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精选11篇)

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化教育设施已相当丰富,普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发挥电教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情引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电教媒体的运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例如在教学《比多少》时,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段动画片吧?(故事导入)画外音:我是兰兰,今天要和豆豆去果园摘果子,小朋友们,你们也想去吗?那就赶快准备好吧!

动画演示:果园里,兰兰很专心地摘果子。

(1)摘下一个苹果,一个梨,画外音:“苹果和梨的个数怎么样?”

(2)又摘下一个苹果,一个梨,画外音:“苹果和梨的个数怎么样?”

(3)出现一堆苹果和一堆梨,画外音:摘下的果子越来越多,现在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吗?

利用多媒体,结合故事导入,并配有轻快、活泼的背景音乐,创设“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运用电教手段,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

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 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三、运用电教手段,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先出示火柴盒、牙膏盒、文具盒、木箱等长方体实物,然后隐去它们的材质、图案、色彩剩下要研究的几何图形。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用着色、闪烁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个数;用三组颜色表示相对面、相对棱,用动画平移的方法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平移后完全重合,使学生认识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电教手段,解决困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五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

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运用电教媒体,开阔视野,增强互动。

学校建成校园网和联入国际互联网,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学生通过访问网络上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学到丰富和扩展了的书本知识,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其次,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后,增强师生交互性。网上交流,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了启迪,获得了灵感。

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诱发思维, 使他们想学、愿学。在教学中, 我采用“故事激趣”“以景激趣”“以乐激趣”“以片激趣”等方法,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教学《利息的计算》时, 我摄录了一位叔叔到银行取钱 (定期) 的全过程, 并把摄录的过程输入电脑里。在上课时, 我就把这个过程播放给学生看, 学生的视角此时充分得到刺激, 个个认真观察, 兴趣盎然, 情绪高涨。

二、运用电教媒体, 呈现知识的形式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中, 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电教手段, 化静为动, 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 可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获取新知识。

三、运用电教媒体, 突破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 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学生学习知识, 不仅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分数与除法关系》这一内容的例3 (把3 块饼平均分给4 个孩子, 每人分得几块?) , 属于把许多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求每份是多少一类的计算题。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 但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 需要借助图形来说明。为此教者用多媒体显示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先把每块饼都平均分成4 份, 再把平均分得的12 份平均分成4 大份, 每人分得这样的一大份 (12 份中的3 份) , 相当于一块饼的四分之三, 即四分之三块;第二种分法是把3 块饼看作一个整体, 把3 块饼平均分成4 份, 每份是3 块饼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一块饼的四分之三, 是四分之三块。通过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画面, 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两种分法的过程, 也明白了3 除以4 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的道理。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 并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使其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接下来的口述推理过程、比较两种分法以及例3 的引伸题 (将3 个饼平均分给5 个、7 个孩子, 平均每人分得几块) 的解决,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很高的智慧, 全班同学都积极地参加了讨论。

实践证明, 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它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只有切实贯彻和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技术, 只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教学中, 才能达到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了课堂的整体效率。

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电教媒体 培养 兴趣 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数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缜密严谨的思维,并让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用数学来解释一些问题。如何让学生对数学课有兴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形式上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多另一方面来说,电教多媒体也能使得课堂的讲课内容更加多样化,展现形式更加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对数学有一个好的印象,利于今后进一步地数学学习。在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多煤体进行教学呢,本文将对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电教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为其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对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新颖的形式和东西能够很快吸引其注意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首先从形式上,电教媒体在课堂上的引入能够使学生感到新奇,好奇这样的数学课会与之前有什么不同。其次从内容上,因为电教媒体能够很好地将图像,声音以及动态视频运用到课堂中,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一道枯燥的数学题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可以有很多的新的展示形式,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更易产生兴趣。最后,电教媒体的引入促使着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一些改变,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成就感,例如,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动画来展示,有3只鸟在树上站着,这时又飞来5只,让学生通过观察视频来自己出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加法的意义。

二、电教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电教媒体具有形式内容多样化的特点,它在课堂上的引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充分展开想像力并發挥创造力,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日常用品上哪些地方是角,让学生通过图片联想生活中的实物来对角这一概念有更加准确和具体的把握。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感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参与问题的解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学习效率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电教媒体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内容更加丰富,较之前的板书更加有条理,更加快捷,学生在一堂课上所学到的内容更多,对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直观理解数学知识

依据小学生思维特点及认知规律,年龄小知识面窄,感性认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直观,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在屏幕上,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为学生架设起学习的桥梁。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利用课件展示孩子们在游乐场玩飞机的画面,提出问题: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根据问题先观察:每架飞机上坐了几个人,有几架小飞机?学生回答每架飞机上坐了3人,有5架小飞机。用加法列式:3+3+3+3+3=15一共有5个3。这种有好多个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如:3*5=15或5*3=15。重点是让学生感知相同数相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看到的图形是动画的,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巧变题型,可增加课堂容量

要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就要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出各种形式并且生动有趣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来练习,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从而使整堂课的练习得到优化。其次,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泛的练习素材,让教师把数学问题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题意,并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可以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如:我在教学“表内乘法(一)”这一单元是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外,还必须有计划地组织练习,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例如组织“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摘水果”等熟记口诀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如,“开火车”、“送信”、“接力”、“登山”等,这些练习形式既具有游戏性,又便于全员参与。电教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不断使学生更加活跃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在课堂教学时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习效率。只要我们教师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媒体越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更好地让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习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信才.浅谈将电教媒体融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0).

[2]齐翠娟.注重电教媒体的实效性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4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的电化教学是图象、文字、动作、声音为一体的教学工具。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字词训练,对课文的没有激-情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低,很多字词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语文成为了学生头疼的科目。引用电教技术后,我们使用美丽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悦耳的歌曲等等,可以使语文教学使用许多新的方法和途径。使原本难以说清的重、难点变得好学、好懂。教师也可以把语文教学课堂变成充满欢笑、充满智趣的学习乐园,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因此,电教媒体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要求我们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首要任务。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把教学变成艺术,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而电教手段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在电教手段参与 1

下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白板把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变直观„„如我在教《荷花》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荷花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各色各样的荷花,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二、运用电教媒体,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情感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学生往往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思维局限于某一点上,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情绪会低落,精神会分散,老师教得苦,又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多媒体能为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如教《和事件赛跑》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观看地震后解放军救人的场面,以及地震后医生抢救伤员的实况录象,感人的场面以及他们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的情境。使同学不仅感叹时间多么宝贵呀!时间就是生命。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电教媒体,能够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有些问题难以用语言来解答,有些陈述的现象仍然是抽象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使文字表达生动化,使难点迎刃而解。如:在教《月球之谜》时,学生难以理解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借助多媒体演示,伴随着轻松的音乐,老师娓娓动听的解说,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月球上,又好像身如其境地来到了月球上。在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时,有一句话: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学生体会不出石级的笔陡。我就借助多媒体演示,播放天都峰的画面,同学们看后都不仅发出这样的感叹:“真陡呀!”这样化抽象为形象,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电教媒体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多媒体教室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月球之谜》一课时,我下载了网上有关月球的资料,并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看了资料后,请你谈淡学后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和查询教师机上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完成了作业。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各种各样。我从中发现不少作业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精神。

五、运用电教媒体,能增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电教媒体,能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信息,有效调控教学过程,能充分利用40分钟的时间,严谨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了教学软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

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等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电教媒体具有鲜明、高效、具体、直观等特征,运用电教媒体,它能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信息,并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如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学生将字写在作业本上,写完后,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写法和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运用视频展台及时投放,师生评价,进行信息双面交流。这样便于教师尽快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上的不足,能及时准确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弥补和改进,同时也为以后的备课、上课作了实践地指导。又如:在语文练习中,如果教师黑板上写一道题,学生回答一道,三分钟可练习1题,使用电教媒体后,三分分钟可练习2~3题,效率提高2~3倍,这就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自学和练习时间,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知识。同时也就减轻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

六、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感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计算机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

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5

高要市第一小学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整合,在音乐教学中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资源,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老师呆板教唱,学生机械跟唱,课堂上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将图片、声音、视频等融为一体,通过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动作,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有趣,变呆板为活跃,变静止为生动,丰富教学内容,拓宽音乐视野,激发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音乐

审美

一、利用多媒体,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

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或者只听录音示范, 学生对着课本随声学唱,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歌曲的内容和意境,教师也是一带而过,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完全不能把握,完全不能表达歌曲的意境和词曲作者的思想感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地对唱歌失去兴趣。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将图片、声音、视频等融为一体,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让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从而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有趣,变呆板为活跃,变静止为生动,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花城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来吧,来踢球》是一首体育运动的歌曲,演唱难度很大,学生难以集中精神去唱。我利用多媒体平台先播放奥运会歌曲《我和你》、《北京欢迎你》的MTV,让学生从绚丽的画面中,感受美的视觉冲击,感受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气氛,然后我教唱《来吧,来踢球》这首歌,屏幕上出现了北京的鸟巢、水立方以及刘翔等奥运健儿奋力拼搏的图片和视频,同学们心潮澎湃,高唱着歌曲,激动地站立起来,好像自己在参加奥运比赛为国争光一样,随着活跃的气氛和震撼的音响效果,学生在歌曲转调的地方很好地把握了音准,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多媒体教学能开阔音乐视野,增长音乐见识

小学音乐教材中涉及到歌曲演唱、乐器欣赏、舞蹈欣赏等内容,多媒体对音乐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歌曲演唱欣赏中,学生可以从多媒体播放的MTV画面中,真实地欣赏到歌唱家演唱时的声音、表情、动作等风采;在舞蹈欣赏中,可以清楚地欣赏舞蹈家创作优美的舞姿、艺术的造型、华丽的服饰以及道具、场景等,从视觉中感受一个个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在器乐欣赏课时,过去教学只听录音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很多乐器没有一点印象,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把各种乐器的图片、音色、演奏技法及其分类很直观、很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不论是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都可以从屏幕上直观看到,并欣赏到这些乐器的音色和乐队的现场演出,还可以了解它的用途性能,归纳出各种乐器的种类。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对比,让学生能区别出各种乐器的形状,聆听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开阔了学生音乐视野,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音乐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创设音乐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如:在《金孔雀轻轻跳》一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听、视、唱、动溶为一体,尤其是通过影碟播放傣族的舞蹈,让学生看着屏幕学跳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手势,师生歌舞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媒体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传统的审美基础上,产生更佳的审美效应。如:《让我们荡起双浆》是一首旋律抒情优美的童声合唱曲,它描绘了祖国的“花朵”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船游玩的欢乐情景。传统的教学只是老师教唱歌谱、歌词,学生机械的跟唱,枯燥乏味,没有美感,为了让学生感受歌中描绘的秀丽景色,我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迷人的风光:夏天的北海公园美丽、凉爽、鸟语花香,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只小船满载少先队员,轻巧地荡着双桨、唱起了欢快优美的歌曲,屏幕上精美的画面淋漓尽致地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因此,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想象美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如:在《听音乐看舞蹈》一课中,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芭蕾舞片段《天鹅》的视频,学生看着画面上芭蕾舞演员优美的舞姿,高难度娴熟的足尖技巧,听着大提琴演奏的优美乐曲,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被充分调动起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想象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天鹅高贵优雅的神情和安详浮游的美好情景,他们凝神静听,陶醉其中。多媒体能让学生在艺术综合美感的熏陶和启迪下,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音乐带来的艺术美。

五、运用多媒体挖掘潜能,引导学生创造美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教师看不到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利用多媒体去辅助音乐教学,让学生不仅只聆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议交流式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在二年级音乐下册《大海》一课中,我播放了用幻灯片和视频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波涛翻滚,白帆点点的大海,欣赏那流动的美丽画面,并借助音乐的姐妹艺术(绘画)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大海,感悟大海的美。在小提琴抒情优美的音乐烘托下,他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地投入绘画,风格各异,个性鲜明,有的画了渔民在欢笑中捕鱼;有的画了海豚、海豹在水下嬉戏;有的画了小朋友在海滩跳舞、堆沙人等,都是一片风平浪静,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通过视频、图片、音响等这些多媒体的现代教学工具辅助音乐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活跃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掘了他们多元化的艺术潜能。

社会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飞速进步,信息网络技术正快步地走进音乐课堂教学,成为现代信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载体。信息技术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顺应音乐课堂的教学规律及特点,协调互补,才能达到音乐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研的实践与探究》

2、《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网络》

3、《在“网络技术应用”中开展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4

张 捷

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6

目前的语文教学,基于倒重点的不同,提出了“侧听、测说。侧读、侧写”等几大类的划分。本文单就这一学科,谈谈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

一、侧听说,强化语音听说训练.借助录音教材,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

语音这东西,一旦离开了发声体,稍纵即逝,无踪可觅,无迹可寻,只有通过感性示范,才能给学生以明晰的印象。教师由于自己的口语素质以及对课文朗读的理解和把握的差异,往往对听说训练造成一些偏差。而课文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等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利用电视及录像,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的说话。演讲、辩论是听说训练中深层次的内容,它要求“话”、“表”结合,不仅要借助有声语言,还应运用动作。表情、姿态等态势语言。这若单从理论上阐明操作要领,而没有可参照的示范,要让学生在此项训练中有所成就是很难的。录像。电视的介入,则增强了它的可感性和可仿性,便能使学生演讲时侃侃而谈。初一年级有《怎样讲故事》一课。

能讲好故事,是听说能力中的高层次。培养这种能力既困难,也很重要。我校开了一堂公开课,由于运用了电教手段,这堂课上得十分成功。首先从理论知识上让学生知道讲故事的要领,接着播放《刘纯燕姐姐讲故事》的录音带,体会在语气、语调、语速、节奏. L 的要求,然后播放中央电视台动画城中董浩叔叔讲故事的录像,着重注意其中的表情、动作。姿态,再让学生讨论、分析所看所听范例的优点及其可借鉴之处。最后组织学生模仿着讲故事,要求“话表”结合。大家现‘渺”现卖,现学现用,成熟而又形象地表演赢得了在座百来位老师的掌声和笑声。

另外像《要说普通话》、《说“话”》以及第四册中的演讲与辩论,我们都运用了电教手段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播放音乐,进行诗歌教学

“诗言志”,诗歌感情深沉而内蕴,讲意境。这使得诗歌教学只有让学生的身心都进入诗的特定氛围情趣之中,才能体味到诗的深层含义。选用与诗感情相协调的音乐能映衬出诗的意境与内涵,使内涵之情外露成可以感受的音乐,诗的教学在诗配乐的潜移默化之中逢难化易了。

二、侧读,置阅读于有趣的情境中

侧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课堂上要有知识性。趣味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电教手段,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电教媒体作引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一篇新课文,学生是否学得起来,能否积极开动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入新课是否成功。如果采用电教媒体.设计一个良好的导人语,就能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你所设置的情境中去。由于学生阅历浅,知识水平不够,课文的内容包罗万象,这就更需要采取电教方法。当然这就需下一定力气设计制作一些音像资料业如在上《说“话”》这一课时,我们就先设计了一段录音对话:闹市中有两辆自行车相撞,两人各不相让,针锋相对地吵了起来;而另一段则是车厢中一人踩了另一人的脚,由于相互谦让.风平浪静。从而引出说“话”,这样做学生很感兴趣,课就容易上好了。2 .播放电影录像,设置特定情境或印证课文内容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已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如《木兰诗》。《青山处处埋忠骨》、《牛郎织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若选播其中的片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的理解与欣赏,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古板为鲜活。像《木兰诗》,是一篇腊炙人口的叙事诗,语言凝练,内容丰富,播放相关情节后,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的。.利用投影片,使细节内容形象生动

投影片是现成的音像教材,教师也可以利用透明胶片自己动手制作。

如在讲《变色龙》那课时,依据奥楚蔑洛夫对待小猎狗的不同态度,设计几幅图画,运用特写、夸张的手法,重点突出他的动作、神态、表情,课堂中依据相关

情节放映。这样奥楚蔑洛夫就丑态毕露,文章脉络也显得清晰,学生也兴趣盎然,思维积极升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自己动手,利用胶片制作综合复习系统图表,以利于串点成线,联线成网在综合复习中,将所学知识综合成系统网络图表,并将其绘制在透明胶片上,即可投影使用;.这样做可以避免多班次重复费时的黑板书写,从而引发学生联想,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信息储备,重温各种知识,进行整体比较。既言而有据,又大大减少复习时间与学生课业负担,对提高复习效率和总体成绩大有种益

三、侧写,优化作文教学.利用录音、电视等视听媒体,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材料

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响中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感受艺术铁力,引发学生对其内容、主题、意境的联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我们利用《东方时空晨曲》,让学生反复听,再描绘晨曲中所表现的深刻哲理与情境;用录音机录下 1996 年五四联欢晚会节目,再根据录有写联欢会。通过这些听的感觉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确有很大帮助。.利用投影片,诱发学生写作灵感

语文写作涉及面很广,有些写作内容学生一时难以清晰回顾。尤其是说明文,所说明事物的特点,由于缺少实物观察,学生可能不甚明了。若采用投影胶片或录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如写动植物之类的作文时,要求写一篇命题作

文《蜡蜒》,此时学生感觉不好写。我们便利用生物投影片,并制作了 3 幅画:《蟑蜒在水面上疾掠》。《蜡蜒复眼的特写镜头》、《蜡蜒捉虫瞬间人这样,学生就能抓住错蜒的特殊复眼、飞行本领高超、捉虫才能超众三个特征,写起作文来就胸有成竹了。.利用投影,当众评改作文

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7

1从理论上与现在的条件上来看

1) 近年来, 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教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使用, 普及电化教育是必然趋势。现在各中小学、电教设备齐全, 所有教师都正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电教媒体的应用。

2) 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他们直接感知到的具体生动的形象, 容易成为学习动力, 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 形成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

3) 根据学生生理发展特点, 学生是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时期, 好奇、好动、模仿力强, 只有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 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发掘其内在的潜力, 才能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

4) 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 (Treychler) 在1967年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 11%是通过听觉, 1%是通过味觉, 1、5%是通过触觉, 3、5%是通过嗅觉获得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 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 运用多种电教媒体进行的电化教育又称视听教育, 是利用高科技的现代视听工具作用于人的感官, 特别是视觉和听觉器官, 加强刺激, 以增强表现对象的形象性、直观性, 使活动主体在兴致勃勃的情况下主动接受它们所传播的信息, 这些形象可感的信息易于转变为容易接受的理性认识层面。

6) 现代教师大部分具备操作电教媒体的能力。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现在的教师, 尤其是年轻教师, 经过各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都具备了操作电教设备的能力, 对电教设备能够正确的使用, 并能自己制作一些教学用课件, 如投影片、录象、动画等。这为普及电化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利用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 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 帮助学生熟悉歌词, 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 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 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1) 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低年级学生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例如:歌词:太阳天空照, 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 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 爱劳动,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 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 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2) 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学生以前听音乐, 就是听个热闹, 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 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 二者结合, 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例如, 欣赏《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 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 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 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3) 利用录象、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 教师讲解舞蹈动作, 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 效果就不一样了。例如, 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的舞蹈动作时, 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 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 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 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 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 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 更是帮了大忙。

(4) 化解音乐教育的难点, 利用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情感。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 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 (声音是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 , 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 象《中国, 中国, 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 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 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 从基本音区看, 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 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 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 播放教学录音带, 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 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总之, 音乐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以其独特功能, 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意境美等来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心灵, 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行为美。

摘要: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 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 产生联想和想象, 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电教媒体,审美目的

参考文献

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电教媒体;语文教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47-02

实践证明,电教媒体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学生创作思维也有深刻的启迪。同时,学生又从交流中概括出人们在看问题时,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结论就不一样,明白看问题要从多方面去看才能得出比较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这样,媒体展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1 电教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所谓“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要想成功地上好每堂课,电教媒体教学的作用便不容忽视。它能帮助教师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欲望,激发求知欲等目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1.1 情景导入,激情引趣

上课刚开始,教师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去观察欣赏,这样会引起他们莫大的兴趣。如在讲授《三峡》一文时,先播放一段三峡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配上清新优雅的音乐,让“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河流”“清澈的泉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这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尽入学生眼底,亲身感受一下三峡的“奇情壮采”。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就获得极大的提高。

1.2 设置疑问,引人入胜

设置疑问,就是要促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详尽的学习内容的心情。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可以先把课文的结尾部分制作成一个动画:一个赤裸身体、头戴皇冠的皇帝,身后是手中托着空气的内臣和一群大臣,摆着一副骄傲而神气的样子在举行游行大典;两旁街道上、窗户上都是围观的老百姓,蓦地,响起一个小孩子天真的声音“可是他什么都没有穿呀”。屏幕上显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面呢?请看《皇帝的新装》。此时此刻,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情境之中,产生“想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2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始终是中学语文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思维想象力和写作的能力。运用现代电化教学,帮助学生在大脑里形成思维图像,培养多向的思维能力。帮助运用电教投影仪的图片,激发学生创设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对图片的内容认知就会越来越多,因为只有当学生拥有自己的写作认知时,才会提高写作兴趣,才会写出一篇好作文。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运用投影仪可以增加课堂的写作容量,提高感知效率,使学生加深思维想象力,所以收效很大。通过化静为动,能使学生正确掌握写作方法,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实践证明,只要有效地激发作文教学,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视听电教方法,创设写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观察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有顺序和有重点地进行观测,要恰到好处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观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视频,给学生放一段描写景物的录像,让学生观察那多姿多彩的菊花、茂密的菊叶和飞舞的蜜蜂,這些景物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被菊花的美丽而陶醉,醉入那美丽菊花的景物之中,进入梦幻般的世界。他们立刻对美景产生赞叹,会增加写作欲望,一种很强的内在动力就升华到写作上,也就有了写好作文的情感。这时教师对着电视画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顺序,也就找到了写作的门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仔细观察,这时教师还要引导、启发学生,把景物的花、茎、叶,远看怎么样,近看怎么样,用美丽动听的词语告诉学生,趁机指导学生习作练习。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在一种积极愉快良好的心态下写作,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再现景物,通过重复扩大或缩小等各种方法,实现图像动静结合,这样就有效地强化了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写作中,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优美的词汇、句子等,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会更加有声有色,语言流畅,耐人寻味。

3 电教媒体教学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教”是为了“不教”,这已是目前教育界形成的一种共识,而“不教”的前提是学生要把教师所“教”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迁移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手段,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训练,促进学生实现迁移。

如在议论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了议论文的构造模式,知道议论文必须有论点、论据、论证这三个因素。而论点提出的位置却有多种多样,有的在段首,有的在段中,有的在段尾,甚至有的还需要自己综合归纳才能得出的。论证方法和论证风格也各有千秋,有演绎推理的,有驳论的,有辩论的,有摆事实讲道理的,如此等等。所有这些论点的提出方法和论证方法,在教学中都应一一列举出来加以强化训练。利用多媒体来展现,既可节省时间,形象而快捷,又便于分类理解,达到逐类旁通,全面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点之目的。

4 电教媒体教学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运用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尽可能地使学生自由地想和做,产生新的欲望和活力,可促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启迪创作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诗歌常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寓有深刻的哲理,抽象难懂。教学时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可以化抽象事理为具体生动的形象,帮助学习理解内容。例如,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全诗的高潮。学生对此感到茫然,理解困难。先出示曹操“临石观沧海”的挂图,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临石观海吟诗”的片段,这样动静结合,把学生带入形象生动的画面之中,给学生展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图画,表现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大海吞吐宇宙之势的博大胸襟。至此,学生也不难理解此句诗是用夸张手法表现其韵意的,从而达到学生理解其真实含义的目的。

总之,电教媒体及网络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对优化教学过程,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教学效果等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认知平台。因此,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趋势。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积极地使用这种先进技术,让它的优势真正在教学中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崔微微.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1):242.

[2]魏双维.如何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教学效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4):69-70.

[3]李文秀.电教媒体在“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J].中小学电教,2012(1):81.

[4]陆燕.电教媒体:语文课堂教学的完美装点[J].中小学电教,2012(1):145.

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9

作者:袁隽单位:小学邮编:

【内容摘要】强调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是针对当前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所言。如何做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既要把握好可使用的地方,也要注意使用的时宜和度量。也即该用的时候可以适当运用,不该用的地方和时候切忌满目乱用——能不用或少用尽量不用或少用,的确能起到辅助教学的地方和时候可适度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电教媒体 合理运用

强调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是针对实物投影、录音、电脑等现代化电教媒体基本普及的今天,笔者亲眼目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过多、过滥、过于牵强使用电教媒体所造成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主题混乱、学生思维不够严实深、课堂纪律松乱、形式上“求新求异”而对学科实质性教学内容掌握得浮躁、不深刻等等不良后果而言。之所以出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种种之不良后果,笔者认为,是因为老师没有把握好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不该用,应该如何运用的原因所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握好该用的地方和该用的时候适度运用,同样还是能让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朝着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语文效率的正面方向发展的。

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举例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激趣导入,可适时运用

新课导入方法有许多种:如引人入胜的语言描述,扣人心弦的故事,引人思考的问题,结合文本的一些语言文字游戏等等。笔者认为: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描述或活动游戏可以解决问题的,也即能不用电教媒体“辅助”,我们就尽量不用或少用电教媒体;如果你觉得使用电教媒体效果会更好,那你也不妨使用,但一定要做到适时。所谓适时,就是在学生学习情趣低落或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时,甚至对你的语言或口头描述不是很管用的时候,一段精彩的媒体的确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引起注意,这样的时刻,使用电教媒体叫做适时。如:小学低段学生一般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思维较弱,甚至注意力也不大容易集中。根据低段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来一段动态的、变化的事物(动画短片)电教媒体,以声像为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中的课文《小小的船》一课,上课一开始,我就展示预先设置好的Flash动画:先出现一幅满天繁星的天空图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夜晚星空之下,接着

伴随着音乐和富有吸引力的音响:“在满天繁星的夜空里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一个弯弯的月亮从夜空中盘旋而出。学生被动画音乐吸引了,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趁机说:“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有一位老爷爷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你们很想读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6页。”教学效果不错。

二、理解、突破重、难点,可适度运用

一篇文章内容有主次和难易之分。有时教师在教学中费尽口舌,学生还是理不清头绪,一知半解,在这种时候如果借助电教手段,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如教学寓言《刻舟求剑》时,学生对掉剑人到底错在哪里一时难以理解,因而成了本寓言的学习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分析短文时,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把课前预设的这样一个Flash动画——宝剑从船上掉入江中,在船上掉剑处画上记号,然后小船缓缓驶向和河对岸演示了一遍,学生看到“船上的记号跟着移动,而掉在江中的宝剑却没有动。”学生突然茅塞顿开。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大,小学生很难体会到,利用媒体课件展示一下,可以让学生影响更加深刻。具体操作是:我先让学生自由默读一遍课文,然后看我课前专为他们设计“划亮第一根火柴看到的情景”、“ 划亮第二根火柴看到的情景”、“ 划亮第三根火柴看到的情景”、“划亮一整把火柴看到的情景”的课件展示一遍。学生边看边听边跟随课件中的画面一起想象,课件展示完了,大部分学生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又回到文本的学习,学生就很快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利用电教这一特殊手段,不仅创设了课堂教学情景,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学生对课文内在思想感情的准确理解,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重点理解“练功”、“苦头”、“滚”、“扑”、“撕”、“咬”、“生活的本领”等词语。如果仅重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媒体,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程度是不够的,所以,教学时通过精心剪辑适时放映一段狮子捕捉猎物,撕咬,吞食的录像短片,既开发了学生的右脑,又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滚”、“扑”、“撕”、“咬”的动态形象,词语的意思在学生的头脑里印象也更加深刻。

但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电教媒体使用的“度”——做到适时的同时更强调适度,也即适可就止才行。适时是指你需要用的时候用,而适度,就是使用的时候应把握好电教媒体使用的时间值。电教媒体使用的度一旦失衡,即电教媒体在一堂课中使用量过多或过频,甚至整一堂课成为媒体或课件的播放课,也即一旦电教媒体成为一课堂的主旋律

时,不仅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所学的学科内容上,而且还会因老师(尤其是对媒体操作还不够娴熟的老师)过于关注“媒体课件”而“疏远”了学生,造成师生“分离”现象,从而导致课堂主题混乱。这样的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上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相反,还会冲淡学科里面所学的知识。这是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主题混乱、学生思维不够严实深、课堂纪律松乱、形式上“求新求异”而对学科实质性教学内容掌握得浮躁、不深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电教媒体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所最忌讳的。大家要特别注意。

三、绘本阅读、拓展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可放手运用 在现当今语文教学刚涌现出来的绘本阅读教学,适合整堂课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由绘本阅读本身的教学特点决定的。因为绘本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激发、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外书、多看课外书,看好课外书,培养其从小养成爱看课外书的习惯,带着“广告”色彩的引导性阅读的课堂教学。

使用电教媒体拓展知识,我主张利用课外或活动的时间,采取休闲的方式,在学生不感到负担的前提下,组织学生适量地看一些与学科相关的动画、录像或电脑光碟等媒体资源,不但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能在有意无意之中,帮助学生学会获取语文知识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电脑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我们能养成甚至当作学生的面利用网络中的搜索引擎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寻找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的习惯,学生也自然明白了网络搜索引擎的神奇,为学生自己有机会利用电脑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实现增强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并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电脑网络是工具,仅仅是工具。它不能代替你的学习,只能帮助你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绍飞.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0)

[2]姚开红.回归语文教学之本[J].湖南教育.2006,(2)

[3]许琴.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2010,(3)

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社会的来临使我们的教育别无选择,不抓住机遇就会被历史的巨浪冲走。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教育就必须跨上网络快车。本文用具体案例探讨电教多媒体在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教多媒体 优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促进了儿童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传统小学阅读课型的偏向。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写作能力,因此,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低、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时曾出现过两种偏向:

(一)、片面强调阅读对写作的制约作用,片面强调阅读的重要地位,将背诵范文、背诵经典作为低、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唯一的,单纯的“重要任务”,忽视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也造成阅读效率不高。

(二)、为了尽早写作,夸大了背诵的作用,试图以背诵经典代替大量阅读,提前进行写作。虽然在背诵经典文本发面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写作水平仍然不能提高,甚至出现“小文人”的腔调。学生最终的阅读还是要写作。阅读量不高和阅读的质不高,不仅严重影响写作的顺利进行,也对欣赏经典文本有消极的影响。

三、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做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而做出的恰当的要求,也是实现“将阅读教学和写话、口语交际巧妙结合起来”的目的提出的现实的科学要求。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目的也是在增大阅读量的基础上,在小学起始年级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创新阅读、写作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使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左右的学习,做到提前阅读、写作,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相整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创设更多优美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内容,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再现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还加快小学生的阅读的能力。通过两年的网络环境阅读教学实践,我在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传统阅读教学的继承和创新下,初步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下面我以小学语文创新阅读与写作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垃圾》为案例,作一步的阐述。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阅读会使他们感到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阅读情景,就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在开始学习《我们身边的垃圾》时,我了解到孩子对这个事物很熟悉,所以我就给孩子出示了各种垃圾的课件图片,并问:“这是什么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垃圾。”接着,我让小孩和我一起表演“我做环保小卫士”一起捡果皮的情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在捡果皮的感受。表演一开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演着,通过模拟对话,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顿时课堂的学习气氛高涨起来了,对话让孩子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劲头就更高了

(二)自主阅读,渗透学法。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新课标还具体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阅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敢想敢干,敢创新的精神。让学生用多种阅读方法来阅读文本。以这样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营造了一种和谐相融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还想出了很多阅读的方法:如在QQ空间里阅读爸爸妈妈的日志等,如对学生说出的阅读方法,老师要及时的总结和归纳,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露痕迹地给学生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对他们以后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三)游戏巩固,说话练习。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假如一直保持着枯燥的阅读讲解,也难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方法后,我就创造了情景,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先用“结对子朗读”的游戏来检查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识,然后又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个别同学的阅读。鉴于孩子们对文中的句子、段落、标点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我就直接出示了文本里的内涵,并要求孩子们借助文字理解文本。跟同学进行游戏说话的巩固练习。有了这些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不仅乐于学习,更能主动地轻松地快乐地巩固阅读的内容,心情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了。

(四)拓展阅读,知识整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实施新课程其中一点就是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活用课本。课程是学生手中的教材,又远远超出了这本教材。它应该是一泓源源不断的活水,能巧妙地拓展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和智慧。阅读教学不单只在语文书的一个课文里,或者是在《创新阅读与写作》的要求阅读的几十篇文章里。假如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是有违背“大语文”的观点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先找准了课本的突破口,将课文中的资源拓展开来,然后再根据课文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又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诗歌、故事、童话等,让这些补充的资源能有效地在课堂的教学中运用起来,活动起来。让学生能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整合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基础。

在巩固阅读教学后,我充分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阅读我给他们提供的相关阅读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带有拼音注释的,方便他们阅读的电子文本。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适量的超越,还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认识从“字——词——句”上升到了“段——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积累。不仅积累学习过的生字,更积累了新的言语,新的文化。这样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阅读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

(五)读写表达,实践运用。

《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增大阅读量,而达到提早写作的目的。其实在学生大量阅读后,他们都会有一种想跟别人分享自己阅读收获的冲动。而教师就应该抓紧这个契机,为孩子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让他们一吐为快。所以在阅读完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环保局长,你会怎么要求全市人民?”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后,我立刻让他们在网络的留言板上留下了自己的“杰作”。虽然有的孩子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这也是他们涉足于写作天地的练习作,不仅可以让他们的思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已经对所学的知识再次得到实践运用,也对消除了写作在心中的恐惧了。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网络的优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在网络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了,明显地,传统的 “传道、授业、解惑” 的课堂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课堂成为知识融会的地方。正如威廉•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一书中所写的:

“一颗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何克抗、张文兰、余胜泉:《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目标与策略》

3、张效民、禹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教学案例》

4、韩绍祥、魏国栋:《试教通讯》

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好听故事,看动画片,并参与其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如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等,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用好多媒体课件,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让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低年级拼音 识字 多媒体教学 直观性 趣味性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1]”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

“拼音、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难关,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的处理应用,能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使其同时发挥作用,让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让拼音学习更有直观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使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

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物,水中之花”。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内容之广,上至天文地理,光至古今中外,无所不容。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积累,认知水平均不高。这就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心理學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形象记忆、借助具体的材料、或图像、视频记忆。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二、电教识字有利于课程标准,顺利完成教学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1]”它说明教师已经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是,低年级儿童的语文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的说教、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在我平时的语文识字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造成他们对很多汉字区分不清或直指不清的情况。毕竟常用字有3500之多,音同形异、形近意远、音形难辨的汉字也很多,小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注意大概轮廓,而分不清细微处。诸如“己”和“已”,“元”和“云”等一类汉字。在上课时,我运用投影来更换偏旁,把容易写错的字建“易写错字库”帮助学生区别辨析,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增强,效果颇佳。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总之,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电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且适用有效的识字教学情境,识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就会乐于学习,从而在兴趣盎然的识字过程中开发智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138、13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55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第一版 )。

上一篇:【西南大学专业】西南大学招生网站-西南大学分数线下一篇:锚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