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读后感800字(精选4篇)
这次的内容大概是卢梭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到他事业有成的这段时间的事。
经过这一段的阅读,对一个现象很感兴趣,那就是我感到卢梭的部分心理活动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与我极其的相似。我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也有成为一个伟人的天资,而是说一些感情,或者是心理反应或情感,可能是组成一个人内心情感或个性的基本因素。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占且就叫它”七巧板“理论吧。就想是七巧板一样,几种同样的普遍的情感,经过不同的组合,演变成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个性。又或者可以说是乐高玩具,几个简单重复的积木似乎可以拼接出整个世界。
最开始这么意识到这个理论,是因为我之前产生了这么一种认识,即人人都一样。意思是世界上其实没有多少比你笨或是比你聪明的人,一个人每多一个缺点,都会有一个相应的优点作为补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天才也是有的,不过个人认为比例较低,否则就不会被称为天才了。所以说,既然认识到卢梭与我一样,一个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与一个几百年后的中国人一样,那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呢?我认为是的。
虚荣与自我保护,也许是人天生就拥有的一个特质。至少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自我保护我肯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细胞中的。但是在这里,虚荣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界限似乎很模糊。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概念,其实是相通的。我这里所说的自我保护,并不是物理上的保护,而是精神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一个人受到攻击时,这里当然也包括精神的打击,通常情况下,大脑都会给出一个应对的信号。在我所读到的卢梭的忏悔录中,他即使用文章给予了攻击他的人以反击。在这里,既可以是认为是在他的角度对整件事情的理解,又可以认为是他对于攻击他之人的批判。所以在他的著作之中,即使是他真的认为他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他也有自我辩解的成分。这能不能叫做虚荣呢?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光彩的心理。在这里,我想这个判定的界线是模糊的,所以应该是既是又不是吧……
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当时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没有一点暇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才感到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国当代的传记文学创作,是否应该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呢!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她)走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其实写自传的不管是自己写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犯过什么过失,倒是对世人有益。
其实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并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样拿自己那点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为后人有教益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敢不敢象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周总理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者刘思慕在《歌德自传》译者新序中说:“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些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敢于披露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威望,后人不是同样敬重他们吗?
我和许多的普通人似乎没有写自传出一本书的资格或兴趣。不过活着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写自己的历史。因而,在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发一点愚不可及的感受。
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如故冲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文雅龌龊的,就写我的文雅龌龊;当时我是仁慈淘气、道德崇高的就写我的仁慈淘气和道德崇高。全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纯粹表披露来了,和你亲身看到的纯粹1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犯错而呻吟,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而后,让他们每1个人在您的宝座后背,异样朴拙地流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这1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歹意诽谤1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1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即也许打她。结果,众人1个个丢下石头,低首拜别。卢梭的为人历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激情奔放而又非常痴钝,大悲大喜咄咄逼人,不够自制力。正是这些彼此斗嘴的本色让他更像1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然则也活得随便,他孤高然则也卑微,他坦诚然则也有戳穿。
“妈,我回来了!”回家的喜悦填满了心扉,还没进门我就大声地喊道。“你回来啦!”一个声音回答,但是母亲的声音。
“大姨,我妈到哪儿去了?”我却定是谁后问道。“唉!你妈到你外婆家去啦!你外婆她…她去世了。”
去世!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嗡嗡作响。心如刀割般难受,泪水决堤而出……
寒风刮着我的脸,眼泪被风吹散。甜美的往事涌上心头,然而此刻心里却觉得酸酸的。天黑了但是仍然没有见到一辆车,这样下去不知道还要走多久才能到外婆家。外公去世至今没有一个月,然而外婆也……寒风吹得我打了个寒战,冬季是魔鬼,它带走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带走了疼我爱我的外公、外婆。
终于,走到了外婆家后的小路。由于下过雨,小路变得漓淋。我走到了外公的坟边,跪着是我唯一的姿势。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说,然而现在却哽咽不出来。
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到了灵堂。香在手中颤抖。母亲揭开灵柩,我看着外婆的遗体,那么憔悴。母亲带着沙哑的声音对外婆说:“妈,您的外孙来看您了。”
泪水盈满眼眶,我还能做什么?我只能抱着外婆冰冷的身体哭泣。因为怕影响学习,外婆因病住院了他们竟没有通知我;因为怕影响我学习,就连外婆去世了他们也没有通知我。因为读书,我竟然连外婆因病住院都不知道;因为读书,我竟然连外婆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读书,读书真的那么重要吗?难道为了读书就可以将亲情忽略吗?对不起,外婆。您的外孙来晚了!
泪水不住地流下来,我知道,从此这个世界就不在有我的外婆。然而我却从来没有为外婆做过什么。现在做还来得及吗?迟了,外婆已经……我难过,我惭愧,我内疚,我忏悔,但这迟到的忏悔能有什么用?能将外婆复活吗?
舅舅他们在灵前哭得死去活来伤心欲绝。我叹惜,人为什么总是拥有的时候不去珍惜,为什么总是等到失去之后才后悔莫及?
刘畅,我初一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当时她是一名刚毕业的研究生,只比我大12岁。她在我眼里的形象一贯是美丽,博学,时尚,善解人意的。她与一帮刚上初一的学生显得总是那么合得来。但也许是因为叛逆期来得过早,我就是爱和她反着来,我和她几乎一整年都是在“战火”中度过的……
初一时我最大的爱好莫过于说脏话了,终于待我练成了“八国语言骂人八小时不重样”的神功后,她居然跟我说《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不让说脏话!我这暴脾气,你不让我说,我偏说!趁着她不在,我句句带脏字和别人聊天,后来干脆直接当着她的面说,专门说给她听……
可奇怪的是她始终没有用她的法宝——扣分簿来对付我,只是偶尔无奈地望向我。在我说脏话的功力“日益增长”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朋友似乎变少了,起初我认为是他们理解不了我的“高雅情操”。可当孤独、无助的感觉一次又一次向我逼近时,我原来坚定的心也开始动摇了……
最终,我推开了办公室的门,找到正在收拾东西的刘畅老师,向她吐露了我的心声。待停下手中的活,她那如释重负的一笑便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她从办公桌的柜子里抽出一本书,递给我,说:“上帝给我们大脑,让我们思考;给我们双眸,让我们观察;给我们所有动物中最美丽的双唇,让我们的声带震动出最美丽的‘乐章’。”我看不懂她那时的眼神,也听不懂她的话,只管在心里记下;我甚至不知道我为什么能感受到她那“如释重负”的一笑……
我只知道,那是我初一的最后一天。
……
两个月后,初二的第一天晚自习,踏进教室的那个人不是刘畅老师!那个老师笑着说:“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刘畅老师她……”
那个人后面说的话我已没有在听,两个月前的那一笑,那一句话,那个眼神突然冲了上来,感觉把我整条脊髓都拉了出来。我突然懂了:那如释重负的一笑,是因为她最放心不下的,终于可以放下了啊!
当那晚踏进教室的人不是她,我才后悔没能把一个更好的自己展示给她。再后来,当我懂得了她当时的眼神,当时的话语,负罪感便越发的深沉。
卢梭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是赤裸裸的。愿意把自己像一个未经修改的原创在众目睽睽下展览,明知有无数的瑕疵,却似乎更乐于承担那份“不完善”的痛感。
卢梭与他的妻子泰雷兹生活了后才与之结婚。他说“我在一半落空的期望之中,在我选定的住处,同一个我所钟爱的女人,过着一种合我口味的生活,但我却感到自己几乎是孤单一人。”同时他爱上了乌德托夫人,太爱她,以至于不愿占有她。卢梭的爱情观或许很难让我们去接受。不管他在身处何处都会与谁发生爱的情愫,哪怕是他与他“妈妈”瓦朗夫人的半乱伦行为,我更觉得:卢梭很孤独。在卢梭的内心深处,愈是孤独,他愈是怀揣着对爱的饥渴。正因为他孤独的深度决定了他比常人更加拥有的爱的容量。似乎正是因为他的秃笔下流露的对孤独的体验,才让我感受到不一般的品格与爱的力度。卢梭用他的语言写下他的孤独,但用语言可以表达出的都尚未表达充分。
即使读完卢梭也不会让我的心有如释重负的快感,或许暴露在我们面前的人性太真实,真实的让人感到不美。当卢梭的生命轨迹划过我的心灵,所谓的是非评判标准已经无足轻重了。我无需对他的淡泊明志对他的高尚品德或者是关于他在情感世界的混乱赘述,唯一可以做到的是对他的生命的认可与尊重。
周国平曾经说过:苦难与觉悟并不能使我们免于人性的弱点。卢梭亦是。虽然我从未体验过他的苦难和苦难带给他的觉悟,也未有一颗同理心,却让我感知他的那份尊严——对不可避免的人性弱点的承受力,更让我们觉得弱点的可亲,尊严的敬畏。
“我心比天高,可却怀才不遇,自感无可奈何,常常潸然泪下,因为我喜欢让泪水纵横。”静静的聆听他的内心独白,有点荒凉,有点秋意,可还能看到生机。在我们的印象里,他的模子是迟钝又敏感的,情商不高却感情泛滥,愤青又超乎功利……有时候幽静而不荒野之所是他恍如遁迹的天涯海角;有时他感觉把自己看作一个死人时才开始活着;有时说幸福到处尾随着他却不知明确的东西;……我什么都能感觉的到,也什么都看不到。卢梭,你的感情那么的实在,实在的让我觉得语言是何等的苍白无力!
宗教盛谈“心性”。卢梭是一个随心性生活与感知生活的人。他承认: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管有多么纯洁,总不免窝藏着某些可增的恶念。然而无论现实给予卢梭怎样的境地,他都会选择一条善道。不难发现卢梭骨子里对宗教信仰,虽然他总是变化着宗教。因为信仰来自智慧。此时我竟有一种难耐的共鸣。我深知自己是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或是对人情交往缺少艺术能力的人,但是因为心性的足够善良让身边的人无尽的包容我的幼稚和缺点。有句话太适用卢梭了:一个人一旦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当形而下的心性指导着他的宿命,那些超越理性的行径是多么的合情合理。
【《忏悔录》读后感800字】推荐阅读:
忏悔录读后感言07-03
《忏悔实录v》读后感06-10
贪官忏悔录10-31
忏悔为话题的作文600字11-04
《党旗下的忏悔(四)》观后感11-05
忏悔作文07-26
青春的忏悔09-17
忏悔初中作文09-27
自己的忏悔书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