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茶文化教案(精选4篇)
武夷岩茶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武夷岩茶的定义。
2、了解武夷岩茶原产地。
3、理解武夷岩茶的风格。
教学准备: 无教材
课时准备:1课时
授课教师:徐浩挺
教学过程:
一、武夷岩茶
生长在武夷山主景区以内,用传统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乌
龙茶,都称之武夷岩茶。
武夷山主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0米。碧水丹山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自古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而位尊八闽、秀甲江南,更因为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
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相传,这个云蒸霞蔚的洞天福地,是彭祖曾经居住的地方。而彭祖之所以长生不老,正是因为喝了武夷山的茶。这个传说,不仅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诗句,也让武夷山人对茶的理解多了另一层含义。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上有这样的记载“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属于丹霞地貌,境内群山环抱,不仅土层深厚,而且多为风化岩残土,这正符合上者生烂石的条件,可以说,武夷山特殊的土壤结构为茶树的生长,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营养元素。
如果说土壤条件是武夷岩茶生长的自然基础,那么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则是上好岩茶的催化剂。年平均温度约摄氏20度、年降水量约2000毫升左右,山谷幽壑间时而云遮雾绕,湿润清风轻抚盆景状的茶丛,“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也只有这样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才能养育出武夷岩茶。
A、构成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品种特征、山场特征、工艺特征
1、生长环境(山场特征)
自然环境地理与气候特点
武夷山西北地势高,且群峰耸立,能阻挡北部寒流的侵袭,气候温暖,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四条溪流和峰峦、丘陵相互交错,形成独特的微域气候,空气湿润、多雾。 1日照,年可照时数4 425 h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 000 h左右。
2气温,年平均温度18℃~18.5℃,无霜期长。 3降水,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
4土壤,武夷山土壤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土壤,大部分茶区的土壤为火山砾石、红沙岩及页岩,土壤中许多植被残体遗留土中,日益堆积,使表层腐植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pH值为4~6。
5植被,植被繁茂,常见的植物群落如杉、苦槠、白栋、马尾松、芒箕骨、蕨类。
年均气候温和(18℃~20℃左右),年均降水量为2000mm左右,日照的时间充足,山体结构陡峭。注:上者生烂石。
2、品种选育(品种特征)
武夷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山体结构和自然环境,只有适合在武夷山环境生长的茶树品种,才能造就出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独特品质。
3、加工工艺(工艺特征)
采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在制作工艺上武夷山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
B、地域特性划分为两个产区:
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武夷岩茶丹岩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名区范围内,除武夷山主景区以外的武夷岩茶产区范围为丹岩区。
正岩茶:在80年代前的正岩茶指“三坑两涧”;三坑:牛栏坑、倒水坑、慧苑坑;两涧:流香涧、桐梧涧。现指武夷山主景区以内。(烂石)
半岩茶:武夷山主景区以外的武夷岩茶产区。(砾壤)洲茶:指生长在武夷山溪边或河边的茶。(沙砾壤)外山茶:除名岩、丹岩产区以外,武夷山境内的产区。
二、武夷岩茶原产地
武夷山位于北纬27°35′~27°43′,东经117°55′~118°01′,方圆70平方公里,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组成,四周皆谿壑,自成一体,与外山不相连接,形成特别的区域。武夷岩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武夷山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源土壤的成土母岩,绝大多数由火山砾岩、红砂岩及页岩组成。茶农利用岩壁、岩凹、岩缝砌石建园种茶,因此武夷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此而得名。秀丽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加上优异的品种和精湛的加工工艺,使武夷岩茶闻名于世,并经久不衰。武夷岩茶根据产地不同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核心地区的茶,即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梧源涧“三坑两涧”;半岩茶指种植在武夷山“三坑两涧”以外的岩边缘地带和九曲溪一带的茶;洲茶指种植于平地和溪边两岸的茶。正岩茶香高味醇厚,岩韵明显,品质最佳;半岩茶岩韵稍显,略逊于正岩茶而优于洲茶。为保护和发展武夷岩茶,武夷山市政府申请、实施了武夷岩茶原产地保护,把武夷岩茶的产地范围分为名岩茶产区和丹岩茶产区。名岩茶产区为武夷山风景区内范围,区内面积70平方公里,即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范围;丹岩茶产区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内(武夷山市辖区范围)除名岩茶产区的其他地区。
三、武夷岩茶的风格
1、武夷岩茶的三大特征:品种特征、山场特征、工艺特征
2、武夷岩茶的风格:岩韵
韵,北宋范温认为“有余意谓之韵”就象“闻之撞钟,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矣”。茶之韵、味之余意也。简而言之,茶韵即各种名茶的独特余感。
善于品茗的人,都讲究欣赏茶韵,特别是各种名茶的独特韵味。如:臻山川精英秀气之所钟,具岩骨泉冽花香之胜。武夷岩茶有岩骨花香的“岩韵”;铁观音有密底兰香的“观音韵”;台湾冻顶乌龙有味浓甘润的“喉韵”;广东凤凰水仙有天然花香的“山韵”;龙井茶有香气清鲜而持久,滋味甘美醇厚的“风韵”......。
“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茶经》)。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误用其趣,一饮而尽,不睱辨味,俗莫甚焉”。(屠隆《考槃余事》)明代在武夷品茶颇得岩韵的陈雨诗云:“毫尖似雪细于丝,活水须烹品色时。只许素人来共啜,莫教肉鄙酒徒知”(见徐表然《武夷九曲志》)。由茶及人,又由人及茶,循环往复,而韵高致清,这就是古代的“茶韵”。清代的“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更钟情于茶韵,“滋因赓韵识造诣,弗在瀹瓯及烹鼎”。饮过武夷贡品“接笋茶”之后,赞“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品得“岩骨花香”的真谛。诗中“骨鲠”;指岩茶品质,气概。引申为武夷岩茶的岩韵,长在武夷岩石上茶株,受着环境所影响自然有岩石一样的品性,有骨气、有侠骨的武夷岩茶的岩韵。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中语:“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呑吐,体热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
也。”
梁章钜(1775-1849)福建长乐人,官至江苏巡抚,晚年因病归隐,著有《归田琐记》。七十岁时,游武夷,住宿天游观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把武夷岩茶的风韵,归纳为“活、甘、清、香”四字真谛。在《品茶》中记述着:“静参谓茶品有四等,最著者曰花香,其由花香等而上者,曰小种而已。山中则以小种为常品,其等而上曰名种,此上以下,所不可多得。号名种者,实仅得小种也。又等而上之,曰奇种,即山中亦不可多得。此亦必须山中之水,方能发其精英。阅(经)时稍久,而其味亦即稍退。......至茶品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耳。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乎,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武夷山是以石为神韵,水为灵韵的名山。武夷茶名气非同一般,其原因之一,在于吸收大山灵气。以山中水瀹山中茶,古人早已得武夷岩茶之三昧韵味矣。
武夷岩茶的独特之处在它的岩韵,岩韵是武夷岩茶所独有的香气和滋味。
岩茶香气之三香:香气的类型、香气的高低、香气的长久。
1、香气类型:岩茶的香型可分分异杂型、花香型、果香
型和蜜香型四大类型。
异杂型是岩茶在采、制、管过程中遇不良状态下产生的不良异杂气味,如水闷味、酸馊味、烟焦味等。
茶叶香气基质在合理的岩茶所特有的摇青工艺中经一系列必要的生化反应所形成的似花香,似果香的气味,俗称“工艺香”。
品种不同,遗传特性不同,则茶叶内香气基质不同,以形成茶香型有不同,我们称为“品种香”。品种特有香型须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才能导出。当然还有很多人所说的老枞味,其实是茶树生长周期要达到一定的年数,而且与周边的环境、植物习性相补产生同化的作用。也就是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从而有特殊的气味“老枞”。
产地不同,生态气候有别,土地状况有差异,影响茶树的新陈代谢,所以茶叶内含物质也有所不同,因此茶香香型就各有各的特点,这种香称为“区域香”。
茶叶在焙火的技术过程中,内含物质在制作中受热作用产生的香型,俗称“火功香”。也就是武夷山茶人所说的“花果蜜糖香”。
2、香气高低与纯异
香气高低是武夷岩茶的内在物质丰富与贫乏所决定的。物质丰富则香气显锐,挥发性好,可评为高香;反之,物质贫乏则香气沉闷,定为低香。香气纯异是指单一种香型还是夹杂着不同的气味。纯者优,杂则次。
3、香气长短与持久
闻杯香时在距鼻腔较长距离时尚能闻到香的称长,反之为短。持久性是指茶叶香气在不同泡次的表现泡次保持多的持久性好,反之为差。香气的持久性是岩茶品质的重要指标。
岩茶滋味之五味:浓度、醇和纯度、甘甜度、鲜爽度、润滑度。
1、浓度
浓是茶汤滋味优秀的指标之一,苦涩则是不良滋味表现,所以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苦涩又确实是构成茶汤浓度的一种表现,它是茶汤中儿茶素的味性特征,当儿茶素含量适中时,茶汤味性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口腔中的肌肉高度紧张的表现),表现出茶的力度,给人以饮茶的满足。浓度是在儿茶素含量适中的基础上,丰富的糖类、氨酸类、咖啡碱等多种有效呈味物质溶入茶汤,共同构成茶汤滋味,舌感厚实,故称为厚。浓厚成为茶汤浓度的最佳表现。
2、纯和醇
纯:是指茶与非茶之别。表明茶汤纯净,无茶外物混杂。醇:是指茶与茶彼此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同一品种、产地、季节、工艺水平、等级规格和滋味特征。
3、甘甜
甘甜是茶汤饮后回甘的滋味指标。回甘是茶汤里糖类物质在口腔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单体葡萄糖后产生的甜味感。回甘越快越明显,越持久,是茶叶品质高的重要性特征,中低
档的茶回甘不强。
4、鲜爽味
茶汤的鲜爽味是滋味品质优良表现之一,在中低档及陈茶中表现不佳。体现为鲜醇、清新、爽口的味觉,它是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等物质滋味特征。
5、润滑感
是优质茶汤的品质牲之一,中低档茶一般无此味感。指茶汤稠润丝滑在喉腔顺滑下去。它是茶汤的张力和果胶物质的胶质作用共同影响于茶汤产生的效果。
武夷岩茶的岩韵特征:口舌生津,喉底留甘,杯底留香。有三种表现形式:
1、“岩骨花香”: 就是用香气和滋味来体现岩韵。花香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种花的香气,而且说似花非花;岩骨是指在茶汤中能够感受到的岩石中的尖锐和沧桑特征。
2、“活、甘、清、香”: 是对品其茶韵味和工艺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香:主要表现在香型,香的纯净度,香的持久,品种香等。清:是相对“浊”而言。清在茶中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① 汤色清澈明亮(与颜色无关,茶汤可以是橙黄的透明,也可以是金黄的透明);② 是指香气纯度和滋味的醇度;③ 指在冲泡的过程中,茶叶的生长地和加工过程中没有掺杂或单一品种。
甘:主要是表现在喉底的回甘和口舌生津。饮后口舌生津,喉底回甘快捷明显,持久。
活:是针对丰富而言,在品茶过程中,是感受茶的各种综合性刺激,而不是单一指某一个方面的。应该从茶的香气、回甘中产生一种生动、活泼的口感。喝后的口感生动。
一、文章分析
《2.05米的绳子》这篇小说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是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括内容能力的好文本,主要写了发生火灾时一个男人用自己的身子充当2.05米的绳子从而成功解救一个女人后失去生命的故事。本篇文章文物形象生动饱满,将人性的光辉融入到小故事中去,注重以行动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质,形象地感知人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关键字词及作者,积累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2、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文物行动,分析人物品格。
2、通过品析人物的动作,理解动作描写对展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行为,体会他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技巧。
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切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本文的语句简短精悍,在一个课时内,朗读是最好的积累方式。
2、讨论法: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在我们身边时刻都会有温暖人心、感人肺腑的场景出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只要我们有心感受,就可以体味得到。正是因为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作家周海亮才会写出大量情感和这里散文,他的文章含蓄细致、张力充沛、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2.05米的绳子》。(板书)
(二)简介作者
周海亮,20世纪70年代生于山东文登,现居威海,职业作家。近年来在国内近300余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情感和哲理散文,并在多家报刊开辟专栏,诸多佳作被选入各种图书,深受读者喜爱。现为《读者》杂志签约作家、“龙源期刊网”驻站作家。已出版作品有《送你一度温暖》、《有一种债你必须偿还》、《刀马旦》等。
(三)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朗读全文,圈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字词,理解含义:烙铁 炽热 肆虐 估测 被褥
大汗涔涔 狰狞 噬咬
3、快速浏览文章,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4、简要复述故事。
(四)精读文章,探究赏析
1、默读全文,说一说:①失火时,男人先后想到了什么办法?
②请你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文中人物给你的最大感受。
2、作者为了展现男人的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环境、动作、语言)
3、细细品读文章,用小括号在文中标出表现环境描写的句子,试作出具体的赏析。
4、参照赏析环境描写的方法,同桌交流合作,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标出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5、思考:文章中这些具体的环境、语言、动作描写,在表现人物形象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五)联系身边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或者听说类似于文中故事的感人事迹?请你说一说,并谈谈自己的具体感受。
(六)借笔抒情
读完本文,对文中男人的言行,你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请谈谈你的感受,写成一篇小小的读后感,写在随笔本子上。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周海量的其他作品。
【板书】
2.05米的绳子
环 境 临危不惧
语 言 描写 烘托 男人 勇敢镇定
〖单元目标〗
态度:形成热爱和珍惜土地的情感,崇尚劳动,感激、尊重农业和农业劳动者的态度。
能力:能够对简单的农业知识进行探究;通过体验,形成简单的劳动能力。
知识:了解农业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知道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
主题一 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引导课 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2、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应对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且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全班探究活动。“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每天主要需要哪些食物。”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图画,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画面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
讨论:“我们这里主要出产哪些食物?”“你平常喜欢吃什么?”
阅读豆博士的话,并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即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
3、小组讨论。观察并阅读本页图画周围乐乐和小文的话,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实例说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然后交流汇报。
4、阅读妞妞的话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5、布置课下的调查和思考:“食物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了解自己家一周的食物量(可以分为粮食、蔬菜、肉蛋、水果等)大概有多少。
2、具体了解这些食物的来源(如生长在哪里,是树上结的、土里生长的,还是„„)。
3、将第1、2项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课题1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准备〗
教材展示的是萝卜的种植和收获,但教师应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从种植到收获的生产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本地区各农时相应的农业劳动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以便使教学与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一致。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
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3、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一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腰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一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命脉,所以爷爷要注意给萝卜灌溉,保证萝卜生长所需要的足够水分。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4、阅读课文。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5、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在账目中,虎子家购买了象棋、球鞋、老花镜、食用油、电灯泡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都是自家不能够生产的,但又是生活中非常需要的。所以,用卖萝卜的收入买回这些用品,用于日常生活。剩余的钱存到了信用社。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
6、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并概括出农民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家庭作业〗
在家长的支持和指导下,学生选择合适的时节,在自家种植少量的蔬菜,体验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劳动的愉悦。
课题2 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教学准备〗
1、教师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从种植到收获的农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准备日历(应同时标注有公历、农历和节气)、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3、教师搜集与本课题内容有关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解决问题讨论。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论。
3、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你听说过这二十四节气吗?”组织学生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固定的,知道“每年的寒露之前要把冬小麦播种完毕。入冬的时候,小麦已经离地有一寸高了。经过漫长的越冬期,小麦到来年春季返青,然后拔节生长,孕穗、扬花、灌浆,初夏时节成熟,小满到芒种之间的时间里,各地就会陆续开镰收割冬小麦了。玉米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到秋季成熟收获;也有晚玉米(俗称麦茬玉米)是在收割后的麦田里种植的,经过三个月的生长,秋季成熟收获。黄瓜在每年的春分至谷雨时节之间种植,立夏起逐渐开始采摘上市。”
二十四节气和我们平常使用的公历是有固定联系的。例如,春分是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夏至是每年的6月22日,秋分是每年的9月23日,冬至是每年的12月22日,每年的变化不大。公历是根据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制定出来的,农历的二十四节 气和公历的这种固定联系,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了不起。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什么时候要换单衣、夹衣和棉衣,什么时候要铺凉席,什么时候妈妈要腌菜,什么时候放暑假和寒假等等,都是和节气有关的。而每年的“大寒”这一节气之后,就到了我们盼望的春节了。
4、教师小结。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1、结合日历,熟悉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学生对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观察学生是否具有对祖先伟大科学发现的自豪感。
第二课时
1、导入: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全班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课文,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通过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农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通过探究知道:
(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
(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
(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
(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足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有种植。
(5)水果——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
(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是最重要的。由于土壤、气候条件的不同,农作物有着不同的地域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讨论:“我们这个地区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哪些是本地出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
3、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类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
4、阅读与总结。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家庭作业〗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本地出产的;为什么本地区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
课题3 妞妞的困惑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1、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解:
(1)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没有残留农药,这些残留农药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2)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的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
2、在课前,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可是,由于这些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中都有残留农药。对此,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就是妞妞的困惑。
2、全班讨论。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帮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要购买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购买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
出示课前收集的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你在超市、商店见过这类农产品吗?家长有没有买过这类农产品?
3、探究讨论。“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通过讨论知道,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化肥固然有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会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越来越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长远来讲,反而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而且,会在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成分的残留,人吃了这样的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农业生产既要保持增产,又要防治病虫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使用天然的有机肥料,也叫“农家肥”,像河泥、塘泥、人畜粪便、绿肥、炕洞土等等;遇到病虫害,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像利用大量的七星瓢虫消灭蚜虫,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这也叫做用“以虫吃虫”的方法进行防治。这样我们就可以吃上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放心粮、放心菜、放心水果了。
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中的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了解有QS标志的放心食品。
主题二 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题1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准备〗
1、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2、让学生调查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3、让学生调查近年来本地区农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依靠自然规律,在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依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都是人手的延伸,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正像教科书第12页第一段课文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设计都非常巧妙,蕴含着科学的道理,它们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劳动的效率。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其实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2、观察活动。通过教科书第12页的五幅插图,探究:这些是什么农具?是做什么用的?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3、体验与交流。根据调查成果交流: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4、阅读讨论:人们把农业生产称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叫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农业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是很辛苦的。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并没有满足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和使用畜力耕作,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看第13页的课文和插图,并思考:这四幅插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
5、教师总结: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的力量,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
〖家庭作业〗
回家使用一些简单的农具;收集现在农业机械的资料。
课题2 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 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准备〗
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总结。
〖家庭作业〗
把你学到的告诉家长。
课题3 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3、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4、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
5、形成对我国农业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发展态度,确信我国农业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农业科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现代农业中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情况,大量农机具进入农业生产以后,省时、省力,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减轻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除此以外,农业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2、阅读与介绍。欣赏和阅读教科书第16页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和文字,并讨论:“你们知道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和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使学生知道袁隆平院士的科学研究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士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顶得上增加了多少田地、多少劳动力呀,这说明了什么呢?”(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欣赏并阅读教科书上玻璃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在严寒的冬季,你们吃过哪些新鲜可口的夏令蔬菜?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里种植出来的?你们知道无土栽培技术吗?以生菜的无土栽培为例,说一说怎样进行无土栽培的生产。”
欣赏并阅读教科书有关网箱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你知道这些生产方式吗?说一说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
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教师总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才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农产品。
第二课时
1、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迈进了现代农业的门槛,科学技术又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向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我国的农业不仅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
2、阅读与讨论。教科书第18页的课文,理解这段课文中的两个要点:(1)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只占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免除了饥饿;(2)我国有4.7亿人口从事着农业劳动,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着农产品的交流。
“中国的农产品满足了我们本国的需要,为什么还要出口到世界各地?”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把我们出产的优质农产品销往需要这些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也从国外买进需要的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3、小组探究。按照教科书第19页的提示,指导学生分小组读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你们见过或吃过什么样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然后 组织学生指图讨论。同时参考阅读教科书第18页的“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及数量”统计图和第19页“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及数量”统计图。
4、发表与交流。
(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和交流,同时还可以边汇报,边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挂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我国的稻米、生猪、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远销到日本、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同时我国还从北美洲购进小麦、柑橘等农产品,从南美洲购进小麦、可可、香蕉、咖啡等农产品,从大洋洲购进羊毛,从非洲进口咖啡,从欧洲进口牛皮、奶制品等农产品。
(2)学生汇报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这主要是指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的进口农产品,例如:泰国香米,美国柑橘、提子,荷兰奶粉、雀巢咖啡、吉百利巧克力、澳毛制品等。
5、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伴随着人类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展着,是劳动者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是他们的创造不断地发展着农业,是科学技术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家庭作业〗
调查活动:在家长的带领下,从商店、超市等地方了解有哪些进口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是从哪个国家进口的。
主题三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题1 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 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中国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中国特点的农产品。中国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中国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课题2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2、收集各种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发展,我国的丝绸文化、茶文化早已名扬世界。其实我国的农业文明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2、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2页的课文,思考并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知道:春节是辞旧迎新的节日,庆贺已经过去的一年圆满过去,新春伊始,祈盼着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春天即将过去,初夏已经来临,农作物即将进入旺盛的生长阶段,一年里农村最为忙碌的三夏阶段即将开始,人们庆贺端午节。农历八月中秋,月亮最圆,许多农作物也进入或者即将进入收获时间,人们庆祝丰收,欢庆团圆,度过美满的中秋佳节。
“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
3、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图片,了解藏历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风俗,并讨论:“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讨论知道像白族的三月街、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芦笙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课文和照片,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和农业有关”。例如,感恩节有吃火鸡大餐的风俗,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日本人过年有打年糕的风俗,意在年年高高,庆祝丰收,祈祷丰年。
4、阅读与讨论。“我们知道,由于农业有地域性的特点,各地的农产品是不一样的。因此各地的饮食习惯也就有所差异,产生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并且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的饮食文化。”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4~25页的课文和照片。组织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各地饮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各地的饮食品种有所不同,是因为各地的农产品不一样,这就是俗话所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且各地的饮食在口味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像俗话所说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是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出产的农产品不一样,造成了各地的饮食习惯上口味的差异。”
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4页的课文和照片。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美食,像傣家的竹筒饭、蒙古族的手抓肉和涮火锅、新疆的馕和烤羊肉等,并进一步拓展讨论:“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风味食品?为什么少数民族也会形成各自的美食风格?”通过讨论,学生应该认识到第24页上方课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我们这里有什么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
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5页的课文和照片,并讨论:“为什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居住和饮食是不同的?”通过讨论明白道理仍然是第24页上方课文所提到的“由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
5、教师总结:强调农业文明的特点,节日、饮食、居住等等,都与农业生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家庭作业〗
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本地的居住、饮食习惯和特色的了解。
课题3 做豆腐 〖教学目标〗
参与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体验与农业有关的制作,体验劳动的过程,分享通过劳动得到的愉悦。
〖教学准备〗
1、提前用清水泡发好适量的黄豆,准备好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工具设备。
2、农村学校可以准备小石磨、豆包布、锅灶、柴草、卤水或石膏、小竹筐;城市学校可以准备豆浆机、豆包布、铝锅、炉子、卤水、石膏或凝固剂、小塑料筐。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准备。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课文,激发学生们参与制作的热情。
2、分工。在开始制作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使劳动过程井然有序。
3、制作。制作过程中,教师指导,注意劳动安全。
注意在“过包”(也就是过滤出豆腐渣的工序)的时候,最好过滤两次。点豆腐的环节,卤水要稀释,点的时候要稍慢一点,不要一下子把豆腐点“老”了,要做到“老”“嫩”适度。
〖家庭作业〗
把大家制作的豆腐均分,让学生用清洁的容器把分得的豆腐带回家,邀请家长一起品尝并分享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第五章 穿越时空的生活
〖单元目标〗
态度: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和探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验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养成尊重劳动及劳动者的积极态度,初步学会以积极健康的方式进行生活。
能力:能够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和体验等活动,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学会正确地辨别良好的生活方式。
知识:了解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传媒方式的特点,知道不同传媒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主题一 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课题1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渗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就教科书所呈现的通信技术做一些准备,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也可以将资料库的内容复印给学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从教科书第28页的单元导读图开始。提问学生:什么 是通信?通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引导学生理解:人们共同生活、劳动,需要交流,但有时距离很远,需要通过专门的方式和工具才能交流。鼓励学生用具体事例说明,比如战争时要了解前方战况,亲人分离时互通情感等等。
2、布置任务。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8页的单元导读图。提问学生,是否去过电信博物馆?如果有学生去过,请他向同学们做介绍。或者由教师介绍,电信博物馆介绍了许多通信技术(方式或工具),从古代一直到今天最先进的电子的。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参观了博物馆,搜集了不少资料并且向其他同学做了介绍。今天,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了解通信家族。同学们将模拟电信博物馆的讲解员,从教科书中(第28~33页)选择一种通信技术(方式或工具),向大家介绍。
明确要求:
(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
(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及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如电话,过去是不是很普及?现在呢?普及前人们是怎样打电话的?与电报和信件相比,电话的优点和缺点又是什么?现在的电话有许多特殊功能,是什么?怎样用?
再如烽火台,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利用烽火台?它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
3、小组准备。按照学生意愿,令所选择的通信工具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教师巡视并且给予帮助,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
4、教师小结。就巡视时发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告诉学生,许多他们今天不太熟悉的通信技术,家长们却知道许多,可以把小组准备时遇到的疑问向他们请教。同时,建议每个小组在下次课前至少共同准备一次。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抽时间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并且给予提醒督促。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30页小文的日记,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活动,我们将在教室里参观电信博物馆,相信同学们会像小文一样大有收获。
2、讲解活动。按照上次课及课后的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信方式。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
3、全班讨论。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朗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请学生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规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为,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谈举止。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给想念或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一位亲友打个电话,把问候带给他,并提醒学生要注意礼貌。
课题2 信的旅行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
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
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准备几个用过的信封(上面必须写清收信人的邮政编码、详细的通信地址、姓名,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2、让学生了解自己家的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以及学校的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
3、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在通信过程中都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科书第35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哪几个环节?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谁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请学生自愿回答,教师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可以讨论一下编码规律,本地区的邮政编码等。)“在课前,老师走访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讲,由于有些粗心大意的人忘记写邮政编码,或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写邮政编码,给他们的分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也不太清楚应该如何书写信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信封的书写方法。”
3、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信人是谁,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封的感性认识。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34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信封),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机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
4、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34页的空白信封,并相互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学生填写的收信地址和发信地址既可以是课前了解到的家庭地址或学校地址,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地址,教师可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5、请学生将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填写教科书第37页的“我的发现”。
2、利用周末的时间,请父母带自己到邮局观察和感受邮政工作者的劳动。
课题3 绿衣使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
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 纽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
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标准信封及一张面值80分的邮票,并了解一位自己最想念的亲人或朋友家庭所在地的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次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的劳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讨论。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38页的照片和说明文字。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同学们对我们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参与,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意见不一的情况,教师要加以引导,但决不意味着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
3、个人制作。“邮递员用辛勤的汗水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教科书第39页呈现的三幅照片分别反映了边防战士、老人、莘莘学子在收到盼望多时的来信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你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我想,他在读到你寄给他的这封信时,一定会感到很惊喜。”
4、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搜集反映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主题二 路在脚下延伸
课题1 路,越走越宽 〖教学目标〗
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准备〗
寻找一位能够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状况变化的老教师。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科书第40~41页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悉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专题报告。请老教师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突出先后的差别,以 及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
3、全班交流。报告后,教师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向报告人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4、教师小结。让学生对报告人表示感谢,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1页老师的话。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从报告所了解的内容。
2、任选一种本地的特产或目前本地较为常见的商品,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其在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何种交通工具,与过去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
课题2 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本地区销往全国或国外不同地区的产品。
2、几份全国交通图,最好是铁路、公路、航线都有,而且比较大的。
3、注意建设中的铁路的情况,以及本地区最近的道路建设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通过上次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了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请学生朗读第42页的课文。
2、探究活动一。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问学生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线路和长度增加得非常显著,1949年前分布极为不均衡,西部完全没有铁路。)
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参见教科书第42~43页的分布图。)
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探究活动二。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地区,还是整个新中国,道路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科书第44页,虎子告诉我们他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教师向学生介绍橘子,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让学生研究,从家乡将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当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教师可以按不同方向,限定各个小组的目的地和交通工具。
4、小组发表。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
5、教师总结。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45~46页的文章“路在心上”。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题3 可敬的养路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养路工人的工作对于道路通畅的意义。
2、了解建设者的劳动及其辛苦,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将“路在心上”作为家庭作业布置阅读,然后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
2、小结:这篇反映真人真事的介绍十分感人,能够使学生理解建设者的奉献与人格。
课题4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与小组数目相同的较大的地图、尺子。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48页的课文及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要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事先掌握的小组讨论的情况,将每个小组介绍的重点随机写在黑板上,并着重帮助学生明确丝绸之路的具体位置。
4、小组探究。具体步骤:(1)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2)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测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长度大致是多少。(3)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算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现在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又是多少。
5、教师小结: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省 了时间。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丝绸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教科书第48页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
6、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向周围的人了解他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主题三 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
课题1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都是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调查的对象是谁,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毕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2、全班交流。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探究讨论。“刚才有很多同学都提到,同学们经常会因为自己贪看电视而受到父母的责怪。在教科书第53页有一组画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呢?”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下方的课文。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课题2 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
〖教学准备〗
1、如果有条件,可以请电视工作者在课上与学生一起交流。
2、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过程,绘制出简单的流程图,并了解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播音员和其他工作者的人员比例。
3、模拟活动的相关道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教科书第50~51页的导读图开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教师提问学生:“在这幅导读图中,有两幅画面表现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看电视的情景。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同学,昨天晚上谁看了电视,看的是什么电视节目?”请学生自愿回答。“每一个电视节目凝聚着许许多多电视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都是荧屏前后许多电视工作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教师引出课题并写在黑板上。
2、小组讨论。你们最喜欢的电视工作者是谁?有谁知道,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哪些工作?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每人从书中搜集一个故事,并准备讲给大家听。
课题3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教学目标〗
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2、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3、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4、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把自己喜欢看的书带到学校来。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在这些传媒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就是书籍、报纸和杂志了。它们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知识、信息和快乐,而且还可以永久地保存,便于我们随时翻阅。所以说,书报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2、故事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教师总结。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
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
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报纸、杂志和图书有什么不一样?
2、全班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剪报。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
一是要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有用的或感兴趣的题目做剪报;一份剪报应当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制作;
二是剪报时要把报纸的名称和出版日期同时剪贴,或者写清楚,以便查证 三是注意顺序,或按时间排列,或按内容性质、按来源排列; 四是注意美观,根据剪报的大小进行配、插、折、压处理;
五是注意剪报道德,公用或他人的报纸,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用来剪报。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根据情况,可以个人制作或小组制作。
4、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请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课题4 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
〖教学准备〗
有网络教室的学校可以在网络教室上课,无网络教室的学校可以借用一台电脑在课上演示;农村学校如果没有电脑,教师应多收集一些有关电脑网络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大众传媒中,除了广播、电视、报刊、书籍之外,近些年来,又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新伙伴,谁知道是什么?(引出电脑网络,并板书课题)我们班的同学谁家里有电脑?有谁接触过电脑网络?谈谈你们对电脑网络的感受好吗?
2、探究讨论。在黑板上写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题目。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哪些帮助;有哪些消极的作用,如去不安全的网吧、上不健康的网络、玩内容不健康的游戏、随便结交朋友,这些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危险。
3、演示活动。演示内容重点展示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
4、阅读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网络虽然能够为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带来乐趣,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也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与同桌讨论:(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
第六章 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单元目标〗
态度: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树立安全意识,懂得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体验健康文明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尊重为了人们安全健康而工作的人们,初步养成关心公共健康文明的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文明习惯。
能力: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通过调查、体验、讨论等活动探究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知识:懂得安全、健康、文明生活的基本常识。
主题一 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课题1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父母、邻居、亲戚)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状况,特别是本地区的状况。如果有学生提出去交通部门,教师应当尽量给予帮助。
2、教师到本地区交通部门了解有关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制作类似教科书上的统计图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0~61页的导读图。在这张图上,你看到了什 么?画面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一种景象?我们居住的地方和这张图所呈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尽管人们居住的地区各有不同之处,但无论是繁华城市,还是偏僻乡村,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安全健康地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单元——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2、全班讨论。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看了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3、阅读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
教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交通伤亡人数逐年上升。)“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什么?(16~25岁、26~30岁年龄段伤亡人数最多。)
4、探究讨论。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生命结束、身体上的伤害、感情上的痛苦、经济上的损失。)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交通设施问题、交通指挥问题、交通规则问题等。)
5、小组准备。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调查本地区的交通设施。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课题2 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节课,大家就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论,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有哪些发现?
2、发表与交流。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对比教科书中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后予以回答。
4、阅读讨论。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要尽可能简要地讲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车辆损坏和人员伤亡情况等。)
5、交流与建议。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
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课题3 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3、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完成调查和制作交通标志的情况。
2、教师搜集一些本地区没有的交通标志,以及一些国外的交通标志。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除了有交通设施的保障和交通警察的指挥外,还有哪些保障措施?你观察过道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讨论交通标志。请同学们朗读教科书第66页课文。”
2、小组准备。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3、发表与交流。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代表的意思。
4、设计活动。通过调查学习,同学们也许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好的想法。请你们把这些想法设计成交通标志。既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同桌合作共同完成。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家庭作业〗
1、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2、收集或设计交通安全用语。
课题4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态度。
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的调查情况,并适当地进行督促。
2、教师就交通规则及本地交通现状做比较充分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交通安全设施越来越完备,交通警察为维护交通的通畅和安全指挥交通,辛勤地工作着,可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
2、阅读讨论。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结合教科书第69页的四幅图片进行讨论。
3、小组交流。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综合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汇报。
4、全班交流。各小组简单汇报。
5、全班讨论。
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看一看铁路工人叔叔是怎样说的。
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引导学生看书,看一看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
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
6、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我们的约定”。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学生模拟活动需要的简单道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
模拟体验:参照教科书第72~73页,做“我们一起遵守交通规则”的游戏。教师为学生分配角色,请他们分别扮演交通警察、车辆、行人、交通标志、交通设施等不同的角色。教师事先应画好场地。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两位交通警察参加,教师要为学生制作一些必要的简单卡片或模型,如红绿灯、方向盘、各种车辆、交通标志等。
〖家庭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活动的内容。
2、调查自己所在地区曾经发生的火灾,以及发生的原因。既可以向周围的人了解,也可以走访社区、消防队,查找资料。
主题二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课题1 无情的火灾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
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
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
〖教学准备〗
了解本地区最近发生的火灾及发生的原因、损失等。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4页,并提问他们看了这幅照片有什么感受,是否看见或听说过着火的事情。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告诉了我们什么?
关于火灾,我们需要研究的内容有很多,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火灾发生的原因。
3、全班讨论。根据课下了解的情况和教科书第75页的“火灾原因调查报告”,讨论火灾发生的原因。
4、探究活动。教师就报告中提到的原因提问学生,如电熨斗、电视机,吸烟等,起火灾的原因。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项。
课题2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萌发对消防队员的敬意。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它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
2、讨论与讲解。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9~81页后进行讨论。消防指挥中心接到火警119报警电话后,要迅速通知离火灾最近的消防队下达灭火命令,需要迅速通知公安、医疗、环保、救护中心、煤气站、自来水公司等。
消防队要在60秒钟内将消防车开出消防队,拉响警铃,尽可能快地赶到火灾现场,抢救被困人员,同时要尽可能快地找到消防栓进行灭火。教师在讨论中穿插一些知识:有些火灾是不能用水来灭的,比如由电、油、气或其他化学物品引起的火灾,需要专门的灭火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灭火器材也在不断更新。
救护中心尽可能派出救护车,进行必要的现场救护,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煤气公司应关闭通往火灾区域的煤气管道,以免煤气爆炸引起更大的火灾。自来水公司需要接通高压水管道,供消防队灭火使用。
发电厂要切断火灾区域附近的高压线路,以免引起电路瘫痪。总之,只有各个部门协作配合,才能及时灭火,并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全班讨论。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2~83页,引导他们感受消防队员在救火时 所表现出的奋不顾身的精神。
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
课题3 防患于未然 〖教学目标〗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
3、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
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当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尤其是小学生能够掌握的。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76页的课文。什么叫防患于未然?上次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6页的三幅图片,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未熄灭的烟头、煮饭菜时忘记关火、放烟花炮竹时不慎等。)
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粮库、森林、木材加工厂、家具店、加油站、煤气站。)
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冬季、节假日。)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告诉人们火灾的危害、在公共场所张贴有关宣传品、学习一些消防知识。)
3、全班讨论:“一旦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此处特别强调,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未成年人不能救火是国家的法律规定,因为未成年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一旦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伤害,是国家和社会最惨重的损失,在一切灾难面前首先是要被保护的。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快拨打电话报警。
怎样报警:阅读教科书。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拨打119电话是免费的,但平时不能随便拨打。
怎样自救:本课题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自我保护和逃生的方法。
还有哪些自我保护和逃生的方法?(不能走电梯、不能跳楼、要走安全通道等。)
4、小组活动。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强调下次课要绘制消防设施分布图,因此调查时应当仔细观察,最好画下草图。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
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检查学生在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
2、小组准备。让各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画成平面图。教师提醒学生充分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地图知识与技能,画出某一场所的平面图。对于调查范围比较大的居民区或其他场所,画图会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只画局部。
3、小组汇报。各小组要按调查计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设施的种类、数量、安置地点。
4、探究活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
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一般为非常醒目的红色,有说明字样,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起到警示作用。)它们通常安放在什么地方?(在不同的场所,如道路、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有不同的消防设施。水井多设在建筑物内,安全通道多设在建筑物的一侧或室外。)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这些消防栓是在火灾发生时才启动的,平时要保护好它们,紧急时才会发生作用。人人都有责任爱护消防设施,平时不能随意搬弄它们。在消防设施的附近不能乱堆杂物,要让出防火设施位置。否则,灭火设施不能及时启动,会使火灾蔓延;安全设施不能及时启动,会妨碍人们撤离。)
“在调查消防设施的分布时,有没有消防设施被损坏、破坏,一些地区尤其是居民区有没有消防通道不通畅、不利于逃生的现象?对此,请提出你的建议。”
教师提示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火灾的隐患,如楼道、阳台堆满杂物,堵塞通道等,让学生参考教科书中学生做的调查报告,向家长或邻居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主题三 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
课题1 学会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自我保护的常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安全自护的事例及可行的办法。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呢?健康文明的生活包括很多内容,其中,要想健康文明地生活,最关键的是需要安全的生活。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一些不安全的“隐患”,如果不注意和加以防范,将会造成伤害。安全是健康生活的保证。因此,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学会安全自护。
2、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并提问学生:“教科书上呈现的这些情景你遇到过吗?这些情况在你身上发生过吗?滑楼梯扶手、进施工现场、在电线 附近晾晒衣服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生火的家庭不安装煤气风斗行吗?应该怎样做?除了这些,你知道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后果是什么?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怎样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一旦发生了应当怎么办?”
3、全班交流。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安全自护。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教师应注意把握和引导。
☆周围没人的时候,不要长时间在公共场所,如公园、校园停留。☆不要在夜晚逛公园,不要独自在偏僻的小路上行走。
☆如果被人抓住,应当竭力叫喊;假如叫喊没用,应当想办法脱身、溜走。
☆要记住自家的电话和住址,以及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工作单位的地址。不要把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
☆不要搭乘陌生人的车,不要跟陌生人走。
☆不要贪小便宜,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食品、礼物。☆独自在家时,不要擅自开门。
☆如果遇到不良少年或坏人的威胁、勒索钱物,就把自己的钱物给他。等脱离危险以后,立即告诉父母、老师,或拨打110报警电话。
4、模拟表演。阅读教科书第85页,并按照书上的三种情境,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5、阅读与讲解。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6页“法官阿姨的忠告”,并在图上按要求做出标记,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他人不能触摸的,需要自己加以保护的。
教师小结。
〖家庭作业〗
请家长观看自己在教科书第86页图上所画的标记,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课题2 感受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2、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养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反映自己或他人健康生活的照片。〖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业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
2、探究讨论。“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哪些属于健康文明的生活?”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7~88页,“这样的生活你经历过吗?你喜欢这样的休闲方式吗?你觉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
就你的所见所闻,你还知道哪些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哪些是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会带给你什么感受?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危害?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制定体验活动计划,为体验一次健康文明的生活做准备。学生可以按居家远近进行分组。计划应当包括体验的内容、地点、时间等。建议体验地点应在居家附近,时间可以是休息日。小组要共同商量体验的内容,选择一项 可行的且大家都愿意进行的健康的活动内容,也可以是一项有意义的游戏。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体验活动计划,对于不适宜之处,师生要提出修改建议,并进行适当的点评。
5、教师小结。概括讨论要点,强调体验活动应注意安全。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利用休息日,按计划实施各小组的体验活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学或外出活动的时间,观察公共场所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并做记录。
课题3 创造文明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
2、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
3、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检查前面学习过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2、发表与交流。请各小组汇报本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特别要讲述自己的感受。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教师概括:“同学们的亲身体验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给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和享受。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生活、文明的秩序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而这种文明的环境要靠我们每个人去创造。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创造文明的环境’。”
3、阅读与讨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的内容,并提问学生:“四幅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所展示的行为和文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清除小广告,你认为随意张贴小广告是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为什么要参与扫雪,它说明什么?‘一米线’是做什么用的?(以免排在后面的人看到前面人的密码、姓名、存款数字等,保护个人的安全和利益。)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废弃物?”
4、全班讨论。“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你都做过哪些事情?你发现班里的哪些同学做过哪些文明的事情?我们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90页的三幅图画及文字,并提问学生:“你经历过或看见过这种现象吗?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体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好的建议?”
苏教版第05册美术教案
第1课
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
.认识三原色。苏教版美术教案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苏教版美术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
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
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收拾与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
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苏教版美术教案
第2课
万花筒苏教版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苏教版美术教案
.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
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第4课
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
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
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3.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三、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第5课
天然的斑纹
教学目标
.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收集到的一些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树叶,纸张,皮革,皮毛标本,蝴蝶标本等有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笔,毛笔,调整色盘等。
2.学生准备学具:收集到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
二、引导教学
.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2.发展阶段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
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
3.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三、课后拓展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
第6课
校园里的花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课时
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在教室里摆几盆盆栽,再准备一些用不周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2.学生准备学具:绘画工具材料。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的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室里分别摆放几盆盆栽,请学生观察,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如何穿插的?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2.发展阶段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根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时子还垂下来。等学生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
三、教学拓展
.出示用其它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学生欣赏。
2.启发深长用纸和其它材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第7课
最受尊敬的人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3.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
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能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描述。
2>
教师请学生欣赏几幅不同风格的肖像画作品。
通过讨论,得出谁是最受尊敬的人,为什么?
出示范作,猜猜“这是谁”?“为什么”?“他为什么受尊敬?”
得出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的道理。
2.发展阶段
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要画出最受尊敬的人,可以从他的职业特点入手,并能进行描述。通过不同职业人物衣着的比较,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肖像画的风格多变,注重色彩与线条的表现力。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绘画,并能运用拼贴,拓印等多种制作方法来绘制作品。
欣赏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收拾与整理
4.作业
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卫生。
三、课后拓展
.想象一下,还可以怎样来画肖像画。
2.还有谁受尊敬,可以来画一下。
第8课
今天我值日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回忆学校,班级的值日情景,并作简单的描述。
2.教师几幅供学生欣赏用的不同绘画材料工具和不同风格所表现的学生正在值日的作品。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通过回忆,在学校,班级中你做过什么值日?值日时做些什么事?做值勤员时检查同学的各项行为规范,如文明休息不奔跑,见到老师主动招呼有礼貌。做值日生时擦黑板,扫地,排桌椅……得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2.发展阶段
请几位学生来前面演示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能用基本形概括出每个动作的特征。
出示几张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像,启发他们思考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手脚并用,一手擦黑板,一手擦窗,脚还可以扫地,让机器人一起参与劳动,把自己变成个巨人站在校园里值勤等等。引导学生组织画面,画面中的人物不用很多,动作不宜复杂,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即可。
三、教学拓展
.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
2.可以用水彩笔,颜料等各种绘画材料,采取不同的绘画形式如吹塑纸版画,黑白线条等表现画面的效果。
第9课
有趣的鞋
教学目标
.欣赏并发解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试尝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和学生课前分别收集一些广告纸,旧的挂历纸,包装纸;零碎的布;旧毛线,钮扣;彩泥等等。
2.学生课前准备剪刀,胶水,水粉颜料,油画棒或水彩笔等。
3.课前教师收集虎头鞋,凉鞋等别致有特色的鞋子,制作几双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做范例。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的来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
>
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
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赤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3>
学生做作业
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三、教学拓展
.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第10课
团包手工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学生与教师一起收集平时制作纸工,美化教室时剩余的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等。
2.课前老师收集一些运用各种纸张制作的纸立体造型作品。
3.教师和学生在课收集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便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通过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2.发展阶段
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选择几个造型进行粘贴组合,采用“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纸立体造型或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作品。
>
组织小组讨论,尝试,将皱纸揉,团,包丰各种造型的方法。
2>
利用皱纸团包各种造型时,引导深长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要求学生所选择的造型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
3>
利用制作好的各种皱纸团造型组合立体造型时,着重讲解粘贴: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
第11课
巧巧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身过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如石头,树叶等加工成各种画面。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创新再造能力。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豆类,铅笔屑等。
2.带领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能对各种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描述,并想象其表现那些事物。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引导深长观察所收集的材料,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材料可以表现出什么事物。
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材料天然的颜色和造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单项材料制作和多项材料组合的方法,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学会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利用或打破材料的原有形态和色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求异,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作业
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课后拓展
.通过交流,自查作品中的表现材料的方法,看看能找到更好的材料的方法吗?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画面。
第12课
变废为宝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3.收拾与整理
作业
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三、课后拓展
.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第13课
梦幻中的城堡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采用折,剪,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提供给学生的彩纸,线,橡皮泥,kT析,像塑板等各种材料,及欣赏用的动画艺术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废旧盒子和其它材料。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让学生扮演国王与王后,王子与公主,并且分别夸张地描写自己城堡的外形,他们想对自己的城堡进行改造请“大臣们”(学生)为他们出谋划策。
让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大臣们”(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设计想法和表现的形式。
2.发展阶段
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地创造和表现。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剪,镂,折,贴,画等制作或表现的方法,表现一幅较抽象的画面。
在作业
过程中,指导学生设计的形式要与使用的材料相适合。
展出制作完成的深长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自己设计的作品,收拾和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2.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有趣的内容,采用变形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也可以收集各种材料尝试作,学做小艺术设计学。
第14课
我设计的自行车
教学目标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时
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在学生设计自行车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些自行车的图片,主要是让学生简单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最好能向学生介绍一下自行车的发明过程。
要求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在边讨论边构思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自行车的功能出发,进行设计构思,在造型设计上可以借助自然界物体的外形进行改装,或是想象中的抽象造型。
指导学生在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使设计的草图更完美。
当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个性的表现给予及时表扬。
指导学生在制作自行车时,注重自行车整体造型的美观,同时让学生体验造型的艺术魅力。
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将各种不同类型材料归类,放回原处,收拾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清洁。
第15课
星空的联想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提供学生欣赏的科幻片作品,示范用的材料。
学生准备学具:绘画工具材料。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让学生分成甲与乙两组,相互交流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比一比甲乙两方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表现它的设想。
让学生欣赏科幻片作品,进一步了解星空的特点,揭示它的秘密。
2.发展阶段
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学生设计一张刮蜡纸,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
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点,线,面表现形式创作一幅较有新意的画面。
在作业
过程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构思,描述自己在星空在的形象与动态,肯定学生的自由的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表现。
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与构思进行交流
3.收拾和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积极指导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运用科技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第16课
新颖的电脑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帖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课时
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卡纸,彩色纸,废旧纸盒,彩泥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彩色纸,彩泥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
,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述,了解示范作业
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特点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在作业
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
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 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将完好的作业
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第17课
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课时
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确保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创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忸曲等变化的电脑绘画方法。
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
作业
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第18课
会响的玩具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课时1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竹筒,木片,毛笔杆,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竹筒,木片,毛笔杆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
,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
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
的设计思路。
2>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
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
在作业
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
作业
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第19课
美术小记者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做好深长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导入
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讲述简单的摄影知识,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进行摄影,怎样进行采访活动。要注意消除学生对摄影实践的惧怕心理。
要讲清照相机上常用部件的*作按钮的名称及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模拟使用一下照相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和摄影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照片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在作业
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
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第20课
迷人的动画片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欣赏动画片,使学生发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2.在欣赏各种动画片的同时,使学生发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
3.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还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课时
-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应了解动画片的种类,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动画片艺术表现的主要特征。
2.教师收集国内外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也可以收集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甚至电影片等各种教学媒体,以供学生欣赏用。
3.课前也可预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动画片的图片资料,供上课时讨论,欣赏用。
二、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
教师把收集到的国内外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欣赏,也可利用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甚至电影片等各种教学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以便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把自己收集得来的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欣赏。
2.发展阶段
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和所喜爱的动画片,说说这些动画片表现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让学生归纳一下,动画片有那些类型,以及动画片要经过那些工序才能完成。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调查一下,班级中有多少人喜爱在国动画片,有多少人喜爱外国动画片。说说明理由。
【05茶文化教案】推荐阅读:
第05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7-04
廉洁文化教案06-02
宋元文化 教案06-30
红色文化教案10-24
传统礼仪文化教案06-25
数学文化与欣赏教案06-14
传统文化班会教案06-20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07-10
中外饮食文化教案11-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