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社团的特色(通用8篇)
北航微软技术俱乐部
北航微软技术俱乐部正式成立于2001年11月1日。自创建以来,秉承“开放包容,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普及计算机新知识,激发创造思维,发扬团队精神,锻炼会员能力为目标,通过组织形式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为会员创造了开阔视野,接触 最新IT 技术的机会,向大家介绍世界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俱乐部不定期将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供的各种技术资料和技术刊物发放给会员,会员经常能够得到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交流的机会。同时,俱乐部还向会员提供各种项目和组织各类软件开发大赛,使会员在项目小组和参赛团队的工作中充分体验团队协作精神。
作为全国30 余个微软技术俱乐部中的一员,北航微软技术俱乐部目前已经拥有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在内的近400 余名会员。他们主要来自软件工程、计算机、电 子通信、自动控制、管理工程甚至外语、人文等各个专业。这些年,我们做过的活动:2013 年7 月,携手微软中国,开辟Surface RT 销售的教育优惠渠道,成为俱乐部会 员特有福利。2013年4月11日,举办“科技改变未来”讲座,主讲人为微软公司资 深CEO 顾问——克瑞格• 蒙迪,嘉宾有微软亚洲研究院洪小文院长及我校怀进鹏校长。2012年12月19日,50 名会员参观微软亚洲研究院,聆听亚研院实习生项目介绍及 学长的经验。2012年3月,承办“编程之美”全国AI 邀请赛,最终有4000多位选手参赛,胜出的获奖者直接进入微软实习或工作。12 年来我们的成就:近百位同学通过微 软技术俱乐部的绿色通道,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始了实习和工作的生涯。还有很多成 员进入IT 界顶尖公司工作。微软俱乐部的活动经历让非常多希望出国的会员受益,成功 拿到世界顶尖学府的offer。俱乐部的成员乐于互帮互助,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后的工作,甚至合伙创业。我们在这里,期待你的加入。
成立日期:2001 年11 月1 日;
支持力量:微软亚洲研究院,校团委;
面向对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
社团性质:是一个以学习微软技术、宣传微软文化为主,学习与研究微软管理的 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型俱乐部。
我们的目标:“学习先进技术、体验多元文化、开阔创新思维、成就一流人才” 我们的口号:Play in Style!
航模协会
北航航模协会成立于1952 年建校初期,是北航历史最悠久的社团。协会以“享受飞行乐趣”为宗旨,现主要负责航模运动的普及,侧重无线电遥控模型操纵技术及简单制作。协会以航空模型相关活动作为载体,为众多航模爱好者了解航模,研究航模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会员在实践中切实提高了动手能力,拓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航模协会科学边界社团的目的是揽集在科技创新上有特长或者独特想法 的同学,召集有一技之长的大神,实现技术的交流共通,给同学们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平台。众所周知一个优秀的项目是可能涵盖多个科技领域的。而每个人的精力有有限,很难做到样样精通。本社团的目标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一个动态的技术交流平台和科技类社团的领军社团。
小飞机协会
北航小飞机协会,隶属于校团委。自1984年成立以来, 我们积极开展了各类航模活动,并在计算机、电子、自控等方面都有涉足,为全校同学提供了一个用双手实现自己梦想的空间。同时,协会在社会活动中也毫不逊色,为学校赢得了的声誉。协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严格的纪律,使每一个成员都能体会到航模活动的乐趣。他们中不少人,在校“冯如杯”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有良好的表现。2004 年12 月,我协会获“北航2004 年 度十佳社团奖”,同时出任“北京高等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16 个常务理事单位之一。
凌峰社
北航凌峰社成立于2001 年6 月22 日。社团原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攀岩俱乐部”,后更名为“凌峰社”,是一个以暑期登山、科考、攀岩等户外活动为特色的北航的“明星社团”,其主要社员为本校的学生。以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丰富学校课 余生活为宗旨,以普及登山、科考、攀岩和野外穿越等户外运动为己任,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积极宣扬“在攀登中挑战极限,在行走中探索未知,在自然中完善自我”的社团理念。目前北航凌峰社注册社员有3000 余人,在校社员1000 余人。
北航凌峰社是一个以社团理念所主导的学生团体,组织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总的来说分为五大部分:日常训练与素质拓展、登山、科考、攀岩和野营穿越。从2005年开始社团每年将暑假期间组织大型登山队攀登雪山,目前北航凌峰登山队的最高高度是海拔7117米的念青唐古拉中央峰,是第四支登顶7000米级山峰的高校登山队;凌峰社开始组织科考队从2006年开始组建远赴西部等偏远地区进行实地科考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去体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怀;此外,凌峰社攀岩队实力在首都高校也是名列前茅,攀岩队曾取得过全国男子业余攀岩赛冠军荣誉;凌峰社举行的野营穿越、探洞等小型户外活动在校内也是广受欢迎,平均两周左右就会举行一次,为普及户外运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凌峰,你可以在晚上的日常训练与一群人一起挥洒汗水,锻炼体魄;也可以在岩壁上一步步向上攀爬,超越自我;还可以在周末 踏访名山大川、大漠草原,睡帐篷看星空。如果想体验更多,你能参加冬训,在远离尘世之地体验纯粹到极致的生活:白天在冰壁上 耗尽肌肉中的最后一丝力气,晚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能让你感到莫名的幸福,围在一起唱歌时的感觉是那样温馨感动;或许你愿意 在大学四年追寻一个雪山的梦,在强度极大的集训中完成自己不敢想的事情,在雪山的高原反应中面对前进与下撤的抉择;也许你更 想用自己所学去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科考队会是一个好的归宿,在一次次到凌晨的课题探讨中你会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沟通能力,在与赞助商媒体的一个个电话中你会学会如何与这个社会打交道„
在这些过程中,你经历了感动于痛苦,得到了成长,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群生死与共、志同道合的朋友。当你站在大四毕业的路口,看着晚会上以不同的形式来纪念我们的青春时,这时你会发现凌峰社是你大学生活中最珍贵的片段。北斗巡星会
北斗巡星会,全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文爱好者北斗巡星会,简称北斗巡星会,英文名"StarRovers”,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 文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天文类、实践类非营利性学生社团。
北斗巡星会原名北航天文学会,成立于1997 年,2005 年更名为北斗巡星会。至今协会成立已经十六年了。十六年的艰辛,十六年的风雨,北斗巡星会从创会初始十几个人的小队伍发展成今日具有相当规模的社团,在会员的招收上也突破
了学校的界限,囊括了北京的大部分高校。协会自成立以来,坚持团结校内天文爱好者,通过活动,增长天文知识、丰富课余生活、开阔人生视野、满足对 未知世界了解的需求。协会立足天象观测与天文知识的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会员的天文素养,在校园及全社会推动天文知 识的普及,争取为天文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北斗巡星会的活动丰富,形式灵活,传统的知识讲座,时尚的3D 天文电影,专业的野营观星,休闲的天文沙龙,浪漫的流星雨观 测活动,精彩的天文馆,天文台之旅„„给会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天文学习交流平台。融趣味和知识于一体,正是协会的活动特色。在过去的一年里,协会组织了多次活动,大型活动与小规模活动相结合,野外观测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形式灵活,内容丰富。2009国 际天文年天文学100 小时活动,北斗巡星会作为国内第一个报名参加的天文社团,成功地在校内校外7 个地点开展通过望远镜观星的科普活动,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赞誉。北斗巡星会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提高。
北斗巡星会的出色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新浪,搜狐,网易,北京日报,法制报,CCTV 科教频道等都对北斗巡星会进行过 采访和报道。09年4月26日北斗人的身影出现在CCTV 十频道的《以镜观天400年》节目上。AIESEC
2011年1月18日, 浙江省台州市教科所组织各县 (市、区) 教科所到仙居县下各镇第二小学调研学生社团活动, 实地考察了学校社团活动和农科技实践基地。下各镇第二小学的社团活动具有浓郁的农村特色, 在继承传统的体育、艺术、文学、科技、社会服务五大类的基础上, 还开设了编织、刺绣、种植、饲养、环保等特色社团。该校还给每个社团指定专门的辅导老师, 社团辅导师是学校根据本校每位教师的特长, 进行合理安排, 并邀请了10多名退休教师、民间老艺人以及部分有特长的家长作为社团的指导师, 充分发挥了社会各界的助学力量。学校还把社团活动作为拓宽农村学生综合作业的有效载体, 开展了小学生综合性作业的研究, 推动作业改革,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综合作业的研究》已被立为浙江省2011年度规划课题。
潮州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昔有“海滨邹鲁”之誉。随着入宋以后以陶瓷为代表的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日趋活跃,成为我国“海上陶瓷之路”的始发地之一,于是潮人的足迹开始涉及东南亚各地。故《泰国潮州会馆特刊》说:“潮州人之移植泰国,约始于南宋末年”;近年位于婆罗洲的东马砂拉越州,也曾出示我国家代的船只。
潮人潮字当头,始终与水联系在一起。“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谋生发展的足迹。而在他们离家出海同时,把当地的传统文化带到居住地,并以地缘为纽带在异国他乡组建大小不一的社团组织。
潮汕地区漂洋过海的华侨,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在本土的潮人约有1000万,分布于海外及港澳等地的潮人,也大体是这个数字。这就成为世界各地潮人地缘性社团创建的广泛社会力量。
无论是海外人和港澳潮人乡亲,他们漂泊异地,拼搏奋斗,惨淡经营,创建基业,取得今日在全球华人社会中辉煌的成就,与居住地潮人建立的各类社团机构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所有的不同性质的华侨团体中,地缘社团发挥的团结互助功能最为突出,是当年华侨社会的重要支柱。
二、海外潮人社团的建立
地缘社团是以地域观念和同乡关系结合起来的群体组织,习惯上称为同乡会或会馆。这一组织形式就国内而言,最早出现于明代。在南京、北京、苏州等地创建的潮州会,始于明末清初。潮汕各地华侨远涉重洋,定居国外,就将这一地缘认同的同乡群体组织,迅速移植到所在国,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使之根深叶茂,服务潮人,造福侨社。
海外潮人地缘社团是历史的产物,其演变发展过程,曲折多样。一开始,这类地缘性质的团体,并不以潮州会馆的名义进行联络组织。潮人早期出洋,将在家乡一直崇奉的偶像神位香火,敬移到国外居住地,不少庙宇就成为既是同乡拜神祈福的神社,也是他们聚集议事的场所,如新加坡的粤海清庙、吉隆坡的韩江家庙。因此,早期在东南亚各地建立的神庙,可以说是100多年前海外潮人地缘社团的雏形。此外,还有在联结潮人先秦的“公司”、“社”、“房”以及会党等组织形式的基础上,逐步成立起来的同乡会和会馆,如新加坡的“义安公司”、“潮安同志社”、纽约的“潮州房”等。会党头目控制某些同乡组织,也是屡见不鲜的事。
东南亚各地的潮人地缘社团,创建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到20世纪初,已形成一定的组织规模。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潮人在海外人力、财力取得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到二战前,新成立的同乡团体陆续增加,遍布东南亚各地,形成了“潮帮”势力举足轻重的局面。长期以来,潮人在世界各地的地缘群体组织,虽然性质相同,目标一致,但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历史长短不一,人数有多有少,活动内容各有偏重,影响作用也有不同。但它们却始终起着联合侨众,团结侨力,谋求侨益,维系侨心的作用。
泰国是潮人在东南亚各国中人数集中、凝聚较久的居留地。在曼谷和某些府县,至今潮俗不变,乡音未改。曼谷有名的“唐人街”地区,早有泰国“小潮州”之称。而作为泰华群体潮人首要组织机构的泰国潮州会馆,在泰国华人社团中,历来发挥着权威性的作用。这个地缘性组织成立于1938年,下设十几个委员会,还有各股各组,功能齐备,管理完善,在海外很少能见到如此庞大的地缘组织机构。泰国潮馆不仅是当地潮属各县同乡会的“龙头”,而且还是潮、滇、桂以及海南、广肇、台湾、江浙、客籍九属会馆的“大阿哥”,在泰华社会享有较高的威望。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成立于1929年。大约在1819年以前,潮人已陆续在这里披荆斩棘,开垦种植。后来人数不断增加,自发成立了义安公司。这个公司就是潮州八邑会馆的前身。会馆的宗旨是联络同乡,团结互助,兴办公益慈善事业。随着会务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该馆成为新加坡潮人社团的最高领导机关。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很早就留下了潮人开垦拓殖的足迹,至今还保留着一个世代传续的“潮人村”,富有潮汕特色的风俗习惯和地域方言,百余年来历久不衰。1934年成立的马来西亚潮州两和公会,是当地潮人的最高组织,属下的大小地缘团体约40多个。
近百年来,潮人还接踵前往越南、老挝、柬埔寨,从事开矿、经商各个行业,形成了一个颇有势力的“潮州帮”。潮州地缘社团也分设各地,尤其在越南的堤岸、西贡、会安等地,都成立了义安会馆或潮州会馆。
潮汕各地与香港有交通之便。鸦片战争以后,旅港潮人日益增加。二战以前,他们主要经营南北生意,创建了巨大的业绩,为成立潮人地缘组织奠定了基础。1921年,香港潮州八邑商会宣告成立,后该为潮州商会。该会虽然旨在促进商务,发展经济,但同时积极联络乡谊,关心公益,兴学育才,救灾恤难,支援家乡。在诸位热心会务的商业巨子的领导下,港九两地的各类社团发展迅速,潮人的工商诸业成就斐然。早期潮侨背井离乡,远涉重洋,谋生外帮。他们到达目的地后,既得不到祖国政府的保护,又受到殖民者的歧视欺压,成为无依无靠的海外孤儿。在人地生疏、语言不通、举目无亲、寄人篱下的情况下身,便以共同的地域单位和共同的方言为纽带,自发联结起来,实行团结互助和自我治理。早期的潮人地缘社团在当地乡亲的支持下,发挥了群体多功能的作用,如包括安顿同乡“新客”,解决食宿,推荐就业,助贫治病,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使其平安落脚于新环境。同乡组织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联络乡谊,维护权益,排忧解难,促进互助,协调关系,共谋福利,捐助公益,兴办文教,祭拜神明,安葬乡亲。同时电热心关切乡,举凡赈济救灾,兴办学校,支援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海外潮侨社团无不慷慨解囊,尽心尽力。诚如新加坡潮人侨领林义顺等人所说的,筹建同乡团体能够“联络乡谊,增进感情”,“舆情得达,公益可兴”,“会集有所,团结自坚”,不至于被人讥笑为一盘散沙。
三、海外潮人社团的发展
在东南亚各地潮人地缘社团发展的重要时刻,40年代初期日本的南略,迫使各个团体停止活动。战后,它们又逐步恢复起来,有的还创建了新组织,在恢复中有了一定的发展。70年代中期,在印支三国涌现的难民潮中,潮人大量再移民到欧、美、澳各国,纷纷成立地缘社团,潮人在美国成立的同乡会就有十几个,形成了潮人迈出东南亚地区,迅速走向世界各地的新局面。
二战后,海外各地的潮人地缘性社团,进入了一个新的变化发展时期。五六十年代以后,东南亚各地的潮人相继入籍当地,成为所在国的公民,观念上的“落叶归根”所代替,多数人对地缘政治有随着他们对所在国归属感的增强而日益疏远。这种变化促使了华侨社团向华人社团的根本转变,即从祖籍国在国外的侨民团体,逐渐适应了业已变化了的新形式,更好地反映了华人华裔本土化的愿望,从而体现了潮人地缘社团的存在价值。
随着社团性质的改变,潮人地缘团体既要敦睦乡谊,团结互助,谋求福利,弘扬文化;更要突破传统观念,逾越地域鸿沟,遵守法律,争取权益,融入当地,效忠国家,服务各族,为所
在国的民族团结、社会福利、多元文化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潮人地缘社团的适应举措,主要表现上对原来章程的不断修改上,特别是对有关入籍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均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政治上鼓励华人议政参政,以公民赢得的权利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为同乡申请公民权和更换居民证;马来西亚潮州联合公会协助乡亲进行选民登记。在经济上马潮联会支持华裔公民提出的经济权益要求,同时创办“马潮控股有限公司”,以增强潮人的经济实力。在文教上各地潮团普遍设立奖助学金,捐办大中小学,举办文化康乐活动,对于培育人才和弘扬文化,不遗余力、多有建树。
在推行新章程和开展社团活动中,潮人地缘社团十分重视作好融入在国和服务于当地社会的工作。泰国潮人有潮州会馆的正确导向,既与祖籍国保持传统关系,又认同于当地,与各国人民和睦相处,模范遵守国家法律,竭力旅行泰国国民义务。泰华长期融合,亲如一家。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马潮联会曾发起潮人捐款;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倡办马来亚大学;又捐献了新加坡国防基金。新马潮人支持政府和贡献国家的举动,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热烈赞扬。法国潮州同乡会和全体潮人,是所有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典范。前巴黎市长希拉克曾公开赞扬法国潮人“素以积极融入法国社会著称”。巴黎市政府还颁发奖章给潮人杰出代表黄明山、陈克光等人,表示感谢他们对巴黎之经济活动、文化交流和移民融入等各方面作出的贡献。值得高兴的是,潮人地缘社团正在世界各地经过长期的联系和凝聚,到1981年由小联合发展到大联合,组成了世界性的潮人统一的大团体,至今已举办了八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这标志着潮人地缘社团的国际化,也显示了全球潮人的壮大和崛起。
四、结束语
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小学美术绘画课程已经被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列入到小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我们美术学科也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也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只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而设定的,而是面向全体公民,尽管美术专业人士可能在五个核心素养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课程,绝不是画出一张画,做出一个泥塑、剪出一张剪纸,美术课程需要解决的是孩子们的独特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要从人类历史上无数创造(造物及艺术作品)中,获取一种思维的趋异性、独特性、变通性、转化性、多元性等等。
当每个学生能够在美术课程里,将自己积淀的美术思维方法用于他的其他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处理问题的方法时,当他们能够基本做到艺术化生存的时候,其核心素养才是真正地达成了。
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课堂上情境的创设,令学生们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美术思维、表达能力去解决某个问题。传统的美术课,让学生画一幅画,看画的像不像? 难道就是参照、摹仿式的造型了,这样就是美术课?小学生学习美术就是为了学习造型吗?假如仅仅是造型的体验,对学生们日后的生活有何用?即便是不在学校学习,当下各地城市里、旅游点里也有也能照葫芦画飘呀?美术课程的意义在何处?学生如何形成美术核心素养与能力呢?
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育追求“智慧”,强调知识之间的综合联系。这极大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面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发展与个人兴趣。
以上是我对核心素养下美术课堂的理解,由此,基于本校的美术课堂及美术社团活动,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望领导批评指正:
一、美术常规课堂建议
(一)美术连堂制教学(80分钟)
美术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自实行课程改革、使用美术新教材以后,美术课的动手实践内容有所增加,或画或剪或粘或贴或揉或捏等。一堂课内教师在完成知识的传授、经典作品的欣赏、现场示范等必要步骤后,留给学生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充足了,大致的时间分配为教师引导分析面授15分钟,学生操作练习25分钟。根据课程内容及学情,教师讲的时间有可能还要长一点。留给学生操作的时间会更短,而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通过理解、探索、合作交流,最终完成一幅作品是不太现实的。如遇大型手工活动,未完成的作品很难保存,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作激情。
建议:80分钟连堂制,学生能够尽情的书画和创作,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完成优秀作品,布置校园文化。
(二)美术组教研活动
首先,美术教师的任课问题。我校美术教师平均每周16-18节课 加上善美课程活动,有时会达到20节课。美术组都是年轻教师,都有一腔为教育奉献终身的热情,更愿意扎身于美术教学改革活动中。但在校的时间有限,平均每天4-5节课,经常一个班一个班的穿梭,进行学习、备课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相对减少,从而不能把每节课都打磨成适合学生的精品课程。
建议:美术组增添数名新成员,合理分工,增加备课与教学设计时间,把每堂课都打磨成适合学生的精品课程。
其次,美术组备课问题。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上除了讲,更多的是画,有时也需要教师现场做范画。同时,教师要讲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东西,还要涉猎传统文化、节日庆典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及善美课程、社团活动都需要教师提前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画好范画,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这就需要美术组教师有更多的绘画空间。
建议:成立美术教研组,办公室一侧放办公桌,一侧放绘画书凳(条件允许的话),让教师巩固绘画功底,学校在大型美术作品展时,也可展示教师作品。也可与综合活动实践教师一个办公室,综合活动实践的开放性、生活性与自主性与美术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我校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程除种植外都与美术课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美术社团活动建议
(一)建议开设社团活动课程
黏土社团(超轻黏土、软陶)(社会实践课可选)
纸艺社团(剪纸、衍纸、瓦楞纸、皱纹纸、三角插、折纸
(社会实践课可选)
图左瓦楞纸 图右衍纸
水彩
水墨画
水墨画、水彩画社团
重彩油画棒、色粉画社团
致敬大师、致敬经典(传统文化)社团
版画社团(纸板、吹塑纸版、胶板)
纸浆画(社会实践课可选)
布语社团
(牛仔布和生活用布,融入刺绣,十字绣)
沙画社团 绳编社团
(社会实践课可选)
素描社团
动漫社团(黑白装饰画)石头画社团(社会实践课可选)书法社团
(二)取消部分原有社团
1.水粉画社团
应试性太强,原为高考培训班重点科目,不适合小学阶段。2.工笔花鸟社团
步骤繁杂,美术功底要求高,多为高年级学生练习。3.简笔画社团
简笔画近年来被多名美术名家所摈斥,它单纯的要求形体的相似而禁锢学生的思维,不符合核心素养的理念。
(三)社团要求
1、双向选择权
学生可以根据社团教师的介绍或作品来选择社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选择学生。不适合或者消极厌学的学生,教师有权利让其退团。
2、社团考核制
所有参加社团的学生必须参加期中与期末考核,各完成一幅大型作品,为校园文化做准备。
3、社团上课时间
社团上课时间为一下午或3小时,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完成作品。
4、社团教案
每位任课教师要准备一份详细教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晰。从接触新课程的普及常识至课程的由简到难要设置合理。教案经过美术组集体备课讨论后方可使用,不恰当之处随时改正,课程必须严格按照教案实施。学期末教案上交美术组,建档保存,重复使用。
5、优秀社团成立善美精品课程
经过学校领导观察考核后,优秀社团成立善美精品课程,例如牛仔布语社团,可以作为学校的特色,成立善美精品课程,自制或购买教材,广泛教学。
三、校园文化建议
广泛应用学生作品
1、挑选平时课堂与社团优秀作品布置校园文化,增加文化底蕴。
2、每层楼道一个主题,由一位教师负责。
3、楼道里陈列学生水彩作品【24节气】
4、大厅陈列剪纸与书法作品。
5、与学校特色戏曲进校园融合,让学生创作戏曲水墨画,京剧脸谱等,体现传统文化底蕴。
浅析创建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特色社团组织
薛志平,刘 洋,高 华,李晓安,张茂仁(沈阳农业大学,沈阳 110866)
摘 要:研究生面临着学业、就业、情感和心理四大压力,工作中为了寻求和创新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途径,通过分析得出研究生社团组织是丰富校园文化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也是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独创性地建设了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研究生心理健康协会、研究生素质拓展协会、研究生身体锻炼协会、研究生社会实践协会五个学生社团,为今后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提供了参考。
主要活动
周末文化大舞台
2010年10月15日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金陵科技学院周末文化大舞台开幕式暨2010社团招新大会(江宁)
爱心邮递员
在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里,让我们回首这学期,有过快乐、伤悲,时光流逝,不变的是那份友情、亲情,陪伴着我们走到现在。在10年最后的这个月里,在圣诞和元旦即将来临之际,请让“爱的邮递员”为你服务,为你传递那份真情,那份祝福。
社团表彰大会
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于江宁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办了金陵科技学院2010年度学生社团表彰大会。
2010年度,我校学生社团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作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社联会徽设计大赛 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简称“校社联”)是校团委领导下的全校大学生社团的联合组织,是我校大学生社团进行自我管
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学生组织。为更好地展现校社联的自身形象,在2010年4月13日至16日面向全校公开征集金陵科技学院社团联合会会徽设计作品。随后举行了会徽设计投票活动。
南京高校社联交流会
在四月末的最后一个星期,校社联的成员分别前往南京各个高校社团联合会进行交流活动。
M-zone动力营——行动秀
6月2日晚,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报告厅,一群多才多艺,勇于表现的金科院学子汇聚一堂共襄盛举。
理论类社团“知党爱党”交流会
6月13日,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举办了理论类社团“知党爱党”交流会。各理论社团对本社团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经验分别进行陈述,介绍最近各自部门的新动态,交流工作经验,并交流了自身工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校社联干部竞聘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我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学校团委进行了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竞聘。
机器人设计大赛
南京高校社团巡礼节
星级社团评比活动
学生社团代表大会
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联积极组织和协调各学生社团的活动,使之健康发展。为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培养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高校学生社团规模、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显得更加的重要,因此就更加凸现了社团联在我校学生社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面对机遇和挑战,社团联将会以求实创新的工作思维,勤勉奋发的工作态度,科学高效的工作手段,结合校党委和校团委的各项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各方面的有力支持,努力营造优质的民族学院学生社团环境,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部门职能
主席团:
1、制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各阶段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审核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活动及各社团活动;
2、根据章程的相关规定,向校团委提交任免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各中心主任与学生社团干部的方案书;
3、筹备下届代表大会的召开,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4、负责召开主席团工作会议、学生干部工作会议、职责部门工作会议等各类会议;
5、合理、有效地引导社团工作,全面考核社团运行情况,向校团委提出年度奖惩建议,并具体组织年度评比表彰工作;
6、处理社团工作中的其他重大问题。
活动中心:
1、负责社团的活动申请、审批工作,负责对社团申请的活动进行初步的修改与完善;
2、指导、协助社团组织活动,并尽可能为社团提供场地、宣传等活动所需;
3、负责组织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活动,进行内部文化建设;
4、负责社团巡礼节、统一招新等大型活动的策划工作。办公中心:
1、负责处理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日常事务以及物品管理,协调各中心之间的工作;
2、负责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和社团活动经费的报销、登记、管理及实物财产的保管;
3、负责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各类会议记录
4、负责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办公室的保洁、安全的监督与检查工作;
5、负责保存并管理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每学年工作记录及文件档案。
人事中心:
1、负责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和社团成员的档案登记、注册、管理
与保存;
2、负责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成员的考评、考勤以及评优工作;
3、负责对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成员的培训工作;
4、负责学期末对社团进行评优。另外评出十佳大学生社团活动、优秀大学生社团、优秀大学生社团干部及优秀大学生社团干事若干,由校团委颁发荣誉证书。
外联中心:
1、负责与校内外相关单位、个人及其他高校建立、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负责收集、整理其他高校的社团联合会的相关信息;及时、客观、公正、全面地传达给其他中心;
3、负责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型活动的经费筹集工作。
宣传中心:
1、负责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对外的总体包装、宣传,扩大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及各社团的影响;
2、负责及时准确通过官方途径公布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各项通知、公告及活动信息;
3、负责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型活动的宣传设计工作;
4、负责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日常宣传物品的管理;
5、负责管理、完善大学生社团联合网的网络宣传系统及其维护工作;
6、负责网络系统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社团上传资料的审核、管理
工作。
闸北自清康熙、雍正年间在吴淞江 (苏州河) 建成新老两闸后, 逐渐成为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和粮油、竹木、矿产等商品物资的集散和交易地。这一时期, 作为最早的民间社团会馆公所在闸北出现了。随着清光绪年间沪宁铁路的通车, 尤其是随着旧民国初年上海北火车站 (北站) 和麦根路货站 (东站) 的建成, 闸北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水陆两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景象。闸北民族资本发展得到了很快发展。据史料, 闸北华界地区20世纪20年代有上海较大厂家566家, 占全市较大厂家45.23%。在民族资本发展的同时, 境内的同业公会、商会、路会等社团随着经济的活跃, 得到了较快发展。
闸北最早的民间社团是在1874年建成的汇业公所和烟业公所。1912年, 闸北的同乡会馆、同业会馆、同业公所共有23座 (全市255座, 80%在沪南) 。与此同时, 同业公会出现了。闸北最早的同业公会是1765年建立的闸北豆制行公所。20世纪20年代驻在闸北的上海同业公会就有5家。明末清初至民国 (包括1942年日伪时期) 时期, 驻落区境有全市著名的同业公会26家。在同业公会发展过程中, 上海出现了同业公会的升级版——商会。上海商会的组织形式先后出现过上海商业会议公所 (1902年) 、上海商务总会 (1902年) 、上海总商会 (1912年) 、上海商民协会 (1927年) 、上海特别市商会 (1928年) 等社团。在闸北, 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 上海最高的商团——上海总商会就驻在闸北苏州河边。同时驻在闸北区的市商民协会下设分会有19个。随着地处境内的上海总商会及一些上海行业协会活动的蓬勃开展, 闸北的各路会 (马路商联会) 应运而生, 闸北商会1926年也成立了。闸北许多同业公会既与市商会保持联系, 也与区商会有着联系。闸北各业商家也都加入同业公会和商会。上海解放后, 区工商联 (又称商会) 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标志着闸北工商业社团的新发展。在改革开放深化进程中, 区社会商业联合会、区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商会上海闸北商会 (中国国际贸促会上海闸北支会) 、区外资企业投资协会, 作为紧密联系政府和企业桥梁、纽带的新社团,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清末民国时期闸北的会馆公所
据历史资料, 因苏州河北岸的闸北有诸多洋行、钱庄、货栈和五金行、机器行和洋广货、呢绒绸、烟酒茶等店铺, 上海不少会馆公所、同业公会、市商民协会分会和市商业联合会、市总商会等团体都驻在闸北, 近代 (清末民国) 闸北商业在上海商界的地位较高。
在中国, 会馆公所是最早的商业社团。会馆、公所均建庙宇式房屋作为集会祭神场所, 建会馆、公所的目的是商帮互通商情、祭神和互助料理殡葬事宜, 旧时成为都市中同乡或同业的组织机构。上海的会馆公所初见于康乾时期南市会馆街的商船会馆, 它是上海第一个真正的行会组织。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 新兴行业不断出现, 盛行设置以业相结的会馆或公所。19世纪中期, 上海建有商船会馆、布业公所、桂圆公所、京货鞋业公所、本帮猪业公所、药业公所、豆业公所、北货业公所、成衣公所、粮业公所、米麦杂粮公所、祝其公所 (饼油商) 等18个行业团体。闸北最早 (1874年) 出现的会馆公所有两个, 名为汇业公所 (地处河南北路七浦路) 和烟业公所 (地处老闸桥北首, 今北河南路) 。至民国初年 (1912年) , 驻在闸北的同乡会馆、同业会馆、同业公所共有26座。著名的有:锡金公所、北市钱业会馆、丝绸业公所、红帮裁缝 (制作西服) 公所等。锡金公所, 由无锡、金匮两县商人1861年所建, 也称锡金会馆, 地址海宁路1046号。钱业总公所1776年在南市建立后, 又在1891年落成北市钱业会馆 (地处河南北路、塘沽路, 占地16亩, 造价12万银两) 。还有丝绸业公所, 1913年原建在山海关路, 公所业务发展后, 1922年耗资1.7万余银两, 在闸北太阳庙路 (今太阳山路) 置地2亩6分7厘, 建造新所。北长生成衣公所也较为著名, 1857年建成, 在沪红帮裁缝 (制作西服) 劳资双方加入公所, 1944年成员达1300人。公所初期设在公所的南市轩辕殿, 1898年在闸北会文路360号置地产10余亩, 1904年建成新公所。
闸北的商会、同业公会、路会组织
随着地处境内的上海总商会及一些上海同业公会蓬勃开展活动, 闸北自身的商会、路会 (马路商联会) 也应运而生。
闸北最高层次的商团是闸北商会。1911年, 闸北商团成立。1915年, 闸北工商界筹备组织闸北商会。1919年, 在境内中西商务学校成立闸北商学会。同年11月, 闸北商业公会在慈善团召开成立大会, 会长沈联芳, 副会长钱贵三、王彬彦。1926年12月, 闸北商会正式成立, 会长王晓籁, 会址大统路 (今天目中路540号) 。
隶属闸北商会的部分同业公会。1929年8月, 国民政府新的《商会法》公布, 在法律上重新肯定了上海总商会的地位, 并整饬上海商民协会、南市、闸北商会等团体。因而1930年后至解放前的闸北部分行业同业公会 (如闸北酒菜业、旅馆业、百货业、服饰纺织业、五金器材业、土产杂品业等) 史料目前难以查询。1941年12月, 闸北商会撤销, 并入日伪上海市商会。此后, 境内私营工商业者分别加入闸北区各界路会基层组织或在境内的上海市同业公会。直到抗战胜利后, 各区同业公会才有了发展。
据史料, 闸北区的同业公会主要有:食品行业中的粮油酱行业。闸北地处苏州河北岸, 水运方便, 粮油交易频繁, 江浙等地粮油等食品均通过闸北的水陆两路运往各地。1765年, 闸北豆制行公所建立;1875年, 油、酒公所建立, 1888年, 粮面公所建立;1896年, 酱园公所建立;1912年, 米商会建立 (1918年改称沪北经售米粮公会) 。食品行业中, 有烟酒茶南北货果品同业公会。烟业:清末民初, 随着美商卷烟的大量进入, 至20世纪20年代, 境内苏州河沿岸区域相继开设烟杂店19家。1919年, 境内沪北区烟兑业联合会成立 (会址胡家木桥救火会) ;1928年, 上海烟业同业公会闸北办事处成立 (会址宝山路贤福里) 。南北货业:清末民初, 境内南货店多开设在天潼路、安庆路、浙江北路、南大统路、北火车站区域。1928年, 闸北南货业职工1700余人举行罢工, 带动了酱业、杂货业、米业、布业职工罢工。1919年, 炒货业产生闸北商会董事。至1925年, 闸北南货店有22家, 至抗日战争胜利后发展较快, 达到114家。区果品杂货行业水果业也有发展。1946年, 上海市水果同业公会闸北公会成立, 代表境内114家南货店。食品行业的饼馒熟水 (茶馆) 业:1951年, 上海市饼馒业同业公会成立, 原北站区、闸北区各建立13个行业小组。1955年, 闸北区饼馒业同业公会成立, 会员163家, 其中抗战胜利后设立的就有47家;1928年, 闸北熟水行业同业公会成立, 到1950年, 境内参加同业公会的熟水业会员346家。1939年, 天潼路东方茶楼店主发起组织上海市茶馆业同业公会。到1952年, 据境内茶楼业同业公会会员记载, 原北站区、闸北区分别有茶楼77家和68家。公私合营时, 茶楼业与熟水业同业公会合并。
国药业 (中药材业) 。1919年, 闸北四家中药业店主当选为闸北商业公会董事。同年, 闸北三路工商联合会董事 (费天寿店主) 在闸北商业公会作决议报告。1926年, 闸北20家中药业店主联名致函商界联合会主席, 维护药业声誉。1927年, 闸北部分药店职工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50年9月, 北站区中药业联合会成立。
生产资料行业。废品行业:1936年, 闸北有100余家废品店号, 30余家毛骨、废纸、麻袋、旧瓶、杂铁店号加入同业公会。燃料行业 (煤薪炭行业) :1951年, 行业同业公会成立 (会员企业266家) 。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 市同业公会与薪炭商业同业公会 (1985-1952年) 、柴炭行业同业公会 (1929-1952年) 、机制煤球工业同业公会 (19361958年) 、树柴商业同业公会 (1943-1958年) 、石油商业同业公会 (1943-1958年) 、煤油商业同业公会 (19451955年) 、煤柴炭商业同业公会 (1955-1957年) 与区煤薪炭行业店铺产生行业管理关系。
闸北各界路会。解放前, 路会指由旧时同一条马路上的商店店主组成的行业组织, 类似于目前商业街的行业管理机构。1920年1月1日, 闸北“三路”工商联合会成立, “三路”范围:爱而近路 (今安庆路) 、克能海路 (今康乐路) 、界路 (今天目东路) 。1921年8月, 沪北“六路”商界联合会成立。同年12月27日, 北山西路、唐家弄 (天潼路) “两路”商界联合会成立。同日, 浙江路商界联合会成立, 会址浙江路贻德里。1923年1月11日, 闸北“五路”商界联合会成立 (后改名沪北商界联合会) , 会址恒丰路敬业里, “五路”范围:恒丰路、光复路、长安路、汉中路、共和路。同年4月24日, 闸北“八路”商界联合会成立, “八路”范围:共和新路、中兴路、永兴路、香山路 (今临山路) 、止园路、北大统路、普善路、指江庙路 (今芷江西路) 。同年9月, 闸北虬宝 (虬江路宝山路) 商界联合会成立。1924年1月22日, 闸北“十一路”商界联合会成立, 会址蒙古路, “十一路”范围:大统路、乌镇路、国庆路、蒙古路、恒丰路、共和路、宝山路等。同年4月15日, 海宁路商界联合会成立, 会长虞洽卿, 会址海宁路鸿安路。
解放后成立的闸北区商贸社会团体
上海解放后,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开始全面接管旧市、区工商团体。接管旧市、区工商团体无疑为新政权的巩固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解放后成立的闸北区商贸社会团体先后有区工商业联合会、区社会商业联合会、区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商会上海闸北商会 (中国国际贸促会上海闸北支会) 、区外资企业投资协会。
区工商业联合会 (简称工商联, 后又称商会) 。工商联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1952年初, 闸北、北站两区合并前, 两区在工商界抗美援朝行动委员会基础上, 筹组工商业联合会。1952年11月, 原闸北区工商联筹备会成立, 会员9669户。1952年12月, 原北站区工商联筹备会成立, 会员12621户。1956年, 私营工商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 资本家在企业中地位发生变化, 同业公会使命宣告结束, 工商界的社团职能由工商联合会承担。1956年4月, 闸北、北站两区工商联合会合并, 成立“上海市闸北区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1956年7月, 区工商联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1958年11月、1961年8月、1965年9月, 先后召开第二、三、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各届执行委员会。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 区工商联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恢复活动。1980年后, 区工商联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先后召开, 选举产生各届执行委员会, 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改称商会会长、副会长) 。
区社会商业联合会。20世纪80年代后, 随着流通领域改革的推进, 区境各系统、各种经济成分的社会商业迅速发展。至1990年上半年, 社会商业网点达到2692家, 为区属财贸主渠道1234家网点的2.18倍, 它对弥补商业网点不足, 方便群众生活, 起到积极作用。根据市政府 (1989) 39号文“关于加强本市全社会商业管理的通知”, 市政府授权财政贸易办公室组织社会商业联合会。1990年7月21日, 闸北社会商业联合会成立。首批批准企业会员376名。设会长1名, 副会长9名, 理事31名, 秘书长1名, 并聘请总顾问1名 (区委副书记) , 名誉会长1名 (分管副区长) , 顾问5名 (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
区商业联合会。1996年, 区政府设置区商业委员会 (筹) , 与区财政贸易办公室合署办公。5月18日, 经区政府批准, 区商业联合会成立 (从区社会商业联合会转制) , 配合区商业委员会 (筹) 管理全社会大商业。区商业联合会成立会议举行第一届理事会, 选举会长1名, 常务副会长1名, 副会长10名, 常务理事38人, 秘书长1名, 副秘书长12名, 并聘请名誉顾问2名 (市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和原副区长) , 顾问11名 (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区商业联合会的成立, 为区商业委员会实行对全社会商业的管理、服务, 起到了积极作用。2000年6月28日, 举行第二届理事会, 选举名誉会长1名 (分管副区长) , 会长1名, 副会长12名, 顾问9名 (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 理事84人, 秘书长1名, 副秘书长6名。2002年, 因会长工作变动, 区商业委员会党组向区委组织部推荐商业联合会新会长。2002年5月22日, 区商业联合会举行会长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经闸北区委组织部同意的联合会新会长的人选。
中国国际商会上海闸北商会 (中国国际贸促会上海闸北支会) 。改革开放后, 闸北外向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94年, 闸北外资企业达200多家。为了更好服务外资企业, 按照上级有关精神, 1996年10月, 中国国际商会上海闸北商会、中国国际贸促会上海闸北支会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会员单位100家, 个人会员30人。经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区国际商会 (区贸促会支会) 会长、副会长、名誉会长、顾问等领导成员。区国际商会 (区贸促会支会) 为闸北外经贸易社会团体, 成立至今, 业务受区政府和中国国际商会闸北商会双重领导, 会长一直由副区长担任。
那么,这套书的特色究竟指的什么?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和续写者,我有着很实际的体会。
开启者的奠基之功
林汉达写的前四种,无论在选材上,还是在写法上,都有着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选材严谨又运用灵活。这套书的每一本,篇幅和字数有限,写哪些内容,依据哪些史料,就要认真挑选。中国的历史资料浩如烟海,丰富而繁杂。同时就有真假难辨与如何取舍的问题。林汉达主要采用正史的记载,同时也参照一般史书的说法。这样既能保持真实性,有据可查,又能丰富故事情节。叙述的时候,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适当地做细节的设计和铺垫,包括环境的渲染和人物细微神态的描画,使之合情又合理,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在取舍上,则采用更符合主题的材料和说法。比如,《春秋故事》的第一篇“千金一笑”,写周幽王宠爱褒姒,用烽火戏弄诸侯的事。历史记载对褒姒的说法不一,有认为她是妲己一类的坏女人,有意诱惑君王,葬送国家;也有说她是被迫的无辜的。林汉达认为把国家败亡归罪到女人身上不公正,他采用了后一种说法,并在细节上做了处理。
2、叙事一线贯穿,详略结合。林汉达写的前四种,内容都是以军国大事为主,围绕着一条主线,沿着时间顺序往前推进,引出一个一个故事。故事内容不同,地点人物必定变换,可这条主线从头到尾,始终不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很难以一国进程为主线,但是仍然把事件的地点和人物的行踪联系起来,贯穿全书。到了秦汉以后,这条主线就是皇帝的更迭和传位了。古时候,帝王的代代相传和在位长短,是纪年和记事的依据,也是国家最显著的标志。用它当线索,能清楚地介绍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这条线索把选择的故事串起来,一个故事讲完了,又回到主线上往前走,引出下一个故事。我把这种写法称作“串珠式”或是“糖葫芦式”。这样的编排,使得全书浑然为一体,完整而有层次,是很高明的办法。
串珠式的编排,珠子就是一个个故事,连接珠子的线就是帝王的传承。这样写,就必须转接自然,不漏痕迹。讲完一个主要故事以后,要把一些相关的事件简单介绍,过渡到另一个主要故事,而不是突然变题。这就需要作者对历史脉络有清楚地了解,又能前后勾连,语句联接,做到有详有略。我们在书里就看到大故事套着小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不间断,随着叙述了解了一个朝代的全过程。而实际上,作者是经过精心挑选后又特意连在了一起。因此也可以说,一本书不管多少节,不管每节题目叫什么,它讲的就是一个故事,是这个朝代的整体。把各个标题去掉,它仍然是连贯的,完整的。
再有就是作者的议论,书里不是在每节讲完后,站在今天的高度给以评价和褒贬。林汉达是在讲述过程中,随着情节的交代自然把看法带出来,与故事融为一体,语气一致。这样的议论,既符合当时的环境,又态度平和,不露痕迹,避免了生硬和与故事脱节。
3、语言表达的口语化。林汉达是语言学家,多年从事语言研究,对语言的通俗化大众化很热心。他是浙江宁波人,说话是难懂的地方音,可对运用口语进行写作有深厚的研究,写的作品也是很地道的口语化文章,北京味尤其突出。这四本书的语言,就是他的语言风格的集中体现。
林氏语言风格在这几本书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把口头语运用到情节铺陈和人物对话当中,如老者道家常,如朋友间交谈,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这也就把严肃的军国政事化为了轻松的话题,化解了紧张气氛。第二,用具体的描绘和勾勒讲人物和事件的细节、外貌、表情等,用比喻和形容的方法解释事物。很少用现成的书面词语和成语典故。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一般的印象变成具体的表象,帮助读者理解人和事。第三,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表示事情的细微差别和程度的不同,林汉达对口语词汇做过细致的分析探讨,如手指的各种动作,愤怒生气的形体动作,高兴得意的面部表情等,都有多种描绘的用词。所以才能使书中词汇不重样,不单调。
林汉达先生的这些写作特点,给《中国历史故事集》做了定位,确立了基本写法。人们现在一提起这套书,就与这些特点联系起来,不能分割。我常想,如果中少社当初选择的作者不是林汉达,而是别的历史学家或是作家,那么《中国历史故事集》这套书就不会具有现在的这种特色,而是另一种样子。这也是优秀作品往往个性鲜明的例证,和别人写的就是不一样。
续写者的继承与发展
我在接手编辑《中国历史故事集》以后,先是修订再版春秋、战国、西汉三本,又加工出版东汉。这个过程,对于熟悉、领会林汉达的写作特点,有极大的作用。我由此掌握了基本方法,加上我自己在历史、文学、戏曲、语言方面的学问积累和写作经验,这就成了有利条件。到了自己来写《三国故事》,就觉得比较从容。
林汉达说过:“我当初写中国历史故事的动机只是想借着这些历史故事来试验通俗语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的历史故事实在丰富,内容也真有价值,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用现代口语翻译或改写出来,让一般不大接触古文的读者也可以自由阅读。”我从担任编辑到参与写作,也有同样的体会,是从开始的工作需要转到了责任承接。
写了《三国故事》以后,社里把这套书的后续工作交给了我。我本来希望请历史界人士来写,我在语言上翻改,但不成功。同事们都认为还是我自己写好。然而工作的繁忙,又把事情拖下来,到我退休之后才准备动笔。不过这也有好处,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变革,史学上有了新成果,社会环境宽松了,我的思维更开阔了;语言上,口语词汇也更丰富了。这对写作无疑是好事。所以我写后五本的时候,就觉得把握自如,心态很放松,不像林汉达那时候,思想有很多顾虑。
nlc202309011348
续写有两条路子,一是延续前几本的风格,二是用新的方法。显然,后一种更容易,因为不必顾及和前几种一致。以往就有这么做的。可这显然不是我的想法,也不符合大家的愿望。所以我还是用前几本的写法把大貌定下来。如前所述,一是选材以正史为主,旁史为辅;二是以朝代和皇帝更迭为线索,把所选的故事勾连起来,前后照应不断线,议论含在故事里。三是运用口语的语气和词汇叙述。这样写,就使得读者感到和前面几本浑然一体。
然而完全模仿前面的写法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后续的五种所写的朝代,时间要长得多,大事和名人要多得多,史料要丰富得多,可是像《左传》《国策》《史记》那样文学性极强的史书又没有,需要作者看大量的史料,并加以筛选组织。当今的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对历史都有一定的了解,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慢节奏,希望看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点。再就是语言,经过这几十年的社会变化,人们交流的机会大增,口语也在变化,更丰富多彩。有些原本是书面语的词,或是各地方言的词,都成了大众口头常说的话。只靠林汉达几十年前的老套子老词汇就不够用了。因此,我在续写的时候,方法上也做了些出新。
1、选材。在以军国大事为主选的前提下,续书也选了一些经济、思想、学术、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故事来讲,而且都与政事挂钩相连,不显突兀。对皇帝与后妃、子女、亲友和宦官、宫女的关系及宫廷生活也有适当讲述,并揭示了这些“家务事”给国家命运和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些内容在前几种里,几乎没有。续书这样来选材,不但使得全书内容丰富多样,也更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
2、写法。续书坚持“串珠式”叙述方法,把各类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始终不断线。同时考虑到要加大信息和情节的分量,又采取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一是考虑到有些故事发生时间重叠,运用了倒叙、插叙、追记、伏笔、预告等方法,使之前后呼应,脉络清楚。二是在讲历史真情之后,也把一些民间传说加以介绍,以分清真伪。如瓦岗起义与瓦岗英雄传奇、杨业与杨家将传说、宋真宗宠刘娥与狸猫换太子、包拯与包公案、施世纶与施公案、乾隆帝封容妃与香妃传说等。三是增加多条页下注释,对一些有关的知识和结局补充说明。如在《清朝故事》的结尾处,用了四个长注释,介绍了清末一些风云人物在民国的结局,堪称新颖。四是引用名家诗词和文章名段,展示人物风采和成就。前几本中引用过一些民歌民谣,并翻成了白话。而续书引用的作品是原文,不翻译。原因很明显,这些名家之作都是经典,翻成白话一是很难,二是容易弄巧成拙,应以欣赏原文为妙。
这次续写,还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就是尝试了多线平行穿插方法。前几种的每节中,无论讲多少情节,都是以一个为中心,沿着一条线推进。但在续书中,因为有些大事发生在同一时期,又必须写到,或是几件事难分主次,字数篇幅又有限,就采用了把它们写在一节里,穿插均衡讲述的方法。因为交代清楚,读下来丝毫不觉乱,反而很有层次感,使读者了解了同时期的几件大事。像五代的更迭和契丹南下;元朝九帝争位;明成祖征北、迁都、寻侄;南明的抗清与内斗;康熙帝巡视黄河、与俄国谈判边界、亲征噶尔丹等,就是这么写的。
3、语言。以口语化语言为主,也适当用书面语,因为有些知识和事物,用口语词汇无法准确表达。这是林汉达的做法,也是我的做法。语言是灵活的,多变的,发展的,又要能创新。口头语更是如此。除了运用传统的口语句式和词汇以外,续书还较多地使用了近年来活跃在民间的新句法和新词汇,也有的是我的独创。但是那些滑稽庸俗的网络语和手机语,是被拒之文外的。
续书语言的另一个发展是语速和断句。为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因为情节容量增大,续书讲故事的节奏要比前几本紧凑,情节转换要快些,很少有在一个情节上或一个场面上,写很长的对话和反复交代。句子尽量贴近口语的语气,十个字以内的短句较多,有些甚至是单词为句。标点的使用也很灵活,往往根据语气的要求断句或连句。
我在新版《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序言里写了这样的话:“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们通过语言讲述历史,通过历史来认识古代社会。这个过程是要讲究方法的。我相信,这套书的写作方法,既能很好地表达所写的内容,也能使读者阅读和理解它更便捷,更顺畅。
【历史社团的特色】推荐阅读:
社团理事会特色活动策划06-07
【历史导游词】 特色历史导游词06-05
社团成立的邀请函06-09
有趣的社团活动作文09-14
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10-19
社团活动的总结与规划07-02
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的论文06-30
社团活动策划书的格式06-29
计算机协会的社团策划书09-22
参加社团活动的个人工作总结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