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精选8篇)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篇1

四上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教学目的: 1、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 2、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如何做记号。 3、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及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培养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并做好记号。 2、养成良好的选择课外读物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一本好书有什么作用?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养料。 2、的确,一部好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还可以给我们无限的智慧。那么,如何来选择一本好书呢?   二、指导选书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书? 书店、图书馆、和同学借阅 2、怎么选呢?观察P1的三幅图。 同学们去书店或图书馆借书时,有没有发现两者的相同点? 小结: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和书店会根据书的种类,进行分类摆放,这样,我们只要首先确认自己所选图书的类别,就能按类查找了。 3、当你根据书脊上的书名抽出翻阅,发现内容不适合,应怎么做? 轻拿轻放,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三、读书做记号 1、读书不但有选择,更要认真阅读,中国有句古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或笔记。 2、观察P3的小女孩,她是怎样看书的? 做笔记需要一个正确的读书做记号的姿势。 生练习。 3、指导做记号 (1)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读书做记号,因人而异,常用哪些记号自己分清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做记号就可以了。 (3)注意点:做笔记也要注意书面整洁,不是自己的书,不能做记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使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还记得“无字词典”吗?对,就是要求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观察静态物体 1、观察P5上面的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观察校园一角,都看到了些什么?你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吗? 3、谁能给这些景物加上修饰词,如柳树如绿。 4、留心观察有何益处? 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能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仅对学习语文十分有益,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十分重要。 5、如何更好的观察呢?我们来总结一下方法。 (1)按一定的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后展开合理的想象 (4)观察后要勤动笔   三、观察动态物体 1、动态事物如何观察呢? 2、观察P4-5中间那幅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想一想,怎么观察? 生交流 3、总结 观察动态的事物,如观察人、动物等,要弄清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并展开合理想象,观察人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观察动物,要注意它的动作、外形。   板书: 留心观察事物 一、要按一定的顺序 二、要有重点 三、展开合理想象 四、观察后要勤动笔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篇2

学习习惯培养的问题, 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曾受到重视。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 都要使他成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表现, 好的方法才能随时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设计理念上也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会学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主动进行数学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初一新生刚跨入初中大门, 心理年龄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不适应初中的生活节奏, 还像小学时一样, 依赖老师, 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 课前不预习;课中对于老师提出的思考题不愿动脑思考, 只喜欢埋头做笔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坐享其成, 专门等落地桃吃;做作业时, 不阅读题目, 不审清题意就下笔, 且不按规范做作业, 书写马虎, 作业本上乱涂乱改;遇到困难不肯钻研, 只会去问别人或找到答案一抄了之;作业之后, 没有反思, 订正时只抄正确答案, 没有反思解题思路、解题过程;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每天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都完不成……因此, 作为初中生活的刚开始, 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迫在眉睫, 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1.指导学生有意识的预习

学生在头脑中意识到预习的重要, 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预习。因此, 要给学生讲清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是听课的起始环节, 把握好这一环节, 可以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 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提高听课的效果。学生通过预习, 事先了解教材的内容, 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带着问题去听课, 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懂的问题上, 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通过预习使旧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 并在深入理解旧知识的基础去接受新知识。通过预习还可对听课前的心理进行调整, 使听课保持旺盛的精力。因为自己在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 通过听老师的讲解而得到解决, 心中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体验。有了这种体验, 反过来又会激发自己主动去预习, 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久而久之, 学生对预习就感兴趣了, 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逐步形成。

2.指导数学阅读方法

阅读是预习的基础, 是获取信息, 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素。我引导学生用三种方法进行阅读。一是浏览, 查看本节或本章的大标题和小标题, 熟悉本节或本章讲什么内容, 懂得大概。二是细读, 在了解大概的基础上, 通读一遍教材, 把重点找出来, 并做好标记, 把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三是尝试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善于探求解决预习中的部分问题, 是深层次的预习。在阅读中能提出问题, 并试图去解答提出的问题, 这样可以开发自己的思维, 磨炼意志, 提高能力。善于解答问题的学生, 思维较活跃, 学习较主动, 有迎难而上的钻研精神, 他们对学习常显得轻松自如, 充满信心, 具有渴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1.尝试回忆

即用课后两分钟过一下“电影”, 就是在不看课本和其他材料的情况下回想所学知识的方法。具体地说, 就是自己考自己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 回忆完之后再翻开书本或笔记本对照, 回忆不出来的内容再看书学习。因为通过回忆, 可以把正确的巩固下来, 错误的加以纠正, 遗漏的及时补充, 使再次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不致于平均使用力量。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的脑力劳动, 知识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深刻。进行尝试回忆时, 可以边回忆边对照课本和笔记, 也可回忆完以后再对照课本和笔记。为了使回忆时更加专心, 回忆线索清楚地展现在眼前, 可在草稿纸上把回忆的思路和重点简要地写出来。尝试回忆是一种高效率的复习方法, 能帮助记忆。

2.阅读课外参考书

看一点课外参考书, 可以开拓思路, 帮助理解课堂学习的知识。我校在规定书目中推荐学生准备一份课外参考资料, 同步有各章节的要点归纳, 例题解析, 解题方法介绍等。有些问题在课堂上没有听懂, 课本上也看不懂, 但可能从参考书中得到启发。阅读课外参考书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在对课本知识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看课外参考书;主要看参考书中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要灵活掌握学习时间, 不要一头钻入参考书而影响正常的学习。

3.建立错题集

记载下平时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特别是平时作业、单元测验、历次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一方面为章节复习、总复习提供针对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 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三、结语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31-02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城区的乡镇初中,生源比较杂,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共同进步,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个经验,那就是在七年级阶段,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开展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工整、快速书写的习惯

书写,在古代学校教育中是一门必修课,“六艺”中的“书”即是书写。书法,是古时读书人必须要掌握的。然而,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引起人们的重视了,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的书写能力差。笔者从带过的几届七年级学生中发现,学生书写时普遍存在笔画潦草、字体或扭曲或歪斜、书写速度慢、涂抹严重等问题。这种现象不改变,从近的方面来看,书写速度慢,会影响到答题的质量,而书写潦草,卷面不清洁,将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这也是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容易失分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远的方面来看,书写潦草,容易使一个人养成做事马虎的习惯,由此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择业——所谓“字如其人”,谁愿意任用做事马虎的人?因此,每新接一届七年级新生,笔者都会在开学伊始反复向学生们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们下定决心,用一年的时间练写出一手工整、秀美的字体。对此,笔者的具体操作方法是:1.规定写字时间和数量。在七年级上学期,先规定学生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练字,每次练习写100个汉字;到七年级下学期就要过渡到10分钟练习写200个汉字。2.成立督查小组。我们在班上成立了督查小组,督查小组成员的选取是按照座位号轮流进行,由他们负责检查学生的练字情况。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懈怠心理或字体潦草、涂抹严重的,督察组有一定的权限对他们进行处罚(如罚抄作业、罚扫地等)。3.不定期举行书法讲座、书法经验介绍、书写竞赛、书法展览等活动。笔者根据学生的练字情况,不定期开展各种与书法知识有关的活动。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及时提高书法技能,又能让班上形成浓郁的练字氛围。坚持两个学期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培养流畅、有感情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学习活动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它有助于我们深度把握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诵既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也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七年级开学初始,笔者就将朗读的重要意义告知学生,并在最初的几节语文课里做好范读的工作,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纠正一些不良的朗读习惯。然后,笔者再专门针对朗读进行训练,教给学生朗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时候,笔者还给学生们播放各种朗诵录音,如珍惜的诗朗诵《乡愁》、李修平的《再别康桥》、濮存昕的《将进洒》、任志宏的《我爱这土地》等,让学生从中体会这些诗朗诵带给人的愉悦和动人感受。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们模仿朗读上述诗歌。仿读后,让学生对比录音,找出自己在诵读中普遍存在的不良朗读习惯和问题,教师则顺势在朗读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给予点拨启发,让学生们对朗读知识有初步的感知。

在语文课上只要条件允许,笔者就会尽量找机会让学生诵读,并适时给予诵读指导。比如,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是固定的个人朗读表演时间,每人有一至两分钟的朗读时间,按座次轮流。我们为此制订了计划和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态度大方,声音洪亮,不读错别字;第二阶段,要求读得顺畅,读出文段的感情;第三阶段,要求有一定的速度,能在一分钟之内抑扬顿挫地读完200字左右的文段。计划与目标一公布,学生们都很兴奋,为了能朗读得好,每天的早晚读都读得很积极,读书氛围也渐渐浓郁起来。同时,为了不让学生对朗读丧失学习兴趣和新鲜感,笔者还经常变换朗读的形式。如全班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交叉读、双人读、单人读等交叉进行,力求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朗读训练下很快就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

三、培养爱读书、勤积累的习惯

初中三年,仅仅学习六本教材两百篇左右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想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广泛地阅读,像蜜蜂采花般地博取。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视眼从课内引向课外。由于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中心往往只局限于家庭和学校,因而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能接触外面世界,这时,教师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广泛读书。

首先是给学生提供“书源”。教师应参考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需求,每周定期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阅读书目。考虑到部分学生没有条件购买阅读书刊,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基本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笔者就利用我校图书馆藏书比较丰富的优势,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并且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到图书馆借书的数量不能少于五本(期末检查借书证)。除此之外,笔者还倡导每位同学借出两本自己喜欢读的书(或推荐同学们读的书)放到班级读书角中(这些书到期末会物归原主),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为了让学生的“爱书”意识得到最好的保护,我们还针对班级读书角成立了管理小组,由他们专门负责书本的借阅和维护管理,并通过“借书卡”明确借阅权利和义务。

其次是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时间保证。由于学生上到七年级,各科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如何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就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着力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和学生进行了讨论,然后得出两个可行的阅读时间:午休前20分钟,晚饭后20分钟。此外,由于七年级课程较少,自习课较多,因此每星期笔者都安排两节自习课作为课外阅读时间;在每周六节的语文课中也特别安排了一节作为自由阅读时间;晚自习中也专门安排一节课作为自由阅读课。这样,就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既能防止学生不会安排课外时间来阅读,又能让学生在浓浓的阅读氛围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是读书方法问题。读书方法有多种,鉴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限,笔者仅要求学生掌握略读和精读两种方法。略读只要求了解文章大意或故事梗概、知识要点,要求学生每天略读的文章不少于3篇,每学期略读的读本不少于4本。精读则主要在散文方面,要求作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字数每星期不少于1000字。读书笔记内容一般要求包含以下三个选项内容:一是摘抄优美句子、段落;二是用100字概括文章内容;三是简要分析篇章结构。要求学生每次写的读书笔记都要上交,然后利用一节晚自修课让学生互相交流、观摩同伴写的读书笔记。

四、培养勤动笔的习惯

要想学好语文,光有阅读是不够的。经验告诉我们,读多了不一定能写得好,而写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但是,笔者发现学生们往往就是爱读不爱写,懒写甚至怕写。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呢?对此,笔者采用了如下三种方法:一是开展课前五分钟写作训练。在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朗读表演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三分钟的写作训练。课前三分钟的写作内容由易到难,一般是从写人开始,依次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然后到写景、状物、记事、抒情、议论。具体做法是:每周周末,笔者都事先预告下周课前三分钟的写作内容,并对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作要求进行指导,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或下周读书时间做这方面的准备(主要是阅读参考的准备)。课前三分钟朗读表演结束后,笔者随即抛出写作题目,如描写一位五岁女孩的外貌,让学生即刻写作。三分钟时间一到就让学生交稿,由其他组同学课后进行评议。最后选出优秀稿件张贴在班级墙报《优秀习作园地》上。

二是写杂记。开学初,笔者即要求学生买相同规格(页码数为300)的笔记薄来记杂记,每天写一面,并规定字数,第一学期不少于100字,第二学期不少于200字。杂记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完整的事件叙述,也可以是片言只语,记录思想的火花,随想随记。笔者还特别强调,学期结束,这本笔记薄将会作为各小组假期里交流欣赏的文本。这样一来,学生们对写杂记就格外重视,并认真写好。

三是课堂上多动笔头。对于课堂上产生的一些重要问题,笔者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他们先把思考结果写下来再发言,然后评议谁的回答通畅简洁、有理有据。每上完一篇课文,笔者都要留出5到8分钟时间让学生们或仿写,或续写,或改写,或写学习感悟、学习心得和归纳学习过程。如学习完《我的早年生活》后,让学生仿照文章第一段“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写一句话并简要阐述理由;学完《皇帝的新装》,让学生续写文章结尾,看谁的结尾最精彩;学完《紫藤萝瀑布》,让学生用几句话写自己怎样去珍惜生命;讲评完一份试卷,笔者也会要求学生写得失报告。总而言之,想方设法给学生动笔的机会。

习惯始于点滴,长于循环重复。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曾说过:“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一经形成,其力量是巨大的。多年来,笔者坚持在七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始终对语文学习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取得了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

认得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形成儿童的自觉意识,也为了更好地执行决定,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思考和选择。哪怕是相同的决定,如果不是来家长的指令,而是来自孩子的意愿,他会更愿意去执行。(孩子犯错是必修课,坚定信念:孩子偶尔犯错是“小事”不是“错事”。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小事,甚至比功课重要。只要鼓励孩子该更就可以,不要责怪,也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和负罪感,否则它真能固定成孩子一个难以改正的缺点。“小事”是她人生中应该体验的功课,一定能从中学到东西)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她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她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孩子毕竟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只让她感受因此带来的不变,就已经够了。感受到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有相应的调整需求(调整需求每个孩子都有),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家长责怪孩子时,首先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

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任何为儿童所热爱的事情,当它变成一项被监督完成的活计让人感到不自由,其中的兴趣就会当然无存。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有的家长只要成绩不要习惯这是不对的,每一个做教师的对此都深有体会。小学阶段,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凭着自己的聪明仍然可以较好的成绩,因为课程较少,内容较为浅显。但是随着年级的不断增加,你的孩子成绩下降了为什么呢,不是智力,就是学习习惯。尤其是到了初中,相同的入学成绩,却在中学的差异很大。还是学习习惯,因为课程多了,凭聪明是不能应付的。所以,明知的家长应该知道,良好的习惯将成为孩子成功的必要条件。将是他一生的财富。因此,要想让你的孩子更优秀,首先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入手。那么孩子要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即我们常说的爱看书。有专注写作业的习惯。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有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不爱做小动作或说话。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需做哪些工作呢?

一、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包括你们怎样议论别人,怎样对待朋友,怎样看书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说,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列宁兄妹三人全都成长为伟大的革命者,绝非偶然。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条件以外,尤为重要的是父母

对子女进行了方法得当的培养教育,给以良好影响。列宁的父亲是19世纪中期俄国具有进步思想的杰出教育家,母亲则是一位贤达、聪颖、教子有方的女性。列宁的父母在家里规定了“肃静时刻”,到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父母、孩子都一样,包括最小的妹妹,要打破这一时刻的安静是不允许的。列宁曾在一篇章中说到:我不能不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家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都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阁楼上哥哥姐姐都在看书,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书或做作业。这种肃静时刻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尊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自我控制的习惯。凡是要孩子们做的,列宁的父母首先做到。

要使孩子热爱学习,家长的以身作则确实很重要。我们可以这样做家里订几份报刊书籍,下班回来自己看看报。

这无疑也是给孩子作榜样,家里有一种学习气氛,这种氛围无疑是孩子学习的客观环境,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孩子就会与书本交上朋友。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应该多改变自己的恶习,比如不要在家里赌博,凶酒,上网时间超长,更不能在家从事其他违法事件。试想,家长整天在家里“筑方城”、“谈山海经”,把“劈里拍拉”的打麻将声和说笑声传入孩子耳朵,怎么能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知道,优化的学习环境是使孩子完成作业的客观保证。

第二个让我们头疼的问题。是看电视。许多孩子一放假或是一到家,就对着电视,无止无休。因为我们的孩子应该说是在电视机旁成长起来的一代,电视几乎成为家庭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电视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孩子来说,看电视的时间及内容,以控制为好。你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坐在电

视机前呆整整半天乃至一天,都看的津津有味,可是要让他读书,半小时也坐不住。究其原因,责任还是在家长,一方面是家长自己也是一个电视迷,甚至不加选择看些毫无意义的录像,孩子跟着看, 当然就会受电视干扰而影响学习。另外一个原因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的时间比较少,孩子觉得无聊,当然会把电视当做生活的依赖品,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上瘾。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越小,电视对他的吸引力越小,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他们更容易被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所吸引。所以,严格的说,孩子的爱看电视完全是家长的原因造成的。现在关键的是,如何纠正?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严格按这个执行,看完自己喜欢的就不要再看,从家长做起。

2)规定看电视的时间。

3)鼓励孩子去做一些更有趣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

4)如果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跟孩子讲道理,强化责任意识,你的身份是学生,不能跟家长比,你的职责就是学习。

5)业余时间领着孩子去书店看看,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不要限制孩子,说什么那时什么书呀,不买,不看,要知道,开卷有意。并且要有反馈,时常问问读书的情况,你喜欢书中的谁呀,你为什么喜欢他呀,哪个情节你最喜欢呀,让他给你讲一讲,他觉得自己特伟大。我孩子小的时候,我采用的方法是看完一本接着买下一本。否则不买。

二、家长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孩子们健康成长,需要引导,需要教育,需要动辄一顿痛打或痛骂是解

决不了问题的。尤其当你的孩子在学习上不努力,没有一个良好习惯时,更需要抓住时机,进行诱导。例如,老师向你反映近来你孩子上课思想不集中,作业不认真。听到这些情况,如果你回到家就一顿痛骂,孩子不易接受,甚至会跟你对立。不如心平气和、把孩子当作学生似的,跟他谈谈心,聊天,了解他的想法。也可以使用激将法。如果你的孩子有自己崇拜的同学和朋友,就要以他为榜样,说说人家如何努力,上课总举手发言,簿子拿出来整整齐齐,所以成绩好,你应向他学习。或者讲一些中外名人刻苦学习的小故事来启发他。还可以讲讲自己小时侯的故事都行。但是,如果你的孩子自信心不够强的话,千万不要拿他和别人比。

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包括思想品行)要及时了解,多作分析。就学习习惯而论, 孩子的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学习上哪些强一些,哪些弱一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三、多表扬,多肯定。

一般说来,孩子们都喜欢听表扬话,即俗话所说的爱“戴高帽子”。有的孩子你越批评,越骂,越不行,其实每个孩子都特在意自己在老师、家长心目的地位和形象。你总是批评他,就会让他觉得反正我这么差了,弄不好了,抱横竖横的心态,倒不如抓住孩子点滴长处,及时加以表扬,多给他“戴高帽子”,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某天发现孩子作业比平时整洁或差错少了些,就要大力地表扬他,说他原本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养成好习惯一定能超过别人。或者有意识地在孩子同班中或邻居中找一两个成绩、智商类似的孩子作为竞争对象,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处超过人家,就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进取心。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肯定进步的同时,要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对于他的

成功, 表扬的话不要说得过满,在表扬的时候,最好能指出下一步该怎样做。比如明天我们争取不错。

有的家长鼓励、表扬孩子是很有自己特点的。如投给孩子以赞许的目光、甜甜的微笑,亲吻,一起外出游玩,赠送礼物,诸如此类的爱抚、称赞,会使孩子热烈地感觉到父母的亲情,会加倍地努力学习。

四、从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抓起。

孩子的习惯和性格,是积年累月而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更是如此。如果孩子今天抄袭了同学一道作业,家长发现了也不过问,那么孩子就可能在明天抄两道或更多道习题。有的孩子进了中学, 写字姿势还很不准确,头歪着,或眼睛与书本保持很近的距离 ,还有握笔姿势奇特,如果做家长的平时注意了孩子握笔姿势(当然老师也要注意),反复指正,孩子的坏习惯就不会形成。家长还要不断地肯定孩子学习上的点滴好习惯。例如,孩子在看书时,有一个字不认识,就主动地查字典,家长看到了便要加以表扬,让他这一点好习惯巩固下来。孩子和你一起上街,问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要表扬。孩子刚看了一个电视节目,结果在和你说话的时候,就用了,还是要表扬的。

在学习语文方面,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这些习惯看起来似乎很不显眼, 但却有用,家长不妨多加留心督促。比如,你的孩子能不能多动动笔头,记记日记? 看书看报,听收音机,看电视时,有没有随手记一点什么?跟朋友、师长联系,有时可通通电话,但有时能否动动笔头写写信?再比如,让孩子多说说话,讲讲故事,谈谈学校里的事情,或家长提出些话题,让孩子发挥发挥,谈谈看法。当然,家长要有耐心,要善于听,要善于评论。有的家长就怕孩子多话,动不动就说:“孩子,你懂什么!"把孩子的说话欲望(这也是

一种表现欲,是孩子的天性)给抑制了,这不好。有些孩子虽然“能说会道”,但都是讲些琐碎小事,用语也多为社会上的一些粗言俗语,真要讲些“上台面”的话,却又忸忸怩怩,语不成句了。这与平时缺少锻炼有关,家长平时不妨在这些方面对孩子多加关心。这就是一些看起来能说会道的孩子,他们却不会写作文,因为我们平时说话是口语叫多,而写作时是书面语比较多,所以在平时和孩子的交谈中,应该让孩子把话说的有条理,尽量简洁,不要带口头语,还有鼓励孩子使用书面语言,当你的孩子有某个词语用的非常好,或是某个句子说的特别妙的时候,做家长的就要马上抓住时机来表扬,这样,时间久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主题班会 篇6

一、班会背景:

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二、班会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觉性。

2、让学生能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三、班会准备:教学挂图,讨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班会过程:

同学们,你们上学的时间都一年多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很多知识,丰富、提高了自己,学习,对于你们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了,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却不是人人都能坚持的。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学得轻松自在,又有效率,还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看图后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让学生明白朗读姿势的规范

(1)模仿练习。相互评判

教师:图中的小朋友在朗读课文时个个姿势正确,读得多专心,多投入呀!我们也和他们比试比试,怎么样?请大家学着他们的样子做做。(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姿势)

(2)请几个学生模仿练习。

(3)其他同学给予评判。

(4)指导学生学习朗读。

(5)学生集体朗读一段课文,教师巡视,倾听,作指导。

2、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请同学们来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师:课前,我们应该怎样做?(给学生时间讨论、交流、发言)生1:课前要预习,先熟悉新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预习找出不懂的东西,学会带着问题学习。

生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静地等着老师上课。

师: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老师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师: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前学习习惯方面做得怎么样?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师: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言)生1:上课认真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响亮;要发言,先举手。

生2:上课座姿要端正,读写姿势要正确,努力做到“三个一”。(让学生说出哪“三个一”?当场示范写字,看姿势要点是否掌握。)

生3:作业要字体端正、规范,书写格式正确,纸面清洁,不边做边玩。

师: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老师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师:同学们想一想,以上表现你们有没有?请夸一夸你身边表现好的同学

师:课后,我们又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先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

(2)按时、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篇7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业成绩,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也是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及得到多种能力的培养,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尤为重要。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通过预习, 学生自己了解当天所学的课程, 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 还没有掌握什么内容, 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在听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抓住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能了解课堂上做什么, 重点注意什么, 一堂课40分钟中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上课时, 教师要提醒学生专心致志, 认真听讲, 还要求他们勤于思考, 听懂了以后适当做好笔记。学生对于自己认为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教师讲解时指出的关键点、注意点、着重点以及思维方法解题方法等用红笔做好标记, 以便自己在做作业、复习和考试时, 引起重视, 以免出错。教师要纠正学生的不良听课习惯, 督促他们在课堂上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不断提高听课的效率。对于一些听课习惯不好的学生, 上课时教师要多提问他们, 让学生做到自我纠正, 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以便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掌握所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必须做一定量的试题, 要端正学生做作业的态度, 培养学生“先复习, 后作业”的习惯。研究证明, 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上课时, 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 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做题目, 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如先复习, 再做作业;做作业时, 先看题, 再审题, 注意细节、抓住关键点、中心词;先思考, 再动笔, 避免浪费时间。要提高作业的质量, 提高正确率, 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了解自己还有哪些不懂、不理解的地方, 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解决, 这样坚持下去就能提高学习成绩。做作业时, 还要注意适当休息和文、理科交替进行, 以提高学习效率, 不至于使自己太疲劳;做完作业后再玩, 或看一会儿喜爱的电视, 或阅读课外书, 或是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等。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做作业的习惯, 以便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写在考试中显得尤其重要。在中考时, 学生如果书写不好, 会严重影响卷面的整洁, 影响机器扫描的效果, 影响阅卷教师的评分, 也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督促学生练好字, 加强书写练习。只要拿起笔, 就要想到书写要美观、工整、大方、清楚。直到今天, 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一方面, 教师自己也要练好字, 强调学生写字的姿势要端正, 握笔姿势要正确;另一方面, 要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 如字的基本构成:点、横、竖、撇、捺等字的基本结构以及字的大小问题等。我们要抓住书法进课堂的契机, 提高学生写字的质量,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四、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

学生经常面临考试, 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和考试心理就显得很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心理, 克服考试焦虑和怯场现象;但也要保持适度的压力, “井无压力不出油, 人无压力轻飘飘”, 适度的压力能激发人的思维,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能保证正常甚至是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考出理想的成绩。在考试过程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正式考试前的一点时间看试卷, 基本做到心中有数;审题时要认真, 找出关键词语, 想好了, 再动笔, 尽量做到一次成功, 不要重做;选择题、判断题等题目要相信第一印象, 似是而非的答案不要改。如何处理好考试时间的分配?控制好时间, 要做到心中有数, 遇到难题要放一放, 先把会做的做好了;难题不放弃、易题不大意, 保证简单题得全分、中等题得高分、难题争取得分;能做完所有试题并检查一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共有3页图画组成。

第一页围绕“自主修改作文”安排,有三张照片组成。上面的一张照片是一位老师在上作文课,他手指着黑板上的一行大字――“文章不厌百回改”正在给同学们讲修改文章的问题。下面一张照片是课堂上同学们在认真修改作文。中间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页习作的修改稿。第一张照片告诉同学们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要不厌其烦,要反复修改。第二张照片告诉同学们修改文章要认真。第三张照片则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修改作文的实际例子,对修改方法也有提示作用。

第二、三页围绕“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安排,由12张照片组成,内容比较丰富。其中,有同学们听科学家或其他方面的专家学者作报告的场景,有同学们到工厂、农村、部队等地方参观、劳动、参加夏令营的情景,也有同学们参加科技活动、采访先进人物、自办黑板报、举行故事会的情景,还有同学们浏览互联网、查阅图书资料、看书读报、收看电视节目等情景。这些照片内容丰富,画面生动,从多方面提示了学语文的途径。

习惯的养成靠日浸月润、潜移默化,须由知到行、持之以恒。以上两项习惯的培养也应循此规律,按照知、情、信、行四个环节进行。

知,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教学中要告诉同学们:

(1)写文章大致要经过思考酝酿、初步成文和修改完善等阶段,而修改完善是很重要的阶段,很多大作家、文章高手都很重视这个阶段。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经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关于修改文章的体会。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道理。这里,还可以联系学生的习作实践让大家回忆,自己的每一篇习作写完后,细读一番,总会发现一些毛病。如果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读起来就会有很大改观,多改几遍,就会成为好文章。

(2)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语文不仅仅是学到一些知识,训练一些技能。学语文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向生活,了解世界,融入特定文化的过程;是带着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因此,要学好语文就要大胆、热情地走向生活,在各种活动和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要结合插图,在讨论、对话中让同学们理解、体会以上道理。

情,就是要从感性层面来触动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想这样做。人的行为总是被“理”和“情”所左右。对于人的行动,一般来说,“理”是从外部来“管”人的,而“情”则是从内心来“催”人的。一个人做事,如果只是从道理上知道应该怎么做,虽说他也会照着做,但做起来比较被动,会感觉累,因此有时行动上却会故意与正确的要求相违背。如果不仅从道理上理解,也从感性上认同某种做法,那他在行动中就会乐此不疲。要使同学们在感性层面认同自主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这两种学习习惯,通过老师讲或者让同学们搜集后互讲写作名家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故事是好办法。这方面的故事很多,我们在教学前可多搜集一些,讲的时候要尽量生动,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得到教益。

信,是让同学们对以上两种习惯形成信念,让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从而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信念是人对某种观点、原则、理念的正确性坚信不疑并力求在行动上加以实现的个性倾向,它不单纯是认识,而且富有深刻的感情体验,可以使人产生坚强的毅力。因此,信念在习惯养成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信念是知、情的“合金”,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而形成的。如果我们能在扎扎实实地做好前两个环节(知、情)工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行动中,即通过反复修改作文、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实践,不断加深对以上两种习惯的认同,那么他们的相关信念就会形成。

行,就是行动。习惯的养成最终还是要靠行动,好的行为模式只有通过长时间反复实践才能固化到人的身上进而成为习惯。有人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话很有道理,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这样,好习惯也就养成。

上一篇:63班励志口号下一篇:关于泰迪狗作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