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质量管控方案(精选8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商务部、公安部、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市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决定,同时着力解决当前我市猪肉产品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专项整治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了使这次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落到实处,成立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奇雷任组长,市经贸局局长吉中君、市公安局局长陈云栋、市畜牧局局长文洪宾、市卫生局局长杨宗海、市工商局局长蒲建平、市质检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黄克平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局,由局长吉中君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猪肉质量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一部署重大活动。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加强对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全过程监管和集中整治,强化生猪检疫制度,根除私屠滥宰现象,杜绝非法肉品交易,确保肉品质量和消费安全。
(一)畜牧局要要确保落实生猪检疫制度,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无耳标的生猪不许调运;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不屠宰、不食用、不售出、不转运。农业部门负责组织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严格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严厉打击生猪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和“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行为。
(二)经贸局要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取缔私屠滥宰,推进猪肉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出厂肉品检疫检验合格。严肃查处屠宰加工病死猪肉、注水肉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猪肉出厂。建立猪肉产品质量可追溯和召回制度。对屠宰环节发现的病害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肉品的质量安全。
(三)工商局要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帐制度,保证销售经定点屠宰企业检疫检验合格的猪肉,依法查处销售非定点屠宰企业的猪肉、未经检疫的猪肉、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不合格肉品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负责完善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市场、超市销售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四)质检局负责完善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对肉食品加工企业进行监管,确保加工企业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五)卫生局负责完善进货索证制度和验收制度,确保集体食堂、餐饮单位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六)公安局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各相关部门执法。
三、专项整治时间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从8月到12月底结束,各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制订具体方案进行整治。经贸局将集中四个多月时间,分三个阶段对生猪屠宰环节和私屠滥宰行为进行整治。第一阶段(8月31日前)宣传动员。由专项整治小组领导带领各相关股室成员到各定点屠场、猪肉销售市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并把各屠场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召开一次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向他们讲解此次行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并把此次活动的思想向其他屠商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既使广大消费者明白此次专项行动的意义,又可以让清屠商们增强法律意识。第二阶段(9月1日—11月15日)组织实施。一是各相关股室要开展地毯式的排查,摸清各定点屠场的基本情况、分类建档;二是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各定点屠场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各定点屠场要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要求认真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各相关股室要严格履行职责,依法查处、端掉一批私屠滥宰窝点,确保我市猪肉产品质量;四是相关股室要经常深入到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对销售注水猪、病害猪、背篼屠商下乡销售猪肉等不法行为要严格《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严肃查处,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第三阶段(11月15日—12月22日)总结验收。由局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对各相关股室进行验收,并迎接上级检查,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我局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领导机制、问卷机制、协调机制为重点的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此次行动,局里要总结,公告整治结果,表彰先进典型。各职能部门在12月25日前将专项整治行动情况报市经贸局汇总上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开展此次专项整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此次专项行动的意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扎实推进此次专项整治工作。
安全质量管控年活动方案
编制: 赖勇明 复核: 贾 峰 审核: 周 飞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古水电站导流洞Ⅱ标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 “安全质量管控年”活动要求,切实提高我标段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根据相关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并结合我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为中心,以现代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为手段,以“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立足提高质量、保障安全、调整结构,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努力营造关心质量、重视安全的施工环境,加强安全和质量监管,提高技术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项目的安全和质量总体水平,促进我部安全质量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安全质量管控年”成为我部安全质量工作打基础、作贡献、树形象之年。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质量管控年”活动,全面提高人员安全质量责任,使参建人员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全项目质量安全观念不断增强,有利于安全质量进步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形成;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力争杜绝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发生;使安全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业主和监理对安全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等。
(1)安全管理目标:在完善规章制度、推进责任落实的基础上,确保零死亡率,重伤控制在0.1‰,轻伤控制在3‰。
(2)工程质量目标: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合格率100%,其中85%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得分高于90分。
三、主要内容
(一)积极营造重视安全质量的施工氛围
1.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安全质量提升对于我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宣传安全质量法律法
规和有关知识;宣传安全质量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维护项目利益积极作为、不懈努力的正面形象;宣传“安全质量管控年”的活动成效,树立一个有社会责任感、讲诚信、质量好的典型项目;
2.组织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安全质量法律知识进施工队、进班组活动,着力提高广大参建队伍的安全质量法制意识;面向基层人员开展安全质量宣讲,举办安全质量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施工人员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和工人参与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利用横幅、项目简报、监督信箱等监督手段,加强监督报道,开设专题栏目,组织安全质量征文活动,建立“安全质量管控年”专题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扩大员工的参与规模。
(二)全面加强工程在建项目安全质量监管
1.进一步完善施工准入制度。充分发挥项目自身的各项监督措施的作用,对施工班组资质等涉及工程安全质量的重点,进一步严格准入条件,严格进行进场准入审查和管理,严把准入关。在受理审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涉及淘汰和限制的生产能力和工艺严格进行把关。积极贯彻有关安全质量法规和标准,把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等监管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施工行为逐步规范,工程安全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2.加强施工过程中落实安全质量责任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并落实原材料进场和工程竣工检验制度、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将施工中的安全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道生产环节和关键岗位。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总结推广典型和重点施工项目的监管工作,强化施工和管理过程安全质量责任的落实。
3.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产品安全质量风险监控工作。建立风险信息收集、研究与判断、预警和处置工作机制,利用日常监管、实验室
检测等环节收集风险信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专业检测队伍,不断提高工程安全质量风险监控、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4.围绕监管重点,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科学制定监督抽查计划,围绕隧道、边坡、爆破等,突出紧扣危险较大、难度较高和安全质量状况不稳定的工程,突出涉及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等的关键项目,突出抽查质量问题多、质量不稳定的项目和存在共性质量问题的重点项目,加大监督抽查的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加大监督抽查后处理力度。定期公布项目监督抽查结果,对质量问题严重的施工项目予以处罚。跟踪现场整改效果,举办安全质量分析会,帮助查找问题,促进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1.组织开展重点施工项目集中整治行动。对施工现场开展大检查,督促做好安全质量控制,落实施工主体责任。对重点产品开展大检查,建立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以本项目水利隧道工程为重点开展集中整治。对重点施工项目和班组开展大检查,建立重点施工项目整治机制,协助工区和班组落实领导责任。对隐患区域、隐患部位开展清查,摸清状况,积极向现场技术员和施工班组提出整治要求,制定整治方案,落实各方责任。
2.组织开展夏冬两季施工安全质量专项检查。围绕工程建设“安全、优质、高效”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进现场、入班组、抽百样” 安全质量检查行动,突出检查混凝土浇筑、火工用品、钢筋作业、隧道开挖支护等重点项目,重点检查安全防护用品不足、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无证作业、标识和材料欺诈等违规行为,严厉查办偷工减料及“三违作业”。
3.组织开展材料专项执法检查。以机料部为主体,安全、质检部门配合。对钢材、水泥及其制品、电线电缆等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产品不合格和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违规行为,防止劣质建材、有毒有害材料流入工程。
4.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专项整治。一是开展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元件专项整治工作。打击无证操作、无证安装、无证改造和无证修理行为。加强混凝土搅拌站、二衬台车、起重设备等重点工程起重机械的监管,督促起重机械使用人和管理单位落实安全责任。二是开展考核机制。建立健全考核工作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实现作业人员考核合格上岗工作的落实。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打击无证、假证作业行为。
(四)以安全质量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服务工作 1.深入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提升标准化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充分发挥项目技术标准平台的作用,为施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工程安全质量建设,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应对技术壁垒,准确、及时地提供标准信息服务。突出抓好工程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强标准宣贯和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强制性标准的贯彻实施。
2.认真开展安全质量检验测试。充分发挥检测技术队伍的作用,为工程提升质量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严格质量把关,预防安全质量风险,提供周到、高水平的检测技术服务。
3.大力开展质量培训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项目部在安全质量方面的整体作用,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质量法制、质量管理、标准、计量、认证、检测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项目员工质量法制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组织质量检测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和开展质
量工作。积极介绍、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咨询服务,进行技术攻关,努力帮助施工现场解决突出质量问题。
(五)着力抓好质量保障基础建设工作
1.加强质量安全建设。加快相关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的制修订速度,深入开展项目安全质量法制教育,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改进和充实检验检测装备,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2.加强标准化工作。着力实施标准化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平安工地”,加快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健全我部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加快采用先进标准的步伐,提高标准质量水平;加强“一析二控三必备”落实;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加快技术标准平台建设。加强标准化基础研究,着力完善检测方法标准体系,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施工。
3.持续开展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涵盖水利隧道等内容的《质量通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册,全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并在每道工序开始之前对班组进行着重的交底与跟踪。
4.持续开展工程质量“创新、创优、创品牌”活动。我部将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通过改善外部工作环境,优化内部管理,实现施工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提高工程质量服务;通过强化各项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加强标准化施工、规范化管理以及精细化管理,确保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优良,争创优质工程;通过创新、创优活动,突出队伍特长,突出工程施工与企业管理专业优势,突出企业特色,打造企业专业品牌、工程优质品牌。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提高工程安全质量,保障安全和质量事关人身安全和工程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事关企业形象,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各级落实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安全质量管控年”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投入到“安全质量管控年”活动之中。
(二)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项目部决定成立以项目经理周飞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杜兆绪、赖勇明,项目总工贾峰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 “安全质量管控年”活动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和信息沟通等具体工作。全项目所有单位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安全质量管控年”活动。要在项目经理的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项目各部门,都要根据职责,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项目综合办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财务部门要做好经费安排并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安全部门要督促施工现场认真履行职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工程部门要做好质量控制和技术支持工作。
(三)加强交流,畅通信息。
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施工队开展“安全质量管控年”活动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和发布。各队要定期(每月25日前)向项目活动领导小组书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需要立即上报的有关情况、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等,应随时上报,以便小组及时掌握情况、加强指导。
(四)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在“安全质量管控年”活动中,各级部门要落实工作责任,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务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安全质量管控年”活动取得实效。项目部对各队各部门活动开
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制定活动检查验收和考核办法,年底前对各队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古水电站导流洞Ⅱ标项目部
------------------
发布时间:2004-11-16作者:责任编辑:admin 来源:农业技术经济
内容提要 文章在简述瑞典、德国、美国等猪肉生产先进国家在保障猪肉质量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有利于改善我国猪肉质量的重要启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猪肉 质量保障体系 供应链
一、瑞典的绿色养猪模式
该模式由如下三大体系构成:
1.无污染饲养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反映在疫病的早期预防、检测、诊治和优越的环境条件上。为减轻疾病的传播,猪只按猪龄分批次、分阶段、分群、分舍饲养;为防治细菌感染和保护动物福利,禁止断尾、断齿和炀耳等创伤;此外,规定每2.2头母猪或10.5头育肥猪必需具备1公顷农地用来消纳粪尿污水,粪污必需被连续收集在封闭系统内8个月以上,经发酵后施放。
2.无公害兽医卫生体系。该体系重于法规建设,严于监督管理。为防止滥用和尽量减少用药,抗生素(瑞典全面禁止饲用抗生素,并不是绝对不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时,须由国家授权的兽医按照《瑞典兽药使用规范》具体实施,兽药购买须凭兽药处方。兽医既对疫病防治提供全程服务,又要监督执行政府的各项禁令。
3.无抗生素添加的饲料生产体系。禁止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作饲料添加剂,代之以寡聚糖、酶制剂等无公害添加剂,严格控制饲料的营养与卫生品质,鼓励生产和使用安全与环保型绿色饲料,确保猪肉品质控制从源头抓起。
瑞典具有发展绿色养猪业的自然、物质、技术基础和公众习惯,但由于在宣布禁用抗生素前对相应的替代技术和产品开发研究不够,致使生猪发病率增加、饲养成本上升、效益下滑。10 多年来,瑞典养猪业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绿色“瑞典模式”得以逐步实践和完善,瑞典农业部1999 年公布的数据表明,绿色养猪体系运转良好,效果较明显。欧盟委员会已于1999年提出,在全欧宣传、推广与应用“瑞典模式”。
二、德国的猪肉质量保障措施
主要有如下4点。
1.严格控制饲料的生产和使用。德国饲料法明确指出生猪饲养过程中严禁使用激素,并规定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饲料生产厂家必须标明饲料成分构成及使用方法,生猪饲养者必须在出栏前7~21天停止使用含有各类抗生素的饲料,若被检测出这类物质的残留,则生猪生产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2.严格控制兽药的使用。德国兽药法规定:兽医必须在对生猪诊断后方可开出处方并售给
饲养者药品,并给出使用方式、时间、休药期等相关信息。兽药生产者和兽医必须记录购买者的姓名、地址等信息。养猪者必须到为其生猪作过诊断的兽医那里,或者出示兽医的处方到售药店购买兽药,并将兽药的来源、种类及数量记录清楚,以便出现问题时追查责任。
3.严格检疫、检验制度的执行。德国动物检疫法规定:每半年必须对所有的生猪饲养企业进行一次检疫,检疫合格后才能继续进行生产。肉类检验法规定:除生猪的紧急屠宰外,无论是工厂化屠宰还是家庭屠宰,都必须进行屠宰前后的卫生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猪肉才能进入市场,不合格的猪肉要送往专门地点销毁。另外,政府有关部门经常随机地从零售商那里购买样品进行检验,对出售不合格猪肉的商店进行严厉的处罚。
4.严格等级标准和商标化。德国根据瘦肉率将生猪分为五级,对不同等级的生猪支付差距较大的价格,以调动饲养者生产高质量猪的积极性。德国在生猪及猪肉生产、流通、屠宰、销售等环节上推行能够表明自身状态的商标化,以进一步保证生猪及猪肉的质量。如所有生产中的生猪必须有标明生产场的耳标记;所有运输中的活猪必须有生产者证明、兽医检疫证明、运输单位证明等;所有屠宰企业屠宰的生猪必须有自己厂家、卫生检疫、等级及屠宰日期等标记;所有在零售商店的猪肉都必须有来源、质量、重量、价格、保质期等标记。如果是生态猪肉还要附加有关生态单位组织的特殊标记和说明。
三、日本的优质猪肉产销体系
1.日本优质猪肉的生产方式。日本优质猪肉的生产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小规模饲养。目的在于减少疾病传染,便于采用特殊的饲养方式。二是采用地方品种和传统饲养方式。为生产美味的优质猪肉,采用传统的当地品种、作物饲料、山地自由放养等措施,并严格控制添加剂和药物的使用。三是小规模手工加工,目的在于增加猪肉的安全、美味和特色,满足消费者的新追求。四是一体化经营。生产者从生猪饲养、猪肉加工到最终产品的销售过程均在同一企业内完成,既可控制猪肉产品质量又能控制生猪这一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但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将饲养环节外包出去,专门从事加工和销售。在这种横向一体化的模式中,企业采用从定点农户购入原料,并指导和监督农户包括饲料、药物使用、饲养场所等饲养的全过程,来保障生猪的安全性。
2.日本优质猪肉的销售方式。日本优质猪肉销售中采取了如下三种措施:(1)多渠道宣传。主要通过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来宣传产品优点,介绍生产者、生产场所、饲料特点、饲养方式、生产过程等,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和消费兴趣。此外,还通过电子网页、活页广告、宣传手册等方式自行制作广告。(2)多种设施吸引顾客。主要做法是,自行开设餐厅烹饪自己生产的优质猪肉,在加工企业内部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允许顾客通过玻璃墙观看猪肉加工操作全过程。(3)直接销售。由生产者直接将优质猪肉出售给顾客,或由配送中心送货上门,以防止流通环节中的污染或混入假冒伪劣产品。
3.政府在产销中的作用。日本政府在优质猪肉生产销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是:对优质生猪及猪肉重要性的宣传,品种的培育和保护,饲养和加工技术的引进与推广,相关设施建设的投资,产销环节的质量监控及法规制定等。
四、美国的PQA 体系
1989 年美国食品安全检测局在对猪肉加工包装厂的调查监测时发现,高达11 %的猪肉中磺胺类药物残留严重超标。为此,国家猪肉生产者委员会(NPPC)于同年开始了猪肉产品质量保障计划,目的是通过对养猪者适当教育,克服猪肉中药物残留严重超标问题。该计划的核心是PQA(Pork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 ,猪肉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贯彻执行。
PQA 体系应用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原理,使生产者对整个养猪过程有全面的了解,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猪肉产品。PQA 体系有10 个关键控制点,它们是:制定行之有效的猪场保健方案;兽医必须真正了解客户及猪的状况;正确贮存所有药物;使用经FDA 批准的非处方药或在兽医指导下的处方药;正确使用所有注射用药及口服用药;按说明书使用饲料添加剂;保持好治疗记录,并能区分治疗过的生猪;在适当情况下进行药物残留检测;让雇员及猪场拥有者的家庭成员都懂得正确使用药物;每年逐条检查质量保障体系项目单。到1997 年初,已有2.5 万个生产者加入到PQA 体系中,总计5850 万头生猪,占1996 年屠宰头数的63 %。PQA 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减少了美国猪肉中的药物残留比例,在监督、控制猪肉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荷兰的IKB体系
为实现对养猪业质量的全面控制,荷兰政府于1992年对整个养猪业实行了从猪场到零售商自愿参与的质量控制计划(荷兰语缩写IKB)。IKB体系包含HACCP体系中的一些概念和IS09000的标准,对猪场拥有者、屠宰厂、监督及罚款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1.养猪场拥有者是执行IKB体系的排头兵。生产过程必须遵守IKB的有关规定;准确地辨认和登记各种猪只;所有饲料必须由具有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认证的厂家提供;兽医必须遵循GVP(Good Veterinary Practice Code)规则;猪场中严格的清洁制度;限制使用具有较长排泄期的药物;出栏前12~16小时断料;所有治疗过的猪必须做好记录;与供应商及客户签有共同遵守IKB体系的合同。
2.屠宰厂居IKB体系的核心地位。在实行IKB体系中扮演中心角色,并负有重要责任;登记屠宰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反馈给猪的供应者;保证提供的猪肉按IKB的要求进行分割、包装,并能进行质量追溯。
3.独立的审核和处罚是整个体系的关键特征。屠宰厂负责对所有参加生产体系的成员进行每年2次的内部审核;产品委员会对屠宰厂执行质量保障体系的情况进行每年2次的审核;若发现有违规现象,根据情况给予警告、增加额外监测或取消参加本系统的资格。
到1997 年,已有75 %的猪场加入到IKB 体系,许多超市只经销经IKB 体系认证的猪肉产品。IKB 体系的实施,改善了猪场管理进而提高了动物健康及动物福利状况,改善了猪肉质量进而提高了顾客的消费价值和满意度。
六、启示与建议
基于上述五国的基本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国生猪饲养及猪肉生产、加工、销售的现状,得出如下启示与建议。
1. 提高我国猪肉产品质量刻不容缓,任重道远。改善猪肉质量,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2000 年猪肉产量达到4031 万吨,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65.8 % ,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45.6 %。但与美国、丹麦、荷兰等国外猪肉生产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猪肉品质更差、疫病更多、药物残留比例更高,不仅影响了国内居民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猪肉及制成品的出口量,使我国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难以应对加入WTO 的冲击。
2. 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有效的组织模式是猪肉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保障。我国应在大力推广“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药物残留及“瘦肉精”为监督突破口,把生产基地建设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生猪及猪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执法监督体系、认证认可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探讨有效落实和执行这六大体系的组织模式。
3. 建立从原料基地到终端销售的供应链是实施质量标准体系的有效组织模式。上述五国的实践表明,猪肉质量标准体系的贯彻实施是一项综合性强、环节多、主体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既有分工又需合作与协调的社会化行为,它既涉及政府的法规与行政管理、生产经营者的自律,又有以行业组织为主的中介组织监督。但关键是仔猪、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供应者、养猪者、屠宰加工者、运输者和销售者之间战略合作关系以及激励、监督、约束、协调机制的建立,即以质量认证与跟踪管理为核心内容的供应链综合管理。这意味着,建立从地头到餐桌的供应链组织是保障猪肉质量、生产优质高档猪肉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4. 我国具有生产优质高档猪肉的客观要求和资源优势。我国已从整体上进入小康发展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开始从数量温饱型向质量健康型转变。但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2000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280 元和2253 元。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使得城市猪肉市场趋于饱和,1991 —1997 年间城市人均猪肉购买量以年均0.37 %的速度下滑。高收入消费者对猪肉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瘦肉多、脂肪适度、无PSE 肉,而且要求肉中没有抗生素、激素、农药、化肥、重金属、有机磷等残留。这与1990 年代初日本猪肉市场状况相似。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猪肉生产急需进行从数量到质量再到高质量的调整,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万元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应率先开展优质高档猪肉的生产。
5. 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是生产高档猪肉的基础。目前我国开展高档猪肉生产尚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如缺乏生产经验、市场环境不完善、质量检验监测体系不健全、消费者总体认识水平和购买能力较低等,特别需要各级政府在法规制定、政策鼓励、宣传引导、信贷支持、信息咨询、基础设施投资、监督检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峰.瑞典的绿色养猪业.世界农业,2001(5)
2.谭向勇.德国生猪及猪肉质量的保证措施.世界农业,1999(1)
3.李平.日本优质猪肉产品生产的启示及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00(7)
4.张书存,项玉燕等.欧美一些国家对猪肉产品质量的监控.国外畜牧科技,2001(12)
在全市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会上的讲话
(年月日)
同志们:
根据商务部等六部委印发的《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部署,国家商务部、省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将于12月15日~20日进行检查验收。为做好迎接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专项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市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商务部和省市各项工作要求,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和稽查,深入扎实地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县市区进点屠宰率普遍提高,现有5个县市区城区进点屠宰率达100%,乡镇达到95%。专项整治期间,商务部房爱卿司长和朱小良副司长相继来****检查猪肉质量安全工作,对于****市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上,****作为唯一一个地级市代表作了典型发言,这是商务部和省对****市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市专项整治工作的鞭策和鼓励。
虽然我市前期的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从前段各县市区自查情况看,离国家和省猪肉专项整治工作标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各县市区之间相比还存在着工作不平衡、制度不完善、设施不完备、基础不扎实等问题,还存有死角、盲点、标准低、措施不力的问题。究其原因,客观上与长期以来猪肉质量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密不可分,但归根到底还是与部分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直接相关。所以,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切实克服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以及各部门管理任务多、工作忙、人手少的实际困难,把专项整治和迎接上级的验收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和紧迫任务来抓。此次验收结果的好坏,不仅影响****的形象,而且影响到全省的形象,关系到政府政治形象、公信度和认知度。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尽其责,形成合力,要全面深入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实地看一看工作开展的到底怎么样,还存在什么问题,距商务部、省政府验收标准还有多大差距,查出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把专项整治和验收工作组织好、实施好,为迎接商务部、省政府验收做好严谨、细致、全面的准备。
二、把握重点,精心准备,全面做好验收工作
这次验收工作一共四种方式。
一是听取汇报。听取各地对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和验收汇报,汇报材料的数字,要真实,要经得起推敲;
二是现场检查,也就是随机抽取两个县市区、两个乡镇,随机抽查两个屠宰企业、餐饮企业、集体食堂、超市、农贸市场。对此,各级各部门对辖区内的相关企业单位仔细检查,准备相关验收场点、路线和接待方案;
三是查验资料,包括整治工作文件、人员编制、经费落实、制度建设、执法记录、举报电话公开、工作报表、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这也是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认真准备;
四是座谈调查,对经营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基层执法人员、消费者代表进行座谈、随访或调查。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对参加座谈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培训。基层管理、执法人员要了解专项整治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运行情况、工作总体方案和目标责任落实情况以及督促检查和执法检查情况、生猪产地检疫、屠宰同步检疫、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屠宰企业台账和证章管理、加工和销售及消费环节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等。
三、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验收成功 猪肉专项整治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时间十分紧迫,责任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全力以赴,同舟共济,抢时间、抢进度,变压力为动力,视挑战为机遇,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组织好对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检查验收,严格按照《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验收标准》和《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验收方案》,对照检查验收标准,要一项一项落实到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分工领导要,深入基层,靠前指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部署,一项一项抓落实,亲自督导解决问题。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协调各县市区做好各项工作。
畜牧部门要推进动物防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建设,对全市所有生猪养殖户进行统一备案,集中防疫,防疫做到不落一户、不放一头,切实做好各项检疫工作。
商贸流通部门要加强对屠宰企业的管理,不屠宰无耳标生猪,按照屠宰企业验收标准,办齐证照,筑牢基础设施,规范作业流程,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工商部门要加强对猪肉市场和超市的监管,落实市场巡查和入市猪肉“三证两章”制度,严禁不合格猪肉流入市场。
卫生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对餐饮单位、学校、工地食堂等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整改。加强对猪肉的进货索证索票及验收管理。
各级各部门要形成“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负责人”的责任体系。各职能部门根据分工,分别落实不同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任务目标和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同时,加强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监管
合力。
同志们,当前,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正值攻坚克难的关节上,做好自查、整改和验收工作,达到两个100%和一个95%的任务目标,既是刚性任务,又是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这既是对全市猪肉质量安全管理队伍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推进猪肉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难得机遇,要把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迎接各级检查验收工作,落实到实在的举措上,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重实干、求实效,把专项整治冲刺阶段各项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抓,一项一项抓落实,一项不能漏,一分不能丢,请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继续推进专项整治行动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作风,全力以赴,敬业尽责,打好、打赢这一特殊战役,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再立新功,向全市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让班组成员抛弃“缺点难免论”,这样才能以树立“无缺点”观念为指导,要求班组各岗位的成员本着精细化的理念,从一开始就要严肃认真地将自己所负责的电池产品做得准确无误。班组成员在完成产品的时候必须按照产品质量的标准走,因为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主观或含糊的“好、不错”等描述。
班组在质量上决不能存在着“差不多就好”的态度,如果说只要在某些时候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或者是每次都满足大部分要求,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正因为这“差不多就好”才让我们的产品永远也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逐渐的会丢失许多优质客户。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每次质量上做到“零缺陷”,而且要在任何时候都能符合产品质量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提高质量意识,更加具体的狠抓质量,我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员工都必须要签订质量管理合同,尤其是几个特别重要的岗位,如焊接工位,电源箱、夹充人员。为什么我要说必须签订合同呢,这是因为其他的方法,不足以体现质量的重要性和严重性。目前来说,只有要求是不够的,天天抓质量,时间一长,就成了天天抓反复。从退回电池解刨来看,隔板破损和掉极柱是占比例最高的.两项迫切需要整改的质量问题,这跟我们焊接人员的焊接质量直接挂钩,我相信,如果能够按照合同履行工作条约,掉极柱和因铅豆导致的隔板破会大大降低。还有一个最容易出问题的工位,夹充包装工位,目前我们生产的电池大多数是夹充处理方式,这其中就包含很多的问题,比如电池正负极是否摆放正确,电池是否有反极现象.焊接点焊、内外丝上线是否有漏点漏紧现象,焊接是否有烫盖、熏盖现象,等等。这些问题放在每一只电池身上,看似每一项都很微小,但是恰恰相反,这些问题每一项都不是小问题,这些都关乎于我们的质量,是我们生产的电池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的砝码,任何人都不允许去破坏它,都不允许去敷衍它。如果一味这样下去,我们最终将走向灭亡。就像人们常说,保证有用的话,还签合同有何用,什么是约束力,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法律就是约束力。对于我们来说,厂里的规章制度就是约束力,质量合同就是约束力的进一步细化,抓的越细,错误就越少,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员工,完全按照质量管理合同履行条约,砸的是自己的饭碗,谁敢不珍惜。就像是触犯了中国的法律,也必须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我这样说,是为了体现出质量的严重性和唯一性。经过一段时间,每一个员工才会真真正正做到:这是我自己生产的电池,这只电池代表的是我自己。
目的:加强生产一线员工管理,降低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流失率 适用范围:公司生产一线全体员工
近两年,我公司员工离职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高离职率不仅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大大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久而久之还会使公司进入用工难的恶性循环。因此我提出了以下方案,希望能对降低公司生产一线的员工离职率有所帮助。员工招聘
根据空缺岗位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招聘要求和招聘人数。
加大公司形象、企业文化对外宣传的力度,增加求职者对公司的了解,不断改善公司在求职者心目中的位置。
对求职者公开公司空缺岗位及需要人数、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生产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以及招聘岗位。
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及时补充空缺岗位。入职管理 入职培训。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期间让员工更加清晰了解企业文化,让员工了解公司基本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加强员工安全生产以及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入职手续办理。严格按照公司相关规章制度为新员工办理入职手续,同时为员工安排住宿,帮助员工熟悉餐厅位置,以及就餐流程。
厂服管理,在入职培训时明确厂服领取、更换以及归还的相关规定,在员工入职时先为员工发放离职人员的旧厂服,在员工入职满一个月后再为员工发放一套新厂服。在员工离职时需要把新、旧厂服都清洗干净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后勤管理。加强后勤考核力度,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加强对员工宿舍的安全、环境管理。安排专门的人员不定期检查员工宿舍,对私自调宿,私自入住,对宿舍造成安全隐患的人员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指定专人对于员工的后勤问题进行回应解决,并跟进问题处理进度。对于不及时处理员工后勤问题的、没有起到监督作用的后勤人员给与考核,保证员工在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由专人负责跟进监督新员工入职后的各项工作执行进度,如有故意刁难、超过正常程序所用时期的,给与相关负责人考核通报。生产车间管理。
6.1一线员工由生产车间的班、组长直接领导监督,班、组长应每天清点到岗人数,记录并上报考勤状况、掌握所负责的班组生产人员流动量,并记录相关数据。车间资料员应根据班、组长提供的考勤记录、人员流动数据,统计汇总,做到对一线生产员工人数的准确记录。6.2班组长在新员工入职时应安排对工艺流程熟悉的老员工辅导帮助新员工熟悉工作内容,并在生活上给与指导。
6.3分厂、车间可以在不影响生产进度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员工开展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娱乐活动,来减轻员工的疲劳和工作压力。
6.4公司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员工进行休息,防止员工不间断工作或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生产员工每连续工作2小时应该安排员工休息至少10分钟。公司应保证一线生产员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月至少休息4天。
6.5分厂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员工关爱活动,以多种形势表现出公司对员工的重视以及肯定。在夏季落实车间防暑降温措施,公司可以提供绿豆汤、酸梅汤以及淡盐水等解暑饮品。温度较高的岗位可以配备风扇、冰块、藿香正气水等物品。班组长需注意员工的健康状况,员工身体不适的时候应及时采取措施。
6.6分厂领导、班组长应与员工保持密切的沟通,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员工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其改正;及时听取员工提出的建议并做出回应。对于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必须要对员工进行奖励,并在全公司发出表扬通报。薪酬福利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薪酬体系。参考当地物价水平、同行业相同岗位平均薪资水平,及时调整本岗位薪酬标准。
完善员工福利体系。实行弹性福利制度,根据员工的需要选择福利形势。增加岗位补贴、艰苦岗位津贴、交通补助、餐补、高温补贴、通信费用补贴等补贴力度。遇到中国传统节日,为员工发放节日慰问物品。建立完善的员工关爱制度。全方位解决员工在公司遇到的一切问题。并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落实员工关爱措施的落实。每月举行一次体现员工关爱的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对于遇到困难的员工,公司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给与帮助。
四、企业文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强化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定期举行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以激励的方式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并通过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日常工作。推广并灵活运用微信公众账号,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定期更新公司的先进个人、新进集体以及各项活动的表彰成果,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或者集体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在全公司进行宣传表彰,激发员工的潜能。形成重视员工的企业文化新内容,激励员工提出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让员工参与决策,弱化员工对公司的敌视心理,逐渐减小员工对公司的不满,营造轻松舒适的企业文化氛围。定期举办员工技能挑战赛,激励员工提升自身技能以及工作熟练度。
五、监督体系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适应全国医疗体制改革,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切实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爱心、慈心和责任心,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二、目标任务
每年的院内医疗救助基金总额100.00万元,达300在院病人生活上,物资上和药品费用上的救助。
三、资金来源
(一)医院出资,每年投入医疗救助资金100.00万元。(二)医院内职工捐款每年举一次。
(三)动员部分中标医药供应商适度捐资注入医疗救助基金。
(四)动员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且与医疗服务紧密联系捐款注入医疗救助基金。
四、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医疗救助基金”设立专户、专帐管理,其帐户设在财务科,会计及出纳员由现行人员管理不变,定期将财务情况向领导组公布情况,并向其作财务分析。
五、基金申报使用程序
(一)各临床科室住院病人在救治中,通过了解及基本核实,在治疗中医药费用支付能力特别有限等原因放弃或中止治疗而要求出院,但病情不允许其出院的等情况,由科室上报情况给基金工作。
(二)医院基金管理管理工作组收到科室申请后,一天内到科室了解核实情况,必要时通过电话与乡、村组负责人联系,特殊时工作组需派出人员进行入户核实。
(三)工作组将情况上报领导组,并提出处理建议,包括补助或医药费用减免额度等。
(四)领导组接到工作组上报情况后,组织相关人员集体审议,提出处理意见,需
- 1 - 要补助或减免医药费的,将审批单交财务科具体办理,并与入出院办衔接办理。
(五)工作组接到领导组审批意见后,及时告知病人其家属,并要求病人到财务办理完善相关手续,包括在基金投入人感谢信上签字或自己拟定感谢信,工作组将感谢信邮寄给捐资人。工作组同时还完善其档案。
五、加强领导,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医疗救助基金”设立是医院贯彻科学发展观,发挥医院公益性的结果,是应对部分病人因贫致贫、返贫或因自然灾害如干旱、泥石流等情况而致返贫而不能支付医药费用的问题,其基金来源于不同领域,属于与医保、新农合一类的医疗救助资金。因此,为了管理好基金,树立“以天地立心,以民生立命”的高尚情操,特成立相关组织。
(一)成立基金管理领导组 组长:(院长)副组长:各位副院长 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其办公室设在医保办,由 同志负责日常工作。主要职责:协调多方争取资金,审核基金使用,设立专户管理基金,并向捐资团体或个人填发证书。
(二)成立基金管理工作组组长: 成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主要职责:核实情况,提出基金使用建议,公示基金使用情况,完善相关办理手续,对资料档案管理。
六、本实施方案原则上执行一年后修订完善,其人员变动时,由新任岗位人员任职。
七、本实施方案解释权归基金管理领导组。
马关康瑜精神病医院
- 2 - 医院医疗救助基金应急救助管理制度
为规范开展疾病应急救助工作,解决身份不明或无能力负担医疗费用患者的急救保障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经研究对我院医疗救助基金应急救助规定如下:
一、救助对象及身份界定
救助对象:全省行政区域内无法查明患者身份的急救病人。即“三无“病人主要指接受抢救治疗时,无身份证明(姓名和居住地)、无责任承担机构(或人员)、无抢救治疗经费的等符合急危重症抢救标准的病人。
二、处理原则
1、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三无”病人及符合急危重症抢救标准的病人。接收“三无”病人后,科室应积极救治,救治程序按照国家卫计委《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进行。
2、首诊负责与专科收治原则。
3、人文关怀原则。“三无”病人清醒稳定后,相关科室应积极帮助病人确认身份,联系家人。对于个别生活不能自理的“三无”病人,相关科室应协调人力做好生活护理工作。
4、登记报告制度。“三无”病人来院、转科时,相关科室务必做好登记工作并认真填写相关登记表,表内各项不能遗漏。未填写或填写不清楚而造成无法核实身份、漏费、欠费的,责任由该科室经办人自负。汇总上半年及下半年收治资料报办公室,门诊号及住院号或身份证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唯一信息。诊疗须按照国家卫计委《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进行。
马关康瑜精神病医院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1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安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重特大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管理,组织开展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推动我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沧建安【xx】8号文件沧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管理的通知,沧建安【xx】9号沧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控制机制的意见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施工现场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成立组织机构
为保证该项工作有效开展,并落到实处,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领导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
组员:xxx xxx xxx xx
三、风险分级
根据生产特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施工现场的风险分为两大类,即施工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和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排查结果,预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根据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将其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最危险,依次降低。
四、风险预警
1、风险预警、预防
项目部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及可能引发的事故的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责任人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做安全技术交底时,针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把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进行交底。作业前,班组长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对工人进行重点讲解,做到让工人清楚作业任务、危险点、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及部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化危险源检测。
2、具体风险预防措施
(1)坍塌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合理的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审批。
②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③安全技术逐级交底,告知操作人员危险程度。
④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
⑤项目部加强检查,督促落实施工方案实施。
(2)机械伤害风险预防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
②租赁设备进入现场前,应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③作业现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④垂直运输机械安装必须经市检测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⑤设备安装和拆卸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⑦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⑧按岗位职责履行职责,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章。
(3)高处坠落风险预防措施
①项目部制定相应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②基坑、沟槽临边、2米以上高处作业防护必须符合要求并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③项目部一定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④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⑤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
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4)触电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用电方案并经审批。
②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③项目部一定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④按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
⑤作业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⑥重要部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⑦配电箱经许可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
(5)物体打击风险预防措施
①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②加强安全教育,注意个人安全。
③施工过程中作业周围环境防护必须符合要求。
④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⑤作业过程加强安全巡视。
(6)起重伤害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合理作业方案并经审批。
②设备应经检测、登记、备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作业及指挥人员持证上岗。
④作业要遵守操作规程。
(7)火灾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
②加强消防教育,人员做到“四懂四会”。
③成立义务消防队,组织演练。
④按操作规程作业。
五、风险控制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
(1)方案编制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工程施工前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按照方案进行实施。
(2)安全技术交底
①在施工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之前不得进行施工作业
②交底必须按制度进行,做到逐级交底,并应覆盖全体作业人员
③交底必须履行签字流程
④被交底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监督、检查、指导,交底人须检查交底后执行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事故隐患。
2、管理措施
(1)完善制度、评估风险
规范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各项目部开工前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本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进行分级,编制《项目风险汇总表》
(2)安全检查
项目部定期、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和作业班组进行检查
①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②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状况是否安全可靠
③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存在
④施工人员教育落实情况
⑤作业人员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及现场佩戴情况
⑥重点部位消防设施配置及技术状况
⑦职工宿舍环境卫生、用电等情况
⑧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否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情况
3、教育措施
(1)安全教育培训
①新入场工人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方可进行施工
②工人变换工种,必须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
③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及业务水平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①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②特种作业人员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
③特种作业人员每年由项目进行一次复审教育,定期到发证机关进行复审考核
④特种作业人员应熟悉本工种业务技术和安全知识,熟知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4、防护措施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施工现场的四口、五临边等洞口防护按规范要求做好,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及特殊作业时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作业过程中的伤害和减少职业伤害。在相应分级安全风险部位做好警示标牌、标语。
六、安全风险检查与改进
各级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制定好的不同级别的风险进行检查,对于A级B级风险要进行跟踪检查管理,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发现与方案不符的现象,立即停工整改,同时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带班进行检查。其中A级风险项目部每周至少检查两次,公司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集团公司每月至少检查两次;B级风险项目部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公司每两周至少检查一次,集团公司进行不定期抽查;C级风险由项目部自行组织检查,公司不定期抽查;D级风险由项目部不定期抽查。检查过程中发现与方案不符以及其他危险源时,立即进行整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2
为全面辨识、管控我矿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制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各专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统一领导、协调:
组长:郑秦峰(矿长)
副组长:巩仲斌(安全矿长)郑成梁(总工程师)
刘永清(机电矿长)张锁明(通风矿长)
陈海堂(生产矿长)王文龙(工会主席)
成员:姚国海(副总工程师)王军军(副总工程师)
汤志伟(副总工程师)李凯(副总工程师)
张鹏(副总工程师)贺战平(副总工程师)
贺丽峰(技术科科长)张仙蒲(标准化主任)
赵家威(通风科科长)马洋(办公室主任)
乔卫民(安全科科长)赵志强(地测科科长)
郭峰(机电科科长)张峰亮(监控室主任)
张大伟(调度室主任)李彬彬(职业卫生科长)
席亚辉(劳动用工科)洪家德(通风队队长)
秦随胜(综采队队长)张胜利(掘一队队长)王国林(掘二队队长)李凤学(运输队队长)
郭荣和(机电队队长)李蛇科(机运队队长)
魏传高(探水队队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科长由乔卫民兼任,负责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开展,并指导协调各职能科室和区队完成分管范围内的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完成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科室、队组负责人参加,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人员,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流程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各专业委员会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我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三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科室要加强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科室及队组,罚相关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负责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相关责任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主要负责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相关责任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主要负责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相关责任人500元,罚主要负责人200元。
5、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主要负责人500元。
【猪肉质量管控方案】推荐阅读:
猪肉质量管理方案07-19
猪肉采购合同09-12
长安的猪肉多少钱一斤脑筋急转弯11-25
建设集团质量管控体系09-23
质量振兴工作方案06-03
质量保证方案07-18
质量目标实现方案10-08
“质量月”活动方案05-23
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方案05-25
检测质量提升活动方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