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工作压力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的工作压力(通用8篇)

教师的工作压力 篇1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既是人类最光荣的工作者,又是压力最沉重的工作者。教师的压力表现在:

一、学生难教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倍受溺爱,生活条件优越,但又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心理承受力差,自私自利心强。在学校怕吃苦,怕老师批评,往往一件小事,同学或老师的一句无心的话语也会刺激到他们,这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举步维艰。

二、家长难处

现代的家长有一个矛盾心理,他们自己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就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一旦这种希望没有实现,他们就失望,一失望就把不满发泄到学校和老师的头上,这让老师与家长之间产生严重的隔阂。

三、学校难待

由于现在中国教育,特别是偏远小城市、乡镇学校,这些学校设施、师资都较差。但各级的检查评比却很多,老师为了应付,无用的资料、表格量填写极大,给老师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和附加的压力。加之古语说得好“文人相轻”,教师之间的非良性竞争很大,让教师心理得不到轻松。

四、教师难当

教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很重的,责任也是很大的,身心长期处于疲惫之中。工资表面上高,但收入很少,这是外人不明白的,现在的房价之高,有点象天文数字,子女的教育经费也要花去几十年的工资,教师的一生就是为生存而奋斗的一生。

由于教师的沉重压力,难免会造成教师心理不平衡,甚至心理畸形。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消极怠工,或拿学生当出气筒,与领导工作不协调不配合,所以解决好教师的心理压力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为舒缓压力,教师可以多培养一些自己的爱好,比如爬山,游泳,打太极,看书,和

教师的工作压力 篇2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外源性,以人为本

一、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

一些数据告诉了我们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和心理的变化:

———上海中小学教师每天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时间平均达到8.57小时, 校内是6.35小时, 校外为2.22小时。

———3个月里教师平均参加政治学习11次, 组织各种活动9次, 进行教科研活动9次, 参加培训7次, 上公开课1.5次。

———77.5%的中小学教师感觉到工作压力大, 37.3%对教育工作有厌倦情绪。其中值得关注的是, 小学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为最大, 厌倦教育工作的人数为最多。

———如果重新选择职业, 选择不会当教师的有37.3%, 比例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每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都会感觉到来自于环境的各种压力, 诚如学者所说:“压力是行为主体所感受到的‘需要’与‘满足需要’之间的可能性距离带给行为主体的内在张力或心理紧张, 同时, 也可能是‘不需要’与强行给予之间的距离不断丧失导致的行为主体的身心挤压带给行为主体的心理紧张和心理不适。”

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 作为接受教育和实施教育的双方主体———学生与教师同样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压力。但压力的来源和表现的方式是有所区别的。

学生的压力源自于未来生存的挑战。过去我们习惯于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归咎于高考升学率的指挥, 殊不知升学制度背后蕴涵着社会分配差距与就业形势的严峻, 更深层次的是折射出整个社会资源 (组织资源、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 份额获得的非均衡。当然, 在这种源于社会最深刻却无法规避的压力传递过程中, 一些不当的教育内容、形式与方法手段加剧了这些压力, 这是我们教育界自身的原因, 也正是我们现在需要去努力纠正的问题。

二、来自四方面的外部压力

那么, 教师是否存在着“过重”的工作压力呢?如果有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上述数据告诉我们, 当前教师存在着“过重”的工作压力是一个客观事实, 主要是外源性的而非自我生成。

———压力之一, 教师在社会以及一些政府的不当行为强压下, 既加剧同时又“分享”了学生激烈的升学竞争。可以这么认为, “升学率”的竞争不仅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也压垮了教师的肩膀, 教师既是施压者, 同时又是受压者。普遍可见的现象是:在社会不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影响下, 在政府部门层层“升学率”的指标下达中, 升学的第一责任者变成了教师, 而且背后则是更为严酷的“升学率”与教师分配、晋升、奖励等直接挂钩;还有为了提高所谓的升学率, 区县教育部门一次又一次不间断的统测, 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成为教师工作负担与心理负担的积累。

以义务教育阶段统测为例:某区为了保持中考的“升学率”, 经常组织从初中下移到小学的统测, 而某区为了提高中考的“升学率”, 同样组织定期的抽查。这些统测与抽查, 不仅使初中学生与教师疲于奔命, 而且还导致小学压力陡增, 以三年级为统测对象的压力立刻转移传递到一、二年级的师生。据了解, 某区进行所谓常态性的小学质量检查, 只提前通知大概在何时段进行, 致使基层所有的小学、年级与学科教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全面备战”, 常态变成了非常态, 这是造成小学教师感觉压力最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根源之一。

89.5%的教师哀叹“除教学工作外, 还要花大量精力应付各级各类的检查、评估, 感到很苦”, 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诉求。

———压力之二, 来自于社会的各种“干扰”。比如学校、教师组织学生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人身安全需要保障, 但教师不能成为无限的责任者, 一些并非必然的偶然事故, 让教师承担无限的责任会对教师群体产生强大的心理压迫与工作的恐惧感。另外, 教师的名誉谁来负责?一次缺乏实证的“送礼送到出国游”报道, 打击了一大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形象遭受到扭曲。最为严重的问题是, 社会把大量的事情放大为教师的工作职责, 其中各种社会任务转移到学校与教师身上是突出的矛盾。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为:许多专题教育内容进入课程却没有足够的课时可以保证, 其带来的压力是———教师必须是全能的;其带来的疑惑是———到底谁能确定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其带来的结果是———教育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有一组数据佐证了这些困惑:91.6%的教师认为“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高于常人, 使教师感到压力。”

事实上, 这些问题造成了教师的无奈, 无奈之后就是烦恼与无效。小学教师之所以感觉工作压力最大, 恐怕与他们所教育对象年龄太小、不具备个人行为责任, 从而自己必须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有关。

———压力之三, 起源于教育内部改革必须与非必须的应对。改革要付出代价, 当课程改革逐渐深化, 教育教学向内涵纵深发展时期, 教师本体知识需要更新, 新的教育技术需要掌握, 教学技能、艺术等需要适应学生的变化。这一切都对教师的工作形成新的压力, 是正常和必须的压力, 但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以及循序渐进、分步达到要求。

目前, 教师岗位任务中出现了“应试教育”负担与素质教育推进的压力叠加, 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与非教学任务的累积。

素质教育要求高, 操作中需要教师大量的创造,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落实到基层第一线和课堂教学里更需要在最基本的学生身心规律以及教育规律上进行整合, 这一切都是对于教师全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些挑战, 教师需要接受培训, 做一些研究, 编写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创造一些新的教育形式, 这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应对变化的“内需”。但是如果把这些教师个体的“内需”在短时间内, 无限扩大为行政的、外部的群体性外源压力, 则大多数教师可能就做不到和做不了了, 甚至还会破坏了原本或许有存在价值的工作框架, 导致自己工作目标的混乱和工作效果的递减, 产生“强行给予之间的距离不断丧失导致的行为主体的身心挤压带给行为主体的心理紧张和心理不适”, 从而形成职业倦怠和抵触情绪。

在此, 首先应该澄清教师职业岗位的范围和特点。如果仅从时空、对象来界说, 教师职业岗位的范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 (教室) 、一定的时间 (45分钟课时) 、一定的人数 (班级学生数) 中“教书育人”, 教师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这一范畴内完成, 职业性质与职业任务是十分明确的。

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还给教师用于正常教学必要工作的时间, 还给教师充分的学术自由, 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压力之四, 来自于教师基本生活质量保证的要求。虽然教师职业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目前中小学教师收入还低于公务员。尤其是青年教师, 在解决住房、养育孩子等基本生活条件上感觉经济负担比较重, 随着上海整个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 这些问题逐渐从个别现象转变为群体突现了;另外86.6%的教师感到“学历进修、职称晋升、职位晋升和评估等有压力”, 相比较而言, 教育系统高学历者集中, “论资排辈”等级比较森严, 与其他行业相比不容易脱颖而出。以小学教师为例, 目前在小学与中学教师职称并轨过程中, 小学教师评上中学高级教师难度显然很大。职业前程目标的模糊, 也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工作与心理压力。

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工作压力;压力管理;策略措施

一、压力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据调查,有近五成教师认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8小时;86.7%的教师认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超过9个半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超出115小时,累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是400多小时。这个时间还不包括教师自学、进修提高、教育科研所花费的时间。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加剧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趋于恶化。

二、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对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做了一些研究,从总体上来看,不同群体的教师心理健康有差异。饶淑园对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教师做了研究,对不同背景教师职业的压力状况及其差异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初中教师比小学和高中教师承受的压力都要大;(2)班主任在组织管理、工作负荷和学生因素方面比非班主任教师压力大;其他方面差异不明显。(3)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压力存在显著差异;(4)男教师在地位待遇、家庭因素方面比女教师压力大,而女教师在工作负荷、组织管理、考试因素、学生和家长因素等方面压力比男教师要大;(5)30岁以下31~35岁和45岁以上三个年龄组的教师压力差异明显;(6)语、数、英学科教师在总体压力和各因子压力方面都高于其他学科教师。

(二)教师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压力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内在因素:个体的一些主观因素是导致上述差异的根本原因,其中主要有A型性格、不良认知方式、社会支持系统等。除此之外,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生活事件与经济状况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到个体。外在因素:包括工作负荷、教学评价、学校管理、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等内容依然是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根源。

张华、杨阳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教师都认为,工作负担过重一直是教师面临的“老大难”。一些缺乏人性化、弹性化的制度、措施已经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和个体需求,各种奖惩性、鉴定性的考评体系消解了教师职业生命的动力。51.47%的教师认为,人际关系的纷繁复杂是形成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76.83%的教师都认为高劳动付出与低经济收入的反差较大。54.8%的教师认为学历提高、业务提升和职称评定同样成为心中欲说还休的难言之隐。教师新旧角色的转换需要一种破釜沉舟的力量和勇气,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带给教师的是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和观念冲击,这都给当前的教师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

王大伟、曹聘、曹晖分析了影响教师工作的压力因素,教师的多重角色使教师产生“角色过载”现象,产生焦虑和紧张等症状。工作环境与个体不匹配;与领导、同事、学生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处理,有时会让教师感到无从下手。教师期望的学生学习与行为方向往往与学生实际的行动相反,这相应地又增加教师的体力和精神上的负担。婚姻家庭关系的良好程度也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压力。

三、教师压力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教师自身角度提出建议

对学校管理层而言,应该营造“人本化”环境,实施科学管理;提高教师待遇,有效运用激励方式;研究和进行教学工作再设计,不断扩大工作范围和丰富工作内容,以此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个人成就感以及满足其受到尊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教师提供在职进修和教育培训的机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教师心理保健体系。

(二)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建立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机制;实施检查评估的调控制度;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履职能力。只有全社会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职业,给予教师人文关怀,才能让教师敬业、乐业,真正地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李虹.教师工作压力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5.

[2]孟丽丽,司继伟,徐继红.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3):6.

教师的工作压力 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

一、引言

21世纪,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世界性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社会现代化、科技信息化等变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现代人出现了精神压力大、烦躁不安、价值观念冲突、行为模式多元化、道德意识模糊等不良情况。在巨大压力的长期作用下,人们很容易患上职业慢性病。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专家曾指出: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冲突一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广泛重视,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的一切财富、智慧、幸福以及成就都来源于人的心理健康。”

二、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类型

教师的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再加上社会和自我期望值高,这往往易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种压力类型:(1)筋疲力尽型。这类教师对压力的反应是不再努力,他们试图通过减少付出来获得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平衡。他们认为不管自己工作多么努力,结果都同样令人失望,因而不再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目标的实现。(2)狂热型。面对困境和失败,这类教师试图做出任何可能的努力。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且相信只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就会成功。他们有着极强的成功信念,能狂热地投入工作,从不把失败归因于问题的实质,而认为是意志的失败。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这种热情通常难以长久。(3)低挑战型。这类教师既不是对工作量不满,也不是对工作中的困难不满,而是对单调、缺乏激情的工作感到厌倦。(4)能力富余型。对于这类教师而言,工作本身缺乏刺激,他们难以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并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因而厌倦工作并考虑跳槽。

三、高职院校教师面对工作压力时的不良表现

1.厌倦心理。随着从教时间的增长,教师最初的热情会逐渐消失,并趋向于安于现状,再加上学生厌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有一定数量的教师都表现出厌教情绪。具体表现为:教师上课精神不振、目光板滞、语言乏味,只顾独自讲解,而不去试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国的各高职院校,教师的厌倦心理,不仅会危害到其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而且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和个性发展,形成更严重的恶性循环,影响到教育质量,使学生成为“最终牺牲者”。

2.态度敷衍。有的教师面对工作压力时,上课迟到、早退,不认真编写教案和批改作业,不按规定组织教学,担任班主任的教师不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考试中不履行监考人员职责等。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水平很高,但因表达能力差或组织教学的方式不当,致使学生无法听懂课程内容。有的教师授业失职,自己平时不重视学习,不注意自身知识的更新,机械地重复教学内容,即使课堂教学组织的方式得当,表面看起来教学效果也不错,但实际上只是向学生传授了一些过时无用的知识。

3.观念偏激。这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认知存在偏差,不能理解学生的行为和观念,把学生发展中的心理问题当成道德问题。从而往往把学生的违纪行为严重化,把无意的行为动机化,或者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忽视了学生个性特征,随意地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此外,偏激的观念导致教师不能客观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不愿褒奖顽皮的学生,不善于发现后进生的进步。这种心理偏见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也在师生之间筑起了情感的鸿沟。

4.情绪忧虑。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有着不一样的理想。青年教师想干出一番事业,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美好的理想色彩,但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又或教育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他们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前途,甚至感到怀才不遇,进而产生郁闷和压抑的情绪。中老年教师有着强烈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他们常年辛勤工作,自然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信任和公正评价,但往往却不能称心如意,因而也会造成心理失衡,空虚、失落、消沉之感相继产生。在现实中,漠视教师劳动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使教师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得不到满足,长此下去必然会造成教师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恶性循环。

5.人际敏感。学校环境的相对封闭性,使教师与外界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单调性,使得他们的人生视野受到局限,欠缺与人沟通的能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职业院校教师并非人们所羡慕的对象,致使一些教师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进而进一步减少社会交际,最终产生认识上的偏见。教师的这种孤独、压抑之感终会导致其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气量狭窄。教师往往羡慕某些职业优厚的福利待遇,而埋怨自己的工资收入低;羡慕某些职业的悠闲,而埋怨自己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羡慕某些职业的职责不明,而埋怨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教师的无形压力;羡慕某些职业的绩效易见,而埋怨教师工作的重复性。

四、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

1.生源素质普遍偏低。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相对来说也更加参差不齐。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为了能够继续生存和提高办学效益,他们根本无暇考虑生源的质量。因此,教师只能在专业课教学中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大部分教师很难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无法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学相长”更是无从谈起。另外,不少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动机弱,对教师而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其他工作更易让其感觉疲倦。有调查显示,很多教师表示在讲台上常常有“曲高和寡”和“孺子不可教也”的感受。这一方面挫伤了高职教师的积极性,使其缺乏工作动力;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高职教师的工作难度。另外,学生不良行为的日益增多,也加大了教育和管理的难度。

2.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高,但评价低。对教育无所不包的关注表明了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关注的程度越高,期望值也就越高。在这种高期望值的驱动下,人们非常信任甚至是依赖学校教育和教师,使之承受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实现知识与文化的社会传承,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等。但要完成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仅需要教育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家庭的支持和参与。然而,当前社会和家庭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依赖,某种程度上说是过度的依赖,将本应由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承担的职责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这种教育责任的转嫁或者说是教育责任的分担不公使得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责任变得更加难以承受。特别是对于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更不具备承受这些重任的条件。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较简陋,教学软硬件设施严重短缺,专业和学科建设不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和质量不达标。而这些现实情况又很容易使社会的期望转变为失望,继而招致批评和责难,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偏见。许多人认为,高职教育还只是二三流的高等教育,不能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提并论。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此背景下,高职教师极易产生低成就感和失落感,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工作压力。3.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在逐步提高。但鉴于我国的国情,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教师的经济收入与他们的期望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查显示,30.9%的教师有跳槽的打算或想法,尤其是青年教师,45岁以下的教师想跳槽的比例高达41.4%。他们打算跳槽的原因依次为发展机会、收入、住房和称职四个主要方面,而45岁以下的教师跳槽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仍然是收入。由此可见,教师的经济收入是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任何职业来说,劳动价值决定劳动报酬。根据高职院校教师在我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其劳动应当有较高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待遇。然而,现实情况是高职教师付出和别人同样的甚至更多的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再加上由于商品经济的核心是等价交换,劳动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因此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待遇低,就意味着没本事、无贡献,并由此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使教师的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工作压力的产生。

4.教师职业声望低。职业声望是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与声誉的综合评价。职业声望反映着社会对某一职业的评价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肯定或否定、尊重或鄙视的态度。然而,在有着尊师重教传统的中国,教师的职业声望并不像人们所想象中的那么高。虽然人们对教师职业极尽赞美之辞,但是绝大部分人却明确表示不愿从事教师职业。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教师的地位特别是经济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也正逐渐成为热门职业,然而,与职业声望高的职业相比,教师则是一个相对易被社会弱势群体所看中的稳定型职业。在高校教师这一群体中,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声望则更显尴尬。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教师的工作性质存在较大矛盾,教师这一职业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但其职业的社会地位却较低,这使教师难以维护师道尊严。

五、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过大的影响

1.对教师个人的影响。由于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许多教师已经产生了生理及心理上的疾患。工作压力过大也会影响教师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从而导致家庭矛盾冲突随之增加。法伯(Farber)的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大的教师,其家庭冲突的发生率比较高。同时,工作压力过大还会引发负面情绪,影响工作效率。

2.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会导致其职业意识淡漠,在职业行为上则表现为工作投入少、不备课、不写教案、上课照本宣科,对学生缺乏耐心,士气低落,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满意度降低和离职率升高。为此,美国学者德沃肯(Dorkin)曾这样描述教师的工作压力:“且不论教师工作压力对教师个体和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工作压力过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仅只涉及一时一人,还将对整个教育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3.对社会的影响。一方面,由工作压力过大,一些教师离开了教师岗位,大量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将导致教师队伍的结构失衡,最终使得整个教育系统功能逐渐退化,这还将影响在职的教师,使他们人心浮动,造成教师的隐性流失,直接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工作压力过大往往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受损。人力资源的损失必然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增加社会对医药和支持性服务系统的投入,而人力资源的流失势必也会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

六、结论与展望

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篇5

1、社会压力导致的工作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独生子的增多,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所以导致教师超负荷承担工作,体力和精神出现透支。目前,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竞争机制的引入,为教师的迅速成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另一方面,日益强化的功利观念与相对拮据的现实生活的强烈反差,使部分教师失落心理强烈,因此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在所难免。

2、工作压力导致的身心压力

从工作性质来看,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才的复杂的脑力劳动,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创造性很强,这就造成了脑力上的高消费。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要求教师无偿加班加点,往往早上7时前到校,晚上10时后下班,很多教师根本没时间照看家人。据某市调查,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教师晚上的睡眠时间则显得不足,就寝时间在10时以前的只有13.1%,在10-12时的,占61.6%,在12时以后的占25.7%,而且有73.4%教师在晚饭后到就寝这段时间都在干与教学有关的工作。这表明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工作压力不容易消除。同时很多教师有病不请假、带病工作、疏于关心自己,积劳成疾。

3、生活压力导致的身心压力

大多数教师独立性强,他们在事业上富有竞争性而不肯认输;在待人接物方面正义感强,对不合理现象深恶痛绝,不愿迁就和屈从,刻意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追求完美,因而,易为他人所误解,这样就造成许多教师交往的障碍,障碍所导致的心理压力会影响教师的整体情绪,并波及他们的工作、学习与身心健康等方面。

二、从学校的角度,要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机制

(一)人文管理,分解压力

对教师实行人文管理,施与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立足于人的尊严、独立、自由的个性,给人的生存、发展以关注,提升人生的价值,启迪人们的思维,培养高尚的人格,孕育创新能力。人文关怀关注一切人,城市、乡村、富贵、贫贱等;关注人的一切,品德、人格、生理、心理、智力、情感等。

(二)制度管理,减少压力 建立科学的有效的评价体系,化解角色不清、评价不公等现象。比如,教师利益分配要注重勤奋与实效性的兼顾。长期以来,管理者对教师的绩能评价和利益分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只看“勤奋”,忽视工作实绩,只管执行的情况,不关心教育效果的好环。这种做法极易产生形式主义,而且常常不能获得实效。另一种倾向是只以教师工作最终结果(如期末考试的成绩,中考成绩等)作为衡量教师利益分配的标准。从表面看,似乎合理,但这种做法忽视了教师所面临工作(学生)的原基础,忽视了教师工作绩效显现的长期性。这极易挫伤那些尽了最大努力却因客观条件不佳或效果不明显而暂时落后的教师群体。由此可见,两种做法各有利弊,关键是要寻找到一种既能反映教师努力程度,又能反映教师工作成就的评价体系,做到两者兼顾,从而消除利益分配不公带来的冲突。

(三)柔性管理,化解压力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它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法,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学校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为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教师生活空间狭隘的表现

第一,规范制度化的生活。教师被誉为 “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孔子**: “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韩愈则要求教师 “ 以身立教 ”,做到 “ 其身亡而其教存 ”。从古至今,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讲,人们对教师的德性要求显然更为严格,但它注重对教师类生活的理性规范而缺乏对教师个体生活的现实关切。其次随着教育制度化的发展和法制观念的普及,规范的制度不仅统一了每个教师的职业志向和义务,而且对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做出了细致入微的规定,这种规化的操作使教师可以象其它职业一样,在一套既定的制度规范下按部就班的进行工作,机械化的教学运动,使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为各种规章制度的仆人。规范制度化的生活,虽然有助于规范教师的行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也容易造成教师个人自主精神和创造意识的逐渐消灭,丧失了教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第二,重复模式化的生活。教师工作的周期性,长期性也就决定教师似乎每天都在重复着 “ 备课——讲课——批改作业 ” 的工作轮回,重复而繁重的生活节律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惯性,久而久之,随着对教师工作的熟练容易形成教师职业倦怠。许多教师感到 “ 周末休息 ” 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他们不断将 “ 考卷之山 ” 从学校搬到家,又从家搬回学校。重复模式化的生活使教师逐渐丧失了工作的激情,失去应有的新意和情趣,自我满足,安于现状,从而缺乏寻求更高的目的和意愿。

第三,多重压力下的生活。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身兼多种角色、集数种心理压力于一身。教师被誉为 “ 辛勤的园丁 ”,可长年在繁重的辛劳的工作中能保持身心健康者却为数不多,带病工作似乎已经成为教师职业的特征。过重的工作压力,过重的社会家庭期待值以及舆论的求全责备,再加上来自学生的压力,同行的竞争,学校的压力,家庭生活压力等等常常使中小学教师心理空间被扭曲。多重压力下的生活,使教师身心疲惫,何谈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教师自解心理压力的处方 篇6

2、放下权威身份,能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现在的学生比过去难弄”,这是许多老师的切身体会,可在我们天天面对学生时,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

作为一种职业,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学会积极沟通,你会发现效果非常好。

教师的工作压力 篇7

所谓角色, 指个人在社会中某一位置上应有的行为, 他是人与人互动的基础, 同一角色可能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一些不同的内涵。Sabock (1985) 曾经提到, “不要误以为体育老师的任务只是教导选手如何争取成绩而已。他们必须扮演领导者、追随者、老师、示范者、监护人、顾问、朋友等多重角色。”中学体育教师的地位, 在学校中常扮演学习的仲裁者、负责传递知识与指引学习历程、训练者、辅导咨询员、父母的替身、评价者、朋友等角色。

二、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影响因素

Mc Grath通过综合性研究将压力概念化为一个过程, 包含四个阶段:1、压力被认为是客观 (外在) 的需要, 并寄托于个体;2、个体察觉和判断需求, 并且对它形成一个反应;3、发生真正反应;4、发生影响力作出反应的结果。压力的来源分为物理及环境的压力、社会文化方面的压力、生活上的压力。

1、教师角色压力 (1) 学校压力

虽然从理论上看, 体育教师素质高低, 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作用和影响往往比一般的文化课教师更全面、更长远。但现实情况是, 体育教师及体育课很少得到学校的支持。体育等“小三门”课被砍掉上其他主课在很多学校是家常便饭的事儿。由于社会大环境及学校的不支持, 体育课常常成为优先被放弃的, 这就与我国目前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关。

(2) 家长压力

首先, 家长对课业成绩的重视。由于高考的教育评价制度, 很多家长从中学开始便错误的认为, 应该读书为主, 语、数、外课时越多越好。除此以外, 体育教师承受的另一个巨大压力来自于家长对学生体育课安全问题的态度。出现事故, 应当由谁对意外负责。作为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 这些新问题都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了很大的压力。

(3) 行政压力

首先, 意见分歧, 特别是学校也是一个组织机构, 教师常会被迫从事一些不合理、非自愿性的工作, 学校内的人事意见分歧, 有时往往影响了教师的日常工作;其次, 担任行政职务的体育教师, 常会面对教育当局或学校上级指派的临时状况。再者, 校长的行事作风也会影响学校的体育发展。

(4) 自我专业的压力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深入, 中学体育教师在面对新的教育环境时, 除了完成增加课时工作量的同时, 还要保证学生们的安全, 这必将加大体育老师的压力。而在教科研、继续教育、新课程理解等方面都遇到新的问题, 也迫使中学体育教师面临来自专业素质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2、教练角色压力

(1) 训练方面压力

中学体育教师通常兼任教练。如何让选手达到高水准的表现, 如何激发选手学习的欲望, 都是教练需要面对的难题。体育队的训练时间, 除了放学时间外, 最常利用的就是早自习及下午自习, 家长在不了解的情况下, 最容易误解的就是老师利用刚自习时间训练的做法。

(2) 比赛成绩方面的压力

在体育教师自身的压力方面, 比赛成绩的压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获胜得奖, 则名利双收;如果失败则默默无名, 甚至没人知道体育教师在背后付出的心血有多少。而这些压力有来自学校方面的, 也有家长方面的。

(3) 学生运动员方面的压力

喜爱运动的孩子, 通常也比较活泼好动些, 常成为教师在教室管理时特别注意的对象, 体育生一词往往带有贬义的色彩, 调皮捣蛋、不写功课、打架闹事、成绩差, 这也成了体育教师感到头痛的压力来源。担心学生是否会因为体育运动而影响学业表现。这都是体育教师身兼教练该为学生考虑到得问题, 也成为压力来源之一。

(4) 经费来源的压力

学校体育是个花钱的事, 训练得花钱, 出外比赛没钱咋参加?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师都会遇到在训练比赛经费方面不足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经费问题也常常成为困扰中学体育教练员的一个压力源。

三、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倦怠感

工作倦怠一词最早出现是在美国精神科医生Herbert J.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则从1976年开始研究工作倦怠, 他发现工作倦怠多发在那些工作环境中, 感受到情绪耗尽与过度压力负荷的个体, 这些人普遍经历到他们的活动对他们自己是没有任何益处与帮助的, 且开始会责怪埋怨他们的顾客、病人或是学生没有长进, 最后导致他们感到丧失职业的成就感。多数中学体育教师仍对工作有着高度的兴趣与热忱。而造成教师产生教学倦怠的主要原因有三项:1、对工作产生无力感, 影响因素有学校不支持和工作没有变化性。2、工作没有成就感, 时间一久, 也会让中学体育教师放弃最初的教学热忱。3、转换工作的念头。

四、遭遇困难的解压方法

当中学体育教师遇到困难所做的解决方法, 首先都是先抒发自己的情绪, 接着才和他人沟通以求得解决的方法, 如问题还是我发解决, 最无奈的做法即是放弃。所以中学体育教师遭遇困难所选择的解决方法, 分别为:1、情绪抒发;

2、沟通;3、放弃;4、运动。

五、对策性建议

中学体育教师面对压力、困难如何解决, 是中学体育教师极需重视的问题。要在政策上对症下药:1、评估中学体育教师的倦怠成都, 提高其教学品质;2、行政单位的支持和支援, 减少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3、提倡教师参与在职进修, 刺激教师成长;4、体育回复体育科任制, 重视体育教师专业, 使教学回归正常;5、改善现有奖励制度, 制定优良体育相关考核与奖励办法;6、增加学校体育队经费, 补助体育队所需。

参考文献

[1]孙云樵、殷俊益、马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及压力源的调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 。

[2]矫镇红:《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

教师的工作压力 篇8

【关键词】中学教师 心理健康水平 工作压力 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32-03

教师这一职业从古至今都对社会的支撑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对教师大都待以尊敬的态度,也希望教师们有着更良好的环境作为其辛勤劳动的支撑。

但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教师是高压力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一般低于普通人群,比普通人有更多的诱发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多种,Natrass(1991)认为压力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因素[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描述了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倒U关系,过大的压力会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降低,还有可能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当个体遭受的压力过大时还会出现压力反应,对个人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心脏疾病、心血管问题、睡眠障碍、抑郁、敏感、神经质等[2],更降低了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睡眠质量作为临床医学衡量健康的一项基本指标,与个体的心理、生理密切相关。Kalimo,Tenkanen 等(2000)研究探讨了工作需求与控制和睡眠障碍的关系,结论认为工作压力源与睡眠障碍间存在直接的关系[3] 。相同压力情境下,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会产生不同的睡眠质量状况。

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本研究通过研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找尽可能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拥有更好睡眠质量的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延安市桥山中学部分初中教师作为被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9份,有17份问卷因多个项目未填或大部分项目答案相同而被剔除,有效问卷共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1.4%。由于个别被试未填写性别一栏,被试中已知的男教师51人,女教师117人。

1.2方法

1.2.1工具:①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分为10类因子90个项目,本量表具有容量大、反应症状全面的特点,内容涵盖了感觉、直觉、意识、情绪、思维、行为至生活习惯、睡眠饮食和人际等。②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由石林等2005年编制[4],分为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两部分;本次仅用压力源部分,共有36个题目,8个维度,分为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工作特征、职业发展、家庭、学校管理、社会、身心特征。③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人于1989年编制的[5]。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项目构成,分为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等7个因子。

1.2.2研究程序

量表按照心理测验程序进行施测。以办公室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研究者担任主试,事先向被试说明施测事项,当场回收测试量表。测验无时间限制,一般为15分钟左右完成。

2结果

2.1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基本情况

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分≥2时表示被试在项目上有症状。被试总体在SCL-90的10项因子中,超过正常均分的有个9因子: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除躯体化外,其余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8],说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被试教师工作压力情况为: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和工作特征维度上的压力较高于其他维度(按计分方法,2为中度),在学生、职业发展、家庭和社会维度上的压力均值较低。睡眠质量情况为:根据国内以PSQI>7分作为成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被试教师的睡眠质量得分高于参考界值,即被试教师的睡眠质量差。

2.2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在性别、年龄、所带年级与职务上对所测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和睡眠质量各维度进行差异检验。性别维度结果显示男女教师在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焦虑、恐怖、学校管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均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在此六个方面的因子分均较高于男教师。在学校管理和抑郁因子上的男女差异更为显著。

在年龄维度上,本研究参考前人研究对教师的年龄进行了如下划分:35岁以下为青年教师,35岁以上为中年教师。根据对各项因子的差异检验发现:在睡眠效率和睡眠时间方面青年教师的得分高于中年教师,在其他方面的因子均分低于中年教师,即青年教师在睡眠效率与睡眠时间方面的状态不如中年教师,在其他因子方面均比中年教师的状态良好。

在所带年级维度上,经过具体的比较,在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工作维度、职业发展、身心特征、家庭和社会维度上,九年级教师的因子均分显著高于七年级(P<0.05)与八年级(P<0.05)教师,七年级与八年级教师之间(P>0.05)则未见显著差异。在工作压力源中的学生维度上,九年级教师的维度分显著高于八年级教师, 而八年级教师在学生这一维度上也高于七年级教师(P<0.05)。

对所任职务上的F检验发现:不同职务的教师在工作特征和家庭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具体的两两比较,发现教师与年级组长(P<0.05)在工作特征上有显著差异,工作特征作为压力源对年级组长的影响显著高于教师。教师与年级组长(p<0.05)在家庭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家庭作为工作压力的一个原因对年级组长的影响极显著高于教师。

2.3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分析

研究显示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与教师的睡眠质量总水平和睡眠质量的各个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工作压力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工作压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得分越高,状况越差;反之,心理健康状况欠佳,越容易产生工作压力。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教师工作压力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睡眠质量越好:工作压力越大,睡眠质量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3讨论

对被试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总分超过正常水平的教师占总人数的48%,各项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与当前许多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对不同性别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发现: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学男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产生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主内,在这种影响下,女性教师除工作外还要照顾家庭,相比男性教师就会出现更多不良的心理症状;其次可能受个性特点的影响,男性教师更豪爽、大度、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女性教师则敏感、心细、易受环境影响,因而心理健康状况比男教师差。

对不同年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发现:中年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上的因子均分显著高于青年教师。这一结果与国内已有研究结果不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中年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不如青年教师,在躯体化上的表现就比青年教师更明显;其次,随着授课方式的发展,青年教师更易于接受多媒体等新知识,无形中对中年教师造成压力,影响了中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被试教师工作压力在各维度上都低于中度压力(按计分方法,2为中度),被试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和工作特征维度上的压力较高于其他维度,在学生、职业发展、身心特征、家庭和社会维度上的压力均值较低。这一结论和近几年来许多对中小学教师压力的调查结果[6-7]相比要低,这可能是被试教师所在学校已重视缓解教师压力,教师自身调节得当的原因。

女性教师在各维度的压力均高于男性教师。这与Aqsa Akbar,W .Akhter(2011)的观点相同,即女性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要高于男性高校教师[8] ,但与国内研究者陈超然(2004)的研究结果则相反,男性高校教师的工作负荷要大于女性[9]。出现中学女性教师在学校管理维度上的压力大于男性教师的现象,原因可能是国内各机构的高层领导多为男性,女性教师需在工作之余得到男性领导的认可;其次,女性教师更为敏感,对学校管理如考核、评比、检查更为在意,因而所承受的压力也更大。中年教师在各维度产生的压力都高于青年教师,可能的原因是:中年教师在年龄上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顾家庭,对等量工作所能付出的时间较少而产生更多的压力。

由所测被试显示,睡眠质量总均分8.37超过国内的PSQI>7分的参考界值,有睡眠质量问题的中学教师占总人数的49.7%。中学教师尤其在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两个成分上所得的分数较高,即有大部分的中学教师有入睡慢和在工作与生活中,经常会感到疲倦,做事精力不充沛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中学教师面临的工作任务有多种,除负责备课、授课外,中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中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中学教师还需抽出精力负责学生的思想、生活等工作;教师的工作负荷量大,睡眠质量进而变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质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压力源维度与心理健康因子都有显著正相关,这表明高校教师的压力越大,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差。睡眠质量与工作压力呈显著地正相关,工作压力源与睡眠障碍间存在直接的关系,说明工作压力越大的教师睡眠质量越差。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正相关,睡眠质量与工作压力显著正相关。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越大,心理健康状况就会下降,教师的睡眠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当教师的工作压力适中,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的工作状况良好,因而有更佳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根据研究结果以及中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在学校方面①学校关心教师的生活。学校多举办缓解压力知识讲座,组织团体辅导活动等,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②学校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业绩,减轻教师的考试压力和心理负担。③学校安排合理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师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在教师个人方面①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特拉弗斯和库珀把锻炼称为是教师的一种“保护机制”。教师在工作之余,发展运动爱好,放松紧张的机体,营造健康的心理水平。②教师学会缓解压力或放松的心理学方法。教师多学习与健康和情绪调节相关的知识,掌握缓解压力和放松的方法和策略。③教师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从而有更好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Michael Huberman,”Burnout in Teaching Careers” [J].European

Education Vol.25 No.3 1993( 47-69).

[2]DahiyaA,GirdharY.Impact of Stress on Work Life Balance:An

Overview[C]STRATEGIES AND INNOVATIONS FOR SUSTAINABLE ORGANIZATIONS,

2011.286-301.

[3]Kalimo R, Tenkanen L, Harma Metal. Job stress and sleep disorders:

findings from the Helsinki Heart Study[J]. STRESS MEDICINE, 2000,

16(2):65-75.

[4]汪向东,王希林,马虹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1991(增刊):329-334.

[5]石林.职业压力与应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291.

[6]陈舵瑞.郑州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7]王剑平.正视教师“压力”问题[J].人民教育2001(4)27.

[8][美]Lewis R.Aiken著,张厚粲译,心理问卷与调查表[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

[9]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假设的教学反思下一篇:我的成长故事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