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部分知识点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马克思部分知识点(精选8篇)

马克思部分知识点 篇1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资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其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思维谁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的世界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第一方面的回答,哲学可以划分唯物和唯心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第二方面的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列宁对物质概念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客观实在性。物质观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客观实在性原则;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实践出发理解物质生活的本质,把握两个方面:

1、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社会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主义的总特征。联系是指物质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性质: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就新生事物与环境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功能和要素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因为;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范畴的”钥匙“:提供了认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基本属性:同一性(统一)和斗争性(对立)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普遍性就是共性,特殊性就是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寄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个性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发展:

4、实践是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坚定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辨证方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把他们截然分开。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首先,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其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实现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最高哲学概况。唯一特性: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

1、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和旧事物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中孕育而成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和共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哲学上的”价值“;揭示了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从而鼓励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 劳动者。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b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也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阻碍作用。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相适合: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另一矛盾,其内容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矛盾运动。

马克思部分知识点 篇2

关键词:人学,客体,主体,统一

人, 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也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自从有哲学产生开始, 关于人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人作为一个人格化了的哲学范畴, 同时是认识实践、社会、历史的主体和个、客体, 其完整形态应该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一方面人是现实、社会、历史的人, 另一方面, 现实、社会和历史又是人的现实、社会和历史, 即人的社会和社会的人是实践和历史的统一。在唯物主义史观中, 作为主客体统一而存在的人被全面肯定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对于人的关注自然也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人的客体性

自古以来, 一切社会科学, 无论是经济、法律还是生态、管理, 都不可避免地在其研究对象中包含有人这个客体, 古往今来的所有哲学流派也都不例外。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是从人出发, 但他是从孤立的抽象的人出发, 强调了某些先验的属性而忽视了这些属性的现实根据和基础。由于他离开人的真实存在来谈人的本性, 他就完全看不到人的客观制约性。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唯物史观是对人类历史的科学认识, 人当然也是它研究中的一个客体, 而且是真实的科学的客体。唯物史观则以现实的人为对象, 始终把人放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来考察, 从而否定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抽象人性论的历史观。

所以, 通过与唯心主义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唯物史观所要研究的人应该是一个作为科学对象的客体。而作为科学对象的客体的人, 在失去唯心主义的主观形态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人性形态后, 就获得了真实的、客观的形态。唯物史观是将人作为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客体来研究和考察, 与此同时, 这个客体实际是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而出现的。因此, 人又是唯物史观的内容的主体。

二、人的主体性

唯物史观既然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正确反映, 那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在这里也必然是以主体身份出现的。马克思也一直认为, 人是社会的主体, 自然也就作为主体存在于自己的唯物史观学说中。

首先, 同历史的事实与研究的事实一致, 关于唯物史观内容的阐述并没有脱离离开作为主体的人。这在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都可以得到证实。在众多对唯物史观做了系统论证和阐述的著作中,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从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开始, 认为这些人为了生活, 为了创造历史, 就需要衣、食、行、用。因此, 他们必须生产, 在生产中又需要不断增长, 然后又为了新的需要而继续新的生产活动。由此, 出现了两个结论:一是在任何时代, 都是人的物质生产方式来构成该时代的政治文化和意识的基础;二是在生产中, 人们既与自然发生关系 (这种关系的物质结晶就是生产力) , 又相互发生关系 (也就是生产关系) 。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最终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增长, 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才由此派生并为生产力所服务。

其次, 人的主体性还包含在社会矛盾的历史运动中, 不管是生产力、生产关系, 还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范畴, 都是人自身或对象化了的存在形象。这些范畴之间的矛盾运动, 不可能是范畴之间的机械摩擦。因为范畴本身并没有什么生命力, 所以这些只能是活生生的人的历史活动。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例:第一, 生产力就是“人们应有能力的结果”, 所以其发展的内在动因必然也是在人之内的;第二,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关系会同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并最终导致社会革命, 无论是“适应”还是“革命”都只能是人才能从事的“运动”;第三, 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不能消极地等待结果才去评判, 而是要进行预见性、可行性研究与判断。这是共产主义所必须具有的。但研究是否适应, 不能仅仅停留在两个范畴本身, 而要从人这个生产力的主体去研究。这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社会主义建设时, 就要不断地调整和改革不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这本身就是人的自觉活动。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就是要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并使之一直保持。

最后, 唯物史观所揭示出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最终归宿也没有离开人这个个体, 社会只是人的社会、历史, 只是人的历史, 社会历史的矛盾活动也只是人的活动。那么, 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必然是人的自我肯定和全面发展。唯物史观符合而非违背这一无可辩驳的逻辑, 它所论证的人类社会最终发展形态——共产主义, 就是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人不仅在观念上, 而且直接在现实性上全面作为主体存在, 一切如同异己的统治着人们的力量, 都将成为属人的东西。“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 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三、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在唯物史观的内容以及它所揭示出的社会发展规律中, 人是作为主体存在的, 人以自己的活动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历史不是不变的, 而是人的活动, 历史的规则也是在历史被创造的过程中才形成的。因此, 人类历史及其规律必然是由有需求、有追求的人的创造性活动组成的, 即人的主体性决定了人类历史, 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属人性。

这样以上两方面的论述似乎出现了矛盾, 人的自觉的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矛盾, 历史的属人性和社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的矛盾等看起来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实际上, 在唯物史观中, 作为客体的人与作为主体的人的统一, 即人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 才充分体现出人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人, 在唯物史观中应包含有两层含义:首先, 人是一个客体化了主体, 就是当人在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创造着社会历史的同时, 还是要受到客观规律制约的, 因此他们的活动才是有规律可循的。其次, 人又是一个主体性的客体, 马克思主义在考察人时, 认为人是这样的一个客体, 它处处以主体的姿态出现, 按照自己的需求而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其间又有两个层面:第一, 所谓人的自觉能动性、社会主体性等, 并不是纯主观的东西, 这些本来就是人自身的客观属性, 就是考察中的客观对象。人作为主体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客观的东西, 即人的主体性其实就是人的客体性之一。第二, 所谓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制约性, 也只是以客观的形成存在, 而并非是以主观的形成存在。“人们头脑中发生的这一思想过程, 归根到底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便是将人的主体性作为客观对象来考察的结果, 即人的客观性并不是直接表现为人的主体性。

至此, 由于人是主体化的客体与客体化了的主体, 那么人的完整性便得到了体现。因此, 历史其实是一个有规律的人的创造性的实践过程, 历史规律性不是什么冥冥之中的产物, 只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而主观能动性能导致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原因又恰恰在于这种主观能动性来自人的客体性, 这种客观必然性, 这就是社会的人与人的社会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袁贵仁.对人的哲学理解[M].东方出版中心, 2008.[2]袁贵仁.对人的哲学理解[M].东方出版中心, 2008.

马克思部分知识点 篇3

一、标点符号不合乎规范

1.无疑而问的陈述句,句尾误用问号

八(上)第10课余秋雨的《信客》,导引中:“熟读课文,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看看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和精神;同时看看周围,有没有这种类型的人?”句中的问号使用不合乎规范。本句是无疑而问的陈述句,句末应该用句号。像这种类型的句子在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和第21课《桃花源记》的导引中均有出现。如:“阅读本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把一门复杂的学科介绍清楚的?”“读后还要仔细想想,对作者的理想应当怎样认识,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两句的句末都误用了问号。

2.总括句前面误用逗号

八(上)第26课郦道元的《三峡》,第一段中的“隐天蔽日”与“自非亭午夜分”之间不应该用逗号,而应该用冒号。因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总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在写“岭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在写“山高”。因为“山高岭连”,所以才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效果。也就是说最后这两句是对前文进行总括的语句,冒号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逗号没此功用。

3.连词前误用顿号

八(上)第29课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中间使用顿号不恰当。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雪后的西湖已成为一片大的冰雪世界,“湖心亭一点”和“余舟一芥”是在大的背景烘托之下出现的小事物,这两个小事物属于并列关系。既然是并列关系,“、”和“与”就不应该同时用。另外本文中的“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中的“天”“云”“山”“水”属并列关系,它们之间只用了“与”来连接,而没有同时用“、”和“与”来连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此文的标点符号出现前后矛盾之处!

二、文言字词解释有误

1.“船底”被解释成“船顶”

八(上)第23课魏学洢的《核舟记》中“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船背”该如何解释?在课本P180的课下注解⒄中,它的意思为“船的顶部”。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标注的义项为“脊背,泛指物体的背面,反面”。针对此种义项,有很多人认为船的背面就是船的顶部。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又不经推敲。它的义项中除了“泛指物体的背面”外,还有“反面”之意。船的反面应该是哪里?我认为船的反面不是船的顶部,而应该是船的底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古汉语词典》中,“背”的义项为“物体的反面或物体朝后、朝下的一面”,并且后面附着“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这个示例。那么在此文中,这个“背”的义项就应该是“船的反面”或者“船的底部”。按正常的逻辑来判断,船的正面应该是人们第一眼就能看到的船身和船顶,而船的反面就是船的底部。除词典上的释义外,我们再结合语境来分析:如果按照“船的顶部”来解释,那么船的顶部应该为船舱的顶部。如果船舱的顶部不算高,在高度上来讲,苏东坡在上面题字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本文中的“中轩敞者为舱”的意思却为“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有“高”和“宽敞”,想必苏轼在上面题字还是比较困难的。除了高度外,还有一句“箬篷覆之”,意思是“用箬竹叶做的船篷”。既然已经有船篷了,就说明船舱的顶部已经雕刻了箬竹叶。把箬竹叶和题名刻在一起, 题名如何能达到文中所说的“细若蚊足,勾画了了”的效果?从美观上来看,古人的文章、画等作品题目落款时往往都会选择左下角,避免冲淡作品的主题。魏学洢在雕刻这幅图景时应该会考虑苏轼的题名放在船的底部更合适,若苏轼题在船舱顶部就有喧宾夺主之嫌了。所以结合语境来看,“背”应该解释为“底部”。

2.“更定”被解释为“定更”

八(上)第29课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更定”释为“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就目前来看,杭州西湖冬天在晚上六点左右天黑。在崇祯五年即1632年,晚上八点左右就是初更,而“更”是夜里的计时单位。这说明此时已经天黑。既然已经天黑,如何能看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景象?特别是在古代野外的夜晚,没有照明的情况下,作者如何能看到“上下一白”的效果?另外,本文中的 “更定”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提到的“定更”吗?是否是译者将二者混为一谈了?“定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旧时晚上八点钟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而在依据最新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古汉语词典》中查到了“更定”,它的义项为“更深夜静”,而且举的例子就是本文中的“是日更定矣”。《古汉语词典》中“更”的义项为“夜里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后起意义)”。《中学文言文多用词典》中“定”的义项为“人声静谧”,针对此义项所举的例子也是此文中的“是日更定矣”。“矣”的义项为“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综合上面各个义项,先从“人声静谧”入手去分析,虽然深夜比较安静,但是古代晚上还是有打更的人出来打更,有打更的声音和打更人提醒大家防范的喊声。每两小时一次,还无法达到人声静谧,只有当五更都打完了,即到了早上五六点那样才真正的安静下来。再加之“矣”是“了”之意,表完成时态。“更”可以理解为“打更”,“矣”修饰“更”,意为“打更完毕”。那么“更定矣”的意思就是“所有的打更声结束后,人声静谧”。这时大概是早上五六点,而在杭州冬天日出的时间也刚好是五六点左右。在日出之后,作者出门才有可能看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些景象。

3.“郁郁”被解释为“形容草木茂盛”

八(下)第27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课下注解“郁郁”的意思为“形容草木茂盛”。但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标注为“香气浓烈的样子”,针对此义项所举的例子恰巧就是本文中的“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我认为应该翻译为“香气浓烈的样子”。按照语境便可分析出来,“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中的“岸”译为“岸上”。“芷”即白芷,香草名,可入药也可做香料,白芷枝叶呈青色。“汀兰”译为“小洲上的兰花”,兰花的枝叶也呈青翠色。由此可判断出,白芷和兰花发出浓烈的香气,呈现出一片青葱翠绿的颜色。所以此两句应该翻译成“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4.“极”被解释为“尽”

八(下)第27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意思为“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 从修辞角度分析,应该是对偶句,即“通”与“极”的词性一致,都是动词。课本的课下注解“极” 被解释为“尽”,那么“尽”作为动词时有三个义项:①完,消失;②竭尽;③结束,完成。把这三个义项都带入原句中进行翻译,明显不合语法规范。“极”作为动词时有一个义项是“至,到达”。我认为此处的“极”翻译成“至,到达”或“到,到了”更合适。

三、表意不明

1.小说中的“我”被表述成“作者”

八(上)第8课李森祥的《台阶》的体裁是小说,文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在P67导引中的“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叙述父亲的故事的”一句表意不明,易让人产生“作者”就是“我”的误解。此处不妨改成“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叙述文中‘我的父亲的故事的”。

2.并列谓语服务于同一个主语导致语意不明

在八下第25课的导引中,有一处文字“这些作品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思亲忧国”表意不明,它的表述容易误导读者认为这课中所有的诗词曲都是“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思亲忧国”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长期被贬异地的悲愤心情,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诗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杜牧的《赤壁》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和历史兴亡之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的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寄托了词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表现出其不为失意和离别所苦的旷达胸襟。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综上所述,各首有各自的感情特点,因此导引应在“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和“思亲忧国”的前面各加一个“有的”,这个句子就变成“这些作品有的抚今追昔,有的慷慨悲愤,有的感时伤怀,有的思亲忧国”。这样的表述才够准确。

四、对内容分析不当

八(上)《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在湖中遇人、饮酒后才“问其姓氏”,人教版参考书对作者的这种行为有如下评论“这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志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位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我的观点恰恰相反。首先,由“余挐一小舟”和“独往湖心亭看雪”两句可看出,作者是自己划船并且是独自前往,但为什么后文却出现了“舟子”?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孤傲”。“孤傲”的意思为孤僻高傲。指对他人的情感、意见或利益的冷漠。由此可看出张岱对身份地位低下的人持冷漠的态度,甚至不把他们当人看。其次,“见余,大喜”意思是“他们看见我,十分高兴”。此处只能看到对方的热情却看不到作者的热情。“拉余同饮”中的“拉”显示出对方主动邀请作者,而不是作者主动上前去交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为“勉强”之意,如果很乐意与对方交朋友,肯定也愿意把酒言欢,为何会有“勉强”之意呢?还有“而别”,意思为“就告别了”。作者就住在西湖附近,住处并不遥远,为什么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了呢?由此可见张岱不是性情中人,在乎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关注朋友之间在情志心灵方面的沟通。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材及教参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教材依旧有出错现象,这些错误也正在误导着祖国的接班人们。如果教材编者能够治学严谨些,再借鉴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相信教材出错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马克思部分知识点 篇4

2007-11-19 10:33:48|分类: 教学 阅读93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列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

6、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

7、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10、马克思:《1844年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

1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

马克思部分知识点 篇5

明确:

生前:

敌人——驱逐、诽谤、诅咒

战友——爱戴、尊敬

死后: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关键字句赏析:

1、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明确:

1、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

2、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革命事业上。

2、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明确: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热烈赞扬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

3、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知识点总结 篇6

2016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知识点总结

2016.03

一、磁场

磁体是通过磁场对铁一类物质发生作用的,磁场和电场一样,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是客观存在。小磁针的指南指北表明地球是一个大磁体。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电流周围空间也存在磁场。

电流周围空间存在磁场,电流是大量运动电荷形成的,所以运动电荷周围空间也有磁场。静止电荷周围空间没有磁场。

磁场存在于磁体、电流、运动电荷周围的空间。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磁场对磁体、电流都有磁力作用。

与用检验电荷检验电场存在一样,可以用小磁针来检验磁场的存在。如图所示为证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存在——奥斯特实验,以及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实验。

1.地磁场

地球本身是一个磁体,附近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的南极在地球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球的南极附近。2.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与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相似。3.指南针

放在地球周围的指南针静止时能够指南北,就是受到了地磁场作用的结果。4.磁偏角

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磁针并非准确地指南或指北,其间有一个交角,叫地磁偏角,简称磁偏角。

说明:

①地球上不同点的磁偏角的数值是不同的。

②磁偏角随地球磁极缓慢移动而缓慢变化。

③地磁轴和地球自转轴的夹角约为11°。

二、磁场的方向

在电场中,电场方向是人们规定的,同理,人们也规定了磁场的方向。

规定:

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确定磁场方向的方法是:

将一不受外力的小磁针放入磁场中需测定的位置,当小磁针在该位置静止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体磁场:

可以利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方法来判定磁场方向。

2016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知识点总结

电流磁场:

利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判定磁场方向。

三、磁感线

在磁场中画出有方向的曲线表示磁感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1)磁感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跟该点磁场方向相同。

(2)磁感线特点

(1)磁感线的疏密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磁场越强,磁感线越疏的地方表示磁场越弱。

(2)磁感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场中的任何一条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由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由S极到N极。

以下各图分别为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直线电流、环行电流的磁场

说明:

①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在磁场中假想出来的一组有方向的曲线,并不是客观存在于磁场中的真实曲线。

②磁感线与电场线类似,在空间不能相交,不能相切,也不能中断。

四、几种常见磁场

1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1)安培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拇指所指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这个规律也叫右手螺旋定则。

(2)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

2016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知识点总结

说明:

①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是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实际上电流磁场应为空间图形。

②直线电流的磁场无磁极。

③磁场的强弱与距导线的距离有关,离导线越近磁场越强,离导线越远磁场越弱。

④图中的“×”号表示磁场方向垂直进入纸面,“·”表示磁场方向垂直离开纸面。2.环形电流的磁场

(1)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与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拇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

(2)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

(3)几种常用的磁感线不同画法。

说明:

①环形电流的磁场类似于条形磁铁的磁场,其两侧分别是N极和S极。

②由于磁感线均为闭合曲线,所以环内、外磁感线条数相等,故环内磁场强,环外磁场弱。

③环形电流的磁场在微观上可看成无数根很短的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叠加。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时四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中心轴线上的磁感线方向。

(2)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

(3)几种常用的磁感线不同的画法。

2016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知识点总结

说明:

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外部与条形磁铁外部的磁场分布情况相同,两端分别为N极和S极。管内(边缘除外)是匀强磁场,磁场分布由S极指向N极。

②环形电流宏观上其实就是只有一匝的通电螺线管,通电螺线管则是由许多匝环形电流串联而成的。因此,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也就是这些环形电流磁场的叠加。

③不管是磁体的磁场还是电流的磁场,其分布都是在立体空间的,要熟练掌握其立体图、纵截面图、横横面图的画法及转换。4.匀强磁场

(1)定义:在磁场的某个区域内,如果各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个区域内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

(2)磁感线分布特点:间距相同的平行直线。

(3)产生:距离很近的两个异名磁极之间的磁场除边缘部分外可以认为是匀强磁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平行放置的线圈通电时,其中间区域的磁场也是匀强磁场,如图所示:

五、磁感应强度

1、磁感应强度

为了表征磁场的强弱和方向,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用符号“B”表示。

通过精确的实验可以知道,当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受到磁场对它的力的作用。对于同一磁场,当电流加倍时,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也加倍,这说明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与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正比。而当通电导线长度加倍时,它受到的磁场力也加倍,这说明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与导线长也成正比。对于磁场中某处来说,通电导线在该处受的磁场力F与通电电流强度I与导线长度L乘积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它与电流强度和导线长度的大小均无关。在磁场中不同位置,这个比值可能各不相同,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磁场的强弱。

(1)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电流元

①定义:物理学中把很短一段通电导线中的电流I与导线长度L的乘积IL叫做电流元。

②理解:孤立的电流元是不存在的,因为要使导线中有电流,就必须把它连到电源上。

(2)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①内容: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它受力的大小与I和L的乘积成正比。

②公式:。

说明:

①B为比例系数,与导线的长度和电流的大小都无关。②不同的磁场中,B的值是不同的。

③B应为与电流垂直的值,即式子成立条件为:B与I垂直。

2016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知识点总结

磁感应强度

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的作用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直导线所在处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公式:B=F / IL。(2)磁感应强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B的单位是特斯拉(T),由B的定义式可知:

1特(T)=

(3)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其方向即为该处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简称为磁场的方向。B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即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

2、磁通量

磁感线和电场线一样也是一种形象描述磁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分布的假想的线,磁感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即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磁感线的密疏,反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了定量地确定磁感线的条数跟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关系,规定:在垂直磁场方向每平方米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与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单位是特)数值相同。这里应注意的是一般画磁感线可以按上述规定的任意数来画图,这种画法只能帮助我们了解磁感应强度大小;方向的分布,不能通过每平方米的磁感线数来得出磁感应强度的数值。

(1)磁通量的定义

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用符号φ表示。

物理意义:穿过某一面的磁感线条数。

(2)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按前面的规定,穿过垂直磁场方向单位面积的磁感线条数,等于磁感应强度B,所以在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S上的磁通量φ=BS。

若平面S不跟磁场方向垂直,则应把S平面投影到垂直磁场方向上。

当平面S与磁场方向平行时,φ=0。公式

(1)公式:Φ=BS。

(2)公式运用的条件:

a.匀强磁场;b.磁感线与平面垂直。

(3)在匀强磁场B中,若磁感线与平面不垂直,公式Φ=BS中的S应为平面在垂直于磁感线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此时效面积”。,式中

即为面积S在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的投影,我们称为“有

2016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知识点总结

(3)磁通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中,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Wb),简称韦。磁通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磁通密度

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穿过垂直单位面积的磁感线条数越多,反之越少,因此穿过单位面积的磁通量——磁通密度,它反映了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Φ/S。

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的内容

安培认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分子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

2.安培假说对有关磁现象的解释

(1)磁化现象:一根软铁棒,在未被磁化时,内部各分子电流的取向杂乱无章,它们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软磁棒受到外界磁场的作用时,各分子电流取向变得大致相同时,两端显示较强的磁性作用,形成磁极,软铁棒就被磁化了。

(2)磁体的消磁:磁体的高温或猛烈敲击,即在激烈的热运动或机械运动影响下,分子电流取向又变得杂乱无章,磁体磁性消失。磁现象的电本质

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运动的电荷产生的。

说明:

①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理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核外电子在库仑引力作用下绕核高速旋转,形成分子电流。在安培生活的时代,由于人们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尚不清楚,所以称为“假说”。但是现在,“假设”已成为真理。

②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电和磁的本质联系,指出了磁性的起源:一切磁现象都是由运动的电荷产生的。安培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称为安培力。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

(1)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让磁感线穿过手心,让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方向即为安培力方向。

(2)安培力F、磁感应强度B、电流I三者的方向关系:

①直。,即安培力垂直于电流和磁感线所在的平面,但B与I不一定垂

2016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知识点总结

②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时,注意一定要用左手,并注意各方向间的关系。

③若已知B、I方向,则

方向确定;但若已知B(或I)和

方向,则I(或B)方向不确定。

4.电流间的作用规律

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安培力大小的公式表述

(1)当B与I垂直时,F=BIL。

(2)当B与I成角时,是B与I的夹角。

和沿电流方向的推导过程:如图所示,将B分解为垂直电流的,B对I的作用可用B1、B2对电流的作用等效替代。

5.几点说明

(1)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F=BIL最大;平行时最小,F=0。

(2)B对放入的通电导线来说是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3)导线L所处的磁场应为匀强磁场;在非匀强磁场中,公式

仅适用于很短的通电导线(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直线电流称为直线电流元)。

(4)式中的L为导线垂直磁场方向的有效长度。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形导线与磁场B垂直放置,当导线中通以电流I时,导线的等效长度为2 r,故安培力F=2BIr。

七、磁电式电流表 1.电流表的构造

磁电式电流表的构造如图所示。在蹄形磁铁的两极间有一个固定的圆柱形铁芯,铁芯外面套有一个可以转动的铝框,在铝框上绕有线圈。铝框的转轴上装有两个螺旋弹簧和一个指针,线圈的两端分别接在这两个螺旋弹簧上,被测电流经过这两个弹簧流入线圈。

2016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知识点总结

2.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设线圈所处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线圈长度为L,宽为d,匝数为n,当线圈中通有电流I时,安培力对转轴产生力矩:为:F=nBIL。故安培力的力矩大小为M1=nBILd。,安培力的大小

当线圈发生转动时,不论通过电线圈转到什么位置,它的平面都跟磁感线平行,安培力的力矩不变。

当线圈转过角时,这时指针偏角为角,两弹簧产生阻碍线圈转动的扭转力矩为M2,对线圈,根据力矩平衡有M1=M2。

设弹簧材料的扭转力矩与偏转角成正比,且为M2=k。

由nBILd=k得。

其中k、n、B、I、d是一定的,因此有

马克思部分知识点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宁市3所高校一~四年级在校学生2 176名。其中男生1 184名,女生992名;汉族学生1 403名,壮族学生559名 ,其他民族214名;一年级学生650名,二年级学生786名,三年级学生608名,四年级及其他132名。年龄为17~37岁,其中17~24岁占98.81%,平均(21.31±1.35)岁。

1.2 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问卷使用卫九项目第3轮行为监测问卷。由被调查学生以不记名方式统一填写,当场独立完成。发出调查问卷2 301份,收回问卷2 301份,有效问卷2 176份,有效率为94.57%。

所有调查问卷双录入,录入软件为EpiData 3.02,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见表1。

注:()内数字为正答率/%。

2 176名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2.88%,“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最高(97.98%);“及早治愈性病可以避免感染艾滋病毒?”的知晓率最低(55.88%)。1~8题中答对6题以上有1 983人(91.13%),年龄在24岁以下的学生中有1 958人(91.07%)答对6题以上。男、女生在1,4,5,10题上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每答对1道题得1分,答错(含“不知道”)得0分,共11题,满分11分。被调查的2 176人,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在0~11分之间,平均(9.12±1.66)分,有476人(21.88%)回答全部正确。平均得分女生为(9.13±1.69)分,男生为(9.10±1.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3,P>0.05)。

2.3 艾滋病相关态度

有86人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艾滋病病人应该得到关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应该继续工作或学习”、“艾滋病将来可能会威胁到自己或自己的家庭”这3个问题上,男、女生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4 性行为情况

2 176人中有196人(9.01%)有过性行为,年龄在21岁以下的占48.98%,22岁的占25.00%,23岁以上的占26.02%。第1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为(19.43±2.21)岁。有过性行为的130名男生中,有过同性性行为的12人(9.23%)。最近1 a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和从未使用所占比例分别为26.79%和19.64%,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4.29%。

3 讨论

国家要求2007年底实现校内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1]以上。此次调查24岁以下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1.07%,已达到国家要求。但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掌握仍不全面,若能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将有利于在2010年底前达到95%国家要求[1]。

在艾滋病相关态度方面,女生较男生有更高的积极性。但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于“艾滋病将来可能会威胁到自己或自己的家庭”这一认识还不足,总体只有72.61%。但令人欣慰的是,有88.69%的学生认为预防艾滋病与自己有关,这一点说明参加调查的学生对于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识是非常好的。在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应该继续工作或学习”和“艾滋病将来可能会威胁到自己或自己的家庭”这2个问题的态度方面与2005年的行为调查结果[2]相比,有显著提高(χ2=25.822,101.323,P值均<0.01)。

此次调查的性行为发生率与史宇晖等[2]的调查(9.5%)一致。从调查中还可以发现,学生知识和行为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性行为中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仅26.79%。不安全的性行为将会引起艾滋病、性病的传播。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第二轮行为监测有显著提高[3]。在性行为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有过性行为的男生当中,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占9.23%。男男性行为人群是国家近年所提出的艾滋病重点防治目标。高校的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到目前为止,在还没有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前提下,健康教育是最好的“疫苗”,而学校是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最好场所[4]。南宁市各高校的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网络建设已有一定规模,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这一网络建设的重视,给予必要的扶持,同时还要求同伴教育网络中的成员应注重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全面宣传,开展更大范围更多形式的教育,对于薄弱之处加强宣传。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EB/OL][2008-10-12].http://www.gov.cn/zwgk/2006-03-10/content-224306.htm.

[2]史宇晖,常春,李长伟,等.3441名普通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1):810-812.

[3]徐永芳,周吉,莫秀娟,等.广西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74-975.

市场营销部分主要知识点总结 篇8

第一章 市场营销绪论理论部分

基础知识

1、(销售)是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职能之一,但不是其最重要的职能。

2、市场营销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企业目标)。

3、市场营销的中心是(市场交易过程)。

4、企业要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组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5、企业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来确定(盈利)。

6、企业开拓市场,实现营销目标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营销观念)。

7、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的背景下产生的。

8、在生产观念指导下,生产和销售的关系是(以产定销)。

9、4Ps营销理论 10、4Cs营销理论 11、4Cs营销理论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名词解释:

1、市场营销――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通过市 场交易去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综合性商务活动过程。

2、大市场营销――就是指企业为了成功地进入特定市场,并在那里从事经营活 动,需在策略上协调地采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等手段,以博得 各方面合作的活动过程。

3、关系营销――就是指为了建立、发展、保持长期的、成功的交易关系而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的一种营销观念。

4、绿色营销观念――就是指企业必须把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利益和环保利益三者 有机地起来,必须充分顾及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从产品设计、生产、销 售到使用整个营销过程都要考虑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保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的一种营销观念。

5、文化营销观念――就是指企业成员共同默认并在行动上付诸实施,从而使企 业营销活动形成文化氛围的一种营销观念。

6、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全体职工共同信奉和遵从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 为准则。

7、4Ps营销理论――指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可控因素 的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使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一种

营销理论。8、4Cs营销理论――是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必须瞄准消费者需求,考虑消费者 所愿意支付的成本以及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与消费者进行充分沟通的一种营销 理论。

问答题:

1、什么是市场营销,简要分析市场营销的特点? 答:谓市场营销,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通 过市场交易去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综合性商务活动过程。市场营销的特点:

1)、以消费需求为出发点

2)、以营销组合为手段

3)、以满足需要求利润

2、营销观念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又有了那些新发展?简要分析之。

答:营销观念经历了以下阶段:1)、生产观念:其特点是“我们会做什么,就生产什么”,生产和销售的关系是“以产定销”。2)、产品观念:其特点是“我 们会做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3)、推销观念:其特点是“我们会做什么,就 努力去推销什么”。4)、市场营销观念:其特点是“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和销 售什么”或者“能销售什么,就生产什么”。5)、社会营销观念:其特点是企业 在生产和提供任何产品或服务时,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符合本企业 的擅长,还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实现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利益 三者的协调。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新发展:1)、大市场营销,企业为了成功地进入特定市

场,并在那里从事经营活动,需在策略上协调地采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 公共关系等手段,以博得各方面合作的活动过程。2)、关系营销观念,为了建立、发展、保持长期的、成功的交易关系而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的一种营销观念。关 系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企业与消费者、竞争对手、供应商、分销商、政府 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关系,以追求各方面关系利益最大化。3)、绿色营销观念,就 是指企业必须把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利益和环保利益三者有机地起来,必须充分顾 及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使用整个营销过程都 要考虑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保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的一种营销观念。4)、文化营销观念,企业成员共同默认并在行动上付诸实施,从而使企业营销活 动形成文化氛围的一种营销观念。

第三章 市场营销调研

基础知识:

1、典型调查是对被研究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个别单位)进行的专门 调查。

2、普查是对被研究总体中的所有单位进行的(全面调查)。

3、直接调查涉及的范围与调查的成本成(正比)。

4、市场营销调研首先必须确定(问题)之所在。

5、正式调研阶段有(制定调查计划)和(现场实地调查)两个具体步骤。

6、搜集原始资料的具体方法有(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

7、某企业要调查各中间商销售其产品的情况可采用(判断抽样法)。

8、市场调查问卷中问题排列须合理有序,并注意各个问题之间的(逻辑性)。

9、在市场调查时让被调查者回答问题所用时间最好不超过(半个小时)。

10、调查问卷的设计形式有(开放式)和(封闭式)。

11、在开放式调查问卷中有(完全自由式)和(字词联想式)。

名词解释:

1、市场营销调研――指为制定某项具体的营销决策而对有关市场信息进 行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的调查研究过程。市场营销调研贯穿于整个 营销过程之中,起到帮助营销人员及时掌握各种所需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作用。

2、直接调查――指营销人员在周密的调查方案和程序指导下,通过实地 观察或直接访问、实验等途径而获取信息资料的调查。

3、间接调查――是营销人员通过收集企业内部现有的各种档案资料和企 业外部各种相关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演绎,最后提出市场调查结论和建议的调查。

4、重点调查――是对被研究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单位进行调查,以此获得总体基本情况资料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5、典型调查――是对被研究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个别单位进行的专门调 查,目的是以典型样本的指标推断总体的指标。

6、调查问卷――是市场营销调研人员在向调查对象作调查时用以记录调查对象的态度和意愿的书面调查形式。

7、随机抽样――是完全排除人们主观的有意识选择,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在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一种调查方法。

8、分层随机抽样法――是先将总体按与调查目的相关的特性分层,然后 每一层再按一定比例简单随机抽取样本的一种调查方法。

9、分群随机抽样法――是先将调查的总体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个群体,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体中抽取部分群体作为样本,对作为样本的群体中的 每一个体逐一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

10、等距随机抽样法――是先将总体样本进行编号,然后按一定抽样距离 进行抽样的一种调查方法。

11、非随机抽样――是按照调查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一定标准来选取样本,也就是对总体中的每一个体不给予被抽取的平等机会的一种调查方法。

问答题:

1、什么是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调研包括那些类型?

答:市场营销调研,就是指为制定某项具体的营销决策而对有关市场信息 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的调查研究过程。市场营销调研的类型:1)、按信息收集的规模分类: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按信息收集的途径分类:直接调查、间接调查。

2、简要分析市场营销调研的步骤。

答:市场营销调研的步骤:1)、调研准备阶段:初步情况分析和确定调 研主题。2)、正式调研阶段:制定调查计划(决定搜集资料来源和方法、设计调查 问卷、拟订调研方式)和现场实地调查。3)、结果处理阶段:整理分析资料 和提出调研报告。

3、简要分析市场营销调研的方法

答:1)、抽样方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法、分群随 机抽样法、等距随机抽样法)、非随机抽样(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配额 抽样法)。2)、调查问卷的设计(略)。3)、原始资料的搜集方法(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第四章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策略

基础知识

1、市场细分实际上是辨别具有(差异性)消费者群的一种方法。

2、用来细分市场的标准和细分后的市场是可以(衡量的)。

3、按年龄对所有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属于(单一变数法)的市场细分方

法。

4、系列变数法是根据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由(粗

到细)进行细分的方法。

5、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决定进入的细分市场是(目标市场)。

6、市场细分是目标市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7、选择目标市场则是市场细分的(目的)和(归属)。

8、无差异市场营销策略只考虑消费者在需求方面的(共同点)。

9、无差异市场营销策略的最大优点是(成本的经济性)。

10、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强调各细分市场间需求的(差异性)。

11、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主要适用于(小企业)。

12、企业所面临的若为同质市场,可采用(无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13、当企业的产品进入成长期后,则适宜选用(差异性)市场战略。

14、企业在进行市场定位时,首先应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

15、市场定位策略的核心问题是本企业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关系问

题)。

16、“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迎头定位)策略。

17、为避开较强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策略是(温和定位)。

18、实行市场定位策略离不开产品的(差异化)。

名词解释:

1、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消费者之间需求的差异性,将整体市场划分为若 干个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

2、市场机会--就是市场上客观存在的,但尚未得到满足或未能充分满足的需求。

3、地理细分――就是按照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或自然环境来划分市场。

4、综合变数法――是根据影响消费者需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数进行 市场细分的方法。

5、目标市场――就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决定进入的细分市场,也就是 企业准备投其所好,准备为之服务的顾客群。

6、无差异市场营销策略――就是企业把一种产品的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 的目标市场,只考虑消费者在需求方面的共同点,而不管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差 别,企业采取以一种产品去满足市场上所有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策略。

7、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就是企业根据各细分市场上消费者需求的差 别,为所选定的各个细分市场分别设计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营销组合方案,多方位或全方位地满足其需求的营销策略。

8、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就是企业集中力量进入某一个细分市场,为 该市场开发出一种较为理想的产品,实行高度专业化的生产和销售的营销策 略。

9、市场定位――就是根据消费者对产品某种特征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 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鲜明个性或形象有效地传递给 消费者的方法。

问答题:

1、什么是市场细分,简要分析市场细分的作用。

答: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消费者之间需求的差异性,将整体市场划分为若

干个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

市场细分的作用:1)、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2)、市场

细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竞争能力。3)、市场细分有利于提高企

业的经济效益。4)、市场细分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

2、什么是目标市场,简要分析目标市场的基本策略。

答:目标市场,就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决定进入的细分市场,也就是企

业准备

投其所好,准备为之服务的顾客群。

目标市场的基本策略:1)、无差异市场营销策略。2)、差异性市场营销策

略。3)、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

3、什么是市场定位,简要分析市场定位的基本策略。

答:市场定位,就是根据消费者对产品某种特征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

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鲜明个性或形象有效地传递给消

费者的方法。

市场定位的基本策略:1)、迎头定位,意味着要与目前市场上占据支配地

位的、最强的竞争对手一比高低。2)、温和定位,避开较强竞争对手的市场定

位策略。3)、调整定位,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对企业原有的市场定位进行调整。

第五章 产品策略

基础知识

1、消费者购物的核心所在是(核心产品)。

2、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实体的具体外观是指(形式产品)。

3、延伸产品是指消费者因购买产品所得到的(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的总和。

4、产品整体概念充分体现了以消费者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要求。

5、产品组合由若干(产品线)组成。

6、产品组合的长度是指企业所有产品线中的(产品项目)的总和。

7、波士顿矩阵法是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销售增长率)的对比

关系来描绘企业各种产品的特点和前景,分析确定企业产品所处市场地位的一

种形象的评价方法。

8、波士顿矩阵图中销售增长率不高,市场占有率也很低,这类产品称之

为(瘦狗)产品。

9、所谓加强产品组合的深度也就是在原有产品线内增加新的(产品项目)。

10、产品的使用寿命与产品的(自然属性)和(使用强度)有关。

11、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产品种类)的生命周期最长。

12、商品投入期的销售增长率不足(10%)。

13、商品成熟期的销售增长率在(0—l0%)之间。

14、投入期企业的营销重点是把握一个(快)字。

15、在产品的成长期,企业营销的核心是把握一个(长)字。

16、集成电路属于(换代新产品)。

17、激光唱片刚投入市场时都属于(全新产品)。

18、新产品开发的“三化”是指(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

19、一般情况新产品构思来自企业外部的约占(60%),出自企业内部的约占(40%)。

20、新产品概念是指已经成型的(产品构思)。

21、经注册登记后的商标的标记是(“R”)。

22、企业一部分产品采用自己的品牌,另一部分则采用中间商的品牌属于

(混合品牌)。

23、包装标志一般主要有(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警告性标志)三

种。

名词解释:

1、产品――就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某种特定的物质形态

和具体用途的劳动生产物。

2、产品组合――就是指一个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全部产品的构成。

3、产品组合决策――就是企业对其产品组合在广度、长度、深度及关联

性等方面的选择。

4、产品生命周期――就是指产品从试制成功、投放市场开始,直到被市

场淘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5、新产品――是指同老产品相比较,具有新功能、新特色、新结构或新

用途。

6、全新产品――是指应用科技成果,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制造的市场上前所未有的产品。

7、谓换代新产品――是指对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产品在结构和性能上进行

部分改变而形成的产品,它使原有产品的性能得到改变和提高。

8、改进新产品――是指对现有产品的质量、性能、材料、款式、包装等

方面进行改良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

9、挖掘产品功能策略――就是通过赋予老产品新的功能、新的用途,使

老产品获得新生而重占市场。

10、品牌――就是生产经营者给本企业产品所规定的商业名称,可以用文

字、符号或图案单独或组合表示出来。

11、品牌归属策略――就是指企业在决定使用品牌之后,就产品品牌归属

问题所做的决策。

12、品牌质量策略――就是指企业为不同质量的产品建立不同的品牌,并

为其确定相应市场位置的决策。

13、家族品牌策略――就是企业在决定使用自己的品牌之后,面临着选择

品牌名称的决策。

14、品牌革新策略――就是指根据经营条件的变化,企业对原有的品牌、商标进行更新或修改的策略。

15、配套包装策略――就是把使用时互有关联的多种产品组合装入一个包

装物中,同时出售的策略。

16、波士顿矩阵法――是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销售增长率的对比关系

来描绘企业各种产品的特点和前景,分析确定企业产品所处市场地位的一种形

象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 定价策略

基础知识:

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市场均衡价格是商品处于(供求平衡)状态下的价格。

4、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l时,说明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大于)价格的变动百分比。

5、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时称为(单一弹性)。

6、某企业生产一种皮鞋,单位销售成本为100元,按30%的综合加成率

计算,该皮鞋销价为(130元)。

7、盈亏平衡定价法的关键是必须正确预测(市场销售量)。

8、边际贡献定价法就是企业在定价时,只考虑(变动成本)的一种定价

方法。

9、当边际贡献大于零时,每多出售一件产品,就能对(固定成本)有所

补偿。

10、需求导向定价方法是以消费者对商品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为依

据的。

11、将本企业产品价格与同行业产品的现行市场价格水平保持一致的一种

定价方法是(通行价格定价法)。

12、建筑承包主要用(投标定价法)定价。

13、为了调动中间商的推销积极性可采用(功能折扣策略)。

14、对市场上有一定声望的名牌商品,有意把商品价格定得较高即为(声望定价)。

15、招徕定价,就是利用消费者的(求廉心理)和(投机心理),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一种定价技巧。

名词解释:

1、供求平衡――就是指某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大体相等的情况。

2、需求价格弹性――就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

3、定价目标――就是指企业通过定价所要达到的营销目的。

4、市场占有率――就是指企业产品销售量在同类产品市场销售总量中所 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5、成本加成定价法――就是在产品单位销售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 预期利润,而形成产品价格的一种方法。

6、盈亏平衡点――又称保本点,是指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的销售收入,刚好与同期发生的费用额相等,收支相抵,不盈不亏时的销售量,或一定销量 前提下,使收支平衡的价格。

7、目标利润定价法――就是指企业以投资额为基础,加上投资希望达到 的目标利润进行定价的一种方法。

8、需求导向定价方法――是以消费者对商品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为依据,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定价。

9、理解价值定价法――就是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理解认识程度和需求程 度来决定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10、比较定价法――就是根据对产品需求弹性的研究和市场营销调研结果 来决定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11、通行价格定价法――就是将本企业产品价格与同行业产品的现行市场 价格水平保持一致的一种定价方法。

12、定价策略――就是指企业为达到总体经营目标,根据产品的特点,市场供求及竞争状况、产品成本变动状况和消费者行为倾向等所采取的各种定价 技巧和措施。

问答题:

1、试分析影响商品定价的因素。

答:影响商品定价的因素:1)、产品的成本及其价值。2)、供求状况(市 场商品供求关系、需求价格弹性)。3)、市场竞争因素。4)、其他因素(如国 家的政策法令、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货币流通状况、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产品 生命周期等)。

2、什么是边际贡献定价法,简要分析边际贡献定价法的应用条件。

答: 际贡献定价法,就是企业在定价时,只考虑变动成本的一种定价方法。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订货不足,存在剩余生产能力时,可以采用边际贡献定 价法。

3、简要分析心理定价策略。

答:心理定价策略,就是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心理需要而采取的一种灵活定价措施。1)、尾数定价,就是把商品价格以零头数结尾。2)、整数定价,就是把商 品价格定成整数,不要零头。3)、声望定价,对市场上有一定声望的名牌商品,有意把商品价格定得较高。4)、习惯定价。5)、招徕定价,就是利用消费者的求廉心理和投机心理,以较低的价格(特价)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一种定价 技巧。

第七章 分销渠道策略

基础知识

1、分销渠道不包括(供应商)和(辅助商)。

2、在消费者市场,二层渠道通常是(批发商)和(零售商)。

3、在产业市场,一层渠道通常是(销售代理商或佣金商)。

4、分销渠道宽度主要取决于企业希望产品在(目标市场)上扩散范围的大小。

5、新产品、名牌产品以及有某种特殊性能和用途的产品可采用(专营性

分销策略)。

6、一般地说,单位价格高的产品,宜选择(短分销渠道或直接渠道)。

7、对渠道结构中的中间商的管理,应以(激励)为主。

8、生产企业对中间商应贯彻(风险分担,利益共担)的原则。

9、生产企业应首先选择(实力较强)的中间商。

10、如果企业搜集市场信息的能力强,可采取(直接分销渠道)。

11、生产企业协调与渠道成员的关系的形式有(合伙)和(合作)两种。

名词解释:

1、分销渠道――就是指某种产品和服务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取得这种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所有企业和个人。

2、直接分销渠道――就是指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不

经过任何中间商转手的分销渠道。

3、分销渠道宽度――就是指渠道的每个层次使用同种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

4、普遍性分销策略――就是生产者在同一区域市场内各个层次的中间环

节中,广泛选择尽可能多的中间商来推销其商品的销售策略。

5、选择性分销策略――就是生产者在同一区域市场内各个层次的中间环

节中,选择少数中间商来推销其商品的销售策略。

6、专营性分销策略――就是生产者在同一区域市场内某一层次的中间环

节中,仅选择一家中间商来推销其商品,并规定该中间商不得再推销其他同类

商品的销售策略。

问答题:

1、什么是分销渠道,分销渠道有那些类型?

答:分销渠道,就是指某种产品和服务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取得这种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分销渠道的类型:1)、分销渠道的层次分为:一层渠道(含有一个营销中 介机构)。二层渠道(含有两个营销中介机构)。三层渠道(含有三个营销中介 机构)。2)、分销渠道的宽度分为:普遍性分销策略、选择性分销策略、专营 性分销策略。

2、简要分析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答: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1)、产品因素(产品单位价格的高低,产 品的体积与重量,产品的易腐、易毁性,产品的时尚性,产品的技术性与服务 要求,产品的标准性和专用性,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商品的季节性。)2)、市场因素(市场范围与密集度,市场的地区性,市场的竞争性,市场销售量大 小。)3)企业本身的因素(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企业销售经验和服务能力,企 业的声誉,企业市场信息的搜集能力。)4)、其他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国 家对有关商品的购销政策、价格政策、有关的法令和条例,以及管理体制改革 等方面的因素。)

3、对分销渠道的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管理?试分析之。

答:1)、选择渠道成员(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中间商的信誉和知名度,中间商的实力,对企业产品的熟悉程度,预期合作程度。)

2)、激励渠道成员(激励措施主要有:提供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共同搞

好推销,如刊登广告,引导顾客去购买,举办商品展销,培训销售人员等,商品数量充足,价格合理,必要时做适当的让利,帮助中间商改进经营管理,减 少中间商风险,如允许商品销售后付款,对不合格及残损商品予以退换,提供 相应的维修、安装、使用服务等)。

3)、协调与渠道成员的关系(合作,合伙)

4)、评估渠道成员(将每一中间商的销售绩效与上期的绩效进行比较,并 以整个群体的升降百分比作为评价标准; 将各中间商的绩效与该地区的销售潜 量分析所设立的配额相比较。)

第八章 促销策略――基本策略

基础知识:

1、促销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2、顾客的信任是通过企业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与有效的(沟通)相 结合而建立起来的。

3、非人员推销包括(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三种形式。

4、商品促销活动是以(传递信息)为主要手段来实现营销目的的。

5、依据论证推销方法中所提供的依据必须(真实可靠)和(权威性高)。

6、在推销老年食品时可采用(说明论证法)。

7、注重人们之间感性交流,激发情感的促销组合方法是(感性交流法)。

8、促销策略中的拉引策略是以(最终消费者)为主要促销对象。

9、促销策略中的推动策略是指企业以(中间商)为主要促销对象。

10、消费者对一种产品从了解到实际购买,一般经过四个步骤:即认识产 品――(发生兴趣)――(产生需求)――实际购买。

问答题:

1、什么是促销,促销应遵循那些原则?

答:促销,顾名思义就是促进销售,就是指企业为了打开市场、扩大产品 销售,把有关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息,通过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向目标顾 客传递,促使其了解、熟悉、信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激发顾客购买 欲望,促成顾客购买行为的一系列活动。促销应遵循的原则:1)、遵守国家法规、政策和职业道德。2)、以产品为核心,优化促销。3)、讲究促销艺术。4)、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2、什么是促销组合,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有那些?

答:促销组合,就是对各种促销手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综合运用,以便各种促销手段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实现整体最佳效能。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1)、促销目标2)、各种手段的特性3)、市场性质 4)、产品性质5)、产品市场生命周期6)、促销费用

3、试分析促销组合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

答:促销的基本策略:1)、推动策略(企业以中间商为主要促销对象,通 过推销人员的工作,把产品推进分销渠道,最终推向目标市场,推向消费者的 一种方法。)2)、拉引策略(以最终消费者为主要促销对象,通过运用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向消费者展开强大的促销攻势,使之产生强 烈的兴趣和购买欲望,纷纷向经销商询购这种商品,从而诱导中间商积极向制 造商进货的一种方法。)

促销组合的常用方法:1)、教育引导法2)、新闻焦点法3)、感性交流法

技能测试题(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举例:分析题

1992年7 月7日中午,一架直升飞机在台中青春帝国百货公司上空撒下了50亿元钞票和礼品券,这是青春帝国百货公司的商人们想出的一着奇招,为的是吸引顾客来此店买东西。闻讯在此守候的市民哄抢了这从天而降的横财,一度引起交通瘫痪。青春帝国百货公司采用直升飞机撒钱的奇招,一 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使其名声大振。

请问有何借鉴意义?

答(要点):

1、商品促销是一门学问。中国有句俗话:生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青春帝国百货公司采用直升飞机撒钱的促销奇招。尽管不能简单模仿,但其善 于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市场“气氛”,尽可能诱导消费者涉足市场,以达到广而 告之,促进商品销售的手段还是值得借鉴的。

2、青春帝国百货公司利用了人们的贪财心理和好奇心理。

3、飞机撒钱的奇招,一是吸引了大量顾客光顾,形成销售盛况;二是青春帝国百货公司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是花多少广告费也 难以达到的效果;三是换取了新闻界大肆宣扬炒作,为青春帝国百货公司扩大知名度、美誉度做了一次效果显著的免费广告宣传。

上一篇:民政局党风廉政总结下一篇:美文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