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认证制度(通用8篇)
一、认证实施:
1、活动参与方式:
①在各个班级中选任志愿者服务的联系人,由青年志愿者协会将活动信息(时间,地点,内容)通知给负责人,由负责人通知并统计班级参加人数及信息,上报青年志愿者协会。②有意参加活动人员可在青年志愿者协会活动报名招募点填写正确的个人信息,现场报名。
2、活动开展:
①活动中志愿者遵循南京工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制度,服从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安排,应积极开展活动,保持志愿者形象。
②活动前,活动完成后由活动负责人点名,如实确认最终服务人员及时长。若存在违反校纪校规,违反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有损志愿者形象等违规行为,则不给予认证。
3、活动完成:
①由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向团委提交南京工业大学志愿服务统计表,并进行网络认证。
②活动认证信息将于活动开展一周内在南工大青年志愿者协会人人网主页公布,如有异议,请于公布一周内联系活动负责人。
3、相关说明:
①每一位南京工业大学学生在大学期间内必须满足30小时总志愿服务时间。
②每一位南京工业大学学生均享有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的资格,每一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志愿者评选条件:
在一年内参加志愿服务24小时均可获得“优秀志愿者”;
服务推荐列表:
二、统计表格及说明:
南京工业大学志愿服务统计表
(1)此表为志愿者服务登记表,由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登记,审核;
(2)学院,班级均用缩写,学院如:“化学化工学院”简写为“化工”;班级如:
“化学工程与工艺0901班”简写为“化工0901” ;
(3)活如动编号:学院首位+学期(上01,下02)+日期。如:“化工学院上学期2011年10月1日”写为“HG01111001”;(4)参与时间8位,如:20111001;
(5)活动编号参照青年志愿者协会活动编号表;服务项目分即服务名称;服务地
我国汽车产量居全球之首, 推广LED照明在汽车产品中的应用,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 对于推动LED照明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提高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汽车行业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明确将LED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作为重点任务。
由于车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 目前, 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已经建立起包括车灯在内的汽车认证体系。
1 国外主要车灯认证
1.1 E-Mark认证
欧洲经济委员会 (ECE) 于1958年3月20日在日内瓦制定了《关于采用统一条件批准机动车辆装备和部件并相互承认此批准的协定书》 (简称为《1958年协定书》) , 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对汽车产品制修订统一的汽车技术法规, 即ECE法规, 并按照ECE法规开展统一的E-Mark认证, 以促进欧洲汽车贸易。E-Mark认证主要涉及汽车零部件及系统部件, 尚无整车认证, 获得E-Mark认证的产品方能在ECE国家内上市, 认证标志见图1。
UN/WP29 (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 为具体执行机构, 下设有灯光及光信号工作组 (GRE) 等6个工作组。经过50多年的成功运作, E-Mark已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力, 在促进汽车产品在国际范围内便利地流通起到了较为直接的作用。目前, 《1958年协定书》共有48个缔约方, 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突尼斯等非欧洲国家。
ECE目前已颁布100项汽车类零部件及系统部件的技术法规, 包括17项车灯内容, 其中ECE R112对LED车灯作了具体要求。
E-Mark为自愿性认证, 各成员国可以套用ECE法规, 也可以延用本国法规, 认证证书由ECE成员国的政府部门颁发。
1.2 e-Mark认证
e-Mark认证是欧盟委员会依据欧盟指令强制成员国使用的机动车整车、安全零部件及系统的认证, 根据原欧洲经济共同体1957年签订的基本法律《罗马条约》及1991年欧盟成立时通过的《罗马条约》修正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设立, 认证标志见图2。
e-Mark认证依据为EC技术指令。从1998年3月24日起, 欧盟作为一个独立的缔约方加入到UN/ECE《1958年协定书》。欧盟的汽车整车型式批准框架性技术指令等文件中规定了78项ECE法规完全等同于相应的EC技术指令。EC汽车技术指令中关于车灯的有9项, 包括前照灯、零灯、驻车灯、倒车灯等。
与E-Mark不同的是, e-Mark认证在欧盟成员国中强制执行, 发证机构为欧盟成员国政府交通部门, 认证的产品在各欧盟成员国均受认可。
1.3 美国DOT认证
美国DOT认证是企业对其生产机动车满足《美国汽车安全法规》 (FMVSS) 有关最低性能要求和产品标识要求的所有适用条款的企业自我声明, 并由政府实施事后监督。车灯是DOT认证中的重要内容。DOT认证起源于1968年, 由《国家交通和机动车安全法》授权, 经过40余年的发展, 其影响力已由美国推向整个北美地区, 认证标志见图3。
《美国汽车安全法规》由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 (NHTSA) 制定和发布, 包括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和撞后残存性三大类共50余项标准要求, 涵盖了机动车整机以及制动软管、车灯、反射镜、制动液、轮胎和轮辋、玻璃、头盔、气囊等零部件。其中主动安全性部分的FMVSS108、FMVSS129两项标准规定了车灯的技术要求。
美国DOT认证是强制性认证, 所有在美国销售、进口的新机动车辆及相关装备, 必须经过企业自行认证方可上市交易。与传统认证制度不同, 美国DOT认证前期为企业事前自我声明, 主管部门不参与自我认证活动;后期由主管部门进行严格监督, 并对不符合产品责令召回, 并进行严厉惩罚, 采取宽进严出的方针。这种认证制度不仅与传统的认证制度具有同样的效力, 并且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 降低了企业成本, 提高了政府监管效率。
2 中国CCC认证
为兑现入世承诺, 我国政府于2001年12月3日对外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包括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在内的19类产品列入第一批强制性产品目录, 并从2002年5月1日开始受理。2005年,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CNCA—02C—058:2005《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产品》, 前照灯、前雾灯、后雾灯、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制动灯、倒车灯、驻车灯、侧标志灯和后牌照板照明装置等车灯产品纳入CCC认证范围, 认证标志见图4。
车灯的CCC认证主要依据GB 4599-1994《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 4660-1994《汽车前雾灯配光性能》等强制性标准。
CCC认证属于强制性认证, 由国家认监委统一制定实施规则、认可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 机动车整车或零部件通过CCC认证后方可上市。CCC认证目录和实施规则制修订周期较长, 实施规则中未涉及到针对LED车灯的特别内容, 我国已发布的GB 25991-2010《汽车用LED前照灯》等强制性标准也未列为CCC认证依据。
3 LED车灯认证工作建议
目前, 由于高亮度LED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汽车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LED车灯的照明质量、辐射安全等方面存在顾虑, 阻碍了LED车灯在汽车行业中的推广。推进LED车灯认证工作, 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汽车认证体系, 引导LED照明技术创新方向, 推广LED照明产品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推动建立良好的LED车灯市场秩序, 带动整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1) 加强认证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LED车灯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广, 涌现出了许多新热点。由于LED车灯亮度较高, 在使用中容易对人的眼睛造成短时间的视觉障碍, 甚至引起永久伤害, 不管对于道路交通安全还是人身健康都有一定威胁, LED车灯的光辐射安全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通过生态意识设计以及综合利用智慧照明技术实现LED车灯生产、使用、报废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环保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要充分结合这些热点, 结合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 加强认证关键技术研发。
(2) 充实自愿性认证工作
我国的汽车认证体系以强制性认证为主, 仅包含车灯光学特性等安全相关内容, 未结合LED车灯的新特性建立认证制度, 如光辐射安全等。由于CCC认证工作目录和实施规划制修订周期较长, 无法及时更新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大众消费的新需求。自愿性认证的建立过程相对简便, 认证机构通过向国家认监委备案认证技术规范和实施规则便可完成, 大大缩短了建立周期, 可以及时规范和引导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建立认证试点示范, 推动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联动, 为健全LED车灯认证体系奠定基础。
(3) 加强财税政策采信
[摘 要] 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虽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以传统的笔试作为考试的主要方式、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等,但其独特之处在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美国解决教师数量短缺和培养优秀教师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文章试图从美国优秀教师认证委员会的提出背景、目标、内容、现状等要素进行分析,揭示其优点和不足,从而为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教师资格认证 优秀教师认证委员会 美国 启示
一、美国优秀教师认证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报告宣称:“在数学、科学和英语等科的新任教师中,有一半人不能胜任教学,2/3的中学物理教师不合格。” [1]这一报告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高度关注。提高学历标准和教师质量也因此成为美国教师认证中的核心问题。2001年,美国联邦教育部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时任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罗德·佩奇就此发表评论:“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教育质量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2]
与此同时,教师数量短缺也影响了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关方面预测,在当前以及未来10年里,美国将继续出现教师数量短缺的情况,边远地区的情况更是令人担忧。这促使政府采取新的措施来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此外,人们对美国大学教育学院培养教师的作用也产生了一定的怀疑。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教师数量短缺除了和教师的待遇低下有关外,还和教师的入职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于是,在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资助下,全国教师质量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on Teacher Quality,NCTQ)和教育领导理事会(Education Leaders Council,ELC)于2001年联合成立了一个新的教师资格认证组织——美国优秀教师证书委员会(American Board for Certification of Teacher Excellence,ABCTE)。
二、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
1. 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的目标
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资格认证项目,针对对象为想转行当教师的人士和想了解自己在所教领域是否优秀的教师。它提供多种课程领域,为每个候选人提供一种适合其自己学习的计划。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旨在招收教师,颁发优秀教师资格认证,为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提供必要的帮助。为每间教室都提供优秀的教师是美国优秀教师证书委员会的核心目标。
2. 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的标准
为了达到优秀目标,申请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获得学士学位;通过相关学科背景测试;通过美国优质教师资格认证考试;通过美国优质教师资格认证相关研究主题的考试(所申请的学科范围)。认证学科包括化学、生物、基础教育、英语语言文学、综合科学、数学、物理和特殊教育。认证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考试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为了吸引更多的职业转换者进入教师领域,ABCTE和地方院校进行合作,提供众多网络课程,并在网上发布全年招生事项。申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各种资源(包括计算机),在网上复习教材,参加ABCTE组织的专题研究会。ABCTE委派的专家将会帮助候选人制定学习计划、提供额外的帮助。另一方面,ABCTE还建立了一套考核有经验教师的严格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有经验的教师为期三年的教学过程评估,考察他们是否是杰出的教学能力者,同时相关考核者还要提供提高了学生成绩的证明,以及得到校长的推荐。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弗吉尼亚州提供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考核的。[4]
3. 严格的考试和评价体系
完善严格的考试制度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而且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合作。每项考试至少需要筹备一年多的时间,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并和特定领域的专家、学校教师、行政管理者、教育专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商界的领导共同合作,并明确各自的任务:制定教师所需要明确的标准;为考试制定计划目标;分析特定领域的测试项目;为考试制定国家标准;完善可行的考试方案;开展研究,确保项目的效度和信度。
ABCTE的考试目前有8个环节,可以有效地确保教师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ABCTE的考试形式多样,项目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评价的指标也会有所区别。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例,ABCTE的英语语言知识考试分为两部分:多项选择和写作。前者要求考生在3小时内完成150个多项选择题,总分350分,及格分数为270分,优秀分数为307分;后者要求考生在1小时内完成,总分为6分,合格为4分,它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和有关英美文学作品知识的能力。
ABCTE衡量学生成绩的指标主要采用的是田纳西州增值评价体系(Tennessee Value Added Assessment System)。其基本理念是:假定学生一年内测验分数变化情况能准确反映其学习进步情况,通过跟踪学生几年的进步情况,并与该时期学生就读的学校和教师联系起来,就能评价这些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效果。[5] 这种评价模式是迄今为止发展最为完善、最为典型的评价模式,有利于更好地评价教师效能对其学生成绩的贡献。
4. 美国优秀教师认证的发展现状
ABCTE通过和多方机构合作,为职业转换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招收潜在的教师。从2005年到2006年5月,ABCTE吸引了4 000多名潜在的教师。2006年5月,有2 000多人申请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认证的通过率分别是:初等教育(44%),数学(22%),英语(18%)。生物、基础科学、特殊教育和阅读等学科属于新的认证领域,这些领域的考试持续不到6个月,预期这些认证将会随着人们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而不断增长。和许多传统的认证相比,ABCTE的认证吸引了大批男性公民。[4]在年龄方面,ABCTE吸引了很多想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其平均年龄是37岁。就全国而言,新任教师的平均年龄是29岁。[6] 教师资格认证还吸引了大批少数族裔的教师。[7]目前,申请最多的地区是佛罗里达州、爱达荷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此外,也有不少居住在美国以外人士申请。
三、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的启示
1. 建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
教师质量既关系到学生成绩的优劣,也关系到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ABCTE实行严格的考试选拔制度,有利于优秀教师的选拔。多元的评价体系既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进步,也有利于弥补教师自身方面的不足。在这一方面,我国的教师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ABCTE目前的认证领域虽然只包括8个科目,但每一科都有详细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例如,阅读就被细分为语言技能、阅读技能、阅读理解、研究技能四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明确各部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重点关注教师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考试的程序也比较复杂,既包括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认证,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认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 建立统一的教师选拔制度
由于地方分权制的特点,美国教师资格认证最初是由各州自发进行的,认证标准也不尽相同。这导致全国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的提出既解决了教师数量短缺的难题,也加快了美国教师认证统一化的步伐。ABCTE是在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资助下成立的一个新的教师资格认证组织,而且每年拨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联邦政府的拨款仍然是ABCTE的主要资金来源。在2007年教育改革运动中,美国已经把ABCTE作为解决教师短缺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虽自1983年实行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但具体的操作还是由各省市自行组织,其标准也有很大的差距,信度也受到一定的质疑。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优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管理,国家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进一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3. 关注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素质
美国优秀教师资格认证与其他教师资格认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把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为申请者的职业转换提供一定的条件,也注重对教师职后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技能的获得,从教学知识的获得到教学经验的提升等,ABCTE都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并通过网上论坛、在线学习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水平。这也是我国的教育管理者值得反思的。虽然ABCTE的教师资格认证对初任和职前教师没有具体的规定,与学生也没有深入的接触,但ABCTE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加强与地方院校和师资紧缺地区的合作来弥补初任教师的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建议,真正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技能的提高。它渗透着人性化的关怀,体现着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从根本上符合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
虽然ABCTE还处在发展初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其在认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为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变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政策,在改革和发展中既需要联系实际,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四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16.
[3] 刘洋,蔡敏.美国优质教师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标准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12).
[4] Haggaikuppermintz Schools Reform Proposals.The Research Evidence,http://www.asu.edu/educ/epsl/Epru/documents/EPRU%2002-10//Chapter%2011-kupermintz-Final.htm.
[5]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2005.Washington,D.C.: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2004:3.
[6] National Collaborative on Diversity in the Workforce,Assessment of Diversity in the Work Force.Washington,D.C.:National Collaborative on Diversity in the Workforce,5. Available at http://www.nea.org/teacherquality/image/diversityreport.pdf.
[7] Judith Hale,Performance-Based Certification:How to Design an Effective,Defesible,Cost-Effective Program.San Francisco,Calif:Jossey-Bass/Preiffer,2000:101.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认证标准简介
博物馆认证制度于1988年以博物馆和美术馆注册的名称首次推出,并于1995年进行了修订。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制定英国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最低标准。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应该遵守该标准,将其作为发展能力、推动创新也变革的核心职责之一。
该制度于2004年再次修订,一确保其与博物馆及其使用者的持续的相关性。有些规定已被完善,其他是新制定的。
该制度的新名称—英国博物馆认证制度-更好的体现了其价值和目的,更准确的表达了符合标准的博物馆所取得的成就。它也代表了赋予高制度更高水准的第一阶段的工作。
该制度已获得广泛范围内组织的认可和支持,包括应该文化媒体体育部、地方政府联合会以及英国文化遗产信托基金。
贯穿整个标准的术语“博物馆”包括拥有永久收藏的美术馆。
“工作人员”在改标准中包括支付酬金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该术语在整个文本中都具有上述定义。在某些部分可通过明示的方式包含管理团队和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认证制度目标
博物馆认证制度的总体目标是确定最低认证标准并通过规划促进改善。更具体地说该制度有三个目标:
(1)鼓励所有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博物馆管理、用户服务、公共设施及藏品管理方面达到所认同的最低目标。
(2)树立博物馆作为(a)藏品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持有藏品,和(b)适当管理公共资源的机构的信心。
(3)强化符合“博物馆”定义的所有机构共享的伦理基础。
认证制度与《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的关联
《英国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中的原则和价值标准是认证制度的基础。该道德标准代表了博物馆的典范做法,而认证制度是最低标准;在各个方面坚持遵守道德准则很可能因此超过认证要求,但在任何情况下认证制度都不应与道德准则相冲突。
注册制度/认证制度的益处
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于2002年进行的一项调差显示,博物馆加入注册制度可以获得如下主要益处:
(1)公众认可和在接受管理、馆藏维护以及公众等关键领域达到认证标准的博物馆;
(2)增强潜在的捐助者对于注册博物馆在原则上是适合存放其捐助物品或藏品是信心;
(3)提升工作人员的士气和积极性;
(4)提高对在使用者服务支持方面的核心藏品管理与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5)获得广大组织给予捐款和奖励的一般资格。已注册资格也为其他机构所重视,例如获得管理英国文化遗产信托基金的国家遗产纪念基金。
归根结底,该制度让使用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每个人受益,但更具体来说,该制度 的受益者是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外部出资者。决策者和舆论界。
标准构成
该标准的组成如下:(1)介绍材料,包括认证制度的背景、资格、申请方式,以及如何保持认证资格。
(2)认证条件,作为认证制度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a、管治和博物馆管理 b、用户服务 c、公共设施 d、藏品管理
(3)附录,包括支持信息以及大量信息的来源目录。
认证委员会
该制度有认证委员会监督,气成员都是资深的博物馆专业人员,对英国各类博物馆都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委员会半数成员通过公开招聘会认命,另一半在博物馆协会、独立博物馆协会,以及英格兰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苏格兰博物馆委员会。北爱尔兰博物馆委员会和威尔士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委员会(CyMAL)的区域机构协商之后认命。认证机构
所以申请必须提交给该博物馆的评估机构。评估机构是英国英格兰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苏格兰博物馆委员会、北爱尔兰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和威尔士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委员会(CyMAL)的区域机构;而对于全政府资助的国立博物馆,英国博物馆、档案馆委员会(MLA)自身就是评估机构。
认证制度的资格 博物馆定义
博物馆必须符合1998年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能够使公众通过探究藏品获得启迪、知识和快乐。它们是承担着社会信托责任而征集、保护和展示文物和标本的机构。”
博物馆协会的定义中使用的所有术语的解释清参见附录1的详细说明。在资格申请表中没有特别问题,但博物馆应能证明他们在完成申请的过程中符合上述定义的要求;例如,博物馆将提供博物馆设立和运作方式符合其组织宗旨的证据。以下类别的组织通常被视为不符合博物馆认证资格:
(1)不拥有相关的永久藏品的科学中心和天文馆、自然和考古遗址、历史和工业建筑及遗址、文化遗产中心
(2)展示活标本的机构(如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3)教育借展服务
(4)无永久藏品的临时展览组织
(5)资料中心(如生物、环境、考古遗址或遗迹)(6)图书馆和档案馆(包括声音、影像或照片档案)(7)只能通过互联网接触藏品的机构
若上述机构构成一家博物馆服务的一部分,且该博物馆自身符合认证条件的,课考虑其认证资格。
非政府资助的博物馆在其名称中使用“国家”或类似文字
选择在其名称中使用“国家”或类似文字的,都必须符合使用者对于其名称的期望而产生的附加标准。这些标准和附加的指导在第2、3和4条的结尾处规定,并在附录2中重复说明。本项规定不适用于通过立法赋予国家级地位的博物馆。
拥有多家场所的机构
对于全国范围的遗产组织(例如英国国民信托基金、英国遗产署),必须在单所博物馆提示申请之前,确认该组织达到本制度条件的能力以及因此被当局批准作为博物馆是事实。每家博物馆必须证明其符合博物馆的认证资格。多家博物馆共用的文件应仅提交一次,多家博物馆共用的信息应仅以一种格式详细提供。评估其是否可以作为博物馆是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的职责,评估场所有相关评估机构执行。
当多家博物馆(例如有当地机构、大学和其他组织运营的博物馆)的多项博物馆服务仅由一家管理机构管理和运营,则申请必须是针对每家博物馆的。多家博物馆共用的文件应仅提交一次,多家博物馆共用的信息应仅以一种格式详细提供。意图以此种方式申请的博物馆服务机构,必须先与其认证机构讨论是否适宜这样做。
藏品库房、办公室和其他设施
藏品库房、办公室和其他设施
包含具备资格的博物馆场所,其中包括为参观者提供的服务和设施。可以考虑想这些藏品分别授予认证资格。
申请认证资格
申请
当前已获得博物馆认证资格的博物馆在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的要求下,应根据认证机构同意的计划重新申请认证资格。申请准备和提交的时限为六个月。
尚未获得博物馆 认证资格的新博物馆,以及希望申请认证的博物馆,必须首先与其认证机构联络以确定其是否合适。如果是,申请资料会随后发送给他们。所以申请必须提交挂车博物馆认证机构。认证机构是英格兰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地方机构、英格兰博物馆委员会、北爱尔兰博物馆委员会和威尔士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委员会(CyMAL)的区域机构;以及针对所有政府资助的国家博物馆时,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其自身就是认证机构。申请必须使用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提供的申请表格。申请可以电子或纸质形式提交,申请资料必须有认证机构提供。申请表格的格式应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每个问题的编号应对应与之关联的认证条件的编号。这是为了确保博物馆申请者的回答尽可能准确提供所需的证据。
除了填写申请表格,博物馆还将白无常要求提供支持证据的其他文件。提供申请的证据材料是申请过程中的主要要素。申请表格应明确表明师傅希望获得支持的文件。
评估
相关评估机构 应执行对每项申请的评估,乙炔白申请资料是完整的,且已收到所有相关的证据。评估人讲审查证明该馆所作的安排及提供的服务适合于该馆的类型、规模和位置的证据。在某些情况下,符合条件的证据可以来自外部认可的资格。例如,员工管理的人力资本投资者(LiP)资格,或参观服务的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的控制之外,是否能持续作为证据使用并不能得到保证。基于申请中提供的资料,可以做出评审资格的推荐,并转交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由认证专家小组决议。
认证专家小组(包含认证委员会的成员)每个月举行会议对认证机构申请进行决议。相关评估机构的代表应出席决议该地区申请的会议。评审专家小组会考虑每一项申请,并决议该博物馆是否达到如下资格: 完全的认证资格—即,博物馆满足所有的认证条件;或
临时认证资格—即,博物馆无法立即满足所有认证条件,但以表达在一年内达到上述的意愿。
认证委员会应至少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以审查博物馆额发制度的流程并考虑相关政策和实践事宜。
品质保证
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负责认证制度的品质保证,并确保制度标准得意贯彻执行。品质保证工作的所有结果应上报认证委员会。
申诉
对做出申请决议的事实部分的投诉应首先提交评估机构的认证管理人。若其回复未能解决问题,可向认证委员会的审查小组提出投诉。
服务标准投诉
有关服务标准的投诉应首先提交评估机构的认证管理人。投诉将在相关组织的投诉程序下进行。
申诉和投诉程序的全部细节有评估机构提供。
认证资格的保持
继续满足认证标准的条件
一旦博物馆已通过认证,它必须遵循某些规定以保持这一资格。1.资格汇报
博物馆伯绪每两年或按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要求的其他时限向评估机构提交资格汇报,证明其持续满足认证资格。2.努力实现特定目标
博物馆被被期望有适当的体制来定期向其管理机构或委员会报告其成果。上述报告可能以年度为基础,包括在报告期间实现其在提出的计划中的特定目标的进展情况。此类报告的复本将构成上述每两年的资格汇报的一部分。
如果博物馆不能确定其报告制度是否能满足这个要求,它应与其评估机构;联络并咨询相关建议。
为认证 之目的,无需特别报告。
认证标准的修改
认证标准的条件预期会根据时间的推移而修改,一确保它符合当前实践的要求。
做出修改时,所有参加认证的博物馆应留意所做修改、并应给予博物馆适当的时间以便其努力达到修改后的条件以保持认证资格。
认证状态变更
在一段时间内,博物馆可能倒退,也可能前进。如果无法继续满足认证要求,则有必要讲博物馆变成临时馆,或从计划中彻底清除。但仅在认证小组做出决议以及博物馆和相关组织进行讨论之后才能采取这些步骤。
【摘 要 题】立法研究
【关 键 词】金融电子认证/法律制度/电子金融立法
互联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促使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产业均在以互联网为 基础重新构建核心竞争力。在我国,互联网络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电子金融业务的飞速 发展。网络交易的特点在于其无形性,一切信息均以计算机数据的形式在网络之间传递 。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状态,商业信誉、个人信用对网络交易方难起传统意义上的约束 力。如何确保交易对方的主体资格以及交易数据资料的安全,是每个网络交易主体极为 关注的问题。对于以“安全性”作为最主要经营原则之一的金融机构而言,开展网络金 融业务在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金融风险。由于绝大部分网络交易 都需要运用网上支付系统,因此降低电子金融风险对于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也具有重要意 义。为保障网上金融业务的安全性,金融电子认证中心作为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交易的 权威性、可信赖性及公正性的新型第三方机构,通过电子认证手段在网上金融交易安全 体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基于金融电子认证在电子金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 与完善我国金融电子认证法律制度,对于我国金融的稳健安全发展和互联网络向现实生 产力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证书与金融电子认证机构的作用
为了保证互联网上电子交易的安全性(包括信息的保密性、真实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防范交易及支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除了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采用更强的加密算法等措 施之外,还必须在网上建立一种信任及信任验证机制,使交易及支付各方能够确认其他 各方的身份,这就要求参加电子商务的各方必须有一个可以被验证的身份标识,即数字 证书。数字证书是各实体(消费者、商户、企业、金融机构等)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及商 务活动的身份证明,在电子交易的各个环节,交易的各方都需验证对方数字证书的有效 性,从而解决相互间的信任问题。CA是电子认证中心(Certification Authority)的缩 写,其为电子商务环境中各个实体颁发数字证书,以证明各实体身份的真实性,并负责 在交易中检验和管理证书;它是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交易的权威性、可信赖性及公正性 的第三方机构。
网上金融业务的开展使得金融机构在新的经营环境下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威胁,包括 由于网络主体欺诈、信息传输安全、对信息内容的恶意否认等所造成的信用风险和操作 风险。中国人民银行7月9日发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17条规定: “银行应采用合适的加密技术和措施,以确保通过网络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和交易的不可 否认性。”我国证券管理监督委员会3月30日发布实施的《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 理办法》第18条也规定:“证券公司应采用可靠的技术或管理措施,正确识别网上投资 者的身份,防止仿冒客户身份或证券公司身份;必须有防止事后否认的技术或措施。” 而在保障电子金融主体的身份真实性和交易信息完整性与不可否认性方面,金融电子认 证中心所提供的认证服务至关重要。
金融认证中心(Finance Certificate Authority)作为一个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 第三方信任机构,专门负责为金融业的各种认证需求提供证书服务,包括电子商务、网 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支付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为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提供安全 的基础,建立彼此信任的机制。对于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委托交易等网络金融业务,金 融认证中心为网络应用提供身份认证、信息加密、数字签名、身份控制等多种服务。由 于在互联网上进行的金融交易不同于一般的面对面交易,交易双方无法确认对方的身份 ,因此必须通过CA使用数字证书来进行身份认证,以防止相互猜疑、冒名顶替以及恶意 攻击者的造假行为。同时,还可以通过用户的证书进行ACL控制(为该用户在应用系统中 赋予相应的权限),以进行用户的资格认证。网上银行业务、证券交易中的数据均有保 密的要求,如银行帐号、信用卡帐号、股东代码、交易信息等,信息存放在本地或进行 交易传输时,必须采用高强度的加密手段,以保证信息不被窃取。信息的加密包括对存 放信息以及交易信息的加密;在网上交易的各个环节中,各种确认信息要保证事后不能 抵赖。通过认证中心配发给交易双方用户的签名私钥对信息进行数字签名,以保证信息 事后的不可否认性;为了避免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被恶意攻击者篡改,要采用证书 机制对数据项进行数字签名,以保证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因此金融电子认证中心已成为 开放性电子金融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务机构。206月29日,中国第一家金融认 证中心――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了CA的认证工作。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金融CA)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 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 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十二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专门负责为金融 业的各种认证需求提供证书服务。
二、金融电子认证服务与认证机构的性质及其引发的法律问题
金融电子认证实质上是一种信用服务。其所提供的服务成果,又是一些无形的信息, 如交易相对人的身份、公开
密钥、信用状况等商业情报。而这些信息在开放型电子商务 环境中又是进行交易所必须的前提条件。电子认证所颁发的数字证书是面向公众使用的 ,其认证信息是经过核实的真实的信息,记载于数字证书并利用认证机构在某一领域的 公信力受公众的信赖。而金融电子认证机构则是作为一种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在电 子金融等电子商务交易双方中充当信息鉴定的角色。金融认证机构并不直接从事融资业 务,因此不能将其归属于严格的“金融机构”范畴。但由于它为电子金融业务提供直接 服务,因此其市场准入与业务活动必须纳入金融监管范围。这也与证券监管机构对于证 券中介服务机构、保险监管机构对于保险公估机构的监管具有相同的法理基础。
金融电子认证机构在从事认证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潜在风险。其风险种类主要有:(1)运 用技术过失致使数字记录丢失;(2)对信息未进行严格审查致使证书含虚假陈述,第三 人信赖其陈述,并基于证书的等级进行交易,将损坏认证机构的可信度;(3)未经过合 理适当的辨别而终止或撤销证书;(4)由于服务器故障或周期性离线修整而造成认证服 务中断;(5)内部人员即认证机构有权访问证书数据库的雇员制作虚假证书或涂改证书 记录;(6)外部人员使用多种方法改造认证机构的通用协议;(7)作为网络机构随着技术 更新其淘汰率高,服务可能难以长期维持,但是某些长期证书的管理又需要服务一直持 续下去不能中断,等等。(注:参见周忠海主编:《电子商务法导论》,北京邮电大学 出版社年版,第65页。)
由上述认证机构的性质与风险分析可以看出,金融电子认证的产生与发展将引发金融 领域的许多新型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其一,金融数字证书与金融电子认证机构的法律 地位以及对金融电子认证的法律监管应得到立法规范,否则无法引导与保障金融电子认 证的有序发展。其二,金融电子认证所面临的风险将引发认证机构的责任问题,因为机 构极有可能在某些场合给证书持有人或证书信赖人造成损失。其三,金融电子认证机构 作为一个对电子金融市场具有重大价值的新型信用服务主体,在金融电子认证领域面临 许多现实的或潜在的执业风险,如何鼓励其运行与发展。其四,金融电子认证所应实现 的服务标准或技术标准应有相应的规范与完善,以真正达到保障电子金融安全的目的与 价值。
上述法律问题的实质是网络化带来的新社会关系对于金融法律制度的新挑战。正是基 于以上法律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在电子金融中保障网络交易安全以及信用制度起非常 重要作用的金融电子认证,应在未来的金融立法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三、金融电子认证法律制度的价值
从价值论角度分析金融电子认证法律制度的必要性或者说效用性,是建立与完善相应 制度的理论前提。正如博登海默所言,价值判断在法律制度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它们 被整合进了各种法律规范之中,在使用与解释这些规范时,往往必须弄清楚它们得以颁 布与认可所赖以为基础的目的和价值论方面的考虑。(注:引自(美)E.博登海默著:《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第504页 。)因此价值是一个法律制度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而价值分析则是法律制度理论 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法的实质价值目标主要包含安全、自由、平等、效率等四大主要价 值。(注:参见李步云主编:《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版,第61页。)金融电 子认证法律制度对于电子金融交易主体以及整个金融秩序的法律价值也主要体现在这几 个方面。
1995年10月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在 美国诞生。它的命名深刻体现了安全性是电子金融市场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金融电子 认证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通过对金融CA的执业活动的规范促进其维护电子金融安全 价值的最大实现,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网络环境下遵循“安全性”经营准则提供有 效的法律与技术支持,从而为整个电子金融市场的稳健安全发展提供了保障。完善的法 律规制下所提供的合格金融电子认证服务能通过对交易信息安全的保障来实现电子金融 市场各主体之间的自由、平等交易。此外,通过相应法律制度对金融电子认证所应实现 的标准作出规范,能进一步提供金融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经营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金融 监管机构对于电子金融业务的监管效率。网络金融服务是新世纪金融创新和金融信息化 发展的主战场,通过发展电子金融,提升金融效率、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监管,提 高金融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各方面人士的共 识。加入WTO后,网络银行业务的竞争将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先冲击。加快网络金融 业的发展,提高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已势在必行。(注:引自年4月人民银行总行 行长戴相龙在“网络经济与经济治理”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基于金融电子认证法律制 度对于电子金融市场的重要价值存在,其建立与完善理所当然应成为电子金融法律环境 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对金融电子认证法律制度进行价值或必要性分析的另一方面问题是是否有必要从 金融法领域建立与完善关于金融电子认证的特别规定。也就是说,关于电子认证的相关 法律规定(这在我国未来的电子商务立法中显然会是重要部分)是否已经足以调整金融电 子认证法律关系。鉴于金融领域的特殊风险或者金融市场对于社会经济的特殊价值,使 得金融电子认证既具有一般电子认证的共性,又有其独具的特点。在一般性法律关于普 通电子认证的规定基础上,从金融法领域建立起关于金融电子认证的特别法律制度体系 ,更有利于对金融电子认证关系的全面有效调整和维护电子金融市场的稳定,这
也更能 满足市场经济对于金融相关机构所提出的特殊社会要求。我国在公司法证券法有关信息 披露的规定基础上又建立了专门针对商业银行的特别信息披露制度就是一个类似的例证 。因此建立与完善金融电子认证特别法律制度有充分的必要性。更何况我国电子商务立 法议程尚未明朗,在缺乏法律调整依据的情况下迅速建立金融电子认证法律制度对于鼓 励与保障电子金融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对建立与完善我国金融电子认证法律制度的理论思考
结合对我国电子金融发展及法律环境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应通过积极的电子 金融立法来建立与完善金融电子认证法律制度,以维护电子金融安全,鼓励依托网络的 金融创新,促进中国金融机构效益性与竞争力的提升。
首先,从立法思路上而言,应当借鉴我国已有的成功金融立法经验。鉴于对金融认证 领域的迫切调整要求,我国应尽快通过较低层次的立法对金融电子认证及金融CA的法律 地位、效力及准入条件、服务标准等基本问题作出规定,待条件成熟后再将相关规定转 化为高层次立法。这也是中国网络法领域的成功经验。如针对域名争议解决,我国已经 逐渐接受了通过域名管理机构所指定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成立专家组对域名争议进行非 终局性裁决这一新型机制,而3月信息产业部通过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 法》这一部门规章(虽然法律效力层次较低)中就明文肯定了这种机制的法律地位,以鼓 励其发展。在金融法领域,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保险公估机构管理 规定》等都是近一两年来针对有迫切调整要求的金融领域的特别立法。因此对于需要先 行立法来满足调整要求的金融电子认证领域,应同样采取开放、快速的立法思路。
其次,应从立法上为金融电子认证机构设置科学合理的法律责任机制明确设定一些金 融电子认证机构的积极责任,以促进电子认证机构遵守执业规则,向社会公众提供可信 赖的证实真实可靠信息的数字证书,以保障电子金融业务的安全性并促进网络信用制度 的建设。其中应至少具备以下的一些责任机制:1、对证书信赖人因信赖证书而遭受的 损失应实行金融CA过错损害赔偿制,即认证机构应对其错证行为承担过错责任。显然对 金融CA这种中介服务机构而言,建立损害赔偿机制是必然趋势。就电子认证机构而言, 其与证书用户之间是认证服务合同责任,其与非证书用户的证书信赖人之间是一种职业 责任,对两种义务的损害均需负赔偿责任。但对于金融中介信用服务机构而言,这种损 害赔偿责任应以存在过错为前提。我国《证券法》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 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中介服务机构就其所应负 责的内容弄虚作假的,应对其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注:见《证券法》第202 条。)中国保监会2001年11月16日颁布的《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第6条规定:保险公 估机构因自身过错给保险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再次体现了 我国对于新型金融中介信用服务机构损害赔偿责任的立法取向。从法律关系上分析,金 融CA与作为证书持有人(证书用户)的证书信赖人之间是一种认证服务合同关系,其对错 证理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07条所确定的合同违约责任归责原则实际上 是无过错原则,即不管当事人违约是因自己还是因他人造成,均应对另一方当事人承担 违约责任。这种归责原则,对于将时刻面对数以万计的网上用户,要根据数十万真伪难 辨的信息进行认证的金融CA而言是难以负荷的。同其他第三方认证机构一样,电子认证 机构所可能做到的只是合理谨慎地根据已有信息进行身份或信息鉴定。基于其颁发证书 的公示性,对于因自己未尽合理谨慎义务而故意或过失颁发错误数字证书造成用户损失 时,认证机构理所当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是由于外部人员运用先进技术非法攻 击、网络不运作、信息提供人故意或过失提供错误信息等他人原因造成错误的,基于公 平原则,这种责任不应再由面临过多风险的金融CA来承担,而只能由侵权人承担。另一 方面,金融CA与非证书持有人的证书信赖人之间无直接合同关系,而只是一种职业责任 ,那么认证机构所可能承担的便只是侵权责任,并且认证机构的错证行为对证书信赖人 因信赖证书而承受的损失而言只是一种间接原因,两者之间并无必然因果关系,因而只 能实行过错责任制,并且认证机构无须负全部责任,仅须就直接侵权人所无法承担的部 分负责。(注:参见王利明、杨立新编著:《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版,第6 4页。)因此,在未来的电子金融立法中,应以特别法的形式规定金融CA对错证所造成证 书信赖人的损失承担损害赔偿的过错责任制,并且应实行推定过错制,即须金融CA证明 自己有无过错,而不能将此举证责任由处于技术弱势地位的证书信赖人完成。并且立法 中对错证行为也应有明确的定义。损害赔偿制要得以实施,还需立法上对金融CA承担民 事责任的能力作出保障,如规定注册资本的下限限额、从认证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风险 准备金制度等等。2、保密责任与协助司法责任责任:金融CA作为金融领域的.电子信息 服务机构,其所建立的庞大的数据库系统所面临的首要责任便是对用户私人数据的保密 义务,商业秘密、个人秘密的保护是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义务。包括代码、密码、运算 规则、私人暗码等在内的特殊数据都是解读信息或电子通信所必须的也是认证机构需严 格进行管理与保护的对象。即需立法上明确规定认证机构作为超然于交易双方利益之外 的第三方,应对所管理的交易双方的信息资料等商业秘密负有严格的职业保密义务,对 交易主体个人数据或记名数据的处理应负有重大的安全义务,并通
过自己的认证服务, 为交易主体提供关于交易安全性的真实信息。但另一方面,私人数据的保护还面临与国 家安全利益保障的冲突。从立法上应明确,金融CA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又负有协助 司法或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程序进入加密信息,进行保护国家利益方面的举证的责任。也 就是说,认证信息的安全体制将受到与国家安全或刑事诉讼程序相关的强制性规定的限 制,同时立法应予明确的是,认证机构在依法定程序向司法机关交出“密钥”的情况下 ,应负有将此事实向用户通知的义务,以保障个人数据与通信秘密的尊严。3、风险揭 示责任:鉴于金融电子认证所存在的大量风险,认证机构应积极作为以提示证书依赖人 可能遭遇的风险。风险揭示虽不能作为认证机构免责的依据,但可避免信赖人对认证机 构苛求过重的责任。4、积极技术责任:对金融CA的服务技术标准作出规定是必不可少 的。金融CA的服务既需要满足一般认证机构的服务标准,又要符合金融领域的特殊要求 ,因此其技术责任应紧密联系金融领域的有关国际管理标准。
再次,应规定鼓励金融CA发展的责任机制与措施。为避免金融CA承担过重责任而限制 了自身发展,从立法上又需设定对认证机构的责任限制的规定,以使其维持不过高的运 营成本,为电子金融安全提供可靠的认证服务。这些责任限制手段有包括以下所述在内 的多种方式:1、规定认证机构对损害赔偿的“先诉抗辩权”,即尽管认证机构的行为 存在过错,证书依赖人在证书使用限制范围内,因依赖证书而在交易中遭受损失,但在 受损失人采取一切救济手段(包括经审判并强制执行)尚不能从直接侵权人处获得充分赔 偿之前,认证机构可以拒绝承担责任。这样可以促使责任在认证机构与真正侵权人之间 进行更为合理公平的分配。2、应允许金融CA在认证证书上注明使用限制(包括对交易价 值的限制),如果这些限制明确无歧义,认证机构可以不对由于无视这些限制而产生的 损失负责。例如美国尤他州《数字签名法》第308条规定,即使认证机构存在虚假陈述 ,认证机构也不对超过证书中明确建议的可靠性程度的数额负责。3、规定金融CA在严 格遵守了法令规定及业务守则的前提下,以及在不可抗力情况下的免责等等。在可能的 情况下还可以采取税收优惠等鼓励手段。
最后,应通过立法明确对金融电子认证的监管机构及监管手段。对金融电子认证领域 的主要监管主体应是金融监管机构而并非网络行政监管机构。金融CA除应具备网络行政 监管机构对于一般CA规定的成立条件外,还应取得金融监管机构的从业许可并接受其监 管。对金融安全认证体系进行有效的监管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动网络金融发展方面 的一个重要追求目标。(注:参见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科技司司长陈静著:《新的世纪是 金融服务创新的时代――21世纪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展望》,载《中国金融电脑》2000 年第10期。)而科学完善的立法授权是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当然鉴于中国金融领域分 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状,立法上可以采取多家金融监管机构联合颁发许可并进行监管 的模式进行管理。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也应积极积累、总结对于金融电子认证的监管经验 ,不断改进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以保障与促进电子金融的发展。
五、结语
(一)目的
为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药品购进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有效以及维护药店良好的经营秩序,特制订本制度。
(二)依
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
(三)内
容
一、为严格把好进货质量关,确保购进药品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药品为特殊商品,采购药品必须坚持以“质量第一、按需进货,择优采购”的原则,从具有合法证照的供货企业进货。
三、采购活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确定供货单位的合法资格;
(二)确定所购入药品的合法性;
(三)核实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
(四)与供货单位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采购中涉及的首营企业、首营品种,采购部门应当填写相关申请表格,经过质量管理部门和企业质量负责人的审核批准。
四、对首营企业的审核,应当查验加盖其公章原印章的以下资料,确认真实、有效:
(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二)营业执照及其年检证明复印件;
(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或者《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
(四)相关印章、随货同行单(票)样式;
(五)开户户名、开户银行及账号;
(六)《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五、采购首营品种应当审核药品的合法性,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的药品生产或者进口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并予以审核,审核无误的方可采购。
以上资料应当归入药品质量档案。
六、应当核实、留存供货单位销售人员以下资料:
(一)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的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二)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或者签名的授权书,授权书应当载明被授权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
(三)供货单位及供货品种相关资料。
七、与供货单位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双方质量责任;
(二)供货单位应当提供符合规定的资料且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三)供货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开具发票;
(四)药品质量符合药品标准等有关要求;
(五)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符合有关规定;
(六)药品运输的质量保证及责任;
(七)质量保证协议的有效期限。
八、采购药品时,企业应当向供货单位索取发票。发票应当列明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等;不能全部列明的,应当附《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并加盖供货单位发票专用章原印章、注明税票号码。
九、发票上的购、销单位名称及金额、品名应当与付款流向及金额、品名一致,并与财务账目内容相对应。发票按有关规定保存。
十、采购药品应当建立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当有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生产厂商、供货单位、数量、价格、购货日期等内容,采购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还应当标明产地。
十一、采购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节水产品是指社会使用中与同类产品对比, 具有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防止水损失, 能替代传统水资源等特性的产品。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就是通过效率保证我们少用水。防止水损失, 即减少我们不必要的消耗或者由于我们的产品达不到合理的状态造成损失, 像管材就是典型的例子。
节水产品分几大类, 第一种是直接节水产品, 用直接消耗水资源来实现某种功能的产品。它本身就耗水。第二种是间接节水产品, 通过使用它, 我们实现了水资源的消耗, 这种产品是比较有潜力的。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 它在节水方面实现突破。第三种是替代传统水资源的产品。
节水产品有以下六个原则:
(一)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产品。
节水的便器大家都知道原来是12升, 现在是6升, 逐步在发展, 现在有一些企业推出4.8升这种概念。这种减少有一个前提, 必须保证它的冲水效果是不变的, 但是水用的比较少;
(二) 可减少水资源损失的产品。
在使用过程中自身不消耗水资源, 但能保证其生命周期内水资源不漏失的产品。如阀门、管道、水嘴等。
(三) 替代用水产品。
现在我们西部大量缺水地区, 所以国家鼓励西部地区用风能节水, 这样可以减少水资源消耗。用风能的项目可以得到国家很多支持项目;
(四) 利用非传统水资源的产品。
非传统水资源资源化和直接使用非传统水资源完成常规相同功能的产品。如海水淡化、矿物水的再利用, 要用一些比较特殊的设备;
(五) 高效化学品。
在使用过程中自身不消耗水资源或少消耗水资源, 但能促使运用该产品的系统或设施降低水资源或污染的化学品。
(六) 监视和测量用水的产品。
用于计量、调控水量的产品。
以洗衣粉为例, 过去在洗衣粉行业为了促进消费, 作出了一个概念, 使大家觉得洗衣粉有泡, 泡比较浓比较好, 其实泡对洗衣机来说不会有任何作用。现在推出无泡的洗衣粉, 可以节约水资源。
我们必须有一个很好的计量设备才能管理好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资源节约认证处对节水产品在2004年曾做了一项节水初步分类的课题。当时的分类不是依据产品的特性, 而是为了满足政府的需用, 因为国家开始在做节能减排的工作, 把工业、农业和城镇区分开, 这样便于在今后的政策指导上有一个很明确的政策, 包括财政的支持, 也基本上是沿用了这个分类。
工业节水产品的类型包括: (1) 高效水力、蒸汽发电设备; (2) 热交换和冷却设备; (3) 高效洗涤设备; (4) 凝结水回收利用; (5) 阀门; (6) 管道; (7) 高效水处理设备。
清洗设备, 比如说洗衣机, 还有商用洗衣机, 都是耗费水, 洗衣机加洗衣粉, 洗衣粉里面加了各种的碱, 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这是三方面的节水产品, 水资源、海水、矿井水, 再生水利用, 尤其是再生水利用, 建设部抓的非常紧。
节水产品认证
节水器具和产品的标准现状, 全国总共有422个标准, 其中国标有201个, 城建标准有62个。现在节水的标准越来越多, 从国家层面上, 从地方层面上, 从行业层面上, 今后出的标准会越来越多, 同时在选择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原来的产品标准比较粗放, 现在标准越来越细, 尤其是在检测方法上。比如说, 水源配件标准非常严, 北京市在前年做了一个标准叫《用水产品技术条件》。这是北京市的强制标准, 这个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针对的对象是制造商、销售商, 还有生产商都受到它的要求, 北京市通过执法来促进这个标准。前年北京市成立了一个叫《节水联系会议制度》, 通过节水标准联系各个工商一起做这个工作。
国家现在对本土化的规定日益重视, 今后的发展就不再是单方面从先进国家引进, 很可能我们要创新自己的一些特色。
节水产品认证是依据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确认并通过颁布节水产品认证书和节水标志, 证明某一产品为节水产品的活动, 由中国质量中心来执行。
从节水历程能看出来国家对节水的重视程度不断在加强。对节水产品的重视是在1987年, 当时城乡建设委员会共同建设做的关于配件的问题, 到去年正好是20周年, 国家才开始关注节水器具, 1993年由国家建材局共同从众多企业中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来使用。在2002年国家考虑用新的管理制度, 批复了要实现节水认定的制度, 因为认定的制度是政府行为。在2002年10月17日国家批复了这个要求。10月18号经贸委下发了关于认证的要求, 经过两年的努力, 节水产品认证成果得到了更高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12月份把节水产品认证纳入了政府采购标准, 国家要真正落实节水产品的支持。2001年由全国水利部牵头, 提出了强化节水设施监管, 对产品实行认证。
经过我们这几年的努力, 有132家企业经过我们的认证达到了这些要求, 入选了国家的《目录》。
政府补贴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了, 企业用于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业设备的投资额, 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实行税收抵免。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购置并实际使用列入《目录》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 可以有一个抵免。还有一个增值税国家正在研究, 如何从增值税方面给予企业节水产品优惠。
政府采购强制政策, 2007年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将对这些产品, 由同等优先采购改为强制采购。我们今年新批的目录中会增加一些。政府采购自从2004年到现在, 国家在拓宽和加大, 这项制度也是今后我们和财政工作的重点, 如何在确认使用财政资金的机构真正使用上, 这些是从明年开始。
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是非常好的现象, 中国现在有钱了, 政府愿意做节能减排的项目, 大家知道高效率的照明, 这个补贴北京可以感觉到。现在节能灯是一块多钱一支, 政府补贴50%。财政部现在逐步想把补贴的范围和机制建成。家电产生, 当时产品没有明确的需要, 同时这些产品跟政府的衔接度不够。现在大家知道空调这个行业, 我们空调行业出口的降低, 高效功能比一般贵的很多, 应该在明年空调像实行节能灯一样, 今后还会把政府补贴制度完进一步完善。
背景资料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机构总部在北京, 成立了11个中心, 其中CQC17家, 有员工845人, 雇员已经有15000多人, 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机构。业务范围包括产品认证、体系认证和培训。产品目前分为四大类:安全认证、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人体工学认证。产品认证是CCC认证, 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来负责这项工作。
关键词:低碳产品;认证;能耗;节能
为了改善我国用能产品的能源消耗情况[1],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规范完善我国关于低碳产品认证的法律法规,促进节能低碳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9月1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8号公布了《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在2013年2月18日由国家认监委和发改委发布的《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
1 实施低碳产品认证的背景与意义
2003年英国 [2]开辟先河,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的说法。低碳经济指的是利用尽量少的自然资源,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与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实施“低碳经济”,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改变人们的能源消费方式,从而转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善人们的生活标准与质量。同时也会促使我们国家在节约与利用能源方面更快更强地发展科学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业与就业机遇。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密切关注着能源与环境问题,而实施“低碳经济”也正是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全球能源消费状况、降低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发达国家用多种手段来限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在《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这样说到:美国自2020年起将对一些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其中包括中国。
所以我国实施低碳产品认证[3],不仅可以为为社会建立正确科学的消费价值导向,从而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还可以让公众积极地参与到国家能源战略中来;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科学的制定碳排放指标,达到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更有利于推翻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限制,停止征收碳关税。故低碳产品认证的推进与实施对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低碳产品认证的定义
低碳产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较少的产品,与环境标志产品相比较更注重产品的碳排放量的特性,具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从而达到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等作用的产品。如黑金活炭、电子签章、太阳能产品等。
低碳产品认证[4],是指全社会为了应对气候变暖,以低碳产品为主体,认证耗能产品是否符合碳排放相关标准,其中包括产品的开发过程、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如果符合标准,最终向用能产品发放低碳标志,从而向社会推进一个新型的健康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以公众消费理念的改变来带领和激励企业转变生产模式,开发低碳产品,最终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目的。目前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不断开展低碳产品认证项目,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成效。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在这方面发展较快。
3 低碳产品认证与节能产品认证的区别
低碳产品认证是指由官方认证机构进行的证明用能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温室气体排放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评定过程,评判标准是相应的低碳产品评价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等。
节能产品认证[5]是指由官方认证机构进行的证明用能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合格的评定过程,评判标准是相应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认证技术规范要求等。
4 低碳产品认证的发展历程
相比于英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6],我国开展低碳产品认证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我国早在1999年[7],就开始实施了节能产品认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放节能产品认证证书近6万张,获得我国专业节能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节能产品企业已超过2500家。国家深深意识到了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以及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故低碳產品认证势在必行,所以在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课题——我国低碳认证制度建立研究”的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开展低碳认证制度的研究。经过了两年多的实践与发展,为了规范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工作制度,在2013年2月18日,国家发布了《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临时作为我国低碳产品认证的执行标准和管理依据。但是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关于节能产品认证的上位法也发生一定变化与改进,以往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缺陷与漏洞,已不再适合也不能更好地规范和管理我国目前的低碳产品认证工作,故在2015年9月颁布了新的《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它既是目前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的重要指导与依据,也是为社会创造公正公平的认证服务市场环境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闫志强.中国升级节能低碳产品认证[N].中国能源报,2015-019.
[2]黄鸣,印慧,程益军.低碳产品认证发展综述与相关建议[J].质量与标准化,2011,S1:35-38.
[3]郭慧婷.我国低碳产品发展现状和规划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4]刘一丁.低碳产品认证助推节能减排[N].中国能源报,2012-11-12006.
[5]吕品,李琰君,丁莹.节能产品认证促进产业发展[N].中国质量报,2010-05-18004.
[6]李明博,刘尊文,周才华.国外低碳产品认证概览[J].中国船检,2011,02:89-90.
【志愿者认证制度】推荐阅读:
志愿者登记制度07-26
青年志愿者中心考勤制度10-04
团县委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11-27
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度09-30
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制度10-13
志愿服务队工作制度12-02
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07-23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管理制度11-21
志愿者志愿服务简介06-15
志愿者活动设计:社区里的志愿者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