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知识点(通用8篇)
第一章复习思考重点
1、经济主体:厂商,居民户,政府
2、微观经济学奠基人:马歇尔
著作:《经济学原理》
3、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基本假设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
分析对象
家庭、企业、市场
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中心
市场价格
国民收入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社会福利最大
4、资源的稀缺性:我们的欲望超过了可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
资源:土地(可广义地理解为是自然资源);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没有稀缺就不存在任何经济学问题
稀缺是经济学对客观存在的基本概括,是一个最高的抽象。稀缺的存在性只能列举而无法证明。
5、选择、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1)选择
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可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2)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假设所有社会
资源都用来生产两种物品,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该社
会所能生产的两种物品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表示社会
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3)机会成本
如果作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项选择,那么,这
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可能的最高代价,称之为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是作出某种经济选择时所付出的代价。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
重点:
1、需求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商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
1)该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产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
3、供给
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和提供的服务。
4、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生产商品的成本
3)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价格
5)生产者的未来预期
6)其它因素
5、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化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例如: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增加。
6、供给量变动供给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供给的变化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例如: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减少。
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7、均衡价格含义及其形成过程(市场背后自发形成无外力形成)
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时的价格。严格来讲,应该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8、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若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化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呈同方向的。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动与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与均衡数量变动呈正方向。
(3)、供求同向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供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Q随之同时增加和减少。均衡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幅度。出现上升、下降和持平。
(4)、供求反向变动时对均衡的影响
供求反向变动时,P总是按照需求的变动方向变动。而Q的变动取决于供求双方变动的相对比例。有增加、减少、不变三种情况。
讨论一
制造彩电行业的工人工资普遍提高,而其他因素没有变化,那么,彩电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将如何变化?
讨论二
在水果市场上只有苹果和梨两种水果,假定政府对梨征收营业税,那么,苹果均衡价格和销量有何变化?
课后题:
3.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d=12-2P,供给函数为Qs=2P。
(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2)如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个单位,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3)如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4个单位,均衡产量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5.画图说明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6.发生下列情况时蘑菇的需求曲线价格怎样变化?为什么?
(1)卫生组织报告,这种蘑菇可以致癌。(向左)
(2)另一种蘑菇涨价了。(向右)
(3)培育蘑菇工人的工资增加了。(不变)
7.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向右)
(2)在产品X行业内,企业数量减少了。(向左)
8.已知某市场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方程是:P=2400-2Qd,供给方程是:P=600+10Qs。
求:1、这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如果政府向生产者征收120元税后,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是多少?
3、政府征税额是由谁承担的,各承担多少?
解:1、联立需求曲线方程和供给曲线方程:得,P=2100,Q=1502、征税后,供给曲线移动,供给减少。
新的供给曲线方程为:2100+120=a+10×150
a=720,P=720+10Qs(或P-120=
600+10Qs)
新的均衡价格和产量为
P=2120,Q=1403、生产者支付100
消费者支付20。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知识
(一)★需求价格弹性含义:产品的需求量对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以价格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弹性关系。
或者说:产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产品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商品的性质
需求程度大
必需品
Ed小
粮食
需求程度小
奢侈品
Ed大
旅游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可替代程度大
Ed大
飞机
可替代程度小
Ed小
胰岛素
3、商品用途广泛性
用途广泛,使用的机会大,EP大
电力
用途小,使用的机会小,EP小
小麦
4、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比重
所占的比例大,Ep大,汽车
所占的比例小,Ep小,香烟
5、时间因素
由于寻找和适应替代品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时间愈长,价格的需求弹性愈大。
(二)★恩格尔定律内容:
1)食物消费在家庭消费开支的比重,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2)衣着和住房开支在家庭消费开支中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
3)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消费开支的比重,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迅速上升。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家庭总支出
(三)★供给的价格弹性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百分之几。
★供给的价格弹性影响因素:
1、供给时间的长短
2、生产成本增加
产量增加成本变大,供给弹性就小;反之就大。
3、生产规模与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大,供给弹性小;
生产周期短,生产规模小,供给弹性大。
4、调整产品的难易程度,供给弹性同调整的难易程度成反方向变动
产量容易调整的产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供给弹性小。例如:农业受自然影响大,产量不易调整,缺乏供给弹性;工业受自然力影响小,供给弹性也就大。
5、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
生产要素准备充分或生产要素价格低,供给弹性就大;
生产要素准备不充分或生产要素价格高,供给弹性就小。
★供给价格弹性的几何意义:
例1:X公司与Y公司上机床行业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的产品需求曲线为:
公司X:PX=1000-5QX,公司Y:
PY=1600-4QY
这两家公司现在销售量分别为100单位X和250单位Y。
求:(1)、X和Y当前的价格弹性。
(2)、假定Y降价后,使Y的销量增加到300个单位,同时导致X销量下降到个75单位,那么产品X的交叉弹性是多少?
(3)、假定Y公司目标是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你认为它降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例2:甲公司生产电脑桌,现价每张60美元,2004年销量每月大约10000张,2004年1月其竞争者乙公司把电脑桌价格从每张65美元降到55美元,甲公司2月份销量跌倒8000张。问1)甲公司对乙公司的交叉弹性为多少?2)若甲公司电脑桌的价格弧弹性
是-2,乙公司把价格保持在55美元,甲公司想把销量恢复到每月10000张的水平,问每张电脑桌的价格要降低到多少?
解:(1)由公式EXY=(ΔQX/ΔPY)
X
(PY1+
PY2)/
(Q
X1+
Q
X2)
EXY=4/3
(2)Ed=(ΔQ/Q)/(ΔP/P)=
(ΔQ
/ΔP)X
(P1+
P2)/
(Q
1+
Q
2)
P2=53.7
(四)★两种商品之间关系
如果两种商品存在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化。Eyx>0
如果两种商品存在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和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向变动。Eyx<0
如果两种商品没有关系。Eyx=0
(五)★重点讨论:“谷贱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要点:
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即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引起的需求量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意味着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
政府可采取保护价收购,丰收时保护价收购,使农户获得较高收入;另外政府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用直接补贴的形式对农民进行财政补贴,保证农民生产积极性。
课后题:
10.假定某国消费者对新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指数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Ey=3.0,求:
(1)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上升3%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收入提高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1980年新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估计1981年新汽车的销售量。
11.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厂商的需求曲线PA=200-QA,对B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00-0.5QB,两厂商目前的销售量分别为QA=50,QB=100.求:(1)A、B两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各为多少?
(2)如果B厂商降价后,使得B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B,=160,同时使其竞争者A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A,=40.那么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3)如果B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极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降价是否合理?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1、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基数效用(用边际分析法)
就是表示商品的效用时可以用基数数字1、2、3…计算其数值或加总求和。
效用可以计量,可以相加。
(2)、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就是表示商品的效用时可以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仅表示第二大于第一,第三大于第二…。第一、第二、第三…本身数量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
效用不可以相加,可以排序。只表示顺序或等级。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从消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该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含义:为了保持同等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另一种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了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在水平距离相同时,垂直距离越来越短。在几何意义上讲,MRS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决定了曲线凸向原点的特性
。)
3、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
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是已知的,花掉全部收入。
★消费者应该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每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I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
表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上式表示收入全花完,是限制条件。下式表示花掉最后1元钱所购买的任意一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4、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区别和联系:
1)假设不同:前者假设效用可以用基数计量,并加总求和,消费者可以说出获得的效用值。后者认为效用是主观感受只能排序,不能加总求和。2)分析方法不同:前者边际效用的分析方法,且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后者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3)均衡条件不同:前者MU/P=λ,后者MRSXY=MUX/MUY=PX/PY。两者都是从市场需求着手,推导出符合需求规律的需求曲线,并且说明需求曲线上的点表示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另外二者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决定。
5、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课后题:
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交换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只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却可以得到大量其他商品。”请用效用论解释这一悖论。
答:价格(交换价值)由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使用价值)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很小,因而水的价格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获得一单位钻石的边际效用很高,因而钻石的价格是昂贵的。
6.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他会在X和Y商品上分配收入?
7.(类似题型)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两种商品X、Y,他的效用函数为U=XY,且PX=2元,PY=3元。求:(1)效用极大时,他购买X、Y的数量各为多少?(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是多少?(3)假如X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使其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需增加多少?
PX=2+2x44%=2.88,由均衡条件得:Y/2.88=X/3,另依题意知XY=600,联合得出:X=25,Y=24
将X=25,Y=24代入:
M=PXX+PYY=2.88x25+3x24=144
ΔM=144-120=24
11.用图说明叙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例题1:已知某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X和Y的效用函数为TU=X1/3Y1/3,商品价格分别为PX和PY,收入为M,推出消费者对X和Y的需求函数。
解: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对效用函数分别对X和Y求导,整理得出:PXX=PYY带入到:
PXX+PYY=M,得到2PXX=M,则X=M/2PX,Y=M/2PY
例题2:设某人的效用函数TU=2X+2Y+XY+8,预算约束为5X+10Y=50,求X、Y的均衡值;货币的边际效用;最大效用。
解:对效用函数求导代入均衡条件公式:(2+Y)/5=
(2+X)/10和5X+10Y=50联立求解:X=6
Y=2货币边际效用=
(2+Y)/5=
(2+X)/10=0.8总效用=36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关系
1、MP与TP关系(MP是TP曲线的斜率,MP最高点是TP曲线的拐点)
2、AP与TP的关系(AP是TP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当连线与TP曲线相切时,AP产量达最大)
3、MP与AP关系
MP>AP时,AP上升,MP<AP时,AP下降,MP=AP时,AP极大。
课后题:
讨论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答:更关心边际产量;因为当边际产量等于0时,总产量最大,企业可以实现最大效益。
讨论2: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为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2)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
答:1)第一阶段AP处于递增状态,MP大于AP,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可变要素的AP提高;第三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总产量减少,MP为负。所以理性的选择应在第二阶段。
讨论3: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和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会面临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一命题是否正确?
答:命题是错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的产量的变化,后者讨论的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厂商经营规模较大,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5.如果总产量曲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并作出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这样的总产量曲线是否有可能出现?
答:前者涉及的是一厂商规模本身发生变化(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厂商根据经营规模(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后者讨论的是该厂商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21L+9L2-L3求:(1)、该企业的AP和MP函数。
(2)、如果企业现在使用了3个劳动力,是否合理?该企业合理使用劳动力范围是多少?
解:1、AP=21+9L-L2,MP=21+18L-3L22、令AP=MP,解得:L=4.5(0舍去)
MP=0,解得:L=7(负值舍去)
合理区域应该是:4.5≤L
≤7
现在使用了3个劳动力不合理。
7.(类似题型)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Q=L3/8K5/8,且PL=3,PK=5。求:1、Q=10时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K和L的数量。2、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L、K值。
8.画图说明短期短期生产函数Q=f(L)的TP,AP,MP的相互关系。
9.画图说明厂商在成本既定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
10.画图说明厂商在产量既定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短期成本函数
1、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
2、短期总成本曲线
3、短期成本分类
总不变成本:
(F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它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
总可变成本:
(V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短期总成本:
(STC)
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成本总额,是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STC=FC+VC
平均不变成本:
(AF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AFC=TFC/Q
平均可变成本:
(AV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TVC/Q
平均总成本:
(AC)
是企业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AC=AFC+AVC
边际成本:
(MC)
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4、短期成本变动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就的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所以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二、各短期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总成本曲线TFC、TVC、TC,用几何方法推导AFC、AVC、AC和MC曲线。
2、由TVC曲线推导AVC曲线
3、由TC曲线推导AC曲线
4、由TC曲线和TVC曲线推导MC曲线
三、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对偶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镜像)
第二,当总产量曲线TP下凸时,总成本曲线TC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凹的,反之亦然。当TP存在一个拐点时,TC和TVC也存在一个拐点。
★
图示
四、长期总成本函数和曲线
1、长期总成本:LTC
是指厂商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成本。
长期总成本函数形式:
LTC=LTC(Q)
2、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五、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
是指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的函数形式: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由上图可知:长期平均成本呈先降后升的U形,这一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的。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提高,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叫规模不经济。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移动
长期平均移动由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因素引起的。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企业以外的因素变化。
课后题:
★讨论题:某企业打算投资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种,一是利率为10%的银行贷款,二是利用企业利润。企业领导认为应该选择二,理由是不用支付利息因而比较便宜,他的决策是不有道理?
答:他的话没有道理。做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性成本的计算。所谓隐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企业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的用途来计算。本题中,如果企业利润不投入自己的企业而贷给其他人经营,它也可能得到年利率10%的利息收入的话,这两种筹资方法对该企业来说不分轻重。
★举例1:假设某产业所有企业的成本函数都为TC=100+Q,而且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000。1)这时在一个占有40%市场的企业与一个占有20%市场的企业之间,哪一个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2)从长期来看,该企业规模为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经济?为什么?3)有人认为企业产量水平越高,企业利润也越高,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解:1)占有40%市场的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因为占有40%市场的企业产量为400,总成本为500,平均成本为1.25;而占有20%市场的企业产量为200,总成本为300,平均成本为1.5。可见前者比后者平均成本低0.25。
2)由TC=100+Q得,AC=100/Q+1,随着产量的增加,AC会越来越低,所以该企业规模为规模经济。
3)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企业利润为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即便是产量再多,而市场需求不确定时,总收益也就不确定,进而无法确定利润的多少。
★举例2:已知某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是:STC=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是多少?
解:因为:AVC=
0.04Q2-0.8Q+10
求其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得:Q=10
当Q=10时,AVC=6
★
举例3:假设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3+6L2+12L,求1)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数;2)求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平均产量极大)时的产量?3)假如工人的工资为360,产品价格为30,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数。
解:1)AP=TP/Q=-0.1L2+6L+12,对平均产量求导数得-0.2L+6=0,求其极大时L=30
对生产函数求边际产量=-0.3L2+12L+12,对其求导数得-0.6L+12=0,极大时L=20
2)AVC极小时,也就是AP级大时,此时L=30,代入生产函数得Q=3060
3)利润=收益-成本=PQ-TC=PQ
–(VC+FC)=30(-0.1L3+6L2+12L)
-360L-FC=-3L3+
180L2-FC
对利润函数求导数=-9L2+360L=0,利润极大时L=40
★举例4:已知生产函数是:Q=6KL,PK和PL为已知的常数。求总成本函数。
解:总成本方程C=PKK+PLL
由生产函数得:MPL=6K,MPK=6L,代入均衡条件得:K=LPL/PK,代入生产函数得:
4.(类似题型)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
STC(Q)=Q3-8Q2+10Q+50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
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
答:
5.假定某企业用两个车间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TC=2Q12+Q22-Q1Q2,其中,Q1为第一车间生产产量,Q2为第二车间的生产产量。求:当企业生产的总产量为40时,能够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最小的两个车间的产量组合。
6.已知某企业生产函数为Q=0.5L1/3K2/3,当资本的投入量K=50时,资本总价格为500,劳动的价格PL=5.求1)劳动的投入函数L=L(Q);2)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边际成本函数;3)当产品价格P=100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
解:1)PK·K=500,PK·50=500,PK=10,根据要素组合条件:
MPL/PL=MPK/PK得,L=K,代入Q=0.5L1/3K2/3,得劳动的投入函数L(Q)=2Q
2)将L(Q)=2Q代入成本等式TC=5L+10K,TC=5·2Q+10K=10Q+500,AC=10+500/Q,MC=10
3)由1)知
L=K,而K=50,代入Q=0.5L1/3K2/3,得到Q=25,π=TR-TC=100·25-(5L+10K)=2500-(5·25+500)=1750
8.画图说明SMC曲线与AVC、AC曲线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和条件
含义: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2、产品同质无差别;进入和退出自由;
3、资源完全流动、价格完全一致。
4、市场信息完全可知。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此时厂商亏损最小,还要不要生产,还要看AVC的大小,如果收益大于AVC,可以继续生产。
此时,厂商的AR=AVC,厂商可以生产,也可以不生产,结果都是一样的。
此时,厂商的AR<AVC,厂商停止生产。
厂商停止生产,或者退出行业。
完全竞争厂商均衡条件:MC=MR,且MR=AR=P,在短期,厂商利润可以是大于零,等于零,也可以小于零。
三、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比在短期内所获得的更大的利润。
长期生产中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课后题:
★举例:在一个完全竞争成本不变行业中有几百个企业,他们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0.1q3-1.2q2+11.1q。Q是单个企业的年产量,市场对该行业的需求曲线是:Q=6000-200P,Q是行业的年产量。
求:(1)、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产量。
(2)、均衡时行业有多少家企业。
解:(1)、由已知长期LTC得:
LAC=0.1q2-1.2q+11.1
LMC=0.3q2-2.4q+11.1
LAC=LMC得:q=6,LAC=P=7.5
(2)、因为Qd=6000-200P=6000-200×7.5=4500=Qs
企业的个数=4500÷6=750
1.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TC=Q3-6Q2+30Q+40,假定产品价格为66元。
求(1)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与利润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新的价格为30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退出该行业?
解:1)由已知得:MC=3Q2-12Q+30,P=66,则P=MC时,求得:Q=6。
利润=TR-TC=PQ-TC=176元
2)根据P=MC,30=3Q2-12Q+30Q=4,此时,利润=TR-TC=-8元
3)厂商退出该行业的条件是P<AVC的最小值。
因为TC=Q3-6Q2+30Q+40,所以,VC=
Q3-6Q2+30Q,AVC=
Q2-6Q+30,求AVC的最低点,2Q=6,Q=3当Q=3时,AVC=21,可见,P<21时,厂商就停产(退出该行业)。
2.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Q3-12Q2+40Q。试求:(1)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
(2)该行业长期均衡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当市场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的数量。
3.假定某完全竞争行业有100个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0.1Q2+Q+10。
求:(1)、市场供给函数。
(2)、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QD=4000-400P,求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解:(1)、已知成本函数为:STC=0.1Q2+Q+10。所以AVC=0.1Q+1,MC=0.2Q+1,可见,MC>AVC。所以厂商的供给函数是:P=MC即:P=
0.2Q+1,或者Q=5P-5则行业100个厂商构成市场供给:QS=500P-500
(2)、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QD=QS解得:Q=2000,P=5
4.假设完全竞争行业中有许多相同的厂商,代表性厂商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值是6美元,产量为500单位;当最优工厂规模为每阶段生产550单位产品时,各厂商的SAC为5美元,还知市场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分别为:
Q=80000-5000P,Q=35000+2500P,1)市场均衡价格,并判断该行业是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2)在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家厂商?3)如果市场需求函数变为Q=95000-5000P,求行业和厂商的新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厂商在新的均衡点盈亏状况如何?
解:1)市场均衡时QD=QS,P=6,与代表性厂商LAC曲线最低点值6相等,则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
2)长期均衡时价格P=6,均衡产量行业的产量Q=50000,每个厂商的产量为500,则厂商数量为50000/500=100
3)新均衡时QD,=QS,则P=8,为行业短期均衡价格,行业短期均衡产量为55000。短期100家厂商数量不变,每家厂商产量为55000/100=550,此时厂商SAC=5,而短期价格大于SAC,厂商盈利,Π=(8-5)X550=1650
7.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愿意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
答: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无需做广告。厂商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能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不愿意做广告。
8.“最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答:同意。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益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营业。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高的固定成本不能是厂商关门的原因。
12.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是否可以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价格不会改变?
答: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完全无差别。所以单个或某部分厂商是否提供产品,或是提供多少,对整个市场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但并不表示这个价格不会变动,这个价格是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市场供求发生变化,会有新的市场均衡价格出现。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数学表达式
★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相同,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内侧。
二、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关系
三、寡头市场的特征
1、含义:是指少数几家大型厂商生产和销售了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厂商规模很大,其它厂商不容易进入该行业。
2、产生的原因:规模经济、生产资源供给控制和政府支持和扶持等。
3、寡头行业分类:
纯粹和差别的(产品性质分);双头,三头,多头(厂商数量分);勾结和非勾结(厂商关系分)。
4、寡头厂商价格和产量决定的复杂性
1)猜测竞争对手反应,价格产量难确定
2)价格产量确定后,具有相对稳定性
3)厂商间相互依存,相互勾结,暂时合作
没有一种理论能完全解释厂商的行为只能用不同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般有传统模型,现代博弈论模型。
四、寡头厂商间的博弈
1、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参与者策略和报酬
在每一个博弈中至少有两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
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自己的报酬。
每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的策略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2、支付矩阵(报酬矩阵)
3、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在以上的四种可能的策略组合中,双方最后博弈的结局是什么呢?(不合作)
(1)占优策略均衡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一种状态。
(2)纳什均衡:
在给定他的竞争者的策略后,各参与者采取它能采取的最好策略。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它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4、寡头厂商的共谋及特征
(1)囚徒困境
说明寡头厂商共谋的不稳定性。
从个人角度所选择的是占优策略,从整体来看,却是最差的结局。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2)重复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动态博弈是一种反复进行的博弈。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的一种特殊情况。一个结构相同的博弈被重复多次。
假定:在结成合作同盟的寡头厂商之间都采取一种“以牙还牙”策略。
这一假设对无限重复博弈的解是(合作,合作)。对于有限重复博弈的均衡解是(不合作,不合作。)
6、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
(1)不可信的威胁
(2)可信的威胁
课后题:
1.在一个有支配厂商的价格领袖模型中,除支配厂商外,其他厂商行为是否与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为一样?为什么这些厂商都愿意跟着支配厂商定价?
答:是。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行为建立在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各厂商决定。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每个厂商根据MC=P决定自己产量。在价格领袖模型中,价格由支配型厂商决定,非支配型厂商只是根据已定的价格出售他们想出售的数量。因此,其行为和
完全竞争者一样。
其他厂商之所以愿意跟着支配型厂商定价,是因为如果不跟着降价,会失去顾客,如果不跟着涨价,实际上就相当于降价,很可能引起价格战。同时,一般来说,其他厂商规模较小,预测能力较差,如果跟着定价和变动价格,可以避免独自定价的风险。
3.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的说法对否?
4.垄断厂商一定能获得垄断利润吗?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他在短期内会继续生产吗?长期内他又会怎样?
答:不能。获取超额利润取决于市场需求,如果需求者能接受垄断厂商制定的大于AC的价格,则能获取超额利润,否则会亏损。但亏损后短期内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停产,只要产品价格大于AVC的最低点,就可以继续生产。
长期内,垄断厂商可以建立适当的工厂规模生产最好的长期产量,可以做广告,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扩大产品需求量,当然也会增加成本,厂商会综合考虑,如果仍然会亏损,长期就会停产。
9.比较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答: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均衡条件不同:前者P=MR=AR=SMC=LMC=SAC=LAC,后者MR=LMC=SMC;均衡点位置不同:前者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后者在最低点左侧;利润不同:前者获取正常利润,后者获得超额利润。
10.为什么垄断厂商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比实行一级价格歧视要容易?
答:一级价格歧视只有在垄断者面临少数消费者以及当垄断者发现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时,才能实行。而二级价格歧视面临的是许多消费者以及消费者有选择的自由,所以二级价格歧视比一级价格歧视容易
11.用有关经济理论分析:为什么有的旅游景点的国外游客入场券价格比国内游客入场券价格高?
答:因为外国游客收入比国内游客收入高,采取差别价格歧视政策能使旅游景点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对国内和国外游客收取同样价格,景点收入会减少。
14.某垄断厂商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P=100-4Q,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求: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总额。2)假设垄断厂商按照完全竞争法则,那么厂商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分别是多少?3)比较1)和2)的结果。
解:1)由需求曲线知MR=100-8Q,根据MR=MC,Q=10,代入P=100-4Q,P=60π=TR-TC=350
2)按照完全竞争法则,根据P=MC,100-4Q=20,Q=20,代入P=100-4Q,P=20,π=TR-TC=-50
3)完全垄断情况下,可以获得超额利润350,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垄断者亏损50.说明完全竞争比完全垄断资源配置优,效率高。
15.已知垄断厂商利用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分别在两个市场上出售,他的成本函数TC=Q2+40Q,两个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P1=120-Q1,P2=50-2.5Q2,求:1)当该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两个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和利润。2)当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价格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两个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和利润。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
解:1)两个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分别为:MR1=120-20Q1,MR2=50-2.5Q2,市场边际成本MC=2Q+40,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1=MC,MR2=MC,有120-20Q1=2(Q1+Q2)+40和
50-2.5Q2
=
2(Q1+Q2)+40,整理分别得出:22Q1+
2Q2
=80和2Q1+
7Q2
=10,得Q1=3.6,Q2
=
0.4,代入需求函数得P1=84,P2=49
总利润π=TR1+
TR2
–TC=146
2)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价格时,要先求出整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即Q=Q1+Q2,进而求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一级边际收益函数,然后在根据MR=MC求解。
由原反需求函数可分别得到:Q1=12-0.1P和Q2=20-0.4P,则Q=Q1+Q2=32-0.5P,反需求函数P=64-2Q,MR=64-4Q,64-4Q=2Q+40,Q=4,代入P=64-2Q=56
总利润π=TR-TC=48
16.设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函数P=12-0.4Q,成本函数TC=0.6Q2+4Q+5。求1)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2)该厂商收益最大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3)产量为多少时总收益最大,并且利润大于等于10,并求与此相应的价格、收益及利润
解:1)利润最大时MC=MR,1.2Q+4=120.8Q,Q=4,代入P=12-0.4Q,P=10.4,TR=PQ=41.6π=TR-TC=11
2)收益最大时TR=PQ=12Q-0.4Q2,求导得:
12-0.8Q=0,Q=15,代入P=12-0.4Q,P=12-0.4Q,P=6,π=TR-TC=-110
π=TR-TC=12Q-0.4Q2-(0.6Q2+4Q+5)=-Q2+8Q-5
依题意π≥
10,-Q2+8Q-5≥10得Q1=3,Q2=5,则TR1=P1Q1=32.4,TR2=P2Q2=50,所以Q=5时总收益
一、联系实物, 模拟教学
学习原子结构时, 我让学生把汉堡想象成原子, 当然把汉堡上的芝麻想象成核外电子, 在学习原子内部结构时, 把原子核想象成苹果中的种子。课堂上我还拿了汉堡、苹果、刀子, 让一学生把苹果切开, 为了渲染气氛, 我对大家说:“现在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我们把‘原子’打开了, 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我进一步提示他们, 苹果中的种子相当于原子中的原子核。讲到这, 我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 他们说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我接着讲述: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核外电子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原子核的体积虽小, 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为了增加感性认识, 我做了一个比较, 如果拿原子与乒乓球比, 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十层大楼相比。学生听了很惊讶, 感叹自然界之微妙。
二、结合化学史知识, 再现微粒发现过程
刚才讲到切开苹果后, 同学们发现了种子, 我问学生种子能否被分开呢?同学们回答能。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原子核能否分开、它是如何构成的呢?接着讲述种子相当于原子中的原子核, 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它可以分成质子和中子。我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二战时期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67页, 英国化学家卢瑟福发现质子、中子的实验过程。同学们好像身临其境, 参与了实验与探究过程, 仿佛“看到了”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 由感性到理性, 让微观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自然生成, 不要把概念强加给学生,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结合化学史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揭开物质世界的神秘面纱。
三、利用化学教具, 培养想象能力
化学以研究物质为基础, 而物质又是由微粒构成的。讲授微粒知识时, 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具、模型。学习生物知识时, 有标本、模型, 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化学实验室里有各种物质结构的模型, 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怎么发挥作用呢?我让他们先观察, 再拆拆装装, 拆的过程是分解, 装的过程是结合。不要小看这一拆一装, 它恰恰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反应。例如, 学习化学反应实质时, 我就借助教具让学生展示水分子分解成氢分子、氧分子的过程。同时启发小组讨论:这分分合合的过程, 体现了哪些化学知识?学生回答后, 我进一步总结:本过程体现的知识有: (1)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 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还能为以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作铺垫。
四、结合科学成果, 培养学生信服度
教师单纯的说教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对微粒的存在仍有疑惑。虽然教师说了我们走到花园附近闻到花香,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学生听的遍数多了, 能记住这句话, 但还是不能感知分子的存在。课堂上我结合科学成果, 用多媒体放映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硅原子的图像, 以及国际上借助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铜的表面镶嵌48个铁原子, 并将其排列成一个圆形图像。同学们看了图像后, 心服口服, 感知微粒是客观存在的。再结合生活实际讲述每天喝水、吃菜, 不知道吃进去多少个水分子、钠离子。学生在生活中建立起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不再感到陌生, 不再感到化学知识的枯燥无味, 同时体会到生活处处皆化学。
五、通过实验, 验证猜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增加感性认识。例如, 学习分子性质时, 了解到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我鼓励大家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有的同学把一滴红墨水滴到水中, 观察扩散过程, 感知分子运动;还有的同学利用体温计测体温, 感知微粒之间的空隙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通过亲手做实验, 学生参与了科学探究, 增加了对微观知识的感性认识, 不再感到微观知识那么深奥, 仿佛“看到了”微粒的真实存在。
六、归纳总结, 整理思维过程
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学生对微观知识有了感性认识, 还教会了学生总结、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 理清思路, 把知识串成线, 理性归纳, 以树状图或其他列表形式呈现出来的技能。课后同学们把第三单元1、2两节知识进行了总结, 我看了几个同学的作业, 整理得很有条理性。不光学习微观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归纳整理, 学习其他知识也应该这样。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前者是从宏观层面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后者是从微观层面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现象是有很大困难的,为了能够较好地使学生建立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办法:首先,引导学生回忆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知道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其次,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有关模拟水电解过程的“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和学生们一起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即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第三,在讨论的过程中向学生们提出: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水电解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呢?此时学生们情绪高涨,议论纷纷,有的用纸张剪出大、小两种圆来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并且拼凑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进而模拟出通电分解水实验的微观实质;有的男女同学分别扮演氢原子和氧原子,同时扮演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来模拟通电分解水实验的微观实质。同学们在动手实践或表演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化学变化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的转变,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也为今后学习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变化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有关问题
在学习化学之前,学生认识的物质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其原因很少接触,学生的宏观思维和直观想象力比较丰富。由于微粒的抽象性以及概念的概括性,学生往往对此难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定义,要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猜想、探究等手段,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微观世界的生动图像,然后把它与宏观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和理解。这样很容易把深奥的问题简单化,把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例如,在探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把高锰酸钾颗粒分得最小呢?然后让学生们进行探究。由于学生在学习氧气时已经对高锰酸钾有所了解,所以学生们动手设计方案并选择了最佳方案:把高锰酸钾颗粒研碎,并把它溶于水形成紫色溶液,倒出一半溶液加水稀释,溶液颜色变浅,再将颜色变浅的溶液倒出一半,又加水稀释,这样不断的继续下去,直到溶液变为无色为止。此时提出问题:最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还有高锰酸钾存在吗?通过探究,学生感受到了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此探究活动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为学生搭建了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桥梁。随后引导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的图片,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微观粒子的存在,同时也体会到了微观世界的丰富性。
三、教师要善用比喻,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在微观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运用比喻的方法,来使抽象的概念与原理变得趣味化、形象化,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微观知识,降低理解微观知识的难度,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原子的结构》一节时,“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这一概念非常抽象,学生对原子内部的结构非常难以理解,如果只是从微观上去强调和解释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學生根本就理解不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回忆运动会上60米、100米等短跑时的情景,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每名运动员都是在规定的跑道上赛跑,而不是随意乱跑呢?”接着我又提出问题:“汽车可以在公路上随意行驶吗?”“人们在公路上步行可以随心所欲地乱窜吗?”“学生在上课时的座位可以随便乱坐吗?”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多种物质在一起运动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即每种物质都必须在自己的轨道上运动,否则容易发生碰撞。”这样,学生自然就理解了“原子在核外运动时必须分层排布”。在这个问题上,通过浅显易懂的打比方来做个简单的对比,最后达到知识传播的目的,同时教学效果还比较显著。
第一章 导言经济学的含义: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人们社会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的问题,包括消费和生产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在宏观层面上,研究社会经济如何增长、稳定和发展。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稀缺资源)研究方法:实证和规范
实证经济学: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行为后果的一种方法,力求说明是什么。具有客观性,结论可以被检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提出行为标准,探索符合行为标准的理论和政策,力求回答应当是什么。(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处理经济问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
个量分析方法,又称个量经济学。
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即均衡价格理论。
宏观: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总量分析方法,又称总量经济学。
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①单个消费者如何运用自己有限的收入通过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运用自己有限的资本通过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②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如何通过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作用而决定。
③所有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如何通过各个市场的相互作用而同时决定。微观经济学四大基本理论:
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经济人
在经济学中,“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纪人”的假设条件。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3.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4.决定需求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的主要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5.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6.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Q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7.需求表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字序列表。8.需求曲线的特征
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是负值。它们都表示水泥股票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9.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10.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1.供给表
商品的供给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12.供给曲线的特征
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13.均衡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14.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5.均衡数量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市场上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状态。1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7.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18.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
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19.经济理论
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20.经济模型
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21.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参数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参数是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参数也往往被看成外生变量。
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22.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23.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4.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25.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26.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7.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28.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29.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0.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31.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32.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33.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34.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3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36.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37.互补品
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38.两种商品的相关关系与交叉价格弹性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39.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40.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它则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41.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42.基数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43.序数效用
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进行。
44.边际量
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45.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4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47.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48.商品的需求价格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49.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50.偏好
爱好或者喜欢的意思。
51.序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
偏好的完整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52.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他时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5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5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55.完全替代品
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56.完全互补品
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57.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58.预算线的变动
两种商品的价格P和P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
12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和P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商品1的价格P发生变化而商品2的价格P保持不变;
12消费者的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P和P都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1259.最优购买行为的条件
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 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60.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MRS12)一种商品的数量(即P)61.价格—消费曲线 1P
2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62.收入—消费曲线
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63.恩格尔曲线
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64.总效应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65.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66.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67.预算补偿线
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68.正常物品
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用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69.低档物品
低档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而且,在大多数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用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70.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71.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
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总和。72.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表示某商品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所有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市场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所以,如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样,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市场需求曲线上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73.期望效用
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彩票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E{U[p;W1,W2]}pU(W1)(1p)U(W2)
彩票的期望值为:
pW1(1p)W2
彩票期望值的效用为: U[pW1(1p)W2] 74.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75.风险
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76.风险态度
某消费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大于在风险条件下彩票的期望效用,即
U[pW1(1p)W2]pU(W1)(1p)U(W2)则该消费者为风险回避者。
消费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小于在风险条件下的彩票的期望效用,即
U[pW1(1p)W2]pU(W1)(1p)U(W2)则该消费者为风险爱好者。
消费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等于在风险条件下的彩票的期望效用,即
U[pW1(1p)W2]pU(W1)(1p)U(W2)则该消费者为风险中立者。77.生产者
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78.厂商的组织形式
厂商主要可以采取三种组织形式: 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个人企业指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合伙制企业指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公司制企业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79.交易成本
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80.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8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82.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也被称为线性生产函数。它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83.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被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他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8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一般形式为:Q = A Lα Kβ 其中的参数α和β的经济含义是: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参数 α与 β之和,还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若α+ β >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若α+ β=1,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α+ 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减。85.生产的短期和长期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86.总产量
总产量指与一定的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87.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88.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某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8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种可变生产要素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90.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显现出递减的特征。
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点。91.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就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92.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9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普遍的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94.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厂商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95.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从而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对两投入量的不断调
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96.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97.等斜线
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98.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它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99.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则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100.机会成本
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101.显成本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102.隐成本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103.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企业的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104.短期成本
在短期,厂商的成本有不变成本部分和可变成本部分之分。具体的讲,厂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种: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总不变成本TFC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
平均不变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105.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它也决定了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短期边际产量和短期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简单地表述如下: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正因为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106.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L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平均可变成本AVC和平均产量AP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LL107.长期成本
在长期,厂商的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边际成本LM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108.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张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相反,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不经济。显然,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于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称作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109.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110.市场与行业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行业指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的总体。在经济分析中,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的特征,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111.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第三,所有的资源都具备完全的流动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112.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113.收益
厂商的收益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114.总收益
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115.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116.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117.完全竞争市场收益曲线的特征
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重叠,它们都用同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来表示。
此外,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斜率不变的上升的直线。
118.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119.收支相抵点
厂商无经济利润但能实现正常利润的均衡点也被称为收支相抵点。120.停止营业点
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出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作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121.短期供给曲线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122.短期供给曲线的特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123.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一个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
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市场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的短期供给量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供给量都是可以使全体厂商在该价格水平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124.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生产
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125.成本不变行业
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126.成本递增行业
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127.成本递减行业
成本递减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128.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129.消费者统治
消费者统治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消费者统治的经济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得到最大的满足。130.不完全竞争市场
在西方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其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131.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132.自然垄断
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部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它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
133.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由于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AR曲线和需求曲线d重叠,都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34.价格歧视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135.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市场集团。
136.非价格竞争
在垄断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场上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包装,改善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137.生产集团
垄断竞争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市场集团。
138.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形状的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它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生产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139.理想的产量和多余的生产能力
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作为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为多余的生产能力。140.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又被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141.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
根据产品特征,可以把寡头行业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在纯粹寡头行业中,厂商之间生产的产品没有差别。在差别寡头行业中,厂商之间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142.占优策略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143.占优策略均衡
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144.纳什均衡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145.囚犯的困境
略。见书P244 146.无限期重复博弈
所谓无限期重复博弈是指相同结构的博弈可以无限次的重复进行下去。147.有限期重复博弈
有限期重复博弈是指相同结构的博弈有限次重复进行。148.生产要素价格
西方经济学家们习惯于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被分别称作地租、工资和利润。149.边际生产率分配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150.引致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学者认为,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派生或引致需求。151.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和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一样,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基本性质可以描述为:要素的供求双方人数都很多;要素没有任何区别;要素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152.完全竞争厂商与不完全竞争厂商 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
不完全竞争厂商包括如下三种情况:第一,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但在要素市场上不完全竞争;第二,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但在产品市场上不完全竞争;第三,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不完全竞争。153.边际产品
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154.边际产品价值
它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 = P * MP 155.边际收益产品
它表示一般情况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MRP = MR * MP 156.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要素成本是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MFC=[L*W(L)]’=W(L)+L*[dW(L)/dL] 157.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VMP=W,或者MP*P=W。158.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一般均衡即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局部均衡就是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的分析。一般均衡就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159.瓦尔拉斯定律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全部得到满足时,一般均衡体系存在均衡解。160.超额需求函数、不动点定理
瓦尔拉斯通过计算方程数目和未知数数目来证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是错误的。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经济学家用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方法证明,一般均衡体系只有在极其严峻的假设条件下才可能有解。证明的基本思路是:
设整个经济中包括n种商品(要素和产品)。从家户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出发,可以得到每种产品的需求和每种要素的供给;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出发,可以得到每种产品的供给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用每种产品和要素的需求减去相应的供给,可得到每种商品的超额需求。这些超额需求都是价格体系即价格向量的函数。由于所有价格同时按比例变化不会改变超额需求的值,故可以通过变换将原价格向量集合“压缩”为标准价格向量集合。于是超额需求函数确定了从标准化价格向量集合到超额需求价格向量集合上的一个映射;如果再“构造”一个从超额需求向量集合回到标准化向量集合的映射,并将这两个映射“复合”起来,则得到一个从标准化价格向量集合到其自身的映射。根据布劳尔不动点定理,标准化价格向量集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不动点。而这个不动点就是一般均衡价格向量。
16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
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162.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它是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提出经济行为的标准,并探讨怎样才能使经济活动符合这个标准。具体而言,它从生产资源有效配置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这两个方面研究一个国家实现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所须具备的条件和国家为增进社会福利应采取的政策措施。163.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164.帕累托最优条件
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条件。它包括交换的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165.契约曲线
契约曲线分为交换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和生产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交换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的集合。生产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166.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最优产出量的集合的几何表示。167.社会福利函数
需要知道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或者更一般地说,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区域或整个效用空间中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福利函数。(课本)
社会福利函数(social welfare function)是社会福利水平与所有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明一个社会对效率与公平双重目标的偏好,它由社会无差异曲线构成。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统一特性是它必定关于从原点出发的45度射线对称。不同的伦理观念形成不同的社会福利函数和无差异曲线。(上海财大财政学演示文稿)168.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定的社会效用水平,其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表明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边际替代率。每条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人大)。169.不可能性定理
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170.市场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试图将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由旅美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首次系统阐述。在西方左翼学者提出的种种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中,影响较大的是英国学者戴维·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美国学者约翰·罗默的“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和美国学者戴维·施威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人民网)171.市场失灵
在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一般来说并不成立,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换句话说,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172.反托拉斯法
从1890年到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反对垄断。其中包括:谢尔曼法(1890)、克莱顿法(191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4)、罗宾逊—帕特曼法(1936)、惠特—李法(1938)和塞勒—凯弗维尔法(1950)。统称反托拉斯法。
173.公共管制
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垄断利润通常也被看作是不公平的。这就使得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政府对垄断的干预是多种多样的。统称为公共管制。174.外部影响
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响。175.科斯定理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的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176.公共物品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
1)特别通俗易懂。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
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成本
1、第一个概念:机会成本
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2、第二个概念:比较优势
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3、第三个概念:边际成本
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三、供给、需求和价格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说到供给和需求,就离不开价格,价格本身是供求关系的一个反映,又是调节供求的风向标。供给不变,需求增加,那价格当然就涨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恒定不变,供给增加,那价格就要往下掉。价格大战——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竞争当中,价格竞争是首要的。经济学家有个定义,叫竞争形成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四、市场和政府
1、第一个概念:市场的外部性
某种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某种成本,这个成本不由交易双方产生,而是跟这事没关的第三方产生,这是负外部性;产生了某种收益,收益也没落到交易双方头上,这叫正外部性。
市场失灵——灯塔——公共物品
2、第二个概念:寻租理论
租金原来是指地租,后来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当某种生产要素需求增加,但供给难以增加的时候,产生的差价就是租金。
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要从社会经济的整体层面出发, 来衡量国民经济在特定时间段内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总消费以及总投资等方面的总量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当中三大产业的物质结构关系, 从而确保社会经济总供给以及总需求在价值量层面大致相等, 在实物量层面大致平衡。其中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政府借助于金融以及财政等经济杠杆作用于经济总量以及结构, 从而影响并且条件微观经济, 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稳定以及经济平衡的经济发展目标。微观经济是从企业层面出发, 将企业作为自负盈亏以及独立经营的生产经营单位, 确保企业不断同市场环境进行物质以及信息等因素的交流, 在产量、成本、价格、资金、盈利以及存货的调整过程当中, 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企业经济的运行机制可以说是企业对市场环境改变刺激作出的直接反应, 主要是借助于调整市场价格来改变产销关系, 通过企业自我增殖以及自我更新达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属于互相独立的不同层次, 但是二者存在互相依存以及互相制约的失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社会化大生产将各种企业联系成有机整休。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工艺不同将经济整体分割为不同企业的生产活动。第一, 宏观经济发展依托企业利润的上升。缺乏微观企业的经营利润, 宏观经济也就不可能实现增长。只有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不断增加利润, 才可以确保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 宏观经济平衡要求社会商品总供给以及总需求之间大致相等。在经济运行的过程当中, 商品供给属于企业生产的成果。商品供给规模以及结构受企业产品规模以及结构的影响。需求包括投资需求以及消费需求, 其中消费需求指的是购买消费资料, 投资需求指的是购买生产资料。无论是投资需求或者是消费需求, 都属于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具体的供给结构以及需求结构保持一致的情况下, 宏观经济才不会出现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或总供给超过总需求的问题。第三, 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表现是微观经济企业消费、生产以及交换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微观经济当中, 个人以及企业的实物形态以及货币形态在转化过程当中一旦发生问题, 在卖方市场格局当中容易发生价格上涨问题, 并且社会货币流通增多。最终导致微观经济或者企业投资结构出现问题, 使得部分商品发生供不应, 从而增加消费基金的总额。单独分析宏观经济当中的结构关系或者是总量关系, 不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前提条件的做法都是空中楼阁, 并且孤立分析微观经济当中的价格、产量、盈利以及消费支出, 也缺少同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
二、我国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第一,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首先是政府应当塑造同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调控主体。市场经济体条件下, 宏观调控主体是政府, 政府的行为对于宏观调控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第二是要培育发展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可以说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性条件, 也是微观搞活以及宏观管理之间的联系纽带。再次是要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本质而言是建立在契约以及信用前提下的法制经济。所以要想建立有序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就需要通过法律法规规范界定各类不同主体各自的职责。对经济活动的主体也就是微观经济个体而言, 在一般性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约束下, 能够自由选择不同的经济活动方式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对政府而言, 作为市场竞争规则制定者以及管理者, 应当避免直接干预市场企业以及个人的自由经济活动, 而是应当负责监督监管, 确保竞争规则的有效性以及严肃性, 警告惩罚那些违反市场规则的企业或者是个人。除此之外, 在合理使用法律手段以及经济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过程当中, 政府需要合理使用行政手段。
第二, 根据宏观经济态势制定执行财政货币政策。一方面要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执行积极财政政策, 同时辅以合理的货币政策, 有利于扩大内需, 从而刺激宏观经济的发展。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 政府需要制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首先是要持续完善分税制, 借助于完善分税制, 合理划分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 不断调整收入的范围, 最短时间内建立完善的财政转移制度, 构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主要目标的财政体系。其次是要稳妥积极地推动税费改革, 不断完善税收制度。最后是要增加财政支出以及财政举债, 借助于加大投资来刺激消费, 从而持续扩大需求。另一方面是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因为市场经济当中的社会需求是以具备支付功能的货币需求出现的。所以货币供应量以及流通当中实际需要货币量之间的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总需求状况以及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因此货币政策对调节总需求从而确保同总供给保持平衡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第三, 推动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微观措施。市场经济活动由无数分散的的微观经济活动联合组成的。政府调节措施要想发挥应有的效果, 需要由微观经济组织的活动能够以及行为来体现。所以要想确保宏观调控能够实现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需要构建微观基础。企业应当主动分析宏观调控, 对政府的宏观调控主动作出及时反应, 根据宏观调控目标来确定自身经济活动。所以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合理确定企业目标。企业发展离不开目标, 经营目标也是企业制定发展计划的重要前提。目标太低无法激发企业应有的活力, 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太高容易导致企业的经营人员头脑发热而脱离企业的具体状况, 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合理目标需要富有想象力以及激情, 但是并不脱离企业条件。其次是要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决策的新机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理逐渐转变为宏观调控, 这样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宏观环境。不过从微观层面而言, 部分企业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 企业的管理人员仍然演戏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经营管理。所以企业需要改变过去的决策思维, 树立市场意识并且构建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决策执行机制。再次是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以及科研队伍。宏观环境相同的条件下, 企业经营请客受经营者以及研发队伍素质的直接影响。我国很多企业的科研人员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综上所述,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一方面需要提供理论指导, 另一方面需要提供政策措施, 有机融合经济理论、经济现实以及经济政策。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情况下, 经济理论界需要不断探讨如何实现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简述发展过程当中各个元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管理从实物控制向价值控制的过度, 通过经济杠杆推动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 传统意义的宏观经济也随之变化, 已经超越国家甚至地区的范畴, 并且微观经济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对我国经济来说, 微观经济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以及个体企业的发展使得微观领域越来越复杂。实现政府干预以及市场调节之间的结合, 从而推动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发展经济的大势所趋。本文简要介绍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实现我国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培钢.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4:102-103.
[2]王梓兰.对当前我国宏观与微观经济形势反差的几点看法[J].经济经纬, 2015, 12 (3) :159-161.
[3]李强, 彭志龙.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J].宏观经济研究, 2014, 10 (2) :123-125.
[4]李春琦.新时期政府如何调控宏观经济[J].福建论坛, 2015, 12 (10) :302-306.
【关键词】微观经济;企业管理;企业发展;中小企业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大中小企业一直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呈现繁荣发展的势头,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率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影响,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地位、竞争力还是发展势头都是远不能匹及的,然而中小企业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此外,一个企业的成功经营以及长足发展主要由内部微观经济与外部宏观经济同时作用,因此对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之间的探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是值得思考与探究的。
一、概念分析
研究任何问题的前提都是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概念进行了解和分析,因而在探讨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是对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的概念进行阐述和理解。
(一)微观经济的概述
微观经济是与宏观经济相对的概念,其指的是单个的经济单位所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指单个企业、经济单位所做出的经济活动,如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产品的价格等等。与宏观经济相对的,微观经济是在市场与价格信号的引导下,依靠竞争进行自发的平衡与调整的运行方式;而宏观经济的运行主要是国家的主导,依靠单纯的市场机制是不能实现的,需要政府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进行宏观的调控而完成的。宏观经济稳定的发展是微观经济能够平稳顺利地进行经济活动的充分条件,而微观经济的发展则是宏观经济状况良好的基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我国的微观经济具有国家调节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微观经济的经济基础由国家进行调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我国的分配制度又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经济基础和分配方式上都体现了国家调节的基础;二是我国国家调整的范围大、功能多,调节全面。
(二)企业管理的概述
所谓企业管理,包括了营销管理、商战谋略、财务管理、运营资本管理、发展战略管理、领导能力提升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是从总体到细节上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具体的说具有三层涵义:一是企业的五大基本管理职能,分别是组织、计划、控制、领导、激励;二是利用上述的措施来进行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方面资源的协调,使得企业各部门都能够和谐发展;三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通过上述的措施促进财力、物力、人力协调发展,集合企业的总体资源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和谐发展,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完善。三层涵义层层相扣、层层递进,共同促进了企业发展的欣欣向荣。
二、微观经济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微观经济在企业管理中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直接的客观的经济管理,简单的说,微观经济也就是企业中最为关键的财务管理,其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掌握企业的脉络,为企业的决策者及时提供企业最新、最客观准确的财务及其他相关数据,反映企业运营过程中最直接的问题,并且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规模、利润、负债以及资产最直观的体现。财务活动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管理经营中,财务部门时刻掌握了企业的活动的命脉,财务状况的变化直接体现企业运行业绩的变化,因此微观经济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发展决策的关键推动力。
三、企业管理中微观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缺乏科学管理模式
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框架组织混乱、缺乏科学管理模式的问题。在管理方面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不科学、不合理,具体表现有决策不民主、暗箱操作、管理层关系混乱、管理经营缺乏、运营模式不科学、管理制度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个人冒险性大、管理层缺乏专业知识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把握不到位等,尤其是企业内部亲属裙带关系严重,任人唯亲现象屡见不鲜。此外,尤其是财务管理的模式上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财务账上问题不断,假账、伪账等问题屡屡出现。
(二)资源不足
企业微观经济在企业管理中包含了对资源的整合,但现阶段限制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国家扶持的力度较小,甚至受到国家的打击和限制发展,总体来说就是流动资金较少,银行贷款审核过严并且贷款数额小;企业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制造的产品落后于时代的进步;缺少技术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并且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也没有坚实的管理知识和基础经验,企业的发展缺少专业人才,导致了企业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落后、企业的管理经营混乱,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是自己立于竞争优势位置的关键能力,是企业科学发展和规模壮大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企业很多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而来,在过去发展的过程中过分重视扩大企业的规模,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盲目买地和扩大生产规模,缺少对科技的重视,缺乏对产品创新以及新产品开发的重视,没有品牌意识,缺乏核心竞争力。
四、改善上述现象的途径
上述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除了国家宏观调控,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放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程序和要求,发展其他如融资租赁等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行业外,就企业自身而言最为关键的就是自身微观经济的调控,转变、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建立科学企业微观经济管理模式
改变原有的混乱、落后的管理模式,重视企业微观经济的管理,即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科学的微观经济管理模式来推动企业的全面改革以及加快企业管理模式的推行进度。
企业必须优化和整理对企业管理理念的认识、工作流程的操作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实现新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首先,从思想上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对财务工作人员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其次,财务管理为中心是指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围绕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而不是以财务人员为中心。财务管理是有意识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因而在培养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管理能力、生产经营知识的培训,包括金融、证券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培养复合型财务工作者,以此对企业内部微观经济的管理奠定科学运行的人才基础。
(二)加强对微观经济的管理监督
加强对微观经济的监督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推行预算清算的审核,其主要是资金使用之前就对其用途以及企业发展的方向进行了监督审核。有利于企业加强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情况的估计、分析和考核,将各个环节的资金情况都做出整体的审核和监督,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掌握;二是加强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能够方便于企业对资本的监督,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统一对自己的调度,全面控制资金从采购物资、存货盘点到产品销售等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控制和管理;三是积极推行内部审核制度。该措施主要是对现金流量的监督和控制。把握住企业的资金就是把握企业的命脉,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有利于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减少企业内部伪账、假账的出现。
(三)控制成本
此外,企业还应该重视对成本的分析,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析是控制企业成本的关键,而有效地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是影响企业能否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行业内竞争有利地位的基本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成本的控制并不是简单的成本压缩,而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成本的分析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系统,有利于企业管理决策者更清晰地掌握企业的成本构架以及盈亏情况,从而更加准确地做出发展趋势的决策,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营利状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高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地位。
五、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府政策的扶持,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微观经济的改革和完善,正视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建立企业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的系统工程,建立合适有效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大对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而能够使得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更好地融合,在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晏敬东,戈小兵,吕利平,等.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J].当代经济,2008,(4).
[2]周建中.也论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J].财经界(学术),2007,(2).
【微观经济知识点】推荐阅读:
微观经济分析06-24
微观经济学课程06-1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06-28
高级微观经济学理论07-18
微观经济学的认识11-27
微观经济学市场理论12-11
04年微观经济学试题06-01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10-14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10-28
宏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