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l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8篇)

l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安全教育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

2、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失。

3、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

4、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消防规则,知道发生火灾后应该怎样做,平时注意怎样预防火灾。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消防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消防知识。教学过程:

一、发生自然灾害时的自救自护

1、生活中都有哪些自然灾害? 学生讨论、交流。

如:地震、雷雨、冰雹、滑坡、泥石流、落水、火灾等。

2、发生这些自然灾害时应该怎么做? 学会小组先讨论发生地震时怎么办? 交流:

1)不惊慌失措,不要去阳台或窗下躲避,不要拥向楼梯。2)要迅速躲在桌、柜、床等家具下面或小房间里。3)在学校要听从老师指挥,安全疏散。模拟演示。

二、消防安全教育

1、发生火灾时怎么办?

(1)看火灾资料片。(2)讨论交流。

(3)模拟演示练习(4)主持小结: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消防安全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消防安全的有关知识。

2.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抢答形式)(1)火灾的预防包括哪些?(2)易燃物品应该怎样放置?

(3)平时用电炉取暖对不对?有什么影响?(4)蜡烛为什么要及时熄灭?

(5)年龄小的同学为什么不能自己燃放鞭炮?

(6)发生火灾时,要拨打什么报警电话?并且要说清楚什么?(7)小学生能不能参加灭火行动?

(8)从失火的楼房内怎样逃离危险?

3、看模拟表演,议一议:

(1)表演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路上同小伙伴一起到山上玩火?

(2)议一议:

①表演中的小朋友违反了什么规定? ②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4)谈心得体会。

4、模拟练习:

集体演示当在参加集体活动时意外发生火灾应该怎样做„„

5、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2)班主任小结:

消防知识我们一定要牢记,平时预防为主,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三、发生其余的自然灾害时该怎么做?

交流讨论。

1、演图片,找错误。

2、如何向家人或好朋友作宣传。

3、小结:要学习自救互救知识,科学救人。

1、让学生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

2、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失。

3、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

l六年级下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2 废旧电池与环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池的种类,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对电池有初步的认识。(2)通过查找,搜集、整理、实验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初步感知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通过采访、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获得亲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

2)引导学生树立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合理使用电池,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

(3)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和创意思考、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学安排:

活动时间大致一个月,分四个阶段。

1、确定主题。确定分课题,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活动小组,各小组讨论制订出最切实可行的一份活动计划书。

2、分组研究。利用图书、实地考察、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3、汇报成果。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图表、摄影、语言、文字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4、总结评价。形成结论,评价反思,并把活动延伸。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确定主题

1、确立主题

(1)这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由我们自己确定,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2)卫生委员:最近我们班同学对我手里的这则广告特别感兴趣,我建议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就研究废旧电池与环保的关系,同意的请举手!

全班一致举手通过。

2、商讨研究方向

本主题活动具体实施可以分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调查:(1)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2)调查电池的使用情况;

3)怎样证明废旧电池对环境是否有危害; 4)了解废旧电池危害;(板书)。

3、形成活动小组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住址由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确定组名,组名分别为探究小组、调查小组、实验小组、环卫小组。分别针对以上四个问题进行研究。

4、商讨研究方法

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出这样的一些研究方法:(1)上网查资料 2)问教师家长、同学(3)可以在校内进行采访 4)制作调查表

(5)实验、收集实物等。

5、各小组根据活动地点,时间、内容及组员工作分配等问题,进行计划书的撰写。

l六年级下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3 废旧电池与环保 第二课时

分组研究

1、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及时了解各小组的研究情况,并加以指导。第三课时

汇报成果

1、引出课题。

前段时间,我们共同确立了一个研究课题《电池与环保》,并分组进行了研究活动,约好今天我们来回报研究成果,你们准备好么吗?哪个小组先汇报?

2、实验小组汇报:

小组设计了两个实验来证明废电池是有危害的。实验

一、废电池对动物的危害

我们取了三个烧杯,编号为1、2、3号,分别加入350毫升自来水,每个烧杯里再放入两条从市场里买来的金鱼。上课前1小时在2号烧杯里放入2节剪碎的5号电池,在3号烧杯里放入4节剪碎的废电池。现在我们把三个烧杯放在中间的桌子上,大家看,2号烧杯里的鱼已经麻木,奄奄一息了,3号烧杯里的鱼已经死了。实验

二、废电池对植物的危害

一个月前,他们从校门口的水道里挖了两棵长势差不多的虞美人花,同时栽在两个盛有同样泥土的花盆里,一个月来,我们每天分别给这两盆花的1号浇的自来水,给2号花盆浇同样多的废电池水,现在我们把这两盆花展示给同学看,自来水浇灌的1号长势良好,而废电池水浇灌的2号花早已死亡,根已经腐烂。

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证明,废电池对动植物油危害。进而我们推断废电池水会对我们人类带来危害。

3、调查小组争着汇报:

小组的任务是调查废电池的去向,以及人们使用电池的情况。我们发现废电池有的被扔在垃圾箱里,有的被随意扔在水道里,有的甚至成了一年级小同学手里的玩具。

调查小组针对以下四个问题从5月9日开始在学校对100师生和村里50户居民中展开了调查:

1、您平均一星期使用多少干电池?()、2节以下

B、2~4 节 C、4~6节

D、6节以上

2、您认为使用哪种电池比较合算?()A、普通干电池

B、充电电池

3、您一般如何处理废电池?()

A、随地丢弃

B、丢入垃圾箱

C、丢入废电池回收箱

4、你知道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吗?()A、知道

B、不知道

C、知道一点

他们用旧挂历纸制作了四张统计图,调查结果显示:

有50%的人每星期使用干电池的用量约为2节;有85%选择使用普通干电池;而用完电池呢?近62%的人都将其扔入垃圾箱,而且有57%的人根本不清楚身边废电池是否有危害。

我随即对调查小组进行了采访,调查活动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环卫小组汇报 小组用幻灯片展示

(1)日本神奈川废电池事件

1939年11月9日,日本神奈川县一家脑科医院收治了一名神智不清的男子。这名男子发病初起时只是原因不明地面部浮肿,3天后浮肿蔓延至脚部,第8天开始视力减退,自言自语,不断哭泣,后发展为神志不清,人们都认为他“疯了”。这名男子被送进医院后,终于在极度痛苦中,因心力衰竭死亡。此后,与死者同村居住的人中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15名同样症状的“疯子”。这不得不引起了医学研究人员的注意。经过神奈川县卫生研究所的调查和尸体解剖,断定这些“疯子”都死于重金属中毒。

事发后,日本有关部门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死者生前都饮用了某商店周围3口水井的水。其中饮用1号水井的8个人全部发病。在对水井进行调查时,令人震惊的是竟然在距1号井5米内的地方挖出了380节已腐烂的废电池!追根溯源,最后弄清这380节废电池是该商店在卖出新电池后,把顾客丢下的废电池集中埋在了后院,致使周围井水污染,从而导致了这场悲剧。

(2)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汞、锰、锌、镉、镍、铅等(3)废电池扔土壤里,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4)高血铅影响肾、肝、神经系统和造血器官,干扰肾功能和生殖功能,不可逆转地损伤大脑。会使儿童出现行为问题、低智商和精力难以集中。

汞中毒有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急躁、易怒、好哭等症状,重度中毒时发生明显的性格改变、情感障碍、智力减退。

镍通常从饮食中摄入,被认为可诱发肺癌和鼻窦癌。镍中毒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损害,严重者神志模糊或昏迷,并发心肌损害。

(5)我国废旧电池的状况及危害

我国废电池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现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几乎一天也离不开电池。按我国年消费电池70亿-80亿只计算,人均一年要消费5至6只电池。最常使用电池的是手机、随身听、遥控器等。仅以手机为例,目前全国手机用户超过1亿户,一个用户一年至少要用2只电池,一年就消耗2亿多只。

(6)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一个钮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7)请大家不要随意解剖废电池,不要把电池投入火中,因为电池不但有毒,而且有可能爆炸!

5、探究小组汇报:

幻灯片展示:

电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电池,电池的种类也很多,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电池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一次性电池,它主要包括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扣式电池。

锌锰电池:生活中常用的1号或5号干电池大多是该种电池,此种电池适用手电筒、收音机等。由于外皮由锌组成,所以电池用完时,锌皮易被蚀穿而使电解液漏出,所以电池用完后应取出,以免腐蚀电器。

碱性锌锰电池:该电池电解液为碱性,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负极为锌池,所以可以连续大容量放电,外壳为铁皮封闭,可防电解液渗漏。所以该电池是传统干电池的替代产品,但价格略高于传统干电池。

锌银扣式电池:这种电池体积小,但有优越的大电池放电性能,放电电压平稳,被广泛用于电子表、石英钟、计算机CMOS电池等。

第二大类:充电电池。它主要包括铅酸蓄电池、碱式镍镉电池、氢镍电池。

铅酸蓄电池:这是最常用的多次电池,现在广泛应用在摩托车和汽车上。

碱式镍镉电池:这种电池使用寿命长,可循环充放电数次,耐冲击,耐振动,自放电小,所以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我们用的随身听等小电器均可用该种充电电池。

氢镍电池:这种电池的突出优点是循环使用寿命长,可达10年,缺点是成本较高,自放电速度较大,且由于内部有高气压,所以有爆炸的可能性,但其使用前景很乐观。现已逐步在航天领域取代镉镍电池。第三大类:新型电池。它包括锂电池、燃料电池等。

锂电池:电池能量比高,有宽广的温度使用范围,放电电压平坦,体积小,无电解液渗漏。该电池特别适于做为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电池也可用做高性能的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等。

燃料电池:这种电池可用氢气、甲烷等作为燃料,工作时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电池连续工作稳定。燃料电池特别适宜航天事业,首先燃料电池能量高、质量轻。其次燃料电池产物多为水,经处理后可供宇航员食用,可减少携带重量。

6、教师补充,我把这段时间我搜集的资料用课件展示给同学看,主要包括:介绍干电池极其用途、种类、结构与原理、废电池的主要危害、电池中汞的作用及用量、痛痛病和水俣病、我国电池消费现状、电池回收与处理等几个方面。

如果我的资料与同学的重复,就略过。

7、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电池有了怎样的认识?

8、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合理使用电池?学了这么多的新知识,你最想做什么

l六年级下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4

废旧电池与环保

第四课时

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小公民责任感,将意识与责任感转化为行为。

2、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一个自评、互评。

3、通过评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的兴趣。活动过程:

1、自我总结

学生自我反思,写出活动感受。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从而让学生自我改进、自我发展。

2、评奖、颁奖

评出小组奖和个人奖。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评。通过自评、互评,让他们获得一个真实的自我。

3、课后延伸

l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一、胸中有全局,工夫下在备课上

教师在复习备课时面对庞杂的知识体系,要立足课标、总揽全局,用好教材,既能由点到面,又能由面到点,做到收放自如。复习过程要有合理安排,避免简单化;复习思维要活跃,避免机械化。要认真分析、对照课标年级目标,找准知识点,关注其前后联系,达到读书时(新授),书越读越厚,复习时,书越读越薄。还必须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努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在梳理课内阅读知识时,一是引导学生梳理第12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积累的内容。另外,“日积月累”也是应完成的背诵任务。自主检查,拾遗补缺。二是进行必背和选背内容的背诵比赛,并让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片段,说出自己的理解、感悟。三是要对文学常识、课文重点知识等进行分组归类。如:

(1)文学常识可设计连线题或填空题归类,例:中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2)人物特点归类。可以编成连线题或填空题进行练习。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可敬的人如:的李大钊;的张思德;还有的汤姆·索亚;的居里夫人;的怀特森和的周总理。我们需要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3)表达方法可以编选择题进行归类。例:《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A.互相呼应表达方法。B.总分总的表达方法。C.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归类整理复习,学生才能对知识块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中寻找一些规律,便于巩固、知新,从而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同时,利用所学课文进行词句积累和概括能力训练,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成功在课堂,本事显在课堂上

1. 以学生为主。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预习是听好一节课的基础。每节课教师都要根据课标和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 以课内为主。

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面对众多知识,学会放弃,选择重点,将复习内容系统化,比如复习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时,可将组的训练重点、课文内容和积累运用有机结合,然后将其分割成四个复习要点,生字词语、童话赏析、趣味语文、读写训练。提纲挈领地选择代表性、典型性题目,便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减少琐碎,减轻负担。例如:

拼读下面的词语,并规范、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

此题就将拼音、词语及人文熏陶融为了一体,三个词语中,有生字“魁”,易错的熟字“炼”和“豪”。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其中会写2500个,重在训练识字与写字的能力及联系语言环境写词语的能力,提醒学生不能因为紧张的复习而丢弃了良好的书写习惯。还渗透了“早起锻炼”、“学会健体”的情感教育。

3. 以能力为主。

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连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例如:

(1)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

凡卡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在莫斯科当学徒期间,()要干活,()要挨打受骂,他想:()在老板家受罪,()回到爷爷的身边。()有了这个想法,()他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其实,他哪里知道,()回到爷爷身边,()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

(2)仿照例子,根据情境填写古诗名句、格言或警句。

例:思念故乡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送别时:________赏春时:________思念时:_______

这些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和古诗文等语言材料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情况,并让学生在完成相应教材内容的积累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三、优势在群体,补救落在练习上

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多给慢生提供机会。练的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一课一练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比如在复习课文内容时,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确定“训练点”。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训练点”落在“前后照应”的表达上。复习中领悟了这个表达方式的妙处后,可让学生以“往事”为话题进行片段练习,并采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再如《匆匆》一课中用了一组排比句描写时间来去匆匆,复习时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选习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更要考虑到个别现象,作分类要求,分层推进。对中下生,重在分析指导,通过复习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丛书,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四、关键在落实,提高放在巧评上

复习阶段的首要任务应是教学生不会的。要给学生讲关键、讲方法、讲思路、讲规律,画龙点睛。点评应重点做好以下一些问题的处理与训练:抽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知识点涉及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是否搞清楚;对练习题是否具备变型、互换、转化、重组、自编、改编、延伸的能力,是否具有巧答、妙解、灵活运用的思想方法。如在习作复习中,不在于让学生写的数量多,而在于加强指导与评改,要遵循“多改少写、以改促写”的原则,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写作规律。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作文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感悟写作的方法与基本规律,学会作文。复习时,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多思考,认真地修改自己平时的作文,还可以安排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从点评到笔改,一文多改,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为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评讲时可开展系列活动:(1)佳作展评。开辟“复习佳作专栏”,按照不同主题精选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品评欣赏。(2)编选作文。学生将自己小学阶段的习作进行修改后,归类整理成一本自己的作文选。(3)竞赛驱动。可组织专题作文竞赛,如记叙文、想象文、应用文的专题,结合竞赛,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辅导和练习。设立奖项,鼓励创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3

1.抄写句子,注意规范、端正、整洁。(2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夜,迎来光明。

( ) ( ) ( ) ( )

3.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4分)

落( )而逃 语重( )长 死得( )所 无( )无故

4.加点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3分)

A.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C.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D.最和汤姆“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听了航天员的报告,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B.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C.夏天的承德,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我们要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6.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3分)

A.长城仿佛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B.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C.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D.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7.把下面的诗句、格言补充完整。(6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贝的信塞了进去。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凡卡“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是因为( )。(2分)

A.凡卡的皮袄已破败不堪,抵御不了寒冷,他索性不穿。

B.凡卡顾不得披破皮袄,急切地想把信送出去。

C.莫斯科不比乡村,并不寒冷。

(二)北国丁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仑美奂。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一片片的。那花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以热情,以想象。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花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句:“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丁香花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绽放在北方寒冷的气候中,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更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正因为如此,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

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

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在正确的读音上打“√”。(4分)

四、习作。(30分)

作文题目:感谢

l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第一

学生姓名: 辅导形式:小班 老师:陈波 学校:小六

【作业检查】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情况,找出作业的错误和了解学生上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梳理知识】

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分析题目确定单位“1”

2.准确找到量所对应的率,利用量÷对应率=单位“1”解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不变量,统一单位“1”。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概述

分数应用题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上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在解这类问题时,分析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找出“量”与“率”之间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

关键:分数应用题经常要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我们往往把其中的一个量看作是标准量.也称为:单位“1”,进行对比分析。在几个量中,关键也是要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百分率,以及对应量三者的关系 例如:(1)a是b的几分之几,就把数b看作单位“1”.

1,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819191方法一:可设乙为单位“1”,则甲为1,因此乙比甲少.888891方法二:可设乙为8份,则甲为9份,因此乙比甲少19.9(2)甲比乙多

一 专业规划,品质教育,缔造未来!

第二

2.解应用题必备的公式

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

比较数÷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 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

或者是: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增减分(百分)率互求公式】

增长率÷(1+增长率)=减少率;减少率÷(1-减少率)=增长率。

比如,乙沙丘比甲丘面积少几分之几?”

解 这是根据增长率求减少率的应用题。按公式,可解答为百分之几?”

解 这是由减少率求增长率的应用题,依据公式,可解答为:

【求比较数应用题公式】

标准数×分(百分)率=与分率对应的比较数;

标准数×增长率=增长数; 标准数×减少率=减少数;

标准数×(两分率之和)=两个数之和;标准数×(两分率之差)=两个数之差。

【求标准数应用题公式】

比较数÷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

增长数÷增长率=标准数; 减少数÷减少率=标准数;

两数和÷两率和=标准数; 两数差÷两率差=标准数;

【方阵问题公式】

(1)实心方阵:(外层每边人数)2=总人数。

(2)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中空方阵的人数。

或者是:(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总人数÷4÷层数+层数=外层每边人数。

例如,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一 先看作实心方阵,则总人数有 10×10=100(人)

再算空心部分的方阵人数。从外往里,每进一层,每边人数少2,则进到第四层,每边人数是 10-2×3=4(人)

所以,空心部分方阵人数有 4×4=16(人)

故这个空心方阵的人数是 100-16=84(人)

解二 直接运用公式。根据空心方阵总人数公式得(10-3)×3×4=84(人)

【利率问题公式】利率问题的类型较多,现就常见的单利、复利问题,介绍其计算公式如下。

(1)单利问题:本金×利率×时期=利息; 本金×(1+利率×时期)=本利和; 本利和÷(1+利率×时期)=本金。

二 专业规划,品质教育,缔造未来!

第三

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12=年利率。

(2)复利问题: 本金×(1+利率)存期期数=本利和。

例如,“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为10.2‰(即月利1分零2毫),三年到期后,本利和共是多少元?”

解(1)用月利率求。

3年=12月×3=36个月 2400×(1+10.2%×36)=2400×1.3672=3281.28(元)

(2)用年利率求。先把月利率变成年利率: 10.2‰×12=12.24%

再求本利和: 2400×(1+12.24%×3)=2400×1.3672 =3281.28(元)(答略)

1.只列式不计算

1.)新华小学在校园里植树,48棵成活了,只有2棵没有活,成活率是()

2)张大爷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年利率为2.25%,到期可领利息()

3)某种药品打八折后,卖3.2元,降价()4),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8天完成,甲每天比乙少做()% 2判断:

1)学生50人参加体育测试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后来有一人病愈后补测也合格,合格率上升为102%。()

2)把 50克 盐放进 200克 水中,盐水的浓度为25%()

3)把五千元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年利率为2.25%,到期可取出5112.5元()3.根据信息,把补充的条件和对应的算式连起来。

采花茶场去年的茶叶总产量是20吨,_____________,今年的茶叶总产量是多少吨?

①今年的总产量比去年多25%; 20÷(1-20%)

②去年的总产量比今年少20%; 20÷(1+20%)

③今年的总产量比去年少25%; 20×(1-25%)

④去年的总产量比今年多20% 20×(1+25%)

【测试检查】

1,人民机械厂加工一批零件,甲车间加工这批零件的20%,乙车间加工余下的25%,丙车间加工再余下的40%,还剩下3600个没加工,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三 专业规划,品质教育,缔造未来!

第四

2,四个孩子合买一只60元的小船.第一个孩子付的钱是其他孩子付的总钱数的一半,第二个孩子付的钱是其他孩子付的总钱数的三分之一,第三个孩子付的钱是其他孩子付的总钱数的四分之一,第四个孩子付多少钱

3,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生产的甲种零件比乙种零件多12个,乙种零件全部合格,甲种零件只有合格,两种零件合格的一共是42个,两种零件共生产多少个

4,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种棋子.第一堆里的黑子数与第二堆里的白子数一样多,第三堆里的黑子为全部黑子的.把三堆棋子集中在一起,白子为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

5,一车间某月上旬生产的零件个数是全月计划的45%,中旬生产的零件数是上旬的90%,该车间在下旬将全月计划按时完成了.现在知道下旬比中旬多生产7000个零件,求全月计划生产多少个零件

6,有10千克蘑菇,它们的含水量是99%,稍经晾晒,含水量下降到98%,晾晒后的蘑菇多重

四 专业规划,品质教育,缔造未来!

第五

7,有两只桶装油44千克,若第一桶里倒出,第二桶里倒进2.8千克,则两桶油重量相等,原来每只桶各装油多少千克

8、建筑工人铺地砖,第一天用去的砖比总砖数

111的少25块,第二天用去第一天剩下的又24块,第三天用去第二天剩下的又33块,最后还剩下19块.222开始一共有多少块砖

9、某小学举行六年级数学竞赛.参加竞赛的女生人数比男生多28人.根据成绩,男生全部达到优良,女生有没有达到优良,男,女生取得优良成绩的合计42人,参加比赛的人占全年级人数的20%.六年级共多少人

10、有若干围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且每堆中白子都占28%.小明从某一堆中拿走一半棋子,而且拿走的都是黑子.现在所有的棋子中,白子占32%.共有多少堆棋子

11.今年“六一”,六年级将举办“难忘实小”毕业生展示活动。展示的有器乐、书画、舞蹈、朗诵、合唱等。10%的同学表演器乐,表演民族乐器的有12人,比表演西洋乐器的少二分之一;表演舞蹈的同学是表演器乐的40%。

在书画作品征集活动中,入选的作品中五分之二是国画作品,九分之二是书法作品,国画作品比书法作品多8副。

在为舞蹈表演选择服装时,甲店每套150元,可打八折;乙店每套150元,可便宜10%,满10套还送2套;丙店每套150元,可打九折,满800可办贵宾卡,持卡消费六五折。活动的准备进行的比较顺利,原计划25天完成,结果前5天就完成了准备工作的1/4。(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面问题)

1.表演西洋乐器的有多少人?

2.舞蹈服到哪个店去买更合算?(用计算说明)

3.照以上的速度,可以提前几天准备好这次的活动?

4.征集书画作品多少副?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2苦练

教材简析

本文节选自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文中记录了前中国女子排球队队员陈招娣为了练就过硬本领,为国争光,在排球训练中几次罢练,最终克服困难,理智回归训练的故事,赞颂了她吃苦耐劳、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陈招娣的倔强性格,学习她刻苦、顽强的精神。

2.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3.认识“猝、垫、苛”3个生字,正确书写“崇、袁”等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从课文对陈招娣罢练及继续训练的细节描写中,体会中国女排姑娘吃苦耐劳、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有关中国女排的图片,文字资料。

2.有关中国女排在国际比赛中的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并齐读。

同学们,在你们的头脑中怎样的训练才可以称得上“苦练”?

2.多媒体出示关于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文字资料:

在教练员袁伟民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在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连连夺冠,获得了全世界重大赛事“五连冠”的殊荣。

中国女排在世界赛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成就的背后她们付出多少辛苦你知道吗?其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啊!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前中国女排的一名成员――陈招娣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苦练的。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读文时可以圈画生字、新词。)

2.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再次读课文,并把语句读通顺,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合作学文

1.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提醒学生在互读时把语句读通顺。)

2.小组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在学生反馈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共同归纳:

课文记录了陈招娣在排球训练中,因过于疲劳,两次罢练,最终克服困难,理智回归并完成训练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以陈招娣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吃苦耐劳、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板书:主动请求续加训练――首次累倒赌气罢练――再次累倒痛哭罢练――理智回归完成训练。

四、熟读思考

1.可以把课题“苦练”改为“训练”吗?二者有什么区别?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苦练”中的“苦”字?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来。

3.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性的语句批注在书上。

五、交流感悟

1.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感受陈招娣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品质。

(1)她玩命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又飞扑过去。渐渐地,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地奔跑着,翻滚着,飞扑着。当她救起第九个球时,倒在地上起不来了。(这两句话描述了陈招娣救球的训练过程。“飞扑过去”“滚翻过来”,形象地再现了训练情景。“玩命”“不顾一切”,表现了陈招娣认真刻苦的拼搏精神。“双腿发沉”“脸色苍白”,表明她已经精疲力竭了。最终陈招娣因体力不支而倒地。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第一次累倒。)

(2)招娣趴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气,眼看着球从自己的身边、头上飞了过去。她不是不想去救,实在是太累了,即使站立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来球。(“不是不想去救”“实在是太累了”,这表现了陈招娣累得面对飞来的球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3)招娣走到红十字箱跟前,撕了几条胶布。不裹,手指尖裂开的口子,实在疼得受不了。如果从她打球算起,她用的胶布拼凑起来,至少可以做一身衣裤了。(这几句话先写陈招娣用胶布裹手上的口子,再写她使用胶布之多,极言训练之苦。前文写训练之累,这里写训练之苦,苦和累是中国女排训练的基本特征。)

(4)袁伟民一个球接一个球地扔着、砸着。招娣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着。好不容易把刚才的负球给补上,她还是只救起了九个球!离十五个还有六个呢!很明显,招娣的动作迟缓了。终于,她又倒下起不来了。(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第二次累倒。第一句写袁伟民对陈招娣的训练,他没有因为陈招娣已经很累而手软,仍凶狠地“扔着、砸着”,足见他是一个以“狠”著称的教练。后几句写了陈招娣训练时的表现,她没有因为前次累倒心里不满而影响练习,还是那么顽强,再一次表现了她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

……

2.从以上的语句中,选择一句进行有感情朗读。

学生自由选择语句,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3.在苦练的过程中陈招娣有怎样的心理变化?看出她怎样的性格?找到相关的语句。

(1)招娣火了,心里说:“扔吧!扔吧!”她霍地从地上站起身,气冲冲地嚷道:“我不练了!”便走到场外拿起衣裤,径自朝门口走去。(第一次因为教练太苛刻,不顾自己累倒而发火,气冲冲地罢练要走。)

(2)她感到满肚子委屈,站起来,看也不看教练,拿起衣裤又径直向门口走去。她实在忍受不了了,世界上哪有这么狠心的教练呀!(第二次忍受不了教练对自己累倒后的铁石心肠而感到委屈,赌气再次罢练要走。)

(3)她那被极度疲惫和委屈情绪弄昏了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理智回到了她的心中。(最终冷静下来,理智回到心中,要完成训练。)

招娣迈动脚步了。不过,她不是往前走,而是来了个向后转,步子那么猛,动作那么冲。(这表现了陈招娣的个性特征,以及她知错就改、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品质。同时,两次罢练也表明了训练之苦,照应了课题“苦练”。)

4.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陈招娣完成了训练任务?

作为一名中国女排的队员,为国争光,振兴我国排球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使陈招娣坚持完成了训练任务。

5.让女排的姑娘们练得这样辛苦,袁伟民教练是不是像陈招娣说的那样,太铁石心肠了?你怎么评价袁伟民教练?

第2课时

一、回顾全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陈招娣坚持刻苦训练的过程。

2.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陈招娣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有感情朗读

1.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

2.指名读让你感动的段落。

3.指导朗读3次练球的段落。

4.分组比赛读。

三、情感升华

同学们,读了课文,现在你们对“苦练”一词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中国女排在赛场上有这样优异的表现,这来自于她们背后的苦练。女排姑娘们不仅仅是具有吃苦耐劳、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她们日复一日的苦练都是为了祖国的.荣誉。)

四、落实识字

1.自主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语。

3.独立书写。

4.辨别各组词语的不同用法。

径自:自己直接行动。

径直: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耽搁。

滚翻:一种体操动作,有技巧。

翻滚:来回翻身打滚,翻转滚动。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篇6

1、熟读、背诵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先分析后下结论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激励学生刻苦“修身”,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教学难点

理解荀子所述的“言”和“行”之间的关系,领悟先哲识“人”、用“人”的智慧。

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行”,强调“做”的重要性,且强调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这方面从孔子开始就有许多名言,至今流传在老百姓的口头上,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亮点。如,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听其言而观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踏实做事,从自己做起,是超越时间空间的“通行证”;能做之人永远是国宝、家宝、单位之宝等。本文阐述的道理也是如此。教学时,在引导扫除文字障碍,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启发点拨学生围绕作者的四种态度,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体会作者所述的“言”和“行”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大语文教学观,着力引领学生熟读精思,沟通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唤起体验和感受,逐步将先哲智慧化为自身的精神养料,同时,激励学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刻苦“修身”,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由言善行恶的大贪官成克杰说起,激发学生从文中找出晏子对言善行恶者的态度,让学生明白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很切近。

速读,指出晏子对言善行恶者(国妖)的态度:“除”

用身边大贪官的事例导入,激发兴趣,并用课文中先贤的评价例证,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为课文学习投入情感准备。

整体感知

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

默读、诵读,疏通课文,把握文章大致内容和脉络结构:课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种表现,再分别表明四种态度。

用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宏观语境,进而把握微观语境,这是阅读感悟的第一步。

研读探究

针对“言”和“行”的四种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这样依次排列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行”,强调“做”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有许多名言阐述这个道理,请学生讨论补充。

针对晏子对 “言”和“行”的四种表现所持的不同态度,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领悟先哲识“人”用“人”的智慧。

诵读,质疑,讨论。参考提示——

对于“言”和“行”的四种表现的排列,晏子强调的原则:“行”是最重要,且强调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所以四种表现的依次排列是“等而下之”的。

晏子对于四种表现所持的态度可谓爱憎分明:“不能言”而“能行”的人和“能言”而 “不能行”的人,虽然各有长短,但毕竟也是可用之才,都值得“爱”和“任”;最值得发自内心敬重的是既“能言”又“能行”,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人;“言善”而“行恶”的人,如成克杰之流,欺骗性大,流毒之深,应该铲除。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围绕关键词“表现”和“态度”,精心设计几个有坡度的问题,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经过研读、质疑、讨论、感悟等环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文章阐述的道理也能逐步了然于心。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个招纳人才的人,面对“不能言”而“能行”和“能言”而 “不能行”的两种人,你会作出如何的选择?为什么?

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讨论、交流。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既强化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又是对其进行发散思维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课后作业

布置写一则短文,谈谈对“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这句名言的感受。

回家完成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激励学生刻苦“修身”,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思路点拨

此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种情况:能言、能行(国宝);不能言、能行(国器);能言、不能行(国用);言善、行恶(国妖),再分别表明自己的敬、爱、任、除等四种态度,脉络清晰,文字障碍较少,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反复诵读,能够把握大致内容。但学生要真正理解其阐述的深刻道理,却不易。教学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实例来辅以说明,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活化,通俗易懂。如,对“国器”、“国用”和“国妖”可以这样理解:“国器”往往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虽然他们不会头头是道、天衣无缝地长篇大论,然而却是以不善辞令、多做实事、身体力行、踏实苦干来处世立命的,他们是真正默默无闻的实干家;“国用”是有思想、有主见、有韬略,懂策略的士人,他们在总体上来看,是“谋士”角色;“国妖”则表现为口是心非,口蜜腹剑,言善行恶,伪善真恶,有时大奸似忠,道貌岸然,其实是一伙奸滑小人,无耻歹徒等。

练习举隅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①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行②国器也 器③国用也 用

④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敬 爱 任 除

2、当前社会上有这样一种“马论”:苦了当牛做马,肥了溜须拍马,亏了单枪匹马,牵就害群之马,冷落千里宝马。对于这种似乎很偏激的说法,你是怎么看的?

l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7

教科书作为学校传递知识的一种载体和实现国家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的计划性、方向性和目的性,因为它隐含着特定的利益、信仰和价值判断,在这一点上语文教科书体现得更为明显。同时,随着国家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完善,以及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语文教科书的编制逐渐走向了划一和标准化,并由专家来选择课文。而由专家选择的文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知识的多样性、权威性和前沿性,但因为专家要执行国家意志,所以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也深深地体现了国家意志,这种印记在语文教科书中被反映得淋漓尽致。

而专家在选择文章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塔巴根据学校的社会功能、社会需要、知识和学科的性质制定了影响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六个因素,在这六个因素中位列前两位的是内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1]丹尼斯·劳顿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七个因素:社会效用、社会责任感、共同文化教养、个人满足感、有关认知方面的知识、家长与社会方面的压力、心智能力。[2]我国台湾学者詹栋梁通过对教科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后,提出了影响教科书内容选编的“六个命题和三个原则”,这六个命题分别是:知识与兴趣、政治与经济、社会和文化。[3]由此可见,依据不同的维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影响因素,但通过归纳发现,影响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因素,已有的研究主要包含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或学生)层面。

尽管有以上三个层面的考虑,但由于我国大陆的语文教科书编写的特殊性———在国家的主导下进行,因此本文对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也是有别于以上三人的论述。通过对十二册语文教材文章内容的分析,大部分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影响我国语文教科书选择这样文章的主体因素是什么呢?通过对选文的分析与综合,在意识形态上,大致可以看出,影响我国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 (1) 国家的思想标准; (2)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国家的思想标准对内容选择的影响分析

首先,学术界和教育界对语文教科书文章的选择标准一直提倡的是“文质兼美”和“文以载道”,但通过对语文教科书选文内容的分析,思想性是占据第一位的。因为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政治思想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占有决定性的地位,因此语文课本身的特点则深深地掩埋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所以不论是选入何种文章,在“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要求下,都要更突出强调“思想内容好”。这就体现了我国一直强调的个人思想和行为要融于国家的思想和行为中的国家意识形态,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凸显的是人的“政治性”。

在这样的思想标准指导下,对语文教科书中选入的文章就有了具体的要求,即“选取古代作品,要体现批判继承的原则。入选的外国作品,要有进步的思想内容”。(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大纲》)选入的近现代作品,要符合国家的思想标准。这种观点,通过对语文教科书文章内容的分析,就一目了然。以“爱国”为例,更能反映这种观点。由于爱国又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为了说明问题,在此只选择与国家首都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因为一个国家的首都是象征一个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爱自己国家的首都,就间接地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通过对这十二册教科书的统计,通过描写北京来表达爱国意识形态的文章共有13篇(见表2),这13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与北京有关的人和事。可以看出语文教科书通过其内容的表达想使学生通过对与北京有关的人和事的认识和学习来达到对我国首都的热爱与认同,进而上升到爱自己国家的层面,从而促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和国家提倡的思想标准相一致。

在古代作品的选取上,通过对作品中人和事的描述来反映符合当前我国所提倡的思想标准,即维护国家的利益。如根据《晏子春秋》改写的《晏子使楚》(五年级下册第10课),通过对晏子的机智和幽默的描写来说明了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要时刻维护国家的利益,坚决与有损自己国家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根据《史记》改写的《将相和》(五年级下册第18课)是通过对蔺相如的机智大胆和宽容博大的胸怀的描写,以及廉颇的勇猛和知错就改的形象来塑造二人的爱国情怀与优良的道德品格,进一步说明“团结”的力量对于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重要性。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维度体现了国家思想标准,以及人们在对国家思想标准认同后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作用。

在外国作品的选取上,寻找的也是符合当今中国思想标准的文章。在资本主义国家作品选择上,注重选择那些中心思想与中国思想标准相近的作品,如对意大利教育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的选取。通过对《爱的教育》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中心思想和中国一些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是相似的:首先,《爱的教育》是一本以一个四年级学生的眼光来描写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家庭之间等平凡人之间的动人故事。书中描述的人物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反映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对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4]其次,其所传递的思想性和我国的教育目的与思想标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符合国家培养儿童的要求,且其中所叙述的道德故事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易使儿童接受和内化。又如通过对所节选的《争吵》(三年级下册第15课)和《卡罗纳》(四年级上册第23课)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二者都遵循了上面的理念,这与我国对儿童所要养成的优秀思想品格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传统文化对内容选择的影响分析

由于“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在总体上属于文化范畴,具有历史传承性。而传统文化是特定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对观念的形成发挥着导向和整合的作用”,[5]因此在分析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后,我们再来考察传统文化对语文教科书选文内容的影响。

正如蓝德曼所说:“我们更强有力地被文化因素所决定,而不是被遗传因素所决定。”[6]一样,传统文化不仅为人的铺设了既定的、不可更改的前提和条件,而且引领人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因为语文教科书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的传递和解读,把过去的一切汇聚成凝重的历史和绵延的生活,融在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不可消失、无法逃避的现实,规定、引导和塑造着人。同时语文教科书的内容把人引入文化世界,使人与精神世界联结起来,形成一种精神教育,达到文化的“濡化”。这种“濡化”在2001年新大纲中描述为语文教育在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并进一步强调语文教材选文要“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这样的传统文化对语文教科书选文内容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两点。

(一)教科书蕴含传统文化的首要目标是思想统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说到底就是要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即全民族的思想统一。思想统一即是信念一致,达到同心同德的境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首要目标就是促使人们的思想统一。这种思想统一的教育,通过对语文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在儿童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之前灌输给儿童,来塑造儿童的思想观念,使儿童对本民族的人文文化形成高度的认同,与国家所倡导的思想观念一致,最终能沿着国家所预定的教育目标前进。这正如梁实秋所说:“一个人的思想成熟之后,轻易是不容易变更的,除非被理学或经验所折服而自动的变更。但是一个人在幼稚的时候,他的思想是一块白板,把某一套的主张和偏见灌输进去便会有先入为主的效力。”[7]语文教科书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阐释,在学生学习后会随着学生的成长日益彰显“先入为主的效力”,最后达到统一全社会成员思想的效果,这也正是一个国家教育的一个目的。

语文教科书在选文上注重加强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统一的因素的考虑,也是基于当今社会现实的需要。我国今天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一个重大的挑战是文化冲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扬弃, 对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媒介传播优势,竭力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且手段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隐蔽。儿童的思想中若植入了西方资本主义堕落腐化的思想,便会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丧失警惕,缺乏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势必落入“西化”、“分化”的陷阱,使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失落,精神支柱崩塌。因此,在教科书中渗入传统文化思想,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今各种消极的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二)教科书文章内容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统一儿童的思想,是要通过一定的路径来实现的,在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内容中加入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世界和实践活动中,必然形成一定的规约自我、他人和社会关系的价值体系,即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统观世界各国,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同时,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身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礼义廉耻”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在实践中进一步扩充了其内涵,并从个人的角度上升到了国家的角度,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整套理念,因此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即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从孔子提出的“天下为公”,到贾谊在《治安策》中宣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观念,再到孙中山继承和发展“天下为公”思想,倡导的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精神;与之相联系的还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12册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选入的文章大都受这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爱国的篇章上,从古代的《晏子使楚》(五年级下册第11课)到远在他国仍不忘祖国的《梅花魂》(五年级上册第6课),从在异国经历的《一面五星红旗》(三年级下册第26课)到通过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帮助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三年级下册第28课),都流露出深深的爱国情怀。与此相对应,表现“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的文章也很多,如从通过自己油然而生的情感来表现自己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感的《假如》(二年级上册23课)到通过别人对社会的贡献促使“自己”产生责任感的《青山不老》(六年级上册第16课),从以别人的行为来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的《最大的“书”》(二年级下册第19课),到对自己祖国科技日益发展而产生社会责任感的《火车的故事》(一年级下册第33课),等等。这些文章都颂扬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主人翁的高尚品德。

四、结语

通过对语文教科书内容的分析和上文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标准和传统文化是如何影响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及其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本文只分析了意识形态层面的思想标准和传统文化对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语文小学教科书,其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是个复杂的过程,在选文与安排时还会考虑很多其他因素,这些对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既有语文教育内在的因素又有外在的因素,既有专家偏好的因素又有客观现实社会的因素,既有教育学、心理学的因素又有文学等人文学科的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大的网络,对一个国家的教育观念、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等产生影响,在这种影响下编写的语文教科书都会极力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国家意志。

参考文献

[1]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英]丹尼斯.劳顿著.张渭城等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3]詹栋梁.教科书与意识形态[M].台北:台湾书局, 1989.

[4]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5]程京武.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J].曲阜:齐鲁学刊, 2009, (1) .

[6][德]蓝德曼著.张天乐译.哲学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l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8

二、“明辨是非”我会判。(8分)

三、“择优录取”我会选。(12分)

把它改写成数值的比例尺是( )。

A. B. C.

3.骑车的速度一定,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有一种手表零件长4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尺是( )。

A. 25∶1 B. 1∶25 C. 1∶100

四、“神机妙算”我会算。(12分)

五、“动手操作”我会画。(15分)

六、 “解决问题”我真行。(每题6分,共36分)

解析:图①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不能直接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巧妙解答:

解法1:我们可以“借”一个与图①同样的图形,把两个“不规则”的形体变为“规则”的长方体(如图②),这样所拼成的长方体就是这块不规则形体的2倍。先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再除以2就是图①的体积。即:16€?0€祝?2+8)€?=1600(立方厘米)。

解法2:把图①中的形体分成两个部分,如图3 ,下面是一个高8厘米的长方体,上面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把上面这个不规则形体平均分成两部分,即将右上角剪下高为(12-8)€?=2(厘米)的部分,再把剪下的部分拼到原图的左上角,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为8+2=10厘米的新长方体,所以原图的体积是:16€?0€?0=1600(立方厘米)。

解法3:把图①前面的梯形看成是底面,原来的宽当作高,那么原图的体积就是底面积乘高。即:(8+12)€?6€?€?0=1600(立方厘米)。

上一篇:我梦想中的百草园作文下一篇:机关读书活动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