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书山不放松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咬定书山不放松(共8篇)

咬定书山不放松 篇1

作为一名教师我参加工作已经有

年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有几年了,回顾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历程,有艰辛与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今天我站在这里,面对在座的各位博学多才的老师,我倍感惭愧,因为我读的书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我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咬定书山不放松。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爱学习容易,一辈子爱读书爱学习不易。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我们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也才能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

当然,一个教师,不在于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读了多少书和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读书,可以说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它可以使我们在彷徨中找到目标,在疑惑中得到答案。读书带来的是人生的充实和事业的丰收。从教三年来,我始终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读课标,我获得了全新的理念;读案例,我获得了课改的奥秘;读苏霍姆林斯基,我深切感受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教师的人生,应该是充满创新精神的人生。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记得有一位著名教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读教材和教参这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几百本书。”读书可以提升自己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书到用时方恨少。当我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发展性评价”„„等等,这些新鲜的名词、理念却如急风骤雨,容不得半点犹豫就汹涌而来。这一时之间,我竞有些不知所措了。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践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教育理论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露,勇敢地面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深深的领悟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水河流。要真正明确:教师读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是我们从教的最大追求。因此,读书是我们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策略之一,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做读书人。书学习既是为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成长。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让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

在“学习-探索-再学习-成长”的这个过程中,我对课改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其实,课改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新课程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会焕发出新的生命。

新型教师,做到常读书和常思考,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反省,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课改的大潮。

咬定书山不放松 篇2

一、在趣味中纠正错字

1.将错就错法。

将错就错法就是顺着学生写的错字,先肯定其是“对的”,再说出一句“大谬特谬”的话,令学生大吃一惊。例如,默写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时,不少学生会把首句“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昏鸦”写成“昏鸭”。订正时,教师就可以将错就错,说:“好厉害的鸭子呀,简直是超能力,都飞到树上了!”学生在哄堂大笑中,就轻松地记住了正确写法。

2.因义辨形法 。

汉字的字形跟字义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字可以通过字义来辨别字形。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生写“虐”字,学生总是写错,后来,他从“虐”字的字义上做了形象的解说:“‘虐’是老虎发怒时所表现出的凶残之意。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个‘虎’字头,下半部分是老虎发怒时,虎‘爪’的变形,方向是朝外的。”这样一讲,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

3.顺口溜区别法 。

汉字构造复杂,其中的许多形近字,将它们编成顺口溜来区别,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例如,“戌、戍、戊”三个字很难辨别,教师可以让学生记住下面这个顺口溜:“横xū点shùwù中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将三个字区别开来了。

二、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死记硬背、孤立地记忆词义很容易遗忘,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深入地理解词义。

例如,余映潮老师教学《刷子李》一文时,在导入课文之后,请学生读准下面一段话,并理解其中六个加点词的意思:“刷子李的绝活是,刷完浆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但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这天,小三看师傅蘸浆刷墙。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好比一面雪白的屏障。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随后,他给出了对这六个词的解释。通过这六个词语,余老师巧妙地组合起一段文字,形成了一定的语境,既帮助学生集中进行了认读,也为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做了铺垫。

三、在文本解读中给词造句

所谓“给词”,就是给学生“点出”所教学课文中的若干词语;所谓“造句”,就是请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创造性地表述内容。

1.给词造句 ,锻炼思维 。

例如,教学《白杨礼赞》时,特级教师宁鸿彬安排学生用“无边无垠”进行口头造句,具体要求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造句,把该词语用于可能想到的各种事物,并且造句的内容不得重复。

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相继发言:

生1: 我渴望见到黄土高原上那无边无垠的麦浪。

生2:见到那无边无垠的大海,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学会了使用给定的成语,也锻炼了思维。

2.给词造句,体会情感。

例如,王君老师教学《纪念白求恩》时,点出了六个词语让学生造句,以此体会作者对另外一些人的鄙视之情,从而突出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要性。

师:现在,我们精读第二段,体会毛泽东对一个外国医生有什么样的评价和情感。同学们请抬头看大屏幕,第二段不仅写了白求恩,还写了另外的一些人,请判断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屏显 :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不负责任喜欢自吹)

生(齐声):贬义词。

师:好!现在,假如王老师就是这一类的人,请批评我,并用上这些词语。

生1:你拈轻怕重,对人又冷冷清清……

师:啊! 不不……一样就够了啊!

(生笑)

师:可以加上一些其他创造性的语言。你批批。

生2:你麻木不仁,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

师:我是这样的人吗?

生3:嗯……你真是不负责任,喜欢自吹。你其实不是一个共产党员, 至少还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生大笑)

生4:嗯……你一天到晚冷冷清清,对工作漠不关心……

师:舍不得批评王老师,心软了。再给同学们一个机会。

生5: 你这个人真是对工作一点儿也不负责任,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这样,怎么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呢?

王君老师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给出六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让学生造句批评自己,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可谓匠心独运。

3.给词造句,概述课文。

例如,余映潮老师在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就点出文中的“震惊”“震撼”两个词,请学生运用这两个词来概说课文内容。学生发言如下:

生1: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和小瓜苗不屈向上的精神令作者震惊。作者静听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自己以极大的震撼。于是,作者懂得了要珍惜生命、不让自己的生命白白地流失、必须对自己负责的道理。

生2:“我”为小飞蛾的求生欲而震惊,“我”为小瓜苗不屈向上的精神而感动。“我”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

学生通过造句,创造性地表述了课文的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咬定“表达”不放松 篇3

在这点上考生严重不足的问题在于词不达意。高三学生阅读体悟能力与其书面表述能力存在巨大差距,在此题作答上典型表现为“眼高手低”。所以应时时提醒考生,要求立足基础,不能好高骛远。

结构完整意指作文文脉鲜明,思路清晰。有开头、结尾,主体部分比较突出,前后能彼此呼应,布局较为严谨。内在逻辑上要求思维主线明晰,层次分明,上下连贯,转合无缝,不得颠三倒四、重复赘述。

上述要求使得考生在考场作答时,要有全局谋篇的作答习惯。而这依赖于平时作文习作时对写作提纲的训练。基于此题作答的特点,比如落笔后便极难变动调整,考生应该养成不拟提纲不作答的习惯。此外,一些常见文章的结构也应作必要积累。但凡文章,无外乎“头”、“腹”、“尾”三块,这便是最基本的外在结构。“腹”为文章主体,议论文体而言,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并列式,外在形式上便是使用排比段,分论点并列或论据并列。对比式是指确定中心论点后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论证,最后用尾段总结提升。递进式主要采用三段论格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此结构对考生思辩能力有一定要求。叙述文体来说,主要事件要有情节特征,有开始,有推动,有起伏,再有结尾。或单重人物刻画,或多重画面组合剪接,或巧设悬念,或明设线索,不一而足。

以下以学生作文为例具体说明。

【佳作示例】

生而为人,人为何生

高三(22)班 袁静

人字结构就是彼此的相互支撑,生而为人,人为何生?这其中的相互关系也许就如人字结构,要找到人生的支点。

(一) 人生的宽度

人生的支点在于人生的宽度,滴水方能藏海。谭嗣同在《仁学》中曾有句话:“禅宗剑气相思骨,化作一缕焚难灰。”对于他,我只能以仰望的姿态叹其生命的宽度。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能以镇定自若的姿态走在百姓中。曾有句话说悲天怜人。也许只有他明白怨天者难怜人,怜人者不悲天。既然选择怜人,那么就不能悲天,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以自己仅有的生命宽度当作禅宗剑气,终了化为一缕灰烟。(此段材料选择得当,但处理不妥,表意过于隐晦,比如“怜人”,要交代出先贤以拯救苍生为己任之宏志)

(二) 人生的粮食

人生的支点在于生命具备应有的精神粮食。生而为人,不能单纯地生存和生活,它总该为梦想和社会展开表演。邹承鲁的驾鹤仙去被喻为一个良知走了。是的,邹先生曾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他却淡然处之。对于人生,他明白人为何生。就在他退出学术研究后,仍以与其年纪不符的激情猛烈抨击学术不端。用其话说,“我总该为社会做些什么”。邹老先生之所以安详而走,不留遗憾,是因为他已把人为何生的最好定义留给后人——良知。

(三) 生命的弹力

人生的支点在于生命具有弹力。要使人生有活力就请给予弹力。南非总统曼德拉经27年狱牢之后他说:“人生的光辉不在于它永不坠落,而在于它坠落之后能再度升起。”韩信屈身胯下,司马迁忍辱苟活,勾践卧薪尝胆不正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么?人生的弹力就在它于人生低谷中有所坚持,有所放弃,才能成就生命的熠熠生辉吧!

生而为人,人为何生?

古来道不尽咏不完的话题,也许中国与美国的辞典解释都有所偏差,人生的定义更应为两者的结合和两者的相支撑:

生而为人寻佳伴,人为何生觅知音。

简评:此文作答上采用小标题形式,分别列举谭嗣同、邹承鲁单例成段,论述生存并不只是追求物质,还应有精神追求——济苍生以及秉承良知与社会弊端斗争。结构上并列关系,且与第三小标题多例段落构成排比关系,整体构架清晰明朗。语言上,没有对华丽辞藻的堆砌,更多借助文言词汇与句式,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较好体现了该生的学科素养。

梦想与心灵齐飞

高三(23)班 叶 廷

“对爱情的渴求,对知识的探索,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罗素如是说。我由衷地敬佩这位博学的大师,这位怀拥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的大师,这位在暮年仍因反对核试验而被当局抓捕入狱的胸襟博大的大师。

“爱和知识,只要有可能,通向着天堂,但是对人类的怜悯却总把我拉回尘世。”看着上面的文字,我似乎看见罗素那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灵魂表演。

这样的人生,似乎才可以称为真正的人生。忠于自我,忠于真理,并且怀揣着博爱。有人却对人生这样进行诠释:“人生,人的生存和生活。”我对此感到无比的悲哀。人类真的失去了梦想的翅膀了吗?果真到了这一步,人来世上一遭只为活着而活着,只是机械地忙碌,那人类跟其他的生灵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俄国的十二月党人的人生若只为了生存而生存,那他们便只需过他们那安逸的贵族生活,而不必因坚持正义与真理而斗争。他们那同样高贵的妻子们,柔弱而又坚韧的妻子们,她们的人生若只为了生存而生存,那她们就不会放弃荣华富贵,而自愿跟随丈夫到流放地受苦。徐志摩的人生若只为了生存而生存,则不会有“想飞”这样干净无瑕的梦想,不会为了爱情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韪。

人生若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则不会有席慕容笔下那棵虔诚祈求佛祖五百年美丽的开花的树。

人生若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便不会有伍佰歌中那只为了自由不惜在猎人的扫射中振翅高飞,最后尽管身上带着伤却仍无比快乐的白鸽。

尽管十二月党人与妻子们大多死于冰天雪地之中,尽管志摩英年早逝,小曼独守余生。尽管“你”最终在开花的树前无视地走过,尽管白鸽最终带着枪伤脚上全是鲜血,尽管在世人眼中,似乎他们的下场都不如意,甚至是悲惨,但是,他们自己知道,这才是自己的人生,这彩色鲜活充实的无悔的人生。他们中的肉身大多已经消散,但他们却站在另一个世界俯视着我们。

谁能说他们不幸福不快乐?

至少,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上演了一出恢弘的戏剧。

简评:本文结构上特点鲜明,开头择二例,并用过渡句点明论点,虽有入题过慢之嫌,但所引材料指向清晰,运用了名人名言开篇之法。主体部分,选用了三个材料,逻辑上构成并列关系,文脉简单明了,阅卷老师可以轻松把握。此外,从材料加工而言,语言驾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尽管立意上缺乏深度,但因为对结构的有效把握,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无悔人生

高三(2)班 向柳柳

当我们为了梦想和兴趣把人生当作一场表演的时候,还有一群人,在享受着最淳朴的人生。她们的人生,只为了生存和生活。

她们没有宝马香车,没有别墅山庄,不曾用过电脑空调,从未远离过家。每天早起晚睡,或是面对炉灶,或是背灼日光。她们为了生存,为了自家的生活,舍弃了梦想,丢失了兴趣。谁在二八年华没有过羞涩的梦?在缝衣补鞋的间隙,在放牛砍柴的路上,总有一小段恬静的时间,她在微微走神。想象着自己踮起脚尖,像天鹅一样舞动,嘴上不自主地哼起歌,不是柴可夫斯基的圆舞曲,不是萧邦写下的流畅旋律,这些遥远的东西不被她们所知晓,只是几个不成调的音符,她哼出了声,随即便停了,这是与生存无关的东西,若是丢了牛儿,罪过就大了。

女人们婚后便彻底地将这些曾有过的心思埋在心底。操持家务,下地耕作,生活的劳累让人何以记挂梦想?吃下的糙米维持不了劳作一天的身体,女人们在搓洗大盆大盆脏衣服时放慢了动作,她不是在为梦想发怔,而是太累了,太累了。

成为母亲之后,她们更没有了空闲。哪一个女人能真正享受“坐月子”这样奢侈的假期。常常是孩子生下几天,她又忙里忙外,给小孩换尿布,喂几口母乳。她会抱着小孩哼哼歌,但却不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哄住绵长的啼哭。女人们不得不把自己完全隐藏,生活里完全没有了自己,何来梦想和兴趣?

女人们没有很高的学历,也许小学也不曾念完,她们长得粗壮,身上满是力气,说话大声,完全与娇小的女孩形象没有关系。但她们是这样的伟大,肩膀上扛起了家庭扛起了天地,她们埋没了自己,埋没了理想和兴趣,甚至来年情绪也撇在一旁。年复一年,她们脸上爬满了皱纹,手上长着老趼,皮肤干涩,不美丽不漂亮不优雅不妩媚,没有姿态动人,没有风情万种。之后,她们开始驼背,眼也花了,耳也背了,口齿不清,总是咳嗽。尽管她们一直是在改变,但不变的依然是勤劳,是勇敢。对家人的爱意,在满头苍发里闪出光来。

在失却了梦想和兴趣的人生里,她们依旧知足,笑容里有宽容有满意有欣慰,一定没有悔意。

咬定老板不放松,提高开发成功率 篇4

众所周知,企业老板或者说决策者(如CEO、CFO、CMO等等)在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具有绝对拍板决定权,销售人员在开发客户的时候如果能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自己产品或者服务产生好感和兴趣,与他们就合作事宜达成某些共识,则势必会缩短谈判周期,及早促成合作。正如我们在选择卖场的时候存在着K/A类卖场一样,企业老板或者决策者就是客户中的关键人物。那么我们在营销实践中到底怎样才能接近他们呢并成功结其实施影响呢?以下几点或可参考。

一、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老板或者决策者姓名和联系方式。

一般来说,企业老板或决策者都事务比较繁忙,如果不是重大事情或者重要人物很难直接就有机会与他们面洽。对于陌生人来说更是如此,多是由部门经理或者秘书代为接待。当然如果是老板或者决策者的熟人情况则另当别论了。所以想办法得到他们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就成了接触他们关键一步。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有关企业信息的报道和广告或者企业网站、行业信息、电话号薄、业内熟人介绍、企业内部人士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最其码要了解到他们的姓。这样我们在电话中就可以装作熟人或者约好者的身份打电话进行邀约。如:“您好,请问***总在吗?我是他一个朋友……”(如果是由总机或秘书转接)或者“请问是***总吗?我是***的朋友……(如果是通过熟人或者朋友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其他无关人员的阻拦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口舌,集中精力针对老板和决策者。笔者在做业务之时,基本采用这处原则。如果老板或决策者不在,基本很少与部门经理或者秘书打交道(当然,也有个别老板或者决策者确实特别难以接近)。

二、拜访老板或决策者之前,要做更多更充分的准备。

我们知道,老板或者决策者的时间是十分宝贵和有限的。所以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好不容易得到一个与他们直接交流的机会一定要在拜访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公司和产品资料、交流思路和方案、行业知识、市场操作定位和具体方案、目标客户相关信息等等,

尤其是应该制定相应的洽谈方案和预期达成目标。例如:我们可以预定这次洽谈能引起兴趣,则主要是就产品或服务以及行业状况进行交流。把握产品的“兴奋点”。

三、把握洽谈步骤,针对核心问题逐步攻克。

在进入实质性的洽谈阶段,一定要根据预先的计划有步骤地对老板或决策者进行有效沟通。这里要重点把握住老板或决策者其核心要害:那就是作为企业的老板和决策者,他们最为关心的是操作你的产品或者接受你推介的服务能为企业带来多大利益。销售人员不应该简单地就产品和服务进行推销,而应站在合作者或者战略伙伴的角度,在充分了解企业的背景和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着眼于能为老板或决策者提供价值,带来利益。所以在洽谈中必须让他们了解到:操作你的产品或者接受你的服务能帮助他们提高利润或者能改善他们企业目前的现状实现更快的营利或者能让他们更好的规避企业风险、节约成本,等等。只有通过你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相信你能做到为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利益的同时,他们也才能接受你,接受你推介的产品或者服务。一般,我们必须对当地市场做好前期的调研,找到自己产品或者服务切入当地市场的机会点,为老板和决策者提供投入与产出的预算方案,用数据和事实来说话。

四、完善配套措施,抓好方案实施。

要想保持好的客户关系,在谈妥相关合作意向之后。最后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做为销售人员一定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比如产品的运输、售后、促广人员的培训、网点开发计划、终端建设推进……在方案措施配套的前提下,关键是要落到实处:根据计划逐步实施。不能客户开发完后就万事大吉或者虎头蛇尾,要知道客户开发只是市场工作的第一步,要想达到双赢,利于长期愉快合作,接下来做好基础市场工作和帮助客户实现赢利才是这一切的根本和保证。

客户开发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困难和挫折肯定存在,却也不是无路可走。掌握方法,勤动脑筋,坚定信心,把握关键。咬定老板不放松,相信大家一定能提高自己的客户开发成功率,提高市场开发速度。

原载于《硅谷数字家电》第7期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珠海福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联系电话:13380875091,电子邮件:wxb109@163.com

咬定书山不放松 篇5

党要管党不是一句口号,从严治党不是一种姿态。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何时候,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在“常”“长”二字上下工夫,敷衍塞责、置身事外,不仅反腐倡廉难以取得成效,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影响改革发展大局。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正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牛鼻子”,全区各级党委只有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常研究、常部署,抓具体、具体抓,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的韧劲,才能真正把担子担起来、把职责履行好;才能防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流于形式,防止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才能在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办法的基础上,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让党员干部不敢、不能、不愿、也不想腐败。

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要狠抓作风建设。“党风正则民心齐,民心齐才能事业兴”。作风问题从来都不是小事,关系人心向背,更关系党的执政基础。落实主体责任,就要继续狠抓作风建设,不仅要抓,而且要长抓不懈,久久为功,以此扭转积习甚深的不良作风。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纪国法教育、警示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守好思想这个第一道防线。要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解决问题,持之以恒地转作风、改作风,以优良的作风推动发展、造福百姓。

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要狠抓严明纪律。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落实主体责任,就要严明各项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注重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针对薄弱环节,把没有建立的制度尽快建立起来,对已有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切实抓好制度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抓监督,以决策和执行为重点环节,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领域,完善监督措施,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加强对选人用人方面的监督,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要狠抓惩治腐败。“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落实主体责任,就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要坚决查处那些高压态势下仍然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形成有力震慑。要突出对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抓住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达到查处一案、警示教育一片的效果,从根子上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

咬定青山不放松心得体会 篇6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向导,集中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怎样的理想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象的精神状态、事业成就、思想境界等等,可谓意义重大。当代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理想信念的选择错位、褪色变质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探讨如何建立与持守理想信念,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笔者在本文中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初步尝试。

理想信念须“高”。这里的高,是崇高的意思。理想信念有大有小,因人而异,但无论什么样的人生信念,如果失去了崇高色彩,就很容易坠入庸俗的境地,难以给人带来积极而持久的精神力量,甚至还会把人引向歧途。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毛泽东有句简单明了的名言,“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里的精神,就是指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是积极进取的意志,奋发向上的动力,心忧天下的胸怀,乐于奉献、舍己为人的大爱。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和年轻同志,要自觉学习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使之成为指导思想行为、引领人生大道的航盘。

理想信念须“实”。理想信念属于精神层面,但只有落地实践,才会产生实质性的价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民族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具体到每一个人,要真正用这个体系武装自己,就必须结合自身的职业、岗位、性格、知识水平等条件去深化和细化。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到乡邮递员王顺友、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事迹都强烈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践行“两个至上”、做到“三个始终”、树立“五种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在行业内的具体体现,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行业干部职工的行动指南。每名干部职工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积极深入地参与到“235”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在学习实践中深化认识、升华思想、筑牢信念,使“235”真正成为行业干部职工的共同理想,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咬定书山不放松 篇7

下面笔者将从“领会2011版课标, 保证十分钟时间, 着重动笔体验, 合作评价促写”四个方面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写字不放松”,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扎实而灵动的写字教学。

一、咬定“课标”不放松, 立根原在“阶梯”中

笔者近期听取了十九节参赛观摩课, 课堂聚焦于第一课时教学, 可喜地发现所有教师在课堂上都呈现了识写教学内容, 都加强了识字特别是写字环节的指导与方法渗透, 向与会代表传递了“识字、写字教学不仅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一信息。从很大程度上给了识字写字教学以空间, 被淡化甚至是有意弱化的写字教学又重新回到了公开课的课堂。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教师们已经深入领会了《课标 (2011年版) 》精神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但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还要注意阶梯性, 分层落实:

1. 识写有阶梯, 分层落实最重要。

“识写分流”的教材编排体系和“先认后写”的教学原则都显示出识字与写字虽有联系但是各成体系, 呈阶梯形。不管是“会认会写”的字还是“只认不写”的字, 教师往往贪多求全, “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在基层学校相当普遍。对“只认不写”的字应多次复现, 加强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螺旋上升, 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基本原则, 改变“四会”要求的观念及做法。

识字写字的要求又有阶梯性, 首先是300个基本字的掌握, 教师要尽快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内容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去, 举一反三。在基本字的基础上又列出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个, 其中表一为2500左右的汉字, 可以覆盖95%以上的现代阅读材料, 要安排先学习这部分的字, 多认少写, 尽快扫清阅读障碍。

2. 学段有阶梯, 重点突出效率高。

“教学建议”明确提出要降低识字、写字量的要求, 并分学段对识写量提出要求, 如:第一学段从“1600~1800”的识字量降低到1600左右, 写字量由“800~1000”降低为800左右。识写量降低了, 是否就意味着教学上就可以少花时间和工夫了呢?课标虽然从量上降低了要求, 但对学生写字的“知、情、意、行”着重做了更准确、更规范的表述。

笔者认为应根据《课标 (2011年版) 》要求分学段重点训练, 第一学段应多花时间和气力在识写兴趣培养, 对汉字基本类型和常用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认识与体会, 良好书写习惯与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上;第二学段就应当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观念, 熟练使用硬笔书写, 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第三学段要求更高一些, 硬笔书写要求有一定的速度, 行款整齐, 美观, 能用毛笔进行书写, 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却是贯穿始终的, 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有重点、针对性地开展训练, 学生的识写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增强。

二、咬定“10分钟”不放松, 立根原在“实践”中

《课标 (2011年版) 》修订“实施建议”部分不仅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更对教学时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第一、二、三学段,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 在教师指导写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教师可能会对这个10分钟产生疑问:有必要如此强化硬性规定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课堂结构会产生怎样的冲击与变化?是否每节课都要如此这番, 10分钟随堂练字到底如何把握与实施?仅仅是按照常规预留大块写字时间在课后, 教师巡视指导吗?

笔者认为“10分钟”不仅仅指十分钟, 这十分钟时间首先是一个虚化的概念, 或长或短, 十分钟也不是一个整体切割的时间版块, 机械的训练版块, 它应当灵活地行走在课堂教学结构中, 可集中, 也可分散, 可单次, 也可多次, 可写一两个字, 也可写不同类型的字, 在实践中是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 因学情而异的, 策略如下:

可放在课时伊始检查预习的环节:

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第一课时执教, 教师出示一同学的预习卡, 展示学生预习时自己写的生字“储、钓、膝”, 请同学评价。继而老师针对容易出错的字板书示范, 写“膝”字, 要求“左窄右宽”, 注意“假水”的写法, 字要写得舒展, 收放自如。全体学生再次在预习卡上描红、临写“膝”字, 再展示刚才那位同学的字, 师生再评价。

这一教学过程直奔难写的容易出错的字, 在第三学段的教学中仍通过检查预习生字词的环节预留了学生写字、练字的时间, 取得了较好效果, 被展示的学生的字无论是间架结构的安排、笔画的准确规范还是字形的舒展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可放在板书环节, 板书课题时就要关注是否有本课生字词, 如有, 就要特别注意范写和指导, 生书空或在田字格里练写都是很好的办法, 也可放在课中板书环节。

例:在苏教版《大禹治水》一课执教过程中老师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板书:四处逃荒, “荒”字为要求会写的字, 师及时板书, 指导写好“荒”字, 在感悟大禹的英雄品质环节中及时指导写好生字“雄”字。无独有偶, 《丑小鸭》一课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独具匠心地选取了“欺负”与“讨厌”两个生词作为识写教学的突破口与着力点, 首先指导生由星期的“期”这个熟字入手, 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欺”字, 又用口诀“有‘斤’就是斯, 有‘木’就是棋, 有‘水’就是淇”的方法拓展识字, 课结之时, 教师板书复现生词“欺负”与“讨厌”, 继而指导生写好这两个词, 要求生先看老师写, 自己在田字格中临写两个, 再对照书本与老师的范写, 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

识字写字教学与教学环节主线紧密相连, 疏密有致, 重点突出, 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学练写的时间。再有中高年级安排笔记, 抄写一段文字, 教学重点句段时穿插写批注, 小练笔, 凡是学生在课堂上拿起笔来了, 就要培养他们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所以十分钟不仅是量化的写字要求, 更是一种态度, 一种行为, 一种实践。

三、咬定“体验”不放松, 立根原在“动笔”中

周一贯先生提出:“语文教学的过程应当是教师引领下的儿童亲身从事语文实践的过程。”写字教学更是如此。但教学中我们很难看到学生真正在课堂上静静地观察, 静静地思考, 静静地写, 静静地交流, 静静地评价。公开课、观摩课往往陷入教师舍不得用大块的时间———教学写字但又不得不落实写字教学的窘况, 为了呈现更多的精彩, 写字教学往往少了儿童的亲身实践。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下列“假实践”现象:

1. 动口不动手。

教师注重讲解, 或由学生观察字形, 识记字形, 教学有走形式和走过场的感觉。教师自身功底不过硬, 缺乏有效范写和具体指导。

2. 动手不动笔。

大赛课上为体现写字教学, 教师往往在为了体现这个环节而采取教师动笔生跟着书空的形式, 所以课堂上经常出现小手林立, 在空中比画的场景, 看似整齐划一, 却因为缺乏了真正的动笔而收效甚微。

3. 动笔不评价。

课堂上好不容易出现了动笔环节, 但因缺乏有效的评价与跟进措施使得教师对学生写字现状不够了解, 学生也不知其所以然。

4. 评价不修改。

教师能注重评价, 但评价过后就再无下文, 如能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修改练习, 写字教学定能取得实效。

在教学实践中, 师生共写, 真正动笔, 合作交流, 让课堂上的写落到实处。

四、咬定“评价”不放松, 立根原在“多元”中

《课标 (2011版) 》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评价要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如何做到写字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及评价方式的变化:

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第一课时教学中的写字教学环节:指导写好生字词“胳膊”“晃荡”, 重点指导写好“膊”“荡”字。

流程一:指导观察胳膊的字形, 生谈发现, 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要左窄右宽, 师范写“膊”字, 注意第七笔是横折, 没有“钩”, 学生评价老师写的字, 生在课后田字格中练写一遍词语, 师巡视, 提醒坐姿与写字习惯, 同桌互评。

(重在观察发现, 师范写引路, 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 激起评价欲望, 继而同桌互评加强合作, 关注坐姿与习惯培养, 做到肩平、足安、身正, 保持“三个一”。)

流程二:指导观察“晃荡”的字形, 谈发现, 指导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要上小下大, 字形舒展。师范写“荡”字, 重点指导第七笔“横折折折钩”, 笔画要舒展, 两撇有高低, “汤”字要写得左窄右宽。生练写词语“晃荡”一遍, 小组互评。

(重点突破, 选择难写的字和重点笔画加以指导, 以点带面, 扎实高效。)

流程三:请生推荐写得较好的字, 教师选择还有待于提高的字上实物展示台上展示, 全班交流评价, 原则是先肯定优点再提出修改意见。

(展示样本的选择要有侧重点, 让学生推荐写得不错的字,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还有待提高的字, 笔画与间架结构落实不到位的字要重点评价, 但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原则。)

流程四:生交换书本, 在同桌的书上认认真真地再把“膊”和“荡”字各写一遍送给他 (她) , 再次将前次展示过的同学的字放在台前展示, 再评价。

(互换书本, 把自己写的字作为礼物送给同学, 进一步唤起学生再次写字的兴趣, 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继续展示前次展示的作业为样本跟踪, 实际情况是学生这次写的字的确好了许多, 这次做到了点面结合, 适切性强。)

咬定课堂不放松 篇8

有人说,张家港的教学交流展示活动是一方窗口,满眼的是教育风景;我们更愿意把它比作一场音乐舞剧,各种典型的角色,共同演绎了宏大的课堂教学故事。

指挥:寻找向上的力量

当我们试图粗线条感知张家港课堂教学的整体历程的时候,教育局马丽忠副局长给了我们这样的描述:“我们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十三年,可以说是张家港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进程的剪影,它大体呈现为四个阶段:一是重心转移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前后,逐步把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的重心由硬件设施的投入转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课堂探索阶段,从2000年到2004年,以行政推动、专家引领等方式,引导广大教师集中精力探索课堂教学;三是专题研究阶段,大体在2007年前后,立足本土课堂教学经验的提炼,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探索校本课堂教学模式;第四是内涵提升阶段,2009年以来,重点围绕课堂和名师,着力打造特色课堂。”按照这位分管教育教学的局长的思路,我们不难发现,张家港十三年的课堂教学展示,由最初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推动而建立起来的地方教学改革的平台,最终演绎成为不断寻求区域课堂教学改进之道的工作方式和思维,并散发出理想主义色彩,其背后始终生发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首先来自于决策者对课堂教学的虔诚。

1

1996年年底,泰兴市偏僻的天星镇,持续的低温加上连绵阴雨,让人倍感寒冷。在一家清冷的小店里,卢元钦(时任张家港教育局分管教学的副局长)兴奋而急切地等待着一次会面,他要向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求教。

他知道,这样的会面,对于他和张家港教育来说,都有很重的分量。在当时,张家港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新建、扩建了一些学校,初步完成了对区域内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设备设施的改造。但是,与教育硬件水平的迅速提升相比,教育质量的提升则显得比较缓慢,课堂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管理简单、以考试管理追求分数效益……越来越多的调研信息反馈上来,让这位分管教学的副局长越发心忧。在近一年的调研中,他不是没有发现好课。一次在梁丰高中听完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后,他兴奋地连夜写了近两千字的评课笔记,并在局务会议上请这位老师和教研组长一起来评课,交流讨论课堂教学问题。可是,这样的课堂毕竟是太少了!这样钻研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教师太少了!要想改变课堂现状,让上好课成为教师的常态,让教学研讨成为教师工作的日常方式,单靠几位教师引领或单纯的行政力量推动,显然是不够的。这需要一种新思想的植入,需要一场持续的教学改革行动!

他想到了隔江相对的洋思,想到了蔡林森。上世纪90年代,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办学的洋思之路。能不能学习借鉴“洋思经验”,寻找本地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方向呢?在教育局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卢局长开始筹划借力搭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计划——问道洋思。

1997年3月,蔡林森亲自带领六名老师来到张家港,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做讲座,把洋思教学模式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张家港教育人面前。

短短两天的活动,给张家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听课观摩的老师把教室围得水泄不通,讲座会场更是座无虚席,只有一江之隔的“洋思经验”对于渴望改革、寻求突破的张家港教育人来说犹如春风,催发了萌生的冲动。睁开眼睛才有发现,走出自我才知道差距。不一样的课堂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理解,关于课堂教学的讨论也随之展开,一场教学变革在思想领域已经悄然生成。

2

2007年,张家港提出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张,2009年,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对其进行学理论证,并开始课堂教学实践,经过近4年的研究与实践,到2011年底,全市共有66所学校参与到这项实践研究中,占整个张家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60%,生态课堂在张家港已经成为大多数学校、大多数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所遵循的主要课堂教学模式。

2010年4月23日,江苏省第八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在丹阳华南实验学校举行,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的戴建丰老师来参赛,眼看着前面的选手一个个顺利完工,戴老师想:作为张家港市的参赛选手,必须要上出自己生态课堂的特点来!于是,他悄悄地把学生座位编排成便于小组讨论探究的U型模式,准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让各学习小组充分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成果。课堂上,新颖的座位安排,愉快的小组学习,真实的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学生参与热情高,发言踊跃,课堂气氛和谐,课堂上学生多次爆发出轻松的笑声,在交流时甚至有的学生发言后突然又想起还有内容没有说完,而不顾一切地站起来抢着说:“老师,我还有话要说……”这一举动,引起了包括评委在内所有听课老师赞赏的笑声。

今天,可以自豪地说,张家港区域性的生态课堂催生了一批像戴建丰这样优秀的青年教师。

“低碳高质、和谐共长”,这是时任张家港教育局副局长的黄大龙对生态课堂提出的目标追求。课堂的低碳是指课堂的能耗要低,主要表现在教师“精讲少讲”,学生“轻负精练”。课堂的“高质”体现为高效率、高效益和高品质。当生态课堂的建构者在为课堂教学模式寻求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的时候,张家港的一线教师更是体验到了实践生态课堂所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在课堂主体的师生身上呈现出来。

2010年9月,张家港暨阳高中开始推行“目标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朱建兴校长亲自带领课题研究小组,选择高一年级语文、数学、化学三门学科开始进行实验教学。课题组每天由同学科老师开设两节同题异构课,小组成员一起听课,并利用周三下午两节课时间进行集体评课,研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再由小组成员继续上课,再讨论,并形成第三个课堂教学方案。接下来,由研究小组成员面向全校开设公开课,并组织教研组层面的分析讨论。

一个学期下来,这种小规模的教学实验活动,却在全校教师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的老师这样说:“以前上课教学目标只有老师知道,现在老师和学生都知道;以前上课老师先讲,现在学生先学;以前上课老师怕学生出错,现在老师希望学生暴露错误;以前上课老师只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现在让中等偏下的同学板演、回答。长期坚持,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但是,思想与行动往往有很大的距离。要让教师改变自己熟悉的、恪守多年的教学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谈何容易。

“教师都是高素养的专业人员,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要能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让他们体验,是能够得到认同的,”朱校长对暨阳高中的教学改革实验充满信心,“课程改革必然带来两种结果,淘汰和创造,面对陈旧,必须改革,必须让教师作出选择,不想被淘汰,就必须选择改变自己,适应变革;而校长引领改革,更要讲究策略,改革不能简单地硬性推进,如果教师消极地被课改,只是行为上被动地模仿,就会与课改精神貌合神离。只有观念的认同、心理的悦纳,才会有变革的激情、创新的灵感和有效的行为。”

“珍惜独特性、尊重多样性、强调关系性、追求和谐性”,刘贵华教授在研究了张家港生态课堂实践之后,为生态课堂的价值取向作了这样的界定。

由一种思想具化成一种行动,由一个课堂延展到一个学校行为,由一种远距离的欣赏变成众多的课堂实践,生态课堂悄然改变着张家港教师的教学行为。

只有建立了一种区域性的、为全体教师接受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区域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这是区域课堂教学的“兜底”行动。生态课堂为张家港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但是,这毕竟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平台,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向上发展,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和不断创新的力量来引领。

3

“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具有了‘水乡风土的味道’,弹奏着‘心灵的音符’”,这是江苏教科院杨九俊副院长在参加张家港举办的“苏派名师”教学研讨活动时对“苏派名师”内涵的阐释。在2011年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聚焦课堂教学,展示名师风采,提炼教学思想,促进学生发展”再一次成为活动的主题,“课堂特色”和“名师风格”成为课堂内外讨论最热门的话题,这标志着张家港的课堂教学改革正走向更深的层次——培养教学名师,打造特色课堂。

“当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走向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区域的整体教学水平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可以帮助绝大多数教师建设高效课堂或者是朝着高效课堂的方向迈进。但是,对于建设特色课堂或者高水平的课堂来说,有课堂模式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具有创造性的名师的引领和推动。”马丽忠副局长对张家港坚持了十三年的课堂教学交流展示活动有明确的定位和清醒的认识。

近几年,张家港通过推进“三名工程”(聘请名家、挂钩名校、结对名师)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本土名师,名师提升了课堂的高度,而名师的效益往往超越课堂对区域教育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蔡明团队”就是一个典型。作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和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蔡明不仅是张家港区域推进生态课堂的领军人物之一,还肩负了课堂以外的更多责任,他是苏州市中学语文学科共同体的主持人,是苏州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发展中心的负责人,同时还担任着张家港特级教师工作室的领衔人。诸多头衔,其实目标指向很明确——通过发展教师、培养更多的名师来推进课改,来建设课堂新文化。

2012年3月,“蔡明团队”把课堂教学活动延伸到张家港锦丰中学——一所新市民子女比例相当高的农村初中,组织了包括特级教师在内的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走进课堂,为来自全市的几百名农村教师展示课堂,并开展广泛的“生态语文同题异构开放式课堂研讨”,活动不仅推动了这所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也为更多的青年教师提供了课堂引领。“发展中心”、“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共同体”,是“蔡明团队”的三个核心元素,近年来,他们集中组织了近20次大型活动、30多场讲座,三个层次的组织有分有合,名师资源通过整合,实现更多人共享,辐射全市。

正是由于这样的蔡明团队,也正是基于创生“苏派名师”的共识,在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尤其是《江苏教育》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张家港结缘“苏派名师”,在以十年之功夯实了课堂教学改革平台的基础上,又给课堂教学改革插上腾飞的翅膀:让课堂成就名师,让名师引领课堂。

领舞:做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

温家宝总理指出:一个好教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归根结底要靠教育者用汗水、智慧、爱与责任去守护,张家港坚持十三年课堂教学改革不动摇,恰恰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好的教研团队的引领,有了一批好老师、好校长的坚守,有了一批优秀学校的承载。

4

夜已深。初春的风还有些凉。

张家港市教研教科室的一间办公室,灯光依旧明亮。灯光下,张家港教研教科室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侯友成还在伏案工作。过几天,几个青年教师要参加苏州市“双十佳”课堂教学评比,他在帮她们修改教案。

如此风景,在这间办公室早已习以为常。

在苏州市各县区教研员们眼里,侯友成副主任是一座“高山”,此称谓虽有同行间友善的戏谑,也不乏真切的称道。作为年逾五十的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他注重学习,《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江苏教育》《教育生态学》《道德体验论》等书刊,总是出现在他的办公桌上或工作包里。他集教育管理和实践操作于一身:他深入一线做了大量讲座;他亲自“操刀上阵”,为全市语文老师上示范课,尽现“精巧细致、活泼洒脱”的教学风格。2011版课标刚刚公布,他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为了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快速成长,他组织建立了“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协作组”,实现了跨校的联合研讨;为了推动教师群体的快速成长,他创立了“三人行”教师发展团队活动展示,实现了一人说课、一人上课、一人评课、大家参与的群体研讨氛围……

张家港教育一直秉承“教研先行”的理念,打造优秀的教研团队,引领区域教学的发展。教研室陈国平主任认为,只有教研员的高素质,才有课堂教学的高度和学科发展的高水平,教研员要“沉得下去、静得下心”。陈国平主任提出了教研员的“三可”标准,即做可敬、可亲、可信的教研员,要用自己的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让教师有敬重感;用真正的关爱、真诚的服务、民主的作风和平等的姿态,让教师有亲近感;用公正的行为、严明的纪律、客观的评价和一致的言行,让教师有信任感。

在张家港市教研室办公楼底楼走廊的墙面上,有一块“教研室人员外出去向告知”栏,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教研员们一天的行踪:教学调研、课堂研讨、学术报告、专题学习……这块本为方便来访人员联系的记录栏,恰好真实地反映了张家港教研室的工作状态:走进学校、深入课堂、研究问题、带动发展。

如果说外在的规范也能鞭策人不断前行,那么当这一切成为教研员自觉的行为之时,其创造力是巨大的,在张家港市教研室这个小小的团队中,就有蔡明、袁建中、钱爱萍等三位特级教师,具有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以上称号的教师比例达到60%。这样一支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又充满无限学习能力的团队,努力扛起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旗帜。

江苏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指出,一个好的教研室就是区域教育的品牌,区域的教研水平就是区域的教学水平,一名好的教研员就是一门好课程。张家港教研室正在以自己的努力实践着这样的判断。

5

2011年10月,被秋色层层围裹着的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校园格外生动,一年一度的六省名校教学联谊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浙江等友好学校的老师和梁丰高中的老师围绕着“同题异构”的主题展开了深度的课堂研讨活动,连续三天的教学研讨活动,不同的教学理念,风格各异的课堂诠释,独特新颖的教育表达,指向着相同的主题——高效课堂。这是梁丰高中近几年持续关注的课堂命题,而六省名校的“同题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也只是这场持续关注的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个画面。就在一个月前,梁丰高中刚刚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对外大型开课活动,骨干教师和优秀的年轻教师围绕着“高效课堂”的主题,面向全省开课;而在一个月后,梁丰高中又要参加全市的教学展示月活动,将进行学校整体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一个接一个的教学研讨活动,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碰撞,在收获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梁丰人对教学的集体认同的同时,梁丰高中以自己的姿态表达着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与执着。

持续关注、执着研究必然带来课堂教学的全新状态,夏彤校长认为,课堂是让学校走向成功的根本,梁丰高中始终坚持以一种开放、多元、探究、发展的理念建设课堂,而课堂也应该成为师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张家港高级中学特别注重课堂建设,始终把师生对课堂的理解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始终关注生活对课堂的介入。在2000年建校之初,学校就树立了文化立校的理念,首先引入了“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尤其是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读名著、看名片、赏名曲,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把生活的发现引入课堂。张高中语文组是该校书香校园文化浸润下成长的爱读书、爱语文的优秀团队之一,在全组老师十年的坚守下,扎扎实实地开展别具生面的大语文教学活动,每堂课的三分钟演讲,每日一诗的文化积累,每周一文的练笔写作,课堂人文气息浓郁。

身处这样的校园中,师生是幸福的,陈志君校长对此颇有感触。他说自己是一个课堂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他会把自己写给儿子的信,在学校工作例会上读给全校老师听,他有时会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收集下来,随时用电子邮件发给语文老师,他会时不时地把一些文学名家包括时尚文学作者请到学校,给老师和学生作主题演讲……“我总觉得教育的外延很大,课堂的意义也不是空间意义上的教室,应该是广阔的生活。我们严密而科学的知识、紧张有序的教学、精彩典型的案例知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却有意无意地在固化着学生冰冷的认识;而有时偶尔的生活体验却能让孩子瞬间成长,懂事明理。我们必须要思考我们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陈校长这样简明地阐述他对教育的基本看法。

十三年的课改,张家港的老师们就在夏彤、陈志君这样一批校长的引领下,专注课堂,他们等待与倾听、追问与发现、关注个体、激发创造,课堂充满着智慧的闪现与生成,“生态课堂”的种子以各种美丽的姿态成为教师共同的思维方式与行走常态。

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对于学校或者校长而言,能把关注的视角始终聚焦于课堂,聚焦于教学,并坚持自己的理想,这应该是真正的教育的开始吧。

6

学校是有风格的,这是由学校的发展历史、社区文化、师生心理等各种元素决定的。学校的风格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必须走特定的道路,而打造特色课程和建设特色课堂则是出发点和归宿。

张家港市一中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由于受到老城区地域限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的发展一直难以提速。2009年,学校抓住了张家港市推行“生态课堂”教改实验的契机,在全校实施“目标—探究式”生态课堂的大讨论,把学校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上,很快,学校就显现出了久违的活力。徐浩明校长对这种变化深有体会,他说,学校的改变其实不难,关键是要摸准了学校的“脾气”,找准了适合学校发展的路子。

所谓的学校的“脾气”,我们可以理解为一所学校教师群体的性格特点。一中有百年的基业,有往日的辉煌,教师群体性格鲜明:思想有些保守但敬业,行为固执但专业素质较好,思维惯性强但自尊,对过去的辉煌常有怀念……

摸清了这些之后,徐校长带领班子成员一起制定了学校发展方案,试图通过课堂改革激发教师创造激情,通过做精品课堂唤醒教师的荣誉感。借生态课堂的舞台,让教师在课堂上找回精彩,学校发展的道路摆在了全体教师面前。

事情往往是这样,寻找方向是痛苦的事情,而一旦有了选择,奔向目标的努力即使再艰难,也只是走向成功道路的事情了。

一个学期之后,张家港生态课堂节在市一中开幕了,市一中老师以全新的姿态做了精彩的亮相。

一个学年之后,由张家港市一中发起的“一中联盟”成立了,联合了周边常熟、太仓的优秀学校,开始了更大范围的精品课堂建设。

一年半以后,在张家港市第十三届教学展示活动中,市一中参与了生态课堂整体展示活动……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延续可能平庸,改变或有风险,但是,学校的发展则不能犹豫和摇摆。在复杂的工作中找到学校的问题所在,为学校设计发展的方向是教育者的使命。在张家港,这样的学校有很多,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坚持“责任文化”,打造“责任课堂”,使课堂始终焕发着时代的风采。护漕港中学,不甘平凡,几年坚持,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让这所农村中学一直彰显着蓬勃的活力。新塍初中,以“广义阅读”的生态课堂文化为抓手,覆盖所有学科和学校所有工作,在生源质量相当困难的情况下,盘活了整个教育教学工作,走出了市内有影响的语文学科团队,也走出了学校发展的一片新天地。而同样是农村中学的崇实初中,十几年来坚持与洋思中学进行对口课改交流,校长历经几任,校舍多有变迁,但是,借助名校思想,提升课堂内涵的发展诉求从来没有动摇。

群舞:点染每一处精彩

舞台的绚丽是每一片舞的点染,每一处细节的勾勒。而恢宏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传奇,是每一堂的课连缀的片段,是每位教师的皴皴点点……

7

在张家港,不懂教学的校长不是一位好校长。无论是市区的大校名校的校长,还是乡村的小校的默默无闻的校长的,他们都把自己的根扎在课堂,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投身课堂。

张家港实验小学蒋俊兴校长是“智慧教学”的倡导者,他认为,每天最大限度地贴近课堂、靠近老师、走近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去体验,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

他喜欢课堂,经常组织“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专题叩问,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横向切块与纵向比对,他经常选择同类课文进行不同年段的教学设计研讨,经常对教师的一个课例进行“麻雀的解剖”,也不断安排同题异构、同题连教、同题多上等活动,让不同语文教师呈现不同的个性风格,努力探寻同年段教学的共性表情。他更喜欢带领全校教师去探究课堂,把探寻“智慧语文”之路作为前进的方向,采取各种方式激励教师彰显教学的智慧,促进学生智慧地学习,把研究的着力点放在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资源的有效遴选、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课堂生成的有效处置和教学评价的有效监控等方面,试图打磨“民主、和谐、灵动、高效”的智慧型课堂。

2010年12月2日上午八点。南京审计学院体育馆。全国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正在进行。场内两千多个位置座无虚席,气氛略显紧张。十多个来自各省的评委目视主席台,个个神情专注。台上,40多岁的陈静正在执教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九寨沟》。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选手中,她是唯一一个年逾40的一把手校长,因而在一群青春亮丽的年轻选手中,显得有些突兀。陈静的课上得从容、大气。张家港市每一届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她几乎都参加。三尺讲台上,她一直希望学生“都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她的“重情景渲染,重朗读感悟,重思维过程”的教学特色日渐凸显,其清新幽雅、洒脱自如的教学风格也逐步形成。

一个个活跃在课堂一线的校长们的身影,成为张家港教育的一道美丽风景。

8

课堂的每一次变革和建设,都不能离开教师的主动参与。

梁丰高中的任小文老师就是一位智慧的发现者,一位高效课堂的建设者。

有人羡慕她“金牌教练”的荣誉,平均每年一块奥赛金牌的辉煌更是让很多老师认为她非常人所及。可是,任老师却认为,成功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她对课堂有着自己的理解:“课堂其实简单,简单得就像我们每天走路、吃饭一样。可是,你必须明白,它是教师是和学生一起走路、吃饭,每走一步都要有明确的指向,吃了饭,要有成长。”简单的描述,有深刻的思考,优秀的课堂是在与学生一起发现的过程中建构的。任老师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刚放学的女儿:今天过得怎样?女儿回答:不怎么样。这个对话触动了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父母不会提问题。看似关心孩子,嘘寒问暖,但问的问题属于一类指向不明或类似于抛出去的球无法接住的。如果我们向孩子提问:今天你过得如何?今天你上课了吗?今天你上了几节课?今天你数学课上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你掌握得如何?等等。在这些问题中,“今天你上课了吗?”、“今天你上了几节课?”等属于无效问题;“今天你过得如何?”问得过于宽泛,不好回答,也属于无效问题。而“今天你数学课上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你掌握得如何?”这类问题指向明确,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属于“有价值”的问题。以这样的案例进行类比,可以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很快抓住什么是有价值的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钱丽华老师的幸福在于每一堂课都是一首优美的诗,她和她的学生是其中生动的意象。她创造性地在班里开设“作家讲坛”。班里每四人组成学习小组,共同选择一个作家,以作家介绍、作品特色、佳作欣赏等分配任务,中外作家就这样被学生巧妙地搬上讲台;但她绝不是旁观者,补充学生材料,避免喧宾夺主,如学生讲海子时补充《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歌曲,学生听三毛的《橄榄树》时补上一首《滚滚红尘》,学生讲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时补充张晓风的《秋天秋天》、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张爱玲的《秋天的雨》……别样的语文课,学生喜欢。她的《散步》一课,获得了省优质课一等奖,让来自全省各地的800多名同行老师感动得流泪。她的《目送》在第二届“苏派名师”讲坛上成为一段佳话,让同台的名师们啧啧称道。

像钱丽华这样,因为诗意的生态语文引领而成长起来的新秀,在张家港可以列数出一大批:他们是朱治国、王开东、黄芳、陈芳、徐艳霞、申明霞、韩建萍、周喜悦……更为让人感到敬佩的还有年近半百的朱建荣、蒋冬娟等一批这样始终坚守课堂、致力课改的老教师,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张家港课堂改革的蓝天,演奏着课堂文化建设的动人乐章。

十三年,是生命的短短一瞬,十三年,对于课堂来说,却是4700多次日出日落的感动,还有无可计数的生命的精彩。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是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开启许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去影响其他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在这无可计数中,文字的表述其实是苍白的。我们愿意把这或唤醒,或启迪,或温暖,留在我们已经执着并将一直行走的路上……

【咬定书山不放松】推荐阅读:

上一篇:三查摆整改报告下一篇:综采区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汇报材料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