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笔记(推荐7篇)
(1)个体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个性化、个体谋生和相拥功能。(2)社会功能(3)正向功能(4)负向功能(5)显性功能(6)隐性功能 3.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朱熹),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桑代克),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 夏(庠、序、校);西周(六艺教育);春秋战国(稷下学官);两汉(太学、郡国学);隋唐(科举制);宋(程朱理学,四书五经,六大书院)(2)古代西方 古代印度(《吠陀》);古代雅典(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局面);古代斯巴达(军人);古代罗马(家庭教育:农民—军人教育,拉丁语学校:初等、中等、高等三教育阶段);中世纪欧洲(教会教育:三科和四学,骑士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教育。
5.近代教育(民国时期)
(1)蔡元培: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和美感教育);最早提出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完全人格”(3)晏阳初:“国际平民教育之父”,主张乡村平民教育(4)梁漱溟: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念(5)陈鹤琴:倡导“活教育”,“中国学前教育之父”(6)蔡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7)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6.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有教无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学而优则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因材施教。(2)孟子:性善论(3)荀子:性恶论;《礼》是重点(4)墨子:人性素丝说(5)《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概在战国末期。
(6)教育教学原则:
藏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豫时孙摩;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7.古代西方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和助产)——启发式教学(2)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
(3)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4)昆体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8.教育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普及教育;教育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
(2)卢梭与《爱弥儿》(3)康德
(4)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5)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9.规范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1)赫尔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意识阈和统觉;教育性教学;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2)杜威: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实用主义教育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0.学校文化
(1)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1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2.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1)内发论(2)外铄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为人提供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2)环境
(3)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专门训练的教师;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14.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15.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特征
(1)根本目的: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2)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3)三大要义: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4)基本内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6.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和中间型学制(分支制)。17.我国的学制:壬寅学制(正式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 18.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遍性
19.教师的职业角色:传道授业者,朋友,榜样示范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研究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扮演的新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20.教师的职业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素养,专业学科素养(本体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
(3)综合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调控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优良的个性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 21.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保证。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要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2.课程的类型
(1)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经验课程)
(2)按照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3)从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来划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5)根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6)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3.三维课程目标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4.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1)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课程标准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3)教材
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形式 25.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
(2)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可接受性(3)知识: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26.课程开发的模式(1)目标模式:泰勒(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3)情境模式 27.课程评价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模式 28.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时间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9.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0.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8)量理性原则 31.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读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参观教学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3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班、课、时 3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评价(1)观察法
(2)测验法(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3)调查法(4)自我评价法 34.教学评价的功能
指挥定向功能、判断检查功能、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反思功能 35.教学评价的类型
(1)根据评价基准不同,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体内差异评价(2)按照评价功能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按照评价方法不同,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36.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3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8.构成品德的四要素 知(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39.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40.德育模式
认知模式、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社会模仿模式、价值澄清模式 41.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
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诚信;态度真诚、热情;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法(6)品德评价法(7)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
4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职权影响力、个性影响力,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班级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沟通家庭与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4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常规工作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2)个别教育工作:先进生工作、后进生工作、中等生工作(3)班会活动的组织(4)偶发事件的处理 44.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班级活动管理
45.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成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6.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47.冯特(德国)——“心理学之父” 48.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用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2)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杜威、安吉尔;认为意识是一个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3)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派)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5)精神分析心理学 佛洛依德
(6)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皮亚杰
(7)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 49.知觉
(1)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感觉反应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
(2)知觉的基本特征: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 50.意识
意识是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的表现。分为:可控制性意识状态、自动化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和催眠。51.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52.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53.记忆的过程(1)识记
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的不同,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3)保持
(4)回忆与再认 54.记忆的分类
(1)感觉记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7±2组块)、长时记忆(意义编码为主,即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2)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3)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4)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55.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压抑说、提取失败说、同化说 56.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力
(2)依据记忆规律组织复习
及时复习、复习方式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掌握复习的量
57.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58.思维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6)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59.情绪和情感
根据情绪的状态,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60.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冲突(前有断崖后有追兵)、趋避冲突(爱恨交织)、多重趋避冲突
6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2.智力理论
(1)智力二元因素论(斯皮尔曼):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2)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语言能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我认识智力(3)智力三维结构论(吉尔福特):内容、操作和产品(4)智力三元论(斯滕伯格):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63.智力测验
(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首创了心理年龄(智力年龄)的概念(3)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智商=心理年龄/实际年龄(4)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离差智商”
64.智力影响的因素:遗传、环境、实践活动、个性品质、营养因素 65.气质的类型与学说
(1)气质是心理互动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2)体液说(希波克拉)
胆汁质: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不易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
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培养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精神)
粘液质:稳重,灵活性不足,踏实,有些死板,沉着冷静(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工作踏实的优点)
抑郁质:稳重、怯懦、孤独、行动缓慢(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共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批评)
(4)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普洛夫)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6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中国房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 67.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改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个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68.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阶段性与连续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6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认知发展的机制
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平衡
(2)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获得了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主义。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灵活性。70.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婴儿期(0-1岁半):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1岁半-三岁):自主感对羞耻感(3)学前期(三岁-六七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六七岁-十二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年期(十二岁-十八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 71.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观和内化学说(3)最近发展区
72.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童年期(学龄初期)
少年期(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青年初期 73.认知差异
(1)认知能力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类型的差异:知觉方面,分析型、综合型、分析综合型;记忆方面: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言语和思维方面:形象思维型、抽象思维型、中间型。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的群体差异
(3)认知方式差异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沉思型和冲动型; 辐合型和发散型; 具体型和抽象型。
74.加涅关于学习的分类
(1)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75.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1)基本观点:尝试-错误说
(2)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76.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条件反射的获得与消退(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3)第一信号系统(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和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建立的)
77.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2)操作条件作用学说: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消退;惩罚;代币法和行为契约法;程序教学理论;行为塑造法。78.班杜拉的学习社会理论
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即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观察者模仿动机的三个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9.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80.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能利律、刺激律、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8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提倡发现学习;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基本结构 8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习分类: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学习进行的方式分类为接受学习(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课堂教学原则:逐渐分化和综合贯通。
(3)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引导性材料)8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和反馈阶段 84.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些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四大环境要素(情境、协作、会话交流、意义建构)
8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的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86.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及时复习、分散复习、过度学习、运用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复习形式多样化、划线(2)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3)组织策略:归纳、纲要 87.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设置目标、浏览材料、设置思考题、分析
(2)监控策略:阅读时要注意跟踪、对材料的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速度和时间(3)调节策略: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习、使用应试策略 88.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环境管理策略: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激发内在的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的标准、正确归因、自我奖励
(4)学业求助策略:寻找教师帮助、伙伴帮助、使用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 89.学习迁移的类型
(1)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4)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90.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一、教师笔记的内容分类
大概统计数字:幼儿个案记录类30%;集体活动生成背景类5%;集体活动、游戏活动经验反思类30%;班级管理粪10%;家长工作类10%;其它15%。
二、教育笔记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l.视教育笔记为教师各种工作经验的好集锦
例一, 大一王老师笔记片段 (家长工作) :
今天, ××的妈妈主动来和我们交流了, 虽然话不多, 但已看到了她态度上的转变。我要提醒我的姐妹们 (指同班老师) 在家长工作上, 坚持: (1) 每天电话家访3~5人。 (2) 面带微笑主动与不爱沟通的家长谈孩子情况。 (3) 用真心换家长的真情。
例二, 小班张老师笔记片段 (教养工作) :
本期开学, 孩子们很快稳定了情绪, 我们班几位教师对比上学期做了几点总结: (1) 生活方面, 引导幼儿很快熟悉新环境, 逐渐认识常用物品及标记, 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 适当保留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 (2) 游戏方面, 投放数量充足的电动玩具、拖车、上弦的、机械的、带声响的、较大鲜艳的玩具。四位老师每人带一组孩子游戏, 主动与他们交往。 (3) 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 每天增加一个有趣新颖的户外活动, 让孩子充分体验在园的快乐。
例三, 大三李老师笔记片段 (活动生成) :
孩子们体验了买菜的全过程, 提着买到的菜, 甭提多开心了!
返回的路上, 我又顺便引导孩子观察了大街两旁的商店, 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出了许多店名:药店、小吃店、理发店、婚纱摄影店……下一个主题活动《大街上真热闹》就由此产生了。
这些有创意的经验举不胜举, 我们认真记录, 作为工具, 在教研讨论小组学习中拿出来让所有的老师们学习、迁移, 共享这无价之资源。通过这些活动, 教师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提高, 也激发了更多教师创造性工作的热情。
2.视教育笔记为新教师成长的好老师
新教师经验不足, 她们的笔记中各种工作上的疑难、困惑占了很大篇章, 我们收集整理, 针对最突出的问题一一解决。
例如, 新教师笔记片段:
望着孩子们把我昨天辛苦加班制作的教具当作了纸飞机, 而不配合我数数时, 我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 我们就在笔记上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你做的教具孩子不喜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教具?你的活动目的是什么?孩子们为什么不感兴趣?教具多就是准备充分吗……请你进一步反思。就这样, 新教师简单的反思——被引导——再做深入的反思, 很快帮助他们上升了理论水平, 实践行为也相辅相长。
3.视教育笔记为了解教师思想情绪的好渠道
打开一本教育笔记, 就仿佛走进了一位教师的心灵世界, 有时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思想也跃然纸上。
例如, 中班一位平时工作认真负责的班主任老师教育笔记片段:
在与同学的交谈中, 我觉得干我们幼教这一行很辛苦, 特别是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 还有五花八门的“作业” (教案类) 和没完没了的观摩活动, 真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看到此情, 我们主动和这位老师交谈, 了解到这位老师的爱人最近出差因车祸腿受了伤, 生活不能自理, 影响了她的工作情绪。我们马上根据她班上工作实际情况做了适当调整, 看望了亲属, 并作了大量的思想工作, 让这位教师从价值观上重新认识幼儿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 真诚的关怀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她想办法克服了困难。在后来观摩活动中, 她组织的活动得到了好评, 并在另一篇教育笔记中写到:观摩课是必不可少的, 是教师之间交流和学习的很好平台, 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我要在这次活动中认真磨课, 抓住很好的机会展示我先进的教育理念。
这类笔记中的情感流露让我们把握了教师的思想动态, 生活中多关心她们, 让她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工作中激励她们, 阳光思维, 快乐工作, 让她们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动性, 幼儿教师的团队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
4.视教育笔记为汲取有价值管理建议的好源泉
南师大幼儿园王战卫园长说过:光靠一个人有什么用?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管理者应有效利用、挖掘教师的资源, 认真收集教师笔记中建议。
例如, 大二班黄老师在《保育工作也重要》这篇笔记中提出为了提高保育教师的工作质量, 应适当开展一些保育活动评比。又如, 大三班李老师在笔记中建议园中种植的新品种树木应挂上名称等等都被采纳并实施。这样, 每位教师都有管理参与感, 从而真正成为园中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教职工的团队意识。
教育笔记中还有许多趣事呢。例如, 托班杨老师笔记片段:入园两个多月了, 欣姿喝水总抱着奶瓶, 不肯用杯子。看又该喝水了, 我端了一杯水并悄悄附在她耳边说:“今天奶瓶上班了, 你先用杯子喝吧!”她瞪着两只大眼睛看着我, 满脸惊奇:“咱俩一起喝, 看谁先喝完?”话还没说完, 她就用两只小手抱着咕咚咕咚喝起来……第二天, 欣姿来园没带奶瓶。我问她, 她马上说:妈妈带它上班了。
这篇笔记让我们所有的老师为之捧腹, 欢笑之间营造了管理者与教师和谐的氛围, 让我们再次感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渗透的新理念:管理者应是教师的合作者、引导者与服务者。教师的一篇篇笔记记录着她工作生活的趣事及心理情况, 是一本读不完的好书, 是一种财富。在从中感悟的同时, 不断地调整管理思路, 细化教育管理方法, 可收到良好效果, 使管理者和教师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教育科学, 2002, (2) .
[2]吴立保.道德领导理论视野中的幼儿园管理.学前教育研究, 2007, (5) .
[3]陈勇.从教学管理到教学领导.学前教育研究, 2008, (6) .
中小学老师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
他们工作规范严谨,很有计划性,有条不紊,态度认真,开朗自信,讲求实效。他们工作很辛苦。中学老师一般每周20~25节,几乎每节都有课,很忙碌,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他们比较空闲的时段来谈话,他们经常是一边干活,一边和我们交谈。小学老师实行包班制,更辛苦。但他们普遍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感到happy,感到enjoy。我们在Coundon Court school见到一个年轻的男老师Dave·seedhouse,他负责一个叫做Inclusion Project(全纳教育)的项目,就是全方位辅导学习特困生以及心理、行为等有严重偏差的学生,一个人负责16个人(14女2男),要辅导他们英、数、科学、心理等科目,每天每节都有课,他自己也觉得累、难,然而就是喜欢这个工作,因而乐此不疲。
高效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管理信息化,法律化,制度化,人性化,目标化,具体化。广泛利用信息化管理,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如网络学习、家校联合)和社区资源,学校的各种资源利用率高(如华威大学高效地利用教室和运动中心,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24小时开放),不铺张浪费,物尽其用。英国的教育法律法规很完善,强调对教师、学生人权的保护(如师生受到不公平对待,老师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影响身心健康,可以上告法院提请赔偿和提前退休)。管理制度非常具体,细化到每一张纸张的使用管理,每个人的职责明晰,我们见不到一个闲人,大家各司其责,忙而不乱。管理的目标设定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位,教育管理机构根据每个学校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定位,不搞一刀切,不任意拔高(如教育管理机构会根据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比例、贫困学生比例及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比例的多少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目标定位也比较恰当,使学校、师生普遍有压力,但压力不大。学校实行严格制度下的人性化管理,对教得不够好的老师以帮教为主,很少有惩罚措施或解雇;对教得好的老师予以奖励提拔(奖励分为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提升职位和职责等)。对学生的管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个学校都有一套完备的奖罚制度,在严格规章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学校的各种资料收集齐全,各部门、各科室、各位教职工平时都按学校要求做好对教育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有效利用,在我们去的几所学校都能要到我们所需的资料。学校管理层一般都比较精干,没有中间层,职责明确,精力集中于教育教学上。副校长每周要上7~13节课,另外还有听课任务,很忙。但学校的会议非常少,开会时间短而有效,很好地利用职员休息室(staff room)开碰头会,每天早上和休息时间大家都来这里喝咖啡(有事说事,没事喝咖啡);部门会议由主管领导负责,其他领导及与之无直接关联的人员一般不必参加。教师集中精力于教学,其他事务由教辅人员和管理层负责,每个学校都有一支强有力的教辅队伍。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目标任务十分具体明确,每一个计划都制订得慎密详实,科学可行,计划一旦制订就不折不扣执行,很少有改变的时候。
教育教学理念
自始至终体现平等自由的价值观。所有孩子都是平等的、自由的,不分种族、贫富、健康与否,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尊重学生差异性发展规律,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服务。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Coundon Court School KS3 周课程安排表:
15门课程里,英语、数学和科学是核心学科,历史、地理、技术与设计、现代语言、体育、音乐、艺术是基础学科。其中技艺型课程有6门,占40%。课程设置合理实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和实际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音乐课主要包括听觉欣赏、作曲和表演。
艺术课主要包括视觉艺术。
体育:主要有橄榄球、篮球、无挡板篮球、英式足球、曲棍球、板球、棒球、网球、游泳及田径、体操等项目;另外还有很多的课外活动爱好小组。
技术与设计课:木头、金属、塑料、布料、厨房设施、电子仪器、各种机器设备等材料和设施装备了8个大教室,俨然一个个车间。学校聘请工程师来授课(工程师经过一年的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方能上岗),传授给学生生活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非常实用。我们在BlueCoat学校听了一节技术课,面包师傅教授学生如何做面包,从如何选购面粉到制作面包的每道工序,最后到将制成品如何包装保存一一讲授,边讲边操作,直至学生完全掌握。作业就是回家制作面包,家长打分签字。
有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年级和阶段开设了经济、商业研究、媒体研究、旅游与休闲等科目作为选修课。
每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有许多的Club,即各种兴趣爱好小组。BlueCoat就有50多个Club。每个兴趣小组有计划,有目标,有资金,有场地,有时间保证,有专人负责,有检查评估,绝不是做样子。英国政府规定,学校必须分年级和阶段安排一些活动,包括学生个人的活动、班组的活动以及全校的活动(包括校内校外乃至国际国内的活动)。
日课程时间安排表:
学校办公室开门时间:8:30(am) 关门时间:16:30(pm)
学生上学晚,放学早,上课的内容少,难度低,课时量少,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在课堂上老师不强调学生去掌握多少量和多么难的基础知识,强调的是知识广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张扬,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以及最终是否感到Happy和Enjoyment。我听了7年级的一节数学课,还在教学生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7年级的一节科学课讲的是生物的内容——花的结构,老师拿来一束花,学生围住老师听和观察,然后回到座位画示意图,将花的几个组成部分画出,最后是课堂巩固练习。课堂的容量只及我们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课时至少少2倍,难度也是成倍降低,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正确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基本见不到上课睡觉、思想开小差的现象。我们同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他们一致认为在学校学习是快乐的。有两位准备明年参加A-Level考试,他们也觉得学习压力不大,比较轻松。
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
英国学校每一科目、每一阶段、每一学年都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着重点都在于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例如:设计和技术科目要求达到的目标按程度低到高分为八级。第一级(Level1)最简单:学生能认识熟悉的产品的特性并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将他们的一些想法应用于实践。他们能用图片和文字来描述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他们能解释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和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在必要的帮助下使用工具和材料。能以简单的方式谈论他们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并描述一种产品是如何工作的。
第五级(Level 5),这是Key Stage 3,即初中毕业时最起码要达到的目标。学生能汲取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他们通过汲取信息,作出决定和制作模型来清楚地阐明他们的思想。能利用他们对所熟悉的产品的理解交流看法。他们工作有详细的计划,并能根据工作进度作出适当的修改。他们能利用一系列工具、材料、设备、元件进行工作,工作的过程比较精确。他们检验自己的产品,能表明他们明白根据客观情形来进行设计,而且也注意到了资源的限制。他们能对自己的产品和他们所利用的信息源作出评估。
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英国实行小班制教学,分层教学搞得好,特殊教育卓有成效。每班一般只有20~25人,最多不超过35人。初中从8年级开始整个年级打乱进行分层。读写困难或心理行为有偏差的学生由专门的教师或教师助理(Senco)负责教育和管理(一个老师只负责少数几个学生)。真正作到了因材施教。
一、名词解释
2、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的形式,使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
4、非制度化教育: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
5、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6、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7、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育现象。
答: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有三个规定性 ⑴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
⑵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⑶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
4、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3)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他们;
(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断的增长;
(2)学生在学校重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3)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4)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5)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7、结合实际谈谈教育学的价值有哪些。答:
(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8、学习教育学的实践意义是什么。答:
⑴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⑵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⑶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⑷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第二章 教育功能
2、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6、教育的本体功能: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即教育的职能(教育自身具有的能力或承担的职责)。
3、教育从哪些方面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答:(1)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表现为: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表现为: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就是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具体表现为
(1)过重的学业负担、过分强调智力
(2)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3)教育内容的偏颇性等等。
5、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
(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6)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6、简述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答:
⑴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需求,因而也就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可能规模。⑵人口的数量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7、简述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答:
⑴一个社会的人口质量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⑵人口的质量还制约着教育的质量。
8、简述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答:
⑴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⑵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就更为显著。
9、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的表现。答:
⑴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⑵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⑶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⑷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10、教育在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方面有何作用。答:
⑴通过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⑵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
⑶教育亦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
11、简述文化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答:
⑴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⑵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
13、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答: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①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养,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
②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14、简述科技进步对教育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作用。答:
⑴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⑵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⑶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
15、简述教育促进民主政治的功能。答:
(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16、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影响作用。答:
⑴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
⑵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⑶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18、如何理解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答: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指的是教育活动或教育系统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
(1)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如欧洲中世
纪的教会统治一切,我国封建社会的封建思想
(2)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功能时,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如盲目的教育先行、学校扩招。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5、全面发展教育: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的。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答:
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区别:教育方针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更为突出。
2、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答:
(1)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2)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3)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4)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
3、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
(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4、教育目的选择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答:
(1)社会依据。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
①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培养现代人是现代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
②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对劳动者 的质量规格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世界各国根据这种要求确立教育目的,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
(2)人的依据。
①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
②从人的需要来看,人的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中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答:
(1)就一个社会整体教育目的而言,在其价值取向上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2)就价值取向的实现过程而言,把满足社会要求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和其来;
(3)就价值实现的实践着眼点而言,要落在人的发展上。
6、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答: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7、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答: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① 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② 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③ 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④ 人的自由发展。
(3)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
①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方法论指导
②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答:
(1)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①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③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即由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3、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5、教师职业的权利: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一般公民权利、教育的权利、专业发展权、参与管理权。
6、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教师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反应,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7、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使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应。
8、学生主体性:学生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包括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
9、学生发展: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及自身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10、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
(1)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
(2)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表现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起承上启下作用;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起“先导”作用;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起引导作用。
3、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角色 答:专业素质: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合理专业知识
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4、崇高的专业道德
5、强健的身体素质
6、健康的心理素质 角色:
(1)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
6、设计一份教师形象的问卷表,根据调查结果论述如何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答:
(1)教师的道德形象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它是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
(2)教师的文化形象。
(3)教师的人格形象。善于理解学生、有耐心、性格开朗、意志力强、幽默感等相关调查结果: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专业水平+教学水平+人格力量。
7、教师的根本任务和具体任务是什么。
答: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教师的具体任务包括三方面:
⑴教师必须搞好教学工作;
⑵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
⑶教师要关心学生健康。
10、学生的本质特点有哪些。答:
(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11、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答:
(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
(5)整体性
12、怎样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答: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体: ⑴学生是认识的客体,是教育对象; ⑵学生又是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外界的教育影响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
13、联系实际说说,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答:
⑴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⑵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⑶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
⑷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锻炼得发展。
15、为什么要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答: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教师是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
(3)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属于隐性课程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在校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起重要作用。
16、师生关系的类型有哪些。答:
(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
17、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谈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什么。
答: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学校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组织环境。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18、针对近二十年师生关系从“猫鼠关系”到“亦师亦友”的转变,谈谈你的认识,并提出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可考虑以下方面:
(1)了解和研究学生。通过观察、谈话,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身体状况、班集体的特点等;(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学生是个整体的人;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要热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正的处理问题。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通过情感感化,移情等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学生的教师,又做学生的朋友;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理解的个性品质。
第六章 课程
7、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9、教学大纲: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依据。
10、课程:课程的含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传授进程。
1、课程目标的特征有哪些。答:(1)整体性(2)阶段性(3)持续性(4)层次性(5)递进性(6)时间性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哪些。答:
(1)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内容标准(各领域/主题/知识点的学习结果)
(4)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5)附录(术语解释、案例)
3、试分析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答:
联系: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区别: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上看,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4)从评价上看,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活动课程总是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5、对一所学校进行课程调查,了解其课程评价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答:
(1)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2)课程评价、学业评价和测量(3)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6、通过查阅文献,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答:
(1)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来看:
①体现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②形成较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结构,总体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③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改造或整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
④普通高中新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
①教学从“主体失落”走向自身觉醒,教学主体的回归,教学过程是一种对话过程;
②教师从“代理人”回归自主课程的开发者、反思者和探究的主体。掌握自身的专业发展命运;
③学生从“边缘‘进入中心,教学正视学生的多元化教学回归学生的现
实生活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7、教材的作用主要有哪些。答:教材的作用主要有:
(1)学生在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分析学科目标、内容和任务(4)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8、新课标主要有哪些特点。答:
(1)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2)按照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3)重视学科大观念和方法
(4)将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结合
(5)给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留下充分的空间(6)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
(7)体现新时代的精神与最新研究成果。
9、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论主要观点有
(1)课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儿童有四类本能(社交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艺术本能),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应以儿童为中心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课程的组织应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
第七章 课堂教学
1、教学: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2、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3、教学策略:为了打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解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6、讲授策略: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目的在于通过交流
和沟通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当代教学的新观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2、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答:教学理论主要探讨怎样教的问题,学习理论主要探讨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
3、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及认知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有哪些。答: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观点: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育目标(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3)程序教学的方法。认知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观点: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2)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3)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4)学科知识结构(5)发现教学方法
(6)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信息提取。
4、教学设计的特征主要有哪些。答:(1)指导性(2)统合性(3)操作性(4)预演性(5)突显性(6)易控性(7)创造性
5、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及如何表述,并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答:步骤:
1专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 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4列出综合性目标
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景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6、教学策略的特征要哪些。
答:(1)指向性(2)操作性(3)整体综合性(4)调控性(5)灵活性(6)层次性
7、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并结合所学专业,设计一份教学方案。答:
(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科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而来: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内容设计3教学时间设计4教学措施设计5教学评价设计)
8、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学生活动指导。答:
(1)活动指导策略的功能与表现形式。功能: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提供活动所需的基本条件;形式多样:从学生自主活动的学习类型看;从学生自主活动的组织形式上看;从教师对学生指导的作用看。
(2)活动指导的策略运用。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教师确定活动主题(要接近学生生活);制定学生活动目标(重点放在态度和能力的培养上);选择活动方法和组织形式(区别对待)。
(3)学生活动基本条件的提供。物质条件(活动工具、活动材料、活动场所);信息条件(实用图书馆、观看录像、听讲座、参观访问等)。
(4)自主活动的引入。使学生明确活动主题、目标、内容,并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自主活动的促进;教师通过间接指导来维持、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5)成果交流的组织。组织形式:报告会、辩论会、表演剧、展览会等,用学生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成果。
9、教学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1)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教学时社会完成人类知识文化传递和继承的中间环节,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2)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10、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区别联系。答:
区别:课程强调学习的范围,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联系:课程与教学属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11、夸美纽斯的didactica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
(1)自然适应性原则:使教学活动按法则的支配力量运作。(2)教学原理:直观原理、活动原理、兴趣与自发原理。
12、赫尔巴特的pedagogy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
(1)教学的任务:培养多方面兴趣。
(2)教学的形式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3)教育性教学: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
13、教学设计的依据有哪些。答:
(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
14、作为一名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教学时间设计。答:
(1)把握整体时间分配
(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
(4)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5)防止教学时间遗失。
15、新授课的教学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答:
(1)迁移导入(2)新知学习(3)练习巩固(4)对照目标验收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3、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有哪些类型?谈谈你对非正式组织的看法。
答:积极型、娱乐型、消极型、破坏型等等。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作为个人属性的需求往往要求安逸,它没有定员编制,没有明确的组织形态,但客观存在,并对班级产生重大影响。
对策:教师应该改变对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繁荣不当看法,不要简单的把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作为管理和防范的对象,而应该更多考虑如何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是强制性的压抑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个体的需求、情感和个性合理地在班级释放,并使其归属于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拥有安全感和快乐的体验。
4、班级组织的特点有哪些。答:
(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2)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4)班级组织中的师与生交往是全面的和多面的。
(5)班主任和教师的人格力量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7、班级组织的功能主要有哪些。答:
(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①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③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2)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
①促进发展功能 ②满足需求的功能 ③诊断功能
④矫正功能
8、班级活动的特点有哪些。答:
1.班级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
2班级活动目的的一致性,产生了共同遵循的行动准则与规范。3班级活动的时空具有一致性。4班级活动中分工合作。
5班级活动导致一系列心理现象的出现,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12、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具体操作要求是什么。答:
(1)创造性地设计班级集体目标(2)合理的确定班级角色位置(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13、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当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论述班主任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答:
(1)主动构建新型的知识结构。(2)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3)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4)有较强的人格魅力。
(5)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14、班主任应如何创造性地设计班级集体目标 答:
(1)目标的特点:方向性、激励性、中心性、渐进性、可行性。
(2)班集体目标设计的方法。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主导,制定适合班集体实际水平的发展目标,依据班级发展目标制定各科教学、班级教育工作、班级活动目标体系,为班级教育和教学过程提供可操作的质量指标。
15、班主任应如何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答:
(1)文化性物质环境。如班级中的墙报、图书资料、教学设施、学习园地、光荣榜等。
(2)社会化环境。增长学生的社会知识和交往经验,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性交往的丰富环境,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如利用社区资源,引入社会活动等
(3)良好的人际环境。班主任指导学生交往,一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正确知觉周围的人,二要涉及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另外在交往过程中,班主任要允许选择性交往,为学生与异性交往、与非同龄的儿童交往提供条件,并与学生建立充满信任的关系。
(4)正确的舆论和班风。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疾恶扬善的好思想、好作风。
(5)健康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主要指具有积极健康的目标导向,能激发学生进取精神的环境。如班级中的各种活动小组的建立。
16、班主任应如何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答:
(1)协调班集体内的各种组织和成员的关系。(2)协调与各任课教师及学校其他部门、其它班级的关系。(3)协调班集体与社会、家庭的关系。(4)协调班级内各种活动和事务。
第十章 学生评价
1、教育评价: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3、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4、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的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8、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9、学业评价: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0、整体印象评价法: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通过日常对评价对象的观察和了解,经过综合分析并以次对评价对象的品德状况给予终结性整体评定的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过程简单易行,花费小,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较强。
11、操行评定评价法: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平时对被评价
者的观察和了解,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其品德发展的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更具体形象,能比较全面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面貌,便于被评价者及时了解自己。
12、操行计量评定法:使用以百分为满分或实行百分制记分法,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记分规则,依据学生的品行表现予以加分或减分,以对学生的品德做出评价的方法。属于量化品的评价的方法。有利于使品德评价精确化,也便于学生之间、学校之间和班级之间进行比较,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尤其适用于对道德行为习惯等外部表现进行的形成兴评价。但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评价中的主观性问题。
13、学生评价的标准:是在实施评价过程中进行价值判断的原则,具有显著的社会性特征,并因评价对象的和要求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1、现代学生评级的标准是什么。
答:现代学生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学生评价有哪些功能。答:
(1)诊断功能。
①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发展中的优势、不足。
②协助教师判断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的问题,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
(2)导向功能。学生通过了解评价标准和方式,并依据标准调整发展状态,从而更好发展。
(3)发展功能。最终的目的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了解不足,找出问题,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4)管理功能。一是为高一级学校的选拔服务,而是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依据之一。
3、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表现在哪些方面。答:
(1)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
(2)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如“评语、观察、学习日记、情景测验、档案袋评定”。
(3)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在考试和评价中要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反应方式,又倡导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5)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新的评价方式要求测试作业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并活动结论的过程。
4、有效测验编制的基本标准是什么。答:
信度: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通过适当增加测验试题的数量、控制试题的难度、选择测验内容等方法提高测验的信度。
效度:测验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的程度。使测验内容与原设计的教学目标一致,才能提高测验的效度。
一个有较高效度的测验,一定是有信度的测验;反之,则不成立。
5、举例说明实施学生情感学习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答:
(1)学生情感学习评价一般采用观察法、问卷法。(2)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3)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6、中小学常用的测验类型有哪些。答:
(1)准备性测验和结果性测验。(2)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3)客观性试题测验和主观性试题测验。
7、举例分析传统评语的不足,并分析如何进行评语的撰写。答:
传统的评语写法缺乏个性化、语言贫乏流于俗套且不亲切、重结果不注重教育性。
现在再写评语要注意: 一是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行为状况,更要了解学生品德发展的需要和发展规律
二要提高评语的规范性,适当界定评语的基本项目和指标 三要增强评语的情感色彩。
8、学生技能学习评价的实施。答:
①口头语言表达技能的评价。主要包括语用、语脉、语态、语意、语汇、语量。通过间接测试、半直接测试、直接测试的方式来评价。
②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使用和直接操作相关的仪器设备或处理实验材料,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应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一般通过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检查来获取评级材料,采用观察法、实际操作法并辅以笔试和口试。
③动作技能的评价。主要运用观察法给予定性的评价。
2、应该如何进行学生品德评价。答:
(1)学生道德认知的测评。借助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等采用测验法进行。(2)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对道德情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人的移情感、内疚感、羞愧感、义务感、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良心和幸福感等方面,采用量表测评、情境测评、完成故事测验、实验测评等,但并未得到广泛运用。
(3)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我国主要以《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以及《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根本依据,并根据各地、各年级学生的实际要求,制定具体标准。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1、问什么说“教师及研究者”?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
(1)优势:
①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教学的问题、需求。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师最能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能获得第一手资料。
③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行,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便于建构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
(2)素养:
①从事教育研究的意识 ②终身学习的习惯
③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④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⑤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
2、教师的教育研究与专门的教育研究之间的不同之处表现为: 答:
①改进教育的研究与描述和解释教育的研究。
②置身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和置身教育之外的研究。③为了教育的研究和关于教育的研究。
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3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4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得进程)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十三大)6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
7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家庭教育)8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9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0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11我过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1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13教育的根本职能在于通过(人的培养)实现人的社会化
14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15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16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学校教育系统)17教育的终身化是(20世纪以后的教育)18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思想想观点和行为方式)
1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认的全面发展的学说)2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涉及教学进程)
21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22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认知模式)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自教育出现之时就伴随着教育心理的产生,中外古代教育典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但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刚走过的百年的历程其实就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枝的历史过程。期间,教育心理学家前赴后继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探索和实证研究,发表、出版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著作、教材,使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日臻成熟,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不断提高,教育心理学已成为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之一。但是,相较于国际领域学术前沿课题,和一些有代表性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国内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概念还亟待整合,而这恰恰可以从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概念与中小学实践工作明显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合拍” 反映出来。而《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的编写恰好是针对如何加强教育心理学与中小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它从教师角度,阐述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促使教师学会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下面,首先对本书编者、全书内容做一简介,然后对该书的特点予以评述。
二、编者
本书主编是吴庆麟博士,现任上海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心理学,曾著有《认知教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著作。副主编胡谊博士,现任上海华东师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专家心理学、能力发展与评估、教育心理学。曾著有《专长心理学》、《成长的阶梯――成为专家教师之路》等著作。
三、内容简介
本书以师范生和参加职后培训(如专升本教育、网络教育、研究生教育等)的各类中小学教师为阅读对象,做到了理论介绍与教学实践的统一,原理阐述的抽象与通俗的统一,阅读者的学会学习与学以致用的统一,使阅读者在系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学会初步运用甚至善于运用这些原理与教学实践。该书由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本部分主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心理学角度对教育现象的种种探索、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这三方面内容做了综述。
第二部分:学生心理(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介绍不同学生的共性(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发展等)和个性(智力、创造力、特殊学生),帮助读者了解教育对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第二章“认知发展”详尽介绍了两种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教师,学生能够学习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这一学习;而维果斯基的理论则突出了社会因素,如教师和父母以及语言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首先介绍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一个思考人格和社会化过程的理论框架;然后阐述个体社会化的两个重要成果:个体自我意识和道德的发生与发展;最后分别介绍影响个体人格和社会化的两个重要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
第四章论述了一些经典智力理论并着重介绍了现代智力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并分析了创造力的基本性质及不同心理学视角下创造力的观点及其培养方法。第五章介绍了几类可以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特点,内容主要涉及智力落后、情绪和行为障碍、学习困难以及感觉和躯体障碍等。
第三部分:学习心理(第六章至第十章)先介绍教育心理学中三种学习观及其教学运用(行为主义观、认知观、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然后具体到各个不同的学习专题(概念、问题解决、认知策略和迁移等),详尽阐述学生的学习规律。第六章介绍了“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这两种行为主义的学习过程;探讨了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在课堂中
的应用;论述了这种学习观在课堂教学中的新近应用——自我管理及自我教学。第七章阐述了学习的认知观兴起的历史背景,用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分析了学习、记忆的一般认知方式,这主要涉及信息贮存、认知过程和元认知等。第八章阐述了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理论这两大理论框架,以及他们对教学的影响。第九章探讨了概念学习和问题解决,第十章探讨了认知策略与迁移。
第四部分:教学心理(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从课堂教学阶段入手,分别介绍课堂前(制定教学计划)、课堂中(散发学习动机、进行有效教学)、课堂后(评价学习结果)的教学行为规律。第十一章主要围绕“如何进行计划”和“计划的内容是什么”这两类问题来展开介绍。第十二章阐述了动机的含义、作用与理论,介绍了影响动机的各种因素,及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第十三章分别介绍了“教师中心式”和“学生中心式”两类教学模式的特征、类型、具体方法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第十四章主要围绕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测验展开叙述。
四、本书的特点
1. 受众面广
本书虽然是为师范生教育而著,但是对目前学校中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很重要的价值。就新教师而言,本书伊始,就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介绍了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五个发展水平,简述了教育心理学角度对教育现象的种种探索,以及对教师的作用。在对目前学校中任教的教师而言,再一次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可能会对教师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新的视角来认识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帮助教师比较迅速的从熟练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起到独特的作用。
2. 深入浅出
本书虽然介绍了很多专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但却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譬如通过“引言”、“教学设疑”、“教学之窗”、“教学经验”等专栏介绍了大量的应用实例,来帮助读者理解理论,了解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不仅有助新教师尽快融入教师角色,熟悉基本教学工作要求,尽早成为胜任水平的教师;而且对已经成为胜任水平或熟练教师水平的教师,对继续提高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更快的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 紧跟时代潮流
在目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呈现纷繁之景象,国内教育理论研究也已经在追踪国际教育理论研究,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学校教学实践之间的不和拍也是显见的。本书编者力图在这一方面弥补这个不和拍,使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走出象牙塔,走进学校教育实践,并针对一线教师的特点,使得教师能够看得懂,能够学着去做,能够帮助教师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推陈出新
在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基本都会对动机的定义、各种动机理论及其作用做详尽介绍,但是却忽视了“如何提高学生动机”的系统阐述。这本书在第十二章除了阐述动机的定义、作用与理论这些基本的相关问题后,为了弥补缺憾,还重点介绍了影响动机的各种因素(包括学生、学习任务与教师),以及阐述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力求详述如何将动机理论运用与课堂教学。
五、结语
对别人战战兢兢,特别想赢得别人的认可,结果赢得的是冷落和嘲讽。后来,她不再关注别人,不再渴求别人的认可,只是“为自己跳舞”,但人们反而走过来,和她一起跳舞。
当你抵触悲伤时,你的心也就远离了你悲惨的人生真相。不过,这只是远离,并不是消失。悲惨的人生真相永远不会因为我们做一些主观努力,就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并不再对我们的心灵发挥消极的影响。
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的过去的必经之路。
悲剧性是我们心灵的养料。你拒绝悲伤,也拒绝直面自己悲惨的人生真相。你巨大的心理能量都花在了否认真相、与真相较劲上。随着心灵之墙的一一倒塌,你坦然接受了悲惨的人生真相,你不再去否认,也不再去和这注定不可能改变的事实较劲。当你做到这一点时,你的心理能量就获得了解放,它们以前被你投注到外界的人和物上。但现在,这能量回到了你自己身上……。
悲伤,是完结的力量!悲伤所完结的,是人生悲惨的人生真相。当然,这真相永远不会消失,但经由悲伤之路,我们的心灵从这真相中的悲剧中获得了解放。甚至,这真相的悲剧性还会成为我们心灵的养料,促进我们成长。死而复生”就是解决“悲伤后遗症”的力量。所有的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有这种力量。任何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是天然产生,它们都在告诉我们一些信息,在指引我们走向好的成长之路。
悲伤把你的注意力从积极的生活中转移开,聚焦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当你损失惨重或处于极度悲痛的时候,你会想到对你最重要的人,而不是个人的成功,是人生的深层规划,而不是令人精力涣散的小玩意以及娱乐项目。
一系列的人生悲剧,既可以令一个人变成祥林嫂,只是喋喋不休地向别人重复诉说自己的苦难,以赢取别人的同情,也可以令一个人变成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唱响自己生命的最强音。
不过,我们也需警惕另一种倾向:命运的强迫性重复。
譬如Z,那次悲伤令她形成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生哲学。结果,生活一旦平静下来,她就会觉得,自己需要重新一次“置于死地”,她深信那会极大地激发她的生命能量。
愤怒,给予你力量和动力,让你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具有创意,每一分钟都能表现出你自己的风采。没有愤怒,你就会在不适当的地方屈服,就会手足无措。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
我们惧怕愤怒,因愤怒看上去易伤害关系,让我们与别人疏远。但愤怒是必须的。
因为,我们既需要亲密关系,也需要保持独立空间,从而保持住自己的个性和判断力。愤怒,是保护独立空间的最有力武器,甚至是唯一的武器。
假若你接受自己的愤怒,那么,当有人试图与你建立坏的关系时,无论他的借口多漂亮,他都难以得逞,因为愤怒告诉你,他这样做不对。
你的愤怒释放后,会令他知难而退,而你则捍卫了自己的空间。这样,通过愤怒,你拒绝了一次坏的关系,或者拒绝了一个关系向坏的方向发展。
由此,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其著作《灵魂的黑夜》中说:“当人们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愤怒的情感时,它就能为一个人和一种关系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当愤怒被遮掩隐藏起来时,它的影响则正好相反。”
与关系有好坏之分一样,愤怒也有好的愤怒和坏的愤怒。好的愤怒,直接捍卫了你的个人空间,并最终阻止了一个好的关系向坏的方向发展。坏的愤怒则做不到这一点。
“一些愤怒之所以成为坏的愤怒,正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压抑了自己的愤怒。”
愤怒强的人,力量就强,这是因为愤怒既是保护自己的力量,也是激发自己争取和战斗的力量。”
好的愤怒,针对的必须是导致你愤怒的那个人。你对这个人愤怒,你才能捍卫自己的空间,并且愤怒的表达才会有效果。如果这个人惹了你,你不敢对他愤怒,你跑去把愤怒发泄到其他人身上。那么,你发泄得再厉害都没用,因为对象选错了,那样愤怒就没有任何意义。”他解释说。
愤怒,是对入侵的直接反应,并且,重要的不是要宣泄愤怒,而首先是理解自己的愤怒。因为和其他所有的情绪一样,愤怒首先是一个信号,它告诉你有人过分地侵入了你的空间,过分地控制了你。如果你感受到了愤怒并理解了愤怒传来的这个信号,那么你就会明白,侵入你空间的那个人,无论其理由是多么美好,你都应当捍卫自己。
最常见的入侵恰恰来自最亲密的人,如父母、配偶、亲友和同事。关系越亲密,入侵者越容易打出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我爱你,所以才这样做”。这种借口很容易迷惑我们的理智,让我们陷入迷茫,开始相信他们的确是为了自己好才这么做。毕竟,理智很容易被欺骗。
但是,情绪决不会被欺骗。第一时间产生的情绪,都是基于真相的最直接反应。愤怒也是如此,假若你能全然地接受第一时间产生的愤怒,那么你永远不会被欺骗,不管多么聪明的入侵者都不会得逞。或许,你不得不暂时接受一些强势人物的入侵,但你清楚地知道,这不是爱,这不是为了你好,这是入侵,这是不对的。
笔记本电脑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笔记本产品出货的品质,工厂都会设立出货抽样检验来评估产品的品质水准。运用大数据理论,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生产测试,客户反馈和历史出货品质等数据都利用起来,把各种问题根据严重度,发生频率和潜在的危险来设定相应的指标,然后各项指标自动生成最优化的检验方法,使有限的工厂品质鉴定资源更有效更准确的发挥作用。
1 当前阶段笔记本电脑出货检验的状况
笔记本生产设立出货检验的目的是通过检验来确认工厂生产的产品满足设计的功能要求,并且通过检验的不良率来评估出货的品质风险。现阶段,各笔记本电脑组装厂在出货最终检验阶段,一般根据前几次的抽样结果来决定下次出货产品的抽样数量和允收标准。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依据一份标准的检测项目来逐步逐项的检查,最终在检查完所有产品后根据结果来决定是否可以放行本批机器。
这种检验方法没有根据生产中的不良数据和客诉端的反馈来及时修正检验等级,做到提前预防。而且这种检验方法并不能有效提高机器零件可靠性和工厂组装准确度的拦截率,这些问题在现行的检验方法中同其他基本功能一样只是执行了同样频率的抽检,这样出货检验就不能很准确的反应产品的真实品质水准。
2 大数据理论在优化笔记本工厂出货检验中的优势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前两年出现的理论,它让我们有机会利用已经存在的大量数据并从中找到事物的相关性,从而更好的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运用大数据理论来优化笔记本工厂的出货检验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
第一,大数据的全面优势。大数据提供了生产、检验和消费者反馈的所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全面掌握笔记本产品各阶段的品质联系,进而指导出货检验来提前预防问题流出,做好工厂出货品质的闸门。
第二,大数据的参数指导优势。通过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笔记本工厂测试的拦截程度、零件的可靠性、以及工厂组装水准等一系列的技术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在指导工厂改进和避免问题产生上有着极大的指导优势。
第三,大数据的聚焦优势。大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将笔记本产品各阶段的品质问题归类,并且找到其中的相关性,预估出主要问题将来在市场端的严重度。
通过大数据理论来指导笔记本工厂出货检验,可以将出货检验的动作集中在潜在的高问题点上,全力解决最大的影响点,提高产品的客户体验。优化的出货检验对工厂有限的品质鉴定成本合理的分配使用,最大化的发挥作用。
3 如何运用大数据理论优化的出货检验方法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对出货检验中的检验等级和项目检验次数做相应的设定,用前期的数据指数来预测后续出货的严重度,然后对不同的严重度采取对应的检验,拦截严重的有潜在问题的产品出货。
比如我们可以将各阶段的品质数据做整合来设定检验等级,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将工厂内的笔记本产品测试直通率,累积的出货检验品质和客诉水准依据内部讨论设定相应的分值,品质越好则分值越高。然后根据所占比重算出当前整体产品品质的预估水准,再根据定义选择相应的检验等级。
这样通过各阶段的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在出货品质检验阶段充分考虑到生产和市场端的品质状况。当出现品质变差的趋势时,出货检验就可以及时调整检验等级,做到实时修正。
另外我们知道目前笔记本设计都在趋向于模块化,各模块负责对应的功能。在各阶段发现的笔记本质量问题也可以分类到各个模块,并得到相应的项目良品率,那么我们就能针对各项目设定不同的检验水准,将可能的原件和组装不确定性充分的评估,从而更准确的将潜在的问题产品拦截在工厂。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根据大数据分析将笔记本各部件的零件稳定性和工厂的组装水准设定相应的分值,然后把各个功能项目在各阶段的良率根据占比算出预估的良率水准,最后相乘得到总分。根据总分分类对应的测试次数,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高风险的项目执行多次检验,得到更加接近客户端的品质水准。
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指导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的优化统计方法和参数定义,使数据的指导更加准确和严谨。
4 结束语
利用大数据理论优化出货检验提供了高效,精准和低品质成本工作模式,着眼未来的品质趋势,提前管控,使笔记本工厂解放更多的资源来进行产品开发和内部改善,从而更好的回馈客户。随着工业4.0进程的到来,大数据理论也将更深层次融入到笔记本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高效和精准的模式将更多的体现出来。
摘要:运用大数据理论,将笔记本电脑生产测试和客户反馈的问题结合起来,制作可调节的工厂出货检验抽样方法和检验项目,使工厂有限的检验资源起到最大化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理论,笔记本电脑出货检验,可调节检验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8-80.
【教育理论基础笔记】推荐阅读:
教育理论基础综合知识07-03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10-05
读《新基础教育理论》有感09-12
202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10-28
长尾理论读书笔记07-13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笔记10-28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09-10
中医基础理论小结09-22
音乐基础理论教程10-20
公共基础知识理论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