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刮胡子教案
一、动画导入,激起兴趣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惊喜,看看大屏幕(观看《猫和老鼠》片段)。这只倒霉的TOM每次都让JERRY整得狼狈不堪。老师也认识一只倒霉的小花猫,想不想知道在它身上发生了哪些倒霉事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猫刮胡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决生字词
1、在认识这只小花猫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帮它个忙,小花猫睡着 了,咱们帮它捉捉老鼠好不好?看谁捉到的老鼠又大又肥。(屏幕显示生字、新词,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读到哪个点击让字或词消失。)
2、这么多老鼠,你们一下就抓住了,太厉害了,小猫让我谢谢大家。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读读这个故事,一边读一边思考,小猫为什么要刮胡子呢?
2、老师特别想知道小猫为什么要刮胡子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猫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老长的,太难看了,所以要刮胡子。)
3、从哪个自然段知道小猫的胡子是老长老长的呀?读大家读读这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4、你们读得真投入,那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小猫长了老长老长的胡子是什么样的心情?(沮丧)那它刮得干干净净的呢?(高兴)
5、一段话里两种心情,读起来有难度了,自己试着读读。(大屏幕出示第四自然段)
6、这一段里有一个特殊的词:老长老长,那你们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吗?(很长的意思)
7、为什么要用老长老长呢?
8、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知道了,原来用两个老长比一个老长要长,那请你们在课文里找一找,像这样的一个变两个的词还有吗?(碧绿碧绿)
9、你们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样的词,并用说出的词说一句话。)
四、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老师现在就有点不明白了,小猫的胡子不是一直都挺长的吗,为什么现在想起来刮胡子了?(板书:刮)
2、哦,我知道了,因为小猫看到主人在刮胡子(板书:看),所以它就学着去刮,那小花猫是怎样看主人刮胡子的呢?(板书:学)
3、请大家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4、课文上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大声读读第二自然段。
5、刚才演动画片的时候,你们眨眼了吗?用课文中的词就是“一眨不眨”。
6、由这个词我们知道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看得怎么样?(加上动作读读)请大家从课文里找找哪个词能表示做事做得特别认真。
7、谁在聚精会神地干什么?
8、你们能用聚精会神说一句话吗?
五、学习课文5—8自然段
1、好了,小花猫把胡子刮掉了,也变漂亮了,正得意洋洋照镜子呢,但是得意了没多久,小花猫就出状况了,它怎么了?(捉老鼠的时候被撞得鼻青脸肿。)
2、现在小花猫已经是你的好朋友了,它被撞得鼻青脸肿,你该怎么做呢?(说几句安慰它的话吧)
3、老师觉得很奇怪,不就是刮个胡子吗,怎么会撞得鼻青脸肿呢?(小花猫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如果没有胡子就不知道洞口的大小,当然会撞得鼻青脸肿。)
4、这是谁告诉小花猫的?是小花猫听猫妈妈说的,(板书:听)那你愿意扮演猫妈妈给小花猫讲讲道理吗?谁还愿意再教育教育小花猫。
5、你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你学到了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就跟着干什么,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六、拓展延伸
1、小花猫如此,我们小朋友也如此,请大家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事情是不能看见别人做就跟着做的?
2、有几则寓言故事也是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有时间大家找出来读读。
七、作业
《小猫刮胡子》是一篇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语言生动又富有特色。阅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中积累语句,培养语感。二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学定教,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解词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脑、袋、狡、猾”等生字,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在语境中了解“ 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干干净净”等词的意思。
2. 积累“刮得干干净净”“撞得鼻青脸肿”这样的短语。
3.借助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起兴趣
1. 观看《猫和老鼠》片段,引出课题:老师也认识一只倒霉的小花猫(贴小花猫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它的故事《小猫刮胡子》。
2. 教学生字“刮”,看看小猫刮胡子的图,猜猜“刮”为什么是立刀旁的。
3. 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字词,整体感知
1. 师:我们已经读了课文,并且画出了难读的词语,下面就来交流一下。(学生展示,领读词语)
2.四人小组合作检查认字读词的情况,教师巡视。
3.整理并认读难读难记的词语。
第一组:追捕狡猾镜子
A.读准词语,强调“镜”是后鼻音。
B.教学“追捕”。
直观认知:看图,瞧,猫追赶着去捉老鼠,这就叫追捕。
剖析字理:捕就是捉的意思,怪不得这个字也是提手旁的。
C.教学“狡猾”。
运用:在你的印象中哪些动物挺狡猾的,说说“狡猾的( )”。
剖析字理:狡猾——原来就是指动物很狡诈,所以是反犬旁呢!
D.教学“镜子”。
运用:你知道“镜”为什么是金字旁?看来跟金属有关。(看图认识古时候的铜镜)
小结:汉字真有趣,很多汉字根据偏旁就能读出它的意思来。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这些新词。
第二组: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聚精会神
指导读好四字词语。
4. 师生合作接读这个有趣的童话。
5. 师:这只倒霉的小花猫都做了些什么事呢?老师给这只小花猫拍了几个特写照,谁能给它排排序?
6. 看图引说:这四幅图就是讲了小花猫的一件趣事。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也学着把自己的胡子刮干净—在追捕老鼠时撞墙洞—后来听了妈妈的话才知道错了。
三、借图读文,入情入境
1.镜头1——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
A.出示句子:小花猫在一旁仰着脑袋,碧绿碧绿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刮胡子。
B.教学“脑袋”:做动作——仰起你的脑袋、拍拍脑袋、摇摇脑袋。
教学生字“脑”——是“月”字旁,月字旁的字跟身体有关。课文里有很多带“月”旁的字呢!(出示: 腮、肿、肥、胡)
教学生字“袋”,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原先就是指衣服上的口袋,它的偏旁就是下面的衣,现在指装东西的袋子,你说说还有哪些袋子?如布做的叫布袋、塑料做的叫塑料袋、装米的叫米袋、装沙的叫沙袋等等。
C.小花猫,仰着脑袋,眼睛都一眨不眨,你看它看得多——
练说短语: 看得( )。
D.谁能读出它的认真劲,好奇劲?(个别读,集体读)
2.镜头2——小猫自己刮胡子。
出示:小花猫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老长的,太难看了,就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
A.自由练读。
B.情境创设,教师采访“小花猫”:小花猫,你怎么把自己的胡子刮了呢?你把胡子刮干净后,感觉怎么样?
C. 师:看来小花猫对它的长胡子越看越不顺眼,越来越不满意了,怎么读好这句话呢?
D.师:其实,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来读呢!哪只小花猫也想来读一读?
E.师:一起加上喜欢的动作,有滋有味地来读。
3.学说“小猫刮胡子”。
A. 师:小花猫,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呢?(出示短语:刮得干干净净)
B.自由练读主人刮胡子的句子,模仿后改编。
C.在四人小组里讲讲小花猫刮胡子的经过。
D.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小结:看,我们小朋友多能干,能根据课文自己编故事呢, 小花猫真的是这样刮胡子的(看视频),我们都成了大导演了!
E.想象此时的小花猫乐得怎么样呢? 说说:乐得( )。
4. 镜头3——小猫撞墙洞。
A. 好了,小花猫把胡子刮掉了,也变漂亮了,正得意扬扬照镜子呢,但是没多久,小花猫就出状况了。看图:小花猫一副什么样子?头上起了大包,脸都肿了,这就叫——(贴词卡)撞得鼻青脸肿。
B. 故事里还有哪个词也告诉我们小猫撞得很厉害? (出示:碰得头破血流)
C. 想象运用:此时的小猫一定疼得( )。
D. 师:多可怜的小花猫,小花猫多倒霉呀,谁能读好这句话?
出示:小花猫追过去撞在墙洞上,撞得鼻青脸肿。
5.发现规律,积累短语。
师:故事很有趣,故事里的短语也很有意思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看板书说说: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看得——;自己把胡子刮得——; 小花猫乐得—— ……
四、写字收尾,笔法到位
师:小猫不就是刮个胡子吗,怎么会撞得鼻青脸肿呢,它错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再把故事往下读。 现在,我们来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1. 出示: 脸肥脑胡
师:看看这些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重点范写,注意月字旁体形的变化。
3.学生书写。
4. 评议。师评,小组评议, 然后再写一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作业
1.我会写:脸、肥、脑、胡。
2.我会用。
小猫不动( ),学人刮( )子,
一头撞到墙洞上,鼻青()肿多可笑!
3.课外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反思】
第一学段的童话教学要遵循学段的教学重点——学习词句、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同时根据文体特点择机进行表达、想象的练习。这些学习的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在《小猫刮胡子》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扎扎实实识好字
识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本课生字很多,但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我就以学定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难读难记字进行教学,避免平均用力,提高识字效率。课堂上,我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灵活方式,识字中注重音形意的结合,注重词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字理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入情入境读故事
朗读是学习、吸收语言的有效方法,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让学生进入童话角色,入情入境地朗读,可以促进学生更主动地理解故事,把握形象,体验情感,同时又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生动的语言训练,有效促进语言的发展。例如,引导学生读好“小花猫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老长的,太难看了……”我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情境创设,用采访小花猫的形式,带学生进入角色:小花猫,你怎么把自己的胡子刮了呢?你把胡子刮干净后,感觉怎么样?学生把自己当成了小花猫,体会角色的心情,体验角色的感情,读起来自然有滋有味。
三、依托文本编故事
记住故事本身比记住干巴巴的道理更有价值,童话适合训练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在讲述中练习了表达,学得语言。我在教学中,抓住故事中的留白处,让学生模仿主人刮胡子的内容来讲讲小花猫是怎么刮胡子的,为学生运用语言、练习表达提供了机会。学生有文本作为依托,又发挥想象,课堂中生成的语言自然是富有童真童趣的。
四、关注短语重积累
小猫终于忍无可忍了,它决定要把胡子刮掉!小猫去了五金店问:“羊伯伯,您这儿有剃须刀吗?”“小猫啊,这是五金店不是理发店,你去理发店看看吧。”羊伯伯回答。
小猫从大老远地跑到理发店,气喘吁吁地说:“老板,有剃须刀卖吗?”“有,8块钱。”老板回答说。可小猫身上身无分文,只好又跑了一趟。可小猫不知道怎么用啊!只好哀求老板给它一张说明书。小猫按照说明书的介绍,毫不犹豫地把胡子给刮掉了。
自从刮了胡子后,小猫的捕鼠能力迅速下降。小猫的妈妈看见化妆台有几根胡子,猫妈妈心想:如果这些胡子是小猫的话……,哦,我知道小猫的捕鼠能力为什么下降了。猫妈妈问:“小猫,你的胡子呢?”小猫吞吞吐吐地回答:“刮……刮……刮掉了。”猫妈妈语重深长地说:“胡子对我们猫很有用,是我们猫捕鼠的重要‘工具’之一!”“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会了。”小猫后悔地说。
有一次,爸爸买了一把电动刮胡刀。我看见爸爸拿着新买的电动刮胡刀在下巴上“吱吱”几下,胡子就没了,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我看着真好玩。
第二天上午,爸妈都去上班了,我便拿起电动刮胡刀。可是自己没长胡子怎么办?突然,我眼前一亮,看见正在睡觉的小猫咪,主意来了。我抱起可爱的小猫咪,另一只手拿起电动刮胡刀。一按电钮,刮胡刀转动了,我对准小猫的胡子,“吱吱”响了几下,真好玩!一看,小猫的胡子没了,对我“咪咪”地叫。我笑得肚子疼。不好,有脚步声,妈妈回来了。怎么办?这可是她的宝贝啊!
今天,我没事干就到小院里去玩,看到爸爸养的小猫,我自言自语地说:“小猫的胡子比爸爸的`都长了。”我想:每次爸爸刮胡子,都用刮胡刀,我也试试。
于是,我去爸爸的房间里拿出爸爸最好的刮胡刀给小猫刮胡子。开始了,首先我把小猫放在一块空地上,拿起刮胡刀,左边刮一下,右边刮一下,刮完了,我看了看小猫,觉得胡子还是长,我又开始刮,刮一根、二根、三根……我一连刮了十来根,看了看小猫,我把它的胡子全给刮没了,一点点都没剩。
听到脚步声,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了,我让他们看了看,他们说:“这是谁给刮的,真是太好玩了。”我们全家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中最快乐的一件事了。
我非常羡慕当理发师的爷爷。每当看见爷爷穿着一件白色的大衣,手里拿着一把蓝色的剪刀时,我都十分眼馋,心里想着:如果我也能用那把剪刀该多好。
有一天早上,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觉得十分无聊突然看见了小猫咪“JETE”回来了。于是我飞一般的跑过去,想抱抱它,可被它无情的拒绝了。当他在一旁用小脚洗脸时,我看见”JETE“的胡子很长,发现这点后,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飞快的跑到卧室,把爷爷的工具箱拿来,穿上了爷爷的工作服,以100米神速跑到楼下,开始了我神圣的工作——”剪胡子“。
首先,我温柔的将客人”JETE“放在我用积木达成的椅子上,然后”安全带”系在小猫咪身上,随后又以我最温柔的声音问道:“十九号桌客人,请问您要点什么?”小猫咪,哦不,客人,“喵”的大叫一声,“要橙汁是吧,马上就来。”给我第一个客人到好果汁后,我就拿起剪刀向客人剪去,“咔嚓”一声,我的客人毫发无损,可是我的手却被客人咬了一口。当我正想再来一次时,爸爸回来了,他告诉我,小猫的胡子是用来测量老鼠洞时,我才依依不舍地发了它。
一天,爷爷和奶奶一起出门去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觉得一个人在家待着没有意思,干点什么呢?我正想着,突然传来了“喵喵”的声音,原来是小猫咪回来了。它可是我们家的捕鼠“英雄”。我高兴地俯着身看着它,只见它的胡子一翘一翘的。我看着、看着,突然眼睛一亮:小猫的胡子长了,我何不给它剪剪胡子呢?
我穿上爷爷那件白大褂,把小猫抱到椅子上,小猫一点也不听话,我只好用带子把它固定在椅子上,按住它的头说:“别闹了,别闹了!一会儿就剪完了!”可就在我剪的时候,它总是一动一动的,让我无从下手。
就在这时,“你在干什么?”门外传来了爷爷的声音。我高兴极了,以为爷爷回来一定会帮我的忙。谁知爷爷看见了这滑稽的场面,摸着胡子哈哈大笑起来。他拍了拍我的头说:“猫的胡子跟人的胡子是不一样的,猫的胡子是用来探路和量老鼠洞的,你要是把它的胡子剪了,那就麻烦了,它再也不会是捉老鼠的‘英雄’了,你懂了吗?”
11等我也长了胡子
内乡县马山口镇打磨岗小学
二年级
王洋辉
等我也长了胡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我”要做个怎样的爸爸 2.结合诗歌内容,练习生活,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 质疑导入 质疑课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继续学习“等我也长了胡子”,我们一起读课题,我为什么想长胡子呢?真奇怪,再读一读,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为什么想长胡子 生:我长了胡子想干什么
同学们真善于提问,老师也有同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复习旧知
看到你们的出色表现,生字宝宝也从课文中走了出来,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词语宝宝也走过来了,谁来尝试着读一读。
二 课文赏析 生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思考,“我”为什么想长胡子?在课文第(1)小节。我想长出胡子,想(长大),想当(爸爸)。2你为什么想长大? 生:年龄太小„„
请你带着你想长大的美好愿望,读一下第1小节
请我们班所有想长大的孩子一齐读,这美好愿望的第1小节。
3老师范读,仔细倾听,想一想,有了胡子,我 想干什么哪?请用横线画出来。我想成为一起去(探险)讲(故事)
去(动物园)的爸爸 你最喜欢怎样的爸爸?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读读想想。为什么? 以读代讲,充分读2至4节,让我们走进爱讲故事的爸爸,走进探险的爸爸,走进爱讲故事的爸爸,赏析语气词,感受孩子的失落,爸爸的不耐烦和严厉
5这样的爸爸真有趣,让我们捧起课本,再一次走进这样的爸爸,让我们 齐读课文 小作者真的希望现在就长胡子吗?他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
7引导生总结:“我”的愿望是有一个(跟儿子一起去探险)、(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带他去动物园)的爸爸。
三 拓展练习
等你长大了,你要做个怎样的爸爸、妈妈、老师„„试着模仿诗歌的形式,自己编一首儿歌。
四 小结
为了将来长大能当一个你们说的那样的爸爸或妈妈,我们从现在起要做一个(关心他人),(说话算话)的孩子,时间过的真快,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语文探究之旅。
五 作业
现实中你喜欢怎么的爸爸妈妈? 2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六 板书设计
等我也长了胡子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冬天的来临,天气也渐渐的转冷,为了让幼儿感知四季的变化,季节的特征,特开设一堂关于冬天的语言科学领域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2.能看懂画面的意思,初步感知冰的特征(亮晶晶,硬邦邦)。
3.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散文内容。
2.鼓励幼儿进一步改编散文
活动准备
1.幼儿知道冬天来了,周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可移动的风娃娃。
3.教学挂图《冬爷爷的胡子》;教学CD《冬爷爷的胡子》。
活动过程
1.欣赏图片,发现冬天的变化。
——教师出示挂图,提问:这是什么季节啊?你怎么知道的?
——鼓励幼儿看看说说冬天的特征。
2.欣赏散文,理解散文的内容,看懂画面的形象(.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教师完整的朗诵散文两遍。
提问:为什么说冬爷爷的胡子的亮晶晶硬邦邦的?
冬爷爷的胡子挂在哪里?
风吹在冬爷爷的胡子上,会发出什么声音?
响叮当,叮当响,结果怎么样?
——教师播放教学CD,引导幼儿根据散文内容指认图画。
3.学习朗诵散文。
——幼儿边看图边跟随教师朗诵。
——幼儿随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散文。
4.引导幼儿尝试改编散文。
——启发联想,提问:冬爷爷的胡子除了挂在树枝,屋檐,山崖还会挂在哪里?
教学反思
《冬爷爷的胡子》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短小的篇幅中,作者从形、色、声几个角度去描绘,展现出一个冰的世界,描绘得非常具体、形象、生动。但作者不是停留在纯客观的描绘“胡子”,结尾一转以“送给爷爷做拐杖”而描绘出孩子美好的心灵。想象力丰富,想象的境界优美。第一环节我让孩子们欣赏理解散文诗内容,想象冬天——冬爷爷、胡子——冰柱子、风——风娃娃之间的联系,想象散文诗所展示的画面,从中体验散文所表现的快乐、活泼的积极情绪。而后再熟悉作品,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本来打算分二教时完成,可孩子们学的投入、学的认真,一节课下来不仅能理解散文诗内容,而且能有感情的背诵散文,能干的孩子还能仿编散文;如,“冬爷爷的胡子........挂在哪?“.......送给.........做........”的语段。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有的说:“挂在树梢,送给妈妈做扫把,有的说:”挂在桥边,送给叔叔当尺用”,还有的.........看来,好的作品不但能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猫钓鱼》。
2、认识八分休止符和力度记号。
3、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表达能力。教材分析:
《小猫钓鱼》是一个儿童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它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本课以这个儿童寓言故事为情境主题,安排了歌表演。《小猫钓鱼》是一首根据上述故事创作的,有简单的情节,幽默风趣的叙事歌曲,充满了儿童情趣,孩子们易学爱唱,又宜于表演。通过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个性活泼,表现欲强,表达能力强,所以针对这些特点,设计了这节歌表演课,在教授课程中,加入简单的音乐知识讲解,初步渗透音乐符号的应用,在学唱过程中,由老师的肢体语言带动学生去想象、创造表演动作,会给学生歌表演的创编带来不少灵感。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体会小猫猫的心理变化进行歌表演。教学难点是音乐符号的应用以及舞蹈动作的创编。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师生律动《快乐的一只小青蛙》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的律动中模仿的小动物是谁啊?(青蛙)对,是小青蛙,今天啊,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它的叫声是这样的,“喵--”,它是谁啊?(小猫)嗯,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在小猫猫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多媒体放音乐老师讲故事}
1、谁来说一说故事中的小猫猫是什么样的小动物呢?用一个词来回答,(三心二意)同学们回答的很准确,那同学们要不要和这样的小猫猫学习呢?(不要)看来同学们都是懂事、专注的好孩子!其实,这个故事已经被改编成了歌曲,名字就叫做《小猫钓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三、新课教学
1、学习歌曲第一段:(播放课件)
刚才老师在讲的故事就是这首歌曲的歌词,背景音乐呢就是这首歌曲的音乐,下面老师就带同学们也像老师刚才一样,有节奏、有感情地将歌词朗诵几遍。在正式学习这首歌曲之前,我们要解决两个小问题。
(1)出示课件—八分休止符。讲解休止符在歌曲中的应用。
(2)老师弹唱前两句,感受休止符的停顿,引导学生说出还要有跳跃的感觉。(3)老师弹琴,模唱两句,休止符的跳跃感,还有第一句的停顿。(4)老师再教唱两遍
(5)出示课件力度记号—弱 中弱 强
体会歌曲中小猫犹豫的心情。(它丢、它丢、它丢下钓竿把蜻蜓找)
(6)老师弹琴,让学生感受强弱变化,再教唱两遍。
(7)小猫猫去追蜻蜓了,那它钓到鱼了吗?(没有)那它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伤心、沮丧、后悔)我们听一听它是怎么唱的呢?
(8)播放哎呀呀范唱,老师教唱两遍,把感觉唱出来。
(9)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个三心二意的小猫猫表现出来吧。(播放范唱,老师做动作,学生模仿)
2、学习歌曲第二段:(播放课件)
(1)这个故事没有讲完,其实它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播放第二段动画视频)(2)谁来说一说?(钓到一条大鱼)嗯,一心一意的才钓到一条大鱼,所以啊我们也要向小猫学习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
(3)这一段和第一段的旋律一样,我们来采取自学的方式学习,(出示课件自学提示)请同学们听歌曲范唱自学第二段。(4)解决第一句及结束句演唱问题。(5)嘿呀呀的地方高兴、自豪的感觉唱出来。
3、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真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这三心二意和一心一意的小猫猫吧!
4、请个别同学上台表演小猫猫,戴头饰。
四、总结
今天的音乐课,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呢? 谁来说说? 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认识了八分休止符和力度记号
学会了《小猫钓鱼》这首歌曲,并且表演了小舞蹈
1、懂得只要专心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一种本领。
2、丰富词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专心 活动准备:电脑课件“小猫钓鱼” 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说:“猫弟弟特别爱吃鱼,猫妈妈每天都倒小河边去钓小鱼给猫弟弟吃,后来,猫弟弟长大了,他也想学习钓鱼的本领。
2、师讲述故事,并提问:“猫弟弟钓到几条鱼,猫妈妈钓到几条鱼?谁多谁少?”“为什么猫弟弟比猫妈妈钓得少?”
3、看课件听故事,要求幼儿仔细听故事,听清楚猫妈妈对猫弟弟讲的话,及最后猫弟弟是怎样才钓到鱼的。a)第一次猫弟弟为什么没钓到鱼呢?
b)第二次猫弟弟为什么仍然钓不到鱼呢?
c)猫妈妈对猫弟弟说了些什么?(重点讲清“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d)最后猫弟弟是怎样钓鱼的?
4.小结:让孩子懂得只有专心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一种本领。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一心一意的习惯,我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了小猫钓鱼的课件,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故事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2、能简单复述故事。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难点: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小猫钓鱼》、小猫头饰若干、钓鱼材料。
活动过程
(一)手指操
(二)谈话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小花猫,(小花猫)你们养过小花猫吗?谁能学学小花猫的叫声?你们知道它爱吃什么食物吗?(小鱼)今天,小猫要跟着猫妈妈去钓鱼,我们来听听故事《小猫钓鱼》。”
(三)组织幼儿听一听故事、看一看课件《小猫钓鱼》,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师讲述故事一遍,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要求幼儿能认真听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谁在钓鱼?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下面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再去听一遍故事小猫钓鱼、2、组织幼儿观看动画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片段一:
提问:小猫为什么没钓着鱼?如果,你是小猫你会怎么做呢?
片段二:
小猫钓着鱼了没有?为什么?
3、师小结:只要一心一意,认真仔细、耐心地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4、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四)游戏"小猫钓鱼"(配乐)
让小朋友们分角色扮演故事《小猫钓鱼》
小结:有的小朋友做得很好,蜻蜓、蝴蝶飞来了,还是一心一意地专心的钓鱼。我们以后在做事情时,就应该像猫妈妈说的那样,要专心、有耐心、一心一意地做事情,那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活动延伸:
你们知道小猫都有哪些本领吗?(捉老鼠等)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猫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它能帮助农民保护粮食,消灭老鼠。
【小猫刮胡子教案】推荐阅读:
给小猫“剪”胡子作文11-05
给爸爸刮胡子叙事作文11-29
小猫过生日教案10-05
小猫钓鱼教案设计10-25
大班语言《找小猫》教案06-09
中班语言教案小猫钓鱼11-27
小猫和狮子中班教案12-27
《小猫种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06-23
幼儿园语言教案-《小猫生病了》01-02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落水的小猫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