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创新教学论文(精选8篇)
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波及全球,人类社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传统的以资源优势为主的竞争已转变为以智能和人才为主的竞争。在21世纪的世界范围内的知识战、智力战与人才战的竞争中,中国要想获得持续、稳定和高速的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现在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对照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学生语文学习特别是作文上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很严重的。作文本来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作文本来是一种创造性实践。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发展,学生观察力、分析力差,看问题视野狭窄,思路迟滞,材料东拼西凑,文体不清,词不达意。因此,我们进行高中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成为不迷信权威,有创新意识,有自主写作习惯的时代新人。具体而言,意义有三个:
1.探索作文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从实践上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理论,为实施高层次、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2.解决学生认识水平低下的问题。
3.解决本校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牵动本校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途径,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壮大起来,并使其不断迸出耀眼的火花。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创新氛围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权威抑制创造,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只有教学民主,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不断产生新观念,否则,学生处处看教师的脸色行事,惟教师的观点是从,其思维必然狭隘僵化,乃至枯竭。民主平等首先表现为人格的平等。教师视学生为朋友,平等相等,态度和蔼,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及情感都应受到相互尊重,既不盲从教师,也不迁就学生,彻底打破师传生受的旧框框。
民主平等还表现为要允许、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与教材、教师意见不一致的观点,不要迫使学生钻入老师预先设计的“标准”答案中。教师的强制性教学是极为有害的。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用强制、恐吓的办法对待学生,是学校中最坏的事,它窒息了真正的科学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
2.延迟评价,激励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成功,作为目标,它是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的更进一步的行为的动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有赖于积极持久地从事创造活动,而这种活动需要他们创造成功的支持。反复的创造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因此,教师应从容易办到的地方入手,帮助学生实现创造性成功,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每一个创造上的成功,不论这种成功是多么微小。例如,我让学生给自己的周记本取名,并在扉页上写上几句话。“虽然不能永远留住流星,但请尽情欣赏这瞬间的光芒。”“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既形象又含有哲理的话,我给予了热烈的赞扬,让学生在成功中学习,前进。
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这就得实行延迟评价。学生寻求答案,特别是新颖独特的答案,有个思维过程,教师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展开的抑制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驰骋联想,各抒已见。例如,教学《警察和赞美诗》时,我提了一个问题,苏比入狱的情节是否有悖于情理?学生纷纷从不同角度作回答,我不过早加以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他们无拘束,无顾虑,针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既启发别人,也受别人启发,形成了一种活跃的智力激励环境。
3.张扬教师个性。
语文教学比起其他学科来,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强烈,更投入。这种主体意识既渗透在他们研读教材过程中,又涌动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思想认识、社会阅历、性格爱好、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处理,必然烙上强烈的个性印记,并把它宣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究思路、把握主旨、鉴赏意境中。魏书生的民主和幽默,钱梦龙的机智,于漪的声情并茂,使他们的教学充满了个性,充满了创造的魅力。
4.提高思想境界。
能否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能否千方百计地激励学生,其前提往往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思想境界。只管教书而不知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是目前不少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育是人文性、思想性等的综合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升华。所以,没有高尚的思想意识情操是不会对教育事业起到杠杆作用的。思想意识高尚与自己的事业创造出的价值是成比例的。心理学家安娜·罗在1951年研究了23位杰出的生理学家之后指出:“在所有这些人的历史当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献身于自己事业的那种持久而热烈的精神。”热爱学生,对学生负责,诲人不倦,是教师的人生责任,把完成这一责任看得高于一切,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精神,才会把全部心血倾注到教育事业中,为祖国培养更好的人才。在实施作文创新能力培养实验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增强人生责任感,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5、诱发创新热情。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6、拓展创新思维。
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二、深化创新变形
所谓的“变形创新”,指的是在原有的生活或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其内容或形式给予一定程度的变化,使之与已有的有所不同。我们课本中经常所教的诸如缩写、扩写、仿写、改写(包括变换人称写、变换文体写、改换顺序写等)之类皆属于“变形创新”的方法。这种做法对于初学者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写作的知识与技巧有更深的感受,而且也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交给他们一把打开作文大门的钥匙,教会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如何去学习写作。与此同时的另一种形式更值得提倡——那就是对“生活素材”的变形创新。生活是文学之源,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都来自于生活
三、激活创新契机
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同学们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突然会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特殊的联系。写父亲的文章可谓多矣,朱自清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背影》,这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成了他写作的契机。中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曾获得“世界邮政日”征文一等奖的辽宁省学生曾晖在总结经验时写道:“苦思冥想几天,也没想出一个思路,收到朋友来信,我脑子里便来了灵感。”“找准契机就把握住了纲领,我写得很轻松,很潇洒,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我国当代作家何大霖曾打了一个比方:“好像有一堆柴在那里冒烟,就是烧不起来,扣人心弦。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鲁迅的《药》中老栓为儿子治病而买人血馒头,结果小栓在一片“好药”的议论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的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才且“时时记起”的人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
四、启发创新联想
在提倡写实的氛围中,联想似乎已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词语了,然而“想象”是创新的思维灵魂,只有让“想象”插上翅膀,我们才能飞上蓝天,飞向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天地。安徒生的瑰丽的童话世界,虚幻的科幻作品,我们现在电视上儿童最喜爱的“多来A梦”,现在世上隆重登场的“哈利波特”,不都是想象的杰作吗?现在的学生,那种三点一线式的单调而紧张的学习生活,确实不能提供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因此每次课堂或考试中的作文里无不充溢着那种机械模仿式的作文,虽然做一些变形处理,但内容,形式等近乎雷同的文章可以说数不胜数,而有创新意味的则是屈指可数,真是提不起改作文的兴致。这不能怪学生,因为他们的生活天空只有那么宽,而我们的教学却又始终强调一个“真”,为了分没办法,总不能不写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该反省呢?想象是根据写作的需要,融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本着艺术真实的原则,虚设所需的各种材料,构思成文。当然,联想不是虚假,它是艺术的真实,我们老师大可不必担心学生是在弄虚作假。其实,只要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管他飞得多高,它永远都离不开生活的土地的。
五、优化学生的创新品格。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语言的内核。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的质量则决定了语言的表达质量;浅薄的思想必然产生无味的语言,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就只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修养、精神品质决定了文章的价值取向。因此,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优化其创新品格是写出有创造性作文的关键。
我们组织专题讲座,强化当前中学生应当弄清的十种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观念、自强自立观念、时间观念、艰苦创业观念。
我们让学生搜集积累如下几类材料:自我与时代类(世纪之交的思考、展望二十一世纪以及科技、教育、文艺、体育等成果);自我与祖国类(爱国主义、理想与情操、一国两制、勿忘国耻、反腐倡廉、香港澳门回归);自我与学校类(尊师重教、知识的能量、文化学习、育人环境等);自我与传统美德类(关心他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道德修养、艰苦奋斗等);自我与家庭类(自强不息、生存能力、良好习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等);自我与生态环境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
在这种灌输、引导、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的作文和做人能进入更高的境界,为作文创新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
所谓教学理念的创新, 笔者认为指的是肯定学生的异类思维, 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或“异想天开”。
标新, 即超越前人, 独创新意。立异, 即阐述与他人不同的观点。标新立异, 是创新的重要品质, 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我们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或“异想天开”, 特别要维护和肯定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创造性思维。在这里假设两种情况:一是教师问:“要把梦变成现实, 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醒来。”二是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练习《议懒惰》, 学生写了题目之后, 只写了五个字:“这就是懒惰。”大家想一想, 在遇到这些情况时通常会有什么反应, 是勃然大怒还是尊重肯定?像上面所举两个例子, 其实都显示出学生思维不同于常人, 开放、灵活, 富于思想、个性和创造, 它比那些只有标准答案, 陈词滥调、瞎编乱抄、假话套话的作文要强几十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给予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否定, 学生最基本的创意都被抹杀了, 还怎么敢突破固有模式写出新意呢?所以, 进行创新作文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不能墨守成规。
二、立意的创新
立意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 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立意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 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要破除流俗的观点和自己单纯的主观认识, “发前人所未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立意创新。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奇特作用。
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名句、俗语让学生提出异议, 挑战权威。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崇尚愉快教育、探究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 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又如“胳膊拧不过大腿”“谦虚是美德”“知难而退”等等, 都可以创新思维, 逆向立论:胳膊就要拧大腿、要勇于展示自我、要迎难而上等等。
对于一些课文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如《愚公移山》, 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嘉, 但论及效果又怎么样呢?像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 万不可轻易定论孰是孰非。这样的训练多了, 学生慢慢就会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三、材料的创新
选择材料的创新即选择新颖的, 别人不注意的, 或不了解的材料, 且具有典型性, 能准确地为主题服务。不要一写到亲情就是发高烧, 然后妈妈冒雨送自己去医院, 一写到风景就是公园有喷水池的一角……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周围新的人、事、物随处可见。对于我们来说, 生活不是缺少新颖的材料, 而是缺少发现。最佳材料的选用, 需要独具慧眼, 匠心独运。所以, 我们必须使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生活, 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比如大部分的学生可能都没买过菜, 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买一回, 并跟菜贩子讨价还价, 再回来写一篇《买菜记》, 材料一定会比“坐想其成”的新颖、鲜活多。
材料的创新是一篇好文章的鲜明特点, 但并非任何新材料都能写出好文章, 还要看它是否具有内在的价值。因此既要抓新材料, 又要重视深入挖掘材料所具有的价值, 使下笔的文章既避免了俗套, 又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
四、表达方式的创新
当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 有了新颖的构思, 就要鼓励他们选择采用最能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 才能使文章文情融合, 冲击读者的视线与心灵, 令人耳目一新。因此, 教师要放宽对学生文章体裁、叙述方式等要求, 记叙文、说明文、寓言、童话、诗歌……形式不拘一格;顺叙、倒叙、插叙……方式不限;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视情而定, 鼓励学生多种形式表达。
如一般的写景状物作文, 很多学生为了抒发感情就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写一两句赞美式的感叹句, 教师针对这种情况, 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写例话, 引导学生把情感蕴含在对景对物的描写中, 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灵活采用, 在教师的指引下, 一名学生在《莲花》一文中借《爱莲说》的话来表现莲花的品质, 并由此产生联想:“我回想起刚学到的《爱莲说》, 莲花还是‘花之君子’呢!君子, 指的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我久久地注视着莲花, 仿佛看到了亲爱的老师, 他不正是那有道德有学问的‘莲花’吗?长大我也要做这样的人。”这样, 写出的作文内容上就能意味深长, 形式上也会灵活多样。
又如一名学生的作文《榕树》, 通过描写校园里的榕树而抒发自己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文中写出了榕树的特点, 表露了对榕树“刚强”品质的赞扬, 写得通顺流畅, 但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新意不够。因此, 教师抓住“学生与榕树很有感情, 很亲密”这一点引导学生保留基本内容, 改变表达方式, 最后, 学生把榕树拟人化, 整篇文章改成与榕树对话, 向榕树倾诉的方式, 用第二人称“你”来写:“榕树啊, 你还记得那天下午吗?我一向认为挺棒的语文, 期中考试时考砸了, 我偷偷地跑到你的身旁流眼泪。当我抬起头来看你时, 你轻轻地摇动枝叶, 向我伸出你坚实有力的臂膀。我明白了, 你是在告诉我不要流泪, 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我默默地对着你说:‘榕树, 我一定要像你那样, 在困难面前要坚强。’你一定是听到了我的话, 呵呵地笑了。”在感情上与榕树贴得更近了, 整篇作文焕然一新。
五、语言的创新
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色、升格。3 500个常用字能组成无穷无尽的语言。学生习作往往不善于变化词句,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实, 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 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 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 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比如市场买卖的讨价还价、公共汽车上的高谈阔论, 甚至泼妇骂街, 都可以细心聆听, 体会特点。另外, 还应该多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 从中汲取养料。大凡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都是认真下过一番语言锤炼的苦功, 都力求语言的创新, 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如冰心的清新秀丽、典雅细腻;朱自清的婉约柔顺, 娓娓道来;艾青的感情深沉、富有哲理;鲁迅的质朴平实、辛辣幽默……作家们以自己创新的语言风格, 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我们可以借鉴这些作家的语言, 但也要注意不要一味地模仿。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个性写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教师命题,学生照作;教师批改、讲评。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是主角,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于发挥,因此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创新性作文教学则是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入手,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潜能。学生喜欢写作文,他就会自觉地去看、去闻、去思。
一、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形式,实施开放型教学,把课堂与社会生活接轨
创新性作文教学是开放型的教学观念,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把作文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布置学生清除身边不文明的事,要求学生进行调查取样,再进行“清除”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以《文明的新风》为题,为人们设计一下未来文明的生活,这样一来,学生兴趣高了,通过实地调查,他们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突破思维定式,为创新作文打基础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展空间,教师一定要先转变观念,重视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让学生“学写”转向让学生“会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写苹果,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以及所感受的不同,会写出不同的文章来,这时教师不能以自己对苹果的观察经验、感受去评判学生作文的好坏,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肯定学生的作文,为学生进一步创新打下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创新作文铺路
课堂气氛,需要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坚持正面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不要全责备,使学生能自由和安全地作文,使课堂气氛较松活跃。比如,写《妈妈》这样的文章,有的学生写自己的妈妈非常凶恶,如何打自己,写得很真切,但有的教师就指责说:“你妈妈都是為你好吗?你怎么能把妈妈写成这样呢?”这样一批评,课堂气氛肯定会沉闷下来,学生的思维肯定被抑制了,因为他们有了顾忌,害怕教师批评,所以,教师一定要以激励为主。
四、培养和发现创新,注意求新务实
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就可以称得上创新。创新不能拔高了基本要求而一味追求创新,求新要务实。所以,教师教学生作文时,一定要把学生引至新的内容,大胆放手,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找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想出与众不同的思路,说出与众不同的话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成就感。
这样打破了以往僵化的课堂,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活水,使学生被禁锢的思维得到解放,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作文教学何愁得不到质的飞跃呢?
参考文献:
[1]冯芳花.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模式.创新作文教学研究,2000.
[2]常淑芹.小学生作文创新教学初探.课题研究阶段总结,2011-03.
[3]杨梅花.小学作文教学创新之我见.甘肃教育,2004(04).
关键词:作文;教学;利与弊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我们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积极反思其利与弊,得与失,才能加快改革的步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总是干巴巴的,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学生的作文完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失去了其应有的鲜活的生命和色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发展,学生观察力、分析力差,看问题视野狭窄,思路迟滞,材料东拼西凑,文体不清,词不达意。因此,我进行作文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成为不迷信权威,有创新意识,有自主写作习惯的时代新人。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激发
学生们的创新热情,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契机”显得尤其重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片广阔、自由的创新活动空间,任意翱翔。
一、日记——放飞心灵斑斓的翅膀
遵循“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倡学生用日记的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因为日记是学生放飞心灵的翅膀,在日记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写,可以写几十字的片断,也可洋洋洒洒上千言;可写亲眼目睹的校园故事,也可身处其中成为主人公;可写自己对某事物的认识、看法或感触,也可通过周记告诉老师鲜为人知的秘密;可写成托物言志的抒情小文,也可是乐声悦耳的一首小诗——总之,不拘一格: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肆意翱翔,无限驰骋;让学生把浓浓的情感诉诸笔端,嬉笑怒骂,任意挥洒„„。使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都有题材可选,都有内容可写,都有情感可抒。避免了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毛病。
二、阅读—— 吸取文学精华的良方
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才如有神”。所以,每一学期开始之时,就把本期必看的课外书目和必背古诗词打印出来,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及课余时间阅读和背诵,把精彩片段以摘要的形式记录下来。
利用阅读课,有目的地介绍如《读者》《青年文摘》《格言》《大自然探索》等时尚美文,教学生学会阅读赏析,教学生学会用读书笔记的方式抒写自己的心得体会,逐渐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利用阅读这个窗口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扩大知识面。学习前人的写作手法以及他们凝练而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我们有意识地从名著中提炼艺术性强的语言,分析其风格特色和修辞手法之后,再让学生仿写,扩写,改写。把训练宗旨定位于:读名著,学语言。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例如:伟大的戏剧家萨翁经典语言“金钱是害人灵魂的毒药”(仿:嫉妒是谋害友谊的元凶);“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属于我们”(仿:生命无论多么坎坷,成功必将属于我们)。
三、多媒体——激发创作热情的源泉
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于是,我们借助多媒体中,那色彩艳丽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视屏内容来吸引学生,唤起他们的潜在审美意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寓教于乐。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领略到了国家元首和明星们的风采;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了巴黎的浪漫,埃及的久远;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的动荡与复杂„„借助多媒体,我们让学生用
笔去描绘他们从没见过的动植物;借助多媒体,我们让学生用笔倾诉他们从未有过的情感。
我们也借助多媒体评改作文。在评改时,我们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显示在屏幕上作为范例评讲;把典型的病例也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推敲,修改;还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片段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品味欣赏;把学生自己认为满意的作文存盘建档,随时取出自己的作品对比,分析,选择投稿。这种做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刺激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当然,在创新作文教学的摸索中,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日记写作平铺直叙,缺乏精彩
仅仅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每件事,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个人,用日记的形式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思想学生还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中学生所生活的圈子是狭窄的——由家庭到学校,又由学校到家庭,再说,我们的生活并非每天都充满故事,我们过着的日子更多是平淡的,我们所接触到的人也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变化。因此,也有学生的日记趋于平铺直叙,缺乏精彩。
(二)阅读中,学生阅读的深浅和欣赏的尺度难以掌控 特别是小说的阅读,有些学生容易本末倒置,把重点仅仅放到精彩的故事情节当中,沉迷于主人公的情感纠葛而难以自拔,或者竟相效尤„„这些都是无法预计的。
(三)画面欣赏中,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也有些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上迷失了方向,他们只是把关注的目光停留在有声有色的画面上,一味地享受多媒体给人在视听方面带来的快感,而忽略了观察和思考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细节。在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中,极其少数的同学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在几年的创新作文教学的教改实践中,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病,然而,用日记积累素材,广泛阅读名著和时尚美文来扩大知识面和驾驭语言的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写作兴趣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它使学生的写作个性得到了张扬,写作的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使更多的学生爱好写作,并且能写出一些优秀的作文,积极大胆的投稿,参赛。真正地做到:学写作——爱写作——有收获。
参考文献:
夏邑县韩道口镇刘集小学
贾兴伦
浅谈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夏邑县韩道口镇刘集小学 贾兴伦
摘 要:未来社会需要勇于开拓的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二、拓展想象空间,提供创新环境;
三、创设成功机会,获取成功体验。
关键词:语文作文 激发 拓展 获取 创新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奥托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现代创造学理论也指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然而,多年的应试作文,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勇于开拓的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时代呼唤作文教学必须进行创新教育。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呢?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尤其是做了语文专业教师以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喜有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乐之”是一种最佳的理想境界。为了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乐”起来,每次我都精心设计,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1、巧用名人名言。名人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巧用名人名言能够增强教学的思想性、教育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漫画。漫画寓言深入浅出,发人深省。运用漫画来配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育,既能增强教学的幽默感,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巧用诗词。古诗词的语言精练、优美、节奏感强,能够使学生课堂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美妙动听。通过诗词的渲染,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4、恰当巧妙的用俗语、谚语、成语、典故、对联等,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
5、巧用音乐渲染气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创造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共鸣,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的投入。如在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后,要求以父爱为话题作文。在作文前,我先准备了滕格尔演唱的《父亲》这首歌播放,同时让学生想象不同的父亲的形象,然后在自由发言,说感想、体会,很快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及创作的积极性。再要求写时,学生不但没觉得难,还写出了一篇篇佳作,其中一名同学的《父亲的巴掌》,还在《雨露报》上公开发表了。
二、拓展想象空间,提供创新环境 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不可能具有不断探索和创新精神的。想象力能增强学生的探索研究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能使学生在思考学习中找到意想不到的灵魂和捷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6岁的爱因斯坦就曾经有过“怪诞的想象”:假如我骑在一条光束上,去追赶另一条光,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呢?这是他后来发明的“相对论” 的初因。所以,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图形,再造想象。
1、曲线的引发:想象为人的皱纹,由此联想到人生的挫折;想象为大海的波涛,由此联想到人生中潮起潮落;想象为音乐的旋律,由此联想到生活中跳动的音符„„
2、又如○□△构思画面,联想显示生活,想象为一只笔,一把雨伞,一个警示牌„„
(二)利用音乐,展开想象。音乐是一种美感语言,其形象塑造是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在大脑中产生联想和想象而获得美感。可以反复播放某一乐曲,使每一个音符幻化成聆听者心中流淌的歌,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学生想教师辛勤备课的情景;又如《秋日的私语》让学生想秋日的风光;《故乡的云》想象游子思念祖国亲人的思想感情;《真心英雄》想象自己的未来„„
(三)“故事创作”法,激发想象。进行故事创作,有利于刺激自由想象的能力,分为几种类型:
1、对原有故事的情节进行改造;
2、对原有故事的改造;
3、用几个意义范畴相距甚远的词语描述一个故事。如父亲?儿子?鲜花;核桃?电视?沙漠?风筝等,这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阅读科幻文学作品,激发想象。杨振宁博士在《科幻世界》杂志题词中强调:“科幻,常常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因此,阅读科幻文学作品的意义是深远的。教师要创设这种环境,为学生提供中外科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思考品味。平时教学中密切关注当今科技发展动态,即时引进课堂,同他们共同探讨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如果把创造思维比作是智慧之鸟,那么联想和想象就是它的双翅。作文教学更要重视想象力的培养,给学生营造想象的环境。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想象因素,抓住文中的想象点,设计训练点,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再造想象、推测想象等。如每册语文教材前的各式图片,都变成了我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活化石”。如针对每一幅画面,我都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想象,甚至引申、挖掘。通过这些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作文放射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就一场雨而写的习作,我班就有两名学生的文章同时见于报端,语言、风格等都各具特色。
三、创设成功机会,获取成功体验 爱迪生有句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应该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师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成就动机的定向和驱动作用,引导学生经过紧张的智力活动去完成写作任务,取得成功,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学生如果能经常受到这种成功的激励,就可使他们深信自己的智力和力量,就会对作文更感兴趣,形成一个“成功——兴趣——再成功——再生趣”的良好循环。
教师要首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不同的情景,让素质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解决基本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解决难度稍大的问题。其次,教师即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完整准确的回答了问题,发表了新颖的独特见解、提了个有价值的问题等,教师都要及时予以发扬与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不仅要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还要耐心的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进一步地充分参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写好作文,并能在批改作文时抓住学生文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哪怕是一个字用得妙,一句话写得精彩,我都不放过让他受表扬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我能行”、“我能写”。积极鼓励学生投稿,并给予恰当地指导,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的习作有上刊的机会。
近几年来,我的每批学生都有作品公开发表,每当优秀作文被刊出,那份成功的自信,无法形容;那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就连平时作文基础较差者,也跃跃欲试,写出了剖析自己的小文《我》,偶一见闻而得《可怜的小猫》。
是啊,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获得写作成功的体验,作文教学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效果定会让人欣慰。
一、双向互动:作文创新的主阵地
现代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着顺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思维的创新提供积极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中营造充分开放的课堂环境, 对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言堂”, 或在审题立意上先入为主, 这无疑会束缚学生们的作文思维, 是不利于作文进行创新的。传统作文教学发展到今天, 它的弊端已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老师在双向互动的作文课中要摆脱传统作文观念的限制, 给出更多的思维空间于学生。“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 在如此广阔的思维海洋里, 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尽情地遨游。给学生一片天空, 他们将绘出美丽的宇宙。
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的互动, 这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课堂的开放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这是学生在开放状态下进行作文创新的关键。作文中进行限制性的命题, 或进行过多的“经验”指导, 不但无助于学生的写作创新, 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挥。
二、奇文共赏:激发作文创新的欲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说得再多, 也只是空中楼阁, 如雾里看花。望梅不能止渴, 光说不能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创新作文是什么样子?有啥看头?老师即使是说了一万遍, 但也不一定能够让学生感知到什么是创新作文, 而作文实物的展示可以收到不言而化之的效果。奇文共赏, 在鉴赏中认识创新作文, 在鉴赏中迁移这种创新能力, 在鉴赏中激发创新的欲望。欲望是人的内驱力, 无声无息, 但却有无穷大的推动力。奇文共赏, 是作文创新的诱发器, 是作文创新的催化剂。
单纯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 也是枯燥无味的。在作文教学中用丰富的奇文、美文与学生共赏, 这是一条可行的、有效的途径。在共赏中可以进行师生间的面对面交流, 可以进行思维的深入交换, 并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产生创新的念头和想法, 用此法必可以激起学生的作文创新的欲望。
三、制度创新:为创新提供激励
从社会角度上来说, 制度是知识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和根本保证。制度的优越性与否,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的高低。也许会有人说, 教学创新怎么会需要制度来保证呢?教学不是搞经济,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学不是搞经济建设, 但是别忘了, 教学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教学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市场经济中的有机分子, 不可能也避免不了要受社会大气候环境的影响, 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带有清晰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的。既然教学中的师生都是受目的性和功利性的影响, 建立一套科学的作文创新“制度”也就十分必要了。就作文教学来说, 它的制度应比其他学科更应该体现出开放、激励的特点。如把作文的创新可以分成定题创新、立意创新、选材创新、构思创新、语言创新、修辞创新、意境创新、文字创新等, 每一个方面的突破创新都应给以肯定和加分、表扬。
既然是一种制度, 它就应该公平地执行, 并要持之以恒地实施。教师应该使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奖励作用,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或是在作文创新比赛中, 都要很好地运用奖励制度激励和保证作用。奖励制度的作用在于形成一种惯性动力, 形成一种恒定的动力, 使创新的活力不减, 激发创新的内在潜质。在制度上保证创新的活动, 就可以使作文的创新历久而常新, 可以切实地整体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四、成果展示:增强创新的信心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除了上述方法和途径外, 还可以用创新成果展示的方法来激励学生, 增强他们创新的信心。任何人都不希望只有努力的付出而没有收获, 有付出就有收获和成果, 他们可以在成果展示中感受到自己的成绩, 体会到自己的进步, 品尝到进行作文创新的果实。作文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创新能力的体现, 所以, 应该从不同角度去展示他们的作品, 让他们自己从作品里看到创新的影子, 找到创新的足迹。
一般地, 对创新作文成果可以是十周或者一学期集中地展示一次。这些作文创新的成果, 可以是平时的写作, 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偶得;既可以是考试的作品, 也可以是作业中的写作。成果展示是作文创新的系列配套活动, 是为更好地进行作文创新服务的。制定详细的展示计划、充分的舆论宣传, 把展示搞得绚丽多彩, 使展示本身具有创新的因素。作文教学中, 教师的写作指导是创新的起点, 成果展示则是上一次作文创新的结束, 又是下一次作文创新的开始, 成果展示在此过程中起到检查、督促、鼓励的作用。创新不一定要进行怎样特别的动员, 教学中的每一天都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时间。
摘要:作文教学中, 教师的写作指导是创新的起点, 成果展示则是上一次作文创新的结束, 又是下一次作文创新的开始, 成果展示在此过程中起到检查、督促、鼓励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想写,愿写作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学生来说尤为突出。兴趣,在某種意义上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1)愉快感染: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教育学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地提高学习质量。
(2)诵读品味: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经常挑选好文章,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体会美的含义、美的写作方法和美的精神境界。
(3)精心评讲:每次评讲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读一遍,然后组织学生评议,进而教师总结,让学生学有榜样;特别要关注待优生的作文,对他们的一些好词好句、好的开头、结尾都应给予表扬并登记入册,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明白作文的样式和框架,做到写作文时心中有数
(1)内容真实
真实是创新作文的基本要求。这里的真实是指文章中所写故事情节、人物及诸多描写,宛如生活实际的再现,犹在眼前。有些同学一看到“真实”两个字就理解为“不能虚构”,其实,作文不反对虚构,有些时候虚构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手段。
(2)题材新鲜
鲁迅说:第一个把美女比做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算是人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生活好比一条大河,新鲜的材料好比是浪花,就看我们怎么采撷。
(3)语言准确
语言准确是指文中的词语恰当、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及表达作者的感情。过去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讲一句话的好处、一个词的好处,实际是给学生讲别人是怎样把话说得准确的。
(4)形式不拘一格
不拘一格指文章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古人说“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文章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者怎样通过修辞、语言的形式等表达手段体现他自己的意思。
三、学生作文落实到实处的创新
1、主题思想的创新
主题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主题创新。
2、选择材料的创新
选择材料的创新即选择新颖的,别人不注意的,或不了解的材料,且具有典型性,能准确地为主题服务。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周围新的人,新的事,不是缺少新颖的材料,而是缺少发现。
3、写作方法的创新
写作方法是指一篇文章主要运用的表现方法。诸如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法:记叙文可用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也可以用补叙法、追叙法等;说明文可用综合说明法、举例说明法、比较说明法、类比说明法、图表说明法等。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灵活应用,也可以自创新法,只要利于文章的表达,什么方法好就运用什么方法。但如何使写作方法更好地表现主题,更吸引读者,更好地创新,则是无止境的,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创造。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教师承担着为民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首先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践行创新理念,不断以自身的创新行为,推动学校“走创新教育之路,做创新型校长,当创新型教师,育创新型学生,建创新型学校”。笔者认为,创新是教育的担当,是国家民族的希望。要建设创新型学校,就要立足课堂,从课堂教学创新开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虽然新课改已进行几年了,但由于受“师道尊严”和“升学率”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敢真正在课堂中实施“民主”,担心课堂乱了,授课完不成,影响自己的教学质量。因此,上课还是“应试教育”模式,或者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民主和创新是个摆设。只有我们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求知心理,自觉地参加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去。由此升发到“快乐的学”中去,产生浓郁的创新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首先,教师要学会“宽容”和“倾听”,这是建立民主和谐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自由的思维空间所需要的。如在不影响整体学习前提下,允许学生的“童心”小搞笑出现,允许学生的“胡思乱想”。教师要放下“长者”身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用“童心”去体验,用“童言”去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听自己意见的朋友。其次,教师要点燃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培养学生能动性的根本途径就是激发他们的需要,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充分“备好”学生,要有针对性、新颖性的设
计课堂程序,多给学生参与机会和展示机会,真正使学生变为“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喜悦。如:举办一次知识抢答赛,让成绩差的学生当一回评委,成绩中等的同学作为主考官,成绩好的同学进行竞赛抢答,这就避免了“常规”知识抢答赛中所出现的尴尬场面。通过有序的组织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表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只要学生努力了,教师就应该毫不吝啬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有所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旧式僵化传统的课堂结构模式,在学习新课前,应采用各种新颖的方法导入课题,如猜谜语激发兴趣、诗歌诵读法等等,促使学生产生最实现、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动机,注意力一下子被抓住了,深深地吸引到了课堂上。对中年级的识字教学化繁琐为简化。如教师在教学“赢”这个生字时,很多学生都记不住,此时,教师就将“赢”字结构解编成歌迷诀:亡、口、月、贝、凡,让学生多读几遍,学生便能记住。这些喜闻
乐见的灵活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
一堂好课,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有些课堂上师生激情飞扬,课堂就是一种享受。这样的好课,课堂氛围是和谐的,教学理念是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能够放飞激情,把爱投入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和孩子们的零距离相处,从而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让课堂和谐完美,让学生思维拓展、想象无限。比如《口语交际》课,首先,让学生快乐地说,让学生自己组织实验、自己选择学习材料,不受教师经验的局限。如:一年级下册教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问题,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动物王国里的一只小动物要过生日了,小动物们纷纷来祝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比一比,你能知道什么吗?用这些词说一说,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学生在“我们是自己学会的”这充满自信的声音中轻松地学习了知识。其次,让学生有机会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一是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二是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等形式,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
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三是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教师应提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氛围,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学困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开放的课堂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创新永远在路上。优秀教师往往根据所服务的不同个性、不同基础的学生情况,结合所完成的育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学定教,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创新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一次,一道发散性思维的题,我的思维就不开阔,没有转换思维的角度,怎么也做不出来,于是请教一位名师,她说:“我们的思维不能只在一个方向,要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果然,她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其次要创新教法,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法。在一次期末总结交流会上,一位老师的方法很有创新。他说:在测试频繁的情况下,找出前一次考试前十名的学生,不答卷,而是让10名学生在其他学生答卷过程中找出典型的错误,将错误写在黑板上,交卷后,师给出标准答案,这十名学生改卷,老师讲写在黑板上的典型问题。他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信,还让老师自身节省出了很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创新教法,一举多得。
五、营造创新的教学情景
教学情境的创新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集中
体现。如创设问题情景,首先要引发学生好奇。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引发学生好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是诱使学生出错。有一次,学生的口诀记的不熟,我就说:“同学们,你们来考考老师,看看老师的口诀记的怎么样”。开始,我都说对了,忽然,学生说:“七九……”,我说:“三十六”。结果,我发现学生愣了一下,然后说:“老师你说错了”。这一插曲加深了学生对口诀七九六十三的记忆,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三是贴近学生生活。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有一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标准来分类的。其实这种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只是很多学生不会想到这就是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地准备了樱桃、白菜、西红柿、苹果、辣椒、桔子、扁豆、草莓等,让大家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这些东西学生们没有不熟悉的,他们的脑子就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似的,讨论起来你争我抢,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分两种,樱桃、苹果、桔子和草莓是水果,西红柿、白菜、辣椒、扁豆是蔬菜。”有的说:“按颜色分,樱桃、苹果、西红柿和草莓都是红的,剩下的是另一类。”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两种,一类是我喜欢吃的,像樱桃和草莓,还有一类是我都不喜欢吃的。”……在感受童言天真的同时,我更深地体会到分类这种数学思想是如此朴实地贴近学生,而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真的是数学教学的宝贵财富,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
总之,有问题,才会有思维;有问题,才会有探究;有问题,才会
【浅谈作文创新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语文教学中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10-17
浅谈如何音乐教学中创新10-10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12-10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7-23
论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12-02
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2-01
创新在作文教学中体现07-27
[作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07-12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