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教育培训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禁毒教育培训(共8篇)

禁毒教育培训 篇1

是百恶之首,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危害。是传播性病、艾滋病和其他传统病的重要渠道,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使人格变异,人性泯灭而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财富,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夺去吸毒者的健康乃至生命。

(1)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法律法规,观看《远离》——青少年禁毒宣传vcd等宣传教育资料,掌握基本的禁毒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对危害性的认识;

(2)要积极参加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认识禁绝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竭尽所能向家庭成员、社区居民、周围的朋友宣传的危害性和预防知识,提高禁毒意识和防范能力;

(3)要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摒弃不良的生活习俗,积极加入到“禁毒志愿者队伍”行列,做到“不让进我家”,争当“禁毒卫士”,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接触,不接触吸毒的人,不刻意模仿成人的不良嗜好,不轻信盲从他人的诱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4)自觉远离,不吸食、不传播,不轻信有治病的功效,增强社会责任感,发现吸、贩毒行为要及时向机关举报;

(5)要树立远大理想,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刻苦学习,陶冶情操,确立远大理想,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健康的行为抵御的侵害,做“珍爱生命、拒绝”的好公民。

(6)要关心家境贫穷、身体残疾、下岗、待业人员等弱势群体及曾失足的青少年,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工作、学习上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何勇气,自觉远离;要对曾吸毒者提供帮助,不歧视他们,促使他们改过自新,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禁毒教育培训 篇2

一、高校文化建构对开展禁毒防艾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高校文化潜移默化的特点, 将会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 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专业知识, 而且能够愉悦学生精神, 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而禁毒防艾教育作为一项全方位展开的工作, 其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向学生传授禁毒防艾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禁毒防艾知识的同时, 对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 进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增强抵御毒品和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其次, 高校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禁毒防艾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 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在高校期间以文化为导向, 并综合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 将禁毒防艾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 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 形成健康的人格,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 高校文化构建作为开展禁毒防艾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杜绝毒品、远离艾滋”在高校的真正实现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建构措施

(一) 开展思想教育,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大学时代, 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具有性欲旺盛和好奇心强等特点, 一方面这个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往往还没有完全成熟, 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行为以及淫秽色情小说的影响, 另一反面他们大多崇尚自由, 追求个性解放, 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 这就导致高校学生容易成为毒品和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受害者。因此, 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建构首要措施之一就是开展思想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体而言, 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 应当将禁毒防艾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 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使学生能够自主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避免空洞、乏味、单一的说教, 从而在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同时, 使学生能够对禁毒防艾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 在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本着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征, 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使禁毒防艾工作能够贯穿于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全过程, 避免思想教育工作的形式化,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禁毒防艾教育的理解;最后,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开展禁毒防艾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这不仅能够使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 提高禁毒防艾教育的说服性和感染力, 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 主动扫除不良的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 强化系统灌输, 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当代高校的大多学生往往长期生活在家庭、学校的庇护之下, 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 不能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进行明确的定位, 责任意识相对淡薄。而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建构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 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正确评估, 进而明确自身在社会中所充当的各种角色, 担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因此, 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建构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强化系统灌输, 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般来说, 应当从如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 针对我国当前大学生频频出现的自杀、他杀以及虐待动物等事件, 应当开展生命教育,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 自觉形成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珍爱生命以及享受生命的意识, 承担起自己对自己的责任, 从而正视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 主动做到禁毒防艾;其次, 应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让他们懂得自己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 从而树立起保护生命的意识, 并在生活实践中增强保护生命的能力, 使自己的生命质量得到提升, 为自己以后履行家庭责任打下基础, 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禁毒防艾教育, 并将禁毒防艾的必要性传递给身边人;最后,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 必须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据相关研究证明, 一个人在明确自己应对社会承担何种责任的时候, 往往会有强大的动力去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 不仅能够使学生敢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而且能够使学生有勇气与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 进而主动投身于禁毒防艾的社会宣传工作中, 为禁毒防艾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 在高校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灵活进行, 强化系统灌输, 不断提升学生对自己、对家庭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 开展各种活动,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随着社会形势的日新月异, 禁毒防艾教育仅仅依靠说教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尤其, 对于当代高校的大多学生而言, 充足的业余时间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对于业余时间的利用情况并不乐观, 业余活动安排不合理, 活动层次也不高是主要问题, 这不仅使学生在无意间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 而且也为毒品和艾滋病的侵袭提供了条件。因此, 开展各种活动,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便成了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建构的另一措施, 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应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从而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 渗透禁毒防艾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和现代化教学设备, 播放一些关于毒品和艾滋病的宣传片、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 或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优美、生动、幽默、风趣的短片, 将严肃、古板的教学内容融入到生动、具体、形象的视频中去,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对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形成一个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此外,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禁毒防艾有关的娱乐活动, 如:组织禁毒防艾知识有奖竞答、组织禁毒防艾专题讨论会、深入社会进行禁毒防艾宣传等,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禁毒防艾活动,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业余时间利用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等各项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从而彻底摆脱毒品和艾滋病的诱惑。

结束语

总之, 站在文化建构的角度指导高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的推进, 是高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作为一种隐形的精神力量将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责任意识以及业余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中, 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完善的人格,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进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以及行为的侵袭, 自觉做到禁毒防艾, 最终成长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 为国家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文明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他们不仅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而且代表着新潮流的发展方向, 对整个社会的稳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国内外有关禁毒防艾的众多报告和案例都告诉我们, 当前高校学生吸毒、感染艾滋病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 做好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建构工作成了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高校文化建设着手, 探讨了开展禁毒防艾教育的重要性, 并从价值观念责任意识以及业余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建构措施。

关键词:高校,禁毒防艾,文化建构,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杨.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构建探析[J].卫生软科学, 2011, (11) :777-779.

[2]杨璐, 马平.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加强高校禁毒防艾教育[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2) :42-45.

[3]罗洁颖.案例教学法在高师院校《禁毒防艾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1, (06) :120+122.

[4]李凤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河池学院学报, 2011, (05) :121-123.

禁毒教育亟待多元模式 篇3

70年代中期,当荷兰的吸毒现象明显上升时,政府组织了专门委员会调查这一问题。调查的结论是,要完全消灭吸毒并不现实,最好是实行堵截、分流和疏导并举的方法。于是,在开放大麻的荷兰,许多咖啡馆一方面做宣传吸毒的危害,一方面又销售各种政府不再禁止的大麻制剂。其状况颇像目前世界各国对香烟的控制方法一样,既宣传吸烟的危害和禁止公共场合吸烟,又允许公开销售一样。结果,因为非法贩毒的暴利没有了,伴随而生的各种逆反性心理和吸毒亚文化力量弱化,不少年轻人开始能够非常冷静地对待这些毒品了。

但也有人认为,矛盾的行为会使青少年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例如,他们看到烟盒上明明印有“吸烟有害健康”,“吸烟会引起癌症”等警语,为什么还要生产和销售香烟?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吸烟?他们会感到警语只是骗骗人而已。这样做,不仅无助于戒烟,而且还起着麻痹公众,特别是麻痹青少年的作用。如果指望在海洛因等毒品包装上也印有“海洛因会使你家破人亡”,“海洛因会毁灭你的生命”这样的警语就可以防止吸毒,恐怕完全无济于事。这种自欺欺人的警语,反映出当代社会多元道德价值造成的人格分裂现象。

基于国际上对禁毒教育和毒品看法的争论,在我国,学者和有关部门在是否要对青少年开展禁毒宣传的问题上,也曾意见纷纭、莫衷一是,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一宣传对青少年可能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上。人们担心这一宣传可能会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诱发他们接触毒品。应该说,这样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但困难的是,面对世界毒潮的汹涌和巨大的毒品销售网络,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再回避这个问题。因此,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必须成为社会的责任。这里,问题的关键已经不再是该不该进行教育的问题,而是怎么教的问题。

在现有的禁毒教育展上,青少年看到的通常是缴获的毒品和宣传画与照片,有一些骨瘦如柴的病人、吸毒死亡的尸体和骷髅的形象。总之,这样的教育是试图通过对毒品恐怖的描绘以达到吓唬青少年不去吸第一口的目的。这种恐吓式的教育对那些没有机会接触吸毒者的青少年来说,还是具有一定警示作用的;但是,对于那些走近吸毒圈子的青少年来说,这样的描绘与他们所看到的实际情形会产生太大的反差,因此反而给毒品亚文化的反宣传留下了太大的空间,使青少年更容易轻信毒品亚文化的宣传。诸如“宣传的一套都是吓吓人的”,“偶尔吸一口没什么关系的”等等。

由于毒品的种类很多,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仅仅用吸毒的后果来做宣传的版本,并不能使青少年真正识别毒品陷阱和毒品贩子层出不穷的毒招。当一个看上去和常人无异的吸毒者用自己描绘的“飘飘欲仙”的体验来作宣传时,由于青少年无法从他们身上立刻看出毒品危害的结果,反宣传的效果就很容易颠覆正面教育的效果。面对愈演愈烈的毒品亚文化的渗透,如果教育不能改变板着脸说教的形式,不仅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甚至会激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理,丧失对毒品的警惕。

硬控制模式的失效

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控制模式是在一种对立的理论指导下运行的。例如,多元和一元的对立,秩序与自由的对立,道德与非道德的对立,规范和越轨的对立等等。在这种对立的思维方式下,社会控制坚持一元管理下的秩序性和规范性,忽视了社会不可避免要出现的多元结构和矛盾性,在实际管理中将本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协调的多元性和矛盾性硬性纳入一元的规范模式中,从而强化了制度的硬控制模式。结果是,当硬控制模式无法同化多元矛盾时,原本不属于对立的社会问题,因为在制度上推向绝对而变成了对立的社会问题。

在禁毒教育上,传统硬控制模式造成的对立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在理念上,吸毒不仅是一般的行为失范。虽然在我国对吸毒者只是进行强戒和劳教,但实际上这种惩处的严厉性并不逊于法律处罚。长此以往,在公众的观念中就形成了吸毒等同于犯罪的看法,吸毒的越轨概念自然被放到了社会规范的对立面。建立在这种对立观念上的教育理念,必然产生恐吓式的教育模式。在人们的思维惯性中,似乎越是将吸毒行为说得可怕,越是将吸毒者当作严厉打击的对象,教育就会越是有效。根据这种教育思路,禁毒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就变得非常简单,只要讲清毒品的危害,说明吸毒的后果,学校教育就基本完成了。余下的就是青少年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属于教育范围。

然而,这种对立模式下形成的简单教育理念,将人生道路的选择也简单化了。事实上,青少年人生道路的选择并不是在学业结束时开始的。在“分数第一”的现代教育体制下,这种选择在初中甚至小学生中就分离出来了。那些学习成绩不好,没有机会进入重点学校的学生,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干脆不再努力,将大量时间用于休闲娱乐和社会结交。也就是说,对立的教育模式,教育的只是优秀学生或高分学生,而将低分学生推给了社会。这种对立的教育模式相应产生了对立的教育结果,形成了学生前途的两极分化,优秀者追求功名,淘汰者大量越轨。这种对立的模式和结果给社会造成了大量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精神毒品

排除毒品在医学上的特征,从毒品危害结果的广义上说,现代毒品不仅仅是药物毒品,还有精神毒品,因为他们对青少年的危害都是通过精神麻醉和精神刺激产生的控制作用。而这种精神的控制作用是与青少年闲暇时间无所事事、人生前途感觉渺茫的现实心理分不开的。当前社会大量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就是一个例证。山东财经学院今年举办了一次“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报告会,场面之火暴令人震惊。一位学生家长认为,就是因为孩子上网成瘾,才导致家庭矛盾激化和家庭破裂。但这个学生自己则声辩说:“我并不认为是我上网导致家庭破裂、导致我辍学。在这个社会,只要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校老师就不认同,父母也不认同。而我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家长排斥,学校排斥,我根本无处可去。我是被逼的,没有任何地方能容纳我,我只能上网。因为那里面都是陌生人,没有人会攻击我,我能感觉到温暖,我需要别人肯定我的价值。”这种社会现象显示了当前教育的严重异化。

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人的成功,而是要普遍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以保障最大多数人生活得更好。因此,教育不应该仅仅倾向于竞争优势者,而应该同时兼顾竞争劣势者。结构主义的社会学观点认为,社会是由复杂的多层次结构所组成。培养成功的教育和处罚越轨的教育只是社会复杂结构的两个极端。正像人们不可能从地下室一步蹬上高楼的顶层,中间必须设置多级台阶一样,从社会生存的人本主义观点看,社会仅仅设置这样两层次的教育范式是不够的,还应该有适合中间层次的多种教育形式。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学校教育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学校教育的应试范式已经走上高速公路,并正在加速度地强化自己极端的功能。但是,我们可以要求社会增加中间教育形式。在许多发达国家,为青少年在社会不同层面实现自我价值的多元化教育模式是很丰富的,即使对行为失范者的教育,也已形成有系统的多元教育结构。

近几年来,这种结构在我国也已开始出现。上海在社区建立的戒毒社工队伍,就是试图对吸毒人群开展教育的工作模式。应该说,这种尝试是很有意义的。但是,由于这一机构仍然沿用了政府有限拨款的模式,在经费的使用,活动的开创和机制的灵活性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一种教育机制,如果无法在自主开创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它是很容易夭折的。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看,社会系统不是一个机械系统,而是一个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它的发展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适合社会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其生命力必然要在实际需要中培育出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有了计划经济模式的沉痛教训,同样在社会领域也应当吸收市场模式的合理性。以“小政府大社会”为原则,由政府给政策,设基金,为社区和民间团体开创戒毒和禁毒教育的多元模式提供条件。

禁毒教育培训 篇4

简 讯

2014年6月17日,水城县木果中学组织在校学生观看禁毒教育影片和召开禁毒教育主题班会。

木果中学根据教育局、镇禁毒委和中心校的“6.26”禁毒活动方案,拟定了《木果中学“禁毒月”活动方案》,将在“禁毒月”组织学生进行“九个一”活动,根据学校方案,今天从七年级一班开始,在学校会议室观看禁毒教育影片《防范新型毒品的危害》,从中午开始,每次安排两个班级观看,现已看完了六个班级,明天将积继续组织观看。

下午第三节课,各班组织了以“新型毒品的认识与预防”主题的主题班会。木果中学在学校领导和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以创建“和谐校园”和创建“平安无毒校园”为载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禁毒教育,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制意识和毒品预防意识,力争做到校园无毒品,师生无吸毒。

学生观看禁毒宣传教育影片剪影

学生观看禁毒宣传教育影片剪影

学生观看禁毒宣传教育影片剪影

班主任组织禁毒主题班会剪影

班主任组织禁毒主题班会剪影

班主任组织禁毒主题班会剪影

在“禁毒月”活动中,木果中学还将以学生向家长写《告诫信》的方式进行禁毒宣传辐射,加大禁毒宣传力度,扩大禁毒宣传范围,让全社会参与禁毒,净化社会环境。

另外,在“禁毒月”中,木果中学将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写观后感和学习心得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的危害的认识,从而在校园内构筑起一道坚固的毒品防线,确保校园这片净土不受侵害。

木果中学禁毒领导小组办公室

禁毒教育宣传资料 篇5

毒品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吞噬人们的肉体和灵魂,直接毁灭我们的美好生活。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时至今日,毒品这场来势凶猛的世纪之患正无情地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对此做些介绍:

一、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三、什么是吸毒? 吸毒的方式有哪些? 吸毒,就是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的违法行为。吸毒的方式主要有: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五种常见方式。

(1)烟吸。将毒品掺入烟丝,通过吸烟将毒品吸入体内。

(2)烫吸。将海洛因放在铝箔纸上或金属匙上,下面用火加热,毒品升华为烟雾,吸毒者用力吸吮缕缕青烟,又称为吸烫烟。

(3)鼻嗅。又称鼻吸。用管对准鼻孔,通过鼻粘膜将毒品吸入。

(4)口服。口服多为毒品的片剂,如口服冰毒片、摇头丸等。

(5)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四、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根据调查,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好奇心驱使 在调查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这种“试一试”的念头往往就是走吸毒不归路的开端。

(2)寻找刺激 吸毒时髦、气派、富有,特别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个体老板,认为该享受的全体验过了,抽一口,不枉来一世。可这一抽上,富有很快变成贫穷,百万富翁沦为乞丐多不胜数。

(3)逆反心理 有人为吸毒者作戒毒榜样,导致吸毒后戒不了;有的被激将而吸毒,特别是个性极强的人往往被自信心所蒙蔽。

(4)被欺骗、引诱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欺骗吸毒,几次后找到了欣快感而无法自拔。不少毒贩为扩大毒网,经常利用青年学生的无知多方引诱。

(5)环境影响 多见于家庭亲友,所谓近墨者黑。

(6)负面生活事件影响 对于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更容易发生。

五、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染上毒瘾一般有以下迹象:

(1)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

(2)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3)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4)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5)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

(6)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所佩戴太阳镜;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

(8)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9)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10)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

六、毒瘾为何难戒 毒品为什么能害人呢?毒品(麻醉品)成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为什么一旦沾染上毒瘾就难以戒掉呢?原因主要在于它的依赖性。

一是身体依赖。毒品进入人体后,会使人的机体发生适应性改变,建立起新的药物作用下的平衡。一旦停止用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恶心、出汗、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痛苦万分。

二是精神依赖。正常人脑内和体内的一些器官里,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当人体摄取毒品后,内源性阿片肽受到抑制,阿片受体只能靠不断摄取毒品中的阿片类物质才能调节精神平衡。

七、青少年如何远离毒品? 只要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不充许进入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物品等,不随便跟随他人外出、游玩等。

(7)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目前,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毒品潮,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败坏社会风气,而且.直接导致和诱发各种犯罪,威胁着全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遏制、减少直至最终消除毒品犯罪,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打击毒品犯罪成为各国司法机关所共同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而我们在戒毒工作中发现,很多吸毒者都是因为对毒品缺乏了解而被诱骗吸毒,有的为了“治病”而滥用毒品,结果成瘾而不能自拔!为了教育广大青少年,以达到识毒、戒毒、禁毒的目的,我们戒毒中心制定了这个《禁毒宣教》手册,旨在加强对禁毒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禁毒意识,也希望能对控制吸毒这一恶习的蔓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毒品概述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麻醉品和精神药品,它具有以卜的共同特征:(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2)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3)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少戒断症状(即断药后会出现“脱瘾”症状):(4)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二、易染人群和环境

从理论上讲,任何人在一定环境中和条件下均有可能成为吸毒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见有些人更易染上毒瘾,被认为是易染吸毒人群。而另一些人,尽管各种条件相同,而吸毒的可能性小,被认为是不染吸毒人群。当然,所以易染人群是相对的,还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毒品存在的情况下易感性强。常见的易染人群有以下几种(一)从小有人格行为不良者

人格不良者有如下表现:不遵守社会习俗,缺乏自尊心、抑郁体验,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控制,经不起挫折,社会效益差,缺乏耐心和学习欲望;与家庭关系疏远,精神痛苦,无视规章制度,寻求感觉刺激;早年就有饮酒、吸烟习惯,逃学和撒谎,寻求独立和自由,对成绩和目标缺乏兴趣,对社会持批评态度,有越轨行为,与同伴的关系较父母更为密切。行为问题为伙伴强化。(二)青少年

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较易受骗上当,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不良、人生观腐朽、虚荣心强、爱讲排场、情绪不稳定、顽固易怒、逞强好胜等而又对吸毒的危害性缺乏认识的青少年更易为诱因所驱使而进入吸毒的行业。(三)个体户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有些个体户富了,他们有的是钱,吃、喝、玩都有了,只缺少些刺激,另外他们虽然有钱,但是也存在很多烦恼和苦闷,为了追求刺激,消除烦恼,他们走向毒渊。有些个体户的亲人长期处在吸毒的环境中,受到不良的感染也会参与吸毒。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贩毒分子为了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而追寻这些“阔老”,使用种种技俩,诱骗这些“钱老板”吸毒,这也是个体户吸毒多的因素之一。

(四)某些职业人员

一般而言,职业人员吸毒所占比例不高,因他们的实际收入,难以支付昂贵的毒品支出。但一些较为特殊的职业,如汽车司机、采购员等,经常在外接触的人多,较易获得毒品,并由于离开家庭、单位,缺乏约束,一有机会就会染毒。易染环境如下:(一)交上坏朋友(二)家庭富有

(三)处于吸毒流行地区

三、吸毒的危害

吸毒影响社会经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最新数字,世界上吸毒人员超过5000万人。每年有几十万瘾君子因吸毒丧命。全球毒品交易额约达8000—10000亿美元,吸毒问题严重的国家,不得不拨出巨款用于防治吸毒及相关问题的开支;同时由于长期吸毒而使得吸毒者的劳动能力降低,或者导致劳动力完全丧失,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也问接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引起社会犯罪增加。一方面是吸毒者成瘾后,摆脱不了毒瘾的煎熬,为了满足毒瘾,铤而走险,进行偷扒抢窃,贪污、卖淫,甚至杀人的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是贩毒分子疯狂的报复,恐吓,暗杀等活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

吸毒损害本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爱滋病的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凶恶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超级癌症”。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了HIV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便会发展为艾滋病。艾滋病患者,通常死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所致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且死亡率高。据调查我国目前HIV感染方式主要是滥用毒品(静脉注射)来传播流行。云南艾滋病监测中心负责人指出:“目前,在国外的吸毒者中,艾滋病静脉注射吸毒者的感染率为23%,而我国边境一带的毒品流行重灾区,吸毒群体艾滋病感染率竟高达68%……。”例如1989年在云南德宏地区爆发的HIV局部流行就是典型一例,146例吸毒者使用被污染的针头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四、吸毒成瘾的特征

根据《关于禁毒的决定》第8条规定,吸毒行为一般分为吸毒行为和成瘾行为两种。行为人的行为只要具备下述三个特征就可认定为吸毒。吸毒成瘾一般有三个主要特征:1.药物耐受性。即指不断地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后其效果的退化,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与以前同样的或相似的效果;2.身体上的依赖性。即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服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需要继续服用这种药物来维持身体上的要求。3。心理上的依赖性。即指某人精神上需要某种毒品,一般就是习惯。从实践中的情况来看,凡是吸毒成瘾者,其症状普遍表现为身体虚弱,面色腊黄,精神秃废,萎靡不振,一旦毒瘾发作,有的涕涎交流,顿足捶胸:有的站立不起,咳血不止;有的乱碰乱撞,啃墙吃土;有的满地打滚,哭天喊地。种种丑态,不一而足。吸毒者虽然吸毒但未形成瘾癖,也不能认定为吸毒行为。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点,对行为人才能按照关于吸毒成瘾的规定予以处臵。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每年“6•3”,是虎门销烟纪念日,“6•26”是国际禁毒日。为此,早报与泉州市禁毒办联合推出专栏介绍毒品的种类、特征和危害,希望读者能够对毒品有个全面认识,并以此抵制毒品,珍爱生命。

有资料表明,吸毒人群的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短10—15年。25%吸毒成瘾者会在开始吸毒后10—20年后死亡。国外资料估算,每年海洛因吸食者的死亡率可高达16%—30%。毒品对人体造成危害从而引起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吸毒而导致循环系统并发症致死:死亡的吸毒者常常表现为全身性化脓。因吸毒导致呼吸系统并发症致死:吸毒者普遍体质很弱,吸食毒品很容易导致呼吸系统感染,时间长了,便会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另外,导致肺炎、肺气肿、肺结核者也很常见,由此造成脑缺氧、窒息、昏迷时,也会引起死亡。因吸毒导致消化系统并发症致死。在吸毒者中,广泛流行肝炎病症。一般认为,乙型肝炎是吸毒者共用被污染的毒品注射器交叉感染而引起的。因吸毒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致死。根据对吸毒致死者的尸检结果,其中有60%是死于吸毒引发的脑水肿。感染艾滋病毒而死:艾滋病病毒在吸毒者中传播十分迅速,是因为静脉注射者常会用没有经过消毒的注射器注射毒品,使携带病毒的血液通过注射器从一个人进入另外一个人体内。在静脉注射毒品者中,共用针头针管十分普遍,因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很高。

禁毒教育 篇6

甘肃省山丹县马场三场中学 杜民学

一、案例背景:

在旧中国,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毒斗争,2000多万吸毒者戒除了毒瘾。

但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被国际毒潮冲破防线。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的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累计116万,比2000年上升了35%。我国禁毒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境外毒品大量流入我国境内。国内制贩毒品特别是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国内吸毒人员规模扩大,并导致艾滋病等多种严重传染病扩散。全社会的禁毒意识还不强,毒品管制、毒品预防和社会帮教、强制戒毒的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禁绝毒品是全社会、全民族的任务。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从小养成远离毒品,做一个《禁毒法》坚决的拥护者。

二、活动主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三、活动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了解制定《禁毒法》的重要性。

(二)懂得毒品为什么会有成瘾性和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三)懂得青少年如何学会自我保护,抵制毒品的诱惑,做一个《禁毒法》坚决的拥护者。

四、活动过程:

(一)了解制定《禁毒法》的重要性。禁毒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和方针,从解放初期的禁毒运动到新时期的禁毒斗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模式,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禁毒法》是开展禁毒斗争的迫切需要,是应对严峻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势的需要,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法律体系的需要,是履行国际禁毒公约的需要。同时也对青少年防毒拒毒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

(二)了解什么是毒品?

1.毒品是指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展示各类毒品图片

(三)向学生阐述毒品的危害性。1.播放毒品的危害视频资料

2.(学生自己讨论,老师归纳小结。)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 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3.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三)让学生懂得防毒拒毒的办法。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吸毒会上瘾的,害人害己别害我。

2.金蝉脱壳法——情况若不许可。或者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婉转拒绝:“我,我肚子痛,我要去厕所。”然后溜之大吉。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例如相约一起游泳、看球赛等,借以转换话题:“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吸的,我有两张票,不如一起去看电影。4.秘密报案法——如果实在无法脱身,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拨打110,警察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家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不许你告诉家人老师,否则就要对你或家人下手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四)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五)学生进行禁毒法知识竞赛。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施行的日期。()A.2007年12月29日 B.2008年1月1日 C.2008年6月1日 D.2008年10月1日

2.制定《禁毒法》的目的是:()A.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B.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C.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D.维护社会秩序

3.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公安部 D.全国政协

。)4.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

A.看护 B.约束 C.隔离 D.治疗

5.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A.非法持有毒品的;

B.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C.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D.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6.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A.包庇、纵容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 B.对戒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 C.挪用、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

D.擅自处分查获的毒品和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7.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制度。A.查验 B.许可 C.统一管理 D.审查

8.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A.国民经济发展 B.社会文明发展 C.社会发展 D.道德教育

9.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规定。A.国务院 B.公安部 C.卫生部 D.商务部

10.对依法查获的()应当收缴,依照规定处理。A.毒品

B.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益 C.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

D.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 11.《禁毒法》规定,()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 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A..海关 B.公安机关 C.边防 D.邮政企业

12.《禁毒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交流工作。

A.毒品监测和毒品情报系统 B.毒品情报和禁毒信息系统 C.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 D.毒品情报和吸毒人员系统 13.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A..强制隔离戒毒 B.社区戒毒 C.社区康复 D.戒毒治疗

14.戒毒人员应当在()接受社区戒毒。A.居住地 B.户籍所在地 C.抓获地 D.案发地,开展毒品监测和)15.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

A.进行劝导 B.进行批评、教育 C.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D.对其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六)学生畅谈禁毒的必要性。

五、案例反思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毒行为,进一步打击毒品犯罪,对于治国安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项既紧迫、又艰巨,既重大、又长远的任务,必须发挥社会整体功能,开展社会综合治理,方能取得成效。

禁毒教育培训 篇7

近年来, 日益泛滥的毒品贩卖、传播, 不仅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还使社会风气日趋败坏, 直接导致了盗窃、抢劫、杀人等恶性暴力犯罪率的上升, 进而影响了社会局面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发展。严厉打击、消灭毒品犯罪, 成为我们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在生活中我们发现, 很多人染上毒瘾都是因为对毒品缺乏认识, 从而被诱骗吸食毒品, 更有甚者把毒品当做“治病”的特效药, 结果病没有治好却染上了毒瘾!为了警醒广大青少年, 达到认知毒品、拒绝毒品、戒除毒品、禁止毒品的目的, 我们开展了此次禁毒综合实践活动, 旨在加强青年学生对禁毒知识的宣传及认知教育, 提高整个民族的禁毒防毒意识, 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活动, 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消灭吸毒这一恶习。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禁毒从我们做起综合实践活动, 增强师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从我们自身做起, 从思想和行动上抵制毒品, 让毒品远离校园和我们的生活。通过全校4000多名师生的共同努力, 在社会上广泛普及对毒品危害的认知, 让大部分人认识毒品, 了解禁毒防毒知识, 树立自身的禁毒观念, 树立师生坚决杜绝毒品及了解其危害性的意识, 增强抵御毒品能力, 并通过在校生的禁毒意识影响其家长不沾毒不涉毒, 提高全社会的禁毒意识, 做到全体师生认识毒品, 禁止毒品, 积极参与禁毒相关活动, 青年学生本人不沾毒不吸毒;做到校园内不会有毒品进入, 让我们的校园永远是一片净土。

三、活动方法与过程

1.活动地点为昌江中学、昌江文化公园、昌江县戒毒所和昌江县城民贸路口。

2.活动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开设知识讲座问答比赛, 校内外调查, 征集金点子方案活动, 各小组实践活动校外走访专家, 宣传探究校园禁毒的有效模式, 校内宣传活动总结等。

3.活动实施。包含准备阶段, 课题组内成员查找资料, 联系昌江县科协、昌江司法所、共青团昌江县委寻求支持, 并咨询制定宣传手册。阶段分为: (1) 按照分工分别实施; (2) 成果汇报阶段, 汇总各个小组和实践活动的收获, 进行总结。

4.实施内容。

(1) 通过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学校这块青少年禁毒工作中的主阵地, 根据《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的总体要求, 利用学科优势, 通过知识渗透做好禁毒教育。预防青少年吸食毒品的教育应该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通过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科学的教学材料、合理的课时安排、优质的师资力量来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根据当前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及对毒品的认知能力, 借助学校校道两旁的16块宣传栏、各班级的黑板报、校团委的广播站及昌江中学校园网等作为宣传的阵地, 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18岁成人礼宣誓、高三初三的毕业礼及禁毒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洗涤心灵, 让我们的校园成为真正的无毒净土。

(2) 借助在校生的力量, 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等亲子活动。以特殊家庭 (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涉毒家庭) 为重点, 发挥我校“家长学校”的作用、借助每学期的家长会及家长委员会发出的“禁毒倡议书”等不同渠道和形式, 从学生的家庭成员入手, 开展多种形式的防范吸食毒品的预防教育, 警示父母以身作则, 加强对未成年子女对毒品防范意识教育。

(3) 开展全校范围内的教职工拒绝毒品大行动。通过宣讲、海报、宣传册等加强学校教职员工的禁毒防毒意识, 远离毒品, 给学生树立典范。通过开展教职工“拒绝毒品”集体宣誓、集体大签名、师德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广泛宣传禁毒教育。

(4) 根据不同的年龄段, 每学期在每个年级开展一次“禁毒宣传大讲堂”宣讲和讨论活动。学校通过聘请的法制副校长邀请禁毒大队、禁毒所、司法局的宣讲干部走进我们的校园, 由县司法局为广大师生免费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及《禁毒条例》等书籍, 再通过课堂讲解, 宣传片播放, 师生同授课, 与民警大讨论, 了解和认识毒品的危害性, 增强我校师生防范毒品的意识。

(5) 每年6月开展全校范围的“师生禁毒宣传月”活动。以6月的几个重点时间节点为契机, 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禁毒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

①利用宣布颁布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6月1日为活动的起点, 在6月1日早读课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集体诵读学习活动;同时组织部分学生走上街头, 重点面向流动人群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在昌江民贸路口配合县禁毒大会及县红十字会通过悬挂禁毒宣传横幅、发放禁毒宣传册、布置摆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卡通展板, 配合司法局设立法律咨询台等形式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②6月3日是历史上虎门销烟的日子, 利用虎门销烟纪念日, 在校内摆放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展板, 开展“铭记历史, 远离毒祸”的爱国专题禁毒教育活动。

③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为契机, 借助全县多部门联合开展的“青少年拒绝毒品, 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并分批走进县禁毒实践基地参观展厅, 从各班级选出代表到县禁毒所开展“我和吸毒人员面对面”等一系列教育活动。

(6) 在校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禁毒知识宣传活动。邀请禁毒干警及强制戒毒人员走进校园, 采取专题说教、以身说法、资料宣传等方式, 将禁毒及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到我们的校园中来, 使我们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毒品对人身体、家庭、社会的危害, 使我们的学生产生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开展“认识毒品, 远离毒品, 洁身自好, 珍爱生命”的全校师生大签名活动, 培养当代青少年学生防毒、禁毒、拒毒的意识。

(7) 利用我县现有公共资源, 走进县禁毒实践基地, 组织师生参观禁毒实践基地图片展览厅, 利用县内资源, 邀请县禁毒大队干部, 到我校每年开展1~2次禁毒知识咨询, 同时邀请司法局指派给我校的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做一场禁毒知识讲座, 提高我校师生及家长的识别毒品、预防毒品、拒绝毒品的能力。

四、启示

本次实践活动课题以“禁毒宣传”为主线, 围绕抵制新型毒品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让中学生和群众了解禁毒知识和毒品的危害, 提高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 共有126名骨干学生和3000多名学生参与, 并且在昌江县司法局的指导下, 以及团昌江县委、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开展实施, 活动范围覆盖了整个县城以及县城内的中小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 开设专题讲座、上街宣传、参观感悟、面对面交谈、问卷调查模块, 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与完整的步骤, 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知识并拓展迁移, 学以致用, 进行宣传。活动中, 一共发放调查问卷1026份, 并有效回收832份, 调查数据来源广泛、内容翔实, 论述较严谨, 体现了学生们科学创新理念与探索精神。同时原始材料非常丰富, 包含了活动照片、活动日志、记录表等, 为课题探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真正地走进了戒毒所, 和强制戒毒人员面对面交谈, 得到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并在司法所和县红十字会的支持下, 发放传单在闹市区进行禁毒宣传。在学校和县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系列科普活动, 同时到我县唯一一处禁毒宣传展示馆进行参观, 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获得不错的反响。

对于毒品吸食成瘾的调查,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接触, 就不会沾染毒品, 甚至认为好奇接触一次, 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对毒品戒备心不强。有些被调查者甚至认为咳嗽水等受限药物不应该属于毒品, 对于毒品的认识及分类不清晰。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与戒毒人员交谈进行剖析, 谈感受, 对毒品和禁毒有新的层面上的认识。同时通过毒品的分类知识, 让我们的学生知道, 有一部分药物中也是有毒品成分的,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对我们的身体病痛是有帮助的;滥用将使药品猛于毒品, 有害于整个人类;合理利用, 也会有利于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

五尧强化活动有效性的建议

通过活动, 引发师生热议, 他们有的谈不足、有的提建议, 为我们今后活动开展得更实际、更有效、更有影响力献言献策。

王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开展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仍存在主观认识上的不足;缺乏专门人员和经费的保障;缺乏计划和科学管理等问题,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有待加强。因此, 我们认为应该合理地投入人力、物力, 以学校作为主阵营, 在青少年中首先构筑禁毒教育思想防线, 把预防青少年毒品犯罪放在首位来抓, 让青少年清醒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叶妍妍:学校是青少年认知的启蒙地, 从课堂教学渗透开展禁毒教育是学校针对青少年开展禁毒教育的优势。学校在通过禁毒志愿者进行日常禁毒教育宣传的同时, 如果结合学科特点, 通过政治、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把禁毒教育带进课堂, 针对不同学段的青少年的认知特点, 开展有分层次、不同侧重的渗透教育, 会使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 更加认知了解毒品的危害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 学会拒绝和识别毒品的方法与技能, 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形成“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的意识。

黄丽:当前, 县城及以下学校的心理课程普遍开设不足, 缺少专业的心理教师, 往往对学生提出的心理方面的咨询、矫正不能有效地解决。而当下, 我们初高中学生普遍年龄在12至18岁之间, 心理状态恰恰处于一种不稳定期, 大多数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不能正确地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 一旦在生活中碰到负面的事件, 就有可能出于好奇去沾染毒品寻求刺激与解脱, 并依赖毒品产生的幻觉和刺激掩饰沮丧情绪, 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因此, 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学科建设, 引进专业师资, 从根本上矫治青少年的心理障碍, 帮助他们培养抗挫折能力, 对禁毒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具有引导和积极促进作用。

禁毒教育培训 篇8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的决策和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云南省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08~2009年)》和《云南省新一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08~2010年)》(云发〔2008〕13号)精神,根据《云南省教育厅贯彻落实云南省新一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工作方案(2008~2010年)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我省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巩固和扩大三年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成果,全面、有效地遏制毒品和艾滋病的蔓延,构筑教育系统的坚固防线,现结合我省教育系统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各地和学校认真落实。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生教育”,坚持宣传教育为主、符合实际、分层分类指导原则和规范性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活动载体的创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我省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云南省在过去一轮的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系统在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战线上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云南省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要认识到帮助青少年掌握预防艾滋病、预防毒品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党和国家赋予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使命。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精心部署,认真落实,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加强交流与合作,确保该项工作全面、深入、规范、创新地开展,在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中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

(二)增加经费投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并严格按照管理规定,专款专用。各州市教育部门要主动争取当地艾办、禁毒办对学校禁毒防艾工作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协调保证学校禁毒防艾工作的顺利开展。鼓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扩大宣传面,争取社会各界和多种渠道的支持,更为有效地开展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

(三)人员保障到位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一把手负责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

2.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一把手负责的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3.各基地和示范学校要有相对固定的骨干教师。

4.各基地要有专人负责基地工作。

三、工作任务及要求

(一)课程建设

1.课程设置

继续按照《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新一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工作方案(2008~2010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教体〔2008〕9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文件的要求实施。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结合“三生教育”内容,穿插生命意义内容、参与式教学活动、相关生活技能教育、教学技能训练。随着每年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形势的发展,教学内容要随之更新。

3.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中可采用讲授法、同伴教育法、参与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教学法、微格教学法等。在教学手段上,应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增强教学的高效性。

在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态度、价值观及基本技能,最终达到抵御毒品和预防艾滋病的综合能力;在预防艾滋病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授课和活动组织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行动;拓展教学空间,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密切联系,预防知识教育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4.教材建设

(1)继续以基地为依托,做好教材建设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并改进现有教材。

(2)继续做好精品教程、教学课件以及活动包的开发。

(3)前期开发的《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师指导丛书》高师院校本、普通院校本、中学本、小学本已付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下一步需做好丛书的征订工作。

5.队伍建设

(1)各学校要有稳定的师资队伍,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选拔培养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省级培训和外出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校内和校际间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各学校要提供一定的科研课题、经费,带动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效果。

(二)加强基地和示范学校的建设

1.对各基地和示范学校的要求和目标任务继续按照《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禁毒防艾基地建设的通知》(云教体〔2006〕8号)文件执行。

2.根据新一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各基地和示范学校要站在全省的高度,加强领导和统筹,研究工作,开拓思路,进一步加强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发挥基地和示范学校在全省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3.加大基地和示范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投入,增强各基地和示范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实力。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基地和示范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指导、督查和评估,规范各基地和示范学校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4.积极开展基地和示范学校与省外、国外的交流活动,加强基地和示范学校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争取做到一般教师骨干化,骨干教师专家化,基地和示范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精品化,增强基地和示范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力量。

(三)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实施意见》文件精神,2008~2010年,全省将培训4 000名教师宣传骨干。云南省教育厅将依托各个基地和示范学校和云南省高校禁毒防艾教育信息网,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活动。

1.针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省级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2.加强州市级培训者的培训(TOT),为州市培养骨干力量,多级联动,尽可能多的培训骨干教师。

3.积极开展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学生宣传志愿者和教育志愿者的培训。

4.建立和完善云南省高校大学生禁毒防艾教师资格认证实训项目,以通过项目实施充实云南省中小学禁毒防艾教师队伍,实现禁毒防艾的可持续发展。

(四)丰富和规范禁毒防艾主题系列活动

总结以往开展禁毒防艾主题系列活动的经验得失,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继续围绕“5·25”、“6·26”、“12·1”进一步开展2009年云南省禁毒防艾主题系列活动。深化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影响,发挥教育系统的资源优势,扩大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宣传覆盖面。

(五)完善“云南省高校禁毒防艾教育信息网”网站建设

1.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扩大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开展远程教育,及时提供全面、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全省各学校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扩大禁毒防艾教育的覆盖面,增强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通过将网站信息发布量作为年终评估的参考指标等方式自上而下加大对各高校信息更新的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如优秀新闻评选等,丰富网站信息内容,继续做好完善网站功能的工作,完善网站留言板等常用功能。

3.开发网络视频平台,力求提供最为直接的信息资源,不断加强教学板块设计、开发网上相关教育测评系统。

(六)深化科研工作

1.争取各级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多种渠道的经费支持,鼓励以基地、学校为单位或单位间的团队合作,深入开展多视角、多领域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理论研究。

2.鼓励支持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骨干教师积极申请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提升理论水平,增强教学综合能力。

3.各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设立专门的经费,提供禁毒和预防艾滋病项目,鼓励骨干教师申报研究。

(七)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1.加强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宣传和教育学生志愿者培训,与红十字会、疾控中心、禁毒局、防艾局等部门合作,开展志愿服务和宣传活动,增加社会覆盖面。

2.把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健康教育、“三生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融为一体,依托云南省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学科研示范培训基地,继续健康教育展览馆的后续建设工作,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全面展示我省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3.对我省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中的典型问题加以提炼和研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进行理论提升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提供给相关政府部门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4.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加强我省禁毒和预防艾滋病骨干师资的培养力度,加强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提升我省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科研、培训水平,凝练经验,辐射社会。

四、落实责任,加大工作检查力度

(一)各州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定并上报相关的管理文件,加强本地学校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的督导,配合上级行政部门对本地学校的督导和检查。

(二)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各基地、各高校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评估。并将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内容,建立奖惩机制。

上一篇:营销人员激励制度下一篇:可怕的火灾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