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探究论文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探究论文(共12篇)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探究论文 篇1

摘要:在新课改的规定下,明确的要求改善高中语文教学的模式,进而逐渐的改变教学的内涵。针对这一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上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重点对于语文教师在“教”方面以及学生在“学”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指导,把教学效率以及其质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进行教学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课堂的创新,充分利用课教学堂的时间,科学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提高其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实现创新从教学机智方面出发

在教学模式方面,若仍然具有教育知识、教学热情、教学能力去教育学生,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同时,对教师在教学质量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改变。由于教学情境变化多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化要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关键表现,可将语文教师在灵活教学以及创造性教学的形式特点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可在迅速、精确的判断之后立即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准确、快速判断是教学机智的重要组成,两者互相统一。准确是教学机智的前提条件,是保证教学的基础;快速是教学机智的时间标准,能够确保教学达到各项效率指标。如果教师缺少必需的教学机智就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只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机智很好的发挥出来,所期望的语文成绩在最终才会更高。

如:在教授《宝玉挨打》一课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笔者将课堂教学重点设计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思索宝玉为何挨打?在宝玉挨打的片断中时候有偶然性情节的出现?思考贾政为何“恨”儿子?在以文章内容为出发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之后,可以让学生在以上问题吸引下的进行文章的阅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条理化,其阅读效果显而易见。学生在完成阅读后回答以上设置的问题,就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从而进行不断思考探究。教师在此时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究,正确的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让学生对文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更易于理解,进而将学生理解的范围逐步扩大,而非理解文字仅仅从书面外文字出发。

二、创新以教学观念为指导

只有教师改变其教学观念才会有效实现其教学创新,教师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主要动力,不断进行探究,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奋斗目标,才能全面看到教学投入与教学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这样教师审评教学质量可以以经济性以及高效性方面出发,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以及有限的教学经验达成提升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最终目标。

针对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起“对象”意识。语文教学工作是教、学两大方面进行的,离开“学”就体现不出“教”。语文教师展开教学时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念。还应该树立良好的“全人”的概念。促进学生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不能单单是一个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应以自身情况来进行自我评价,切勿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自夸,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 如在讲解《菱角的喜剧》一课的时候,核心问题“菱角的喜剧”给人的启示是什么,教师无需亲自为学生总结,其可以直接以教学环节中的步步为营的措施,让学生将课文中所揭露的行进线索当作自己个人的思考线索,在进行自主思索,小组协作之后,思考经验得到积累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就是“每一件事物都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三、创新以启发为动力

启发教学主要是在所有教学进行之中认同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把教师的工作职责看作是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积极、主动以及能动的心态,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与创造。在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启发式的问题,就像一个亮点一样,为学生“头脑库存”进行思考时提供可靠保障,让学生结合现实的启发与体会以及本身的实践与认识,从而在解决问题上更加易如反掌。

如:在教授《赤壁怀古》的过程中,我问学生能不能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利用画面来描述?在思考之后,学生将书面文字转变为画面表达。然后我课前准备的影视镜头(明月,蓝天。连绵的群山。群山中的江好似白练蜿蜒。诗人在江边兀自独立,出神的望着江水。滔滔的江水,气势磅礴。历史中形形色色的风流人物―――屈原、孔子、曹操、汉武帝、周瑜、诸霭亮等逐渐随着起伏不定的波浪出现又依次消失。)通过多媒体放映之后,学生会与自己所描述的画面进行对比。一些学生对此感到十分高兴,因为他们设想的画面更接近于我放映出的画面,接着知道学生阅读文字从而将其课堂学习的效果提升上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过程中,组成课堂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是最大的闪光点以及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懂得进行自我归纳,进而发现新的突破口,将学生在探究能力的方面全面提升上来。

参考文献

[1]山君亮.优化课堂设计提升教学质量[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探究论文 篇2

我实施的翻转课堂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翻转课堂 ”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时机 ,利用教学视频 ,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掌控自己的学习。 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 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完全由自己掌握, 弄懂知识点就快进跳过, 疑惑不懂的知识点可以重复观看,直到完全理解为止。

翻转课堂凸显的最明显优势就是全面提升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具体表现在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思辨探究。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中的教练,使教师有时间与学生针对知识的难点疑点进行探讨交谈,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 也使教师有机会近距离真实地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呈现出学生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活跃局面,让每位学生既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又可以感受到团队协作的氛围,培养集体荣誉感。 翻转课堂模式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及反复性。

我实施的翻转课堂主要由课前的预习和学习, 课中的交流、答疑和巩固等环节构成。

1.学生课前环节 : 学生在这一环节要完成的任务是预习和学习。 学生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手中的视频和导学案,开始课前学习,同时完成预习自测题。 自动记录在学习平台上的收获及发现的自己无力解决的知识疑点。 也就是说,在课前,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讲课视频,由于视频可以随意暂停、重播,因此很方便学生自学。 在此过程中学生把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拿到课堂上解决。 在课堂上,学生真正获得解放,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可以把遇到的问题与同学或老师分享,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或教师的指导,解决问题。 并且学生之间的进度不一定相同,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教师课前环节 :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 ,我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内容,集体制作导学案,作为学生预习和学习时重要的辅助材料,需要包括相关知识、学习方法指导及预习自测等内容。 同时,录制教学视频,教师根据要实现的目标及视频教学需要呈现的内容,收集资源和创建视频。视频录制的重心主要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重点难点知识的梳理,一般时长5分钟左右。 录制视频时应尽可能考虑不同学生和班级的差异,体现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

3.课堂环节 : 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与教师针对学生预习学习时发现的疑点和难点而展开的能力生成过程,包括合作探究、释疑拓展、自主纠错、反思总结等。 学生和教师一起平等参与,积极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答疑解惑的同时可以适当进行恰当拓展和延伸。 而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疑惑、做错的题,可以通过互动环节加以解决。

我实践的翻转课堂模式, 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几乎可以称之为一场革命,值得不断学习和实践。

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教育;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不断深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日益受到关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教师的不断探讨和研究,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发展。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加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教育。

一、数学教师应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下,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是进行引导、组织和点拨。学生主要是通过自身活动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主角,学生才是起主导作用的。如果学生不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水平再高也不会取得高效率和高成果。所以,要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应该创新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本,经常启发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一直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的学习状态中。

创新教学观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能依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经验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智力。创新教学观念,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创新教学观念,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

进行高中数学的创新教育,重视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学生个性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个性发展常常蕴涵着创新能力的萌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学生,这就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值得借鉴的方法。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的,问题的提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开端。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也会被激发出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巧妙设置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比较新奇的情境,以此展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揭秘。在设置好教学情境让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限制或者束缚,学生即使提出了与教学内容不相符合的解题思路,甚至是与数学无关的解题方法,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而不是一味地从某一个角度或者单纯从数学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会限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发挥。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要进行创新教育,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更加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并为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提供机会。当然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积极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经历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并鼓励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让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并充分发挥创造性。

3.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新能力

高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高峰期,他们善于在某些问题上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但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探究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不强,极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改变学生的从众心理,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大胆进行质疑,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根据创造学的原理,利用一定的方法和途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变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精选例题,让学生进行多变灵活的训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一类比较简单的解题规律,并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顺、侧、逆等不同的角度训练创新思维。

四、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就应该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

1.积极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信息量大、图文融合等优势,可以把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形象具体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多媒体教学中,更容易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愿意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研究。

2.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培养創新精神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而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到实践活动中,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把学生所学到的抽象理论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不应该再把学生封闭在一个特定的知识圈子中进行集中训练,而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不断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信只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积极学习和发展,就一定会使学生的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加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季兴荣.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周大明.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6.

[3]国利军.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探究论文 篇4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1.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特殊学校的特殊性在于学校教学所面对的主体是一些身体存在缺陷的青少年,其目的在于让那些青少年享受与其他同龄人一样的教育。特殊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面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必然需要采取特殊模式。从目前我国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特殊学校都将语文教学的目的看作是让学生牢记知识,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传统性质的教学依然是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这种教学理念同特殊教育的需求存在很大矛盾。

2.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通常都是按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并通过阅读以及背诵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那些具有一定记忆性的或重要的内容。这不仅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信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导致语文教学在内容上不具备吸引力,无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也就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教学手段单一

灌输式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语文教学缺少实践,再加上特殊学校的学生接受能力普遍较差,让学生一味地听讲而缺少对语文学习的感情投入,会使学生缺少对语文的感性认识,从而缺乏学习兴趣。

三、特殊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的策略

1.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氛围

特殊学校语文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注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通过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语文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获取语文知识。例如:运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教学,通过将课本中的内容以动画等方式进行播放,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但改善了教学氛围,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扩宽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吸引力

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当前语文教材内容枯燥的现状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使书本上的内容生动化。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置成故事情节,借用故事的吸引力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故事中不但能获取语文知识,同时也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运用。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或教学图片,让学生在娱乐之中愉快地学习语文。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提升语文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提升特殊学校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的关键。特殊学校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对教学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对教学信息的运用能力。首先,教学分析指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知识的了解以及教学信息来源全面掌控,也包括教学信息的本质分析、特性分析以及规律分析。同时,也要对教学原则和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其次,教学处理指的是教师按照一定规范对语文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如不使用具有危害性的教学信息,不向学生传递不良信息等。再次,教学信息的运用指的是教师运用教学信息进行语文教学的能力,其中包括对语文教学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创造与创新等。

四、总结

因为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是组成特殊教学的重要部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很有必要。改善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对特殊学校语文进行创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探究 篇5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了经济社会的教育形态,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始面向全体学生,逐渐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融合到整体的教学体系中,致使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了学科专业,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且快速发展的专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不断地涌现出各种创新创业成功的案例,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史符合行业及市场需求的,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着手,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专业教育中更好地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关键词:创新创业

专业教学

电子商务

前言

美国创业学教授、创业学之父杰佛里·蒂蒙斯留下这样一段名言:“我们正处在一场悄悄的大变革中——它是全世界人类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的胜利。我相信它对21世纪的影响将等同或超过19世纪和20世纪的工业革命!”在当今世界,此预言正逐步得到证实。1999年4月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强调,“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必须革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时代呼唤着高素质的创新与创业人才。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全球竞争加剧,创新创业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发动机”,是当代科技进步的“助推器”,是一国经济繁荣的驱动力。我国正加大力度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竞争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缓解就业压力等需求。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近年理论和实践的双热点。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职校毕业生大部分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面对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能培养中职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我们的中职教育中必须要渗透创业创新教育。

正文

所谓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性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以专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中职教育,必须结合专业建设与发展,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门槛低、风险低、成本低的网络创业之路成为很多毕业生的创业首选,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因其所学专业更是成为网络创业的先锋。就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具有学科紧密交叉涵盖知识面广泛的特点,另外专业涉及的知识内容更新变化速度非常快,电子商务往往成为新的信息技术的试验场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地。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是最适合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型和实用型专业。那么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去教学生创新创业呢?是着眼于如何创业,还是应该着眼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我想我们的专业教学可以从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和实践模拟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一、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专业教学不同于文化课的教学,专业课的教学呈现出形式多样、手段多样的特性,因此我们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一边可以进行理论教学,一边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于竞赛之中。

全国性的职业规划大赛,可以让学生立足于本专业,结合自身特点规划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同时也可以在指导学生规划职业道路时,鼓励有潜质的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分析。浙江省的电子商务大赛中的新网上争霸赛和创业创新精英赛,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创新平台。通过这些竞赛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外,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渗透意识的培养。比如说在《网络营销》一书中的网络营销基本方法教学中,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必须要紧密结合现阶段最热的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方式,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大胆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推广创新思维训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具备一些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过程中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如何使学生具备这些创新创业素质呢?这就又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融入能够培养这些素质的教学手段,并且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

例如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中的发现法和探究法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鼓励学生活跃思维,破除思维定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以小组合作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组内成员头脑风暴、分工合作,对于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从中观察和发现具有决策力和领导力的适合创业的学生。

有时思维方式决定解决问题的成败。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转变思维角度,大胆创新和突破,从而在人格上形成个性化人格、独立意识。创新思维训练较容易寓教于乐,往往许多新奇的案例使学生乐不思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开动脑筋。

三、瞄准机遇,培养学生的环境认知能力

创业环境的认识,对于每个创业者至关重要,把握时代的特性,才能把握住市场的动向,才有可能在创业过程中一帆风顺。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现状,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创业不是闭门造车,对于环境的认知更是要求我们走出课程,走进市场,发现和分析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和网络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撰写调研报告获取创业机会并且把握创业风险。在现有的网络创业日益鼎盛的今天,消费需求呈现出个性化需求,这对于创业者来说就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电子商务创业过程中,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去进行选择网络目标市场,如何进行市场和产品定位,即在网络营销过程中4C策略的运用。通过对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的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瞄准创新创业机遇,提供符合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提高对整体创业的环境认知能力.运用电子商务典型案例,让学生对市场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提升学生的环境认知能力。实践的创新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的指导,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创业创新所必备的理论指导。所以在电子商务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摒弃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市场营销》和《网络营销》这两本教材的渗透。只有具备一定的市场理论基础,结合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才有可能在创新创业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通过实践模拟,整体认知创新创业

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实践活动开展等,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在实践模拟阶段可以采用沙盘模拟教学,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教学创新。借助沙盘模拟,可以强化学生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通过沙盘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共赢理念,树立全局观念与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结束语

意识的培养、能力的提升、环境的认知和实践的模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但是作为一种全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更是涉及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还必须要紧密结合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爱岗敬业、勤俭自强,同时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将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它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中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的思考论文 篇6

摘要:高中物理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尝试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了解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适时做出动态调整以适应学生物理水平的变化。本文基于“初中物理创新一点”的角度,在创新教育的策略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研究,实践表明初中物理创新教育策略明显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

1引言

高中物理课程开设的初衷就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分组讨论”、“注重实践”以及“联系生活”三个方面介绍高中物理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以期对该领域的教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分组讨论,激发创新思维

在新课标改革体制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高中物理实验室资源开展课堂分组活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成员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真切的物理科学知识,又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集体的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还提高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电流》一章,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即《电流》一章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电流的产生与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在基本的电流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电流的特性,并且会合理运用。在课程深入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在反复巩固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自由讨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与产生的原因。每个小组是一个既定的团体,教师根据小组协作的最终成果进行打分。在小组两个成员中,一人负责静电现象、一人负责静电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将讨论结果反馈给教师。各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并且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讨,不会出现“有人做,有人看”的现象。在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比自己单独完成任务更认真。这样一来,高中物理教师的创新教学成果就会事半功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重视趣味实践,发展创新精神

中学生因为敏感性的存在,会对外界的一切科学事物的睁开“好奇的大眼睛”,对接触和了解到的物理科学有极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对于中学生来说,如果物理实验课堂环境足够有趣,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学习效率颇高。教师可以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情境教学,还可以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有趣的学习机会。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会选择不同的事物或活动,该阶段的趣味实践培养为他们今后的择业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标改革体制下,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设置趣味实践环境,增加实验器材的趣味性,充分重视趣味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创新精神。教师在讲授《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课时,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在课堂上开展,让学生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进入到一个“测量物体的速度”的新天地。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己测量物体的速度,学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运动物体速度的方法,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地进入神奇的物理世界。实验过程中,老师并不直接干涉学生的过程,只是作为引导者和旁观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探讨神奇的物理世界。笔者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在实验趣味实践环境下,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充满动力。该章节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将这些趣味画面收集起来,整理成班级资源库并制作成PPT,日后在课堂上给大家再次演示解说,以巩固复习基础知识,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

4联系生活,增强创新意识

物理作为一门崇尚理性的学科,其意义在于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物理看作是一种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工具。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的实质在于将学生带入一个熟悉的物理情境,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让物理学习更加生动,学生的知识面、思维与能力得到全方面培养。课外延伸角度的正确选取更在于使教师能轻松容易的教学,使生活中的事物成为教学服务的得利工具。高中物理作为基本学科,更需要辅之以有趣的生活铺垫作引导,同时建立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本认知,不失物理的严密性与逻辑性的培养。在高中课堂讲授“力学”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各种“力学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原理,对弹力、摩擦力、重力有基本概念上的认知,继而依旧延续传统物理的教学方法,将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研读上。在此之后,以“生活化”的角度进行课堂延伸,以课堂问题将学生带入生活物理情境,在生活中自然感知物理力学知识的存在,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掌握力学知识过程中,把所学灵活应用、服务于生活,这也便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价值的本质体现。此类做法不仅一定程度上对于高中物理课堂创新教育的实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深层理解。

5结束语

虽然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发挥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局限性比较大,空间、时间等制约是不可避免的。本文笔者研究的创新教育教学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时间、空间问题,能让学生真实地贴近物理科学,从而培养其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8).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创新探究 篇7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

在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虽然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转化, 仍然有一小部分的问题存在, 包括:1.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比较被动, 有些教师不断重复课本, 这样一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降低了, 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就低落了, 因此数学教学也就脱离了现实, 脱离了生活。2.现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比较严重, 学生学习了知识之后, 习惯做题和练习, 没有仔细思考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因而忽视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践。3.在我国当前的数学教学形势下, 太多的数学知识都偏向于知识型, 而不是生活型, 这样一来, 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到的生活数学常识也就变得十分有限了, 不会运用到生活中。

二、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方式及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 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这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努力和探索, 创新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 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为高中数学智慧课堂创造条件

高中数学具有广泛性, 它对教育者的综合思维能力、比较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并且还需要教育者具有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 因为很多的数学事实和素材对教学有较高的价值, 是需要去发现和挖掘的。除此之外, 数学教师还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 还应让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环境观得到培养。因此,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实践中, 应不断去学习、去积累、去创新, 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文化内涵、知识水平、教学能力, 时时的关注社会热点, 结合现代知识, 给学生创造新的课堂环境, 将课程内容活化、形象化, 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顺应学生的发展。

(二) 激发学生思维, 创设高中数学智慧课堂

具有吸引力的课堂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情景的创建就是一种既能有效吸引学生眼球, 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上, 教学情景的创建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富有数学学科的文化底蕴;还需要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有利于信息交互共享;还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 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起学生的创新情感。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步步深入, 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还必须在课程中涉入更多的经典实例, 逐步剖析,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引入日常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件创设课堂情景, 能引导学生参与思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教师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 能引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习中,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是建造智慧课堂的关键。

(三) 实际举例导入法

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事例来开展数学教学, 这也十分符合人教版教材的思路。一些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数学案例, 学生不可能亲自去考察体验, 案例教学就成为了一个值得采取的方法, 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和挑选案例, 这些案例应该是源于生活, 贴近实际, 便于学生理解。与此同时, 教师在讲解时, 应该抓住案例的要点与特色, 把案例讲活, 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 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帮助学生了解案例中的数学知识。

(四) 创建沟通平台, 引入数学教学课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 如经常为学生组织交流的机会, 让他们进行知识互动和交流。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因此, 要让他们以课本为起点, 联系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互之间交流提问, 让他们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来回答和解决问题。当学生进行过许多次交流活动之后, 可以适度地让他们探索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虽然问题不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但是学生通过激烈探讨, 可以学到许多周边的知识, 这对于他们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数学传统课堂教学中, “师教生学”是主要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学生只是课堂的倾听者, 新的课程改革下, “师生互动”是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而且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 既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 教师多方面考察学生的思想, 适时地解答学生知识、能力、想法上相关的问题, 并积极的给予鼓励, 实现师生心理的沟通, 造就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而有效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 教师自身实践和探索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 数学知识才能够系统地、完整地到达学生的大脑中, 因此, 数学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 对数学教学实践不断地探索创新,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

综上所述,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 善于创新和研究教学方法, 善于与学生沟通, 除此之外, 学生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探索数学知识, 更要善于与同学、老师不断讨论所学习知识的疑难点, 共同营造一种数学学习的氛围。只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才能够使数学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摘要: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讲解为主, 认为自己讲得多, 学生才会接受到更多的知识, 课后学生只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就行。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味照本宣科, 甚至延长教学时间, 忽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也忽视创新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 在本文中就如何创新高中数学教学阐述自己观点。

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的探究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3-02

高中化学对于学生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在化学教学之路上取得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现今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学好化学,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而想要学生们把化学学好,教学方法是关键。因此,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下面我就这方面谈谈本人在创新教学方法中的一些观点和经验。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一般是“师讲生听”的模式,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不顾下面的学生听不听或听得懂听不懂,老师完全把自己定位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这种填鸭式教育应该被摒弃。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者自身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为了应付这个工作,是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长,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师德。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在这方面,老师要从自身找原因。课堂上一定要尊重与重视学生的地位,与学生多多互动,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即使回答的不算太好也要多加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拥有自信,拥有学习的动力,把课堂变为一个和谐的课堂。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多媒体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能够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它将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单一感官教学转变为融视觉、听觉等为一体的多感官教学。而且研究也表明,学生在多感官接受知识时更为容易,且记忆时间更为持久。把一些化学式、化学试管、实验步骤及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影像技术展现出来,能够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體技术也方便了老师们课前准备,让老师的教学框架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方面学生们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三、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如今许多学校都采用分组教学,我对这种教方法十分赞同。化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的学科,分组讨论的模式即可以提升课堂氛围,又能够使学生们通过自我探索获得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可谓“一举三得”。但在实施分组教学时,一定要着重把握各方面的环节。首先,老师一定要起到引领作用,做好小组指导工作,因为单单靠学生来进行探讨可能造成课堂的无序。其次,一定要合理分组,不能把学习好的学生放到一块,学习不好的放到一块,要着重把握好小组间的公正合理。最后,要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机制,从多方面对小组进行评价。分组讨论模式,不仅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小组中得以体现,更是对他们各方面能力的一种培养。

四、引入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多数老师都忽略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每个学期只带学生做一两次的象征性实验,这完全违背了教学的本质。我们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引入实验教学,一味的理论性知识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做化学实验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幷使他们对化学有极大的探索欲。另外,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优化并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相结合起来。同时在实验中严格监督学生,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充分运用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动手能力得以提高,更能是他们的科学思维得到训练,在今后养成科学的方法和精神,对实验充满探究与创造兴趣。

五、转变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研究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学生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或书本中的问题,而不会去主动思考。另外,当老师布置一些作业或化学实验时,学生往往从教材中去寻找答案,实验步骤大都沿用已有的老式方案,严重缺乏自我创新意识。所以说,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时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某一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并解决,布置下去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思考,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去实施方案。另外,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化学竞赛。只有通过诸如此类的方法,他们的学习思维才能慢慢转变,创新与思考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升,才能让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

六、结束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化学教学会紧跟时代步伐,因时而变,进行调整与创新。通过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摸索,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一定会有质的突破,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我们也将为国家输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耿风洋.高中化学创新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3(25).

[2] 尹涛.高中化学要重视教学互动及实验的重要作用[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0).

[3] 刁晓娟.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教学探究 [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8(3).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探究论文 篇9

论文关键词:新课标 培养 探究能力 主动权

论文摘要: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语文探究能力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别从如何培养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着手阐述其方法。

在新课改中,高中语文应“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这样,探究的学习方式自然进入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具体说来,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参与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发掘其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就此,笔者觉得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以下几点来做:

1、培养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是探究的对象和中心,也是探究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探究式的问题应该具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征。一方面,高中语文探究学习,必须努力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语文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指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问中的难点,随机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类、深化。或从中发现新的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新问题。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通过自读发现了许多问题。学生提出,诗的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应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其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提倡以人为本,它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时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大可以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做一个导演,或作为参与者提出个人的看法。课外活动也是如此,学生想探究《水浒传》中的人物,有这一爱好的同学可以组成一组,开展研究:对本地风俗有兴趣的同学,又可组成一组,到各地收集素材,积累资料。老师要进行各种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分析、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能使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进入更新、更高的层次,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和进行沟通,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收获更为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探究式学习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语文教学引入探究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加强语言的感受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流与合作,使交流与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式语文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又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4、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想环境。有力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高中语文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探究式学习是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开了一扇窗口。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放在怎样的高度都是不为过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治闲,王翔.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9)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探究论文 篇10

基于以上原因,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对新课标下物理探究性实验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课改和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1.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定义

物理探究性实验是为了探求物理知识,学会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等而进行的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活动。它是物理领域中的科学探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分别是“部分探究”和“完整探究”。实验探究现己成为理科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日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理科教学的基本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

2.物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则

2.1主体性原则。整个探究性实验学习活动始终要围绕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这个研究活动过程来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其中只起点拨的指导、领路作用。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探究动机,要保证探究活动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各尽所长,充分发挥。

2.2目标的原则。做每个实验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具体到探究的每一步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里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当然具体到每个探究性实验,其目标可能有所侧重。只有明确了要达到的目标,探究就有正确的方向,学生就能在探究过程中经受住困难或挫折的考验,从而对探究过程的艰辛与乐趣体验得更深刻。

2.3科学性原则。探究性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原理科学、装置合理、操作程序和方法正确,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全过程都科学、合理,所采用的设计标准、方法、步骤等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或实践基础,得出的实验结论就可能是正确的。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正是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宗旨。

2.4趣味性原则。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实验设计要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兴趣。

2.5简约性原则。简约性是指要用尽可能简单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器材,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日的。用简单易行的、合理的实验设计,冲淡学生怕实验准备工作麻烦的情绪;用新材料、新工具降低实验的操作难度。实验设计简约,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节约时间,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干扰,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探究目的上。简单就是美,恰当的实验设计既突出实验重点,又没有冗长的实验步骤。

2.6互动性原则。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存在着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信息交流实现了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

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择

实验内容是实施物理实验并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物理实验中蕴藏着极为活跃的因素,随时会出现许多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与活化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训练思维有很大的好处。在实际选择内容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3.1目标的全面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在目标上主要强调知识的获取,包括一些具体的实验技能。而探究实验教学应具有更加全面的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方面,而且应该包括态度、情感、能力等诸多方面。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以及交流与合作。

3.2内容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师的引导应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否则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但也不能差异过大,否则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对学习失去兴趣。

3.3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很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也可以使学生在知道和理解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对物理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4内容要结合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中的实验可以分成几类。

第一类是在表述上有“通过实验,探究……”等字样的实验,是一类基本的探究性实验,是课程标准规定了的。这样的实验的例子有以下一些: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第二类是在表述上有“通过实验知道……”“通过实验认识……”“通过实验了解……”“通过实验理解……”“经历……实验过程,了解……”等字样的实验。这样的例子有: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通过实验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于这样的一类实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它们设计成探究性实验。

有些课程标准上要求“通过实验演示……”等字样的实验,这类实验,也可根据情况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比如: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以粒子散射实验。

还有些实验是不适合被设计成探究性实验的,主要是仪器使用、操作训练等类型的实验。比如: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以多用电表为测量工具,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判断大容量电容器是否断路或者漏电。

4.展望

新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科学探究作为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目标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实验是物理探究的重要科学方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当关注探究思想的介入,改变将实验的功能仅归于验证理论和培养动作技能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升展是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更好地进行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如何安排实验探究的内容、时间,如何对物理探究性实验进行评价,如何开发物理实验方面的教学资源比如实验室资源、教师人力资源,等等。

参考文献:

[1]王诺.巩固成果、开拓进取,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推广工作——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月1日.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人学出版社,7月第1版.

[3]陶洪.物理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2月第1版.

[4]张永娟.浅谈中学物理三种水平的探究性实验.现代物理知识,,第4期.

[5]吴建军.论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6月.

[6]吴建军.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4月.

[7]林秀仪.小议探究性物理实验与中学物理教学,华南师范大学.

[8]保罗·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导论[M].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3月.

高中语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 篇11

关键词: 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创新思维

一、高中语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普遍具有创新求异的意识,但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还不太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偶尔创新行为的出现推动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也都是建立在创新欲望和逻辑观念的基础之上,缺少真正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求同存异的味道。当代高中生思维也相当灵活,有创新的灵感,但自身缺少必备的去进行创新的技能,创新性思维的方式还不熟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背诵课本上的名文佳句,记忆名篇以及名家的作品。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和体会的文字,很难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体会创新的乐趣,很难去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内在涵养也很难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应试的要求大部分就是对诗词名篇的记忆与背诵,对语法生词的理解和运用,但对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文学素养和创造性的要求却少见。另外,高中语文课程中不少文学佳作画面感强,内涵比较丰富。假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凭借着枯燥的理论和压迫强制方式灌输学生,不仅让学生觉得乏味无聊,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大有害处的。

二、 高中语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于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去培养。引人入胜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学习情趣。 比如师生在诵读诗词的时候,要抑扬顿挫,满怀感情的去大声朗读,尽情尽兴的去感悟并获得文章的内涵。就《再别康桥》来说,如果一味的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为主,学生听完过几天后很可能就会把教过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但如果我们早教学过程中给诗词配乐,与学生一块深情诵读,一起去感受康桥的无线风光,感悟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样不仅彼此都获得了美的感受,而且学生这样去吸取的知识让记忆也会变的更加深刻。

2.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及时有效的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老师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创新学习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式的学习。事实表明,老师开展的课堂讨论,不仅发挥了学生群体学习的作用,培养了团队意识,也让学生在轻松自主学习空间里互相启发和帮助。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久而久之,讨论使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大胆求新,敢于标新立异的能力飙升,从而大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老师再此环节中也可与有关的社会焦点进行串联,让学生跳出书本知识的狭隘视角,融入社会的大家庭中,然后综合不同学科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大胆去探索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方法和思维,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创新技能。

3.开展课外的活动,其实语文课本教学知识中有许多是适合到社会中去考察实践的。老师可以划分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教室,到阳光下去感知生活。想当年詹天佑就为了弥补火车机头的动力问题,发明了人字型铁路。为了缩短工期,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不拘一格,发明了从两边共同开凿兼中间向两边开凿的新方案,这些都是需要实践去完成的,也都是实践考察的结果。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总结生活经验,不仅便于学生去理会课本内容,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去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提高,无形中激发了创新意识。

4.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抒发心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思维,提出新颖的见解。比如说,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作者写作当时的社会背景。学生通过联想,得出許多不同的看法。这个时候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和探究,利用所学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培养了学生单独的个性思维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扩散能力,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5.从学生所犯的错误中发现他们的优点。作为老师应给每个学生改过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要注意每个学生语文功底最近的发展状态,制定符合学生不同的能力标准,避免由于超出学生的能范围,而使他们经常感觉到失败受挫现象的发生。另外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创造条件去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看到自身的潜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他们向语文知识方面迁移。

6.减轻考试分数对于学生的压力。学校的分数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家庭父母的压力也大,一旦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不仅会导致学生厌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老师要开发学生业余的爱好,比如在教学《水浒传》一课时,假如有人想进一步的去了解文中英雄的事迹,有这一喜好的同学就可以组成一组,开展研究。而对梁山风俗有兴趣的同学,又可搭成一组,收集素材,积累资料。要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就要提倡各种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高中语文课堂其实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相对不错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己为引导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师生在那种随性但不随意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想象的能力,彼此之间多向交流,取长补短,促进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熊丽萍.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J].教育教学,2010(02)

2 秦红梅.浅谈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

新[J].期刊论文,2011(08)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探究论文 篇12

一、转变教师自身观念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的颁布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突出学生的参与,而减少了教师的灌输。

高中生物教师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须重新界定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传授生物知识的时候, 不要只是单纯地演示和讲授,而要变单向传播为双向的互动,营造出师生热烈交流的局面,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生物教师只是比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了这个领域,但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又很可贵,通常会比成人更加活跃。如在学习叶子结构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去观察和推测,鼓励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商讨出一个结果,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学生的答案也许并不是完全准确的,但是这种形式却可以很好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其学习效果也比死记硬背更加理想和持久。

二、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生物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生物变化背后的神奇奥秘在学生心中画下问号,万花筒般的生物课堂包含着太多有趣的东西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如果生物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势必会使课堂黯然失色。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好奇心,不断发现问题,逐步发展成问题意识和思考的习惯。

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兴趣是每一个生物教师毕生的课题。书本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常常意味着枯燥乏味,是一种需要记忆而不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东西。所以,高中教师就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样才能引导他们走上创新的道路。老师要设计有趣的课堂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新颖有意思的导入或者和现实密切相关的开场白首先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达成了一个好的开始。

三、增强实验技能

高中生物中有很多内容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做实验,并且产生一个通过实验进行思考、动手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或者加快进度,常常会省略这些实验, 直接通过书本教授。其实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做实验,也会从实验中找到乐趣,并且会在课堂中更加积极地想去验证某一规律或者发现某种现象。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满足学生对实验的需求,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探索生物界的无穷奥秘。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二者都是创新能力的必备要素,每一次成功的实验都会让学生获得无可替代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会极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鼓舞他们更加敢于创新,更加有能力去创新。

教师也应充分利用生物课本每一单元后面的探究性课程,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探究性实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出和课程相关的更进一步的问题,引导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去探索发现。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是创造的常规路径。不断锻炼这些技能,会为学生的创新做好准备,这也是探究性课程的目的所在。然而,很多教师都会以考试不需要为由略过这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的课程内容,我们呼吁教师必须重视起来,重新树立探究性课程的地位,这也是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突出表现。

四、培养自学能力

相对于学习知识,学习方法更加重要,知识可能会遗忘,但是学习方法是持久的,好的学习方法会使人受用一生。高中生物教师也应该注重传授学生正确的和适宜的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自己知道如何去探索和创新。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要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在生物课开始的时候循序渐进地提出一些问题,如果学生有不会回答的就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或者讨论的形式解决。自学意味着不能过分依赖教师和他人,而需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多向学生提问,多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得到答案,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巩固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逐渐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较高的学生才有可能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去创造新的知识和方法。

高中生物课堂可以很短暂也可以很漫长,学生也许会觉得过得太快,也许会埋怨它太过冗长,作为一个课堂设计者的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魔术师的作用。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将冷冰冰的生物课变为一堂生动有趣的课,需要一个生物教师穷尽一生去探索。一个好的生物课堂,其最终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而今天人才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这正是生物课堂所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意。

摘要:新课改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上一篇:大学会计专业生寒假实习报告下一篇:博物馆2010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