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德育方法(共8篇)
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人,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因此,我们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必须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如何才能做好德育工作呢?我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谈点个人体会。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中学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教育,懂得了一些道理,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德育道理、道德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白一些做人的要求,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德育道理时,务必做到由浅入深,旁敲侧击,并且还要有耐心,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等待学生内化教师讲授的德育道理,只有学生理解和明白了德育道理,他们才能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做出有道德的行为,反对和抵制不道德的行为。
二、应用案例,触动心灵
德育工作是一项养育和净化心灵的工作,我们要应用一些真实感人的德育案例,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德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触动学生的灵魂,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我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能够适时地向学生呈现在5.12汶川地震中、在抗洪抢险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涌现出来的具有较高道德风尚的人和事,应用那些感人的事例,来感化学生曾经封闭和冷酷的心灵,让学生不断产生爱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也是触动学生心灵的一个有效方法,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中学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向上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课室张贴一些道德名言,在板报栏里展示一些特别的好人好事和德育图片等,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德育的熏陶。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正面舆论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行为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当某一个德育故事和案例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时,这种德育教育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也就产生了德育效果了。
三、加强实践,形成习惯
良好的道德行为要通过一定的道德实践才能最终形成和巩固,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有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中学生生动活泼、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例如,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讲述道德故事,组织学生开展以“我助人,我快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对“小悦悦事件”进行评价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情操。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最终得出合情合理的道德评价。
四、榜样示范,学有目标
镜头二:课间休息时, 几个低年级学生一边吃零食一边玩, 不一会儿干净的地面上出现了一片瓜子皮和包装袋。
镜头三:一个学生明明没写作业, 却告诉教师她忘在家了, 并一口咬定自己绝对写完了。
镜头四:放学后, 几个高年级男生把一个低年级男生围住, 强迫他下午带钱为他们买玩具, 并威胁他不准告诉教师, 否则要他好看。
……
除了我们亲眼看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 还有许多耳闻和已被媒体报道过的, 可以看出目前小学生德育状况堪忧,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迫在眉睫。信息技术的高速化, 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 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 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 可塑性强, 思想幼稚等特点,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 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现在小学生, 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中, 家长的意识、社会风气、价值的取向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江湖义气、大手花钱、唯我独尊等不良社会风气让学生不能明辨是非。
因此, 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经验, 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建议。
一、从爱出发, 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爱是连接心灵的纽带, 只有像父母那样去关心、爱护、体贴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生才能接近和信任教师, 才会和教师说自己的心里话, 化解他们对教师的戒备心理和对立情绪, 从而自觉积极地按照教师指引的正确方向向前迈进。如果用粗暴的方法去管理班级, 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对班主任心存敌意, 师生关系僵化, 教育产生负效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 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班级环境建设, 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营造良好的班风,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以身作则, 注重榜样作用
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向师性”, 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 特别是一年级学生, 他们的模仿力强, 可塑性大, 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 尤其崇拜学校的教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在他们眼里,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话就是真理, 还常常模仿教师的举动, 所以很多家长见面说孩子在家说什么也不听, 而教师说的话就像“圣旨”一样。
教师好的品质、道德行为, 可以为学生所效仿, 教师不好的品德, 不道德行为, 也会为学生所效仿。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王企贤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件事, 过去, 他在上课板书的时候, 总是习惯性地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 并随手扔在地板上。不料, 有一次几个学生到黑板前演题时, 也都不约而同、动作熟练地把粉笔头折下来扔在地板上, 他感到很奇怪, 一问学生才知道, 这是学生从他那儿学来的, 而且全班学生都学会了。王老师这才恍然大悟, 以后他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都十分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好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率先垂范,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用“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 遵纪守时, 我就一直严于律己, 早出晚归, 从不懈怠;要求学生奉献爱心, 我就带头捐款捐物;要求学生开展“弯弯腰”活动, 我往往抢在学生前面捡起地上的垃圾……示范、感染、教育学生, 人格的无声教育往往比言语教育更有效。
三、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去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功能, 它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授, 又重视结合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梅花魂》一课时, 我紧紧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情景, 让学生透过人物身份和不寻常的举动感悟到海外游子的爱国心, 在学生从外祖父爱花的身上悟出了他爱国的情节时, 领会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实就是蕴藏在中华民族身上坚强的民族气节, 在课外拓展的空间里, 我不希望学生的感悟随着文本教学的结束而消失, 所以让他们去寻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 寻找隐含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气节, 学做这样的人。
四、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中的“盲区”, 形成家校合力
俗语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教师。”一个学生的成长, 大多来自家庭及父母的影响。当前很多学生的家庭教育出现重智育轻德育, 重成长轻成人的现象, 导致学校的教育负担过重, 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现象。因此, 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 有助于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例如现今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盲区”。就像其中一个“盲区”———家长说得越多, 孩子越不听。而实际上有很多的话, 家长只说一遍孩子就明白了, 反复说只会令孩子感到反感, 教育结果适得其反。当发现有此现象的时候, 我们可以提醒家长多克制自己, 并鼓励家长多采用互动式的谈话与孩子沟通, 使孩子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并使家长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所以我们教师除了在加强学校的教育工作外, 还要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 采取有力措施, 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心协力,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是贯穿一生的形成教育。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 教育成果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实现。让我们把“南风效应”贯穿于教育管理过程中, 做一个平等慈爱的人文关怀者, 做一个健康高尚的精神引领者, 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无限美好的精神世界, 做一名拨动学生心弦的琴师, 将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关切融渗到日常细微的学习生活中, 让我们的德育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可以为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班主任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见机行事,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引导学生培养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只有长期细致的工作, 才不至于使我们的德育流于形式, 劳而无功。德育工作的成效, 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德育;渗透;责任
现就笔者在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的一点看法和做法小结如下:
一、深挖教材中德育功能的内容
生物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生态观等方面的内容,除个别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外,绝大部分的德育功能都隐含在生物学知识中。在日常的备课中,笔者特别注重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如:在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知识中都有专门的一章讲述环境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知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虽然,每个学生都学习过这个知识点,但年复一年,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卫生意识差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教学中,我除了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如:60年代的无节制的开采木材、在草原上肆意掘取发菜、污水汹涌的工厂、挤满街道的冒着黑烟的车辆等等,通过图片阐述书本知识后,重要的是把这个知识这个责任带回给学生,让学生感觉主人翁精神,能参与到改变污染的行动。如在课堂中提问:请讲出自己能为创造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环境力所能及的事?开始的时候,学生一般会回答诸如:改善工厂的排污排气系统、不使用喷黑烟汽车等等与学生身份不相符的答案,这说明学生还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没有与自身的生活结合。对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没有起到深刻的作用。此时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使得学生学有所用,不至于停留在书本。又如:在给初中一年级新生上第一节生物课讲《致同学们》时,我引用“袁隆平身价超过千亿元,不为钱而活着反而最富有”一文,告诉学生: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只有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的。只有将崇高的理想建立在一项项具体、甚至枯燥的工作上,一个人的奋斗才是扎实的,离成功也是最近的。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善于联系实际,用德育弥补学生不足
在教学中,我注意用新中国在生物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果与国外的、解放前的对比,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同时,当今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成了当今的“小皇帝”、“小公主”,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根据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必要的劳动内容,让学生多动手做,体味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例如:在讲“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做醪糟,使学生在体味了劳动的辛苦后也品味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自然选择学说与竞争意识培养;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句话适合于大自然,同样也适合于人类社会,特别是我镇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落后,很多学生家长的思想意识不强,没有留意到社会的进步,家长的这种思想导致很多学生安于现状,与家长一样认为守住几分薄田就好,结果学生竞争意识不强,上进心不足,导致学习劲头不足,长期以往,必将使原来就落后的小镇更加的落后,贫穷的人更加的贫穷。在讲述自然选择学说时,可以适当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强调只有学好习,才能在社会中拥有更好的竞争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才能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寓教于乐
初中生喜欢直观形象、事例生动、语言优美的教学。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但注意力不能持久。依据这些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穿插一个生物科学家的爱国故事,引用名言,朗诵诗歌等,使德育功能的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多样。此外,在美国,1991年,美国卫生福利部出版了《健康人民2000: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国家目标》,其中把性教育列为国民健康目标的一项重点内容,通过国家级法律文件对包括性教育在内加入到教育的内容中,希望从中培养学生全面的性健康认知能力,而在我国,相关的文件还很少。特别是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化多样化对青少年的熏陶,加上社会道德意识的淡漠化,青少年不仅在性生理、性心理发展都有所提前,从完全封闭到突然开放,青少年的性价值取向却不断模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更加越趋薄弱,从而引起的诸如性行为、滥交和未婚怀孕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学生物有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但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忽略不教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就容易发生问题,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学中除了教授人的生殖和发育知识外,还应通过如《中小学性教育知识》等电教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战胜性冲动。破处了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性心理。
柳 兢
当下农村初中学校的许多硬件和软件上的条件远远比不城里的初中学校,又有很多留守学生,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给我们班主任的工作的许多困难。所以很老师认为农村的初中班主任是所有学生班主任中最难做的。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过“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其实,只要班主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对学生真诚相待,善于与家长沟通,就一定能把“难事”变“易事”,轻轻松松地胜任农村的初中班主任工作。
下面就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各种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加,社会信息环境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除了教师和书本是信息来源外,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都是学生易接触到的信息源。这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的思想复杂化。初中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抑制力薄弱,模仿力极强,他们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早恋、上网、擂肥、打群架、喝酒、吸烟、逃课等现象在农村学校开始蔓延。再加上农村孩子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又有很多在外打工,不能给孩子们正确引导,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习不抱希望。在20世纪80年代只要考上学,就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如今大学毕业也不分配工作,令家长很失望,他们又认为读大学投入太大,供孩子上学的愿望不强烈。因此用以往的方法管理现在的学生是行不通的。在新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要求下,班主任应时刻注意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还要了解学生的家长及外界环境,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强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发生转变,并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成自己的班级管理的信念。
二、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现阶段的初中生大部分是农村独生子女,而且现在生活条件比原来好,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尤其是留守学生更加受到祖辈或亲戚的放任和溺爱,任何事情都为他们“安排”得十分周到,不注重孩子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学生在校通常表现为自私、懒惰、怕苦、怕累、怕脏,有的甚至个性乖张,称王称霸。他们事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接受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有较强的个性,极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易产生敌对情绪,逆反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要摸索适应这些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适应其个性发展。
(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重视每一个学生
张艺谋的电影中有“一个也不能少”,湖北名师桂贤娣说“人人都是重点”。对班级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这一点对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这方面也是看得非常重的。如果偏爱某个学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有看法,心里会产生不满情绪,对班主任布置的任务自然就会有抵触情绪,进而有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所以作为班主任,对班上的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男生,还是女生等都必须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有所偏心。例如找学生谈心,就要个个找到;又如排座位要体现公平。只有这样,班主任才会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学生有什么心事才会向班主任说,在行动上也会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二)在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学生,多跟学生谈心
鲁迅说“教育植根于爱”。热爱学生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品质。同时,这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才能心灵相通,情意相融。农村初中生读书大多数是在校寄宿,或在校外租住,极少有家人陪读。生活上没有在家里方便,会给学生生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初一学生,刚离开父母,生活上要靠自理,开始很不习惯这样的生活,常想家,有部分学生还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所以在生活上给学生以关心、爱护就显得极为重要。班主任应该象父母关爱小孩一样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照顾学生,要经常到学生寝室去走走,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某些生活方式。也应到学生校外租房的地方看看,关心这些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一些问题。
(三)关心和鼓励后进生,多讲究教育方法
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一个班能否正常发展,不断进步的关键所在。当前后进生有三类:一是学习差生。表现为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极差;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现为沾染上不良习气、不遵守校规班纪,随心所欲;三是“二合一”的双差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有些班主任对后进生常用一句话概括:“不可
救药。”在将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认为,后进生决不是不可救药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然,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后进生,班主任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使其转化。在生活上要多花些时间去接触他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上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同问题较多的学生谈心时,是特别注意不要急躁,要拿出耐心来,不要想一两次谈话就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是一件持久的事情;更不能因为谈了一两次没有谈好,就失去了信心,想要放弃,要拿出钉子精神来,并讲究点方法继续去谈,直到谈通为止。对于做学生的工作我们总要这样想“不要以为自己做了很多,其实你还有很多没有做”。只要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实意为他好,他们一般都会被感化,并最终接受班主任的帮助和教诲。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地调动其他学生与后进生进行交流,主动去关爱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来自同学和班集体的尊重、关爱和温暖,自觉地融入到集体当中,主动地转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四)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
对学生真诚相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班主任工作也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一个班主任老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理解和爱戴,应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要真诚、平等的与学生建立师生情谊。当今中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强,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关爱,更希望老师能“放下架子,蹲下身来”,改变居高临下的状态,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做他们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应该转变“角色”,和学生谈心时,不要总以长者和老师自居,显得高高在上,而是把自己当作是学生的朋友,要自己先交出“心”来,做到与学生谈心时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进生或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谈心时态度更要诚恳和悦,耐心启发,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把自己和学生的心谈到一起。如果平时对学生漠不关心,常发脾气,谈心时又教训人,学生就不愿讲出心里话,老师讲的话学生也不会听进去。班主任必须遵循平等原则,不论学生年龄、身份和家庭地位如何,都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相待,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碰到问题就及时帮学生解决。例如我班学生每一次大考之后我就一个
一个的找到每一个学生,认真地分析他们的成绩,我了解他们的想法,不去指责他们的不足,而是真心的给予鼓励、教给方法。这些做法,无形当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觉得老师已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了。这样,他们乐于接近我,心中有话敢对我说。犯了错误敢在我面前承认,班上有事,随时有人向我汇报,这不仅有利于我及时了解和掌握班上同学的思想动态、喜怒哀乐、行为举止,而且对班内情况能做到了如指掌,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让我感到得心应手,进展顺利,这就是“诚心”在发挥作用的结果。真诚的付出换来了学生对我加倍的回报,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尊重、理解和爱戴,我的班主任工作也因此做得相当轻松、得心应手了。
三、身正为范,全力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形成一种特殊的亲近关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一种特殊的“主导”作用。很自然,学生对他们最亲近的老师也观察得最仔细,并有意无意地从各个不同角度模仿他们的班主任。年级越低,仿效的成份越大。我们必须认识到,班主任是个“精神领袖”,是教育的直接代表,举手投足都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可以运用这个特殊身份,严于律己,从思想品德、教学态度,工作方法到言谈举止、精神风貌等各个方面都要对自己有个高的要求,为学生做出榜样和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老师的榜样作用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从而产生更强的说服力。他们的模范行为,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革命道理的可靠性、可实践性,从而引导学生认真地学习、实践革命道理。一个优秀班主任留给学生的良好印象可以成为学生生活道路上的一座丰碑,以致在学生离开学校多少年后还常常回忆起,用以鞭策、激励自己。相反,如果一个班主任言行不一致,或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对学生的要求不相符,那不仅会自己抵销自己的教育效果,更会在学生幼小年轻的心灵上严重地投下表里不
一、言行不一的阴影。例如为了让学生有讲卫生的好习惯,我到班上发现在纸屑就弯腰去捡起来,而不是呵斥学生污染环境,其效果比讲道理好得多。
四、善于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现在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对教育的意义认识得比较淡薄,加之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因而认为供孩子上学不合算,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家长虽
然望子成龙,但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他们束手无策,而当孩子们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又打又骂,方法简单粗暴,孩子们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些家长忙于挣钱,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对孩子们的行为不闻不问,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们生活纪律不严谨,比较散漫。不仅如此,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很多,他们严重缺乏父爱和母爱,心理状态不稳定,有不少教育上的盲区和隐患存在。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学生,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或写信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既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又要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对观念落后的家长应及时教育。从而让家长在教育初中生的方式、方法上与班主任达到共识。例如在我班中,应学校要求我就建立了比较细致的家校沟通制度,初步预计一个学期下来大半学生要联系家长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一学年下来就要全部联系到。我们和学生的家长联系不是为了告状,不是学生有大问题的时候再去联系,而是把工作做到平时,而且和家长之间努力建立一个和谐的良性关系,提高家长的认识,把家长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真正关心孩子的教育。
以上做法是我这几年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会到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它们,使之更好的为学生服务。班主任的工作是艰辛的,但又是幸福的。尤其当我们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之后,更会在强烈的满足感。所以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去培养和浇灌祖国的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1].刘晓明,初中班主任专业成长,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元棋,屠大华,班主任工作新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3].吴思娜,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1999。
[5].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07。
[6].屠荣生,唐思群,师生沟通的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科研成果评奖
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浅谈
【摘要】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致力发展和维护的方向。随着社会体制的变化,人们在教育层面上的思想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产生变化。德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学的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于道德方面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集中施展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完善教育工作的同时,德育工作的实施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关键词】创新;德育工作;学生精英
0.引言
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德育方面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在此时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该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导,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以此完善学生的人格。
1.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会制度和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社会经济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的随之产生了变化,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所以德育教育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师施教的[1]过程中,除了教书的职责外,育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德育教育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
多元化的,关系到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和人生观,改变学生不良习惯等。班主任作为学校的模范代表,应起到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作用。在日常的引导过程中,经常联系社会时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的接受当今社会的道德行为标准,改变自身的错误观念。我国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张声远指出,教师提出的要求,讲述的道理,只有在学生真正信服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的转变为学生的道德要求,才能够转换为学生的道德标准,然后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约束。假如班主任在传授道理的过程中,不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接受,而是强迫学生接受,那么就不能取得显著地效果,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做出错误的决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指
[5]挥者,而应该作为平易近人的指导者,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
对于初中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随着初中学生心理的成长,他们与教师之间就会产生距离感。因此,班主任在传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多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等,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
2.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还属于少年时期,这一时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环节。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较为矛盾。著名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教授指出,少年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徘徊在“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在待人接物方面可能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初中生都希望他们能够把自己当做成人来对待。但是初中生对于现实社会的认知度停留在初级阶段,思维方式也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人格不完善,社会经验不足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初中生在行为上还是相对幼稚的。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变化落差有时是非常大的,此时如果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就会导致一些初中生产生较为严重的行为偏差或心理偏差,非常容易产生极端性或偏执的情况,自我意识膨胀,导致叛逆心理。当然不是所有的初中生都会产生叛逆心理,在家庭、同学以
[2]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的叛逆心理能够得到一定的平衡。所以,德育教育的开展对
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改善性格方面的缺陷,让学会发现美,创造美,帮助这一特殊时期的学生更好的成长。
3.培养学生品德的方式
3.1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学生自主的去接受道德的洗礼。学校可多组织相关的社会活动,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敬老院做义工,或者到德育基地去参加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既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学生的品德也能够得到培养,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另外,学校每周都会开展升旗仪式,这也是培养学生凝聚力的重要方式。每个班级都能够参加,由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旗手。在进行升旗仪式时,首先对升旗的班级以及旗手进行介绍,并且由参加升旗仪式班级的班主任在国旗下进行演讲。如此便可更加贴近学生,学生在受到直接教育的时刻,还能够激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2组织学生参加节日或者纪念日活动
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就可以组织学生举行征文比赛或者开展主题班会,然后安排学生对父母亲和老师表达感谢。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能力,使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在国庆节、元旦节时,可组织学生举办文艺演出,让学生尽情的[3]展示自己的才能,对学生的性格以及参与能力都是一种培养。乡镇中学的学生多数不善于
表达自己,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通常表现较为害羞,实际上他们是最善良的。因此,班主任要多举行主题班会,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
3.3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或者艺术活动
学校可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或者体育大会,成立相关的社团,校园广播站,校园合唱队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接触正面的积极的事物,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除此之外,还能够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发掘,陶冶学生的情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两方面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其一是认知,其二是行为。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及时的对学生错误的行为或者认识进行纠正,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3.4引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当有创新。例如可以创立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课程,使学生在特定教育环境下,受到熏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品德的目的。中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校和老师,整个学校的风气都是积极向上的,有活力的,那么就会对学生的性格以及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假如学校的风气就是死气沉沉的,那么学生的性格大多会受到影响。校风和班风对于学生来说,都属于特定的道德环境,对学生的日常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共同创
[4]造融洽的,积极的班风,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成长。良好的班风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
要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然接受它的改变。在良好的环境的熏陶下,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标准,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自己具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在具有凝聚的背景下,学生得到的意见不是单一的,因此就不会存在偏见。此时产生的正确的舆论导向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也会产生影响,错误的行为和意识就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德育教育工作就能够收获最大的成果。
结语
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受到模范先锋人物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当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的道德意识产生正面的影响。在学生心中,班主任是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品德,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做好表率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 薛仁宇,曹广力,贡成良等.21世纪德育内容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华北科技学
院报,2009(02)
[2] 孙步乾,陶成生,张德林,杨玲玲.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德育模式的转变[J].教学与管理,2009(12)
[3] 陈航,鲁英春,陈元莉,萧凌宇.现代信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5)
姓名:郝加勇(***)所在单位:四川省筠连中学
知识、能力和人格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他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当然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在对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占学校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一、明确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1、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比如在学习杠杆原理时简单举例我国古代的巨著《墨经》就对杠杆原理有了明确的描述,在《天工开物》中有了图形“舂”的应用了;战国时期就有了天平和砝码的应用;宋代的沈括就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地磁偏角的中国科学家,比西方早了400多年呢;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地动仪”的发明、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我国自行研制的银河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百亿次,位居世界前列,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2、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例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同学打架)、电磁的统一(电磁互化)、原子的正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产生电荷的过程就是电荷的转移过程)、光的波和粒的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3、在物理教学中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古代教育家孔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教师要认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哲学著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研究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和途径。16世纪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终于提出了令世界轰动的“日心说”,打破了“地心说”的错误结论,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用了30多年进行天文观测,记录了行星、月亮和彗星的位置,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在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自己用了20多年对天体的运动进行观测、计算,终于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优化素质。牛顿说:“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啊。”伟大和谦虚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人生品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1、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的人生观、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教学“天然放射现象”时,介绍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贝克勒耳,他在病危之际也舍不得离开实验室,他对医生说:“除非把我的实验室搬到我疗养的地方,否则我决不离开。”对科学的痴迷,对真理的追求,造就了一代代献身科学的科学家;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时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国两弹专家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富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验物理学家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崇高美德。
2、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要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注意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阐明这样的道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人类的进步取决于科学的进步。历史的经验证明,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往往会带动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进步,带来重大的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科学技术革命,从而大大地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社会的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从农民生活时代走向了工业、机械化的时代,大大地提高了相关行业的生产力的水平;电的发现、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把人们带进了电气化时代;而电磁波的发现,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问世,使人们跨进了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常规能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大大地减少了能源的储量和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所以影响了心得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我们正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快很多,而且从发现(明)到实际应用的周期大大地缩短了,如果我们不抓紧学习各种新的、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我们很快就落后于社会了。如:蒸汽机的发明到应用,用了大约80年的时间;电话的发明到应用,大约50年;上个世界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到应用,只用了3年;而激光技术从实验室的实验成功到实际应用只有2个月时间„„„„中学生应该“闻鸡起舞”“只争朝夕”“惜取少年时”,抓紧用功,争分夺秒,努力学习。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1、在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让学生记忆深刻,使他们对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却填进了美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新能源尤其是核能的开发成为美帝国霸占世界的威慑工具;各种先进的设施设备(新型材料)的开发研制为世界能源污染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冰箱的发明和其他废气的排放加速了溴养层的空洞的影响更大了等等。
2、在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
在物理教育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进行德育的渗透。比如开展多样化的物理竞赛(课内、课外和背诵等)课外实验、参观访问、课外物理开展兴趣小组等等也都是在进行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好阵地;物理教学中利用多种图表、教学挂图、教学录像、教学幻灯、物理专题讲座等都能增强德育渗透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多样”地进行德育渗透。
3、在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
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电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不着,有的则看不见摸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四、通过物理教育教学的其他环节渗透德育
德育贯穿物理教学的全过程,除了以上的一些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物理教学的的其他环节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单独谈话、进行家访和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对学生的作业要认真的批改,一丝不苟,找出原因,认真写好评语等;指导学生做物理实验,要实事求是,科学实验。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 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 这些教育, 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 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 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 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 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 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 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二、利用教材, 有机渗透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 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作为教师, 不仅要讲清楚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 而且要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 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
1.挖掘知识点中隐含的德育内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 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 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 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 潜移默化, 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
2.抓住奇妙的物理实验。
教师要以实验为基础,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
三、改进教法, 灵活渗透
物理教学中不同教材渗透德育方法不同, 灵活生动地渗透德育, 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 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 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如教学中设计:什么是重核裂变?举例。什么是链式反应?画图说明……生生互动讨论的同时, 师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简介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场景,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内外结合, 多面渗透
在课堂上, 采取一点一点地渗透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 使学生的头脑得到启迪。比如, 习题训练是物理教学中巩固知识, 培养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进行习题训练时,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议、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 自觉探索的习惯和方法, 不断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除了课堂教学, 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 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 不要搞喧宾夺主, 要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 在物理教学中, 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从而达到学生德智发展的目标。
一、不能死啃书本,要深度挖掘每一课文的德育因素
教师不能完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而使出浑身解数,要服务于学生的终生教育。语文课本内近三分之一的课文都蕴含德育因素,尤其是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在这方面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德育拓展,把这些正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起来,采用鲜活的素材、活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一时间学生“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使之“入学生之耳,固学生之心,导学生之行” 。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达到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汲取了人生成长的有益营养的教育目标。
二、正人先正己,教师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道德榜样
播撒阳光的人自己首先心中就要充满阳光,“言传”与“身教”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在学生的眼里,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选取进步成长的准则,如果教师的说与行反差太大,学生是很难欣赏这位老师的,更不会尽信其教导。作为教师,必须严守师德规范,绝不参与教育“三乱”活动,让每一堂课都绽放精彩,严谨治学,积极奉献,把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身体力行,无论是在学生前还是学生后都表里如一,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位教师萌发出热爱、信任、尊敬和敬佩,从而激起学生践行德育行动之心。
三、重视名言警句的教育价值
名言警句教学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但名言警句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读和诵的初级层面上,应充分发挥名言警句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功效,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并能应用于作文创作、日常交际等范围。语文教师可用名言警句导入新课、揭示教学主题、活跃课堂气氛,只言片字蕴藏人生大道理,寥寥数语拥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启迪作用。多年来,我鼓励学生搜集、学习、交流、创编、体验名言警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班级的墙上、学生的作业本中、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时时处处都有名言警句的身影。名言警句教学使我的语文课堂变得愉快轻松,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效果颇佳。
四、坚持开展德育题材演讲活动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学生课前演讲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演讲活动中,教师是听众,学生是演员,全员参与,在短短的三五分钟内,他们需将精心搜集、熟记于心的演讲稿以脱稿演讲的形式为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学生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活动中谈社会、话人生、评时事、论得失,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我时不时地规范学生演讲的话题方向,其中有很大比例都指向富含德育的话题,如我曾与学生们开展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弘扬的十二种话题的演讲,也曾开展过以“我心中的道德榜样”为话题的演讲活动。每每演讲结束,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对于演讲学生来说是一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满足,对于聆听者来说是一种化解学习疲劳的“清新剂”,也是一种收获人生哲理、知识经验的快乐过程。
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德育课堂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增强学生素质的“第二课堂”。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教师要多设计些贴近学生乐于参与的、融语文与德育双重功效的活动,如开展“优秀文化传统读书活动”、“名篇朗诵会”、“辩论比赛”、“作文评展”、“剧本表演”、“教育基地参观活动”、“看电视节目”、“正能量电影赏评”、“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可谓“一箭群雕”,使学生明辨美丑、真假、善恶、是非,既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开阔了学生视野、知识面,也增长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并且在耳濡目染中对学生的品行修养、人格塑造起到了正面导向作用。
综上所述,语文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充满艺术性的工程,语文德育功效的发挥与语文教师的思想态度、能力素养、方法途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感悟、体验和实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师要心怀“大语文观”,把教书育人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善于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寓教于乐”的原则,遵循新课标要求,遵行教学有效之道,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努力中,不断学习、尝试、反思、研究和推广,让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为一,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浅谈中学生德育方法】推荐阅读:
浅谈农村中学德育现状10-26
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德育论文)09-14
中学德育案例06-21
中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10-14
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10-14
中学德育课05-28
2024中学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细则07-22
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纲要06-02
农村中学德育的思考09-27
中学德育工作意义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