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共7篇)

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篇1

供稿:供稿时间:2002-03-26

(计建设[1996]673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经)委:

为了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规范项目法人行为,我委制定了《关于实行建 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 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转告我委。

一九九六年四月六日

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了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规范项目法人的行为,明确其责、权、利,提高投资效益,依据《公司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有单位经营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在建设阶段必须组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可按《公司法》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和股份 有限公司形式。

第三条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 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

项目法人的设立

第四条新上项目在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应及时组建项目法人筹备组,具体 负责项目法人的筹建工作。项目法人筹备组应主要由项目的投资方派代表组成。

第五条有关单位在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须同时提出项目法人的组建 方案。否则,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予审批。

第六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正式成立项目法人。并按有关规定确 保资本金按时到位,同时及时办理公司设立登记。

第七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公司章程须报国家计委备案。其它项目的公司章 程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别报有关部门、地方计委备案。

第八条项目法人组织要精干。建设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咨询、监理、会计师 和律师事务所等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第九条由原有企业负责建设的基建大中型项目,需新设立子公司的,要重新 设立项目法人,并按上述规定的程序办理;只设分公司或分厂的,原企业法人即 是项目法人。对这类项目,原企业法人应向分公司或分厂派遣专职管理人员,并 实行专项考核。

组织形式和职责

第十条国有独资公司设立董事会。董事会由投资方负责组建。

国有控股或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 会。董事会、监事会由各投资方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组建。

第十一条各类建设项目的董事会在建设期间应至少有一名董事常驻现场。

董事会应建立例会制度,讨论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宜,对资金支出进行严格 管理,并以决议形式予以确认。

第十二条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建设项目的董事会 具体行使以下职权:

(一)负责筹措建设资金;

(二)审核、上报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文件;

(三)审核、上报投资计划并落实资金;

(四)提出项目开工报告;

(五)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六)负责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七)审定偿还债务计划和生产经营方针,并负责按时偿还债务;

(八)聘 任或解聘项目总经理,并根据总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解聘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国有控股或参股项目的监事会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行使职权。

第十四条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项目总经理具体行 使以下职权:

(一)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对项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建设标准、总图布置提出意见,提交董事会审查;

(二)组织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施工队伍和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标工作,编 制和确定招标方案、标底和评标标准,评选和确定投、中标单位。实行国际招标 的项目,按现行规定办理;

(三)编制并组织实施项目投资计划、用款计划、建设进度计划;

(四)编制项目财务预、决算;

(五)编制并组织实施归还贷款和其它债务计划;

(六)组织工程建设实施,负责控制工程投资、工期和质量;

(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批准的概算范围内对单项工程的设计进行局部 调整(凡引起生产性质、能力、产品品种和标准变化的设计调整以及概算调整,需经董事会决定并报原审批单位批准);

(八)根据董事会授权处理项目实施中的重大紧急事件,并及时向董事会报 告;

(九)负责生产准备工作和培训有关人员;

(十)负责组织项目试生产和单项工程预验收;

(十一)拟订生产经营计划、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劳动定员定额方案及工资 福利方案;

(十二)组织项目后评价,提出项目后评价报告;

(十三)按时向有关部门报送项目建设、生产信息和统计资料;

(十四)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解聘项目高级管理人员。

任职条件和任免程序

第十五条董事长及总经理的任职条件,除按《公司法》的规定执行以外,还 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熟悉国家有关投资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 高的政策水平;

(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三)总经理还应具有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或担任过同类建设项 目施工现场高级管理职务,并经实践证明是称职的项目高级管理人员;

第十六条建立项目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制度。总经理、副总经理在项目批准开 工前,应经过国家计委或有关部门、地方计委专门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第十七条国有独资和控股项目董事长的任免,先由主要投资方提出意见,在 报经项目主管政府部门批准后,由主要投资方任免;国家参股项目,其董事长在 任免前须报项目主管政府部门认可。

第十八条国有独资和控股项目总经理的任免,由董事会提出意见,经项目主 管政府部门批准后,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国家参股项目的总经理,董事会在聘 任或解聘前须报项目主管政府部门认可。

第十九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所聘请的总经理须报国 家计委备案,同时抄送有关部门或地方计委(计经委)。

第二十条在项目建设期间,总经理和其它高级管理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董事会成员可以兼任总经理。

第二十一条国家公务人员不得兼任项目法人的领导职务。

考核和奖惩

第二十二条建立对建设项目和有关领导人的考核和监督制度。项目董事会负 责对总经理进行定期考核;各投资方负责对董事会成员进行定期考核。国务院各 有关部门、各地计委负责对有关项目进行考核。必要时国家计委组织有关单位进 行专项检查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二)国家投资计划和批准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

(三)概算控制、资金使用和工程组织管理情况;

(四)建设工期、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

(五)生产能力和国有资产形成及投资效益情况;

(六)土地、环境保护和国有资源利用情况;

(七)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八)其它需要考核的事项。

第二十三条根据对建立项目的考核结论,由投资方对董事会成员进行奖罚; 由董事会对总经理进行奖罚。

第二十四条建立对项目董事长、总经理的在任和离任审计制度。审计办法由 审计部门负责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根据对项目的考核,在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和施工安全得到有 效控制的前提下,经投资方同意,董事会可决定对为项目建设做出突出成绩的领 导和有关人员进行适当奖励。资金可从工程投资结余或按项目管理费的一定比例 从项目成本中提取;对工期较长的项目,可实行阶段性奖励,奖金从单项工程结 余中提取。

第二十六条凡在项目建设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中,因人为失误给项目造成重 大损失浪费以及在招标中弄虚作假的董事长、总经理,应分别予以撤换和解聘,同时要给予必要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并在三年内不得担任国有单位投资项目的高 级管理职务。构成犯罪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按本规定,凡应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而没有实行的建设项目,投 资计划主管部门不予批准开工,也不予安排投资计划。附则第二十八条各部 门、各地方可按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在建国有单位经营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原则上应按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非经营性大中型和小型基本建设项目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由国家计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计委计建设〔1992〕200 6号《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有关项目法人责任 制的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规定执行。

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篇2

当前, 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共3项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制度。项目法人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资金和安全负总责, 始终发挥着核心作用。

1998年, 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开始实施“三项制度”改革, 并逐步全面推行, 明确了以市级河务局作为“建管一体”项目法人;2012年, 省级河务部门组建成立了“建设职能专一”的项目法人。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全面实施, 对于规范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期、投资、发挥工程防洪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改善政府职能的观念和理念深入到各行各业中,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1]。在此背景下, 根据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实际, 研究并提出适应当前形势的黄河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组建模式和运作机制, 具有重要意义。

2 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 由于黄河系统管理体制的特殊情况, 在防洪工程建设管理中, 按照自身的特点形成了集“建、修、防、管”于一体的管理模式, 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 既负责建设管理, 又承担施工任务, 还承担维修养护任务。

1998年, 按照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要求, 结合黄河水利工程实际, 全面推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的基本建设3项制度, 实现了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建设体制的根本转变。根据黄河水利工程实际, 黄河水利委员会明确由地市级河务局作为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 履行项目法人职责, 明确了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 并对确保工程进度、狠抓工程质量、管好用好资金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并迅速实现建设管理模式的转变,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为认真落实水利部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2], 以达到“减少预算层级、解决因项目法人多、管理总成本较高、减少资金支付环节”等目标, 并充分发挥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性, 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2011年, 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复在河南、山东两局设立工程建设中心, 分别履行河南、山东各类基本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职责。在工程建设期间, 在各市设立现场项目管理办公室, 负责工程现场建设管理工作。

3 黄河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黄河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长期以来一直为“建管一体”的自营模式, 没有承担项目的立项、筹资、还本付息等职责, 也不承担工程的投资风险, 仅承担了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职责和义务。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项目法人的运行机制基本依照非经营性项目进行运作, 项目法人的职责不明确, 无法全面负责项目的立项、可研, 无法承担经营运行, 仅负责工程的建设实施, 造成前后脱节, 无法按现有规定对工程的全过程负责。

2) 项目法人组建不尽合理, 机构设置有待理顺。项目法人 (主要是现场机构) 的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由行政部门负责人兼任, 管理手段以行政管理为主, 使得项目法人不能正确履行职责。项目法人的现场管理机构由抽调人员组成, 项目完成后, 机构被取消, 人员回原单位的原职位工作, 这不利于建设管理经验的积累。

3) 2011年, 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项目法人的新一轮改革后,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建管一体”的实质。由于项目法人组建后, 市级河务局应回归到工程运行管理的职能上, 但又被主管单位要求必须承担项目法人现场管理机构的职责, 使得机构重叠设置、职能重复履行, 因此, 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4) 政府 (上级主管部门) 行政干预太多, 项目法人没有独立的决策权, 难以履行应有的职权, 不利于市场的培育。

5) 对项目法人的监督、考核体系不健全, 缺乏激励机制, 不能有效调动人员积极性。

4 黄河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模式方案设计

项目法人的组建应以项目法人所应承担的职能为基础, 以解决目前公益性项目法人责任制所存在的问题为目的, 坚持国家政策导向, 借鉴国外、国内先进管理模式的优点, 加强分类指导和可操作性, 防止“一刀切”, 结合黄河工程类别特点, 提出不同的项目法人组建模式。

4.1 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建常设的专业性事业机构作为项目法人

机构负责黄河水利委员会管理权限内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 由项目主管单位 (省河务局) 组建的专业常设的项目法人, 负责省局管理权限内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

1) 方案优点

项目法人的组建和运行管理比较规范;可以根据工程的技术要求, 组建专业性很强的项目法人, 避免了因技术力量薄弱而造成工程建设管理不善和管理责任相互错位等问题;投资主体和项目法人的职责比较清晰明确, 能确保项目法人履行建设管理的职责;由于流域机构对工程全权负责, 在建设过程中, 能协调好流域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和关系, 因此能有效地解决设计变更以及外部环境问题;项目法人作为一个常设的专业机构对流域所属的控制性工程的建设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 能有效避免一次性项目法人的明显缺陷;所组建的项目法人还可以较早地介入工程的规划、立项、可研和设计等工作, 能有效地避免前期工作与建设实施工作相互脱节等问题。

2) 方案缺点

可能由于跨省实施管理, 而与地方所在地政府的交流很少, 不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不能及时反映和体现地方政府对于工程项目的意愿和目的;省局作为项目主管单位, 监管项目法人的力度会大大削弱, 不利于政府监管。

4.2 由项目主管单位 (省河务局) 组建的专业性的常设项目法人模式

该模式只参加工程建设阶段, 不参加工程决策和运行管理阶段, 职责比较单一。

1) 方案优点

可以解决项目法人兼职问题, 项目法人可以专门从事工程建设管理职责;可以招聘专业人员组成专业化队伍参加工程建设管理, 能达到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2) 方案缺点

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必须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局协调解决, 项目法人本身无法承担。

4.3 代建制模式

随着国家对投资体制的改革, 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 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和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的一项配套政策, 是对政府项目管理的一项创新, 也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措施;能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转变政府职能, 对加强管理和规范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代建制”已在建筑、水利及交通等行业中大力推行[3]。

近年来, 全国各行业相继开展了“代建制”试点工作, 从运作情况来看, 在工程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代建制”以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替政府庞大的临时管理组织, 极大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对质量、资金、进度的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2) 有效地解决了政企不分、责任不明、监管不力的问题。“代建制”实施后, 政府部门专门负责投资审批、监管建筑市场, 同时还可以通过有效的监督, 及时纠正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

3) 项目管理单位通过合同关系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进行建设和管理, 承担了工程建设的经济责任和质量责任, 增加了工程建设管理的约束力。

4) 从实践效果来看, 代建制的运行也相对顺利, 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2009年, 东平湖管理局作为代建单位, 进行了南水北调东线八里湾泵站的建设管理工作, 是黄河系统代建工程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

在新形势下, 在黄河水利工程建设中实行“代建制”是完全可行的, 尤其是针对缺乏专业管理机构的项目, 实施代建制是十分必要的。

5 关于黄河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几点建议

5.1 完善有关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我国指导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法规、规定等有关文件大部分是2000前后年出台的, 已不符合当前国家新形势下的指导政策, 尽管水利部针对项目法人责任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但还是应尽快制定、出台《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暂行规定》等法规、规定。进一步重申明确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法定地位;重新界定项目法人的职能;对项目法人的组建程序、组建模式、设置条件、运行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权利和职责等内容作出具体的规定, 同时, 要完善相应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对公益性给出明确的定义和划分标准;明确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职能和责任;对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实施“代建制”, 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5.2 提高建设管理费的取费标准

目前, 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费取费较低, 不能满足工程正常管理的要求, 存在超支现象, 单项分散的中小型工程, 超支更严重。建议在批复概算中, 应改变建设管理费的取费标准, 应按工程建设投资规模、建设周期和工程建设难易程度等进行评估后, 确定建设管理费用, 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科学计算。

5.3 建立和完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的特性决定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充满了风险。因此, 有必要从法律上确立和完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 针对工程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借鉴国际惯例, 尽快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工程项目保险和担保制度, 并保障担保人的合法权益[4]。

5.4 改进外部协调工作

公益性工程发挥的是社会效益, 同时又涉及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 项目法人没有多余的资金通过经济手段来进行调节, 难免会产生诸多遗留问题。因此, 要做好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 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好2006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2014年4月水利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5.5 解决前期工作无经费问题

当前, 黄河水利工程项目的可研、初设、详图设计和施工图等工作均由项目法人负责, 由其委托勘测、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只有当设计完成的工程通过国家批复, 才能确保该项目的前期工作 (主要是可研、初设) 经费能支付设计单位。若未通过国家批复, 由于缺少项目管理的前期工作经费, 项目法人没有专项资金来支付设计单位。因此, 建议将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列入政府的工作范畴, 将经费作为专项资金下达;若政府委托项目法人负责前期工作, 则按工作比例下拨计划, 以确保前期工作的正常进行。

5.6 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

强化市场监管, 必须严格水利建设市场准入条件, 规范企业入市备案制度, 开放水利建设市场, 形成良性竞争和有序的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同时, 要大力推进信用信息体系建设, 促进市场秩序的深化。

6 结语

本文根据黄河水利工程实际, 深入分析了黄河水利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项目法人的组建模式, 对于黄河水利工程等公益性项目建设管理的有序发展、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等目标的实现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俊莲.完善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思考[J].中国水利, 2010 (2) :46-48.

[2]王晶华, 乔建华.深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改革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 2006, 6 (3) :36-38.

[3]韦志立, 丰景春, 黄华爱.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J].中国水利, 2006 (10) :36-37.

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项目;项目经理责任制

0.前言

建设施工项目是一项复杂且周期较长的项目,若想项目能够顺利有序的实施,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这个专门的责任人就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我国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的产物,是随着建筑行业蓬勃发展而产生的符合新世纪、新时代的施工项目领导机制,本文将对施工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责任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做简要介绍。

1.施工项目中项目经理的作用

在施工项目中,项目经理所起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建立高效、有序的项目管理机构。

②合理配置资源,将企业资金与其他生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

③协调各施工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关系,使各种关系紧密协作、配合。

④是施工项目全权委托代理人,是施工项目的总负责人。

⑤承担合同责任、履行合同义务、实施合同款项、处理合同纠纷。

2.施工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责任制的作用

项目经理责任制在项目管理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明确企业、项目经理、施工人员三者之间的责任、权利、经济效益的关系。

②有利于施工企业运用经济手段强化对施工项目的法制管理。

③有利于施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施工的质量。

④有利于促进和提高企业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项目经理责任制现存问题

项目经理责任制在目前的施工项目中已基本得以实现,只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项目经理的权利难以实现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有规定:项目经理具有参与投标、签订合同的权利;具有组建项目经理部并选择部门人事的权利;具有项目经理部资金投入和使用的决策权利;具有部门内部的薪酬决策权利;具有物资采购的权利;具有择选施工队伍的权利;具有主持工作和协调内外部关系的权利。虽然规范中存在着这样的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项目施工中,这些本该项目经理拥有的权利并没有得到实际落实,其具体表现在:

①在合同的签订中,项目经理往往没有参与合同条款制定与谈判的机会或是说权利,使得合同的内容存在很大的隐形风险,为后期项目实施带来诸多麻烦,甚至可能损害工程的经济效益。

②在项目经理部用人以及选择施工队伍上,多数施工企业对于施工队伍的选择都是由部门领导决定,决策权很难落到项目经理的头上。

③上述问题还将导致由部门领导选择组建的施工队伍,仗着与领导的某些关系,不服从项目经理的安排,对项目经理发布的号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使项目经理的管理工作很难实施,增加了管理的风险。

④在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上,大多数施工企业的采购权都是掌握在采购部门的手上,权利很难落实到项目经理的头上。

3.2部分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没有达到要求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提到,优秀的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与业绩、良好的专业技术及经济法律知识、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是一个合格项目经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在实际情况中,项目经理中文化水平不高,对经济、法律、管理知识掌握较少的人大有人在,这使得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比较低,项目经理在责任制中难以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3.3对项目经理的激励机制匮乏

项目经理的劳动报酬是由工资、奖励或处罚、评优表彰、记功等奖励组成。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对项目经理的酬劳都是低工资加高奖励的方式,奖励主要是节约奖励和完成目标奖励,这种激励政策表面看是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但实际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项目经理为了拿到奖励可能会发生偷工减料等现象,因此,如何制定科学、合理、能够激励项目经理保证质量的完成任务的机制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项目经理责任制成败的关键。

4.项目经理责任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4.1提高项目经理的核心地位

若想项目经理责任制得以较好的实施,首先就要保证并提高项目经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地位。项目经理作为工程项目的最高责任人,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利,必须在项目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只有这样,项目经理才能有效的组织项目经理部开展项目管理活动,制定管理的总目标及各施工阶段的目标,并组织落实各目标,对项目管理作出及时、准确的决策,严格执行各项合同,建立完善的内部及对外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施工高效率的开展。其次还要保证项目经理应享有的正当权利,只有项目经理拥有相应的权力,才能履行项目经理的责任,要保证项目经理有项目管理队伍的组配权、项目施工的指挥权、管理权等,这样项目经理在签订承包合同后,就开始承担项目经理的全部责任,对施工项目的开工、施工、竣工、交工及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负责。

4.2明确企业与项目经理各自的责任界限

企业对于项目使用各类建筑材料集中采购有利于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如果企业集中采购的材料不能满足要求,最终导致工程事故,其责任却要项目经理承担,对项目经理来说是很大的风险,这必然会降低对项目经理的激励。因此在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时,要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首先要明确企业和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责任界限。

4.3平衡项目经理的责、权、利

企业要和项目经理分担项目的风险,工程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受很多条件的约束,如市场条件、地质条件、外界干扰等,同时还受合同条款的约束,项目经理很少参予合同的谈判与签订,销售或商务人员在签订合同可能会有很大的风险,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项目经理应承担的风险,使得项目经理的责、权、利达到平衡。

4.4加强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项目经理,要在拥有政治素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懂政策,项目经理由于处于项目管理的核心地位,加之项目管理的特征突出表现在综合性管理上,因此项目经理必须学习、 熟知、掌握和运用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建筑业各项经济政策、法规以及各种法律,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对项目的管理作用,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其次要会管理,项目经理应经过专门的学习或培训,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有较丰富的施工管理实践经验,要既懂施工又会技术,既懂经营又会预算,要具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敢于决策,善于决策。

5.结束语

项目经理责任制是目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主要流行趋势及走向,该制度由施工理论指导产生,并将目标管理及责任制管理等时下较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吸收,再结合我国国情及国内相关行业经验在近年逐步发展并形成趋势,经过近年来的诸多项目实践证明,项目经理责任制在控制项目成本、保证项目进度、提高项目质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施工企业不断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不断完善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建筑市场必将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

【参考文献】

[1]张雪峰.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的问题探讨[J].建筑安全,2007,22(1).

[2]李文富,陈继纯,张永宏.项目经理责任制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与实施条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1).

[3]崔云龙.关于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09(13).

项目经理安全防火责任制 篇4

1.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经理必须全面负责本项目经理部,施工生产、生活、仓库等消防工作。

2.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消防工作、政策、法规、法令及局、公司各级安全防护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项目经理部的安全防火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

3.必须将安全防火工作纳入生产、行政管理和施工法案中,做到与生产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评比,同奖罚。

4.定期召开有关职能人员和班组长,民工队队长会议,听取有关消防安全工作汇报,解决存在的标安全因素,确保防火安全。

5.每月组织有关职能人员进行一次安全防护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和隐患,要本着“三定”(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原则立即整改,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隐患,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及时报公司安全部门,并对保卫人员的购置给予支持。

6.利用各种会议对职工和外协人员进行防护安全教育。

7.负责审查施工方案,组织设计中的防火措施的安全防火措施,组织制定方案,落实“十项标准”,重点部位做到“四有一及时”。

8负责定期组织义务消防队,门卫及护场人员业务学习和训练,在时间上给予保障。

9.对新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入场前的安全防火教育,教育面达100%。

10.负责组织对火灾事故的补救,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

11.负责组织组建义务消防队和安全领导小组。

12.负责配备本项目的灭火器材和设施。

13.对上级提出的防火隐患及时组织人员整改并上报。

14负责组织事故防火、保卫方案,置地阶段性的各种制度(包括:基础阶段,主体阶段,装修阶段),并按规定配足巡逻,看护人员。

南通英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人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篇5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项目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生产全过程,组织制定本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做为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

2、在组织项目工程管理体系时,必须根据项目工程特点,根据施工面积和参与生产的人员数量,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项目工程专(兼)职安全专业监督管理人员,支持、指导安全专业监督管理人员工作,不得干扰或阻挠安全专业监督管理人员行使职权。

3、专职安全员的配备: 1人

4、在组织项目工程施工前,必须明确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定期组织实施考核,项目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要与经济效益挂钩。

5、健全完善用工管理制度,适时对组织施工生产人员上岗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变换工种以及工伤复工前的安全生产教育,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教育不少于24学时,并保证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用品。

6、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并监督项目工程中安全技术交底和设施设备验收制度的实行。

7、领导组织项目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消除事故隐患,对上级安全生产检查中提出的事故隐患和管理存在有问题,应定人、定时间、定措施予以解决,并按时将解决情况向上级反馈。

8、领导组织项目文明施工管理,贯彻落实铜陵市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工作规定。

9、项目发生伤亡事故时,必须做到迅速抢救伤员,妥善保护现场,及时向 上级报告事故情况,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认真落实防范措施。

项目工长(施工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对所负责承担的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不违章指挥,制止冒险作业。

2、对所管的施工现场环境安全和一切安全防护设施的完整、齐全、有效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负有直接责任。

3、组织并督促技术人员做好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和签字工作,遇有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

4、领导所属班组搞好安全生产,组织班组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教育工人不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5、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纠正工人违章作业,认真消除事故隐患。

6、发生伤亡事故要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

7、有权拒绝不科学、不安全、不卫生的生产指令。

技术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项目工程特点、主持项目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作为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对本项目安全生产负技术管理责任。

2、参加或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同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保证其可行性和针对性,随时检查、监督、落实。

3、主持制定技术措施计划和季节性施工方案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 术措施并监督执行,及时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4、项目工程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时要及时上报,经上级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要组织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监督。

5、主持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验收工作,并做出结论性意见,严格控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施设备进入施工现场投入使用。

6、参加项目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消除隐患,配合参加伤亡事故和未遂事故的调查,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宣传贯彻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协助领导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活动,宣传安全生产法规,提高全体施工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3、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检查中,遇有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或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时,有权制止违章,停止施工作业,或勒令违章人员撤出施工区域。遇有重大险情时,有权指挥危险区域内的人员撤离现场,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4、有权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应立即予以纠正。

5、参加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会审,对其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签属意见,由编制人负责修改,并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6、参加生产例会,掌握施工生产信息,预防、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出防范建议,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7、参加电力工程的验收,提出具体意见,并监督执行。

8、参加跨越工程的安装验收,及时发现问题。监督有关部门和人员落实解决。

9、审核鉴定专控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使用情况。

10、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进行事故统计、分析,按规定及时上报,对伤亡事故和未遂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机械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对本项目所有机械设备配齐可靠的安全防护和保险装置,并经常检查其是否齐全、灵敏、有效,并督促有关人员进行日常维护、维修。

2、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压力容器,内转车等的安全规章制度,加强检查,维修,保养,审查,试运转等工作,确保安全运转,安全行驶。

3、负责本业务系统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和年审工作。

4、负责本项目机电设备和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报告工作。

全体职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1、牢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积极参加安全劳动,接受安全教育。

2、认真学习和掌握本工程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安全人员指挥,做到不违章冒险作业。

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爱护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服从分配,坚守岗位,不随意开动他人操作的机械和电气设备,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

4、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应立即向班组长报告,参加事故分析,吸取事故教训,积极提出搞好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的合理化建议。

5、有越权报告有关安全生产的一切情况,遇到有严重人身危险而无措施的作业,有权拒绝施工,同时立即报告或越级报告有关部门。

安全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宣传贯彻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制定定期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方针目标,并负责贯彻实施。

3、协助领导研究企业安全动态,组织调查研究活动,编制研究报告,制定或修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负责审查本公司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协助领导组织本公司安全生产活动,宣传安全生产法规,提高全体施工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5、组织本公司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定期对各单位主管生产的负责人、项目经理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考核。组织违章人员学习班,负责审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和持证上岗负责组织复工和转岗人员的安全教育。

6、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公司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检查,公司所属各单位、施工现场每半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

7、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检查中,遇有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或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时,有权制止违章,停止施工作业,或勒令违章人员撤出施工区域。遇有重大险情时,有权指挥危险区域内的人员撤离现场,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8、参加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会审,对其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签属意见,由编制人负责修改,并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9、参加生产例会,掌握施工生产信息,预防、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出防范建议,参加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10、参加各种跨越的安装验收,及时发现问题。监督有关部门和人员落实解决。

11、审核鉴定专控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使用情况。

12、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进行事故统计、分析,按规定及时上报,对伤亡事故和未遂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财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1、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及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需要按计划及时提取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劳动保护经费及其他安全生产所需经费,保证专款专用。

2、按照国家、辽宁省以及公司对劳动保护用品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负责审查购置劳动保护用品的合法性,保证其符合标准。

3、协助安全主管部门办理安全奖罚款的手续。

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公司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管理的、机械、动力等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3 管理职责

技术生产部负责整个公司的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组织和实施公司的设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设备操作者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定期开展设备的安全生产检查。负责设备安全生产的调查和处理;协助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做好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4 工作程序 4.1 基础管理.1.1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才能操作相应设备,专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经管理处设备科同意后才能操作相应设备。

4.1.2 特种车辆的操作人员、电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有关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

4.1.3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相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4.1.4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单位有关设备管理的办法、制度和规定。

4.1.5 技术生产部要经常利用各种会议、书刊、标语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机械设备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标准。4.1.6 技术生产部每月定期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并做好记录,督促操作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参加各种安全生产活动。4.2 责任事故范围

4.2.1 责任机械事故:凡下列原因引起的机械非正常损坏或损失,造成机械技术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均属责任事故。a)不按规定加注(更换)润滑油、冷却液,造成设备损坏的。b)因能检查到的部位(螺丝、螺母、销钉、键及连接杆)松动、脱落而造成设备损坏的。

c)由于外部因素(工具、螺丝、杂物)等物件遗落在设备内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转,造成设备损坏的。

d)设备运转超过核定速度或核定载荷,造成设备损坏的。e)违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违章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的。f)非本设备定岗人员操作设备,造成损坏的。

g)设备在运转中发现异常现象而不停机检查排除隐患,造成设备损坏的,或操作人员擅自离开岗位,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造成设备损坏的。

h)设备管理员及维修人员在设备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设备操作人员接到通知后不及时排除造成设备损坏的。

i)指挥人员或主管领导强迫工人违反机械性能或操作规程进行危险作业,使机械在恶劣环境中工作造成设备损坏的。

j)设备自然事故隐瞒或拖延不报者,经检查发现后按责任事故处理。4.2.2 非责任事故,凡因自然灾害或不可抗拒的外界原因而因设计、制造等先天缺陷,而又无法预防和补救所造成的事故,属非责任事故。4.3 责任事故分类.3.1 根据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机械事故分为: a)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价值5000元(含)以内; b)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价值在5000~20000元; c)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价值在20000元以上。

4.3.2 根据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交通事故分为: a)轻微事故:一次性造成轻伤1~2人,或直接经济损失不足1000元; b)一般事故:一次性造成重伤1~2人,或轻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不足3万元;

c)重大事故:一次性造成死亡1~2人,或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在3~6万元之间;

d)特大事故;一次性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以上。4.4 事故的调查

4.4.1 发生设备机械事故,操作员应立即停机,保护现场并报告设备管理人员及单位领导,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到现场。如涉及人身伤亡或事故损失有可能扩大的情况,应首先组织抢救。

4.4.2 凡发生事故应在8小时内报有关管理部门,发生重特大事故在2小时内报有关管理部门。4.4.3 事故发生后,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周密调查,听取当事人和旁证人的申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及造成后果,作为分析事故的依据。

4.4.4 发生机械大事故及一般交通事故,设备部应会同有关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事故调查与分析。4.5 事故的分析.5.1 对于发生的责任事故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分析清楚不放过;事故当事者和干部、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处理不放过),认真进行分析和处理。

4.5.2 事故分析的基本要求:

a)要重视并及时进行事故分析。分析工作进行得越早,原始数据越多,分析事故原因的根据就越充分。要保存好分析的原始数据。b)如需拆卸发生事故的机械部件时,要避免使零件在产生新的损伤或变形等情况发生。

c)分析事故时,除注意发生事故部位外,还要详细了解周围环境,多访问有关人员,以便得出真实情况。

d)分析事故应以损坏的实物和现场实际情况为主要依据,进行科学的检查、化验等多方面的因素和数据仔细分析判断,不得盲目推测,主观臆断。

e)事故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分析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确有科学依据时才能做出结论,避免由于结论片面而引起不良后果。f)凡发生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填写《事故报告》报有关,发生重特大事故必须在10小时内填写《事故报告》报有关管理部门。g)凡隐瞒事故不报或拖延上报时间,破坏现场阻碍调查和处理,一经发现,从重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4.6 责任追究

4.6.1 属责任事故且有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要按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10%进行赔偿,赔偿最高金额为5000元,另外根据事故性质分类和责任大小分别作出其它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经济赔偿和经济处罚之和最高不超过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6.2 机械事故

a)一般事故:取消1个月浮动工资及奖励资格(聘用人员取消1个月的绩效奖励及评奖资格)。

b)大事故:取消z个月浮动工资及奖励资格(聘用人员取消2个月的绩效奖励及评奖资格)。

c)重大事故:取消3个月浮动工资及奖励资格(聘用人员取消3个月的绩效奖励及评奖资格)。

4.6.3 事故处理结束后,设备部负责填写《事故调查及处理记录》。

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安全生产是当天第一目标。从这个目标出发,必须使人人都知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二、班组长应根据当天工作内容,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讲解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三、检查操作岗位周围的安全生产环境,发现问题应立即整改。

四、检查操作人员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情况及其它不安全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后制止进入施工现场。

五、检查劳动使用工具,材料、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

六、下班前进行总结评比。

工地安全纪律

一、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二、进入施工区内,必须戴安全帽,机械操作工必须戴压发防护帽

三、操作前不准喝酒。

四、现场内不准赤脚,不准穿拖鞋、高跟鞋、喇叭裤。

五、高处作业严禁穿皮鞋和带钉易滑鞋。

六、非有关操作人员不准进入危险区域内。

七、未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准任意拆除架子设施及装置。

八、不准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九、不准在施工现场打闹。

十、不准以高处向下抛掷任何物品。

电力安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保证公司安全生产,保证国家资产和投资者的权益免遭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和我公司的组织形式制定,用于规定本公司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关系。

第三条 本公司应在工作范围内,树立“安全是第一工作,安全是第一效益,安全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按照统一的部署,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第四条 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程、标准,制定适合本公司实际的规章制度,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第五条 公司必须贯彻“企业安全责任主体”、“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做到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第六条 公司对安全生产事故及异常情况的处理,执行“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第七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从事安装、检修、试验、电力建设等为主要业务的部门和人员。第二章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一)不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二)不发生重大及以上设备事故;

(三)不发生重大及以上火灾事故;

(四)不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

(五)不发生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

(六)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七)不发生由本单位责任造成的有严重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件。第三条 公司实行三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一)公司不发生人身重伤和一般设备事故;

(二)班组不发生未遂和异常;

项目经理岗位责任 篇6

项目部经理岗位职责

项目部经理直接对本项目部管理、营运负责,全权负责项目部一切事务。带领所部员工努力工作,以身作则承担责任。

1、受公司营运总监直接领导,制定和完成各项经指标。

营业目标;

利润目标;

费用控制目标;

厨房、吧台、直超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毛利率目标;

结合本部情况,制定出完成计划的执行计划:

a、营业计划;B、采购计划;C、销售计划;D、人力资源计划;E、财务计划;F、外卖计划;需日查进度、周出成本、半月小结、全月分析,把每个作业日

2、执行员工培训、安排、考核和管理。在充分发挥各作业间主管的作用的同时,对考勤、仪表、仪容、和服务的规范进行管理与监督。控制员工流失率在规定的比率范围。执行“先满足员工正当需求,再实现企业作业目标”的白领爱心文华。

需协调与本部相关各方的人际关系,使员工在一个融洽的工作环境里工作。

3、执行环境品质卫生、服务、安全作业。

环境品质卫生流程:分段各区域,各区段环境卫生分区指派人或班、组。做到各区、段环境品质卫生有负责人、班、组。

服务品质流程:即,员工服务形象流程+员工售卖服务流程。

安全作业流程:即食品安全作业流程、生产加工安全作业流程和餐具保洁作业流程。

在执行公司流程时,要结合本项目部作业特点,编制和执行细化流程。

4、执行产品品质流程:

调查库存编制采购计划 催验到货调整配制结构和数量 烹饪制作出台食品服务售卖收餐整理。

5、宣扬公司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在经营范围内根据市场环境情况不同和不同时期要求,制定促销计划; 制定服务、烹饪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协调人事、计财、采购之间关系。定期组织厨师主管、副经理、各主管和收银,根据顾客要求和意见,提高服务、菜品品质。

按照“5个统一”要求,讲团队、讲沟通,推动揽过,让品牌文化落地。

6、宣布与执行公司下达的各项指令和规定。传达、执行公司总部孤各项指指令与规定; 负责诠释各项规定与员工手册;

企业实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动因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企业的定位也悄然发生改变。时至今日,很难再把企业定义为一个纯粹追逐经济利益的组织。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公民成为他们对自身的新目标新要求。中国较为知名的企业的官网上普遍都上传有企业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企业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性质决定了企业要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空间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其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那么必然也会要求其自身和社会的关系是可持续的。综上,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既是社会的需要又符合自身的利益。但如何公允地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纯文字的表述往往过于主观,这导致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者与使用者之间缺乏信任的基础。弥补这种缺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数据说话。社会责任会计由此而产生。

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是确认企业在经营中所耗费的社会成本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以及评价企业在此过程中的效率。事实上,利益相关者除了关注企业投入或转嫁的大小外,还会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效果,因为这也是反映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一个方面。如果盲目地向社会投入资源,投资者的利益必然受损,企业的管理层违背了他的受托责任。因此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的过程中,必然会对相关行为的目的和实际结果进行评价,企业的任何行为都不应该违背它的使命的目标。

也有观点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财务业绩造成的影响。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样本所作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方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投入与其经营业绩之间是正相关,另一方则认为两者是负相关的关系。但对投资则而言,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投入挤占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收益,因此投资者必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计抱有消极的态度。从这角度上看,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投资者的一种交待,体现了管理层的受托责任。

综上,社会责任会计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企业的这种不务正业辩护,并且能最大限度地使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合理化。

二、企业实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动因

(一)信号作用——识别出优秀企业

在财务会计领域,股利发放情况往往是识别公司好坏的信号。优秀公司的利润高能产生现金流,因而有能力向股东支付现金股息。而差公司往往有动机通过某些手段粉饰报表,但现金是不能粉饰出来的。在没有真实利润或者利润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依然跟随优秀企业发放高额股息的话,财务成本将会大大增加,这无异于自取灭亡。

这种观点类比到社会责任会计上同样适用。只有优秀的企业才会有动机有能力去高标准的履行社会责任。如果社会责任会计实施到位,相对落后的企业很难选择跟随。因为这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在本身不充裕现金流中还要挤占一大部分出来显得代价太大,而且这种选择跟随在没有改变企业基本面的情况下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综上,社会责任履行的能力是识别优秀企业的重要标志。通过社会责任的履行,优秀企业与一般企业之间构筑了一道明显的壁垒。反过来,优秀企业也可能因为这种信号作用的存在而增加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准确识别、计量与评价。而这恰恰是社会责任会计的核心。

实际上企业的好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有动机使外界产生自己与处于同一水平的企业相比下更优秀的观感。在彼此财务数据差不多的情况下,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做的更多的企业将更易于获得相关利益者的好感。而社会责任会计是一个在企业和相关利益者之间建立信任的工具。一方面可以使得各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披露能更规范、更有可比性,另一方面企业也必须在社会责任会计中遵循谨慎性原则,即对投入的社会责任成本不高估,对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不低估。如果企业在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中被发现有重大瑕疵甚至恶意造假的行为,那么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同样会对企业的传统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提出质疑进而重新审视公司的经营状况。因此,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对社会责任会计报表进行造假是得不偿失的,除非由一开始企业就已经又对整个报表体系进行粉饰或者造假的打算。

(二)企业形象——建构完整企业公民人格

在财务角度上评价企业收入的高低,主要是看应收账款的挂账情况。一旦确认的收入长期挂账收不回现金,我们便认为企业收入的质量是很低的。同样地,我们可以把这种思路拓展到社会责任会计上,即要求核算企业收入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净收益。假设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很高,但每单位的收入都要付出沉重的社会成本,比方说环境污染职工权益受损等,这样从社会整体角度来看该企业收入的质量是很差的,尽管在财务报表上企业取得的利润很有含金量,但从可持续发展上,这些利润确是得不偿失的。

在编制社会责任会计中,增值表是其中一份重要报表。相当于财务会计上的利润表。社会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利润而付出的社会代价,这体现着企业的自律;社会收益是指企业获得盈利后选择在多大程度上履行社会责任,这体现着企业的良心。两者之间的差额为当年度企业的社会净收益增减,相当于财务会计上利润这个要素。当财务会计上的利润表为正数,而社会责任会计上的增值表为负数,这表明企业的财务利润都是通过向社会转嫁成本来获得的,在此情况下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必然会不得不会全盘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便据此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比方说,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除了考虑企业的投资规模就业创造等因素,也应该考虑环境成本等地方隐性承担的成本。此外,政府在招标中也应该把招标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纳入为参考的因素。政府可以通过其自身独有的市场地位来鼓励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对企业而言,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是对在其在社会责任方面行为的向外宣示,能让外界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目标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软实力。

(三)良性竞争——营造健康的产业环境

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必然会带有行业色彩。因为行业的差别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会有相当大的影响。比方说,某些评价项目只对特定的行业适用,对其他行业却不适用。因此从可比性的角度出发,社会责任会计的报表更多地只能在行业间横向比较,跨行业比较显得意义不大。

社会责任会计资产负债表的左方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资产。将社会资产划分为四个要素:土地、资本、人力与其他。在编制社会责任会计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假定能对每一种要素测算出相应的行业基准社会收益水平。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资产就是企业在某个时点应实现的社会收益。而资产负债表的右方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负债和社会责任净资产。其中社会责任负债指企业未实现而被认为实现的社会收益,社会责任净资产是指企业在以前年度累计实现的社会收益。

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成熟,行业内的过度竞争似乎无可避免。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想方设法控制成本。常见的做法是削减员工福利或者向周边偷排污染物等。这些做法无一例外的最终归宿都是向社会转嫁了成本。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自然是不可持续的。

在这种情况下,行业中的领先企业要率先跳出这种困局,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是其中一种方法。比方说,在员工薪酬福利上的超额投入能吸引更多的行业精英加入企业的管制团队,一方面与同行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对行业的整体薪酬水平有指标性的导向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劳动力加入这个行业,行业的活力与竞争力自然相应地增加。实际上,这是一种更换模式的比较,用相互之间在社会责任会计上的攀比,部分地取代财务业绩上的攀比,从而实现盈利上的节制。诚然短期内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有负面的影响,但这恰恰是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目的。一个好的社会责任会计应该是能协助企业通过盈利上的节制,获得非财务方面的回报,从而为企业提供超越既有条件下的更广阔的利润空间。

既然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笔者认为只有在持续财务指标或者经营状况令人满意的企业,相关利益者才会关注他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存,而企业要生存则要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前,谈社会责任会计是无意义的。这里的无意义是指无必要进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而履行社会责任是每一个企业的必须,差别只是在投入的大小和程度上的深浅。因此在谈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群体时,更多地应该把目光放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身上。

三、社会责任会计的的四个维度

(一)市场责任

1.资本效率

科斯在总结企业存在的意义时认为让内部交易成本比外部交易成本更低是企业存在的使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评价企业最重要的要素是企业的资本效率。既然企业在不同程度地占用着社会的资本,当一个企业的资本效率很低时,被他占用的那部分资本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增值。在传统会计上,这是我们进行对企业业绩评级的重点。当我们的视野扩展到社会责任会计,这点依然是我们评价企业首要的地方。

2.利润分享

过去,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之间是竞争关系,只有在对方身上转移更多的风险和成本,才会有更多的利润留在企业的内部。然而,产业要做大要创新,就需要有和谐的供应链环境。企业作为整个产业供应链中的一环,不能过分地从供应链中抽取利润,特别是对一些相对强势的企业而言,有必要为上下游预留基本的利润空间。只有让整个产业链共同发展壮大起来,行业才会有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企业未来的利润空间才会更大。社会责任会计在这层面上应该反映出企业自身与上下游之间的互动情况,包括供应商和分销商在整个供应链的话语权等。

(二)员工责任:

1.员工薪酬福利

在人力资源外包发展得越来越快的今天,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能通过第三方企业的数据得出。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企业的行业的地位。社会的理想状态是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而企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是履行社会责任会计的一种方式。当存在超额雇员时企业的经营效率就会有负面影响,而当过分攫取员工的剩余价值企业将背负严重的社会责任负债。

事实上,公司支付的超额薪酬对行业的发展有导向作用,公司为员工所支付的集体福利增加了消费力,促进聊社会的整体消费。企业对员工的保障包括工作的保障和生活的保障,能控制和分担员工所面临的风险,使社会整体的风险分部更均匀和协调。

2.员工增值和个人实现

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有动机也有责任去为他们提供增值的机会。从社会整体上看,劳动力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对企业而言,优秀和熟练的员工是其生存发展的必须。在做社会责任会计时,不应该只是对企业在员工培训的投入进行核算,我们也要评价这些培训有没有实际效果,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观察,比如员工的整体绩效有没得到明显的提升等。此外,职位轮换,晋升制度以及文化氛围,都对员工的增值和个人实现带来正面高的影响。

因此在做社会责任会计时,我们要参考的标准是相似背景的人在同一行业不同公司的成长速度的区别,以此确认企业的社会责任增值情况。

(三)公共责任

1.政府税费与政策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而作为企业公民更应该履行好这种公共责任。而纳税总额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综合实力。纳税筹划和偷税漏税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企业的纳税总额应该确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和支出,被揭发偷税漏税后,短缺的税额应确认为社会责任负债。有观点认为评价企业经营效率时应该提出税费的影响,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站在社会责任会计的角度,将企业的市场责任和公共责任区分开来有一定的合理性。

此外,企业如何回应政府政策和导向,也应该纳入社会责任会计的范围。比如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对“两众两创”的支持等。同时,企业出现违背政府方针和公序良俗时应确认社会责任负债,比方说廉政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等。

2.公共事业与产品

企业自主从事某公共事业或公共产品时,我们要根据其目的考虑是否将该事项全部或部分地纳入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比方说企业建设的公共路桥,我们可以借助车流量测算出该路桥在多大程度上为企业服务,多大程度上为社会服务。据此拟定一个比例计入社会责任支出。事实上企业出于其经营的目的,可能将资源投放到某些潜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品中。社会责任会计能发挥的作用是鼓励企业向公众开放这些资源,使到相关利益者看到企业的付出,有时这会成为企业持续付出的动力。

(四)环境责任

不分行业,每一个企业都有节能减排的责任。在能源消耗上的节制能帮助企业控制成本。随着社会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也不得不把潜在合作伙伴在环境方面的记录纳入考虑的因素。当选择和一个环境问题上劣迹斑斑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在某种程度上是和他分担社会对他的指责。

办公环境、生产环境和营业环境是三种常见的节能减排场景,如每单位销售量消耗多少电量等是社会责任会计关心的问题。企业在能耗效率方面的提升应该计量为社会责任的增值。此外,企业在环境整治方面的投入应综合比较其过往社会为其所承担的环境成本,前者大于后者则存在社会责任净资产,反之则为存在社会责任负债。

四、结语

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意味着企业要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从配比原则来看,只有社会责任投入达到一定程度实行社会责任才是合适的,即社会责任投入越多,企业实行社会责任的动因就越大。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重构企业人格和发展思路的工具。他的重视程度必然会随着社会经济的的发展而上升,与此同时它的理论会随着在实务中的深入而丰富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经济伦理的共识。

参考文献

[1]黄锦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和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

上一篇:动漫产业链下一篇:呼市二十七中学