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改革新时代(精选8篇)
--------十九大报告亮点解读之军队建设
吴 波
一支军队要跻身世界一流,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在多个章节提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关内容。
“中国军队进入新时代”是报告中一个最重要的亮点。经过五年建设,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了四个新变化: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人民军队制定了新的军事战略方针;二是重塑了人民军队新的政治生态;三是人民军队有了新的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进程中,武器装备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对于“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有五点意义:一是能坚决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二是能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三是能粉碎一切外来侵略和武装挑衅;四是能有效维护我国在海外的利益;五是能成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我军2001年预算制度改革,实现了“基数预算”向“零基预算”的变革,对于提高军事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军队体制改革导致了预算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并没有割裂军队预算管理的历史联系,显然过去年度预算的许多经验、程序与方法都是可以继承运用的。当前我军的预算方法主要是零基预算法,它体现了效率优先的特点,弥补了基数预算方法编制项目预算的不足等,但也应看到其自身的缺陷,主要在于不具有动态连续性。零基预算法强调每年将全部支出项目重新进行审查,考虑其存留和提供经费的多少,会造成注意力过度局限于眼前,而忽视对长远计划和长期项目的全面考虑,会导致预算短期化的危险。现代战争所需要的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武器装备研发周期、军事人力资本形成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这正是零基预算所缺乏的,必须加以研究,并对军队预算制度进行改革优化。
二、当前我军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军目前的预算体制和预算制定中的“基数切块”,从实践结果看,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如预算制定中的“条块”分割;预算与规划、计划结合不紧密;预算制定机构不科学等等。
1、预算制定“条块”分割,缺乏集中统一
一方面,军队分别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编报预算,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军队多渠道拨款。其中一部分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直接对军队拨款,另一部分则是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军队业务部门拨款。尽管这些拨款都来源于财政,但因有一部分分散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预算中,就会出现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难以充分地反映对军队的资源投入总体情况,难以反映军事资源配置情况,不利于分析与考评军队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宏观效果。多头编报预算、多头拨款,造成部分军费难以纳入年度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且不利于各项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绩效考评。
另一方面,纳入年度总预算的部分,没有解决好单位预算和分项预算制定中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目前我军对经费管理采用四种管理办法:专项管理、指标管理、标准领报、定额分配。对于专项管理经费,要实行专项预算、专项请领、专项决算,最终的预算权集中于军委机关各业务部门,军兵种及其各级部队党委没有再分配或改变用途的权利。因此,不纳入其单位预算。对于指标管理的经费主要是生活费,这部分虽然纳入单位预算,但由于各级党委基本没有调剂权,也就谈不上拥有预算权的问题。对于标准领报经费,标准由军委和军委机关制定,军兵种及其以下部队按照标准与实力的乘积领报预算,其中,按标准领报的公务费和机动费通过单位预算安排使用;按标准领报的事业经费中,只有军兵种党委对补助标准部分有5%的调剂权,其余的则先由事业部门制定分项预算后,再纳入单位预算。对于分配经费,包括对下分配部分和本级使用部分。对下分配部分的预算权也在事业部门,其中军兵种党委对本级留用部分有5%的调剂权,其余的则先由事业部门制定分项预算后,再纳入单位预算。
因此,各级党委的预算权仅限于公务费、机动费,有事业经费调剂的党委还包括调剂经费部分。这样,单位预算基本上只是分项预算的汇总,不仅难以综合平衡,而且还不能反映本单位的全部经费支出情况。
2、预算与规划、计划结合不紧密,缺乏中长期考虑和系统分析
我军目前的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这种预算方法高效,精确。随之带来的问题是难以使预算制定与军队发展长远规划、中期建设计划的制定紧密结合,缺乏中长期考虑和系统分析,容易产生军费分配中的年度分割、“条块”分割。
一方面,在“零基预算”的情况下,无论是军队发展长远规划的制定,还是军队建设中期计划的制定,基本不受预算的约束。这样一来预算的制定就多了些随意性,少了长远的规划建设。如果预算编制基本脱离了规划与计划,相应的职能机构自然缺乏联系,加大了预算制定与规划、计划制定的分离程度,就会造成注意力过度局限于眼前,而忽视对长远计划和长期项目的全面考虑,导致预算短期化的危险。而现代战争所需的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武器装备研发周期、军事人力资本形成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比如,20世纪80年代美军新型武器装备系统采办平均周期为132个月,2000年约为99个月,2010年为51个月;印度军官平均受训时间为7年,美国培养1名将军需要25年左右时间。由于最关键的两个战斗力生产要素形成的周期性规律,决定了军队建设资源必须要长期源源不断地投入,保持投入的连续性,围绕军事战略形成可持续军费投入机制。
另一方面,军队建设中长期计划的制定过程也是运用系统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达成政策和战略目标的多种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和对比,筛选出费用少而效益大的计划方案的过程。如果在预算制定中缺少了中期计划或与之脱节,不仅预算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也不利于军队建设的整体协调。同时,由于预算制定与军队建设中期计划的制定结合不紧,年度总预算只好将军费“切块”分配,不利于军兵种及各级部队建设的整体协调与发展。
目前,军队有五年的各类发展计划以及五年预算方案,但是否与规划结合得很好就难说了,因为许多规划不细致,缺少论证评估,个别领导说了算的情况还很普遍,往往重视领导意图,计划中的领导意图与规划中的领导意图都可能偏离规划的客观要求。
3、预算机构设置不科学,不利于总揽全局和协调关系
在现行的预算体制下,年度总预算和军兵种及各级部队的单位预算由本级后勤财务部门编制,而各级分项预算由事业部门编制。由于后勤财务部门在军队的行政组织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单位预算和分项预算编制的上述分工,不仅会导致预算制定的“条块”分割,而且也难以体现年度总预算和单位预算制定的相对“超脱性”,不利于总揽全局、协调关系、制约分项预算。
国防部门的行政组织结构是一种典型的“科层组织”,每一个机构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所处的能级。如果财务部门隶属于后勤系统,就表明其只是为各业务部门提供财务勤务保障的机构,根本无法成为军委和各级党委理财的综合部门。正因为如此,各业务部门向本级党委及后勤财务部门索取经费管理权,包括经费分配与使用的预算权无可厚非,从而使军兵种及其各级部队的财务部门编制的单位预算基本是各分项预算的汇编。
后勤财务部门在军队行政组织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仅决定了它在编制单位预算中难以总揽全局,全面贯彻军委和本级党委及首长的意图,而且在分配经费中还可能受到部门利益的干扰,难以以全局的利益为重,难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影响年度总预算和单位预算的综合、平衡和协调作用。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年度总预算由军委后勤保障部编制,经军委后勤保障部审查后报军委审批;单位预算由本级后勤财务部门编制,经同级后勤部审查后报单位党委审批。由于在军委后勤保障部与军委之间、财务部部门与单位党委之间隔了一层,即使由军委后勤保障部的一名副职分管财务部门的工作,也难以掌握全军和本单位的全面情况,更不能由预算编制部门直接向党委发表意见。在编制预算时,还需要由分管后勤的单位首长和后勤部的首长给财务部门传达党委的意见,预算编制者对军委或党委的全面意图和各方面情况的把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深度上都难免受到一些局限。财务部门作为后勤部的一个部门,其编制的单位预算还要首先经过后勤部审查,在司、政、后、装的格局中,各自都有获取利益的途径,后勤部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预算上,从而影响到单位预算安排经费的公众性和客观性。
三、军队预算制度改革优化的具体措施
1、建立专业、统一的预算编制机构
可以将原隶属于后勤财务和装备财务系统的预算职能分离出来,将预算环节独立化,对后勤财务、装备财务内部现有机构职责进行调整,使分散的预算编制职责集中起来,组建隶属于军委和各级党委的专职预算编制机构。作为辅助军委和各级党委预算编制审批的常设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根据国防政策与军队建设发展规划计划,参与制定全军或本级的中期建设规划;参与审议事业部门上报的分项预算建议方案;指导和监督下级单位编制单位预算;综合处理来自各方面的预算信息,综合平衡事业部门分项预算,设立专职的预算编制机构。一方面是为了使预算编制过程更专业化,防止预算编制权对各级党委领导权的过分依附。另一方面,可以适应预算编制权与预算执行权相对分离的要求,使预算编制环节与预算执行环节可以相互制约与协调,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探索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分离制度
预算编制执行机构分离我军长期以来财务部门多种职能并存。财务部门既是预算的编制者又是预算的执行者,难以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从而影响了预算约束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设置专门的预算编制职能机构。预算编制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系统考察各个事业部门的具体情况,合理审核各个部门的预算申请,最后汇总编报预算。本文建议将预算从财务工作中独立出来,设置单独的预算机构,专门负责预算编制工作。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集中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专职预算编制,保证预算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预算编制、执行“两张皮”问题。
3、强力推进预算绩效改革
推行基于绩效的军队预算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确定绩效目标并分解成多层指标,制定各个指标的标准,这是整个预算制度改革的难点和核心部分;其次以绩效为牵引编制预算,推行预算编制绩效牵引制度,运用绩效预测和成本收益分析完善预算编制内容;再次对预算执行情况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撰写绩效报告,并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在整个过程中绩效信息的掌握是关键,所以必须健全绩效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以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最后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摘要:当前我军的预算方法主要是零基预算法,它体现了效率优先的特点,弥补了基数预算方法编制项目预算的不足等,但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主要在于不具有动态连续性。现代战争所需要的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武器装备研发周期、军事人力资本形成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这正是零基预算所缺乏的,必须研究并加以改进。
关键词:预算制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朱连清、李银华、尹志勇、胡文贤:论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J].军事经济研究,2010(6).
[2]陆顺新:构建双轨制财务保障体系深化军队预算与资金支付相分离制度改革[J].军事经济研究,2012(7).
[3]孙锐锋、付瑜、戴雪娇:军队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当代经济,2014(6).
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提出,源于人们对于现存的网络道德状况的广泛关注。现代科技用精密的电子元件和严密的电脑程序构建了网络强大的“经济基础”,但网络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却不是科技手段能够建造的。可以说,网络社会从一开始就具有心理、精神层面的先天不足的缺憾。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道德意识方面存在失序现象
庸俗化和灰色化信息泛滥。庸俗化和灰色化信息是指那些无用的、过时的、粗糙的、虚假的,或者带有调侃、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倾向,能引起社会关注的文件资料。由于网络特有的共享性,这些“灰色资料”一旦出现,便会向鼠疫一样在网络中传播。加上目前互联网还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措施,不可避免导致这种庸俗化的“灰色内容”迅速被转贴并直接被广大“网民”(包括上网的军人)接收,而使他们的思想游离于党、团组织、伦理道德、纪律之外,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网络欺诈横行。在繁杂的信息网络中,一些供应商利用网络来坑害消费者,一些不法之徒也利用网络来蒙骗供应商,本以为是公平高效的交易网络成为令人生畏的欺诈之地。
网络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阵地。互联网在给官兵带来大量最新信息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的同时,也为西方敌对势力传播反动腐朽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打开了方便之门。目前在互联网上未经授权进入他人计算机的黑客行为十分突出。在军事领域,互联网加快了军事泄密的速度,扩大了泄密的范围;黑客攻击对军事信息安全危害极大;信息战是军事信息安全斗争的新的表现形式。
(二)道德法规方面存在失范现象
在当前的网络社会中,道德法规失范现象十分突出。这是传统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日益陷入困境,而新的网络道德规范又尚待构建的结果。在网络社会里,人与人的交往具有匿名性的特点,网络空间缺乏社会舆论等监督机制,这样在现实社会中通用的道德监控机制就失灵了,由于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虚拟化的网络社会里相对减弱甚至消失。而同时由于人们更多地关注网络带来的经济利益,更多地关注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网络道德问题无暇有更多的关注。因此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网络法规的发展明显滞后。
综上所述,网络社会产生了种种道德问题,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军营这篇“净土”也难逃其害,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减少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摆在我们每个思想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坚持把筑牢思想防线作为固本之举,提高官兵的免疫力
要普遍深入开展以法纪、保密、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育,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网上有许多甜蜜的陷阱、温柔的欺骗和精神的垃圾,在浏览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也可能造成自我身心的伤害。要结合案例教育,帮助官兵进一步强化纪律保密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对网上信息的辨别力和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具体地说,重点要增强三个方面的免疫力:增强对反动政治言论的免疫力,不被一些鼓吹“西化”、“分化”的言论所迷惑,不被攻击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观点所动摇,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对黄色文化的免疫力,自觉抵制腐朽的黄色文化浊流的冲击;增强对封建迷信的免疫力,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树立起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坚持把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作为突破口,提高官兵信息安全保密素质
要把网络人才的培养,纳入部队人才培养体系,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有一定网络操作经验的官兵参与信息网络管理,利用进校学习和短期集训等形式进行培养,让他们早日成为精通网络业务的专家型人才。
一要把好“入口关”,努力提高保密队伍的政治素质。要把政治思想素质好、网络应用、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等专业的技术人才优先选拔到重要涉密岗位,提高保密队伍政治质量与信息安全保密专业技术水平。二要抓好培训关,不断提高保密队伍的业务素质。以政策法规、网络安全常识,防范网络黑客和病毒攻击的技术手段等为主要内容 。三要强化网络监管关。军内信息网要设置用户访问权限和口令,安排专职网络安全员,全时监控网络运行情况,切实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要与地方运营商签订保密合同,对申请上网的军人加强监管。
(三)坚持把优化“网络环境”作为根本,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强势网站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军的性质和履行职能任务的特殊要求决定了我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回避互联网,而是要认真研究网络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措施,应对网络的挑战,坚持科学的态度,疏堵并举,主动出击,兴除利弊,增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使网络牢牢地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要按照总部机关的规定,严格实行两网制。即将因特网和军内网分开,以堵塞不良信息向军营传输的通道。各级部队网管中心要建设信息量大、特色鲜明、形式活泼、极具吸引力的特色军内网,随时派专人查找对军事人才思想品德和部队建设有用的信息,随时更新补充相关网页的内容,为部队官兵提供最新资讯。同时还要负责编排本部队思想文化工作方面的网页,一方面满足官兵对思想文化信息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经审查批准后,通过因特网向外展现我军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之师形象。
军队改革方案新鲜出炉--中国军事体制改革方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体由中国陸军、中国海军、中国空军和中国国民警卫队组成,统称中国军队。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机关。在中央军委之下设总参谋部和陸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及国民警卫队总部。总参谋部是军队最高军令机关,负责组织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指挥;陆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和国民警卫队总部是各军种的最高行政机列,实行文官制,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以中央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秘书长兼任国防部长),建立相对独立于军队的国防行政体系(涉及国防动员、国防科研、国防工业、国防预算和国防采办等事务)。撤销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将三部职能分别转入国防部、总参谋部和各军种总部。
将二军大等医科院校和大部分医院移交地方(保留各军种总医院兼军医学院)
撤销解放军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和各政治学院等文科院校,合并指挥院校和工程技术院校。撤并后,军队各类学校保留三十所(不含军医学院)即可(如陆军设士官学院、军官学院、参谋和指挥学院、后勤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军械装备学院和战略炮兵学院等七所学校),均为师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体,由中国陸军、中国海军、中国空军和中国国民警卫队组成,统称中国军队。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机关。在中央军委之下设总参谋部和陸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及国民警卫队总部。总参谋部是军队最高军令机关,负责组织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指挥;陆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和国民警卫队总部是各军种的最高行政机关,对所属部队行使行政管理权(人事铨叙、基本建设、条令条例的拟制、监督考核部队训练、计划安排物资装备等)。国防部半实体化(属政府序列,实行文官制,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以中央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秘书长兼任国防部长),建立相对独立于军队的国防行政体系(涉及国防动员、国防科研、国防工业、国防预算和国防采办等事务)。撤销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将三部职能分别转入国防部、总参谋部和各军种总部。
撤销现有七大军区。将全国划分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战区。各战区设军队联合司令部(除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队外,不设直属单位),对战区所辖陸、海、空军和国民警卫队部队统—行使作战指挥权(战时视需要设战役集群司令部)。各军种部队之间平时的协同训练和联合后勤保障等事务亦由战区负主要责任。
陸、海、空三军由现役军人、文职人员和预备役人员组成,员额为一百万人,其中陸军为四十九万人、海军为二十一万人、空军为三十万人;国民警卫队员额为一百万人(亦编列少量文职人员)。军队总员额为二百万人。
设军种参谋长一职为各军种首脑;四大战区军队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分别由各军种将领出任。
坚持和完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实现军官和士官队伍的职业化。
关注军队改革:加快现代化 打赢未来战争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发表题为《习的军事改革方案:加快解放军的强军建设》的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的军事改革计划将在今后几年成型。这些看来至少将在今后30年里最为重大的改革针对几个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人民解放军才能实现宏大的现代化目标。这些问题包括:克服既得利益;在现代化目标方面达成共识;为协调军事现代化的不同组成部分提供高层指导,特别是指挥自动化系统(C4ISR);优化部队结构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实施多项改革为强军
中国媒体的报道以及一些解放军消息人士介绍了习近平改革的梗概和重点领域。这项计划强调继续改革的重点,努力要在过去受阻的领域取得成功。可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重头戏包括:加速现代化进程;创建和平时期的联合指挥部以启动提高联合作战能力的行动;加强对人民解放军海军和二炮部队现代化的重视;解决士气不高和腐败等问题,吸引并培训高素质人员;克服和平时期普遍的安逸心态。
中国军事改革的重点领域包括:
加快现代化,为军事斗争做准备。解放军强调加快军事现代化的意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应对复杂的安全环境,同时也表明领导层意识到,世界范围内军事革命步伐的加快和先进军队的现代化可能使人民解放军落得更远。
联合司令部与C4ISR。建立一套现代高效的联合指挥体系是首要任务;建立一套全军范围的指挥信息系统,提供各兵种之间的协同能力,推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同样重要。改革包括优化中央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结构、功能和战略管理。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也在计划之中,军区体系要作改变,至少将调整地面部队的传统主导地位。
演练。改革强调演练方面的改进,尤其是联合演练,以应对实际的作战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克服解放军现代战争经验的缺乏。继续对大型演练基地进行升级以支持联合演练应当能在这方面提供帮助。解放军需要修订并协调作战条例、演练大纲和实际的作战要求。
培养军事人才。领导层认为,军官和士兵的素质有待提高,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为他们培训涉及核心作战领域的专业能力,以实施现代联合军事行动。人员评估与选择过程也需要改进,以修正一些明显的问题。建立一套基于人员资格的标准化选择程序也被视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途径。习主席的改革计划旨在进一步改善军队教育机构,增加经费,加强科技教育和联合行动演练。
目标瞄准未来打得赢
装备与部队现代化。精简人员、平衡各兵种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可以为海军和二炮的现代化提供更多资源。
新型作战部队等领域将得到加强,非作战部队等部门则将减弱。解放军的报纸把陆军航空兵、特种部队和电子战部门列为新型作战部队,而解放军的学者则把太空和网络战部队用作例子。地面部队看来将在精简过程中完成从当前的师团制向旅营制的过渡。这将加强部队单位内部的标准化程度,提高现代化水平和行动反应能力,同时减少各类老化设备造成的后勤困难。有关方面还主张加强机动后勤部队以支持联合军事行动。
纪律、忠诚与腐败。领导层认为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不良趋势、腐败和纪律松懈等问题正在通过加强军队对党的忠诚、反腐和法治等行动予以解决。
习近平军事改革计划的轮廓应当在今后两年逐渐明晰,在克服某些关键领域的机制障碍方面能取得多大成果也将同期明确。此次重组和改革看来将是今后30年中采取的最大行动,将对军事改革努力的方向与速度产生深远影响。
改革的成败将对本地区、对解放军向信息时代军队的转变起到重大影响。改革的成功将加快解放军转变的步伐,加速其发挥先进的联合作战能力:这方面解放军的学者们有诸多讨论,但因为设立联合司令部受阻以及联合军事行动教育和演练方面的欠缺而未能推进。提高联合与精准军事行动能力的改革如果成功,领导层将对掌控并限制因领土争端,而采取目标有限的短期军事行动中的风险拥有自信。
改革如果失败将是重大挫折,对解放军的现代化行动则将是阻滞,这将使解放军的学者们无休无止地讨论改革出路而缺乏落实。对解放军来说,这将意味着继续配备新式装备,但缺少武器装备和作战力量的一体化,并且没有优化武器和装备使用的现代联合条令。解放军将被迫继续基于灵活度有限的计划协调联合行动。在现代战争中,这将大大限制解放军的灵活性和迅速应对战场形势变化的能力。这或许不会对有关领土纠纷的短期低强度军事行动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如果与日本的现代化军队发生强度较高、时间较长的冲突,且对方可能获得美军的支持时,解放军就可能很快失去主动权,因为其战前行动计划赶不上实际情况的发展,而且级别较低的指挥官准备不足,无法在行动目标的框架内利用主动权。
聚焦改革前沿探索对策思路 ——“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域,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讨会综述
近日后勤学院邀请军地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域,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与会代表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当前军地相关领域的最新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国家部委和总部机关的同志,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新一轮改革动向,提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即将出台的政策制度和急需完善的体制机制;军地院校专家,从理论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在当前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主攻方向和急需破解的重点难点;来自一线部队的同志,从实践的维度介绍了有关军民融合进展情况和部队开展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和对策思路。
来自国家发改委国防和经济协调发展司的王树年指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立足解决“融什么”“谁来融”“怎么融”,以及“如何评价”等问题,重点在积极探索完善军民融合认识层面、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制度等问题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军民融合由一般领域向海洋、太空、电磁、网络、现代交通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拓展,由传统领域向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新型领域延伸。来自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樊英琪在系统回顾军队保障社会化十多年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域需要厘清“哪些项目可以拓展”“哪些单位可以拓展”等认识,切实搞清军地各自的优势在哪里,社会化保障究竟用什么样的模式,如何做好社会化服务的重构和监管,怎样把保障经费花好、花出效益、花出服务质量来等问题。
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报原副总编陶克指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要有主管综合部门,又要有社团和咨询机构;国家和军队相关部门要创造条件、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军事设施建设;要把军队经济适用房建设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解决军人住房保障难题的根本途径。国家工信部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的李其飞指出,推动工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着眼科学指导军民融合高效推进,深入开展军民融合理论研究;着眼推动军民融合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着眼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步伐,明确各级职能和责任。
参与此次研讨活动的代表大多来自理论和实践一线,既是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也是改革推进的实践者。许多同志结合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针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很多实用、好用、管用的对策思路,提供了参考。天津市发改委经济动员办公室刘庆生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提出结合国民经济动员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针对融合发展内在动力不强劲、需求不明确、政策引导不充分等三大现实问题,统筹调整军地利益关系、充分发挥军事需求牵引作用、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江苏省军区的王万思代表认为,当前深化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面临住房和医疗保障社会化两大难点,要进一步完善军队住房保障社会化政策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操作方法;拓宽军人医疗保障渠道,打破军内就医体系壁垒,完善军地双体系就医保障模式,建立全范围持卡就医的保障机制。
【更多相关资讯浏览】
>>>为什么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习近平出席军改工作会议发表讲话
>>>中国军队历史性改革拉开大幕
>>>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港媒称中国军队改革已启动
>>>什么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要求
>>>为什么要停止军队对外有偿服务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任务
>>>军队改革方案:下决心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军队涨工资提案,两会军队工资改革提案深度解读》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2017年全国两会军队涨工资提案,两会军队工资改革提案深度解读
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军队代表委员,带着推进军队改革实施的新鲜经历,带着对改革强军的渴望期盼,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谈改革、议良策、谋发展。
聆听军队代表委员的声音,一幅改革必成、强军可期的画卷铺展开来——
改革进展怎样?——坚决果断
推进,势如破竹展开
转隶交接、撤并降改、移防整编……军队改革大潮中,很多代表委员都是勇立潮头的践行者。
自上而下的军队改革,第一步动的就是领导机关。空军指挥学院教授苗润奇代表说:“领率机关在这次改革中为全军带了头,为官兵立起了好样子。”
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从部门领导到普通机关干部,积极主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军委国防动员部部长盛斌代表说,大家自觉为军委服务、为战区服务、为军种服务、为官兵服务,努力使军委机关真正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
改革,是全军期盼,军心所向。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广大官兵积极拥护、主动参与、听令而行、闻令而动。
陆军第27集团军是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而移防的军级单位。接到从河北移防山西的命令后,仅仅用了20多天,他们就将营区腾空移交给陆军某部。第27
集团军军长薛爱国代表说,驻防河北46年,很多干部在此安家,但广大官兵执行命令坚决迅速、毫不迟疑。这场改革大考,不亚于一场战争洗礼,事实证明,官兵们经受住了考验,交上了合格答卷。
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成立后,以”跑步状态”开展工作,迅速形成研究战争、准备打仗的浓厚氛围,现代化的作战指挥机构第一时间在各个战略方向常态化运转。
中部战区司令员韩卫国代表介绍,中部战区组建一个多月,广大干部以澎湃的激情和动力,在联合作战值班、能力分析、指挥训练、战备设施建设、需求论证、作风建设等10个方面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越是改革攻坚期,越要练兵备战。”西部战区副政委兼西部战区空军政委舒清友代表说。
据了解,全军和武警部队一边抓改革,一边抓战备、执勤、训练:陆军广泛开展大考核、大比武、大拉动活动;海
军三大舰队演兵西太平洋;空军“自由空战”训练突出全天候;火箭军组织导弹基地全型号连续发射、整旅导弹火力突击……广大官兵在改革中激发了斗志,提高了能力。
代表委员们表示,随着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实施展开,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取得标志性成果,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关键性步伐。
今年重点是什么?——聚焦能打胜仗,改革向纵深推进
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明确:“2016年,组织实施军队规模结构和作战力量体系、院校、武警部队改革,基本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
“今年一年非常关键。”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代表说,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年,是部队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适应新体制、实现新发展的一年。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运行过程中一些配套机制还需在后续改革中建立健全和完善。中部战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李凤彪代表说,今年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例如联合训练指挥和规则、方法,例如选拔培养联合指挥人才等,每一项都是新挑战。
海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委员说,在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军种内部,规模结构的深化改革也才刚刚开始。
火箭军某部政委梁晓婧代表说,从第二炮兵到火箭军,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更名,范文内容地图很多部队和官兵一样面临撤并降改、进退走留。
原总参陆航部政委陈向东代表说,陆军航空兵作为陆军新质战斗力,未来必然会得到更快发展。
“根据中央军委有关部署安排,武警部队改革是今年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优化武装警察部队
力量结构和指挥管理体制。”武警部队政委孙思敬代表介绍。
战略支援部队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主要是将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很强的各类保障力量进行功能整合后组建而成的。战略支援部队政委刘福连代表说,将坚持体系融合、军民融合、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支援部队。
改革前景如何?
——改革大业必成,强军未来可期
2020年的中国军队将是什么样?
“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围绕这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代表委员们展望勾勒出人民军队的光辉前景——
听党指挥绝不含糊。这次改革,个人简历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
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军委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杜恒岩代表说,这必将进一步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更好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确保军队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作战指挥更加高效。陆军第42集团军政委陈杰代表说,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减少了指挥层级、提升了指挥效果;战区主战、军种主建,专司主营,将行政管理建设与指挥相对分离,使部队建设更加正规、指挥决策更加科学高效。这些重大改革举措必将再造战斗力生成的结构和路径。
规模结构更加优化。裁减军队现役员额30万,优化军种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优化武器装备规模结构,减少装备型号种类,淘汰老旧装备,发展新型装备……信息工程大学原政委王
义代表说,当这些改革举措逐一落实,我军将实现精兵简政、量体瘦身、腾笼换鸟。
权力运行更加规范。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使作风建设拥有制度保障。海军原副政委王兆海委员说,军委纪委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军委审计署实行派驻审计,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这一切,将从体制机制上加强军队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整合军官、士兵和文职人员等管理职能,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完善军事人力资源和后勤政策制度……2017年至2020年,范文写作对相关领域改革做进一步调整、优化和完善。面对这场整体性、革命性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代表委员们信心满怀。
代表委员们表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人民军队,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正在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
习主席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军队一定要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对全军官兵来说,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完成好肩负的改革使命,就是要不断强化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深刻理解改革、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勇敢承担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用实际行动书写强军兴军的时代篇章。
用强军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认同改革的思想自觉,坚定改革志在必胜的信心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信念是行动的前提。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广大官兵只有从强军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改革的重大意义,从感情认同上升到思想认同,增强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改革必胜的信心。
不改革是打不了胜仗的。实现强军目标,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以变革求强盛,是强军兴军的内在规律。从我国古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王安石的“变法强军”、戚继光的训练改革,到美军越战后通过新军事变革赢得近几场局部战争等,都印证了这一“铁律”。军队的根本职能是能打仗、打胜仗,背离了这一职能,军队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与我军历次改革有着明显不同,它不是在局部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而是着眼全局重在解决长期以来影响国防和军队建设、制约我军战斗力提升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这些深层次矛盾问题不解决,我军就很难在世界新一轮军事革命大潮中争得战略先机、赢得战略主动权和话语权,就很难承载起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历史重任。唯有深化改革,军队才能有效履行新的使命任务,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驱散思想迷雾,方能更好前行。改革走的是前人未走过的新路,谋的是新篇、布的是大局。改革之际,人们往往因前途的未知而产生困惑、疑虑,形成思想上的“迷雾”,给前行带来障碍。面对当前“深刻性、复杂性前所未有,难度也前所未有”的改革,一些基层官兵认为改革是高层领导和统帅机关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固守既有利益的藩篱,担心改革改到自己头上,革掉自己“饭碗”;有的因循守旧,求稳怕变,怕吃苦、嫌麻烦等等。思想迷雾常常产生于知之不深或偏听偏信所导致的认知偏差。对此,要引导官兵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和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根本指向,全面理解改革的丰富内涵,在领会科学理论精髓要义、把握改革精神实质中驱散思想迷雾、排除各种干扰,打通顺利推进改革的思想通道。
信心能给人以无穷力量。有些官兵认为这次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太大,对改革能否破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信心不足。实践表明,越是在大事难事面前,越需要坚定信心来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信心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建立在科学判断基础上的勇气、胆识和自信。我们在看到改革面临的困难时,更应充分认清改革的有利条件。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已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党和国家始终给予特别关注和大力支持,党中央、中央军委改革的决心和态度坚定不移,习主席亲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是推进改革的最大信心源。长期以来,全军上下要求深化改革的呼声很大,对这次改革的期望值很高,在一些重大改革问题上也已经形成共识,这为推进改革奠定了深厚群众基础。国家和地方相关领域改革已陆续展开,全社会形成了助推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强大势场。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的机会窗口,只要全军官兵坚定信心、统一意志,敢于肯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完成不了的任务。
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强化拥护改革的政治自觉,坚决做到顾大局、守规矩、听招呼
纪律是革命胜利的保证,也是改革成功的保证。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考验,全军官兵只有严守纪律、严明规矩,自觉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规范检验自己的言行,不断强化拥护改革的政治自觉,才能保证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改革是一场政治大考。我军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这场已上升为党的意志的重大改革面前,能否做到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已成为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官兵忠诚度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好样子和好干部标准的实际检验。战争是生死观的考验,改革是得失观的考验。对于军人来说,两种考验一样严峻,而和平时期后者的考验更能彰显一个人的担当和修为。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体,全军官兵毫无例外都是这场改革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都需竭尽全力、排除万难赢得这场考验,绝不能当改革的旁观者,更不能成为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改革之难,难在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对广大官兵而言,关键在于矫正观察问题的立场、调整思考问题的视角。不能口头上拥护改革,一涉及具体利益就不行。如果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就会对任何涉及自身利益的调整改革都认为是动自己的奶酪、革自己的命,就很难形成拥护改革的政治自觉。任凭这样的思想蔓延,改革将寸步难行。“观操守在利害时”。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正是检验革命军人责任担当之时。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全军官兵自觉从党和国家改革大局和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高度观察思考问题,真正看清影响和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矛盾问题症结之所在,从而以积极心态对待国防和军队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妥善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甘愿以个体之失换整体之得,以局部之失换全局之得,以一时之失换长远之得。改革不可能皆大欢喜,但只要以党、国家和军队的整体利益为重,以是否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是否有利于能打仗、打胜仗,是否有利于保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标准来看得失、做取舍,就会少一些思想疙瘩,多一些自觉自愿。
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在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关口和节骨眼上,舆论场上总是热闹非凡、鱼龙混杂。作为革命军人,要始终坚定“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的信念不动摇,在面对纷至沓来的海量信息时,始终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自觉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坚决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造谣。“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为改革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坚持躬身笃行、真抓实干,强化投身改革的行动自觉,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蓝图绘就,唯有靠实打实的行动才能将改革的壮美图景变成强军兴军的生动实践。我们必须以学促知、以知促行,躬身笃行、真抓实干,真正把对改革的政治热情转化为积极投身改革的行动自觉,用扎实有为的工作为国防和军队改革做出贡献。
听令而行,统筹推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要求非常高,既要求从整体上运筹帷幄,也要求各子系统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广大官兵必须强化号令意识,坚决做到听令而行、按令行事、步调一致。改革实质性展开后,各级要迅速行动起来,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全力投入、全面推进,无论涉及哪个层级、哪些单位、哪类群体,都必须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折不扣地抓好改革方案落实。要牢牢把握积极稳妥的改革总要求,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坚持自上而下、分步实施,科学统筹各阶段改革任务,什么阶段该干什么事,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有章可循,各项措施之间要有机衔接、相互配合、搞好协同,防止打乱仗和自行其是。各级都要科学把握工作的节奏和时间节点,既要防止疲沓拖拉,消极应付,拖改革的后腿,也要防止盲目蛮干,急功近利,确保改革任务高质量落实。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管控,始终做到战备值班不松懈,指挥顺畅不间断,后勤管理不失序,军队资产不流失,确保政令军令畅通无阻。
立足岗位,干好本职。投身改革,最现实的平台是本职岗位,最有效的途径是履职尽责。改革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干扰会无形增多,官兵思想容易产生波动,正常的工作秩序、节奏容易受到影响,这就需要把思想工作贯穿改革全程,教育官兵始终做到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工作任务面前保持一颗进取心,引导官兵全身心投入到正常的战备、训练和工作之中,干一流工作,创放心岗位;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防“烂尾工程”,决不能因隶属关系变化、人员变动、工作交接等原因而发生误时误事现象,影响和干扰改革大局,以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改革清障、铺路、助力。
一、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使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与我国国情、军情紧密结合起来, 立足于军队建设大局,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军队预算的调控管理能力。
立足长远发展。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 最终要借助预算程序, 通过资源的投入、配置, 转化为具体的战斗力。目前, 我军预算程序还不规范、不完整, 宏观调控能力弱, 预算编制与军队建设整体规划相脱节, 单位、部门之间条块分割, 经费重复投入、闲置浪费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就是要立足于军队的长远发展, 将国家战略目标、国防战略目标、军队建设目标、军队建设需求与预算有机地衔接起来, 将短期的资源安排与中长期的规划计划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渐进的、连续的、动态的资源投入机制, 使预算安排符合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 与军委、总部的建设思路保持高度一致, 推动军队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适应国情军情。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任何改革都具有“路径依赖”性, 没有最理性的制度, 只有最合适的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军队预算制度尽管有其先进之处, 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PPBS创立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高度增长、国家能够充分满足军队建设发展需求的时期, 而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困难时期就只能加以改进或被迫放弃。我军预算制度改革, 必须摒弃对某一种预算模式的片面追崇, 既要充分考虑到现有制度的特点, 体现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 又应适应国家财政制度的发展。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以及军队使命任务的变化, 逐步对预算方法、机制、体系进行改进完善,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预算制度体系。
坚持绩效理念。绩效, 就是效果与效率的统一。重视绩效水平的提高是现代预算制度的显著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大多把绩效作为预算制度的核心, 如美军预算充分体现“基于能力”的思想, 将预算项目绩效的考评作为预算程序的重要环节, 使预算项目的选择符合军事上的有效性和经济上的效率性;英军预算中有一个十分严格的“公共开支审查”程序, 对远景规划要做费用估算, 对短期计划要求尽可能准确地计算成本, 推动效益提高。我国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已经展开, 军队预算由“投入型”向“绩效型”改革, 乃是大势所趋。应树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理念, 从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的整个流程, 推动预算管理的全面转型。
二、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 应按照军委批准的方案要求, 在“零基、分类、综合、细化”的基础上, 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政策落实, 完善改革配套制度, 不断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约束力。
健全预算决策机制。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从目前我军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 “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并没有彻底根除, 重复建设的现象仍有存在。因此, 有必要完善预算决策机制, 从根源上把握住经费投向投量。一是健全预算项目论证机制。财务部门作为价值管理部门, 应切实参与到部队规划计划拟制和定点立项工作中去, 从军事、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上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开展投资估算, 对经费可能、预期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 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二是严格落实民主决策制度。党委“一班人”要树立全局意识, 切实站在部队全面建设的高度, 发挥集体智慧, 共同搞好预算决策工作。落实好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对大项经费开支和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经费事项安排, 充分听取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官兵的意见, 形成由主官、财务、审计以及事业部门共同参与, 民主与集中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预算决策机制。三是建立人机交互的辅助决策系统。开发预算项目决策辅助系统, 存储与决策相关的数学规划、网格和表格等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模型和各种预测方法、优化方法和模拟方法。通过集体决策、专家辅助决策、计算机辅助决策的互动, 提高决策科学性。
完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方法与基数预算方法相比, 无论在科学性还是在操作性上, 都有了明显进步。但零基预算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 例如预算决策项目是由下而上汇总的, 容易导致总部在决策中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强;而且, 将决策压力都放在上级机关, 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就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因此, 必须对零基预算方法予以适当补充, 做到“两个衔接, 一个弥补”, 即向上与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衔接、向下与具体项目绩效衔接、弥补信息沟通的缺陷。向上与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衔接, 就是要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动态预算制度, 军委和总部应根据国家同期发展规划与国家安全形势拟定五年规划, 依据规划确定建设重点项目, 确定财力投入比例和重点建设方向;各大单位应依据五年规划制定三年为周期的阶段性实施计划, 确定实施纲要, 并估算各年度的经费的需求数量;各单位根据三年规划, 逐年分解落实长、中期保障任务, 确定年度预算安排, 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正规划和计划, 实现预算的滚动式安排。向下与项目绩效衔接, 就是要充分发挥工程投资评审中心等专业机构的职能作用, 通过开展投资评估与项目后评价, 提供项目的绩效情况, 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与参考。弥补信息沟通的缺陷, 就必须从健全预算项目库入手。应严格入库标准, 根据项目预算要求, 项目入库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 在全面进行绩效分析、技术分析和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 并确认项目符合军委、总部建设的规划计划。项目库应全面收录项目可行性论证中与预算决策相关的数据, 包括项目名称、立项依据、使用功能、经费需求总额及构成、项目内容及效益分析等内容, 并根据国家和军队建设需要, 适时更新、修正或淘汰预算项目, 确保预算备选项目的时效性。
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加强预算执行监控, 对提高预算执行质量, 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财经行为, 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依据职能部门分工, 实行多边监控。财务部门应在经费划拨、资金支付、经费结算等环节, 对是否符合预算、开支是否真实合法等进行监督把关, 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对事业成果进行跟踪问效;审计部门重点对经费支出中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 防止军队资产流失, 同时开展效益性审计;事业部门重点对预算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控制以及对事业成果进行客观评估。各部门应协调好职责分工, 系统整合监控力量, 形成“矩阵式”的预算监控体系, 提高预算的约束力。二是按照资金运行环节, 实行全程监控。应加强预算收入监控, 及时领取标准经费与项目经费, 督促有偿服务收益收缴, 确保预算收入的执行率;加强集中采购监控, 确保采购活动阳光、透明, 防止采购中的腐败行为;加强资金集中支付监控, 财务部门必须在审查经费开支项目是否符合预算、手续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合法之后, 才能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加强经费结算监控, 按照经费审批程序和权限, 分层次、分职责把好经费支出关口;加强实物资产监控, 严格落实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制度和统计报告制度, 将资产纳入预算综合管理, 做好资产处置管理, 防止资产流失。三是借助多种技术手段, 实行跟踪监控。应利用数据库技术和现行军队网络系统, 开发军队预算执行监控系统, 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应借助地方金融网络资源, 推广军队账户资金网络监控系统, 在开户银行与部队财务部门之间建立连接, 对资金的结算划拨进行可视化管理, 动态分析资金流向流量, 确保资金安全。
重视预算绩效评价。发达国家军队非常重视预算的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工作, 以便于为以后年度的预算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我军的预算绩效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 应在确保数据真实、口径一致、标准值选取适当、专家评议过程规范的基础上, 努力提高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当前, 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军队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可设计战斗力提高程度、保障力提高程度评价、综合社会贡献及民主满意程度等评议指标, 依靠模糊评价对军队绩效进行评估;为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可以设置单位绩效、部门绩效和项目绩效指标, 或根据事业经费支出设立绩效指标, 如卫生事业费绩效、教育训练费绩效, 等等。二是科学制订军队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应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数据为基础, 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进行预测和分析, 从业务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四个方面, 将好坏、优劣、强弱等特征用量化的方式进行量度, 形成绩效评价的“标尺”。三是综合运用军队预算绩效评价的技术方法。将书面资料检查法、调查法和分析判断法等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组合, 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的公平、真实、准确。要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加强责任的追究和落实, 做到赏罚严明。
三、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军队预算制度改革是我军大力推行科学理财的重要举措。军委明确指出, 要制定、完善配套措施, 把配套改革与相关措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1. 调整预算管理体制。
结构决定功能, 分工带来效率。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广泛实行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的制度, 美军由国防规划与资源委员会编制预算, 而预算的执行、资金的供应保障则由国防财会局来实现, 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和保障的效率, 而且有利于实现预算管理的内部制衡, 加强控制力度。应以师以下部队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改革为契机, 积极探索综合计划和预算决策职能机构与预算执行体系相对分离的预算体制。体制调整后, 综合计划和预算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应包括:搜集掌握各方面的综合信息, 为军委和各级党委确立规划、计划和预算目标提供建议;在军委和各级党委的指导下, 拟定整个军队和本单位的中长期建设规划与计划草案;编制本级的分项预算和年度总预算或单位预算草案;审查分项经费和单位经费决算;对本级后勤财务部门、事业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实施监督。预算执行机构的职能应为:根据批准的预算安排, 合理拨款和支付;进行会计账务处理;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编制决算;监督事业单位业务经费使用情况。同时, 应赋予审计部门更高的独立性以加强外部监督效力。通过体制上的调整, 解决财务部门人少事多的矛盾, 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上升空间。
2. 健全预算法规体系。
预算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都需要借助于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我军预算法规建设, 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军队预算管理条例》, 统一军队预算的分类、分配方式和范围;明确各行为主体在军队预算体系中的职能与权限, 以及军队预算执行中调整的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规范军队预算管理程序, 明确预算管理职权;明确军队预算监督机构的职责、权限、形式和要求;规定军队预算的法律责任界定和处置。围绕《军队预算管理条例》, 制定一整套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 如军队决算管理规定、军队预算绩效评价办法等, 建立预算文本标准、项目预算标准、预算考评技术标准、预算经费支出标准、信息系统标准等一系列技术标准, 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完整配套的军队预算法规体系。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树立“预算就是法规”的观念, 使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性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不断提高预算的约束力。
3. 延长预算标准周期。
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决算与绩效评价阶段共同称为预算的“标准周期”。一般而言, 越是先进的预算制度, 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的时间就越长, 预算的标准周期就越长, 美军的一个标准预算周期就长达39个月之久, 预算编制在执行前的17个月就开始了, 其中预算的决策与编制要历时8个月, 预算的论证与审批要经历9个月, 在预算执行结束后, 还要经过1年的预算审计与绩效评价, 真正做到了预算的“全程”管理。相比而言, 我军的预算周期就显得短得多。建议将预算编制的时间延长为1年, 将人大对军队预算的审查时间延长为3个月, 决算审计与绩效评价时间至少应为6个月, 建立严格规范的军队预算标准周期管理制度, 全面提高军队预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发展,住房越开越成为军人工资最大的开销。本文立足于社会现状,结合部队实际,以1999年9月,中央军委颁发的《进一步深化军队住房制度改革方案》为指导,发现了当前部队住房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提出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势在必行这一观点。
关键词 军队 住房 分配货币化
住房是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方住房制度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目前已取消了福利实物分房制,全面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然而军队干部住房长期以来仍然实行的是福利分配制度。1999年9月,中央军委颁发了《进一步深化军队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就是建立住房补贴制度,稳步推进军人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方案》明确了我军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措施,标志着具有我军特色的住房制度的确立。住房货币化解决了旧的住房体制下遗留的大量问题,使军队房改跟上了国家房改的步伐,反映了广大官兵的愿望和心声。
一、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基本概念
1.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定义
住房分配货币化,是对住房体制的改革,即改变传统的福利分配体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的原则,采用货币形式计算并发给职工应得的住房消费资金,包括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和房租补贴。
2.住房分配货币化的目的及形式
实行住房货币分配的目的,在于增加职工工资中的住房消费含量,使其有能力通过市场自主选择购买或租用住房,以满足正常的家庭住房消费需求。住房货币分配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有以下三类:一是计发住房补贴;二是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三是发放房租补贴。
3.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意义
住房分配货币货币化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有利于题提高军队住房使用率,实现军队经费有效利用;第二,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货币取代实物,有利于减轻部队负担;第三,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解决了军队干部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
二、当前住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住房公积金空账运转
为加快军队住房分配货币化支付进程军人住房货币化改革,军人住房公积金,由总后勤部财务部在年度工资决算中统一提取和扣收,直接拨入总后勤部财务结算中心存储和管理,不计算个人存款利息,各级财务部门也不再设账登记个人住房公积金结存情况,官兵只能在离开部队并腾退住房后按最终职级一次性支取。这种不允许贷用,也不采用按月归集、不计算个人存款信息的空账运转方式,符合支取条件的,经审批后才能兑现消费。这种管理办法虽然减轻了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任务量,但没有考虑到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既不便于管理部门加强对公积金的有效管理,也不利于广大官兵明了自己公积金账户的归集和使用,使住房公积金制度更多地流于形式。同时也容易造成军队内部人员住房补贴待遇不均等,不能很好体现按劳分配与公正公平原则。
2.军队住房建设用地不足
按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军队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可向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划拨或军队内部合理挖潜解决。目前,军队干部数量年年呈“阶梯式增长”,在职是有限的,退役是必然的,或复员转业或离休退休。人员始终是流动变化的,住房往往成了“陪嫁”。由于军用土地总量有限,土地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军用土地总有用完的一天,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军队房地产资源的枯竭。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军队内部可供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部分城市已无过多军用土地满足军队正常的军事发展需要,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就更为严重,这不得不令人担忧。由于土地资源能为当地政府提供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军队再向地方政府申请划拨土地难度很大,最终只能通过“招拍挂”的方式从地方获得“高价地”。这样,不仅不能实现军队经费的有效利用,而且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土地资源的作用。
3.不能满足军队长远建设的需要
军队住房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符合军队特点,有利于部队稳定,并与国家新的城镇住房制度相适应的军队住房制度,逐步实现中央军委提出的“军队干部在职有房住转业住房社会有保障,离退休有一套自己的住房”的改革目标。与地方相比,军人既是一个社会职业,又是一个为国奉献服兵役的特殊岗位,人员相对流动,很多干部要到退役时才能确定安置地,绝大多数转业、复员和退休人员需二次异地安家。另外,由于作战部队大多驻在边关和战略要区,远离大中城市,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干部一般不会在驻地安家。而现有军队住房的建设多在驻地,且相对集中,没有考虑到军队干部转业、复原和退休的二次异地安家问题,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军队干部的后顾之忧。
三、解决对策
1.实现住房公积金实账化
“实账化”是相对于目前的空挂账而言的。军队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自挂账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累,空账规模十分庞大,要进一步到位实现全部挂账资金工资化,国家财政压力较大,军费预算难以承受。为了避免挂账资金越滚越多,要对住房公仅仅个人账户实行“实账化”。即把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账户,在账户资金存续期间,按照同期同档银行存款利率产生利息,并计入个人账户,同时个人随时能在需要时将账户资金用于住房消费,并且专账专用,该账户资金只能用于购买和维修房屋。这就要求对军队住房分配进行货币化改革。做实个人账户,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2.加强地方房源利用
随着军队住房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的减少,利用地方土地或住房的方案越来越可行。军队住房建设由于自身原因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符合当今房地产变革的需要,做到既能建设又不占用军用土地,既有保障军人利益又不牵扯领导精力,既有小区品位又不用军队垫资,既有物业管理又不影响正常工作,既能解决军队人员的住房问题部队又完全规避了投资风险。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全面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将实物分配改为货币分配,购买地方已建成的房源。从目前利用地方房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不占用军用土地;二是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市场资源;三是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机制,不牵扯领导过多精力;四是单位既不用出资,又能对工程建设和管理做到全程监控;五是实现小区化管理,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配套。这种货币化分配方式完全体现了公平、公正、合理的住房分配原则,是加快军队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步伐的新途径。
3.从长远考虑军队干部住房分配
军队驻防地域广、范围大,自然条件差异也较大。从地域上分,有驻城镇的部队,有驻农村和偏远地区的部队;有驻边海防的部队,有驻内地的部队。从经发达程度上分,有驻发达地区的部队,有驻欠发展地区的部队,有驻较贫困地区的部队。从军人成分上分,有离退休干部,有现役干部。从军人复转去向上分,有回原籍安置的,有留驻地安置的,有进军队干休所安置的,还有异地安置的。干部住房,要符合军人的职业特点和部队的客观实际,要有利于解除广大干部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增强我军的凝聚力、战斗力,有利于队的稳定和长远建设。有有关资料显示,回原籍安置的和异地安置的军队干部大约占复转和离、退休干部的70%左右,因而实行住房货币分配,是最适宜的举措,是加强军队长远建设的必然要求。
军队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影响深远。因此,既要考虑与国家政策同步,又要考虑与当地政府协调,还要考虑军队内部自身的平衡,另外还得与干部制度、工资制度等项改革相呼应。我们要坚持用战略的眼光、科学的态度、扎实的作风、过硬的措施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来对待军人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这个问题,统筹规划,圆满解决军人住房问题。
参考文献:
[1]全军房改小组办公室.进一步深化军队住房制度改革文件汇编与政策问答.2004.
[2]靳立兴,徐娟.深化军队住分配货币化改革之我见.军队财务.2009(6).
【军队改革新时代】推荐阅读:
2024年军队改革计划09-18
中国的军队改革与发展07-26
军队体制改革案例分析12-18
军队请柬范文06-21
军队政策教育06-23
军队党员06-25
军队领导范文07-04
军队慰问串词09-30
军队干部对照检查12-04
人民军队光荣传统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