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与国防答案

2025-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军事与国防答案(通用7篇)

军事与国防答案 篇1

战争方式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食物、需求、领土等原因爆发了无以计数的战争。但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其科技及军事技术的发展程度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各个时代的战争方式的差异。武器的先进程度,决定战争的方式。

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大的军事变革。第一次是从冷兵器发展到热兵器的军事变革;第二次是从热兵器发展到机械化兵器的军事变革;第三次即目前进行的由机械化兵器向信息化兵器发展的军事变革,也即新军事变革。

1. 冷兵器时代

(主导兵器是金属武器装备)

在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了制造使用石刀、石斧等简单的生产狩猎工具,这也作为了早期战争时使用的武器。冶金技术的出现,使兵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金属的刀、箭、矛、盔甲等,逐渐代替了石器武器。马匹、以马为动力的战车、风帆为动力的战船也在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当时的兵器是靠人的体力操作,这就决定了其作战方式只能是集团布阵,短兵相接,以火把、击鼓等为信号。双方战争的优势只能在作战勇猛程度,后勤补给快慢,人数多少上得以体现。军事技术含量较低。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军事技术的发展也较慢。

2. 火器时代

(主导兵器是以化学能为基础的火枪火炮)

火药的发明,标志着军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如,燃烧性、爆炸性、管形火器,有人控制的火炮和枪等具有较大杀伤力的武器,应用于实战中,大大提高了战斗效能。以火药为基础制作的武器杀伤力较大,在战争中使用火器多的一方,处于战争优势。

但由于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基本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停留在手工业方式,科学技术发展较慢,因而军事技术发展也较慢。在火器出现后的700年间,冷兵器在战争中仍占重要地位。直到17世纪中叶发明刺刀后,其他冷兵器才被逐渐淘汰。

3.机械化兵器时代

(主导兵器是飞机、坦克、军舰等机械化武器装备)

二战末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蒸汽机的发明,冶金、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的发展,为近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使它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半机械化半人工方式的兵器,如,自动装弹的枪炮,坦克,飞机,航空母舰,潜水艇、水雷、深水炸弹、声纳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大量装备了各型飞机,协同地面部队或舰队进行大规模作战,对敌方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目标进行轰炸,取得了巨大效果。采用较为先进的观测、瞄准和指挥器材,特别是使用了雷达组成的防空武器系统和采用了无线电近炸引信后,防空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新型武器---核武器的出现,迫使二战的结束,以美国为盟友,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为战胜国。因核武器极具毁灭性,因此有核国家之间相互制约。

当时的战争拥有较强大的科技基础,科技技术高的国家,便处于战争的优势。

4. 信息化兵器时代

(主导兵器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

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的呼声不断高涨,需要一种对物资和能源的破坏消耗较小、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小、而对本国经济政治有利的局部战争,即所谓四两拨千斤的战争。而信息化战争恰好符合霸权主义的政治和军事需求。

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何种形态的战争需要何种性质的军队于之相匹配;反之,军队的特性也影响战争形态的演变。在信息化战争中驰骋疆场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军队。

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发生主导作用的军事技术是信息技术。战场的指挥依赖于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战场评估需要各种先进的电子、光学传感设备;突击兵器更离不开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导引技术。信息化战争上的几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化兵器。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

现代的战略有着周密的策略,如精密的军事指挥系统,先进的侦察技术与信息获取,强大的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核防护技术,反导弹反卫星反潜艇技术、战略预警系统,使得战争有着高超的技术含量。

如,1999年发生的科索沃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可以称作信息化战争的战争。作为战略进攻方的北约部队,大量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化武器装备,运行已经构建的信息化战争系统,打了一场与其政治、军事战略相匹配的信息化局部战争。北约部队使用的占其总弹药量35%的精确制导弹药摧毁了战场74%的攻击目标。双方广泛开展了信息战和信息反击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电子战、斩首战得到运用。信息主导体现于战争的全过程。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纵观历史,可见,科技的先进程度,注定战争的优势方。有相同的军事技术,作战只能对抗,而科技先进的一方,则会处于优势。

未来军事技术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军事需要,在当前世界面临新的技术革命,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情况下,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用于军事领域,这不仅将使现有的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加大改进,还会促使新型高科技武器的产生。

军事与国防答案 篇2

一般来说, 高职院校军事教育的概念是在更为宽泛的意义上 (即国防教育) 使用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朱艾华指出:“军事教育是主体性的军校教育, 它以提高军人的个体素质为目标, 广义上包括全民国防教育。”可见军事教育与国防教育二者在广义上是通用的, 因此, 笔者使用了“国防军事教育”的概念。其目的并不是培养职业军人, 更多地是一种普及教育, 旨在使受教育的学生增强国防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 激发爱国热情, 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从高职教育与军事教育的亲缘关系入手, 探讨国防军事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可以看出, 接受国防军事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义务, 更重要的是现代高职人才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显然, 对于理清高职院校国防军事教育的思路, 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无疑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国防军事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国外学者根据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不同模式, 把世界职业教育体系分为四类。我国的高职教育属于“更替式过渡”模式, 即在普通教育完成后, 通过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 (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尽管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门槛 (阈限) 较低, 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推迟到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之后, 亦即学生通过在校进行与职业相关或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之后, 再到就业市场寻求工作, 由于学校与工作单位在机构形式上是分离的, 就使得从职业教育到工作的门槛 (阈限) 可能较高。因此, 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成为衡量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高职教育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即是为了降低此阈限, 衡量国防军事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同样应从此处着手。

国防军事教育在培养职业道德方面的作用德国不来梅大学教育与技术研究所所长费利克斯·劳纳教授在分析欧洲的劳动力市场时认为:“劳动力市场对工人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形成职业道德”。因此, 职业教育在回应职业界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同时, 必须重视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的养成。这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构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如有的调查表明, 一些雇主抱怨从高中毕业生中聘来的雇员, 其数学、英语等基本技能很差, 并缺乏良好的工作习惯、基本的职业态度和成熟度, 这使得此类毕业生难以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劳纳教授将职业道德视为在完成工作任务时遵守规则和自我约束的责任心。这种精神显然集中体现在军人职业上, 更为突出地表现在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身上。即使仅通过对《共同条令》的学习, 也可以使接受军训的学生得到一次生动的纪律教育的洗礼, 培养准时守纪、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精神和工作精神;在军事技能训练期间, 学生与解放军战士朝夕相处, 在耳濡目染中可以学习他们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民营企业一般会安排新进员工军训的原因。不仅如此, 军人职业最突出的就是牺牲精神。所谓牺牲, 宽而言之, 就是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岗位, 不惜奉献个人的利益, 直至个人的生命。因此, 军人的牺牲精神可以说是职业道德的极致。劳纳教授认为:“职业忠诚心和责任感及质量意识是与现代职业紧密相连的。”在国防军事教育中, 有意识地加大对军人牺牲、献身等事迹的宣传, 可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职业的关系、思考“为己谋生”与“为群服务”的关系, 进而从更深的层次理解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 树立“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意识, 这对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职业追求和职业忠诚, 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显然具有促进作用。

国防军事教育在培养关键能力方面的作用关键能力或核心能力是国际职业教育界特别关注的问题, 是指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 这种能力超越了某种具体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按照德国学者的理解, 关键能力既包括从事各专业都必须具有的基础能力 (“专业关键能力”) , 如外语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 也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方法关键能力”) , 如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等, 还包括诸如社会责任感、参与能力、合作能力等在内的社会行动能力 (“社会关键能力”) 。然而, 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关键能力, 似乎仍是各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如在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训框架中, 由于缺乏各行业对关键能力特殊要求的说明等原因, 关键能力的培养实施困难。相反, 正规军事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关键能力超常的人, 所谓练兵先练心。《孙子兵法》上说:“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因此, 一个合格的军事人才, 不仅具有沉着勇毅的品格, 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 而且, 必须具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智慧, 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艺术, 周密利用各种资源, 妥善解决实际问题。在古代, 为将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要分析权衡道、天、地、将、法等五事;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以诸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为基本形式, 参战力量、作战空间、物资消耗远超常人想象, 对军事人才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的要求更高。通过经典战争的案例解剖, 明确战争双方在计划、组织、决定、执行、控制等环节的优劣得失, 甚至通过沙盘推演等形式参与战争模拟, 对学生关键方法能力的形成与锻炼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会关键能力培养上, 国防军事教育强调团队协作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强调在小组工作中步调一致、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因此, 在学生军训工作中, 最明显的成效是团队凝聚力的加强, 军训结束与教官离别的场面往往是校园里最令人感动和难以忘怀的时刻。

国防军事教育在培养终极价值方面的作用现代战争是植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与现代科技迅速提高人类福祉一样, 现代军事技术手段迅速提高了战争打击效能。正如100年以前章炳麟所说的“善亦进化, 恶亦进化”, 现代科技与现代战争对人类的生存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 促使人们对战争和技术的本质进行思考。毫无疑问, 战争不是目的, 战争从根本上应该是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与人民生命的安全。因此, 国防军事教育的实质不是培养战争狂人, 而是应该激起人们对生命和生态环境的尊重以及对人类终极价值的信仰。不仅如此, 由于国际恐怖活动的泛滥,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受到了冲击, 新的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 要求人们从全球安全的视角看待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 建设和谐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 (2001) 》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尤其应该“促进对当代文明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了解, 要使人们认识他们的环境, 并有能力对环境采取行动, 同时对科学技术变革对社会、政治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具有批判的观点;使人们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职业及其他生活领域, 为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因此, 通过国防军事教育在高职学生中贯彻技术伦理意识与终极价值意识, 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国防军事教育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独特的作用, 有利于降低从职业教育到工作的门槛 (阈限) , 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因此, 将国防军事教育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总体框架之中, 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关键能力为主轴、以终极价值为归依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国防教育体系, 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国防军事教育工作的目标。

高职院校国防军事教育的“四合”策略

高职院校的国防军事教育一般安排在新生开学时进行。这种安排结合始业教育, 便于加深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及国防军事教育目的的实现。在实际工作中, 国防军事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功能的发挥, 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究其原因, 首先, 是学校对高职院校国防军事教育的认识不够, 将其等同于一般的军事技能训练。其次, 高职院校学制较短 (目前只有三年) , 专业理论与实践实训课程学习压力大, 课时安排紧张。如某高职院校非专业课程已占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再用36学时安排军事理论教学、两周时间安排军事技能训练已很困难, 更何况国防军事教育必须采取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再次, 具有高职特色的军事理论教材与胜任高职国防军事教育的复合型教师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在于课程建设上采取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课程模式, 每个教学模块又对应若干教学单元, 进而逐级分解每个教学单元里的知识点、能力点。而目前的军事理论教材更多注重的是知识性和系统性, 所以高职院校国防军事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在妥善做好学科长远建设与校内教育三年规划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 应该采取“四合”策略, 以使国防军事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成效。

课程整合根据国内学者的调查, 一般高校从事国防军事教育或归属于武装部, 或划归思政、体育系列 (见表1) 。这恰好说明国防军事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需要借助多门学科教学的整体力量, 形成多学科联动, 包括必修、选修和讲座多形式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如在体育课教学中, 可穿插攀登、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军体拳等国防体育活动, 引入素质拓展训练;在“两课”教学中, 可加强国防形势与任务以及国防法规等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 理工科可以渗透国防军事技术的学习以及业余无线电通信、航模等内容的制作, 经管类可以加入国防经济知识的讲授内容等。

注:引自郇际, 李美平:《从“名正言顺”论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发展模式》 (转引自毛美力《21世纪初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转型的构想》)

内外配合国防军事教育需要课堂内外的配合。《全民国防教育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经常在学生中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因此, 在国防军事教育进课堂的基础上, 还应大力推进其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如可在军事技能训练期间, 通过开展内务比赛、合唱比赛等活动, 强化训练效果, 使学生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可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和征兵宣传等载体, 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营造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可通过组建国防教育类社团、建设国防教育阵地等途径,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国防意识, 强化国防观念。

虚实结合现代教育手段的丰富为国防军事教育提供了更为便利、更为有效的媒介。不仅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和教师现场讲授等形式传授相关信息, 而且,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 使各种优质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提高教学效果。“80后”、“90后”的大学生从小伴随电脑成长, 对电子游戏、网络游戏驾轻就熟,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军训教官秦昱华因材施教, 让学生从网络游戏“星海争霸”中学习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术, 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因此, 利用虚拟世界提供的战争情境, 让学生从中学习指挥与决策的知识, 不仅可使国防军事教育更加贴近现代青年, 增加感性认识, 而且也可使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理解产生理性的飞跃。

古今融合现代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世界新军事变革, 不对称战争需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由于人类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战争的历史, 在国防军事教育中, 不仅需要学生掌握防空袭、反恐、核生化武器防护、战场救护等应对现代战争的军事技能, 同时, 还要通过学习古代、近代和现代国防与战争的历史, 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如笔者学校所在的台州, 既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克敌制胜、编撰《纪效新书》之地, 也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次海陆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之所, 还有无数为国为民舍身成仁的民族英雄 (如陈安宝将军、王禹九将军等) 。引入当地资源, 品评战争案例, 缅怀先烈遗志, 在提高国防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同时, 思接古人, “可以舒郁结之气, 可以敛放纵之习”, 还可以增强生命体验。

要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国防军事教育体系, 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需要大力深化对高职教育理念、对国防军事教育特性以及对高职学生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对在校大学生而言, 国防军事教育的现实目的是要把国防观念转化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通过“四合”策略, 充分发挥国防军事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能够更有利于高职人才的成长, 最终使高职学生成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强大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6:18, 23, 52.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9.

[3]费利克斯·劳纳.在实践性团体中学习:现代学徒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330-333, 334.

[4]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311.

[5]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6]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97-98.

[7]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概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9.

[8]想要军训PASS-宁可坐地板, 也要学会“星海争霸”[OL].http://epaper.pccu.edu.tw/index.asp-NewsNo=10144.

新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变迁 篇3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与敌视新中国的美帝相互勾结,觊觎中国大陆,威胁中国安全。但是,帝国主义马上发动侵略战争的条件尚不具备。结合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在要求,中国制定了巩固国防,保卫沿海和边疆不受侵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国防目标;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以应付帝国主义可能的大规模入侵。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上,确立了“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方针,以解决国防建设的需求与经济基础薄弱的矛盾。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上述目标和方针,为以后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建设“现代化国防”,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举措。军队进行精减整编,完成由陆军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经过1955年和1958年两次大规模裁军,军队员额由原来的430万减少到240多万;初步建立国防领导体制,明确了各部门职能;颁布了《兵役法》,取消志愿兵役制,建立义务兵役制;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两条腿走路,即常规武器与尖端武器并举的方针,初步建立起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从60年代开始,中国的安全形势发生很大变化。首先是中苏交恶。60年代中期后,苏联不断增兵中苏边界,挑起事端,并驻军蒙古,使一度被视为可靠安全的北部边界局势日趋紧张。其次,美国在越南采取“逐步升级”战略,越战规模不断扩大,直接威胁到中国南疆的安全。此时期中国一直面临苏联或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尤其是60年代,中国面临美、苏南北夹击的险恶局势。因此,中央做出了大战不可避免且迫在眉睫的战略判断,并且对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做了一系列调整。为了制止敌人的大规模入侵,中国全面转入临战状态,进行了积极充分的战争准备。党中央、毛泽东根据战争危险增大的判断,按照“你准备不好,敌人来了,准备好了,敌人反而不敢来”的基本思路,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国防战备思想;立足于两面以至多面作战,准备应付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按照“山、散、洞”的方针进行“大、小三线”建设;下大力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建立自己的核威慑力量等。虽然这些做法给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却避免和慑止了霸权主义国家对我发动侵略战争和突然袭击,促进了国防目标的实现。

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中国还通过积极造势和强有力的作战行动,以敢战、能战来达到小战、不战的目的。1964年,美国将侵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对华威胁加重。面对侵略者的猖狂挑衅,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给美国总统约翰逊带去了极具分量的四句话: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中国人民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是做了准备的;战争打起来,就没有界限。1965年9月29日,陈毅外长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着近300名中外记者的面发表讲话,“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让印度反动派,英帝国主义者,日本军国主义者也跟他们一起来吧,让现代修正主义者也在北面配合他们吧,最后我们还是会胜利”,我们“已经等了16年了”,“我的头发都等白了”。这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讲话在国际上引起巨大轰动,“具有巨大的逼人力量”(《朝日新闻》),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巨大威胁。不过周总理和陈毅外长的讲话确实收到威慑之效。美国情报局长分析认为,美国必须把空袭的目标限定在北越,不搞地面入侵,空袭必须避开中国的边界地区。战事的发展表明,美国地面部队没有越过北纬17度线。如果说慑止美国扩大战争是声势威慑发挥了作用的话,那么,这一时期对印、对苏、对越等历次边界自卫作战行动,则是在不得已的条件下,通过实战威慑,实现以战止战目的的突出反映。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曼德尔鲍姆所说:中国每次作战的意图都是警告大国,它将抵抗侵略,每次作战都旨在显示中国的决心,每次作战都是为了达到威慑目的。

随着世界局势的缓和,在1985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做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判断。中央军委随之做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要求充分利用大仗打不起来的和平阶段,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为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做好长期准备。战争准备的基点,由应付全面战争调整为重点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并首次将经略海洋、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确定为军事战略的重要任务。为实现这一战略性转变,军队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进行了百万大裁军,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高合成化程度,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改造国防科技工业,2/3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转为民用;另外,对兵役制度、武装力量体制、后备力量建设、军队体制编制、教育训练体制等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和相应的改革。

“冷战”结束后,尽管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没有消除,而是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尤其是祖国统一大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现代战争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表现出新的面貌,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再次在中国人的耳畔敲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从国家大战略的高度,对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进行了新的调整:强调战争准备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为落实新的战略方针,中央军委、江泽民提出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再次裁军50万,进一步优化结构,调整体制编制;改革兵役制度,提高军队职业化程度;确立依法治军的方针,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制化;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要走科技强军之路,努力提高军队人员与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重点地发展武器装备;强调在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理顺二者的关系;改进和完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加强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等等。其核心思想是,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依法治军之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军事与国防答案 篇4

具有强烈国防意识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而一个沉溺于歌舞升平、不思武备的民族则不堪一击。

——张万年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防教育是一项国民的基本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要求。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的双重任务。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担负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义务。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军事教育要求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练兵。这种强制性,有利于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有效地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不难看出,国防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当今世界,在看似和平的表象下实则暗潮汹涌。进入新时期以来,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就国内来讲,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各种不和谐“音符”依然存在,安全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的同时,也应有一种危机感。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时代,但我们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对于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有着神圣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事业的希望,加强对我们的国防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和命运。

大学生军训,是学生入校后进行军事基础知识教育和必要军事技能训练的第一堂课,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有着其他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的极好形式,通过军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系统的国防知识和国际安全形式教育,使他们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起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目前,全国地方高等院校有1000多所,年招收新生200多万人。显而易见,对这些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强的大、中专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军事训练,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并通过军训把他们的能量储备起来,从而达到寓军于民,寓军于校的目的,这是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的有效途径。

在上大学之前,我甚至对于“国防”这一概念都并不明晰,在军事理论课堂上,我首先对“国防”有了理解: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民国防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和长治久安。我们是爱国的,但这份爱绝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关爱祖国应关爱她的方方面面,更不能避而不看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重重危机。了解基本的军事、国防知识,关注我国最新国防动态,这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不要认为很多事离自己很远,不需要关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女,祖国没什么事与我们是无关的。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么国防意识就是民族生存之魂。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先驱者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还应看其国民的国防意识和精神状态如何。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虽然不必像军人那样枕戈待旦,但是参加军训和民兵组织,了解简单军事常识,把握国内外斗争形势,也是热爱祖国,增强国防意识的重要形式。而那种认为和平年代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显然是盲目乐观、缺乏国防意识的表现。

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 篇5

国防教育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国防教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有效载体,具有发展德育和体育的功能。就智育方面说,其功效也是非常显著的。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高校国防教育正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21世纪初期,中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安全形势在动态发展中各有千秋、互有差别,从而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第一,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海洋权益争端进一步突出。第二,海洋方向面临的安全隐患和安全威胁重于陆地方向。

可见,面对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中华民族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军事与国防答案 篇6

编者的话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学校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国防教育的认识,改进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增强学校国防教育的效果,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是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课题。

把学生军训工作坚持下去并不断提高质量,是我们深化学校国防教育的一个实际步骤。经过多年的试验探索,我国各地在学生军训工作上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修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下发,从法律和政策保障上为学生军训工作开辟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学生军训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要求我们在实施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在时间短、课题多、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学生军事训练大纲规定的内容落到实处,需要军地双方科学计划,严密组织,精心施训。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具有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目前,新学年已经开始,让我们认真总结以往学生军训工作的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拉开今年军训的帷幕。

抓好校园国防教育

□雷平渠智

校园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是国家“五位一体” 国防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和培养期,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国目前在校学生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他们是国家教育的重点对象和现代国防的人才基础。抓好校园国防教育,就抓住了全民国防教育的中心环节,就能为全民国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有力地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校园国防教育是系统接触国防知识的重要渠道,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认真搞好校园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进而扩大全民国防教育的效果,是我们在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中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和中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还将走进军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行列,成为未来战场的战士。校园国防教育要牢固树立为国防培养 “后备军”的意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事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要通过对

学生的军事理论教学,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培养其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精神,为赢得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奠定基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使他们掌握未来战争中保卫祖国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以便在祖国需要时为部队输送高技术人才,成为战时扩建、组建部队的骨干,做到寓兵于民,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创造条件。目前,我军主要采取选定国防定向生、征集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入伍等方式,从地方吸收各类人才,这也是世界不少国家采用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根据我国学生基数大的实际,还可在大中专院校与军事对口的专业中,选择学龄长、学业好、热爱国防事业的学生,经过定期的培养锻炼,预任预备役军官和预编预备役士兵,为部队储备一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现代国防已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新校园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新型国防观。具体说来,就是要加大综合安全观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认清国家安全概念内涵的重大变化,全面衡量各要素在国家安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强化对国家安全因素多样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牢固地树立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院校教育的必修课程。要充分发挥高校信息资源优势,把信息化教育作为提高校园国防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加快信息技术与军事课程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根本变革,增强校园国防教育的效果。为此,一方面,要把从事过军事工作的教师分期分批选送到地方高校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织有关教师到军事院校进行轮训。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在职培训和实际工作锻炼为主,提倡自学成才,将各有所长的教师混合编成教学小组,通过备课、授课等环节,搞好传、帮、带,尽快达到信息化教育对军事教员的素质要求。同时,要搞好教学设施建设,创造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实现由校园网向国家教育网的过渡。全国各高校已普遍建立了学校信息化领导组织,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了建设以多媒体教室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境和以校园网络为中心的远程教学环境的步伐。我们应当依托这些信息化教学设施和条件,采取建立军事理论教学网站等方式,使军事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军事理论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如理工学科教学,可结合课程介绍现代兵器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飞机、导弹、潜艇等先进武器的基本原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可适当介绍一些生化武器的性能特点及防护知识等,进一步激发学生认知和研究国防科技的兴趣,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相应军事技能和强烈国防观念的青年学生。

严密组织确保质量

□贾云生

学生军训工作,涉及军队内外、学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要动用枪支弹药和有关器材装备,要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训练保障条件下达到规定的军训标准。

正因此,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军地双方的协调与配合,科学制定学生军训教学计划,严格按照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和《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大纲》实施。避免无教学计划搞军训和不按纲施训等现象发生,以增强军训效果,确保军训质量。

学生军训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密组织,不能有丝毫懈怠。尤其在学生军训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多、教官少、保障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显得更加重要。那种把学生军训任务交给部队,学校不主动承担责任;不让学生接触枪支或者取消实弹射击训练等内容的做法,都是对党和国家赋予的这项重要使命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

严格把握学生军训工作的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军训工作制度化的基本要求。学生军训工作的标准,说到底要靠人来把握,组训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学生军训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培养出一支爱岗敬业、勇于进取、业务过硬的教学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军训工作的“瓶颈”问题,才能使把握标准、提高质量的要求落到实处。

各地军事机关和地方教育部门应创造必要的条件,如采取参观见学和辅导、交流等形式,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以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标准的目的。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后,才能承担学生军训任务。提倡军事教师不脱产参加学习、培训,鼓励攻读与专业对口和接近的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和军训教学水平。同时,要适时选拔优秀转业、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加入军事教师的行列。

经过多年部分学校的军训实践,多数人对学生军训工作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但是,认为学生军训就是简单的“走走步、打打枪”;有的领导“想起来过问、忙起来不问”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军训工作的考核评估。国家以及各地应建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精干的指导小组,适时深入基层,检验军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帮助指导,解决问题。以往学生军训中“有教学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应当通过建立健全考核督察机制,尽快加以改变。

读懂军训

□刘国琳

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军训活动的开展已被大专院校、高级中学和地方企事业单位所普遍认同,并成为新时期军地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军训活动,可以增强参与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增强民族凝聚力。

走近军训,融入其中,你会情不自禁地被眼前的场面所震撼。你看———在太阳炙烤的训练场上,部队的教官们正在耐心细致地讲解示范,一列列整齐的队伍如雕塑般挺立,先前嘈杂无序的人群像是被磁石吸住了一般,各就各位,蓄势待发。豆大的汗珠争先恐后地亲吻着古铜色的脸庞,浸湿了笔直的脊梁,但大家

甘愿接受这军阵中的磨炼。你听———在教官的领号声下,从直线加方块的队伍中爆发出的嘹亮口号声、拉歌声此起彼伏,像喷涌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这是我们昂扬奋发、锐不可当的进取精神的体现。

也许有人会说,未来战争中操作键盘将越来越多地代替扣动扳机,面对以电子战、导弹战、网络战为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军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的确,面对充满高技术较量的信息化战争,学生和员工们的军训显得是那样的浅显、简单,但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高技术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仍然是人。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激励人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而形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根本动力。军训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军民团结所焕发出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旺盛的战斗力,在经济上又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军训,给予人们的是团结战斗的力量,是强国兴军的责任。让我们走近军训,感受军训,读懂军训。

让我们记住军训期间的口号:我是一个兵!

□段海进

同学们:

金秋时节,我们欣喜地迎来了一批意气风发的新同学。在这喜气临门的时刻,我们请来了部队官兵给大家上好新学年的第一课———军训。

同学们,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收看国庆盛大阅兵式时,就会看到受阅部队那排山倒海的气势、撼人心魄的口令、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坚定有力的步伐。那是什么?那就是纪律,那就是美,是军旅方阵中特有的纪律之美、力量之美!军训,就是要我们向军人学习,学习军人铁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我们在学习上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军训,就是要增强我们的国防意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我们要学习军人热爱祖国、忠于祖国、随时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品格,要懂得我们今天的刻苦学习,就是为了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

军训,就是要培养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要向战士们学习,学习他们生活上不怕吃苦、学习和训练上不怕困难的精神,磨炼我们的坚毅性和忍耐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打好基础,立业成才。

军训,就是要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多数新生在家里是单根独苗,一些同学在娇宠之下甚至有些任性。但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一定要有集体意识,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要懂得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人要为集体争光、学生要为学校争光的道理。

军训,就是要培养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要学会整理内务,要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吃、穿、住、用,要懂得勤俭节约、互相帮助,摆脱那种在家靠父母,在外靠别人的惰性心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独立生存和发展,人生路上才能有大的成就。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军训期间的口号:我是一个兵!希望同学们时时处处把自己当作一个战士,在教官的指导下,不怕流汗,不怕吃苦,严格训练,争取得到最有效的锻炼,为自己的人生档案留下鲜亮的一笔。

预祝军训圆满成功!

(本文系作者在湖北应城市一中新生军训动员会上的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八章>

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

第四十三条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

第四十四条 高等院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

第四十三条 第二款规定的培养预备役军官的短期集中训练,由军事部门派出现役军官与高等院校军事训练机构共同组织实施。

第四十五条 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

第四十六条 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由教育部、国防部负责。教育部门和军事部门设学生军事训练的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人,承办学生军事训练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二章

学校国防教育

第十三条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

第十四条 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有条件的小学和初级中学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少年军校活动的指导与管理。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军事训练。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军事与国防答案 篇7

关键词:军队,军事,资源,优化配置

军事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则直接影响军队履行使命和任务的能力, 在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背景下, 正确认识当前军事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可行的对策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我国军队军事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 军事资源需求与现实供应之间存在矛盾

无论是军队训练信息化建设还是装备、设施的建设, 都需要庞大的后勤保障, 可见当前我国军队对于军事资源的需求量正在呈现爆炸性增长, 与此同时, 虽然军费投入也逐年增长, 但距离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即对军事资源来说, 真实需求与现实供应之间存在矛盾, 而且这一矛盾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 二) 军事资源统筹不力

基于军事资源整体需求量大而供给不足的现实考量, 为使军队军事效益最大化, 就应当对有限的军事资源进行整合和科学统筹, 使军队发展能够突出重点, 而现实情况却是军事资源的配置较为分散, 对于资源的使用也是各自为政, 严重影响军队整体的建设步伐。

( 三) 军事资源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军事资源的来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利用国民经济的成果、使各项资源为军队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是可行的, 而且在军事资源相对匮乏的今天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当前我国军事资源的渠道还较为单一, 主要还是靠上级拨付经费的传统方式, 不但无法满足军队发展对军事资源的需求, 而且还给国家财政带来负担。

二、我国军事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现实来看, 当前我国存在军事资源配置不科学等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军队体制编制的局限性使得军事资源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第二, 我国传统的军事经济体制在今天较为落后, 其是一种排斥市场作用的产品经济, 这就决定了军事资源的配置的行政化特色, 这也是我国军事经济效能低的关键原因所在; 第三, 缺乏军事经济方面的人才, 影响了军事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 军事资源的配置受高层决策行为的影响较大, 一方面由于军事统计手段的落后使得统计不尽准确, 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存在徇私舞弊等行为, 使得军事资源配置决策很难实现民主和公平; 第五, 军队领导思想较为落后。

三、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背景下军事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 一) 改革军事资源配置体系

军事资源配置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军事资源能否有效配置, 因此, 应当顺应我国军事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强化协调职能, 避免各部队各自为政和多头管理的情况, 具体来说,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各部队、军种以及国防工业单位关于军事资源方面的工作都应当在中央军委和总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并且要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和党代会的审核监督作用, 减少徇私舞弊行为, 其次, 要明确各个军种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方向, 为军事资源配置的决策提供参考。再次, 要明确军队内部关于军事资源配置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能, 明确领导和机构的职责, 在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均明确责任人, 对于徇私舞弊、尸位素餐等行为一经发现绝不姑息。

( 二) 将军事资源配置与军事战略规划需求紧密结合

实际工作中, 军事资源的配置可分为规划、计划、预算、执行等步骤, 具体来说, 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军队的发展远期和近期规划, 确定军队中需要重点发展的范围, 以此作为后续军事资源配置的指导。计划和预算两项工作密不可分,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同时进行, 是根据军队中各个部队的工作计划进行汇总、分析和审查, 由军队党务委员会根据审查结果来决策军事资源配置方案。执行阶段主要是对军事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通过各部队内部的自评和专门机构的评审对资源配置工作进行打分, 避免军事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资源不足情况的发生, 并为下一个阶段军事资源配置得以不断优化提供经验和参考。

( 三) 加强军事经济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的军事经济人才是军事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国在军事经济人才培养方面无论是观念还是机制都相对落后, 为了培养合格的军事经济人才, 就应当: 第一,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将人才培养作为长期的、持续的事业,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加大对军事经济人才培养的力度; 第二, 完善军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和渠道, 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资源优势, 与之展开合作, 通过定向输送人才、定期培训扥诸多方式不断提升军队军事经济人才的软实力; 第三, 健全和完善军事经济人才的任用和考评机制,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激励措施促进有限的军事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背景下, 对军事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保障我军形成强大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加快国防现代化的步伐, 就要正视当前在我国军队中军事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找出症结所在, 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军事资源在军队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苑敏, 高进胜, 傅昊.论军事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拓展[J].军事经济研究, 2010 (12) .

上一篇:消防宣传教育内容下一篇:成本管理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