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观后感心得体会
楚门原本过着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在大街上看到了,曾经出海却意外身亡,尸骨却也找不到的父亲。这么离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使他想起了几年前他的初恋女友在被一个自称是他父亲带走时,说的话。他开始对身边的人怀疑和对事思考。他发现汽车里的音频讲的是他的一举一动,教他怎么做。妻子居然不是一名护士,还经常像推销一样介绍某种产品。在电梯里看到了一群人,但并不是在电梯里,而是在电梯里面的里面。他感觉所有人都在看似不经意地监视他。
如果有人对你这么说,你肯定毫不犹豫觉得他是一个疯子,神经病。可是楚门不是一个疯子,确确实实有人在监视他,全球的人都在看他,看了三十多年。二百多个国家的人看着他出生,长大,到现在。
可能好多人在没有体验过楚门的生活,都想去过他的生活。吃喝不愁,工作不愁,没有竞争,没有压力。可我不这么想,很多人都喜欢旅游。可楚门却只能呆在桃源镇。他想坐飞机,却只有在一个月以后才有空位。想坐大巴走,大巴却坏了。想自己开汽车走,却遇上了核破裂。一切都是那么的巧。
电影里的那真人秀为了满足人们的偷窥欲,使楚门一个人没有了隐私,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这样的行为使人可恨,拿一个人自由,去换他们的利益,群众的偷窥欲。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楚门,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像楚门那样敢于踏出舒适区,敢于追求自己的自由,追求幸福。
电影的最后,两个保安在楚门离开了那个虚伪的世界说:“换台看看还有什么好看的。”这句话揭示了人们看“楚门秀”单纯是为了打发时间,并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可却那楚门一生的自由去换。
“以防我再也见不到你们,这里先预祝你们早安,午安,晚安。”这是楚门在电影里说的最后一句话,他最后以优雅的姿势离开这个虚伪的世界,去了那个“导演”说的更虚伪的现实了。
那个世界虽然虚伪,但至少是现实,身边的人至少不是演员,至少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的自由,自己的幸福。至少可以守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尊严,守护自己想守护的人。
《楚门的世界》 (英文名The Truman Show) 又译《真人秀》, 由彼得·威尔导演, 金·凯瑞主演, 1998年在美国上映。影片描述了主人公楚门 (Truman) 看似安逸实则荒谬的“笼中鸟”困境, 并大胆赋予主人公挣脱牢笼、追求真我的勇气。楚门自降生起就被一家电视公司收养并成为一档全球直播的真人纪实节目———The Truman Show的主演。他生活的桃源岛 (Seahaven) 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 他身边包括父母、妻子、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这档真人秀的演员。桃源岛上装有5000多部摄像机, 每天24小时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并在全世界范围内现场直播。楚门从日常的蛛丝马迹中逐渐察觉真相, 在克服重重障碍、历经狂风暴雨肆虐后终于成功逃离。这部充满黑色幽默的超现实影片一经上映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强烈关注, 并于同年斩获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等三项大奖及奥斯卡最佳导演等多项提名。《楚门的世界》 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现实喻指, 给观影者带来“笑中有泪”复杂体验的同时也启发了人们无尽的思索。
二.原型批评理论
原型批评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是西方文论的重要流派, 曾一度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和精神分析批评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原型”一词源于希腊文arche (原初) 和typo (形式) , 意即“最初的形式”。原型批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诺思洛普·弗莱称原型为一种“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意象” (张中载:2003) , 这些意象是人类文学的主题、叙事和程式象征, 可细分为人物、情节、意象等几大原型类型。在其代表作《批评的剖析》中, 弗莱进一步指出原始文学模式藏匿于经典神话和宗教仪式中, 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则是神话“移位”后的变体 (梁工:2010) 。在众多经典神话中, 《圣经》 是西方文学最为重要的母题来源, 其经典叙事结构和意象反复出现于大量文学作品中, 对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产生了深远影响。影片借用了多处圣经原型, 正确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挖掘影片内涵、揭示其隐含喻指。本文拟以原型批评为指导, 从人物、情节、意象三种原型角度解读《楚门的世界》之内涵, 以期更好理解作品的隐喻价值。
三.《楚门的世界》对经典原型的借用
1.情节原型
原型有强劲的继承性和无限转换性, 正是这种求变的组合方式使文学的永恒性与创新性本质得以凸显。《楚门的世界》的基本叙事结构是对“伊甸园”的巧妙移用, 主人公楚门的心路历程则与人类始祖亚当的经历颇为相似。他本是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 工作稳定、家庭幸福, 在真相被揭穿前, 生活富足而安逸, 就如同伊甸园里的亚当。但对初恋女友Sylvia的思念以及想要探索世界的欲望驱使他一而再地尝试离开桃源岛。当出走的计划一次次被阻挠, 机缘巧合之下, 深感疑惑的楚门戳穿了看似美好的虚幻, 最终逃离了所谓的“人间天堂”, 开启了他在真实世界的新生活。桃源岛化名Seahaven, 与英文Sea Heaven (即“ 海景天堂”) 读音相同, 隐喻意图明显。由以上叙述不难看出, 桃源岛即伊甸园, 引诱亚当吞食禁果的夏娃则化身为Sylvia, 楚门对应亚当, 可泛指所有人类个体。通过对伊甸园叙事情节的变相挪用, 影片向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观众传达了这样一个隐含信息:世俗世界是人类的最终归宿, 桃源岛上乌托邦式的完美注定短暂而虚幻, 逃离是楚门的必然命运, 也是每一个人类个体的不二选择。伊甸园中的亚当被迫离开, 影片中的楚门却是遵循内心真实的呼唤, 不管是出于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儿时理想的执着, 人性的本真往往能给人决绝的勇气。
2.人物原型
弗莱认为, 人物原型可大致分为善恶两类, 如上帝、耶稣是圣经中善的人物原型, 撒旦则是恶的典型代表。影片中真人秀节目的导演克里斯托夫身上糅杂了善恶两种原型特征, 体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矛盾性。 其实, Christof这一人名本身就暗含了人物的双重性格:他的名字形式上可理解为“ofChrist”, 即“ 基督的”;按其发音, 又可读为“Christ off”, 即“反基督”。耶稣、基督是圣经中最重要的人物原型, “基督的”便是顺应上帝旨意的“善”, “反基督”则是违反基督教教义的“恶”。Christof一手设计并建成了桃源岛上的巨型摄影棚, 创造了岛上的日月星辰、世间万物以及芸芸众生;他坐在高高的圆球上俯视整个桃源岛, 足不出户却能时刻掌控楚门的一举一动;他悉心维持桃源岛的盛况, 对身居其中的楚门饱含深情;当最后关头楚门执意离去, 他苦苦相劝恳求楚门继续留在自己的呵护庇佑下。这一切都刻画了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又满怀爱心的人物形象, 而这一形象不难使西方观众联想到圣经中万能、博爱的造物主—上帝。
然而, Christof是个矛盾的统一体, 在他身上, 恶的一面如同善一样体现得淋漓尽致。伪善的表象下是对楚门人权的肆意侵犯。在他授意下, 楚门工作生活所经之地全部安装上摄像头, 其个人生活完全暴露在公众视线下。楚门就像个透明人, 毫无个人隐私、生活空间可言。一切卑劣行径的背后是巨额经济利益的驱使, 影片直言, 这档真人秀节目的年盈利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国民总值。为了维持高额利润, 防止主角“罢演”, 节目组不惜扼杀楚门的理想、“溺亡”楚门的父亲、掠走他的爱情。儿时的楚门梦想成为一名像哥伦布一样的航海家, 探索世界、发现“新大陆”是他的理想。为了防止楚门离开拍摄基地, Christof设计让楚门的父亲在一次父子航海中溺亡。幼小的楚门深受打击, 对父亲的死愧疚不已, 并从此对水心生恐惧。青年时期, 楚门对节目中偶尔出现的女孩Sylvia一见钟情, 节目组多次横加阻挠, 并在Sylvia试图说出真相时强行将她拖走。不仅如此, 节目组在长达30 多年的时间里不间断地给楚门“洗脑”、灌输各种主观意识, 持续操控他人生各阶段的观念和行为。而在这种非人道的意识操控背后, 牟取高额利润是唯一动机。Christof表面的“善”是为其“恶”的动机服务的。他自诩为上帝, 以保护和庇佑之名操控楚门个人意识形态, 其行径的本质是反上帝、反基督的。这种强烈对比之下, 这一人物形象身上的双重矛盾性更具讽刺意味, 其手段之残酷也更令观者不寒而栗。
3.意象原型
荣格曾说:“创造过程, 包含着对某一原型意象的无意识激活, 谁讲到了原始意象谁就道出了1000 个人的声音, 可以使人心醉神迷”。 (高迎春, 洪梅:2013) 圣经中的水意象突出地表现了生命、重生以及罪与罚。 (蒋栋元:2010) 《楚门的世界》 曾多次借水推动情节发展。其一, 对于童年的楚门, 水意味着死亡。幼小的楚门与父亲驾船出海却遭遇恶劣天气, 父亲不幸溺水。从此, “水”成为楚门内心难以逾越的障碍, 父亲的死更让他终生内疚。其二, 成年之后, 水象征着楚门内心的恐惧。水的意象第二次出现是在楚门成年后, 为了跟踪楚门的内心状况, 节目组安排他坐船跨海出差。当楚门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 父亲溺亡的画面在脑中翻江倒海, 以往对水的恐惧重被唤起, 楚门没有勇气上船, 最后不得不无功而返。此时的楚门还沉溺于桃源岛的“美好”之中, 不能发现其“虚幻”也就难以破除心中障碍。其三, 水是重生。影片最后, 当楚门试图逃离桃源岛的种种计划纷纷破产, 所有观众都以为沮丧的楚门无路可走时, 人们却意外地在海面上发现了他的身影。此时的楚门早已看清了周边世界的虚伪, 也就跨越了内心对水的恐惧。他在浩瀚的大海中独驾一叶小舟, 如勇往直前的斗士朝着自己的自由和新生驶去。气急败坏的Christof启动了最强风力、最大雨量, 狂风骤雨中的楚门几次被打倒甚至失去意识, 但他拒绝向这“自以为神”的操控实力屈服。重新苏醒过来的楚门呐喊着“你还能奈我何”, 摇摇摆摆地驾船远去, 云开雾散, 楚门迎来了摄影棚上写有Exit (出口) 的新生。在影片这段激昂的叙事中, 水承载了重生的意象, 凭着内心强大的自由意志, 楚门终于在暴风骤雨后迎来了不受操控的自由生活。
四.结语
上文解读了影片 《楚门的世界》对圣经中经典情节、人物和意象原型的借用, 通过对照圣经原型及其在影片中的位移, 我们得以窥见其表层叙事下的现实喻指。这部看似荒谬的超现实作品将其心声藏匿于圣经原型的隐喻内, 向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观众传达了反操控、要自由的高声呐喊。对于标榜自由的美国、对于媒体势力正如火燎原的20世纪末, 《楚门的世界》 所倡导的这种反操控意识尤其具有现实价值和警示意义。
摘要:《楚门的世界》是一部隐喻丰富的超现实主义佳作, 本文借助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了作品的情节、人物及意象设置。对照其经典原型及现实语境, 我们发现:影片将现实喻指藏匿于经典圣经原型, 向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沉浸于媒介体验的西方观众传达了反操控、要自由的高声呐喊。
关键词:《楚门的的世界》,原型批评,圣经原型
参考文献
[1]高迎春, 洪梅.原型批评视角下《肖申克的救赎》赏析[J].电影文学, 2013 (19) :94-95.
[2]蒋栋元.生命·再生·罪与罚[J].外国语文, 2010 (5) :115-117.
[3]梁工.圣经文学研究在弗莱批评体系中的位置[J].外国文学, 2010 (2) :124-131.
[4]圣经 (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 /Holy Bible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M].南京: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 2000.
制作过《电锯惊魂》系列的狮门影业这次端出了惊艳的恐怖片颠覆之作,不过你得有足够的耐心。
前一小时套路十足。5名大学生去郊外林中小屋旅游,包括金发大胸妹、运动肌肉男、迷糊瘾君子、智慧男和清纯妹——性格是遇险恐怖片的典型配置。在地下室里,他们读了房主日记,触发僵尸出现。然后便是血浆、尖叫,依观众的亲切感程度,大胸妹先死、肌肉男随后、清纯妹活到最后。一切都是在无数恐怖片中出现过的标准郊游遇险模式。
稍有不同的是开头出现的中老年男人。仿佛《楚门的世界》,他们是这场杀戮真人秀的幕后导演。当大胸妹说树林好黑时,他们就调亮灯光。当肌肉男脑子正常地说要聚在一起抵抗怪物,他们就偷放毒气,让肌肉男回归无脑定位,大家各回房间,以便被怪物各个击破。
精彩在最后半小时登场。幸存的瘾君子和清纯妹发现了幕后研究基地。原来,森林下面是个庞大的奇异世界,恐怖电影史中的无数经典怪物被关在一个个透明的电梯格子里。如果主角们吹响地下室的海螺,就会放出人鱼;如果播放音乐盒,就会放出满脸牙齿的芭蕾女孩……清纯妹终于痛苦地领悟:“他们让我们选择了怎么死。”
主角们决定砸场子。“让party开始吧!”按下按钮,怪物倾巢出动。电梯叮叮连响,群魔乱舞,刚才还在喝酒庆祝的研究人员全体哭喊,一片血海。
如果仅止于此,《林中小屋》还只是恐怖怪物大拼盘,不至于让人拍案叫绝。更有趣的是它没把那些研究人员像《心慌方》一样架空,而是在讨论他们到底是谁?他们在全球有分部,日本分部第一名,美国分部第二名;他们每年要按模式献祭安抚古老生物,祭品死亡顺序不能错,代表处女的清纯妹必须留到最后。
原来,他们就是恐怖片制造业,要献祭的古老生物就是观众。到这一层面,《林中小屋》已经不只是恐怖片,更是嘲讽恐怖片流水线生产的黑色幽默片。监视器里,日本分部失败了:小学生们围着贞子一样的女鬼唱歌,把她净化成了一只青蛙。
研究人员有时还代表观众自身,大概因此,电影开头才不惜篇幅地用日常无聊对话表现他们是平常人。清纯妹被僵尸虐杀时,影像投在研究基地的大屏幕上,几乎没人去看她——研究人员正举行庆功酒会,像一切日常生活中的工作聚会。他们一点儿也没把主角正在死亡当回事。他们关注的重点像大多恐怖片观众一样:“经典的结局!当货车冲进湖里的时候,我尖叫了。”“要是有个男人鱼就更酷了。”
如果这些死亡放进别的片种里,早已成为大悲剧,但在恐怖片中,死亡本身是轻飘的,怎么死出花样带来惊吓才重要。
人们为什么爱看恐怖片?它释放了怎样的阴暗?会不会有一天,那些为观众死去的恐怖片主角们集体站出来向观众抗议?谁知道呢!
《危险关系》
上映时间:9月27日
导演:许秦豪
主演:章子怡 张东健 张柏芝
知名教授的遗孀杜芬玉帮助丈夫生前一直资助的东北流亡同胞,并积极在上流社会圈中鼓舞众人行善爱国,但她最后却成为谢易梵与莫婕妤之间情欲打赌的对象。
《二次曝光》
上映时间:9月29日
导演:李玉
主演:范冰冰 冯绍峰 霍思燕
美容咨询师宋其无意间发现了男友和闺蜜的私情,一怒之下杀了闺蜜,掩饰和逃亡生涯随即开始。她的爱情、欲望、亲情和无法治愈的疼痛,都随着她的一次神秘远行浮出水面……
《飓风营救2》
上映时间:10月7号
导演:奥利维尔?米加顿
主演:连姆?尼森 玛姬?格蕾斯
法米克?詹森
——我的人生我做主
11089113 王伟伟
第一次看《楚门的世界》除了恐怖与怀疑之外,再也没有多少感悟了,但是这次再看《楚门的世界》却有一种强烈的感触:我的人生我做主!
楚门世界的创造者在剧终时对楚门说:“听我的忠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这句话给我很大的感悟,我想他的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台词,更是对当今世界一种普现象的解读。
很多人的人生亦如楚门的人生,虽然操控的人没有电影中那样明显,但受控的程度完全不低于楚门被操控的程度,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自己人生深受他人的影响,甚至活在他人的指挥与掌控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像楚门那样勇敢地摆脱他人的束缚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呢?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的价值该如何得以实现完全掌握于自己的手中,我们的人生是该由谁决定?是他人还是自己?楚门给了我们答案,更给了我们启迪:我的人生我做主!
如何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这不仅需要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更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达到这一目的,真正做到我的人生我做主,我们就应该想楚门那样,需要怀疑精神,需要勇气,更需要勇往
直前的执着与毅力!
当楚门开始怀疑自己身边发生的奇怪现象时,没有人赞同他的想法,并且每个人都试图说服他不要去想那些不可能生的事情,但是,这都没有打消他心中的困惑与怀疑,正是这种怀疑精神开启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探索。反思一下我们现实生活,我们是否也对周围的事物怀疑过,思考过?当我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质疑时,是否被权威所压倒,是否被权势所逼退,是否被他人说服,从而打消了心中的困惑,停止了思考?我们的人生之所以很平淡,甚至是平庸,就是因为我们心中缺乏怀疑精神,当我们心中产生不解与怀疑,甚至要颠覆权威时,我们常常被他人一次一次说服,不再去尝试,去探索,因为我们习惯了盲目从众,习惯了少数服从多数,习惯了与他人持有相同的答案。
然而,我们却忘记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哥白尼开始提出日心说时,几乎每个人都反对他,认为他颠覆权威,违背真理,但他并没有放弃心中的那份疑问与对地心说的质疑,正是这份怀疑精神支撑着哥白尼对日心说进行了论证与研究,最终证明了日心说的科学性,为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注入了活力,推动了世界的前进,同时也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
同时,我们也看到,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比地心说更具有科学性,但它也并不完全准确,也需要后人不断的完善,今天,我们在学习前人的理论成果时,如果能始终怀着一份怀疑去做事,不断提出质疑,不断去寻找答案,去发现真理,不畏惧权威,相信我们也会有所
发现,有所成就,我们的人生也会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我的人生我做主,除了需要一份怀疑精神以外,还需要一份不畏艰险的勇气。当楚门决定离开自己生活的区域,去寻找心中的目的地时,晕水的他竟然勇敢地开启了航船驶向远方,更令人为之感动的是,当导演对他所处的海域启动海啸模式时,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勇敢地微笑面对。
他这种不畏惧生死的勇气让我为之喝彩的同时,更值得我们反思自己。当我们为了心中的理想而不断奋斗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面对人生路上的挫败与困难,有多少能够勇敢地面对,不断去克服艰难险阻。新世纪成长起来的我们,没有经历过上一代人经历过的坎坷,从小生长在父母的保护伞中,独生子女们更是衣食无忧,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过惯这种舒适安逸的生活后,我们是否还拥有那份开辟人生的胆量与勇气?而此时的我们已经长大了,飞出了家人呵护的翅膀,走出了老师长辈们的庇佑,从此我们的人生便需要我们自己承担,当我们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有所憧憬时,我们必须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时,也许出于善意,也许出于愚昧,也许出于敌意,也许出于保护,总会有人来否定我们的理想,阻挠我们追求,我们只有拿出不畏生死的勇气,勇敢地前进,才会成功,才会实现人生的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楚门能够走出他人的控制,来到现实的生活,还离不开他的坚持与执着,面对种种阻碍与艰难,他毅然走到了最后,来到了自己想
看的世界,解除了心中的疑惑,楚门用他的执着换回了人生主动权。
我们小时候总会有各种美好的理想与愿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放弃了心中的那份执着与追求。面对现实,也许困难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很多,但是,我们要想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我们就要坚持的走下去,不受他人影响,不被他人左右,人生路上,能够伴随我们前进的,能够让我们勇往直前的就是心中的那份坚持与执着。
其实从电影标题中就应当能推断出一些东西了,既然敢说是某某某的世界,那要么是为一个人单独安排一个外在世界,要么就描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部电影开头看起来并不像描述一个人内心世界强大的,那答案显而易见了,当然,楚门的内心世界在影片中肯定是涉及到的,没有对他内心世界的展现,楚门就不会发现自我被困在那个人造的世界,更不会走出那个世界。
剧情应当不复杂,但这种题材或者说是这个故事却给人一种极其新鲜的感觉,就好像是真的发生过一样,这也是我一开始以为是纪录片的原因。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封闭的而周围全都是预先安排好的演员中活上30年,让全世界观众每一天24小时看这个人的一切生活,如果不出意外甚至能从出生一向看到死亡,那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明白虽然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当楚门,但却有不少人期望有人能记录下自我的一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享有这种所谓的特权的。
我想如果没有楚门对真相的苦苦追寻,那这部电影的魅力肯定会大打折扣,沦陷到一出不折不扣的真人秀。楚门的这种执着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去斐济找自我心爱的女人,而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他发现了自我世界的秘密,最终走了出来,离开了楚门的世界,走向了更大的人类世界。
在楚门走出门的那一刻,除了导演和剧组人员外,所有人都在为楚门欢呼喝彩,很显然他们是支持楚门这样做的,他们期望看到的是活在他们周围的楚门,楚门那走出门的一小步就好像人类在月球上迈出的一小步,从此楚门有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从楚门出生的那一刻,甚至说是从楚门出生前开始,楚门的生活就被他所安排着。看似楚门有着他自己的生活,然而,他却是活在别人的生活中。导演基斯督想方设法不让这个主角离开这座岛屿,他认为只有让楚门一直生活在岛上,这部片子就没结束,他不想让这部片子结束。可我们也不能否认,就是导演基斯督的失误导致了这一天的提前到来。
在片头,我们就能够发现楚门每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无聊。出门后,他总会遇见格林一家,并且每天都说着同样的话;在之后,上车之前,邻居老头儿家的斑点狗阿幂也总会扑到他的身上,而邻家老人则会用同样的方式将狗唤回;他还会每天都在一个地方遇见双胞胎兄弟,回答他们问的同样的话……所有这些,不能不算是基斯督的失误,以至于到最后楚门发现了每天都在兜圈子的这些人。假使导演让所有人每天都有一些小小的改变,也不会到让楚门看出破绽的地步。而导演选人的错误也预示了楚门逃离桃源岛的到来。
可这整部片子却又有许多失误。假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要想监督另一个人,在他家里的很多地方都安装有摄像头,那么他会打开一个还是打开所有的呢?我们姑且不说基斯督让把五千多部摄像机全部打开,当楚门在家的时候,基斯督不应该把他家中的所有摄像头都打开吗?在最后,我们看到了那被称作“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的那一幕。由此可知,那艘小船上至少有一部摄像机,但之前当所有人都在寻找楚门的时候,仅仅是把一部分摄像头打开,也不至于会找不到他啊!如果导演这样做了,也不至于让楚门走脱的。
影片主人公楚门不知道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中, 周围是一群训练有素的职业演员和被规范了的临时演员, 有5000架数字摄像机隐匿对着他, 每天24小时无间断得记录他从出生开始经历的一切,并同时被全世界的观众观看着。当楚门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时便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世界的真实性,想办法逃脱束缚却屡遭失败。经过一番抗争,楚门终于逃离了这个人为制造的虚拟空间,回到了真实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是“拟态”的。影片以讽刺的手法向人们展示被媒体渗透和操纵的世界。不论是主人公楚门,还是“楚门秀”的观众,延至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传媒创造的拟态环境中。拟态环境通过大众媒介有选择性的“提示”现实环境中的变动而结构出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在媒介创造的虚拟的完美世界中,受众如同被困在笼中的鸟,这样的生存状态,引发着我们对媒介构建的“真实”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二、媒介“拟态”的表现
李普曼在著名的“拟态环境”理论中指出,在大众传播不发达的前现代社会,人们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大部分的知识与信息来自于自己的直接经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直接的。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复杂多元化,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与真实客观世界之间必须通过传播媒介来了解信息,获取大量间接经验。所谓的“拟态环境”就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者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展示的环境。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媒介内部进行的,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如同楚门生活在导演制造的虚拟世界里却浑然不知一样,我们也把媒介环境当成真实来接受。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在大众传媒覆盖下,信息真正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众传媒越来越深度地参与社会生活,我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也越来越依赖大众传媒,“靠虚像,靠拟态生活”已经成为广大受众的一种生存状态。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楚门故事的意义也旨在揭示这种生存状态。
三、受众在拟态环境中的生存方式
(一)“被困”的角色
楚门从出生开始就困于媒介的策划之中,更令人悲哀的是,他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而未察觉,仍然快乐地把它当作真实去接受。大众媒介深度地参与日常生活,特别是近年来,电子媒介等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传媒的拟态功能更为逼真,真实与虚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受众的自由和主体性完全被媒介操控,在接受信息时甚至还主动、积极地配合着媒介。拟态环境创造出一个“完美的罪行”,一个无缺陷的世界。传媒通过放大、组接、煽情、甚至捏造使受众无意识、无条件地接受其宣扬的世界观、价值观,将虚幻的东西看成是现实实在。日本学者藤竹晓提出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正是关注到这一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 最初并不见得能被重视或普及, 可一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 很快就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甚至会发展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流行现象。受众对媒体提供的不是绝对的真实世界并不计较,他总是根据其提供的拟态环境做出反应,把间接经验信息加之于直接经验世界上。
(二)“理性抗争”的角色
楚门开始怀疑自己生存世界的真实性,开始抗争并最终逃离了这个虚拟的空间。影片的意义在于有力地批判了“媒介万能”的价值观。在传播学上,“有限效果论”,“选择性接受信息”等理论的提出,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证实了媒介的作用并非如此强大。当楚门被女友告知他的周围一切都是虚假后,当他发现天空中突然砸下一台摄像机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开始观察周围人们的行为举止,最后终于发现真相,企图与这个控制他的媒介进行抗争。
传播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新型传播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传播者与受众的区分变得模糊,普通人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众,拟态环境的力量开始削弱。社会多元化的实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受众拥有更多的公共平台,自由表达和接受各种信息。受众开始理性思考和表达,不再盲从和狂热媒体给予的社会舆论。再次,随着媒介素养的提高,在传媒的“拟态环境”中,受众不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他们会观察、分析和思考。媒介的造假事件往往在引起轩然大波后不攻自破。
三、加强受众媒介素养与媒体自身素养
媒介本身力量的强大,使传媒业进入了成熟阶段,成为制度性体系,成为社会观念与行为,价值的主导性力量,我们无从逃避的强有力的权力制度。受众能做就是用理智在媒介世界中寻找真实和客观,不断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辨别能力。而媒介肩负着提高传播效益,优化媒体生态环境,促进传媒事业的健康发展的重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素养,为受众提供一个健康的传媒拟态环境。
摘要:影片“楚门的世界”用讽刺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被媒体渗透的世界。特别是在大众传媒不断发展和不断深入生活的时代, 这种虚拟的世界更为接近完美。笼中之鸟的生活状态启发我们对媒介构建的“真实”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下人们扮演的媒介角色进行思考。
关键词:拟态环境,受众,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姜筱舟.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的分析与批判.理论广角
楚门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是虚拟的真实。有人说,人生就像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当然,它是对生活的一种文学描述。然而,你能想象生活在一个平静的小镇,其实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工作室吗?一个人,除了自己,亲戚和朋友都是演员?这正体现在著名的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中。我们还是有必要回顾一下电影的内容:这部电影是设置在一个假想的世界“桃源岛”,整个城市是一个不断运行的电视节目。所有的参与者,包括楚门的父母和妻子都是演员。楚门本来是被选出来的五个孤儿之一。为了将他培养成为电视明星,一个叫做克里斯托夫的电影制片人,下令修建一个巨大的工作室作为桃源镇。自从楚门出生,他从未离开过桃源,并相信自己是这个真正的小镇的一份子。同时为了阻止楚门试图逃跑,别人告诉楚门,他的父亲是“死”在一场划船事件,从而使楚门怕水。由于桃源镇周围都是海水,这种恐惧使得楚门不可能逃脱。在数十亿人的注视下,楚门生活得很幸福。他有一个美丽温柔的妻子,一个很好的朋友,一个报酬优厚的工作和一个和平的生活,但一切都只是制片人克里斯托夫控制下的产物。
然而,一个小事件打破了平静。有一天,当楚门去工作,一束奇怪的光芒从天空落下。楚门一开始只是想这个奇怪的光是什么,但他很快看见一个乞丐,很像他死去的父亲。他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世界,仔细注意他周围的人。经过几天的观察,他意识到一切都是计划好的,而他自己则完全生活在一个完美的谎言里。他试图告诉妻子和朋友,但没人相信,甚至说他是疯子。在这个时候,楚门感到非常沮丧、失望和恐惧,因此他开始计划逃离这里。他很努力,但他低估了克里斯托夫的力量。沿着这条通往真理和逃脱的路上,楚门遭遇了一切障碍,包括计划好的交通堵塞,任何旅行都不能安排,甚至于离开小镇的公共汽车也突然熄火。经过多次失败之后,他试图通过一条小船离开,即便怕水。无论是强风浪还是恐怖的闪电都不能阻止他。当楚门终于到达“海洋”的边缘,却发现天空只不过是一块巨大的玻璃。当他拼命敲打玻璃的时候,克里斯托夫出现了,并说他现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明星,如果他选择留在桃源,他仍然可以继续像这样的生活。然而,楚门决心离开桃源。最后,他走出了桃源的出口,在现实世界呼吸新鲜的空气。影片最后,楚门幽默地对制片人说:“假如再也见不到你,就祝你下午好,晚上好,晚安!”
表面上《楚门的世界》看起来是很荒谬,但它又很像是一面镜子,反映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而且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活生生的现实比在电影里发生的事情,反而还要荒谬得多,只不过对于这种不合理,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有些时候不太自觉罢了。其实《楚门的世界》只是以夸张的艺术手法,然后着重于刻画喜剧性人物的独特性格,适时地加入一些幽默诙谐的台词,来凸显当下社会的病态、古怪和荒诞,藉此唤醒大家的知觉。
看《楚门的世界》,让我深刻思考的,便是现实社会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方式的影响。表面上科技不断地进步,让我们有机会接收到最新信息,与全球化接轨,可以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但实际上,电子媒介也很容易加深我们某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尤其是在有人刻意操作下,如果他们事先绑架了我们的选择自由,就会很容易让我们落入思考的陷阱。再加上许多人懒于思考,从而丧失辨别的能力,会容易盲从主流价值,人云亦云,使得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只是狭隘的、错误的,甚至是虚假的。现实的悲剧性正在于:在这个媒介的时代,谁都难以逃脱楚门的命运,谁也没有十足的底气说自己与楚门无关。在各种形式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中,难道我们不会见到楚门的影子吗?当我们在为超级女声而狂热欢呼的时候,难道我们不会在自己的身上看到那些抱着电视与楚门厮守的观众的影子吗?在经济利益驱动一切的今天,商业逻辑的泛滥,已经逼迫我们不得不把我们自己玩弄于股掌之间,我们只有自娱自乐,并在狂欢的刹那间,出卖我们的金钱、隐私、自由,乃至生命。
如此看来,《楚门的世界》作为一个时代性的操纵隐喻,不仅讲述了真实和虚假的边界问题,更重要的则是提醒我们走出时代的骗局,走近我们自己的心灵,在清醒的反思中,保有一份不那么时髦的自由。
楚门一出生就被制作人克里斯托夫操控着,而且混然不自知,不免让人同情于他失去自由的遭遇。然而,扪心自问,自己是否自由呢?这个答案其实并不容易确定。“自由意志”存在与否,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科学哲学中的热门议题。当然上帝之说太过虚无飘渺,但是人群居在社会,不免受到社会性的拘束,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意志我们想要的意志,被迫顺从他人的行为,即使那些行为我们很排斥。终究我们意志能选择的,常常是由我们不能选择的力量与外在条件所控制着,从出生环境到后来遭遇过的所有事件,以及接触到的人际关系,甚至是自己的生理状况,最后都因为无法掌控,而自制了冲动,拒绝了“自由意志”。然而,即使我们没有理想中那样自由,但这也不代表我们要像个傀儡一样度过一生,就此走别人替我们安排好的路,反而要像楚门驾着小船毅然寻求出路一样,去争取自身更大的自由度,即便这条路没那么容易,即便有可能是错的,即便最后那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但至少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已经有选择的勇气,比屈服于命运的人,要自由得多,不是吗?!当你越不靠自己,越依赖别人时,其实你就越失去自由。
电影的末尾,楚门是觉悟了的,他对着摄影机,真的罢演了。佛家有“顿悟”一说,并说人的本性自足圆满,是人世的尘埃覆盖了它,使它迷失。看来楚门是顿悟了,他要找回那个失去的自我,那个自足圆满、自由自在的本性。
然而,谁又知道他出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将要面对什么。“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虚假”,这是制片人给观众的忠告,我们现实中的人又该说些什么。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可是很多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个大舞台,或是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与那个真人秀有什么区别?虚假欺骗仍然到处存在。看完电影,不自觉地会想到现代社会、想到当下的世界,是否也真实、自由。《楚门的世界》构思独特,人生就是一场戏,人人都在扮演着各种角色。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看到生活中的很多影子:面临困难,克服困难;面临欺骗,从欺骗中走出来,可见这部电影将生活联系有多紧密。人需要一种勇气的培养,因为一种自己选择的生活,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生活就应该我们自己去选择,然而,这条路却是要克服许多困难的。
他让金发女郎如言情小说般突然出现在楚门的视线中,开启他爱欲的阀门,又让她突然离去,使其心灵坠入无底的深渊;他让楚门从未谋面的“已故父亲”突然现身,夸张滑稽的相认场面令其热泪盈眶,同时也赚取了电视观众的热泪;他又让楚门的知心朋友在其情绪恶劣的时候去关怀他、开导他,令其感受到这“荒漠中的甘泉”而重生信心,虽然那位朋友只是一个演员,而且正背着大段台词……
很佩服电影中那位才华横溢、不可一世的天才导演,他让人想到了上帝,同时看到那个软弱、疲惫、徨惑的楚门被一次次的虚伪所玩弄,还是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了乐观时,我的内心就一阵阵地酸楚,我不忍面对——不忍面对一个真实的“我们”!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哲人如此感叹,但人生舞台上的演员——我们,是不是时刻都有一种演戏的自觉呢?还是在上帝的欺瞒和安排下,忘我地做着无意义的事呢?快乐,不足以使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挫折,不足以使我们抛弃这个世界。上帝就像那个天才的导演一样,掌握着很好的度,他知道该在何时给我们当头一棒,何时又给我们烧起暖暖的火炉,他使我们在痛苦中保持希望,在希望中忍受痛苦,因为痛苦制造着剧情的波澜,也制造着收视率,希望则是赏给我们的出场费,使我们不至于中途罢演。
电影的末尾,楚门是觉悟了的,他对着摄影机,真的向“上帝”罢演了。天才的导演恐慌了,他将失去观众,他竭力挽留楚门,告诉他离开了导演控制的世界是很危险的,但楚门还是走出了那扇门,走向那个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说不管那个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不在乎。佛家有“顿悟”一说,并说人的本性自足圆满,是人世的尘埃覆盖了它,使它迷失。看来楚门是顿悟了,他要找回那个失去的自我,那个自足圆满、自由自在的本性。
楚门的世界之外,才是所谓真正的世界,那个世界的人都有不受操控的人生,有自己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利,但都无一例外牵挂于被操纵的楚门身上,这让我觉得荒谬。是什么让所有人昼夜牵挂于一个被设计的人——楚门的生活?是否观众在楚门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明明被外界不知名的各个因素所操控,但却都不自知;明明自己的念头和心思在别人面前袒露无疑,还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自己所谓的尊严和信仰;明明是心中的至情至性,是心中的牵挂或者伤口,但是却是别人那里无动于衷的一次意外。这样略显的悲哀的楚门,却牵挂着外面所谓真实的世界的人的心。
设计者信心满满的说,楚门不会出逃的,要是能走,他早就走了。他自负于自己为楚门所创造这样一个安逸的环境,自负于自己亲手造就的楚门对于大海的恐惧,自负于对楚门那样的人的心理的把握,因此他断定楚门将这一切都会当作真实。影片最后楚门渐渐产生怀疑,以至于终于找到出口的时候,他对楚门说,外面的世界和我给你的一样虚假,一样有谎言和欺诈,但在这个世界里,你什么都不用怕。他知道,对于楚门来说,真正的监狱,在于他自己。终于,楚门做出了选择,义无反顾的选择的出逃。对于我来说,如果得知了自己所处的世界是虚假的,我也会拥有强烈出逃的渴望,但是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在一个生活了半辈子的环境之下,再虚假的事情,也终究会变成习惯和真实。相比较而言,外面那个未知的世界,才更加虚幻和不可触摸。虽然楚门选择了出逃,但影片在这里戛然而止,留给了观众充分想象的空间。我认为,楚门之所以出逃,是为了那个他一见钟情的施维亚,那个唯一有过真实感的姑娘,那是他的牵挂,也是本影片的线索之一。但如果楚门的生活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角色,没有任何他和外界的牵挂,没有这样强烈的促使他出逃的信仰,他还会选择出逃吗,他还有那样的勇气和渴望吗?
——观《楚门的世界》后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看完了影片之后先抛开故事里的天才导演是否残忍,将楚门活生生的囚禁了三十多年;同时也抛开主人公楚门是否悲哀,生活的点点滴滴全在是人的注视之下。这里我主要谈一下现实中的楚门——我们。
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生活在这个“病态”的世界我们何尝不是在演戏呢?世俗教会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表面做一套,背后做一套。我们不可否认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故事里的导演基斯督在影片的结尾对楚门说:“我给你正常的生活,这一切都与现实一样,一样的伤害一样的欺骗,唯一不同的是这个真实的世界是疯狂的,而在我给你的世界里你什么都可以不用担心”。
其实,细想之下,这位天才导演就如同我们的父母,更确切的说是部分父母。他们为孩子的未来做好一切准备,铺平生活的所有道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惟恐自己做的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就如同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拿男朋友当孩子养,拿孩子当爹养。他们营造的世界比基斯督建造的“桃源岛”更加安全可靠,“服务”更加周到。
而反抗前的楚门就像他的儿子——也就是现在我所说的我们。特
别要说的是现在部分大学生的生活陷入一种停滞的状态,浑浑噩噩过着周而复始的混沌生活。生活与他们而言就是混日子,走一步算一步,过一天算一天,大学四年究竟学到了什么完全不去计较,反正父母已经把路安排好了,或者是“谨记”那句名言:车到山前必有路。可能是他们忘了:车是要加油的,车要是没有油根本就开不到山前。
我们常常抨击那些所谓的“富二代”,什么样的人是“富二代”呢?吃父母的,喝父母的,穿父母的,拿着父母的钱来显摆自己,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但有没有人想过:如果在大学时代自己不去学习,究其本质其实自己就是“富二代”?只不过他们更有钱,他们能开名牌跑车,能去高级的娱乐场所,而自己只是比他们少点钱的“富二代”罢了。
影片的最后楚门还是选择了离去,虽然外面是一个“病态的世界”。结局处楚门做出一个潇洒的谢幕动作,绅士而不失搞笑,并且说着那句经典的台词:早上好,如果以后再也见不到你,那么请问你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然后毅然决然的离去。
这里我所说的“出门”就是楚门最后走出“桃源岛”的那扇门,就是离开父母安排的那扇门。离去,意味着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面对着不可知的未来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然而,楚门在最后还是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虽然感觉到每个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却都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戏剧性的效果,但这些都没有使这位天性淳朴的小伙子太过于在意。可节目的制作组由于一时的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父亲”立即被工作人员带走,直到楚门悲痛万分开始怀疑后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他们“父子”相见,从而到达他们满意的效果。
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楚门对她一见钟情。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自己却被强行带离片场。回忆起施维亚的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一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称是医生并每一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医生。楚门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亲等所有的人都在骗他,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逃出海景这个令他噤若寒蝉的小城,去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爱他的人。
楚门的世界是一档电视节目,这个节目全天24小时即时播出,并被全世界转播,它让全世界的人们看着一个男孩的出生到成为一个男人、它让全世界的观众目睹他的初吻、它让全世界的人们见证他的婚礼……然而,这其中只有楚门不知道他处在的怎样的世界,楚门的世界其实全部来自于一个“创造者”的创意。这个楚门处于的世界完全由创造者的创意来实现,实际上他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里,他抬头望着的天空,不是一个无限的空间,那只是他视觉所看到的假像。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是“导演”请来的演员,包括从小照顾他起居的父母、与他一起生活的爱人、7岁时就认识的发小……他向正常人一样出生、学会走路、入学、恋爱、成家、工作。当然他是一个真实、正常的人,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楚门”,只是不同的是,他的生活是被全世界数亿万的观众每天24小时注视,他的私生活被一览无余。“创造者”为全世界带来娱乐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当然完全地来自于广告与转播,楚门小时候用的尿布、父母的服装、家具、汽车等等。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一部在上个世纪天才想法又引人深思的电影作品,真正让我反思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底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实在,还是由别人创造并且操控的近乎虚拟的空间呢?电影中的楚门生活在一个由人为操控的真实但却虚幻的空间中,除了楚门,其他人全部是本色演出的演员,楚门每一天遇到的人、需要做的事情都是导演事先安排好的,以至于他看到的天空、游玩的大海等等无一不是人造的产物,这就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整日生活在客观世界中的人们深感忧虑还有疑惑,以至于让我们发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这样的看似愚蠢的疑问,一个人——基斯督导演都有如此大的“魔力”,那我们何以否定上帝的存在呢?
其二,我们的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充裕,究竟是解放了人还是束缚了人?究竟是把人推向了更加自主的方向,还是把他更加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更加失去了自我?从出生,到成长,到死去,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从来是都是局限的,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像万能的上帝那样,可以对这个世界了然于胸。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各种载体来超脱我们的肉体樊篱,从而使得心灵可以通达久远的过去,遥想漫长的未来,想象异邦的人世间,以满足我们无限的好奇心和知识欲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赞同麦克卢汉的至理名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然而,文明发展的吊诡正在于,它常常走向自身的反面,成为剥夺自由和消解主体性的帮凶。今天,电子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迅速扩张,已经完全实现了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天才预言。也正因为如此,全世界的人们才得以在同一个地球上,同时观看楚门的世界,从而在如此广袤的时空范围内把人性中的窥探欲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现实的悲剧性正在于,在这个媒介的时代,谁都难以逃脱楚门的命运,谁也没有十足的底气说自己与楚门无关。在各种形式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中,难道我们不会见到楚门的影子吗?从当初最火爆的超女、快男、快男到风靡一时的非诚勿扰再
到如今的职来职往、非你莫属,难道我们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嘛?科技的发展确实是一个值得令人审慎反思的命题。
其三,有什么真的完全能够控制人完全让人失去自主认知吗?电影中的楚门从最一开始的对施维亚的无尽的爱,对去斐济的炽热的追求到见到自己已经溺死的父亲重新活过来,这些事情都深深引起了楚门的好奇心还有无尽的探知欲,最终楚门在历经了人造的风暴、狂风之后终于揭穿了这个惊世骇俗的阴谋,楚门用最后一句“祝你早安、午安、晚安”结束了这样一场华丽的闹剧,但是,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到底有没有那么一个“EXIT”按钮呢?这个还是由人为设置的按钮,或许我们这些人是没有办法享用的吧,因而我们在时刻经历着梦想的炽烈还有破灭,现实的喜怒哀乐,所以说似乎我们每个人又始终被操控着,无法挣脱命运的魔爪。
基斯督创造了一个桃源世界,这个人工岛的日出和月落,甚至海浪,都是人工控制的。基斯督将在 这个小岛上直播一个人的一生。主角一出生便成为一个真人电视剧的主角,24小时滚动播出。主角在摄影棚里成长,摄影棚里面所有的人都演员,除了主角外,所有的物品都是道具,新产品,可以用来做广告啊。只有他是蒙在鼓里的。 终于有一天,他从出错的电台里听到了奇怪的信号,从而有所察觉,从这以后,他开始了艰难的逃离生涯…… 在经历了千心万苦后的楚门,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勇气,执着以及顽强的精神,逃离了这座看着他出生,成长的摄影硼。
没有一个人能与Trueman感同身受,虽然他的上帝基斯督一直在强调,这个 世界是完美的,Truman是可以不受任何伤害的,但如果他走出去,外面是另外意义的虚假,更无情的残酷。但作为 一个True man,有谁会觉得这样的保护是种幸福呢?人类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天性永不会被磨灭,Truman胜利了,基督 斯的轰天骗局结束了。
故事最后的楚门,应该是和爱他以及他爱的女子生活在了一起。假使,他没踏出逃离的第一步,那么,后来的幸福是更本不可能的!
于是,看完影片后,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这个世界是虚伪的,就像一个大摄影棚;这个世界又是真实的,善良就在你的心中;这个世界是令人恐惧的,有许多不可知的危险;这个世界又总是可以被征服,人的两个脚交替移动,可以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甚至,离开地球,去往太空”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只要你认真去做了,那么,即使到了最后是不成功的,或者说结局并不是你满意的。可心中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了;
另外我最深刻的感想是:“人人都想了解彼此,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但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想知道别人身上的那种精神,用来激励自己。各取所需吧”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将会边的比现在和谐安稳不知多少倍了。
也许,有时候走出那么一步的确是十分见难的,但是,只要你肯去走那么一步的话。所等待你的,将会是多么美好世界啊。
突然,想起了开始提到的摄影棚,很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很多情节已经淡忘了,但最重要的是也有那么一座机器岛,到了最后机器岛坍塌毁灭的场景依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大概所有理想化的东西最终会在人性中无情的毁灭,那么,我想还是老实的面对相对真实的人生比较好吧。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楚门的世界 观后感11-08
《楚门的世界》电影精选观后感600字05-28
楚门的世界电影观后感800字作文07-27
影评楚门的世界07-20
楚门的世界论文11-28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总结观后感07-01
危机与世界秩序讲座观后感心得10-06
30平凡的世界观后感11-27
微观世界的观后感250字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