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精选11篇)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篇1

根据区卫生局《关于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调研的通知》要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认真对待,对所调研的内容进行自查和总结,现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的总体情况

1、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近年来,疾控中心着力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以带动疾控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应急处置六大体系(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队伍体系、保障体系、信息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调整充实了应急处置办公室、专家组和应急处置预备队,加强应急处置工作的日常管理、演练。组织修订了《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汇编》、《卫生应急工作技术手册》、《应急队员工作手册》,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突发水质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食源性疾病处置预案》和《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更新和充实了应急信息系统设备、应急物质和个人装备,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举办了2期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组织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演练和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锻炼了科研队伍,提高了实战能力。

2、人才队伍建设

疾控中心一直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当作重点工作来抓,坚持集中学习培训,先后举办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等培训班11期,培训疾控中心和基层卫生单位人员600多人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40多人次到国家、省、市参加培训学习,引进了2名高层次人才充实重要岗位;参加省疾控、**医学院、**市疾控中心等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通过多种方式,让职工及时掌握最新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防制技术,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促进了疾控工作顺利进行。

3、规范管理,及时处置疫情信息

疾控中心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对**区疫情报告单位报告的疫情信息进行质量审核。根据疫情形势,及时召开疫情分析会,对全区疫情进行分析研判,制定防控工作建议。及时编制印发疫情快报、月报,每月进行疾病预报,为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制定疾病防治工作计划提供技术支持。每年进行传染病疫情分析,月分析和周分析。组织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流感、流腮麻疹疫情分析研判疫情研判;对全区22家网络直报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疫情报告24小时内报告及时率100%,审核及时率100.00%。

4、落实免疫规划政策,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疾控中心举办了预防接种门诊综合技术、应急技术培训和消毒技术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次,有效提高了预防接种人员的突发应急处置能力和责任意识。认真落实《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生物制管理,坚持主渠道采购疫苗,坚持疫苗储存、运输全程冷链管理,增加了疫苗接种的安全性,避免了预防接种相关异常反应与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票据化管理机制,认真开展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查验学校达100%,查验学生在95%以上;加强对各接种单位的考核和技术指导,促进了我区免疫预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儿童接种信息化管理率达到100%,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二类疫苗推广应用稳步推进,接种针次大幅提高,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百日咳、乙脑、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白喉、脊髓灰质炎报告发病率均为零;麻疹、流腮等传染病发病处于**市各县(市、区)低位。2013年12月**区代表**市接受了省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及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检查,受到专家组的肯定。

5、加强慢病管理,完成各项疾病监测工作

疾控中心重点开展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控工作,指导基层医疗单位加强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死亡推断书》的填报工作,每月进行死因分析,并形成居民死因报告。按照《**市地方病防制工作意见》的要求,疾控中心制定了《**市2012年碘缺乏病监测方案》,随机抽取了5个镇的20个行政村300户居民食盐样品300份,进行半定量、定量监测,合格294份,碘盐合格率平均为98%,碘盐合格率有所上升。积极开展了疟疾防控工作,举办了疟疾知识防治技术培训班,组织开展了疟原虫血检工作,血检人数853人,血检率1.6‰,复检121人,复检率14%,达到了上级要求。

6、加强技术指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

疾控中心调整充实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指导团队,定期对**区10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进行指导,并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培训基层卫生人员600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阻碍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的突出原因;

1、人才方面

(1)编制不足。核定编制71人,实际只有60人,缺编11人。对照卫生部有关卫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和《山东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3-2014年)》(鲁发改社会〔2013〕237号)以及**市其它县市区疾控中心的疾控队伍结构,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量不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2)年龄层偏大,出现断层。现有的60名职工,35岁及以下16人,36-40岁5人,41-45岁8人,46-50岁16人,51岁及以上15人。

(3)待聘高、中级职称人员较多,许多专业资质培训对专业技术职称要求较高(如职业健康检查主检资质),影响了单位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2、仪器设备方面

实验室和查体科仪器设备老化,制约和影响实验室检验能力和查体能力。

三、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四风”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钻研业务思想意识,不求甚解。工作按部就班,囫囵吞枣,没有创新,缺乏活力。

四、工作改进措施及意见建议。

1、引进人才,充实人才队伍

2、增加财政投入,更新仪器设备

3、鼓励人才钻研业务,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和水平

五、对**市卫生局在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加强在职培训,有计划地培养卫生医疗学科带头人。

2、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篇2

随着社会发展和疾控工作内涵的延伸, 社会对疾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江东区对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已经实施项目管理和考核, 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范围有所扩大, 同时要求进一步提高。江东区当前疾控工作模式为:疾控中心业务人员各负责某 (几) 项工作, 并定期到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此项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但由于指导单位较多, 指导时间有限, 导致指导工作难以深入, 部分指导工作不能完全到位。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考核情况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没有直接联系, 疾控中心人员指导责任心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 由于目前区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紧张, 专业技术人员少, 多项业务工作仅由个别人员负责, 在遇到重大疫情或其他紧急任务时, 人员安排时常捉襟见肘。

为从根本改变这些弊端, 有机整合全区疾病控制力量, 加强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的指导, 真正实现疾控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 同时通过指导全面工作促进指导员知识面的增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逐步培养全科疾病控制医师。2008年江东区疾控中心对社区疾控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推出了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制度。

2 制度主要内容

2.1 挑选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下沉社区

从疾控中心责任公共卫生医师中选拔7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人员作为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 各负责一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控制工作的全面指导任务。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每周确保至少1天 (周一至周四之间) , 到所负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疾病控制工作的指导, 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一起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工作, 通过参与具体业务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在下沉工作中主要承担职责有:⑴掌握社区疾病控制工作基本要求和规范, 组织和带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 落实疾控工作的基本技术要求和规范;⑵协调和处理社区疾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必要时联系区疾控中心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指导;⑶针对性地制订社区疾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并组织实施;⑷与各级疾控中心业务部门和社区主管部门沟通, 保证计划任务顺利完成;⑸参与社区对重大疾病的现场调查处理, 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质量控制;⑹及时向疾控中心及社区主管部门反馈工作进度和工作重点;⑺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责任医师团队疾病控制工作的考核管理。

2.2 明确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在疾控中心的职能定位

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除负责所联系的街道社区疾病控制工作的指导外, 还需同以往工作一样负责疾控中心层面上某 (几) 项业务工作。主要职责:⑴参加上级有关工作会议, 在周五下午集中向其他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传达有关最新工作要求, 并明确各相关业务指导要求和指导重点;⑵汇总相关数据, 及时上报有关报表;⑶就该项工作制作统一格式的指导记录表, 在其他指导员就该项工作指导时出现困难时协助进行业务指导;⑷负责疾控中心层面对该项业务的考核管理。

2.3 设立社区疾病控制工作办公室 (社区疾控办)

社区疾控办包括中心与社区相关科室 (传染病防制科、慢性病防制科、健康教育科) 所有工作人员。社区疾控办主任负责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的管理考核, 明确各相关业务工作指导要求和重点;组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控制工作考核, 定期组织召开 (周五下午) 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会议 (交流有关情况, 传达最新业务要求, 开展技术培训、明确下周指导重点等) 。社区疾控办各主任同时按职能分工对社区疾病控制某几项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2.4 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

疾控中心对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给予后勤物资保障, 同时在指导员正常完成指导工作的基础上发放一定工作津贴。给业务指导员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物资和经济保障。疾控中心领导每人负责两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系, 每月对所联系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1次以上的走访, 了解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的工作情况, 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定期召开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座谈会, 就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反馈。对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在业务培训、学历教育、中层干部选用等方面给予一定优先考虑。

对社区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员工作年底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情况决定指导员年底奖金发放情况;考核情况由三项内容决定: (1) 指导员所负责的疾控中心某 (几) 项业务的考核情况; (2) 负责指导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控制项目考核情况; (3) 指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常工作资料情况。以考核来督促和评价业务指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 保证社区疾控业务指导的质量。

3 目前制度实施情况

在指导员制度启动前, 各工作项目负责人分别就自己负责的项目制定了统一格式的指导记录表。在下沉社区前, 各指导员就社区疾控相关工作项目接受了封闭式全面培训, 各指导员既做学员又做老师, 互相进行学习和授课。各工作项目负责人分别就自己负责的工作项目的基本知识、工作要求、指导要点进行了授课、解读。指导员每次下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并指导均做好工作日志, 每周五社区疾控办召集各指导员进行会议交流, 反馈指导情况、基层问题和意见, 同时布置下一步指导重点。

4 绩效评估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篇3

【关键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是为了满足卫生防病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随着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和“健康中国”等一系列重要战略的启动实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也在这种机遇下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受人员队伍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检测工作质量,确保检测数据、结果真实、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出具检测报告,以科学证据来指导和实现更加科学精准的疾病防控。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身职能特性,其实验室设置较多,主要包括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消毒实验室、媒介生物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验室等,且每种实验室都有着专门的监测和检验对象。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公共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多发,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社会各界对疾疾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但质量体系文件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方面

(1)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是保障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还没有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设置单独的保障和供应科室,与此有关的工作分散在不同科室,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检验科、有的在财务室……常常因职责不清,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而造成工作疏漏,直接影响检测工作。

(2)记录的控制

虽然质量体系文件明确了质量活动的记录要求,但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因整个检测活动都需要详细记录,实验室人员忙于设备操作,嫌填写记录耽误时间,就直接填写一张原始记录表,复印多份,只留下无法复印部分才补充填写,于是出现检测结果忘记填写、检测样品编号涂改、检测结果错填等问题。二是实验活动完成后,不及时规范、完整填写活动中的相关记录表格,等到定期检查才补填,于是出现乱填写、字迹颜色参差不齐、逻辑错误、交差了事等情况。

(3)内部审核

内审是质量管理体系自身的规定和要求,也是体系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评价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受限,都是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内审员既是实验室人员,又有可能是报告签发人、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等,加之内审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往往默许一名内审员完成整个内审工作,从而使内审流于形式,审核结果无任何价值可用,管理评审更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

2.技术方面

(1)人员

在整个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中,人员是其中最具活力、富有创造力的因素,是其它因素不能替代和无法补救的关键性因素。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大多数是2002年合并成立的新机构,人员素质高低不齐,年龄、能级、学历、专业结构也不合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无法完全满足其所从事工作的需要,尽而影响到实验室检测能力

(2)设施和环境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有的是新建,有的是改(扩)建,因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规划等原因,限制了实验室建设规模、布局、需要与可能等内、外部环境,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不可能严格满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对抽样、检测、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设备和标准物质

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实验室开展检测/校准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检测数据的基础。在整个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这个要素出现的问题值得深思:设备、标准物质状态标识混乱、设备档案不齐全、设备到期不检定或漏检、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设备故障频发、办公室乱发放仪器设备上岗证书、标准物质保管不规范等。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

1.加强实验室监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高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并要求全体人员形成共识,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执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由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设置问题,人员普遍存在一人多岗、一人多责现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落实会有实验室检测人员参与,在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中,很难系统地、独立地完成检查。例如,在进行内审、管理评审、实验室间工作比对、期间核查等工作时,会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因而就没有真实的验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否有效地、持续地按管理体系要求运行,最终,效果评价报告无任何意义。因此,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加强体系文件运行监管,严格审查工作质量,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提高人员素质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需要中心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来源是多方位、多渠道的,涉及质量控制管理的各个方面,收集和反馈这些信息不是仅依靠某个人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客户的需求等宏观环境方面的变化信息,主要依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领导层收集;新技术、新方法方面的信息主要依靠实验室人员完成,体系是否按要求运行、体系文件是否过时或失效等方面的信息,就要依靠内审员质控人员收集。所以,持续、有效的对中心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用目标管理、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各种方法来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是实验室的经常性工作。这项工作在各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会千遍一律,只能因人、因事、因时而宜,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和手段,使每一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岗位,明确岗位责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持续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增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为了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的,是一个单位高效运转具有活力的重要保障。实验室有了制度,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相互制衡的领导体制和实验室内部的分工协调,各部门才能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团队合力,实现实验室的管理目标。随着新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出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更为凸显,实验室内部的管理必须随着环境、目标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完善各种制度势在必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实际存在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完善现行规章制度、科室职责、人员岗位职责或职务说明书等,以便确定其职责、任务、工作条件(环境),任职人员所需具备资格及享有的权利,以及其相应的教育培训要求等规定,详细制定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作绩效考评体系,从而更好的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实验室永葆活动。

三、结束语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省计量认证评审组对我中心计量认证进行监督评审,首先,我代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是2008年8月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2010年4月通过监督评审,2011年11 月通过资质认定复审。我们根据以上 3 次检查工作所发现的问题,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了整改。为确保中心检测检验不间断并以高质量的要求运行,我中心继续坚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公正作风,标准规范的技术操作,正确及时的结果报告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确保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保证了卫生检测检验和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社会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下面,将我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心基本情况

1、中心概况。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莱芜市莱城区卫生检测检验中心)成立于2004年12月27日,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其前身为莱城区卫生防疫站。中心占地6亩,有工作用房2300平方米,设传染病防制科、艾滋病防制科、免疫预防科、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科、环境卫生监测与评价科、健康教育科、卫生检验科、质量管 1

理科、办公室9个行政业务科室,主要工作职责为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公共卫生监测、健康教育以及预防医学科研、教学、培训等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工作,已逐步形成体系健全、设备齐全、功能完善、业务精湛的全省一流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人员构成情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在职职工5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职称16人,其他人员3人。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27人,中专学历11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32人。为满足技术服务的要求,我中心多次派人参加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院、省疾控中心组织的培训学习,并获得各种培训合格证。形成了一支公共卫生、检验、质管等专业齐全、整体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科技队伍。

3、设备配置情况。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必需和实用性的技术项目仪器设备要求,在对原有设备清理、维修的基础上,在经济十分因难的情况下,中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今年投资10万元添置所缺设备。现拥有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声级计、测汞仪、粉尘采样器、气体采样器等大中型现场监测及实验室检测设备共50余台(件),基本能够满足常规技术服务工作和资质审定的要求。

二、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开展情况

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继续加强对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领导。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法律法规对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的能力考核,是一项严肃的依法行政行为,也是我们检测检验机构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体现疾控机构综合实力和公共卫生技术服务权威的重要措施。我中心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高度重视计量认证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将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独立设置质量管理科,并调整充实了专业人员,配备了必要的设备设施。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期组织计量认证知识培训,提高了干部职工对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集体参与意识。为建立和完善新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心及时调整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代理人、授权签字人,聘任了内审员、质量监督员、计量管理员、仪器管理员、样品管理员、资料管理员等,为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2、结合实际,认真修订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体系文件是指导各项质量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也是贯彻质量 方针,实现质量目标的保证。为使中心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 范化,去年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分赴市疾控中心和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依据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结合中心实际,去年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进行了换版和修订。

3、强化全员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搞好培训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是搞好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关键和保证。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要求,结合我中心部分人员调整的实际,制定了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每年 1、2 月集中重新学习宣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实验室资质认定法律法规部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每年两次组织有关科室对新聘用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上岗上机考核。在我中心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中,适当增加对管理体系文件、实验室资质认定知识的学习培训,各责任部门、科室、岗位人员能按体系文件的要求,明确各自职责。

4、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为确保检测质量提供资源保证。

为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我们对中心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了清理,建立了台账,按类别进行唯一性标识,进一步完善了仪器设备档案,对新购的仪器设备严格按照《设备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运作。编制了仪器设备的检定计划,按计划分别送省、市计量测试所进行了仪器检定,满足了检测活动及结果质量要求。按程序文件要求对提供服务和供应品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编制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对影响检测质量的仪器及配件、消耗材料的采购和服务在合格供应商 范围内选择,同时,加强了对采购计划的审批和供应品的验收,以保 证了采购物品的质量。

5、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中心质量方针、目标、质量手册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心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我们按照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要求和各岗位职责,将计量认证工作任务分解到科室和个人,并定期召开调度会,加强日 常监督管理,使质量体系得到正常运行。一是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规 范检测检验程序,从样品的接收到检测报告的签发各个环节进行严格 控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报告的规范性。二是认真执行 《文件资料控制程序》 将本中心与质量体系有关的内部文件均做了受控管理,建立了受控文件清单和受控文件收旧发新记录,中心的文件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同时按规定对有关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进行了整理、收集和确认,保证了检测工作标准规范的有效实施。三是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始终以热 情、诚信的服务态度,面对广大客户,尽力满足他们的委托需求,并 随时向客户发放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及时了解客户对中心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据调查,客户满意度达 100%。四是加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按照质控计划,定期对检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采取加标回收、比对试验和重复试验等方法,并积极参加省质监局、省市疾控中心等上级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五是制定了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了期间核查,保证了仪器设备的良性运行。六是强化运行记录管理,进一步规范记 录,提高记录质量。七是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作用,加强日常监督管 理,及时发现检测工作中的不符合项,积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八 是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管理评审。为验证中心质量体系的符 合性及有效性,每年对中心质量体系进行内部审核,通过内审查出的不符合项,经跟踪验证,均得到了纠正。为评价中心质量方针、目标 的适宜性、有效性,确保质量体系和检测活动的持续适用和有效,每 年 1 月组织召开由中心主任主持的管理评审会议,听取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以及中心办公室、质量管理科、检验科、各业务科室的质量体系运行报告。通过认真的讨论分析,会议认为中心建立的质量体系、质量文件、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能符合中心实际,质量方针和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得到了有效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保持有效的监控,并能及时发现不符合项,迅速作出反应,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目前,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可行,运行有效。总之,我们在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在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五年来省质监局评审组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通过纠正检查中给我们提出的基本不符合项和不符合项,规范了管理和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对质量工作的认识,提高了我们的整体业务水平,推动了整体工作的规范化。但由于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面广、量大、过程细,工作中稍一不慎就会出偏差的特点,我们的工作中肯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在评审过程中多指导,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按照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整改,使我们的检测检验工作再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防自杀项目工作汇报 篇5

XXX自开展创建XXXX以来,按照XXXX的要求,在各方面作了大量的安全工作。现就预防自杀工作作一汇报。

一、大力开展预防自杀的社区宣传活动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自2007年以来,在社区每年开展预防自杀的大型宣传活动,有镇政府各部门、各居委、各公司人员参与。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请心理咨询师到现场为大家咨询,由专家为大家作预防自杀的讲座,现场发放预防自杀宣传小册子。普及预防自杀知识,营造预防自杀氛围,让群众了解自杀的一些先兆症状及发生自杀后要采取的救援措施等。2010年到2012年间共有300多人参与了预防自杀宣传活动,150多人受益,展出版面3块,拉横幅3条,发放宣传小册子270多份,开展社区讲座3次,开展心理咨询3次。在社区群众中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防自杀随访和心理疏导

XX社区目前在管精神病人为297人,其中抑郁症患者13人。针对抑郁症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往往会产生自杀意念,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很可能会发生自杀行为的状况,采取了加强随访,重点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低落情绪,并与监护人或家属沟通,实时观察患者动态,以防意外发生。同时还建立互通、互助机制,居委、公司等部门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镇政府有关部门,并和相关单位联系,开展援助工作。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实施救援。阻止自杀动机的发展及自杀行为的发生。

三、突发事件积极应对

举一反三加强管理

2010年12月13日,XX一精神病患者因幻听发生跳楼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引起了镇政府领导及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精神病人管理再一次提到了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精神病人管理仅靠卫生部门是远远不行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协助,各部门要按上级的有关文件,各施其责,互相协作,形成合力,创造社区安全环境,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于是,一项查漏补缺工作在XX社区开展。各部门的互通、互助网络也得到了加强。

四、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群体心理调适活动

安全社区的创建要有超前意识,要把安全的关口前移。镇领导们从许多事件中感到,预防是最重要的。而当今社会人群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是许多安全的隐患。于是,“社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群体调适活动探索”工作在XX悄然开展。在镇社区办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反复协商和多方沟通,XX等四个居委率先试行。自2012年3月以来,共开展讲座活动12次,参加人员共562人,开展访谈1次,各种测试4次。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赞同。目前,该项工作还在进行中。期望通过项目的实施,在总结经验后加以推广。

从XXX自害人数2007年的9位下降到2011年的0位,可以说明XX预防自杀的工作是有效的。还有很多工作要不断的做实、做好。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于预防校园欺凌的工作汇报 篇6

根据**市教育局印发的《**市防治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整治

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区扎实开展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现对我区教体系统防欺凌阶段性工作成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

我区印发了《**区教育体育局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攻坚月活动方案》,组织区属各校参加相关会议进行专门安排,由相关科牵头,相关职能科室共同参与,加强与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门的联系,推动各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坚决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持宣传教育优先、预防为主、完善制度、及时处理,实行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

二、加强教育,自我保护

区属各校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法治安全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增社会责任感,树立注重诚信、维护正义的理念,弘扬社会正能量。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学会自我保护,不发生意外事故。

1.各学校开展以校园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讲座,并邀请法治副校长、警察、法官出席,通过大量鲜活的实例,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视程度,增强预防意识和保护意识。有专题记录、图片等材料,过程材料详实。

2.各学校将校园欺凌治理工作与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有效结合。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展示,使学生对校园

欺凌事件明确“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做”等相关问题。

3.各学校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体家长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相关培训,宣传国家、省市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政策要求,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促进校园欺凌治理工作的开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加强监管,完善制度

区教体局成立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班级层层压实责任,签订学校安全责任书,将安全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建立了专项治理情况月报制度,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紧急事件要立即上报并妥善处置,对实施欺凌的学生和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对被欺凌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依法进行赔偿。

四、强化措施,防患未然

加强校园安全“三防”建设,加大投入电子监控设施,学生进入校园即进入监控范围,加强门卫、食堂等重点领域管理。区教体局、各学校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处理制度、措施、预案,明确岗位职责,公布学生救助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细致了解学生间的矛盾纠纷、心理问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事端苗头,引导学生沿着健康向上的人生轨迹成长。

五、强化督导,严格考核

建立了学校自查、区级核查工作制度,加强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深入学校调研、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保障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在学校完成自查的基础上,围绕法制专题教育、规

章制度完善、开展自查自纠、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督导组深入学校、通过听取汇报、分组座谈、校园观察、查看档案资料、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各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专题教育,以及开展思想品德、心理和安全教育情况。通过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规范了学校管理,加起来法制教育,严肃了校规校纪,规范了学生行为,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六、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措施、安排

在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校园欺凌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二是部分学生家长的认识不全面,成天忙于工作,认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是学校的事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篇7

1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分层

结合黑龙江省历年来对疾病预防控制战线业务工作考核结果的统计分析, 依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利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内在联系, 参照运筹学中的综合评分法的层次理论对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分层。

1.1.1 第一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预防性监测、调查防治、健康教育、生物制品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1.1.2 第二层

1.1.2.1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报告发病率;个案调查;疫区处理率;疫苗接种率;四苗全程覆盖率;资料管理。

1.1.2.2 预防性监测

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监测;二、三级医院消毒监测;处理后的污水监测;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疫情漏报监测;疾病监测点;抗体水平监测;碘盐监测;鼠密度监测;卫生害虫密度监测;蚊、蝇、蟑螂抗药性;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肠道病门诊设立;肠道病诊断试剂种类;放射卫生个人剂量监测;建立慢病、发病死亡监测系统。

1.1.2.3 调查防治

社会慢病防治示范点;专项疾病调查;地方病普查普治;寄生虫人体分布调查;生命统计资料分析;营养与健康调查;学生常见病防治;鼠带毒率调查;安全注射;年疫情统计分析;从业人员体检。

1.1.2.4 健康教育

卫生防病宣传日;社区健康教育;单位健康教育;九亿农民健康行动;控烟教育;传染病科普知识宣传。

1.1.2.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的制订;协查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应急演练;预案的落实。

1.1.2.6 生物制品管理

冷链管理;疫苗发放制度;库房管理;进货渠道。

1.2 分值确定方法

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对上述各层疾控业务工作指标发表重要性意见, 汇总专家们的意见并用下表表示:

Wij为第i个专家赋予第j个项目的权系数。每个专家赋予各项目的权系数的和应该等于1。

即undefined公式1

根据上表计算不同专家赋予每个项目的权系数平均值。

undefined为专家人数) (j=1……n)

例如:请5位疾病预防控制专家, 对所确定的各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各项业务指标, 分别发表重要性意见, 即确定权重系数。

第一层权重系数确定

Wundefined

undefined

Wundefined (预防性监测) undefined

Wundefined (调查防治) undefined

undefined

Wundefined (健康教育) undefined

Wundefined (生物制品管理) undefined

第一层权重系数为Wundefined=2.12 Wundefined=2.02 Wundefined=1.38 Wundefined=2.06 W15=1.46 Wundefined=0.96

第二层权重系数确定

第二层权重系数=Wundefined×W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第三层权重系数确定 (所计算的为疾病控制工作的详细指标)

第三层权重系数=Wundefined×W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第三层其他指标计算以此类推, 第三层各项业务指标所确定的权系数, 即为赋予的分值。

1.3 一项业务工作指标的最高与最低分值确立

上述第三层确立的每项指标的权系数, 即定为该项业务指标完成值, 达到要求时所得最高分值, 如有些指标有最低分值时, 可用下面公式进行计算确定:

undefined公式2

a2:评价因素的最好水平;a1:评价因素的最低水平;ax:评价因素的居中水平;b2:为最高分值;b1:为最低分值;bx:居中水平所得分值。

例:四苗全程覆盖率, 要求达80%以上得5.87分 (根据权重系数所得) , 达70%得1分, 70%以下不得分。

根据公式2

a2=80%;a1=70%;ax=75%;b2=5.87;b1=1。

则:undefined

即:四苗全程覆盖率达75%时折合分值为3.44分。

2 评价

本次业务指标第一层为六大项, 第二层为六大项, 第三层可根据地方疾控工作的实际, 结合国家要求确定业务工作详细指标, 例如本文所举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报告发病率所属的各详细指标, 总分值可定为1 000分。

在考核评价过程中, 除考核地、市疾控中心外, 还要抽查地市辖区内的2个下级疾控中心, 以验证地、市疾控中心的战线业务工作。抽查下级疾控中心的方法, 可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或者按地市对所辖下级疾控中心的考核结果, 抽取第一名和最后一名, 然后将2个下级疾控中心经考核所得分值, 取其平均值验证地、市级疾控中心的战线工作 (考核下级站的指标选定可在地市疾控中心考核指标中抽取20~30项, 全省统一考核) 。

名次排列, 按所得分值高低进行。

3 在指标制定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社会指标 (行政指标) 与工作指标 (业务指标) 的区别及比例

社会指标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整体人群卫生健康状况, 从宏观角度制定的业务要求完成指标, 它不直接反映全部业务工作量, 即行政指标;工作指标则是卫生业务部门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定的业务工作指标, 即业务指标。而业务工作的考核指标主要来源于工作指标。因此, 在制定业务工作考核指标过程中, 除认真论证外, 还要注意到二者的区别和比例关系。如: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是社会指标, 而预防接种、疫区处理、个案流调等则是工作指标。一项疾控社会指标的完成, 是建立在多项工作指标完成基础之上的。

3.2 社会指标与工作指标分值的差别

经过几年的考核工作实践, 尤其经“专家”的综合分值确定, 笔者认为, 社会指标的分值低于工作指标的分值, 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因在考核中, 工作指标直接反映疾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外, 工作指标的分值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3 考核指标的分级分类

根据卫生管理运筹学中综合评分理论, 我们将疾控工作按三层进行划分。但在应用此方法时, 一定要注意到层次不同, 确定的工作指标也有所不同。如地市级疾控中心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面与县区、乡镇的疾控工作任务是不同的。

3.4 注意所定工作指标应结合本地区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篇8

一、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概念

绩效(performance)是“结果”“过程”以及“未来目标”的总体策略,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组织目标或承担的职能;二是实现目标或完成职能的过程和行为;三是实现目标或完成职能的结果、工作成绩和工作效果;四是提供的条件,尤其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工作结果,即胜任能力。绩效评估是将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通过可以度量的指标量化出来的过程,以客观表达组织职能完成状况。疾控工作绩效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从事疾控工作的机构和组织落实疾病预防控制7项职能(卫生部第40号令《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第二章第十一条)的过程、工作的成绩和效果。疾控绩效评估是建立并运用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将这些条件、职能落实过程、工作成绩和效果量化表达。

二、疾控工作绩效考核理论体系

1.疾控工作绩效考核内容疾控绩效

评估的对象主要包括5个层次:区域、机构、科室、项目和岗位。前2者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后3者是疾控机构内部管理的重点。区域指标评估反映某一特定区域内疾控工作的总体水平,代表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卫生主体、社会参与”这一机制下疾控工作的整体效果,以及为达成相关目标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保障条件。考核机构指标反映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公共职能的条件、能力、过程、结果等。

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指标

区域指标体系区域指标按其职能归属分为6个类别17项指标,分别为①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能力;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④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能力;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力;⑥运行保障能力等。17个指标涵盖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的不同方面,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基础、工作过程、工作的直接结果(系统结果)和最终结果(健康结果)。体现了结构-过程-结果的系统论观念:“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结构),通过管理和工作过程(过程),产出了相应的结果(结果)”。考核重点放在了工作过程(6个指标)和工作结果(6个指标),而社会环境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基础,分别只有1个和4个指标表达,体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公共产品,其基础是政府的重视以及需要良好的工作条件,两者结合形成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运行保障能力。

3.考核流程分准备阶段(制定方案,落实组织,全员培训,指标分解)、考核阶段(收集资料,验证核实,综合分析,录入数据)、报告阶段(综合评判,报告反馈,后续指导)。

三、讨论

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是卫生部课题组经过长期摸索和反复论证逐渐建立起来的,从2011年起,各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将纳入常态管理。按照卫生部工作部署2010年底前要完成第一轮绩效考核工作。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组织工作

应形成绩效考核氛围 公共卫生服务既要追求效率,又要兼顾公平。同时,民众要求政府行政公开透明的呼声日益强烈。这些都迫使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必须从既往较大的随意性、“暗箱操作”向着循证实践的模式转变,以便改善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等,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现阶段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正处于“开端”和“试行”状态。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要充分认识国家实施“疾控工作绩效考核”的现实意义,积极调动各级人员的参与意识。

2.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制定

《实施方案》,并组建与《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相对应的《绩效考核技术骨干小组》(协作小组),成员可以包括传染病控制,规划免疫,信息管理,财会,质量管理,人事管理等科室的业务骨干。《绩效考核技术骨干小组》(协作小组)成员根据“领导小组”指示,长期从事培训、指导、考核等工作。在绩效考核准备阶段还应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和督办机制,把信息报告、材料核实、问题反馈等工作分阶段实施,并通过督办机制来监控每个阶段工作完成情况。在指标分解阶段应建立责任制和奖惩机制。分解指标时应把各项指标任务落实到科室和人,实现“人跟着业务走、业务跟着指标走”,并强调“平时工作留痕迹”。

3.技术工作

考核标准的制定要实际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是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的,很多指标是短时期内无法达到或开展不了的。因此,“考核主体”在确定考核标准时应注意考虑下级疾控机构现有实际工作情况,避免忽略和削弱现有工作业绩。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篇9

尊敬的卫生部及省、市各位领导:

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我谨代表全院职工向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占地x亩,现有编制床位x张,实际开放床位x张。在职职工x人,其中主任医师x人,副主任医师x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x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90%。我院是全省职业道德建设试点示范医院,先后荣获全省“十佳”县医院,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省市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标兵单位等称号。是x医学院教学医院、x医院辅导医院、xx大学教学基地、x医院网络协作医院、双向转诊及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定点医院。

近年来,我院认真学习和贯彻中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抓教育提高觉悟入手,着力创新惩防体系制度建设,建立惩防体系长效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惩防体系建设收到明显成效,促进了医院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班子重视,机构健全,任务分解,责任明确

院党委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重点,成立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院长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院级领导分片区负责,各支部和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院党委、行政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列入医院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将惩防体系建设与 “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百日安全行动”及三级乙等医院的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任务项项分解,措施层层落实,把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二、宣传教育,提高认识,营造氛围,人人参与

院党政班子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各种会议、政治学习和宣传栏等形式学习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文件精神,提高干部职工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强化职工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教育。为每位职工购置了《职业道德读本》,制定了16类人员的《行为规范》,组织职工集中学习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党纪政纪、行业纪律,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让职工牢固树立 “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思想。同时邀请县纪委、检察院、宣传部领导作专题辅导报告,对医务人员进行警示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全院干部职工思想上筑起了抵制诱惑、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三、实施医务人员医德考核,建立医德档案

为认真做好医务人员的医德考评工作,我院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医务人员医德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医德考核领导小组,明确了考评对象、考核方式,制定了考评细则,对考评内容进行量化,做到加分有理,扣分有据,并要求考核人员签字负责。将医务人员所受的奖惩事由记入医德档案,将医德考核结论作为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健全监督体系,认真开展行风评议 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加强监督,我们在聘请医德医风社会监督员的基础上,聘请了一批院内监督员。院内监督员主要由已退休的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专家担任,他们了解哪些环节、哪些科室容易出问题。监督重点放在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诊疗规范和合理收费上,严肃查处损害患者利益及医院利益的行为。

去年以来,县委县府将我院作为全县行风评议三个重点单位之一。我院配合县政府行风评议监督员下乡村、进社区、入机关,发放调查问卷,公布投诉电话、设置意见箱,召开医德医风监督员座谈会,全面收集社会各界群众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医院彻底取消了各种形式的开单提成,严格控制药品费用在医疗总费用中的比重。每月抽查门诊处方、住院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分析用药的合理性。规定大型检查和新特药、自费药、高值耗材的使用,医生均须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征得患方同意。在全县的行风评议中,我院以92.5分位居三个重点行评单位之首。

五、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随着医保、新农合政策的推行,我院正积极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付费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正常增长。医院重视患者知情同意权,修定完善了各种告知表册及协议,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提高了医护人员沟通技巧。由于门诊住院病员的持续增加,我院积极应对难以避免的医患纠纷,多渠道化解医患矛盾,避免群访事件的发生,积极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协调解决医患纠纷。两年来,通过县医患纠纷调解中心调解的个案共 11 例。

六、加强重点部门管理,认真做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治理工作

06年以来,我院按照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扎实开展了医药购销领域专项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规范运作机制,加大治理商业贿赂的整治力度,从源头治理、过程监管及结果评判等环节上下功夫,不断规范药品购销领域、设备及高值耗材采购行为,切实做到了采购行为的阳光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加强药品管理

医院聘请了县纪委、招监办、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相关领导为院外监督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购进渠道的管理规定》,与配送公司签订了药品购销合同和反商业贿赂承诺书,不准药商以任何方式到医院促销,不准任何科室和人员为药商统方,将违规操作的药商列入黑名单,终止购销合同。3年来,共终止了20家药品公司的购销合同。在药品购销方面,坚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今年1-9月,我院药品采购总金额为3190.53万元,其中,挂网采购金额达3169.31万元,挂网药品800个品种,网上采购比例为99.23%,阳光采购积分合格率为100%。

(二)、加强设备及高值耗材购置审批管理

医院建立了招标委员会及专家库,制定了大型设备购置及基础建设招投标管理制度。凡大型设备或高值耗材的采购,须由科室内部讨论并提出申请,提供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报告,经院党政工联席会研究,并提交院职代会讨论通过,报卫生局批准后方能进入招标采购程序。邀请县政府采购办、招监办、反贪局、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参与考察和评标,全程参与监督。今年,我院以委托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等方式,共进行了9批次耗材集中采购,23件次万元以上设备采购,采购总金额383.23万元。各项招标工作均严格执行了招投标管理制度,无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三)、加强拉动内需及灾后重建项目的监管 我院成立了门诊住院综合楼扩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聘请有资质的专家为技术顾问和法律顾问。同时,成立了工程建设监督小组,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扩大内需项目管理规定对本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对工程进展进行督查,确保工程建设程序合法。加强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法。同时,对基建工作相关人员廉洁自律及招投标工作的纪律作了规定。严格执行工程定期报告制度,及时公布项目相关信息。对项目资金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封闭管理。及时开展专项监督审计,确保扩大内需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的有效使用。今年10月,我院顺利通过了中央拉动内需检查组对我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扩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检查。

七、加强民主管理,坚持院务公开,广泛接受职工及社会监督

院党委、行政、工会坚决按照党务公开、院务公开的要求,力求决策科学、民主和透明。凡“三重一大”事项均由院领导班子讨论并交职代会通过后以适当的方式向职工公开。医院将药品、服务项目与收费标准、医保、农合报付标准以宣传橱窗、滚动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方式进行公示,广泛接受职工及社会的监督。

八、健全制度,惩防并举,着眼长效,注重效果

我院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完善和修订各种规章制度。相继完善了《医院内部管理办法》,新建了《医药购销黑名单制度》、《关于招投标工作的纪律规定》、《处方点评制度》、《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等。修订了《医德医风查巡制度及实施办法》、《违反职业纪律行为的责任追究规定》、《维护患者诊疗服务知情同意权、选择权、隐私权制度》等30余项制度。落实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监控规定》、《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新建并完善了《工程项目控制制度》、《收入控制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我们更注重执行与落实。我院在“红包”、“回扣”、“私收费”等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对违规人员取消其晋职晋升、评先评优资格,医德考评及履职考核不合格,同时与绩效工资挂钩给予经济处理。对CT、数字胃肠X光机等大型设备检查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对农合、医保病员报付比例进行排位,通报批评报付比例最低及药品费用比例最高的前10位医生。要求药品、耗材及设备经销商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我院向成都某公司追索违约补偿金60万元,对成都某X光胶片供应代理公司处以1万元违约罚金,有效地维护了医院的权益。同时严肃查处了违反计划生育、私收费、私自销售耗材等违纪违规行为。

九、惩防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医院发展形势喜人

我院在惩防体系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省市县纪检监察和卫生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今年8月,省卫生厅纪检书记马健偕同省纪委有关人员到我院进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专题调研,总结经验。为此由省纪委电教中心制作了专题片《xxxxxxxxx》在x“x栏目”播放,向全省推广我院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有效做法。今年,医院4 名医护人员被评为县“德艺双馨十佳医务工作者”光荣称号,医院党委被市委命名为“共产党员示范单位”。卓有成效的惩防体系建设促进了我院的业务发展。今年1-11月,我院共诊治门诊病员447,988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9,155人次,增长率为7%;住院27,255人次,同比增加4,565人次,增长率为20.12%;医保、农合病人持续增加,病员住院费用自付比例直线下降。据卫生部2008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全国县级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17.8元,而我院为61.13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全国平均水平为4115.3元,而我院为2733.96元。

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由于诸多因素,医院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资金压力是制约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医院地盘狭小、床位不足、设备陈旧等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作为公立医院,既要坚持公益性质,承担社会责任为政府分忧,保证质优价廉,又要面向市场,医疗成本高,导致负债经营;加之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的不完善,欠费病人太多,医院经济损失大。同时,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承担的风险大,收入偏低,合理的人才梯队难以形成。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发挥各级政府在公立医院的主导作用,按医改政策要求,增加对医院基础设施及大型医疗设备的投入; 二是提高劳务性医疗收费标准,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三是采取综合治理,从源头上治理商业贿赂,从体制上控制医用物资购销的中间环节及利润空间;

四是医务人员承担的风险大、劳动强度大,收入偏低,心理不平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以确保医务人员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

各位领导,我们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您们不辞辛劳来我院视察指导工作,是对我们全院职工莫大的鞭策和鼓舞。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负众望,继续发扬成绩,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和创建“三乙”医院步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努力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

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汇报 篇10

为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及《关于云城区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为切实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传染病控制,保护儿童身体健康,自2015年9月开始,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在区教育局、**街道办事处和各小学、幼儿园的支持、配合下,我中心于12月底基本完成了入托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查验基本情况

**街道辖区有小学、幼儿园(早教中心)60所,其中小学13所,幼儿园(早教中心)47所,目前已查验及统计接种登记表的有51所,共12008人。具体情况如下:应查验人数12008人,实查验人数10480人,拒绝查验105人,无证人数15人,补证人数15人,电脑无资料的1423人。

(一)完成查验的小学与幼儿园(早教中心)的名单:伊顿小学、鹏石小学、云浮市第三小学、云浮市第五小学、云浮市第七小学、艺鸣幼儿园、培基幼儿园、竹园幼儿园、英桥幼儿园、爱儿早教中心等51所。

(二)完成查验仍未交汇总表的小学与幼儿园(早教中心)的名单:云浮市第二小学、云浮市第四小学、云浮市第八小学、富丰小学、育才幼儿园、振华幼儿园、三好幼儿园、童星幼儿园。

(三)未完成查验的小学与幼儿园(早教中心)的名单:云浮市第一小学。

二、疫苗补种情况

疫苗漏种、补种情况见附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学校与幼儿园(早教中心)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该项工作未能如期完成。

(二)个别学校没有及时督促漏种疫苗儿童及时补证和补种疫苗。

(三)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家长、学生认识不足。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1、加强与学校、幼儿园(早教中心)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切实把查验工作落实和实施。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学校、学生及儿童家长充分认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重要性,各级各类学校和预防接种单位要相互协作,并切实做好儿童预防接种证的补办和漏种疫苗的补种工作。

3、针对多所小学、幼儿园儿童疫苗漏种率较高的情况,我 中心将查验接种登记表在电脑核对信息后,对于电脑上没有资料、登记信息不完整或仍漏种疫苗的儿童做好登记,并把信息反馈到学校,让学校幼儿园继续督促家长补种疫苗,同时,计划于2016年3月对漏种疫苗儿童的信息再进行核查。

附件:

1、幼儿园疫苗接种统计表

2、小学疫苗接种统计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年2月19日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汇报 篇11

【关键词】 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预防和控制;管理要求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96-02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而生,全世界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无法回避它。在21世纪的今天,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本文旨在阐述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防控,提出管理要求,切实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国家卫生部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在2004年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2006年颁布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了责任、义务及工作原则。针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制定了如《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新生儿病房清洗消毒管理规范》等。2012年,卫生部制定印发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更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医院感染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我院完善并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消毒灭菌环境监测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规定,各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细则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根据卫生部相关规范和指南,结合我院医疗质量监管体系,积极开展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测,加大监管力度,针对薄弱环节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如下。

2.1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2.1.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应采取湿式清洁消毒的方法。清洁消毒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宜有明确标识,分开使用,用后清洗并干燥存放。每日清晨应对所有手术间环境进行清洁。手术间所有物体表面,如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车、地面等宜用清水擦拭,并在手术开始前至少30分钟完成。两台手术之间,环境或设备表面若有可见污染或疑似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全天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室暴露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每周对手术室所有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手术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2.1.2 空气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温度应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为40%-60%。空调应保持正压,以防止走廊和邻近区域空气进入。保持每小时至少15次的空气交换,其中至少

3次应为新鲜空气。无论是再循环或新鲜的空气,必须选择适当的过滤网加以过滤。进风口就位于天花板,而出风口接近地面。保持手术间的站处于关闭状态,除非有设备、工作人员和患者进出。洁净手术室各功能区域的空气净化系统就独立设置。骨科植入物手术就考虑在室内空气经过严格净化的手术间进行。洁净手术室连台手术时应满足各等级用房自净时间的要求。

2.1.3 手术器械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属高度危险性物品,对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对不耐湿、耐热的物品可选干热灭菌。对不耐熱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可选择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对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可选择环氧乙烷菌。对不耐高温、湿热的医疗器械可选择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灭菌。

2.2 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2.2.1 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治疗室、透析治疗区每日上、下午通风1-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开启空气动态净化消毒设备。地面每日用清水湿式擦拭,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抹布分区使用。

2.2.2 物品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每位患者透析结束后,对其透析单元内所有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一人一用一更换。对护理站的桌面、电话、电脑等要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2.2.3 透析机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透析机外部在每次透析结束后要擦拭消毒,透析中有污染时随时擦拭消毒。透析机内部在透析中发生透析器破膜、传感器渗漏等情况时应消毒后继续使用,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

2.3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2.3.1 软式内镜消毒或灭菌要求 采用消毒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应用清水擦拭后于用75%乙醇擦拭消毒。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浸泡不少于45分钟。内镜附件应一用一灭菌。相关物品清洗后,弯盘、敷料缸等压力蒸汽灭菌;复用的口圈、注水瓶及连接管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复用的口圈用流动水冲净;注水瓶及连接管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使用时注水瓶内应注入无菌水,每天更换。

2.3.2 硬式内镜消毒或灭菌管理 消毒的内镜可用煮沸消毒方法,水沸腾后计时20分钟。灭菌的内镜可用压力蒸汽、环氧乙烷和消毒剂浸泡等灭菌方法。连台手术应具有快速灭菌条件,否则一套内镜一天限做一台手术。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或灭菌时,器械的轴节应充分打开,管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2.4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2.4.1 环境管理要求 新生儿病房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新生儿淋浴间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适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闲,淋浴物品专人专用。足月新生儿的适宜温度为22-26℃,早产新生儿适宜的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病房应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如抹布、拖布、消毒剂等。

2.4.2 新生儿使用的器械、器具及物品要求 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并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由CSSD集中回收、清洗、消毒。蓝光箱和暖箱应当一人一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用后终末消。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应当每日进行清洁,每七日更换一次暖箱。婴儿床内或暖箱内有婴时,不得使用酚类制剂擦拭其表面。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等。患儿使用后的奶瓶、奶嘴一用一洗一消毒;盛放奶瓶、奶嘴的容器、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应当每日清洁与消毒。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潮湿或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应当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3 结 论

上一篇:学生对家庭教育评价表下一篇:教师节第二周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