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通用12篇)

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

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北校张丽霞

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可是这看似数学学习中简单的“计算”,却让师生头疼着。看看每一次的小测试就不难发现:如果学生一份卷子中计算题都对了,这整份卷子一定做得不错。反之,如果计算题错几道,整份卷子分数不会特别高。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计算教学不外乎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在每一册教材中都有几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内容。想了很多次,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基础性的东西是什么?直到再一次教二年级数学(正好和一年级数学老师同办公室)才豁然开朗。我认为知识方面是概念的理解,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减,二年级乘法口诀表,计算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学生态度、良好的习惯。

一、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特别重要。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认识,分数基本性质,加减乘除的意义等概念理解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计算是必不可少的。

从一年级的100以内的数,二年级千以内的数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中高年级大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每一类数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否理解很重要。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比如一个两位数,56里面有5个十和6个一;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56+32=?学生很自然会想到几个十相加,几个一相加,然后合起来。从数的认识到计算是相辅相成的。再如:小数的认识,学生认识小数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加减计算,和整数加减相比算理都是相通的: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加、减、乘、除等意义理解需要放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观察、实践、质疑、交往、活动中明白每一类的真正内涵。

二、20以内加减的重要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四单元的计算,近期正好教学三位数的加减。经过了两位数口算、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三位数加减一次进退位,到三位数加减的连续进退位,对于笔算,学生已经很清楚算理与方法了,竖式的对位绝对不是问题了。经过了几节课练习,学生跃跃欲试想来一次计算题比赛。作为老师我也很认可这

种方式。在师生都觉得没任何问题的情况下,10道题的小比试开始了„„结果是有欢呼雀跃的,也有垂头丧气的,我们很认真的分析了下。

其一:速度方面的差距原因除却学生写字快慢,应该是20以内口算的熟练程度。你想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竖式个位、十位、百位两个数字不管是不是需要进退位,不会超过20的。不进退位的10以内就可以解决了,进退位的才是20以内的口算。例:

其二:出错原因。看错符号、写错数字、计算错误、计算慢没时间检查,还有自信满满有时间也不检查。这就看出学生的心态和是否认真的习惯了。有几个学生可能会不进位的进位了,不退位的退位了。学习了进退位把不进退位“忘了”。适当的练习是需要的,让学生由会到熟练掌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三位数加减是如此,两位数加减笔算、多位数加减笔算,学生用竖式计算,每一数位上两个数和或差都不会超过20的。所以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口算是小学加减计算的基础之一了。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老师尽其所能让学生各种方式体验、感知。摆小棒、拨一拨计算器、摆一摆各种图片,小比赛、两人口头练习,能让学生看到(12-7=9+8=)题目,张嘴就来,形成直观。对以后计算学习绝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乘法口诀表

乘除法计算中,乘法口诀表就是“钥匙”。如果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学生不过关,二年级下册开始的两位数乘法、分数计算中约分、通分会用到,三、四、五年级的分数、百分数计算都会受影响的,所以乘法口诀表这把“钥匙”一定要让班级学生熟之又熟的拥有它。

其实我们都知道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归根到底又回到了加法上,九九八十一,乘法表中最大一个数81,9个9逐次加起来的话,又回到了进位加。只是超过了20,但如果竖式的计算想来也只是进位问题。数学中各类知识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叠加在一起的,互相关联。如果学生每一类小知识都掌握

好了,通往数学殿堂的楼梯就会上的相对轻松的。

可以说数学概念理解是一把把数学学习中的小钥匙,有了这些小钥匙,打开数学领域的一扇扇小门,数学计算就一环环穿起了整个数学知识的框架。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心态、良好习惯(认真、仔细、耐心等)也是重要的一环。计算教学要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好计算的方法;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让学生体验计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借鉴:

1.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2

一、联系旧知, 启发新知

知识的系统性和新旧知识的连贯性是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之一, 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起到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 这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更突出。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钻研教材,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精心设计准备练习, 启发学习新知。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规律, 很快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复习导入时可设计两组口算题:

上述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与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 完成题目后让学生围绕着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如何添0的, 添几个0, 为什么这样去掉0。 唤醒学生对末尾有0的乘法算法和算理的记忆, 这样的复习设计能为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做好铺垫。

接着出示例题:同里小区有850平方米草坪, 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 这些草坪每天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这道题应该怎样做? 学生通过复习导入中的练习, 很容易想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及式子, 同时也能清楚地反映出这题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计算。

这样为学生创设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问题情境,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为他们学习搭桥叠梯, 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二、引导探究, 开放教学

引导探究就是根据学生的疑惑进行引导讲课, 讨论释疑, 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识。 在小学阶段, 学生要学习许多的计算法则和运算定律。 教师不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计算法则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通过设计有效的新授过程, 使学生主动地通过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得出, 这样不仅使学生记得牢,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中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题目的能力。 因此, 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计算内容, 教师可以直接出示题目, 并设计一些对于新授内容有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大胆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也可以围绕问题小组讨论, 把学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最后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计算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而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班级中总有部分学生可能领悟能力弱些,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 稍加点拨, 使他们也能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新知。

数学中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 通过发现规律, 用文字叙述规律, 就可以得出结论, 继而获取知识。 例如归纳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时:让学生思考讨论:9.8×4应该如何计算?我们学过整数乘法的计算, 那么小数乘法能不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呢? 如果可以, 怎样转化呢? 学生讨论得出: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按照整数乘法去计算, 因数扩大多少倍, 积就要缩小多少倍这个数学规律。

接着出示下面的习题, 独立完成并计算, 计算后想象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提示:“观察以上各题, 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什么有关? 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很快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有关, 从而引出被乘数有几位小数, 积里就有几位小数的这一计算规律。 (因为要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被乘数扩大了多少倍, 乘数不变, 积也随着扩大了多少倍, 所以必须再把积缩小多少倍。 ) 然后概括出《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再看被乘数中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

三、理清脉络, 形成技能

学习完例题后教师要很好地帮助学生整理知识脉络, 理清思路, 形成系统的计算方法, 还要尽量让学生回忆本堂所学的知识点。可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它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计算时的注意点是什么? 你认为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通过小结, 学生加深了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这对于学生进行题组训练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接着, 教师根据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设计练习, 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形成计算能力, 达到巩固新知的能力。 计算题的练习设计, 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计算, 而是通过多样化的练习, 让学生掌握计算的解题关键。 在教学《小数乘以整数》的练习课上, 我围绕小数乘法的关键, 运用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联系, 设计了填空、判断、计算等练习形式。

填空题设计:根据36×24=864, 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判断题设计:判断下面各式中积的小数位数有没有错误

计算题设计:先判断积中有几位小数, 再列竖式计算:

这些练习巩固了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突出了计算要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解题技能。

四、重组教材, 活跃气氛

单纯的机械操作容易使学生思想僵化, 思维缺乏主观色彩。 计算课, 教师不做充分准备, 很多时候就可能上得枯燥乏味, 学生也不是因为喜欢而学习计算, 这样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负担。 设计《小数乘小数》时, 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地思考, 批判、反思整个计算过程, 预测和检验计算的结果。 适当渗透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是必要的;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具有很浓的学习兴趣。 于是, 在课前设计时对教案作了适当修改。 把3道口算题改成判断题3.16×2.8=8.844, 1.13×26.84=303.292, 1.25×3.2=4。 第一个判断题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是正确的, 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3.16和2.8的整数部分, 而忽略末尾上的数字;第二题大多数学生判断也是正确的, 而且对题目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最后一题, 还是有很多同学认为是错的, 教师让学生通过算一算来检验自己的判断, 这样很清楚地发现自己判断失误的原因。 运用判断题能让学生在第一轮学习中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再出示两题:2.8×2.2, 2.8×0.2, 说说它们的乘积比2.8大还是小, 并说明理由, 第二题的结论还让学生进行了计算验证。 以往的整数乘法的经验是一般乘积比因数大, 现在在小数乘法中, 居然出现乘积比因数小的现象, 让学生探索及分析原因是用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 两次练习, 使本堂课在轻松活泼畅的氛围中展开。 例题2让学生说说“1.4×0.6”是什么意思, 算算其他家具的占地面积, 本题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很感兴趣, 所以都乐意计算, 实现了预期目标。

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3

【摘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而且计算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新课程对计算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改变陈旧枯燥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尽的义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68-01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计算水平的高低,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在课改的今天,计算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正是围绕计算教学展开,从以下四点进行探究:

一、调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比起其他学科是一个难度较大且抽象性强的学科,不感兴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将会是非常痛苦的。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内在动力。面对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数字,教师只有把小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数学计算学习。

1.把计算教学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可以把生活化的情境植入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主动发现思考的乐趣。对于“19+38”这样的练习题,假如教师直接将计算题呈现出来,对小学生而言肯定是一个没有乐趣的学习任务。但是,教师如果换一种说法:“小红从爸爸那里得到了34元的零花钱,从妈妈那得到13元零花钱,这时,她一共有多少零花钱了呢?”,这样提问则会激发出学生的计算兴趣。

2.在计算教学中鼓励小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计算水平,设置难度较低的必答题,难度中等的抢答题,也要适当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选答题,指导小学生开始计算比赛,激发各个层次的学习计算的积极性,在促进课堂教学趣味性提升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积极性。

二、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大有帮助。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从审题、计算到書写,一气呵成,中途不能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在“抄错”这个问题上,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平时做题时边轻声读边写。要鼓励学生读出来,这样就能提醒学生认真看清楚数字,当学生由眼睛看到了数字经过大脑分析后再说出就不容易出错了。如果学生读出来后再写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避免抄错数字。当学生计算时错误率高,老师往往也会急于求成,这个时候,很多教师则要求学生做很多题来达到练习的目的,这样的效果适得其反,久之,也会导致学生心理上对计算有所排斥。假如教师要让学生做20道题,而且把这20题分二到三次做,每次只有6-10题,少而精地去练习,细水长流地练,还结合一定的表扬或者鼓励措施激发学生去练习,学生自然也就会很高兴地去做,努力去完成每一道练习题了,以这种“短频快”的步子去练,学生的计算效率也在稳步中提升。

三、组织多样化计算训练,激发计算兴趣

众所周知,计算教学的过程和演练的过程都相对枯燥,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都觉得计算很乏味,没有其他生动的知识那么新奇、有趣。而且计算还带有一定的抽象性,鉴于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设置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指导学生练习。例如,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一方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还能将抽象化的计算变得更加的具体、形象。或者也可以采用卡片进行分组限时计算。开展计算竞赛,提高小学生的竞技能力,还能加强小组间的共同协作,有助于学生间进行计算习惯的修正。多创设一些听算、口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对计算保持长久的兴趣,并且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引导学生多分析计算中的错题

很多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而且屡次在同一个地方出错,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错题以及错题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出错的原因,找到根源所在,争取在下次的计算过程中能有效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在错误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

例如,有一些小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感知笼统的问题,很容易抄错题目,有时候还把加法当作减法来做,进位出错、退位出错等现象,教师可以把这些错题拿到课堂中进行讲解,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师生一起分析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粗心大意、不懂计算法则、运算不熟练等,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有效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五、科学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有教学就有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做好其他方面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评价环节,通过积极评价让学生主动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对计算学习的自信心,不断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发展,在鼓励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整体成绩奠定好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的牵强附会的教学模式,传授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运算的道理。然后再通过多元化的算法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另外,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他们在计算数字的同时,发现数学学科的奥秘,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70

[2]余夕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

[3]邵晓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4]孙敬彬.“深度练习”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意义与构建[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

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4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的素质教育,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思考,不断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计算能力的因素和解决的方法。

【关键字】:数学计算能力运算法则 估算 口算 计算习惯

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的现状、我们所要培养的总目标以及现代生产与科学技术水平制定的,而且兼顾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概括来说要求小学生要具有准确地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计算能力是最重要的数学技能之一。在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计算能力普遍比较低,达不到教学大纲中的要求。

通常在课堂上我们会觉得学生们把知识掌握的很好,而在作业中,试卷上,错误就多得惊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认真总结和分析之后,我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抄错符号或数据,如将“+”看成“÷”,将“0.61”写成“0.67”。有的学生列坚式计算时,常常忘了把最终的结果写在横式上,或把验算的结果写在横式上;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还有的学生口算不熟练,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乘积出错或试商出错。

第二,算理模糊,掌握不熟,随心所欲。教学简便运算时,学生由于算理不清,掌握不熟练,造成错识。如38×99=38×(100-1)=38×100-1=3799,38× 100比38×99多了一个38,应减去38,而不是1.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通过多年来我对考试后的试卷分析和作业中出错问题的认真总结,我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到三类数——整数(自然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那么怎样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呢?我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三个环节:

1、搞清算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讨论,互相交流的方式,按照运算意义一步一步地归纳出运算法则。

2、多加练习,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恰当时机,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计算练习,并对学生的计算过程多加指导和评议,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

3、注重纠错,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剖析,可精心制作出一定数量的、带有各种计算错误的错题卡,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把错题卡上的错误逐一更正,同时向全班说明每道试题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有时学生犯的错误经老师指正后,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又犯同样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千万不能急躁,要耐心疏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扰。

二、注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实践证明有五个好处:

1、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

2、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

3、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

4、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4和9,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3,相乘就一定是6,如12×23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192÷48可以将192看成200,48看成50,商大概等于4.不可能是5.三、在课堂中切实加强学生口算训练。一般采取下列步骤进行口算训练:首先,先让学生口算出结果。其次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肯定,有时对同一题目,还可问问学生有无别的口算方法。最后教师对口算方法给予解释和强调。除教材中的口算题目外,教师应该再精心编制一定数量的涉及多种口算方法的练习题,在自习课上让学生反复练习,我们要把口算训练穿插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口算训练经常化、长期化,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快捷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认真看、二仔细想、三细心算、四耐心查。认真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仔细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细心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不能潦草,不涂改,格式一定要规范,保持作业整齐美观。耐心查就是认真检查。计算完,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

五、善于采取简便算法。有些数学计算试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我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5

作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发动机培养情绪,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平时工作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目前小学教育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3.候答时间过短。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导语激趣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促进学生形成追求新知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应在上课开始,就用导语粘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跃跃欲试。如在教学计算100 以内加法时,则可设计“考考老师”的活动,让学生出题,老师说得数,然后老师对答如流,准确无误。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好多疑问,这时老师再提问“这是怎么算的呢”?这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 —

进而转化为良好的求知活动。

三、直观教学激趣

根据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采取直观教学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上形成数学概念,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得数是6 的加法时,老师可以在黑板左边贴上了5只小企鹅,边贴边提问:“黑板上贴的是什么?有几只?”学生回答后,板书“5”,再在右边贴上一只,一共有几只小企鹅?(同时在小企鹅外面画一个圈),问:“一共有多少只小企鹅?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边指图边问:“5+ 1 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板书:“6”。

从上面的例子清楚地看出: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这样的情况需用加法计算。通过图画的辅助诱导,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

四、活动激趣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动,根据小学生爱动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而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 — 2 —

枯燥的数字,转变成荣誉接受的身边熟悉事物或比较生动的小故事,以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初步教同样多”时,我用“孙悟空分桃”引入。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走累了坐下来休息,唐僧说他有点口渴,于是派孙悟空去找水喝。过了一会儿,悟空抱着15 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回来了。八戒一看馋的直流口水,悟空见了偏逗他,他给了师傅6 个,沙僧5 个,八戒4 个。八戒一看抡起耙子朝悟空打去,他要和师傅,师弟一样多。这下可把悟空给难住了,急的他又蹦又跳有挠头。同学们都想帮助悟空。这时老师可以适时告诉他们有一种分法可以使他们都吃到一样多的桃。同学们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在这种积极的状态下,学生会愉快地接受新知而不感到乏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儿歌激趣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觉得较抽象和单调,据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数学知识编成口诀、儿歌等,这样不但便于学生掌握,而且使学习富有情趣。

如在学习“凑十法”时编配了“凑十儿歌”:

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两五相凑就满十,九和一,八和二,七三、**也好凑,两数相凑都是十,— 3 —

做加做减想到它,又对又快用处大。

七、游戏激趣

小学生常常感觉不到数学学习的愉快和美妙。为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教学中应当设计适量的游戏教学活动。

游戏活动使教学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愉悦性,他们在游戏中能突显出自己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并获取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不但提高了对数学的认识而且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一年级教学时,教师既要充分准备又要抓住时机,把游戏活动和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使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教学识数时,可组织学生说对口令、找朋友、击掌合数等。

八、竞赛激趣

一年级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荣誉感,开展学习竞赛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促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能使学生在活跃课堂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应常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夺旗竞赛,这样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构建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建议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共同探讨研究。

赣州市南康区浮石乡中心小学

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6

时 间:

小 花2014年7月13日

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传统的复习课,一般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与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并通过各种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特别是重难点知识,增强解题能力。这样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也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教师“牵”着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忽视了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合作技巧、自我反思等的培养。笔者认为复习课应该确定复习课的目的,拓展复习课的功能,来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思想。

一、完善整体的知识结构

巩固“双基”、查漏补缺、建构知识是复习课的基本功能,在新课改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教师要认识到查漏补缺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主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由“点”到“面”的系统知识。

时刻谨记复习课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自查、自补,最后由学生自主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明确查和补的内容不应仅是知识和技能方面,还应包括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如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收获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举例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面积?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相关的知识?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

顾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内容,并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合作交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较强的记忆,为以下的复习做好铺垫,以便形成知识网络。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完善知识的建构,重视练习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努力“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习题练习经常是查漏补缺的方式。复习课应以基础题为主要内容,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层次要求的题目,调动各层次水平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巩固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发展性练习。如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小学六年级了,学过很多有关图形的知识。我们要对学过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进行整理、归类、比较形成知识网。自学完成以下图1的填空,完成后小组同学交流说说,这些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长方形是通过数方格来推导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的,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的。”“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转动图为图2)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像——树。”“这多像一棵知识的“树”啊!图形与图形之间紧密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哪个位置?”“对,是‘树根’,是基础”。这样的复习过程,既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又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

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情感态度的养成,都离不开学习者的思考、反思。复习课上的反思,是基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基础上的活动。反思目的是让学生自纠、自补,最后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反思应从不同角度进行,既可以回味学习过程中的心里感受,也可以自查学习效果,还可以回想思考问题的过程。例如复习《数的认识》,由于这部分内容多而杂,学生感觉知识点一多就乱!在复习整数、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分数、小数等概念之后,笔者发现学生思绪比较乱,就停止引导归纳,让同学们看书76页,看看书对比,老师还有什么知识点遗漏复习了。这样让学生通过跟教师一起复习整理、自己看书对照、与同学交流等活动,发现知识网络中遗漏的知识点,同时自己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自查、自补来达到“温故知新”的功能。在复习阶段,让学生反思学习历程,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清点自己学习的成效和收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脚印。实际上,学生知识的掌握要通过自我反省才能牢固,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才能深刻。互评,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教师的适时指导、点拨对学生的反思能力形成非常 重要。

三、强化知识的应用价值

复习课上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更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应突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设计综合性的、多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当应用已复习的知识点时,教让学生拿出自己手中的一个平面图形,量出所需的数

据(取整厘米数),并算出面积。请选一个图形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单位:米)

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一方面,在复习和整理有关的数学知识时,要注意寻找这些知识的现实背景,尽可能从这些背景引入复习;另一方面,在设计和编制复习题时,尽可能从生活题材出发,挖掘和发现这些题材蕴含的数学问题。

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把握好复习的总体要求,精心编写复习计划,设计复习过程。在教学目标方面,侧重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运用转向侧重学生智能、情感的全面发展,不断拓展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品德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同时,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巩固和强化,还要重视对蕴藏于数学知识技能背后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集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平洛小学教师张小花

我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行为习惯,学习兴趣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 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2年, 数学教学中如果要达到“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快乐, 学得会, 学得快”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我们广大师生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准确地进行思想教育,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备课时要备学生的“思想”。一旦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作指引, 他们就会在学习、纪律和生活中变得主动起来。那么如何做到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 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互信。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备课中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作为切入点, 来引入新知识。让学生们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 有这样一道函数应用题, 要求学生用函数计算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一小时漏多少千克的水, 可是有的学生没有考虑计算单位, 结果等于1000多千克, 于是我引导学生体会他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的联系, 什么样的家用水龙头一小时漏水1吨多?水龙头开着时一小时能流多少水?学生渐渐发出了笑声, 开始觉得自己的计算结果是个笑话。于是找原因, 注意到了单位。教师的耐心和幽默能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高大形象, 为取得学生的信任打好基础, 以便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 能让学生对“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就能让自己进步”深信不疑, 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去学习, 去完成作业。当然教师同时必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钻研教材教法, 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吸引学生。

第二, 用具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注意循序渐进, 我是一名班主任, 于是我尽量将学生每天要做的事情具体化, 将全班的事分给全班的同学做。例如:点名、检查卫生、检查作业、擦黑板、学习中的互助 (一帮一) 、每天的学习情况小结等, 只要教师和学生能想到的, 都分给学生去做, 甚至班长、组长也可以轮流当, 但是每一名同学都要将自己每天所做的事作好记录, 并在班会课上进行点评总结。就像魏书生老师说得那样, 每个学生每天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那几件事, 因为事情具体、简单, 学生就能做好了, 学生的价值体现出来了, 他们自然就有了成就感, 也快乐了!本学期, 我在班内开展了一项活动———“今天我是班长!”实行轮流当班长, 结果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们都想在自己当班长这天来表现自己, 对班内卫生和学生作业的检查都很认真, 而且详细写好工作记录, 甚至还有的人写了对自己的评价。这对于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 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 由于数学抽象的特点, 难免有学生会掉队, 掉队的学生很需要及时得到帮助, 如果学生之间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这时候教师就应当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 尤其是心理上的辅导, 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我们要知道, 一个学生的思想产生波动, 变得消极, 会直接影响到别人, 因为我们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他们之间最容易互相影响。所以我们在关注和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法。

第四, 为了给学生做思想工作时少走弯路, 教师要多和家长联系, 全面了解学生, 千万不要认为和家长沟通只是班主任的事, 学生是很容易被教师的关心感动的。只是我们在和家长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 一定要以自己是学生的好朋友的心态来进行。在教学中, 我每个星期都要和几个学生家长联系, 了解学生的思想波动, 以及他们在业余爱好、性格特点、对老师的印象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在家中做作业的时间和家庭有什么困难。我发现开始请学生家长到校时, 学生大多数是不高兴的, 后来看清了我的真实用意, 是为了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 学生们更加信任我了。家长们开始时也不太配合我, 有的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了, 想打就打, 想骂就骂, 我没有怨言, 我们家长不会教给孩子知识, 全指望你们了!”也有的说:“有什么大事啦, 我还着急上班呢, 能不到学校去吗?”或者有的家长来校后只是“嗯!嗯!”不发表自己的看法, 还有的家长说:“自己管不了孩子, 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吧。”每次遇到这种情况, 我都是耐心对待, 说服家长认识到要和老师联合起来动脑筋想办法积极管理学生, 不能单靠老师或家长, 更不能简单地过早给孩子的未来下结论, 这才是对孩子负责。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家长们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变得更加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 不再认为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 不能单靠“管孩子就是孩子要钱给钱, 要衣服给衣服就行了”, 甚至主动来学校了解自己孩子的近期学习和在校表现情况。教师也要和同行多教研, 寻找最好的教学方法。我每天都要和各位科任教师交流, 了解我班学生的上课情况, “哪位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问题”、“哪位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 做小动作”、“哪位学生作业不认真”等。以便给学生做思想工作时有的放矢。

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兴趣;主体;开放;合作

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必须走进课堂,而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于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去,不仅要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

一、设置生动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说明了“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将数学知识在数学情境中合理进行呈现,既体现了数学的真实存在性,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种方式共同作用的活动方式,课堂上教师应努力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如果教师只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和学,而忽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只会导致课堂枯燥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长此以往,将出现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的局面,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厌学情绪产生的重要原因。为了充分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积极地进行实践:

首先,认清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原学生学习主人的身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合适的场景与条件,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努力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丰富他们的课堂学习。

其次,预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讲得太多、太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太小,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质疑与讨论空间,使学生带着疑问去解决问题。如我在《角的认识》的教学,当讲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书本和操场的形状都是长方形,但课本的四个角比起操场的四个角显然小得多。为什么说它的四个角都是90度的角呢?”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涉及角大小的本质问题,于是就顺水推舟,让大家发表意见。小组讨论后,我及时引导,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显示一个60度角,再把角的两边延长、缩短,结果这个角还是60度。最后总结归纳达成共识: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三、将“开放式教学”带入课堂

开放式教学既是对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開放他们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的创新。在四年级《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发现教材主要是按两端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及一端植树的思路来进行安排的,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来认识间隔与植棵数之间在各种情况下的关系。

四、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通过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它将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方式改变为“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的方式,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各自探索的学习成果,批

判怀疑各种观点、假设、思路、方法等,通过交流分享同伴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干;善于动脑、善于动手。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进行探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做数学,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识。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通过改革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来转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5.

[2]陈清容,吕世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

[3]夏慧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我对公司班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9

班组是企业中基本作业单位,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组织。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系列安全措施、控制措施,都要依靠班组长组织员工具体实施,设备设施都要由班组员工去正确操作和维护,总之,整个企业要靠班组来维持正常运行。班组建设作为企业一项基础管理,是企业生产和管理任务的最终承担者和实践者,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及推动企业各项管理上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一个企业犹如一座大厦,那么班组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随着我们公司一期、二期的顺利投产,公司对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求越来越高,加强班组建设,就成为我们公司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我公司自正式投产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班组建设的文件,这些文件的颁布、实施,明确了班组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促进了班组科学化、规范化、目标化和制度化的进程。各车间已经把班组建设摆到了重要的位臵,各车间组织员工认真学习班组建设的各项文件,公司坚持每月对班组进行检查、考核,年底评选出星级班组和不合格班组,对星级班组进行了授牌和奖励,对不合格班组组织反思和学习。这些都无疑对班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公司班组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公司班组建设发展还不够平衡,基础不够牢固,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我公司班组建设主要存在问题

1、对班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班组都没有深刻理解班组建设的重要内涵、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只注重生产任务、生产指标和安全生产的完成,忽视班组管理,班建台账流于形式。

2、班组长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不高。由于我们公司是新建单位,缺少各方面都合格的班组长,有些班组长生产经验丰富,业务

1能力强,但文化层次偏低,难以将现代管理知识、微机应用和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落到实处。有些班组长年轻,文化层次高,技术能力强,但班组管理经验不足,甚至未经培训就上岗,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难以将班组工作管理到位。

3、未能建立有效的制度化管理,考核制度不落实。班组长未能很好的按照制度进行管理,奖勤罚懒,公开透明,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机制在班组内部并没有真正形成和落实。有些班组长工作图省事,怕得罪人、怕承担责任,不愿批评,不愿考核。对奖金分配实行大锅饭,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

4、创建和谐班组的氛围不浓。由于我公司员工成分复杂,既有新钢公司划转老员工,也有中冶公司招聘的新员工,两类员工有些相互排斥,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而大多班组长不善于做职工思想工作,不善于解决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导致班组亲和力不高,凝聚力不强,缺乏战斗力。

二、加强班组建设几点思考

班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搞好班组建设,必须持之以恒地全方位着力营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理顺各种工作关系,调动相关积极因素,才能使班组这一企业“细胞”充满新鲜活力,发挥能动作用。

1、党政的重视支持是班组建设的动力源泉。将班组建设工作纳入车间主任和书记绩效考核,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是搞好班组建设的前提条件,建立由行政掌管的班组建设奖励基金,用于班组竞赛奖励,定期召开班组建设工作会议,专门研究讨论班组建设工作并积极解决问题,制定并逐步完善班组建设的管理措施,对班组建设的不断发展提出建议和要求。

2、抓好班组长的培养与使用。一是注重培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对现任班组长进行强化培训,一方面应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自学管

理知识、管理方法、拓展知识面、增强管理意识,比如推荐一本好书;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可以安排班组长到公司班组建设好的单位交流学习,也可以请公司的优秀班组长到公司传授经验,使班组长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动态考核,注重业绩评价。各车间将指标细化,落实到班组,班组长的业绩要同班组所承担的各项考核指标挂钩,每月对班组生产任务、指标、成本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每季度对班组建设综合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出优秀班组和不合格班组,对连续一年不合格的班组长进行撤换,对优秀的班组长和班组进行奖励。

3、实行班组管理指标化。车间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各班组、各岗位、每个职工身上,做到车间有目标、班组有指标、个人有责任,充分的依靠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班组这个平台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在这一点上检修车间做的不错,把指标细化落实到每个员工每天的工作中去,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行班组管理制度化和班组考核民主化。首先,班组长应对一些新规章制度、工作措施的出台,都要进行正面的解释、引导,使广大职工真正的清楚和理解它的含义。其次,班组管理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各项考核管理办法执行。在工作安排上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存在关系户;在考核上要一视同仁,不能存在随意性;在利益分配上要杜绝不合理性。必须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对职工的任何考核都必须及时反馈到职工,对受到考核的职工要做好正面教育,使其心服口服的接受考核。

5、培养员工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强化员工之间的群体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班组有一种团结、友爱、活泼的气氛、大家相互关心、帮助、照顾,能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班组长要善于协调好人际关系,使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亲密。要提高员工的群体意识,使之具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员工的群体感、集体荣誉和自豪感,培养大

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大局观,使每一个成员都关心班组,热爱班组,深刻理解自己的利益与班组的利益相连,个人的言行与班组的形象息息相关。把班组的任务看做是自己的动力。工会组织也要充当桥梁和纽带,可以组织座谈会,了解各类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还可以组织一些团体配合训练,增加两类员工之间的互信互认、团结协作,另外,两类员工可结对子,以老带新,评选出最佳师徒或优秀团体。努力化解新钢划转和中冶公司招聘的新老员工的隔阂。

6、班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班组管理包括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指标管理、资料管理、纪律管理等,这些管理工作都需要人去完成。说到底,班组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班组长要善于做思想工作,用理想信念教育职工,用形势任务激励职工,用美好前景鼓舞职工,达到职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其次,要尊重职工、信任职工、理解职工、关心职工,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再次,要增强民主意识,可通过班员大会、“ 我与班组共成长”(公司已成功举办了两次此故事比赛)、“如何做一个好员工”(公司已成功举办了一次此演讲比赛)或“危机来临我为企业做点啥”(根据现有钢铁企业严峻的形势)等活动,广泛发动职工建言献策、征集合理化建议,对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要高度重视,能解决的要认真处理和答复。

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0

关键词数学日记 作用 内容 基础性日记 应用性日记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过去,学生常常觉得数学只在课堂里,这种感觉来自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课内,不重视课外;只重视课本,不重视联系生活的做法。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看法,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中去寻找数学。要求学生到日常生活中,生产劳动中去寻找数学,并把它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当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时,他们惊奇地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

数学日记是小学生的一种数学书面写作记录,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经验性的总结。它可以是某篇文章的阅读笔记,也可以是对一个数学概念的分析或者解释一个数学问题,或者是快速记下头脑中闪过的想法以及思维片段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日记来获得学生学习的有关信息,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日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或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看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兴趣、态度、情感、信心等。

一、数学日记的作用

(一)生活中找数学,感受数学魅力

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和“做”数学,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以数学日记的形式随时记录下来。如学完了乘法后学生写了这样两则数学日记:

(日记一)我觉得“搜集生活中的数学”挺有趣的,可以让我们多知道些数学和生活有什么关系,这样学数学我就觉得方便、轻松多了,比如说到酒店吃饭结帐找钱,我就懂得用减法计算找多少钱;去坐地铁,知道了一个人的车费,就能用乘法来计算三个人的车费一共多少钱。

(日记二)今天下午,我骑着单车,爸爸拿着篮球,准备去附近的篮球场运动一下。到了那里一看,很多大学生在打球,一个空位都没有。爸爸说:“要不我们沿着湖你骑单车我跑步?”我点点头。我们绕一圈大概花了6分钟,这个湖周长大概600米。爸爸问我,照这样的速度,1小时你能绕几圈,合多少米?我坐在湖边想:绕一圈花6分钟,所以一小时能绕10圈。一圈约600米,10圈我用600??0=6000米。我把答案告诉爸爸,爸爸满意地拍着我的头说:ok!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并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和描述面临的数学问题,充分运用生活经验和自然语言去表达和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与周围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实现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反思数学学习疑问,培育问题意识

每一位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写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空间,可以诱发学生对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大胆的发问、猜想、探索和反思,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发展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反思可以是在学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单元之前或之后进行。例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之前,为了让学生感受万以内的数,让学生搜集“爸爸妈妈花在我身上的开支”,同学们看到爸爸妈妈每个月,以至每年花在自己身上一大笔开支,于是开始思索如何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再如,学校组织全校同学去春游,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数学日记:今天我们学校去春游,在吃饭后,我看到了很多装着垃圾的袋子,我去提一下,一袋大约有100克,全班44人,4个人一袋子,就有1100克,全校22个班,就约有24200克,等于24.2千克,全校24.2千克还不算多,如果全国的学生呢?这个数目可大了,所以垃圾应很好地处理才好!“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基础上,要理解知识的内在实质,就必须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通过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在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对知识的理解或应用不断地提出质疑和反思,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展数学交流能力,体验学习乐趣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学生把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探究的过程用数学语言写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中,学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畅谈学习的收获和感受,并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数学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请看下面两则数学日记:

(日记一)分数的应用——打折,一开学就学习了。当时我只会7折的定义,那就是如果一个物品原价10元,现价7元,就是说此物品是7折。我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实践一次。机会终于来了,星期六我们全家去王府井买衣服,商店里的衣服可真多,叫我眼花缭乱,最吸引我的要算是打折商品了。妈妈终于选中了一件衣服,原价695元,8.8折卖。我太高兴了,我开始心算,8.8折的意思是原价100元,现价88元。那么妈妈的衣服应付多少钱?那就是(695??8/100)元,式子能列出来,没带笔算不出最后的价钱,心里很难过。还是妈妈心算快,告诉我是611.6元。看来我学习的不过关,还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要努力啊!(日记二)今天,数学单元测试卷发下来了,发现我一粗心把数学书厚2厘米写成了2米,这可不得了,因为粗心,一本2厘米厚的书变成了姚明那么高!如果小朋友要看书,就要三个小朋友互相帮助,一个站在一个的肩上,才能翻一页书,这多可怕啊!所以单位名称一定不能搞错。

二、数学日记的内容

数学日记所包含的内容有许多方面:学生的疑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问题解决,学生个人的成长记录,特别是有关于数学家的传记和数学史等。

1.读书日记:主要是学生对自己读书情况的记录,通常会记录下所读书籍的名称,带有简短的读书笔记。

2.生活日记:主要用来记录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景记录,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有学生发现生产劳动中有数学,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家决定卖出一批稻谷,但爸爸不知道是卖稻谷合算,还是卖大米合算,我便为爸爸算了一笔帐。如果卖稻谷,100斤稻谷,按市价可得50元。如果卖大米,100斤稻谷担到碾米厂去碾,可得67斤大米,大米每斤0.8元,67斤大米就有53.6元,除去碾米费两元,还可得51.6元.再加上糠33斤,每斤0.14元,就可得到4.62元,这样把100斤稻谷碾成大米来卖最后可得56.22元。因此还是卖大米合算。爸爸听了,便采纳了我的意见。”

3.思考日记:主要记录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者解决问题时进行思考的过程。

4.对话日记:主要记录教师和学生定期谈话的内容。它可以记录学生的疑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5.成长日记:主要记录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学习情况反映自己的成长历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个人打算,平时取得的点滴进步以及来自老师、同学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与反思写出来。

6.“学后记”即是让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之后,将自己(也可以是同学,老师)的所思、所想、所创与所用,甚至是教师的所教借助书面语言真诚、真实、真情地再现出来,然后交给教师批阅,与教师共同交流探讨、分享的一种独特、自由开放、用心交流的双向教学信息反馈作业形式。

三、关注数学活动,写好数学日记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好基础性日记

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不是逻辑公式,而往往是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但学生往往不太留意自己的数学事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校、家庭、社会与地方进行调查、咨询、测量、收集有关数学资料,写好数学基础性日记。

(1)称一称:认识了重量单位之后,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回到家里调查称一称有关物品。如一盅自来水、一杯开水各重几千克,一千粒大米、一百粒花生仁各有多重,一瓶墨水、一个鸡蛋、一支笔各重多少,自己的体重有多少等等。这样,通过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2)问一问: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捕捉生活实例,看看人们是怎样用数学符号的方式表达现实生活的,从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在低年级可以让学生问一问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如学号、鞋号、邮政编码、家庭电话号码、住宅楼房及门牌号码等。例如,鹿山路403楼201室,其中“4”表示的是鹿山路由东向西数的第四排,“3”表示的是由这一排由南向北数的第三幢,“2”则表示这幢楼的第二层,“1”表示这一层由南向北数的第一个门。中高年级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用更多数字表达生活实例的活动,如小红妈妈的身份证号码等。

(3)算一算: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在中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数量关系参与社会调查,例如,在家里可以让学生算一算家里的经济收入、支出和节余情况。

(二)学会实践调查,写好应用性日记

由于学生学习了写基础性日记,掌握了一些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方法,教师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将课内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把自己实践调查的内容以数学应用为名写成数学日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对设问式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设问;提问;解问;英语教学

古人云:“学贵生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产生疑问就是学生攀登新台阶的动力。有了疑问,学生才会有目的的去思考,这样学生才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去发展,去进步,去创新,去成长。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妙的问题能让学生的思维擦出智慧的火花,能让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集中所有注意力,趣味盎然地自觉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以下是我对设问式英语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以问导学,探索新知

好奇、好问是学生们在接受新知识之前的学习本能反映,追求新知识的奥秘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应该抓住这样一个先机,精心备好每一课的开头部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授译林版牛津英语8AUnit2 School life Reading第一课时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Do you have lessons every day? What subjects do you learn? 以谈论本校生活引出和本课学校生活的有关内容。再提出涉及班级活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方面问题,如How many boys and how many girl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 How often do you have after-school activities? Are you a member of the Reading Club? Do you have a hero like Liu Xiang?让学生轻松而又愉快地学习mixed、together、subject、magazine、senior、hero等新单词,从而带动Reading的教学。这种家常式的问答既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具有和家长一样的亲和力,又在无形中逐步渗入到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轻松而又愉快地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活学提问,理解文意

教师的问题活跃了课堂,引领学生步步深入,但是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还必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在教授译林版牛津英语7B Unit 6 Pets Reading第二课时时学生之间可以互问:Do you keep a pet? What is it? Would you please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it?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既让学生自己总结了已经学习的一部分动物的名称、习性,又了解了每位学生的不同的宠物爱好特点,同时还复习了第一课时学习的小狗、金鱼、小猫的相关知识,很好地巩固了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当学生自己创造性地提出和课堂教学相关的问题,并且自动参与这些问题的讨论,他们才真正地理解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真谛,他们才真正是活学活用。用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密切联系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这也应该是我们教育者最终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而不是机械的读死书,死读书,成为21世纪的悲剧性的书呆子。

三、互助合作,共同解问

现代教育倡导让课堂动起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们自己动手,小组之间有分工,有合作,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鼓励帮助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解答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在教授译林版牛津英语9A Unit 4 TV programmes Vocabulary时,可以发给学生一张预习单,先预习生词和短语comedy、game show、chat show、drama series、watch documentaries等,然后小组活动阅读教材并自主探究三个问题:1.Why does Millie like watching documentaries? 2.What is Amy’s favourite cartoon?3.Does Sandy often watch drama series?Why?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书上的练习,给学生平台自我评价并且表演一个对话巩固本节课内容,教师在一旁点拨,嘉奖表现优秀的小组。当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用直观教具、挂图简笔画或其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友情提醒,最大限度让他们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最后让学生提出诸如take part in、join、join sb in (doing) sth、attend等,如何去区别使用等等一些他们不太懂的知识点问题并创设相当情景做一些练习。这样的课不仅避免了教师在讲解词汇时的枯燥乏味的现象,又让每位学生解脱出来,饶有兴趣地参与话题讨论,集中集体的智慧去解决个体智慧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在这个活动中也能体现他们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教师设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如果在这个方面下足功夫就为一节优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自问是优化课堂结构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专业的问题又让这节好课再添砝码;师生解问是检验课堂目标达成的一个收官之作,从而为这节好课画上完美的句号。

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2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 在数学中抽象地保留了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而舍弃了其他一切, 所以看上去已失去了和生活的联系。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恰当适时地介绍数学史及古今中外数学家的卓越成就, 使学生看到数学的发展过程, 并充满激情和使命感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 恰当插入一些数学发展的历史故事、一些有名的数学趣题, 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例如:讲到圆周率时, 可介绍我国有许多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 不少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三国时魏人刘徽的“割圆术”、南朝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确定的圆周率、祖暅发现的“祖暅原理”, 现代数学家华罗庚依据研究推广的“优选法”,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上遥遥领先。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数学研究的卓越成就, 需要我们这一代去继承和发展。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在世界领先, 但距“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金字塔尖明珠还有一步之遥, 摘取这一明珠的希望还在我们这一代身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在探索中学好数学。

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是关键

正确的数学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 完善人的品格。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性和抽象性的学科, 因此, 学习数学需要具有严密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合理性及条件的等价性等。因此, 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严密思考、言必有据、实事求是、不轻率盲从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而且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是需要一定的毅力和热情的, 因此, 在学习的过程中, 还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还可以通过学习一题多解、推广命题, 难题巧解等手段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 多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 让他们迎难而上, 经受挫折, 克服困难, 充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三、创设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 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 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 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同时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案例: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 通过模球演示, 引入归纳法。一上课, 教师从袋子里摸出来的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三、四、五个均是红玻璃球, 问:“这个袋子里是否全是红玻璃球?”学生:“是。”继续摸, 摸出一个白玻璃球, 问:“是否全是玻璃球?”学生相互争论, 高度兴奋 (少部分) :“是。”再摸, 摸出一个乒乓球 (大笑) , 教师问:“是否全是球?”学生:“不一定。”小结:“这个猜想对不对?若知道袋里的东西是有限的, 则迟早可以摸完, 当把袋里的东西全摸出来, 当然可以得到一个肯定的结论。但当东西是无穷的时候, 那又怎么办?” (静) “如果我约定, 当你这一次摸出的是红玻璃球的时候, 下一次摸出的也肯定是红玻璃球, 那么袋子里是否全是红玻璃球?”学生:“是。”这种试验操作有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

四、培养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指抽取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或特征, 舍弃其他非本质的属性或特性的思维形式。抽象思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 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先天的素质, 更重要的还在于后天的培养。以生活问题为载体, 抽象出数学知识。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 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图式。只有在学习者仔细思考时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他强调说, 学习的结果, 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做出某种特定反应, 而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决定学习的因素, 既不是外部因素 (如来自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刺激) , 也不是内部因素 (如个体的生理成熟度) , 而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例如, 这是一节“平均分”的课, 随着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 小溪叮叮咚咚的流水声, 出示滨海公园的图片, 又出示了许多好吃的。这时全班有些沸腾了, 有的学生高喊:要春游了, 要春游了!这时教师适时引导, 说:“学校为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 该怎么分呢?”在小组合作分吃的的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是平均分, 为什么要平均分?有一组少了一个面包 (老师特意安排的) , 不能平均分。这组的一个学生就一直追着老师要面包, 还叨唠着:再给我一个面包, 要不就不公平了。老师充分利用了这个课堂生成, 让全班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平均分。

上一篇:小学教师育人工作总结下一篇:保洁员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