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精选8篇)

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篇1

2011年07月15日 10:18:34 来源: 《时事报告》

今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3月,全国“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议案提案被高度聚焦;5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当前各级政府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如何精细化管理居民社区社区?如何利用网络问政?如何形成合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本刊特选择北京市东城区城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苏省南通市三地,介绍他们创新社会管理成功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

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精细管理

说起“网格”,人们不难想到,爬格子的稿纸,羽毛球的拍子,打渔的渔网,盛物品的网兜。纵横有致,丝丝相扣,节节相连。设想,把网格用在社会管理上如何?北京市东城区经过实践有了结果。领导说,这是社会管理的一种创新,使管理精细化,操作起来也更加精准;专家说,社会网格化管理作为最小单元,是对基层工作的延伸,是基层政权建设的提升;百姓说,网格化管理真是以人为本,我们从中得到了实惠。

自去年8月开始,东城区试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以来,已将区属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成了589个社会管理网格,建立了以“人、地、物、事、情、组织和房”为核心的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格,格进图”的工作目标。

一、细化网格亲情服务 管理更精细

东华门街道南池子社区是个历史风貌保护区,自从修缮改造后,实施了物业化管理,安装了磁卡门,居家安全有了保障,但居民与社区却日渐隔离。通过网格化管理,该社区被划分为4个网格,管理细了,工作内容就多了。

社区党委为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了解居民需求,充分发挥网格作用,破解“进门难”。给各网格制定并实施了亲情服务“6S”工作法,凡在网格内的居民都能享受“新婚送祝福、满月送生肖、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生日送寿面、亡故送挽联”等六项亲情服务。通过“6S”工作法,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在服务过程中掌握了居民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等第一手资料,完善了社区网格基础 信息档案,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

网格化管理,就是构筑区级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三级平台”和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管理的精细化。东城区在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在每个网格均配齐7种力量,包括以社区工作者为主的网格管理员;以社区民警为主的网格警员;以社会工作者为主的网格助理员;以街道处、科级干部为主的网格督导员;以网格党员中选出的网格党支部书记;以法官、检察官、司法干部为主的网格司法人员;以消防员为主的消防力量等,七种力量按照职责分工承担了解社情民意、维护安全稳定、开展环境监督、整治治安重点、做好群众工作,排查化解矛盾,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等职责,同时开展好社区困难群体、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工作。

早在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在城市管理上搞了个万米单元网格,就是以万米为单元,将各种物件加以统计规范,诸如灯杆、井盖有多少,一一记录在案,井盖丢没丢?生活垃圾清没清?发现问题迅速弥补或纠正。在中央要求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在城市管理上再飞跃一步,进行社会管理,确实是一种提

升。社会管理网格化,要比城市管理网格化复杂得多,通俗地说,由管理城市部件静态“物”到服务管理以“人”为主体的动态转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管理的革命。

目前,东城区的社区网格划分工作已经完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也已建立,三级平台已搭建,七种力量均已到位。按照每个网格“一格一助理员”的要求,从区流动人口、计生、工会、人保、司法等方面的850名协管员力量中,经过考试,选拔出196名作为网格助理员,又从社会招聘404名大学生,组成一支600人的东城区社会服务管理的新型队伍,覆盖全区17个街道205个社区589个网格。

二、反馈及时精准指挥 事件处置快捷高效

去年10月下旬,和平里街道西河沿社区3号网格5号楼一居民户发生煤气中毒,值班网格人员得知信息后,赶往该居民家中,将其迅速转移到门外通风良好处,并立刻电话通知负责该网格的街道干部,街道领导接报后及时组织公共安全、综治、流管干部赶往现场,对其居室采取通风措施,积极做好善后工作,从而避免了一起严重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网格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的高效能。

永外街道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的综合优势,依托专业力量,在化解进京重复信访案件工作上形成合力,经过多次反复努力工作,政策讲清,道理说透,终将1993年的积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使涉法涉诉信访人在领到法律援助款2.2万元后,在《息诉罢访承诺书》上签了字,提前完成了“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放在过去,像这类陈年积案,只能是互相推诿扯皮,一拖再拖。

为使调解工作也能做到快捷高效,龙潭街道制定了《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制度》、《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流程》,按照“三定期、三不出”的原则,即:“网格助理员定期巡查,小事不出网格;网格管理员定期汇总,一般纠纷不出社区;街道指挥分中心定期分析,复杂纠纷不出街道”,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更加深入,化解矛盾更加高效。

三、服务精心综合执法 管理讲实效

去年10月,北新桥街道辖区居民群众对胡同内私装停车装置问题反映日趋强烈,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了解情况后,网格工作人员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进行劝说,希望其自行拆除,以免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出行。可当事人有的拒不拆除、有的采取观望的态度、有的表面上答应却没有实际行动。在协调未果情况下,按照网格社区的程序,将情况上报到街道综合指挥分中心,分中心立即召开协商会,决定组成以城管分队牵头的联合执法组,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执法人员和社区居委会干部,对辖区胡同内私装地锁逐步进行强制拆除,共拆除违规地锁49处。通过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综合协调开展工作,有效地监督治理了城市环境,还路于民,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

通过精细管理,精准指挥,精心服务,北京市东城区真正发挥了网格化模式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今年春节期间,全区的火灾、火情下降数创历史新高;全国“两会”期间,全区110刑事类警情、刑事手段类警情和刑事立案数均实现了大幅下降。

从2008年8月开始,惠州市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网络问政工作。随着实践的深入,网络问政成为了一项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的“惠民工程”,升华为实现“惠民之州”、“文明城市”、“幸福惠州”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惠州网络问政工作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7

项,并被《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作为“惠州样本”广为宣传报道。惠州因此获评“2009年广东网络问政城市”、“2010中国互联网与社会管理创新城市”。

广东省惠州市:网络问政打造“惠民之州”

一、建立领导用网机制,促进主动问政

惠州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做好网络问政工作对于新时期执政的重要性,坚持“不回避、不忽悠、不作秀”和“真问互信,真听实干”的原则,借助网络问政平台,由主要领导带动各县(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积极上网、触网、用网,主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让群众声音得以传到“庙堂”之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业斌亲自担任惠州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力推动问政工作。如2008年6月,市委书记黄业斌对网友“hzhqzxs”有关呼吁开通惠州到淡水公交车的帖文作出第一个批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适时开通公交线。两年多来,市委书记黄业斌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汝求分别通过人民网、奥一网、今日惠州网等网络媒体与网友交流近10次。此外,黄业斌、李汝求等市领导还通过3次网友见面会、网友座谈会,面对面听取网民的意见、建议。在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各县(区)、各市直职能部门先后成立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网络问政工作。

二、建立全方位互动机制,做到便捷问政

惠州市打造了四个富有特色的网络问政平台,实现了全方位互动。第一,编写《惠民在线信息摘报》全方位收集民意直达决策层。从2008年8月开始,市委宣传部将网民关注或较为突出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编成每周一期的《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报市主要领导批示,批示 批示 由市委督办和市政府督办转各部门办理,结果统一在本地三个主要网站上公布。第二,开

设“惠民在线”论坛——全媒体在线即时交流。每月各安排一名市领导和一名市直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惠民在线”论坛上线,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网民可以现场提问和发表意见,与上线领导直接交流。“惠民在线”论坛2008年8月开播至今,已有60多位市领导、县(区)领导和市直部门负责人上线,成为网民参政议政的“网上议事厅”。第三,创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全天候受理网民问题。2008年11月,在政府门户网推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24小时的意见受理渠道,群众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话提交意见和建议。群众提交的信件通过政府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分送相关县(区)和市直职能部门,各部门通过该平台予以回复,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网络问政方式。第四,开通“书记微博”——市领导与网民的“直通车”。2010年3月22日,黄业斌书记在奥一网开设“黄业斌微博”,成为了广东省第一个开通微博的地市级领导。他每周发表一篇微博文章,与网民进行直接、快捷的网络“交谈”。通过不断完善这四个平台建设,引导民众有序地、便捷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据统计,从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31日,黄业斌书记在126期《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批示批示 交办并办理问题519个。

三、建立严格考核机制,确保有效问政

首先,综合信息平台设置“红黄绿”灯和评分制度。提出回复网民问题的“四部曲”,以及“红黄绿”灯和评分制度。要求各部门回复信件按照“立即回复、按程序办理、及时派员处理、办结情况告知”等四个步骤进行。一般性问题5个工作日内回复,比较复杂的问题15个工作日内回复。5个工作日内按时回复的,平台将自动标以“绿”灯,未回复的标以“黄”灯,超过15个工作日仍未回复的标以“红”灯。提交信件和浏览信件的群众,都可以对部门回复做出评分,评分结果公开,并作为网络问政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

其次,定期开展各项检查、监督。一方面,市领导在《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的批示批示,市领导上线时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市委督办、市政府督办交相关县(区)、职能部门限时处理和回复,统一向网民反馈。另一方面,由市纪委会同市委督办、市政府督办、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局组成检查组,每月进行检查监督。

再次,三项考核评价问政成效。将市直各部门的网络问政工作情况纳入“行风评议”和“万众评公务”考评范围进行考评,对县(区)网络问政工作纳入了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及市直部门正职目标责任考核,考核中低于80分(100分制)的,给予黄牌警告。通过“三管齐下”,严格考核,推动网络问政工作有效运作。网络问政已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也成为网络反腐、行风监督的“千里眼”。

四、建立媒体联动机制,实现明白问政

一是在“惠民在线”论坛播出前,本地所有媒体进行预告,在通过网站征集意见的同时,传统媒体派出记者线下收集问题。二是在线上交流结束后,传统媒体对上线交流情况进行大篇幅的跟踪报道。三是本地主要网站首页突出宣传网络问政,市领导在摘报上的批示批示、处理情况等都在重要位置及时公布。四是传统媒体专门开设“惠民在线报网互动”、“惠民追踪”等栏目,对网络问政工作全程跟踪报道。通过全媒体互动,网络问政工作已家喻户晓、深入民心,越来越多的党政官员与网民群众一起,共同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惠州网络问政品牌正以不断高涨的人气和参与度,转型成为一个响亮的社会管理品牌。

江苏省南通市:大调解形成大合力

2003年,南通市实现经济总量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经济发展整体跃上腾飞的新起点。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增长下,各类潜在的、突发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因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逐渐上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如何探索出一条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路子?

2003年以来,南通市在全国率先构筑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八年来,全市各级累计调处各类矛盾25.8万件,化解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案件、群体性事件10600余件,全市连续13年无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连续四届12年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市,并被授予“长安杯”,201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

一、用大整合的机制提升大调解实效

南通市在创新发展大调解体系中坚持以大整合的机制实现社会调解资源整合的最大化,以更加多元化、社会化和开放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化解机制,不断构筑起“一综多专”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专业资源和行政资源大整合。2008年2月,南通成立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管理下的独立第三方的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实行市、区、医院三级联动,构建多方联动的资源整合机制、客观公正的事故鉴定机制、规范有序的调处预防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纠纷理赔机制。一般性医疗纠纷以医院为责任主体调处,重、特大或疑难纠纷由调处中心负责调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的运行,使原来常见的患方在医院大吵大闹现象,转而变为医患双方自愿到调处中心协商解决。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化解医患纠纷558件,为患方兑付理赔款2586.2万元,其中零赔付6件,所调解纠纷实现“零反悔”,被媒体誉为“打开了化解医患纠纷的第四扇门”。2009年12月,首届中美法治与人权研讨会在南通召开,美国参会人员在实地考察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等单位后,他们一致认为

医调中心很好地维护了患者的权益,调解过程是客观公正的,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对美国化解此类纠纷提供了借鉴。

在创新实践的引领下,拆迁纠纷、劳资纠纷、环保纠纷、消费纠纷、交通事故、土地流转纠纷等系列化专业调处机制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哪个领域矛盾多发、高发,调处机制就延伸到哪个领域”。专业调处机制在依法调解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政策调整、司法救助、行政救济、保险理赔、社会援助等手段,来实现群众利益的协商化解和诉求实现,使调解更富人性化。

政法资源和社会资源大联动。长期以来,公检法部门一直是各类矛盾纠纷的汇集地,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南通市创造性地推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法院、公安局、检察院职能工作的有效对接,推动调解逐步上升为政法部门执法办案的主体手段。

公调对接机制实行县调处中心与县公安局、乡镇调处中心与派出所、村居调处站与警务站三个层面的对接,设立专业机构,安排专门场所,落实专职人员,以及规范矛盾纠纷移交的类型、程序和方法,真正实现无缝对接。2007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公调对接调解纠纷45843件,调解成功率97%以上,同一矛盾纠纷重复报警率由原来的12.5%下降到目前的2.3%,由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分别年均下降15.8%、24.6%。

如东县张某在骑摩托车带同学惠某回家途中发生事故,致惠某死亡,公安机关以交通肇事罪将该案移送检察院起诉。承办检察官认真做好惠某父母的心理疏导工作,被取保候审的张某也主动与惠某父母接近,常到被害人家中做农活,双方关系得以缓和,检察机关积极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惠某父母原谅张某并主动将赔偿数额从40多万元降到16万元,张某跪在被害人父母面前,表示

将视惠某夫妇如亲生父母。最后,如东县检察院依法对张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使张某重新返回校园。这只是数百件检调对接案件中的一个。

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等为主体的对接调处机制,使大调解不仅成为百姓群众解决问题、维护权益的首选渠道,而且减少了矛盾纠纷进入司法渠道的流量,缓解了政法部门人少案多的矛盾。

二、用大建设的投入激发大调解活力

强化平台建设。按照“强化县级龙头、完善乡镇主体、夯实村级基础”的思路,着力做实大调解组织平台。9个县(市)区调处中心全部按正科级事业单位单独列编,主任由党委分管领导担任,实行机构专设、编制专列、人员专职。在乡镇一级,把调处中心作为政法综治中心的核心办事机构,乡镇政法委书记坐阵办公,配备440名专职人员。在村居一级,2255个村级调解组织与村(居)综治办、警务室三位一体,配备2名以干部为主体的专职调解员。

强化功能建设。突出县级调处中心矛盾纠纷排查、重大纠纷调处、组织听证对话、社会舆情研判、稳定风险评估、对下管理考核等八大综合功能。乡镇调处中心主要负责调处自身受理、上级指派的矛盾纠纷和村居协调解决不了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并对本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等工作实行统筹。村居调处站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与村综治办、警务室三位一体,赋予其预防、排查、调处、回访“四项职能”。这样,全市矛盾纠纷的化解呈现“金字塔”型格局,75%左右的矛盾纠纷在村居、12%左右的矛盾在乡镇、8%左右涉及跨行业、跨地区的矛盾在县(市)区级得到化解。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绩效考核制度。把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民转刑案件的下降率、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管控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等八项指标作为各级干部和调解员的考核重点。建立激励机制。市委、市政府每2年进行一次“十佳调处中心”“十佳调解员”表彰活动,已连续表彰3届。市综治委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三无”(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越级上访)乡镇评选。8年多来,全市大调解战线有110多名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强化科技建设。去年以来,南通市投入120万元自主开发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市、县、镇和村居,实现了大调解滚动排查、信息流转、矛盾预警、绩效统计等工作的及时、畅通、便捷、高效,实现大调解体系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同时,各县(市、区)建立了大调解视频系统,实现重大矛盾纠纷实时进行远程指导,开展远程业务培训、提供在线法律咨询等。

专家点评:创新社会管理应“以人为本”

□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竹立家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了重大转变,以“民生为本”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非常紧迫的意义。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锻造符合新时期“社情民意”的“民心工程”,让人民过上心情舒畅、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目前,我国的许多地方和部门,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广东惠州的“网络问政”、江苏南通的“大调解”体系、北京东城区试行的“网格化社会服务”,都对通过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锻造“民心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为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我们还必须进一步从“社会结构性改革、社会组织建设、政府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

首先,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是“社会结构性”改革。社会结构性改革是指社会资源与价值在社会公众之间公平分配的改革,其政治和道德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团结”和“社会合作”,实现社会稳定的、持续的和良性的运行。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重要资源和价值被一部分人乃至少数人所占有和垄断,或被强势利益集团和利益联盟所瓜分,那么,社会的“发展链”就会断裂,社会就会失序并进而陷入混乱状态。

其次,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是“社会组织”建设,是实现社会的“有效分权”。分权有“纵向分权”和“横向分权”两种,纵向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的权限划分;横向分权是指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与个人之间的权限划分。特别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权限划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前现代社会”,政府权力是唯一的社会管理权力,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但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随着社会管理复杂性的增加,社会由“政府治理”向“社会共同治理”的转变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

最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使社会处于一种良性运行状态,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的核心环节是“政府自身建设”,而政府自身建设的重点是防止“特权腐败”,实现“权力约束”,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够回应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能够体现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从而在根本上建立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任。

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篇2

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 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 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进, 树立大服务理念, 要摆正位置, 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

一、为档案工作模式的创新需要认清的问题

1、创新与基础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是凭空想象, 不是“空中楼阁”, 创新必须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建国以来, 我国档案工作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 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 档案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体系, 这些基础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是创新的根基, 因此, 创新绝不能抛弃这个基础, 要在认真研究、总结过去的基础上, 分析现在和将来的形势, 在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

2、创新与现实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当前, 档案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在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 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 档案工作还处于受多种条件限制发展较慢、社会档案意识不强、档案部门工作不到位、档案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状态。创新就要重视现实, 面向未来, 从实际出发, 围绕如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在打好基础、快速发展上求突破。

3、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 借鉴是创新的阶梯, 创新是学习的动力, 也是学习的目的。档案工作创新既要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 借鉴本行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又要学习相关专业、其他行业知识, 借鉴其他行业和专业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创新要坚持“推陈出新”原则, 运用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和批判、继承观念, 在学习、借鉴中创新。

4、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 但创新绝不能是虚无飘渺的创新, 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都要经过实践检验, 凡是对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创新, 都要大力推广,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管理模式中创新手段的应用

1、建立档案馆 (室) 网页, 开展网上利用服务。

随着档案馆 (室) 内部局域网的建立, 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 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 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 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2、建立“电子文件 (档案) 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 (室) 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 建立“电子文件 (档案) 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 (室) , 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 (档案) 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 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 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 内容丰富, 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 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 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 因此, 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 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 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 并在档案馆 (室) 的服务器上归档。

4、开展在线服务。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 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 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 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 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 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 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三、创新模式下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篇3

创新模式探索企业劳保用品管理新思路

胡艳国(天津二十冶电装分公司)

摘要:为保证企业生产安全,从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入手,明确该项工 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目前企业在劳保用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突出规范标准、因人施教、强化监督和导入安全文化四个重点,创新性进行安 全管理,这对于企业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保障生产安全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 用。

关键词:劳保用品四个重点安全管理

0引言

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中,劳动保护用品的合理配备和正确使用

是一个基础性管理措施,它对于保障劳动者免遭、减轻事故伤害和职 业危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工作中企业和员工对劳动保 护用品却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如何有效地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 管理工作?这成为新时期摆在企业安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课题。通过 突出规范标准、分层培训教育、强化监督检查和导入安全文化这四个 重点,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是促进企业生产安全、保障 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的有效的管理思路。

1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合理配发、正确使用劳动防护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 生产方针的体现,劳保用品能够有效地阻隔人体伤害事故,对劳动者 的身体安全和生命健康有益,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 要措施,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国家法律法规自始 自终都强调和支持劳保用品的配备使用,20世纪 50-60年代,国务

院《三大规程》中就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做出了具体的规定,80-90年代后,国家先后颁发了《关于改革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发放标准和管理制度的通知》、《劳动防护用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暂 行管理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护用 品管理的通知》(国经贸安全 [1999]451号)和《关于劳动防护用品配

备标准(试行)的通知》(国经贸安全 [2000]189号)等配套规章;从国

家和专业机构对劳保用品的监督不断加大,说明劳保用品的必要性 不可或缺,200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 强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进一步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2010年是经济复苏的一 年,大量的农民工等劳动者纷纷走进工厂、企业,站在“以人为本”、科 学发展的高度上也应该为劳动者切实落实劳保用品。综上所述,加强 劳动保护用品对于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健康具在重要意义和现实 意义。

2企业劳保用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社会上企业调查,企业劳保用品管理中存在着“三不 ”问 题:

2.1企业不重视劳保用品。国企还算可以,民营企业尤其更加突 出,主要表现是:不配发或不按标准配发劳保用品,配发不合格的劳 保用品,配发超过使用期限或无安全标志的劳保用品,劳保用品管理 不规范等;

2.2个别劳动者不敢自我保护、不按规定使用劳保用品。限于种 种原因,个别企业职工不为了保住“岗位”等原因,不积极要求配备劳 动防护用品。有的企业职工,尤其是农民工不懂正确使用、不能按规 使用劳保用品,如:一位造纸企业的一线员工在清除化烧碱管道积液 时将防护眼镜上推至前额当 “空军

”,不慎化学品溅入眼睛造成了严

重事故,究其原因就是职工没有充分认识到规范穿戴劳保用品的意 义和重要性,把穿戴劳保用品当成企业的强制要求,甚至当作累赘,被动而不情愿地接受,不按要求规范使用,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3监督检查不到位、不细致。一些企业建立没有安全机构,有

些虽然建立了安全机构,但现场监督检查形同虚设,只是走形式、图 过场,没有真正深入到实际生产一线,纠正劳保用品不规范使用的现 象。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工会依法对企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 用品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也在削弱或丧失。3突出四个重点,创新管理,探索劳保用品管理新思路

针对上述客观存在的现状,为促进生产安全,就要加强劳保用品

这个基础管理,而突出规范标准、分层培训教育、强化监督检查和导 入安全文化这四个重点,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无疑是促 进企业生产安全、保障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的有效的管理思路。

3.1规范标准,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提高认识。要加强各级管理者对劳保用品的正确认识,避免

轻视或应付思想。把劳保用品管理工作作为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内

容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中,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安全生产无小

事,包括劳保用品在内的每项安全工作做到有人落实、有人负责;

二是建立健全劳保用品的标准管理制度。企业应结合国家劳保

配备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细则》,明确劳保用品的配备标准、数量、规格、期限等,对于生产中必不可少 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护品,防毒面县,防尘口罩等职工个人特殊劳

动防护用品,必须根据特定工种的要求配备齐全,并保证质量。建立

岗位操作和劳保用品使用有机融合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作业

程序操作,严格按要求佩带和使用劳保用品,进行标准化规范和硬性

要求。

三是加大安全投入,保证劳保用品齐备和规范化。《安全生产法》 明文规定“应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应当 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经费”。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的可靠性、到位性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设备安全问题。

3.2分层教育,典型示范引导

一是分层级、有侧重地进行劳保用品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对象 按照职务层次、责任大小、工作性质异同等不同特点,划分为企业高 管、中低层管理者、操作岗位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开展不同形式、各有侧重的劳保用品安全教育,增强劳保用品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对 企业高层着重加强宗旨意识和投入意识。对中层管理者着重于监督 检查和管理手段的教育。对操作岗位,着重进行意识和技能培训,明 确企业重点防范目标,掌握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学会劳动防护用品 使用知识,掌握正确选用、保管劳动防护用品的技能。

二是注重典型教育加以引导。利用切合职工工作实际的、发生在

身边的安全事例,进行警示、教育。使一线职工逐步形成了“懂得劳保 用品保护技能,主动使用劳保用品防护”的良好氛围,实现从“要我安 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3.3强化监督,重点消除隐患

一是建立监督网。“人们只做你检查的,而不是做你希望的”,企

业根据安全部门、各生产车间的安全员组成为安全监督检查网络,对 不佩带、不规范佩带劳保用品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检查结 果与奖罚挂钩,使职工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最终养成主动规范穿戴劳 保用品的良好习惯;二是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生产性质,明确各自的 重点,同时,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劳保用品监督的效率,从而达到以点 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三是纠正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进行企业级、车间级和班组级三级劳保用品佩带使用检查,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对 检查出的问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加大制度执行力度。

3.4导入文化,实现自我管理

积极推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以提高企业全员的安

全素质为主要任务,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

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 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 果,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对策,是预防事故的

“人因工程”,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通过安全文化的推行,逐 步由现场监督检查阶段转向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使劳保用品管理 进一步走向深入。

4结论

企业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中加强造价控制的管理

张少明(天津市森宇建筑技术法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造价控制成为了热门话题,在获得建筑工程 项目后必须要对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才能实现利益的做大化。这就需要确定 一个科学先进的造价控制管理方式来增加工程投资的效益,这是实现建筑单 位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造价控制进行管理必须要做好每个环节的相关 工作。考虑到房屋建筑的资金消耗量大,施工单位必须对强工程造价展开严 格的管理,这样才能以最少的资金取得满意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控制

0引言

工程造价在企业发展中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工其金额大小能够

判断建筑工程的投资消耗的资金大小。在运营时期展开造价控制措 施可以减少工程的资金消耗,同时取得满意的建筑质量,这些都能够 为建筑单位带来无可取代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施工单位实现人力、物 力、财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1工程造价内涵及意义

1.1工程造价的内涵:工程造价指的是结束一个工程建设中涉

及到的项目规划、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各个方面所要消耗的资金综 合。其重点在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使用,这三点也构成了工程造 价。建筑安装费、设备费用、其他费用是工程造价的重要构成部分。而 其他费用涉及到了:管理费、生产准备费、土地转让费、勘查设计费、财务费用等。最终的工程造价金额大小基本上决定了工程的成本资 金大小。

1.2意义:工程造价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实现资金的准确预算,主 要是参照建设项目的决策、投资计划、筹集资金来进行工程造价的核 对。而建筑工程的利益取得关键在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只要根据准确 的造价就能够确定出合理的工程投资,帮助建筑单位算出最终的经 济利益大小。施工时期作为建筑工程中资金消耗最大的阶段通常决 定了整个项目的利益大小。建设工程的特点在于施工时间长、资金投 入大、资源消耗多、未知因素多等,这就给工程造价的预算造成了很 大的阻碍,一旦没有全面考虑将让造价管理出现很多的问题,从而影 响了项目的运营。在建筑企业使用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降 低资金了消耗,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建筑单位积累更多的资 金。同时限制了材料的使用来降低建筑材料费用的开销,在房屋建筑 施工运用到的不同材料,可以运用造价控制手段来有针对性地购买 材料,防止出现资金浪费使用。此外,工程造价也是建筑单位制定发 展计划的重要依据。建筑单位根据造价消耗情况来制定符合发展需 要的资金计划,这样才能够保证造价管理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2各方面原因引起造价失控

从目前的建筑行业发展看,引起工程项出现造价失控的因素涉 及到了各个方面,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本身原因及外界原因。由于建设 工程的价格不统一,这就给造价计算造成很大的阻碍。而施工过程中 经常发生突发事件,这都会给工程造价带来巨大的难度,这些都是自 身原因。除自身原因,外在原因也是造价失控的重要因素:

2.1财务。施工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工作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计 算价格,导致账务存在作假、虚报等现象。这就使得施工阶段出现施 工前的资金预算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使用资金发生很大的差距,其 造成的经济消耗是巨大的,难以实现造价控制管理。

2.2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没有根据现场布置进行,而在

设计施工流程时没有全面分析,使得最终的施工方案变得过于复杂,从而增加了建筑单位的资金消耗。再加上施工技术的落后,将使得材 料过多使用,建筑达不到相应的要求,这些都是造价不定的原因。2.3人为。人为因素是造成造价失控的直接原因,财务部门未能 实现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作假账,私自签证等都是明显的人文因素。此外,在资金分配后的使用上,工程领导不能做出合理地安排与布 置,使得资金使用后未能得到相应的效果,这些都给造价管理带来难 度。

2.4合同。合同是规定合作双方的有利证件,是具有法律责任的 书面协议,合同里的内容条款必须要双方严格执行。而现在的情况是 很多建筑单位在跟别人写合同时都没有把合同中的内容考虑在内,这就使得资金预算出现问题,使得造价预算无法实现。3实现造价控制管理途径

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必须压迫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这样

才能发挥出整体效应。实现造价控制管理效果应该根据每个环节的 不同情况做好工作,主要是按照以下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造价控制,主要包括了投资、设计、招标、实施等几个时期阶段,这些为造价控制 提供了相关的信息。

3.1投资阶段。投资决策往往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投资大小,这些将影响着最终的工程造价大小。投资阶段应该结合技术、材料、资金等不同方面,这些方面的投资总额巨大,其数额情况基本上就是 工程造价的大小。在投资阶段,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来 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避免工程造价出现失误。

3.2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常常需要将整个建筑工程的方方面

面都考虑在内,这些都是极为复杂的工作,在设计阶段实现造价的控 制就要将工作放在了设计内容上。确定设计内容时要根据市场调查 的行情来做出决策,这样就保证的设计内容能够达到实际的需要,从 而控制了造价。在设计时尽量安排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足的设计者 展开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的完整性。

3.3招标阶段。招标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合法竞争来获得实时 项目的权利,这样就能够按照招标的实际阶段来准备相应的工作。建 设单位通过造价的比较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会抱着工程造价的预算 达到相应的要求,企业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对应的决定,以保证招标 的到满意的结果。在招标时期要坚持公平原则,保护好每个投资者的 自身利益。

3.4施工阶段。当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出来后就需要根据设计

内容进行施工安排,施工阶段的相关情况决定了造价的大小及控制 情况,是造价控制的重点工作,是实现造价控制管理的重点项目。而 在施工阶段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这样可以以最 低的经济消耗获得满意的建筑效果。在施工时需要对现有的资源使 用做出相应的规划,对使用到的建筑材料进行合理规划。4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利益是每个建筑单位积极追求的目标,怎样以最 低的资金消耗获得满意的建筑价值是每个人需要积极考虑的。这就 需要建筑单位纵观全局,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制定相关的资金消耗计 划,这样就能够为工程造价管理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仅达到了预期的 建筑施工效果,也能为建筑单位创造了极为可观的经济价值,在造价 控制管理方面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思德

.论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21(15):10-11.[2]耿慧芳.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项目造价控制 [M].化工之友,2003,31(20): 54-55.[3]李吉生.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2.[4]薛惠芹.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山西建筑.2004,10.[5]赖汝岳

.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M].广东科技,2006,40(22):22-24.[6]黄从军

.浅谈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2.[7]张智均主编.工程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上接第 20页)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管理工作。在实际安全文化,才能把此项工作做得扎实有效,从而保证劳动者的安全

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篇4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是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而产生的,是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信息经济时代学生就业率的强大动力。从创新创业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入手,重点分析信息经济时代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主体内在因素,即价值观、成就动机和创造力,以及本科与高职管理模式的差异。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环境上的差异,从内外因相结合的角度探索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经济新常态;管理模式;信息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18-0173-02

信息经济是中国经济强大的推动力,它必然给传统产业带来深刻改革,而创新应时代而生,主要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信息经济化时代,在我国经济常态化的背景下,高校管理和人才培养同样需要创新。近年来,创新创业管理成为高校重要教学改革事项,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呈现出发展和规模快速上涨的态势,但“创新创业管理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1]。创新是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而产生,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动力。学生主体的发展有规律可循,环境和管理制度的不同会使大学生心理状态有差别。因此,信息经济时代下,学生的主体因素和发展规律在创新创业管理中不容忽视。

一、创新与创业的概念与意义

1.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创新与创业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正如“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所述:“如果把创业比作美国经济的发动机,那么创新就是此发动机的汽缸,它带动了重要新发明和新技术的诞生。”[2]有价值的创新可以带来新的事业,创业过程中又可以产生创新。王占仁教授提出,“创新创业”在形式表现上是在“创新”的后面加上了“创业”二字,其实质是内在规定了创新的应用属性,是指向创业的创新,重在应用的创新,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3]。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面向有创业意向的部分学生,也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在国务院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和通知中可以明确显示,我国创新创业的定位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作为高校的重要教学改革,纳入教学建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我国开展的创新创业管理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相呼应,旨在激发全体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其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能力。

2.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意义。(1)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即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发展不再追求总量的增长,而是调结构稳增长。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4]。总书记强调,中国要走创新驱动道路才能真正强大起来。科技创新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增长方式转变等等,都需要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以应用型创新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信息经济时代全世界90%的科技资源集中在发达国家,摆脱在科技和知识产权上对发达国家的依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全世界的大学都在积极融合创新创业管理思想,为高等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对课程、教学、师资、人才培养等进行全新的教学改革。因此,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3)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程度表现在国民的素质高低,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更需要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5]。创新创业的教育管理理念强有力地推进高校开始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更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创业改革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高素质人才,显然这需要分层次、差异化的个性化培养,这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

1.影响创新创业的内在因素。(1)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决定一个人决定方向和采取行动和的标准。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社会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生首先需要对创新创业的意义和迫切性有准确的认识并内化到自己的价值体系,才能成为努力奋斗的原动力,否则即使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如果学生只当作应试教育行为模式应对,也很难实现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创业的行为。(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力。麦克莱伦认为,每个人的成就动机都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阿特金森等人则发现,人在竞争环境中会产生两种成就动机心理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目?说奈?引力越大,成就动机越大,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越多,成就动机越强。因此,创新创新创业作为高校管理改革应运而生,鼓励学生树立明确目标,允许失败,鼓励尝试。(3)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和创新创业直接联系的心理因素,需要日积月累的锻炼和培养过程。创新创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驱力,是高校的教育管理改革方向,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教学体制改革不能只停留在高校,而需要全学龄教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求异思维,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提供一片沃土。

2.影响创新创业的环境因素。湖南高职教育质量2016报告,全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三年与本科生基本持平,高职学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较毕业当年增幅达94.87%[6]。在学生创业认知调查研究中,“创业行动意向”高职学生有更强的意向从事创业活动,家庭也更能接受孩子创业的就业形式,但是学生普遍在“创业行动意向”都远弱于“创业准备意向”[7]。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和高校环境对学生创业行为影响的重要性。

三、高职创新创业管理模式

1.融入校园文化,让学生入校就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种下“铁饭碗”是价值取向的种子,所以千人竞争一个公务员职位也就不难理解。在高校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形成新的职业价值倾向,激发创业的需要和激情。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包括制度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高职院的创新创业改革绝不是几名教师的任务,需要全员参与,转换人才培养理念。高分的学生不代表好学生,有想法、不墨守成规的学生应该得到更多鼓励和肯定,尊重个性化,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使所有的学生养成基本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

2.创新创业教学设计。我国创新创业定位是面向全体学生,简单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显然不能满足错综复杂的个体差异。发散思维、创新精神、创造力等心理量需都需要从小的引导,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所以中小学的创新创业管理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在设计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同时,要加强中小学的创业教育的配套开展。针对学生特点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和社团,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引导创业项目设计,通过逐级的竞赛给予学生奖励和正反馈,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拓展教学空间。

3.社会系统的支持。美国创新创业教呈现出支持保障体系完善、产学合作广泛、重视企业家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注重国际性和开放性等特点[8]。可见,创新创业管理不是高校的“独角戏”,而需要一个庞大的支持系统,形成一种促进创业创新的生态体系。我国的创新创业管理也应该重视和鼓励各方力量参与。2015年,国办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已经对创新创业管理改革做了整体部署,高职院校和企业加强合作,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创业教育体系之中,通过有效的互动形成创新创业管理的生态体系。

4.完善创新实践基地,加强产教学研结合。产教学研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课本知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还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重视人才订单式培养,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在就业竞争中表现出实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三者有机结合,鼓励创新研究,增强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四、结语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在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与时俱进,利用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平台,有足够的耐心做到分层分类,逐步引导,推进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改革。高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培养和造就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有创业能力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技能人才支撑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篇5

近年来,新余市按照中央关于“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选择民营企业家相对较多的渝水区水北镇作为试点,积极探索以党委引导、基层商会为载体,本土民营企业家多角度参与本地乡村治理的新路子,取得良好成效。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对新余市“党建+商会”创新做法给予肯定。

一、改革举措

一是创新组织建“平台”。新余市在水北镇建立江西省首家有别于异地商会、全部由本土民营企业家组成的乡镇商会——水北商会,并充分发挥商会与会员联系紧密、影响力大的优势,构建以商会党委为核心,会员企业支部为主体的乡镇商会党组织架构。根据企业和党员的区域分布,以行业统建方式,建立建筑行业、新兴行业、文化产业、服务业、客运物流业5个党支部;以区域统建方式,建立了宜春、九江、赣州、深圳、江苏5个流动党支部,实现了商会135家会员企业党组织全覆盖,不仅破解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难的问题,而且为

本土民营企业家搭建起了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和建设的坚实组织平台。

二是明晰职能防“空转”。明确商会党组织主要职能是: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团结引导民营企业家回报家乡、服务社会、联合发展,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和建设。明晰的职能促进了商会党建工作的常态化开展,有效防止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机构空转现象。

三是双向互动求“共生”。建立“党组织与商会领导层”、“党组织与理事会”等双向互动机制,做到工作相互通报、活动相互沟通、大事协商解决。商会党组织与商会良性互动,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会员等“党建+商会”工作新机制,破解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难问题,形成“共生效应”。

二、改革成效

一是培育了乡村社会治理和建设的新的力量。成立3年多来,水北商会党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自愿为家乡建设捐资近7000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捐资3900多万元,学校建设捐资960多万元,居家养老基金捐资850多万元,修桥修路捐资460多万元。同时,各支部会员利用各自在本村的威信和影响,出面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共197起,排查隐患129起。通过有效引导,商会会员在参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

稳定、弘扬社会良好风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参与农村社会发展和治理的一股新的重要力量。

二是形成了民营企业家回报家乡的有效合力。过去新余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有着报效桑梓、服务社会的愿望,但囿于缺乏组织平台,仅靠个人单独行动、小打小闹、资金分散、办不成大事。如今通过商会这个统一平台整合,分散的捐赠形成可办大事的资源,资金使用效果十分明显。如经过集中整合民营企业家捐资,水北镇已形成了850多万元的农村“老年人养老基金”。用养老基金每年的增值收入,在10个行政村建立了27个“颐养之家”,为358名老年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三是改变了民营企业家在群众中的社会形象。商会党组织一方面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回报家乡,一方面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家帮助家乡发展的典型事迹,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这些企业家扶持家乡修路建桥、建造校舍、养老助学等的好处,极大改善了民营企业家和农民群众的关系,优化了民营企业家整体形象,有效化解了农村“仇富”现象,增进了农村社会团结和谐。在当地,除了企业家捐资解决老年人“一日三餐”问题,还有许多事例在农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反响。如从熊坑村走出去的企业家熊氏四兄弟,捐资3600多万元,为遭受特大洪灾的本村居民重建家园,村民每户均获得一套3层住

房,一座崭新的新农村在灾后废墟上拔地而起,成为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美谈。

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篇6

一、管理科学化

19世纪末, 泰勒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 提出了解决生产组织方式科学化和生产程序标准化方面的管理理论, 被人们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泰勒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 主张一切问题实行科学化, 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 提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要求企业中劳资双方在思想上来一次“精神革命”。显然, 泰勒的管理理论是针对企业运作的。然而, 尽管高校在体制以及性质上都有别于企业, 但是在管理科学化这点上, 高校还是应当充分借鉴先进而有效的管理经验。当前, 高校管理科学化的内容主要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以现代人事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 建立起人事管理决策系统、人事状况信息反馈系统、人事过程监控系统, 进而实现对人事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为此, 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 要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 必须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第一, 改革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实现管理模式科学化。高校管理体制就其本质而言, 它体现为权力在管理的各阶层和高校内各个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分配, 以及它们相互间的权力作用关系。这种分配模式和作用关系, 即构成权力结构。从权力性质分析, 人们通常认为, 高校的权力包括两种类型, 即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这里, 我们尽讨论与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行政权力。所谓行政权力, 严格地讲, 它表现出“科层化”特征。科层化的权力属于法定的权力, 它本来指在经济领域中明确分工, 以效率化为行动的追求目标, 以严格的等级制度为依托, 因此又可称为“制度化”的权力。高校的行政权力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即校、院、系, 三间构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 维持高校日常运作。因此, 笔者认为, 在人事档案管理上, 高校体制改革应该实现垂直领导和管理。那么, 成立专门的人事管理机构是应当的, 也是合理的。不仅如此, 还要建立各层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实现集中领导与分层管理相结合。

第二, 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了岗位聘用制, 这种改革打破了身份的界限, 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 但在实际操作中, 一般是实行一刀切的, 未对特殊岗位设立不同的聘用期限。比如人事档案管理岗位, 这个岗位需要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经验, 在聘用期限上要设置得比其他岗位长, 否则不利于人事档案的妥善管理, 应在深化改革中逐步予以完善。另外, 高校人事档案建设在知情权上与外国同类档案建设还相去甚远。如美国的人事档案就提倡“为纳税人服务”。人事档案内容向当事人部分开放的做法启示我们: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对于只要不属于保密范围的, 个人应享有对自己档案的知情权。因此, 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在制度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或改良的地方。

二、管理信息化

当前,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各种信息在接收、识别、传递等过程中呈现出纷繁复杂和转瞬即逝的特点。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机构, 往来人员复杂,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必然的要求。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不仅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归档材料的记录和统计, 办理档案的借阅和归还手续, 还要利用计算机开发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一般而言, 目前一些单位已经安装了单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此系统在提供人员基本信息、编辑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方面有较强的功能, 但是没有自动生成各种证明文字的功能。可以通过系统的升级完善, 开发适合提供人事信息利用的模块。比如, 通过扫描增加收录档案原件功能模块, 真实再现干部档案原貌, 准确提供电子干部档案利用、增加自动生成人员身份证明、工资情况证明等模块, 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然而仅仅如此, 并不能称得上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因为它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高校档案管理应尽快纳入到校园网络环境下运行的集MIS、DSS和OA于一体的集成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中, 使之成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 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高校档案工作计算机管理体系。同时, 要全方位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者的素质, 尤其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和相关数据库的技能, 还要适应多种硬件平台、多种操作系统, 并具备同其他数据库系统进行连接和交换数据的能力。

现在高校人事档案部门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多用DBase, Fox BASE, Fox Pro等编写。这些程序严格讲仅是一般操作系统的延伸, 作为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单机状态下应用还是可以胜任的, 但是要建立覆盖全校各类信息的集成的MIS系统, 它们无论在功能上, 还是安全性、数据完整性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应该选择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多种硬件平台的具有多用户、多任务和能在网络环境下运行, 具有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如Oracle、Syba、Informix、IBM的DB2、微软的SQL Server等。

总之,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高校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旧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愈来愈不能适应发展要求了。在这种情形下,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取向科学化和信息化是一条必由之路, 也应当成为今后此项改革的主要取向。

三、不断丰富、完善人事档案的个性化

内容是人事档案工作创新的基础。目前的人事档案都是套用干部档案的模式, 其中的材料侧重反映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工资状况, 缺乏反映个人的综合能力、专业素质、科研成果、培训学习等方面情况的个性化材料。这样的档案使我们无法对一个人作出全面、完整的评价, 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发现和使用。人事档案缺乏个性化的内容有其历史根源, 也受法规政策和人事工作性质的局限。有关专家断定, 人事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存在着强化趋势, 要加强人事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必须更新人事档案的内容。档案内容必须合时宜, 可针对社会需要设计内容, 改变人事档案“千人一面”的状况。可根据人们职业的多元化, 对人事档案重新分类, 不同的人员实行不同的档案内容收集和管理标准 (如搞学术研究的高级专家, 应着重收集反映他们的科研成果、业绩的材料, 补充一些个性化的内容等) 。在人事档案中增加反映一个人综合能力素质和有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材料, 并且要把人事档案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信用体系联系起来, 增加信用记录等内容, 充实档案信息, 从多方面创新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

四、复合型管理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主体优化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人事档案队伍始终是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多是非专业人员, 加之领导不重视, 他们很难有学习、提高的机会, 造成了他们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专业素质亟待提高。要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优化, 管理主体必须达到优化。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研究水平。其次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再次, 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最后, 要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 如实现微机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进行辅助立卷、检索、统计、借阅等。

五、完善监督:人事档案管理监管方式优化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完善,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比如监督制度的健全、监督人员的落实、监督程序的合法化。另一方面要将监督的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并将之贯彻于人事管理的全过程。首先, 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严格履行审查手续, 在归档时就严格把握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实用性, 并以此作为档案材料的审查标准;其次, 在人事档案保管过程中, 对各种材料的补充更新要做到真实有效、及时到位, 对查阅、转递材料时做到组织与个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最后, 要严肃处理在档案材料中弄虚作假或故意不作为的现象, 对伪造档案、篡改档案、泄密档案等行为严厉制裁, 杜绝假档案。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在现实工作中的不足, 提出了从五个方面优化管理, 以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何素芳.人才竞争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 2005 (5) .

[2]陆建香.试谈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J].档案与建设, 2005 (12) .

各地全力激活党建新动能 篇7

争“星”夺“旗”,打造示范党组织。为进一步巩固村级党组织“星级化”管理成效,制定下发《鹿寨县关于在村级党组织中开展争创“红旗村”活动的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县获自治区命名的星级村中,明确细化“党的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民主管理”“五面红旗”各项工作的重点任务和目标要求,从“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18个方面内容,由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农业局、县扶贫办、县乡村办等部门,组建专项工作指导组,对星级村和非星级村、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产业村和非产业村等进行实地分类指导、检查,按照标准逐项评分,做到找短板、列不足,有的放矢补弱项。对措施有力、可行的村,如独羊村、龙江村等列入今年的“红旗村”重点创建对象,对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出成效的石门村、大兆村等,列入今年的“单面红旗村”创建对象,并帮助每个村量身制定提升计划,争创明年的“红旗村”。目前县委组织部根据评分情况,设立“红旗村”创建数据库,遴选出59个“红旗村”重点创建对象加以指导,其中“五面红旗村”28个,“单面红旗村”31个。

积“分”争“先”,树立典型强引领。为进一步运用好农村党员积分管理成果,制定下发《鹿寨县农村“先锋党员”评选实施方案(试行)》。按照“村级推荐、乡镇审核、县级评定、评选结果”的程序,在全县8222名农村党员中开展“爱党奉献先锋、创业致富先锋、服务帮带先锋、遵纪守法先锋、文明道德先锋”等“五个先锋”评选活动,推动党员积极参与村屯建设。县委组织部每年按全县农村党员5%的比例,评选出450名左右的农村“先锋党员”,并为他们悬挂门牌亮身份,将获得“先锋党员”称号的党员优先培养为村级后备力量,并通过优先选派参加学习培训,优先推荐表彰、慰问等措施激励先进。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索,完善农村党员积分管理机制,凝聚榜样力量,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影响力。

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篇8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该如何发展农业,壮大农业产业,成为政府不断思考的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专业机构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来了解他们对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想法。

记者了解到,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研究出了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不同模式,如高原特色农业、彩虹农业、都市田园、大园小镇等。其中,高原特色农业是针对云南等高原地区提出的,在集中发展粮食、烟草、蔗糖、茶叶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推进特色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大力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这种高原特色农业模式在云南开远凤凰谷、普洱茶马古道等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实践,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

(海南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

(北京蓝调庄园)彩虹农业的创新模式指的是在现有农业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特色、提炼文化、大胆创新、打造卖点,通过大地景观如多彩花田、彩色森林等多种农业种养殖形式,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丰富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功能,提升区域地产价值,实现农业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这种模式在北京蓝调庄园、海南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四川绵阳香草庄园等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彩虹农业的创新模式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贡献了力量,三农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四川绵阳香草庄园)如今的农业正在向多元化、产业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成功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高原特色农业、多彩农业等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正在覆盖越来越多的区域,国内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意。

上一篇:物品发放与管理制度下一篇:申请报告报交警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