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的北京故宫作文(精选4篇)
故宫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从天安门城楼向北望去,整个金光闪闪的故宫便完整地映入了我的眼帘。哇!好大啊!只见一排排宫殿整齐有序地排着队,仿佛是一个个列队等待检阅的士兵。我试图数数有多少间宫殿,却怎么也数不清。爸爸告诉我,故宫里一共有九千九百多间宫殿,怎么数得过来呢!
故宫给我的第二印象是“绚”。故宫主要有红、金、青、白四种颜色构成了它的“绚丽多彩”。红色是故宫中最多的颜色,你看,那高高的宫墙就是红色的,所有的门和柱子是红色的,就连窗户也都是红色的。故宫的金色主要出现在大大小小无数座宫殿的屋顶,在阳光下,所有的屋顶都金光闪闪,展现出故宫的皇家气派。整个故宫的地面上全都铺满了青色的石板和青灰色的砖头,踩在上面,你仿佛能够听到它们向你讲述这座城的古老故事。故宫里还有很多栏杆,许多栏杆都是由汉白玉雕砌而成,栏杆上雕刻着许许多多形态不一的龙和各种鸟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故宫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摆放在宫殿前的那些大水缸了。这些大水缸直径大约能超过一米,有的是金色的,也有的是黑色的,有的地方被无数人的手抚摸过,变得明亮无比。爸爸告诉我这些大水缸叫作“太平缸”,因为故宫是木头建成的宫殿,所以非常容易着火,人们在这些太平缸里面盛满了水,时刻预备着应对不期而来的火灾。看来,这些大水缸为保护故宫出了不少力呢!
有关孙中山纪念堂游记作文:宏伟壮丽的孙中山纪念堂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孙中山纪念堂游玩。
孙中山纪念堂座落在中山市旧城区孙文路。
孙中山纪念堂,庄严雄伟,它的建筑面积有8400平方米,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前面是宽大的广场,沿着石阶登上纪念堂门前,两旁种有十棵高耸入云的木棉树,显得庄严威武。八角形的屋顶被一条金黄金黄的琉璃瓦屋檐从苍翠的柏林中勾画出来。那16根壮丽廊柱,淡雅的色调,与四周景色组成一幅庄严绚丽的画。
走进纪念堂,前座是三层高楼房,一楼为大厅,正中安放着一尊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头像,一楼顶部29盏吊灯,显得古色古香。两侧分别是“中山建设成就展览馆”,沿着楼梯登上二楼,二楼是孙中山革命史迹展览馆,二楼走廊扶手还雕刻着美丽的风景画。左边是孙中山的生平故事和中国历代领导人简介。三楼是由三个八角亭组成,中间的大八角形可容纳一百多名贵宾。
后座有一个现代化的剧场,座位有1484个。舞台前面部分还可以升降,音乐池分三级,设有空调系统。
1、雄壮
雄壮有形容声音洪亮、大而又气势的意思,也有雄伟勇武的意思。
造句:今年的国庆节七十周年阅兵仪式,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2、壮观
壮观是个形容词,侧重于表示景象的`雄伟浩大,通常用来形容自然风光和建筑物。
造句:放假期间我随爸爸妈妈去了泰山,登山山顶看了日出,景色十分壮观。
3、雄伟
雄伟的意思是雄壮而伟大,一般用来形容气势,也有形容身材魁梧,高大的意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诞生记
今天的中国,正在科学发展的航道上,走向新辉煌;今天的中国教育,正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征程上,谋划新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教育,是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七大从国家战略和全局高度,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宏伟目标。谋划未来,推动发展,中国如何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如何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
2010年7月8日,是一个注定要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重要节点。这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规划描绘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0年7月13日,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北京,人民大会堂,举世瞩目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这里隆重开幕。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总动员令。
大潮起,风帆扬。中国,迎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崭新春天;中国,开启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征程;中国,吹响人力资源强国的进军号角。中国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扬帆启航。
紧扣时代脉搏,把握世界趋势,立足中国国情,满足人民期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任务新要求,教育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总体战略部署——
总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世界潮流浩荡汹涌,中国巨轮勇往直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是强国之基,强国必先强教。
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发展在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深刻认识和基本要求。
时下,科学发展成为神州大地高昂的主旋律。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决策。
这是一个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未来1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谋划蓝图。
2008年3月,全国两会刚刚闭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把研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新一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胡锦涛总书记对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作出重要阐述,强调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任务、重大政策措施提出重要指导意见,为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指明了方向:
——教育发展要面向未来。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满足现实需要,又要着眼未来、明确长远目标和任务;既要培养满足我国当前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又要造就更多引领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
——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国民素质提高关键靠教育。
——教育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教育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而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要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运筹帷幄,周密部署,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战略决策,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要制定和出台重要纲领性文件,为教育事业发展指引航向。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全国工作重心转移,教育事业怎样在新形势下发展,提到了党中央的议事日程。1985年5月,正当我国全面推进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时刻,党中央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教育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确立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对于促进教育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由此,掀起了中国教育领域的思想大解放,开启了教育体制改革新征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刻,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绘制了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叶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蓝图。为贯彻落实纲要,199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动员全党全社会实施纲要,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为了应对21世纪的挑战,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这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个文件、三个会议,开启了中国教育事业新的历史时代,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每一次会议的召开和纲领性文件的颁布,都将中国的教育思想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使中国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和颁布,以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世界趋势,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人民意愿,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改革,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必将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这是一个体现时代要求的战略决策。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是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出发点。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未来,推动发展,制定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规划纲要,把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使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基点和重大要求。
制定一个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体现时代要求、中国国情教情和人民需要的教育规划纲要是时代的召唤。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充分体现了世情、国情、民情、教情。
世情——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积极谋划教育改革发展,制定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当代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速发展,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必须优先发展教育,长远谋划教育改革发展。
国情——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2020年我国将进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未来10年,我国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目标,根本靠创新,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是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民情——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新期盼的迫切需要。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要,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解决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教情——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但教育的发展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新形势的更高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努力把握新时期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改革创新中促进教育科学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在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
这是一个群策群力的战略部署,各方面团结协作,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了决策科学性。
根据中央部署,2008年8月29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后,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为副组长的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刘延东国务委员为组长,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等14个部门为成员的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承担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的具体工作。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部。
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小组组织成立了由500多位专家学者直接参加、近2000人参与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组织了100多位的专家咨询队伍,邀请包括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各民主党派、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海外高校负责人等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咨询组,其中有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代表人士,还特别邀请了科技、经济、管理、文化、社会等方面专家学者。成立东中西9省(区、市)分区域规划小组和7个教育分领域规划小组。根据制定分地区专题规划的需要,选择东中西部的北京市、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个省(区、市)就制定本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展调研。还围绕制定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及民办教育等7个分领域专题规划,组织开展系统深入调研。
在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刘延东先后多次主持召开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全体会议,以及调研、咨询、征求意见和文本修改会,研究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工作。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就教育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分别听取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委员代表的意见建议。她还带队深入考察了美、英、俄、瑞士、新加坡等国家教育发展情况。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制定经过了调查研究、起草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审议完善四个阶段,组织各地、有关部门、学校、社会团体等广泛参与,两次在网上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一阶段——调研阶段:从2008年8月29日到2009年2月,历时半年,问需于民,第一次面向社会征寻意见,进行专题调研、深度调研,主要任务是了解掌握情况,凝聚重点难点。第二阶段——起草阶段:从2009年3月到2010年2月,历时一年,起草文本,修改论证,主要任务是做好顶层设计,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重大部署,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形成文本初稿。第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从2010年2月28日到3月28日,历时一个月,文本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任务是深化认识,凝聚共识。第四阶段——审议完善阶段:从4月15日到6月21日,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审议。
金秋的北京,天高气爽。2008年8月,教育规划纲要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有序展开。根据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工作小组办公室成立总体战略研究组,主要负责总体战略包括战略方针、战略目标、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的研究、设计和文本的撰写工作。由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文件组、调研组、综合组同时进驻位于北京大兴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专门队伍,研究起草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案和调研工作方案,开始了教育规划纲要的调研起草工作。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了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案。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了教育规划纲要调研工作方案。
2008年8月11日至13日,工作小组办公室在京召开教育规划纲要调研起草工作会议,启动调研起草工作。先行确定了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研究、推进素质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公平与协调发展研究、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教育发展保障条件与机制研究、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11个重大战略专题、36个子课题进行深入调研。重大战略专题调研组实行双组长制,由有丰富经验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担任专题组组长,同时邀集相关中央部门的专业干部,吸纳动员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影响力的教育、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界等各方面专家力量,组成高素质的专题调研队伍。各战略专题研究组及其子课题组,通过召开各类研讨会、座谈会,组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进行领导、专家访谈,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重大项目调研和分领域、分地区专题规划调研工作的相关方案也准备就绪。考虑了20多个主要是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可以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政策进行专门研究,力争提出可操作的项目与政策建议。
在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农业部、国务院研究室,以及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自然基金委、中国科协等14个部门,讲政治、讲大局,各负其责,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出人、出力、出智慧,对教育规划纲要制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教育部党组对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动员,整合各方力量,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教育部党组把教育规划纲要制定作为工作重点,党组成员带头调研,党组会多次研究,各职能部门全员参与、全力支持,确保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工作顺利进行。
这次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是各相关部门、社会上下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的成果。
广开言路、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凝聚共识。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社会主义民主生动而具体的实践,是全党全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民主决策的伟大实践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历来为中央重视、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科学民主决策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决策,来自于充分发扬民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集中民智。
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始终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进行,凝聚了全党全社会智慧。
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的过程,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为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在制定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就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作出指示,要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进教育公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为人民群众做些雪中送炭的事。
胡锦涛多次深入学校调研,了解人民群众教育需求。2009年6月,胡锦涛在黑龙江省考察期间,专程来到从事特殊教育的哈尔滨市燎原学校,看望智障学生,祝愿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在审阅教育规划纲要文本时,胡锦涛特别批示要关注特殊教育。为此,教育规划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专门增加第十章“特殊教育”的内容。
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十分关心,分别以书面意见、批示等多种方式对起草工作进行指导,提出意见建议。
科学民主决策,广泛集中民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起草一个让人民满意、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保证。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教育是重大民生问题,全社会都很关心。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要开放,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特别是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每一类规划和一些重大问题都可以拿到全社会讨论,在争论中求得共识,得到认同。要使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分别主持召开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群众代表5次座谈会,与来自社会各界的50多位代表座谈,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在第五次座谈会上,温家宝专门邀请来自基层的学生家长、中学生、农民、工人、进城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代表等进行探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规划纲要的制定切实做到谋划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教育改革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教育改革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参与,衡量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期盼、意见和建议落实到规划纲要中来,充分体现了国家重大战略的民主决策过程。民主决策是这次规划纲要制定的突出特点、最大亮点和重大创新点。
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是深入学习和研讨的过程,深入学习是文件起草的前提。
加强学习,理论武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领会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认真学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成为指导教育规划纲要制定的思想理论武器。
在文件起草之初,起草组就把文件起草过程作为深入学习过程。深入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所有文件,学习中央领导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指示、批示,学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学习国际教育发展的最新思想理念和动态。
起草工作刚一开始,在工作小组办公室的精心安排下,各种文件、资料迅速汇集到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成员,以及各战略专题组成员、起草人员的案头。10多大本、上千万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汇编成册送来了;两大本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资料,在我驻外教育处组配合下搜集整理送来了;国家经济、社会、科技、人口、教育发展的各种报告送来了„„这些都为起草好教育规划纲要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知识、政策准备。
为了把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准确地分析教育面临的形势,制定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于2008年11月21日召开了“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教育”座谈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金融危机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
2009年3月9日,工作小组办公室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世界银行教育专家座谈,就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听取意见建议。
2009年5月18日,工作小组办公室召开中欧教育专家教育规划研讨会,征询欧盟教育专家对我正在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就规划纲要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中欧教育专家开展对话深入研讨。
围绕社会关注的重大教育问题和战略目标设计,工作小组办公室还组织专家研究起草了涉及教育规划纲要重大问题的50个相关背景材料,涉及教育规划纲要改革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投入目标、发展项目等20多个发展目标和项目论证材料。
广泛深入的学习、广泛深入的讨论、广泛深入的开展战略研究,为起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教育规划纲要做好顶层设计,谋划框架、方针、战略目标和重大政策构想,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是立足国情,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关键。
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议政之源、谋事之道。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
调查研究是起草的坚实基础。调查、起草,再调查、再起草,把调查研究贯穿于起草工作始终,是这次教育规划纲要起草工作的重要特点。从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到对文本的一次次讨论、修改。大调研、大讨论一直贯穿教育规划纲要研制工作始终。
为了聚焦重点难点,充分体现调研活动广泛参与性的特点,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案提出,在开展重大战略专题调研和重大项目调研的同时,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组织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围绕11个重大专题36个子课题开展大规模专题调研,起草完成了11个研究报告;组织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省区市和80多所高校广泛调研;委托8个民主党派中央、4个社会研究机构、6个教育学会平行调研;委托世界银行研究院、欧盟总部等国际组织及我驻外60个教育处组进行国际调研;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农民工子女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高中文理分科、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等 20个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调研。
2009年1月9日至2月20日,工作小组办公室围绕社会关心的若干重大问题组织深度调研工作,承担深度调研工作任务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迅速行动,围绕各自需要深度调研的问题,分赴各地进行实地调研和典型研究,或通过其他方式广泛听取意见,起草完成了《二十个重大问题深度调研报告》,整个调研阶段共形成50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为教育规划纲要准确分析部署解决教育重大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起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既充分发挥专业人员深入研究的作用,又注重依靠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是这次规划纲要制定的又一特点。
在起草文本过程中,起草组立足实际,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实行开放式研究,制定过程向全社会公开,广泛征求意见。成立专门小组,邀请2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工作小组有关部委司局长、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等直接参与起草修改工作。
在文本提纲形成后,2009年2月18日,教育部组织参加教育部直属高校第19次咨询会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讨论教育规划纲要文本提纲。围绕文本提纲草稿,高校书记、校长们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在文本初稿完成后,先后4次大范围征求意见,反复咨询论证,深入研究探讨。
结合文本初稿修改,2009年4月24日至29日,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起草组成员一行20人,到江苏、湖南和重庆,分片组织东中西部座谈会征求对规划纲要初稿的意见和建议。在南京、长沙和重庆,分别主持召开分省规划纲要领导小组成员、东中西部相关省市教育厅负责人、基础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民办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四个方面的座谈会。3个省市规划纲要领导小组成员,15个省市教育厅负责人,以及大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市县教育局长和有关专家学者2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各地提出了25个问题,还就教育规划纲要初稿的框架结构、内容文字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结合文本初稿修改,2009年5月19日至22日,工作小组办公室召开系列会议,就教育规划纲要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征求专家和有关方面的意见。与会人员围绕人力资源强国含义、指标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与人力资源强国的关系,教育的社会贡献率指标设计、监测和发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普通高中的发展思路、目标、办学体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学生继续深造的通道,建立继续教育的“立交桥”,高考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各级政府的教育管理权责,实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和待遇的措施,重大项目的设计及论证测算等20个问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和各方面人士就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政策、措施及文本初稿相关部分的修改提出了意见建议。
结合文本初稿修改,2009年7月19日,工作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了部分地方高校领导和专家对教育规划纲要文本的意见建议。
结合文本初稿修改,2009年8月5日,工作小组办公室在广东珠海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了部分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大中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和相关社会知名人士对教育规划纲要文本的意见建议。
在起草和修改阶段,为了突出重点,寻求对一些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教育问题的解决思路,起草组专门邀请各方面专家和来自教育一线的局长、校长、教师参与研讨。组织起红方、蓝方对阵进行辩论。在这里,不论职位高低、不论你是权威专家,还是一线的普通教师,大家都是起草组成员,只要你说的观点符合实际、有见地,就可以吸收到文本中来。有时,为了一个重大问题、热点话题,为了摸透实情,理清思路,寻求对策,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目的只有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科学决策。
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是广泛动员、凝聚共识的过程,广集众智是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
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制定的鲜明特点。教育规划纲要起草过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前后两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国际国内智慧,凝聚全社会共识,从而使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成为广聚民意民智的生动实践。
教育规划纲要文本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研究制定工作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国人民智慧,反复咨询论证,始终贯穿于教育规划纲要起草的全过程。在文件起草之初,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了解、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问题;在文本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反复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动员人民群众献计献策;在文本初稿起草完成之后,第二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对文本的意见建议。从问需于民,到问计于民,到问政于民,为起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制定过程中先后两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在中央文件的制定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本次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突破、最突出的亮点和创新点。
问需于民——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和意见问题。
2009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正当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无比的喜悦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教育规划纲要在新年第一时间向全国人民征求建议意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广纳群言,广集众智,求教于民,是国家确立的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谋划教育改革发展思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2009年1月上旬到2月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海内外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发来信件14000多封„„这些数字与事实,记录着党和政府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的民主科学决策过程,开启了中国教育从新的起点出发的改革之路。
据我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报告,教育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消息公布,在美国北加州华人中引起热烈反响。2009年1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北加州校友会和美中上海友好协会联络各界,发起“美国北加州侨、学、商、科技界为规划纲要建言座谈会”,得到各界的广泛响应和热情支持。许多人纷纷打电话或给组织者传去书面的建言提纲。73岁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陶友松先生数次传去电邮建言献策。
问计于民——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动员人民群众献计献策。
在教育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中,中央领导反复要求,要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求计问策,倾听民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在2009年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第二阶段,工作小组办公室还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公开征求意见。这20个重大问题涉及加强农村教育、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突出问题、保证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等4个方面。工作小组办公室希望社会各界围绕这些问题进一步出主意、想办法,提出实招、硬招、新招,献计献策。
2009年11月16日,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初稿形成后,进入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认真修改完善文本阶段,进入研究制定工作的关键时期。工作小组办公室通过多种方式征求、听取各方面对文本的意见建议,集中力量修改完善文本,积极做好文本报送的准备工作。一是书面征求意见。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央有关部委、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承担分规划制定任务的9省(区、市)教育厅(教委)、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12位教育系统知名人士、教育部党组成员和各司局共94家单位或个人发函征求意见。二是召开系列座谈会。先后召开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组长、企业界代表、9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厅长(主任)及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副主任)、教育部主要业务司局负责人、高考改革专题等6个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三是登门拜访、沟通。起草组组织人员先后拜访征询了教育部老领导、大中学校校长、有关专家对文本的意见建议,还电话征求了相关专家的意见。
问政于民——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规划纲要文本的意见建议。
2010年1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温家宝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讨论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并决定第二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月28日,沐浴着新春的气息,赶在全国人民喜迎两会的关键时刻,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启动。为了充分征求两会代表委员对教育规划纲要文本的意见建议,两会前夕,工作小组办公室专程致函代表委员,并将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征求意见稿)送到出席全国两会的426位教育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案头,倾听意见建议,请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当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公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自2月28日至3月28日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这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范围涉及各行各业、覆盖国内国外。在面向全社会,通过报刊、网络等方式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同时,继续以书面形式专门征求有关中央国家机关、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8个民主党派中央、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及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并将教育规划纲要英文版,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及俄罗斯联邦教育署等征求意见。
工作小组对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征求意见工作伊始,即组织专门力量24小时不间断地全面收集整理意见,及时对来自网上发帖、电子邮件、信函等渠道的意见收集、整理、分类,形成每日舆情、每日意见摘报和阶段性重要意见汇编,每天以最快速度报送到起草组、工作小组成员、直至国务院领导的案头。
社会各界对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公开征求意见反响热烈。各界人士踊跃参与,上至94岁的耄耋老人,下到八九岁的小学生,甚至包括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纷纷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提出意见建议。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媒体对公开征求意见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纷纷进行报道,参与热情前所未有。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一条条充满热切期盼、一句句发自肺腑、一篇篇凝聚智慧的意见和建议,如股股清泉、似烈烈热火,为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广集众智,注入生机活力。
3月28日,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顺利结束。在第二轮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一个月中,工作小组办公室共收到意见建议2.79万条,从媒体、网络累计收集的报道评论与意见建议约249万条。征求意见期间,中央主要媒体刊发相关报道、评论、文章1200多篇。这些意见建议,有力推动了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对于进一步修改完善文本、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边制定边调研边向社会征求意见,这在中央文件制定史上也是第一次。
社会各界、国际组织对教育规划纲要民主、开放式研究制定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认为这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中央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信心和决心,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增添了生机活力。
——认为文本总体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有许多新意、亮点和创新点,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认为文本没有回避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特别是对2012年实现4%的目标反响热烈、感到振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育规划纲要表达了中国跻身世界最好教育行列的长远思路。世界银行认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许多新颖的改革思路,教育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径。经合组织认为,未来10年教育将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根据腾讯网和人民政协报联合调查显示,社会对教育规划纲要的满意度达到73%。综合教育部门户网站、各大主流媒体和社会网站发表意见的情况,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改革、高校去行政化、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围绕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政府责任、缩小教育差距、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解决好择校问题、规范高考加分、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等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很多意见建议思考深入、见解深刻、针对性强,对规划纲要的修改完善和启动实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蝉鸣如潮的盛夏到落叶纷飞的金秋,从瑞雪飘飞的严冬到百花争艳的阳春。地处北京大兴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专家公寓,记录着起草组成员不辞劳苦奋力工作的每一时刻。起草组成员深知,能够参与21世纪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既是莫大的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大家不辱使命,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投入起草工作,夜以继日地艰苦奋战,在如山的资料、文字中漉沙始金,在如沙的数据中计算论证,在各种意见建议中汲取智慧。起草组驻地时时是灯火彻夜长明,有时大家为了讨论一个问题、一段文字、一组数据,常常夜不能寐。主题、框架、初稿;调研、讨论、修改„„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推敲、一次次修改„„目标在广开言路过程中明确,共识在集中智慧过程中形成,文稿在反复研讨中不断完善。
2010年4月15日和5月5日,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充分肯定了教育规划纲要采取问计于民、开放式制定的有益经验。
2010年5月27日和6月21日,胡锦涛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对教育规划纲要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份具有战略意义的好文件。
从2008年8月启动到2010年7月18日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历经近两年、700多天的时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参与下,在工作小组及办公室的直接组织下,在起草组的不懈努力下,这个凝聚全党全社会智慧、体现国家意志、寄托人民希望的纲领性文件,终于与社会公众见面了。
这次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动员人力之多、覆盖范围之广、社会参与度之高,是我国历次制定规划所没有的。
据工作小组办公室统计,教育规划纲要自启动到正式颁布,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在境内外召开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和研讨会1800余次,直接参与调研、座谈、讨论的海内外专家和各方人士有35000余人次。在文本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期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央有关部委、各省(区、市)教育厅(委)、部分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等660多个单位,1800余名专家、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教育部门负责人、企业界人士以及海外人士共提出意见建议6100多条。起草组先后召开各类会议近300次,在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文本稿反复讨论、认真推敲、精心修改,前后正式进行了40多轮大的修改。从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到审议定稿,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前后修改约400多处,修改后的文本更加体现了尊重教育规律,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系统设计与突出重点相统一、战略谋划与近期任务相统一、理论指导与政策举措相统一的基本思想。
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制定的突出特点是——
体现了把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与遵循教育规律相结合,把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经验相结合,把广纳群言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把听取教育系统意见与听取社会各方面建议相结合,把充分讨论与凝聚共识相结合,把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现状与面向未来相结合。
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始终牢牢把握的七个基本原则是——
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思想基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把握新时期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突出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
这是一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伟大实践,也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成功范例。教育规划纲要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民意基础,得到了中央认同、老百姓认同、社会各方面认同和国际认同,注定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引领未来。教育规划纲要谋划描绘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壮丽前景,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
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
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都是国家意志,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总体战略,这是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点。用什么引领未来,制定一个什么样的战略目标,这是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基点。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崇高事业,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寄托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规划纲要是国家战略,是国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战略谋划、远景描绘,是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这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教育规划纲要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现了尊重教育规律、推进科学发展的主线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这一指导思想,从战略高度把握教育全局,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发展什么教育,怎样发展教育的根本性重大问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始终,把尊重教育规律、推动科学发展贯穿始终,把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贯穿始终。
这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动纲领——教育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题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就我国而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时期、新阶段,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成为我国教育承担的重大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新世纪新阶段国家教育战略思路的重大创新,为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这是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行动纲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反映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必然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工作中最集中的体现,是教育规划纲要贯穿始终的根本思想。育人为本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这是充满改革创新精神的行动纲领——突出改革创新是教育规划纲要贯穿始终的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任务繁重艰巨,教育改革创新更加迫切。与以往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相比,本次教育规划纲要更加突出改革创新。
这是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规划纲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指南
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同时,专门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其重要内涵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任务,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点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这一方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明确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核心内容、发展动力、根本任务、工作方向,是教育规划纲要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为了研究制定20字工作方针,起草组组织专家搜集、研究中外教育发展史、教育发展战略方针,结合中国实际,撰写了数十万字的研究报告,草拟了数十种方案,经过领导、专家、各级教育工作者反复研究、讨论、筛选,最终确定了这一20字方案。以20字工作方针引领教育发展,必将开辟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教育的宏伟战略构想——“两基本、一进入”是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即“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落实十七大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这一战略目标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建成人力资源强国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必然结果和社会贡献。“两个基本”是前提,“一个进入”是整个目标体系的核心和落脚点。为此,教育规划纲要还把战略目标细化为5个具体目标: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教育规划纲要构建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展现了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辉煌前景
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继续强调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重点任务,突出了终身教育理念,首次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进行系统规划,构建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对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列了专章,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教育改革、破解教育难题
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拿什么来回应社会关切,让人民群众满意?关键在于如何回答和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重大问题。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破解难题,组织实施了10个牵动全局、影响深远、带给人民群众实惠的重大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部署了10个重大改革试点。
教育规划纲要还对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各方面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梳理,对诸如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学前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行政化、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予以积极回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战略目标催人奋进!
一幅宏伟的目标蓝图,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中绘就;一个科学的行动纲领,在世界和中国的热切期待中诞生。教育规划纲要既系统设计、谋划长远,又突出重点、部署近期任务;既注重在理念和思路上进行阐述,又提出一些扎扎实实的政策举措;既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又对全社会提出了要求。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蓝图立足于未来10年,其深远影响将延续于长远,永载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册!
神州展宏图,万物尽朝晖。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使命崇高而神圣,前景光明而美好,责任重大而光荣。现在,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施工。如何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我们继往开来、戮力同心、不懈奋斗。
【宏伟的北京故宫作文】推荐阅读:
宏伟中心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10-05
壮观的北京城作文06-12
北京的符号作文600字07-05
夜晚的北京城作文09-27
北京的风景作文400字左右09-10
我的北京一日游作文10-05
快乐的北京之旅作文800字12-12
北京之旅的日记500字作文12-13
我眼中的北京优秀作文400字06-05
北京故宫作文参考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