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申请(精选8篇)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一):
学位申请报告
(人类学学历硕士)本人(姓名,学号)于xx年考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攻读xx专业学术型硕士学位,学习期限两年。在学习期间,本人顺利完成了《xxx》等3门公共课、《xxx》等门学位必修课、《xxx》等门选修课程的学习及考核,获得总学分xx分,学位课学分xx分,贴合xx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的硕士培养要求。
此外,本人跟随导师,从事xx课题的研究调查,在课题组中担任了的研究任务,并完成了xx的研究成果。结合xx研究调查成果,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xx》。现提交硕士学位申请,请予以批准!申请人签名
时间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二):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尊敬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本人自20年9月开始就读于专业,于20年修读完所有的课程。
本人在就读期间,在思想政治素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获得了党组织的认可,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学术操守方面,本人谨遵导师及校院领导教诲,刻苦钻研,坚持走自主创新路线。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发表在省一级期刊中。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用心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同时自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潜力,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同时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
本人在就读期间所有的修读课程的成绩均已合格。在导师教授的指导下,如期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并且透过论文答辩。
本人已完成学位授予要求,现提出申请体育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申请人签名:
20年5月30日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三):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范文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已完成了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全部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专业实践、学术活动等等。学位答辩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特此申请参加校园的论文答辩,并向校园提出硕士学位申请。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四):
(专业学位硕士)本人(姓名,学号)于年考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学习期限两年。在学习期间,本人顺利完成了《硕士英语》等门公共课、《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等门学位必修课、《儿童社会工作》等门选修课程的学习及考核,参加专业实践达600学时,获得总学分分,学位课学分分,专业实践6学分,贴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此外,本人跟随导师,从事课题的研究调查,在课题组中担任了的研究任务,并完成了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调查成果,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现提交硕士学位申请,请予以批准!申请人签名
时间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五):
(民俗学学历硕士)本人(姓名,学号)于年考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攻读民俗学专业学术型硕士学位,学习期限两年。在学习期间,本人顺利完成了《硕士英语》等3门公共课、《民俗学专题》等门学位必修课、《中国文化史专题》等门选修课程的学习及考核,获得总学分分,学位课学分分,贴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民俗学专业的硕士培养要求。
此外,本人跟随导师,从事课题的研究调查,在课题组中担任了的研究任务,并完成了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调查成果,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现提交硕士学位申请,请予以批准!申请人签名时间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六):
学位申请报告
(社会学学历硕士)本人(姓名,学号)于年考入,攻
读专业学术型硕士学位,学习期限年。在学习期间,本人顺利完成了《硕士英语》等3门公共课、等门学位必修课、《中国文化史专题》等门选修课程的学习及考核,获得总学分分,学位课学分分,贴合专业的硕士培养要求。此外,本人跟随导师,从事 中担任了的研究任务,并完成了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调查成果,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现提交硕士学位申请,请予以批准!申请人签名时间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七):
XX大学学位委员会:
我是XX专业自考生XX.我于XX年X月取得XX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我在本科阶段平均成绩为xx分。论文答辩成绩为良,并于XX年X月透过天津市学位英语考试,贴合XX大学申请学士学位的条件,特向贵校提出学士学位申请。望贵校给予审批。
此致
敬礼!申请人:
申请日期: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八):
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 又称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 是国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较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 于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而设置的针对在职人员申请更高层次学位的重要途径, 是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医学高层次人才。但是, 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 同等学力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规模的不断扩大, 一些问题也逐步凸显,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质量和社会声誉。虽然各级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 但是由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特殊性以及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对该项工作认识的相对不足, 导致问题并没有被很好地解决。接下来, 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 切实提高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质量。
二、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存在的问题
(一) 培养单位质量意识不强, 管理不到位
在职医务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 是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有益补充, 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能缓解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与高层次医务人员短缺之间的矛盾。但是, 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质量意识比较淡薄, 对这一制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单位甚至盲目扩大招生规模, 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商业化运作, 只看经济效益, 忽略社会效益。同时, 相关规章制度缺乏或不能有效落实, 培养环节走过场, 培养方案形同虚设, 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不能保证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质量。
(二) 在职人员不能保证有效时间, “工学”矛盾突出
以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针对的人群是在职工作人员, 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绝大多数是临床医护工作者。他们要应付纷繁复杂的医护工作, 课程学习绝大多数安排在周末和晚上, 基本上是工作为主, 学习为辅。加上现在复杂的医疗环境, 他们很难有足够时间沉下心思进行理论学习或从事课题研究。再次, 在职医务人员有很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明确指向性, 期望所学知识能明确指向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医疗工作, 期望所学知识能非常有效地服务于本职工作, 一旦二者不能有效衔接, 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而培养质量也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1]。
(三) 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功利性明显
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目的多种多样:有人确实是为了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 最终服务于医护实践。但是许多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功利性非常强, 就是获取硕士学位, 以最终促进个人的职称晋升、利益获取。他们学习兴趣缺乏, 求知动力不足, 在培养的关键环节如参加全国统考、从事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学位论文等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有人甚至涉嫌学术不端, 损害了学位授予工作的严肃性, 与提高培养质量背道而驰[2]。
(四) 部分导师的责任意识尚需提高
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没有严格的入学考试, 符合条件即可进入课程学习阶段。通过国家统考和学位课程考试后, 建立导师关系, 从事课题研究。与统招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一直在导师身边不同, 大多数在职人员前期课程学习阶段还没有建立导师关系, 即使后来确立了导师关系也不能脱产从事课题研究。这就使得部分导师无形中降低了对在职人员的培养标准, 在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如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评审和学位论文答辩等一度程度上流于形式, 从而影响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总体培养质量。
三、针对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 充分认识“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意义
国家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工作是培养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 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需要, 学位授予单位应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学位授予标准。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 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 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成绩合格,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授予硕士学位: (1)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所以, 授予在职人员医学硕士学位必须符合这些基本要求。而且, 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相比, 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口径、培养要求上是相同的, 学位证书也与统招硕士研究生完全一致。只是在学生的来源、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一定区别。所以, 就教育质量而言, 既然授予的是同一学位, 那么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与授予全日制毕业研究生硕士学位的质量应该是同一衡量标准[3]。
具体来说, 学位授予单位应在准入关、学习考核关、学位课题中期检查关、学位论文书写关、学位论文评审关、学位论文答辩关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等环节制定执行与统招研究生相一致的质量考核标准, 以便真正提高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学位授予质量。
(二)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强化导师责任意识
指导教师在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位授予单位应加大力度,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提升导师的综合实力, 同时进一步提高指导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导师的责任意识。要求导师要像对待统招研究生一样对待同等学力人员进行开题报告、学位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写作。同时, 针对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特殊性, 导师必须在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和科研思维方面悉心指导, 指导学生将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选择与学生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的相关论题, 以他们从事的工作为基础选择课题, 用课题的结果指导学生的临床医疗工作[4]。
(三) 积极宣教, 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应针对部分学生申请学位功利性比较强的实际情况, 在制定切实可行规章制度及质量标准的基础上, 加大宣传力度, 在招生前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宣讲, 让他们杜绝“混”学位的心理, 让学生充分认识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严肃性, 拒态度不端正的在职人员于门外。
(四) 拓展授予在职医务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类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学术学位侧重科研能力培养同时兼顾临床能力训练。专业学位更加侧重临床能力训练, 兼顾科研能力的培养。2015年, 国家进一步扩大了在职人员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规模, 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申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有效衔接。这项工作开展既有利于人才培养又有益于推进临床医学学科发展, 更丰富了高等院校与临床医学教育基地一医院之间的医疗、教学及科研的联系与结合[5]。更加注重在职人员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升, 更加符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实际, 因而大大提升了他们思想认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位授予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 规范操作, 科学管理, 主动开展此项工作, 积极拓展授予在职医务人员硕士学位的学位类型。
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是对我国学位制度的有益补充, 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家应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进一步加大这项工作的监督及评估力度。学位授予单位应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学位授予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项工作前景更加广阔, 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
摘要: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开展,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问题作了浅析, 并初步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在职人员,医学硕士,学位
参考文献
[1]李刚.搭建移动教学平台, 解决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5 (28) 5:10-14.
[2]张立, 胡新喜.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 3:52-55.
[3]宋中英, 宋丹, 邹积岩, 马永红.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工作质量问题调查[J].大学 (学术版) , 2011 (4) :53-65.
[4]陈爱红, 彭欢.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 12:97-98.
【关键词】 同等学力;规范化;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3
【作者简介】 刘舟帆,女,硕士研究生,广西财经学院教务处
一、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进一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仅靠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给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客观上推动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队伍的发展壮大。[1]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不仅为优秀的在职人员深造进修开辟了新渠道,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更多高层次专门人才,创新了培养方式。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和研究,获得硕士学位后大部分都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二)丰富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
我国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依靠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是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广大在职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自身素质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为广大在职人员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对于广大在职人员更新知识、获得学位、适应社会发展、增强竞争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资格审查流于形式
资格审查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首要环节,只有严把“入口關”,才能有效地保证同等学力的教育质量。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培养单位对同等学力的资格审查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大多流于形式。还有一些培养单位从局部利益出发,为了扩大生源,疏于对申请者的审查,部分不够资格的申请者得以蒙混过关。
(二)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同等学力研究生绝大部分都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培养单位往往忽略了学员在职的特点,照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有的甚至采用与全日制研究生同堂授课的方式或采用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样的课程体系,这对同等学力人员来说并不合适。此外,同等学力人员的课程设置不能够很好的与他们的职业需求相结合,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针对性不强。
(三)学员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学习质量不高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学员的学习采用“在职不离岗”的形式,即学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由于繁忙的工作和来自家庭的压力,在职人员几乎无法按时到课,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十分有限,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这就使得同等学力人员的学习时间不能够得到保障,学习质量普遍不高。
(四)导师指导不够充分,师生交流频率低
导师的指导及师生交流频率是制约同等学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由于同等学力研究生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并未对科研工作进行系统深入的了解。因此,对于同等学力研究生来说,导师的指导和与导师的交流十分重要,导师能够很好的对同等学力研究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进行启发和引导。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导师行政事务繁忙、导师所带学生过多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师生交流频率较低,导师对同等学力学生的指导不够充分。
(五)组织论文评阅及答辩不严
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对同等学力人员学术水平和能力的综合反映,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培养单位中对论文答辩要求不严格、程序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如论文没有专家推荐信,在论文评阅不知结果的情况下就答辩,论文评阅意见及专家的提问环节过于形式化,答辩中专家提出的意见在正式提交的论文中没有改正,答辩缺乏淘汰率,答辩委员会组成不符合规定等。这些答辩环节的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对学位质量的把关和监督。
三、加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规范化管理路径
(一)严把“入口关”是确保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规定,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申请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因此,具有相关资格是申请学位的前提条件。资格审查作为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第一环节,培养单位应当对同等学力申请者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资格审查合格者才能够允许其参加课程学习。严把“入口关”是保障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基础,同时也是确保同等学力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二)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是确保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课程设置是同等学力研究生掌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课程设置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保障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质量,促进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培养单位应结合学员在职的特点,尽可能的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强化目标管理,严把“出口关”是确保规范化管理的根本
学位论文水平是衡量同等学力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单位应当明确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同等学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工作,对同等学力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进行严格把关,论文评审及答辩要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杜绝不良学术风气蔓延,从而使一批优秀的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规范化管理的核心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对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规范化管理,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同时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合理、有效地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必须政策界限明确,各个环节和步骤均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此外,在建立健全同等学力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树立全面质量关,以确保同等学力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进而做到对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娣.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9.
[2]肖静,李东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0(3).
流域突发性水环境风险模拟预测研究是水环境保护方面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该生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思路。该生选题有意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创新性因素,同意进行下一步写作。
申请学位的基础要求及时限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申请学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通过自学考试成绩优良,经审核准予毕业者,均可申请学位。
2、考籍档案中有考试违纪,作弊记录者,不能申请学士学位。
3、凡申请学位的自考本科毕业生,应参加由省学位办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考试语种暂定为英语、日语、俄语。考试要求达到大学公共外语三级水平(不要求听力)。
申请授予学位的时限:
1、自考本科生(取得一科以上合格成绩者),均可报名参加省学位办组织的外语水平统考,考生可连续报考四次,四次均不及格,则不能再报考,本科毕业后也不能申请学位;
2、自考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一年内应申请学位(此时外语水平统考必须及格),超过一年也不能申请学位;
3、自考本科取得的外语水平统考合格成绩四年内有效;
4、自考本科生应在每年四月二十五日前向主考学校自考办报名参加外语水平统考。统考时间为六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上午。
申请人:
一、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选题匆忙, 开题把关不严。
开题报告是对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首要环节, 不仅关系到学位论文的质量, 还关系到论文能否做得下去的问题。但目前很多研究生临近开题才与导师协商论文选题, 导致开题报告时文献综述不全面, 无具体的实施方案, 出现选题过大, 甚至个别选题偏离本学科范畴的现象。另外, 开题报告无统一规范的评判标准, 有的考核老师提问随意, 缺乏实质内涵, 未能切实起到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的作用, 开题报告把关不严。
2. 中期检查流于形式。
中期检查是保证论文研究进度的一个重要措施, 对硕士研究生和导师的一种潜在督促。中期检查时一般要求研究生填写中期检查报告, 对前一阶段论文所做的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明确后期的研究计划。在实际考核过程中, 往往研究生填完中期报告导师审核签字就算通过, 没有组织严格规范的考核, 中期检查流于形式。
3. 论文撰写研究生态度不端正。
研究生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执行者, 研究生的态度直接关系着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好坏。但目前很多研究生只关心就业, 从入学起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就业有关的资格考试或实习中, 忽视自己的研究能力的锻炼, 对自己的硕士论文要求低。平时很多研究生对科研研究或科研工作处于放松状态, 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不够重视, 导致硕士学位论文整体结构不合理, 工作量不足, 实验数据缺乏, 格式混乱。甚至有的研究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存在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的现象。在学位论文最后阶段, 研究生往往对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置之不理, 不再花精力对论文进一步修改, 导致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不能提高。
4. 导师指导力度不到位。
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 学位论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指导作用。但目前高校研究生导师教学和科研压力都比较大, 工作忙, 经常疏于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有的导师忙于自己的业务, 把研究生当作劳动力使用, 做一些对提高科研能力帮助不大的工作, 使研究生投入学位论文工作的精力不足, 导致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合格。有的导师在论文送审前才开始审阅, 对不成熟或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 不是阻止学生提交评审, 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学位论文能通过评审。
5. 论文评审制度不完善。
学位论文评审一般采用双盲评阅和公开评阅两种方式。双盲评阅一般由学校研究生部将论文送给校外同行专家或对口高校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 送审论文中不含研究生及导师的个人信息, 评阅专家与论文作者和导师均不了解对方情况。公开评阅由学科或导师直接送给校内外同行专家, 送审论文中包含研究生、导师的个人信息。2011年以前, 我校一直采用一本双盲评审和两本公开评审相结合的论文评审制度。但是公开评审的评阅方式中, 有些评审专家不能充分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 对论文总体评价成绩过高, 使学位论文评审的公正性缺失。另外, 由于学位论文评阅只是模糊的文字表述和论文整体的评价结果,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评阅的难度, 影响了客观性。由于公开评审有失公正性, 同一论文的评阅成绩, 会出现较大区别, 使研究生和导师对评价结果产生异议。
二、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改进措施
1. 进行选题管理, 分批开题, 严把开题关。
为避免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之前匆忙选题的现象, 研究生入学后就应与导师协商学位论文选题, 并于第一学期末或第二学期初初步确定学位论文选题, 第二学期开始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和方案论证。为使师生重视开题, 学校实行分批开题制度, 第一批为第二学期末进行, 第二批为第三学期初进行。为保证开题报告质量, 首先, 要求开题报告前, 研究生先填写开题报告表, 在导师组内进行开题论证, 经论证通过后才能参加开题报告。其次, 开题报告由各学科以研究所为单位分小组公开组织, 考核小组至少五名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老师组成。再次, 学校制定了开题报告评价体系, 要求考核小组从选题和文献综述、研究方案、研究基础、开题报告撰写情况和答辩情况等五大方面进行考核, 并对每方面的具体评价要素进行了细化, 便于考核小组客观评判。另外, 学校要求考核小组形成书面意见, 对研究生论文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估计, 对不足之处提出意见。研究生需根据考核小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并填写开题报告修改反馈意见情况, 经导师审核通过后才能进入课题研究, 不合格者需重新开题。以上措施, 增加了研究生和导师对开题报告的重视, 有效防止了开题报告把关不严。
2. 建立中期检查反馈整改制度。
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于第四学期进行, 学校要求除研究生填写中期检查报告外, 各学科需根据学科自身特点采取现场演示验收、材料评审、PPT汇报等不同形式组织检查。检查结束后, 各考核小组需根据研究生的论文进展总结和分析情况做出成绩评定, 并给出书面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指导性建议。书面意见由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汇总后反馈给研究生和导师, 导师需指导研究生根据考核小组意见在后续工作中采取改进和补救措施。对于问题比较多的研究生, 需整改后重新中期检查。
3. 建立严格的预答辩审查制度。
为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提前把关, 学校建立了严格预答辩审查制度。参加预答辩的研究生除修满学分, 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外, 还需达到以下三个条件:第一, 研究生需取得学科规定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业绩;第二,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需通过学科组织的格式审查;第三, 论文中涉及到的实验装置、软件和实验数据等需通过学科组织的实物现场验收。预答辩的组织各学科严格按照正式答辩的要求进行, 并且通过预答辩者需根据预答辩考核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导师审核同意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未通过预答辩者, 延入下一批次毕业。经过实践, 严格的预答辩审查制度促使研究生和导师对硕士学位论文增加投入, 有效防止了论文送审前才临时包佛脚, 促进了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4. 引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为有效防止硕士学位抄袭现象, 学校自2009年开始在全校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启用CNKI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送审前都必须参与学术不端检测, 文字复制比大于20%的论文延入下一批送审。经过实践, 该措施对打击学术不端和学术抄袭行为效果非常显著。
5. 规范和完善论文评审制度。
为保证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公正性, 学校不断改进论文评审制度。首先, 对论文评审方式进行改进, 为防止论文评审走过场, 2011年我校将原来的1本双盲评审和2本公开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为2本论文双盲评审的方式, 论文送审工作全部由学校研究生部负责, 并对有争议的论文进行加送, 保证了论文评价的公正性;其次, 对论文评审体系进行了优化, 评价体系由以前单一的整体评价改为整体评价与分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要求评审专家对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知识与能力、工作量与创新性、写作能力等5方面进行评价, 减少论文评价的客观性。再次, 盲审意见返回后, 要求研究生根据盲审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 并针对评审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逐条写明修改反馈情况, 导师审核通过才能参与答辩。通过以上措施, 减少了论文评审的主观性, 保障了评审的公平性, 增加了研究生和导师对评审的重视。
6. 建立学位论文过程考核督导制度。
为规范学位论文过程管理, 学校将教学督导制度引入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由学校各学科领域有一定威望的专家组成。各二级学院组织各学科对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过程考核前, 需将考核安排报学校研究生部, 研究生部安排督导组成员到考核现场随机抽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经过几年的督导实践, 我校各二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过程考核基本规范, 促进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7. 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为提高研究生对其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并加强对导师的监管力度, 学校将学位论文过程考核结果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的参考条件, 并且每年评选校级优秀学位论文, 对获得优秀学位论文的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励, 同时对其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奖励。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 优秀的研究生可以提前毕业, 不合格的研究生延期毕业。另外, 每年进行校内学位论文抽检制度, 抽检比例不少于当年毕业人数的20%。
三、结语
实践证明, 学校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措施的不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有效保障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近年来, 中国计量学院参加浙江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 抽检成绩均位于全省高校前列, 其中2011年抽检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均为全省高校第一。
摘要:对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出现的开题把关不严, 中期检查流于形式, 研究生态度不端正, 导师指导力度不到位和论文评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结合中国计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工作实践,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仲生, 杨拥民, 葛哲学, 陈敏, 王新峰.强化科学过程管理, 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 (9) .
关键词: 会计专业 硕士学位 必要性 发展思路 配套措施建设
一、设置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的必要性
当前,各国都很重视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在通识性的本科教育基础上,各国均普遍发展了专业性的会计硕士教育项目。可以取得的资料显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开办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方财经院校特色有利于为地方财经院校进一步研究、建设会计专业硕士点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地方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思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求实、创新为指导思想,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面向会计职业界,具有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高尚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现代会计理论、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开拓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和审计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宽广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实务操作能力,承担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针对多变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国际视野和战略意识,具有会计工作的领导潜质。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并综合运用。熟悉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查阅、搜集和处理相关专业的知识信息方面的技能。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地方财经类院校会计学科特色和优势,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主要设置以下研究专业方向,并根据专业方向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
1.高级注册会计师方向。
2.企业理财与税收筹划方向。
(三)学制与学分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弹性学制,正常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习、研讨、社会实践、专业工作实习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等教学实践环节,修满学分,按期毕业。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学院同意、研究生部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工作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5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包括学科公共课3门共6学分,专业基础课6门共17学分,专业方向课至少4门8学分,选修课1门2学分。另外,专业实践、专业工作实习6学分,综合案例分析4学分,学位论文8学分。
(四)培养方式和考核方式
1.根据本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入学后2周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培养计划。
2.会计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成立导师培养小组,采取导师负责制,鼓励个别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4.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习等形式。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务操作能力训练,同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5.所修课程经考核合格方可取得相应学分,采用以课堂考试(笔试)为主,课程报告和案例分析为辅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要参考学生参与学术讨论、专业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具体情况。
6.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初必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中期考试以导师组为单位进行命题,考试和考核,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7.跨学科报考录取至本专业的会计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主干专业课2门(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补修课程经考试合格,成绩记入学习档案,但不计学分。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不能进入撰写硕士学位论文阶段。
(五)实践活动基本要求
1.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导师引导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企业管理调研,督促研究生提交社会与企业实践学习计划,并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2.在校期间,研究生应当参加必要的课题项目研究、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和研讨班,参与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万字的案例分析报告或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总体思路。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应引导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成绩合格并取得规定学分后,方能进入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阶段,未修满51学分的研究生不得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在中期考核结束一个月内确定论文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实践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相结合,同时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选题工作,鼓励选题能对实践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硕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调查和搜集资料为主。论文还应反映作者所查阅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的本领域科学动态,并对本选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较深入全面的评述。
3.学位论文研究时间。硕士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即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撰写在第三、四学期进行。在中期考核结束后一个月内,研究生根据其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经研究生导师组确认后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以本研究方向导师组为主,组成至少由5名导师组成的开题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可在3个月内重新开题),重新开题仍不通过者根据论文问题情况确定延期半年或一年再次开题。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完成后首先要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或预答辩小组(包括导师组成员)参加论文预答辩,在广泛听取关于论文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后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参加正式答辩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硕士论文质量,促进研究生更好地参加论文答辩,在论文预答辩通过后方可提交正式论文。论文预答辩时间一般定于提交正式硕士论文之前20天左右。
4、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格式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撰写格式按照《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进行。
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一般在正式答辩30天之前,必须向本学科的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部提交正式论文。
三、地方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配套措施建设
(一)构建高效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行由学校领导、学院负责、硕士点具体承担、行业介入、企业参与的总体框架,组建由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联合指导委员会、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心及下属各办公室、联合办学单位构成的组织机构。
(二)健全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有关制度
硕士点已经初步完成了硕士生人才培养的各项制度规定,包括招生、复试及录取制度,教学、培养与学籍管理制度,日常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服务与管理制度,研究生导师考核制度、学生绩效评价体系,以及产学研与联合办学管理制度,并在不断完善与规范过程中。
(三)构建并完善会计硕士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基于以“富民兴黔”为己任,锻铸“儒魂商才”基本宗旨,准确定位会计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解析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能力、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其他素质与能力构架,明确课程模块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科学建立可评估的、可测度的质量培养标准体系,从而培养出既具有基本技能又具有较强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引进、激励与考评制度
引进和培养相结合,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在校外实际工作部门兼职、顶岗挂职,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联系与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会计职业与教育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
拟定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遴选、薪酬、奖惩等相关制度,对专职教师在课酬、工资待遇、工作安排、评优、进修、晋升职称或岗位、实践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对兼职教师在课酬、续聘、所在单位激励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
制定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考评制度,对专职和外聘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全方位评价,具体采用教学督导组评价、学生评教和联合培养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优秀的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不合格的给予相应处罚。
(五)建立从中期考核到综合考核的全过程的学生评价体系
中期考核时间为理论课程和校内实验课程结束,校外实践课程开始前;考核内容为基础理论课程和校内实验课程:理论课程笔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校内实验课程机试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校外实践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开题和撰写。
毕业考核考核时间为申请论文答辩前;考核内容为校外实践课程学习、调研报告和学位论文撰写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表现、实务操作的广度和深度、综合分析和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核合格者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考核。学位论文以应用为导向,一般采用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诊断报告、项目方案设计等应用性研究形式,选题要结合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按照会计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规范及评审细则进行考核。
学 位 申 请 书<> 申 请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学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制填 表 说 明本表可打印或用钢笔填写,内容力求详尽,字迹务必清楚,如栏内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表中有关统计情况要与所填内容一致.表中发表论文,专著,获得的科研成果奖励,专利情况:应填写在学期间所发表和获得的情况.“作者,获奖者,获专利者列表”栏和发表论文“作者列表”栏:作者,获奖者,获专利者排名在前5名的情况下填写此栏.“发表论文”应是反映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的文章,包括“已发表论文”,“已正式接收论文”,“未正式接收的论文”不填入表内.论文“刊物类型”:包括 “国内刊物”,“国际刊物”,“国内会议”,“国际会议”,选择其中一项.论文“收录情况”:包括 “SCI收录”,“EI收录”,“ISTp收录” ,选择其中一项.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如为补考成绩,请在学位课程名称后用*号注明.非学位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如为补考成绩,请在学位课程名称后用*号注明.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中文摘要限500字以内.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直译.姓名性别民族照片(一寸免冠)出生日期年 月 日籍贯省 市身份证号 国别与地区(限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填写)入学日期年 月学习年限 年主要简历起止年月(自大学填起)学习或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获学位情况在学期间奖惩情况在 学 期 间 发 表 论 文 情 况论 文 题 目刊物名称刊物类型卷/期号发表时间排名作者列表收录情况统计情况国内刊物国内会议 SCI收录 ISTp收录国际刊物国际会议 EI收录核心刊物已发表论文总数已正式接收论文总数在学期间出版专著,获得科研成果奖励及有学术价值专利情况专著,科研奖励,专利名称出版社,设奖部门, 专利类型及专利号出版专著,获得奖励,专利时间排名作者,获奖者,获专利者列表 统计情况专 著篇专 利项获国家奖项获省部奖项课程学习成绩(可填写或附成绩单原件)学位课程名称(如补考用*号注明)学 分成 绩非学位课程名称(如补考用*号注明)学 分成 绩课程学习总学分成绩审核人: 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或院系(签字)(盖章)年 月 日学位论文题目: 起止日期(从开题报告至论文完稿)年 月至 年 月论文字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和学术意义: 学位论文研究课题所涉及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简要说明): 学位论文中文摘要(限500字)学位论文英文摘要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及对<>申请<>人的综合评价导师评语:(限1200字)对论文的学术评语(论文选题意义;对文献资料掌握程度;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写作规范化,逻辑性;论文的不足之处).对<>申请<>人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及学风的综合评价.是否同意答辩: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所在研究室,院系审定意见对<>申请<>人的评价(思想,学习,工作表现,论文是否由本人独立完成和是否同意论文答辩等.): 研究室,院系(盖章)主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学位论文评阅人审核表评阅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是否博导研究领域 工作单位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意见: 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公章)(签字)年 月 日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审核表答辩委员会成 员姓 名专业技术职 务是否博导研究领域 工作单位主 席委 员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意见: 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公章)(签字)年 月 日
[关键词]中职教师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祝士明(1963- ),男,安徽利辛人,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李宁(1981- ),女,天津人,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天津 300072)周明星(1957- ),男,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天津 300222)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制度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DJA050161)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019-02
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能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取决于职业教育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促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于2000年批准部分重点大学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由于中职教师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所以,在制订培养方案上也应与其他类型硕士研究生有所区别。经过几年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活动,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重新审视与探讨中职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方案已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中职教师的特点和任务
1.中职教师的特点。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不仅要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技能,毕业后能较为顺利地从事相应职业。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懂得一定的相关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缺乏实践经验的“讲师”,难以培养出掌握职业技能的学生,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上岗,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相反,缺乏系统理论的“一线工程师”,往往又缺乏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素质,才能更好地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具体来说,职教教师不仅应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不仅要致力于职业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具备从教育学角度将这些知识融入职业教学的能力;不仅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制订解决问题方案和策略的能力;不仅要熟悉相关职业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知识,而且还要有将其融入课程开发之中并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能力。
2.中职教师的主要任务。职业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奠定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专门的专业技术知识,形成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因此,中职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教书育人的任务,还肩负着将职业技能传递给学生的重任,即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从事某种具体职业所需要的职业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职业技能的任务。
二、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的学习内容
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工程师范类院校或者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这类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一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相对缺乏与职业相关的实践经验。二是企业中的工程师、技术人员,这类教师的特点是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但一般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所以有时很难将自身的经验和技能完整、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因此,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的学习内容主要应包括:
1.专业理论知识。(1)教育理论知识。对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资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他们今后的工作主要是继续从事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教育理论是这些教师的必修课,是指导他们今后教学原则和方向的。只有深刻地理解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才能增强自身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才能高屋建瓴地观察、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2)专业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理论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某一学科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前提。在研究生层次学习阶段,要求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系统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更新知识。
2.实践技能。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具备一般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应该具备技师证书或能力。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同样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不能因为是研究生教育,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技能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中职教师,特别是对专业课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来说,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具备很强的实践教学组织能力与最新的实用技能。
3.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一定职业技能的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忽略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2)职业教育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具体技能,而应该是多科性、综合性的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师从事教学时要关注行业的各个方面,应着眼于广义的行业范围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3)职业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的是职业性的特点,它总是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对相关职业领域里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进行高度归纳概括后形成的一种能力组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受教育后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获得全面发展,既能满足就业需要,同时又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按照现代教育技术理念,特别是建构主义理念和方法的应用,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应该是学习者。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内容;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更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同时,教材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掌握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中职教师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整体改革,改善教学效果,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和多形式方向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教学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5.相关的科学人文方面的知识。一定的文化科学修养有利于完善人格,提高正确把握自我、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研究生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效果如何,还要看文化修养是否得到提升。文化修养越高,越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潜在的效能,从而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
三、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
1.符合有关规定。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一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方式,并且制定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因此,这是一项政策性强且复杂的工作。在制订培养方案前,应参考“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参照本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要求,并结合本地区职业教育特点,在征求专业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有关人员的基础上制订培养方案。
2.具有针对性。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中职教师在学习上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学习目的明确,但也存在时间紧张的问题。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要考虑中职教师的特点,方案要具有针对性。无论是确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甚至教学时间等,都要围绕中职教师自身展开。综合来说,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对象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使课程内容序化。二是效率,即遵循教学内部规律。中职教师的生活重心不仅仅是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的,使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三是教学效果,即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理论学习、先进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以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中职教师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因此,他们的学习内容除了本专业领域的课程基础外,更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此外,他们对学习内容具有很高的敏锐度,会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辨出哪些知识对他们是有用的。所以,在对中职教师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学习要有针对性,要将当前本专业最新的知识经过分析、加工、过滤后传递给学生。
3.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现有的知识,而且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主要是指教学研究能力,即能够了解教学的特点、步骤和方法,具有教研课题的选定和教研方案的设计能力;根据实际教学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的能力;设计本专业的教学过程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独立设计教学的能力,即了解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基本组织形式,能正常地组织教学和教育实习等活动。
4.有助于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将自身掌握的教学理论变为教育实践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三字一话”,而是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将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四、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学位办[2001]31号)文件中关于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的要求,并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职业教育课程框架标准,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应打破传统的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模式,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以模块式结构为形式,突出知识的模块化,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清晰、明确。
1.总要求。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总学分应在52学分左右。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毕业论文20学分。培养方案的一个学分一般为20学时(教学时间长短取决于课程内容)。
2.课程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1)公共课程模块:约7个学分,包括外国语言学习和科学技术与方法论等内容。(2)基础课程模块:约11个学分,包括职业教育的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学术报告)和职业教育过程设计子模块(主要包括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职业教育的测量与评估、职业教育管理)。(3)教学方法与手段模块:约4学分,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4)专业技能领域课程:约10学分,主要包括实践技能子模块(从事专业的技能学习,应获得相关职业一级或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课程子模块(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硕士学位申请】推荐阅读:
硕士学位答辩申请书--指导教师意见11-11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07-20
工程硕士学位设置方案范文09-11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12-12
语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09-17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与格式要求09-20
202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06-08
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11-21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