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可行性分析报告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便利店可行性分析报告(精选9篇)

便利店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1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大关键环节”,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其最大特点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这种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教学模式等方面与普通本科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实践教学因其实践性强、综合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在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逐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学校自2009年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以来,为了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连锁专业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随着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和项目课程的改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即连锁便利店的建立势在必行。

一、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必要性分析

首先,本校即将面临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根据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要求,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在校内建立实训超市,能增加我院评估亮点。其次,可以优化我院后勤工作,再建一家便利超市,引入竞争,提升我院的后勤服务水平,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我院美誉度,有利于我院招生。同时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但是总体上不会对学校现在超市经营带来任何威胁,因为经营面积小,产品类别有限。专业教学急需一个校内实训基地,现在我院连锁专业主要以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比如我们

学生现在在沃尔玛实习,只能接触到基层岗位,对于整个门店运营管理,管理方不愿意让实习生介入,在校外实习学到的东西有限,如果在校内建立实训超市基地,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管理,了解整个营运过程,提高我院连锁专业人才质量和职业技能。

从全国连锁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传统的教学的方式,一张试卷来考察学生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事实上,连锁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该实习便利店建立以后,可以实现工商系所有专业实训资源共享,对营销专业学生来说,该便利店可以作为零售学课程的培训场所,又可以把该超市的所有产品利用免费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可以作为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训场所。实现校内网上订货,送货上门。

对物流专业学生来说,实训超市基地每天有进货出货,可以让物流的学生参与进来,全面了解商品采购、仓储管理,商品管理的整个流程。这是在校外实训基地不肯能让你接触到的。对会计专业的来说,涉及到财务报表的,账簿的处理,税务处理。

校内实训便利店正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全部让学生来做。老师只负责监督指导。遇到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根据实训便利店的岗位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主要有:新商品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促销策划、仓储管理、财务管理、新生培训及人员管理、收银、理货、经营分析等项目。

二、建立市场营销校内实训基地(便利店)的方案

(一)便利店创建的思路

1、组织形式

首先考虑为本校学生提供创业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如果再学校的扶持下,该学生创业成功,对学校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目前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校内便利店项目投资很有兴趣,可以与其洽谈。虽然是个人投资,但是要保证该便利店在经营的同时主要用

于专业课程的实训,在签订合同时可以在合同中列出相关的条款。

2、具体运作模式

根据各门课程的要求和不同实训目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分批轮流安排学生到便利店进行专业实训。在第一学期,主要课程是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对应岗位有会计、收银员等,主要班级是工商系大一学生;在第二学期,主要是岗位基础平台课程中的市场调研、市场机会分析、营销计划编制等课程 ,对应岗位是调研员和策划员,对应班级也是工商系大一学生;在第三学期,对应课程是岗位基础平台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对应的部门有策划部、采购部等,对应的岗位有采购员和理货员,参加班级主要是工商系大二学生;在第四学期,对应的课程主要是客户关系管理和团队建设等,对应岗位是客服员,参与的班级主要是大二学生;第五学期,对应的课程主要是模块课程,对应的岗位主要是店长和部门主管岗位,参与班级是大三学生。

专业教师编制相关实训指导书,提出实训要求,进行实战技能训练。便利店职务全部由学生担任,根据课程需要轮岗实训,店长(专业指导老师)负责便利店战略决策和相关事务协调,副店长(投资人即店主)负责超市整体日常运营,进行团队管理。专业教师负责其课程训练计划,及在训练中的岗位分工,专业指导,各部门协调等事宜。各个部门按照《实训基地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同时,我们还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尤其在财务管理与监管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保证“便利店”不仅课堂井然有序,课余也正常营业;不仅要达到课程训练的效果,而且也使每个学生课余都能参与实践;不仅讲究其公用性,同时,也要注重它的利润率。

3、选址问题

便利店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2

一、社区便利店商品结构概述

便利店是指满足消费者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零售业态。便利店的产生源于超市经营的大型化及选址的郊外化, 主要为了满足那些不愿意因为少量购物而驾车到郊外和进行长时间排队结账等待及有即时性需求的消费者。社区便利店顾名思义是指在居民小区即通俗意义上的家属院开设的便利店, 主要特点是消费群体相对稳定、年龄结构层次不齐、容易形成依赖等。

商品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经营范围内, 按一定的标准将经营的商品分成若干类别和项目, 以及各类别和项目的商品在商品总构成中的比重[]。通俗来讲商品结构是指符合商圈内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组合。便利店的商品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大致可分为食品、非食品和服务三大类, 主要从顾客的便利性和门店的绩效性出发。食品类商品构成了便利店商品的主力, 占到总的销售量的50%以上, 对于同类品牌的标准包装商品在价格上不能与大超市相抗衡, 季节性的非常温食品却可以作为高毛利周转快的商品进行重点开发。非食品类商品主要作为食品类商品的辅助商品存在, 虽然销售量并不是很大, 但为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商品品种多;服务类商品是补充性的消费, 是培养顾客忠诚的重要手段。

目前, 国内市场上社区便利店在商品结构上呈现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便利店只是大超市的缩影, 商品组合大而全, 主力商品地位不明显;便利店商品结构的同质化。潍坊百货集团旗下的中百便利店, 90%的店面是以饮料、酒水、香烟、卫生用品、休闲食品及日配品等六类商品作为支撑, 且价格水平趋同。服务项目的盲目跟踪, 多数便利店在经营上一味模仿7-11, 从而过度开发服务性商品,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服务只是商品销售的辅助行为, 所以所有的服务性项目的开发必须以过硬的商品结构为前提。

二、社区便利店商品结构的优化

1. 便利店的商品结构要抓住刚性需求和便利性需求两个方面

社区便利店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消费群体, 日常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碎的日常必需品是随时都可用到的, 这些商品的需求与消费是所谓的刚性需求。目前便利店的经营者往往只注重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应急性需求, 忽略了便利性需求是以刚性需求为基础和前提的。很明显社区居民的日常消费是一日三餐所需的粮油、调味品、日配等商品, 而非现在便利店中到处可见的饮料、酒水、休闲食品等, 这一点要求便利店调整以往的作为大卖场补充消费的市场定位, 必须明确便利店也可以作为大卖场的竞争者而存在, 商品结构贴近生活了, 价格趋于合理了, 居民们自然而然会有事没事进来看看, 我们的客流量就会不断上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社区便利店在刚性需求与便利性需求兼顾的原则下, 可进行生鲜商品的经营, 改变传统便利店以副食百货、烟酒糖茶为主要商品的结构特点, 进行生鲜加强型便利店的改造, 蔬菜、水果、肉类、豆制品及烘培品的引进必然会带动柴米油盐的销售。

2. 摒弃大而全的商品结构, 进行商品的错位经营

大型综合超市宽而深的商品结构决定了消费群体的广泛性, 社区便利店则有明确的消费主体, 这一点犹如微信与微博的区别, 微博的受众更具有广泛性, 微信的接受者更具有针对性, 社区便利店的商品经经营, 应该做到微信的精准性。

社区便利店目标顾客层应为小区居民, 目标消费群体确定了, 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自然也就明确了。小区居民其实就是我们的邻居, 我们要从家庭状况、生活习惯、日常喜好等各分方面深入了解我们身边的人, 要密切关住小区主流消费群体的日常需要。

社区便利店在商品经营上应根据身边人的主流需求进行商品结构的调整, 对于顾客提出来的未能得到满足的个性需求, 应该进行市场分析, 及时跟进, 尽量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要, 商品是顾客决定的, 我们销售的商品不是因为竞争店里有销售, 而是要依据顾客需求经营顾客需要且喜欢的商品。比如杭州市场上的白领便当经济, 便利店针对白领阶层在“早饭、午饭吃什么”上的困惑, 多家便利店开始经营便当快餐, 针对18-35岁的消费群体, 打造多种快餐产品, 取得很好的市场效应。

3. 经营知名度高的一线品牌商品

在信息传递方式多样化的时代, 人们所能掌握的商品信息量极大, 社区便利店的货架上应该陈列人们熟知的能够辨别的知名商品, 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社区便利店的消费群体注定是熟面孔、老熟人以及回头客, 这些人是社区便利店生意旺盛的主力军。向他们传递我们商店的商品信息, 提高商店的知名和信誉度, 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 使我们有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生存之地。

在此要求下, 我们必须保证便利店商品货架的利用率极高, 在有限的商品空间中, 陈列人们日常所需的生活必需, 这就对商品组合提出了高的要求。一家便利店铺的商品组合不可能像大卖场做到即宽又深, 面面巨刀。在保证多样性需求的情况下, 尽量精简商品品种, 选择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少数品牌。曾经到潍坊一家社区店购物, 店铺大约150平米, 经营商品以生鲜日配为主, 其中冷冻食品中水饺三个品牌近二十种单品。分析社区环境, 该小区为城中村改造安置规划, 基本是家族式生活方式, 大多数家庭还是习惯老老少少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包饺子, 而不是吃速冻饺子, 面对这样的市场状况, 便利店可选择几种大众口味的常见品牌作为销售品项, 满足部分应急性需求即可。

4. 适度开发服务类商品

社区便利店的经营以做好“社区服务”为目标。国内便利店的发展迅速, 遍地呈现7-11模式、全家模式及罗森模式, 过度的模仿这些洋超市的经营模式, 到处是代缴电话费、代收快递……, 这些项目固然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不能盲目跟风。便利店本身是一家商店, 是经营商品的地方, 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明确便利店是以经营商品为主还是经营服务为主。如果商品本身不具有吸引力, 客单价还是无法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社区便利店贴近居民, 在提高客单价, 销售额增长的在合理范围内适度开发服务类商品, 可以增加商店信誉, 取得社区居民信赖, 比如残缺币的兑换等一系列活动。

便利店的商品结构受区位影响较大, 针对不同位置的便利店, 在商品结构的调整优化上要勇于实践。社区便利店的商品配置一定保证贴近社区, 以民生商品为主, 比如现在社区周边常见的生鲜便利店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努力降低社区居民去大卖场消费的次数, 是业绩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曹富莲, 李学荟.《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第1版, 第12页

[2]曹富莲, 李学荟.《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第1版, 第148页

便利店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3

1、顾客便利的含义

营销实践表明,顾客实际购买过程不但包括与营销人员接触过程,还包括消费和体验过程,其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着顾客对购买便利的心理预期。如果顾客感受便利不小于预期便利,则顾客感受到了购买便利:反之,则没有感受购买便利。因此,我们把顾客便利定义为顾客在购买过程中感受的一种应急性、即时性、方便性的心理比较状态。顾客便利含义表明,由于营销者为顾客所提供的服务形式、内容和过程等对顾客心理将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顾客便利首先与顾客购买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次,顾客便利并不是能够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有形商品,而是通过购买及消费之后才能够感受到的服务,它与顾客的心理活动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顾客便利体现了顾客购买心理:第三,顾客现在感受到的便利状态,是由于其在当前购买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与以前的心理感受相比较而形成的,因而是顾客的一种心理比较状态。

2、顾客便利的属性分析

众所周知,服务是无形的,不具备如实物产品一样的探索属性。因此,顾客对待服务,一是根据以前的消费经验对服务进行评估,即经验属性:二是对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他们在进行消费之后难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服务质量,这时,顾客往往以其他顾客的综合评价为标准进行评估,即信任属性。由于企业提供的便利是顾客感受到的服务,所以,顾客在评估便利时往往使用经验属性和信任属性这两个标准。便利的经验属性与顾客消费经历密切相关,它通过顾客现在消费体验与过去消费体验比较产生,它可以是不同类产品的横向比较,也可以是同类产品的纵向比较。便利的经验属性要求企业进行便利设计时,要对企业以及竞争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以创造出顾客新的消费体验。便利的信任属性与顾客群体的消费感受有着一定的联系。当顾客不能由自己的消费感受进行便利判断时,顾客往往会根据其他顾客的便利感受进行评价。

二、基于帕拉苏拉曼服务质量模型的顾客便利分析

帕拉苏拉曼提出的顾客服务质量模型认为,导致顾客服务失败的原因来自于以下五种差距:第一,顾客期望与服务管理者认知之间的差距;第二,管理者认知与服务质量规范之间的差距;第三,服务质量规范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差距;第四,服务提供与外部传播之间的差距:第五,认知服务与预期服务之间的差距。该模型不但详细分析了这五种差距与产生服务失败之间的联系,而且提出了消除差距的策略[1]。以上述服务质量模型为基础,结合顾客便利特点与形成过程,对顾客便利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顾客不协调

事实上,顾客期望便利、认知便利与顾客便利的经验属性、信任属性等有着一定的联系。从顾客便利的经验属性分析,顾客过去对产品消费之后的感受,首先通过顾客记忆机制,对顾客期望便利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通过顾客学习机制,影响顾客对便利的认知过程。反之,顾客期望便利、认知便利也对便利的经验属性产生相应的影响。从顾客便利的信任属性分析,顾客便利的信任属性来自于其他消费者对他们感受便利的综合评价,它主要通过口碑等对顾客的期望便利产生影响,然后又对顾客的认知便利产生间接影响。从顾客自身分析,顾客通过收集的外部信息与自身的消费体验,便产生了期望便利。顾客抱着这些期望进入购买过程之后便产生了认知便利。在通常的情况下,顾客的期望便利与认知便利往往不一致,或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了顾客自身的不协调。

2、企业不协调

毋庸置疑,企业提供的便利取决于其对消费期望的认识以及将认识转化为便利标准的过程,它催生了企业自身的不协调。企业不协调包括企业对顾客期望的认知以及将认知转化为便利标准的不协调、企业便利标准与提供便利之间的不协调以及提供便利、便利标准、认知便利与对外传播的不协调。这些不协调产生的过程如下 企业对顾客期望的认知是企业市场分析的结果,将结果转化为企业行动,就要建立相应的便利标准;标准是对认知的一种形象反映,而在反映不够全面的条件下,它们之间的不协调就应运而生:企业以建立的便利标准向顾客提供便利时,在标准得不到完全贯彻时,又产生了便利标准与提供便利之间的不协调。此外,为了彰显顾客便利,企业会将其实际提供的便利、便利标准以及认知便利等对外进行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信息衰减机制的作用,又会出现提供的便利、便利标准、认知便利与对外传播的不协调。

3、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不协调

便利店的前景分析 篇4

便利店的优势在连锁,但若仅靠总部以正规连锁的形式实现滚动式发展,猴年马月才能达到7eleven全球近3万家的规模,因而便利店诞生不久,便采取了自愿和特许特许加盟的超常...24小时便利店特许加盟,便利店的优势在连锁,但若仅靠总部以正规连锁的形式实现滚动式发展,猴年马月才能达到7eleven全球近3万家的规模,因而便利店诞生不久,便采取了自愿和特许特许加盟的超常规发展模式。

在今天的业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便利店的中国之行步履维艰,但中外零售巨头仍乐得尝试。物美吴坚忠就认为:“更多的便利店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便利店服务,而更多的期待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便利店的发展,这只是一个过程的问题。”24小时便利店特许加盟,便利店特许加盟的诱惑,对于今天急于扩张的零售巨头而言,的确是难以抗拒的。日本的711食品的平均毛利高达47 %,台湾7-11的平均毛利率也达到了30 %,美国7-11毛利率平均也在40 % 以上,据有关业内人士透露,在我国,即使扣除各种因素,便利店毛利率也在25 % 左右,在百货、超市等零售业态毛利大幅缩水的情况下,投资便利店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让零售巨头兴奋的理由并不仅于此。在百货、超市、专卖店等常规业态增势疲软的状态下,巨头要长大,就必须寻找新的利润 源,于是,在零售业界,地产联姻、产业一体等现象便时有发生,但为战略的保守考虑,更多的巨头还是选择了相关多元化。而便利店的生存利基,由于建立在对原 有超市主体目标顾客深层细分的基础之上,它的发展是相当有潜力的。24小时便利店特许加盟,尽管中国便利店的主体市场远未形成,尚处在幼稚期,但市场容量递增的速度却着实惊人,如果这一时期不先行导入,抢占战略的制高点,24小时便利店特许加盟,以后进入时将面临较高的进入壁垒,在战略上也将会受制于人。

而零售巨头更为看重的,则是便利店特许加盟所带来的市场契机。特许加盟本质上来说就是“借势”。中国的零售巨头,普遍陷入了资本困局,即使是高居榜首的联华和华联也不例外。联华老总王宗南一直有个梦想,在未来5年内,联华销售网点的数目要从目前的1300家增加到6000家,而支持这一战略的则是其酝酿已久的融资计划,联华不仅要在香港上市,还会在上海发行A股募集资金。但由于零售业的投资大,回收期慢且并不稳定的行业特征,逐利资本并不急于介入。所以零售企业即使能够梦圆上市,也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上海华联就是一例,尽管享有“中国连锁超市第一股”的美誉,但业内有关人士认为,上海华联资金募集能力并不强,上市以来没有表现出优秀的募集资金的能力。华联超市要想完全用自己从股市上拿来的钱和每年2 % 左右的利润来支撑自己的发展,还是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瓶颈。而特许加盟,则现实的解决了零售巨头们资金短缺的难题。中国是世界小商品的王国;中国的商业街、弄堂口等人丁兴旺之处到处分布着“土便利”;便利店由于规模小,24小时便利店特许加盟,前期投入大,进入门槛低,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给了中国的中小资本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便利店特许加盟市场潜能巨大,24小时便利店特许加盟,只要连锁总部稍加点拨,借翼腾飞便指日可待。

特许加盟者 借势圆梦

据有关记者报道,在有些地区,一个特许加盟便利店老板每个月挣个万儿八千的是没有问题的,这还是除去了每个月工资、水电等应付帐款高达2万元花费后的净留存。这种诱惑对特许加盟者的吸引力可想而知。提高宣传效果,如此种种,均是单店和小规模连锁店所无可比拟的。他们在想,与其将来被分割蚕食,不如现在就改旗易帜,并入其麾下,虽说

每年要上缴总部一定的特许加盟费,但相比加入总部后所带来的销售额增长,那实在是微不足道。

合作相约风雨中

一旦特许加盟,就意味着特许加盟双方要同舟共济,共舔甘苦。由于特许加盟本质上是一种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嫁接,这样形成的松散的组织关系必然会给双方的合作增加许多变数。据联华便利内部人士透露,即便是世界顶尖便利店巨头7-11,也不能保证特许加盟成功率高达100 %,联华目前开店成功率是92 %,这在业界已经是相当成功的了。

因此,特许加盟伊始,便利店零售巨头在完善自身的开点支持系统的同时,为确保开店的成功率,总是对特许加盟者的进入门槛增加如许限制。如上海华联,虽是我国超市行业首家取得特许加盟连锁管理输出模式的国际认证的连锁超市公司,但此前一直仅限于向国有企业发放许可证,直到最近,公司董事长华洲才表示,公司将首次允许私营企业开设连锁店,据上海华联有关负责人透露,个人工商户如果拥有60万元以上资金,150平米以上营业面积,自有商铺或者租赁期限在一定年限以上的商铺,就可申请开办华联特许加盟店。相比之下,北京物美便利店公司的特许加盟条件则显得相对简单和灵活。物美根据特许加盟者和集团公司间的依赖程度、利润保证程度设定了几种不同模式:自由特许加盟者特许加盟金为每年3万元,特许特许加盟者的特许加盟金则会相对高些。

各特许加盟总部特许加盟条件的千差万别,让许多有心特许加盟者感到无所适从。同样是便利店特许加盟,为什么有的特许加盟店动辄上百万,有的却仅只一万;为什么有的还在特许加盟费之外设置一些额外的限制?事实上,特许加盟总部在特许加盟费和特许加盟条件的设置上,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一般来说,便利店经营面积在50——100平米左右,品种在2000?3000种之间,根据各特许加盟总部战略发展的需要和管理能力的不同,各便利店总部推出的特许加盟产品在规格、货品配备等方面也会有所差异。如华联要求营业面积150平米以上,自然资本投入要求多点,而物美的特许加盟产品普遍偏小,因而也会少点。当然,这其中也有便利店总部品牌溢价的考虑。好的便利店总部,不仅仅在于它的高知名度,更在于它的美誉度,它们一般有实力雄厚的大集团支撑,有健全成熟的盈利模式,有完整的运营系统,这也成为了它们索取高价的理由。至于其他一些特许加盟者过滤条件,则完全出于一种负责任的考虑,毕竟,特许加盟是一把“双刃剑”,尽管便利店的单店失败连带风险较其他特许加盟项目要小,但单店的失败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总部的品牌声誉,因而,一个真正的品牌便利店总部总是力求将这种风险减至最小。

但就近年来便利店特许加盟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来看,特许加盟失败案例是时有发生,除去一些捞取不义之财的投机分子外(至于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总部,请参阅本人相关文章),大多还是出自特许加盟连锁的一些常见错误上。

在特许加盟连锁问题上,对总部强调最多的就是总部要有一套可供复制的开店支持系统。这包括特

在香港,7-11有60 % 左右的店铺采取特许经营方式,任何一位有一定经济基础、想自己创业的市民都可以成为便利店老板。近年来,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大中城市,以各种特许加盟方式进入便利店服务已经成为了社会闲散资金的活跃去处。据物美吴坚忠介绍,根据不同城市资金、区位、面积、产品等的不同,投资一家100平米的便利店,一般需要30万元左右资金,主要用于店铺装修、购买各种设备以及货物等等;另外,16—24小时的经营时段要求,需要工作人员8到10名左右,如果前期策划正确,一般能在2/3年内收回成本。

这对于有一定闲散资金,但无经营管理经验却又想让闲置资金发挥更大效用的投资者的而言,选择一个好的品牌便利店特许加盟,无疑为自己的创业途减少了许多弯路。但从现实中特许加盟者构成状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身份,也有一部分是个人便利店和传统的“夫妻店”,这固然有为赢取更多利润的原因,但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被迫。

据有关报载,每开一家便利店就迫使传统杂货店关掉十家。不少卖茶叶蛋的小摊贩无奈的说,他们的饭碗被便利商店打破了;最近卖便当、早餐的小食铺,也因为便利店的即时餐饮服务,纷纷倒闭关张,改行转业。便利店所独具的“狼群效应”,在日本7-11选址的“多米诺”战略上可见一般。日本7-11一旦在一个地区开出了第一家店,其他店立时就会以此为中心在四周集结分布,实行团体作战,这种战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配送的灵活和及时性可以保持各单店货品的新鲜度;其大规模的集群开店可以降低货品采购和配送成本;其高度一致的整体行动和区域市场占有的高密度,可以迅速扩大品牌在地区的知名度,特许加盟店选址的市场调研、店铺陈列、区域物流配送等。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特许加盟总 部大多只停留在店铺陈列等简单的操作层面上,其他方面要么是能力不够,要么是认识不足而导致支持不利。如物流配送环节,很多便利店总部由于把握不好便利店 扩张的节奏,而导致店面的扩张超出了总部物流配送的有效范围,使部分店面货品更新、补给、保鲜度大打折扣,大大削弱了其区域竞争力。再如便利店选址的市场调研上,不少便利店总部往往认识不够,市场调研不仅仅是区域商圈所在地市场竞争环境的调查,还包括区域气候环境、政策环境等。如上海华联和联华,曾一度气宇轩昂的宣称要在北京开店200家,但数年劳顿,目前华联也仅有30多家,联华在北京也不过60家,其受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便是由于气候。北京气候异常,24小时店很难拓展,到目前为止也不过百家。此外,北京便利店发展政策受制太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便利店特色服务的发挥。对于这些基本的事项调查,特许加盟总部在入市之初就应一一到位。

特许加盟总部在实际中失误较多的还有对特许加盟店具体的营运指导。有些特许加盟总部在区域运营代表人员的配置上往往不尽合理,部分区域代表由于身兼多店,一直在各特许加盟店间疲于奔命,与各特许加盟店主经营交流的时间太少,难以尽到真正的指导职责。再则,很多区域代表对一个地区的了解往往泛泛,除了对特许加盟者进行一些范式的基本营运操作指导外,对核心的商品更新和特殊服务项目开发的指导上不甚了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便利店的销售业绩。

便利店市场调查报告(精选) 篇5

便利店市场调查问卷

先生,女士您好:

我们是杭州商学院的大三学生.感谢您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填写这份关于便利店的调查文卷.我们

设计这份调查文卷,是为了更好得了解您对便利店的认识和您的需求.您的答案无所谓对于错,我们只需要了解您的真实想法.非常感谢您的积极配合!

(注意:除有特别说明,下列选题均为单项,请在选项上打勾)

1.您多久去一次超市?

A.一周几次.B.一月几次.C.一年几次.2.您去超市购买哪些东西?(多选)

A.小百货.B.日常零食.C.饮料D.书籍音像.E.生鲜类.F.家电

3您经常去便利店吗?

A.经常.B.偶尔.C.从来不去.4您去便利店的动机是?(多选)

A.应急购物.B.24小时服务.C.付款方便节省购物时间.D.有更多新产品代表流行趋势.E.购物环境好.5您去便利店购买哪些商品?(多选)

A.音像产品.B.冷冻食品.C.饮料.D.小百货.E.便当.F.零食.G.日常用品.6您希望在便利店得到哪些服务?(多选)

A.彩扩冲印.B.各类充值卡,IC卡.C.代缴各种费用.D.牛奶定购.E.带购车船票,演出票.F.体育彩票.G.mp3下载.H.印刷传真.I.特快专递,邮递.7.您听说过哪些便利店?(多选)

A.联华快客.B.可的便利.C.喜士多.D.千家伴.E.每日便利.F.勇信旺家.G.21cn便利.H.7—11便利.I其他________.8.您通过什么渠道知道这些便利店?

A.家人朋友.B.广告.C.路过.9.您所在的社区有便利店吗?

A.有.B.没有.10.您常到小区传统的”夫妻店”购物吗?

A.非常频繁.B.很少.C.偶尔.11.您觉得在小区发展连锁便利店有前景吗?

A.有.B.没有.C.不知道.12.您认为便利店作哪些方面改进会更加吸引你来便利店购物?(多选)

A.调低价格.B.改善购物环境.C.改善服务态度.D.增加新服务,新商品.E.更强的”一家人邻里文化”F.其他________.您的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A.18岁以下.B.18---30.C.30---40.D.40---60.E.60岁以上.3.您的收入?A1000以下.B.1000---2000C.2000---3000D.3000以上.4.您的职业?A.学生.B.医生.C.自由职业者.D.普通员工E.私营企业主F.办公白领

便利店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6

1.1 机遇 (Opportunity)

(1) 小城市和农村市场潜力大。

目前, 便利店在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比较快, 地点集中, 特别是在一些繁华地带, 或者是居民生活区, 甚至出现了一家紧挨一家的现象, 竞争激烈。而我国广阔的农村市场和大量的小城市购买者长期被忽视。发展农村和小城市市场有以下优点:第一, 我国有超过70%的农村人口, 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购买能力的增强, 对商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农村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这为便利店在农村市场的经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 便利店在小城市和农村市场发展空间大, 甚至可以弥补此种零售业态在当地经营的空白。第三, 农村地区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具有明显优势, 成本也大大低于城市, 可以节约企业资金、降低经营成本。

(2) 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便利店业务符合国家政策, 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西藏, 为了解决农牧区百姓“买东西难”的问题, 西藏正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官方出台多项优惠政策, 计划在农牧区建设二百多间直接服务于农牧民的便利店, 引导大中型流通企业通过连锁的方式向农牧区发展便利店, 并鼓励农牧区现有的小卖部, 夫妻店等以加盟的形式参与连锁经营。

(3) 相对有利的经济环境。

首先, 经济危机导致投资方向不明确, 零售业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的行业, 多余资金, 大量资金进入零售业, 首选是便利店行业。因为便利店行业经营风险小, 进入门槛低, 是实现投资避险的上佳选择, 大量资金进入便利店行业, 新办便利店公司必然推动该行业在更高水平上的快速发展。其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最新发布的《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 (2008-2009) 》指出, 中国零售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将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 但是不会出现衰退。由于中国居民有较高的储蓄率, 收入增速的放缓不会对现有的消费模式产生较大的冲击, 能维持现有消费水平, 而且政府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相对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和行业大环境, 都为便利店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1.2 威胁 (Threaten)

(1) 外资零售企业加入竞争行列, 挤压便利店生存空间。

根据GATS第16条规定:我国政府承诺在入世后3-5年内全面开放零售业, 逐步取消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的限制。目前, 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 已有40多家进入我国。例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和欧尚、泰国的易初莲花以及瑞士的麦德龙等, 无论从资金、规模上讲, 还是从技术和管理水平上讲都具有我国本土零售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届时, 外国竞争者将参与到瓜分中国零售业市场的竞争中。对我国零售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而对于在我国刚刚起步不久的便利店行业来说, 更是“雪上加霜”。

(2) 来自本土零售企业对便利店的竞争。

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无论是经营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售后服务, 还是在企业规模、资金实力、服务品牌, 在很多方面都优于便利店。而便利店在经营中又不能鲜明的体现其业态特征, 特别是在商品组合上与大型超市雷同, 同质化程度高, 缺乏产品差异化特征。

同时, 由于买方市场格局的形成, 绝大多数商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 买方市场更加突出, 而供大于求的商品持续增加, 买方侃价实力也会不断增强。这些客观因素都威胁着便利店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3) 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购买能力也不断增强。而根据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 当收入增加时, 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会不断缩小, 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会相对增加。而便利店经营的主要商品往往集中在食品和其他基本的生活必须品方面。这表明,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不会再用大量的支出来购买食品,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购买力的分流。给便利店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2 内部的劣势和优势

2.1 劣势 (Weakness)

(1) 商品缺乏特色。

便利店是一种以“小、灵、便”为特点的零售形式, 在商品供应上应该体现“速食商品, 必须商品, 急需商品”的特点, 这是便利店区别于超级市场, 专卖店, 大卖场等其他零售业态的显著特征。而现在很多便利店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在商品提供上与超市, 大卖场基本相同, 不能有效的体现出业态之间的差异化。同时商品供应链体系的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都是在沿用传统的一对一交易制采购模式, 极少与制造企业合作开展以便利店总部为主导的商品共同开发。其结果是, 由于价格上不具备优势, 毛利率上不去自然就会亏损。美国及日本便利店的毛利率高达38%以上, 而国内便利店仅20%左右, 究其原因, 国外的便利店就胜在有自己开发或主导别人开发的特色商品。所以便利店总部应当充分发挥在商品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2) 缺乏自有品牌意识。

在商品销售环节, 便利店只是充当了供应商的“销售员”的角色, 在一定程度上从事着一种转卖为买的经营方式。相比国外的商家, 他们除了销售供应商的商品之外, 同时在研发自有品牌的产品并随之推向市场销售, 自英国玛莎百货开创“自有品牌”概念以来, 世界知名商业集团都培育了自家独有品牌产品, 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英国主要超市及其便利店3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 最高者达54%, 美国超市4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而国内的便利店企业往往忽视了开发自有品牌产品的重要性。

(3) 物流系统不完善, 缺乏现代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便利店经营大部分还停留在比较简单, 粗放的管理层次上, 有些甚至还是处在纸笔记录信息的时代, 虽然有些便利店总部为其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设备, 但是没有形成系统, 更没有形成网络, 所以在实际经营中如同虚设。这些不利因素都对便利店的经营造成了障碍。导致对顾客购买产品信息的汇总和分析不能做到及时处理, 不利于经营者了解消费者的购物偏好以及产品销售量的情况, 这样对于一些畅销产品、积压产品、短缺产品的数据就不能及时与总部交换,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增大了经营成本和财务风险。

2.2 优势 (Strength)

(1) 经营壁垒较低。

便利店经营无论从资金、技术、管理方法、人员配备等方面来说, 要求都相对较低, 只要经营地点选择恰当, 消费者群体定位准确, 就能够在市场上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而且便利店在我国发展属于初级阶段, 不同的便利店经营者对销售特色化商品, 实施产品差异化的意识并不强, 所以商品差异化程度小, 新企业进入比较容易。

(2) 直接与消费者接触, 快捷的市场反应优势。

在买方市场下, 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的导向。而便利店经营者凭借其自身选址或者经营地点的优势, 可以长期和充分的与消费者接触, 了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逐渐摸索其购物偏好。有助于经营者及时了解商品需求量和种类的信息, 从而有选择, 有针对性的组织货源。减少因为商品积压而带来的浪费。

摘要:通过对便利店基于SWOT的市场经营环境分析, 揭示我国的便利店, 在入世后的大背景环境下,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 如何准确定位, 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外部良好环境, 克服行业固有的局限性和环境中的威胁因素, 从而得以快速发展。

关键词:便利店,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旭晖.中国便利店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J].经济与管理, 2005, (10) :22-25.

[2]张云鹏, 王欣欣.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零售业战略性思考[J].江苏商轮, 2004, (8) :13-14.

[3]孙佩红.国内便利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统计, 2006, (5) :74.

[4]鲍军.新竞争形势下我国零售业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 2004, (9) :29-32.

便利店与大超市竞争的优势分析 篇7

便利店从规模上说,它类似于传统的夫妻百货店;从业态上说,则类似于超市。而从辐射范围讲,业内对便利店的定位是8分钟生活圈,即主要面向居民小区的消费者。便利店这些年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已遍布很多居民小区。便利店的兴起以及所取得的良好业绩,让我们看到了便利店广阔的市场前景。便利:生存发展的最大优势

开过夫妻百货店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随着超市、卖场的陆续进入,他们的生意也逐渐陷入困境,不少夫妻百货店被迫关门或转做其他。其实,小百货店本来就一直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他们在零售业中充当的是拾遗补漏的角色。当绝大多数消费者被充满现代感和人性化的超市、卖场吸引过去之后,他们的生存空间就更为狭小了。不过,小百货店的生存危机,与传统百货店当初的处境一样,受冲击的原因也大致相同。首先就是业态的落后。从业态角度看,能与超市、卖场并存后竞相发展的就是便利店,这是很多发达国家、先进城市里零售业态的经验。于是,夫妻店改造也在求生存中慢慢借鉴模仿超市经营特点;可安装使用:飞蝶连锁便利店管理软件,支持盘点机快速盘点、条码扫描、小票打印机、钱箱、会员卡积分、打折、预充值与付款等。不管是在家里或出差在外,都能轻松联网实时查询、分析店里的各项业务数据,实时掌控店面运营情况,在任一分店登记为会员,则可在所有分店都可使用会员卡正常消费、打折、积分、预充值,可一键查每日(月、年)销售、利润、库存、存货总金额、提成、商品快过期信息。还赠送便利店专用商品条码及价格库(几万多种商品信息),不用您一个个输入,直接导入使用。需要软件试用安装包的,可 联 系 飞 蝶 客 服 Q Q:291574238 便利店之所以能与大型的超市、卖场包括升级改造后的大型百货店比肩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所售商品紧紧盯住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并把便利性发挥到最大化。有人把“便利性”总结为距离、时间、购物等三个方面,这些都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有关。

与超市、卖场相比,便利店大多设在居民小区,居民从家里出来,一般步行5到10分钟即可到达,这就是业内常说的“8分钟商圈”。惰性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习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大型超市、卖场新鲜感的丧失,就近购物将成为一种趋向,尤其是一些消费频率高的生活日用品,很多人开始不去距离遥远的超市、卖场购买,而喜欢在家门口解决,都是同样的商品,价格上也相差无几,何苦大老远跑到大超市转半天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拎呢?便利店的“地利”优势将会越来越突出。

便利店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8

调研人员:陆长清

时间:2014-5-30

调研目的及内容

1:清楚的了解校园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水平,使经营的超市能满足更多校园学生的需要。2:了解校园学生的消费后以便制定合理的经营方案。

3:分析在学校附近开设这个便利店的利弊。4:便利店营业的基本规划

上海便利店市场现状

据初步不完全统计上海大约有4500家便利店,平均38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与日本

及美国的平均水平相接近。然而,门挨门的激烈竞争也使上海便利店目前陷入全线亏损的窘 境。我国的便利店企业为了将来的发展而使用了强占店面先入为住的战略,这样也是导致了 便利店门挨门,店挨店的结果,而大家也都认为能熬到最后的将占据大部分的便利店市场。另外据有关方面新近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上海便利店在2003年销售额与门店数的递增速度 有所收敛,已经回落到35%,比2000年的增速降低了一半左右。有关专家表示,在全国具 有代表性的上海便利店的发展速度的减慢,预示着中国便利店的经营发展进入了整合期。

上海便利店发展的这一状况说明:在市内的便利店已经达到饱和,便利店的选址应该有 所转战方向,而现代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实施过程

一:先分析问题

1:优势(strengths)

A:由于是中规模的便利店,灵活度比较大

B:经营模式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固定格式,所以创新容易。

2:劣势(weakness)

A:没有一定的经营经验

B:投资有限

C:缺乏经营理念

3:机会(opportunities)

A:由于距离比较近,可以比其他商家更理解校园学生的消费心理与需求

B:地理位置好,学生更愿意到这里消费

4:威胁(threats)

A:校园内也有一家便利店,会抢走消费者

B:由于规模不大,便利店的经营可能会不全面,不到位

二:对于校外便利店状况探讨

对于校园内学生来说,前往校外便利店消费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便利店基本能够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便利店商品种类依旧不够齐全,生活日用品极度欠缺,无形之中就会损失一大块收入。

面对来自校园内便利店的压力,校外便利店无法做出及时而适当的措施,大批中专学生已经开始转向校园内消费。

校外便利店有的商品无法及时出售,导致出现许多尾期产品,令学生对便利店的印象变差。三:对于便利店经营的建议

1:产品应当更加适合高校学生,对于产品的定价应当在学生承受范围之内。

资本项目便利化因素分析 篇9

一、近期改革推进的主要内容

近期的资本项目管理改革多以“资本项目便利化”的形式推出, 通过对资本项目业务管理程序和手续的简化, 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调整和规范, 管理法规的整合与归并, 构建起简明清晰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法规框架, 进而促进跨境资本有序流动。

具体说来, 直接投资方面, 除非符合资质的企业发生资本变动, 否则只需持有初次登记时外汇局颁发的协议凭证, 就可以直接到银行办理开户、验资、结售汇等各项业务, 程序较改革之前大大简化;直接外债管理的思路类似, 企业向外汇局提供外债签约、变更、注销信息, 外汇局颁发外债协议凭证, 银行凭协议凭证办理开户、提款、还本付息等具体业务, 企业无需多次往返外汇局领取核准件。

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程序的简化赋予企业经营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必将有效促进投资便利化, 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同时, 外汇局的监管职能并未放松, 只是监管的方式和手段发生变化, 将继续发挥打击违规资金, 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的作用。

二、资本项目便利化因素分析

1. 现实因素。

资本项目便利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但在目前来看, 要实现这一目标尚需要汇率制度和利率市场化方面做出重大改革, 且在这过程中, 涉及部门众多, 推进的难度巨大, 所需周期较长。所以在跨境资本交易依然是重点监管区域的情况下, 渐进式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 减少资本项目下跨境资本流动障碍设置, 增强市场主体自主性, 成为当前具备有效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主要做法。

因此, 资本项目便利化在资本项目完全放开之前, 仍然有广阔的作为空间。特别是短期来看, 在外汇管理市场化远未成熟的情况下, 简化管理程序, 减少审核材料, 从而提高审核效率, 降低市场主体成本, 是外汇管理政策顺应资本项目可兑换发展趋势并在现行条件下防范跨境资本风险的最佳选择。此外, 经常项目货物贸易项下于2012年8月进行了深刻而广泛的外汇管理改革, 为资本项目便利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时代因素。

普遍认为,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 资本管制强有力地抵御了外部金融或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为国内的经济改革和调整赢得了时间, 对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经济金融正常运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多, 严格的资本管制已不适用于当前大规模资金流动。

国际资本大量净流入, 反映了中国长期“宽进严出”的资本管理体制, 是造成国际收支“双顺差”及外汇储备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体制原因。另外, 随着国内经济金融日益开放, 规避资本管制的渠道增多, 维系资本管制难度越来越大, 也阻碍贸易投资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资本项目便利化即是针对资本管制而言, 着重均衡管理, 旨在改变当前基于父爱主义、干预主义的资本监管。中国外汇管理已经认识到当前资本监管的负面影响, 正在从过去的肯定式立法, “法无许可则不可为”的管理方式积极转变。资本项目便利化顺应时代要求, 把握经济发展形势, 通过缩减审批环节, 实现以登记为主的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方式, 是实现外汇管理“五个转变”, 进而减少资本管制, 加快跨境资本流动,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具体做法。

此外, 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 国际货币储备优势巨大, 也正值西方发达国家深陷国际金融危机无暇扩张之时, 此时抓住时机, 加快资本项目管理方式改革, 可有效降低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面对国际资本的风险, 并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及政策, 参与国际资本市场。

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

近年来, 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 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方式, 中国开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并取得了初步进展。根据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系统 (SWIFT) 数据, 2012年第一季度, 在进出口贸易信用证中结算中, 人民币所占的比例份额仅为1.9%, 在国际储备货币中所占比例则更小。

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因素中, 中国已经在经济规模、国际贸易、可投资性及金融市场深度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 但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不足成为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关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国际化: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报告中, 相比其他四国, 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最大, 但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最低。各新兴市场国家所具备的条件各不相同, 具体 (见下表) :

注:“●”代表全部满足;“◇”代表部分满足;“○”代表不满足。

可见,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已落后于中国对外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此,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政策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总体看, 中国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的一直倾向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直接投资项下首先进行便利化改革, 风险最小, 目的也很明显。综合考虑各方因素, 中国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顺序已基本达成共识, 即“先流入后流出;先直接投资后证券投资, 先长期投资后短期投资;先机构后个人;先债权类工具后股权类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 先发行市场后交易市场;先放开有真实背景的交易, 后放开无真实背景的交易”的顺序。推出直接投资便利化政策, 实现直投项下的基本可兑换是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第一步, 也符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贯原则。

三、对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便利化的政策建议

推进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在此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各种情况, 对资本项目下各类经济行为范围上逐步放大, 额度上逐步放宽, 管理上逐渐减少障碍设置, 政策上逐步推进便利化, 最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1.巩固开放成果, 扩大开放领域。在直接投资项下实现基本可兑换后, 对政策进行后续跟踪, 在法规清理、政策协调方面完善直接投资便利化。同时, 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顺应市场、减少扭曲、积极探索、留有余地”的原则, 有序研究推进个人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和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个人用汇额度, 放松个人资本项目跨境交易限制, 允许境内居民境外投资;进一步提升QFII、RQFII、QDII的额度, 允许非居民在境内通过发行股票、债权融资, 并可适当降低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资质标准, 允许此类资金兑换。

2.坚持风险可控, 完善监测体系。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提高, 外资跨境流动规模扩大, 速度加快, 对中国市场发育程度, 企业承受能力, 金融机构适应性及金融监管水平等一系列方面提出严峻挑战。因此, 在循序渐进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 一方面对外汇管理机构来说, 要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 态势研判, 对异常违规资金高压打击, 切实守住风险底线。另一方面对市场参与者来说, 要积极提高自我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特别是各类金融机构管理资产负债表风险的能力, 以适应新的环境, 应对国际资本冲击。

3.完善管理体系, 改进管理方式。跨境资金要做到全口径统计, 全面监测与控制, 需要打破币种限制, 不以外币和人民币区分管理权限。现行资本项目管理主要内容是以外汇管理局为主的外币管理, 有关人民币的资本项目管理有赖于外汇管理局和人民银行的政策协调, 对涉及两部门交叉监管的业务, 要充分沟通协商, 实现本外币一体资本项目管理;此外, 一味地资本管制无益于对外经济发展和对内外汇管理, 树立资本项目间接管理意识, 通过运用市场及经济手段间接控制跨境资本流动才是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最佳方式。对此, 最重要的是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改革, 通过调整汇率及利率水平调节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 这将是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长期的努力方向。

摘要:近半年以来, 中国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措施频出, 从其手段和方向来看, 大体可以看出外汇管理局正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有序推进资本项目管理改革。在此过程中, 现实和理论因素交织, 国际和国内环境呼应, 更重要的是以人民币国际化为目标, 大幅度促进投资便利化, 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分析其中的因素, 并对下一步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黄云.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现状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 2011, (1) .

[2]孙工声.资本项目可兑换条件下外汇管制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 2011, (18) .

上一篇:电梯安装施工流程下一篇:回转窑安全操作规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