师联与学生联结合, 我主要是通过课堂大讨论来实现的。教师联与学生联结合, 是教学双方互帮互学、共同长进的好途径, 是提升智力、培养能力、检验效果的好形式。学生反映:开展课堂大讨论, 让我们登台发言, 各抒己见, 不但能使我得到运用基本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 而且能使我们从中受到教益, 产生新的飞跃, 加速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转变, 从而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摘要: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中国近代史教学, 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 就中国近代史教学改革进行如下初步探讨。

近代史学者步平 篇8

他就是中国著名的中日问题专家、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近现代史学会执行会长,纪晓岚七世孙女纪根沛的长子步平。

年轻的副院长

上世纪60年代,步平还是北京师大一附中一名文理兼优的高三学生。就在他高三即将毕业,有十足把握被保送上大学的当口,“文革”开始了。1965年,步平作为第一批东北建设兵团战士来到了东北虎林县的“迎春机械厂”,身材高大的他被分配做了一名锻工。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文革”后,随着大学校门的重新开启,步平毫无悬念地成了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吉林大学历史系垂青于这个不甘平庸且早有准备的年轻人。囿于时代,当时的历史系甚至没有一套正式教材。他连续几年没有回家,节假日就是他的狂欢日,一杯白水、一部史书,他经常看得忘了寝食。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来法古而不拟古。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试着站在历史的高台之上俯观万象,在社会发展的波澜中看出历史沿革的规律。

他著书立说,撰写大量论文,其卓越的史学造诣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许多专家们的注意和欣赏,随之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他从实习、助理研究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凭着在历史研究领域中不断做出的成绩升至副研究员、研究员,成为了该院主抓研究工作的副院长。

寻找日侵华证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处在经济高峰期的日本心理膨胀,出现了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否认对中国东三省的殖民统治的种种言论,提出“战后40年总清算”,日本首相也开始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在此背景下,东北三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开始合作研究编写《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步平主持黑龙江省的工作。

从此,原本精通俄语的步平开始学习日语,他用心专一,很快就能通过日语阅读大量原版书籍,多角度深入研究中日关系的历史走向。

1992年,步平在东北边境考察日本关东军要塞和军事建筑遗址时,意外发现了日军留下的一些毒气弹。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抗日战争结束后,日遗毒弹伤人的事件时常发生,但在中日两国间始终没有一个正式的说法。他毅然决然地将日本遗留化学武器问题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进行了20多年持续不断的调查和研究。从这些武器的生产、制造、运送、使用、遗留和战后处理,他走遍了东三省全境,为了从日本得到第一手资料,他深入造访了日本45个都道府县中的三分之二。其研究课题也进一步扩展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以及战后的中日历史问题的全面研究。以上研究使得中国日内瓦国际裁军会议代表义正词严、数据翔实地要求日本销毁遗留在中国境内的化学武器,促成了日本遗留化武问题的解决。他说,“现在的中日历史问题研究是在解决中日战争结束后未完成的任务。”

2004年,凭借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上的突出成果,步平从黑龙江社科院副院长任上直接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所长。北京是他的家乡,该所更是他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梦寐以求的地方。可惜走进它的大门,距他离家已经过去了将近40年。40年前,那个戴着建设兵团制式的狗皮帽子,哭着向母亲挥手告别的北京小伙子,终于回归故里成了中国最高史学殿堂的主人。

又一个“纪晓岚”

“重学识、轻官爵”是纪家的传统。历史上的纪晓岚并非在乾隆面前口无遮拦、放浪形骸的浪臣,他始终过着谦恭谨慎,伴君如虎的日子。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历数为官百态:“有拗捩者,有偏倚者,有黑如漆者,有曲如钩者,有如荆棘者,有如刀剑者,有如蜂虿者,有如狼虎者”。步平的性格特别像他的妈妈,儒雅、谦逊、诚实。他当官不像官,尽管在历史研究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他从来不摆架子,也尽可能拒绝镜头前的一切具有“秀”的性质的活动。他厌恶“卖嘴”“作秀”式的浮华作风,他认为,那是艺人而非学者所为,沉下心来作研究,才是一个具有良知和追求的学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步平在担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期间,担任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近现代史学会执行会长。同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受邀担任了日本多家大学的客座教授。他不断考察日本,与日本许多反战民间团体组织和有识之士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他们给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日军侵华史料。他为日本遗留化学武器的受害者,为南京大屠杀,中国慰安妇等跨国诉讼提供了大量铁的历史佐证。他被日本右翼视为“反日”的“鹰派”,日本有的杂志将社科院近代史所称作“中国反日大本营”,攻击步平是“反日控制塔”。一些右翼组织对他畏之如虎,经常骚扰他在日本的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但每一次都得到了一些具有历史正义感的日本著名学者、教授们的声援和保护。

国际学者

2006年10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之际,和中国领导人达成了就历史问题进行共同研究的共识。根据这个共识,两国的外交部确定了框架协议,决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分别负责两国的具体研究工作。11月双方各选出10名学者组成共同研究委员会,步平担任中方首席委员。

中国国内有人认为:“日本侵华是板上钉钉的罪行,跟他们有什么好谈?”日本国内有人认为:“同坚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进行历史共同研究,本身就是错误的。”作为研究成果之一,共同研究报告将“南京大屠杀”定性为大规模反人道屠杀。对于受害人数,研究报告援引了两个数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是20万人以上,南京国防部军事法庭认定是30余万人。报告一发布,就有来自中日两方截然不同的质疑声。日本右派学者攻击参与共同研究的日本学者说:“研究报告居然承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接受了中国的立场”,“南京大屠杀是根本不存在的虚构,为什么要承认?”中国方面则有人称:“南京大屠杀是大规模反人道屠杀,这也需要作为成果发布?”“30万是不容置疑的数字,受难者甚至还远不止这些,为什么还要妥协地并列引用两组数据?”

为此,步平说,中日历史问题的学术研究同政治和民众感情相交叉,很难绝对超然。是否承认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是不可妥协的政治原则,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但是在受难人数表述问题上,的确还存在着学术研究方面的分歧。步平认为,30万、还是20万不应成为对“南京大屠杀”定性的影响因素,重要的是承认大屠杀的存在与反省产生大屠杀的社会原因。其实,“把严肃的政治问题引导到争论南京大屠杀的死难人数问题是日本右翼政治势力有意设下的陷阱,以转移人们对其侵略者的战争责任的认识。而作为学者,步平认为他的责任是通过学术研究结果向社会各界提供观察历史问题的科学角度和视野。

演讲走进日校园

2006年,步平针对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对历史的扭曲,组织中、日、韩三国学者编写了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东亚历史共同读本》。该书有如“历史校正器”,客观公正地拨正了被日本右翼歪曲的那一段历史。步平是中方主要执笔人。

三国学者一起编写历史书,争论在所难免。尽管大家在日本侵略问题上认识基本一致,但在表现方法上不同。他们可能关注社会生活,而我们关注政治。比如对残忍、非人道等语言的使用,他们不很赞成,而是倾向于一些具体描述。另外,对一些照片和数字的引用他们也很谨慎,讲究证据,因为右翼在盯着他们。

作为学者,步平认为合作是必然途径。他说:“欧洲以前打得很凶,但现在合作得很好。德国和波兰共同编制了历史教科书,德法也在历史研究上大力合作。很多人把东亚欧洲解决历史问题作了比较,德国和法国,德国和波兰存在很多的问题,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继续讨论,到了2006年,出版了第一本由德法共同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就是《1945年以后的欧洲》。这是很重要的经验,要向亚洲推广。”

从1999年开始,他开始作为客座教授应邀前往日本一些大学讲学。他给那里的大学生们讲抗日战争的历史。对日本的年轻人来说,战争离他们很遥远,他们不仅没有任何亲身体会,对侵略战争中日军的残酷暴行和中国人民遭受的巨大伤害也知之甚少。为了拉近学生们与那场战争的距离,步平制作了影像资料,在讲课过程中随时展示。他生动而客观的讲授深受日本青年学生的欢迎,总是堂堂爆满。在结课的考试中,他请学生们写出感想。日本学生们通常都会把整页纸写得满满当当,字里行间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让步平深为感动。

很多学生说,从来不知道战争在中国是这样的情况,先辈们干出这样的事情,作为日本人觉得很可耻。有的学生在交卷时还拿出零用钱,请步平转交给化学武器的受害者,并说:“对他们的遭遇感到很难过,因为是学生,没有很多钱,希望老师能把我的心意转达给他们。”

抗日战争期间,步平的父亲曾是一名抗日的热血青年,他在潼关曾遭遇日本鬼子的炮击,险遭不测。他生前有一个梦想,希望国家在山西风陵渡建立一座国耻纪念塔。因为日军曾经在那里连续7年向黄河对岸的陕西潼关一线肆虐轰击,塔要建得高大,让从陇海路上过往的人们一望而知,敲响反战警钟,发出永久和平的呐喊。他的这个梦想虽然最终没有实现,但他的儿子步平却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向人们揭示着中日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父辈们倘若泉下有知,也应该得到宽慰了。

编辑/冯 岚 icarusfeng@126.com

上一篇:爱尔兰留学奖学金介绍下一篇:冲厕所温馨提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