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归来话感受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听课归来话感受(精选10篇)

听课归来话感受 篇1

——观摩2010年全省小学优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有感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于2010年4月23日赶赴兰州市听课。观摩了六节语文课,聆听了各位语文教育教学专家的点评和指导,观摩课既有低年级的写话课,又有高年级的作文课。讲课形式灵活多样,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位专家教授的点评对我都如醍醐灌顶,一一介绍上课过程不切实际,我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汇报:

一、口语互动细化指导,习作渐步走。

作文难,难作文,一提到作文,很多同学就感到头痛,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学生处于对作文的一种畏惧心理,认为作文是一项很难的心智活动。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障碍。有位老师在让学生欣赏《我的小金鱼》后说:“生活中,对话时我们常用的交流方式。好多试试在对话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也就结束了。比如早上一睁开眼话就来了,爸爸说,妈妈说,你说,爷爷奶奶都说;放学路上说,一到班级也说;回到家你又对家里人说。其实,好多对话记下来就是一片很好的作文。任务说的话还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认识水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说好对话。”教师的几句不经意的话,是在暗示学生:其实作文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我手写我口”,文章只是事实的陈述,思想的流露,感情的自然抒发。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多少字数,达到哪些要求。“其实,好多对话记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这朴实的话语就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一剂良方。由此可见,口语交际的确能很好帮助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做有效地准备。

二、在生活中快乐作文,让课堂有趣一点 比如杭州市胜利小学陆虹老师在上二年级的一节写话课,《我们身边的动物》时,老师脸上自始至终能以甜甜的微笑贯穿整节课,并且在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时,是老师牵着学生的手走上讲台的,老师这一亲切的举动和微笑使学生不再恐惧,不再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是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让作文课堂有趣文课堂有趣一点”成了师生共同渴望的奢侈品。而陆老师很好地做到了这点同去听课的教师深刻感受到:陆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听她的课是种享受,一点不累。课堂中多次听到陆老师的笑声、学生的笑声、听课者的笑声,那是一种自然流露的、会心的笑声。这些源自陆老师个人的魅力源于老师快乐的心态。再如有位老师在上《让我们一起去见证奇迹》这堂作文课中“魔术表演”环节时,老师邀请班内几名同学合作表演,内容为老师手中拿一枚硬币,然后用红盖头遮住,三摇两晃以后,问硬币哪去了。惟妙惟肖的表演引来学生阵阵猜疑,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观看着魔术表演,同时自主的想象硬币的去处,一幅幅饶有情趣的画面不仅浮现于他们的脑海,更活化于他们的心田。有情有趣的课堂谁不喜欢,别说学生,就连我们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三、多一点爱心,对学生尊重一点 纵观于老师的课,不难发现,他们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题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他们更多的是学生的长者或朋友,他们与学生和平相处,利用简单朴素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上台朗读习作时,老师亲切的把手轻轻的放在该生的肩膀上,不时竖起大拇指鼓励或是和蔼的给予建议;在当堂评议作文时,他始终在努力寻找着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始终以热情洋溢的语言赞赏着学生,鼓励着学生。其中有一位同学多次发言得到老师的好评,他的座位被换到了老师的位置。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的课堂,受关注的不仅仅是那些习作能力强的同学,科上海有个不为人知的小插曲。张老师暗中请一位同学帮他交了班内习作水平最差的同学起来朗读习作,期间张老师不断给予委婉的修改意见,读完后,同样给了她较高的评价,还引导她听边听同学的习作边修改自己的作文,最后,又在这位同学的作文本上,搭上了鲜红的100分。学习活动中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张老师正是抓住了学生期盼成功,渴望被赏识的心理,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想写更乐于写作的氛围。从语文教学上看,学生在张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正确答案。但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来看,张老师为学生赢得的是对滋生的肯定。所以说,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再思考能力,更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尊重学生的教师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所以学生们打心眼里喜欢张老师,喜欢他的课,喜欢她独特教学方式。这种尊重也学就是张化万成为全国特级教师的原因之一吧!

实践归来话感受(定稿) 篇2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小分队的队员考察了包装、印刷及设计企业的现状,熟悉了企业的技术现状、业务流程和行业规范,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增长了眼界,明确了今后专业学习目标,为实习与就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其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更多的接触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对我们队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明确任务、合理分工,能够针对突发情况适时调整方案,全面提升了同学们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十天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我们从中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终生受用。社会实践让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也让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在社会实际活动中,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段日子的收获也必将对大家以后的人生起到深远的影响。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同学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2.调查的理性思考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3.调查的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① 印刷企业中设计类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② 需掌握的软件类型和需要注意的印刷设计原则③ 设计公司装潢专业学生的需求状况

④ 企业对装潢专业人才的要求和期望

⑤ 装潢专业学生就业前景等专业问题

(二)建议:① 对我校包装印刷类人才培养方面

②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③ 多到企业锻炼,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的积累

④ 多看专业书,增强理论知识,特别是要多看时尚潮流事物,开阔眼界

⑤ 要熟练掌握Photoshop,CorelDraw, VI等专业方面的计算机软件

⑥ 要多到设计类公司进行实习锻炼,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初不要要求薪水的高低,以积累经验为主要目的。

4.未来的打算

(一)社会的回馈,心怀感恩

我有这样好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受之社会,更要还之于社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要用所学到的知识为社会的和谐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也许是对留守儿童简单的一次课堂辅导,也许是向灾区群众捐献的一点点财物,虽然有些微不足道,但我认为这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因为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二)个人的深造,励志成才

“知识是无穷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每次的学习都是我认

识的一次进步。毕业以后,我计划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自己还没学到的知识,争取取得更高的学位和能力,使之能够为我的将来而增添竞争力,也为我能够更好的回馈社会而服务。

5.结束语

家访归来话南疆 篇3

北京潞河中学

王振龙

2011.7.5

银鹰西向机声隆,潞河家访行进中。喀什克州阿克苏,深度接触情溢浓。

此次家访的意义重大而深远。正如中途在阿克苏的家访汇报会上其他老师所说的那样,家访让老师们深入了解了一些新疆同学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状况。让老师们对来自新疆的同学们求学之不易有了切实的体会和同情。更重要的是,家访激发了老师们对以前针对新疆同学所做工作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对自己今后工作的改进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是我们来新疆做家访的最大和最有意义的收获。

除了家访工作以外,这十来天时间我还感受到了南疆地域之辽阔,资源之丰富,民风之淳朴,社会之稳定以及发展之迅速。

1.辽阔的地域

此次家访我们主要在喀什,克州和阿克苏三地进行。感觉每两家之间的距离都很遥远。家访中间我们也游览了一些有名的景点,每个地方坐车都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我们新疆的同学们放假回到乌鲁木齐之后,很多同学还要坐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或汽车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同样,上学也要再花同样多的时间才能到乌市。种种迹象说明了南疆地域的辽阔。

2.丰富的资源

据说新疆的北疆比南疆还要富裕,这一点也许早有定论了。此次南疆之行让我感觉那里的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喀什的粮食和水果产量丰富;克州的牧业相对发达;阿克苏的核桃,大枣,水果,棉花和丰富的水资源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这三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各种宝石。

3.淳朴的民风

有人说,不到南疆就没有到新疆。这话我非常赞同,因为那里的经济虽然相对落后,但那里却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初到喀什,由于语言的不同,生活习惯方面的巨大差异,你就像到了某个阿拉伯国家。但那里的人民是善良好客的。每到一个受访的家庭,我们都受到极其隆重的款待,杀鸡宰羊,准备各种面食和水果等。在克州和阿克苏学生的家里我们也感受到了同样的热情。

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发生在6月27日和28日。27日我们去游览了克州有名的喀拉库里湖。回来的路上在喀什疏附县乌帕尔乡的一个穆斯林快餐厅用餐。由于我当天状态不佳,离开饭店时把装有身份证件等重要物品的包落在了座位上。直到乘车走了一百多公里后,到达克州阿图什市下榻宾馆时,我才意识到我的包丢在饭店了。当时已是晚上12点多钟。得知我的包丢了,带队的孙书记、谢主任以及老师们都替我着急。内派教师热老师和维族司机师傅想尽办法联系饭店,但是没有找到他们的电话。后来我想起包内还有我的另一部手机,虽然没有开机,我还是拨打了一下,结果对方有人接听。热老师用维语与对方通了话,我们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包已被饭店送到了派出所。在场的克州教育局内高办的亚力昆老师听了这个消息后立即联系了他在疏附县的同学,请他第二天去派出所为我把包取出寄回。这样我自己就不用再去一百公里以外拿包了。到此我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我也能安心休息了。第二天,十一点多钟当我和亚力昆老师到长途客运站取托运来的我的包时,我坚持除运费外在给一百元的小费。但那位维族老师傅死活不收。亚力昆老师解释说,司机师傅认为这么小的包只能收5元运费,他们不要小费,他们自己也有钱。这句话我勉强能明白。丢包事件虽然以悲剧开始,却以喜剧结束。中间折射出了当地人淳朴、忠厚、和急他人之所急的优良品质,让我既感激又敬佩。

4.稳定的社会

在南疆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人们普遍地安居乐业。他们的生活节奏比我们慢得多,却使他们享受着虽不富裕,但很惬意的日常生活。在农村人们也享受到了国家政策带来各种好处,使得他们的生活更有保障。我们深信这是一个稳定而充满活力的南疆。

5.发展的势头

小岗归来话感想 篇4

——小岗村经济发展的制约

摘要:享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的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是30年前成名的“明星村”。回顾过去的30改革历史,有成功也有失败。延伸至今,小岗却一度面临着“一步跨国温饱线,三十年未进富贵门”的尴尬。我们不否认,30年前小岗村“摁红手印”的一幕对我国农村建设改革有着重大历史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致使小岗村缓慢发展的原因和要素。

关键字:大包干、集体经济、制约、农村建设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发源地,有着“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誉。1978年11月24日,当小岗村十八户农民“趁着夜色,走进那座破败的农家茅屋时,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冬日夜晚,其实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黎明”。

但是作为全国十大名村之一的小岗村,经过20年的经济发展,为何依旧陷入“一步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未进富裕门”的尴尬呢?

一、小岗村基本信息及经济发展情况

小岗村隶属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离县城40公里,辖26个村民组,849户,3823人,土地面积8713亩,人均耕地面积2.28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家庭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全村基本上建起了新房,电话、手机、自来水、冰箱、摩托车等已进入大部分农家,2007年小岗村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倍。

近年来,小岗村党委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拓展思路、奋力崛起,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快速致富为目标,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培育工业、促进小岗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小岗实际、具有小岗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目前,小岗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葡萄产业和双孢菇产业,仅此二项就为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在旅游业方面,小岗村作为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包干”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已累计接待游客50000多人,实现门票收入100多万元。2007年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唯一一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小岗村已建住宅小区1个,在建住宅小区1个,新建了农贸市场1个,小岗村信息综合服务大楼、小岗广场正在紧张施工之中。投资2700多万元的307-101连接线--小岗大道正在施工之中。

二、回望小岗村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都要背起花鼓去讨饭。

(一)秘密改革带来的大逆转

197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小岗村农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包产到户!以严俊昌为首的18位农民立下了“生死状”,当晚小岗村农民们就秘密地把原归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按人口分配到户。小岗村实行“大包干”一年就大变样。1979年11月,小岗村当年粮食总产量6.6多万公斤,相当于1966—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总产量1.76万公斤,是过去20年产量的总和,不仅结束了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而且上缴国家粮食3200公斤。小岗村农民的行动受到当时安徽省委领导人万里的秘密支持,他方面说服其他地(市)、县领导在其辖区进行“大包干”试验,另一方面暗地里支持几个政策研究人员对“大包干”进行调研,以便为将来的制度规范做准备。安徽的做法,得到了邓小平的坚决支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大包干”基本肯定,“大包干”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农村大地。从1982年开始,中共中央连续5年发布5个“一号文件”,对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政策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充实和规范,从而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二)小岗村“大包干”的重大意义

“大包干”直接触发了我国的农村改革,对中国农村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冲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

由于人民公社强调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统一安排生产、统一调配劳动力,使农民过早失去了土地和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另外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错误,也导致干活大呼隆,出工不出力。社会主义的多劳多得原则,在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中得不到体现,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业生产以致整个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局面。小岗村实行“大包干”改革后,全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改变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农村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就完成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然而直至1978年底,在这一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模式下,我国城乡一直未能解决温饱问题,口粮分配制和粮票供应制一直实行了20多年。而实行“大包干”以后,短短几年,我国便很快地实现了粮食自给,经济发展的农产品短缺问题得到了基本缓解,使长期处于贫困中的几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3、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改革提供了经验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借鉴农业“大包干”的成功经验,“包”字进城入厂。于是,在工商企业中又产生了联产联利的多种形式责任制。经过多次充实完善和改革创新,出现了对大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兼并、租赁、拍卖等资产重组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工商业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农业分工分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带动了乡镇企业兴起,导致了劳动力转移,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人民之子”沈浩贡献于小岗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初到小岗的沈浩受了村民不少白眼和怀疑。但他从不辩解什么,只是用自己的行动在向小岗人证明自己的诚意。

在连续两个任期里,整整六年的时间。沈浩一直是用心在给小岗办实事。其中包括修建了村中路一千二百米;修建了一条18里跨越铁路,连结101省道和306国道的一条小岗村快速通道;建设了两个居民区109户,建筑面积达14170平方米;建设卫生院和养老院;开办幼儿园,修建小学校;创办了小岗面业;盖起了村委会大楼;开通了小岗村到合肥的长途线路;引进美国GLG和深圳普朗特等集团进驻生态农业园。沈浩在小岗村的6年,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 6 年,也是小岗村民得实惠最多的 6 年。2008 年,全村人均纯收入 6600 元,是 2003年的 2.87 倍。

沈浩的真心付出得到了小岗人的认可和赞许,“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说:“这样的干部我们觉得可靠,很难找!”一句话道出了小岗人的心声。

四、从天下第一村“华西”看小岗

江苏江阴华西村,全村共 80 多户,1520 人。如果说小岗堪称中国农村的“改革先锋”,那么华西是当之无愧的“发展先锋”。华西自 1961 年建村伊始便走上了一条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为主题的农村发展道路。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根据中央文件“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精神, 坚持走集体化道路。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是 12.26 万元。同年,全国农 民人均收入是293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是 9422 元。华西村人均收人是全国农民收人的41.76 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成为共同富裕的典型。华西村已经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2005年销售收人达 307 亿元,拥有固定资产超过70 亿元。在此基础上,又通过“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就业、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将周边 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 "现在, 新的大华西村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3 万人。

华西村是一个集体所有制、计划经济的典型。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集体经济。到如今,华西村的集体企业年产值已超过450亿,净利润35亿。华西村的幸福和富裕,与小岗村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相比华西村的发展和繁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小岗村的农村改革是失败的。

五、小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改革促进发展,发展带来富裕”,这似乎天经地义的逻辑。在号称改革发源地的小岗村却没能“言之成理”。具体原因如下:

(一)小岗村经验实际上是一种“突破”经验,而不是“前进”经验

小岗村之盛名,不像大寨是经过较长时期干出来的,而是一举“突破”成名。小岗村的伟大贡献在于带头突破“左”倾错误的束缚,找到了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但端正了前进方向,不代表可以自动获得前进的动力。正如万里所说:“包产到户的实现,只是开了个头。也可以说,只是把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打开了一个缺口,创造了活力很强的市场经济的细胞。”在端正了正确方向后,如何高速度推进小岗村在小康道路上前进。小岗村的探索只是千千万万探索者之一,并不比其他地方有什么高明之处。

(二)外发力量对小岗村的支持没有转化为内生力量

小岗村成名之后,得到了大量外部资源和力量的支持。既有各级政府的“关照”,又有多家企业的慷慨支援,各方面有识之士也没有少给小岗人当参谋出点子。这是其他许多村庄不具备的。然而。这些外发力量在小岗村大多没有转化成内生力量。一方面,外发力量对小岗村的推动和转化作用,大多呈现出零散的、浅层次的状态。或者是属于输血式的而不是造血式的。男一方面,小岗人在团结上存在问题。甚至少数人出现以“功臣”自居的心态。也制约了小岗村对外力的接收。

(三)小岗村缺乏先富起来的充足条件

小岗村本是一个偏僻的小自然村。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并不突出,并不具备其他名村那样大发展的条件。小岗村当年“摁手印”时,只是一个20户人家百十来口人的生产队。地处传统农区深处、距城镇较远、生产条件一般化、没有特色资源可供利用、精英人才也十分缺乏,多年没有涌现像样的能人大户。这样的一个村庄,带头跨过温饱线是很不易的。

六、“小岗村模式”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以史为鉴

不论小岗村30年前的短暂光辉,还是后来长时间的尴尬。都能为今天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教益。

(一)新农村怎么建设,要由群众说了算

任何想当然的、脱离实际的思路,不论说得多么动听都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即使是正确的思路,也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否则也不能转化成群众的实际行动。群众无职无权。但他们可以用脚“投票”。他们不理解的。就不会跟着走。新农村建设不论采取什么措施。终究不是在纸上画新农村。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必须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有条件先富起来的地方当然可以加大推动力度;条件不具备的地方。硬性推动往往适得其反。还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现在各地发展条件的差异比改革初期要大得多。这种情况下。尊重群众意愿已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决不能用一个地方的群众意愿。否定另一个地方的群众态度。

(二)外发力量的帮助必须转化成内在的动力

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三种力量:一是政府的主导力量;二是群众的主体力量;三是社会各界的支持力量。三种力量的使用,应当是有机的整体,应当有所融合,各自为战效果最差。小岗村的教训在许多地方仍在继续重演。因此要强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所谓“扎实推进”,最需要用力之处就是对乡村内力的培养。

(三)领导要做“开明人士”

没有领导的开明,就没有“改革第一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然需要领导以开明的态度对待基层干群的“不听话”,尤其要慎用手中“否决权”。尊重基层干群“自主权”。一项政策措施如果不能在基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不能一味责怪下面“不抓落实”,也不能片面认为基层观念落后,应当先自查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否有问题、有缺陷、有漏洞。对基层勇于改革创新发生的错误,更不能求全责备、一棍子打死。应当允许改革犯错误,鼓励敢为人先者,彰显敢闯敢试 的勇气。

参考文献:

参观归来话收获 篇5

玉泉罡头冯国敏

那日轵城教海之游,如九月新菊般清新,又如出水芙蓉般淡雅,令人耳目一新,现将收获感想浅列如下:

王庄小学展示的生活作文材料,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让人眼前一亮,惊叹不已。总体来说有三方面的优点:一是装订齐整,封面设计简洁却大方有深意,恰似雨后新荷让人赏心悦目;二是学生的字体大大方方,结构到位,非常漂亮,比我写的字强多了,个个都像小书法家;三是作文题目新颖,行文流畅,颇有文采,几乎篇篇可以作为范文。结合自己的写字教学,如果也增加上封皮,设计一些简单的图画,会使练字作品提高不少品味。

我们班级的学生作文与人家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每改一次作文我就如同上了一次刑场,难受得不得了。通过与主抓作文教学的教师沟通交流,犹如醍醐灌顶,大梦方醒,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自己过去的作文教学是走进死胡同,为作文而作文,无发展余地,今日得到人家指点,才有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首先是树立与时俱进的大语文观,语文课堂即是作文,语文为表述,写作服务,不能只停留在读和分析的浅层次,而应该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一切练笔机会;二是大力提倡阅读,摈弃作文书,视其为束缚学生思维的金箍。另外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如赠给学生新书、把学生作品在班级和学校展示、授给”小书迷、小明星和小状元”荣誉称号等..三是教师综合素质高能做到优化课堂,为了给我们讲清楚日常教学中是怎样引导学生练笔的,列举的两个例子都是我在讲

授同一课时所未曾想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老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四是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 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光是四川大地震这件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写了五、六次作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我觉得自己得加大学习力度,多读书,读好书,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引领学生开展好阅读,搞好作文教学;还要认真研究生活作文,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海外归来话创业 篇6

周怀北:端正心态是成功之基

人物名片:周怀北,41岁,美籍华人,马里兰大学博士。4月举家回国创业,现任武汉大学高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国际软件学院院长,湖北省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周怀北认为,首先是良好的心态。在他看来,进大学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留学是第二个转折,回国则是第三个转折。

周怀北认为,留学人员的强项在于阅历和见识。他们在国外生活多年,比较熟悉国外企业的经营、政府的运作、大学的管理、政策的制定等问题。怎么才能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呢?那就是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值。先要融入这个社会,先要有自己的平台,先得让别人接受你,让别人觉得你是个踏实的人,是个肯做事的人。

周怀北说,自己比较欣赏美国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教育学生积极地看问题。“回国创业也是一样。”他说:“中国的生活不如美国好。在中国,随便说一个事情,你都可以找出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中国在发展,那些不好的东西会往好的方向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不正是因为存在问题,才给留学人员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吗?”

张向明:“入乡随俗”很重要

人物名片:张向明,43岁,法籍华人,1986年获中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同年赴法深造,获巴黎多芬大学工商管理博士,之后一直在法国工作。204月回国创业,现任武汉法雅园林绿化养护公司总经理。

法雅园林是一家中法合资企业。在出任总经理之前,张向明对园林业一窍不通。

法国资方选中他,是因为张向明的双文化背景。法雅园林此前的两任总经理均为法国人,因为“水土不服”,都只干了短短几个月。

张向明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找到中法文化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他一方面坚持引进法国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另一方面,每个项目都不忘听取中方专家的意见。“中外国情不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都有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创业必须‘入乡随俗’,适合中国的国情。比如,法国人力昂贵,花园浇灌都由自动喷头完成。但国内用人工可能更合算。”张向明说。

凭借在多家国际商贸公司工作的经验和对本土的熟悉,法雅园林在张向明手下发展很快。公司营业额从的5万元跃升至去年的万元,今年则有望达到3000万元。“随着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园林业正逐渐成为一个朝阳产业,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张向明说。如今,他已在武汉成家,准备长期“安营扎寨”。

李英杰:用先进技术和理念服务祖国

人物名片:李英杰,42岁,祖籍四川乐山,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博士。6月回国创业,从事管道安全检测和相关设备研发,现任武汉安耐捷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裁。

在美国,李英杰做过大公司的项目主管,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妻子在惠普公司工作,家庭年收入约20万美元。尽管生活舒适,李英杰却时时不忘“回国干一番事业”。“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留学科研人员,我希望利用自己所学,引进国外先进产品和技术,带回先进的理念,促进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祖国服务。”李英杰说。

李英杰的创业,得到了武汉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大力支持,不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协助注册、管理和申请项目,还帮他申请到每月2000元的博士津贴。“政府对人才的重视,给了我很强的信心。”李英杰说。几年来,他先后从美国引进了多项高新技术,并自主开发出一批实用产品。为了推广这些技术和产品,李英杰和员工一道,一家家上门演示、讲解。通过稳扎稳打,公司在业内渐渐打响名声,在全国开办了20多个办事处,今年上半年已接下40多单生意,成为不少大公司的供货商。

谈起创业体会,李英杰说:“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留学人员首先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其次,要认识到办企业不仅仅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带来效益。”

胡奎:团队创业是一种趋势

人物名片:胡奎,42岁,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1992年赴日工作,加入方正日本株式会社。20回国创业,现任武汉方正国际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武汉方正国际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有一个十分默契的创业团队。除了总经理胡奎外,两位副总经理耿峻和石自力分别毕业于华中科大和武汉大学,三人相识于日本东京,又一同回国创业。

胡奎认为,相对于海归人士单独创业,团队创业的成功率更高。“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群人同心协力,集合各自的优势,共同创业,其产生的群体智慧和能量,将远远大于个体。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在胡奎的公司里,有日本人、加拿大人,北京人,武汉人,大家各司其责,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胡奎说,这正是公司追求的理念:和而不同。

作为一名管理者,胡奎在公司里大力倡导沟通协作意识。为了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胡奎还探索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即碰上重大项目,公司便邀请其他软件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组成“联合舰队”共同攻关。

瑞士归来话环保作文 篇7

天上那厚厚的云早已被雾霾遮住,地上的树也穿着一层灰色的冬装。当以前的湖光山色也变成了钢筋水泥组成的森林时。当我们再也无法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时,我们也将和大自然一起,慢慢走向死亡。

要说两者之间有什么不一样,无非就是瑞士人的公共交通大多是平稳快捷无碳排放的电车,而我们坐的是拥挤的,车尾喷出大黑烟的汽车。但深层次的是我们每个人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的变坏是随意挥霍、贪图享乐。是急功近利所造成的。随着时间慢慢地过去,大自然也在无声中对我们做出了抗议和声讨。现在的它,已经无法再承受更多的侵蚀了。

暑假归来话收获活动总结 篇8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在今后让我们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片天空,通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真正学会怎样与社会沟通和交流,架起自己将来步入社会的完美桥梁。暑期里,大家冒着炎炎夏日,如火如荼的展开着各自实践活动,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硕果累累。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大家畅所欲言,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表达出来,相信此次活动经验将成为大家人生的一笔财富。

每位同学依据各自实际情况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对于此次活动有如下几点感想:

1.创新与专业知识结合。同学们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单位里所学到的东西和在学校所学的理论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有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领悟。要想在日后工作生涯上有所发展,就必须理论和实践必须紧密结合,使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增长,必须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体力与脑力的差距。当我们亲身步入社会实践当中我们才深刻体会到坐在教室的幸福,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社会实践中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力量,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和武装自己,因此我们不能满足自己,需要不断的努力前进。体力与力脑是有实质性差距的。

3.抓住自身亮点,勇面困难。同学们对他人进行比较和制定不同的计划,找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抓住自己的亮点开始宣传自己,在实践中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学会了如何去面对困难和挑战。机

遇与威胁,这两者是并驾齐驱的。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不断创新的集体,他是在运动着的,我们不能在原地漫步而是应该不断加速前进,当然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去找准实质,做一个实质性的研究与探讨,完美的实施。

4.欺骗与成长。青涩的我们是未经社会洗礼之前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最真实的时候。我们满怀希望与憧憬的步入社会,面临的不总是美好,而是成长在不断的增强自己的心智,我们需要社会的熏陶,当然这需要我们正确的对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期间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是在慢慢融入。同时,人际交往是我们现在所要关注和认识理解体会的。

上海访学归来,话管理 篇9

——上海访学归来,话管理 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 肖固刚

乍暖还寒的三月,我随黄陂区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来到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前沿——上海考察、学习。从3月19日抵达到28日学习结束,10天时间里,我们听了5场专题报告,实地考察了建平中学等3所名校,观摩了8节优质课,访谈了多位名校校长,和多名学生座谈。时间不长,活动充实丰富,让人内心震撼,深深感受到,上海这座教育大花园里是奇葩竞放、沁人心脾。真希望我们的校园也像上海的校园一样充满人文的气息、文化的芳香。下面我想把上海访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几点汇报一下,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文化管理是上海学校管理的主题词

在上海各所名校访学的过程中,深深触动我的是: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存在,化为每一位师生的一种气质、一份修养,或见于谈吐,或形于笔端,形成了学校管理的文化。在上海的学校了无论是领导团队,还是教师队伍都进入了文化管理状态,文化管理已经成上海学校管理的鲜明特色。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管理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1990年前后。这一阶段的学校管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经验型管理”。就是说,在这一阶段,我们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凭个人的经验,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校长的主观意志及其人格魅力。在教学管理上,如果校长是业务能手,教学专家,他就办法多,措施多,学校教学质量也就提高较快。在学生管理方面,校长有经验,有办法的,管理就井然有序,校风、学风就好,否则校风校纪就差。特别是对教职员工的管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几乎全凭校长的个人魅力。因此,在那个时期,校与校之间的差别很大。

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前后到新世纪初。这一阶段的学校管理,也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制度型管理”。其标志是“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即所谓“三制改革”的提出和实施。其宏观背景是《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我们教育也提出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理念,学校开始注意加强制度层面的建设,促使学校管理从经验型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化。

当然,以上两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在第一阶段,学校管理不是完全没有制度保障,也不是说制度一点不起作用。在第二阶段,不是说学校管理中管理者的经验和个人魅力不重要,不起作用。主要是就其主导方面而言。即是说在第一阶段,在学校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管理者的经验、意志和个人魅力,而在第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则是制度。

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制度比校长个人的经验、意志和人格魅力更重要,起着更带有普遍性、更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制度是不是我们学校管理最权威、最理想的手段呢?不管我们怎么量化、细化,制度怎么创新,总还是有一些很重要的内容是无法考核的,无法与教师的工作量、与其报酬挂钩的,并且在“刚性"制度面前,规矩的约束,工作上的压力,会让人感觉负担过重,容易产生挥之不去的疲劳感,影响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一些人就会选择“逃离”。

一位企业管理大师说过:“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争取到。”同理,在目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简单的金钱刺激和强制的行政命令,已难持久地唤起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校长应该把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学校文化管理上来。

上海的学校管理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都在积极探索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管理的特色体系。例如:

上海的著名商标——上海建平中学,近年来结合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和未来趋势,适时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在学校发展五年规划(2007-2012年)中强调:“主题词是学校文化建设,这是时代的主旋律。发展目标是:2003年8月以来建平中学率先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确立独具特色的建平培养目标,努力构建具有建平特色的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力图在建平中学建设成开放、民主、和谐、进取的现代学校文化。” 目前,上海建平中学在学校组织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都赋予自己的特色内涵,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建平中学以其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模式、卓越的教育成绩,蜚誉海内外,建平中学已和复旦大学一起申请成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还有上海中国中学,近年来也是强调用文化管人。正如该校校长孙占林所说:“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糊弄人,文化管人管住魂。‘文化管人管住魂’就是指员工能把单位的价值观、要求变成自己的工作自觉和良好习惯”。所以他们学校特别注重师生文化精神的熏陶,用文化精神管人。在该校的《中国中学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一文中强调:以‘责任教育’为抓手,以‘生态环境教育’为特色,坚持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责任教育”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正确认识“责任”以及树立“责任心”的教育和实践,更好地引导师生员工在实践中正确理解人类的“爱心”,深化“爱心”的内涵,扩展“爱心”的外延,由己及彼,由人及物,由个人延展到集体、社会和国家,由生活延展到工作和学习,并在“爱心”的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责任”的内涵,感悟“责任心”的重要和价值。通过生动具体的活动,使师生员工逐渐理解“责任”的内涵,并逐步上升到树立起自觉的“责任心”„„“生态环境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生态伦理纳入学校的生命教育体系,提升生态伦理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判断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是非善恶,正确选择、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最终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无疑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从该校的办学思想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到文化精神的管理已是学校管理的主流了。

还上海曹禺中学也完成了《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阳光育人”的学校文化是通过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传承发展而来的,学校文化既是师生员工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信念和习惯的体现,也是学校制度制定的理论依据、处理问题的原则和行动导向,它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持续的影响力,引领并影响着学校朝着阳光大道上大踏步前进。

总之,文化管理真正成了上海学校管理的主题词。

二、校长实行任期制,学校发展规划管理

上海各学校的校长都是实行任期制。校长要经过民主推荐,专家团队考核,组织任命或经过人才引进,专家团队考核,组织任命等程序产生。每位校长的任期是4年,在4年的任期中,校长必须提交学校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后先由教育主管部门、专家团队评估认可,然后交给教育督导部门备案。校长任职期间,有中期督导考评,考察规划实施措施、绩效等情况,任职期满,有终期考核,考核规划的完成率,并作为是否解聘或连任的依据。校长在一所学校最多任期8年,然后轮换。轮换时常常把名校校长调到薄弱学校任职,上海对薄弱学校的评价是从起点看进步,校长们都是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他们敢于挑战,敢于创新,他们把到薄弱学校去任职看作是组织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是一种荣誉。

听课归来话感受 篇10

经济学院“实践归来话成就”

主题教育总结

2006年上半年是经济学院辉煌的一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更是将学院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提高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深入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和校团委、社团部关于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的文件精神,经济学院在总结过去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紧扣“广泛深入偏远地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主题,周密部署,组建暑期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同时,为突出学院特色,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院04级、05级学生中间分别展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调研等活动,同学们收获颇丰。

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8月11日迎着炎炎烈日来到了潍坊市青州庙子镇杨集管区。在那里,服务队广泛开展活动,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中间,体验山区居民生活,促进了自身身心素质的发展。服务队通过联谊、与基层干部座谈、集市调研等有效途径理解当地经济发展概况、潜力与不足,以住处当地经济发展之突破点。同时,为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队踏足2004年在当地设立的“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杨集希望小学,开展英

语、数学授课、音乐辅导、联欢等活动,并为其送去了精美的图书、衣物等学习和生活用品。活动结束,组织队员书写了题为“一片晴朗的天空”的调查报告。

经济学院还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组织04级的同学以个人自愿或自由组队的形式广泛深入农村,进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研活动,教育同学们用自己所学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思考问题,为家乡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本项活动使学院收到社会调查报告近250篇之多。

同时,利用契机,学院在05级学生中间以承诺写实报告的形式开展了一次规模宏伟的社会调查活动,遍布祖国大部分省市和自治区。同学们或以支教、或以促销等种种形式充实了自己的暑期生活,促进了自身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新学期伊始,学院收到05级学生调查报告共计71份。

实践归来,学院召开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研讨会议,紧扣实践主题,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实践报告,从不同层面展开了暑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首先,在学院各年级各专业班级之间召开“实践归来话成就”主题教育班会,研究讨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所得,总结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教育同学们从思想上给予社会调查以正确的定位,只有从根本上理解了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才能不断提高学院的社会实践水平。

其次,以年级助理辅导员为主,组织班委、班干部,以及在暑期

社会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开展了一次气氛活跃的暑期社会实践座谈会。与会同学畅所欲言,有效地确保了座谈会的成功开展,达到了教与被教的目的,使同学们有机会认识到自身社会实践的不足,为以后社会实践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有效经验。

再次,以院第五届学生会骨干为主,组织召开经验总结大会,以分析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主题宣传教育,深刻研讨社会实践工作开展的重大意义,教育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有效结合自身所学,理论联系实际,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使同学们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还充分有效地培养了同学们自主发展、自求进步的意识,提高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水平,为学院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经济学院团总支

上一篇:统计学中英文名词解释下一篇:我的暑假计划200字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