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论文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歌论文

民歌论文 篇1

在山西千百年流淌不息的母亲河边,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无华的大槐树子孙;在山西千古风流的历史的长河里, 唱响了一曲曲温暖人心的民歌。民歌一直是山西人民日常表达喜怒哀乐的文化艺术形式, 他们自编自唱, 在逢年过节, 祭祀活动的时候通过民间结社进行活动。从五代词配乐, 宋朝的宫廷词曲, 再到元朝的南曲北调, 关汉卿, 白朴, 郑光祖谱写了一曲曲千古绝唱, 唱尽了天下的人情冷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山西民歌更以一种别具特色的歌种, 唱响中国, 尤其是以老民歌手刘改鱼、青年歌手石占明、郝爱宏所演唱的左权民歌, 更是将山西民歌发扬光大。

左权民歌发展到今天, 凝结着无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灵感, 它的存在和人民群众的命运是分不开的, 劳动人民通过它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歌是集体创作的艺术结晶, 他们口口相传, 心心相印, 将他们的曲调铭刻在他们的记忆里,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 左权更是依山傍水, 地处太行山中脊, 清漳河贯穿南北, 正是一年四季春色好, 水光山色满园春;正是有了这样得天独厚地理优势, 才有了传承至今日唱响全国的的左权民歌。古承宋、元、北曲, 收容南腔北调, 加之词调小令, 兼济散曲小套, 可谓融万家之精华;发展至近代,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更有力地促进了左权民歌的发展, 在歌词、曲调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打辽县》、《查脚》、《刘梅躲婚》等大量反封建民歌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在8年抗战和3年解放战争中, 就有近200首民歌产生, 大都生动反映了各时期的斗争形势与中心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 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民歌的发掘, 整理与提高工作, 文化部门大力选拔、扶持、培训民歌手, 不定期举办民歌训练班和民歌会演, 使一大批民歌手脱颖而出, 使得左权民歌一跃龙门, 登上了中国舞台的荧幕。

左权民歌不同于其他地区民歌, 它独树一帜, 自成脉络, 曲调清丽而优美、风格委婉而温柔, 意境新颖, 诗味浓郁。除了依据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外, 其境内更有群山嵯峨, 沟壑纵横, 奇峰竟秀, 泉流众多, 有“许由洗耳”之幽隐, “五指胜迹”之神奇, “千亩灵泉”之邃险, “箕山积雪”之清凉, “辽阳八景”优美怡人, 名胜古迹, 不绝如缕;加之左权人民勤劳朴实, 善吟咏弹唱, 无事不入唱词, 逐渐形成了人们抒发抱负, 寄托情感的主调, 这就是左权民歌。

左权民歌流传至今已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它都很丰富多样, 有“万首民歌千出戏”之称。

首先, 左权民歌从形式上分为:大腔、杂曲、小调、开花调四种形式。

大腔;属于套曲类的民歌, 是由序曲、正曲、尾声三个部分构成的曲调婉转优雅, 结构完整, 音域的跳跃性比较大的类型。其中, 序曲和尾声是固定不变的, 但是正曲却是可以由演唱者随意发挥, 变化不定的。俗话说:“唱的了辽州小调, 唱不来辽州大腔”, 这是因为大腔的唱词一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而且曲调都较为长, 唱法独特, 难度很大, 如果没有师傅教的话, 是学不会唱不来的。例如《大小姐下绣楼》《奇怪》等。

杂曲:又称为山歌, 多在户外演唱, 是劳动人民在山间和田野的劳动过程中即兴创作的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一般的杂曲有倒秧歌、丑秧歌、牧童歌、打夯歌等。

小调:左权民歌的主体部分, 是左权民歌所特有的一种曲调形式。它的曲调简单较短, 而且唱词内容题材丰富多样, 既有抒情的, 也有叙事的, 而且音乐情调也很丰富, 既有幽默的, 也有讽刺的, 既有轻松愉快的, 也有心情凝重的。一般小调易学易唱, 所以很容易引起群众共鸣, 在人民群众中散布开来。如: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 双胳丁跪在石头上呀, 小亲圪呆

小手手红来小手手白, 搓一搓衣裳把小辫甩呀, 小亲圪呆

小亲亲来小爱爱, 把你的好脸扭过来呀, 小亲圪呆

你说扭过就扭过, 好脸要配好小伙呀, 小亲圪呆

这首《亲疙瘩下河洗衣裳》就是反映日常生活中洗衣裳的时候所哼唱的小调。

桃花来你就红来, 杏花来你就白。

爬山越岭寻你来呀, 啊格呀呀呆。

榆树来你就开花, 圪枝来你就多,

你的心眼比俺多呀, 啊格呀呀呆。

锅儿来你就开花, 下不上你就米,

不想旁人光想你呀, 啊格呀呀呆。

桃花来你就红来, 杏花来你就白,

爬山越岭寻你来呀, 啊格呀呀呆。

金针针你就开花, 六瓣瓣你就黄,

盼望和哥哥结成双呀, 啊格呀呀呆。

这首《桃花红 杏花白》则是反映爱情的。

左权将军家住湖南醴陵县,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老乡们,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

左权将军牺牲为的是老百姓, 咱们辽县老百姓为他报仇恨。

老乡们, 咱们辽县老百姓为他报仇恨。

这首《左权将军》是抗战时期的经典作品, 它反映了左权将军为人民牺牲, 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为他报仇的故事。

除此以外, 小调还被广泛的运用在了左权小花戏上, 在小花戏中小调多由两个和四个的乐句组成, 结构较为方整, 例如《有了心思慢慢来》演唱的时候亲切感人。

开花调: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 从小调中新分离出来的一种更为独特的形式。内容多为反映爱情。一般的曲式结构为上下句平行对称, 短小精干。例如上句为“〇〇〇开花”, 下句则是点题。旋律明快, 有时候抒情的较长。其特点为“做甚唱甚, 想甚唱甚”, 就是现在在做什么就唱什么, 正想着什么就唱什么, 什么都可以开花, 板凳可以开花, 门搭搭可以开花, 石头可以开花等等, 等上句的某个东西开了花, 下句就把主题给唱出来了, 可谓是自树一帜, 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例如:《苦相思》中的“山药蛋开花结疙瘩, 疙瘩亲是俺心肝瓣。

其次, 左权民歌的内容也是十分的丰富多彩的。

第一, 左权民歌的歌词乡土气息极浓, 唱起来既贴切又上口, 运用左权方言演唱更加能生动的表现出当时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 第二, 左权民歌的歌词中带有“赋比兴”的手法, 以及

夸张, 叠字等手段的运用, 尤以开花调最为显著, 借物抒情, 将幻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使其更加具有特色。

第三, 第三, 民歌无外乎都是在劳动和生活中经过自编自唱将

自己的真情实感给唱出来, 无论是大庆丰收啊, 还是喜丧事, 抑或是思念情人或亲人, 以及革命期间等等, 都成为了民歌的题材, 所以左权民歌形色各异, 广泛的存在在了左权人民的生活中, 时时都有民歌, 处处都有民歌, 左权的每一个地方都开满了民歌之花。

左权民歌所流露出的感情很纯朴, 其中不泛有大胆的想象和巧妙地比喻, 使得民歌更显得生动灵活, 真挚而感人。其中歌词更是凝结诗词, 高度精炼。从“小调”中几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歌词中, 我们不难看出, 左权民歌的歌词中运用了《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 加之夸张、谐音、双关、叠词叠字等修辞方式, 另外再穿插方言虚词的传承应用, 使得左权民歌的歌词亲切, 曲调清新, 唱出了人们的生活和心愿, 这也是左权民歌之所以流传至今并发展广泛的重要原因之一。

源于民歌 新于民歌 篇2

《大三峡》是2006年出台的一部新音乐剧,由湖北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李惠编剧、罗怡林作曲、梅昌胜导演,该剧去年8月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舞台戏上海调演中获二等奖。《三峡石》是其中一首主题歌。

《大三峡》以三峡建设为背景,以几代水利工程知识分子悲欢离合与库区移民生活为内容,歌颂了平凡劳动者与库区农民对水利工程的无私奉献。这里,普通劳动者被誉为“三峡石”,歌中唱道:“三峡石,圆又光/五彩斑斓闪闪亮/峡里江里天生成/浪里涛里水滋养”。这里,劳动者的精神被升华为“三峡石精神”。歌词生动准确,朴实无华。

罗怡林谱曲依字行腔,基本按照歌词自然节奏建构旋律节奏,两小节一乐句,第一乐段分为a+b与a’+b’两个对称又相关联的部分。音调是的的确确的简单,旋律关系却很有意思。a’乐句可视为a乐句的变奏加展开,而b’乐句可以看成为b乐句的收拢与结束。旋律关系的另一層,是这a+b和a’+b’的结构又可以看成为两个相关的小乐段,第一乐段开放结束,第二乐段收拢结束,调式为羽调式,最后才明确。按照罗怡林的说法是角调式的音阶排列,羽调式的旋律。

这首《三峡石》听来说是鄂西或者川东民歌都说得过去,琅琅上口,朴实动人。但仔细听来仔细分析,又不是传统民歌的写法。鄂西与川东民歌调式不会这么游弋,这么不稳定。尤其第二乐句b从下至上的音阶式进行,虽说是5声调式音节模式,川鄂山区民歌很少连续上行达到或者超过8度。如果说第一乐句a是羽调色彩,那么第二乐句b就是征调或者宫调色彩。前者为小调色彩,后者为大调色彩,为和声上的色彩处理提供了旋律的调式依据。第三乐句a’为角调式色彩,第四乐句b’回到了羽调式上。这首小小民谣不但色彩丰富而且富于流动性。

接下来的第二乐段歌词:“颗颗诚心对大山/点点真情峡里藏/无言不语千万年/千年万年爱长江。”旋律依然4个乐句,依字吟诵,节奏如江水出峡,更为宽敞自由。两小节一乐句变化为三小节一乐句,音乐并未增加什么新的内容,以前的音阶调式音列,旋法也并未突然转换。最后终止在相同的调式调性上。这个乐段可以看成为一个补充,或者变奏延长的乐段。川鄂山歌中,通常是散板乐段到上板乐段的多,由旋律节奏的宽长到节奏的紧缩,而相反情况少见。然而,少见不等于没有或者没用。恰好相反,变奏与展衍始终是民间音乐乐段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这首歌两段歌词连续听下来,旋律的民歌风格依然明显。

民歌教案 篇3

一、学校名称: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

二、授课教师:初健

三、授课班级:歌剧系

四、课时:3学时

五、教学课题:

中国民歌——民歌是最直接、最质朴地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劳动生活的声乐表现形式。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历史悠久,各民族民歌数量繁多,艺术价值高。让学生多欣赏我国的民歌或由民歌改编的乐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目的:

1、通过中国民歌教学,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从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歌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

2、通过中国民歌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七、教学过程:

1、准备活动:为上好本堂课,应引导学生做好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准备活动,根据学生来自不同地方的特点,提问并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民歌,引起学生兴趣并进入本堂课的主题——中国民歌;

2、发展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在学习活动中发展思维,完成学习任务,本课设计进行以下活动:(1)请学生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或介绍自己熟悉的民歌,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2)教师根据本堂课内容,分体裁介绍并范唱各种体裁和各地的民歌,并总结各地民歌的特点;(3)归纳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3、综合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听、唱、奏、动、答、议、写等),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显示掌握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体现教学目的的圆满完成。

八、教具准备: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要求,需准备以下教具:课件、有关音乐磁带、碟片等。

九、教学内容:《中国民歌》

概论: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它历史悠久,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具有独特的魅力,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族音乐的五大类: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

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文化没有因为外敌的入侵而彻底中断过,根植于中国悠久文化土壤中的民族民间音乐,绚丽多姿,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同西方交响音乐一样,叩击感染着每个人灵魂最深处的门。五千年来,中国音乐文化向着多角度、多层次发展和延伸,形成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五大类: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

民歌的艺术特征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民歌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的民歌,历史悠久,蕴藏丰厚。最早的民歌,产生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之中。

因为民歌一直是口头传唱,就是有了记谱法以后,劳动人民也不用它。宜到19世纪末才有民俗学家用工尺谱记录几首民歌。全面、有计划的搜集、整理、记录、出版民歌只有在新中国才成为现实。只是限于历史条件,20世纪以前的民歌文献几乎全部是歌词集。有关古代的民歌,实际音响已不可能再现,只有它的歌词,从古代文学著作中及文献记载中进行分析。

2000多年前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述了古代劳动号子《邪许》。“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记述了人们在举重物时,一领众和,人们有力、自然的有节奏、有音调的演唱。

古代对民歌的记载:

各年代的的民歌,都有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诗、辞、声,如楚辞、楚声即楚地民歌

1、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该集的305篇作品中,有165篇是民间歌诗。它们总称为“风”,因收录了当时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十五个国家(地区)约500余年间(前1006-前570)的民间歌唱之作,故又称“十五国风”。《国风》中的民歌,特点:

1、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大部是揭露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劳动者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的内容的,以这些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典型深刻,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2、这些歌诗大都采用了“四言体”句式。这一词格的相对稳定和广泛使用,为以后中国民歌的唱词句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多样化,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如《诗经》的开篇之作《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下略)。不但内容清新明畅,而且词格句式本身已包含了丰富的歌唱性。

3、各国民歌在演唱时,一般都无乐器伴奏,叫做“徒歌”,有时也使埙、缶(FOU,一种瓦罐)等简单的伴奏乐器。

举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战国时代的齐国有个歌唱家韩娥,有一次因为断粮到临淄的城门演唱,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喉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还感觉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由于贫困,她一次遭受到旅店主人的侮辱,她在悲痛中歌唱了一曲,声音是那么的悲凉,听到她歌声的人都沉浸在哀怨中,三天之后还不能自拔。只好又把她请来唱一曲愉快的歌,人们才被欢快的情感所激荡。

2、在春秋时期,楚国的民歌十分繁荣。战国后期,诗人屈原等人,对楚国民歌进行了搜集整理,并根据楚国民歌曲调创作新词,称为《楚辞》。《楚辞》中的不少作品,充满了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感情,热烈面富于幻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楚国的民歌艺术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有个成语叫“曲高和寡”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有个著名的文人宋玉,很懂音乐,一次,楚襄王问他“为什么士大夫和庶民都不说你的好话呢?”他回答:“我在市井中演唱自己的歌曲,开始时,演唱《下里》《巴人》,能够一起演唱和帮腔的有数10人,后来,唱到《阳春》、《白雪》时,能够一起演唱和帮腔的有只数人。歌曲的艺术性越高,能够欣赏的人就越少啊。”这说明当时楚国的民歌已经有了很深的内涵和高度。

3、汉代以后,西汉武帝时成立了专门音乐机构--“乐府”,从事民歌的搜集和整理,入乐的歌谣叫“乐府诗”,它在记录和推广民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乐府由著名音乐家李延年领导,还有象司马相如这样的大文学家和上千乐工组成,即使在乐府衰败的汉哀帝时期,乐府还有乐工829人,有选读民歌的5人,专做测音的1人,乐器制作和维修的19人,学员142人,管理乐工的2人,其它的560人都是进行艺术表演的。人们把汉魏时期流传的民间歌诗总称为“乐府”,同时也把(特点1)这一时期民歌所采用的基本体式--五言体总称为“乐府体”。“乐府”是继《诗经·国风》之后中国民歌迭起的又一个高峰,在长达五、六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仅民间广泛使用这一体式,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文人的诗歌创作。

(特点:2)、乐府民歌,多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爱憎,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这一时期的民歌在形式上已发展成为长短句和五言、七言体,并开始加进了乐器伴奏,《孔雀东南飞》等长篇叙事歌曲的产生,同时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民歌在不断发展和日臻成熟。

从《诗经》民歌到汉乐府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古代早期,其内容之丰富,表现力之强烈,已相当完美,可以想象到在此之前,民歌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

4、东汉和南北朝时代的《陌上桑》(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等乐府民歌,有的气势恢宏,有的清丽婉转,即使曲调早已失传,但只读其词,也会立刻让人动容。“五言体”乐府是对“四言体”国风的合理继承和新发展,它们为接着出现的“七言体”句式和长短句词格提供了先决条件。

5、唐宋的民歌称作“山歌”或“曲子词”,唐代,在李氏王朝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并广泛吸收其周边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下,民间歌唱仍然保持了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统治者专门成立了教坊,对民歌进行搜集整理。中唐诗人刘禹锡(772-842)在巴楚一带听到一种当地民歌“竹枝词”,十分兴奋,于是,模仿其歌体,一连写了十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又如:山头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通过他的仿作,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七言体”的民歌那种兴比自如,“含思婉转”的民间风格。

此外,刘禹锡还写了一首《插田歌》,描述了他在广东连州看到农民一边插秧一边唱“田歌”的真实场面。为后人留下了有关这种源远流长而又传播至今的民歌品种的珍贵记录。总的来说,除了产生新的体裁品种外,唐代民歌在体式上的最大特征,便是“七言体”句式的全面成熟和广泛应用。

李隆基登位,杨玉环得宠,建立了杨家的裙带关系,她的姊妹都被封为夫人,气焰之盛竟至“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地步,谣曰:“从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因为“男不封侯女做妃,看女却为门上楣”。这未必代表老百姓心里的向往,只是一种对皇家的讽刺而已。

6、宋元明清以来,一方面是原有的各种民歌体裁的继续传播,诸如农夫唱的“田歌”、渔夫的“渔歌”、山民的“山歌”、船夫的“船歌”等。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出现,伴随着城镇商业经济日益繁盛民间小调体裁广泛流传。如见于宋代话本的“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骨肉团圆叙,几家飘零在他州。”歌词是十分典型的“七言四句体”,曲调是各种各样的江南小调。到了南宋,民间产生的讽刺性歌谣就更多了。南宋的统治阶级,贪污腐化,玩弄政权,有民歌讽刺道:“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若要富,跟着皇帝卖酒醋。”可谓一针见血。

元代的民歌称为“小令”,明清“俗曲”“小曲”。到了元明时代,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人民作歌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由于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激起了农民起义的洪流。其中,以颖州的刘福通声势最大,他率领了10万农民,头包红中,号“红军”,所向无敌,所以歌谣道:“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进入明清时代,我国的封建制度面临崩溃,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具有民主性和进步性的民歌。如明代民歌:“吃闯王、穿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

至清末民初,中国民歌在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播、流变、创新、积累之后,题材范围和体裁类别都已达到十分丰富成熟的境地。另一方面则是它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特定环境下所蕴积起来的民族和地域性风格的全面展示。从而使这类民间音乐成为历史悠久、传承不断、体裁多样、色彩斑烂、蕴藏丰富的一个民族文化宝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明确指出: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为其他民间音乐不断提供丰富营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据粗略统计,各省、市采集到的56个民族的民歌已达万首以上,全国有40万。

1900年,作为历史的见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壮丽史诗,在民歌中有着鲜明的反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主,赋予了民歌新的生命,民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美好的前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正像一个人在经过艰苦跋涉的沙漠旅行后,突然看到了碧波万顷的大海,人们的情绪激动了,歌不断从激动的心头流出来。人们用歌声唱出了对党、对毛主席、对新生活的无限热爱。人民创作了如《东方红》、《咱们的领抽毛译东》、《浏阳河》、《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传世之作。民歌在新中国的土壤上得到培育,像春天田野里的野花,连片密布,摇曳生姿。社会主义民歌创作的沃野展现在眼前,劳动人民的歌声冲天而起,响彻云霄。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派出工作组对全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风进行大范围的抢救挖掘工作。自1984年起,又开展了编辑《中国歌谣集成》工作。通过这些大规模的活动,使得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得以典藏保存,为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民歌的定义—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民歌特点:P4口头性(民歌是一种口碑艺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集体性(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曲目,都是在流传过程中集体加工,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并在即兴的不自觉的磨研、锤炼中,日益精炼、成熟,这民歌是一个永远不结束的创作过程。)、流传变异性(大部分民歌都是很久远的年代流传下来的,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演唱者地域、自身条件、情绪的不同,容易形成一首歌曲的不同变体。)、短小精悍(由于民歌口创作的特性,使得民歌的形式非常简洁、朴素,这也符合了中华民族的美学原则--简洁、精炼。即无论词曲,都应以最简单、明畅、质朴的语汇、技法表达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凡是达到这个要求的,就会成为一首优秀之作被保留、传唱;凡是不能达到这个要求的,或被淘汰,或被继续打磨。事实上,所谓简洁、单纯、明畅,也是自然存在的一个法则。民歌是大众创造的艺术,向来以“返朴归真”为宗,以便与自然法则保持一致。)、鲜明的风格色彩(民歌同创作它的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密切关联,因此,不同地域、民族的民歌各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

在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民歌的产生最早,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类民族音乐的基础。民歌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7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由于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又分为“大歌”、“小歌”。大歌主要指在公共场合演唱的歌曲。小歌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阿细跳月歌》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大小兴安岭。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包括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满族筹),鄂伦春族在1949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这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则粗旷有力。同是“花儿”,保安族和东安族的韵味不同,宁夏和青海的也各有异。同是汉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见长,南方的则比较委婉。

按题材形式分为:

按民歌体裁形式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1、号子是民歌的一个类别。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四川称“哨子”。是伴随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在民歌中,号子产生的最早。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为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常常发出前呼后应的呼喊。这些伴随着劳动重复出现的、有强烈节奏和简单声音的呼喊,就是萌芽状态的民歌——早期的劳动歌。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先秦《吕氏春秋·审应览》:“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讠雩,后亦应之。”便是劳动号子的最早记载。宋代高承《事物经原》:“今人举重出力者,一人倡则为号头,众皆和之曰打号”,说明号子是一人领唱,众人齐声应和。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解除疲劳的作用。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的定义: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相结合的民歌,它产生在体力劳动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者的劳动状况和生产者的精神面貌。分为搬运号子、农事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和船渔号子。劳动号子的特点: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1)即兴编创,内容和生产劳动有关;

2)律动感强,节奏鲜明,风格坚毅质朴、粗犷(GUANG)豪迈; 3)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喝为主。

A欣赏船渔号子《黄河船夫号子》,请学生说出其特点,然后总结归纳:

變現船工集體寫作勞動的歌曲。属于船渔号子类;内容是船夫在行船中在风平浪静,和遇到险滩和风暴的时候的不同的表现,为协调劳动、鼓舞士气所演唱,由于船上劳动强度不一,航行环境不同,船号变化的幅度相当大。有的劳动强度大,协作紧密,操作紧张,这类号子实用性强,如《冲滩号子》;有的在风平浪静,平滩行船时唱,这类号子实用性弱,抒情性相当浓厚,如《下滩号子》。歌词方面,前者多为劳动呼号用语;后者见景生情,即兴编词较多。;流行在西北的黄河流域;<川江船夫号子>;工程号子:《打硪歌》 B 搬运号子: 《扁担歌》 C D 作坊号子: 《打蓝调》E 农事号子《舂米号子》

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体裁,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开始从事集体劳动时就已产生,而直到现代社会某种机器取代某种集体劳动才逐渐消失。数千年来,它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

2、山歌

定义山歌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P22是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劳动中即兴抒发思想所编唱的民歌。

山歌和号子的区别:山歌在山野、田间、牧场的个体劳动中为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演唱,不象号子是在集体劳动中演唱,直接为生产劳动所服务,因此它不同于号子那样讲究节奏性和动作性强,它的节奏更自由,抒情性更强。山歌的特点:

1、题材广泛,歌词带有即兴性;

2、节奏自由、音调悠长;

3、乐段结构简单,上下句的形式居多;

*

4、音调先高后平,高亢明亮(由于是在户外演唱,無論是為了畅快淋漓地宣泄郁积的强烈感情還是為了放縱一下自己,都是吆喝似的高音区起唱,使各声传得更远),常常一开始就出现很高的音。在高音区,山歌还常使用延长音,使声音长久地回荡在山间和旷野,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山歌的歌词:山歌都是内容上多为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歌手们浸注着自己的人生感慨。它的歌词大多数是即兴创作,感情淳朴,想象大胆,鲜活生动,感人真挚。甘肃的一首“花儿”这样唱“我送阿哥到黄河沿,眼看着上了渡船,哭下的眼泪调成面,给阿哥烙下上写盘缠”意思是眼泪多得可以和面做成干粮送给远去的爱人;湖南的一首民歌“韭菜开花细绒绒,有心恋郎不怕穷;只要二人情谊好,冷水泡茶慢慢浓。”这样真挚鲜活的歌词只有在山歌中才可以看到。

山歌常常划分为一般山歌(山区)、田秧山歌(平原)和放牧山歌(丘陵)

山歌十分丰富,南方:兴国山歌(江西南部的兴国县)老区;弥渡山歌-云南小河淌水,安徽的挣净红;客家山歌等;北方:信天游-陕北;山曲;花儿;爬山调(内蒙中西部农业区的短调民歌)。江南的山歌流畅、秀丽;高原山歌高亢、粗旷,旋律起伏大,草原上的牧歌悠长、舒展、奔放。

山歌欣赏: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

特点:

1、信天游的格式简单的说都是两句一对。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

2、常用比兴手法,上句比兴,展开意境和想象,下句具体诉说。比即比喻,兴即寄托,比如“兴”青线线那个蓝线线,用青、蓝的色彩,象征、映衬蓝花花的形象。五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兰花花好,这里用的是比的手法,用农作物中个头最高的高粱来比喻兰花花的出色。

3、曲调的音高运动规律,先高后平,先是激情宣泄,再进行描述,由虚到实。

曲调多建立在“徵-宫-商-徵”这样一种“双四度框架”上,上句分成两个腔节,并在头一个腔节上作较长的延伸,给人以辽阔悠远之感。下句一气呵成,在上、下句变化反复的歌唱中,代表曲目有《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横山下来游击队》等。曲目欣赏:鸡娃子的个叫来狗娃子咬,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哟嗬了。羊肚子的个手巾哟三道道的兰,俺的红军哥哥跟的是刘志丹。你当你那红军呀我劳的那动,咱二人的那一心一意闹革的那命。一杆杆那红旗呀半空中那飘,当红军的哥哥哟出发那了。我送我的那哥哥坡坡里下,红军哥哥你骑上大红哟嗬马,红军哥哥你走到那,都记住我。歌曲欣赏:脚夫调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学唱《赶牲灵》83岁的柴根是陕西府谷的歌王,老人是赶牲灵的,最后一代脚夫。柴根一辈子就是牵着骡子给人拉货,从山西到陕西到内蒙,沿着河套就这么走,一路走一路唱。柴根家里四世同堂,儿子60多岁,重孙都十几岁了。老柴根就是爱唱,见啥唱啥,而且现编现唱,唱了一辈子。柴根是陕西《摇三摆》的开创者。十几岁的时候,柴根一个人赶着毛驴去内蒙古赶集,路上累了就唱两嗓子。到了内蒙古他看到那里的女孩子很漂亮,特别是女孩子们走起路来一摇三摆的样子让他很动心,于是就哼唱出了这首流传至今的《摇三摆》。

1注意民歌是有感而发的艺术形式,在演唱歌曲时,注意如何以声代情,在深刻精炼的艺术素材中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感情。

2信天游是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情人”伴侣。演唱的时候想象自己走在寒冷的冬天,在白格生生的雪原中,无论在曲曲弯弯的山道沟壑里,赶牲灵的人们一路走一路歌,把人们从那寒冷、荒漠的天地中呼唤到今人心旷神怡的童话般的境界。3乡土气息的表达

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是江西南部客家民歌,是它没有娇柔浓艳、缠绵悱恻一类的情歌,具有一种秀丽直率、明快硬朗的风貌。山区赣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斗争中,创作出大量引喻生动,内容丰富的山歌,其普及程度超过人们一般想象,无论男女老少,有文化或没有文化,几乎个个张口即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山歌曾作为一种杀敌武器而风靡整个苏区。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音调既高且长,回荡山谷,意在引人注意。中间是字多腔少的数板性音调,然后又经过一个固定的句式:“心肝格”或“心肝哥(妹)”(苏区时期改为“同志哥”),预示着歌唱将要结束。如:“哎呀嘞哎!打只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崖崖;行了几多石子路,心肝格,着烂几多禾草鞋。”过去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常有虎豹出没,人们走山路时,便唱起过山溜:“喔喂,打嗒——啊喂......"声音激越高亢,可传数里.以此一则邀集同伴,二则惊散猛兽,故一般都用假嗓高腔或真假嗓结合唱, 技巧性很高,难度较大。

欣赏—红军干部好作风

西南高原山歌,与西北高原遥遥相对的包括陕南、四川及云、贵地区的西南高原,也是一个蕴藏极丰的山歌流布区。但这里的自然景观同山川仓茫的大西北完全不同。温和的气侯使它山青水绿、植被丰茂,流传在此种环境的山歌自然就有另一种个性和风格。首先是音调的变化,它们常常围绕羽、商及其三、四度音调展开,并以“羽”为常用调式。另外,在曲体上,四句体居于主要地位。虽然,山歌体裁的音乐性格就其主流来说是奔放、高亢的,但随着上述骨干音及调式、曲体的变化,西南高原的山歌已于高亢激越之中渗入诸多柔性的因素。大歌、小歌风格开朗热情。例如著名的《槐花几时开》欣赏(分析见B13)、《小河淌水》(歌舞19分55)、《放马山歌》(歌舞晚会15’)、《赶马调》等恰好是这一风格色彩的最鲜明的体现。此外,这一地区流传的各少数民族的山歌也都大体上具有这种特色。槐花几时开,放马山歌欣赏

花儿

“花儿”又名“少年”,别称“野曲儿”(因为它在当地有特定的男女定情的意义,它不能在室内或村内唱.也不能在辈分不同或有血缘关系的人面前唱,除在野外演唱外,每年农历4-6月,还有专门聚会对唱花儿的场合-花儿会),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回、上、撒拉、东乡、保安以及汉族中的一种民歌。分为河湟花儿、姚岷花儿和陇中花儿。无论哪个民族的花儿,都用汉语演唱。

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就是一种曲调,共有上百种。分为长调子和短调子,长调子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多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男女演唱同样的音。短调子曲调短小,平和,节奏规整,紧凑,音域较窄,多用真声演唱。

甘、青、宁由于其封建社会的封闭性和生活在穷山僻壤这样特定的地理环境所决定,这里的人民都具有艰苦卓绝的忍耐性与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因此,“花儿”格调的悲壮、声音的高亢颤动、形式的单纯,都是从游牧民族的歌唱脱胎而来,不同于其他山歌的靡靡之音。虽然在内容上也是以歌咏爱情为主题,但是直率豪迈的气概,“花儿”在内容上有倾诉苦情的“花儿”,有抒发爱情的“花儿”,有反抗封建婚姻的“花儿”,有宣传革命的“花儿”„„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青海地区的花儿,它是花儿中具代表性的,影响最大的曲令,属于河湟花儿.P21 “长调”

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内蒙古草原“长调”民歌,也属于中国音乐体系(五声调式),蒙语称“乌日听道”,即“悠长的歌曲”。流行于内蒙古阿拉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大草原。是牧民放牧时演唱的民歌。以歌唱草原、骏马、骆驼、羊群、蓝天、白云、水草为内容,表达牧民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几乎每个人都会演唱大量的长调民歌。2004年1月11日-13日,“CCTV西部民歌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扎格达苏荣拿到了金奖。他说:那儿每个人都会唱长调。在结婚娶亲的时候,人去世的时候,朋友聚会的时候,都能听到长调。就这样一辈一辈往下传。只是很多牧人因为抽烟喝酒嗓音好坏不一样。长调是草原上生活的人用生命发出来的声音。这东西在蒙古草原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甚至几千年的历史。草原是学长调最好的地方。”只有面对着辽阔的草原,你才会演唱出草原的宽广和博大。

“长调”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一般为上、下两句,所以四句歌词分两遍唱完。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牧歌的节奏悠长、徐缓、自由,歌腔舒展,节奏自由。曲调行进多用大跳,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让人感觉嘹亮、悠长、亲切,沁人心脾。奇附林也是一个令人叫绝的歌手。他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有人把唱漫瀚调的奇附林说成是高音D之王。这个人连谱都不认,到了北京编导说你这个漫瀚调跟大乐队和一下吧,不能民族唱法都清唱。编导让中华民族乐团给漫瀚调配乐,把奇附林拉到民族大学,然后他在那儿唱,编导就让指挥给测,看他的最高音是什么音,琵琶手拿着琵琶就给测,测出来是HighA,在场的学生就炸了:实在是不可思议 “但是老头自己根本都不知道。我们说你唱到HighA了,他说High是怎么回事?我们说你认不认识帕瓦罗蒂呀?他说不认识。他比帕瓦罗蒂高六度,其实高一个八度也没问题,因为当时没有设计那么高。”李罡介绍说,“这样的民间唱家有的是,他们的嗓子也唱不倒。当时编导坐到一起议论这事,奇附林就指着65岁的希礼生,说这老先生唱得比我还高。

唱法以真声为主,并使用一种叫“诺古拉”的特殊润腔方法,波折音,类似颤音,使悠扬的歌声更富有草原味道和生命力。伴奏乐器以马头琴为主。

欣赏—辽阔的草原、牧歌(对于节奏自由的音乐的记录,一直是困扰音乐界的难题,仅仅从谱面上,歌曲中“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气魄无法展现。听音乐欣赏,学唱。腾格尔-天堂(07歌舞晚会2开始)

如果说,诚如”花儿”的两句唱词所说:“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尽抒胸意,自由奔放,这是山歌体裁的最大特征,也是她千百年来广为传播的根本原因。爬山调也叫爬山歌、山曲儿,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一种短调民歌,有后山调、前山调、河套调之分。后山调流行于阴山北麓,旋律高吭悠长,音程跳动大;河套调流行于巴彦淖尔盟河套地区,旋律优美,感情细腻;前山调则主要流行于土默特平原,其特点是兼有后山调与河套调之长。爬山调的结构与信天游、山曲相近,多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曲调则有汉族与蒙古族交融的因素。

爬山调有着悠久的历史,数百年来或山顶沟底,或道路村舍,或田间草场,到处都可以听到牧羊人、赶车人以及耕地、收割的人们那高亢悠扬的歌声。

爬山调的演唱形式有室内、室外之分:室外歌者多为男性,腔长调宽,内容不限;室内歌者多为女性,调门较低,旋律柔美婉转。其题材十分丰富,喜怒哀乐、笑骂褒贬,插科打诨皆能成颂。

它的节奏较有规则,拍节较为固定,句式为典型的上下句结构,每句字数不等,这就构成了这种短调民歌简单而又不呆板,铿锵顿挫的语句特点。节奏上多用高音的自由延长音,旋律上多用大跳,上下句的前半句曲调相同,只有后半句有所变化。

爬山调常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最值得称道的是演唱者的即兴性,想到什么就唱什么,看到什么就唱什么,走到哪儿唱到哪儿,而且所唱的内容还要合辙对称,上口押韵。歌词语言多用乡土重叠词,显得格外亲切生动,具有灵俏幽默的艺术风格,动人心扉,有着浓厚的山野风味。

爬山调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既是塞北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又是这个地区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字里行间洋溢着百姓的情、百姓的爱,以其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泥土气息葆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小调

定义: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小曲。多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经过历代流传,艺术上多经加工。小调分布于大多数汉族地区,以山东、河北、江苏更具代表性。

特点:这类歌曲在句法结构上经常使用“启承转合”的形式,所以它的音乐特点是

1、传唱环境:号子山歌多传播于山野,并依附于集体或个体劳动,而小调则基本上离开了劳动现场,主要流行于市井之酒肆茶楼、节日庆典场合;其次是传唱阶层,除了农民,它更多地是在市民、商人、小手工业者以至一部分职业、半职业歌手中传唱。

2、流传广泛: 有人说:小调有“脚”,由于在城市中传唱,使得它容易流动于四方。而山歌、号子往往仅限于一地。这是它们在传播方面的一个很大的差异。因此,同一首小调常常会有多种曲调。民歌数量最多的一种。

3、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号子、山歌具有很强的自娱性和实用性,而小调的这类功能已基本褪化,成为一种主要是“娱人”的体裁。特别是在出现了以歌唱为生计的民间艺人之后,它的表演性日趋强化,由此也就在题材和形式表现方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有别于其它体裁的特性,并为其进一步与说唱、戏曲相结合而走上舞台创造了条件。

4、歌词特点一般不是即兴创作的,小调体裁将抒情性与叙事性融为一体,从而在总体上获得了一种叙咏兼顾的体裁属性。很多小调都是以“五更”“四季”“十二月”等时序以及数字序为基本体式。

5、旋律特点:由于流传的广泛性,及专业艺人的参与,使得小调的音乐形式更为规范,音乐手法更为丰富,旋律性强,易于流传。但由于它的精致性,因此不象号子和山歌的鲜活、生动、淳朴、强悍的特点减弱了。小调的结构规整、匀称、旋律优美、结构稳定,便于清晰、从容的陈述事物,常常用来叙事和陈述爱情。分为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对应式为一上一下两个乐句,相互应答,相互补充,表达一个音乐内容。起承转合式基本曲体是四句型结构,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首句是全曲的引子,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要;第二乐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强化前面乐思、乐旨的意义;第三乐句常常引入新材料新乐思,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有其举足轻重的结构意义。这样,四句头的基本关系便是“起、承、转、合”。直观地看,它是一种具体的曲式结构关系的体现。但若作历史的综合的考察,那么,它又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思维乃至文学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方式的反映。可以说,小调中的“四句头”,历来以它的普遍性和简洁性深刻而又典型地揭示了这种极具民族特征的思维逻辑。

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首句是全曲的陈述句,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要;第二乐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强化前面乐思、乐旨的意义;第三乐句常常引入新材料新乐思,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有其举足轻重的结构意义。这样,四句头的基本关系便是“起、承、转、合”。

6、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独唱和齐唱,常有乐器伴奏。了解不同地域的小调特点: 分析:

1、地域及类别;

2、描写的主要内容;

3、调式;

4、曲式;

5、特色分析。

西北:绣荷包P30绣荷包在我国的河北四川云南山东山西等地流行,曲调各异,尤其以这首山西晋中的流行.绣荷包都是反应男女爱情生活的民歌.由于地区不同,音乐风格也各有差异.山西的这首刻画了一位少女思念情人并亲自绣荷包送情人时的内心活动.全曲是有5段歌词的分节歌形式.旋律明快优美,有起有伏,抒情性的特点.山东:沂蒙山小调 河北:放风筝 江苏:茉莉花

民歌会活动总结 篇4

11月24日晚,由共青团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委员会及湖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办,由湖北大学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研究协会承办,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社团联合会协办的“中国风·民歌会”,湖北大学首届民歌演唱比赛决赛在商学院三号报告厅举行,并圆满结束。协会成员各司其职,院社联同学也来帮忙,使活动顺利进行。本次比赛影响力比较大,几百名师生到达比赛现场。

1、策划工作

“中国风·民歌会”,民歌演唱比赛,不仅包含浓厚的民族文化,更能体现出民族文化与精神研究协会的协会宗旨: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1)主题确定

民歌是民族的记忆,是历史的痕迹。为了不让这重要的记忆被工业文明不断地抹去,民族文化与精神研究协会特举办这次首届民歌演唱大赛,确立了“中国风·民歌会”的主题,让同学们在演唱民歌的过程当中提升对民歌的兴趣,让许多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提高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不仅让汉族的文化更让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让中华民族的许多宝贵的精神得到弘扬。

(2)策划流程

为了能发现更多会唱民歌的同学,使有才华的学生获得充分的机会展现自我,以及提升同学们对民歌的重视和兴趣,此次活动面向全校各年级的学生接受报名,使涉及面达到最广;初赛请了较专业的同学,在所有选手中选出演唱的最好的十位同学进入决赛,决赛则请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来做评委,选出才艺表现技能出色的选手。本届比赛运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和力量,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

2、宣传工作

此次比赛的宣传,协会内部成员以各种形式展开工作。

(1)11月10日之后,活动的通知在微博、空间公布转发;(2)设计、张贴比赛海报

(3)制作、悬挂比赛喷绘

(4)印制、派发比赛宣传单

(5)在各个QQ群中转发活动消息

(6)给各个社团负责人发送短信,邀请前来观看决赛

(7)社联帮忙给各院社联主席发送消息并邀请前来观看决赛

3、组织工作

(1)初赛(2013年11月17日晚7点)

面向全院各年级的学生,接受短信、现场报名。初赛阶段,阳逻校区与本部有超过50名学生报名。参赛选手围绕主题,进行清唱展示,经特邀评委共选拔出10个单位进入决赛。初赛现场各岗位协会工作人员尽己所能,完成职责,初赛顺利地进行。

(2)决赛(2013年11月24日晚上7点至9点)

决赛形式为现场伴奏演唱。评委由文学院对戏曲很有研究的黄斌老师、物电学院对歌曲情有独钟的朱家昆老师以及校园十大歌星曹弈夫、校园十大歌星杨利鹏、森林合唱团赵婕同学组成,由老师和学生代表共同为本届比赛做出公平、公正的裁决。主持人由英语广播台播音组的陈玉龙和张雨彤同学担任。

4、活动后期工作

为做好活动备案工作,我们对总决赛现场进行了录像。总决赛后,我们还向青春飞扬等网站投了宣传稿,在微博及空间发布了获奖的报道。

当然,本次比赛还是有其不足之处:

1、决赛当晚的灯光问题,影响决赛当晚的整体效果。这是灯光师的工总没有安排到位。

2、主持人串词不太熟悉,有错误之处。彩排时间过短,导致对主持稿不太熟悉。

3、颁奖时台上一片混乱,颁奖嘉宾甚至不知道颁给谁。彩排时没有给选手强调颁奖环节,礼仪小姐也没有培训。

在明年下一届民歌会比赛中,我们讲吸取教训,举办一次更加有组织、有水平的民歌演唱比赛。

民族文化与精神研究协会

2013年11月26日

阳逻初赛

阳逻选手

初赛

本部初赛选手

本部初赛

决赛

决赛

民歌歌词 篇5

英雄赞歌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吼叫炮声隆 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 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 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辣妹子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 辣妹子长大不怕辣 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吊一串辣椒碰嘴巴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 辣妹子生性不怕辣 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抓一把辣椒会说话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哟 辣辣辣 辣出的汗来汗也辣汗也辣 辣出的泪来泪也辣泪也辣 辣出的火来火也辣火也辣 辣出的歌来歌也辣歌也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 辣妹子生性不怕辣 辣妹子待人热辣辣 辣椒伴她走天下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辣椒伴她走天下 辣出的汗来汗也辣汗也辣 辣出的泪来泪也辣泪也辣 辣出的火来火也辣火也辣 辣出的歌来歌也辣歌也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 辣妹子辣 好日子 唉。。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 好看的舞蹈送来天一原欢腾 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 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 唉。。今天是个好日子 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明天是个好日子 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唉。。门外的灯笼露出红红的光景 好听的歌儿传达浓浓的深情 月光的水彩涂亮明天的日子哟 美好的世界在我们的心中 唉。。今天都是好日子 千金的光阴不能等 明天又是好日子 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今天是个好日子 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明天又是好日子 千金的光阴不能等 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 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永远跟你走 很小的时候 我就听说没有你就没有翻身的外婆 很小的时候 我就听过妈妈唱着赞美你的歌 很小的时候 我就带上红领巾是你编外的一个 很长的时间 我有理想追求也有艰苦的拼搏 爷爷告诉我征途上总会有坎坷 妈妈告诉我航程上也有浪有波 红领巾告诉我有你才有新中国 历史告诉我你开辟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很小的时候 我的女儿尝到你从风里结出的甜果 很小的时候 我的女儿也会唱着赞美你的歌 很多的时候 我把历史反反复复苦苦的思索 很深的体会 只有跟着你走才有幸福的生活 高山告诉我征途上总会有坎坷 大海告诉我航程上也有浪有波 祖国告诉我跟随你要坚定执着 人民都在说你开辟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思念 毛阿敏 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不知能作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太久太久 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 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 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不知能作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太久太久 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难道你又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 难道你又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 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是很遥远的事情 相思算什么, 早无人在意.醉卧不夜城, 处处霓虹.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 最肯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最肯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最肯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 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啊啊..四处野鸭和菱藕 秋收满帆稻谷香 人人都说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鱼米乡啊啊..洪湖水呀长呀嘛长又长啊 太阳一出闪呀嘛闪金光啊 共产党的恩情 比那东海深 渔民的光景 一年更比一年强啊..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音乐.........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珊瑚颂 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珊瑚树红春常在,**浪里把花开。哎!云来遮,雾来盖,云里雾里放光彩。风吹来,浪打来,风吹浪打花常开。哎!一盏红灯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红灯高照云天外,火焰熊熊把路开。哎!云来遮,雾来盖,云里雾里放光彩,风吹来,浪打来,迎接救星上岛来。哎!滚滚火焰冲天起,火树金花遍地开,霹雷一声震四海,浪走云飞大军来。一盏红灯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红灯高照云天外,火焰熊熊把路开。云来遮,雾来盖,云里雾里放光彩。风吹来,浪打来,迎接救星上岛来!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打靶归来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 把营归 胸前红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mi suo la mi sao la suo mi dao ruai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歌声飞到北京去 毛主席听了心欢喜 夸咱们歌儿唱的好 夸咱们枪法数第一 mi suo la mi sao la suo mi dao ruai 夸咱们枪法数第一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国家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国家 江山 让历史告诉世人:共产党人能打下江山,也一定能坐好江山.打天下坐江山 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 谋幸福送温暖 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 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 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打天下坐江山 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 谋幸福送温暖 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 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 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党旗飘飘 春风吹开花季的笑容, 你用慷慨播种大地葱茏.秋色装点生活的绚丽, 你用智慧收获盛世丰盈.冬雪弥漫征程的寒意,你用温暖召唤士气从容.夏雨挥洒炽热的激情,你用晴朗绘出东方彩虹.党旗飘飘四季如歌,你伴我们走过岁月峥嵘.党旗飘飘江山如画,你领我们奔向时代高峰.春风吹开花季的笑容,你用慷慨播种大地葱茏.秋色装点生活的绚丽,你用智慧收获盛世丰盈.冬雪弥漫征程的寒意,你用温暖召唤士气从容.夏雨挥洒炽热的激情,你用晴朗绘出东方彩虹.党旗飘飘四季如歌,你伴我们走过岁月峥嵘.党旗飘飘江山如画,你领我们奔向时代高峰.党旗飘飘四季如歌,你伴我们走过岁月峥嵘.党旗飘飘江山如画,你领我们奔向时代高峰.奔向时代高峰.人民公仆 有一个名称可述相依相挥让人受鼓舞 有一种脸孔很朴素看爱一眼心里很热乎 有这个名称的人一心为大家 有那种面孔的人为民谋幸福 为什么他夜里常流露出深情 因为他把咱老百姓当成亲生父母 人民公仆人民公仆 有一个称呼很可述教益深会让人受鼓舞 有一个背影很朴素望一眼心里很热乎 有这个称呼的人处处做楷模 挺起那脊梁的人再难不屈服 为什么我们心里总充满了感情 因为他是咱老百姓老百姓的好公仆 爱在天地间 情未了,象春风走来, 爱无言,象雪花悄悄离去, 彼此间我们也许不曾相识, 爱的呼唤让我们在一起.在一起穿过了风和雨, 在一起走来了新天地, 这份情希望了人间, 这份爱温暖在你我心里.情未了,象春风走来, 爱无言,象雪花悄悄离去, 彼此间都把真情埋在心底, 爱的故事才这样美丽.在一起穿过了风和雨, 在一起走来了新天地, 这份情希望了人间,这份爱温暖在你我心里.和谐中国 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 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 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 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 一个脉搏同心同德前程最辽阔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 一个中国同欢同乐一唱天下和 和而不同的好山岳崇高也谦和 和如琴瑟的好江河真情在弹拨 和如一家的大神州同唱一首歌 和平共处的好邻邦知音特别多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 一个脉搏同心同德前程最辽阔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 一个中国同欢同乐一唱天下和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一个脉搏同心同德前程最辽阔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 好人一生平安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着 究竟为什么? 漫漫人生路 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 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北往的客 恩怨忘却 留下真情从头说 相伴人间万家灯火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 过去未来共斟酌 不白活一回 不白活一回 凤飞彩云追 雁叫鸟相随 金翅那个鲤鱼敢玩水 大鹏腾空往高飞 活就活他个船撵浪 活就活他个龙摆尾 活就活他个云升霞呀 活就活他个地增辉 活他个拼命三郎才有滋味有滋味 苦也不觉得累 难也吓不倒谁 姑娘那个小伙撒花儿美 一辈一辈胜一辈 活就活他个老变少啊 活就活他个瘦变肥呀 活就活他个穷变富呀 活就活他个虎生威 活他个心想事成笑声脆笑声脆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 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 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块黑板 写下的是真理 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 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 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支粉笔 画出的是彩虹 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 奉献的是自己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就成了你 历史的天空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 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同一首歌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 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 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 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 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 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 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 风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 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 阳光想渗透所有的语言 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同一首歌 小背篓 小背篓晃悠悠 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 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 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 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 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 哟嗬~哟嗬~ 童年的岁月难忘妈妈的小背篓 小背篓圆溜溜 歌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 多少次外婆家里哟烧呀糍粑哟 多少次听唱山歌哟在呀桥头哟 多少次睡在背篓里尿湿了妈妈的背 多少次爬出背篓来我光着脚丫走 哟嗬~哟嗬~ 童年的岁月难忘妈妈的小背篓 多少欢乐多少爱 多少思念多少情 妈妈那回头的笑脸至今甜在我心头 甜在我心头啊啊啊~

民歌论文 篇6

之后, 南冲村村委会与八里畈镇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同发起成立了“新县八里畈镇赛山樵唱民间文化艺术协会”。协会挖掘整理了当地民歌近百首, 登记民歌手500余人。2009年2月, 南冲村所在的八里畈镇被河南省文化厅首批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随着该村对当地民歌的传承与发扬, 河南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其作了专题采访报道。2010年3月, 南冲村民歌手张敏等人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 在京录制了《河南有个民歌村》的民歌专辑。同年5月, 南冲村又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指定为“民歌采风基地”。

一、民歌与文化生态——“民歌村”的生态环境

豫南八里畈“民歌村”这一现象的形成, 是诸多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把“民歌村”现象看作是一种文化, 那么, 这种文化就是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生态系统总体运作的产物。所谓文化生态系统, 即“影响文化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生计体制、社会组织、及价值观念等变量构成的完整体系。它不只讲自然生态, 而且讲文化与上述各种变量的共存关系。”2

(一) “民歌村”的自然环境

八里畈“民歌村”所在的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 江淮之间, 属鄂豫皖三省交界处, 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淮河作为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 经由信阳向其中下游的安徽、江苏流去。八里畈镇地处河南最南边并且与湖北省毗邻的新县的东北角, 该镇东与新县沙窝镇相连, 北与光山县凉亭乡接壤。南冲村又位于八里畈镇东北, 该村李氏居多, 因此, 南冲村又被称作“李南冲”。

南冲村党支部书记李保坤介绍说, 南冲村共有25个村民组, 603户, 约2000余人。其中, 有近一半的村民在外务工, 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与孩童。

南冲村一带的地貌介于丘陵与山地之间, 往北属于丘陵地貌, 往南就是著名的大别山山脉, 该地呈盆地状, 一群山岭环绕其四周。从八里畈镇镇上到南冲村, 行车需要十多分钟, 而且要经过很多曲折、狭窄的小路。在这座相对闭塞的小村庄旁边, 傍依着一座海拔近400米的赛山。据《光山县志》记载, 起源于唐朝、被誉为“光州八景”之一的“赛山樵唱”就发生在南冲村的赛山寨。

南冲村四周山岭环绕、空气湿度较大, 中部地形较为平坦, 该村以种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为主。此外, 赛山山上多栽种板栗树, 山下是成片的茶园, 因此, 南冲村又是豫南地区著名的茶叶和板栗盛产地之一,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八里畈“民歌村”的山歌、田歌、茶歌等民歌种类的产生及其风格特点的形成直接受当地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山歌高亢嘹亮, 田歌、茶歌细腻委婉、节奏自由。

(二) “民歌村”的社会环境

1. 悠久的歌唱传统。

“赛山其水临仙河导源, 山外恒闻山中樵歌声, 或荷薪中途行歌, 相互传于空谷间。幽中有燃以夜读如毕, 咸其人者耶!”3指的就是古光州八景之一的“赛山樵唱”。赛山上有座始建于唐宋的寺庙, 该庙在1930年毁于战火, 1992年村党支部书记李保坤等人组织社会募捐, 重建了寺院。每逢初一十五, 特别是农历正月十六庙会, 会有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前来拜佛许愿。庙会期间, 更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 一些表演配合当地的民间小调, 边歌边舞, 边唱边演, 好不热闹。南冲村演唱的当地民歌源于闻名于豫南大地的“赛山樵唱”, 民歌历史悠久, 歌唱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至今, 该村仍保存民歌数百首。

2. 丰富的民间传说

南冲村还流传着许多与当地有关的民间传说, 诸如:李三娘帮助其夫、五代后汉的创建者“汉高祖”刘知远起义成功, 在沙窝镇建立了沙陀国的历史典故;南宋抗金义军首领马扩之女马金锭构筑赛山寨墙;朱元璋与神留桥的故事等等。此外, 捡绳沟、睡仙石、临仙河、万马饮水池的传说又让这座小村庄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 这些故事作为当地民歌歌词内容取材的源泉, 进一步丰富了南冲村民歌的文化内涵。

3. 特殊的“红色”经历

信阳市新县是全国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和闻名的将军县之一, 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许多对新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将军与革命战士。南冲村作为新县的一个行政村, 自然也少不了这种令人起敬的“红色”经历:“1947年, 刘邓大军越过黄河, 挺进中原, 千里跃进大别山, 率先抵达八里畈, 夺取赛山寨, 进驻李南冲, 而后攻克新集城。4”相关史料记载, 1947年8月, 刘邓大军到达经扶县 (现在的新县) 李南冲。在南冲村稻场, 刘伯承司令员站在石磙上, 为战士们作报告。据李保坤书记介绍, “大军南下时, 在李南冲住了三天, 唱了七天戏, 文化底蕴又提升了”。5那时, 部队的文工团经常与当地百姓一起表演节目, 以丰富群众和部队的文化生活。文工团与南冲村民歌手在当地民歌的基础上编创了大量的红色革命歌曲, 这些革命歌曲为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及豫南地区的地方解放, 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南冲的民歌自那时起, 进入了鼎盛时期。

4. 浓郁的民俗氛围

2008年, 信阳民歌在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 信阳市文化局和信阳各县区文化馆对流传于信阳地区的民歌及其状况进行了普查。在此次普查过程中, 南冲村凭借其悠久的民歌歌唱传统、浓郁的民俗氛围受到了世人的关注。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 南冲村有近千人会唱民歌, 全村百分之六十的村民会唱2至3首, 近二十人会唱80余首民歌, 40岁以上的村民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演唱当地的民歌。

每逢村民家有上梁、新婚闹新房等喜庆之事时, 当地都有请人演唱民歌的传统。这些民歌手的演唱均属无偿服务, 好客的主人多会在中午请民歌手吃顿饭, 或者以烟、茶水馈赠民歌手。

春节期间, 为了营造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 村里的民间艺人会自发地组成旱船队、锣鼓队进行“走街”。玩旱船、舞狮子、玩高帐、挑花筐, 等等。玩旱船的3人在前, 锣鼓队跟上。参加春节“走街”的各种民间艺人人数加在一起, 可达上百人。“走街”从年后的初五、初六, 一直玩到正月十五, 农历二月初二藏灯, 每年都不例外。目前, 南冲村共有5个旱船队, 1个花鼓戏班和1个皮影戏班。

二、大环境中的小环境——“民歌村”的“民歌产业”

(一) “大环境”里的民歌发展

信阳当地的歌舞音乐十分繁盛, 因此, 信阳又被称作河南的“歌舞之乡”。流传于信阳地区的民歌也因该地地处中国南北自然分界线的特殊地理特征, 表现出了明显的音乐文化特征:即, 信阳民歌兼具中国南北方民歌的特点, 这里的民歌有北方民歌的热情豪迈, 有南方民歌的温婉细腻。此外, 信阳民歌种类丰富, 五声音阶占据主导地位, 民歌的调式多以徵调式、宫调式、羽调式和商调式为主, 是我国汉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信阳民歌种类繁多, 音乐兼具南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2008年, 信阳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阳民歌自2008年成功“申遗”以来, 不断受到信阳当地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政府部门的关注。“信阳市相关文化部门运用政府对民间文化的导向作用, 在全市, 乃至全国, 积极地宣传、推广信阳民歌, 并致力于对整个信阳地区丰富的民歌资源进行生产性保护与生产性开发。”6该市先后举办了“映山红”民歌会、信阳民歌推介会、“锦绣茶乡”民间文艺展演等活动, 并组织各县区优秀的民歌手录制了数张信阳民歌专辑。

2010年10月中旬, 信阳市成立了旨在研究信阳当地民歌和中国民歌的“信阳中国民歌研究会”。12月, 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特别邀请信阳的民间艺人前往北京, 录制了以“信阳民歌”为主题的“魅力信阳”系列节目, 并于2011年3月初向全国观众连续播放了三天。2011年8月27日, 从呼和浩特市传来捷报, 信阳市新县歌舞团合唱队代表河南省, 凭借在信阳原生态民歌基础上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秧麦》和新创民歌《豫南情调》两支合唱曲目, 一举夺得“中国·呼和浩特第二届民歌合唱汇演”的二等奖——雄鹰奖。

(二) “民歌村”的“民歌产业”

八里畈“民歌村”在信阳市积极宣传、推广信阳民歌的主流形势之下, 结合自身优势, 因时制宜地进行“民歌产业”开发, 集中力量将南冲村打造成为豫南特色的文化产业村。所谓文化产业, 就是“按照工业标准, 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7

2009年, 八里畈南冲村联谊河南省昆仑公司, 开发赛山风景区。2010年, 该村所在的信阳市新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 引回的“回归人士”李勇在赛山脚下投资创办了南冲赛歌园度假村。该度假村占地50余亩, 建有民歌文化广场1座, 赛歌亭2个, 还搭建了一个专门用于民歌演唱的大舞台, 并且拥有一支15人左右的民歌队。民歌队的成员由南冲村较有名气的民歌手组成, 平日该队并没有固定的组织, 只是在旅游观光的高峰期, 或者上级部门领导前来考察时才凑在一起。虽然这支民歌队不像正规的音乐演出团队那样有系统的民歌演出安排和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 但是, 度假村也会抽出一些时间, 专门组织这些已经入册的南冲民歌手进行民歌演唱学习和民歌演出培训。因此, 赛歌园度假村又被新县文化馆授予了“豫南民歌培训基地”的称号。总体来看, 赛歌园民歌队的组成并不规范, 并且带有一定的商业色彩, 但是它对八里畈“民歌村”向外界展示“民歌村”的民歌风貌、推广南冲民歌,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音乐的表象与背后——南冲民歌的体裁及表现内容

八里畈“民歌村”的民歌主要有小调、山歌、田歌、号子、灯歌等几种体裁。该地习惯将流传在南冲村的民歌统称为“小调”, 当然, 小调这一体裁在该村民歌数量总目中, 所占比例最大。

由于信阳市文化局和新县文化馆已将各自所辖区域内流传的民歌编辑成书, 书中收录的民歌数量多、曲谱详尽, 故本文就“民歌村”传唱的民歌的音乐型态不再赘述。如想了解该地民歌的曲调、曲谱等信息, 请参阅信阳市非遗保护中心主编的《信阳民歌》8和新县文化馆编辑出版的《新县民歌》9。本文将在下文, 对南冲民歌的体裁与表现内容, 向读者做一简要的介绍。

南冲村流传的小调和我国其它地区的民间小调一样, 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小调多是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 通过歌唱诉说相思, 因此, 此类小调又常常被称作“情歌”。在南冲村, 较为有名的“情歌”有《表哥与表妹》、《送情郎哥》、《手扶栏杆》、《十把扇子》等。

南冲民歌中的一些小调主要描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是百姓所见所思的直接体现。这类小调较为常见, 多为普通百姓根据生活中的某些情景, 即兴编成曲调, 随口唱出, 歌词诙谐幽默。

同时, 南冲村还有许多在玩地灯、春节“走街”时演唱的灯歌。这类灯歌也属于小调中的一种, 为淮河流域一带所独有, 而且在淮河流域颇为盛行。灯歌的结构规整短小、内容简单明了, 歌曲有多段歌词, 方便在不停变换着的场景中演唱。

在诸多小调中, 还有部分小调是与当时的社会形势紧密相连, 它们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即革命历史歌曲。由于南冲村特殊的“红色”经历, 该地流传的大量红色革命歌曲为当时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宣传,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 这些革命历史歌曲也为当今人们再回首革命时期的状况, 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另外, 在放牧时唱的山歌, 在秧田时唱的田歌, 在车水时所唱的车水歌, 以及在劳动时, 为统一节奏、鼓舞劳动情绪所演唱的各种劳动号子等, 进一步丰富了“民歌村”的民歌种类与民歌资源。

总之, 八里畈“民歌村”传唱的民歌几乎涵盖了中国汉族民歌中所有常见的民歌体裁类型, 该地民歌演唱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思想也同整个汉族的民歌趋于一致。

四、冷静后的思考——“民歌村”民歌的现状与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 面对现代化对当今社会生活的猛烈冲击, 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存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式微, 这种情形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思考。“民歌村”当前的民歌生存状况如何?该村民歌的未来走向又是怎样呢?

2010年8月起, 笔者就已开始关注信阳地区的民歌生存状况这一问题, 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与采访, 笔者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了解到很多关于八里畈“民歌村”民歌的生存状况的信息。2011年8月中旬, 笔者亲自走进南冲村, 在与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保坤和民歌手、村妇联主任张敏的交谈中, 笔者对“民歌村”民歌的生存现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据李书记介绍, 该村民歌的传承状况不容乐观。由于近一半的村民在外务工, 这些村民主要以中青年为主, 平日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家乡的传统民歌, 只有到年后, 即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期间, 在春节“走街”中, 他们才会亲身感受到家乡浓郁的地方习俗和民歌氛围。南冲村村民日常所唱的民歌纯属自娱自乐, 兴致来了就唱一曲。目前, 只有少数人凭借对当地民歌的喜爱, 从父母长辈那里学习民歌。这种习得的过程具有自发性, 没有专人教唱, 也没有表演场所去展示习得的内容。连李保坤自己都无奈地感叹:“南冲村的民歌缺少传承人, 没有资金去进行民歌专业培训、包装, 让民歌走出去。”在八里畈镇镇政府工作的李峰讲, “由于镇里的经费也很紧张, 去年 (2010年) 南冲村的民歌手为了去中央演出, 镇政府硬是从财政上挤出一两千块钱, 为进京演出的民歌手每人做了一套服装”10。

南冲村与八里畈镇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县八里畈镇赛山樵唱民间文化艺术协会”也是形同虚设。实际上, 该协会的成员主要由南冲村的民歌手构成, 无任何经费维系协会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平日, 协会也很少组织入会成员进行民间文艺的交流和探讨。该村民歌唱得较好的吴维荣、刘洪霞、匡世凤、冯学莲、胡光梅等人也是在上级领导, 或者是外来人员进村对南冲民歌采访时, 才将自己的“拿手戏”展示于众, 其余时间, 这些民歌手还是以农民的身份, 专注于农田劳作。民歌演唱仅仅是他们的爱好, 是他们平淡生活的添加剂而已。

和其它地区的民歌有着同样命运的南冲民歌, 受当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影响, 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南冲村流传, 并且常见的各种劳动号子、车水歌以及打柴歌等, 都已不复存在。那些一口气能唱上百首民歌的老艺人也相继去世, 目前在世的、熟谙民歌的老歌手屈指可数。而今, 南冲村的民歌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着民歌传承后继无人、民歌受众主体严重缺失等问题, 南冲民歌处在自生自灭的发展状态。

结语

传统音乐的存在与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的构成需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浓厚的文化氛围、外界媒体支持和一定规模的受众群体等几个主要因素。悠久的民歌传唱历史、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 再加上近几年“民歌村”隶属的八里畈镇和新县均已开始重视对“民歌村”的宣传与经济投入, 并致力将其打造成豫南的“城市名片”。目前来看, 八里畈“民歌村”已经受到了外界媒体的普遍关注, 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就其自身而言, 传承主体的状况不容乐观是阻碍南冲民歌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应当如何发挥民歌传承主体作用的最大化是当地民歌发展过程中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 《民族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年9月版.

[2] .苗晶著, 《汉族民歌旋律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年9月版.

[3].江明惇著, 《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

[4] .王文章主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年5月版.

民歌论文 篇7

关键词:江苏民歌《茉莉花》 特点

《茉莉花》是一首经典而又颇具中国特色的民歌,它一直被广泛使用于很多重要的场合,人们深深地为它的魅力折服。它在中国及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文化和民族音乐的热爱,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一、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起源与风格特点

民歌源于生活,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而江苏民歌《茉莉花》正是一首拥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它最早起源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前身是《鲜花调》。经过数百年间不断的传唱,再加上旧歌新唱的方法来演绎这首歌曲,它已经成为中国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1942年冬天,新四军的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有一天,何妨听到当地一位艺人正在唱着《鲜花调》,一下子就被优美的旋律吸引住了。回去后,何妨自己摸索,发现这首歌曲虽然歌曲优美动听,但毕竟出自民间,创作上有一些粗糙。于是,他便将《鲜花调》歌词中的三种花——茉莉花、玫瑰花、金银花,全都改成了茉莉花,使整首歌曲的主题更加集中。

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调式与曲式结构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小调类型的民歌之一,采用了五声徵调式、四句体乐段式结构,很规整,上下终止音呈四度关系。分析歌曲的第一句,它可以分成两个短句,并且两小节重复,两者之间的旋律相互对称,落音一样,两句唱词相重叠。第三句比较紧缩,后句没有停顿,与第四句相连接,为了使观众在音乐感情上获得满足,第三句旋律重复出现在乐曲中。歌曲中每一句的落音分别是徵、宫、羽、徵,即是一种起、承、转、合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使得演唱更加自然流畅,也使得这首歌曲更有分析的价值和意义。

三、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与节奏特点

“旋律是音乐作品中的灵魂”,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整个旋律以级进为主,跳进出现的情况较少,充分显示出江南民歌的抒情特色。乐曲歌词共有三段,旋律相同,都是一唱三叹。“节奏是音乐作品中的生命”,只有从作品节奏中才能体现一首歌曲所要表现的情绪,而随着作品节奏的变化,歌唱者的情绪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节奏较为密集,旋律多运用切分节奏和十六分音符,轻快活泼又略显俏皮的特点在歌曲的节奏和演唱上表現得淋漓尽致。

四、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写作手法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一首小调体裁的民歌,是我国民间流行最广泛的优秀民歌之一。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抒情,结构匀称规范,借用茉莉花抒发了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描写了江南人民细腻的性格,表现出了一位典型东方女性的美好形象,具有明显的田园诗的气质,仿佛令人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之中,处在和谐温馨的小农气氛之中。歌词运用最多的是比兴的写作手法,从“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的“香”,到“雪也白不过它”的“白”,再到“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的“花”中,人们可以看出胆怯、羞涩、踌躇三个层次的感情变化,同时也表现出了少女爱花、赏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

参考文献:

[1]冯玉刚.茉莉花花开何处[J].交响,2006,(4).

[2]易人.芳香四溢的茉莉花[J].音乐爱好者,1982,(1).

[3]王桂芹.茉莉花最早的曲谱文献[J].沈阳音乐学院报,2005,(3).

[4]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张铁.何妨与中国民歌《茉莉花》[J].兰台世界,2006,(10).

[6]钱仁康.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7]《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上一篇:时光荏苒珍惜时间格言警句下一篇:四年级美术《画家梵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