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金属知识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用的金属知识(精选8篇)

常用的金属知识 篇1

1、什么是变形?变形有几种形式?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尺寸和形状改变的现象,称为变形。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弹性变形、永久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种。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原来形状和尺寸,材料的这一特性称为弹性。这种在外力去除后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若外力去除后,只能部分的恢复原状,还残留一部分不能消失的变形,材料的这一特性称为塑性。外力去除后不能消失而永远残留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也称永久变形。

工程上,一般要求构件在正常工作时,只能发生少量弹性变形,而不能出现永久变形。但对材料进行某种加工(如弯曲、压延、锻打)时,则希望它产生永久变形。

2、什么是强度?什么是刚度?什么是韧性?

材料或构件承受外力时,抵抗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称强度。钢材在较大外力作用下可能不被破坏,木材在较小外力作用下而可能会断裂,我们说钢材的强度比木材高。

材料或构件承受外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刚度不仅与材料种类有关,还与构件的结构形式、尺寸等有关。比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与钢管省煤器组件相比,前者抗变形能力要比后者好,我们称前者的刚度强(好),后者的刚度弱(差)。刚度好的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也好。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称为韧性或冲击韧性,即材料承受冲击载荷时迅速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能。锅炉承压部件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韧性。

3、什么是塑性材料?什么是脆性材料?

在外力作用下,虽然产生较显著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微小变形即被破坏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强度。塑性和韧性差的材料,工艺性能往往很差,难以满足各种加工及安装的要求,运行中还可能发生突然的脆性破坏。这种破坏往往滑事故前兆,其危险性也就更大。脆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更差。

4、什么是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

材料或构件在单位截面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应力。外力为拉力时,所产生的应力为拉应力;外力为压缩力时,产生的应力为压应力。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长度材料的伸长量或缩短量,称为应变量。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弹性形变)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量成正比,它们的比例常数称为弹性模量或弹性系数。对于一定的材料,弹性模量是常数,弹性模量越大,在一定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量越小。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转动机械的轴与叶轮,要求在转动过程中产生较小的变形,就需要选用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

5、什么叫应力集中?

由于构件截面尺寸突然变化而引起应力局部增大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在等截面构件中,应力是均匀分布的。若构件上有孔、沟槽、凸肩、阶梯等,使截面尺寸发生突然变化时,在截面发生变化的部位,应力不再是均匀分布,在附近小范围内,应力将局部增大。应力集中的程度,可用应力集中系数来表示。应力集中系数的大小,只与构件形状和尺寸有关,与材料无关。工程上常用典型构件的应力集中系数,已通过试验确定。应力集中处的局部应力值,有时可能很大,会影响部件使用奉命,是部件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和减小这种不利影响,应尽可能避免截面尺寸发生突然变化,构件的外形轮廓应平缓光滑,必要的孔、槽最好配臵在低应力区。另外,金属材料内部或焊缝有气孔、夹渣、裂纹以及“焊不透”、“咬边”等缺陷,也会引起应力集中。

6、什么是强度极限(抗拉强度)与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与屈服极限是通过试验确定的。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应力达到某一数值后,虽然不再增加甚至略有下降,试件的应变还在继续增加,并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好像材料暂时失去抵抗变形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屈服。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称为材料的屈服极限。当试验拉力继续升高,试件达到破坏时的应力,称为材料的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越大,分别表明材料抵抗破坏和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高,即材料强度好。对于一定材料来说,强度极限和屈服极限是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

7、什么是蠕变与蠕变极限?什么是持久强度与持久塑性? 金属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应力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地发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蠕变。材料发生蠕变的温度与其性质有关,碳钢在300—350℃时,合金钢在350—450℃时,在应力作用下,就会出现蠕变。温度越高,应力越大,蠕变速度就越快。

材料抗蠕变的性能用蠕变极限来衡量,它表示在一定温度下,于规定时间内,钢材发生一定量总变形的最大应力值。持久强度是在高温条件下,经过规定时间发生蠕变破裂时的最大应力。持久塑性是指处于蠕变状态的材料,在发生破裂时的相对塑性变形量。高温材料特别是发电厂使用的管材,应具有良好的持久塑性,希望不低于3%—5%。过低的持久塑性,会使材料发生脆性破坏,降低其使用奉命。

材料的蠕变极限、持久强度、持久塑性都是通过试验方法求得的。

8、什么是金属材料的疲劳与疲劳极限?

构件在长期交变应力作用下,虽然它承受的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在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发生断裂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因金属疲劳发生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出现疲劳破坏的原因,是经过应力多次交替变化后,在应力最大或有缺陷部位会产生微细的裂纹,裂纹尖端出现严重的应力集中,随着交变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逐渐扩大,最后导致破裂。

材料经受无限次变载荷而不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材的疲劳极限。工程上常根据机件的使用寿命要求,规定交变应力循环N次时的应力为有限疲劳极限或条件疲劳限。如汽轮机叶片交变应力循环次数N 锅炉的每一次启动和停止,工质运行参数的每一次波动,承压部件都要经受一次交变应力及应变的循环,这都将会影响承压部件的寿命。为了提高钢材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应在保持材料一定强度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钢材的塑性及韧性。

9、什么是许用应力与安全系统? 构件实际工作时,所允许产生的最大应力称许用应力。对锅炉承压元件不定来说,许用应力是指在工作条件下所允许的最小壁厚及最大压力时的应力。

构件工作时,其内部产生的应力既不能达到屈服极限,更不能达到强度极限,必须远小于它们才能保证安全。通常把和称危险应力。

危险应力与许用应力的比值n称为安全系数。N值的大小,不仅反映构件的安全程度。N值大,许用应力小,比较安全,但消耗材料多,构件也笨重;n值许用应力大,能节约材料,但安全程度就差。因此,在确定安全系数时,应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性的要求。

11什么是热应力?热应力大小如何计算? 构件因温度化不能自由伸缩而产生的应力,或部件本身温度不均匀使伸缩受制约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由于热应力是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所以也称温度应力或温差应力。

部件工作时,它的尺寸将因温度变化而伸缩。若部件的伸缩不受任何限制,温度变化只能使其变形,而不致产生应力。若部件不能自由伸缩,将会在其内部产生应力。

部件在受热或冷却时,若各部分温度不一致,变形将受制约。温度高的部分要膨胀伸长,温度低的部分则限制它的膨胀,结果在高温部位产生压应力。低温部位产生拉应力。锅炉在启、停过程中,出现的汽包内外壁温差,将会在汽包壁内产生热应力。

热应力是由于温度变化是时变形受阻而产生,可根据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关系列出计算式:

12、什么是金属的应力松弛现象?

钢材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在应变量维持不变,应力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应力松弛,是有一部分在初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变形逐渐地转化为塑性变形的结果。松弛现象与蠕变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的不断性变形过程,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蠕变时应力基本恒定不变,松弛时应力则不断在降低。

应力松驰发生在高温下工作的紧固件上,如锅炉、汽轮机上的螺栓、螺母、压紧弹簧等。这些零件在长期高温和应力作用下,塑性变形增加,应力下降,当松弛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起汽缸和阀门漏汽,安全门提前起座,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甚至发生危险。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发生,一般要求经过2×104h(两次大修间隔)运行后,螺栓最小应力不低于最小密封应力,这个密封应力通常为150MPa2(15.3kgf/mm)。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选择松弛性能高的钢材;一是提高螺栓的初紧应力。13.什么是钢材的热疲劳与热脆性?

当金属材料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温差时,因部分的胀、缩相互制约而产生附加热应力。如果温差是周期变化的,热应力也将随之变化,同时伴随着弹、塑性变形的循环,塑性变形逐渐积累引起损伤,最后导致破裂。这种因经受多次周期性热应力作用而遭到的破坏称为热疲劳破坏。

热疲劳裂纹一般发生在金属零件的表面,为龟裂状。锅炉的过热器、再热器、汽包、汽轮机的汽缸、隔板,都有出现热疲劳的可能性。

钢材在某一高温区间(如400—550℃)和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会使冲击韧性明显下降的现象称为热脆性。影响热脆性的主要因素是金属的化学成分。含有铬、锰、镍等元素的钢材,热脆性倾向较大。加入钼、钨、钒等元素,可降低钢材的热脆性倾向。

14、什么是钢材的高温氧化? 锅炉某些高温元件(如过热器、再热器管及其支吊架等)与高温烟气中的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称高温氧化。氧化生成的氧化膜如果不能紧紧地包覆在钢材表面而发生脱落,则氧化过程会不断发展,层层剥落,最后导致破坏。

高温氧化可生成三种氧化物:FeO,Fe2O3,Fe3O4。当壁温在570℃以下时,氧化膜由Fe2O3,Fe3O4组成;当温度高于570℃时,氧化膜由FeO,Fe2O3,Fe3O4组成。Fe2O3,Fe3O4具有致密的结构,能保护金属表面,有较好的抗氧化化。而FeO的抗氧化能力很差,因此,在温度高于500℃时,高温氧化过程就有加快的趋势。钢材工作温度高于570℃,就需要考虑抗氧化性问题。在钢中加入铬元素,生成的氧化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是提高钢材抗高温氧化性能的主要手段。15.在高温下金属组织可能发生哪些变化?有何危害?

常温下钢材的金相组织是稳定的,不随时间而改变。但若在高温下长期工作,其金相组织则会不断发生变化,使其性能变差,严重时会导致破裂损坏。

(1)珠光体球化钢材中片状渗碳体逐渐转化为球状,并积聚长大的现象称珠光体球

化。珠光体球化使钢材高温性能下降,加速蠕变过程,严重球化时,常引起爆管事故。影响球化过程的因素是温度、时间和化学万分,在钢中加入铬、钼、钒等合金元素,能降低球化过程的速度。

(2)石墨化石墨化是钢中渗碳体在长期高温下工作自行分解的一种现象,即 Fe3C→3Fe+C(石墨)石墨化主要发生在低碳钢和低碳钼钢,能使钢材常温下和高温机械性能(强度、塑性)

均下降,特别使冲击韧性显著降低,导致钢材的脆性破坏。

常用的金属知识 篇2

关键词:中药,铅,汞,镉

中药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医药学的瑰宝, 并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疗效受到世界的青睐和重视。现在世界各国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 我国的生药、中成药制剂销量逐年增加。有些中药人们也常常用来作为滋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类中药的应用人群逐年增大。但是, 由于环境的污染以及药材种类的自身特点, 目前, 重金属超标问题已成为我国中药材生产上的大问题。中药材常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如铅、铜、镉、砷、汞等, 在重金属污染中铅、汞、镉污染情况尤为突出。为了防止因长期使用这些中药引起重金属慢性中毒, 特选择山楂、厚朴、百合、枸杞子、茯苓、诃子六种常用中药测定铅、汞、镉含量, 以期对这些中药的有害重金属铅、汞、镉含量有所了解[1], 使其更安全, 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Varian AA-7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铅阴极灯, 镉阴极灯。仪器条件, 铅测定:波长283.3 nm, 灯电流5 m A, 狭缝0.5nm;镉测定:波长228.8 nm, 灯电流4 m A, 狭缝0.5 nm。F 732-S型双光束数显测汞仪。

1.2 试剂

硝酸、高氯酸、盐酸均为优级纯;铅、汞、镉标准溶液 (均用基准物质配制, 使用时稀释到合适的含量) ,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电阻率在8×108以上)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药材

市售山楂、厚朴、百合、枸杞子、茯苓、诃子生药材, 并从形态上进行鉴定均为正品, 分别粉碎过筛 (60目) , 备用。

1.4 样品处理

用去离子水洗净中药材, 取样品粉末0.5g, 准确称定, 置于具塞锥形瓶中, 加混酸 (HNO3+HCl O4=4+1, V/V) 10m L, 加盖浸泡过夜, 次日, 去塞置于电炉上灰化至尽干, 放冷, 加入2m L HCl溶解, 定量转移至25m L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供测试, 同时作空白溶液。

1.5 测定方法

原子吸收法测定各药材中Pb (参照GB5009.15) 、Hg (参照GB5009.17) 的含量[4]。汞含量的测定:取5.0 m L消化液于20.0m L还原瓶中, 加入1.0 m L 10%氯化亚锡溶液, 通过测汞仪测定含量值, 将所得含量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含量, 换算成样品汞含量。每样品重复测定3次, 取其均值[1,2]。

2 结果

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 铅含量在六种中药中均较高, 其中百合和厚朴的铅含量超出2.0 mg/kg;镉含量相差较大, 最高0.25mg/kg, 最低0.07 mg/kg;六种中药的汞含量较低, 均不超过0.02mg/kg。

3 讨论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 有害重金属污染日益加重。有害重金属通过"三废"的排出, 污染土壤和水源, 从而进入动植物体内, 中药同样受这些污染的影响。中药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途径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原料药材带入.自然界大环境 (包括空气、土壤、水) 由于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含有重金属元素, 从而造成植物类药及动物类药的污染.第二种是中药材在采集、运输、加工过程中的偶然污染[1]。

国内学者报道中药的铅、镉含量与临床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关系, 且中药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越高, 临床上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就越明显[3]。山楂、厚朴、百合、枸杞子、茯苓、诃子是生活中常用的中药, 其重金属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用者的身体健康。铅、汞和镉重金属元素均可在生物体内蓄积而产生慢性毒性, 引起多方面的危害。重金属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及正常的生理作用具有明显的伤害作用, 并抑制人正常生理作用的发挥。当人体内重金属含量过高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如:汞中毒严重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听力减弱、语言失控、四肢麻痹甚至白痴。铅中毒可直接损伤人和动物的甲状腺功能, 降低甲状腺摄取碘及血浆蛋白结合碘的能力, 降低垂体激素的分泌及肾上腺素皮质的功能, 还可损伤生殖细胞及降低性功能。砷化物的毒性, 主要是与人体细胞中酶系统的巯基相结合, 致使酶功能发生障碍, 影响细胞正常代谢。镉中毒的典型症状是肾功能受破坏, 肾小管对低分子蛋白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 糖、蛋白质代谢紊乱, 引发尿蛋白症、糖尿症;镉进入呼吸道可引起肺炎、肺气肿, 作用于消化系统则引起肠胃炎;镉中毒者常常伴有贫血, 骨骼中有过量镉积累会使骨骼软化、变形、骨折、萎缩;镉中毒也会引起癌症。铜过量可使血红蛋白变性, 损伤细胞膜, 抑制一些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 并且还会导至心血管、血系统疾病。本实验结果提示, 中药中有害重金属含量不容乐观, 我国《药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限量指标:重金总量应≤20.0mg/kg, 铅 (pb) ≤5.0mg/kg, 镉 (Cd) ≤0.3mg/kg, 汞 (Hg) ≤0.2mg/kg[2,3]。

因此, 建议加强中药的无公害种植, 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中药有害元素限量标准, 建立中药产品中的重金属元素限量控制标准对保证安全用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减少医源性慢性毒害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姚素梅, 王强.六种常用滋补中药铅、汞、镉含量的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6, 13 (3) :50~52.

[2]李筱筱, 高俊全, 赵京玲.中药材中重金属的测定[J].卫生研究, 2002, 31 (4) :295~297.

[3]张丽娟, 谷学新, 周勇义.中药产品中的重金属元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4, 25 (1) :35~37.

常用的金属知识 篇3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形势,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基础》以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系列课程链路【1】。

学生学习完《机械制造基础》中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工艺这一篇之后,大部分学生都反映比较抽象、繁琐,知识掌握不牢固。针对这些问题,本人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实践,采用任务驱动法重新对这一篇内容进行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的二次开发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工艺》是《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的其中一个篇章,这一篇中学生主要要学习的内容是:金属材料的性能、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与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成形工艺、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为了引导学生对前三节内容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深化学习并接受后两节的内容。为此,在教学设计中,专门增加了《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实践教学。

2.教学目标的实现

转换思想及方法,采用任务驱动,进行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操作,通过操作金相显微镜及洛氏硬度计,突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贯穿其中,通过小组合作体现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分层教学,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突出对常用金属材料的辨别、会进行热处理操作。通过不同材料热处理工艺的不同、对比金相显微镜下组织的不同及热处理后材料硬度的不同来逐步分解难点。

4.教学方法【2】

(1)根据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金属材料的信息和资料,整理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采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体系;协助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相联系(如建筑钢材、机械零件等)。

(2)在实验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动耳、动眼的基础上动手、动口,调动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提高对外部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进行组内评价及班级评价。

5.教学准备

学生的准备:搜集并分析有关金属材料的信息和资料;整理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习进行知识体系建构。

教师的准备:金相显微镜、五种不同试样(灰铸铁HT200、高速钢W18Cr4VA、硅铝明ZL102、中碳钢45钢、合金渗碳钢20Cr)、热处理小电炉若干;多媒体课件

二、学与教的过程

本次课程的学习需要8个课时,任务驱动法教学安排如下:

【了解对象】让学生课前学习有关常用金属材料的知识,思考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对比材料的应用场合。

【设计任务】

①根据教材内容,分组协作识别这些牌号(HT200、W18Cr4VA、ZL102、45钢、20Cr)所代表的金属材料;掌握相关材料的牌号表示方法、主要性能及用途;交流这些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以普通热处理方式为依托,分组思考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如何对这些材料进行普通热处理的选择。

③分组操作:将这些试样进行下列处理:HT200去应力退火、W18Cr4VA球化退火、W18Cr4VA球化退火后经高温淬火三次回火;、45钢调质、20Cr低温回火。(其中受条件限制不能对ZL102进行变质处理,只能在训练5中观察经变质处理后的标准试样)。操作过程中注意思考讨论对热处理温度的选择。

④分组操作:将热处理前后的试样经过砂纸打磨抛光后在洛氏硬度计上测量硬度并做好比较记录。

⑤分组操作将上述未处理试样分别与经热处理后试样及实验室标准试样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比较,从而理解其热处理前后体现的性能区别。

【教学指导】

①注意教材中前三节内容知识的分析,整理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采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体系;如:怎样更快识别钢材的牌号;怎样结合铁碳合金相图进行热处理温度的选定:怎样将常用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热处理方式与应用挂钩等。

②注意充分发挥小组各成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③注意组内、组外总结、评价

【任务讲评】新课通过任务驱动、分组训练的方式,学生虽然很容易直接获得几种材料的感性认识,但如果对常用金属的性能、用途要能够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必需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进行总结、评价。

1.组内交流:学生自我总结评价每次任务训练完成之后的收获、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

2.组外交流:学生提出在任务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先在各小组之间寻求解决之道,如果不能解决,再由教师做讲解。

3.教师总结:总结在任务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每次任务训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

【知识拓展】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作为课外的讨论问题)

1.讨论由于管理错乱、错用钢材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如:

(1)把20钢当作65钢制成弹簧;

(2)把30钢当作T13钢制成锉刀;

(3)把Q235钢当作45钢制成齿轮。

2.含碳量0.1%的钢切削后,表面粗糙度比45钢差,原因何在?

(通过上述训练,学生经历从理论知识到实际,从实验到生产实践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学以致用,学有所得)

【评价反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让学生从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小结。同时教师对课堂内学生的表现做出有效、及时的评价。

作为新的教学设计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来进行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教学,它的优点是:加强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缺点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对教师把握课堂节奏、时间及知识内容的覆盖深度与广度等能力要求较高【3】。

总之,如何设计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教学诸因素和谐结合,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体功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始终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不断反思和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萧家气.最新教育理念和最新教学方法讲授提纲

【2】任秀丽.任务驱动法与范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常用金属材料特性及应用 篇4

材料名称

及牌号

特性

应用

9

球墨铸铁

QT500-7

(基体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80%~50%)

具有中等强度与塑性,切削性尚好。

内燃机的机油泵齿轮,汽轮机中温气缸隔板、水轮机的阀门体,铁路机车车辆轴瓦,机器座架、传动轴、链轮、飞轮、电动机架,千斤顶座等。

QT600-3

(基体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80%~50%)

具有中高强度、低塑性,耐磨性较好。

内燃机:柴油机和汽油机的曲轴、部分轻型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凸轮轴、气缸套、连杆、进排气门座。

农机具:脚踏脱粒机齿条、轻负荷齿轮、畜力犁铧。

通用机械:空调机、气压机、冷冻机、制氧机及泵的曲轴、缸体、缸套。

QT700-2

QT800-2

(基体组织为珠光体或回火索氏体)。

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低韧性(或低塑性)。

QT900-2

(基体组织为下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

有高的强度、耐磨性、较高的弯曲疲劳强度、接触疲劳强度和一定的韧性。

农机具:犁铧、耙片、低速农用轴承套圈。

汽车:曲线齿锥齿轮、转向节、传动轴。

拖拉机:减速齿轮。

内燃机:凸轮轴、曲轴。

10

灰铸铁件

HT150

(铁素体珠光体灰铸铁件)

中等强度铸件,基体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20%)。

铸造性能好,工艺简单;铸造应力小,不用人工时效;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及良好的减振性。

工作条件为:

① 承受中等应力的零件

(弯曲应力小于9.81 MPa)。

②摩擦面间的单位面积

压力小于0.49 MPa下受磨损的零件。

③在弱腐蚀介质中工作的

零件。

①一般机械制造中的铸件,如:支柱、

底座、罩壳、齿轮箱、刀架、刀架座、普通机床身及其形状复杂、对强度要求不高、不容许有甚大变形又不能进行人工时效处理的零件。

② 滑板、工作台等与较高强度铸铁床身

(如HT200)相摩擦的零件。

③ 薄壁(质量不大)零件,工作压力不

大的管子配件以及壁厚≤30 mm的耐磨轴套等。

④ 在纯碱或染料介质中工作的化工零件。

知识词语的常用近义词 篇5

相识的人;朋友。 《墨子·号令》:“其有知识兄弟欲见之,为召,勿令入里巷中。” 岑仲勉 注:“知识,友人也。”《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 会稽 盛孝章 尚存。” 唐 白居易 《感逝寄远》诗:“昨日闻甲死,今朝闻乙死。知识三分中,二分化为鬼。” 明 罗贯中 《风云会》楔子:“近奉圣旨,招募智勇之士……兄弟,但有知识,当为国引进咱。”

知识词语的近义词

学问 [ xué wen ]

常识 [ cháng shí ]

知识词语的造句

1、他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

2、小梅的基础知识学得特别扎实。

3、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

4、读书能培养我们的业余爱好,也能提高知识的涉猎范围。

5、这项手艺不需要精深的理论知识。

6、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7、他的知识面比较狭窄。

8、笔,一寸一寸的消失,换来一分一分的知识。

9、贫困人家的孩子一旦得到读书的机会,便会如饥似渴得吸收书本里的知识。

10、知识是一把利刃,可以救人一命;无知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送人归西。

11、读报纸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12、小学生要不断拓宽知识面。

13、作为一个好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透彻全面,防止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14、人的知识或者是天赋得来的,或者是背后奋斗努力得来的。

15、这件事体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16、人们对这些知识的不断探索,逐渐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

17、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批知识分子,那种“一夔已足”的旧观念必须改变。

18、如果你种下的是毅力,秋天你将收获满仓的知识!

19、这是一道深奥的天文问题,没有较深的专业知识的人是很难弄清楚的。

20、这个问题涉及了很多天文知识。

21、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2、我们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23、爷爷一生勤奋读书,知识非常渊博。

24、为了普及法律知识,这本法制教材应当人生在勤。

25、农民们迫切地需要科学知识。

26、他读书不多,知识很贫乏。

27、他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感觉到知识的贫乏。

28、他对专业知识说得头头是道,看来我们遇到内行了。

29、经过努力,他把以前没学过的知识弥补上来。

30、老师说如果懂得这些知识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地知道其他类似的知识。

31、我们想法的质量仅仅取决于我们的知识来源。

32、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从而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33、王老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对同学又坦诚宽厚,真是我们的严师益友。

34、今天读了一篇天文方面的科普文章,对于宇宙知识的了解使我获益匪浅。

35、读书不但能增长我们的知识,也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

36、年轻人精力旺盛,应该抓紧时间,多学些知识。

37、知识是一把利刃,可以斩落荆棘;无知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是一件装饰品。

38、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不断陶冶我们的情操。

39、骄傲随无知而增长;越是知识浅薄的人,越是目空一切。

40、老师是我们的知识源泉,还是我们的心灵启迪站和灵魂的工程师。

41、他凭着对知识的一腔热忱,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之中。

42、文具盒不光外表美丽,而且内涵丰富,为我学习知识立下了汗马功劳。

43、如果一个人不读书,那么他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

44、小姑娘明澈的眼睛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45、这学期期末教育局对我校五年级学生进行知识考察。

46、这本书是为小学生写的,书中讲的都是些粗浅的知识。

47、在我家的藏书柜中许许多多的书籍让我陶醉,许许多多的知识把我渲染,每天都沉醉在书香之中该有多么惬意!

48、这个图书馆专门设置了讲坛,供学者和读者交流知识。

初三政治常用的知识点上册 篇6

做守法公民

1、依法治国的本质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共产党的领导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注意理解)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4)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5)依法治国是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维护人民利益的保障。

3、《做守法公民》对国家和公民的要求?(或:用《做守法公民》一课知识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网络谣言、中国式过马路等问题提些建议)?

国家:

①要坚持依法治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②要坚持以德治国,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

公民: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权益)。

4、依法治国与市场经济的关系:(P78)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提供保障)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保障人们合法的经济权益,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法治和德治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要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把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做到法治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净化社会风气。

维护合法权益

1、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权利的重要性),公民的经济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公民有权依法行使自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3、遗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是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产继承要遵循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相处、互谅互让的原则。

4、青少年依法享有继承权,应怎样正确看待财产?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财产,但财产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青少年要依照继承法,维护自己的合法的继承权;但有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5、公民的民事权利(如财产权、继承权、隐私权等)受侵害时,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是的维权方式吗?

不是。当公民的民事权利受不法侵害时,可以首先向侵权人提出权利要求,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发生争议不能解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6、什么是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这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7、侵犯智力成果权的危害:损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损害法律的尊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等。

初三上册政治必修知识点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共产党带领人民怎样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起来)(1)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富起来)(2)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起来)(3)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__,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我国是如何作出改革开放的抉择的?(改革开放的起点)

(1)开启:1978年,党的__届__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3)成效: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党的__届__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5.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6.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音。

7.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8.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9.怎样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和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重心的转移,说明了什么?

(1)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5.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6.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7.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初三上册政治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公约数,画出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民主权利?

(1)民主选举:

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原则: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2)民主决策

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决策的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3)民主监督:

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民主监督的作用: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8.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常用的金属知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牙科同期就诊的患者, 以及根据患者接受不同金属全冠修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 第1组患者接受镍铬合金修复, 共修复60颗患牙;第2组患者接受金瓷颈缘技术PFM全冠修复, 共修复62颗患牙;第3组接受贵金属合金修复, 共修复47颗患牙。

1.2 方法

3组患者在实施修复前基牙的制备均按照金属烤瓷冠常规要求进行制备, 对于牙冠损伤程度大于>1/3的患者, 则需对患者实施根管治疗, 通过铸造的桩核对牙体进行修复后再预备牙体。牙龈的收缩则在牙龈中塞入排龈线, 一次降低牙龈缘受损几率。对于欲用全瓷颈缘技术预备的基牙的肩台宽度应为0.8~1.2 mm, 保证肩台和根面之间的夹角在90~100°之间, 保持圆滑或正规的外形。

1.3 疗效评价

利用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后, 牙龈缘发暗以及管边缘变发黑, 情况严重时患者甚至出现牙龈萎缩以及冠边缘外露等情况。对患者修复后近期效果进行过评定, 优:修复后冠体颜色无异常变化, 以自体牙协调良好, 冠边缘无任何密闭不严的情况, 基牙龈缘无颜色无明显变化情况, 牙龈状态良好;良:全冠修复体较为良好, 而冠体颜色出现返青情况, 冠体和自体牙协调一般, 冠边缘密合情况一般, 基牙缘未出现变暗情况, 修复体冠体有返青情况出现, 牙龈状态无异;差:冠体出现瓷返青现象, 冠边缘缺乏密合性, 基牙变暗情况明显, 冠体边缘有灰色现象出现, 牙龈存在轻度炎症。总有效率= (优+良) /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接受不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后, 对患者进行1~3个月随访, 第3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第1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第3组患者和第2组患者修复近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充分说明通过金瓷颈缘技术的金属烤瓷全冠以及贵金属烤瓷全冠的有效率高于普通PFM全冠。见表1。

注:第3组与第1组疗效比较, P<0.05;第3组与第2组疗效比较, P>0.05

3 讨论

上述研究结果清楚显示出, 第3组采用贵金属全冠修复后, 近期修复效果优良率100%, 修复效果明显高于第1组镍铬合金全冠修复[3]。现今金属烤瓷冠全瓷颈缘技术在国外的应用非常普遍, 以经济角度出发, 其价适宜, 而近期修复效果和贵金属全冠修复效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全瓷颈缘金属烤瓷全冠、贵金属合金烤瓷冠对烤瓷冠冠体发黑、发暗变灰等情况有着良好的避免作用, 而贵金属合金烤瓷冠的颜色和自牙牙体的颜色更加接近, 稳定性也能高, 但其价格较高, 对于审美观要求较高的人群来说比较适用, 全瓷颈缘金属烤瓷全冠和贵金属合金烤瓷冠修复体的近期效果无异, 更具经济性, 因此临床应用也更加广泛[4]。

参考文献

[1]邱燕, 陈军, 龚媛媛, 等.金属烤瓷全冠对患牙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影响.激光杂志, 2012, 33 (3) :64-66.

[2]孙国能.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的临床处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4) :283-284.

[3]吴刚.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美学相关问题探讨.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 (z1) :277.

常用的金属知识 篇8

【关键词】南澳岛;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14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common emergency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residents in Nanaodao, and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 training method of common first-aid knowledge and skills.Methods 200 Nanao Island community residents were commonly used first-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grasp the situation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iming at the weak link in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training, training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oral instruction and skills simulation exercises, contras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the South Australian island residents commonly used first-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master.Results Origing of three respectively for TV, books and classroom acquisition of Nanao Island residents commonly used first-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64.0% and 51.0% and 35.0%; training of residents to commonly used first-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grasp the situation of poor, grasp the best project before three medical emergency number, fire emergency measures, pesticide poisoning first aid were 86.0%, 78.0% and 68.0%; after training residents of commonly used first-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mastery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ject survey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aining, medical emergency number, fire emergency measures, sprain approach to grasp the situation is reached to 100.0%. Conclusion Nanao Island residents commonly used first-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mastery of the poor, through training to improve, verbal guidance, issuing brochures, skills simulation exercises is effective training measures.

Keywords:Nanaodao;Community Residents;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院前現场急救是我国医疗救护中目前最薄弱的环境,由于意外现场第一目击者多为社区居民,所以加强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在提高抢救效率中显得尤为关键[1]。南澳岛是广东省汕头市的AAAA级海岛旅游区,游客众多,因此重大车祸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了解当地社区居民对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对策,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现场急救能力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患者的抢救有着积极的意义[2]。笔者现就南澳岛居民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培训措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之间的200名南澳岛社区居民,包括男性122人,女性78人,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4.1±9.2)岁,至少在本地区居住3年以上,其中在校初中学生58人,教师2人,公务员12人,司机6人,保安18人,导游45人,商铺店主31人,社区义工28人。所有研究对象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坚持配合调查并完成培训。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居民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参照相关文献[3~4]自拟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居民的性别、年龄、急救知识来源等一般资料;第二部分采用选择形式进行,内容为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调查,共包括13个维度,分别为医疗呼救电话、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烫伤处理办法、急性农药中毒急救、煤气中毒急救、溺水急救、触电急救、扭伤的紧急处理、大咯血的紧急处理、火灾避险措施、食物中毒急救、鼻出血急救、癫痫发作时的紧急处理办法,共35道题目,每道题目设四个选项,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该维度所有题目回答正确则视为知晓,否则则视为不知晓。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由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说明和解答。本次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 培训方法 针对第一次问卷调查后居民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救呼叫电话、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院前急救技术、常见意外伤害如溺水、中暑、扭伤、烫伤等情况的紧急处理等,培训方式包括口头指导、发放急救知识宣传册、现场技能模拟演练等,并进行集体讲座,向受培训者说明常见的急救知识,当场进行模拟演示,在模拟突发急救事件现场进行现场指导和说明,以提高受培训者的实际抢救能力。培训时间为一周,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两次调查居民的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次调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知识来源 南澳岛居民的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来源前三位分别为电视、书本和课堂,分别占64.0%、51.0%和35.0%,见表1。

2.2 急救知识掌握情况 培训前居民对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差,掌握情况最好的项目前三位为医疗呼救电话、火灾避险措施、溺水急救,分别占86.0%、78.0%和68.0%。培训后居民对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各项目调查均显著优于培训前,医疗呼救电话、火灾避险措施、扭伤处理办法的掌握情况更是达到100.0%,见表2。

3 讨论

3.1 居民急救知识来源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南澳岛居民的主要急救知识获取来源为电视、书本和课堂,分别占64.0%、51.0%、35.0%,从电视获取知识的途径占绝大多数,显著高于其他途径(P<0.05),这说明目前南澳岛的急救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尚存在空缺,居民大多只能从电视等媒体节目中来学习相关知识,而且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这个调查结果与王玉等[5]的来源前三位为电视、广播、书本有所出入,考虑原因是由于本次调查对象包括部分在校学生,因此课堂占据比例较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目前南澳岛居民主要的急救知识获取来源是媒体宣传,之后是书本知识,再后则是老师的课堂宣教。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居民对于本次调查十分配合,并积极的从笔者处询问和学习急救知识,这说明南澳岛居民对常用急救知识及技能的需求度较高,但缺乏良好的獲取途径。部分居民则在理论知识掌握上体现较好,但由于缺乏正规培训,在实际操作方面明显欠缺,这提示应当做好宣教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3.2 培训前居民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 从培训前南澳岛居民对常用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来看,从高到低分别是医疗呼救电话86%、火灾避险措施78%、溺水急救68%、触电急救61%、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51%、煤气中毒急救50%、大咯血的紧急处理48%、扭伤的紧急处理46%、急性农药中毒急救40%、烫伤处理办法39%、鼻出血急救36%、食物中毒急救31%、癫痫发作时的紧急处理办法28%。由此可见,掌握情况最好的项目前三位为医疗呼救电话、火灾避险措施、溺水急救,也仅占86.0%、78.0%和68.0%,而且前两位掌握情况最好的群体还是在校生和教师,这和当地学校每年都有组织模拟火灾演练有关。保安、导游、司机等在医疗呼救电话、火灾避险措施、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溺水急救等方面的急救技能掌握程度较差,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应对,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培训。

3.3 培训后居民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 作为南澳岛唯一一家综合性医院,对全县常住居民进行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宣传和技能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次培训中,考虑到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将培训时间定为一周,每天仅需2h来进行培训,其余时间则通过发放宣传册的形式来供居民自主掌握和学习。从本次培训效果来看,培训后居民对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各项目调查均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医疗呼救电话、火灾避险措施、扭伤处理办法的掌握情况更是达到100.0%,肯定了本次培训方案的价值。

3.4 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中发现居民的日常急救知识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多数居民认为扭伤后应当立刻进行关节按摩,烫伤后应立刻涂抹牙膏或酱油,而这些措施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急救效果,反而会影响进一步的救治。南澳岛是广东省汕头市的AAAA级海岛旅游区,游客众多,因此重大车祸、群体性食物中毒、意外溺水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而经过调查,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对院前急救措施掌握程度较低,虽然多数人知道急救电话是120,但能够在救护车抵达之前作出正确抢救措施,为抢救伤者生命提供宝贵机会的人除了经过培训的在校生,其他居民几乎不具备对应的急救技能。因此,加强社区居民的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宣教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从以下几点出发:①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册、报刊等方式定期对广大群众进行理论知识的宣传,同时在学校、电影院、沙滩、广场等地定期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院前急救演练,鼓励居民观摩和参加。②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教育,如针对保安、导游、司机等,重点加强医疗呼救电话、火灾避险措施、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溺水急救等的培训并进行上岗前考核;针对居民则要经常进行医疗呼救电话、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火灾避险措施、急性农药中毒急救、触电急救、煤气中毒急救、大咯血的紧急处理、扭伤的紧急处理、烫伤处理办法、鼻出血急救、食物中毒急救、癫痫发作时的紧急处理办法等的培训。③设立见义勇为基金,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意外事故的现场施救。

综上所述,南澳岛居民的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需通过定期培训来进行提高。技能模拟演练是有效的培训措施,同时配合口头指导、发放宣传册等手段能更好巩固培训成果。

参考文献

[1] 古纪欢,王方剑,罗小春.对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 ( 21) : 268.

[2] 江旭,庄勤文,董四五.社区外来劳务工院前急救知识现状调查报告[J].中外医疗,2010,24 ( 3) : 43.

[3] 谢长俊,单学娴,朱振玲.急救技术的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 ( 2) : 95.

[4] 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 ( 14) : 35.

[5] 王玉,李雪惠,刘玉珍,等. 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认知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1):69-70.

上一篇:地税局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高一新生如何学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